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釋名 草豆蔻、漏蔻、草果。
氣味 (仁)辛、澀、溫、無(wú)毒。
主治
1、心腹脹滿,氣短。用豆蔻一兩,去皮,研細(xì)。每服半錢,木瓜生姜湯調(diào)下。
2、胃弱嘔逆不食。用豆蔻仁二枚、高良姜半兩,加水一碗合煮,去渣取汁,再以生姜汁半合倒入,和面粉做成面片,在羊肉湯中煮熟,空腹吃下。
3、霍亂煩渴。用豆蔻、黃連各一錢半,烏豆五十粒,生姜三片,水煎服。
4、虛瘧自汗不止。用豆蔻一枚,面裹煨熟。連面研細(xì),加平胃散二錢,水煎服。
5、瘴瘧(熱少寒多,或單過(guò)時(shí)冰熱?;蛱摕岵缓S枚罐⑷?、熟附子等分,加水一碗、姜七片、棗一枚,煎至半碗服下。此方名“果附湯” (因豆蔻一名草果)。
6、赤白帶下。用豆蔻(連皮)一枚、乳香一小塊,面裹,煨至焦黃,同面一起研細(xì)。每服二錢,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7、脾痛脹滿。用豆蔻仁二個(gè),酒煎服。
蓬莪茂
釋名 述。
氣味 (根)苦、辛、溫、無(wú)毒。
主治
1、心腹冷痛。用蓬莪茂二兩(醋煮)、木香一兩(煨),共研為末。每服半錢,淡醋湯送下。
2、婦女血?dú)庥巫咦魍醇把?。用蓬莪茂、干漆各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如是腰痛,則用核桃酒送下。
3、小兒氣痛。和蓬莪茂炮熟,研細(xì),熱酒送服一錢。
4、上氣喘急。用蓬莪茂五錢,加酒一碗半,煎至八成服。
5、氣短不接(兼治滑泄及小便熱)。用蓬莪茂一兩、金鈴子(去核)一兩,共研為末,加蓬砂一錢,煉過(guò),研細(xì)。每服二錢,空心服,溫酒或鹽湯送下。此方名“正元散”。
6、嬰兒吐乳。用蓬莪茂少許,加綠豆大的一粒鹽,放入乳一合中煎開幾次,去掉渣滓,再加兩粟米大的牛黃一塊,給病兒服。很有效。
荊三棱
釋名 京三棱、草三棱、雞爪棱、黑三棱、石三棱。
氣味 (根)苦、平、無(wú)毒。
主治
1、癥瘕鼓脹,用三棱根切一石,加水五石煮成三石,去渣,再煮,得汁三培。隔水明顯成膏,濃如稠糖。每天早晨服一小匙,酒送下。
又方: 荊三棱、青皮、陳皮、木香各半兩,肉豆蔻、檳榔各一兩,硇砂二錢,共研為末,加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湯送下。
2、痃癖(脅下堅(jiān)塊如石)。用荊三棱(炮)一兩、川大黃一兩,共研為末,加醋熬成膏。每日服一匙,空心服,生姜、桔皮湯送下。
3、小兒氣癖。用三棱煮汁給授乳的母親吃,也把少量給小兒吃。小兒新生百日及十歲以下,無(wú)論熱痃癖等,服此藥都有效。
4、反胃惡心,藥食不下。用荊三棱(炮)一兩、生丁香三分,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開水送下。
5、乳汁不下。用荊三棱三個(gè),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洗奶(乳房),取汁出為度。
6、渾身燎泡(狀如棠梨,每泡出水)。用荊三棱、蓬莪茂各五兩,共研為末。分三次服,酒調(diào)下。連續(xù)服完。
莎草香附子
釋名 雀頭香、草附子、水香棱、水巴戟、水莎、侯莎、莎結(jié), 夫須、續(xù)根草、地毛。
氣味 (根)甘、微寒、無(wú)毒。
主治
1、未老先衰。用香附子一斤,水浸一夜,取出,擦去毛,炒黃,加茯神( 去皮)四兩,共研為末,以煉蜜調(diào)末為丸,如彈子大。每晨服一丸, 降氣湯送下。降氣湯是用香附子(如上法處理)半兩、茯神二兩、炙甘草一兩半、合煎而成。此方名“交感丹”。除了治未老先衰之外,還能治胸痞、拒食、虛冷遺精等癥。
2、偏正頭痛,熱氣上攻,頭目昏眩。單用香附子一味,經(jīng)過(guò)去皮、煮、搗、曬、焙之后,研為細(xì)末,加煉蜜調(diào)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碗,煎藥至八成服下,婦女用醋湯煎服。此方名“一品丸”。
3、一切氣病(胸腹脹滿、惡心、氣逆、翻酸、煩悶等)。用香附子一斤、縮砂仁八兩、炙甘草四兩,共研為末,鹽開水送服?;蜓谐纱帜┘宸嗫?。此方名“快氣湯”。
4、心腹刺痛。香附子(去毛,焙)二十兩、烏藥十兩、甘草(炒)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鹽湯送下。
5、心脾氣痛(胸膛軟處有一點(diǎn)作痛、俗稱心氣痛,實(shí)乃胃脘有滯所致,或起因于氣,或起因于寒)。用香附子醋浸,略炒,研為末;另用高良姜酒洗幾次,略炒,也研為末。兩工分別收存,治病時(shí),起因于寒者,姜二錢、附一錢;起因于氣者,附二錢、姜一錢;起因于氣與寒者,姜、附等分。三種情況都以熱米湯加一匙姜汁和一小撮鹽把藥送下。服藥七、八次后,病根可除。
6、心腹諸痛(心氣痛、腹痛、小腹痛、血?dú)馔吹龋?。用香附子二兩、艾葉半兩,蒸日上在醋湯中蒸煮熟,去艾葉,炒香附子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此方名“艾附丸”。
7、濕腫虛腫。用香附子、艾,加醋煮干,焙三工業(yè)區(qū)末。以醋、糊調(diào)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常服,可使腫水從小便排出。又方:香附子一斤,在童便中浸三日,取出,焙干研細(xì),加糊為丸。每服四、五十丸,
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8、疝氣痛。和香附末二錢,空心服,以海藻一錢,煎酒調(diào)下,服藥后把海藻也吃下去。
9、月經(jīng)不調(diào)及其他婦科病。用大香附子(擦去毛)一斤,分作四份:一份醇酒浸,一份釅醋浸,一份鹽水浸,一份童便浸。幾日后,取出香附子,洗凈,曬士,搗爛,微焙為末, 加醋煮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酒送下。瘦人,加澤新天蘭、赤茯苓末二兩;氣虛,加四君子料;血虛,加四物料。此方名“四制香附丸”。
10、重度血崩或五色漏帶。用香附子去毛炒焦,研為末,熱酒沖二錢,立愈。已昏迷者,服三錢,米湯送下。
11、安胎順氣。香附子炒后研細(xì),濃煎紫蘇湯送服一、二錢。加砂仁亦可。此方名“鐵罩散”。
12、妊娠惡陰( 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起坐不便,飲食不進(jìn))。用香附子二兩,藿香葉、甘草各二錢,共研細(xì)。每服二錢,開水加鹽送下。此方名“二香散”。
13、臨產(chǎn)順胎(懷胎九月或十月時(shí)服此,自然順產(chǎn))。香附子四兩、縮砂仁(炒)三兩、甘草(炙)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14、產(chǎn)后狂言(血暈妄語(yǔ)。煩渴不止)。用生香附子(去毛)研細(xì)。每服二錢,姜、棗煎湯送下。
15、氣郁吐血。用童便調(diào)香附末二錢服。又方:香附子一兩、白茯苓半
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陳粟米湯送下。
16、肺破咯血。用香附子一錢,研細(xì),米湯送服。一天服二次。
17、尿血。用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分另煎湯。先服香附湯在口,后服地榆湯至盡。發(fā)吵見效,可照此再服。
18、各種下血。用香附子浸童便中一天,取出搗碎,醋拌,焙干,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又方:香附子以醋酒各半煮熟,焙研為末,加黃秫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又方:香附子末二錢,加百草霜、麝香各少許同服,見效很快。
19、脫肛。用香附子、荊芥穗,等分為末。每取一匙,加水一碗,煎沸十多次后,淋洗患處。
20、氣郁頭痛。用香附(炒)四兩、川芎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茶湯調(diào)下。常服可防頭痛,又可明目。
21、肝虛目痛(冷淚,羞明)。用香附子一兩、夏枯草半兩,共研為末。
每服一錢,茶湯送下。
22、突然耳聾。用香附子(瓦炒)研末,早晚各服二錢,蘿卜子煎湯送下。藥忌鐵器。
23、牙痛。和香附子、艾葉煎湯漱口,同時(shí)用香附子末擦牙。又方:香附子(炒存性)三兩,青鹽、生姜各半兩,共研為末,每日擦牙。
24、長(zhǎng)期消渴不愈。用香附子一兩、白茯苓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陳粟米湯送下。每天服二次。
25、蜈蚣咬傷。嚼香附涂搽,立效。
藿香
釋名 兜婁婆香。
氣味 (枝葉)辛、微溫、無(wú)毒。
主治
1、霍亂吐瀉用藿香葉、陳皮各半兩,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
2、暑天吐瀉。用滑石( 炒)二兩、藿香二錢半、丁香五分,共研為末。每服一、二錢,淘米水調(diào)服。
3、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用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錢,共研為末。每服二錢,加一點(diǎn)鹽,以開水調(diào)下。
4、口臭。用藿香洗凈,煎湯,隨進(jìn)嗽口。 爛瘡。用藿香中、細(xì)茶等分,燒灰,油調(diào)涂葉片貼瘡上。
薰草(零陵香
釋名 蕙草、香草、燕草、黃零草。
氣味 甘、平、無(wú)毒。
主治
1、傷寒下痢。用薰草、當(dāng)歸各二兩,黃連四兩,加水六升,煮成二升服下。一天服三次。
2、傷寒狐惑(按:狐惑癥象是:蟲蝕下部,痛癢不止,脈數(shù)而無(wú)熱,汗出不止。病初起時(shí),目盡赤,七、八日后,四角變黃黑)。用薰草、黃連各四兩,咬細(xì)。在白酸漿一斗中浸一夜。煮成二升,分三次服。
3、頭風(fēng)旋暈(痰逆、惡心、懶食)。用真零陵香、藿者葉、香附子( 炒), 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茶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4、小兒鼻塞頭熱。用薰草一兩、羊髓三兩,慢火熬成膏,去滓,以膏揉摩背上。每天三至四次。
5、頭風(fēng)白屑。用薰草、白芷等分,加水煎成汁,倒入雞蛋白調(diào)勻,搽頭幾十次,以后永不生屑。
6、牙齒疼痛。用薰草葉煎水含漱。
7、夢(mèng)遺失精。用薰草、人參、白術(shù)、白芍藥、生地黃、茯神、桂心、炙甘草各二兩,大棗十二枚,加水八升煮成三升,分二次服。此方名“薰草湯”。
8、節(jié)育斷產(chǎn)。用薰草研細(xì)。每服二錢,酒送下。連續(xù)服五次,可保一年不孕。
9、赤白痢。用薰草去根,在鹽酒中浸半月,取出炒干,每一兩加廣木香一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半,冷水送下。三、四次以后用熱米湯送服一錢半,即可止痢。用藥期間,忌食生梨。此方名“返魂丹”。
蘭草
釋名 (閑)、木香、香水蘭、女蘭、香草、燕尾香、大澤蘭、蘭澤草、煎澤草、省頭草、都梁香、孩兒菊、千金草。
氣味 (葉)辛、平、無(wú)毒。
主治
除胸中痰癖,治消渴,消癰腫,生血、調(diào)氣,煮水,可以洗風(fēng)病,可以解食牛馬肉中毒。
澤蘭
釋名 水香、都梁香、虎蘭、虎蒲、龍棗、孩兒菊、風(fēng)藥。根名地筍。
氣味 (葉)苦、微溫、無(wú)毒。
主治
1、產(chǎn)后水腫,血虛浮腫。有澤蘭、防己,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醋酒送下。
2、小兒蓐瘡。由大人嚼澤蘭心把瘡周圍封起來(lái)。很有效。
3、瘡腫初起。把澤蘭搗爛封住,有效。
4、損傷瘀腫。治法同上。
5、產(chǎn)后陰翻(產(chǎn)后陰戶燥熱,變成翻花狀)。用澤蘭四兩,煎湯薰洗。二、三次后,再加枯礬一起煎洗。
馬蘭
釋名 紫菊。
氣味 (根、葉)辛、平、無(wú)毒。
主治
1、諸瘧寒熱。用馬蘭搗汁,再加一點(diǎn)水,發(fā)病日早晨服。藥中高精亦可加沙糖。
2、絞腸痧。用馬蘭根葉在口中細(xì)嚼,將汁咽下。
3、打傷出血。用馬蘭、旱蓮草、松香、皂樹葉(冬日無(wú)葉,可用樹皮)共研細(xì),搽入傷口。
4、喉痹口緊。用馬蘭根(或葉)搗汁,加幾滴醋滴入鼻孔中,或灌入喉中,痰郵,口自開。
5、水腫尿澀。用馬蘭、黑豆、小麥,加酒、水各一杯,煎成藥一杯,飯前溫服。
6、丹毒。用馬蘭、甘草,磨醋搽患處。
7、痔漏。春夏取生馬蘭,秋冬取干馬蘭,白水煮食,連汁喝下。又方:馬蘭,酒煮,焙、研后加糊做成丸子。每天服適量,米湯送下。另用馬蘭煎水,加一點(diǎn)鹽。每天熏洗患處。
香薷
釋名 香柔、香茸、香菜、蜜蜂草。
氣味 辛、微溫、無(wú)毒。
主治
1、傷暑(暑天臥濕當(dāng)風(fēng),或生冷不節(jié),頭痛發(fā)熱,轉(zhuǎn)筋,干嘔,四肢發(fā)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樸(姜汁炙過(guò))、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銼散。每服五錢,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
連進(jìn)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飲”。方中的扁豆, 可用黃連( 姜汁炒)代替。
2、水腫。用干香薷五十斤,銼入鍋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濃煎,濃到可以捏丸時(shí),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藥量可以逐日加一點(diǎn)以小便能暢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葉一斤,
水一斗,熬爛,去渣,再熬成膏,加白術(shù)末七兩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湯送下。此方名“深師薷術(shù)丸”。
3、心煩脅痛。用香薷搗搗汁一、二升服。
4、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沖服一錢。
假蘇
釋名 姜芥、荊芥、鼠螢。
氣味 (莖、穗)辛、溫、無(wú)毒。
主治
1、風(fēng)熱頭痛。用荊芥穗、石膏,等分為末。茶調(diào)下。
2、風(fēng)熱牙痛。用荊芥根、烏桕根、蔥根等分,煎湯隨時(shí)含漱。
3、小兒驚癥。用荊芥穗二兩、白礬(半生半枯)一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朱砂為衣。每服二十丸,姜湯下。一天服二次。
4、一切偏風(fēng)(口眼歪斜)。用青荊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起研爛,取汁濃煎成膏。加將藥渣支掉三分之一,蓁三分之二曬干為末。以膏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早晚各服一次。
5、中風(fēng)口噤。用荊芥穗研細(xì),取二錢,酒送服。此方名“荊芥散”。
6、產(chǎn)后中風(fēng)(手足抽筋,角弓反張,不省人事)。用荊芥穗子,微焙為末。每服三錢,酒或童便送下??卩鋭t挑齒灌入,齒緊則由鼻灌入。此方名“華陀愈風(fēng)散”,還有“如圣散”、“舉卿古拜散”(亦即荊芥散之意,因舉卿切音為荊,古拜切音為芥。這是用切音隱語(yǔ)來(lái)為藥方名)等名。
7、產(chǎn)后血眩(精神昏冒)。用荊芥穗一兩三錢、桃仁五錢(去皮尖,炒),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水磅下。如喘,加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炒)各三錢。
8、產(chǎn)后下痢。用荊芥穗四、五枝,燒存性,不能觸油火。燒好后加麝香少許,以熱開水調(diào)下。
9、口鼻出血如泉涌。用荊芥燒存性,研累。每服二錢,陳皮煎湯送下。二服可愈。
10、吐血不止。用荊芥連根洗過(guò),搗汁半碗服下。服干穗末亦可。又方: 荊芥穗為末。生地黃汁調(diào)服二錢。
11、尿血。用荊芥、縮砂,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糯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12、血崩。和荊芥穗在麻油燈上燒焦,研細(xì)。每服二錢,童便送下。
13、痔漏腫痛。用荊芥煮湯,每日洗痛處。
14、大便下血。用荊芥(炒)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婦女用酒送下。又方:荊芥二兩、槐花一兩,同炒,研細(xì)。每服三錢,茶送下。
15、瘰疬潰爛(牽連到胸前兩腋,結(jié)塊大如茄子)。用荊芥根下段剪碎, 煎湯熱洗。洗后,見破爛處有紫黑點(diǎn),以針刺破,讓惡血流出。另用樟腦、雄黃,等分為末,麻油調(diào)勻掃爛處出水。次日洗過(guò)又掃,直至病愈。
16、疔腫諸毒。用荊芥一把,切細(xì),加水五升煮成一升,分為兩次冷飲。
17、各種瘡疥。用荊芥研末,加地黃自然榨汁熬膏,調(diào)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茶或酒送下。
18、腳丫濕爛。用荊芥葉搗爛敷上。
19、頭目諸疾(眼疾,風(fēng)氣頭痛,頭昏目眩等)。用荊芥穗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0、小腹急痛,癃閉不通。用荊介、大黃,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溫水磅下。小便不通者,大內(nèi)用量減半;大便不通者荊芥用量減半。此方名“倒換散”。
薄荷
釋名 菝活、蕃荷菜、吳菝活、南薄荷、金錢薄荷。
氣味 (莖葉)辛、溫、無(wú)毒。
主治
1、清上化普(利咽膈,治風(fēng)熱)。用薄荷研細(xì),加煉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噙含一丸。用白沙糖調(diào)丸亦可。
2、眼瞼紅爛。用薄荷在生姜中浸一夜,取出曬干,研為末,泡熱激發(fā)洗眼。
3、瘰疬。用新薄荷二斤,搗爛取汁,皂莢一個(gè),水浸去皮,黑牽牛(半生半炒)各一兩,皂莢仁一兩半,一起搗爛,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連翹湯送下。
4、鼻血不止。用薄荷汁滴入鼻中,或以干薄葆水煮,棉球裹汁塞鼻。
5、血痢不上。用薄葆葉煎湯常服。
6、火毒成瘡。用薄荷煎汁隨時(shí)涂搽。
水蘇
釋名 雞蘇、香蘇、龍腦薄荷、芥苴。
氣味 (莖、葉)辛、微溫、無(wú)毒。
主治
1、漏血,用水蘇煮汁一升服。
2、吐血、下血。用水蘇莖葉,煎汁服。
3、吐血咳嗽。用水蘇焙干研細(xì),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4、鼻血不止。用水蘇五合,香豉二俁,同搗爛,搓成小團(tuán),如棗核在、塞鼻孔中,鼻血即止。又方:水蘇二兩, 防風(fēng)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溫水送下。同時(shí)以水蘇葉塞鼻。又方:水蘇、生地典,等分為末,
冷水送服。
5、鼻淵(按:鼻淵俗名腦漏,鼻中不斷流水、流膿,或膿中帶血)。用水蘇葉、麥站科、川芎、桑白皮、炙黃芪、炙甘草、生地黃(焙),等分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人參湯送下。
6、風(fēng)熱頭痛(熱結(jié)上焦,致生風(fēng)氣,痰厥頭痛)。用水蘇葉五兩、皂莢( 炙,去皮,去子)三兩、芫花(醋炒焦)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飯后服,荊芥湯送下。
7、突然耳聾。用水蘇葉生搗,棉裹,塞耳內(nèi)。
8、頭生白屑。用水蘇煮汗或燒灰淋汁洗頭。
9、蛇蟲咬傷。用水蘇研末,酒沖服。并以敷傷處。
菊
釋名 節(jié)華、女節(jié)、女華、女莖、日精、更生、傅延年、金蕊、陰成、周盈。
氣味 (花)苦、平、無(wú)毒。
主治
1、風(fēng)熱頭痛。用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半,茶調(diào)下。
2、膝風(fēng)痛。用菊花、陳艾葉作護(hù)膝。
3、病后生翳。用白菊花、蟬蛻,等分為末,每用二、三錢,加蜜少許,水煎服。
4、婦女陰腫。用甘菊苗搗爛煎湯,先熏后洗。
5、眼目昏花。用甘菊花一斤、紅椒(去目)六兩,共研為末。加淅地黃汁和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臨睡時(shí)茶送下。
野菊
釋名 苦薏。
氣味 (根、葉、莖、花)苦、辛、溫、有小毒。
主治
1、無(wú)名腫毒。用野菊花連莖搗爛,酒煎,乘熱服,讓汗發(fā)出;另以藥渣敷患處。又方:野菊花莖葉、蒼耳草各一把,共搗爛,加入酒一碗,絞取汁?。蝗砸运幵蠡继?。要出汗才好。又方:夏日采蒼耳葉,秋日
采野菊花,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天泡濕瘡。用野菊花根、棗木,共煎湯洗患處。
3、瘰疬末破。用野菊花根搗爛,煎酒內(nèi)服;以藥渣敷患處。
淹閭
釋名 覆閭。
氣味 (子)苦、微寒、無(wú)毒。
主治
1、瘀血不散。變成癰腫。用生淹閭搗汁一升內(nèi)服。
2、月經(jīng)不通。用淹閭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勻,放入酒二斗中浸封。五日后,每飲三合。一天服三次。
3、產(chǎn)后血痛。和淹閭子一兩,水一升,童便二杯,同煎服。
艾
釋名 冰臺(tái)、醫(yī)草、黃草艾蒿。
氣味 苦、微溫、無(wú)毒。
主治
1、流行傷寒(頭痛。大燒,脈盛等)。用干艾葉三程式,加水一斗,煮成一程式,一次服完。出汗為好。
2、妊中作寒(大燒,發(fā)斑一由紅變黑溺血)。用艾葉一團(tuán),如雞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兩次服。
3、中風(fēng)口歪。用五寸左右的小竹筒一根,一頭插入耳內(nèi)。
4、中風(fēng)口噤。用熟艾灸承漿穴與頰車穴,各五壯。
5、咽喉腫痛。用嫩艾搗汁,細(xì)細(xì)咽下。又方:用艾葉一把,同醋搗爛,敷喉部。
6、癲癇諸風(fēng)。用熟艾灸前后陰之間。灸數(shù)隨年歲增減。
7、小兒撮口臍風(fēng)。用艾葉燒灰。滿填臍中,外用布縛定。或用蒜蓋臍部,隔蒜用艾絨灸之。
8、肛爛(病人齒失色,舌變白,喜睡如癡,或下痢。肛被蟲蝕,爛見腸了,便難救。此病古稱狐惑)。用艾在管中燒著,熏下部令煙直達(dá)患處。艾中加少放雄黃一財(cái)煙熏,效果更好。
9、頭風(fēng)面瘡,癢出黃水。用艾二兩,加醋一升,煎成濃汁,攤紙上貼瘡,一天換二、三次。
10、蛔蟲?。ㄐ耐慈绱?,口吐清水)。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內(nèi)服,能把蟲吐出。又方:取生艾搗汁,天明時(shí),先吃一點(diǎn)香甜食品,隨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蟲打下。
11、白痢。用陳艾四兩、干姜( 炮) 三兩,共研為末, 加醋煮陳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
