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城竹枝詞 [清]吳梅顛
梅顛名熊,清乾隆時歙縣人,擅詩,隱于醫(yī)(鮑桂星《覺生詩抄》卷十九)。生平事跡待考。
該書封面題《徽竹枝詞》,封內(nèi)則題“吳梅顛《徽歙竹枝詞》”,歙縣博物館藏本注為“手稿本”;細(xì)察字跡,殆為清鈔稿本。
本書共收詠歙郡地理風(fēng)物、民風(fēng)民俗、文物古跡、歷史人物、土特產(chǎn)品等方面之詩作共158首,凡詩句中涉及之特殊名物、風(fēng)俗等,均以小字夾注其間,頗便閱讀。
書無序跋,扉頁中有歙縣許承堯(疑庵)丁丑年(1937)親筆題識(“前記”):“詞不[甚]工,較程讀山不如矣;然多載瑣碎事,有為吾童時所習(xí)聞而今已遺忘者,讀之亦自可喜。舊題為吳梅顛竹枝詞作,信否不可知?!?
此書除第一首與《徽城竹枝詞》(亦題“吳梅顛制”)外,所詠均以歙縣為中心,材料極為豐富,系研究徽歙文化歷史、民情風(fēng)俗極為珍貴的資料。
此書除歙縣博物館藏抄稿本外,安徽大學(xué)徽學(xué)研究中心藏有手鈔本。
[附]原作:
徽城缺典竹枝祠,風(fēng)土流傳那得知。出了徽州才覺異,士人習(xí)慣不為奇。
府城近水隔華屏,半個圈兒似月形。添竹縣城 (明嘉靖間)成滿月,兩城夾著斗山亭。
縣治相傳眠犬形,慶鐘鐘子是金陵。打鐘打得鈴兒響,犬不貪眠性子靈。
府署來龍象七星,魁杓亭聳兆文明。斗山文會最高敞,恰對五城如學(xué)擎。
背倚黃山青矗矗,前臨練水碧鱗鱗。塘開甲乙丙丁字,賈作東西南北人。
祝家古井在羽中山(朱文公外家),八眼殷公(一名應(yīng)公,南門內(nèi))共一欄,泉味黃山閣(小北門內(nèi))下好,蝦?。ǘ娢r蟆聚處,掘得天然石井皆二泉也)清澈斗微瀾。
小蘇問道仙姑處(仙姑鄭姓,子由令績時來問道),古井清泉今尚寒。云影一泓烏岳下,青苔繡偏石欄桿。
府城多井少池塘,夏月荷花不見香。那及縣城丘壑美,店多成市鬧攘攘。
三管爭分昔為儺,頭旗(儺時先路以導(dǎo))今日寫人和。地方福祿人煙眾,壽管人煙無幾多。
四世一品(冢宰汪公(鋐)增先代坊,今呼為地方)稅務(wù)上,福祿爭時吃力多。今日呼為三不管,縱然管得待如何(已上皆府城)。
古歙新城(歙故無城,嘉靖間邑令史公桂芬募筑,勒石各門)璧合東,迎恩(北門)北面肅朝宗。紫陽南對仰前哲,問政玉屏(東西各名)左右從。
縣城七塢四隨姓(江程黃朱),竹塢桃源與燕窩。云富二山各分管,分山分管亦困儺(此下兼紀(jì)縣城,以雙城本同合壁故也)。
營建東山踞上游,四溪(揚(yáng)之、布射、富資、豐樂)合作練江流。東山自此稱雄鎮(zhèn),不必城居得勝籌。
街名十字直條條,四向城門筆畫挑。最是狀元坊(正得甲戍唐公皋)下過,好風(fēng)不定那邊飄。
街以門名南上北,西街卻在南街西。巷名借井須分眼(有一三八之分),九世名高(羽中山吳氏同居之故)莫與齊。
樓往齊排十二雙,呼名廿四柱原當(dāng)。巷訛索分(雙鳳)和牛血(油稅),豆腐(竇府)都來堪飽嘗。
尚書門第舊相望,世世相承守不忘。或叫門樓或呼巷,吳名國仕)潘名旦)二姓一為楊(名寧)。
八腳牌樓學(xué)士坊,額題字愛董其昌。最奇一腳和三腳(總憲胡公宗憲),呼作地名俱異常。
城中三塔無人識,復(fù)有三橋日踏來。不見不知猶可諉,橋無人識亦奇哉!
孽龍何與徽州事 (許旌陽事人訛屬許宣平),附會陳言最繆悠。東門內(nèi)有逃龍井,東門外有龍舌頭。
西出打從潮水門,張公 (邑令黃濤黃陵人)始繞七星墩。灘流碎月問津處,太白尋仙跡尚存。
南門南望見南山,樵客(即許仙宣平)歌穿煙靄間。枉使青蓮遠(yuǎn)相訪,何曾許入地仙班。
上北門連小北門,一門冷淡一門喧。小北門織羅底絹,上北門因通北源 (南北二鄉(xiāng)亦稱源,東西則否)。
陽和門(府署耳門)向南方開,五百年來產(chǎn)大才。讖應(yīng)婺源出朱子,書聲到處夜聽來。
故城傳記烏聊 (孫吳時邑人毛甘屯兵于此山,筑城保障),晉屬新安歷代遙。州在隋時猶號歙,名徽從宋 (宣和)到今朝。
新安衛(wèi)靠閣老府(許文穆公名國),城守元傍會元家。此榜會元非第一(萬歷丙辰錢士升榜,汪公應(yīng)元居二,錢罹法,以汪為首),居然第一卻非夸。
保障功多跡未灰,高樓名號共崔嵬。將軍 (藍(lán)姓名亮,邑人,隋末率州兵保障鄉(xiāng)國,今廟祝將軍山)神通真無敵,猶射西方五鬼來 (樓建西門)。
由來山郡不禁 (平聲)荒,舟挽人挑恃客糧。難得愛民向太守 (公名建善,濟(jì)源人),預(yù)儲惠濟(jì)建新倉 (勸邑之富而好義者輸票)。
肖賢惠政與崇賢,遺愛祠名感昔年。四十一人 (人多不載)同俎豆,詩歌猶詠憩棠篇。
文廟東偏朱子祠,祠于此地最相宜。東南鄒魯推名郡,文物由來信有基。
