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
釋名 巨勝、方莖、狗虱、油麻、脂麻。葉名青蓑,莖名麻皆。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1、腰腳疼痛。用新胡麻一升,熬香后,搗爛。每日吞服適量,以姜汁、蜜湯、溫酒送下均可。
2、手腳酸痛,微腫。用胡麻熬熟,研強烈,取五升加酒一升,泡一夜后隨意飲用。
3、偶感風(fēng)寒。用胡麻炒焦,乘熱搗爛泡酒飲用。飲后暖臥,以出微汗為好。
4、熱淋。用胡麻子、蔓菁子各五合,炒黃,裝袋中,以水三升浸泡,每飯前取服一錢。
5、疔腫惡瘡。用胡麻(燒灰)、針砂,等分為末,加醋調(diào)敷患處。
6、痔瘡腫痛。用胡麻子煎湯洗。
7、坐板瘡疥。用生胡麻嚼爛敷涂。
8、婦女乳少。用胡麻炒過,研細(xì),加鹽少許服下。
9、湯火傷。用胡麻生研如泥,涂搽傷處。
10、癰瘡不合。用胡麻炒黑。搗爛敷涂。
11、漏胎難產(chǎn)(血干澀,胎兒不能下)。用麻油半兩,蜜一兩,同煎開多次,溫服,胎滑即下。他藥無益。
12、眉毛不長。用胡麻花陰干,研為末,泡麻油中,每日取擦眉部。
大麻
釋名 火麻、黃麻、漢麻。雄者牡麻, 雌者名苴麻、苧麻。花名麻麻勃。麻勃即大麻的花。
氣味 味麻勃:辛、溫、無毒。
麻:辛、平、有毒。
大麻葉:辛、有毒。
主治
麻勃(大麻的花)
1、記憶力衰退。用初秋收取的麻勃一升、有參二兩,共研為末,蒸透。每睡醒時服一小撮。
2、瘰疬初起。用初秋收取的麻花、中夏收取的艾葉各等分,作炷灸患處百壯。
3、刀傷病麻木。用麻勃一兩、蒲黃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一小匙,酒送下。白天服三次,夜間服一次。
4、風(fēng)病麻木。用麻花四兩、草烏一兩(炒存性),共研為末,加煉蜜調(diào)成膏。每服三分,開水送下。
麻(麻子連殼的總稱,大麻的果實)
1、大便秘,小便數(shù)。用麻子仁二升,芍藥半斤,厚樸一尺,大黃、枳實各一斤,杏仁一升,一起熬研,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漿水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麻仁丸”。
2、月經(jīng)不通(或兩、三月,或半年一次)。用麻子仁二升、桃仁二兩,研勻,熟酒一升中沁一夜,每天服藥一升。
3、消渴(日飲數(shù)斗,小便赤澀)。用秋麻子仁一升,加水三升,煮開三四次。飲汁。
4、血痢不止。用麻子仁汁煮綠豆空心吃,極效。
5、刀傷瘀血腹中。用大麻仁三升、蔥白十四枚,搗爛,加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不盡時可再次服藥。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不盡時可再次服藥。
6、發(fā)落不生。用麻仁汁煮粥常吃。
7、小兒頭瘡。用麻仁五升,研細(xì),水絞取汁,蜜調(diào)搽瘡上。
大麻油:熬黑敷頭上,治發(fā)落不生。
大麻葉:
1、下蛔蟲。用大麻葉搗汗服五合。
2、瘧疾。用大麻葉,炒香,過一會,研為末,臨發(fā)病前用茶或酒送服適量。
大麻的莖或莖皮:
治破血,通小便,跌打損傷。
大麻根:帶下崩中,熱淋下血,跌打瘀血。
漚麻汁z:消渴、瘀血。
小麥
釋名 來。
氣味 小麥(小麥的果實):甘、微寒、無毒
浮麥:甘、咸、寒、無毒。
面粉:甘、溫、有微毒。不能消熱止煩
主治
小麥(小麥的果實):
1、老人淋。用小麥一升、通草二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飲服。
2、項癭。用小麥一升,在醋一升中泡過,曬干為末,加海藻(洗凈,研為末)三兩,和勻,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3、白癜風(fēng)。用小麥攤上,燒鐵物壓出油,搽涂患處。
4、湯火傷。用小麥炒黑,研為末,加膩粉,調(diào)油涂傷處。勿接觸冷水。
5、頭瘡。用小麥燒存性,研為末,調(diào)油敷患處。
浮麥:益氣,除熱,止自汗盜汗。
麥麩:
1、產(chǎn)后虛汗。用小麥麩、牡蠣,等分為末加豬肉汁調(diào)服二錢。一天服二次。
2、身上瘢痕。春夏用大麥麩,秋冬用小麥麩,篩粉,調(diào)油敷涂。
3、小便尿血。麥麩炒香,以肥豬肉蘸食。
4、熱瘡,湯火傷。用醋拌麥麩熨貼。
面粉:
1、內(nèi)傷吐血。用面粉略炒,以京墨汁或藕節(jié)汁調(diào)服二錢。
2、大出血(口、耳、鼻都出血)。用白面加鹽少許,冷水調(diào)服三錢。
3、泄痢。用白面一斤,炒焦黃,每天空心服一、二匙,溫水送下。
4、咽喉腫痛,不能吞食。用白面和醋調(diào)勻,涂喉外腫處。
5、乳癰不消。用白面半斤,炒黃,加荊煮成糊敷涂,即消。
6、刀傷血出。用生面干敷,五、七日即愈。
7、遠(yuǎn)行腳上起泡。水調(diào)生面涂上,一夜即消。
8、火燒成瘡。用炒面加梔子仁末,調(diào)油涂搽。
9、防止受孕。用白面一升、酒一升,煮沸去渣,分三次服下(來月經(jīng)的頭一天晚上,第二天黎明及大明以后各服一次)。
10、一切疔腫。用豬油調(diào)面封患處,有效。
麥粉:
癰疽發(fā)背,地銘腫毒。用陳年麥粉,久炒成黃黑色,冷定后,研為末,加陳醋調(diào)成糊,熬如黑漆,收存瓷罐中。同時攤紙上,剪孔貼患處,疼痛漸消。以后腫毒亦消,此方屢試屢驗,藥易得而功極顯。
面筋:
解熱和中。
糗:
消渴止煩。
麥苗:
消酒毒,解時疾狂熱,退胸膈熱,利小腸。
麥?。?
陽毒、溫毒、熱極發(fā)狂,大渴及溫?zé)帷?
麥稈:燒灰加在去疣痣、蝕惡肉的藥膏中。
大麥
釋名 牟麥。
氣味 咸、溫、微寒、無毒。
主治
1、食飽煩脹。用大麥面熬香,每服一匙,開水送下。
2、蠼螋尿瘡。用大麥嚼敷,一天三次。
3、湯火傷。用大麥炒黑,研為末,搽傷處。
4、小便不通。用陳大麥秸煎濃汁一次服。
雀麥
釋名 燕麥、杜姥草、牛星草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主治(米)充饑滑腸,(苗)胞衣不下。
蕎麥
釋名 翹、烏麥、花蕎
氣味 甘、平、寒、無毒。
主治
1、咳嗽上氣。用蕎麥粉四兩、茶末二錢、生蜜二兩,加水一碗,攪于極勻,飲服。引氣下降,即愈。
2、水腫氣喘。用生大戟一錢、蕎麥面二錢,加水作餅炙熟為末,空心服,茶送下。以大小便通暢為度。
3、赤白帶下。用蕎麥炒焦為末,加雞蛋白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4、禁口痢疾。每服蕎麥面二錢,沙糖水調(diào)下。
5、癰疽發(fā)背。用蕎麥面、硫磺各二兩,共研為末,加水作成餅,曬干收存,每取一餅?zāi)ニ蟑彙?
