正文

第1部分

評(píng)注燈虎辯類 作者:謝會(huì)心


評(píng)注燈虎辯類 ?。ń耍┲x會(huì)心 編次

  評(píng)注燈虎辯類 嶺東鳳城謝會(huì)心編次

  自 序
  晉杜預(yù)曾謂,王濟(jì)有馬癖,和嶠有錢癖;其對(duì)武帝也,自謂有《左傳》癖。余觀古今士癖多矣,有癖于詩,有癖于酒,有癖于書畫琴碁,有癖于山水金石。推之七情六欲,三教九流,又各隨性近而成癖。好拙訥如,余自問固無所能,亦無所好,獨(dú)于隱語廋詞轉(zhuǎn)同嗜癡之癖。噫,是余之惑矣。
  回憶弱冠,體羸多病,以故少讀書而專事休養(yǎng),然猶弗能勿藥。永晝無聊,惟閱雜志報(bào)章,藉資消遣。間有征射隱語,輒把玩不置,竭慮搜尋。無他,適投所好也。彎弓弋中,喜躍欲狂,倘或未得竅要,力索苦思,幾忘餐寢。綿綿縷縷,至勞父兄譴責(zé)、戚友規(guī)勸,反而自思,明知無益,而腦筋所系,猶眷眷不去諸懷。噫,是又余之惑矣。越數(shù)稔,賤軀差幸無恙,當(dāng)圖謀生活,輕減父兄負(fù)擔(dān)。顧嗜好性成,公暇猶不忘私淑孔楊。迨寒假既釋仔肩,更邀同志三五互相擊射以博聯(lián)歡,蓋儼然一小團(tuán)結(jié)之俱樂部也。當(dāng)夫春宵秋夕,里闬商燈,聞輛欣然往乃。不惜費(fèi)心力、耗精神,通宵達(dá)旦,僅得多少獎(jiǎng)酬品歸,而給與兒童作玩具。噫,是真余之感矣。雖然士癖分也,患在弗專耳。鍾子期聆聽辨志,李堪吉得句投囊,癖也然。非專精,烏能成癖,若陶謝、若嵇阮,王龔宋趙,負(fù)聲望于當(dāng)時(shí),更流傳于后世,豈偶然哉。
  燈虎為文藝美術(shù)之一,魏晉以還,士君子恒樂道之,其辭文、其旨遠(yuǎn),莊諧雅俗靡弗備焉;詭譎詼奇,無不賅也。凡事事物物、形形色色,大而包乎天地之外,小而極諸纖芥之微。故《易》系辭有云:通則變也。彼莫明玄妙者,無惑乎視若等閑;惟致力于斯,轉(zhuǎn)以圭臬奉之。昔京兆沈太侔纂修國學(xué),萃篇《燈虎》,特居一例焉。顧或者曰:“雕蟲小技,大雅弗為,子更方之國粹,毋乃儗不于倫?!庇嘣唬骸盁艋⒐谭菄猓?jīng)史子集、詩古文詞,由會(huì)心人為之媒介,因而彼此互通語氣神情。聲音笑貌,緣以契合,非國粹耶?”。
  余廿年來采錄古今成著,暨附拙作夥矣。乃拔其尤,竊為評(píng)注,務(wù)使簡明透闢,俾閱者若鑒澄淵。既脫稿,繕書成帙,備置案頭,暇輒披覽,若數(shù)家珍。日者某君過從,既許可復(fù)慫恿付槧,以公同好。余深韙其言,勿敢私為珍秘,爰述巔末,且志余癖。
  嶺東鳳城謝會(huì)心謹(jǐn)識(shí)

  評(píng)注燈虎辯類法門目錄 嶺東鳳城謝會(huì)心編次

  法門卷上
  六書原理
  象形
  會(huì)意
  諧聲
  指事
  假借
  轉(zhuǎn)注
  正面關(guān)映
  反面擊射
  對(duì)面寫照
  旁面推敲
  兩面夾擊
  倒裝回顧
  拆面就底
  拆底就面
  題面頓讀
  底句頓讀

  法門卷下
  題面別解
  底句別解
  兩扇連鎖
  一串念珠
  白描寫真
  刻畫傳神
  題面疊字同義
  題面疊字異義
  底句疊字同義
  底句疊字異義
  跟上下文擊動(dòng)
  問 答
  底句申明通義
  底句自明抵消
  箋注別解
  吳楚方言
  轉(zhuǎn)捩
  形容圈讀
  飛 白
  勘 誤
  故意犯底
  回避底字
  切 音
  通 韻
  審辨形似
  增損離合
  賦 體

  評(píng)注燈虎辯類格式目錄 嶺東鳳城謝會(huì)心編次

  卷首緒言
  曹 娥
  蘇 黃
  卷 簾
  回 文
  系 鈴
  解 鈴
  移 鈴
  脫 靴
  遺 珠
  鴛 鴦
  加 冠
  納 履
  嵌 腰
  白 頭
  粉 底
  玉 帶
  梨 花
  連 環(huán)
  蝦 須
  燕 尾
  展 翼
  斷 錦
  筠 墊
  墊 巾
  墊 足
  剝 蕉
  玉 版
  落 帽
  登 樓
  螺 旋
  雙 鉤
  垂 柳
  折 柳
  徐 妃
  摘 遍
  折 巾
  折 屐
  連 珠
  轉(zhuǎn) 珠
  廬 山
  亥 豕
  重 門

  雜俎附錄

  外江謎名稱之由來
  畫中有謎
  倒裝法當(dāng)確定見解
  燕瘦環(huán)肥
  姓所同,名所獨(dú)
  自鄶以下
  假面具
  張燈邀福
  詩鐘體
  只履

  跋

  法門卷上

  六書原理
  《周禮注》:“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二曰會(huì)意:會(huì)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 ,武信是也。三曰諧聲:諧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shí),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五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六曰轉(zhuǎn)注:轉(zhuǎn)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卑矗捍朔O古。制謎者恒準(zhǔn)此為胚胎,至變化多方,莫可窮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可耳。

  象形
  遠(yuǎn)樹兩行山倒影,輕舟一葉水平流 【慧】
  《東坡志林》:“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庇嘤诖俗鳎睋Q言之“謎中有畫”。
  遠(yuǎn)樹疏林饒畫意,高山流水足相思 【灃】
  按:此則對(duì)于成法,善能脫胎,即景懷人,俱臻神妙。
  花經(jīng)半落猶翻片,月己微斜尚十分 【蔣】
  透辟玲瓏,字字工穩(wěn),縫滅針線。巧奪天衣。
  明月半依云腳下,殘花猶落馬蹄前 【熊】
  成竹在胸,信手拈來,頭頭是道。
  淺草遮牛角,疏籬露馬蹄 【蕪】
  象形畢肖,調(diào)對(duì)極工。
  竹疏宜入畫,樹少不成村 【彭】
  活潑渾成,既無針線痕跡,措詞亦復(fù)俊逸。即以詩論,亦佳句也。
  落花人獨(dú)立,微雨燕雙飛 【倆】
  成面天然,兩“入”字饒有畫意,可稱神品。
  竹外一枝斜更好 【介】
  按:題面系東坡《詠梅》詩。謎底“介”字。大部分象畫竹,(指“個(gè)”字)馀一左引,猶云曲折更美好也。
  滄洲滿壁畫演山 【虐】
  晉·顧愷之博學(xué)有才氣,仕桓溫。嘗官虎頭將軍,人稱“顧虎頭”。又嘗于士武禪師屋壁畫滄洲之景。故云。
  雨馀山色渾如睡 【雪】
  按:謎底“雪”字,下半象形倒山。故能回合題面“渾如睡”。恰巧此一部分,連綴“雨”后,尤見刻畫之妙。
  入云破月來花弄影 【能】
  “云破月來”,扣合猶屬淺顯,至“花弄影”象形兩“匕”,更覺非夷所思。
  一枝斑管累棋抨 【簫】
  按謎底“簫”字,由“筆”字納入“片爿”,蓋“片爿”象棋枰,“筆”扣斑管。妙在用“累”字結(jié)合,甚覺自然。
  聞道哥哥亦畫眉 【說】
  按:謎底“說”字拆作三部:八,象形畫眉;兄,會(huì)意哥哥;言,扣合聞道。妙從對(duì)面寫出。尤見逼真。
  勢如破竹 【不】
  《畫學(xué)通考》:“無個(gè)不成竹”。按:“不”字形休,其勢如破“竹”也。
  疏林掛斜暉 【東】
  按:疏林斜暉,均由謎底東字。拆作一“木”、一“日”,以取象形。妙有“掛”字刻畫,極佳!
  山山唯落暉 (四書) 【出曰】
  按:題面一語,本王績?cè)?。底句“出”字指點(diǎn)“山山”,“曰”字象形落暉。以日落與初日均較大也。
  蜻蜓點(diǎn)水 【則是干澤也】
  按:底句“干”象蜻蜓。蓋蜻蜓當(dāng)點(diǎn)水時(shí),尾必向下以沾濡也。而“澤”字亦映帶得到。
  蝴蝶過墻 【亦運(yùn)而已矣】
  按:底句“亦”象蝴蝶,蓋蝴蝶當(dāng)運(yùn)動(dòng)飛行時(shí),四翅必開展也。回應(yīng)題面“過墻”二字,尤見典雅。