歷科坊 (乾隆辛丑春毀于火)甲榜題名,一百八十有五人。此是前明本縣數(shù),一朝天子一朝臣。
工坊商自迎恩建,甲榜同年標(biāo)姓名 (萬歷乙未朱之蕃榜,吾徽進(jìn)士十九人,歙得十人焉)。盛事爭傳天下少,大書題數(shù)邁登瀛。
東岳廟坐北朝南,汪王 (敕封忠烈王)廟坐東西向。兩朝雖隔落星閣,同在烏聊一山上。
向年風(fēng)雨差光芒,奇骨晶瑩磊此岡。幸勿又隨風(fēng)雨去,登高恐負(fù)好重陽。
萬山觀 (去聲)里呂仙樓,臨去還留一藥圭 (并治嗽一方,用此匙乃靈。今失)。卻怪撞鐘人太早,至今聲不過雙溪 (仙呂因雙溪酒好,與凌某交游,鐵井留跡)。
傍城山館樹蔥蘢,雖倩丹青畫不工。四桂香連四季桂,七松青對白皮板 (七松四桂皆館名)。
煉丹池本屬仙家 (聶真人師道),半畝寒梅春著花。清賞何須沽美酒,文公泉 (縣治后)煮太函茶。
舍蓋堂 (取舍蓋公義,宋郡守章公浩建)連風(fēng)月堂 (洪公適建),洪公延客此徜徉。石湖 (范公成大時為州亻卒一記間來讀,想見當(dāng)時翰墨香。
浮印亭北望黃山,百里煙云指顧間。天際真人袂可挹,欲乘逸興不思還。
城市山林何處幽,太函分秀閣 (宋郡守倪公祖常建)魁邱 (吳公國仕別業(yè))。憑高縱眼足佳趣,騷客時時載酒游 (已上俱在雙城)。
紫陽道脈接薪傳 (今上賜額曰道脈薪傳),書院重與幸有年,朗朗書聲聞夜讀,徐 (公名士修)家樂助足金錢。
太平橋澗跨河西,十六圈兒一斬齊。太白酒樓樓上看,詩涂滿壁阿誰題。
五里欄桿石壘成,岳家 (忠武王)開路夜過兵。商山傍水長流好,四字鐫來跡尚清。
太平橋下水成江(是為練江),寺統(tǒng)橋名恰五雙。建自太平興國日,蒲牢爰聽曉來撞。
漁梁壩甓石層層,潴蓄奔流關(guān)替興。(水蓄則物阜民豐且無火災(zāi),歷考皆驗,故老傳言也)。橫臥玉虹雷怒吼,傾頹修茸望誰能?
禹朝崢嶸龍井山,儼然飛鶴飲江問。訪仙待渡橋猶在,心爰宣州刺史間 (唐時訪許宣平)。
塔名神柱柱浮來,柱遭雷火塔微歪。傳言此塔應(yīng)科舉,中舉每須趕遺才。
回龍塔造未成工,無頂七層心亦空。高對將軍山上廟,練江俯瞰漸江通 (練江之委)。
巖寺塔高高插空,七層大小一般同。他方有塔像尖字,此塔均勻如截筒 (此塔在雙溪,附記于此)。
浙江源出浙山源 (山在休寧),歷古城巖入歙環(huán)。嚴(yán) (以遷嚴(yán)州,故名)嶺逶迤接石耳(高山出石耳,因名),黃羅天馬夾清灣。
古城巖下即濠梁,禁養(yǎng)河魚擅一方。非我非魚亦非子,洋洋策策復(fù)堂堂。
岑山(俗稱小南海)古寺號周流(今名星巖),在水中央結(jié)蜃樓。品渥洼泉(傳言味勝牛冷)須水落,釣臺(元鄭公玉)平敞足淹留。
漸江即是浙江源,北會練江合浦口(是為歙浦)。并兩江為新安江,趨嚴(yán)成浙(直至桐廬為新安江)不回首。
浦口上船出街口(徽州南界接嚴(yán)州淳界),經(jīng)過梅口及坑口。三潭以下更多灘,辛苦篙工忙著手。
三百六十有名灘,上水灘多人仰望。一灘只算一丈高,徽州真正在天上(諺語云爾)。
錢索港 (自浦口入漁梁)中篙亂點,漁梁壩向望非遙。不倒桅竿船習(xí)過,紫陽山下紫陽橋。
湯泉香作朱砂色,白水甘凝綠玉寒。溪似繡成江似練,錦鱗碧藻漾銀瀾。
將軍山下路多彎 (旱路進(jìn)城),駐足新安第一關(guān)。結(jié)束此邦作都會,一條水界兩邊山。
山水新安不等閑,閑游白岳與黃山。高眉飛布兩天馬,總在虛無縹緲間。
豐山豐厚更蔥蘢,積雪傳能驗歲豐。豐樂鄉(xiāng)流豐樂水,年豐民樂沐熏風(fēng)。
箬領(lǐng)在北昱嶺東,黃牢西塞道途通。萬山環(huán)繞歙居內(nèi),秀冠(去聲)徽州六邑中。
好山好水看不盡,岳公 (岳忠武征楊,兵過此)詩句刻豐碑。地靈人杰留遺跡,數(shù)典惟因景物奇。
祠堂社屋舊人家,竹樹亭臺水口遮,世閥門楣重變改,遙遙華胄每相夸。
聚族成村到處同,尊卑有序見淳風(fēng)。千年古墓勤修茸,合祭先期必會通。
氏族吾鄉(xiāng)重本源,程朱故里在篁墩。合神每到春秋祭,士子衣冠集富侖(富侖,山名,在篁墩,程朱二夫子先世家此。)
村姓因唐黃最多,數(shù)村同姓恐教訛。本行提出為村姓,打獵作香與鑄鍋。
山多田少溪流急,地窄人稠水利先。灌溉恃塘還恃,呂湖呂 (蕭齊侍中呂公文達(dá)策)灌湖田。
灌田所重在開塘,東路名塘多別鄉(xiāng)。大似小湖船習(xí)泛,有長有大有圓方。
粟菽滿山田稻少,山農(nóng)耕種白云鄉(xiāng)。五風(fēng)十雨歲豐熟,僅夠(夠,足也。世俗作彀,非)終年數(shù)月糧。
行商最重在吾徽,土俗相沿預(yù)禱祈。方寸紙裁成利市,自空撒作堞兒飛。
富比素封金揀砂,余錢剩谷錦添花。四方作客因糊口,百計營生要顧家。