6、湯火傷。用蕎麥面炒黃,研末,水調(diào)敷傷處,有特效。
7、瘰養(yǎng)成圍頸。用蕎麥(炒,去殼)、海藻、白僵蠶(炒,去絲),等分為末,白梅浸湯取肉,取一半和藥末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六、七十丸,食睡臥時米湯送下。一天服五次。若與淡菜同服更好。
8、絞腸沙。用蕎麥面一撮,炒黃,水煎服。
9、小腸疝氣。用蕎麥仁(炒,去尖)、胡盧巴(酒浸、曬干)各四兩、小茴香(炒)一兩,共研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鹽酒送下。
10、腹痛微瀉。用蕎麥作飯。連食三、四次,即愈。
稻
釋名 名杜、糯。(本草所指的稻,去指糯而言)。
氣味 淘糯米水:甘、涼、無毒。
稻米:苦、溫、無毒(一說味甘)。
主治
稻米
1、霍亂煩渴。用糯米三合、水五升、蜜一合,研汁分服?;蛑笾?
2、消渴飲水。治方同上。
3、下痢禁口。用糯谷一程式,炒出白花,去殼,以姜汁拌濕,再炒為末。每服一匙,開水送下。三服即可止痢。
4、鼻血不止。用糯米微炒黃,研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diào)下,同時少許入鼻中。此方名“獨圣散”。
5、自汗不止。用糯米、小麥麩同炒,研為末。每服三錢,米湯送下?;蛑筘i肉蘸末食。
6、白帶。用糙糯米、花椒等分,炒為末,加醋、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飯前服,醋湯送下。
7、胎動不安,下黃水。用糯米一合,黃芪、芎窮各五錢,加水一升煎成八合,分次服。
8、腰痛虛寒。用糯米二升,炒熱裝袋中,拴靠在腰痛處。另以八角茴香研酒內(nèi)服。
淘糯米水:
益氣,止煩渴霍亂,解毒。
糯稻花:
陰干后供擦牙、烏須的配方使用。
稻稈:
1、消渴飲水。取稻稈中心燒灰,每以開水泡灰一合,澄清后飲下。
2、喉痹腫痛。用稻草燒取墨煙,醋調(diào)吹鼻中或灌入喉中,吐出痰涎即愈。
3、下血成痔。用稻稈燒灰淋汁,熱浸洗三、五度,可愈。
4、湯火傷。用稻稈灰冷水中淘七遍,帶濕攤傷處,藥干即換。若是濕瘡,則將稻稈灰淘后焙干,加油調(diào)涂。三、五次可愈。
粳
釋名
氣味 粳米:甘、苦、平、無毒。
淅二泔:甘、寒、無毒。
主治 有
粳米:
1、霍亂吐瀉,煩渴欲絕。用粳米二合,研成粉,加水二碗,再研成汁,和淡竹瀝一合,一次服下。
2、自汗不止。有粳米粉代撲粉,經(jīng)常撲身上,有效。
3、心氣痛。用粳米一升加水六升煮開六、七次服下。
4、胎動腹痛。用粳米五升、黃芪六兩,加水七升煎成二升,分四次服下。
5、疔腫。用粳米粉熬黑,調(diào)蜜敷涂。
淅二泔:
清熱,止煩渴,利小便,涼血。
炒米湯:
益胃,除濕。
粳谷奴:
走馬喉痹。取粳谷取燒、研,以酒沖服一匙,立效。
禾稈:
解砒毒。用禾稈燒灰,淋汁濾清,冷服一碗,能將毒排出。
秈
釋名 占稻、早稻。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溫中益氣,養(yǎng)胃和脾,除濕止泄。
稷
釋名 名粢。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1、補中益氣,用羊肉一腳,熬湯,加稷米、蔥、鹽,煮粥吃。
2、背癰。用稷米粉熬黑,加雞蛋白調(diào)勻,涂布上,剪孔貼患處,藥干即換。極效。
3、心氣痛。用稷根煎湯溫服。
4、難產(chǎn)。用稷根陰干,燒存性,研為末,以酒沖服二錢。
黍
釋名 赤黍名門、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節(jié)距,一稃二米名痞。
氣味 黍米:甘、溫、無毒。久食令人多熱煩。
丹黍米:甘、微寒、無毒。
黍莖和根:辛、熱、有小毒。
主治
黍米:燒灰和油涂跌打傷,能止痛,不作瘢;嚼濃汁,涂小兒鵝口瘡,
有效。
丹黍米:止咳嗽,退熱,亦治泄痢鱉瘕。
黍莖和根:利小便,止喘,去浮腫。
蜀黍
釋名 蜀秫、蘆、蘆粟、木稷、荻粱、高粱。
氣味 (米)甘、澀、溫、無毒。
主治
(蜀黍米)溫中,澀腸胃,止霍亂。(根)利小便,止喘滿
玉蜀黍
釋名 玉高粱。
氣味 (米)甘、平、無毒。
主治
(玉蜀黍米)調(diào)中開味,(根、葉)治沙淋。
粱
釋名
氣味 黃粱米:甘、平、無毒。
白粱米:甘、微寒、無毒。
青粱米:甘、微寒、無毒。
主治
黃粱米:止霍亂下痢,利小便,除煩熱。
白粱米:
1、胃虛嘔吐。用白粱米汁二合、姜汁一合,和勻服下。
2、霍亂不止,用白粱米五合,加水一升,煮粥吃。
3、手足生疣。用白粱米粉炒紅,和唾液涂搽。
青粱米:
1、脾虛泄痢。用青粱米半升、神曲一合,每日煮粥食。
2、冷氣心痛。用桃仁二兩,去皮,加水研磨,絞取汁,倒入青粱米四合,煮粥吃。
3、老人血淋。用車前五合,棉裹煮汁,加青粱米四合粥飲汁此方亦能明目。
粟
釋名
氣味 粟米:咸、微寒、無毒
主治
粟米:
1、胃熱消渴。用陳粟米煮飯吃。
2、反胃吐食(脾胃氣弱,食不消化)。用粟米半升,搗成粉,加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取七枚煮熟, 放一點鹽,連汁穿梭心吞服,或加少許醋吞下。
3、鼻血不止。用粟米粉小煮服。
4、湯火傷。用粟米焦,投不中,澄取汁,濃煎如糖,頻搽傷上,能止痛,滅瘢痕。又方:粟米,半生半炒,研為末,酒調(diào)敷傷處。
粟泔汁:
1、眼熱赤腫。用粟泔汁(淘粟水)發(fā)酸的沉淀,加生地黃等分,研勻攤于布上,方圓約二寸,貼目上熨熱。藥干即換。
2、疳瘡月蝕。用粟泔汁沉淀敷涂。
參子
釋名 龍爪粟、鴨爪稗。
氣味 甘、澀、無毒
主治
補中益氣,厚腸胃。
稗
釋名
氣味 (稗米)辛、甘、苦、微寒、無毒。
主治
(稗米)益氣,健胃。(苗、根)搗敷或研末,可治刀傷出血。
薏苡仁
釋名 解蠡、芑實、莘米、回回米、薏珠子。
氣味 (仁、根)甘、微寒、無毒
主治
1、風(fēng)濕身疼,日暮加劇。用麻黃三兩,杏仁二十枚,甘草、薏苡仁各一兩,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兩次服。
2、水腫喘急。用郁李仁二兩,研細(xì),以水濾取汁,煮薏苡仁飯,一天吃兩次。
3、沙石熱淋。用薏苡仁(子、葉、根皆可)水煎熱飲(夏月次飲),以通為度。
4、消渴。用薏苡仁煮粥吃。
