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昌帝君助我上榜

算命e點靈大師開講 作者:


  一

  清朝文士紀(jì)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錄了一個故事,族內(nèi)先輩姚安公登第之前,遇人扶乩,他好奇地問了功名,結(jié)果乩判“前程萬里”;姚安公又問何年中舉,乩判“登第需候一萬年”,他有點泄氣,自認(rèn)只能在科舉之外走出自己的路。

  西元1713癸巳年,康熙六十大壽,姚安公參加萬壽恩科考試,一試及格,此時方悟“萬年”指的是此事;姚安公后來遠赴云南擔(dān)任知府,也應(yīng)驗了 “前程萬里”的預(yù)言。古人堅信,不確定因素愈大,愈要依賴一些特殊條件,就是福報、蔭澤之類。其成與敗,鬼神知之甚祥,故叩之即應(yīng)。

  科舉之路坎坷異常,多數(shù)人缺乏自知之明,數(shù)十年浮沉其間,導(dǎo)致一事無成,豈不悲哉!清朝有個老童生死在考場上,有人做挽聯(lián),“可憐明遠樓頭 月,曾經(jīng)照君二四回”,明遠樓就是江南貢院;三年一科,二十四回七十二年,十五歲應(yīng)考,此時已八十有七矣。目前大學(xué)課堂上偶爾出現(xiàn)幾個白法學(xué)生,他們并非 急著擁有一張大學(xué)文憑,作為謀得一官半職之用,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聯(lián)考雖已廢止,但只廢一半,仍有七成的考生必須借助聯(lián)考圓其大學(xué)之夢;他們焚膏繼晷,堅苦卓絕,絕不輸當(dāng)年的科舉。有些考生但求上榜,家長聽信江湖術(shù)士的話,作出許多非理性行為,透過祈福、制解以及改風(fēng)水等等措施,試圖異軍突起。

  今人祭拜文昌帝君,備辦酒三盤乾果、若干錫箔,對著北斗,焚香祝禱,無不獲助。古人則拜魁星(又稱奎星),根據(jù)《天官志》記載,奎宿為北斗西方白虎第一星,魁星爺是擬人化,他老兄赤發(fā)藍面,腳踏鰲頭,左手捧墨斗,右手執(zhí)巨筆,中舉稱做“魁星點斗”,獨占鰲頭之意。

  風(fēng)水志在改造命運,化腐朽為神奇,在文昌位上讀書,記憶超強、理解超棒,中榜必有你的一份。文昌位計有四種,臚列于下:

  ●宅位文昌,無分方位,概在巽(東南)方。

  ●生年文昌,八字的長生,例如甲長生在亥、庚長生在巳。

  ●流年文昌,利用紫白飛星入中宮,例如今年七赤入中,文昌在西南方。

  ●命卦文昌,由命卦決定,例如離卦命文昌在南方。

  秘法通常一項已足,四項顯然太多,其中難免有優(yōu)有劣,萬一選到次等貨,考上私立大學(xué),那就前功盡棄。風(fēng)水大師不敢打包票,他建議說: “多選幾項,好像樂透包牌,虔誠祭拜魁星,也找到文昌位,穿上用淺黃衣褲,出門前口含一片生菜頭,你想落榜,玉皇大帝都不同意。”依我看那些都只是一個概 念,大師自覺“似乎如此”,而非事實“就是如此”,蓋借助他力以成就自己的事功,絕不可能成真。

  民間最近還流行一種偏方,叫做生機補運法,考前七天,每天早上吃兩片生豬肝、五?;ㄉ祝蛉齻€生蚵、一粒鵪鶉蛋,然后飲下一杯冰凍牛奶, 從此精神抖擻,答題如有神助。江湖大師說,磁場改變了,命運的軌跡跟著改觀,這是一定之理;古代的科舉與現(xiàn)代的聯(lián)考都是“一試定江山”,不確定因素太大, 因此亟需神秘經(jīng)驗的指導(dǎo)。

  三

  現(xiàn)代人多能獨立思考,也懂得追根究柢,面對傳統(tǒng)的理念,若非不屑一顧,就會提出一簍筐的問題,風(fēng)水大師沒兩步七仔,準(zhǔn)被問垮;問題都很怪異,犖犖大者臚列如下:

  ●文昌帝君在哪(家在何方)?