12、久痢。用艾葉、陳皮等分,煎服。也可用這兩味藥共研為末,加酒煮爛飯成丸子。每服二、三十丸,鹽湯送下。
13、痔瘡。先用槐柳湯洗過(guò),再以艾灸七壯。血穢瀉后即愈。
14、妊娠下血。用艾葉三兩,芎窮、甘草各二兩,當(dāng)歸、地黃各三兩,芍藥四兩,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成三升,再加阿膠二兩令化盡。每服一升。日服三次,此方中“膠艾湯”。
15、胎動(dòng)(或腰痛,或搶心,或下血,或倒產(chǎn),子列腹中)。用艾葉一團(tuán),如雞蛋大,加酒四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
16、婦女崩中,血出不止。用熟艾一團(tuán),如雞蛋大,阿膠(炒為末)半兩,干姜一錢,水五碗,同煎服(先煮艾、姜至二碗半,倒出藥汁,加阿膠化開,分三次服,一天服盡)。
17、產(chǎn)后下血。用干艾葉、老生姜各半兩,煎濃湯服。
18 、忽然吐血。用熟艾三團(tuán), 加水五程式煮成二程式,服。又方:熟艾燒灰。取二錢,水送服。
19、盜汗不止。用熟艾二錢、白茯神三錢、烏梅三個(gè),加水一杯煎至作誠(chéng),臨時(shí)溫服。
20、水眼腫痛。用艾燒煙,將碗蓋住,過(guò)會(huì),刮取碗內(nèi)煙煤,以溫水調(diào)勻洗眼,水中加一點(diǎn)黃連汁更好。
21、臉上黑痣。用艾灰、?;腋魅淌剑芩h(huán)幾次取汁,濃煎成膏。常取少許敷痣上,能使痣爛脫。
22、鵝掌風(fēng)。用艾四至五兩,加水四至五碗,煮五、六滾,倒入大口瓶?jī)?nèi),將手心放在瓶口上,讓熱氣熏。水冷,熱后再熏。極為有效。
23、小兒爛瘡。用艾葉燒灰敷搽。
24、背瘡初發(fā)。在患處先貼上濕紙,先變干的地方是瘡頭,用艾烘灸,不計(jì)次數(shù)。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即消散。如不散,也不能內(nèi)攻了。此方被贊為神方。
25、蟲蛇咬傷。用艾灸幾次,有效。
26、風(fēng)蟲牙痛。化蠟少許,攤在紙上,鋪艾一層,卷紙成筒,燒煙熏鼻。又用口呵吸煙氣,即可止疼消腫。
茵陳蒿
氣味 (莖、葉)苦、平、微寒、無(wú)毒。
主治
1、大熱黃疸。用茵陳切細(xì)煮湯服。生食亦可,亦治傷寒頭痛、風(fēng)熱癢瘧,利小便。此方名“茵陳羹”。
2、遍身風(fēng)癢。用茵陳煮濃湯洗浴即愈。
3、疬瘍風(fēng)?。ò矗捍瞬∈巧砩铣霈F(xiàn)斑塊,白色成片)。用茵陳蒿兩把,加水一斗五程式,煮成七升,先以皂莢湯洗,再以茵陳湯洗。隔一天洗一次。
4、風(fēng)疾攣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縮)。用茵陳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勻照常法釀酒,每日飲服。
5、遍身典疸,用茵陳蒿一把,同生姜一塊搗爛,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6、眼熱紅腫。用茵陳蒿、車前子等分,煎湯,以細(xì)茶調(diào)服數(shù)次。
青蒿
釋名 草高、方潰、牽、狽蒿、香蒿。
氣味 (吐、莖、根、子)苦、寒、無(wú)毒。
主治
1、癆病。用青蒿銼細(xì),加水三升、童便五升同煎至一升半,去渣留汁再煎成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時(shí)及臨星時(shí)各用溫酒送下。
2、虛勞盜汗,煩熱口干。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加人參末麥站冬末各一兩,熬至能捏丸時(sh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飯后服,米湯送下。此方名“青蒿丸”。
3、瘧疾寒熱。用青蒿一把,加水二升,搗汁服。
4、溫瘧(只熱不冷,痰多)。用青蒿二兩,在童便不浸過(guò),焙干,加鉛丹半兩,研為末,每服二錢,白開水調(diào)下。
5、赤白痢。用青蒿、艾葉等分,同豆豉搗用餅,曬干。每用一餅,以水一碗半煎服。此方名“蒿豉丹”。
6、酒痔便血。用青蒿葉或青蒿莖,研為末。便前用冷水,便后用水酒調(diào)服。
7、刀傷。用青蒿搗封傷口,血止即愈。又方:用青蒿、麻葉、石灰等分,一起搗爛曬干,臨用時(shí)研成末搽傷處。
8、牙齒腫痛。用青蒿一把,煎水嗽口。
9、耳出膿汁,用青蒿末棉裹塞耳中。
10、鼻中息肉。用青蒿灰、石砂等分,淋汁熬膏點(diǎn)息肉上。
白蒿
釋名 由胡、蔞蒿、蘩。
氣味 (苗、根)甘、平、無(wú)毒。
主治
風(fēng)寒濕痹、惡瘡癩疾、夏月暴痢等。能殺河豚魚毒。
茺蔚(益母草)
釋名 益母、益明、貞蔚、推、野天麻豬麻、郁臭草、苦低草、夏枯
草、土質(zhì)汗。
氣味 (子)辛、甘、微溫、無(wú)毒。
(莖、葉)辛、微溫、無(wú)毒。
(花)微苦、甘、無(wú)毒。
(根)甘、無(wú)毒。
主治
1、婦女胎前產(chǎn)后各種疾病。用連根收采的正在開花的益母草,陰干后,取葉及花、子,碾為細(xì)末,加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不限丸數(shù),以病愈為度。如做成梧子大的丸子,則每服為五十至七十丸。服藥時(shí),隨不同的病癥,用不同的湯汁送下:
(1)胎前臍腹前或作響,用米湯;
(2) 腹痛胎動(dòng),下血不止,用當(dāng)歸湯;
(3) 胎衣不下,死胎不下,橫生倒產(chǎn),用炒鹽湯;
(4) 產(chǎn)后暈眼黑。發(fā)狂或不省人事,用童便和酒;
(5) 產(chǎn)后腹痛,時(shí)發(fā)寒熱,出冷汗用童便和酒或薄荷自然汁;
(6) 產(chǎn)后痢疾,用米湯;
(7) 產(chǎn)后月經(jīng)不調(diào),用溫酒;
(8) 產(chǎn)后中風(fēng),半身不遂,用童便和酒;
(9)產(chǎn)后氣喘咳嗽,面目浮腫,用溫酒;
(10)產(chǎn)后流鼻血,舌黑口干,用童便和酒;
(11) 產(chǎn)后大小便不通,煩躁口苦,用薄荷湯;
(12)婦女久無(wú)子息,用溫酒。此方名“濟(jì)陰近魂丹”。
2、產(chǎn)婦諸疾及內(nèi)臟受傷瘀血等下。用益母草全草洗凈,竹刀(忌鐵刀)切為小段,不中煮爛,去草取汁,約得五、六斗。澄清半日后,濾去濁渣,以清汁在慢火上煎成一斗狀如糖稀。收存瓶中。每取一杯,和酒內(nèi)服。一天兩次,此方名“益母膏”。
3、尿血。用益母草搗汁服一升。
4、赤白痢。用益母草(曬干)、陳鹽梅(燒存性),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白痢以干姜湯、赤痢以甘草湯關(guān)定。此方名“二靈散”。
5、小兒疳痢。用益母草嫩葉同米煮粥吃。到病愈為止。常服嫩葉汁亦可。
6、痔瘡下因。用益母草葉搗汁服。
7、各種癰瘡(婦女乳癰、小兒頭瘡,黃爛熟瘡、疥疽陰蝕等)。用益母草切五升,加水一斗半,煮成一頭號(hào),分幾次洗名貴怍。
8、各種疔瘡。用益母草搗爛封瘡,另取益母草絞汁內(nèi)服。又方:益母草,燒存性。先用刀劃破疔根,擠出血,然后挑藥入疔內(nèi),疔深者,用捻子把藥送入底部。過(guò)一會(huì),有污血流出,拭凈,再次上藥,直到看見紅血乃止。一、二日后,根爛出,以針挑去,再敷上藥,不久,合口自愈。
9、喉閉腫痛。用益母草搗爛,加新汲水一碗,絞出濃汁一次飲下。冬
月用益母草根。
10、耳。用益母莖葉榨汁滴耳內(nèi)。
11、作洗嬰湯。兒將生,先取益母草五兩煎湯,兒生下后,即用此湯洗浴,可預(yù)防生瘡生疥。
夏枯草
釋名 夕句、乃東、燕面、鐵色草。
氣味 (莖、葉)苦、辛、寒、無(wú)毒。
主治
1、肝虛目痛(冷淚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兩、香附子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茶湯調(diào)下。
2、赤白帶下。夏枯草開花時(shí),采來(lái)陰干,研為末。每服二錢,飯前服,米湯送下。
3、血崩。用夏枯草研為末,每服一小匙,米湯調(diào)下。
4、產(chǎn)后血暈,心氣欲絕,用夏枯草搗爛,絞汁服一碗,極效。
5、打傷、刀傷。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傷處。
6、汗斑白點(diǎn)。用夏枯草煎成濃汁,每天洗患處。
7、瘰疬(不論已潰未潰,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兩,加水兩杯,煎至七成,吃完飯過(guò)一段時(shí)間以后溫服。體虛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處。兼服十全大補(bǔ)湯加香附、貝母、遠(yuǎn)志更好。
劉寄奴草
釋名 金寄奴、烏藤菜。
氣味 苦、溫、無(wú)毒。
主治
1、大小便血。用劉寄奴研末,茶調(diào)勻,空心服二錢即止。
2、打傷瘀血,傷及腹內(nèi),用劉寄奴、骨碎補(bǔ)、延胡索各一兩,加水二升,煎至七合,又倒入酒和童便各一合,一次溫服。
3、霍亂轉(zhuǎn)痢用劉寄奴草煎汁內(nèi)服。
4、湯火傷。用劉寄奴搗末。先以雞毛沾糯米資漿掃傷口,然后把藥末敷上。
5、赤白痢。用劉寄奴、烏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多、加烏梅;白多,加姜。
旋夏花
釋名 金沸草、金錢花、滴滴金、盜瘐、夏菊、戴椹。
氣味 (花)咸、溫、有小毒。
主治
1、中風(fēng)壅滯。用旋復(fù)花洗凈,焙過(guò),研細(xì),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夜臥時(shí)以茶湯送下五至十丸。
2、小兒眉癬(小兒眉毛眼睫,因生過(guò)癬后不能復(fù)生)。用旋復(fù)花、赤箭(即天麻苗)、防風(fēng),等分為末,洗凈患處,以油調(diào)涂。
3、耳后生瘡(月蝕瘡)。用旋復(fù)花燒過(guò)研細(xì)。以羊油調(diào)涂患。
青葙
釋名 草蒿、萋蒿、昆侖草、野雞冠、雞冠莧,子名草決明。
氣味 (莖、葉、子)苦、微寒、無(wú)毒。
主治
(莖、葉) 除皮膚中熱,治惡瘡,止金瘡血。(子)鎮(zhèn)肝,明目,去風(fēng)
寒濕痹。治眼病有驗(yàn)。
雞冠
氣味 (苗、子、花)甘、涼、無(wú)毒。
主治
1、吐血不止。用白雞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為末。每服二錢,熱酒送下。
2、便血。用雞冠花、椿根皮,等分為末,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黃芪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3、痔久轉(zhuǎn)瘺。用雞冠花、風(fēng)眼草,各一兩,加水二碗煎湯多洗。
4、下血脫肛。用白雞冠花、防風(fēng),等分為末,加糊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又方:白雞冠花(炒),棕櫚灰、羌活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5、月經(jīng)不止。用紅雞冠花一味曬干研細(xì)。每服二錢,空心服,酒調(diào)下。忌食魚腥豬肉。
6、產(chǎn)后血痛。用白雞冠花,酒煎服。
7、白帶。用白雞冠花曬干為末,每天早晨空心服三錢,酒送下。如是赤帶,可用紅雞冠花。
8、白帶兼沙淋。用白雞冠花、苦壺蘆等分,空心服,酒送下。
9、赤白痢。用雞冠花煎酒服。赤痢,用紅花;白痢,用白花。
紅藍(lán)花
釋名 亦名紅花、黃藍(lán)。
氣味 (花)辛、溫、無(wú)毒。
主治
1、風(fēng)疾兼腹內(nèi)血?dú)馔?。用紅花一兩,分為四份。先取一份以酒一升,煎成一杯半,一次服下。不止,再服。
2、一切腫疾。用紅花熟搗取汁服。
3、喉痹壅塞。用紅花搗爛,取汁一小升服下,病愈為止。冬月無(wú)花,可用干花浸濕壓汁煎服。
4、胎死腹中,或胎衣不下。用紅花煮酒服。
5、產(chǎn)后血暈。用紅花一兩研細(xì),分作二服,每服以酒二碗煎成一碗送下。
6、耳出水。用紅花三錢半、枯礬五錢,共研為末,先用棉花把耳擦凈,然后把藥末吹入耳內(nèi)。無(wú)花則用枝葉為末亦可。有的處方只用紅花一味, 不用枯礬。
番紅花
釋名 亦名消夫藍(lán)、撤法即。
氣味 甘、平、無(wú)毒。
主治
心憂郁積、氣悶不散,活血。亦治驚悸。
燕脂
釋名 亦名赦。
氣味 甘、平、無(wú)毒。
主治
1、防痘入目。用燕脂、蛤粉,共研為末。嚼汁點(diǎn)小兒眼內(nèi)。
2、痘瘡倒陷。用干燕脂三錢、胡桃(燒存性)一個(gè),共研為末。每服一錢,胡荽煎酒送下。服兩次即可見效。
3、漏瘡腫痛。用豬膽七個(gè)、燕脂子十個(gè),洗水和勻,搽患處,幾次即愈。
大薊、小薊
釋名 亦名虎薊(大薊)、貓薊(小薊)、馬薊、刺薊、山牛蒡、雞項(xiàng)草、
千針草、野紅花。
氣味 甘、溫、無(wú)毒。
主治
1、心熱吐血。用小薊葉和根,搗爛壓汁,每次服二小碗。
2、七竅出血。用刺薊搗汁和酒服?;蛉「伤E研細(xì),冷水送服。
3、崩中下血。用大、小薊根一升,泡在酒一斗中,經(jīng)過(guò)五天,取酒常飲適量。亦可用酒煎薊根服或用生薊搗汁溫服。又方:小薊莖、葉,洗凈,切細(xì),研汁一碗,加生地黃汁一碗,白術(shù)半兩,共煎到五成汁,溫服。
4、小產(chǎn)流血過(guò)多。用小薊根、葉,益母草各五兩,加水二大碗煎成一小碗,分二次服,一日服完。
5、刀傷流血不止。用小薊苗搗爛敷傷處。
6、小便熱淋。用薊根搗汁服。
7、疔瘡惡腫。用大薊四兩、乳香一兩、明礬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以出汗為見效。
續(xù)斷
釋名 亦名屬折、接骨、龍豆、南草。
氣味 (根)苦、微溫、無(wú)毒。
主治
刀傷、癰瘍、折跌、能續(xù)筋骨。亦治婦女崩中漏血,破癥結(jié)瘀血。
1、妊娠胎動(dòng)。用川續(xù)斷(酒浸)、杜仲(姜汁炒,去絲)各二兩,等分為末,加煮爛了的棗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
2、產(chǎn)后諸疾(血暈、心悶、煩熱、氣接不上、心頭硬、乍寒乍熱等)。用續(xù)斷皮一把,加水三升煎成二升,分三次服。
3、打傷,閃了骨節(jié)。加續(xù)斷葉搗爛敷傷處。
漏盧
釋名 亦名野蘭、莢蒿、鬼油麻。
氣味 (根、苗)咸、寒、無(wú)毒。
主治
1、腹內(nèi)蛔蟲。用漏盧為末,每取一匙,和餅子肉湯同服。
2、小兒疳病肚脹,或常瀉痢,冷熱不調(diào)。用漏盧一兩,研細(xì)。每服一錢,加豬肝一兩或鹽少許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
3、冷勞泄痢。用漏盧一兩、艾葉(炒)四兩,共研為末。取末一半,加醋三升同熬成膏,別把另一半藥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
4、產(chǎn)后帶下。治方同上。
5、乳汁不下(乳內(nèi)脹痛,積久成癰)。用漏盧二兩半、蛇蛻十條(灸焦)、瓜萎十個(gè)(燒存性),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
6、風(fēng)痛,筋脈拘攣。用汛(麩炒)半兩、地龍(去土,炒)半兩,共研為末;另用生姜二兩,取汁,加入三兩蜜,同煎開幾次,又加好酒五合,收存待用。服藥時(shí),取上制的藥末,以收存的湯劑煨溫后送下。此方名“古圣散”。
7、背癰。用漏盧、連翹、生黃芪、沉香各一兩,生粉草半兩,大黃(微炒)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姜棗湯調(diào)下。服至熱退便停藥。此方名“漏盧湯”。
8、白禿頭瘡。用漏盧草燒灰,加豬油調(diào)勻涂搽。
苧麻
釋名
氣味 (根、葉)甘、寒、無(wú)毒。
主治
1、咳嗽痰哮。用苧麻根(煅,存性)研細(xì),取生豆腐蘸藥三、五錢吃下。如無(wú)效,可用肥豬肉二、三片蘸藥吃,有效。
2、小便不通。用苧麻根、蛤粉各半兩, 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服,新汲水送下。
3、小便血淋。用苧麻根煎湯多服。亦治其他淋病。
4、妊娠胎動(dòng)(妊婦忽下黃色惡汁,狀錄膠,或如小豆汁,腹痛難忍)。用苧麻根(去黑皮、切細(xì))二升、銀一塊,加水九升煮成四升。每次取出一升,現(xiàn)酒半升煎成一升。分作二次服下。不用銀亦可。
5、肛門腫痛。用生苧麻根搗爛,令病人坐藥上。
6、脫肛不收。用苧麻根搗爛,煎湯熏洗。
7、背癰初起。用苧麻根熟搗敷上,一天換藥幾次,腫消即愈。
8、丹毒。用苧麻根煮成濃汁,一天洗三次。
9、刀傷折損。夏日收取苧麻葉,和石灰搗作團(tuán),曬干收存。臨用時(shí)研成末敷傷處,即血止止,并且容易結(jié)痂。
苘麻
釋名 亦名白麻。
氣味 (果實(shí))苦、平、無(wú)毒。
主治
1、一切眼疾。和茼麻子一升,研為末,放入豬肝的切片中,灸熟,切成細(xì)末。每服少量,陳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2、目生翳膜。用白麻子,去殼,放入豬肝薄片中,慢慢灸熟,研細(xì),加醋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開水送下。又方:用苘麻子裝袋中,蒸熟,曬干研末,加蜜做成丸子,溫水送下。
大青
釋名
氣味 (莖、葉)苦、大寒、無(wú)毒。
主治
1、喉風(fēng)喉痹。用大青葉搗汁灌服。
2、小兒口瘡。用大青七錢五分、黃連五錢,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服下。一天服二次,病愈為止。
3、熱病下痢。用大青四兩,甘草、赤石脂各三兩,膠二兩,鼓八合,加水一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此方名“大青湯”.
4、熱病發(fā)狂。用大青一兩,阿膠、甘草各二錢半,鼓二合,分三次煎服。此方名“大青四物湯”。又方:大青七錢半,犀角二錢半,梔子十枚,鼓二撮,分二次煎服(每服以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此方名“犀角大青湯”。
小青
氣味 (葉)溫、無(wú)毒。
主治
敷癰腫瘡癤,治血痢腹痛,解蛇毒。
胡蘆巴
釋名 亦名苦豆。
氣味
主治
1、小腸氣痛。用胡蘆巴炒過(guò),研細(xì)。每服二錢,茴香酒送下。
2、腎臟虛冷,腹脅脹滿。用胡蘆巴(炒)二兩,熟附子、硫磺各七錢五分,共研為末,加酒煎曲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鹽湯送下。
3、疝瘕。用胡蘆巴(酒浸,曬)四兩、蕎麥面(炒)四兩、小茴香一兩,共研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鹽酒或鹽湯送下。服至兩月后,大便出血膿,表示病根已經(jīng)除去。
4、偏墜或小腸疝氣。用沉香、木香各半兩,胡蘆巴(酒浸,炒)、小茴香(炒)各二兩,共研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鹽酒送下。此方名“沉香內(nèi)消丸”。
5、寒濕腳氣(腿膝疼痛,行走無(wú)力)。用胡蘆巴(酒浸一夜后焙干)、破故紙(炒香)各四兩,共研為末;另取木瓜一個(gè),切頂去瓤,放藥入瓜內(nèi)填滿,將頂合上,蒸至極熟,然后搗爛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
6、小腹有可動(dòng)硬塊,痛不可忍。用胡蘆巴八錢,茴香六錢,巴戟(去心)、川烏頭(炮,去皮)各二錢,楝實(shí)(去核)四錢,吳茱萸五錢,一起炒成細(xì)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兒五丸,鹽酒送下。蠡實(shí)
釋名 亦名荔實(shí)、馬藺子、馬楝子、馬薤、馬帚、鐵掃帚、劇草、旱蒲、豕首、三堅(jiān)。
氣味 (實(shí))甘、平、無(wú)毒。
主治
1、寒疝諸疾。用馬藺子一升,每日取一把,拌面煮食,食盡一升見效。
2、喉痹。用蠡實(shí)一合,升麻五分,加水一升,煎至三合,再加蜜少許攪勻慢慢飲下。又方:馬藺子八錢、牛蒡子六兒,共研為末,每服一匙, 空心服,溫水送下。又方:馬藺根葉二兩,加水一升半,煮成一碗,慢慢飲下。又方:用馬藺根搗汁三合,蜜一合,慢火合熬,點(diǎn)喉部,一天點(diǎn)五至七次。
3、水痢。用馬藺子和等量的面粉(牛骨灰亦可),空心服一匙,米湯送下。又方:馬藺子、干姜、黃連各等分,研為散,每服二匙,熱湯送下。極有效。忌豬肉和冷水。
4、腸風(fēng)下血。用馬藺子(研破,酒浸數(shù)日,曬干)一斤,何首烏半斤,雄黃、雌黃各四兩,共研為末,以原業(yè)浸泡馬藺子的酒調(diào)末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5、小便不通。用馬藺花(炒)、茴香(炒)、葶藶(炒),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酒送下。
6、癰疽。用馬藺花和牛膝一同煎服。
惡實(shí)
釋名 亦名荔實(shí)、馬亦名鼠粘、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牽牛、
蝙蝠刺。
氣味 (子)辛、平、無(wú)毒。(根、莖)苦、寒、無(wú)毒。
主治
1、身腫欲裂。用牛蒡子二兩,炒過(guò),研細(xì)。每服二錢,溫水送下。一日服三次。
2、風(fēng)熱浮腫(咽喉閉塞)。用牛蒡子一合,炒半生半熟,研細(xì)。每服一匙,熱酒送下。
3、小舌痛。用牛蒡子、石膏,等分為末,茶調(diào)服。
4、小舌痛。用牛蒡子(炒)、甘草(生),等分為末。水煎,含咽。此方名“啟關(guān)散”。
5、風(fēng)熱癮疹。用牛蒡子(炒)、浮萍等分為末。每服二錢,以薄荷湯送下。
6、牙痛。用牛蒡子(炒過(guò)),煎水含嗽。
7、婦女吹乳。用牛蒡子一錢、麝香少許,溫酒小口送下。
8、關(guān)節(jié)腫痛(風(fēng)熱攻犯手指,赤腫床木,甚至攻達(dá)肩背兩膝,遇暑熱則便秘)。用牛蒡子三兩,新豆豉(炒)、羌活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白開水送下。
9、流行性熱癥(小熱不退,煩躁發(fā)渴,四肢無(wú)力,不思飲食)。用牛蒡根搗汁服一小碗,有效。
10、傷寒抽筋(汗后受寒,手足抽痛)。用牛蒡根十條,麻黃、牛膝、天南星各六錢,先銼后研,加好酒一升,再同研,榨藥取汁,煎成黑膏。每服一錢,溫酒送下。一日服三次。
11、一切風(fēng)疾,年久不愈。用牛蒡根一升,生地黃、枸杞子、牛膝各三升,裝在袋子里,泡在三升酒內(nèi)。每天取飲適量。
12、老人中風(fēng)(口目抽動(dòng),煩悶不安)。用牛蒡根去皮,切一升,曬干,打成面,加大米四合,合做成餅,在豉汁中煮熟,添蔥椒五味。經(jīng)??招娜∈?,極有效。
13、頭面忽腫,或連手足紅腫。用牛蒡根洗凈研爛,加酒煎成膏,攤布上貼腫處。同時(shí)以熱酒送服根末一、二匙,即感腫消痛減。
14、頭風(fēng)白屑。用牛蒡葉搗汁,熬濃涂頭上。第二天早晨,以皂莢水洗去。
15、喉中熱腫。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16、牙痛。齒齦腫,用牛蒡根一斤,搗汁,加鹽花一錢,在銀器中熬成膏,涂牙齦。
17、項(xiàng)癭。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或?qū)⒏袨槟?,加蜜做成丸子,常服?