坐蓐臨盆莫浪驚(此三字抵看一部《過生編》,幸勿輕視),獲持產(chǎn)母記分明。麻油雞子沙糖酒,粥煮沙鍋乾莧羹。
才試啼聲爭門鎖,洗兒盆內(nèi)祝青蔥。習(xí)知何物代湯餅,蘇木染成雞蛋紅。
世世相承謙自醫(yī),郎家膏藥好封臍?;驶蕯?shù)語書紅紙,倩讀能令(平聲)止夜啼。
周歲外家來作賀,要握窠染(以茗為窠狀,染蛋于其中,故名)費(fèi)錢多。金銀帽縶衣鞋襪,買叫外公與外婆。
出放天花要掛紅 (即痘瘡,有自出,有延專醫(yī)以藥鼻催出,名放痘)紙條飄揚(yáng)貼門籠。收焦好把娘娘謝,轎與須勞紙扎工。
兒童喜笑問如何,要往東家看殺豬。且有血羹腸可啖,從來風(fēng)俗饋居。
肥兒最驗蝦蟆藥,糖味鮮甜細(xì)嚼吞。每兩三分錢十五 (城中時用,以制錢五文作錢一分),怪他屋頂上開門。
問津欲度度原難,命算盲師要過關(guān)。東岳注生先注死,何曾彭祖放他還。
納采問名為遞手,嫁裹粽饋男家。郎官粽獨(dú)大如枕,棗栗金蹄 (禮單稱金華火腿為金蹄)多好些。
蒸紅米粉肉圓大,大秤 (時用秤二十兩)一斤秤兩個。要吃要擔(dān)賞哥兒(仆人之稱),看挪行嫁好忙那。
鼓樂喧隨花轎抬,大門錢少莫教開。紅燈火把擁婦路,大擔(dān)早挑望暈來。
轎門扶出拜高堂,袋親金連入洞房。總說三朝無大小。妄排□語鬧新娘。
千金嫁女常常有,教子錙銖計束修?婿富貴行乎富貴,兒嬌羞任爾嬌羞。
朝奉前朝七品郎,平民相襲說從唐。孫兒呼祖婦稱舅,姑作孺人卻也當(dāng)。
通行送禮祝年高,尖嘴蒸大成壽桃。潑刺盆魚金字燭,洪坑掛面上豐糕。
燒白席非因一事,星辰太歲血光災(zāi)。面捏犬形投所好,拋刀毀卵為誰來。
泰山日轉(zhuǎn)付盧胡,曾謂劉翁可賄乎。替死捉生死可替,石崇千歲黑胡須。
薦食設(shè)衣誠且敬,招魂遺意有回呼。呼得魂回回復(fù)躲,究于情理欠相符。
吊儀中有紙鰲山,巧扎花臺不等閑。送與亡人當(dāng)戲看,行頭裝粉盡斑斕。
形家言說最心歡,卜地工夫不少寬。碎器牌樓打砸井,土眉(程姓)老店賣羅盤。
厚葬難依古禮來,賀墳轎馬望成堆。面前租片寬平地,好搭燈棚與戲臺。
墓祭三回重本源,清明冬至及中元。寒衣燒獻(xiàn)金銀袋,但只清明許乞幡。
本將聚飲暢親情,翻為貪杯起門爭。俗說一年三頓打,無過(平聲)兩社一清明。
社公最趣仇家塘,求子人來燒夜香。卻喜丈夫作女拜,不無玩世太生狂。
僧也畫符打凈醮,道因仗劍放蒙山。度孤薦福與禳火,多在冬初秋杪間。
放焰之家送斛尖,洗兒先兆許明年。斛尖借問是何物,面捏嬰兒狀儼然。
笑容可掬不尋常,萬語千言盡吉祥。巧乞寒兒猶骯臟,擔(dān)挑送子小女襄娘。
出行爆竹鬧開場,紅紙馬包紅棒香。錫箔貼成元寶錠,汪王山上拜汪王 (唐城國公華,追封王爵,敕建廟祀)。
歲朝三日待如何,土俗訛傳從此多。爭上斗杓亭子畔,木杓(土音灰)山上看飛(上下拋擲瓦石如爭斗,破頭流血以分勝負(fù),凡三日)。
玉皇閣上燭輝煌,上九來燒屋柱香。燒大柱香成底用,小家婦女炫新妝。
試燈夜 (正月十四夜為試燈)前前復(fù)前,擊鼓鳴鉦響震天。黃蔑扎成獅子舞,龍燈竹馬慶新年。
之而角鬣鱗牙爪,扎獸為燈各肖形。往北岸看正月半,太平遙慶舞虞廷。
竹籃挑賣滿街游,稚子成君叫不休。好簇裹里春餅,杞芽薺菜馬蘭頭。
溷軒夜靜聞嬌語,只有三姑肖在家。接卜今年家務(wù)事,來時畫剪去時花。
土地為燈糊炭藍(lán),像形羅漢與偏酣。到香黎夜龍豪舉,煙火煙(挨戶放百子炮焚花錢)坦不慚。
巨燭高燒重百斤,滿堂香氣更氤氳。報功猶祀程忠壯 (陳開府謚,程公名靈洗),正月生辰有祝文。
徽州土地老兒肥,朔望開葷受禱祈。接祝生辰二月二,炒香麻豆換新衣。
績溪(本歙之華陽鎮(zhèn),分為縣)獨(dú)作花朝節(jié),保障功猶祀越公。羊大如牛(重二百余斤)人共論,平臺紙扎費(fèi)多工。
邨邨賽社為春祈,四五百斤豬透肥。擺祭般般相賭賽,鄉(xiāng)人好勝世間稀。
正月十三三月十,江村看罷又槐塘。爭奇斗異做春事,人海人山奔若狂。
豈因浴佛煮蘭湯,撥鼻濃聞?wù)济紫?。采得青青南竹葉,染成烏飯餉新娘。
逐疫時當(dāng)四月八,裝形扮樣嬉菩薩。儺雖古禮遷于嬉,鏡鼓喧天人鬧煞。
石塌頭下水洄,萬年橋上人成堆。鄉(xiāng)儺濫觴大義閣(由來數(shù)百年所矣),四月八日先看來。
閏年做會為禳災(zāi),華嚴(yán)龍舟錦繡堆。色按五方裝五帝,轟天動地鼓聲來。
蕭鼓中流光燭天,閏年費(fèi)鈔倍常年。滿城人盡持燈出,爭向水濱看亮船。
通真封號興通靈,三四排行太子神。捍患御災(zāi)最靈感,多將香木肖其真。
神降肩頭酒態(tài)狂,步行之字扭腰忙。夜歸倒散(隋從人等狂余之名)酒味苦,煮用黃連充藥方(村人能治勞傷)。
黃楊閏厄信祥禨,處處村鄉(xiāng)盡享祈。肖像張 (即南公霽云)選人賈勇提烏。
送神待宴倚風(fēng)斜,道士居然稱帥爺。拇戰(zhàn)藏鉤儼賓主,蟒袍角帶頂烏紗。