  會(huì)意
  子陵釣于富春 (《詩經(jīng)》) 【羔裘逍遙】
  漢·嚴(yán)光,字子陵。高隱不仕,耕于富春山下。前臨富春江,江側(cè)有灘曰嚴(yán)陵瀨。子陵嘗披羔裘釣于其處。按:底句“逍遙”二字,扣題處極得不脫不黏之妙。
  吳蹶由對(duì)楚子 【卜云其吉】
  《左傳》:“楚子伐吳,吳子使其弟蹶由犒師。楚人執(zhí)之,將以釁鼓。王使問焉,曰:‘女卜來吉乎?’對(duì)曰:‘吉。寡君聞君將治兵于敝邑,卜之以守龜,龜兆告吉。曰:克可知也’。”按:回合題面“對(duì)”字,極有氣勢。
  東西為阡,南北為陌 【衡從其畝】
  題面二語,見《風(fēng)俗通》。宋·朱熹曰:“阡之為言千也,溝澮衡而畛道亦衡,則溝間千畝,澮間千夫,而畛道為阡矣。陌之為言百也,遂洫從而涇涂亦從,則遂間百畝,洫間百夫,而涇涂為陌。由正義會(huì)意,運(yùn)典扣合,語氣神情,直恰到好處。
  艷友 【贈(zèng)之以芍藥】
  宋·曾端伯以十花為十友,各為之詞:“茶靡韻友,茉莉雅友,瑞香殊友,荷花靜友,巖桂仙友,海棠名友,菊花佳友,芍藥艷友,梅花清友,梔子禪友?!卑矗旱拙洹吧炙帯北銜?huì)意“艷友”,妙有“贈(zèng)之”等字,更融會(huì)全神。
  輕減了腰圍 【帶則有余】
  《列女傳》:“母憂慼,帶圍減尺”。按:帶圍猶腰圍也。既云輕減,則下垂當(dāng)然有余。
  虎子 (《易經(jīng)》) 【取彼在穴】
  《漢書》班超使西域謂其官屬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dāng)今之計(jì)。獨(dú)有乘夜攻虜,虜可殄滅也”。不著題字,而全會(huì)意旨,是謂神明于法,不為法囿也。
  穆贏登臺(tái) (《左傳》) 【將自焚也】
  《左傳》:“秦獲晉侯以歸……穆姬 聞晉侯將至,以大子犖、弘與女簡、璧登臺(tái)而履薪焉。 注:穆姬,秦穆公夫人,即晉獻(xiàn)公烝于齊姜以生者?!卑矗罕砝镪P(guān)合,務(wù)從來歷上會(huì)意,適得返虛入渾之妙。
  怎不回過臉兒來 【袒而示之背】
  《西廂記》:“我將你鈕扣兒松,我將你羅帶兒解;蘭麝散幽齋,不良會(huì)把人禁害,哈,怎不回過臉兒來?”按:里面相扣,已極園滿。一“怎”字更傳出如許口吻,無數(shù)神情,真覺耐人尋味。
  將軍不負(fù)腹,腹負(fù)將軍耳 【肉食者無墨】
  宋大將軍黨進(jìn),食鮑捫腹。嘆曰:“我不負(fù)汝”。左右曰:“將軍不負(fù)腹,此腹乃負(fù)將軍”。按:左右之隱諷,可謂善于諧謔。由作者用以擊動(dòng)底句,而當(dāng)時(shí)言外之意,至此豁然。
  壁中絲竹 (四書) 【孔氏之遺書出】
  《尚書·序》:“魯恭王欲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宮,升堂聞壁中金石絲竹之音,乃不壞宅,以經(jīng)魯承之”。或云,于壞壁中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jīng)》,凡數(shù)十篇。據(jù)此,則底句“遺書”二字較有來歷。
  有左史在 【非禮勿動(dòng)】
  《周禮·春官》有太史、內(nèi)史。太史即左史,內(nèi)史即右史。后世記天子言動(dòng)者,謂之起居注,動(dòng)則左史記之,言則右史記之。按:底句“非、勿”等字,互相呼應(yīng),用以扣合題面。虛神環(huán)繞。而實(shí)理亦渾括其中。
  吹箎 【其次致曲】
  《詩經(jīng)》:“伯氏吹塤,仲氏吹篪”。注:伯為長,仲次之。塤、篪,俱樂器。按:題面僅用“吹篪”扣合“其次”,自然吃緊。
  鉏麑觸槐 【主忠信】
  《左傳》:“晉靈公無道,趙宣子驟諫,公患之,使力士鉏麑刺之。宣子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寢,麑嘆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遂觸庭槐而死”。按:鉏麑觸槐,系顧全忠信。會(huì)意“主”字。有毅然決然,無俟躊躇之想。
  呂不韋為秦丞相 【內(nèi)則父子,外則君臣】
  秦陽翟大賈呂不韋賈于趙時(shí),莊襄王質(zhì)于趙,以不韋計(jì)得歸嗣位。以不韋為相,封文信侯。初,不韋納邯鄲姬,有娠,因獻(xiàn)于莊襄王。后生子政,即始皇也。按:呂不韋于始皇,君臣也。而始皇系其所生,則君臣實(shí)父子也。洞悉此中來歷,表里相關(guān),今人不禁忍俊。
  范增舉玦者三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史記》項(xiàng)王留沛公宴于鴻門,范增數(shù)目項(xiàng)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xiàng)王默然不應(yīng)。增既出,謂項(xiàng)莊曰:“君王為人不忍”。按:底句“知、不忍”等字,由于“舉玦者三”體會(huì)出來,關(guān)映處最得神韻。
  百川東之 【水無有不下】
  我國大川,多發(fā)源于西北之高原,分之為江淮河漢,皆曲折東流而入于海。
  讀劉禪傳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后漢·劉禪于長板坡當(dāng)憂患之際,遇趙云救護(hù)而得生。后鄧艾入蜀,赍玉璽降。及至洛陽,受司馬昭封,為安樂公,尋死亡。按:底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系貼在劉禪身上,“然后知”等字,更體會(huì)到己讀傳略,語意尤見密切。
  車笠盟 (《漢書》) 【貧賤之交不可忘】
  《拾遺記》:君乘車,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車揖,我乘馬,君步行,他日相逢馬當(dāng)下。分明來歷,關(guān)映底句,自然力透紙背。
  蔣詡舍中久無羊求 (古文) 【三徑就荒】
  漢·蔣詡舍中特辟三徑,惟羊仲、求仲與之游。里面扣合。極饒韻致。
  袖里乾坤 【包乎天地之外】
  《西游記》:孫行者鬧五莊觀,偷人參果。那鎮(zhèn)元仙忽地使個(gè)袖里乾坤的手段,在云端里把袍袖輕輕一展,把四僧一袖籠住。按:底句“包乎、外”等字,得涵蓋之神。
  挑燈閑讀牡丹亭 【光照臨川之筆】
  《牡丹亭》為四傳奇之一,系明臨川人湯顯祖 著。表里相扣。洵屬自然。
  入門而問諱 (《詩品》) 【語不欲犯】
  《管子》“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按:先問而后語,“不欲犯”等字自然透露。
  殷洪喬不作寄書郵 【與之沈浮】
  晉·殷羨,字洪喬,為豫章太守。都人寄書百馀函,至石頭城下,悉投之水曰:“浮者自浮,沈者自沈,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悉付流水,不計(jì)沈浮,會(huì)意慷慨不羈處。極見輕靈。
  山國用虎節(jié),澤國用龍節(jié) 【載同其符】
  《周禮》:“凡邦國之使命,山國用虎節(jié),澤國用龍節(jié)”。按:符節(jié)以竹長六寸,書所敇命于上,分之各執(zhí)其一,合之以證徵驗(yàn)。
  紅樓夢 (五言詩) 【高枕石頭眠】
  《石頭記》一書,全是夢境,摹寫當(dāng)時(shí)富貴繁華,婦女起居,多系紅樓,故又名曰《紅樓夢》。
  季札掛劍 (五言詩) 【交情贈(zèng)寶刀】
  《史記》:吳季扎初使,北過徐。徐君好季扎劍,口弗敢言。季扎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xiàn)。還,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
  說筑傅巖之野惟肖 【當(dāng)與夢時(shí)同】
  殷高宗夢得傅說。既覺,乃圖形命人求之。果得說筑于傅巖之野。惟肖,遂舉以為相。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遠(yuǎn)樹帶行客】
  晉·陸凱與范曄友,偶謝孚至長安,道經(jīng)隴頭,折梅一技,口拈一絕,以寄曄:“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zèng) 一枝春”。
  鄭人得鹿 【翻疑夢里逢】
  《列子》:鄭人有薪于野者,遇駭鹿,御而擊之。既斃,恐人見之也,遽而藏諸隍中,覆之以蕉,不勝其喜。俄而遺其所藏之處,遂以為夢焉。底面看似無關(guān),而洞悉來歷,神理自然透澈。
  小草 (七言詩) 【回頭不似在山時(shí)】
  《世說》:謝安始有東山之志,后就桓司馬,時(shí)有饋公遠(yuǎn)志者。公以問謝曰:“此藥何一物二稱?”時(shí)郝隆在座,應(yīng)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為遠(yuǎn)志,出則為小草”。謝有愧色。
  一覽眾山小 【欲舒老眼無高處】
  唐·杜甫《望》岳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瓡?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柳絮才 【惟解漫天作雪飛】
  晉·謝道蘊(yùn)有才辯,與叔安宴于家。俄而雪下,安曰:“大雪紛紛何所似”。道蘊(yùn)之兄朗曰:“撒鹽空中差可擬”。道蘊(yùn)曰:“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
  知白守黑 【點(diǎn)點(diǎn)楊花入硯池】
  《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fù)歸于無極。”按:題面黑白。緊扣硯池與楊花。而知宇等字。復(fù)能會(huì)意全神。
  個(gè)中消息 【說與旁人渾不解】
  按題面一語,猶云“此中消息”也。表里關(guān)映,意極空靈,亦極渾脫?!皽啿唤狻比?,寫照題面,傳神直透秋毫。
  詩賦甘棠 【樹木猶為人愛惜】
  《國鳳·召南》篇:“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詩共三章。解:召伯循行南國,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后人思其德,故愛其樹,因賦此詩。
  羅雀掘鼠 【升天入地求之遍】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時(shí)許遠(yuǎn)為睢陽太守。賊將攻之,張巡入城,助遠(yuǎn)死守。糧盡,至羅雀掘鼠,煮鎧弩以食。
  此嵇侍中血,勿浣也 (曲牌) 【惜紅衣】
  晉·嵇紹累官至侍中。會(huì)河間成都二王舉兵,紹從惠帝與王戰(zhàn)于蕩陰,侍衛(wèi)皆潰,惟紹以身衛(wèi),遂被害,血濺御衣。事定,左右欲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浣也”。
  史湘云憨眠芍藥茵 【醉花陰】
  《石頭記》“湘云臥于山石僻處一個(gè)石蹬子上,業(yè)經(jīng)香夢沈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臉和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
  打兔 (《西廂記》) 【圍住廣寒宮】
  月中免魄,處廣寒宮。既云打兔,當(dāng)于廣寒宮外圍住也。
  花底捉迷藏 【遮遮掩掩穿芳徑】
  《致虛閣雜俎》:“唐明皇與玉真好戲于月下,以錦帕裹目,互相摸捉,謂之捉迷藏?!苯裥憾酁榇藨?。按:底句“遮遮掩掩”等字,形容得妙。
  金屋貯嬌 【穩(wěn)住侍妾】
  漢武帝幼時(shí),景帝曰:“兒欲得婦否?”曰“欲”。景帝之姊長公主指其女曰:“阿嬌好否?”曰:“若得阿嬌,當(dāng)以金屋貯之”。按:里面關(guān)映。由故實(shí)參透活用,語氣神情,極見細(xì)膩。
  幾度呼童掃不開 【花篩月影】
  宋·蘇軾《花影》詩:“重重疊疊上瑤臺(tái),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弊ⅲ夯ㄓ爸丿B,映于瑤臺(tái),比小人高位。掃不開,言雖有直臣,攻之不去。太陽落,花影無,猶神宗崩,熙豐立,小人俱謫。明月升,花影復(fù),言宣仁崩,小人復(fù)進(jìn)。
  鵲 【定然是神針法灸,難道是燕侶鶯儔】
  戰(zhàn)國·扁鵲受禁方于長桑君,善針灸術(shù),因以醫(yī)名世。按:題面“鵲”字一面,作“扁鵲”看,便會(huì)意上句;一面作“烏鵲”看,便會(huì)意下句。神妙處直如雙管齊下。
  歐陽子聞秋聲而有感 【悶殺讀書客】
  宋·歐陽修《秋聲賦》:“歐陽子方夜讀書,聞?dòng)新曌晕髂蟻碚?,悚然而聽之,曰:‘異哉!’”(以下詳見本文?br />  出山泉水濁 (古 國名) 【吐谷渾】
  唐乾元二年,杜甫在秦州作。司馬相如《長門賦》:“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贝藶殛惢屎笠姀U而作,詩題第五解:“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我定教發(fā)落這張紙 (外國人名) 【達(dá)爾文】
  《西廂記》:“我定教發(fā)落這張紙。我將舌尖上說詞,傳你簡帖里心事,管教那 人來探你一遭兒?!卑矗侯}面“張”字,踏實(shí)張生,底句“爾”字,照顧自不空泛。
  二月春風(fēng)八月云 (花名) 【剪秋羅】
  《歲時(shí)記》春風(fēng)如剪,秋云似羅。注:如剪,謂其銳利也;似羅,猶云疏薄也。
  手植三槐 (藥名) 【預(yù)知子】
  宋·王祐有大功于朝,而不得相。謂人曰:“吾不做相郎必做”。乃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后其子旦果相。
  楊枝一滴遍灑大千 (藥名) 【濟(jì)眾水】
  《法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玉凈瓶中貯甘露,植楊枝。憫世人之苦難,以楊枝蘸甘露,遍灑大千。一切眾生,得蒙救護(hù)。

  諧聲
  彼此姻緣恰并頭 【韻】
  按:謎底“韻”字,系一“音”一“員”。諧聲,音可通姻;員可通緣。恰好“音、員”兩字業(yè)立。故題面以“彼此、并頭”等字扣之。
  傷心細(xì)問夫君病 (古文) 【杯盤狼藉】
  按:底句諧聲。轉(zhuǎn)讀“悲盤郎疾”。蓋“狼”通韻為“郎”,“杯”與“藉”又諧聲為“悲”與“疾”,“盤”又轉(zhuǎn)作盤詰也。
  夕陽蕭鼓幾船歸 (四書) 【周因于殷禮】
  按底句諧聲,轉(zhuǎn)讀“舟音馀陰里 ”。蓋舟與周、馀與于、里與禮、均取通韻,音與因、陰與殷、俱用諧聲。
  堯當(dāng)水患,湯遇旱災(zāi) (詩經(jīng)) 【雨我公田】
  按:底句如法轉(zhuǎn)讀“禹可豐年”。蓋“雨”系七虞韻,同韻適通作“禹”;“我”系二十寄韻,同韻當(dāng)通為“可”;“公”系一東韻,“田”系一先韻,同韻則“公”應(yīng)通“豐”,“田”應(yīng)通“年”。表里相扣,尤夾擊得神。

  指事
  上不在上,下不在下, 不宜在上,止宜在下 【一】
  按:謎底僅系一劃,善用心思,便生出“上、下、不、止”等字。務(wù)各頓讀,極得縱送控御之妙。
  卡 (《左傳》) 【下上相蒙】
  按:題面僅就字劃結(jié)構(gòu)上看去,底句“相蒙”二字,自然切合。
  設(shè)卡徵稅 (四書) 【上下交征利】
  凡厘捐設(shè)局征收稅則之事,皆謂之卡。底句“上下交”三字作一頓讀,便關(guān)合題面。
  席地談天 【位卑而言高】
  《史記》“談天衍,雕龍奭”。謂鄒衍能論述宇宙之事也。俗于間暇群居,席地高談,概云“席地談天”。按:底句言字須頓讀。
  天地一孤舟 (《詩經(jīng)》) 【載玄載黃】
  《易》:“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按:底句兩“載”字,扣合尤極妥葉。
  上天之載 (《西廂記》) 【我便要乘槎到日月邊】
  《中庸 》:“德輶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按:里面扣合,動(dòng)靜得法,虛實(shí)兼賅,而口吻神情亦體會(huì)周到。