18、小便不通、臍腹急痛。用牛蒡葉汁、生地黃汁各二合,和勻,加蜜二合。每取一合,又水半碗,煎開幾次,調(diào)滑石末一錢服下。
19、諸瘡腫毒。用牛蒡根三條,洗凈,煮爛,搗成汁,加米煮粥,每食一碗。
20、月經(jīng)不通(腹肋脹痛)。用牛蒡根二斤,銼小,蒸三遍,裝入布袋,在二斗酒中泡五天。飯前溫服一碗。
呆耳
釋名 亦名胡、常思、蒼耳、卷耳、爵耳、豬耳、耳、地葵、、羊負(fù)來(lái)、道人頭、進(jìn)賢菜、喝起草、野茄、縑絲草。
氣味 (實(shí))甘、溫、有小毒。(莖、葉)苦、辛、微寒、有小毒。
主治
1、久瘧不愈。用蒼耳子或根、莖,焙過(guò),研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二次。用生蒼耳搗汁服亦可。
2、大腹水腫,小便不利。用蒼耳子灰、藶?zāi)┑确?。每服二錢,水送下。一天服兩次。
3、風(fēng)濕攣痹。用蒼耳子三兩,炒為末,又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咽下。
4、牙痛。用蒼耳子五升,加水一斗,煮取五升,乘熱含漱,冷即吐去另?yè)Q熱汁。用莖、葉煮水含漱或水中加少量鹽都有效。
5、鼻淵流涕。用蒼耳子(炒)研為末,每服一、二錢,開水送下。
6、眼目昏暗。用蒼耳子一升,研細(xì),加白米半升煮粥每天吃。
7、腫毒疔癤,無(wú)頭惡瘡。每年五月采蒼耳根葉數(shù)擔(dān),洗凈,銼細(xì),煮爛,去滓留汁,武火煎滾,艾火煎稠,攪成膏,密封收存。稱為“萬(wàn)應(yīng)膏”。用時(shí)取出敷貼患處。牙疼,用此膏敷牙。喉痹,用此膏舌或噙化。
8、諸風(fēng)頭暈。用蒼耳葉,曬干,研細(xì)。每服一錢,酒調(diào)下。若有嘔吐,則以蜜和藥末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十日后病愈。
9、大風(fēng)疬疾(麻風(fēng))。用嫩蒼耳、荷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送下。一日服二次。又方:用蒼耳葉為末,以大楓子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茶送下。一日服二次。
10、鼻血不止。用蒼耳莖葉搗汁一小碗服下。
11、痔瘡。用蒼耳莖、葉研細(xì),每服一匙,水送下。
12、赤白痢。用蒼耳草不拘多少,洗凈,煮爛,把渣去掉,加蜜,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開水送下。
無(wú)名精
釋名 亦名天蔓菁、天門精、地菘、玉門精、麥句姜、蟾蜍蘭、蛤蟆
藍(lán)、蚵草、豕首、彘顱、活鹿草、劉草、皺面草、母豬芥。果實(shí)名鶴虱,
根名杜牛膝。
氣味 (葉、根)甘、寒、無(wú)毒。李時(shí)珍說(shuō):“微辛、甘、有小毒”。
主治
1、吐血。用天名精曬干研細(xì),每服一、二錢,茅花泡湯調(diào)服。
2、咽喉腫塞,痰涎壅滯。用天名精根、葉搗汁,鵝毛蘸取掃入喉部。
又方:用天名精、鼓捶草一同搗汁灌下。灌喉不行,可灌鼻。有吐就好。
又方:天名精(春夏用莖,秋冬用根)一把、青礬半兩,同研細(xì),點(diǎn)患處,食吐膿血、痰涎即愈。
3、風(fēng)毒瘰疬。用地菘搗爛敷患處,藥干后即更換。
4、疔瘡腫毒。用地菘葉和酒糟一起,搗爛敷患處。
5、蛔蟲、蟯蟲。用鶴虱研為細(xì)末,每服一匙,肥肉湯送下。
希薟
釋名 亦名希仙、火锨草、豬膏母、虎膏、狗膏、粘糊菜。
氣味 苦、寒、有小毒。一說(shuō):辛、苦、平、無(wú)毒。
主治
1、中風(fēng)。夏日采薟枝、葉, 洗凈,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搗碎為末,加煉蜜和丸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開米湯送下。服后須吃飯三、五匙壓藥。連服數(shù)月,必見效。此方名“薟丸”。
2、風(fēng)寒下瀉。用薟草研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此方名“火锨丸”。
3、癰疽腫毒。用薟一兩、乳香一兩、白礬(燒)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diào)下。毒重者連服三次,汗出即是見效。
4、疔瘡發(fā)背。用薟草、五葉草(五爪龍)、小薊、大蒜等分,搗爛, 加熱酒一碗,榨汁服下,得汗即效。
5、反胃吐食。用薟草焙過(guò),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熱湯送下。
箬
釋名 箬,音若。亦名遼葉。
氣味 (葉)甘、寒、無(wú)毒。
主治
1、咽喉閉痛。用箬葉、燈心草,燒灰,等分吹喉部,有效。
2、肺壅、流鼻血。用箬葉(燒灰)、白面各三錢,研勻,清水沖服二錢。
3、月經(jīng)不止。用箬葉灰、蠶紙灰,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4、腸風(fēng)便血。用箬葉燒存性,每次服三匙,空心服,糯米湯送下。藥中加少許麝香亦可。
5、小便不通。用干箬葉一兩,燒灰,加滑石半兩,研為末。每服三錢, 米湯送下。
6、婦女吹乳。用端陽(yáng)節(jié)包粽子的箬葉燒灰,每服二錢,酒送下。累效。
蘆
釋名 亦名葦、葭?;?,筍名(音拳)。
氣味 ( 根) 甘、寒、無(wú)毒。(筍)小苦、冷、無(wú)毒。(莖、葉)甘、寒、無(wú)毒。(蓬)甘、寒、無(wú)毒。
主治
1、骨蒸肺痿(肺結(jié)核)。用蘆根、麥門冬、地骨皮、生姜各十兩,梧皮、茯苓各五兩,加水二斗,煮成八升,去渣。分五次服。得汗即愈。
2、心膈氣滯,煩悶不下食。用蘆根五兩,銼小,加水三大碗,煮取二碗,去渣,溫服。
3、反胃上氣。用蘆根、茅根各二兩,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4、霍亂煩悶。用蘆根三錢、麥門冬一錢,水煎服。又方:蘆葉一把,水煎服。
5、吐血不止。用蘆葦莖外皮燒灰(存性),研細(xì),加蚌粉少許,拌勻。每服一、二錢,麥門冬湯送下。三服見效。
6、肺壅咳嗽,微熱。用蘆葦莖(切小)二升,加水二斗,煮成五升,再加桃仁五十枚,薏苡仁、瓜瓣各半升,煮成二升服下,吐出膿血即愈。此方名“葦莖湯”。
7、背瘡潰爛。用陳蘆葉為末,先以蔥椒湯洗凈患處,然后把藥末敷上。
8、中魚、蟹毒。用蘆根煮汁服。
9、諸般血病。用蘆花、紅花、槐花、白雞冠花、茅花等分,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甘蕉
釋名 亦名芭蕉、夭苴、芭苴。
氣味 甘、大寒、無(wú)毒。
主治
1、一切腫毒。用芭蕉根搗爛涂患處。
2、流動(dòng)性紅色風(fēng)疹。治方同上。
3、風(fēng)火牙痛及蟲牙痛。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熱含漱。
4、消渴,骨節(jié)煩熱。用芭蕉根搗汁,隨時(shí)飲一、二合。
5、血淋澀痛。用芭蕉根、旱蓮草等分,水煎服。一天服兩次。
6、腫毒初發(fā)。用芭蕉葉燒存性,研末,和生姜汁涂搽。
7、心痹痛。用芭蕉花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鹽湯送下。
蓑荷
釋名 亦名覆菹、草、苴、苴、嘉草。
氣味 (根)辛、溫、有小毒。(葉)苦、甘、寒、無(wú)毒。
主治
1、喉舌瘡爛。用荷根泡酒半日,取汁含漱。
2、吐血、痔血。用荷根一把,搗汁三升內(nèi)服。
3、月經(jīng)不調(diào)。用荷根,切細(xì),加水煎取二升,再加一點(diǎn)酒,空心服。
4、受寒聲啞。用荷根二兩,搗爛取汁,加酒一碗,和勻,細(xì)細(xì)飲服。
5、傷寒時(shí)癥(溫病初起,頭痛,發(fā)熱,脈盛)。用荷根、葉一起搗爛,榨汁服三至四升。
6、雜物入目。用白荷根取心搗出汁,取汁滴入目中,雜物自出。
燈心草
釋名 亦名虎須草、碧玉草。
氣味 ((莖、根)甘、寒、無(wú)毒。
主治
1、傷口流血。用燈心草嚼爛敷患處。
2、鼻血不止。用燈心草一兩為末,加丹砂一錢。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3、喉痹。用燈心草一把,瓦上燒存性,加炒鹽一匙,每取少許吹入喉中。又方:用燈心草灰二錢,加硼砂粉一錢,和勻,吹喉。又方:用燈心草、箬葉燒灰, 等分和勻, 吹喉。又方:用燈心草、紅花燒灰, 酒送服一錢。
4、失眠。用燈心草煎水代茶喝。
5、濕熱黃疸。用燈草根四兩,加酒、水各半, 煮半日, 露一夜, 溫服。
木賊
釋名
氣味 (莖)甘、微苦、無(wú)毒。李時(shí)珍說(shuō):“木賊氣溫, 味微甘苦,中空而輕,陽(yáng)中之陰,升也,浮也。也麻黃同形同性,故亦能發(fā)汗解肌,
升散火郁風(fēng)。
主治
1、目昏多淚。用木賊(去節(jié))、蒼術(shù)(淘米水泡過(guò))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茶調(diào)下。或加蜜做成丸子吞服亦可。
2、急喉痹塞。用木賊在牛糞火上燒存性,每服一錢,冷水送下,血出即安。
3、血痢不止。用木賊五錢,水煎,溫服。一天服一次。
4、瀉血不止。方同上,一天服二次。
5、腸痔下血。用木賊、枳殼各二兩,干姜一兩,大黃二錢半,一起在鍋內(nèi)炒黑存性,研細(xì)。每服二錢,粟米湯送下。甚效。
6、大腸脫肛。用木賊(燒存性)研為末,敷肛部,并把它托入體內(nèi)。藥中加龍骨亦可。
7、婦女血崩。用木賊、香附子各一兩,樸硝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血色黑者用酒一碗煎,血色赤者用水一碗煎,連渣服下。一天服二次。臍下痛者,加乳香、沒藥、當(dāng)歸各一錢同煎。忌食生冷硬物及豬、魚、面等。此方名“雷氏木賊散”。
8、月經(jīng)不凈。用木賊(炒) 三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 溫服,每天服一次。
9、胎動(dòng)不安。用木賊(去節(jié))、川芎,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碗,加金銀一錢煎服。
10、小腸疝氣。用木賊銼細(xì),微炒為末。沸湯送服二錢,有效。以熱酒送下亦可。
麻黃
釋名 亦名龍沙、卑相、卑鹽。
氣味 (莖)苦、溫、無(wú)毒。(根節(jié))甘、平、無(wú)毒。
主治
1、流行熱病(初起階段)。用麻黃一兩,水煎至半干,去渣留汁,加米及豉,煮成粥。先以熱水洗澡,然后食粥,汗出即愈。
2、傷寒黃疸。用麻黃一把, 去節(jié), 棉裹,加酒五升, 煮至半升, 一次服完,微汗見效。此方名“麻黃醇酒湯”。
3、黃腫、脈沉、小便不利。用麻黃四兩,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草二兩,煮成三升。每服一升。蓋厚被讓出汗。不汗,須再次服藥。注意避風(fēng)寒。此方名“甘草麻黃湯”。
4、風(fēng)痹冷痛。用麻黃(去根)五兩、桂心二兩,共研為末,加酒二升,以慢火熬成糖稀。每服一匙,熱酒調(diào)下,汗出見效。注意避風(fēng)。
5、產(chǎn)后腹痛,血下不止。用麻黃去節(jié),研成末。每服一匙,一日二、三服,血下盡即上。
6、心下悸病(按:即心膽怯懼,胸部不快)。用半夏、麻黃,等分為末,加煉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水送下。一日服三次。此方名“半夏麻黃丸”。
7、中風(fēng)。用麻黃(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后熬成膏,收存?zhèn)溆?。每服一、二匙,熱湯送下?
8、盜汗、陰汗。用麻黃根、牡蠣粉,共研為末,撲身上。又方:麻黃根、椒目,等分為末。每服一錢,酒送下。外用麻黃根、舊蒲扇,共研為末,撲身上。
9、諸虛自汗(夜臥更甚,久則枯瘦)。用黃芪、麻黃根各一兩,加牡蠣(淘米水浸洗后煅過(guò))一起制成散劑。每服五錢,以水二碗,小麥百粒煎服。
10 、陰囊濕瘡。用麻黃根、石硫磺各一兩,米粉一合,共研為末,涂敷患處。
地黃
釋名 亦名(音戶)、芑(音起)、地髓。
氣味(生地黃)甘、寒、無(wú)毒。(熟地黃)甘、微苦、微溫、無(wú)毒。
主治
1、吐血唾血,補(bǔ)虛、除熱,去癰癤。用生地黃不拘多少,三搗三壓,取全部液汁,裝瓦器中,蓋嚴(yán),在熱水中熬濃,去渣再煎成糖稀狀,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地黃煎”。
2、利血生精。用地黃(切)二合,與米同煮,熟后以酥二合、蜜一合同炒香放入,再煮熟食下。此方名“地黃粥”。
3、明目補(bǔ)腎。用生、熟地黃各二兩, 川椒紅一兩,共研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
4 、虛損(或大病后,或積勞后,四休沉滯,骨肉酸痛,呼吸力少,或小腹拘急,咽干唇燥,飲食無(wú)味,多臥少起)。用生地黃二斤,面一斤,搗爛炒干炒末。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5、病后虛汗(口干心躁)。用熟地黃五兩,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分三次服,一天服完。
6、咳嗽唾血,癰疽勞瘵。用生地黃汁十六斤、人參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 拌勻,小火熬三晝夜,成膏。每服一匙,開水或酒送下。此方名“玉膏”。
7、吐血便血。用地黃汁六合,銅器煮開,加牛皮膠一兩,等化盡后再加姜汁半杯。分三次服完。
8、小便帶血、吐血、耳鼻出血。用生地黃汁半升、生姜汁半合、蜜一合,調(diào)勻服。
9、月經(jīng)不止。用生地黃汁一碗,加酒一碗煎服。一天服兩次。
10 、月經(jīng)不調(diào),久不受孕。用熟地黃半斤、當(dāng)歸二兩、黃連一兩,在酒中泡一夜,取出焙干研細(xì)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湯或溫酒送下。; 11 、妊娠漏胎, 下血不止。用生地黃汁一升,泡在酒四合中,煮開幾次后服下,不止再服。又方:用生地黃為末,酒沖服一匙,晝夜各服一次。又方:用生地黃、熟地黃,等分為末。每服半兩,空心服,白術(shù)、枳殼煎湯調(diào)下,每日服二次。此方名“二黃
丸”。
12、妊娠胎動(dòng)。用生地黃搗汁,煎開,加雞蛋白一枚,攪勻服下。
13 、產(chǎn)生血痛(腹中有硬塊作痛)。有熟地黃一斤、陳生姜半斤,同炒干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此方名“黑神散”。
14 、產(chǎn)后中風(fēng)。用生地黃五兩,搗出汁,生姜五兩,也搗成汁。以生地黃渣浸姜汁中,生姜渣浸生地黃汁中,過(guò)一夜。次日取兩藥炒黃,焙干,研細(xì)。每服一匙,酒送下。
15、胞衣不出。用生地黃汁一升,苦酒三合,調(diào)勻溫服。
16 、熱悶昏迷。用生地黃汁一碗灌下。如大渴飲水不止,則用生地黃根、生薄荷葉等分搗爛,榨取汗,加麝香不許,冷水調(diào)服。覺心下頓涼, 即不再服藥。
17、疔腫乳癰。用生地黃搗爛敷患處,藥變熱,即須更換。
18 、跌打損傷,瘀血在腹。用生地黃汁三升,加酒一升半,共四升半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完。
19 、眼睛紅痛。用生地黃、黑豆各二兩,搗成膏,臨臥時(shí)先以鹽湯洗眼,再以藥膏涂蓋在眼皮上。次日晨,用水把藥膏浸濕、洗掉。
20 、牙疳膿血。用生地黃一斤、鹽二合,共搗成團(tuán),外用面裹住,投火中燒焦,剝出面殼,藥中加麝香一分,研勻,貼患處。
21 、牙齒動(dòng)搖。用棉裹生地黃放口中細(xì)嚼,令藥汁作用于齒根,最后將汁涸下。
22 、耳中常鳴。用生地黃一截塞耳中,一天換幾次。生地黃煨熟塞耳更好。
23、犬咬傷。用地黃搗汁涂傷處。
牛膝
釋名 亦名牛莖、百倍、山莧菜、對(duì)節(jié)菜。
氣味 (根)苦、酸、平、無(wú)毒。
主治
1、勞瘧積久。用長(zhǎng)牛膝一把,生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三次服完(清晨一服,未發(fā)瘧前一服,臨發(fā)瘧時(shí)一服。)
2、消渴不止(下元虛損)。用牛膝五兩,研細(xì),浸入生地黃汁五升中。日曬夜浸,直到汁盡。加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久服于身體有益。
3 、婦女血病(月經(jīng)淋閉,月經(jīng)不來(lái),繞臍寒疝痛,產(chǎn)后血?dú)獠徽{(diào),腹中結(jié)癥瘕不散諸病)。用牛膝在酒中浸一夜,取出焙干;另用漆炒令煙盡。各一兩為末,加生地黃汁一升,慢火上熬成濃糊,團(tuán)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服,米湯送下。此方名“萬(wàn)病丸”。
4、胞衣不下。用牛膝八兩、葵子一合,加水九升,煎成三升。分三次服。
5、產(chǎn)后尿血。用川牛膝水煎常服。
6、喉痹乳蛾。用新鮮牛膝根一把、艾葉七片,同人乳搗和,取汗灌入鼻內(nèi)。不久,痰涎從口鼻流出即愈。不用艾葉亦可。又方:牛膝搗汁和陳醋灌病人。
7、口舌瘡爛。用牛膝浸酒含漱,亦可煎飲。
8、牙齒疼痛。用牛膝研末含漱,也可以用牛膝燒灰敷患處。
9、惡瘡(人不知名)。用牛膝根搗敷。
10 、癰癤已潰。用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瘡口中,留半寸在外,以嫩橘葉及地錦草各一把,搗爛后涂瘡上。
紫菀
釋名 亦名青菀、紫茜、返魂草、夜?fàn)颗!?br />氣味 (根)苦、溫、無(wú)毒。
主治
1、肺傷咳嗽。用紫菀花五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溫服。一天服三次。
2、久咳不愈,用紫菀、款冬花各一兩,百部半兩,搗、篩為末。每服三錢,以姜三片、烏梅一個(gè),煎湯調(diào)下。一天服兩次。
3、吐血咳嗽。用紫苑、五味子炒過(guò),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4、產(chǎn)后下血。用紫菀末五撮,水沖服。
5、纏喉風(fēng)痹。用紫菀根一條,洗凈,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漸愈。
麥門冬
釋名 亦名冬、禹韭、禹余糧、忍冬、忍凌、不死草、階前草。
氣味 (根)甘、平、無(wú)毒。
主治
1、消渴。把大苦瓜搗成汁,泡麥門冬二兩,過(guò)一夜,麥門冬去心、搗爛,加黃連(去皮毛)研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飯后服。一天服兩次。兩天后當(dāng)可見效。
2、吐血、鼻血。用麥門冬(去心)一斤,搗爛取汁,加蜜三合,調(diào)勻,分二次服下。
3、齒縫出血。用麥門冬煎湯漱口。
4、喉瘡。用麥門冬一兩、黃連半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麥門冬煎湯送下。
5、下痢口渴。用麥門冬(去心)三兩、烏梅肉二十個(gè),銼細(xì),加水一升,煮成七合,細(xì)細(xì)飲下,有效。
萱草
釋名 亦名忘居、療愁、丹棘、鹿蔥、鹿劍、宜男。
氣味 (苗、花)甘、涼、無(wú)毒。
主治
1、通身水腫。用萱草根、葉曬干研細(xì),每服二錢,飯前服,米湯送下。
2、小便不通。用萱草根煎水隨時(shí)取飲。
3、大便后帶血。用萱草根,加生姜(油炒)適量,酒沖服。
萱草
釋名 亦名忘居、療愁、丹棘、鹿蔥、鹿劍、宜男。
氣味 (苗、花)甘、涼、無(wú)毒。
主治
1、通身水腫。用萱草根、葉曬干研細(xì), 每服二錢,飯前服,米湯送下。
2、小便不通。用萱草根煎水隨時(shí)取飲。
3、大便后帶血。用萱草根,加生姜(油炒)適量,酒沖服。
淡竹葉
釋名 根名碎骨子。
氣味 甘、寒、無(wú)毒。
主治
(葉)去煩熱,利小便,消心。
(根)墮胎、催生。
鴨跖草
釋名 亦名芩雞舌草、碧竹草、竹雞草、竹葉菜、淡竹葉、耳環(huán)草、碧蟬花、藍(lán)姑草。
氣味
主治
1、小便不通。用鴨跖草一兩、車前草一兩,共搗出汁,加蜜少許,空心服。
2、赤白痢。用鴨跖草煎湯每日服。
3、喉痹。用鴨跖草汁點(diǎn)喉。
4、痔瘡腫痛。用鴨跖草、碧蟬兒花一起,搓軟敷貼患處。
葵
釋名 亦名露葵、滑菜。
氣味 (苗)甘、寒、滑、無(wú)毒。
主治
1、流行性斑瘡(斑瘡很快傳遍全身,瘡中有白漿)。煮葵菜葉,與蒜齏合吃,有效。
2、瘺瘡不合。先以溫?zé)岬奶悦姿磧艋继?,再用葵葉微火烘暖貼上,貼過(guò)二、三百葉,把膿引盡,即可合口生肉。忌魚、蒜、房事。
3、湯火傷成瘡。用葵葉研為末,敷患處。
4、二便不通。用生冬葵根二斤,搗汁三合,生姜四兩,取汁一合,和勻后分二次服。連服數(shù)劑即通。
5、消渴,小便不利。用葵根五兩,加水三碗煮汁,天明后服下。一天服一次。
6、漏胎下血,血盡子死。用葵根、莖燒灰,酒沖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乳癰。用葵莖及子為末,酒沖服一匙。一天服二次。
8、身面疳瘡,出黃汁。用葵根燒灰,和豬油涂搽。
9、產(chǎn)后淋瀝。用葵子(亦作冬葵子)一合、樸硝八分,加水二升,煎成八合(先煎葵子,后下樸硝),一頓服。
10、催產(chǎn)。用葵子一合,搗破,加水二升,煮成半升,一次服,不久便可分娩。
11、乳汁不通(或乳房脹痛)。用蔡子(炒香)、縮砂仁,等分為末,熱酒送服二錢,極驗(yàn)。
12、胞衣不下。用葵子一合、牛膝一兩,加水二升,煎成一升服下。
13、臉上瘡癤。用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匙,飯后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蜀葵
釋名 戎葵、吳葵。
氣味 (苗)甘、微寒、無(wú)毒、滑。
(花)咸、寒、無(wú)毒。
(子)甘、冷、無(wú)毒。
主治
1、小便淋痛。和蜀葵根洗凈、銼細(xì),加水煎開幾次,服之極效。
2、小便尿血用蜀葵莖研累,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3、腸胃生癰(即內(nèi)癰。敗血腥穢,臍腹冷痛)。用單葉紅蜀葵根、白芷各一兩,白枯礬、白芍藥各五錢,共研為末,加溶化了的黃蠟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此方名“懷忠丹”。膿血排盡后,宜服“十宣散”補(bǔ)養(yǎng)身體。
4、諸瘡腫痛。用蜀葵根去黑皮,搗爛,加水調(diào)稠貼患處。
5、二便不通。用蜀葵花一兩,搗爛,加麝香半錢,水一大碗煎服。用根代花亦可。
6、婦女帶下(臍腹冷痛,面色萎黃)。用蜀葵花一兩,陰干為末,每服一小匙,空心服,溫酒送下。治赤事宜和紅花,治白帶用白花。
7、酒赤鼻。用蜀葵花研末,加豬油調(diào)勻,晚上敷涂,白天洗去。
8、癰腫不穿頭。用蜀葵子為末,水調(diào)敷患處,即穿。
龍葵
釋名 苦葵、苦菜、天茄子、水茄、天泡草、老鴉酸漿草、老鴉眼睛草。
氣味 (苗、莖、葉、根)苦、微甘、滑、寒、無(wú)毒。
主治
1、去熱少睡。用龍葵菜同米煮稀飯吃。
2、小便不通。用龍葵根與木通、胡荽煎湯服。
3、墜傷。用龍葵莖、葉搗汁服,以渣敷傷處。
4、火焰丹毒。用龍葵葉加醋研為細(xì)末敷涂,能消紅腫。
5、背癰。用龍葵一兩,研為末,加入麝香一分,研勻敷癰上。又方:用是蟆一個(gè),同龍葵莖、葉搗爛敷癰上。
6、諸瘡惡腫。用龍葵莖葉搗爛,酒送服;另以藥渣敷患處。
7、天泡濕瘡,用龍葵苗葉搗敷。
8、吐血不止。用龍葵苗葉半兩、人參二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親朋汲水送下。
9、除蚤虱。用龍葵葉鋪席下,次日臍虱盡死。
酸漿
釋名 醋漿、革針、苦耽、燈籠草、虎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
氣味 (苗、葉、莖、根)苦、寒、無(wú)毒。
(子)酸、平、無(wú)毒。
主治
1、熱咳咽痛。用酸漿草為末,開水送服。此方名“清心丸”。同時(shí)還以醋調(diào)藥末敷喉外。
2、痔瘡。用酸漿葉貼瘡上。
3、腸胃伏熱。用酸漿果實(shí)五兩、莧實(shí)三兩,馬藺子(炒)、大鹽榆白皮(炒)各二兩、柴胡、共同芩、栝樓根、閭?cè)愀饕粌?,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湯送下?