嶠山出會神騎馬,披繡裙為錦障泥。鹵簿鋪陳無隊伍,百余花傘百余旗。
竦口當(dāng)年北野縣,保安做會名為善。虔誠無敢食葷腥,犯此令人多不便。
一劍凌風(fēng)帶酒香,偶忱水月境清涼。雙溪鐵井留遺跡,惹得人來乞藥方。
兒童誰不喜端午,要帶花花好包肚。雄黃涂臉跳鐘馗,髻扎紅繩搖璽虎。
六月廿四暴打過,靈金山上看金燈。家家凈醮祝雷祖,雪白天星錁旋(去聲)蒸(本山晚米甚佳粉,粉為小圓,名天星錁)。
上九七月二十五,□鎮(zhèn)游人多似麻。鄉(xiāng)人看他會拍鈸(上九事),紅燈看點鮮荷花(七月事)。
七月廿五趕會場,蘇邨領(lǐng)上拜張王(東平忠靖王張睢陽也)。毗(平聲)今阝州縣人多到,血食都言勝別鄉(xiāng)。
八月一日拜李王,酬還心愿老婆香。誰人不喜生男女,保產(chǎn)自須好藥方。
八月中秋偷北瓜,相逢不當(dāng)(去聲)賊來拿。芋頭多子亦遭竊,佳賊原非飽自家。
昂然戴角望中流,鎮(zhèn)壓渙梁鑄錢牛。玉手纖纖好摩撫,新娘求子自中秋。
親鄰笑語敢喧嘩,婦女相過玩月華。百步踏回還拜月,滾圓月餅托南瓜。
八眼玲瓏共石欄,井深潛透相公潭。祝拋紅豆換清眼,好與中秋月一般。
水南鄉(xiāng)俗作重陽,挨賽東平患靖王。不用裹糧多裹□,麻酥還有敬與糖。
廟建黃坑(俗訛為洪坑)神所依,周王有帽卻無衣。年年九月十三日,顯圣徽州難自肥(所謂生在嚴(yán)州,死在衢州,顯圣在徽州)。
神像多年色改常,重開生面號開光。神來作賀神迎送,始則呼猖復(fù)犒猖。
五月八日祀八郎,生辰傳記自前唐。墓封老樹千年物,枝葉妄侵生不詳。
臘月八日為臘八,家家煮粥色爛斑。雜投菜果和麻豆,大碗盛(平聲)來最好看(平聲)。
年例酬神作犒猖,僧人演戲曲荒唐。纖柔(小旦)大凈生還丑(曲譜曰丑借盲相關(guān)),盔甲裙釵粉墨妝(現(xiàn)奉憲禁)。
三牲竟以面為之,持謝葷神覺異宜。粉本蕭家老公樣(北人稱梁武為蕭老公),三牲日素素名奇。
監(jiān)商嗜義自來多,桑梓親朋年好過(平聲),竟有炭貲(鹽商富人例于年終量親疏厚薄饋贈之名)嫌不要,拚來質(zhì)庫典神鑼。
土瘠民勞地力微,自應(yīng)方物產(chǎn)來稀。諸山多把金為號,夜氣何嘗耀眼飛。
土布惟黟織木棉,休寧蜜棗近相傳。績溪煙火祁門扇,灣口(在婺源)酥魚味亦鮮。
硯名以歙歙無之,龍尾山原在武溪。溪在婺源州統(tǒng)歙,硯仍名歙名歙迷。
筆精伯立(姓汪)原難得,紙貢南唐(即澄心堂者,又有凝霜麥光之名,或長五尺)本足珍,硯產(chǎn)嚴(yán)山黃似蠟(不多見),墨傳異制白如銀(磨之則黑,今失傳)。
桃花米飯連□滑,云霧茶湯滿口芬。三尺葉長仙韭嫩(仙韭生丞相源韭葉澗),饅生清水五花紋。
鄉(xiāng)議由來美不虛,新安水族有誰如。食貧未敢歌彈鋏,一見桃花憶鱖魚。
魚爰黃山味最鮮,池開石上接鳴泉。也似青螺生水底,自然清品勝腥膻。
觳聚魚(彀雨三日出尾灘淺水)嘉才半寸,營盤雞嫩任多年。秋累玉面貍方美,暑月深山石鴨鮮。
橫石灘頭生巨蟹,桂林圳內(nèi)出蟶蟹。魚把東路獲多剎,肉味敬與原有名。
肉食何能識味真,園蔬亦足款嘉賓。新州蘿萄葛塘菜,不減秋風(fēng)千里□。
縱使清齋三百日,竹多問政日抽鞭。春秋冬夏坤沙鼓,園扇風(fēng)搖新館輕。
通行和鈔折錙銖,削竹等為取酒符。上為店名濃翠漆,近來禁斷未全除。
不但黃精代裹糧,黃山異竟是仙鄉(xiāng)。松蘿苦□珍珠菜,發(fā)豆(浸肥再炒為發(fā))芙蓉榧子香 (芙蓉榧名開子)。
水桂香清原異種(花落小麥秋時放),紅蘭色艷習(xí)移栽。枝垂翡翠千年柏(三物俱出黃山),花吐鴛鴦五月梅(披云峰后塢中)。
樂奏仙禽猴造酒(名猴酒),琴鳴苔石水為□,花生云里高難狀(種類甚繁,香色各異),松掛峰頭怪欲顛。
黃異人生來便異,百工技巧堪傳世。神奇名遠(yuǎn)勝西洋,器物至今難學(xué)制(鑄鍋黃村人,嘗見賞于我仁廟)。
徽城風(fēng)物數(shù)來奇,百首新詩補(bǔ)竹枝。龍尾硯磨曹氏墨,凝霜古紙寫烏絲。
(共一百六十九首)
梅顛名熊,清乾隆時歙縣人,擅詩,隱于醫(yī)(鮑桂星《覺生詩抄》卷十九)。生平事跡待考。
該書封面題《徽竹枝詞》,封內(nèi)則題“吳梅顛《徽歙竹枝詞》”,歙縣博物館藏本注為“手稿本”;細(xì)察字跡,殆為清鈔稿本。
本書共收詠歙郡地理風(fēng)物、民風(fēng)民俗、文物古跡、歷史人物、土特產(chǎn)品等方面之詩作共158首,凡詩句中涉及之特殊名物、風(fēng)俗等,均以小字夾注其間,頗便閱讀。
書無序跋,扉頁中有歙縣許承堯(疑庵)丁丑年(1937)親筆題識(“前記”):“詞不[甚]工,較程讀山不如矣;然多載瑣碎事,有為吾童時所習(xí)聞而今已遺忘者,讀之亦自可喜。舊題為吳梅顛竹枝詞作,信否不可知?!?