5、肺痿咳嗽,有膿血。用薏苡仁十兩,搗破,加水三升煎成一升,以酒少許送服。
6、癰疽不潰。吞服薏苡仁一枚。
7、蟲牙痛。用薏苡仁、桔梗研末點服。
8、疝疾。用薏苡(以東壁黃土炒過),加水煮成膏服下。
9、黃疸。用薏苡根煎湯頻服。
10、殺蛔蟲。用薏苡根一斤,磨細(xì),加水七升煮成三升服下,能將蟲殺死打出。
11、月經(jīng)不通。有薏苡根一兩,水煎服。
12、牙齒風(fēng)痛。用薏苡根四兩,水煮含漱。
罌子粟
釋名 米囊子、御米、象谷。
氣味 (米)甘、平、無毒。
(殼)酸、澀、微寒、無毒。
主治
1、反胃吐食。用白罌粟米三合、人參末三錢、生山芋五寸(切細(xì)),加水二升三合,煮成六合,再加生姜汁及鹽少許,和勻分服。
2、赤白痢。用罌粟米(炒)、罌粟殼(炙),等分為末,加煉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
3、熱痢便血。用粟殼( 醋炙)一兩、陳皮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烏梅湯送下。
4、久痢不止。用粟殼(醋炙)為還想,加蜜成丸了,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碗、姜三片,煎至八層溫服。又方:粟殼十兩(去膜),分作三分,一分醋炒,一分蜜炒,一分生用,并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 如芡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又方:用粟殼(蜜炙)、厚樸( 姜制)各四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忌食生冷。
5、水泄不止。用罌粟殼一枚(去蒂膜),烏梅肉、大棗肉各十枚,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溫服。
6、久咳不止。用粟殼,去筋,蜜炙為末。每服五分,蜜湯送下。
7、久咳自汗。用粟殼二兩半,去蒂膜。醋炒,取一兩與烏梅半兩焙干研末。每服二錢,臨臥時開水送下。此方名“百勞散”。
阿芙蓉
釋名 名阿片。俗作鴉片
氣味 酸、澀、溫、微毒。
主治
1、久痢。用阿芙蓉如小豆大小,每日空心服一次,溫水化下。忌食蔥蒜等物。
2、赤白痢下。用阿芙蓉、木香、黃連、白術(shù)各一分,共研為末,加飯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壯者一分,老幼半分,空心服,米湯送下。忌食酸物、生冷、油膩、茶、酒、面。又方;罌粟花未開時,外有兩片青葉包著?;ㄩ_即落,收取研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赤痢用紅花的包葉,白痢用白花的包葉。
大豆
釋名 菽。角名莢,葉名藿,莖名萁。
氣味 黑大豆:甘、平、無毒。
主治
黑大豆
1、中風(fēng)口歪。用大豆三升,熬熟,至微煙出,放入瓶中,泡酒五升。經(jīng)過一天以上,服酒一升,厚蓋被令稍稍出汗。如已噤口,可加獨活半斤,微微捶破同泡酒中。產(chǎn)后亦宜照此服藥以防風(fēng)氣,又消結(jié)血。
2、熱毒攻眼,紅痛、臉腫。用黑豆一升,分作十袋,沸湯中蒸過,交替著熨患處。
3、身面浮腫。用烏豆一升,加水五升煮成三升,再加酒五升,又煮成三升,分三次溫服。不愈再服。又方:用烏豆煮至皮干,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4、腹中痞硬。用大豆半升、生姜作分,加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5、水痢不止。用大豆一升(炒過)、白術(shù)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米湯送下。
6、男子便血。用黑豆一升,炒焦,研為末,熱酒淋過,去豆飲酒,極效。
7、一切下血。用黑豆在皂角湯中微浸,炒熟去皮,研為末,加煉豬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陳米湯送下。
8、折傷、墮墜、瘀血在腹。用大豆五升,加水一斗,煮汁成二升,一次服完。三服可愈。
9、牙齒疼痛。用黑豆煮酒,頻頻漱口。
10、胞衣不下。用大豆半升,加醇酒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大豆皮:
生用,治痘瘡目翳;嚼爛,敷小兒尿灰瘡。
黃大豆
釋名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主治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脹腫毒。研末,調(diào)熱水,涂痘后癰。
赤小豆
釋名 赤豆、紅豆,葉名藿
氣味
主治
1、水氣腫脹。和赤小豆五合、大蒜一顆、生姜五錢、商陸根一條,一起碎破,同水煮爛,去藥,空心食豆,慢慢飲汁令盡,腫立消。又方:
用赤小豆一斗煮極爛,取汁五升,乘熱浸泡腳和膝。若腫已到腹部,只須吃小豆即可。
2、痢疾。用小豆一合、熔蠟三兩,一次服下,有效。
3、腸痔下血。用小豆三升、苦酒五升,煮熟曬干,再浸至酒盡乃止,然后研豆為末。每服一錢,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4、牙齒疼痛。用赤小豆擦牙吐涎及吹鼻中。一方:加阿青少許。一方:加花咸少許。
5、乳汁不通。用赤小豆煮汁飲之。
6、前疽初作。用赤小豆末調(diào)水敷涂。
7、肋頰熱腫。用赤小豆和蜜敷涂,一夜即消?;蚣榆饺厝~末更好。
8、丹毒如火。用赤小豆末調(diào)雞蛋白,隨時敷涂。
9、小便頻數(shù)。用小豆葉一斤,在豉汁中煮成湯吃下。
10、小兒遺尿。用小豆葉搗汁服下。
綠豆
釋名
氣味
綠豆
甘、寒、無毒。
綠豆粉
甘、涼、平、無毒。
豆皮
甘、寒、無毒
豆芽
甘、平、無
主治
綠豆
1、小兒丹腫。用綠豆五錢、大黃二錢,共研為末,加生薄荷汁和蜜,調(diào)勻敷涂。
2、赤痢不止。用大麻子大水中三末濾汁,煮綠豆吃,極效。
3、消渴。用綠豆煮粥吃。
4、痘后癰毒。用綠豆、赤小豆、黑大豆,等分為末,醋調(diào)勻時時掃涂患處。此方名“三豆膏”。