蜀羊泉
釋名 羊泉、羊飴、漆姑草。
氣味 苦、微寒、無(wú)毒。
主治
1、黃疸。用蜀羊泉的把,搗汁和酒服,三、五次之后,即可見效。
2、漆瘡。用蜀羊泉搗爛涂搽。漆姑之名,由此而來(lái)。
敗醬
釋名 苦菜、澤敗、鹿腸、鹿首、馬草。
氣味 (根)苦、平、無(wú)毒。
主治
1、腹癰有膿。用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共搗為末。每取一匙,加水二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2、產(chǎn)后惡露。用敗醬、當(dāng)歸各六分,續(xù)斷、芍藥八分,芎窮、竹茹各四分,生地黃(炒)十二分,加水二升煮成八合,空心服下。
3、產(chǎn)后腹痛。用敗醬五兩,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
4、蠼螋尿瘡。用敗醬煎汁涂搽,有效。
款冬花
釋名 款凍、顆凍、氏冬、鉆凍、菟奚、虎須。
氣味 辛、溫、無(wú)毒。
主治
1、久咳不愈。用早晨取款冬花一小團(tuán), 拌蜜少許,放有在瓦罐內(nèi)燒煙,缺罐留一憶,讓煙出,以口吸煙咽下。如此五日,至第六日,吃一餐羊肉包子,從此病愈。
2、痰嗽帶血。用款冬花、百俁,經(jīng)蒸、焙后,等分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龍眼大。每天臨睡時(shí)嚼服一丸,姜湯送下。
3、口中疳瘡。用款冬花、黃連,等分為末,以唾液調(diào)成餅子,將蛇床子煎湯漱口將餅子敷患處。
鼠曲草
釋名 米曲、鼠耳、佛耳草、無(wú)心草、香茅、黃蒿、茸母。
氣味 甘、平、無(wú)毒。
主治
同款冬花。
決明
釋名 馬蹄決明。
氣味 (子)咸、平、無(wú)毒。
主治
1、多年失明。用決明子二升研為末,每服一匙,飯后服,稀粥送下。
2、青盲、雀目(按:青盲是外觀正常,但不見物,雀目即夜盲)。用決明一程式、地膚子五兩,共研為末,加米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
二、三十丸,米湯送下。
3、眼睛紅腫。用決明子炒過(guò),研細(xì),加茶調(diào)勻敷太陽(yáng)穴,藥干即換,一夜腫消。
4、頭風(fēng)熱痛。治方同上。
5、鼻血不止。用決明子末,加水調(diào)交,敷胸口處。
6、癬瘡蔓延。用決明子一兩末。加水銀、輕粉少許,研至極細(xì),看不到水銀星。擦破癬瘡后再敷藥。
7、背瘡初起。用決明子一升(搗碎)、生甘草一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地膚
釋名 地葵、地麥、落帚、獨(dú)帚、王帚、掃帚、益明、涎衣草、白地草、鴨舌草。
氣味 (子)苦、寒、無(wú)毒。
主治
1、風(fēng)熱赤眼。有地膚子一升(焙)、生地半斤取汁,共用餅,曬干,研細(xì)。每服三錢,空心服,酒送下。
2、目痛、瞇目。用地膚子榨汁點(diǎn)眼。
3、雷頭風(fēng)(按:此病是頭面腫痛、惡寒發(fā)熱、太似傷寒)。用地膚子同生姜研爛,熱酒沖服汗出即愈。
4、疝氣。用地膚子炒后研細(xì)。每服一錢,酒送下。
5、血痢不止。用地膚子五兩,地榆、黃芩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匙,溫水調(diào)下。
6、妊娠患淋。用地膚子十二兩,加水四升,煎至二升半,分次服下。
7、小便不通。用地膚草榨汁服,或用地膚草一把,加水煎服。
8、眼睛受傷陷下。弩肉突出。用地膚葉(洗去土)二兩,搗爛榨汁,每取少許點(diǎn)眼。冬季無(wú)鮮葉,取干葉煮成濃汁亦可。
瞿麥
釋名 鋸句麥、大菊、大半、石竹、南天竺草。
氣味 (穗)苦、寒、無(wú)毒。
主治
1、石淋。用瞿麥子搗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三日后可下石
2、小便不利。用瞿麥二錢半,栝樓根二兩,大附子一個(gè),茯苓、山芋各三兩,共研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如無(wú)效。每服可加至七、八丸,以小便通暢、腹中溫暖為見效。
3、下焦結(jié)熱(小便淋閉或有血出,或大小便出血)。用瞿麥穗一兩、甘草(炙)七錢五分、山梔子仁(炒)五錢,共研為末。每次取七錢,加連須蔥頭七個(gè)、燈心草五十根、生姜五片、水二碗,煎至七成,隨時(shí)飲服。此方名“立效散”。
4、子死腹中,或發(fā)作后幾天還生不下。用瞿麥煮成濃汁服下。
5、眼睛紅腫、生瘡。用瞿麥炒黃、研細(xì)。以鵝涎調(diào)勻涂眼邊。用瞿麥搗汁涂眼亦有效。
6、魚臍疔瘡(按:此瘡初起時(shí),隆腫狹長(zhǎng),一端有白色突出點(diǎn),形狀象魚臍,因此得名。是一種險(xiǎn)癥)。用瞿麥燒灰,調(diào)油敷患處。
7、咽喉骨鯁。用瞿麥研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竹木入肉。用瞿麥研為末,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或用瞿麥煮汁服。一天服三次。
王不留行
釋名 禁宮花、剪金花、金盞銀臺(tái)。
氣味 (苗、子)苦、平、無(wú)毒。
主治
1、鼻血不止。用王不留行連莖、葉陰干,煎成濃汁溫服。很快見效。
2、大便后下血。用王不留行研為末,每服一錢,水送下。
3、刀傷失血。用王不留行十分,蒴翟葉十分,桑根白皮十分,川椒三分,甘草十分,黃芩、干姜、芍藥、厚樸各二分,前三味,燒存性,后六味,研為末。兩組和勻。治在傷。每服一匙,水送下;治小傷,只須用末敷傷處即可。婦女產(chǎn)后亦可服用。此方名“王不留行散”。
4、婦女乳少。用王不留行、穿山甲( 炮)、龍骨、瞿麥穗、麥門冬,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熱酒調(diào)下,服藥后再吃豬蹄湯,并一日數(shù)次用木梳乳,助乳汁流出。此方名“涌泉散”。
5、頭風(fēng)白屑。用王不留行、香白芷,等分為末,干搽頭上。第二天清晨篦去。
6、癰疽諸瘡。用王不留行、桃枝、茱萸根皮各五兩,蛇床子、牡荊子、苦竹葉、蒺藜子各三程式,大麻子一升,以水二頭號(hào)半,煮取一斗,多次洗患處。此方名“王不留行湯”。
7、疔腫初起。用王不留行子研為一末,加蟾蜍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酒送下。汗出即愈。
葶藶
釋名 丁藶、大室、大適、狗薺。
氣味 (苗、子)苦、平、無(wú)毒。
主治
1、陽(yáng)性水腫(面赤、煩渴、喘急、小便澀)。用甜葶藶一兩半(炒后研末)、漢防己末二兩,和鴨血及頭同搗極爛,做成丸子,如梧子大。視病情每服五至十丸,一天服三次,以小便通暢為驗(yàn)。
2、遍身腫滿,用苦葶藶(炒)四兩,研細(xì),和棗肉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桑白皮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3、在腹水腫。用革葶藶二升,炒后研末,與雄雞血及頭一起搗至極爛,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小豆湯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葶藶二升,用酒五升泡一夜,服一合即通一天服三次。又方:葶藶一兩杏仁十枚,同熬成黃色。取出搗爛,分十次服。
4、肺濕痰喘。用甜葶藶炒為末,加棗肉和成丸子服下。
5、咳嗽上氣(不能睡臥,或遍體氣腫,或單面腫、足腫)。用葶藶子三長(zhǎng),經(jīng)微火熬研后,裝入布袋,泡在清酒五升中。幾日后飲酒,每次一小杯。一天飲四次。如病急,等不到酒泡透,可以榨汁服。
6、肺壅喘急。用葶藶炒黃,研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彈子大。服藥時(shí)先用大棗二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二升,然后放入葶藶一丸,繼續(xù)煎水至一升,一次服下,此方名“葶藶大棗瀉肺湯”。
7、月經(jīng)不通。用葶藶一升,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棉裹,納入陰道中。過(guò)一夜,換藥一次,汗出即出可停藥。
8、突發(fā)顛狂。用葶藶一程式,搗極細(xì),加白犬血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三服即愈。
9、蟲牙用葶藶、雄黃,等分為末調(diào)臘月豬油點(diǎn)痛處。
10、瘰疬已潰。用葶藶二合、豉一升,搗爛作成餅子,如錢大,厚二分。安在瘡孔上,外用艾灸使受溫?zé)?,但不可傷肉,亦不可灸初起之瘡?
車前
釋名 當(dāng)?shù)?、浮以、馬昔、牛遺、牛舌、車輪草、地衣、蛤蟆衣。
氣味 甘、寒、無(wú)毒。
主治
1、血淋作痛。用車前子曬干研細(xì),每服二錢,車前葉煎湯送下。
2 、老人淋病(身體發(fā)熱)。用車前子五合,煮汁,去渣,用汁煮米粥吃, 有效。常服此方,亦可明目。
3、妊婦熱淋。用車前子五兩、葵根(切)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4、容易小產(chǎn),用車前子研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不飲酒者,可改用水送下。
5、陰囊冷痛。腫滿即成險(xiǎn)癥,用車前子研細(xì),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6、久患內(nèi)障。用車前子、干地黃、麥門冬,等分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常服有效。
7、補(bǔ)虛明目(肝腎均虛,眼發(fā)黑共,或生障翳,迎風(fēng)流淚)。用車前子、熟地黃(酒蒸后火焙)各三兩,菟絲子(酒浸)五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駐景丸”。
8、小便不通。用車前草一斤,加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次,一方:上方再加冬瓜汁嗔或桑葉汁。
9、小便尿血。用車前草搗汁五合,空心服。
10、鼻血不止。用車前葉搗汁飲下。
11、刀作。用車前葉搗爛敷傷處。
12、濕氣腰痛。和車前葉連根七棵、蔥白連須七棵,棗七枚,煮酒一瓶常服。
13、喉痹、乳蛾。用車前草、鳳尾草搗爛,加霜梅肉少許煮酒,共研取
汁。雞乞求蘸取刷喉。
14、兩眼紅痛。用車前草汗調(diào)眩硝末,臨星時(shí)涂眼泡上,次日早晨洗去。
15、目翳初起。用車前葉、敬楊葉等分,揉出汁,裹入兩層桑葉中,懸陰處一夜。次日打開桑葉,以汁點(diǎn)眼。
馬鞭草
釋名 龍牙草、鳳頸草。
氣味 (苗、葉)苦、微寒、無(wú)毒。
主治
1、瘧疾寒熱。用馬鞭草搗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
2、鼓脹煩渴,身干黑瘦,用馬鞭草銼細(xì),曬干,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溫服。
3、大腹不腫。用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加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渣,再次濃煎,和粉做成丸子,如大豆大。每服二、三丸,漸加至四、五丸, 極效。
4、陰囊腫痛(腫大中升,睪丸疼痛)。用馬鞭草搗爛,涂搽。
5、婦女經(jīng)閉,結(jié)成索子。用馬鞭草的根和苗五斤,銼細(xì),加水五斗,煎成一斗,去渣熬成膏,每服半匙,熱酒化下。一天服二次。
6、乳癰。用馬鞭草一把、酒一碗、生姜一塊,共搗汁內(nèi)服,以渣敷患處。
7、疥瘡。用馬鞭草搗汁,生飲半碗,忌觸鐵器,十日內(nèi)愈。
8、赤白痢。用馬鞭草五錢、陳茶一撮,水煎服,極交。病初起時(shí),用馬鞭草根、焙干、搗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湯送下。
蛇含
釋名 蛇銜、威蛇、小龍牙、紫背龍牙。
氣味 苦、微寒、無(wú)毒。
主治
1、產(chǎn)后瀉痢用蛇含極一反,濃煎服下。
2、刀傷出血。用蛇含草搗爛敷傷處。
3、身面惡癬。用蛇含草加生礬研敷。
4、蜈蚣、蝎傷用蛇含劃揉碎敷傷處。
5、癰腫瘀血、產(chǎn)后積血等。作蛇含、大黃、附子、芍藥、大戟、細(xì)辛、獨(dú)活,黃芩、當(dāng)歸,莽草、蜀椒各一兩,薤白十四枚,共研為末,在酒中泡一夜,加豬油二斤熬成膏收存,用時(shí)每服一彈丸大的經(jīng)量,溫酒送下。一天服兩次。病在體外,則用膏敷涂。此方名“蛇含膏”。
鱧腸
釋名 蓮子草、早蓮草、墨煙草、墨頭草、墨菜,猢猻、豬牙草。
氣味 (草)甘、酸、平、無(wú)毒。
主治
1、烏須固齒。用鱧腸草連根一斤,酒洗凈,灑鹽四天淹三天,連汁放入油鍋中炒存性,研為末。每天取末搽牙,連口水吞下。又方;鱧腸取汁,用鹽煉干,研末搽牙,又方;鱧腸草一兩半,麻姑餅三兩,升麻、青鹽各三兩半,訶子( 連核)二十個(gè),皂角三個(gè),晚蠶沙二兩,共研為末,加薄醋、面糊和成丸子,如彈子大。曬干,裝泥瓶中,火煨令煙出存性,取出研為末,每日搽牙。此方名“旱蓮散”。
2、偏正頭痛。用鱧腸草汁滴鼻中。
3、瘧疾。用鱧腸劃捶爛,放在手上切脈處,藥上壓一個(gè)錢幣,用布包好。過(guò)一段時(shí)間,藥下皮膚起小泡,瘧即止。這也一種灸法。稱為“天灸”。
4、尿血。用鱧腸草、車前草,等分研細(xì),取汁。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5、大便下血。用鱧腸草,瓦上焙干,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6、痔漏瘡發(fā),用鱧腸草一反連根須洗凈,搗成泥,以滾酒一杯沖入,飲汁,取渣敷患處。病得者三服即安。
7、疔瘡惡腫。將鱧腸草陰干,露一夜后收存。用時(shí)嚼一葉貼患處,邊緣用消毒膏護(hù)住。
8、風(fēng)牙疼痛。用鱧腸草加一點(diǎn)鹽在手心中,碎擦牙,痛即止。
連翹
釋名 異翹、旱蓮子、蘭華、三廉,根名連軺、竹根。
氣味 (莖、葉)苦、平、無(wú)毒。
(翹根)甘、寒、平、有小毒。
主治
1、瘰疬結(jié)核,用連翹、脂訂等分為末,隨時(shí)吞服。
2、痔瘡腫痛。用連翹煎湯熏洗,后以綠礬加麝香少許敷貼。
3、癰疸腫毒。用連翹草及根各一升,加水一斗六升,煮成三升服。出汗為見效。
蒴翟
釋名 朔吊。接骨草。
氣味 酸、溫、有毒。
主治
1、手中偏風(fēng),取蒴翟葉,用火烤熱,厚鋪床上,趁熱睡臥。葉冷則換。冬月取根搗碎,熬熱后用。
2、風(fēng)濕冷痹。治方同上。
3、寒濕腰痛。治方同上。
4、腳氣脛腫內(nèi)痛。用蒴翟根研碎,加酒醋一起蒸熟。封裹腫痛處,一二日即消。
5、渾身水腫,坐臥不得,用蒴翟根,去皮,搗汁一合,和酒一合暖服,鑒別有吐瀉。
6、頭風(fēng)眩暈。用蒴翟、獨(dú)活、白石膏各一兩,少枳實(shí)七錢半。每取三錢,加酒一碗,煎至六成服下。
7、產(chǎn)后惡露不盡。用蒴翟二十兩,銼細(xì),加水一半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
8、瘧疾不止。用蒴翟一把,火炙到紅,以不濃煎一碗,發(fā)病前服下。
9、腹內(nèi)突然出現(xiàn)硬塊,極痛。用蒴翟根一小束,洗凈切細(xì),泡在酒二升中三晚,每溫服五合至一升,一天服三次。
10 、鱉瘕堅(jiān)硬(腫起如盆,不能星臥)。用蒴翟根白皮一把,搗成汁,和水服。
11、風(fēng)疹。用蒴翟葉搗爛敷搽。
12、丹毒。用蒴翟葉搗爛敷搽。
13、癰腫。用蒴翟燒灰、石灰,各淋取汁,然后合在一起,濃煎成膏,敷患處。能蝕掉惡肉,亦去痣瘢。膏制成后的有效期只有十日。
藍(lán)
釋名
氣味 (蓼藍(lán)實(shí))苦、寒、無(wú)毒。
(蓼藍(lán)葉汁)苦、甘、寒、無(wú)毒。
(吳藍(lán))苦、甘、冷、無(wú)毒。
主治
1、小兒赤痢。搗藍(lán)汁二升,分四次服。
2、驚癇發(fā)熱。用干藍(lán)、凝水石,等分為末,加水調(diào)勻敷頭上。
3、咳嗽氣沖(喉里呼吸有聲,唾很粘)。用藍(lán)葉泡水,搗爛取汁一升,空心服下。過(guò)一會(huì),用杏仁研成汁煮米粥。一、二日后再照上法服藥、吃粥,待痰吐盡,病即愈。
4、腹中鱉瘕,用藍(lán)葉一升搗爛,加水三升絞汁。每服一升,一天服二次。
5、服藥過(guò)量,中毒煩悶。用藍(lán)葉搗汁服。
6、唇邊生瘡,年久不愈。用藍(lán)葉一斤搗汁洗數(shù)次,有效。
7、天泡熱瘡。用藍(lán)葉搗敷。
8、瘡疹疼痛。用板藍(lán)根一兩、甘草一分,共研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取雄雞冠血三、兩點(diǎn),同溫酒少許調(diào)下。
藍(lán)淀
釋名 靛
氣味 辛、苦、寒、無(wú)毒。
主治
1、肺熱咯血。用青黛一兩、杏仁(以牡蠣粉炒過(guò))一兩,一起研勻,加黃蠟化和做成三址個(gè)餅子,稱為“青餅子”。每服餅,以干柿半個(gè)夾定,外用濕紙裹好,煨香嚼吃,米粥磅下。一天吃三次。
2、小兒疳痢。隨不同年齡大小。取適量青黛,以水研勻服下,有效《宮氣方》說(shuō):“孩兒雜病變成疳,不問(wèn)強(qiáng)羸女與男。煩熱毛焦鼻口燥,皮膚枯槁四肢癱。腹中時(shí)時(shí)更下痢。青黃赤白一般般。眼澀黃鼻孔赤,谷道開張不可看,引方便是“青黛散”,孩兒百病服之安?!?
3、爛眼,用青黛、黃連泡水洗。
4、瘰疬未穿。用青黛、馬齒莧同搗爛,每日敷患處。
青黛
釋名 靛花、青蛤粉。
氣味 咸、寒、無(wú)毒。
主治
1、肺熱咯血。用青黛一兩、杏仁(以牡晟粉炒過(guò))一兩,一起研勻,加黃蠟化和做成三十個(gè)餅子,稱為“青餅子”。每服一餅,以干柿半個(gè)夾定,外用濕紙裹好,煨香嚼吃,米粥送下。一天吃三次。
2、小兒疳痢。隨小兒年齡大小,取適量青黛以水研勻服下,有效?!秾m氣方》說(shuō):“孩兒雜病變成疳,不問(wèn)強(qiáng)羸女與男。煩熱毛鼻口燥,皮膚枯槁四肢癱,腹中時(shí)時(shí)更下痢,青黃赤白一般般。眼澀面黃鼻孔赤,谷道開張不可看,此方便是“青黛散”,孩兒面病服這安?!?