  假借
  政 (書名) 【正字通】
  按:題面“政”字,可假借為“正”,例如《論語》:“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簡 【說文、通書】
  漢以前記載文字,均用竹簡,故許氏《說文》:簡,可假借為書籍也。
  指點(diǎn)梅花兩樹開 (四書) 【某在斯、某在斯】
  按:底句“某”字,古文假借為梅。題面“指點(diǎn)、兩樹”等字,極合復(fù)句神情。
  手倦拋書午夢長 【困而不學(xué)】
  俗謂睡為困。《甲申雜志》:“忽昏困如夢”。則“睡”假借當(dāng)為“困”也。
  臥塌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 (《易經(jīng)》) 【非所困而困焉】
  《宋史》:曹彬圍江寧,屢敗唐師。唐主李煜危迫,遣徐鉉貢方物,上表以求緩師。鉉見高祖曰:“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奈何見伐?!鄙显唬骸叭隇楦缸樱瑸閮杉铱珊??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塌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耶。”
  人盡夫也 (《詩經(jīng)》) 【漢之廣矣】
  《左傳》:“人盡夫也,父一而己”。假借以夫?yàn)闈h子也,則本俗以男子亦稱漢子。
  薄倖郎 (古文) 【漢亦負(fù)德】
  按:薄倖,猶云薄情。本杜牧詩:“十年一覺揚(yáng)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退婚證券 (書名) 【前漢書】
  按:證券,猶云證書、證狀。凡援與特權(quán)特力,俾得為左證者是。
  使女擇焉 (四書) 【決汝漢】
  《事文類聚》:齊有一女,兩家求之。其家語女曰:“欲東家則左袒,欲西家則右袒”。
  春潮乍泛 (《詩經(jīng)》) 【經(jīng)始勿亟】
  月經(jīng),一名天癸。女子十四而經(jīng)始行,故云乍泛。假借以潮為月經(jīng)也。
  聲如鼎沸 (四書) 【若湯則聞而知之】
  《資治通鑒》 :“群下鼎沸……今日之議,不得旋踵”。注:喻聲勢洶涌,若蒸水之沸騰也。假借則“商湯”之湯,可作“沸湯”也。
  趨鑊諫秦皇 【故就湯而說之】
  《國策》:秦皇遷太后于雍,群臣爭諫。上不悅,命設(shè)湯鑊,客之諫而死者二十七人。茅蕉后至,不畏鼎鑊而為爭之。
  君髯如戟何無丈夫氣 (《左傳》) 【須也弱】
  《易》:“賁其須”。則“須”可假借作鬚也。
  鞠躬 【要之以禮】
  《管子》:幸而獲生,以屬要領(lǐng) 。則“要”可假借作腰也。
  莫教簾外黃花瘦 (《百家姓》) 【養(yǎng)鞠須豐】
  《禮記》:鞠有黃華。蓋“鞠”當(dāng)假借作菊也。
  三徑就荒 (《詩經(jīng)》) 【鞠為茂草】
  晉·陶淵明《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室掛重簾 (四經(jīng)) 【其所厚者薄】
  《禮記》:帷薄之外不趨。則“薄”固可通作簾幕也。
  強(qiáng)奸 (《詩經(jīng)》) 【薄污我私】
  《左傳》:薄而觀之。則“薄”又可通作強(qiáng)迫也。
  宮辟疑赦其罰六百鍰 (諺語) 【有錢有勢】
  《書》:“墨辟疑赦,其罰百鍰;宮辟疑赦,其罰六百鍰;大辟疑赦,其罰千鍰。”均閱實(shí)具罪。注:鍰,六百兩。在贖金以鍰計(jì),故今通稱罰款為罰鍰。按:底句“勢”字別解,則本《晉書》“盜淫者割其勢”。蓋借陽具為勢也。
  肥料捐 (四書) 【抽矢】
  《史記》:廉頗一飯三遺矢。蓋借遺糞為矢也。
  沛公默然就廁 【邦無道如矢】
  《史記》:樊噲?jiān)唬骸皠诳喙Ω撸从蟹夂钪p,而聽細(xì)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 秦之續(xù)耳?!表?xiàng)王未有以應(yīng)。沛公起如廁。
  拙荊 (《左傳》) 【魯之敝室也】
  漢·梁鴻妻孟光,荊釵布裙,有婦德。后人謂妻曰荊人、山荊、拙荊,皆本此。是“荊”固可假借為室人也。
  孕婦忌服 (《易經(jīng)》) 【勿藥有喜】
  孕婦謂懷姙之婦,恐藥傷胎,故云忌服。是“孕”又可假借有喜也。
  貨布流行 (古人姓名) 【錢若水】
  后周初尚用魏錢,及武帝保定元年,乃鑄布泉之錢,以一當(dāng)五。與五銖并行。蓋布泉之義,取其廣被流通也。是“布”與錢亦可互相假借也。
  輕舟己過萬重山 (《聊齋》目) 【快刀】
  按題面“舟”字會(huì)意為刀。本《國風(fēng)》“誰謂河廣?曾不容刀”。是“舟”與“刀”亦可互相假借也。
  樂圣銜杯輸左相 (《詩經(jīng)》) 【我從事獨(dú)賢】
  唐·杜甫《飲中八仙歌》“左相日興費(fèi)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卑矗鹤髡咭缘拙洹百t”字相犯,故題面另易之。《通鑒》:“李適之,唐宗室,天寶中為左相。善飲,與李白等為飲中八仙”。注:古人以清酒為“圣人”,濁酒為“賢人”。假借又以酒為圣賢也。
  青州酒味近何如 (四書) 【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世說》:晉·桓溫有主簿,善能別酒。好者為青州從事,惡者為平原督郵。注:青州有齊郡,齊與臍同音,言好酒直至臍下。平原有革縣,革與膈同音,言惡酒但至膈下。假借則以酒為“從事”也。
  瀟疏聽雨聲 (古文) 【此天下所稀聞】
  漢·袁安詩:寂寞涼秋夜,瀟疏聽雨聲。按:空中蒸汽,遇冷則凝結(jié)為雨而下降也。假借則以“雨”為“天下”也。
  濤聲雜雨聲 (五言詩) 【風(fēng)流天下聞】
  《自然學(xué)》:空氣受熱而漲,流動(dòng)為風(fēng),其聲澎湃,有若波濤。按:題面“雜”字,關(guān)合底句。虛實(shí)動(dòng)靜,俱得神精。
  為問孤山林處士,寒梅今著幾枝花 (《易經(jīng)》) 【妻其可得見耶】
  宋·林逋隱杭州西湖孤山,不娶無子,所居多植梅畜鶴,人因謂之梅妻鶴子。假借則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也。
  鶴乘軒 (四書) 【子為大夫】
  《左傳》:衛(wèi)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注:軒,大夫車。
  馬蒙虎皮 【千里而見王】
  《近思錄》:駿馬日走千里。猛虎獸中之王。假借則以“馬”為“千里”,以“虎”為“王”也。
  豹侯 【射有似乎君子】
  《易》:“君子豹變”,“大人虎變”。侯,射布也。古禮射張之以受矢者,大射用皮侯,侯中棲皮其上,謂之鵠;燕射用獸侯,侯中謂之質(zhì);賓射用采侯,侯中謂之正。是“侯”可通于射,“豹”可通為君子也。
  重簾不卷留香久 【以其存心也】
  佛家語謂中心虔誠:“如爇香供佛也”。則是“心”又可假借為香也。
  一生知已是梅花 (《禮記》)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
  宋·朱晦菴詩“數(shù)點(diǎn)梅花天地心”,是以知己通故人,以梅花為天地心也。
  馬鳴風(fēng)蕭蕭 【其溺音乎】
  唐社工部《后出塞曲》“落日照大旗,馬鳴風(fēng)蕭蕭”。則又假借溺器為馬子也。

  轉(zhuǎn)注
  濟(jì)美 (四書) 【善與人同】
  《史通》 :世濟(jì)其美,不隕其名。注:言子孫克承祖父之業(yè)也。
  翱翔乎杳冥之上 (古文) 【一飛沖天】
  《博物學(xué)》:鳥舒翼曰翔。翱翔,則回轉(zhuǎn)盤旋于空中矣。
  以翼鳴者 (禮記) 【其音羽】
  《博物學(xué)》:蟋蟀雄者前翅左下右上相重疊連接處,有剛強(qiáng)之聲器,秋夜振翅,鳴聲甚厲。
  東飛伯勞西飛燕 (蒙經(jīng)) 【習(xí)相遠(yuǎn)】
  《四書注》:習(xí),如鳥數(shù)飛貌。按:題面“東飛、西飛”,關(guān)映“相遠(yuǎn)”,神理亦葉。
  煙氣熏濃 (《西廂》) 【氤氳得不分明】
  《格物論》:水遇熱變?yōu)檎魵?,物受燃化作焰煙?br />  二三耄耋不煩枉顧 (家語) 【五老降庭】
  《王制》:八十曰耄,杖于朝。九十曰耋,天子欲有問焉。則就其室以珍從。

  正面關(guān)映
  制謎有法門,猶作文之有題法。題有前后,即有反正。正寫之法,如畫家著筆,須從正面?zhèn)魃?,如大將用兵,不尚偏師制勝。謎雖小道,而理無二致。是以正面關(guān)映一法,表里融會(huì),莊重不佻,洵屬堂皇冠冕 ,正大旌旗。

  楚書 (《詩經(jīng)》) 【南國之紀(jì)】
  《廣輿記》:楚為荊南之地。紀(jì)系“書”字之會(huì)意。
  總角好 (《書經(jīng)》) 【孺子其朋】
  后漢·孫策曰:周公謹(jǐn)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
  世界無專制之國 【萬邦為憲】
  《中華大事記》:自辛亥推倒?jié)M清,曠觀世界各國,其政體或行民主立憲,或行君主立憲,從無有君主專制者。
  戊辰 (《易經(jīng)》) 【天數(shù)五、地?cái)?shù)五】
  《憲書通考》: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是為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為地支。系黃帝臣大撓所造。干支相配,用以編年紀(jì)月。按:題面“戊辰”二字用以扣底,恰好一系天干之?dāng)?shù)五,一系地支之?dāng)?shù)五。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禮記》) 【歌于斯哭于斯】
  唐·白樂天詩注:何滿子,開元中滄州歌者之姓名,臨刑時(shí)進(jìn)此曲以贖死,竟不免。后遂以何滿子為詞曲名。
  與惡人交 (四書) 【親于其身為不善者】
  《家語》:孔子曰:商好與賢已者處,賜好與不如已者處。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之俱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俱化矣。是以君子不可不慎也。
  怙惡弗悛 【不善不能改】
  《左傳》:怙惡弗悛,若將終身也。
  以貌取人 【色斯舉矣】
  《史記》:孔子聞之曰:“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官家 【唐虞禪夏后殷周繼】
  《幼學(xué)瓊林》:“官天下,乃以位讓賢;家天下,是以位傳子”。本宋真宗問李仲容曰:“何謂官家?”對(duì)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兼五帝三王之德曰官家。”
  玄都觀里桃千樹 (《西廂》) 【將一座梵王宮化作武陵源】
  唐·劉禹錫詠玄都觀桃花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弊ⅲ盒加^桃花千樹,指在朝之官;劉郎,自喻也。言滿朝之人,皆吾去后而陛遷者。
  帝羓 【留得形骸在】
  《通鑒》:契丹王耶律德先,將兵南侵,回至殺狐林而卒。國人剖其腹,實(shí)之以鹽,載之而北,號(hào)日帝靶。注:殺狐林 ,地名。
  霎時(shí)間杯盤狼藉,還要車兒投東,馬兒向西 【酒闌人散】
  題面數(shù)語,見《西廂記》。表里相扣,妙處是用本地風(fēng)光。
  棟宇齊粱 (詩韻目) 【一屋二蕭】
  按:題面“棟宇”扣合一屋;齊梁分映二蕭,本南北朝齊高帝蕭道成、梁武帝蕭衍。
  庾嶺早傳春色 (七言詩) 【南枝才放兩三花】
  《幼學(xué)瓊林》:南枝先,北枝后,庾嶺之梅。注:英州司寇,植梅三千余株于大庾嶺。夾道皆梅,南枝已落,北枝方開。蓋南暖北寒也。
  考工器象考 (古人姓名) 【司空?qǐng)D】
  《考工記》即《周禮》之第六篇,備言百工之事。周初,六官書各一篇,秦火后,漢人求之不得。后河間獻(xiàn)王得之山巖屋壁中,而失《冬官》一篇,因以《考工記》補(bǔ)之,故亦名《考工記》。
  攀轅臥轍 (古人封號(hào)) 【留侯】
  漢·侯豹為臨淮太守,善政愛民。被徵,百姓攀轅臥轍,愿留期年。
  風(fēng)過處衣香細(xì)生 (紅樓人名) 【花襲人】
  《西廂記》:“猛聽得角門兒呀的一聲,風(fēng)過處衣香細(xì)生”??酆稀耙u”字,神情綿邈。
  六一居士全集 (書名) 【七修類稿】
  宋·歐陽修,字永叔,盧陵人,號(hào)六一居士。以文章冠世,著有《新唐書》及《五代史》、《六一居士全集》。按:題面“六一”扣合“七”字,“居士”扣合“修”字,“全集”,會(huì)意“類稿”,均見妥適。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 (縣名) 【富民、上饒】
  《論語》:哀公問于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duì)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duì)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按:題面上句系指富民,下句系指上饒,扣合恰如分際。
  西方凈土 (藥名) 【天竺黃】
  《廣輿記》:印度古名天竺,在中國西方,佛菩薩所居之世界,名曰凈土,謂其莊嚴(yán)皎潔,無污濁煩惱也。
  茹毛 【茅根、血馀】
  《易》:撥茅連茹,以其彙征,吉。注:茹,茅之根;彙,類也;征,進(jìn)也。又《本草綱目》:毛者血之馀。
  描遠(yuǎn)山 (鳥名) 【畫眉】
  《西京雜記》:漢·司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遠(yuǎn)山,時(shí)人效畫遠(yuǎn)山眉。
  萬里橋西宅 【杜字】
  《名勝志》:萬里橋,在今四川華陽縣南,唐杜甫草堂在焉。甫有詩云“萬里橋西一草堂” 。

  反面擊射
  天下事理,往往正言之不堪動(dòng)聽,何如反言之,轉(zhuǎn)能顯豁。制謎之有反面擊射,所以力矯平庸之弊也。言在此而意在彼,一經(jīng)會(huì)悟,而活潑之機(jī)躍然紙上,較之正面敷衍者,精神倍覺生動(dòng),語意更見輕靈。

  其新孔嘉 (《書經(jīng)》) 【舊不必良】
  惟人與物,不無新舊。然對(duì)于新者,既嘉許矣,則視舊者,必不為良。
  合歡被 【鰥寡無蓋】
  “男女會(huì)合,既得被窩以相歡愛”,反是“凡無蓋者,必鰥而無妻,寡而無夫也”。
  蓋有之矣 【乃底滅亡】
  按:“底、蓋”二字,均用踏實(shí)。意謂“僅有蓋矣,毋乃底竟滅亡”。
  于我獨(dú)何薄 (《詩經(jīng)》) 【俾爾單厚】
  待遇宜親厚,不宜疏薄,情也。今于我獨(dú)見疏薄,則俾爾優(yōu)厚,不待言矣。
  大可疑,大可疑 (五言詩) 【兩小無嫌猜】
  按:題面“大”字反擊“小”字,“可疑”反擊“無嫌猜”。乃必以重言出之者,則于底句“兩”字。始見縝密。
  交情愈密 【多病故人疏】
  按:題面“愈”字頓讀,猶云病愈交情始密,然則當(dāng)多病時(shí),故人不免疏落也。
  華制雙喜牌 (四書) 【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
  按:底句兩“怒”字反擊“雙喜”,“夷”字反擊“華”,而以“繼之、則反”等字,為開合之神。
  惟虛乃受 【實(shí)不能容】
  《書經(jīng)》:謙受益。滿招損 。按:此則題面“虛”字最為著眼,“惟空虛乃能收受”,反是“而充實(shí)者轉(zhuǎn)不能容納矣”。
  相聚為歡 (《西廂記》) 【別恨離愁】
  人情歡愛,惟相聚耳。洵如斯言,則是“生離死別,安得不悲愁而遺恨耶”。

  對(duì)面寫照
  對(duì)鏡看花,色彩相映;臨流鑒影,笑貌宛然。此對(duì)面寫照之法也。文家有之,制謎何獨(dú)不然。蓋作文有必須從對(duì)面著筆,方能襯出本題意義,而制謎有必須從對(duì)面寫照,更能托出底句精神。制謎猶之作文,有詞采,有章法,惟善用法,斯周規(guī)折矩,無不矩矱從心。