5、水腫。用綠豆二合半、大附子一只(去皮臍,切作兩片),加水三碗,煮熟,臨臥時空心食豆。次日將原附子兩片又各切為二,另以綠豆二合半如前煮食。第三日照第一日,第四日照第二日食豆。水從小便下, 腫自消。未消可多吃幾次,忌食生冷、毒物、鹽、酒。
綠豆粉
1、霍亂吐利。用綠豆粉、白糖各二兩,新汲水調(diào)服即愈。
2、解砒毒。用綠豆粉、寒水石等分,加藍根汁調(diào)服三至五錢。
3、署天痱瘡。用綠豆粉二兩、滑石一兩,調(diào)勻撲患處。藥中亦可加蛤粉二兩。
4、腫毒初起。用綠豆粉炒成黃黑色,加皂莢粉一兩,醋調(diào)敷。皮破者。
用油調(diào)。
豆皮:解熱毒,退目翳。
豆芽:解酒毒、熱毒。
豌豆
釋名 胡豆、戎菽、回鶻豆、畢豆、青小豆、青斑豆、麻累。
氣味 甘、微辛、平、無毒。
主治
消渴、吐逆,止泄痢,利小便,不乳汁,消癰腫痘瘡。
蠶豆
釋名 胡豆。
氣味 甘、微辛、平、無毒。
主治
快胃,和臟腑。
豇豆
釋名
氣味 甘、咸、平、無毒。
主治
理中有益氣,補腎健胃。治吐逆泄痢、小便頻數(shù)。
扁豆
釋名 沿籬豆、蛾眉豆。其種子有黑、白二種,白者溫而黑者稍冷。
入藥用白扁豆。
氣味 白扁豆:甘、微溫、無毒
主治
白扁豆:
1、霍亂吐利。用扁豆、香薷各一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2、赤白帶下。用白扁豆炒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3、墮胎中毒(妊婦服草藥墮胎,引起腹痛)。用生白扁豆,去皮,研為末,米湯送服一匙。
4、中砒霜毒。用白扁豆生研,加水絞取汁飲服。
扁豆花:
1、血崩不止。用白扁豆花焙干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服,炒米煮湯加鹽少許送下。
2、泄痢。用白扁豆花焙(正開放者),擇取潔凈的,勿以水洗,只以滾水燙過后,即和豬脊肉一條、蔥一根、胡椒七粒,加醬汁一起拌勻,將燙花的水和面,包成小餛飩,炙熟食下。
刀豆
釋名 挾劍豆。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
大豆豉
釋名
氣味 (淡豉)苦、寒、無毒。
(蒲州豉)咸、寒、無毒。
主治
1、傷寒發(fā)汗(冰痛、身熱、脈洪)。用蔥白一小把、豉一升,棉裹住,加水三程式,煮成一升,一次服下。如不出汗,再服一次,并加葛根三兩。又不出汗仍須再服,并加麻黃三兩。又方:用蔥湯煮米粥,加鹽豉吃下,取汗。又方:用豉一升、加童便三升,煮成一升,分次服,取汗。
2、傷寒不止不解,胸中悶惡。用豉一升、鹽一合,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半,分次服,取吐。
3、血痢不止。用豉、大蒜等分,搗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送下。
4、瘧疾寒熱。煮豉湯飲服,大吐即愈。
5、盜汗不止。用豉一升,微炒香,放清酒三升中泡三天,取汁服(冷熱均可)。如無效,可多服幾劑。
6、痰喘(雨天便發(fā),坐臥不安,飲食不進)。用淡豆豉一兩,蒸過,搗極爛,加砒霜末一錢,枯白礬三錢,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七丸, 病甚者九丸,小兒五丸,冷茶或冷水送下。
7、膝攣骨痛。用豉三、五升,九蒸九曬,泡酒中,每空心飲適量。
8、喉痹不語。煮豉汁一程式服,蓋被發(fā)汗。同時把桂末放在舌下含咽。
9、口舌生瘡,胸膈疼痛。用焦豉末含一夜即愈。
10、胎動。用豉汁炒服。
11、小兒丹毒。用豉炒至煙盡,研為末,油調(diào)敷涂。
12、背癰。用香豉三升,加少量水搗成泥,照腫處大小作餅,厚約三分, 鋪瘡上,留孔,以艾火烘灸。勿令肉破,一天二次。
13、蠼螋尿瘡。用豉搗爛敷涂。
14、筋骨跌傷。用豉三升、水三程式,煎成濃汁飲服。
15、服藥過量。飲豉汁。
16、腳腫。飲豉汁,以渣敷腫處。
豆腐
釋名
氣味 甘、咸、寒、有小毒。
主治
和脾胃、消脹滿、下大腸濁氣、清熱散血。
蒸餅
釋名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1、小兒淋(小兒尿頻量少)。用蒸餅、大蒜、淡豆豉合搗成丸,連服三日可愈。
2、積年下血。用蒸餅、烏龍尾中一兩、皂角(去皮,酥炙)七個,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每服二十丸,米湯送下。
3、赤白痢。用干蒸餅(蜜拌炒)二兩、御米殼(蜜炒)四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碗煎化熱服。
4、崩中下血。用陳年蒸餅燒存性,米湯沖服二錢。
5、盜汗、自汗。每夜臥時,帶饑吃蒸餅一枚。幾天后即可止汗。
6、折傷。把蒸餅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甚驗。
7、湯火傷。用饅頭餅燒存性,研為末,加油調(diào)勻涂傷處。
曲
釋名 酒母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1、米谷食積。炒曲末,以開水調(diào)服二錢。一天服三次。
2、赤白痢。用曲熬粟米粥吃,每次一匙。一天吃四、五次。
3、酒毒下血。用曲一塊,包濕紙中,煨為末空心服二錢,米湯送下。極效。
4、胎動不安。用生曲餅研為末,加水絞汁服三升。
神曲
釋名
氣味 甘、辛、溫、無毒。
主治
1、脾胃虛弱(胸膈痞悶,腹脅膨脹,消化不良,食減貪睡)。用神曲六兩、麥蘗( 炒)三兩、干姜( 炮)四兩、烏梅肉(焙)四兩,共研為末,加蜜調(diào)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2、虛寒反胃。治方同上。
3、暴泄不止。用神曲( 炒)二兩、蒜萸(湯泡,炒)半兩,共研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
4、產(chǎn)后暈絕。用神曲炒為末,水沖服一匙。
5、食積心痛。用陳神曲一塊,燒紅,淬酒二碗飲服。
紅曲
釋名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治婦女血氣痛及產(chǎn)后惡血不盡。