3、爛眼。用青黛、黃連泡水洗。
4、瘰疬未穿。用青黛、馬齒莧同搗爛,每日敷患處。
甘藍(lán)
釋名 藍(lán)菜。
氣味 甘、平、無(wú)毒。
主治
利關(guān)節(jié),明耳目,久服益腎,其葉使人不思睡,其子使人多睡。
蓼
釋名
氣味 (實(shí)、苗、葉)辛、溫、無(wú)毒。
主治
1、霍亂煩渴。用蓼子一兩、香豉二兩,每服二兇,水煎服。
2、胃冷不能飲食,冬臥腳冷,秋日取蓼曬干,用六十把,加水六石煮成一石,去滓,拌米飯?jiān)炀?。酒熟后,每日飲適量。十天以后,眼明氣壯。這樣制成的酒,稱為“蓼汁酒”。
3、肝虛轉(zhuǎn)筋,吐瀉。用蓼莖、葉瀉。用蓼莖、葉切三合,加水一碗、酒三合煎成四合,分二次服。
4、小兒冷痢。用蓼葉搗汁服。
水蓼
釋名 虞蓼、澤蓼。
氣味 (莖、葉)辛、無(wú)毒。
主治
1、、蛇咬傷。用水蓼莖、葉搗敷。
2、腳氣腫痛成瘡。用水蓼汁搽洗。
馬蓼
釋名 大蓼、墨記草。
氣味 (莖、葉)辛、溫、無(wú)毒。
主治
殺腸中寄生蟲。
葒草
釋名 游龍、石龍、天蓼、大蓼。
氣味 (實(shí))咸、微寒、無(wú)毒。
主治
消渴、去熱、明目益氣、亦治瘰疬、痞塊。葒草的花能散血、消積、止痛。
虎杖
釋名 苦杖、大蟲杖、斑杖、酸杖。
氣味 (根)微溫。
主治
1、小便淋。用虎杖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2、月經(jīng)不通。用虎杖三兩,凌霄花、沒藥各一兩,共研為末。每一錢,熱酒送下。又方:虎杖一斤,去頭,晾干,研細(xì),在五斗呂中浸一夜,煎取二斗。加土瓜根汁、牛膝汁各二斗,一起熬濃,狀如糖稀。每服一合,酒送上。晝兩服,夜一服,月經(jīng)即通。
3、腹內(nèi)突長(zhǎng)結(jié)塊,堅(jiān)硬如石,痛如刺。用虎杖根一石,洗干,搗成末,摻入五升米飯中攪勻,倒好酒五斗泡起來(lái)。每飲一升半,忌食鮮魚和鹽。
4、氣奔怪?。ㄆつw下面發(fā)響聲,遍身癢不可忍,抓之血出亦不止癢)。用虎杖、人參、青鹽、細(xì)辛各一兩,加水煎作一服飲盡。
5、消渴。用虎杖、海浮石(燒過(guò))、烏賊骨、丹砂,等分為末,渴時(shí),以麥讓冬湯沖服二錢。一天服三次,忌酒、魚、面、生冷、房事。
匾蓄
釋名 扁竹、扁辨、扁蔓、粉節(jié)草、道生草。
氣味 苦、平、無(wú)毒。
主治
1、熱黃疸疾。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湯吃。
2、蛔蟲病。用匾蓄十斤,銼細(xì),加水一石煎至一斗。去渣,再次煎濃。頭天晚上禁食,次日空心服一升,蟲即可打下。
3、痔發(fā)腫病。用匾蓄搗爛取汁服一升。無(wú)效可再服。另取匾蓄汁和面作餅,一天吃三次。
4、惡瘡痂癢。用匾蓄搗爛封患處,痂落病愈。
釋名 草豆蔻、漏蔻、草果。
氣味 (仁)辛、澀、溫、無(wú)毒。
主治
1、心腹脹滿,氣短。用豆蔻一兩,去皮,研細(xì)。每服半錢,木瓜生姜湯調(diào)下。
2、胃弱嘔逆不食。用豆蔻仁二枚、高良姜半兩,加水一碗合煮,去渣取汁,再以生姜汁半合倒入,和面粉做成面片,在羊肉湯中煮熟,空腹吃下。
3、霍亂煩渴。用豆蔻、黃連各一錢半,烏豆五十粒,生姜三片,水煎服。
4、虛瘧自汗不止。用豆蔻一枚,面裹煨熟。連面研細(xì),加平胃散二錢,水煎服。
5、瘴瘧(熱少寒多,或單過(guò)時(shí)冰熱?;蛱摕岵缓S枚罐⑷?、熟附子等分,加水一碗、姜七片、棗一枚,煎至半碗服下。此方名“果附湯” (因豆蔻一名草果)。
6、赤白帶下。用豆蔻(連皮)一枚、乳香一小塊,面裹,煨至焦黃,同面一起研細(xì)。每服二錢,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7、脾痛脹滿。用豆蔻仁二個(gè),酒煎服。
蓬莪茂
釋名 述。
氣味 (根)苦、辛、溫、無(wú)毒。
主治
1、心腹冷痛。用蓬莪茂二兩(醋煮)、木香一兩(煨),共研為末。每服半錢,淡醋湯送下。
2、婦女血?dú)庥巫咦魍醇把?。用蓬莪茂、干漆各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如是腰痛,則用核桃酒送下。
3、小兒氣痛。和蓬莪茂炮熟,研細(xì),熱酒送服一錢。
4、上氣喘急。用蓬莪茂五錢,加酒一碗半,煎至八成服。
5、氣短不接(兼治滑泄及小便熱)。用蓬莪茂一兩、金鈴子(去核)一兩,共研為末,加蓬砂一錢,煉過(guò),研細(xì)。每服二錢,空心服,溫酒或鹽湯送下。此方名“正元散”。
6、嬰兒吐乳。用蓬莪茂少許,加綠豆大的一粒鹽,放入乳一合中煎開幾次,去掉渣滓,再加兩粟米大的牛黃一塊,給病兒服。很有效。
荊三棱
釋名 京三棱、草三棱、雞爪棱、黑三棱、石三棱。
氣味 (根)苦、平、無(wú)毒。
主治
1、癥瘕鼓脹,用三棱根切一石,加水五石煮成三石,去渣,再煮,得汁三培。隔水明顯成膏,濃如稠糖。每天早晨服一小匙,酒送下。
又方: 荊三棱、青皮、陳皮、木香各半兩,肉豆蔻、檳榔各一兩,硇砂二錢,共研為末,加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湯送下。
2、痃癖(脅下堅(jiān)塊如石)。用荊三棱(炮)一兩、川大黃一兩,共研為末,加醋熬成膏。每日服一匙,空心服,生姜、桔皮湯送下。
3、小兒氣癖。用三棱煮汁給授乳的母親吃,也把少量給小兒吃。小兒新生百日及十歲以下,無(wú)論熱痃癖等,服此藥都有效。
4、反胃惡心,藥食不下。用荊三棱(炮)一兩、生丁香三分,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開水送下。
5、乳汁不下。用荊三棱三個(gè),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洗奶(乳房),取汁出為度。
6、渾身燎泡(狀如棠梨,每泡出水)。用荊三棱、蓬莪茂各五兩,共研為末。分三次服,酒調(diào)下。連續(xù)服完。
莎草香附子
釋名 雀頭香、草附子、水香棱、水巴戟、水莎、侯莎、莎結(jié), 夫須、續(xù)根草、地毛。
氣味 (根)甘、微寒、無(wú)毒。
主治
1、未老先衰。用香附子一斤,水浸一夜,取出,擦去毛,炒黃,加茯神( 去皮)四兩,共研為末,以煉蜜調(diào)末為丸,如彈子大。每晨服一丸, 降氣湯送下。降氣湯是用香附子(如上法處理)半兩、茯神二兩、炙甘草一兩半、合煎而成。此方名“交感丹”。除了治未老先衰之外,還能治胸痞、拒食、虛冷遺精等癥。
2、偏正頭痛,熱氣上攻,頭目昏眩。單用香附子一味,經(jīng)過(guò)去皮、煮、搗、曬、焙之后,研為細(xì)末,加煉蜜調(diào)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碗,煎藥至八成服下,婦女用醋湯煎服。此方名“一品丸”。
3、一切氣病(胸腹脹滿、惡心、氣逆、翻酸、煩悶等)。用香附子一斤、縮砂仁八兩、炙甘草四兩,共研為末,鹽開水送服?;蜓谐纱帜┘宸嗫?。此方名“快氣湯”。
4、心腹刺痛。香附子(去毛,焙)二十兩、烏藥十兩、甘草(炒)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鹽湯送下。
5、心脾氣痛(胸膛軟處有一點(diǎn)作痛、俗稱心氣痛,實(shí)乃胃脘有滯所致,或起因于氣,或起因于寒)。用香附子醋浸,略炒,研為末;另用高良姜酒洗幾次,略炒,也研為末。兩工分別收存,治病時(shí),起因于寒者,姜二錢、附一錢;起因于氣者,附二錢、姜一錢;起因于氣與寒者,姜、附等分。三種情況都以熱米湯加一匙姜汁和一小撮鹽把藥送下。服藥七、八次后,病根可除。
6、心腹諸痛(心氣痛、腹痛、小腹痛、血?dú)馔吹龋?。用香附子二兩、艾葉半兩,蒸日上在醋湯中蒸煮熟,去艾葉,炒香附子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此方名“艾附丸”。
7、濕腫虛腫。用香附子、艾,加醋煮干,焙三工業(yè)區(qū)末。以醋、糊調(diào)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常服,可使腫水從小便排出。又方:香附子一斤,在童便中浸三日,取出,焙干研細(xì),加糊為丸。每服四、五十丸,
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8、疝氣痛。和香附末二錢,空心服,以海藻一錢,煎酒調(diào)下,服藥后把海藻也吃下去。
9、月經(jīng)不調(diào)及其他婦科病。用大香附子(擦去毛)一斤,分作四份:一份醇酒浸,一份釅醋浸,一份鹽水浸,一份童便浸。幾日后,取出香附子,洗凈,曬士,搗爛,微焙為末, 加醋煮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酒送下。瘦人,加澤新天蘭、赤茯苓末二兩;氣虛,加四君子料;血虛,加四物料。此方名“四制香附丸”。
10、重度血崩或五色漏帶。用香附子去毛炒焦,研為末,熱酒沖二錢,立愈。已昏迷者,服三錢,米湯送下。
11、安胎順氣。香附子炒后研細(xì),濃煎紫蘇湯送服一、二錢。加砂仁亦可。此方名“鐵罩散”。
12、妊娠惡陰( 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起坐不便,飲食不進(jìn))。用香附子二兩,藿香葉、甘草各二錢,共研細(xì)。每服二錢,開水加鹽送下。此方名“二香散”。
13、臨產(chǎn)順胎(懷胎九月或十月時(shí)服此,自然順產(chǎn))。香附子四兩、縮砂仁(炒)三兩、甘草(炙)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14、產(chǎn)后狂言(血暈妄語(yǔ)。煩渴不止)。用生香附子(去毛)研細(xì)。每服二錢,姜、棗煎湯送下。
15、氣郁吐血。用童便調(diào)香附末二錢服。又方:香附子一兩、白茯苓半
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陳粟米湯送下。
16、肺破咯血。用香附子一錢,研細(xì),米湯送服。一天服二次。
17、尿血。用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分另煎湯。先服香附湯在口,后服地榆湯至盡。發(fā)吵見效,可照此再服。
18、各種下血。用香附子浸童便中一天,取出搗碎,醋拌,焙干,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又方:香附子以醋酒各半煮熟,焙研為末,加黃秫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又方:香附子末二錢,加百草霜、麝香各少許同服,見效很快。
19、脫肛。用香附子、荊芥穗,等分為末。每取一匙,加水一碗,煎沸十多次后,淋洗患處。
20、氣郁頭痛。用香附(炒)四兩、川芎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茶湯調(diào)下。常服可防頭痛,又可明目。
21、肝虛目痛(冷淚,羞明)。用香附子一兩、夏枯草半兩,共研為末。
每服一錢,茶湯送下。
22、突然耳聾。用香附子(瓦炒)研末,早晚各服二錢,蘿卜子煎湯送下。藥忌鐵器。
23、牙痛。和香附子、艾葉煎湯漱口,同時(shí)用香附子末擦牙。又方:香附子(炒存性)三兩,青鹽、生姜各半兩,共研為末,每日擦牙。
24、長(zhǎng)期消渴不愈。用香附子一兩、白茯苓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陳粟米湯送下。每天服二次。
25、蜈蚣咬傷。嚼香附涂搽,立效。
藿香
釋名 兜婁婆香。
氣味 (枝葉)辛、微溫、無(wú)毒。
主治
1、霍亂吐瀉用藿香葉、陳皮各半兩,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
2、暑天吐瀉。用滑石( 炒)二兩、藿香二錢半、丁香五分,共研為末。每服一、二錢,淘米水調(diào)服。
3、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用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錢,共研為末。每服二錢,加一點(diǎn)鹽,以開水調(diào)下。
4、口臭。用藿香洗凈,煎湯,隨進(jìn)嗽口。 爛瘡。用藿香中、細(xì)茶等分,燒灰,油調(diào)涂葉片貼瘡上。
薰草(零陵香
釋名 蕙草、香草、燕草、黃零草。
氣味 甘、平、無(wú)毒。
主治
1、傷寒下痢。用薰草、當(dāng)歸各二兩,黃連四兩,加水六升,煮成二升服下。一天服三次。
2、傷寒狐惑(按:狐惑癥象是:蟲蝕下部,痛癢不止,脈數(shù)而無(wú)熱,汗出不止。病初起時(shí),目盡赤,七、八日后,四角變黃黑)。用薰草、黃連各四兩,咬細(xì)。在白酸漿一斗中浸一夜。煮成二升,分三次服。
3、頭風(fēng)旋暈(痰逆、惡心、懶食)。用真零陵香、藿者葉、香附子( 炒), 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茶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4、小兒鼻塞頭熱。用薰草一兩、羊髓三兩,慢火熬成膏,去滓,以膏揉摩背上。每天三至四次。
5、頭風(fēng)白屑。用薰草、白芷等分,加水煎成汁,倒入雞蛋白調(diào)勻,搽頭幾十次,以后永不生屑。
6、牙齒疼痛。用薰草葉煎水含漱。
7、夢(mèng)遺失精。用薰草、人參、白術(shù)、白芍藥、生地黃、茯神、桂心、炙甘草各二兩,大棗十二枚,加水八升煮成三升,分二次服。此方名“薰草湯”。
8、節(jié)育斷產(chǎn)。用薰草研細(xì)。每服二錢,酒送下。連續(xù)服五次,可保一年不孕。
9、赤白痢。用薰草去根,在鹽酒中浸半月,取出炒干,每一兩加廣木香一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半,冷水送下。三、四次以后用熱米湯送服一錢半,即可止痢。用藥期間,忌食生梨。此方名“返魂丹”。
蘭草
釋名 (閑)、木香、香水蘭、女蘭、香草、燕尾香、大澤蘭、蘭澤草、煎澤草、省頭草、都梁香、孩兒菊、千金草。
氣味 (葉)辛、平、無(wú)毒。
主治
除胸中痰癖,治消渴,消癰腫,生血、調(diào)氣,煮水,可以洗風(fēng)病,可以解食牛馬肉中毒。
澤蘭
釋名 水香、都梁香、虎蘭、虎蒲、龍棗、孩兒菊、風(fēng)藥。根名地筍。
氣味 (葉)苦、微溫、無(wú)毒。
主治
1、產(chǎn)后水腫,血虛浮腫。有澤蘭、防己,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醋酒送下。
2、小兒蓐瘡。由大人嚼澤蘭心把瘡周圍封起來(lái)。很有效。
3、瘡腫初起。把澤蘭搗爛封住,有效。
4、損傷瘀腫。治法同上。
5、產(chǎn)后陰翻(產(chǎn)后陰戶燥熱,變成翻花狀)。用澤蘭四兩,煎湯薰洗。二、三次后,再加枯礬一起煎洗。
馬蘭
釋名 紫菊。
氣味 (根、葉)辛、平、無(wú)毒。
主治
1、諸瘧寒熱。用馬蘭搗汁,再加一點(diǎn)水,發(fā)病日早晨服。藥中高精亦可加沙糖。
2、絞腸痧。用馬蘭根葉在口中細(xì)嚼,將汁咽下。
3、打傷出血。用馬蘭、旱蓮草、松香、皂樹葉(冬日無(wú)葉,可用樹皮)共研細(xì),搽入傷口。
4、喉痹口緊。用馬蘭根(或葉)搗汁,加幾滴醋滴入鼻孔中,或灌入喉中,痰郵,口自開。
5、水腫尿澀。用馬蘭、黑豆、小麥,加酒、水各一杯,煎成藥一杯,飯前溫服。
6、丹毒。用馬蘭、甘草,磨醋搽患處。
7、痔漏。春夏取生馬蘭,秋冬取干馬蘭,白水煮食,連汁喝下。又方:馬蘭,酒煮,焙、研后加糊做成丸子。每天服適量,米湯送下。另用馬蘭煎水,加一點(diǎn)鹽。每天熏洗患處。
香薷
釋名 香柔、香茸、香菜、蜜蜂草。
氣味 辛、微溫、無(wú)毒。
主治
1、傷暑(暑天臥濕當(dāng)風(fēng),或生冷不節(jié),頭痛發(fā)熱,轉(zhuǎn)筋,干嘔,四肢發(fā)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樸(姜汁炙過(guò))、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銼散。每服五錢,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
連進(jìn)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飲”。方中的扁豆, 可用黃連( 姜汁炒)代替。
2、水腫。用干香薷五十斤,銼入鍋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濃煎,濃到可以捏丸時(shí),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藥量可以逐日加一點(diǎn)以小便能暢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葉一斤,
水一斗,熬爛,去渣,再熬成膏,加白術(shù)末七兩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湯送下。此方名“深師薷術(shù)丸”。
3、心煩脅痛。用香薷搗搗汁一、二升服。
4、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沖服一錢。
假蘇
釋名 姜芥、荊芥、鼠螢。
氣味 (莖、穗)辛、溫、無(wú)毒。
主治
1、風(fēng)熱頭痛。用荊芥穗、石膏,等分為末。茶調(diào)下。
2、風(fēng)熱牙痛。用荊芥根、烏桕根、蔥根等分,煎湯隨時(shí)含漱。
3、小兒驚癥。用荊芥穗二兩、白礬(半生半枯)一兩,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朱砂為衣。每服二十丸,姜湯下。一天服二次。
4、一切偏風(fēng)(口眼歪斜)。用青荊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起研爛,取汁濃煎成膏。加將藥渣支掉三分之一,蓁三分之二曬干為末。以膏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早晚各服一次。
5、中風(fēng)口噤。用荊芥穗研細(xì),取二錢,酒送服。此方名“荊芥散”。
6、產(chǎn)后中風(fēng)(手足抽筋,角弓反張,不省人事)。用荊芥穗子,微焙為末。每服三錢,酒或童便送下??卩鋭t挑齒灌入,齒緊則由鼻灌入。此方名“華陀愈風(fēng)散”,還有“如圣散”、“舉卿古拜散”(亦即荊芥散之意,因舉卿切音為荊,古拜切音為芥。這是用切音隱語(yǔ)來(lái)為藥方名)等名。
7、產(chǎn)后血眩(精神昏冒)。用荊芥穗一兩三錢、桃仁五錢(去皮尖,炒),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水磅下。如喘,加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炒)各三錢。
8、產(chǎn)后下痢。用荊芥穗四、五枝,燒存性,不能觸油火。燒好后加麝香少許,以熱開水調(diào)下。
9、口鼻出血如泉涌。用荊芥燒存性,研累。每服二錢,陳皮煎湯送下。二服可愈。
10、吐血不止。用荊芥連根洗過(guò),搗汁半碗服下。服干穗末亦可。又方: 荊芥穗為末。生地黃汁調(diào)服二錢。
11、尿血。用荊芥、縮砂,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糯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12、血崩。和荊芥穗在麻油燈上燒焦,研細(xì)。每服二錢,童便送下。
13、痔漏腫痛。用荊芥煮湯,每日洗痛處。
14、大便下血。用荊芥(炒)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婦女用酒送下。又方:荊芥二兩、槐花一兩,同炒,研細(xì)。每服三錢,茶送下。
15、瘰疬潰爛(牽連到胸前兩腋,結(jié)塊大如茄子)。用荊芥根下段剪碎, 煎湯熱洗。洗后,見破爛處有紫黑點(diǎn),以針刺破,讓惡血流出。另用樟腦、雄黃,等分為末,麻油調(diào)勻掃爛處出水。次日洗過(guò)又掃,直至病愈。
16、疔腫諸毒。用荊芥一把,切細(xì),加水五升煮成一升,分為兩次冷飲。
17、各種瘡疥。用荊芥研末,加地黃自然榨汁熬膏,調(diào)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茶或酒送下。
18、腳丫濕爛。用荊芥葉搗爛敷上。
19、頭目諸疾(眼疾,風(fēng)氣頭痛,頭昏目眩等)。用荊芥穗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0、小腹急痛,癃閉不通。用荊介、大黃,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溫水磅下。小便不通者,大內(nèi)用量減半;大便不通者荊芥用量減半。此方名“倒換散”。
薄荷
釋名 菝活、蕃荷菜、吳菝活、南薄荷、金錢薄荷。
氣味 (莖葉)辛、溫、無(wú)毒。
主治
1、清上化普(利咽膈,治風(fēng)熱)。用薄荷研細(xì),加煉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噙含一丸。用白沙糖調(diào)丸亦可。
2、眼瞼紅爛。用薄荷在生姜中浸一夜,取出曬干,研為末,泡熱激發(fā)洗眼。
3、瘰疬。用新薄荷二斤,搗爛取汁,皂莢一個(gè),水浸去皮,黑牽牛(半生半炒)各一兩,皂莢仁一兩半,一起搗爛,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連翹湯送下。
4、鼻血不止。用薄荷汁滴入鼻中,或以干薄葆水煮,棉球裹汁塞鼻。
5、血痢不上。用薄葆葉煎湯常服。
6、火毒成瘡。用薄荷煎汁隨時(shí)涂搽。
水蘇
釋名 雞蘇、香蘇、龍腦薄荷、芥苴。
氣味 (莖、葉)辛、微溫、無(wú)毒。
主治
1、漏血,用水蘇煮汁一升服。
2、吐血、下血。用水蘇莖葉,煎汁服。
3、吐血咳嗽。用水蘇焙干研細(xì),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4、鼻血不止。用水蘇五合,香豉二俁,同搗爛,搓成小團(tuán),如棗核在、塞鼻孔中,鼻血即止。又方:水蘇二兩, 防風(fēng)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溫水送下。同時(shí)以水蘇葉塞鼻。又方:水蘇、生地典,等分為末,
冷水送服。
5、鼻淵(按:鼻淵俗名腦漏,鼻中不斷流水、流膿,或膿中帶血)。用水蘇葉、麥站科、川芎、桑白皮、炙黃芪、炙甘草、生地黃(焙),等分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人參湯送下。
6、風(fēng)熱頭痛(熱結(jié)上焦,致生風(fēng)氣,痰厥頭痛)。用水蘇葉五兩、皂莢( 炙,去皮,去子)三兩、芫花(醋炒焦)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飯后服,荊芥湯送下。
7、突然耳聾。用水蘇葉生搗,棉裹,塞耳內(nèi)。
8、頭生白屑。用水蘇煮汗或燒灰淋汁洗頭。
9、蛇蟲咬傷。用水蘇研末,酒沖服。并以敷傷處。
菊
釋名 節(jié)華、女節(jié)、女華、女莖、日精、更生、傅延年、金蕊、陰成、周盈。
氣味 (花)苦、平、無(wú)毒。
主治
1、風(fēng)熱頭痛。用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半,茶調(diào)下。
2、膝風(fēng)痛。用菊花、陳艾葉作護(hù)膝。
3、病后生翳。用白菊花、蟬蛻,等分為末,每用二、三錢,加蜜少許,水煎服。
4、婦女陰腫。用甘菊苗搗爛煎湯,先熏后洗。
5、眼目昏花。用甘菊花一斤、紅椒(去目)六兩,共研為末。加淅地黃汁和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臨睡時(shí)茶送下。
野菊
釋名 苦薏。
氣味 (根、葉、莖、花)苦、辛、溫、有小毒。
主治
1、無(wú)名腫毒。用野菊花連莖搗爛,酒煎,乘熱服,讓汗發(fā)出;另以藥渣敷患處。又方:野菊花莖葉、蒼耳草各一把,共搗爛,加入酒一碗,絞取汁?。蝗砸运幵蠡继?。要出汗才好。又方:夏日采蒼耳葉,秋日
采野菊花,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天泡濕瘡。用野菊花根、棗木,共煎湯洗患處。
3、瘰疬末破。用野菊花根搗爛,煎酒內(nèi)服;以藥渣敷患處。
淹閭
釋名 覆閭。
氣味 (子)苦、微寒、無(wú)毒。
主治
1、瘀血不散。變成癰腫。用生淹閭搗汁一升內(nèi)服。
2、月經(jīng)不通。用淹閭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勻,放入酒二斗中浸封。五日后,每飲三合。一天服三次。
3、產(chǎn)后血痛。和淹閭子一兩,水一升,童便二杯,同煎服。
艾
釋名 冰臺(tái)、醫(yī)草、黃草艾蒿。
氣味 苦、微溫、無(wú)毒。
主治
1、流行傷寒(頭痛。大燒,脈盛等)。用干艾葉三程式,加水一斗,煮成一程式,一次服完。出汗為好。
2、妊中作寒(大燒,發(fā)斑一由紅變黑溺血)。用艾葉一團(tuán),如雞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兩次服。