  西樓月望幾時(shí)圓 (《詩經(jīng)》) 【三五在東】
  按:底句“三五”系月圓之夕,西樓引望,月在東方。對(duì)面寫照,奕奕有神。
  殷浩書空悒悒而卒 【實(shí)函斯活】
  晉·殷浩既廢,尋,桓溫將以為尚書令,遺書告之。浩答書,慮有誤,開合數(shù)十次,竟達(dá)空函,由是遂絕。
  旅況 (《書經(jīng)》) 【在家不知】
  逆旅狀況,惟出門者知之。表里相扣,其對(duì)照情形,極得渾化。
  日入而息 【不昏作勞】
  日入晚矣,便得休息。是休息由于有所作勞也。若既明矣,起而作勞,宜也。
  古篆隸 (《禮記》) 【后世以為楷】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篆書有大小二種。大篆,周宣王時(shí)太史籀所作;小篆,秦丞相李斯所作。 《書苑菁華》:秦·程邈為獄吏,得罪幽系云陽,增減大篆體,去其繁複為之。始皇善之,出為御史,名其書曰隸書。
  吾弟則愛 (古文) 【秦人視之不甚惜】
  《孟子》:“吾弟則愛之,秦人之弟則不愛也,是以我為悅者也?!?注:吾弟以情之親者言,秦人以情之疏者言。
  曰殺不能鳴者 (《詩品》) 【是謂存雄】
  《莊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qǐng)?jiān)唬骸捌湟荒茗Q,其一不能鳴,請(qǐng)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按:不能鳴者,會(huì)意為“雌”。意謂“雌者許殺”,則是“雄者存留”自意在言外。
  漢軍四面皆楚歌 (七言詩) 【羽人稀少不在旁】
  《史記》:“項(xiàng)王軍壁垓下,兵少糧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xiàng)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 (五言詩) 【斯人不可聞】
  唐·杜甫諷牙將花敬定詩:“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成面天然,關(guān)合神情,極見流動(dòng)。
  出則弟 (四書) 【其兄自外至】
  出門而被呼為弟,則其自外至者,當(dāng)然為兄也。
  昔日曾邀君王寵 【今也不幸】
  得邀恩寵,曾在昔日,則今日之不獲幸可知。
  老僧不與人間事 【在家必聞】
  老僧出家,便不干與家事。不然,當(dāng)必有聞。
  只恨蕭郎愛遠(yuǎn)游 【在家無怨】
  女子柔情,多具戀愛,郎既遠(yuǎn)游,不免抱恨。對(duì)照底句,神情栩栩欲活。
  纏頭買笑 【無財(cái)不可以為說】
  《演繁露》:“唐代宗許大臣燕郭子儀于其第,魚朝恩出錦三十疋,為纏頭之費(fèi)?!?買笑、猶云以纏頭費(fèi)得享歌舞之樂。
  莫不善于貢 【得道者多助】
  《孟子》:“龍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貢?!?注:夏時(shí)一夫受田五十畝,每夫計(jì)其五畝之入以為貢。 按:底句“助”字別解。本《孟子》“殷人七十而助”,謂借民力以藉耕公田也。
  澶淵之役能使敵人降服者以萊公未罷相也 【寇退則反】
  宋·寇準(zhǔn),字平仲,真宗時(shí)累官至同平章事。會(huì)契丹入寇,準(zhǔn)決策請(qǐng)帝親征,成澶淵之功。后為王欽若等所讒,竟罷相。至仁宗時(shí),契丹又舉兵南侵。
  吾子白帝子也 【唯赤則非邦也與】
  《史記》:漢高祖醉行澤中,前有大蛇當(dāng)徑,乃撥劍斬之。一老嫗夜哭其處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dāng)?shù)?,為赤帝子殺之?!?注:白帝子指秦,赤帝子指劉邦。
  不娶無子 (家訓(xùn)) 【既昏便息】
  按:底句“昏”字通“婚”,關(guān)映題面“娶”字;息,別解子息。妙處全在數(shù)虛字為樞紐,亦流宕,亦得神。
  月明南內(nèi) (四書名人) 【北宮黝】
  唐玄宗在藩時(shí),舊宅西南隅有“花萼相輝”、“勤政務(wù)本”之樓,在東內(nèi)之南。故曰“南內(nèi)”。
  請(qǐng)攻其右,右無良焉 (古人姓名)【左難當(dāng)】
  以右方之無良,邀請(qǐng)攻之。轉(zhuǎn)顧左方,即有難當(dāng)之勢。
  非予有咎 (《西廂記》) 【分明是你過犯】
  猶云“予非有干咎戾”,則是“過犯處分明在你”也。
  座上客常滿 (蒙經(jīng)) 【為東漢】
  漢·孔融嘗語人曰:“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吾之愿也?!?按:題面“滿”字,本解滿足,偏作滿洲之“滿”,便與底句“漢”字針鋒相對(duì)。底句“東”字,本解東西,偏指“作東”之“東”,更與題面“客”字旗鼓相當(dāng)。匠心獨(dú)運(yùn),洵足濬人性靈。
  兒年小當(dāng)取小者 (外國人名) 【大彼得】
  漢·孔融,年四歲,曉禮讓。一日,父命取梨,融獨(dú)取小者。父問故,融曰:“兒年小當(dāng)取小者”。 按:底句“大”字頓讀,便針對(duì)題面“年小”,題面“當(dāng)取小者”,則底句“大彼得”三字便言外豁然。

  旁面推敲
  烘云托月,畫家寫真之法也;聲東擊西,兵家制勝之道也。謎之有旁面推敲,猶作文之有借賓定主。能明個(gè)中底蘊(yùn),斯旁敲側(cè)擊,妙緒環(huán)生。如寫天之底,即以顯乎野之曠;如繪舟之泛,即以寓乎水之深。學(xué)者善運(yùn)此法,當(dāng)擇底褂面,自無枯窘平庸之弊。

  從壁上觀 (《詩經(jīng)》) 【相在爾室】
  《史記》:“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dāng)十,楚兵呼聲動(dòng)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按:題面“壁上”擊動(dòng)“室”字。本二十八宿“斗牛女虛危室壁”,以“室”系位于“壁”之上者。
  小飲酩酊午后方醒 【其未醉止】
  按:題面酩酊扣醉;午后方醒,扣其“未”上。底句醉字頓讀?!拔础弊謩e解,則本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以“未”列“午”之后也。
  水火金木土 【其下維谷】
  《書》:六府三事允治。 注:六府,水、火、木、金、土、谷。三事,正德、利用、厚生。
  宮 (《書經(jīng)》)【降而生商】
  五聲,宮商角徵羽。順次則“宮”降而生“商”。
  觀書 【臨下以簡】
  易卦序次,“觀”列于“臨”之下;“書”會(huì)意“簡”,以古人用書,削竹為簡也。
  不愿封侯 (《左傳》) 【公降一級(jí)而辭焉】
  《書》:列爵惟五。 注;公侯伯子男,定其等差,“侯”即“公”之降一級(jí)者。 按:底句“辭”字扣合“不愿”,極切實(shí),亦極精當(dāng)。
  御輦 【未下車】
  《詩韻》“去聲”一項(xiàng),有“五未、六御”,是“御”列于“未”之下也。
  陽貨先 【列微子為后】
  《論語》篇目:《陽貨》第十七、《微子》第十八,順次則《微子》列為后也。
  安危 (四書) 【未入于室也】
  二十八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昂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序次“危”在“室”上,由旁面推敲,底句自躍然紙上。
  事前定 【惟民所止】
  《樂記》:“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 注:“宮”弦最大,用八十一絲,聲重而尊,故為君。商為金,金為決斷臣事也,弦用七十二絲,次宮猶臣次君也。角,觸也,物由地而出,載芒角也,弦用六十四絲,聲居“宮、羽”之中,屬木,以其清濁中民之象也。徵屬夏,夏時(shí)正長,皆成形體,亦有仁,故配事,弦用五十六絲。羽屬水,最清物之象,故為物,弦用四十八絲。
  季氏 【陽貨先】
  《論語》篇目:《季氏》第十六,《陽貨》第十七,順次則《季氏》先于《陽貨》也。
  子路 【顏淵后】
  《論語》篇目:《顏淵》第十二,《子路》第十三,論次序《子路》在《顏淵》后也。
  侍坐以顏淵在前 【子路從而后】
  《論語》:“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則是顏淵在前,而季路在后也。
  序次則子罕為先 【鄉(xiāng)黨稱弟焉】
  《論語》篇目:《子罕》第九,《鄉(xiāng)黨》第十,順次則《子罕》在前,似可稱為兄,《鄉(xiāng)黨》在后,又若稱為弟焉。
  女右 (幼學(xué)) 【謂之虛左】
  按:女星在上為右,虛星在下為左,蓋本古人尚右,故居上者曰右。
  柳色鮮 【前星耀彩】
  二十八宿,“柳”居“星”之前,“色鮮”扣合“耀彩”。
  不以兵車 (千字文) 【乃服衣裳】
  《左傳》:召陵之師,不以兵車。蓋言衣裳之會(huì)也。
  若猶未也階之為禍 (古人姓名) 【申不害】
  十二地支,“未”后為“申”。題面“猶未”二字,旁擊底句“申”字,已極靈活,其余虛神實(shí)理,俱覺針鋒相對(duì)。

  兩面夾擊
  登高一呼,群山皆應(yīng)。兩面夾擊,兵家所以出奇制勝也。謎之見長,斯道亦尚焉。顧夾擊之法,有以上下為夾擊者,有以左右為夾擊者,亦有以前后進(jìn)退為夾擊者,條緒雖殊,旨?xì)w則一。至若事事物物、形形色色,無不隨機(jī)而變化。周旋中規(guī),折旋中矩,直如常山蛇首尾相應(yīng)之勢。

  忐忑 (《詩經(jīng)》) 【中心藏之】
  《道藏三元經(jīng)》心心忐忑。注:心虛也。今亦謂心志不定曰忐忑。按:“忐忑”二字拆開,猶云“上有心,下有心”,以之夾擊底句,自然言外傳神。
  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 【中心則喜】
  范仲淹《岳陽樓記》:“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shí)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歟?!?里面相扣,有針對(duì),有夾擊,機(jī)致靈活,快當(dāng)愜心。
  非絲非竹 (古文) 【當(dāng)作金石聲】
  《通考》:金石絲竹匏土革木,謂之八音。金,鐘也;石,磬也;絲,琴瑟也;竹,簫管之屬;匏,笙竽也;土,塤也;革,鼓也;木,祝圉也。 按:題面“絲竹”夾擊“金石”;底句“當(dāng)作”二 字,照應(yīng)兩個(gè)“非”。余謂此則之妙響,亦猶擲地當(dāng)作金石聲。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成語) 【中無定見】
  《論語》: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jiān),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夾擊實(shí)字,當(dāng)有成法可循,而描寫虛神處,尤見高手。
  左右皆日不可 (古官名) 【中允】
  《孟子》: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見不可焉,然后去之。 以“左右”夾擊“中”字,“不可”反對(duì)“允”字,語極靈動(dòng)。
  不仁不智無禮無義 (古人姓名) 【獨(dú)孤信】
  《孟子》:“不仁不智,無禮無義,人役也?!?按:仁義禮智信,謂之五常,題面既已叫去四項(xiàng),則底句自然顯豁。
  天造地設(shè) (四書) 【非人之所能為也】
  曹組賦:且山岳之大,天造地設(shè)。 喻言自然之形勢。
  無冬無夏 【其惟春秋乎】
  《歲時(shí)記》:一年四時(shí),曰春、曰夏、曰秋、曰冬。各分三月,共二十四節(jié)氣。
  必定破的 【執(zhí)其兩端】
  《憲書》:“建除滿平定執(zhí)破危成收開閉”支配五行二十八宿,以作人事之宜忌。按題面“的”字,轉(zhuǎn)實(shí)為虛,作助語詞看。
  定破當(dāng)局之把持 【執(zhí)中無權(quán)】
  注解如前。此二則均以“定破”夾擊“執(zhí)”字,靈活異常。
  敬仲 【以季孟之間待之】
  序齒,有孟仲叔季。孟與季,一居首,一居末,仲次之。底句以季孟夾擊“仲”,“敬”緊扣“待”,神理極佳。
  叔季 (四書人名) 【孟仲子】
  按:題面“叔”字,當(dāng)作叔伯之叔解,猶云“季”既可稱為叔,彼孟仲便覺有子矣。
  回頭試問松與竹,可有調(diào)羹手段無 (果名) 【楊梅】
  清·楊士菊詠梅詩。按:題面調(diào)羹二字,本《書經(jīng)》“若作和羹,用汝作鹽梅”。

  倒裝回顧
  倒裝一法,取其語氣轉(zhuǎn)關(guān),神情回顧。譬如山脈蜿蜒,其趨勢也。猶有回龍顧祖,如癡情戀愛,當(dāng)臨去也,乃竟轉(zhuǎn)送秋波。彼未悉此法門者,以為倒置,豈知作文之運(yùn)法乎?順敘則平衍無奇,逆寫則曲折有趣。制謎猶作文也,善能運(yùn)法,而掛面扣底,一經(jīng)融會(huì),語氣神情自然瀠洄旋繞。反照入江,歸云擁樹,意匠似之。