  ●求文昌帝君中榜,不求則落榜,天上神明豈非干涉了人間的事務(wù)?

  ●風(fēng)水上的文昌與信仰上的文昌是否相同?文昌位就是文昌帝君的神位嗎?

  ●最初發(fā)現(xiàn)文昌位的人是誰?他是怎么獲知的?他中過進士嗎?

  ●如果我實力欠佳,拜了文昌帝君,也把書桌搬到文昌位上,那么我可能考上臺大法律系嗎?

  問題雖多,可能沒有答案;大師閱人多矣,往往四兩撥千斤:“文昌的觀念流傳了幾百年,其間并無異議,表示他是真實存在的?!蹦闳羧绱速|(zhì) 疑:“任何古老的經(jīng)驗都要重新檢證,凡是通不過檢證的,就不能貿(mào)然使用?!彼f:“你們這些人鐵齒硬牙,主張無神論,因而褻瀆了神明,盛怒之下,神明就不 太來人間巡狩了。”把責(zé)任推給別人,果然高招。

  四

  大學(xué)之門很窄,考生得冒擠破頭的危險,缺乏信心的人就會想盡辦法找人幫忙;那么考場得意,若須具備一些條件,該條件是啥?命理家說: “八字把所有的條件濃縮為一個,就是官印明朗。”或許可以這樣說,八字全無官印,或有官無印,或有印無官,前程受阻,不言可喻。行運中,遭逢比劫制印、食 傷克官,也將斷絕上榜的機會。一言以蔽之,八字有官有印,現(xiàn)實中才有官有印,有官無印,有職位而無權(quán)柄,有印無官,有權(quán)柄而無職位,仍然有憾。

  是否如此,當(dāng)然值得深入研究;我特地抄錄《滴天髓闡微》一個命例,也許能夠幫我們了解官印的重要性。

  丁 未

  乙 巳

  丁 酉

  癸 卯

  注者任鐵樵說,丁火生于孟夏,柱中梟劫當(dāng)權(quán),一點癸水不足相制,最喜坐下酉金,沖去卯木,生起癸水,故出身寒微。

  癸運入學(xué),又得妻財萬仞;壬運登科,辛丑選知縣,仕至郡守。

  此造若無酉金,不但無妻財,而且名亦不成矣。

  該書成于清朝乾隆年間,后世學(xué)命者普遍盛贊作者(劉伯溫)注者(任鐵樵)見解獨到,而絕少懷疑一些理論的可靠性;上述論法固然背離了經(jīng)驗法則,也頗多昧于事實,我們提出一些辨正:

  ●卯酉六沖,相互激蕩,基礎(chǔ)動搖,兩皆受傷,任氏說,“沖去卯木”并助起癸水,好像沒什么道理;據(jù)此證明“出身寒微”,恐怕也站不住腳──出身高低,都是特性,不可能寫在八字之中。

  ●身旺當(dāng)用食傷財官平衡,官星虛浮,難以大用,于是改用食傷生財,第二用神升格為第一用神,叫做“假神真用”,其實就是技術(shù)起家。

  ●古人迷信命中無官即現(xiàn)實無官,因此想盡辦法留住官星,果然怪論連篇。

  任氏說,此人命格低劣,用神乏力,功名因而延遲;若棄財官而改用食傷生財,情況將稍有改觀。一個朋友問道:“此人功名延誤,由何引 起?”我認(rèn)為此事并非一個命理問題(而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從命理中找答案,找到的永遠只是一個假相。至于任氏所稱,“若無酉金,不但無妻財,而且名亦不成 矣”,這是一個定命思想,一切唯命造,當(dāng)然不足為訓(xùn)。朋友甚不以為然:“若非喜用金水,則壬運登科、辛丑運選知縣就無法自圓其說?!笨峙挛幢?;任氏論運缺 乏統(tǒng)一性,一會兒用干,一會兒干支全用,目的無他,套合事實罷了。