3、中風(fēng)口歪。用五寸左右的小竹筒一根,一頭插入耳內(nèi)。
4、中風(fēng)口噤。用熟艾灸承漿穴與頰車穴,各五壯。
5、咽喉腫痛。用嫩艾搗汁,細(xì)細(xì)咽下。又方:用艾葉一把,同醋搗爛,敷喉部。
6、癲癇諸風(fēng)。用熟艾灸前后陰之間。灸數(shù)隨年歲增減。
7、小兒撮口臍風(fēng)。用艾葉燒灰。滿填臍中,外用布縛定。或用蒜蓋臍部,隔蒜用艾絨灸之。
8、肛爛(病人齒失色,舌變白,喜睡如癡,或下痢。肛被蟲蝕,爛見腸了,便難救。此病古稱狐惑)。用艾在管中燒著,熏下部令煙直達(dá)患處。艾中加少放雄黃一財(cái)煙熏,效果更好。
9、頭風(fēng)面瘡,癢出黃水。用艾二兩,加醋一升,煎成濃汁,攤紙上貼瘡,一天換二、三次。
10、蛔蟲?。ㄐ耐慈绱?,口吐清水)。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內(nèi)服,能把蟲吐出。又方:取生艾搗汁,天明時(shí),先吃一點(diǎn)香甜食品,隨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蟲打下。
11、白痢。用陳艾四兩、干姜( 炮) 三兩,共研為末, 加醋煮陳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
12、久痢。用艾葉、陳皮等分,煎服。也可用這兩味藥共研為末,加酒煮爛飯成丸子。每服二、三十丸,鹽湯送下。
13、痔瘡。先用槐柳湯洗過(guò),再以艾灸七壯。血穢瀉后即愈。
14、妊娠下血。用艾葉三兩,芎窮、甘草各二兩,當(dāng)歸、地黃各三兩,芍藥四兩,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成三升,再加阿膠二兩令化盡。每服一升。日服三次,此方中“膠艾湯”。
15、胎動(dòng)(或腰痛,或搶心,或下血,或倒產(chǎn),子列腹中)。用艾葉一團(tuán),如雞蛋大,加酒四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
16、婦女崩中,血出不止。用熟艾一團(tuán),如雞蛋大,阿膠(炒為末)半兩,干姜一錢,水五碗,同煎服(先煮艾、姜至二碗半,倒出藥汁,加阿膠化開,分三次服,一天服盡)。
17、產(chǎn)后下血。用干艾葉、老生姜各半兩,煎濃湯服。
18 、忽然吐血。用熟艾三團(tuán), 加水五程式煮成二程式,服。又方:熟艾燒灰。取二錢,水送服。
19、盜汗不止。用熟艾二錢、白茯神三錢、烏梅三個(gè),加水一杯煎至作誠(chéng),臨時(shí)溫服。
20、水眼腫痛。用艾燒煙,將碗蓋住,過(guò)會(huì),刮取碗內(nèi)煙煤,以溫水調(diào)勻洗眼,水中加一點(diǎn)黃連汁更好。
21、臉上黑痣。用艾灰、?;腋魅淌剑芩h(huán)幾次取汁,濃煎成膏。常取少許敷痣上,能使痣爛脫。
22、鵝掌風(fēng)。用艾四至五兩,加水四至五碗,煮五、六滾,倒入大口瓶?jī)?nèi),將手心放在瓶口上,讓熱氣熏。水冷,熱后再熏。極為有效。
23、小兒爛瘡。用艾葉燒灰敷搽。
24、背瘡初發(fā)。在患處先貼上濕紙,先變干的地方是瘡頭,用艾烘灸,不計(jì)次數(shù)。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即消散。如不散,也不能內(nèi)攻了。此方被贊為神方。
25、蟲蛇咬傷。用艾灸幾次,有效。
26、風(fēng)蟲牙痛。化蠟少許,攤在紙上,鋪艾一層,卷紙成筒,燒煙熏鼻。又用口呵吸煙氣,即可止疼消腫。
茵陳蒿
氣味 (莖、葉)苦、平、微寒、無(wú)毒。
主治
1、大熱黃疸。用茵陳切細(xì)煮湯服。生食亦可,亦治傷寒頭痛、風(fēng)熱癢瘧,利小便。此方名“茵陳羹”。
2、遍身風(fēng)癢。用茵陳煮濃湯洗浴即愈。
3、疬瘍風(fēng)?。ò矗捍瞬∈巧砩铣霈F(xiàn)斑塊,白色成片)。用茵陳蒿兩把,加水一斗五程式,煮成七升,先以皂莢湯洗,再以茵陳湯洗。隔一天洗一次。
4、風(fēng)疾攣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縮)。用茵陳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勻照常法釀酒,每日飲服。
5、遍身典疸,用茵陳蒿一把,同生姜一塊搗爛,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6、眼熱紅腫。用茵陳蒿、車前子等分,煎湯,以細(xì)茶調(diào)服數(shù)次。
青蒿
釋名 草高、方潰、牽、狽蒿、香蒿。
氣味 (吐、莖、根、子)苦、寒、無(wú)毒。
主治
1、癆病。用青蒿銼細(xì),加水三升、童便五升同煎至一升半,去渣留汁再煎成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時(shí)及臨星時(shí)各用溫酒送下。
2、虛勞盜汗,煩熱口干。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加人參末麥站冬末各一兩,熬至能捏丸時(sh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飯后服,米湯送下。此方名“青蒿丸”。
3、瘧疾寒熱。用青蒿一把,加水二升,搗汁服。
4、溫瘧(只熱不冷,痰多)。用青蒿二兩,在童便不浸過(guò),焙干,加鉛丹半兩,研為末,每服二錢,白開水調(diào)下。
5、赤白痢。用青蒿、艾葉等分,同豆豉搗用餅,曬干。每用一餅,以水一碗半煎服。此方名“蒿豉丹”。
6、酒痔便血。用青蒿葉或青蒿莖,研為末。便前用冷水,便后用水酒調(diào)服。
7、刀傷。用青蒿搗封傷口,血止即愈。又方:用青蒿、麻葉、石灰等分,一起搗爛曬干,臨用時(shí)研成末搽傷處。
8、牙齒腫痛。用青蒿一把,煎水嗽口。
9、耳出膿汁,用青蒿末棉裹塞耳中。
10、鼻中息肉。用青蒿灰、石砂等分,淋汁熬膏點(diǎn)息肉上。
白蒿
釋名 由胡、蔞蒿、蘩。
氣味 (苗、根)甘、平、無(wú)毒。
主治
風(fēng)寒濕痹、惡瘡癩疾、夏月暴痢等。能殺河豚魚毒。
茺蔚(益母草)
釋名 益母、益明、貞蔚、推、野天麻豬麻、郁臭草、苦低草、夏枯
草、土質(zhì)汗。
氣味 (子)辛、甘、微溫、無(wú)毒。
(莖、葉)辛、微溫、無(wú)毒。
(花)微苦、甘、無(wú)毒。
(根)甘、無(wú)毒。
主治
1、婦女胎前產(chǎn)后各種疾病。用連根收采的正在開花的益母草,陰干后,取葉及花、子,碾為細(xì)末,加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不限丸數(shù),以病愈為度。如做成梧子大的丸子,則每服為五十至七十丸。服藥時(shí),隨不同的病癥,用不同的湯汁送下:
(1)胎前臍腹前或作響,用米湯;
(2) 腹痛胎動(dòng),下血不止,用當(dāng)歸湯;
(3) 胎衣不下,死胎不下,橫生倒產(chǎn),用炒鹽湯;
(4) 產(chǎn)后暈眼黑。發(fā)狂或不省人事,用童便和酒;
(5) 產(chǎn)后腹痛,時(shí)發(fā)寒熱,出冷汗用童便和酒或薄荷自然汁;
(6) 產(chǎn)后痢疾,用米湯;
(7) 產(chǎn)后月經(jīng)不調(diào),用溫酒;
(8) 產(chǎn)后中風(fēng),半身不遂,用童便和酒;
(9)產(chǎn)后氣喘咳嗽,面目浮腫,用溫酒;
(10)產(chǎn)后流鼻血,舌黑口干,用童便和酒;
(11) 產(chǎn)后大小便不通,煩躁口苦,用薄荷湯;
(12)婦女久無(wú)子息,用溫酒。此方名“濟(jì)陰近魂丹”。
2、產(chǎn)婦諸疾及內(nèi)臟受傷瘀血等下。用益母草全草洗凈,竹刀(忌鐵刀)切為小段,不中煮爛,去草取汁,約得五、六斗。澄清半日后,濾去濁渣,以清汁在慢火上煎成一斗狀如糖稀。收存瓶中。每取一杯,和酒內(nèi)服。一天兩次,此方名“益母膏”。
3、尿血。用益母草搗汁服一升。
4、赤白痢。用益母草(曬干)、陳鹽梅(燒存性),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白痢以干姜湯、赤痢以甘草湯關(guān)定。此方名“二靈散”。
5、小兒疳痢。用益母草嫩葉同米煮粥吃。到病愈為止。常服嫩葉汁亦可。
6、痔瘡下因。用益母草葉搗汁服。
7、各種癰瘡(婦女乳癰、小兒頭瘡,黃爛熟瘡、疥疽陰蝕等)。用益母草切五升,加水一斗半,煮成一頭號(hào),分幾次洗名貴怍。
8、各種疔瘡。用益母草搗爛封瘡,另取益母草絞汁內(nèi)服。又方:益母草,燒存性。先用刀劃破疔根,擠出血,然后挑藥入疔內(nèi),疔深者,用捻子把藥送入底部。過(guò)一會(huì),有污血流出,拭凈,再次上藥,直到看見紅血乃止。一、二日后,根爛出,以針挑去,再敷上藥,不久,合口自愈。
9、喉閉腫痛。用益母草搗爛,加新汲水一碗,絞出濃汁一次飲下。冬
月用益母草根。
10、耳。用益母莖葉榨汁滴耳內(nèi)。
11、作洗嬰湯。兒將生,先取益母草五兩煎湯,兒生下后,即用此湯洗浴,可預(yù)防生瘡生疥。
夏枯草
釋名 夕句、乃東、燕面、鐵色草。
氣味 (莖、葉)苦、辛、寒、無(wú)毒。
主治
1、肝虛目痛(冷淚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兩、香附子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茶湯調(diào)下。
2、赤白帶下。夏枯草開花時(shí),采來(lái)陰干,研為末。每服二錢,飯前服,米湯送下。
3、血崩。用夏枯草研為末,每服一小匙,米湯調(diào)下。
4、產(chǎn)后血暈,心氣欲絕,用夏枯草搗爛,絞汁服一碗,極效。
5、打傷、刀傷。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傷處。
6、汗斑白點(diǎn)。用夏枯草煎成濃汁,每天洗患處。
7、瘰疬(不論已潰未潰,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兩,加水兩杯,煎至七成,吃完飯過(guò)一段時(shí)間以后溫服。體虛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處。兼服十全大補(bǔ)湯加香附、貝母、遠(yuǎn)志更好。
劉寄奴草
釋名 金寄奴、烏藤菜。
氣味 苦、溫、無(wú)毒。
主治
1、大小便血。用劉寄奴研末,茶調(diào)勻,空心服二錢即止。
2、打傷瘀血,傷及腹內(nèi),用劉寄奴、骨碎補(bǔ)、延胡索各一兩,加水二升,煎至七合,又倒入酒和童便各一合,一次溫服。
3、霍亂轉(zhuǎn)痢用劉寄奴草煎汁內(nèi)服。
4、湯火傷。用劉寄奴搗末。先以雞毛沾糯米資漿掃傷口,然后把藥末敷上。
5、赤白痢。用劉寄奴、烏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多、加烏梅;白多,加姜。
旋夏花
釋名 金沸草、金錢花、滴滴金、盜瘐、夏菊、戴椹。
氣味 (花)咸、溫、有小毒。
主治
1、中風(fēng)壅滯。用旋復(fù)花洗凈,焙過(guò),研細(xì),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夜臥時(shí)以茶湯送下五至十丸。
2、小兒眉癬(小兒眉毛眼睫,因生過(guò)癬后不能復(fù)生)。用旋復(fù)花、赤箭(即天麻苗)、防風(fēng),等分為末,洗凈患處,以油調(diào)涂。
3、耳后生瘡(月蝕瘡)。用旋復(fù)花燒過(guò)研細(xì)。以羊油調(diào)涂患。
青葙
釋名 草蒿、萋蒿、昆侖草、野雞冠、雞冠莧,子名草決明。
氣味 (莖、葉、子)苦、微寒、無(wú)毒。
主治
(莖、葉) 除皮膚中熱,治惡瘡,止金瘡血。(子)鎮(zhèn)肝,明目,去風(fēng)
寒濕痹。治眼病有驗(yàn)。
雞冠
氣味 (苗、子、花)甘、涼、無(wú)毒。
主治
1、吐血不止。用白雞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為末。每服二錢,熱酒送下。
2、便血。用雞冠花、椿根皮,等分為末,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黃芪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3、痔久轉(zhuǎn)瘺。用雞冠花、風(fēng)眼草,各一兩,加水二碗煎湯多洗。
4、下血脫肛。用白雞冠花、防風(fēng),等分為末,加糊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又方:白雞冠花(炒),棕櫚灰、羌活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5、月經(jīng)不止。用紅雞冠花一味曬干研細(xì)。每服二錢,空心服,酒調(diào)下。忌食魚腥豬肉。
6、產(chǎn)后血痛。用白雞冠花,酒煎服。
7、白帶。用白雞冠花曬干為末,每天早晨空心服三錢,酒送下。如是赤帶,可用紅雞冠花。
8、白帶兼沙淋。用白雞冠花、苦壺蘆等分,空心服,酒送下。
9、赤白痢。用雞冠花煎酒服。赤痢,用紅花;白痢,用白花。
紅藍(lán)花
釋名 亦名紅花、黃藍(lán)。
氣味 (花)辛、溫、無(wú)毒。
主治
1、風(fēng)疾兼腹內(nèi)血?dú)馔?。用紅花一兩,分為四份。先取一份以酒一升,煎成一杯半,一次服下。不止,再服。
2、一切腫疾。用紅花熟搗取汁服。
3、喉痹壅塞。用紅花搗爛,取汁一小升服下,病愈為止。冬月無(wú)花,可用干花浸濕壓汁煎服。
4、胎死腹中,或胎衣不下。用紅花煮酒服。
5、產(chǎn)后血暈。用紅花一兩研細(xì),分作二服,每服以酒二碗煎成一碗送下。
6、耳出水。用紅花三錢半、枯礬五錢,共研為末,先用棉花把耳擦凈,然后把藥末吹入耳內(nèi)。無(wú)花則用枝葉為末亦可。有的處方只用紅花一味, 不用枯礬。
番紅花
釋名 亦名消夫藍(lán)、撤法即。
氣味 甘、平、無(wú)毒。
主治
心憂郁積、氣悶不散,活血。亦治驚悸。
燕脂
釋名 亦名赦。
氣味 甘、平、無(wú)毒。
主治
1、防痘入目。用燕脂、蛤粉,共研為末。嚼汁點(diǎn)小兒眼內(nèi)。
2、痘瘡倒陷。用干燕脂三錢、胡桃(燒存性)一個(gè),共研為末。每服一錢,胡荽煎酒送下。服兩次即可見效。
3、漏瘡腫痛。用豬膽七個(gè)、燕脂子十個(gè),洗水和勻,搽患處,幾次即愈。
大薊、小薊
釋名 亦名虎薊(大薊)、貓薊(小薊)、馬薊、刺薊、山牛蒡、雞項(xiàng)草、
千針草、野紅花。
氣味 甘、溫、無(wú)毒。
主治
1、心熱吐血。用小薊葉和根,搗爛壓汁,每次服二小碗。
2、七竅出血。用刺薊搗汁和酒服?;蛉「伤E研細(xì),冷水送服。
3、崩中下血。用大、小薊根一升,泡在酒一斗中,經(jīng)過(guò)五天,取酒常飲適量。亦可用酒煎薊根服或用生薊搗汁溫服。又方:小薊莖、葉,洗凈,切細(xì),研汁一碗,加生地黃汁一碗,白術(shù)半兩,共煎到五成汁,溫服。
4、小產(chǎn)流血過(guò)多。用小薊根、葉,益母草各五兩,加水二大碗煎成一小碗,分二次服,一日服完。
5、刀傷流血不止。用小薊苗搗爛敷傷處。
6、小便熱淋。用薊根搗汁服。
7、疔瘡惡腫。用大薊四兩、乳香一兩、明礬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以出汗為見效。
續(xù)斷
釋名 亦名屬折、接骨、龍豆、南草。
氣味 (根)苦、微溫、無(wú)毒。
主治
刀傷、癰瘍、折跌、能續(xù)筋骨。亦治婦女崩中漏血,破癥結(jié)瘀血。
1、妊娠胎動(dòng)。用川續(xù)斷(酒浸)、杜仲(姜汁炒,去絲)各二兩,等分為末,加煮爛了的棗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
2、產(chǎn)后諸疾(血暈、心悶、煩熱、氣接不上、心頭硬、乍寒乍熱等)。用續(xù)斷皮一把,加水三升煎成二升,分三次服。
3、打傷,閃了骨節(jié)。加續(xù)斷葉搗爛敷傷處。
漏盧
釋名 亦名野蘭、莢蒿、鬼油麻。
氣味 (根、苗)咸、寒、無(wú)毒。
主治
1、腹內(nèi)蛔蟲。用漏盧為末,每取一匙,和餅子肉湯同服。
2、小兒疳病肚脹,或常瀉痢,冷熱不調(diào)。用漏盧一兩,研細(xì)。每服一錢,加豬肝一兩或鹽少許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
3、冷勞泄痢。用漏盧一兩、艾葉(炒)四兩,共研為末。取末一半,加醋三升同熬成膏,別把另一半藥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
4、產(chǎn)后帶下。治方同上。
5、乳汁不下(乳內(nèi)脹痛,積久成癰)。用漏盧二兩半、蛇蛻十條(灸焦)、瓜萎十個(gè)(燒存性),共研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
6、風(fēng)痛,筋脈拘攣。用汛(麩炒)半兩、地龍(去土,炒)半兩,共研為末;另用生姜二兩,取汁,加入三兩蜜,同煎開幾次,又加好酒五合,收存待用。服藥時(shí),取上制的藥末,以收存的湯劑煨溫后送下。此方名“古圣散”。
7、背癰。用漏盧、連翹、生黃芪、沉香各一兩,生粉草半兩,大黃(微炒)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姜棗湯調(diào)下。服至熱退便停藥。此方名“漏盧湯”。
8、白禿頭瘡。用漏盧草燒灰,加豬油調(diào)勻涂搽。
苧麻
釋名
氣味 (根、葉)甘、寒、無(wú)毒。
主治
1、咳嗽痰哮。用苧麻根(煅,存性)研細(xì),取生豆腐蘸藥三、五錢吃下。如無(wú)效,可用肥豬肉二、三片蘸藥吃,有效。
2、小便不通。用苧麻根、蛤粉各半兩, 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服,新汲水送下。
3、小便血淋。用苧麻根煎湯多服。亦治其他淋病。
4、妊娠胎動(dòng)(妊婦忽下黃色惡汁,狀錄膠,或如小豆汁,腹痛難忍)。用苧麻根(去黑皮、切細(xì))二升、銀一塊,加水九升煮成四升。每次取出一升,現(xiàn)酒半升煎成一升。分作二次服下。不用銀亦可。
5、肛門腫痛。用生苧麻根搗爛,令病人坐藥上。
6、脫肛不收。用苧麻根搗爛,煎湯熏洗。
7、背癰初起。用苧麻根熟搗敷上,一天換藥幾次,腫消即愈。
8、丹毒。用苧麻根煮成濃汁,一天洗三次。
9、刀傷折損。夏日收取苧麻葉,和石灰搗作團(tuán),曬干收存。臨用時(shí)研成末敷傷處,即血止止,并且容易結(jié)痂。
苘麻
釋名 亦名白麻。
氣味 (果實(shí))苦、平、無(wú)毒。
主治
1、一切眼疾。和茼麻子一升,研為末,放入豬肝的切片中,灸熟,切成細(xì)末。每服少量,陳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2、目生翳膜。用白麻子,去殼,放入豬肝薄片中,慢慢灸熟,研細(xì),加醋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開水送下。又方:用苘麻子裝袋中,蒸熟,曬干研末,加蜜做成丸子,溫水送下。
大青
釋名
氣味 (莖、葉)苦、大寒、無(wú)毒。
主治
1、喉風(fēng)喉痹。用大青葉搗汁灌服。
2、小兒口瘡。用大青七錢五分、黃連五錢,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服下。一天服二次,病愈為止。
3、熱病下痢。用大青四兩,甘草、赤石脂各三兩,膠二兩,鼓八合,加水一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此方名“大青湯”.
4、熱病發(fā)狂。用大青一兩,阿膠、甘草各二錢半,鼓二合,分三次煎服。此方名“大青四物湯”。又方:大青七錢半,犀角二錢半,梔子十枚,鼓二撮,分二次煎服(每服以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此方名“犀角大青湯”。
小青
氣味 (葉)溫、無(wú)毒。
主治
敷癰腫瘡癤,治血痢腹痛,解蛇毒。
胡蘆巴
釋名 亦名苦豆。
氣味
主治
1、小腸氣痛。用胡蘆巴炒過(guò),研細(xì)。每服二錢,茴香酒送下。
2、腎臟虛冷,腹脅脹滿。用胡蘆巴(炒)二兩,熟附子、硫磺各七錢五分,共研為末,加酒煎曲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鹽湯送下。
3、疝瘕。用胡蘆巴(酒浸,曬)四兩、蕎麥面(炒)四兩、小茴香一兩,共研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鹽酒或鹽湯送下。服至兩月后,大便出血膿,表示病根已經(jīng)除去。
4、偏墜或小腸疝氣。用沉香、木香各半兩,胡蘆巴(酒浸,炒)、小茴香(炒)各二兩,共研為末,加酒、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鹽酒送下。此方名“沉香內(nèi)消丸”。
5、寒濕腳氣(腿膝疼痛,行走無(wú)力)。用胡蘆巴(酒浸一夜后焙干)、破故紙(炒香)各四兩,共研為末;另取木瓜一個(gè),切頂去瓤,放藥入瓜內(nèi)填滿,將頂合上,蒸至極熟,然后搗爛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
6、小腹有可動(dòng)硬塊,痛不可忍。用胡蘆巴八錢,茴香六錢,巴戟(去心)、川烏頭(炮,去皮)各二錢,楝實(shí)(去核)四錢,吳茱萸五錢,一起炒成細(xì)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兒五丸,鹽酒送下。蠡實(shí)
釋名 亦名荔實(shí)、馬藺子、馬楝子、馬薤、馬帚、鐵掃帚、劇草、旱蒲、豕首、三堅(jiān)。
氣味 (實(shí))甘、平、無(wú)毒。
主治
1、寒疝諸疾。用馬藺子一升,每日取一把,拌面煮食,食盡一升見效。
2、喉痹。用蠡實(shí)一合,升麻五分,加水一升,煎至三合,再加蜜少許攪勻慢慢飲下。又方:馬藺子八錢、牛蒡子六兒,共研為末,每服一匙, 空心服,溫水送下。又方:馬藺根葉二兩,加水一升半,煮成一碗,慢慢飲下。又方:用馬藺根搗汁三合,蜜一合,慢火合熬,點(diǎn)喉部,一天點(diǎn)五至七次。
3、水痢。用馬藺子和等量的面粉(牛骨灰亦可),空心服一匙,米湯送下。又方:馬藺子、干姜、黃連各等分,研為散,每服二匙,熱湯送下。極有效。忌豬肉和冷水。
4、腸風(fēng)下血。用馬藺子(研破,酒浸數(shù)日,曬干)一斤,何首烏半斤,雄黃、雌黃各四兩,共研為末,以原業(yè)浸泡馬藺子的酒調(diào)末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5、小便不通。用馬藺花(炒)、茴香(炒)、葶藶(炒),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酒送下。
6、癰疽。用馬藺花和牛膝一同煎服。
惡實(shí)
釋名 亦名荔實(shí)、馬亦名鼠粘、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牽牛、
蝙蝠刺。
氣味 (子)辛、平、無(wú)毒。(根、莖)苦、寒、無(wú)毒。
主治
1、身腫欲裂。用牛蒡子二兩,炒過(guò),研細(xì)。每服二錢,溫水送下。一日服三次。
2、風(fēng)熱浮腫(咽喉閉塞)。用牛蒡子一合,炒半生半熟,研細(xì)。每服一匙,熱酒送下。
3、小舌痛。用牛蒡子、石膏,等分為末,茶調(diào)服。
4、小舌痛。用牛蒡子(炒)、甘草(生),等分為末。水煎,含咽。此方名“啟關(guān)散”。
5、風(fēng)熱癮疹。用牛蒡子(炒)、浮萍等分為末。每服二錢,以薄荷湯送下。
6、牙痛。用牛蒡子(炒過(guò)),煎水含嗽。
7、婦女吹乳。用牛蒡子一錢、麝香少許,溫酒小口送下。
8、關(guān)節(jié)腫痛(風(fēng)熱攻犯手指,赤腫床木,甚至攻達(dá)肩背兩膝,遇暑熱則便秘)。用牛蒡子三兩,新豆豉(炒)、羌活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白開水送下。
9、流行性熱癥(小熱不退,煩躁發(fā)渴,四肢無(wú)力,不思飲食)。用牛蒡根搗汁服一小碗,有效。
10、傷寒抽筋(汗后受寒,手足抽痛)。用牛蒡根十條,麻黃、牛膝、天南星各六錢,先銼后研,加好酒一升,再同研,榨藥取汁,煎成黑膏。每服一錢,溫酒送下。一日服三次。
11、一切風(fēng)疾,年久不愈。用牛蒡根一升,生地黃、枸杞子、牛膝各三升,裝在袋子里,泡在三升酒內(nèi)。每天取飲適量。
12、老人中風(fēng)(口目抽動(dòng),煩悶不安)。用牛蒡根去皮,切一升,曬干,打成面,加大米四合,合做成餅,在豉汁中煮熟,添蔥椒五味。經(jīng)??招娜∈?,極有效。
13、頭面忽腫,或連手足紅腫。用牛蒡根洗凈研爛,加酒煎成膏,攤布上貼腫處。同時(shí)以熱酒送服根末一、二匙,即感腫消痛減。
14、頭風(fēng)白屑。用牛蒡葉搗汁,熬濃涂頭上。第二天早晨,以皂莢水洗去。
15、喉中熱腫。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16、牙痛。齒齦腫,用牛蒡根一斤,搗汁,加鹽花一錢,在銀器中熬成膏,涂牙齦。
17、項(xiàng)癭。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或?qū)⒏袨槟?,加蜜做成丸子,常服?