  歲取十千 (《詩經(jīng)》) 【于萬斯年】
  以本詩相扣,融會(huì)自然。妙能倒裝回顧,便得曲折波紋。
  酒令 (《詩經(jīng)》) 【政事惟醇】
  酒令為游戲之事,以一人為令官,飲者皆聽其號(hào)令,違令者有罰。 按:底句“醇”卷合“酒”字,“令”即“政事”之會(huì)意。
  素王 (《左傳》) 【貴而無位】
  《家語》:齊太史子輿見孔子,……退曰:天將欲與素王之乎 。 注:言無位而空王之也,后世遂稱孔子為素王。
  絕代有佳人 【美而無子】
  唐·杜甫《佳人》詩:“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br />  令尊 (四書) 【不卑小官】
  按:題面“令”字頓讀,轉(zhuǎn)作邑令解。底句“不卑小”三字又作一頓讀,用以回顧“尊”字,意極妥葉。
  說項(xiàng) 【其斯之謂與】
  《全唐詩話》:項(xiàng)斯為人清奇雅正,尤工詩。嘗以卷謁楊敬之,楊酷愛之,贈(zèng)詩云:“幾度見詩詩盡好,及觀標(biāo)格過于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xiàng)斯?!卑矗旱拙涿钫?,有數(shù)虛字,扣合極見流宕。
  保艾 【五旬而舉之】
  《禮記》 :“五十曰艾,服官政”。后人遂以五十曰“艾服”。
  閑步 【行其所無事也】
  行曰步武,無事曰賦閑,本屬呆著。妙能曲具倒裝,且有數(shù)虛字傳神,頗覺有趣。
  太上忘情 【弗思耳矣】
  謂喜怒哀樂之事,淡然忘之也。晉·王衍曰:“太上忘情,最下者不及于情。然則情之所鍾,正在我輩耳?!?按:底句“耳”字踏實(shí),自切合“太上”字;“弗思矣”回顧忘情,亦見適當(dāng)。
  五十知非 【自怨自艾】
  《淮南子》:遽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 按:底句“艾”字扣合“五十”,(見《禮》“五十日艾,服官政”。) “怨”字切中“知非”,而兩個(gè)“自”字,又能傳到暗中消息。
  十三舞勺 【童子六七人】
  《禮》:童子九年教之?dāng)?shù)日,十年使就傳,居宿于外,學(xué)書習(xí)禮。十有三年學(xué)樂、通詩、舞勺。成童舞象、射、御。 按:題面“十三”,本說童子年齡當(dāng)十有三。制謎者偏以“六七”之?dāng)?shù)巧為關(guān)合,極見運(yùn)思之妙。
  胡云 【聽其言也厲】
  周厲王名胡,“聽其言”扣合“云”字,妙從對(duì)面寫出,亦見心思。
  鄒魯世家 【居?xùn)|海之濱】
  孔子魯人,孟子鄒人,二邑被孔孟之化,皆為文學(xué)興盛之區(qū)??N紳先生,久居其地,故稱鄒魯世家。
  冀北空群難入畫 【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韓昌黎文: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 按:底句“樂”字別解為伯樂,“圖”字別解為圖畫?;仡櫋半y入畫”三字,直造化工之妙。
  流芳百世 (《幼學(xué)》) 【三千年開花】
  《世說》:晉·桓溫有大志,嘗撫枕嘆曰:“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復(fù)遺臭萬年耶?!?按:三十年為一世,“百世”即扣合底句“三千年”,“流芳”更別解為“開花”也。
  農(nóng)家宴會(huì) (五言詩) 【把酒話桑麻】
  《東陽縣志》:夏至,凡治田者,不論多少,必具酒肉祭土谷之神。祭畢,家人婦子,相與宴會(huì)。
  賣笑 【欣欣此生意】
  南宋《市肆記》:靚裝迎門,爭妍賣笑。蓋謂娼妓以色媚人也。 按:題面“賣”字擊動(dòng)“生意”,體貼細(xì)膩。
  雨灑松梢 【樹杪百重泉】
  《西廂記》:“法鼓金鐃,二月春雷響殿角;鐘聲佛號(hào),半天風(fēng)雨灑松梢?!?按:底句“樹杪”二字,回顧“松梢”;而“百重泉”三字扣合尤見渾脫。
  杳然 (《西廂記》) 【燒了斷頭香】
  按題面“然”通“燃”,會(huì)意“燒了”;“杳”即“香”字頭斷去一撇。
  桃李在公門 【越顯紅白】
  《唐書》:狄仁杰薦張柬之、桓彥范,卒為名臣?;蛑^仁杰曰:“桃李盡在公門?!?按:題面“公門”二字別解為“官署”,以桃花紅、李花白,而位置于此,寧不越形顯貴耶。
  國士無雙 (古人姓名) 【單雄信】
  《史記》:蒜何曰:“諸將易得,至如韓信,天下無雙。” 按:謎底“單”字關(guān)映題面“無雙”,“雄信”二字針對(duì)“國士”,將酂侯對(duì)漢王語氣,曲曲傳出。
  日初出則滄滄涼涼 【冷朝陽】
  按:題面語見《列子》。滄滄涼涼,言不甚光熱。底句“冷”字略頓,關(guān)合極見搖曳。
  馀勇可賈 【鬻拳】
  《左傳》:欲勇者賈余馀勇。 注:賈,賣也。言已勇有馀,欲賣之。今謂人之作事,到底不懈者曰“馀勇可賈”。

  拆面就底
  拆面就底之法,須先審定謎底,然后措詞掛面。于題面之調(diào)遣,或分開字部,或拆散字劃,或一半拆字一半會(huì)意,使之表里關(guān)映,確切不移。蓋制者當(dāng)善讀謎底,乃能巧懸謎面。射者尤當(dāng)善相謎面,便不難尋求底句矣。

  舉頭望明月 (《詩經(jīng)》) 【一日不見】
  唐·李白《靜夜思》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按:題面“舉頭望明”四字作一頓讀,意謂僅望“明”字之“月”,則底自然透露。
  四明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先由底句以“一”與“三”和數(shù)為“四”,以“日”與“月”聯(lián)合為“明”。再由題面“四”拆去一,余數(shù)為三。“明”分開’日”,右旁存“月”。以之關(guān)合,曲折異常。
  晝 (《書經(jīng)》) 【聿求元圣】
  周公名“旦”,稱為“元圣”。由題面“晝”字拆作兩部,一指點(diǎn),一會(huì)意,當(dāng)然了解。
  造 (《左傳》) 【舉之??谥隆?br />  按:題面拆作三部分看。底句上一之字頓讀,以之關(guān)映。猶云“欲舉‘之’字,當(dāng)于‘牛、口’之下。”
  悵我生之己離望美人兮不見 (古文) 【牛一羊一】
  按:題面“生”離,即為“牛一”字樣;“美”不見“人”,即為“羊一”字樣。良工苦心,宜乎膾炙人口。
  即景 【望長安于日下】
  由題面“景”字拆開。京,會(huì)意長安。(《環(huán)宇記》:長安在今陜西長安縣西北,即漢長安故城?;莸蹠r(shí)筑,亦名斗城。) 按:底句順讀時(shí)領(lǐng)會(huì)語氣,則題面“即”字。自不拋荒。
  鳶 飛 (四書) 【弋不射宿】
  由題面“鳶”字拆開,連全句讀之。轉(zhuǎn)作“弋鳥飛”,與底句關(guān)合,自然穩(wěn)愜。
  重游 【不遠(yuǎn)千里而來】
  按題面“重”字,即“千里”二字之聯(lián)合,故云不遠(yuǎn),“游”即關(guān)映而來。亦頗融洽。
  信有罪矣 【言人之不善】
  《左傳》:“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br />  甥 【是在世子】
  按題面“甥”字由左右拆開。生,即扣合“在世”;男,系“子”字之會(huì)意。
  元旦 (幼學(xué)) 【是清明前一日】
  按底句“前”字頓讀,即轉(zhuǎn)會(huì)清、明二代之前,用以扣題面“元”字?!暗弊稚舷虏痖_,逆看即為“一日”。
  明心 【日月五星】
  由題面“明”字拆開,即為“日月”。心,在二十八宿位置第五,便扣合“五星”。
  供詞 【與人共話】
  凡訴訟者,經(jīng)官廳審問,記其所述之言,曰供詞。 按:題面“供”字拆開,即扣合底句“與人共”;詞,系“話”字之會(huì)意。
  管 (五言詩) 【同是宦游人】
  一作官吏 ,便是宦游人。題面由“管”字每部拆開,轉(zhuǎn)讀“個(gè)個(gè)官”,而“同是”二字,自然融會(huì)個(gè)中。
  廂 (《西廂》) 【眼看著衾兒枕兒 】
  由題面拆開:“目”字扣合“眼看見”;馀一“床”字,惟床所有衾枕而己。剝蕉抽螢,意趣層生。
  葉 【世間草木本無情,猶有相兼并】
  按:題面“葉”字,“世”居中間,“草(艸)、木”本是無情,然猶上下相見,便能會(huì)意“兼并”。
  三多 (節(jié)名) 【七夕、除夕】
  “多”字平分,即兩個(gè)“夕”,三“多”當(dāng)然分為六“夕”??酆现i底,是從進(jìn)一層即讓開一步著想。曲折之妙,足見匠心。
  拆底就面
  拆底就面一法,扼要處務(wù)由底句分部拆開,別具意義,一一符合題面,始能中肯。余謂射此類謎,倍難于拆面就底。蓋運(yùn)法在題面者,字句顯豁,猶易推測。而運(yùn)法在底句者反是,不有特別心思,未易摸捉。學(xué)者茍能悉此法門,則平時(shí)既有把握,臨壇自不難獲雋矣。

  中和節(jié) (《詩經(jīng)》) 【明明在下】
  唐·李泌請(qǐng)以二月朔為中和節(jié),取居春之中而和暖也。令民以彩囊盛百谷瓜果相遺問,曰獻(xiàn)生子。閭里釀春酒以祭勾芒,祈豐年。百官進(jìn)農(nóng)書以示務(wù)本。上悅,乃下令與上己、重陽、為三令節(jié)。 按:底句“明明”二字,拆作二“月”、二“日”,如是對(duì)于“二月朔日”,當(dāng)然在下也。
  一人卜 (四書) 【三分天下有其二】
  由底句“天下”二字拆開,于三分中,題面早得其二也。
  人君之象 【天無二日】
  按:底句“天無二”三字作一頓讀,猶云“天”字上部假定無二劃即為“人”字。所馀“日”,即關(guān)合君象。
  往來無白丁 【問管仲】
  由底句等字拆作“門口個(gè)個(gè)官中人”。題面措用成語,以之會(huì)意。無不吻合。
  千山 (四書注) 【重出而佚其半】
  按:題面“千山”二字,即系“重”與“出”等字各佚其半也。
  秦 (蒙經(jīng)) 【始春秋】
  按:底句“春秋”二字,當(dāng)運(yùn)筆時(shí),“春”字先書“ ”于上半,“秋”字先書“禾”于左方,故“秦”字上下部,得“春秋”二字之起始也。
  市隱 (《西廂》) 【鬧中取靜】
  按:底句“取” 字頓讀;題面“市”字,系從“鬧”中取出。隱,即“靜”之會(huì)意。
  妻妾之美 (植物) 【甘蔗】
  《孟子》:今為妻妄之美奉之。按:底句“蔗”字,拆作上下二部。俗以妻為草頭,《禮》以妾為眾庶。
  動(dòng)乎四體 (劇目) 【活捉】
  《中庸》:見乎蓍龜,動(dòng)乎四體。 按:底句“捉”字分作“手足”看,便扣合題面四體。而四體有運(yùn)動(dòng),則手足便靈活可知。
  一妻兩妾美如玉 (口語) 【奈何】
  俗謂妻為大婦,妾為小婦。底句“奈”字拆開:大,會(huì)意一妻;二小,會(huì)意兩妄;何,拆“可人”本司空?qǐng)D《詩品》“可人如玉”。
  七八 (星名) 【虛心箕尾】
  按:底句“虛心箕尾”本四項(xiàng)星名,恰巧“虛”字之心為“七”,“箕”字之尾為“八”,則“心”與“尾”等字,竟轉(zhuǎn)易名詞。運(yùn)思巧妙,無非特具眼光。
  我數(shù)畢羅漢 【樽】
  《西廂記》:我數(shù)畢羅漢,拜罷圣賢。 按:謎底“樽”字拆作“十八尊”。妙有成語以為關(guān)映,何等趣味。
  夢雞而疾不起 【醉】
  《晉書》:謝安夜夢乘桓溫車,行十六里,見白雞而止。莫有解者。后溫亡,代溫居相,歷十六年而得疾。安方悟曰:十六里,十六年也。見雞而止,是年太歲在酉,我病殆不起矣。果卒。
  別四十年逢一夕 【舞】
  《說文》:卌,為四十。 以“舞”字中藏“卌”,又藏“年”字,附“夕”字。作者將“卌”與“年”字別開,又逢一“夕”。運(yùn)思靈妙,奏技神奇。
  兩弦上下一輪中 【閒】
  按:謎底先拆出一“門”字,假作兩個(gè)“月”字看,恰好一缺上弦,一缺下弦。而其中則一輪滿月也。
  伐木聲中遇洞賓 【哥】
  《詩》:伐木丁丁按:題面“洞賓”扣“呂”字,但兩個(gè)“口”嵌于“丁丁”字內(nèi),故用“聲中、遇”等字以刻畫之。
  一曲闌干一篆香 【惡】
  按:謎底“惡”字拆作上下二部。題面巧合,“一曲闌干”系指“亞”字,“一篆香”指“心”字。象形、假借,各臻美妙。
  落照雁行斜 【是】
  按:謎底“是”字拆作“日下人”讀。題面以“落照”扣合“日下”,“雁”行扣合“人”。妙在以“人”字一撇一捺,只八分位置,故又以“斜”字刻畫之。措詞渾雅,衡鑒精微,江湖家豈能望其項(xiàng)背。
  古者畫師顧愷之下厥惟道子 【虞】
  晉·顧愷之,人稱顧虎頭;唐·吳道玄,自號(hào)吳道子。均以善畫名于時(shí)。
  江東子弟兵 【翚】
  《通鑒》:項(xiàng)羽起兵殺會(huì)稽守殷通,奪其印授,率吳中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按:謎底“翚”字拆開,扣合題面處,自能融貫來歷。
  公子重耳 【爺】
  按:謎底拆作三部分。上部“父”字,題面以“公子”扣之,蓋俗呼祖父曰阿公,故公之子即云父也;下部左旁為楷法之“耳”,右旁系“邑”部(俗云:邑耳),兩個(gè)互見,故以“重耳”扣之。
  花前月下 【葛】
  按:謎底拆作二部分。上半草頭部,即扣“花前”,云花之前部也;下部“曷”字,本《詩韻》入聲類中,有“六月、七曷”,是“曷”即居“月”下也。
  半翦梅 【栩】
  題面一語,系曲牌名。底字扣合處,猶云“栩”字系“翦梅”等各得一半也。
  半放紅梅 【繁】
  由底字分部拆開。攵、糸、每,即題面“放、紅、梅”之一半也。
  半老觀音 【覩】
  作法如前。黏合貫串,語半神全。
  一半功名一半財(cái) 【賀】
  由底字拆作三部。一得“功”字右旁之“力”,一得“財(cái)”字左旁之“貝”,一得“名”字下半之“口”。由是集合,即成“賀”字。

  題面頓讀
  藥經(jīng)泡制而變性,絲由濡染而改觀。物既如斯,明其理,而制謎之法無不可通。蓋制者每由底句以掛成謎面,射者只從謎面以尋求底句。知非直道可行,宜開旁求之路。若僅就題面空滑讀去,未得要領(lǐng),畢竟不能破的。一經(jīng)頓讀,則意義頓殊,以之扣映,無不中鵠。學(xué)者于此法門,平時(shí)不可不習(xí)悉也。