此書除第一首與《徽城竹枝詞》(亦題“吳梅顛制”)外,所詠均以歙縣為中心,材料極為豐富,系研究徽歙文化歷史、民情風(fēng)俗極為珍貴的資料。
此書除歙縣博物館藏抄稿本外,安徽大學(xué)徽學(xué)研究中心藏有手鈔本。
[附]原作:
徽城缺典竹枝祠,風(fēng)土流傳那得知。出了徽州才覺異,士人習(xí)慣不為奇。
府城近水隔華屏,半個圈兒似月形。添竹縣城 (明嘉靖間)成滿月,兩城夾著斗山亭。
縣治相傳眠犬形,慶鐘鐘子是金陵。打鐘打得鈴兒響,犬不貪眠性子靈。
府署來龍象七星,魁杓亭聳兆文明。斗山文會最高敞,恰對五城如學(xué)擎。
背倚黃山青矗矗,前臨練水碧鱗鱗。塘開甲乙丙丁字,賈作東西南北人。
祝家古井在羽中山(朱文公外家),八眼殷公(一名應(yīng)公,南門內(nèi))共一欄,泉味黃山閣(小北門內(nèi))下好,蝦?。ǘ娢r蟆聚處,掘得天然石井皆二泉也)清澈斗微瀾。
小蘇問道仙姑處(仙姑鄭姓,子由令績時來問道),古井清泉今尚寒。云影一泓烏岳下,青苔繡偏石欄桿。
府城多井少池塘,夏月荷花不見香。那及縣城丘壑美,店多成市鬧攘攘。
三管爭分昔為儺,頭旗(儺時先路以導(dǎo))今日寫人和。地方福祿人煙眾,壽管人煙無幾多。
四世一品(冢宰汪公(鋐)增先代坊,今呼為地方)稅務(wù)上,福祿爭時吃力多。今日呼為三不管,縱然管得待如何(已上皆府城)。
古歙新城(歙故無城,嘉靖間邑令史公桂芬募筑,勒石各門)璧合東,迎恩(北門)北面肅朝宗。紫陽南對仰前哲,問政玉屏(東西各名)左右從。
縣城七塢四隨姓(江程黃朱),竹塢桃源與燕窩。云富二山各分管,分山分管亦困儺(此下兼紀(jì)縣城,以雙城本同合壁故也)。
營建東山踞上游,四溪(揚(yáng)之、布射、富資、豐樂)合作練江流。東山自此稱雄鎮(zhèn),不必城居得勝籌。
街名十字直條條,四向城門筆畫挑。最是狀元坊(正得甲戍唐公皋)下過,好風(fēng)不定那邊飄。
街以門名南上北,西街卻在南街西。巷名借井須分眼(有一三八之分),九世名高(羽中山吳氏同居之故)莫與齊。
樓往齊排十二雙,呼名廿四柱原當(dāng)。巷訛索分(雙鳳)和牛血(油稅),豆腐(竇府)都來堪飽嘗。
尚書門第舊相望,世世相承守不忘。或叫門樓或呼巷,吳名國仕)潘名旦)二姓一為楊(名寧)。
八腳牌樓學(xué)士坊,額題字愛董其昌。最奇一腳和三腳(總憲胡公宗憲),呼作地名俱異常。
城中三塔無人識,復(fù)有三橋日踏來。不見不知猶可諉,橋無人識亦奇哉!
孽龍何與徽州事 (許旌陽事人訛屬許宣平),附會陳言最繆悠。東門內(nèi)有逃龍井,東門外有龍舌頭。
西出打從潮水門,張公 (邑令黃濤黃陵人)始繞七星墩。灘流碎月問津處,太白尋仙跡尚存。
南門南望見南山,樵客(即許仙宣平)歌穿煙靄間。枉使青蓮遠(yuǎn)相訪,何曾許入地仙班。
上北門連小北門,一門冷淡一門喧。小北門織羅底絹,上北門因通北源 (南北二鄉(xiāng)亦稱源,東西則否)。
陽和門(府署耳門)向南方開,五百年來產(chǎn)大才。讖應(yīng)婺源出朱子,書聲到處夜聽來。
故城傳記烏聊 (孫吳時邑人毛甘屯兵于此山,筑城保障),晉屬新安歷代遙。州在隋時猶號歙,名徽從宋 (宣和)到今朝。
新安衛(wèi)靠閣老府(許文穆公名國),城守元傍會元家。此榜會元非第一(萬歷丙辰錢士升榜,汪公應(yīng)元居二,錢罹法,以汪為首),居然第一卻非夸。
保障功多跡未灰,高樓名號共崔嵬。將軍 (藍(lán)姓名亮,邑人,隋末率州兵保障鄉(xiāng)國,今廟祝將軍山)神通真無敵,猶射西方五鬼來 (樓建西門)。
由來山郡不禁 (平聲)荒,舟挽人挑恃客糧。難得愛民向太守 (公名建善,濟(jì)源人),預(yù)儲惠濟(jì)建新倉 (勸邑之富而好義者輸票)。
肖賢惠政與崇賢,遺愛祠名感昔年。四十一人 (人多不載)同俎豆,詩歌猶詠憩棠篇。
文廟東偏朱子祠,祠于此地最相宜。東南鄒魯推名郡,文物由來信有基。
歷科坊 (乾隆辛丑春毀于火)甲榜題名,一百八十有五人。此是前明本縣數(shù),一朝天子一朝臣。
工坊商自迎恩建,甲榜同年標(biāo)姓名 (萬歷乙未朱之蕃榜,吾徽進(jìn)士十九人,歙得十人焉)。盛事爭傳天下少,大書題數(shù)邁登瀛。
東岳廟坐北朝南,汪王 (敕封忠烈王)廟坐東西向。兩朝雖隔落星閣,同在烏聊一山上。
向年風(fēng)雨差光芒,奇骨晶瑩磊此岡。幸勿又隨風(fēng)雨去,登高恐負(fù)好重陽。