18、小便不通、臍腹急痛。用牛蒡葉汁、生地黃汁各二合,和勻,加蜜二合。每取一合,又水半碗,煎開幾次,調(diào)滑石末一錢服下。
19、諸瘡腫毒。用牛蒡根三條,洗凈,煮爛,搗成汁,加米煮粥,每食一碗。
20、月經(jīng)不通(腹肋脹痛)。用牛蒡根二斤,銼小,蒸三遍,裝入布袋,在二斗酒中泡五天。飯前溫服一碗。
呆耳
釋名 亦名胡、常思、蒼耳、卷耳、爵耳、豬耳、耳、地葵、、羊負(fù)來(lái)、道人頭、進(jìn)賢菜、喝起草、野茄、縑絲草。
氣味 (實(shí))甘、溫、有小毒。(莖、葉)苦、辛、微寒、有小毒。
主治
1、久瘧不愈。用蒼耳子或根、莖,焙過(guò),研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二次。用生蒼耳搗汁服亦可。
2、大腹水腫,小便不利。用蒼耳子灰、藶?zāi)┑确?。每服二錢,水送下。一天服兩次。
3、風(fēng)濕攣痹。用蒼耳子三兩,炒為末,又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咽下。
4、牙痛。用蒼耳子五升,加水一斗,煮取五升,乘熱含漱,冷即吐去另?yè)Q熱汁。用莖、葉煮水含漱或水中加少量鹽都有效。
5、鼻淵流涕。用蒼耳子(炒)研為末,每服一、二錢,開水送下。
6、眼目昏暗。用蒼耳子一升,研細(xì),加白米半升煮粥每天吃。
7、腫毒疔癤,無(wú)頭惡瘡。每年五月采蒼耳根葉數(shù)擔(dān),洗凈,銼細(xì),煮爛,去滓留汁,武火煎滾,艾火煎稠,攪成膏,密封收存。稱為“萬(wàn)應(yīng)膏”。用時(shí)取出敷貼患處。牙疼,用此膏敷牙。喉痹,用此膏舌或噙化。
8、諸風(fēng)頭暈。用蒼耳葉,曬干,研細(xì)。每服一錢,酒調(diào)下。若有嘔吐,則以蜜和藥末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十日后病愈。
9、大風(fēng)疬疾(麻風(fēng))。用嫩蒼耳、荷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送下。一日服二次。又方:用蒼耳葉為末,以大楓子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茶送下。一日服二次。
10、鼻血不止。用蒼耳莖葉搗汁一小碗服下。
11、痔瘡。用蒼耳莖、葉研細(xì),每服一匙,水送下。
12、赤白痢。用蒼耳草不拘多少,洗凈,煮爛,把渣去掉,加蜜,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開水送下。
無(wú)名精
釋名 亦名天蔓菁、天門精、地菘、玉門精、麥句姜、蟾蜍蘭、蛤蟆
藍(lán)、蚵草、豕首、彘顱、活鹿草、劉草、皺面草、母豬芥。果實(shí)名鶴虱,
根名杜牛膝。
氣味 (葉、根)甘、寒、無(wú)毒。李時(shí)珍說(shuō):“微辛、甘、有小毒”。
主治
1、吐血。用天名精曬干研細(xì),每服一、二錢,茅花泡湯調(diào)服。
2、咽喉腫塞,痰涎壅滯。用天名精根、葉搗汁,鵝毛蘸取掃入喉部。
又方:用天名精、鼓捶草一同搗汁灌下。灌喉不行,可灌鼻。有吐就好。
又方:天名精(春夏用莖,秋冬用根)一把、青礬半兩,同研細(xì),點(diǎn)患處,食吐膿血、痰涎即愈。
3、風(fēng)毒瘰疬。用地菘搗爛敷患處,藥干后即更換。
4、疔瘡腫毒。用地菘葉和酒糟一起,搗爛敷患處。
5、蛔蟲、蟯蟲。用鶴虱研為細(xì)末,每服一匙,肥肉湯送下。
希薟
釋名 亦名希仙、火锨草、豬膏母、虎膏、狗膏、粘糊菜。
氣味 苦、寒、有小毒。一說(shuō):辛、苦、平、無(wú)毒。
主治
1、中風(fēng)。夏日采薟枝、葉, 洗凈,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搗碎為末,加煉蜜和丸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開米湯送下。服后須吃飯三、五匙壓藥。連服數(shù)月,必見效。此方名“薟丸”。
2、風(fēng)寒下瀉。用薟草研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此方名“火锨丸”。
3、癰疽腫毒。用薟一兩、乳香一兩、白礬(燒)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diào)下。毒重者連服三次,汗出即是見效。
4、疔瘡發(fā)背。用薟草、五葉草(五爪龍)、小薊、大蒜等分,搗爛, 加熱酒一碗,榨汁服下,得汗即效。
5、反胃吐食。用薟草焙過(guò),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熱湯送下。
箬
釋名 箬,音若。亦名遼葉。
氣味 (葉)甘、寒、無(wú)毒。
主治
1、咽喉閉痛。用箬葉、燈心草,燒灰,等分吹喉部,有效。
2、肺壅、流鼻血。用箬葉(燒灰)、白面各三錢,研勻,清水沖服二錢。
3、月經(jīng)不止。用箬葉灰、蠶紙灰,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4、腸風(fēng)便血。用箬葉燒存性,每次服三匙,空心服,糯米湯送下。藥中加少許麝香亦可。
5、小便不通。用干箬葉一兩,燒灰,加滑石半兩,研為末。每服三錢, 米湯送下。
6、婦女吹乳。用端陽(yáng)節(jié)包粽子的箬葉燒灰,每服二錢,酒送下。累效。
蘆
釋名 亦名葦、葭?;?,筍名(音拳)。
氣味 ( 根) 甘、寒、無(wú)毒。(筍)小苦、冷、無(wú)毒。(莖、葉)甘、寒、無(wú)毒。(蓬)甘、寒、無(wú)毒。
主治
1、骨蒸肺痿(肺結(jié)核)。用蘆根、麥門冬、地骨皮、生姜各十兩,梧皮、茯苓各五兩,加水二斗,煮成八升,去渣。分五次服。得汗即愈。
2、心膈氣滯,煩悶不下食。用蘆根五兩,銼小,加水三大碗,煮取二碗,去渣,溫服。
3、反胃上氣。用蘆根、茅根各二兩,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4、霍亂煩悶。用蘆根三錢、麥門冬一錢,水煎服。又方:蘆葉一把,水煎服。
5、吐血不止。用蘆葦莖外皮燒灰(存性),研細(xì),加蚌粉少許,拌勻。每服一、二錢,麥門冬湯送下。三服見效。
6、肺壅咳嗽,微熱。用蘆葦莖(切小)二升,加水二斗,煮成五升,再加桃仁五十枚,薏苡仁、瓜瓣各半升,煮成二升服下,吐出膿血即愈。此方名“葦莖湯”。
7、背瘡潰爛。用陳蘆葉為末,先以蔥椒湯洗凈患處,然后把藥末敷上。
8、中魚、蟹毒。用蘆根煮汁服。
9、諸般血病。用蘆花、紅花、槐花、白雞冠花、茅花等分,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甘蕉
釋名 亦名芭蕉、夭苴、芭苴。
氣味 甘、大寒、無(wú)毒。
主治
1、一切腫毒。用芭蕉根搗爛涂患處。
2、流動(dòng)性紅色風(fēng)疹。治方同上。
3、風(fēng)火牙痛及蟲牙痛。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熱含漱。
4、消渴,骨節(jié)煩熱。用芭蕉根搗汁,隨時(shí)飲一、二合。
5、血淋澀痛。用芭蕉根、旱蓮草等分,水煎服。一天服兩次。
6、腫毒初發(fā)。用芭蕉葉燒存性,研末,和生姜汁涂搽。
7、心痹痛。用芭蕉花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鹽湯送下。
蓑荷
釋名 亦名覆菹、草、苴、苴、嘉草。
氣味 (根)辛、溫、有小毒。(葉)苦、甘、寒、無(wú)毒。
主治
1、喉舌瘡爛。用荷根泡酒半日,取汁含漱。
2、吐血、痔血。用荷根一把,搗汁三升內(nèi)服。
3、月經(jīng)不調(diào)。用荷根,切細(xì),加水煎取二升,再加一點(diǎn)酒,空心服。
4、受寒聲啞。用荷根二兩,搗爛取汁,加酒一碗,和勻,細(xì)細(xì)飲服。
5、傷寒時(shí)癥(溫病初起,頭痛,發(fā)熱,脈盛)。用荷根、葉一起搗爛,榨汁服三至四升。
6、雜物入目。用白荷根取心搗出汁,取汁滴入目中,雜物自出。
燈心草
釋名 亦名虎須草、碧玉草。
氣味 ((莖、根)甘、寒、無(wú)毒。
主治
1、傷口流血。用燈心草嚼爛敷患處。
2、鼻血不止。用燈心草一兩為末,加丹砂一錢。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3、喉痹。用燈心草一把,瓦上燒存性,加炒鹽一匙,每取少許吹入喉中。又方:用燈心草灰二錢,加硼砂粉一錢,和勻,吹喉。又方:用燈心草、箬葉燒灰, 等分和勻, 吹喉。又方:用燈心草、紅花燒灰, 酒送服一錢。
4、失眠。用燈心草煎水代茶喝。
5、濕熱黃疸。用燈草根四兩,加酒、水各半, 煮半日, 露一夜, 溫服。
木賊
釋名
氣味 (莖)甘、微苦、無(wú)毒。李時(shí)珍說(shuō):“木賊氣溫, 味微甘苦,中空而輕,陽(yáng)中之陰,升也,浮也。也麻黃同形同性,故亦能發(fā)汗解肌,
升散火郁風(fēng)。
主治
1、目昏多淚。用木賊(去節(jié))、蒼術(shù)(淘米水泡過(guò))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茶調(diào)下。或加蜜做成丸子吞服亦可。
2、急喉痹塞。用木賊在牛糞火上燒存性,每服一錢,冷水送下,血出即安。
3、血痢不止。用木賊五錢,水煎,溫服。一天服一次。
4、瀉血不止。方同上,一天服二次。
5、腸痔下血。用木賊、枳殼各二兩,干姜一兩,大黃二錢半,一起在鍋內(nèi)炒黑存性,研細(xì)。每服二錢,粟米湯送下。甚效。
6、大腸脫肛。用木賊(燒存性)研為末,敷肛部,并把它托入體內(nèi)。藥中加龍骨亦可。
7、婦女血崩。用木賊、香附子各一兩,樸硝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血色黑者用酒一碗煎,血色赤者用水一碗煎,連渣服下。一天服二次。臍下痛者,加乳香、沒藥、當(dāng)歸各一錢同煎。忌食生冷硬物及豬、魚、面等。此方名“雷氏木賊散”。
8、月經(jīng)不凈。用木賊(炒) 三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 溫服,每天服一次。
9、胎動(dòng)不安。用木賊(去節(jié))、川芎,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碗,加金銀一錢煎服。
10、小腸疝氣。用木賊銼細(xì),微炒為末。沸湯送服二錢,有效。以熱酒送下亦可。
麻黃
釋名 亦名龍沙、卑相、卑鹽。
氣味 (莖)苦、溫、無(wú)毒。(根節(jié))甘、平、無(wú)毒。
主治
1、流行熱病(初起階段)。用麻黃一兩,水煎至半干,去渣留汁,加米及豉,煮成粥。先以熱水洗澡,然后食粥,汗出即愈。
2、傷寒黃疸。用麻黃一把, 去節(jié), 棉裹,加酒五升, 煮至半升, 一次服完,微汗見效。此方名“麻黃醇酒湯”。
3、黃腫、脈沉、小便不利。用麻黃四兩,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草二兩,煮成三升。每服一升。蓋厚被讓出汗。不汗,須再次服藥。注意避風(fēng)寒。此方名“甘草麻黃湯”。
4、風(fēng)痹冷痛。用麻黃(去根)五兩、桂心二兩,共研為末,加酒二升,以慢火熬成糖稀。每服一匙,熱酒調(diào)下,汗出見效。注意避風(fēng)。
5、產(chǎn)后腹痛,血下不止。用麻黃去節(jié),研成末。每服一匙,一日二、三服,血下盡即上。
6、心下悸病(按:即心膽怯懼,胸部不快)。用半夏、麻黃,等分為末,加煉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水送下。一日服三次。此方名“半夏麻黃丸”。
7、中風(fēng)。用麻黃(去根)在慢火上煎熬,逐步加水,最后熬成膏,收存?zhèn)溆?。每服一、二匙,熱湯送下?
8、盜汗、陰汗。用麻黃根、牡蠣粉,共研為末,撲身上。又方:麻黃根、椒目,等分為末。每服一錢,酒送下。外用麻黃根、舊蒲扇,共研為末,撲身上。
9、諸虛自汗(夜臥更甚,久則枯瘦)。用黃芪、麻黃根各一兩,加牡蠣(淘米水浸洗后煅過(guò))一起制成散劑。每服五錢,以水二碗,小麥百粒煎服。
10 、陰囊濕瘡。用麻黃根、石硫磺各一兩,米粉一合,共研為末,涂敷患處。
地黃
釋名 亦名(音戶)、芑(音起)、地髓。
氣味(生地黃)甘、寒、無(wú)毒。(熟地黃)甘、微苦、微溫、無(wú)毒。
主治
1、吐血唾血,補(bǔ)虛、除熱,去癰癤。用生地黃不拘多少,三搗三壓,取全部液汁,裝瓦器中,蓋嚴(yán),在熱水中熬濃,去渣再煎成糖稀狀,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地黃煎”。
2、利血生精。用地黃(切)二合,與米同煮,熟后以酥二合、蜜一合同炒香放入,再煮熟食下。此方名“地黃粥”。
3、明目補(bǔ)腎。用生、熟地黃各二兩, 川椒紅一兩,共研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
4 、虛損(或大病后,或積勞后,四休沉滯,骨肉酸痛,呼吸力少,或小腹拘急,咽干唇燥,飲食無(wú)味,多臥少起)。用生地黃二斤,面一斤,搗爛炒干炒末。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5、病后虛汗(口干心躁)。用熟地黃五兩,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分三次服,一天服完。
6、咳嗽唾血,癰疽勞瘵。用生地黃汁十六斤、人參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 拌勻,小火熬三晝夜,成膏。每服一匙,開水或酒送下。此方名“玉膏”。
7、吐血便血。用地黃汁六合,銅器煮開,加牛皮膠一兩,等化盡后再加姜汁半杯。分三次服完。
8、小便帶血、吐血、耳鼻出血。用生地黃汁半升、生姜汁半合、蜜一合,調(diào)勻服。
9、月經(jīng)不止。用生地黃汁一碗,加酒一碗煎服。一天服兩次。
10 、月經(jīng)不調(diào),久不受孕。用熟地黃半斤、當(dāng)歸二兩、黃連一兩,在酒中泡一夜,取出焙干研細(xì)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湯或溫酒送下。; 11 、妊娠漏胎, 下血不止。用生地黃汁一升,泡在酒四合中,煮開幾次后服下,不止再服。又方:用生地黃為末,酒沖服一匙,晝夜各服一次。又方:用生地黃、熟地黃,等分為末。每服半兩,空心服,白術(shù)、枳殼煎湯調(diào)下,每日服二次。此方名“二黃
丸”。
12、妊娠胎動(dòng)。用生地黃搗汁,煎開,加雞蛋白一枚,攪勻服下。
13 、產(chǎn)生血痛(腹中有硬塊作痛)。有熟地黃一斤、陳生姜半斤,同炒干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此方名“黑神散”。
14 、產(chǎn)后中風(fēng)。用生地黃五兩,搗出汁,生姜五兩,也搗成汁。以生地黃渣浸姜汁中,生姜渣浸生地黃汁中,過(guò)一夜。次日取兩藥炒黃,焙干,研細(xì)。每服一匙,酒送下。
15、胞衣不出。用生地黃汁一升,苦酒三合,調(diào)勻溫服。
16 、熱悶昏迷。用生地黃汁一碗灌下。如大渴飲水不止,則用生地黃根、生薄荷葉等分搗爛,榨取汗,加麝香不許,冷水調(diào)服。覺心下頓涼, 即不再服藥。
17、疔腫乳癰。用生地黃搗爛敷患處,藥變熱,即須更換。
18 、跌打損傷,瘀血在腹。用生地黃汁三升,加酒一升半,共四升半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完。
19 、眼睛紅痛。用生地黃、黑豆各二兩,搗成膏,臨臥時(shí)先以鹽湯洗眼,再以藥膏涂蓋在眼皮上。次日晨,用水把藥膏浸濕、洗掉。
20 、牙疳膿血。用生地黃一斤、鹽二合,共搗成團(tuán),外用面裹住,投火中燒焦,剝出面殼,藥中加麝香一分,研勻,貼患處。
21 、牙齒動(dòng)搖。用棉裹生地黃放口中細(xì)嚼,令藥汁作用于齒根,最后將汁涸下。
22 、耳中常鳴。用生地黃一截塞耳中,一天換幾次。生地黃煨熟塞耳更好。
23、犬咬傷。用地黃搗汁涂傷處。
牛膝
釋名 亦名牛莖、百倍、山莧菜、對(duì)節(jié)菜。
氣味 (根)苦、酸、平、無(wú)毒。
主治
1、勞瘧積久。用長(zhǎng)牛膝一把,生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三次服完(清晨一服,未發(fā)瘧前一服,臨發(fā)瘧時(shí)一服。)
2、消渴不止(下元虛損)。用牛膝五兩,研細(xì),浸入生地黃汁五升中。日曬夜浸,直到汁盡。加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久服于身體有益。
3 、婦女血病(月經(jīng)淋閉,月經(jīng)不來(lái),繞臍寒疝痛,產(chǎn)后血?dú)獠徽{(diào),腹中結(jié)癥瘕不散諸病)。用牛膝在酒中浸一夜,取出焙干;另用漆炒令煙盡。各一兩為末,加生地黃汁一升,慢火上熬成濃糊,團(tuán)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服,米湯送下。此方名“萬(wàn)病丸”。
4、胞衣不下。用牛膝八兩、葵子一合,加水九升,煎成三升。分三次服。
5、產(chǎn)后尿血。用川牛膝水煎常服。
6、喉痹乳蛾。用新鮮牛膝根一把、艾葉七片,同人乳搗和,取汗灌入鼻內(nèi)。不久,痰涎從口鼻流出即愈。不用艾葉亦可。又方:牛膝搗汁和陳醋灌病人。
7、口舌瘡爛。用牛膝浸酒含漱,亦可煎飲。
8、牙齒疼痛。用牛膝研末含漱,也可以用牛膝燒灰敷患處。
9、惡瘡(人不知名)。用牛膝根搗敷。
10 、癰癤已潰。用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瘡口中,留半寸在外,以嫩橘葉及地錦草各一把,搗爛后涂瘡上。
紫菀
釋名 亦名青菀、紫茜、返魂草、夜?fàn)颗!?br />氣味 (根)苦、溫、無(wú)毒。
主治
1、肺傷咳嗽。用紫菀花五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溫服。一天服三次。
2、久咳不愈,用紫菀、款冬花各一兩,百部半兩,搗、篩為末。每服三錢,以姜三片、烏梅一個(gè),煎湯調(diào)下。一天服兩次。
3、吐血咳嗽。用紫苑、五味子炒過(guò),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4、產(chǎn)后下血。用紫菀末五撮,水沖服。
5、纏喉風(fēng)痹。用紫菀根一條,洗凈,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漸愈。
麥門冬
釋名 亦名冬、禹韭、禹余糧、忍冬、忍凌、不死草、階前草。
氣味 (根)甘、平、無(wú)毒。
主治
1、消渴。把大苦瓜搗成汁,泡麥門冬二兩,過(guò)一夜,麥門冬去心、搗爛,加黃連(去皮毛)研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飯后服。一天服兩次。兩天后當(dāng)可見效。
2、吐血、鼻血。用麥門冬(去心)一斤,搗爛取汁,加蜜三合,調(diào)勻,分二次服下。
3、齒縫出血。用麥門冬煎湯漱口。
4、喉瘡。用麥門冬一兩、黃連半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麥門冬煎湯送下。
5、下痢口渴。用麥門冬(去心)三兩、烏梅肉二十個(gè),銼細(xì),加水一升,煮成七合,細(xì)細(xì)飲下,有效。
萱草
釋名 亦名忘居、療愁、丹棘、鹿蔥、鹿劍、宜男。
氣味 (苗、花)甘、涼、無(wú)毒。
主治
1、通身水腫。用萱草根、葉曬干研細(xì),每服二錢,飯前服,米湯送下。
2、小便不通。用萱草根煎水隨時(shí)取飲。
3、大便后帶血。用萱草根,加生姜(油炒)適量,酒沖服。
萱草
釋名 亦名忘居、療愁、丹棘、鹿蔥、鹿劍、宜男。
氣味 (苗、花)甘、涼、無(wú)毒。
主治
1、通身水腫。用萱草根、葉曬干研細(xì), 每服二錢,飯前服,米湯送下。
2、小便不通。用萱草根煎水隨時(shí)取飲。
3、大便后帶血。用萱草根,加生姜(油炒)適量,酒沖服。
淡竹葉
釋名 根名碎骨子。
氣味 甘、寒、無(wú)毒。
主治
(葉)去煩熱,利小便,消心。
(根)墮胎、催生。
鴨跖草
釋名 亦名芩雞舌草、碧竹草、竹雞草、竹葉菜、淡竹葉、耳環(huán)草、碧蟬花、藍(lán)姑草。
氣味
主治
1、小便不通。用鴨跖草一兩、車前草一兩,共搗出汁,加蜜少許,空心服。
2、赤白痢。用鴨跖草煎湯每日服。
3、喉痹。用鴨跖草汁點(diǎn)喉。
4、痔瘡腫痛。用鴨跖草、碧蟬兒花一起,搓軟敷貼患處。
葵
釋名 亦名露葵、滑菜。
氣味 (苗)甘、寒、滑、無(wú)毒。
主治
1、流行性斑瘡(斑瘡很快傳遍全身,瘡中有白漿)。煮葵菜葉,與蒜齏合吃,有效。
2、瘺瘡不合。先以溫?zé)岬奶悦姿磧艋继?,再用葵葉微火烘暖貼上,貼過(guò)二、三百葉,把膿引盡,即可合口生肉。忌魚、蒜、房事。
3、湯火傷成瘡。用葵葉研為末,敷患處。
4、二便不通。用生冬葵根二斤,搗汁三合,生姜四兩,取汁一合,和勻后分二次服。連服數(shù)劑即通。
5、消渴,小便不利。用葵根五兩,加水三碗煮汁,天明后服下。一天服一次。
6、漏胎下血,血盡子死。用葵根、莖燒灰,酒沖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乳癰。用葵莖及子為末,酒沖服一匙。一天服二次。
8、身面疳瘡,出黃汁。用葵根燒灰,和豬油涂搽。
9、產(chǎn)后淋瀝。用葵子(亦作冬葵子)一合、樸硝八分,加水二升,煎成八合(先煎葵子,后下樸硝),一頓服。
10、催產(chǎn)。用葵子一合,搗破,加水二升,煮成半升,一次服,不久便可分娩。
11、乳汁不通(或乳房脹痛)。用蔡子(炒香)、縮砂仁,等分為末,熱酒送服二錢,極驗(yàn)。
12、胞衣不下。用葵子一合、牛膝一兩,加水二升,煎成一升服下。
13、臉上瘡癤。用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匙,飯后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蜀葵
釋名 戎葵、吳葵。
氣味 (苗)甘、微寒、無(wú)毒、滑。
(花)咸、寒、無(wú)毒。
(子)甘、冷、無(wú)毒。
主治
1、小便淋痛。和蜀葵根洗凈、銼細(xì),加水煎開幾次,服之極效。
2、小便尿血用蜀葵莖研累,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3、腸胃生癰(即內(nèi)癰。敗血腥穢,臍腹冷痛)。用單葉紅蜀葵根、白芷各一兩,白枯礬、白芍藥各五錢,共研為末,加溶化了的黃蠟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此方名“懷忠丹”。膿血排盡后,宜服“十宣散”補(bǔ)養(yǎng)身體。
4、諸瘡腫痛。用蜀葵根去黑皮,搗爛,加水調(diào)稠貼患處。
5、二便不通。用蜀葵花一兩,搗爛,加麝香半錢,水一大碗煎服。用根代花亦可。
6、婦女帶下(臍腹冷痛,面色萎黃)。用蜀葵花一兩,陰干為末,每服一小匙,空心服,溫酒送下。治赤事宜和紅花,治白帶用白花。
7、酒赤鼻。用蜀葵花研末,加豬油調(diào)勻,晚上敷涂,白天洗去。
8、癰腫不穿頭。用蜀葵子為末,水調(diào)敷患處,即穿。
龍葵
釋名 苦葵、苦菜、天茄子、水茄、天泡草、老鴉酸漿草、老鴉眼睛草。
氣味 (苗、莖、葉、根)苦、微甘、滑、寒、無(wú)毒。
主治
1、去熱少睡。用龍葵菜同米煮稀飯吃。
2、小便不通。用龍葵根與木通、胡荽煎湯服。
3、墜傷。用龍葵莖、葉搗汁服,以渣敷傷處。
4、火焰丹毒。用龍葵葉加醋研為細(xì)末敷涂,能消紅腫。
5、背癰。用龍葵一兩,研為末,加入麝香一分,研勻敷癰上。又方:用是蟆一個(gè),同龍葵莖、葉搗爛敷癰上。
6、諸瘡惡腫。用龍葵莖葉搗爛,酒送服;另以藥渣敷患處。
7、天泡濕瘡,用龍葵苗葉搗敷。
8、吐血不止。用龍葵苗葉半兩、人參二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二錢,親朋汲水送下。
9、除蚤虱。用龍葵葉鋪席下,次日臍虱盡死。
酸漿
釋名 醋漿、革針、苦耽、燈籠草、虎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
氣味 (苗、葉、莖、根)苦、寒、無(wú)毒。
(子)酸、平、無(wú)毒。
主治
1、熱咳咽痛。用酸漿草為末,開水送服。此方名“清心丸”。同時(shí)還以醋調(diào)藥末敷喉外。
2、痔瘡。用酸漿葉貼瘡上。
3、腸胃伏熱。用酸漿果實(shí)五兩、莧實(shí)三兩,馬藺子(炒)、大鹽榆白皮(炒)各二兩、柴胡、共同芩、栝樓根、閭?cè)愀饕粌?,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湯送下?