  換個現(xiàn)代人的命例,此例載于某大師的專書,他也有一些異于常人的論述:

  癸 未

  戊 午

  乙 巳

  戊 寅

  此造出身窮苦家庭,兄弟姊妹六人,臺大土木系畢業(yè),二十九歲辛亥年通過國科會資助出國進修;三十三歲乙卯年獲得大氣物理學(xué)博士。

  某大師斷說,地支巳午未會南方火,寅午又半合火局,天干兩戊合癸,木從火勢;天干縱有比劫,亦必從矣。

  如此論命,仍然只是套合,事后諸葛量而已;例如出國深造,好像托辛亥年之福,獲得博士學(xué)位好像受乙卯之賜,若非如此,則出不了國,也拿不到學(xué)位。八字論命先談命格,再論大運,然后才是流年,直接切入流年,就像三級跳那樣用蹦的。

  喜用的判別一直是八字的罩門,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多數(shù)的誤認(rèn)出于刑沖克合;例如大師認(rèn)此從火,也就是一個棄命之局。依我觀察,這只是一個普 通格局,身弱印比為用。大師堅持棄命,關(guān)鍵出在合化上──“兩戊合癸(化火)”、“巳午未會南方火”以及“寅午半合”,其實都是誤判。如果確定戊癸合而不 化,而三會、三合并不存在,那么命運的結(jié)局就會改變。

  日主失令必弱,所幸未中藏乙、寅中藏甲,以此為根,方免飄零;身弱以印比為用,行運逢水木大吉,故辛亥、乙卯之年的運勢不錯──大運的得失 當(dāng)然不能置若罔聞,此時約行乙卯大運,喜用神運,助起日主,對于讀書考試,信心較足也。若如大師所言,全部化火,八個干支變成一個,命又該如何算,愿聞其 詳。

  五

  西元1754年,紀(jì)曉嵐參加乾隆甲戌科殿試,放榜之前,偶遇某拆字先生,他寫了“墨”字,探問結(jié)果。拆字先生說:“狀元沒有老哥的份! 墨字上面的里拆開為二甲,下面四點,莫非二甲第四名?不過敬請放心,將來肯定進入翰林院,因為四點為庶的腳,士為吉頭,庶吉士無疑。”清朝殿試后,取精通 文墨者為庶吉士,三年后再考一次,按成績授予不同的官職。

  揭曉后,果如所斷,有人于是問道:“老紀(jì)做庶吉士是命中注定,抑或偶被猜中?”答案恐怕人言人殊?,F(xiàn)代的聯(lián)考與當(dāng)年的科舉十分神似,經(jīng)過篩 選,去蕪存菁,剩下的菁英可以追求高深的學(xué)問,造就了曠世人材,造福國家社稷,這才是教育的崇高目標(biāo)。遺憾的是,入學(xué)考試居然使用古老而且迷信的方法,教 育部長一旦獲悉,非血壓升高不可。

  在傳統(tǒng)社會中,許多非理性行為最后都被合理化了,例如有人說:“父母望子成龍,就算迷信也是善意的;子女舉香隨拜,也是無意識的,并不涉及 認(rèn)知。”據(jù)我觀察,把臆測或想像當(dāng)作真實,正是傳統(tǒng)術(shù)士普遍存在的心態(tài)。考試季節(jié)到來,家長坐立不安,考生前途茫茫,難免急癥亂投醫(yī),如果心存不軌,等于 趁火打劫,君子不為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