萬山觀 (去聲)里呂仙樓,臨去還留一藥圭 (并治嗽一方,用此匙乃靈。今失)。卻怪撞鐘人太早,至今聲不過雙溪 (仙呂因雙溪酒好,與凌某交游,鐵井留跡)。
傍城山館樹蔥蘢,雖倩丹青畫不工。四桂香連四季桂,七松青對白皮板 (七松四桂皆館名)。
煉丹池本屬仙家 (聶真人師道),半畝寒梅春著花。清賞何須沽美酒,文公泉 (縣治后)煮太函茶。
舍蓋堂 (取舍蓋公義,宋郡守章公浩建)連風(fēng)月堂 (洪公適建),洪公延客此徜徉。石湖 (范公成大時為州亻卒一記間來讀,想見當(dāng)時翰墨香。
浮印亭北望黃山,百里煙云指顧間。天際真人袂可挹,欲乘逸興不思還。
城市山林何處幽,太函分秀閣 (宋郡守倪公祖常建)魁邱 (吳公國仕別業(yè))。憑高縱眼足佳趣,騷客時時載酒游 (已上俱在雙城)。
紫陽道脈接薪傳 (今上賜額曰道脈薪傳),書院重與幸有年,朗朗書聲聞夜讀,徐 (公名士修)家樂助足金錢。
太平橋澗跨河西,十六圈兒一斬齊。太白酒樓樓上看,詩涂滿壁阿誰題。
五里欄桿石壘成,岳家 (忠武王)開路夜過兵。商山傍水長流好,四字鐫來跡尚清。
太平橋下水成江(是為練江),寺統(tǒng)橋名恰五雙。建自太平興國日,蒲牢爰聽曉來撞。
漁梁壩甓石層層,潴蓄奔流關(guān)替興。(水蓄則物阜民豐且無火災(zāi),歷考皆驗,故老傳言也)。橫臥玉虹雷怒吼,傾頹修茸望誰能?
禹朝崢嶸龍井山,儼然飛鶴飲江問。訪仙待渡橋猶在,心爰宣州刺史間 (唐時訪許宣平)。
塔名神柱柱浮來,柱遭雷火塔微歪。傳言此塔應(yīng)科舉,中舉每須趕遺才。
回龍塔造未成工,無頂七層心亦空。高對將軍山上廟,練江俯瞰漸江通 (練江之委)。
巖寺塔高高插空,七層大小一般同。他方有塔像尖字,此塔均勻如截筒 (此塔在雙溪,附記于此)。
浙江源出浙山源 (山在休寧),歷古城巖入歙環(huán)。嚴(yán) (以遷嚴(yán)州,故名)嶺逶迤接石耳(高山出石耳,因名),黃羅天馬夾清灣。
古城巖下即濠梁,禁養(yǎng)河魚擅一方。非我非魚亦非子,洋洋策策復(fù)堂堂。
岑山(俗稱小南海)古寺號周流(今名星巖),在水中央結(jié)蜃樓。品渥洼泉(傳言味勝牛冷)須水落,釣臺(元鄭公玉)平敞足淹留。
漸江即是浙江源,北會練江合浦口(是為歙浦)。并兩江為新安江,趨嚴(yán)成浙(直至桐廬為新安江)不回首。
浦口上船出街口(徽州南界接嚴(yán)州淳界),經(jīng)過梅口及坑口。三潭以下更多灘,辛苦篙工忙著手。
三百六十有名灘,上水灘多人仰望。一灘只算一丈高,徽州真正在天上(諺語云爾)。
錢索港 (自浦口入漁梁)中篙亂點,漁梁壩向望非遙。不倒桅竿船習(xí)過,紫陽山下紫陽橋。
湯泉香作朱砂色,白水甘凝綠玉寒。溪似繡成江似練,錦鱗碧藻漾銀瀾。
將軍山下路多彎 (旱路進(jìn)城),駐足新安第一關(guān)。結(jié)束此邦作都會,一條水界兩邊山。
山水新安不等閑,閑游白岳與黃山。高眉飛布兩天馬,總在虛無縹緲間。
豐山豐厚更蔥蘢,積雪傳能驗歲豐。豐樂鄉(xiāng)流豐樂水,年豐民樂沐熏風(fēng)。
箬領(lǐng)在北昱嶺東,黃牢西塞道途通。萬山環(huán)繞歙居內(nèi),秀冠(去聲)徽州六邑中。
好山好水看不盡,岳公 (岳忠武征楊,兵過此)詩句刻豐碑。地靈人杰留遺跡,數(shù)典惟因景物奇。
祠堂社屋舊人家,竹樹亭臺水口遮,世閥門楣重變改,遙遙華胄每相夸。
聚族成村到處同,尊卑有序見淳風(fēng)。千年古墓勤修茸,合祭先期必會通。
氏族吾鄉(xiāng)重本源,程朱故里在篁墩。合神每到春秋祭,士子衣冠集富侖(富侖,山名,在篁墩,程朱二夫子先世家此。)
村姓因唐黃最多,數(shù)村同姓恐教訛。本行提出為村姓,打獵作香與鑄鍋。
山多田少溪流急,地窄人稠水利先。灌溉恃塘還恃,呂湖呂 (蕭齊侍中呂公文達(dá)策)灌湖田。
灌田所重在開塘,東路名塘多別鄉(xiāng)。大似小湖船習(xí)泛,有長有大有圓方。
粟菽滿山田稻少,山農(nóng)耕種白云鄉(xiāng)。五風(fēng)十雨歲豐熟,僅夠(夠,足也。世俗作彀,非)終年數(shù)月糧。
行商最重在吾徽,土俗相沿預(yù)禱祈。方寸紙裁成利市,自空撒作堞兒飛。
富比素封金揀砂,余錢剩谷錦添花。四方作客因糊口,百計營生要顧家。
坐蓐臨盆莫浪驚(此三字抵看一部《過生編》,幸勿輕視),獲持產(chǎn)母記分明。麻油雞子沙糖酒,粥煮沙鍋乾莧羹。
才試啼聲爭門鎖,洗兒盆內(nèi)祝青蔥。習(xí)知何物代湯餅,蘇木染成雞蛋紅。