  非非想 (《詩經(jīng)》) 【反是不思】
  按:非非,猶若玄之又玄也。語本佛經(jīng)“非想非非想”。今人亦謂人之心思奇巧者,曰想入非非。 按:題面上一“非”字頓讀,扣合底句“反是”;下“非想”二字,即“不思”之會(huì)意。
  三宿而后出晝 【四之日舉趾】
  《孟子》:“三宿而后出晝……于予心猶以為速……王庶幾改之,予日望之”。按:題面“三宿而后出”作一頓讀,“晝”別解為晝夜之晝,以“出”字扣合“舉趾”,“三宿而后”又關(guān)映“四之日”。讀書別有心得,以故妙語解頤。
  樵子 (《左傳》) 【其父析薪】
  按:樵,系采薪人?!伴浴弊诸D讀,而全神融會(huì),底句躍然。
  松子 (四書) 【父為大夫】
  《古今注纂》:秦始皇登泰山,風(fēng)雨暴至。有五大松,休庇其下,乃封為“五大夫”。
  魚書 【其文則史】
  《古詩源》: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僮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按:題面“魚”字頓讀,轉(zhuǎn)作“史魚”解。里面相扣,神理回合。
  營業(yè) 【軍旅之事】
  按:題面“營”字頓讀,轉(zhuǎn)解軍營。蓋由動(dòng)詞轉(zhuǎn)為名詞也。
  參商隱現(xiàn) 【井上有李】
  《左傳》: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shí)沈。日尋干戈,以相侵伐?!圻w閼伯于東方商丘,主商;遷實(shí)沈于西方大夏,主參。二星相背而出,永不相見。 按:題面“參”字頓讀,“商隱”二字又頓讀。蓋“參”于二十八宿居“井”之上,商隱系唐人李姓也。
  令子 (古文) 【家君作宰】
  《南丈》:褚彥回謂任遙曰:聞卿有令子。蓋指任昉也。 按:題面“令”字頓讀,別解為邑令。自其子視之,則對(duì)面寫照,語氣轉(zhuǎn)關(guān),扣合自然透澈。
  書目 (蒙經(jīng)) 【有典謨,有訓(xùn)誥,有誓命】
  按:題面“書”字頓讀,踏實(shí)轉(zhuǎn)為《書經(jīng)》篇目。
  足以達(dá)情 (《西廂記》) 【只這腳蹤兒將心事傳】
  《釋氏要覽》:釋教以喜怒憂懼憎愛欲為七情,故凡表著于外者曰達(dá)情。 按:題面“足”字踏實(shí)頓讀,便扣“腳跟兒”;以“達(dá)情”二字敲擊下半,語雋神超。
  三十六才子 【月暗西廂】
  天文學(xué):月之末日為晦,蓋由衛(wèi)星背太陽,不得藉其光也。 按:題面“三十”字頓讀,扣合月暗;六才子,指《西廂記》。
  掩泣空相向 (曲牌) 【哭皇天】
  《說文》掩,遮蓋也,謂哭泣時(shí)不使聞知?!翱铡弊诸D讀,扣合“皇天”,極洽。而“相向”二字,更題外傳神。
  不尚詞曲 (《詩品》) 【取語甚直】
  接題面“詞”字頓讀,“曲”字轉(zhuǎn)為屈曲,關(guān)合底句。虛神實(shí)理,無不兼賅。
  何用別尋方外去 (諺語) 【久病老醫(yī)官】
  唐·韓翃《題仙游觀》詩:“何用別尋方外去,人間亦自有丹丘”。 按:題面“方”字頓讀,別解為藥方,“外去”二字,猶云“向外而去”。表里相扣,極聲情,亦極曲折。洵是百煉鋼能作繞指柔。

  底句頓讀
  山脈有起伏頓挫,始能結(jié)穴;水光成蕩漾波折,可入畫圖。謎有底句頓讀一法,亦取其語氣神情,有頓挫、有波折也。迨至關(guān)回題面,自然意趣融洽,情文相生。蓋謎之門類不一,裁制之法遂覺不同,若空滑讀去,不特平實(shí)無奇,而按之作法,亦未能動(dòng)中肯綮矣。

  畫船簫鼓 (《詩經(jīng)》) 【載好其音】
  隋煬帝令營洛陽為東京,開通濟(jì)渠,又開邗溝入江。渠旁筑御道,自長安達(dá)江都。令造畫船,集歌妓,備絲竹管弦之屬,以為游幸。 按:底句“載”字頓讀,回合題面“畫船”,而“好其音”三字,由“蕭鼓”之聲音傳出。神韻休揚(yáng),戛戛獨(dú)造。
  漁父覆舟 【載胥及溺】
  《史記》:子胥過昭關(guān),迫者急至江,江上有漁父,知胥之急,乃渡子胥。既濟(jì),胥解其劍曰:“此劍直百金,以與父?!备冈唬骸俺畤?,得胥者賜粟五萬石,爵執(zhí)圭,豈徒百金劍耶!遂覆舟溺,以示不通楚。 按:底句“載胥及”三字作一頓讀,“溺”字便能與“覆舟”渾合。
  請(qǐng)公入甕 【來嫁于周】
  唐·周興用法深酷,或告與丘神勣通謀,武后命來俊臣鞫之,俊臣與興方推事對(duì)食,問曰:“囚多不承,當(dāng)置何法?”興曰:“取大甕,外以炭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如其法,因起言曰:“有內(nèi)狀推兄,請(qǐng)公入甕?!迸d惶恐,叩頭服罪。 由題面一語,融會(huì)來歷,以之關(guān)映,則底句“嫁”字,便不擊自動(dòng)。
  白居易生七月而識(shí)字 【樂子之無知】
  唐。白居易生七月,便識(shí)“之、無”二字。 按:居易字樂天,底句“樂”字頓讀,“子”字頓讀,“之無”二字又頓讀。猶云“樂天當(dāng)孺子時(shí)便知之無”也。傳神阿堵,妙處直到毫顛。
  尚父子牙 【相鼠有齒】
  商·呂尚字子牙,本姜姓。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虞夏之際,封于呂,因以為姓。及佐武王克商有功,武王尊之為師尚父。 按:底句“相”字踏實(shí),又與“鼠”字各一頓讀。由是遂層關(guān)映題面,如軌納輪,無不適合。
  厲王怒監(jiān)謗 【云胡不喜】
  周,國人謗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按:底句“胡”字頓讀別解,便扣緊“厲王”。妙在一“云”字叫醒,尤能曲傳口吻。
  牝雞無晨 【奉時(shí)辰牡】
  按:底句“辰”字頓讀,則奉時(shí)者牡雞,而牝 雞無所司矣。
  紅拂私奔 (《書經(jīng)》) 【臣妾逋逃】
  隋·楊素為相,有侍妾張出塵。時(shí)李靖以布衣謁素,姬妾羅列,中有執(zhí)紅拂者,有殊色,獨(dú)目靖。是夜靖歸逆旅,紅拂奔之,曰:妾楊家紅拂妓也,絲藤愿托喬木。乃與俱適太原。 按:底句“臣”字,會(huì)作楊素自指,運(yùn)典便有根源?!版吞印比郑P(guān)合題面,尤語不離宗。
  凄凄不似向前聲 【曲直作酸】
  唐·白居易《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按:底句“曲”字頓讀,關(guān)合題面“不似向前”;“直作酸”即融會(huì)到凄凄聲。運(yùn)思靜細(xì),粗心人未易領(lǐng)悟。
  何前之渺渺而遽累然 (《易經(jīng)》) 【小人道長】
  《聊齋志異·巧娘》篇:生閉生室中,繞室隔扉呼巧娘;巧娘命婢歷試數(shù)鑰,乃得啟。生附耳請(qǐng)問,巧娘遣婢去,生挽就寢榻,偎向之,女戲掬臍下,曰:“惜可兒此處闕然?!闭Z未竟,觸手盈握。驚曰:“何前之渺渺,而遽累然!” 按:底句“小人道”三字作一頓讀,“長”字會(huì)意不渺小,以之關(guān)合題面。而意外驚喜之狀,一一傳出。
  由是無與議婚者 (《左傳》) 【所以定親疏】
  按:里面實(shí)字互相針對(duì),虛字曲折傳神,可稱逸品。蓋由底句“親”字能頓讀,是以如許得神。
  杜工部執(zhí)詩壇牛耳 【少陵長】
  謂詩家為人所宗,如筑壇坫以主盟會(huì)也。本《左傳》:“諸侯盟,誰執(zhí)牛耳”。古者歃血為盟,割牛耳取血,盛以珠盤,主盟者執(zhí)之。今引申為主持其事者之辭。 按:底句“少陵”二字頓讀,針對(duì)題面“杜工部”;“長”字會(huì)意執(zhí)牛耳,亦無不翕合。
  汝視阿嬌好否 【姑將以為親】
  漢武帝為太子,長公主欲以女配之,問曰:若得阿嬌好否?帝曰:若得阿嬌,當(dāng)以金屋貯之。 按:底句“姑”字略頓,融會(huì)題面。語氣神情,宛然紙上。
  天子藉耕以帥民 【君親推之】
  《周禮》:天子親載耒耜,帥三公九卿躬耕。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 按:底句“君”字頓讀,“親”字轉(zhuǎn)作形容詞。融會(huì)題面,極見渾雅
  廬陵王即位 【則天子當(dāng)陽】
  《唐史》:桓彥範(fàn)進(jìn)曰:昔天皇以愛子托陛下,今年齒已長,久居?xùn)|宮,天意人心,久思李氏。愿陛下傳位太子,以順天人之望!”于是太后命太子監(jiān)國。明日,傳位于太子。中宗乃復(fù)位。 按:底句“則天”二字聯(lián)一名詞,“子”字又頓讀,以之關(guān)合,自然恰切。
  從沛公入關(guān)獨(dú)收秦律令圖書 (四書) 【于斯二者何先】
  《漢書》:初高祖為亭長,簫何嘗左右之。及從入關(guān),獨(dú)收秦丞相府律令、圖書,造石渠閣藏之。 按:底句“何”字頓讀別解,扣合題面處“從沛公入關(guān)”句,自不落空。
  開門揖盜 【今愿竊有請(qǐng)也】
  《三國志》:張昭曰:況今奸宄競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以為仁也。 按:底句“竊”字頓讀,扣合題面“盜”字,而以“今愿有請(qǐng)”形容“開門而揖”,尤極得神情。
  綠林豪杰舊知名 【昔者竊聞之】
  漢·王莽篡漢時(shí),新市王匡等起兵于綠林山中,號(hào)綠林。山在湖北當(dāng)陽縣,后世稱劫盜曰綠林。 按:底句“竊”字略頓,作盜竊解。以之關(guān)聯(lián),自適合繩墨。
  文章華麗家徒四壁 【辭富居貧】
  漢·司馬相如長于辭賦,所作有《子虛》、《上林》、《大人》等賦,豐贍華麗。漢、魏、六朝文人多效之。 按:底句“辭”與“居”本系動(dòng)詞,作者用以扣合題面,竟轉(zhuǎn)為名詞。運(yùn)實(shí)于虛,慧心人善能領(lǐng)悟。
  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 【有所不行】
  晉·陶淵明《歸去來辭》:“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 按:題面“常關(guān)”二字,扣合不行即閑易。
  安得廣廈千萬間 【有所不足】
  唐·杜甫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皆歡顏”。 按:底句“所”字踏實(shí),扣緊“廣廈”,有“不足”等字,又能渾會(huì)全神。
  大樹將軍 【異邦人稱之】
  東漢·馮異為光武偏將軍,諸將業(yè)坐論功,異獨(dú)立大樹下,不夸己績,人因號(hào)曰大樹將軍。 按:底句“異”字頓讀,便著實(shí)作馮異解。連全句讀之,關(guān)合自成結(jié)構(gòu)。
  使?fàn)I菟裘吾將老焉 【隱居以求其志】
  《左傳》:羽父請(qǐng)殺桓公,將以求太宰。公曰:為其少故也,吾將授之矣。使?fàn)I菟裘,吾將老焉。 注:菟裘,魯邑名。隱公使人營共宮室,行將以國讓桓公,終老于菟裘之地。 按:底句“隱”字頓讀,踏實(shí)處便關(guān)合題面語氣。
  五旬上因病身亡 【是故知命者】
  《西廂記》:“先人禮部尚書多名望,五旬上因病身亡”。 按:底句“故”字別解頓讀,便關(guān)映“因病身亡”;“知命”又扣合“五旬”。蓋本《論語》“五十而知天命”。
  古之遺愛也 【故為政在人】
  《左傳》:子產(chǎn)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按:底句“故”字頓讀,別解為人死,曰物故,亦曰作古。由今日而思其遣愛,則政績?cè)谌耍蚬虩o限感慕矣。
  曰朕不識(shí)真卿何狀 【未見顏色而言】
  唐開元中,安祿山反,真卿獨(dú)倡義討之。玄宗嘆曰:河北二十四郡,無一忠臣耶?及聞?wù)媲溆戀\,曰:朕不識(shí)真卿何狀,乃能如是。 按:底句“顏”字一頓,即扣合真卿,曰不哉何狀,意在未見而切于愿見。描寫口吻,語氣逼真。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 【則其旦晝之所為】
  《孟子》: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按:底句“旦”字頓讀,便扣合周公;而“所為”二字,既能渾括題面,又妙有“晝”字針對(duì)題旨,確是難能可貴。
  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 【吾其為東周乎】
  《孟子》:寇退,曾子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苤?,則先去以為民望;寇退,則反,殆于不可。 按:底句“東”字頓讀,解為作東。表里關(guān)映,融洽分明。妙能于實(shí)字鋒芒針對(duì),虛字毫發(fā)傳神。
  只見潮南與潮北 【水信無分于東西】
  按:底句“水信”二字頓讀,便關(guān)合“潮”字;只見南北,則無分東西。自意寓言外。
  入蔡縛成 【膚受之愬】
  唐·李愬,元和中為鄧州節(jié)度使,將兵討淮西,雪夜入蔡州擒吳元濟(jì),淮西遂平。 按:底句“膚”字頓讀,“愬”字別解。以之關(guān)映,便與題面典故吻合。
  諱疾忌醫(yī) 【人病不求耳】
  《通書》:今人有過不喜聞知,猶諱疾忌醫(yī),卒滅其身而無怪也。 按:底句“病”字頓讀,別解轉(zhuǎn)指疾??;不求,猶云不求治療。照應(yīng)題面,自然適當(dāng)。
  內(nèi)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 【奚有于是】
  晉悼公時(shí),祈奚為中軍尉,請(qǐng)老,公問代。初舉其仇解狐,再舉其子午。時(shí)有“內(nèi)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之稱。 按:底句“奚”字頓讀,又別作祈奚解?!坝杏谑恰比?,包括全題。
  蕭相國更秦法 【何莫由斯道也】
  《史記》:蕭何佐高祖定天下,論功第一,封酂侯,漢之律令多所制定,馀悉更秦法。 按:底句“何、斯”等字俱踏實(shí),以之關(guān)映題面,字字自能擊動(dòng)。
  膏以香消,麝以臍死 【然則非自殺之也】
  《國策》:韓非,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shù)之學(xué),與李斯并事荀卿。后使于秦,為李斯所讒下獄,仰藥死。題面二語即獄中之歌。 按:底句“非”字頓讀,別解韓非;由題面二語扣合自殺?!叭粍t”二字尤凌空得神。
  前言戲之耳 (蒙經(jīng)) 【尚游說】
  《論語》: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duì)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xué)道則愛人,小人學(xué)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按:此則里面相扣,全系運(yùn)用題面來歷。底句“游”字,踏實(shí)“子游”。以子游所說,是述夫子云“君子學(xué)道則愛人……”二句。夫子聞之,轉(zhuǎn)以牛刀割雞之喻為戲,至是則“尚”字自管弦合拍。
  龍種自與常人殊 (幼學(xué)) 【比君子之超凡】
  《文選》:高帝子孫龍之種,文王宗族麟之角。 按:底句“君子”二字作兩次頓讀,以扣合題面“龍種”;超凡,即會(huì)意“與常人殊”也。
  壯陽 【三十日之名】
  《醫(yī)學(xué)要覽》:命門相火,真氣內(nèi)充,能助胃力,銷水谷,是曰壯陽。 按:底句“三十”字頓讀,便關(guān)合“壯”字。本《禮記》“三十曰壯,有室”?!叭铡敝?,當(dāng)然會(huì)意“陽”字。
  孔子至圣,孟子亞圣 (文古篇目) 【前出師表、后出師表】
  《明史》:嘉靖二十七年,用張孚敬等議,釐正祀典。稱孔子為至圣先師,同時(shí)又因元文宗封孟子為亞圣鄒國公。至是議定罷去封爵,止稱亞圣。 按:底句兩個(gè)“出”字均頓讀??鬃印⒚献?,世尊師表,一生于春秋,一生于戰(zhàn)國。故“前出、后出”等字自能著緊。
  臥薪嘗蓼 (古文) 【寢不安席,食不甘昧】
  《左傳》: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困于會(huì)稽,身稱為臣,妻請(qǐng)為妾。后得歸國,臥薪嘗蓼,使瞽朦日警之曰:勾踐。汝忘會(huì)稽之恥也耶。后竟滅吳。 按:底句“安、甘”等字頓讀,則是題面臥薪,當(dāng)指上句而言,嘗蓼,又指下句而言。
  終須一個(gè)土饅頭 【故陵不免耳】
  宋·范成大詩“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gè)土饅頭”。 按:俗謂墳曰士饅頭。
  大家風(fēng)范 【昭其度也】
  漢·班固之妹班昭,適曹世叔,早寡。固著漢書末就而卒,和帝詔昭踵成之。數(shù)召入宮,令皇后貴人事以師禮,號(hào)為曹大家。 按:底句“昭”字頓讀,作班昭解,便貼緊“大家”。度,會(huì)意風(fēng)范,亦見堂皇。
  薄夫敦鄙夫?qū)? 【惠風(fēng)和暢】
  《孟子》:故聞柳下惠之風(fēng)者,鄙夫?qū)挘》蚨亍?按:底句“惠“字頓讀,轉(zhuǎn)會(huì)意柳下惠,故聞其風(fēng)者,薄夫敦、鄙夫?qū)?。而“暢”字尤融?huì)得攏玲透闢。
  風(fēng)急雁行斜 (詩品) 【不著一字】
  《博物學(xué)》:雁性合群,高飛空中,自成行列,或如一字,或如人字。 按:題面“雁行”關(guān)合“一”字,“急、斜”等字扣合“不著’。意頗細(xì)膩。
  臣東鄰有女,窺臣己三年矣 (五言詩) 【總是玉關(guān)情】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序》: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 按:底句“玉”字一頓,轉(zhuǎn)作宋玉解。“總是、關(guān)情”等字,回顧扣題,妙能從對(duì)面寫照,則下文消息,自見靈通。
  請(qǐng)王具禮拜之 【何時(shí)議筑壇】
  《史記》:漢王既得韓信,何曰: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shè)壇場,具禮,乃可耳。 按:底句“何”字頓讀,轉(zhuǎn)指蕭何;針對(duì)“請(qǐng)王”等字,便融理解。
  破涕為笑 (曲牌) 【泣顏回】
  晉·劉琨《答盧諶書》:“破涕為笑”。注:猶云轉(zhuǎn)悲為喜也。 按:底句“顏“字頓讀??酆现C葉,而題外神情,亦達(dá)到毫端。
  我固疑是老奴 (《西廂記》) 【心坎兒上溫存】
  《世說》:溫嶠姑有女,囑嶠覓婿。嶠曰:“佳婿難得,如嶠如何?”少日?qǐng)?bào)云:“已覓得婿處”。因下玉鏡臺(tái)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禮,女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 按:底句“溫”字頓讀,踏實(shí)溫嶠,題面扣合;而“心坎兒”等字,亦神情曲曲傳出。
  十二叩首 【一頓打】
  專制時(shí)代,禮用拜跪,每跪三叩首,(亦謂頓首)四跪共十二叩首。 按:底句“頓”字,關(guān)合叩首;一打,又會(huì)意十二。(本英語以物十二枚為“打” )語更新奇。
  信亡去 【何必苦追求】
  《史記》: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上知罵曰:諸將亡者以十?dāng)?shù),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如信者,國士無雙! 按:此則里面扣合,由事實(shí)上運(yùn)用,從神理中推尋。語氣極流宕,神韻亦休揚(yáng)。
  矍鑠哉是翁也 【一個(gè)據(jù)鞍上馬】
  東漢·援,建武中拜為伏波將軍。武陵五溪蠻反,援年八十馀,自請(qǐng)行旅,據(jù)鞍顧盼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 按:底句“上”字頓讀,由動(dòng)詞轉(zhuǎn)為形容詞,“馬”字別解馬援?;仡欘}面,即可見其老當(dāng)益壯之概。
  對(duì)棋陪謝傅 【見安排車兒馬兒】
  晉·謝玄等破苻堅(jiān),有檄書至,安方對(duì)客圍棋,了無喜色。 按:作者能于底句“安”字一頓,踏實(shí)作謝安解,則全體更張。題面妙有“陪”字擊動(dòng),是以謝傅之排列車馬,一一得見之也。
  五家相保 (數(shù)學(xué)名詞) 【正比例】
  周制,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愛;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救。更有比長、閭胥、族師、黨正各職,以分掌其政令教治。 按:底句“正、比”二字作一頓讀;例,猶云禮之定則也。
  地球分五大洲 (《聊齋》目) 【陸判】
  《廣輿記》:世界陸地,在東半球者,曰:亞細(xì)亞洲、歐羅巴洲、阿非利加洲、海洋洲;在西半球者,曰:亞美利加洲。是為五大洲。
  妾不能知香玉之熱 (小說名人) 【冷降雪】
  《聊齋志異·香玉》篇:女曰:妾不能如香玉之熱,但可慰君寂寞耳。 按:底句首一字頓讀,則是降雪之冷,反擊香玉之熱。而題面實(shí)字虛神,自能兼到。
  知之維艱 【孫行者】
  孫文學(xué)說:行之非艱,知之維艱。蓋總理先由行者而入于知者,本上下文擊動(dòng),神理自息息相關(guān)。
  志氣揚(yáng)揚(yáng),甚自得也 (古人姓名) 【御說】
  齊,晏子為相。御者之妻,窺見其夫揚(yáng)揚(yáng)自得。既而夫歸,妻責(zé)之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為齊相,名顯諸侯,志常自下。子長八尺,乃為人御,揚(yáng)揚(yáng)若此,宜乎?卑且賤也,妾恥之。
  九府圜法 【呂布】
  《漢書》:齊 太公為周立九府圜法。 注:九府,謂大府、玉府、外府、內(nèi)府、泉府 、天府、職內(nèi) 、職金、職幣。 按:圜,系均而通之也。
  五經(jīng)無陣字 (四書人名) 【陳代】
  按:陣,古文作陳。例如《史記》所以充后宮,飾下陳。
  古文無沉字 【沈同】
  按:沉,系沈之俗寫。故凡用沉,皆同于古本之沈。例如《詩經(jīng)》載沈載浮。
  妒花風(fēng)雨自相摧 (外國人名) 【華盛頓】
  按:華通花。本《禮記》“鞠有黃華”。題面一語,言花當(dāng)盛開,適風(fēng)雨摧殘。是不啻受其妒也。 按:底句頓讀,關(guān)映題面處有一波三折之致。
  勿謂言之不預(yù)也 (藥名) 【白前】
  凡官廳發(fā)布文告,嚴(yán)禁非為等事,示末多用此語。 按:底句“白”字一頓,而“前”字關(guān)照題面“勿謂、不預(yù)”,有繪影繪聲之妙。
  閱后付丙 (諺語) 【一目了然】
  按:底句“一目了”三字作一頓讀,便擊動(dòng)題面“閱后”?!叭弧蓖ㄈ?,謂燃燒也,又關(guān)映“付丙”,蓋“丙”于五行中屬火,故云。