蘗米
釋名
氣味 粟芽:苦、溫、無毒。
麥芽:咸、溫、無毒。
谷芽:甘、溫、無毒。
主治
粟芽:消積食,開胃。除煩,除熱。
谷芽:快脾開胃,下氣和中,消食化積。
麥芽:
1、快膈進食。用麥蘗四兩,神曲二兩,白術(shù)、桔皮各一兩,共研為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人參湯送下。
2、谷勞?。ㄋ闹珶o力,想睡,飯后精神更差)。有大麥蘗一升、椒一兩,一起炒過,加干姜三兩,共搗為末, 每服一匙,白開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3、腹中虛冷,消化不良。有大麥蘗五升、小麥面半斤、豉五保、杏仁二升,共熬至黃香,搗碎篩過,加糊做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開水送下。
4、產(chǎn)后便秘。不宜妄服藥丸。宜用大麥芽炒黃為末。每服三錢,開水調(diào)下。與粥交替飲服。
5、妊振后欲去胎。用麥蘗一升、蜜一升,合服。又方:有大麥芽一升。加水三升煮至二升,分三次服,有特效。
6、回乳(婦女無子食乳,乳不消散,令人發(fā)熱惡寒)。用大麥蘗二兩,炒為末。每服五錢,開水送下。
飴糖
釋名 餳
氣味 甘、大溫、無毒。
主治
1、老人煩渴。用大麥一升,加水七升煎至五升,再加入赤餳二合,渴即取飲。
2、魚臍疔瘡(按:此瘡形如長弓,一端有準(zhǔn)確出點,點上有孔,如魚臍)。用飴糖涂搽,如糖已干,則燒灰涂搽。
3、毒瘡,火燒傷。治方同上。
醬
釋名
氣味 咸、冷利、無毒。
主治
1、湯火傷。用醬涂。
2、中砒毒。用醬調(diào)水服。
3、妊娠下血。有醬二升,去汁,取豆,炒過,研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4、妊娠尿血。用豆醬一大碗,熬干,加生地黃二兩,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5、疬瘍。用醬清調(diào)石硫磺細(xì)末,每日涂搽。
醋
釋名 酢、苦酒。
氣味 米醋)酸、苦、溫、無毒。
主治
1、霍亂吐瀉。用鹽醋煎服。
2、腳轉(zhuǎn)筋。用舊棉泡醋中。蒸熱裹痛處,棉冷即換。直至痛止。
3、腋下狐臭。用三年釅醋,和石灰敷涂。
4、癰疽不潰。用醋調(diào)雀屎,取小豆敷瘡頭上,瘡即可穿。
5、牙齒疼痛。用米醋煮枸杞白皮一升,取半升含漱。
6、蜈蚣咬毒。用醋磨生鐵敷搽。
7、蠼螋尿瘡。用醋和胡粉敷搽。
8、湯火傷。用酸醋淋洗,并以醋泥涂傷處,有效,亦無瘢痕。
9、乳癰堅硬。用罐裝醋,燒熱石投入二次,即以熱醋敷癰,醋冷則再次燒石熱之。如此熱敷數(shù)次即愈。
酒
釋名
氣味 (米酒)苦、甘、辛、大熱、有毒。
主治
1、米酒:行藥勢,通血脈,潤皮膚,散濕氣,除風(fēng)下氣,解馬肉、桐油毒。
2、愈瘧酒:治諸瘧疾,頻頻溫飲。
3、五加皮酒:支閏切風(fēng)濕痿痹,壯筋骨,填精髓
4、薏苡仁酒:去風(fēng)濕,強筋骨,健脾胃。
5、五加皮酒:去一切風(fēng)濕痿痹,壯筋骨,填精髓
6、女貞皮酒:治風(fēng)虛,補腰膝。
7、地黃酒:補虛弱,壯筋骨,通血脈,臺腹痛,變白發(fā)。
8、當(dāng)歸酒;和血脈,堅筋骨,止諸痛,調(diào)經(jīng)水。
9、菖蒲酒:治風(fēng)痹,通血脈,療骨痿。
10、枸杞酒:補虛弱,益精氣,去冷風(fēng),壯陽道,止目淚,健腰腳。
11、人參酒。補中益氣,通治諸虛。
12、茯苓酒:治頭風(fēng)虛眩,暖腰膝,主五勞七作傷。
13、桑椹酒。補五臟,明耳目,治水腫。
14、蜜酒。治風(fēng)疹、風(fēng)癬。
15、蓼酒。久服聰耳明目、脾胃健壯。
16、姜酒。澡貪莧、發(fā)熱、心腹冷痛。
17、蔥豉酒。解煩熱,補虛勞,治傷寒頭痛寒熱及冷痢腸痛,解肌發(fā)汗。
18、茴香酒。治腎氣痛、扁墜牽引及心腹痛。
19、縮砂酒。消食、和中、下氣,治心腹痛。
20、茵陳酒。治風(fēng)疾、筋骨攣急。
21、百部酒:治一世新舊咳嗽。
22、海藻酒:治癭氣。
23、松節(jié)酒:治冷風(fēng)虛弱、筋骨攣痛、腳氣緩痹。
24、竹葉酒:治諸風(fēng)熱病。
25、麻仁酒:治骨髓風(fēng)毒痛、腳氣緩痹。
26、紅曲酒:治腹中及產(chǎn)后瘀血。
27、花蛇酒:治諸風(fēng)頑痹、癱瘓攣急、惡瘡疥癬。
28、蝮蛇酒:治惡瘡諸瘺、惡風(fēng)頑痹癲疾。
29、豆淋酒:破血去風(fēng),治男子中風(fēng)口歪、陰毒腹痛及小便尿血。亦治婦女產(chǎn)后一切中風(fēng)疾病。
30、虎骨酒:治臂脛疼痛、歷節(jié)風(fēng)、腎虛、膀胱寒痛。
31、鹿茸酒:澡陽虛痿弱、小便頻數(shù)、勞損諸虛。
燒酒
釋名 火酒、阿剌吉酒。
氣味 辛、甘、大熱、有大毒。
主治
消冷積寒氣,燥濕痰,開郁結(jié),止水泄;治霍亂瘧疾噎膈、心腹冷痛、陰毒欲死;殺蟲辟瘴,利小便,堅大便,洗赤目腫痛,有效。
糟
釋名 名粕。
氣味 酒糟:甘、辛、無毒。
大麥醋糟:酸、微寒、無毒。
干餳糟:基、溫、無毒。
主治
酒糟
1、手足皸裂。用酒糟、貍油、姜汁鹽等分,研爛,炒熱搽患處裂肉甚痛,但不久即合口,再搽數(shù)次,凍傷即愈。
2、鶴膝風(fēng)。用酒糟四兩、肥皂莢一個(去子)、硭硝一兩、五味子一兩、砂糖一兩、姜汁半瓶,研勻,每日涂搽。加一點燒酒更好。
3、打傷青腫。用濕紙鋪傷處。紙上厚攤一塊搗爛的酒糟(先燒過),過一陣,痛處如蟻行,熱氣上升,腫即消散。
大麥醋糟:氣滯風(fēng)雍、手背腳膝痛。炒熱布裹熨,三、兩換可愈。
干餳糟:
1、反胃、嘔吐不止。用干餳糟六兩、生姜四兩,是搗作餅,或焙或曬,加炙甘草末二兩,鹽少許,煎湯服下。此方“甘露湯”。
2、脾胃虛弱。用平胃散一斤加干餳糟(炒)二斤半、生姜一斤半、紅棗三百個(煮取肉,焙干),一起研為末,逐日煎湯服。
釋名 巨勝、方莖、狗虱、油麻、脂麻。葉名青蓑,莖名麻皆。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1、腰腳疼痛。用新胡麻一升,熬香后,搗爛。每日吞服適量,以姜汁、蜜湯、溫酒送下均可。
2、手腳酸痛,微腫。用胡麻熬熟,研強烈,取五升加酒一升,泡一夜后隨意飲用。