世世相承謙自醫(yī),郎家膏藥好封臍?;驶蕯?shù)語書紅紙,倩讀能令(平聲)止夜啼。
周歲外家來作賀,要握窠染(以茗為窠狀,染蛋于其中,故名)費(fèi)錢多。金銀帽縶衣鞋襪,買叫外公與外婆。
出放天花要掛紅 (即痘瘡,有自出,有延專醫(yī)以藥鼻催出,名放痘)紙條飄揚(yáng)貼門籠。收焦好把娘娘謝,轎與須勞紙扎工。
兒童喜笑問如何,要往東家看殺豬。且有血羹腸可啖,從來風(fēng)俗饋居。
肥兒最驗蝦蟆藥,糖味鮮甜細(xì)嚼吞。每兩三分錢十五 (城中時用,以制錢五文作錢一分),怪他屋頂上開門。
問津欲度度原難,命算盲師要過關(guān)。東岳注生先注死,何曾彭祖放他還。
納采問名為遞手,嫁裹粽饋男家。郎官粽獨(dú)大如枕,棗栗金蹄 (禮單稱金華火腿為金蹄)多好些。
蒸紅米粉肉圓大,大秤 (時用秤二十兩)一斤秤兩個。要吃要擔(dān)賞哥兒(仆人之稱),看挪行嫁好忙那。
鼓樂喧隨花轎抬,大門錢少莫教開。紅燈火把擁婦路,大擔(dān)早挑望暈來。
轎門扶出拜高堂,袋親金連入洞房。總說三朝無大小。妄排□語鬧新娘。
千金嫁女常常有,教子錙銖計束修?婿富貴行乎富貴,兒嬌羞任爾嬌羞。
朝奉前朝七品郎,平民相襲說從唐。孫兒呼祖婦稱舅,姑作孺人卻也當(dāng)。
通行送禮祝年高,尖嘴蒸大成壽桃。潑刺盆魚金字燭,洪坑掛面上豐糕。
燒白席非因一事,星辰太歲血光災(zāi)。面捏犬形投所好,拋刀毀卵為誰來。
泰山日轉(zhuǎn)付盧胡,曾謂劉翁可賄乎。替死捉生死可替,石崇千歲黑胡須。
薦食設(shè)衣誠且敬,招魂遺意有回呼。呼得魂回回復(fù)躲,究于情理欠相符。
吊儀中有紙鰲山,巧扎花臺不等閑。送與亡人當(dāng)戲看,行頭裝粉盡斑斕。
形家言說最心歡,卜地工夫不少寬。碎器牌樓打砸井,土眉(程姓)老店賣羅盤。
厚葬難依古禮來,賀墳轎馬望成堆。面前租片寬平地,好搭燈棚與戲臺。
墓祭三回重本源,清明冬至及中元。寒衣燒獻(xiàn)金銀袋,但只清明許乞幡。
本將聚飲暢親情,翻為貪杯起門爭。俗說一年三頓打,無過(平聲)兩社一清明。
社公最趣仇家塘,求子人來燒夜香。卻喜丈夫作女拜,不無玩世太生狂。
僧也畫符打凈醮,道因仗劍放蒙山。度孤薦福與禳火,多在冬初秋杪間。
放焰之家送斛尖,洗兒先兆許明年。斛尖借問是何物,面捏嬰兒狀儼然。
笑容可掬不尋常,萬語千言盡吉祥。巧乞寒兒猶骯臟,擔(dān)挑送子小女襄娘。
出行爆竹鬧開場,紅紙馬包紅棒香。錫箔貼成元寶錠,汪王山上拜汪王 (唐城國公華,追封王爵,敕建廟祀)。
歲朝三日待如何,土俗訛傳從此多。爭上斗杓亭子畔,木杓(土音灰)山上看飛(上下拋擲瓦石如爭斗,破頭流血以分勝負(fù),凡三日)。
玉皇閣上燭輝煌,上九來燒屋柱香。燒大柱香成底用,小家婦女炫新妝。
試燈夜 (正月十四夜為試燈)前前復(fù)前,擊鼓鳴鉦響震天。黃蔑扎成獅子舞,龍燈竹馬慶新年。
之而角鬣鱗牙爪,扎獸為燈各肖形。往北岸看正月半,太平遙慶舞虞廷。
竹籃挑賣滿街游,稚子成君叫不休。好簇裹里春餅,杞芽薺菜馬蘭頭。
溷軒夜靜聞嬌語,只有三姑肖在家。接卜今年家務(wù)事,來時畫剪去時花。
土地為燈糊炭藍(lán),像形羅漢與偏酣。到香黎夜龍豪舉,煙火煙(挨戶放百子炮焚花錢)坦不慚。
巨燭高燒重百斤,滿堂香氣更氤氳。報功猶祀程忠壯 (陳開府謚,程公名靈洗),正月生辰有祝文。
徽州土地老兒肥,朔望開葷受禱祈。接祝生辰二月二,炒香麻豆換新衣。
績溪(本歙之華陽鎮(zhèn),分為縣)獨(dú)作花朝節(jié),保障功猶祀越公。羊大如牛(重二百余斤)人共論,平臺紙扎費(fèi)多工。
邨邨賽社為春祈,四五百斤豬透肥。擺祭般般相賭賽,鄉(xiāng)人好勝世間稀。
正月十三三月十,江村看罷又槐塘。爭奇斗異做春事,人海人山奔若狂。
豈因浴佛煮蘭湯,撥鼻濃聞?wù)济紫?。采得青青南竹葉,染成烏飯餉新娘。
逐疫時當(dāng)四月八,裝形扮樣嬉菩薩。儺雖古禮遷于嬉,鏡鼓喧天人鬧煞。
石塌頭下水洄,萬年橋上人成堆。鄉(xiāng)儺濫觴大義閣(由來數(shù)百年所矣),四月八日先看來。
閏年做會為禳災(zāi),華嚴(yán)龍舟錦繡堆。色按五方裝五帝,轟天動地鼓聲來。
蕭鼓中流光燭天,閏年費(fèi)鈔倍常年。滿城人盡持燈出,爭向水濱看亮船。
通真封號興通靈,三四排行太子神。捍患御災(zāi)最靈感,多將香木肖其真。