  法門卷下

  題面別解
  《文心雕龍》云:謎者迷也,回互其辭,使昏迷也。信如斯言,則是題面別解一法,無論運(yùn)用典故,采摭成語,務(wù)要參透別解,然后關(guān)聯(lián)底句,方能謬巧。非然者,以乾坤為天地,陰陽為日月,不特呆板敷衍,直是替底句作注腳耳,烏足以云謎。學(xué)者能推翻此一層,則成竹在胸,運(yùn)法時(shí)自能別具只眼矣。

  單于夜遁逃 (《左傳》) 【其亡無日】
  《漢書》:匈奴稱其君曰單于,別解一作單雙之單,一轉(zhuǎn)為介詞。表里相扣,于字句關(guān)合之外,更能傳神。
  稱弧道寡 (四書) 【無嚴(yán)諸候】
  《禮》:諸侯對(duì)于鄰國之君,稱孤寡道。 按:題面“稱孤”二字別解,便扣緊“無嚴(yán)”,道寡,指諸侯而言。
  相君之背 【反求諸其身】
  漢·蒯通說韓信曰:相君之面,不過封侯;相君之背,貴不可言。 按:題面“背”字別解,轉(zhuǎn)作違反說。以之相扣,便恰合蒯通當(dāng)時(shí)之語意。
  回也不愚 【反其智】
  《論語》: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按:題面“回”字,本系顏回,別解竟轉(zhuǎn)“回”還。針對(duì)底句,自然字字熨貼。
  華胄 【種之美者也】
  《晉書》:衣冠華胄,宜蒙優(yōu)免。注:謂顯裔也。 按:題面“華”轉(zhuǎn)作美解;胄,猶云“苗裔”也。運(yùn)典自然吻合,作文又兼倒裝。
  細(xì)君 【王不待大】
  《漢書》:武帝將以肉賜從臣,東方朔先割以歸。有司奏之,上令自責(zé)。朔曰:受賜不待詔,何無禮也!拔劍割肉,一何壯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歸遺細(xì)君,又何仁也! 注:細(xì)君,謂妻也。 按:題面“細(xì)君”二字,僅就本義扣合,似嫌呆著,妙能語氣倒裝,別饒意趣。
  辟喻而言之 【徐子以告夷子】
  按:題面“辟”字轉(zhuǎn)讀入聲,“之”字踏實(shí),以底句徐子名“辟”,夷子名“之”也。
  周室封侯 (七言詩) 【蝴蝶夢中家萬里】
  周,封建制度,列爵惟五——公侯伯子男,分封同姓與異姓功臣為諸侯,以屏藩王室。 按:題面“周”字,別解作“莊周”,先為底句立案;“室封侯”扣“家萬里”,而“蝴蝶夢中”數(shù)字,系莊周事,尤能于題外傳神。
  虛有其表 (《聊齋》目) 【花姑子】
  《聊齋志異·嘉平公子 》篇:妾初以公子世家文人,故蒙羞自薦。不圖虛有其表!以貌取人,毋乃為天下笑乎!”言已而沒。 按:題面“表”字別解為中表,關(guān)映底句“姑子”;“虛”字扣花,以“花”轉(zhuǎn)解耗費(fèi)也。
  入骨相思 (《聊齋》判詞) 【嵌紅豆于骰子】
  《演繁露》:唐世鏤骨為竅,朱墨雜涂數(shù)以為采。亦有出意為巧者,取相思子納于竅中,使其色明現(xiàn)而易見。故溫飛卿艷詞云“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注:相思子,系紅豆別名。
  字子路 (新名詞) 【自由結(jié)婚】
  《春秋》:仲由字子路,孔子弟子。列政事科,性好勇,聞過則喜。仕衛(wèi),死于孔悝之難。 按:題面首一字別解,作“許嫁”說。以之扣底,妙能從對(duì)面?zhèn)魃瘛?br />  樂酒無厭 (藥方名) 【逍遙飲】
  《孟子》:“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 按:題面“厭”字,別作厭惡解,用以擊動(dòng)“逍遙”,便能緊切。

  底句別解
  往圣先賢,嘉言懿訓(xùn),立說之旨,夫固有定在也。一經(jīng)制謎家采為底句,轉(zhuǎn)作別解,往往于貞操之言轉(zhuǎn)為狎褻,莊重之旨變作詼諧,光怪陸離,嬉笑怒罵。殆如髡朔滑稽,聞?wù)吲醺梗w制謎之能事,不如是不足推為上乘也。設(shè)道學(xué)先生見之,有不指為謬妄,而裂眥透爪,謾罵不堪也耶。