蜀羊泉
釋名 羊泉、羊飴、漆姑草。
氣味 苦、微寒、無(wú)毒。
主治
1、黃疸。用蜀羊泉的把,搗汁和酒服,三、五次之后,即可見效。
2、漆瘡。用蜀羊泉搗爛涂搽。漆姑之名,由此而來(lái)。
敗醬
釋名 苦菜、澤敗、鹿腸、鹿首、馬草。
氣味 (根)苦、平、無(wú)毒。
主治
1、腹癰有膿。用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共搗為末。每取一匙,加水二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2、產(chǎn)后惡露。用敗醬、當(dāng)歸各六分,續(xù)斷、芍藥八分,芎窮、竹茹各四分,生地黃(炒)十二分,加水二升煮成八合,空心服下。
3、產(chǎn)后腹痛。用敗醬五兩,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
4、蠼螋尿瘡。用敗醬煎汁涂搽,有效。
款冬花
釋名 款凍、顆凍、氏冬、鉆凍、菟奚、虎須。
氣味 辛、溫、無(wú)毒。
主治
1、久咳不愈。用早晨取款冬花一小團(tuán), 拌蜜少許,放有在瓦罐內(nèi)燒煙,缺罐留一憶,讓煙出,以口吸煙咽下。如此五日,至第六日,吃一餐羊肉包子,從此病愈。
2、痰嗽帶血。用款冬花、百俁,經(jīng)蒸、焙后,等分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龍眼大。每天臨睡時(shí)嚼服一丸,姜湯送下。
3、口中疳瘡。用款冬花、黃連,等分為末,以唾液調(diào)成餅子,將蛇床子煎湯漱口將餅子敷患處。
鼠曲草
釋名 米曲、鼠耳、佛耳草、無(wú)心草、香茅、黃蒿、茸母。
氣味 甘、平、無(wú)毒。
主治
同款冬花。
決明
釋名 馬蹄決明。
氣味 (子)咸、平、無(wú)毒。
主治
1、多年失明。用決明子二升研為末,每服一匙,飯后服,稀粥送下。
2、青盲、雀目(按:青盲是外觀正常,但不見物,雀目即夜盲)。用決明一程式、地膚子五兩,共研為末,加米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
二、三十丸,米湯送下。
3、眼睛紅腫。用決明子炒過(guò),研細(xì),加茶調(diào)勻敷太陽(yáng)穴,藥干即換,一夜腫消。
4、頭風(fēng)熱痛。治方同上。
5、鼻血不止。用決明子末,加水調(diào)交,敷胸口處。
6、癬瘡蔓延。用決明子一兩末。加水銀、輕粉少許,研至極細(xì),看不到水銀星。擦破癬瘡后再敷藥。
7、背瘡初起。用決明子一升(搗碎)、生甘草一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地膚
釋名 地葵、地麥、落帚、獨(dú)帚、王帚、掃帚、益明、涎衣草、白地草、鴨舌草。
氣味 (子)苦、寒、無(wú)毒。
主治
1、風(fēng)熱赤眼。有地膚子一升(焙)、生地半斤取汁,共用餅,曬干,研細(xì)。每服三錢,空心服,酒送下。
2、目痛、瞇目。用地膚子榨汁點(diǎn)眼。
3、雷頭風(fēng)(按:此病是頭面腫痛、惡寒發(fā)熱、太似傷寒)。用地膚子同生姜研爛,熱酒沖服汗出即愈。
4、疝氣。用地膚子炒后研細(xì)。每服一錢,酒送下。
5、血痢不止。用地膚子五兩,地榆、黃芩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匙,溫水調(diào)下。
6、妊娠患淋。用地膚子十二兩,加水四升,煎至二升半,分次服下。
7、小便不通。用地膚草榨汁服,或用地膚草一把,加水煎服。
8、眼睛受傷陷下。弩肉突出。用地膚葉(洗去土)二兩,搗爛榨汁,每取少許點(diǎn)眼。冬季無(wú)鮮葉,取干葉煮成濃汁亦可。
瞿麥
釋名 鋸句麥、大菊、大半、石竹、南天竺草。
氣味 (穗)苦、寒、無(wú)毒。
主治
1、石淋。用瞿麥子搗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三日后可下石
2、小便不利。用瞿麥二錢半,栝樓根二兩,大附子一個(gè),茯苓、山芋各三兩,共研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如無(wú)效。每服可加至七、八丸,以小便通暢、腹中溫暖為見效。
3、下焦結(jié)熱(小便淋閉或有血出,或大小便出血)。用瞿麥穗一兩、甘草(炙)七錢五分、山梔子仁(炒)五錢,共研為末。每次取七錢,加連須蔥頭七個(gè)、燈心草五十根、生姜五片、水二碗,煎至七成,隨時(shí)飲服。此方名“立效散”。
4、子死腹中,或發(fā)作后幾天還生不下。用瞿麥煮成濃汁服下。
5、眼睛紅腫、生瘡。用瞿麥炒黃、研細(xì)。以鵝涎調(diào)勻涂眼邊。用瞿麥搗汁涂眼亦有效。
6、魚臍疔瘡(按:此瘡初起時(shí),隆腫狹長(zhǎng),一端有白色突出點(diǎn),形狀象魚臍,因此得名。是一種險(xiǎn)癥)。用瞿麥燒灰,調(diào)油敷患處。
7、咽喉骨鯁。用瞿麥研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8、竹木入肉。用瞿麥研為末,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或用瞿麥煮汁服。一天服三次。
王不留行
釋名 禁宮花、剪金花、金盞銀臺(tái)。
氣味 (苗、子)苦、平、無(wú)毒。
主治
1、鼻血不止。用王不留行連莖、葉陰干,煎成濃汁溫服。很快見效。
2、大便后下血。用王不留行研為末,每服一錢,水送下。
3、刀傷失血。用王不留行十分,蒴翟葉十分,桑根白皮十分,川椒三分,甘草十分,黃芩、干姜、芍藥、厚樸各二分,前三味,燒存性,后六味,研為末。兩組和勻。治在傷。每服一匙,水送下;治小傷,只須用末敷傷處即可。婦女產(chǎn)后亦可服用。此方名“王不留行散”。
4、婦女乳少。用王不留行、穿山甲( 炮)、龍骨、瞿麥穗、麥門冬,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熱酒調(diào)下,服藥后再吃豬蹄湯,并一日數(shù)次用木梳乳,助乳汁流出。此方名“涌泉散”。
5、頭風(fēng)白屑。用王不留行、香白芷,等分為末,干搽頭上。第二天清晨篦去。
6、癰疽諸瘡。用王不留行、桃枝、茱萸根皮各五兩,蛇床子、牡荊子、苦竹葉、蒺藜子各三程式,大麻子一升,以水二頭號(hào)半,煮取一斗,多次洗患處。此方名“王不留行湯”。
7、疔腫初起。用王不留行子研為一末,加蟾蜍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酒送下。汗出即愈。
葶藶
釋名 丁藶、大室、大適、狗薺。
氣味 (苗、子)苦、平、無(wú)毒。
主治
1、陽(yáng)性水腫(面赤、煩渴、喘急、小便澀)。用甜葶藶一兩半(炒后研末)、漢防己末二兩,和鴨血及頭同搗極爛,做成丸子,如梧子大。視病情每服五至十丸,一天服三次,以小便通暢為驗(yàn)。
2、遍身腫滿,用苦葶藶(炒)四兩,研細(xì),和棗肉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桑白皮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3、在腹水腫。用革葶藶二升,炒后研末,與雄雞血及頭一起搗至極爛,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小豆湯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葶藶二升,用酒五升泡一夜,服一合即通一天服三次。又方:葶藶一兩杏仁十枚,同熬成黃色。取出搗爛,分十次服。
4、肺濕痰喘。用甜葶藶炒為末,加棗肉和成丸子服下。
5、咳嗽上氣(不能睡臥,或遍體氣腫,或單面腫、足腫)。用葶藶子三長(zhǎng),經(jīng)微火熬研后,裝入布袋,泡在清酒五升中。幾日后飲酒,每次一小杯。一天飲四次。如病急,等不到酒泡透,可以榨汁服。
6、肺壅喘急。用葶藶炒黃,研為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彈子大。服藥時(shí)先用大棗二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二升,然后放入葶藶一丸,繼續(xù)煎水至一升,一次服下,此方名“葶藶大棗瀉肺湯”。
7、月經(jīng)不通。用葶藶一升,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棉裹,納入陰道中。過(guò)一夜,換藥一次,汗出即出可停藥。
8、突發(fā)顛狂。用葶藶一程式,搗極細(xì),加白犬血和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三服即愈。
9、蟲牙用葶藶、雄黃,等分為末調(diào)臘月豬油點(diǎn)痛處。
10、瘰疬已潰。用葶藶二合、豉一升,搗爛作成餅子,如錢大,厚二分。安在瘡孔上,外用艾灸使受溫?zé)?,但不可傷肉,亦不可灸初起之瘡?
車前
釋名 當(dāng)?shù)?、浮以、馬昔、牛遺、牛舌、車輪草、地衣、蛤蟆衣。
氣味 甘、寒、無(wú)毒。
主治
1、血淋作痛。用車前子曬干研細(xì),每服二錢,車前葉煎湯送下。
2 、老人淋病(身體發(fā)熱)。用車前子五合,煮汁,去渣,用汁煮米粥吃, 有效。常服此方,亦可明目。
3、妊婦熱淋。用車前子五兩、葵根(切)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4、容易小產(chǎn),用車前子研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不飲酒者,可改用水送下。
5、陰囊冷痛。腫滿即成險(xiǎn)癥,用車前子研細(xì),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6、久患內(nèi)障。用車前子、干地黃、麥門冬,等分為末,加蜜和丸,如梧子大。常服有效。
7、補(bǔ)虛明目(肝腎均虛,眼發(fā)黑共,或生障翳,迎風(fēng)流淚)。用車前子、熟地黃(酒蒸后火焙)各三兩,菟絲子(酒浸)五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駐景丸”。
8、小便不通。用車前草一斤,加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次,一方:上方再加冬瓜汁嗔或桑葉汁。
9、小便尿血。用車前草搗汁五合,空心服。
10、鼻血不止。用車前葉搗汁飲下。
11、刀作。用車前葉搗爛敷傷處。
12、濕氣腰痛。和車前葉連根七棵、蔥白連須七棵,棗七枚,煮酒一瓶常服。
13、喉痹、乳蛾。用車前草、鳳尾草搗爛,加霜梅肉少許煮酒,共研取
汁。雞乞求蘸取刷喉。
14、兩眼紅痛。用車前草汗調(diào)眩硝末,臨星時(shí)涂眼泡上,次日早晨洗去。
15、目翳初起。用車前葉、敬楊葉等分,揉出汁,裹入兩層桑葉中,懸陰處一夜。次日打開桑葉,以汁點(diǎn)眼。
馬鞭草
釋名 龍牙草、鳳頸草。
氣味 (苗、葉)苦、微寒、無(wú)毒。
主治
1、瘧疾寒熱。用馬鞭草搗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
2、鼓脹煩渴,身干黑瘦,用馬鞭草銼細(xì),曬干,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溫服。
3、大腹不腫。用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加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渣,再次濃煎,和粉做成丸子,如大豆大。每服二、三丸,漸加至四、五丸, 極效。
4、陰囊腫痛(腫大中升,睪丸疼痛)。用馬鞭草搗爛,涂搽。
5、婦女經(jīng)閉,結(jié)成索子。用馬鞭草的根和苗五斤,銼細(xì),加水五斗,煎成一斗,去渣熬成膏,每服半匙,熱酒化下。一天服二次。
6、乳癰。用馬鞭草一把、酒一碗、生姜一塊,共搗汁內(nèi)服,以渣敷患處。
7、疥瘡。用馬鞭草搗汁,生飲半碗,忌觸鐵器,十日內(nèi)愈。
8、赤白痢。用馬鞭草五錢、陳茶一撮,水煎服,極交。病初起時(shí),用馬鞭草根、焙干、搗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湯送下。
蛇含
釋名 蛇銜、威蛇、小龍牙、紫背龍牙。
氣味 苦、微寒、無(wú)毒。
主治
1、產(chǎn)后瀉痢用蛇含極一反,濃煎服下。
2、刀傷出血。用蛇含草搗爛敷傷處。
3、身面惡癬。用蛇含草加生礬研敷。
4、蜈蚣、蝎傷用蛇含劃揉碎敷傷處。
5、癰腫瘀血、產(chǎn)后積血等。作蛇含、大黃、附子、芍藥、大戟、細(xì)辛、獨(dú)活,黃芩、當(dāng)歸,莽草、蜀椒各一兩,薤白十四枚,共研為末,在酒中泡一夜,加豬油二斤熬成膏收存,用時(shí)每服一彈丸大的經(jīng)量,溫酒送下。一天服兩次。病在體外,則用膏敷涂。此方名“蛇含膏”。
鱧腸
釋名 蓮子草、早蓮草、墨煙草、墨頭草、墨菜,猢猻、豬牙草。
氣味 (草)甘、酸、平、無(wú)毒。
主治
1、烏須固齒。用鱧腸草連根一斤,酒洗凈,灑鹽四天淹三天,連汁放入油鍋中炒存性,研為末。每天取末搽牙,連口水吞下。又方;鱧腸取汁,用鹽煉干,研末搽牙,又方;鱧腸草一兩半,麻姑餅三兩,升麻、青鹽各三兩半,訶子( 連核)二十個(gè),皂角三個(gè),晚蠶沙二兩,共研為末,加薄醋、面糊和成丸子,如彈子大。曬干,裝泥瓶中,火煨令煙出存性,取出研為末,每日搽牙。此方名“旱蓮散”。
2、偏正頭痛。用鱧腸草汁滴鼻中。
3、瘧疾。用鱧腸劃捶爛,放在手上切脈處,藥上壓一個(gè)錢幣,用布包好。過(guò)一段時(shí)間,藥下皮膚起小泡,瘧即止。這也一種灸法。稱為“天灸”。
4、尿血。用鱧腸草、車前草,等分研細(xì),取汁。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5、大便下血。用鱧腸草,瓦上焙干,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6、痔漏瘡發(fā),用鱧腸草一反連根須洗凈,搗成泥,以滾酒一杯沖入,飲汁,取渣敷患處。病得者三服即安。
7、疔瘡惡腫。將鱧腸草陰干,露一夜后收存。用時(shí)嚼一葉貼患處,邊緣用消毒膏護(hù)住。
8、風(fēng)牙疼痛。用鱧腸草加一點(diǎn)鹽在手心中,碎擦牙,痛即止。
連翹
釋名 異翹、旱蓮子、蘭華、三廉,根名連軺、竹根。
氣味 (莖、葉)苦、平、無(wú)毒。
(翹根)甘、寒、平、有小毒。
主治
1、瘰疬結(jié)核,用連翹、脂訂等分為末,隨時(shí)吞服。
2、痔瘡腫痛。用連翹煎湯熏洗,后以綠礬加麝香少許敷貼。
3、癰疸腫毒。用連翹草及根各一升,加水一斗六升,煮成三升服。出汗為見效。
蒴翟
釋名 朔吊。接骨草。
氣味 酸、溫、有毒。
主治
1、手中偏風(fēng),取蒴翟葉,用火烤熱,厚鋪床上,趁熱睡臥。葉冷則換。冬月取根搗碎,熬熱后用。
2、風(fēng)濕冷痹。治方同上。
3、寒濕腰痛。治方同上。
4、腳氣脛腫內(nèi)痛。用蒴翟根研碎,加酒醋一起蒸熟。封裹腫痛處,一二日即消。
5、渾身水腫,坐臥不得,用蒴翟根,去皮,搗汁一合,和酒一合暖服,鑒別有吐瀉。
6、頭風(fēng)眩暈。用蒴翟、獨(dú)活、白石膏各一兩,少枳實(shí)七錢半。每取三錢,加酒一碗,煎至六成服下。
7、產(chǎn)后惡露不盡。用蒴翟二十兩,銼細(xì),加水一半斗,煮成三升,分三次服。
8、瘧疾不止。用蒴翟一把,火炙到紅,以不濃煎一碗,發(fā)病前服下。
9、腹內(nèi)突然出現(xiàn)硬塊,極痛。用蒴翟根一小束,洗凈切細(xì),泡在酒二升中三晚,每溫服五合至一升,一天服三次。
10 、鱉瘕堅(jiān)硬(腫起如盆,不能星臥)。用蒴翟根白皮一把,搗成汁,和水服。
11、風(fēng)疹。用蒴翟葉搗爛敷搽。
12、丹毒。用蒴翟葉搗爛敷搽。
13、癰腫。用蒴翟燒灰、石灰,各淋取汁,然后合在一起,濃煎成膏,敷患處。能蝕掉惡肉,亦去痣瘢。膏制成后的有效期只有十日。
藍(lán)
釋名
氣味 (蓼藍(lán)實(shí))苦、寒、無(wú)毒。
(蓼藍(lán)葉汁)苦、甘、寒、無(wú)毒。
(吳藍(lán))苦、甘、冷、無(wú)毒。
主治
1、小兒赤痢。搗藍(lán)汁二升,分四次服。
2、驚癇發(fā)熱。用干藍(lán)、凝水石,等分為末,加水調(diào)勻敷頭上。
3、咳嗽氣沖(喉里呼吸有聲,唾很粘)。用藍(lán)葉泡水,搗爛取汁一升,空心服下。過(guò)一會(huì),用杏仁研成汁煮米粥。一、二日后再照上法服藥、吃粥,待痰吐盡,病即愈。
4、腹中鱉瘕,用藍(lán)葉一升搗爛,加水三升絞汁。每服一升,一天服二次。
5、服藥過(guò)量,中毒煩悶。用藍(lán)葉搗汁服。
6、唇邊生瘡,年久不愈。用藍(lán)葉一斤搗汁洗數(shù)次,有效。
7、天泡熱瘡。用藍(lán)葉搗敷。
8、瘡疹疼痛。用板藍(lán)根一兩、甘草一分,共研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取雄雞冠血三、兩點(diǎn),同溫酒少許調(diào)下。
藍(lán)淀
釋名 靛
氣味 辛、苦、寒、無(wú)毒。
主治
1、肺熱咯血。用青黛一兩、杏仁(以牡蠣粉炒過(guò))一兩,一起研勻,加黃蠟化和做成三址個(gè)餅子,稱為“青餅子”。每服餅,以干柿半個(gè)夾定,外用濕紙裹好,煨香嚼吃,米粥磅下。一天吃三次。
2、小兒疳痢。隨不同年齡大小。取適量青黛,以水研勻服下,有效《宮氣方》說(shuō):“孩兒雜病變成疳,不問(wèn)強(qiáng)羸女與男。煩熱毛焦鼻口燥,皮膚枯槁四肢癱。腹中時(shí)時(shí)更下痢。青黃赤白一般般。眼澀黃鼻孔赤,谷道開張不可看,引方便是“青黛散”,孩兒百病服之安?!?
3、爛眼,用青黛、黃連泡水洗。
4、瘰疬未穿。用青黛、馬齒莧同搗爛,每日敷患處。
青黛
釋名 靛花、青蛤粉。
氣味 咸、寒、無(wú)毒。
主治
1、肺熱咯血。用青黛一兩、杏仁(以牡晟粉炒過(guò))一兩,一起研勻,加黃蠟化和做成三十個(gè)餅子,稱為“青餅子”。每服一餅,以干柿半個(gè)夾定,外用濕紙裹好,煨香嚼吃,米粥送下。一天吃三次。
2、小兒疳痢。隨小兒年齡大小,取適量青黛以水研勻服下,有效?!秾m氣方》說(shuō):“孩兒雜病變成疳,不問(wèn)強(qiáng)羸女與男。煩熱毛鼻口燥,皮膚枯槁四肢癱,腹中時(shí)時(shí)更下痢,青黃赤白一般般。眼澀面黃鼻孔赤,谷道開張不可看,此方便是“青黛散”,孩兒面病服這安?!?
3、爛眼。用青黛、黃連泡水洗。
4、瘰疬未穿。用青黛、馬齒莧同搗爛,每日敷患處。
甘藍(lán)
釋名 藍(lán)菜。
氣味 甘、平、無(wú)毒。
主治
利關(guān)節(jié),明耳目,久服益腎,其葉使人不思睡,其子使人多睡。
蓼
釋名
氣味 (實(shí)、苗、葉)辛、溫、無(wú)毒。
主治
1、霍亂煩渴。用蓼子一兩、香豉二兩,每服二兇,水煎服。
2、胃冷不能飲食,冬臥腳冷,秋日取蓼曬干,用六十把,加水六石煮成一石,去滓,拌米飯?jiān)炀?。酒熟后,每日飲適量。十天以后,眼明氣壯。這樣制成的酒,稱為“蓼汁酒”。
3、肝虛轉(zhuǎn)筋,吐瀉。用蓼莖、葉瀉。用蓼莖、葉切三合,加水一碗、酒三合煎成四合,分二次服。
4、小兒冷痢。用蓼葉搗汁服。
水蓼
釋名 虞蓼、澤蓼。
氣味 (莖、葉)辛、無(wú)毒。
主治
1、、蛇咬傷。用水蓼莖、葉搗敷。
2、腳氣腫痛成瘡。用水蓼汁搽洗。
馬蓼
釋名 大蓼、墨記草。
氣味 (莖、葉)辛、溫、無(wú)毒。
主治
殺腸中寄生蟲。
葒草
釋名 游龍、石龍、天蓼、大蓼。
氣味 (實(shí))咸、微寒、無(wú)毒。
主治
消渴、去熱、明目益氣、亦治瘰疬、痞塊。葒草的花能散血、消積、止痛。
虎杖
釋名 苦杖、大蟲杖、斑杖、酸杖。
氣味 (根)微溫。
主治
1、小便淋。用虎杖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2、月經(jīng)不通。用虎杖三兩,凌霄花、沒藥各一兩,共研為末。每一錢,熱酒送下。又方:虎杖一斤,去頭,晾干,研細(xì),在五斗呂中浸一夜,煎取二斗。加土瓜根汁、牛膝汁各二斗,一起熬濃,狀如糖稀。每服一合,酒送上。晝兩服,夜一服,月經(jīng)即通。
3、腹內(nèi)突長(zhǎng)結(jié)塊,堅(jiān)硬如石,痛如刺。用虎杖根一石,洗干,搗成末,摻入五升米飯中攪勻,倒好酒五斗泡起來(lái)。每飲一升半,忌食鮮魚和鹽。
4、氣奔怪?。ㄆつw下面發(fā)響聲,遍身癢不可忍,抓之血出亦不止癢)。用虎杖、人參、青鹽、細(xì)辛各一兩,加水煎作一服飲盡。
5、消渴。用虎杖、海浮石(燒過(guò))、烏賊骨、丹砂,等分為末,渴時(shí),以麥讓冬湯沖服二錢。一天服三次,忌酒、魚、面、生冷、房事。
匾蓄
釋名 扁竹、扁辨、扁蔓、粉節(jié)草、道生草。
氣味 苦、平、無(wú)毒。
主治
1、熱黃疸疾。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湯吃。
2、蛔蟲病。用匾蓄十斤,銼細(xì),加水一石煎至一斗。去渣,再次煎濃。頭天晚上禁食,次日空心服一升,蟲即可打下。
3、痔發(fā)腫病。用匾蓄搗爛取汁服一升。無(wú)效可再服。另取匾蓄汁和面作餅,一天吃三次。
4、惡瘡痂癢。用匾蓄搗爛封患處,痂落病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