神降肩頭酒態(tài)狂,步行之字扭腰忙。夜歸倒散(隋從人等狂余之名)酒味苦,煮用黃連充藥方(村人能治勞傷)。
黃楊閏厄信祥禨,處處村鄉(xiāng)盡享祈。肖像張 (即南公霽云)選人賈勇提烏。
送神待宴倚風(fēng)斜,道士居然稱帥爺。拇戰(zhàn)藏鉤儼賓主,蟒袍角帶頂烏紗。
嶠山出會神騎馬,披繡裙為錦障泥。鹵簿鋪陳無隊伍,百余花傘百余旗。
竦口當(dāng)年北野縣,保安做會名為善。虔誠無敢食葷腥,犯此令人多不便。
一劍凌風(fēng)帶酒香,偶忱水月境清涼。雙溪鐵井留遺跡,惹得人來乞藥方。
兒童誰不喜端午,要帶花花好包肚。雄黃涂臉跳鐘馗,髻扎紅繩搖璽虎。
六月廿四暴打過,靈金山上看金燈。家家凈醮祝雷祖,雪白天星錁旋(去聲)蒸(本山晚米甚佳粉,粉為小圓,名天星錁)。
上九七月二十五,□鎮(zhèn)游人多似麻。鄉(xiāng)人看他會拍鈸(上九事),紅燈看點鮮荷花(七月事)。
七月廿五趕會場,蘇邨領(lǐng)上拜張王(東平忠靖王張睢陽也)。毗(平聲)今阝州縣人多到,血食都言勝別鄉(xiāng)。
八月一日拜李王,酬還心愿老婆香。誰人不喜生男女,保產(chǎn)自須好藥方。
八月中秋偷北瓜,相逢不當(dāng)(去聲)賊來拿。芋頭多子亦遭竊,佳賊原非飽自家。
昂然戴角望中流,鎮(zhèn)壓渙梁鑄錢牛。玉手纖纖好摩撫,新娘求子自中秋。
親鄰笑語敢喧嘩,婦女相過玩月華。百步踏回還拜月,滾圓月餅托南瓜。
八眼玲瓏共石欄,井深潛透相公潭。祝拋紅豆換清眼,好與中秋月一般。
水南鄉(xiāng)俗作重陽,挨賽東平患靖王。不用裹糧多裹□,麻酥還有敬與糖。
廟建黃坑(俗訛為洪坑)神所依,周王有帽卻無衣。年年九月十三日,顯圣徽州難自肥(所謂生在嚴(yán)州,死在衢州,顯圣在徽州)。
神像多年色改常,重開生面號開光。神來作賀神迎送,始則呼猖復(fù)犒猖。
五月八日祀八郎,生辰傳記自前唐。墓封老樹千年物,枝葉妄侵生不詳。
臘月八日為臘八,家家煮粥色爛斑。雜投菜果和麻豆,大碗盛(平聲)來最好看(平聲)。
年例酬神作犒猖,僧人演戲曲荒唐。纖柔(小旦)大凈生還丑(曲譜曰丑借盲相關(guān)),盔甲裙釵粉墨妝(現(xiàn)奉憲禁)。
三牲竟以面為之,持謝葷神覺異宜。粉本蕭家老公樣(北人稱梁武為蕭老公),三牲日素素名奇。
監(jiān)商嗜義自來多,桑梓親朋年好過(平聲),竟有炭貲(鹽商富人例于年終量親疏厚薄饋贈之名)嫌不要,拚來質(zhì)庫典神鑼。
土瘠民勞地力微,自應(yīng)方物產(chǎn)來稀。諸山多把金為號,夜氣何嘗耀眼飛。
土布惟黟織木棉,休寧蜜棗近相傳。績溪煙火祁門扇,灣口(在婺源)酥魚味亦鮮。
硯名以歙歙無之,龍尾山原在武溪。溪在婺源州統(tǒng)歙,硯仍名歙名歙迷。
筆精伯立(姓汪)原難得,紙貢南唐(即澄心堂者,又有凝霜麥光之名,或長五尺)本足珍,硯產(chǎn)嚴(yán)山黃似蠟(不多見),墨傳異制白如銀(磨之則黑,今失傳)。
桃花米飯連□滑,云霧茶湯滿口芬。三尺葉長仙韭嫩(仙韭生丞相源韭葉澗),饅生清水五花紋。
鄉(xiāng)議由來美不虛,新安水族有誰如。食貧未敢歌彈鋏,一見桃花憶鱖魚。
魚爰黃山味最鮮,池開石上接鳴泉。也似青螺生水底,自然清品勝腥膻。
觳聚魚(彀雨三日出尾灘淺水)嘉才半寸,營盤雞嫩任多年。秋累玉面貍方美,暑月深山石鴨鮮。
橫石灘頭生巨蟹,桂林圳內(nèi)出蟶蟹。魚把東路獲多剎,肉味敬與原有名。
肉食何能識味真,園蔬亦足款嘉賓。新州蘿萄葛塘菜,不減秋風(fēng)千里□。
縱使清齋三百日,竹多問政日抽鞭。春秋冬夏坤沙鼓,園扇風(fēng)搖新館輕。
通行和鈔折錙銖,削竹等為取酒符。上為店名濃翠漆,近來禁斷未全除。
不但黃精代裹糧,黃山異竟是仙鄉(xiāng)。松蘿苦□珍珠菜,發(fā)豆(浸肥再炒為發(fā))芙蓉榧子香 (芙蓉榧名開子)。
水桂香清原異種(花落小麥秋時放),紅蘭色艷習(xí)移栽。枝垂翡翠千年柏(三物俱出黃山),花吐鴛鴦五月梅(披云峰后塢中)。
樂奏仙禽猴造酒(名猴酒),琴鳴苔石水為□,花生云里高難狀(種類甚繁,香色各異),松掛峰頭怪欲顛。
黃異人生來便異,百工技巧堪傳世。神奇名遠(yuǎn)勝西洋,器物至今難學(xué)制(鑄鍋黃村人,嘗見賞于我仁廟)。
徽城風(fēng)物數(shù)來奇,百首新詩補(bǔ)竹枝。龍尾硯磨曹氏墨,凝霜古紙寫烏絲。
(共一百六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