3、偶感風(fēng)寒。用胡麻炒焦,乘熱搗爛泡酒飲用。飲后暖臥,以出微汗為好。
4、熱淋。用胡麻子、蔓菁子各五合,炒黃,裝袋中,以水三升浸泡,每飯前取服一錢。
5、疔腫惡瘡。用胡麻(燒灰)、針砂,等分為末,加醋調(diào)敷患處。
6、痔瘡腫痛。用胡麻子煎湯洗。
7、坐板瘡疥。用生胡麻嚼爛敷涂。
8、婦女乳少。用胡麻炒過,研細(xì),加鹽少許服下。
9、湯火傷。用胡麻生研如泥,涂搽傷處。
10、癰瘡不合。用胡麻炒黑。搗爛敷涂。
11、漏胎難產(chǎn)(血干澀,胎兒不能下)。用麻油半兩,蜜一兩,同煎開多次,溫服,胎滑即下。他藥無益。
12、眉毛不長。用胡麻花陰干,研為末,泡麻油中,每日取擦眉部。
大麻
釋名 火麻、黃麻、漢麻。雄者牡麻, 雌者名苴麻、苧麻。花名麻麻勃。麻勃即大麻的花。
氣味 味麻勃:辛、溫、無毒。
麻:辛、平、有毒。
大麻葉:辛、有毒。
主治
麻勃(大麻的花)
1、記憶力衰退。用初秋收取的麻勃一升、有參二兩,共研為末,蒸透。每睡醒時服一小撮。
2、瘰疬初起。用初秋收取的麻花、中夏收取的艾葉各等分,作炷灸患處百壯。
3、刀傷病麻木。用麻勃一兩、蒲黃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一小匙,酒送下。白天服三次,夜間服一次。
4、風(fēng)病麻木。用麻花四兩、草烏一兩(炒存性),共研為末,加煉蜜調(diào)成膏。每服三分,開水送下。
麻(麻子連殼的總稱,大麻的果實)
1、大便秘,小便數(shù)。用麻子仁二升,芍藥半斤,厚樸一尺,大黃、枳實各一斤,杏仁一升,一起熬研,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漿水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麻仁丸”。
2、月經(jīng)不通(或兩、三月,或半年一次)。用麻子仁二升、桃仁二兩,研勻,熟酒一升中沁一夜,每天服藥一升。
3、消渴(日飲數(shù)斗,小便赤澀)。用秋麻子仁一升,加水三升,煮開三四次。飲汁。
4、血痢不止。用麻子仁汁煮綠豆空心吃,極效。
5、刀傷瘀血腹中。用大麻仁三升、蔥白十四枚,搗爛,加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不盡時可再次服藥。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不盡時可再次服藥。
6、發(fā)落不生。用麻仁汁煮粥常吃。
7、小兒頭瘡。用麻仁五升,研細(xì),水絞取汁,蜜調(diào)搽瘡上。
大麻油:熬黑敷頭上,治發(fā)落不生。
大麻葉:
1、下蛔蟲。用大麻葉搗汗服五合。
2、瘧疾。用大麻葉,炒香,過一會,研為末,臨發(fā)病前用茶或酒送服適量。
大麻的莖或莖皮:
治破血,通小便,跌打損傷。
大麻根:帶下崩中,熱淋下血,跌打瘀血。
漚麻汁z:消渴、瘀血。
小麥
釋名 來。
氣味 小麥(小麥的果實):甘、微寒、無毒
浮麥:甘、咸、寒、無毒。
面粉:甘、溫、有微毒。不能消熱止煩
主治
小麥(小麥的果實):
1、老人淋。用小麥一升、通草二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飲服。
2、項癭。用小麥一升,在醋一升中泡過,曬干為末,加海藻(洗凈,研為末)三兩,和勻,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3、白癜風(fēng)。用小麥攤上,燒鐵物壓出油,搽涂患處。
4、湯火傷。用小麥炒黑,研為末,加膩粉,調(diào)油涂傷處。勿接觸冷水。
5、頭瘡。用小麥燒存性,研為末,調(diào)油敷患處。
浮麥:益氣,除熱,止自汗盜汗。
麥麩:
1、產(chǎn)后虛汗。用小麥麩、牡蠣,等分為末加豬肉汁調(diào)服二錢。一天服二次。
2、身上瘢痕。春夏用大麥麩,秋冬用小麥麩,篩粉,調(diào)油敷涂。
3、小便尿血。麥麩炒香,以肥豬肉蘸食。
4、熱瘡,湯火傷。用醋拌麥麩熨貼。
面粉:
1、內(nèi)傷吐血。用面粉略炒,以京墨汁或藕節(jié)汁調(diào)服二錢。
2、大出血(口、耳、鼻都出血)。用白面加鹽少許,冷水調(diào)服三錢。
3、泄痢。用白面一斤,炒焦黃,每天空心服一、二匙,溫水送下。
4、咽喉腫痛,不能吞食。用白面和醋調(diào)勻,涂喉外腫處。
5、乳癰不消。用白面半斤,炒黃,加荊煮成糊敷涂,即消。
6、刀傷血出。用生面干敷,五、七日即愈。
7、遠(yuǎn)行腳上起泡。水調(diào)生面涂上,一夜即消。
8、火燒成瘡。用炒面加梔子仁末,調(diào)油涂搽。
9、防止受孕。用白面一升、酒一升,煮沸去渣,分三次服下(來月經(jīng)的頭一天晚上,第二天黎明及大明以后各服一次)。
10、一切疔腫。用豬油調(diào)面封患處,有效。
麥粉:
癰疽發(fā)背,地銘腫毒。用陳年麥粉,久炒成黃黑色,冷定后,研為末,加陳醋調(diào)成糊,熬如黑漆,收存瓷罐中。同時攤紙上,剪孔貼患處,疼痛漸消。以后腫毒亦消,此方屢試屢驗,藥易得而功極顯。
面筋:
解熱和中。
糗:
消渴止煩。
麥苗:
消酒毒,解時疾狂熱,退胸膈熱,利小腸。
麥?。?
陽毒、溫毒、熱極發(fā)狂,大渴及溫?zé)帷?
麥稈:燒灰加在去疣痣、蝕惡肉的藥膏中。
大麥
釋名 牟麥。
氣味 咸、溫、微寒、無毒。
主治
1、食飽煩脹。用大麥面熬香,每服一匙,開水送下。
2、蠼螋尿瘡。用大麥嚼敷,一天三次。
3、湯火傷。用大麥炒黑,研為末,搽傷處。
4、小便不通。用陳大麥秸煎濃汁一次服。
雀麥
釋名 燕麥、杜姥草、牛星草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主治(米)充饑滑腸,(苗)胞衣不下。
蕎麥
釋名 翹、烏麥、花蕎
氣味 甘、平、寒、無毒。
主治
1、咳嗽上氣。用蕎麥粉四兩、茶末二錢、生蜜二兩,加水一碗,攪于極勻,飲服。引氣下降,即愈。
2、水腫氣喘。用生大戟一錢、蕎麥面二錢,加水作餅炙熟為末,空心服,茶送下。以大小便通暢為度。
3、赤白帶下。用蕎麥炒焦為末,加雞蛋白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4、禁口痢疾。每服蕎麥面二錢,沙糖水調(diào)下。
5、癰疽發(fā)背。用蕎麥面、硫磺各二兩,共研為末,加水作成餅,曬干收存,每取一餅?zāi)ニ蟑彙?