  范蠡扁舟五湖游 (《詩經(jīng)》) 【載施之行】
  《吳越春秋》:西施,苧蘿村西鬻薪者之女。越王勾踐敗于會(huì)稽,范蠡取西施獻(xiàn)之于吳王夫差。吳亡,西施復(fù)歸范蠡,從游五湖。
 ?。ㄒ韵氯舾蓜t,凡底字別解處均作人名。)
  酌貪泉而覺爽 【我心則夷】
  《晉書》:吳隱之性廉潔,為廣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故老云:飲此水者,廉士皆貪。隱之至泉所,酌而飲之,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dāng)不易心?!奔霸谥?,清操逾厲。
  匈奴號(hào)曰飛將軍 【漢之廣矣】
  《史記》:李廣,成紀(jì)人。猿臂善射,文帝時(shí)以擊匈奴有功,封散騎常侍,武帝時(shí)為右北平太守。匈奴畏之,號(hào)曰“飛將軍”。
  蔡邕倒屣以迎賓 【見此粲者】
  漢·蔡邕賓客盈門,聞王粲至,倒屣迎之。粲年少短小,一座皆驚,邕曰:此王公孫,有異才,吾不如也。
  王荊公讀《辨奸論》有感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蘇洵作《辨奸論》,專為王安石而發(fā)。彼既讀之,不無感想。按:題面由一“感”字,便能刻畫道“于嗟”語氣,頗稱神妙。
  粉香膩玉搓咽項(xiàng) 【有鶯其領(lǐng)】
  《西廂記》:“他眉兒是淺淺描,他臉兒是淡淡妝,他粉香膩玉搓咽項(xiàng)。下邊是翠裙鴛繡金蓮小,上邊是紅袖鸞銷玉筍長?!?按:底句“領(lǐng)”字,再別解頸項(xiàng),亦見妙趣。
  賜之鴟夷而投之江 (《書經(jīng)》) 【惟胥以沈】
  《史記》:吳王夫差信太宰嚭之讒,使使賜子胥屬鏤之劍以死。子胥臨死,告其舍人曰:必樹吾墓上以梓,今可為器,而抉吾眼懸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吳王聞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 注:器,棺也;鴟夷,以馬革為之。
  與父老約法三章 【邦有常刑】
  《史記》:漢高祖入關(guān),與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以及盜,抵罪。
  客星犯帝座 【以近天子之光】
  東漢光武帝與嚴(yán)子陵共偃臥,子陵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曰:夜來客星犯帝座,甚急。帝笑曰:朕與故人嚴(yán)子陵同臥耳。 按:題面擊動(dòng)底句“近”字,撞得極有聲響。
  封之有庳富貴之也 (《易經(jīng)》) 【圣人立象以盡意】
  《孟子》:“親之欲其貴也,愛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貴之也。身為天子,弟為匹夫,可謂親愛之乎?” 由題旨“親愛”托出底句盡意。題外傳神,余音嫋嫋。
  郁陶思君爾 【憂虞之象也】
  《孟子》:象往入舜宮,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爾。”忸怩。
  武侯征南蠻 (《左傳》) 【七禽皆獲】
  后漢,南蠻釁,諸葛亮平之。有孟獲者,為夷、漢所服。亮生致獲,使觀營陣,從使去。更七縱七禽,猶遣獲。獲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fù)反矣。注:禽,與擒通。
  綠珠墜樓 【以報(bào)崇也】
  《晉書》:石崇有妓名綠珠,美而艷,善吹笛。孫秀使人求之,石祟勃然曰: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秀怒,矯詔收石崇。崇宴于樓上,介士到門,崇捐綠珠:吾今為爾得罪。綠珠曰:當(dāng)效死于君前。因自墜于樓下而死。
  足下與楚則楚勝,與漢則漢勝 【以結(jié)二國之信】
  按:題面系蒯通說韓信語。底句“信”字踏實(shí),“二國”扣合楚漢。妙處在一“結(jié)”字,更能渾括全神。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四書) 【其實(shí)體備於己】
  《三國志》:玄德曰:今天下英雄,誰能當(dāng)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說文補(bǔ)注 【慎言其余】
  漢·許慎,字叔重,少博通經(jīng)籍,馬融常推敬之。時(shí)人為之語曰“五經(jīng)無雙推叔重”。著《說文解字》十四篇,推究六書之義,分部類從,至為精密,后世言小學(xué)者皆宗之。
  使奉許叔居許東偏 【可以寄百里之命】
  《左傳》:隱公十一年,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以居許東偏。 注:鄭莊公見齊魯相遜,亦不敢自取許國,又仗大夫百里奉之。
  驪姬使人止荀息勿死奚齊之難 【如有所立卓爾】
  《左傳》魯僖公九年冬十月,里克殺奚齊于次。荀息將死,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輔之。
  曹大家續(xù)完漢帙 【固所愿也】
  漢·班固之妹班昭,適曹世,早寡。固著漢書末就而卒,和帝詔昭踵成之。數(shù)召入宮,令皇后貴人事以師禮。
  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戰(zhàn)必勝矣】
  秦二世元年,陳勝與吳廣,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詐稱公子扶蘇、楚將項(xiàng)燕。諸郡苦秦苛法者皆歸之。
  山澤尋梅 【損者三友】
  《易》:“山澤損”,以“兌下艮上”為損卦。 又近世畫家以松竹梅合繪,稱為歲寒三友。
  綈袍戀戀尚有故人之意 【非以干祿也】
  《史記》:魏使須賈至秦,忽見范叔,驚曰:“范叔固無恙乎?何一寒至此!”乃取其一綈袍以賜之。 按:范叔在魏時(shí),遭須賈之難,佯死,潛逃至秦,變姓名為張祿。至是而為秦相,須賈以綈袍贈(zèng)之,只知有故人范叔,并不知為秦相張祿也。如是則“非干”二字便反振得神。
  吳市吹簫第一聲 【方員之至也】
  《吳越春秋》:伍員,字子胥。父奢、兄尚,為平王所殺,子胥奔吳以圖覆楚。初至吳市,吹簫乞食,后佐吳伐楚。 按:此則無一字呆著色相 卻無一字不傳神情。吾嘗記佛家言:“空門便是法門”。
  夫陽子本以布衣處于蓬蒿之下 【城非不高也】
  唐·陽城,北平人,隱中條山,德宗拜為中諫議大夫,在位五年。天下得失之不為不久,而未嘗一言及于政。故韓愈作《爭臣論》以譏之。 從題面反振而出,“非不高”之志,自凌空得神。
  非德宗之鄙暗,亦何從而用之 【杞不足徵也】
  宋·蘇洵《辨奸論》:“盧杞之奸,固足以敗國;然不學(xué)無文,容貌不足以動(dòng)人,言語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從而用之?” 反振得神,意透題頂。以靜穆之思,運(yùn)空靈之筆,允稱杰作。
  脫穎而出 【拔一毛】
  《史記·平原君傳》:秦攻趙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於楚,約其門下客于俱,毛遂自薦。君曰:“賢者譬之錐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勝未有聞也?!彼煸唬骸俺冀裾?qǐng)?zhí)幠抑卸?。若蚤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描寫“拔”字具有神韻,非靜細(xì)心思,未易領(lǐng)會(huì)。
  關(guān)公不肯割三郡還吳 【未可與權(quán)】
  《三國志》:孫權(quán)命諸葛瑾至蜀,索還荊州。玄德已允許,云長變色曰:吾與兄桃源結(jié)義,誓共匡扶漢室。荊州三郡(長沙、零陵、桂陽)本大漢疆土,豈得妄以尺寸與人。
  食以草具 【是簡驩也】
  《國策》:齊·馮驩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愿寄食門下。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按:此則表里相扣,不拘拘于字句間。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
  梁山之役孝侯死焉 【若于齊,則未有處也】
  晉·周處,陽羨人,少孤,不修細(xì)行。鄉(xiāng)里患之,與南山之虎,長橋之蚊,并稱三害。處乃勵(lì)志改行,射虎斬蛟。后入?yún)?,從陸云求學(xué),仕吳為東觀左丞。歸晉,遷御史中丞。齊萬年反,力戰(zhàn)死,謚孝侯。
  斷袖 (古文) 【不賢而能如是乎】
  漢哀帝嬖董賢,嘗共晝寢。賢偏籍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dòng)賢,乃斷袖而起。 按:此則運(yùn)典巧合,妙處在數(shù)虛字,極得呼應(yīng)之神。
  附鳳翼 【而欲依羽以成功名】
  東漢·耿純謂光武曰: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于矢石之間者,固望攀龍鱗,附鳳翼,以成所志耳。 按:此則表理相扣,上半關(guān)映題字,下半緊透題旨,可謂探驪得珠。
  漢昭烈帝傳 【前人之述備矣】
  后漢·劉備,字玄德,漢中山靖王勝之后。討黃巾賊,起兵后為豫州牧,得諸葛亮于襄陽,用其策取荊州,定巴蜀,王漢中。曹丕篡漢,備遂即位于成都,國號(hào)漢,為三國蜀漢。末年討吳大敗,僅以身免,終于白帝城,謚昭烈皇帝。
  宦官之后漢禍未巳 (蒙經(jīng)) 【猶苦卓】
  后漢除宦官之后,而董卓當(dāng)權(quán),漢禍猶未已也。 按:此則妙處,全在里面數(shù)虛字互相擊動(dòng),有若余音繞梁,裊裊不絕之致。
  帝嚴(yán)憚之若芒刺在背 【光于前】
  漢霍光為大將軍,專威權(quán)。宣帝初立,心甚忌之。一日,上謁高廟,光驂乘于前,上嚴(yán)憚之,若芒刺在背,為之不安。
  生不忍以家政累之仍欲
  自任女又不肯經(jīng)紀(jì)彌勤 (五言詩) 【還歸細(xì)柳營】
  《聊齋志異·細(xì)柳》篇:生不忍以家政累之,仍欲自任,女又不肯。晨興夜寐,經(jīng)紀(jì)彌勤。每先一年,即儲(chǔ)來歲之賦,以故終歲未嘗見催租者一至其門。
  婢作色曰:殆矣 (七言詩) 【粉蝶如知合斷魂】
  《聊齋志異·粉蝶》篇:婢曰:“夜已四漏,主人將起,彼此有心,來宵未晚?!狈结虮чg,聞晏喚“粉蝶”。婢作色曰:“殆矣!”急奔而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西廂記》) 【無人調(diào)護(hù)】
  唐·崔護(hù)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里面相扣,神情雋越,意想空靈。閱者猶之美味當(dāng)前,須仔細(xì)咀嚼,庶幾不負(fù)江搖。
  從許子之道 (新名詞) 【信教自由】
  《孟子》:“從許子之道,則市賈不貳,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描寫“信教”二字頗真切,一“自”字尤妙于針對(duì)。
  號(hào)曰智囊 (口語) 【說錯(cuò)】
  漢·晁錯(cuò)多智,景帝號(hào)曰“智囊”。 按:謎底“說”字,緊扣“號(hào)曰”,題面便不拋荒。
  扇枕溫被 (花名) 【夜來香】
  漢·黃香,年九歲,早喪母,事父致孝。對(duì)于寢處,夜必親為經(jīng)紀(jì),夏則扇枕席,冬則以身溫被褥。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 (《詩經(jīng)》) 【不見復(fù)關(guān)】
  唐貞觀中,張建封納徐州妓關(guān)盼盼為妾,筑燕子樓以居之。建封卒,樓居十五年不嫁,后不食而死。 以下若干則,凡底字別解處均作姓氏。
  叔度襟懷汪汪若千頃之陂 【黃流在中】
  漢黃憲,字叔度,慎陽人。郭泰少游汝南,嘗曰:“叔度汪汪,若千頃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濁。
  重游赤壁 (書經(jīng)) 【后來其蘇】
  《廣輿記》:赤壁,山名,在今湖北黃岡城外。名赤鼻磯。蘇軾謫宦,嘗一再游其地,誤以為周郎赤壁,故有前后《赤壁》兩賦。 又按:底句“后”字,以扣題面“重”字,尤見縝密。
  畫學(xué)正宗 (四書) 【考諸三王而不繆】
  清康熙間,太倉人王時(shí)敏、王原祁、王鑒三人,善畫出水,意境高曠,時(shí)人號(hào)為畫學(xué)正宗。
  一片降幡出石頭 【以迎王師】
  唐·劉禹錫《西塞懷古》詩:“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注:王濬自武昌順流逕趨建業(yè)城,兵八萬,方舟百里。鼓譟入于石頭城,吳王皓面縛輿櫬詣軍門降。
  拂須之諂不行乃成嫌隙 【此之謂寇仇】
  宋·丁謂為參政,宰相寇準(zhǔn)薦之,得致通顯,雖同列而事準(zhǔn)甚恭。嘗會(huì)食中嘗會(huì)食中書,羹污準(zhǔn)須,謂徐起拂之。準(zhǔn)笑曰:“參政國之大臣,乃為人拂須耶?”謂慚,乃遂成嫌隙。
  召旦賜以樽酒 (《幼學(xué)》) 【惠王之珠】
  宋·王欽若勸真宗封禪。上曰:“王旦得毋可乎?”曰:“此酒甚佳,卿歸與妻孥共之。”及歸啟封皆美珠。旦自后不敢有異議。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
  當(dāng)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ㄆ哐栽姡?【無人不道看花回】
  北魏·木蘭姓花,父病不能從軍,為有司所迫,木蘭改裝而代父戍邊十二年。人不知其為女子。 按:底句“無人不道”等字,包括題面許多情況,可謂精彩奪目,快當(dāng)愜心。
  王莽作大誥 (《詩經(jīng)》) 【其命維新】
  《后漢書》:王莽篡漢,改國號(hào)曰新,用作大誥,施命于四方。 以下若干則凡底字別解處,均變易名詞。
  日暮漢宮傳蠟燭 【夜未央庭燎之光】
  唐韓·翃《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松濤 (書經(jīng)) 【樹之風(fēng)聲】
  宋·歐陽原功詩:下簾危坐聽松濤。 注:松為風(fēng)吹,聲若波濤。
  書經(jīng)秦火,僅存醫(yī)藥卜筮種樹數(shù)篇而已 (《禮記》) 【學(xué)然后知不足】
  《史記》:李斯奏毀詩書。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欲有學(xué),令以吏為師,制曰可。 按:底句“知不足”等字,從“秦火后”擊動(dòng),聲情綿邈。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易經(jīng)》) 【中心疑者其辭枝】
  唐·孟浩然 《春曉》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fēng)雨聲?;渲嗌佟?關(guān)聯(lián)渾脫,著想凌空,不即不離之妙,可稱神品。
  草色遙看近卻無 (《左傳》) 【王孫滿尚幼】
  唐·韓愈《初春小雨》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注:細(xì)草方春而未青,霑雨靄然潤色,遙看似青,近看似無也。 按:王孫,系多年生草,根可入藥,亦名旱藕,又名牡蒙。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