6、湯火傷。用蕎麥面炒黃,研末,水調(diào)敷傷處,有特效。
7、瘰養(yǎng)成圍頸。用蕎麥(炒,去殼)、海藻、白僵蠶(炒,去絲),等分為末,白梅浸湯取肉,取一半和藥末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六、七十丸,食睡臥時米湯送下。一天服五次。若與淡菜同服更好。
8、絞腸沙。用蕎麥面一撮,炒黃,水煎服。
9、小腸疝氣。用蕎麥仁(炒,去尖)、胡盧巴(酒浸、曬干)各四兩、小茴香(炒)一兩,共研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鹽酒送下。
10、腹痛微瀉。用蕎麥作飯。連食三、四次,即愈。
稻
釋名 名杜、糯。(本草所指的稻,去指糯而言)。
氣味 淘糯米水:甘、涼、無毒。
稻米:苦、溫、無毒(一說味甘)。
主治
稻米
1、霍亂煩渴。用糯米三合、水五升、蜜一合,研汁分服?;蛑笾?
2、消渴飲水。治方同上。
3、下痢禁口。用糯谷一程式,炒出白花,去殼,以姜汁拌濕,再炒為末。每服一匙,開水送下。三服即可止痢。
4、鼻血不止。用糯米微炒黃,研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diào)下,同時少許入鼻中。此方名“獨圣散”。
5、自汗不止。用糯米、小麥麩同炒,研為末。每服三錢,米湯送下?;蛑筘i肉蘸末食。
6、白帶。用糙糯米、花椒等分,炒為末,加醋、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飯前服,醋湯送下。
7、胎動不安,下黃水。用糯米一合,黃芪、芎窮各五錢,加水一升煎成八合,分次服。
8、腰痛虛寒。用糯米二升,炒熱裝袋中,拴靠在腰痛處。另以八角茴香研酒內(nèi)服。
淘糯米水:
益氣,止煩渴霍亂,解毒。
糯稻花:
陰干后供擦牙、烏須的配方使用。
稻稈:
1、消渴飲水。取稻稈中心燒灰,每以開水泡灰一合,澄清后飲下。
2、喉痹腫痛。用稻草燒取墨煙,醋調(diào)吹鼻中或灌入喉中,吐出痰涎即愈。
3、下血成痔。用稻稈燒灰淋汁,熱浸洗三、五度,可愈。
4、湯火傷。用稻稈灰冷水中淘七遍,帶濕攤傷處,藥干即換。若是濕瘡,則將稻稈灰淘后焙干,加油調(diào)涂。三、五次可愈。
粳
釋名
氣味 粳米:甘、苦、平、無毒。
淅二泔:甘、寒、無毒。
主治 有
粳米:
1、霍亂吐瀉,煩渴欲絕。用粳米二合,研成粉,加水二碗,再研成汁,和淡竹瀝一合,一次服下。
2、自汗不止。有粳米粉代撲粉,經(jīng)常撲身上,有效。
3、心氣痛。用粳米一升加水六升煮開六、七次服下。
4、胎動腹痛。用粳米五升、黃芪六兩,加水七升煎成二升,分四次服下。
5、疔腫。用粳米粉熬黑,調(diào)蜜敷涂。
淅二泔:
清熱,止煩渴,利小便,涼血。
炒米湯:
益胃,除濕。
粳谷奴:
走馬喉痹。取粳谷取燒、研,以酒沖服一匙,立效。
禾稈:
解砒毒。用禾稈燒灰,淋汁濾清,冷服一碗,能將毒排出。
秈
釋名 占稻、早稻。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溫中益氣,養(yǎng)胃和脾,除濕止泄。
稷
釋名 名粢。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1、補中益氣,用羊肉一腳,熬湯,加稷米、蔥、鹽,煮粥吃。
2、背癰。用稷米粉熬黑,加雞蛋白調(diào)勻,涂布上,剪孔貼患處,藥干即換。極效。
3、心氣痛。用稷根煎湯溫服。
4、難產(chǎn)。用稷根陰干,燒存性,研為末,以酒沖服二錢。
黍
釋名 赤黍名門、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節(jié)距,一稃二米名痞。
氣味 黍米:甘、溫、無毒。久食令人多熱煩。
丹黍米:甘、微寒、無毒。
黍莖和根:辛、熱、有小毒。
主治
黍米:燒灰和油涂跌打傷,能止痛,不作瘢;嚼濃汁,涂小兒鵝口瘡,
有效。
丹黍米:止咳嗽,退熱,亦治泄痢鱉瘕。
黍莖和根:利小便,止喘,去浮腫。
蜀黍
釋名 蜀秫、蘆、蘆粟、木稷、荻粱、高粱。
氣味 (米)甘、澀、溫、無毒。
主治
(蜀黍米)溫中,澀腸胃,止霍亂。(根)利小便,止喘滿
玉蜀黍
釋名 玉高粱。
氣味 (米)甘、平、無毒。
主治
(玉蜀黍米)調(diào)中開味,(根、葉)治沙淋。
粱
釋名
氣味 黃粱米:甘、平、無毒。
白粱米:甘、微寒、無毒。
青粱米:甘、微寒、無毒。
主治
黃粱米:止霍亂下痢,利小便,除煩熱。
白粱米:
1、胃虛嘔吐。用白粱米汁二合、姜汁一合,和勻服下。
2、霍亂不止,用白粱米五合,加水一升,煮粥吃。
3、手足生疣。用白粱米粉炒紅,和唾液涂搽。
青粱米:
1、脾虛泄痢。用青粱米半升、神曲一合,每日煮粥食。
2、冷氣心痛。用桃仁二兩,去皮,加水研磨,絞取汁,倒入青粱米四合,煮粥吃。
3、老人血淋。用車前五合,棉裹煮汁,加青粱米四合粥飲汁此方亦能明目。
粟
釋名
氣味 粟米:咸、微寒、無毒
主治
粟米:
1、胃熱消渴。用陳粟米煮飯吃。
2、反胃吐食(脾胃氣弱,食不消化)。用粟米半升,搗成粉,加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取七枚煮熟, 放一點鹽,連汁穿梭心吞服,或加少許醋吞下。
3、鼻血不止。用粟米粉小煮服。
4、湯火傷。用粟米焦,投不中,澄取汁,濃煎如糖,頻搽傷上,能止痛,滅瘢痕。又方:粟米,半生半炒,研為末,酒調(diào)敷傷處。
粟泔汁:
1、眼熱赤腫。用粟泔汁(淘粟水)發(fā)酸的沉淀,加生地黃等分,研勻攤于布上,方圓約二寸,貼目上熨熱。藥干即換。
2、疳瘡月蝕。用粟泔汁沉淀敷涂。
參子
釋名 龍爪粟、鴨爪稗。
氣味 甘、澀、無毒
主治
補中益氣,厚腸胃。
稗
釋名
氣味 (稗米)辛、甘、苦、微寒、無毒。
主治
(稗米)益氣,健胃。(苗、根)搗敷或研末,可治刀傷出血。
薏苡仁
釋名 解蠡、芑實、莘米、回回米、薏珠子。
氣味 (仁、根)甘、微寒、無毒
主治
1、風(fēng)濕身疼,日暮加劇。用麻黃三兩,杏仁二十枚,甘草、薏苡仁各一兩,加水四升,煮成二升,分兩次服。
2、水腫喘急。用郁李仁二兩,研細(xì),以水濾取汁,煮薏苡仁飯,一天吃兩次。
3、沙石熱淋。用薏苡仁(子、葉、根皆可)水煎熱飲(夏月次飲),以通為度。
4、消渴。用薏苡仁煮粥吃。
5、肺痿咳嗽,有膿血。用薏苡仁十兩,搗破,加水三升煎成一升,以酒少許送服。
6、癰疽不潰。吞服薏苡仁一枚。
7、蟲牙痛。用薏苡仁、桔梗研末點服。
8、疝疾。用薏苡(以東壁黃土炒過),加水煮成膏服下。
9、黃疸。用薏苡根煎湯頻服。
10、殺蛔蟲。用薏苡根一斤,磨細(xì),加水七升煮成三升服下,能將蟲殺死打出。
11、月經(jīng)不通。有薏苡根一兩,水煎服。
12、牙齒風(fēng)痛。用薏苡根四兩,水煮含漱。
罌子粟
釋名 米囊子、御米、象谷。
氣味 (米)甘、平、無毒。
(殼)酸、澀、微寒、無毒。
主治
1、反胃吐食。用白罌粟米三合、人參末三錢、生山芋五寸(切細(xì)),加水二升三合,煮成六合,再加生姜汁及鹽少許,和勻分服。
2、赤白痢。用罌粟米(炒)、罌粟殼(炙),等分為末,加煉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
3、熱痢便血。用粟殼( 醋炙)一兩、陳皮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烏梅湯送下。
4、久痢不止。用粟殼(醋炙)為還想,加蜜成丸了,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碗、姜三片,煎至八層溫服。又方:粟殼十兩(去膜),分作三分,一分醋炒,一分蜜炒,一分生用,并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 如芡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又方:用粟殼(蜜炙)、厚樸( 姜制)各四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忌食生冷。
5、水泄不止。用罌粟殼一枚(去蒂膜),烏梅肉、大棗肉各十枚,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溫服。
6、久咳不止。用粟殼,去筋,蜜炙為末。每服五分,蜜湯送下。
7、久咳自汗。用粟殼二兩半,去蒂膜。醋炒,取一兩與烏梅半兩焙干研末。每服二錢,臨臥時開水送下。此方名“百勞散”。
阿芙蓉
釋名 名阿片。俗作鴉片
氣味 酸、澀、溫、微毒。
主治
1、久痢。用阿芙蓉如小豆大小,每日空心服一次,溫水化下。忌食蔥蒜等物。
2、赤白痢下。用阿芙蓉、木香、黃連、白術(shù)各一分,共研為末,加飯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壯者一分,老幼半分,空心服,米湯送下。忌食酸物、生冷、油膩、茶、酒、面。又方;罌粟花未開時,外有兩片青葉包著?;ㄩ_即落,收取研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赤痢用紅花的包葉,白痢用白花的包葉。
大豆
釋名 菽。角名莢,葉名藿,莖名萁。
氣味 黑大豆:甘、平、無毒。
主治
黑大豆
1、中風(fēng)口歪。用大豆三升,熬熟,至微煙出,放入瓶中,泡酒五升。經(jīng)過一天以上,服酒一升,厚蓋被令稍稍出汗。如已噤口,可加獨活半斤,微微捶破同泡酒中。產(chǎn)后亦宜照此服藥以防風(fēng)氣,又消結(jié)血。
2、熱毒攻眼,紅痛、臉腫。用黑豆一升,分作十袋,沸湯中蒸過,交替著熨患處。
3、身面浮腫。用烏豆一升,加水五升煮成三升,再加酒五升,又煮成三升,分三次溫服。不愈再服。又方:用烏豆煮至皮干,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4、腹中痞硬。用大豆半升、生姜作分,加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5、水痢不止。用大豆一升(炒過)、白術(shù)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米湯送下。
6、男子便血。用黑豆一升,炒焦,研為末,熱酒淋過,去豆飲酒,極效。
7、一切下血。用黑豆在皂角湯中微浸,炒熟去皮,研為末,加煉豬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陳米湯送下。
8、折傷、墮墜、瘀血在腹。用大豆五升,加水一斗,煮汁成二升,一次服完。三服可愈。
9、牙齒疼痛。用黑豆煮酒,頻頻漱口。
10、胞衣不下。用大豆半升,加醇酒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
大豆皮:
生用,治痘瘡目翳;嚼爛,敷小兒尿灰瘡。
黃大豆
釋名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主治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脹腫毒。研末,調(diào)熱水,涂痘后癰。
赤小豆
釋名 赤豆、紅豆,葉名藿
氣味
主治
1、水氣腫脹。和赤小豆五合、大蒜一顆、生姜五錢、商陸根一條,一起碎破,同水煮爛,去藥,空心食豆,慢慢飲汁令盡,腫立消。又方:
用赤小豆一斗煮極爛,取汁五升,乘熱浸泡腳和膝。若腫已到腹部,只須吃小豆即可。
2、痢疾。用小豆一合、熔蠟三兩,一次服下,有效。
3、腸痔下血。用小豆三升、苦酒五升,煮熟曬干,再浸至酒盡乃止,然后研豆為末。每服一錢,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4、牙齒疼痛。用赤小豆擦牙吐涎及吹鼻中。一方:加阿青少許。一方:加花咸少許。
5、乳汁不通。用赤小豆煮汁飲之。
6、前疽初作。用赤小豆末調(diào)水敷涂。
7、肋頰熱腫。用赤小豆和蜜敷涂,一夜即消?;蚣榆饺厝~末更好。
8、丹毒如火。用赤小豆末調(diào)雞蛋白,隨時敷涂。
9、小便頻數(shù)。用小豆葉一斤,在豉汁中煮成湯吃下。
10、小兒遺尿。用小豆葉搗汁服下。
綠豆
釋名
氣味
綠豆
甘、寒、無毒。
綠豆粉
甘、涼、平、無毒。
豆皮
甘、寒、無毒
豆芽
甘、平、無
主治
綠豆
1、小兒丹腫。用綠豆五錢、大黃二錢,共研為末,加生薄荷汁和蜜,調(diào)勻敷涂。
2、赤痢不止。用大麻子大水中三末濾汁,煮綠豆吃,極效。
3、消渴。用綠豆煮粥吃。
4、痘后癰毒。用綠豆、赤小豆、黑大豆,等分為末,醋調(diào)勻時時掃涂患處。此方名“三豆膏”。
5、水腫。用綠豆二合半、大附子一只(去皮臍,切作兩片),加水三碗,煮熟,臨臥時空心食豆。次日將原附子兩片又各切為二,另以綠豆二合半如前煮食。第三日照第一日,第四日照第二日食豆。水從小便下, 腫自消。未消可多吃幾次,忌食生冷、毒物、鹽、酒。
綠豆粉
1、霍亂吐利。用綠豆粉、白糖各二兩,新汲水調(diào)服即愈。
2、解砒毒。用綠豆粉、寒水石等分,加藍根汁調(diào)服三至五錢。
3、署天痱瘡。用綠豆粉二兩、滑石一兩,調(diào)勻撲患處。藥中亦可加蛤粉二兩。
4、腫毒初起。用綠豆粉炒成黃黑色,加皂莢粉一兩,醋調(diào)敷。皮破者。
用油調(diào)。
豆皮:解熱毒,退目翳。
豆芽:解酒毒、熱毒。
豌豆
釋名 胡豆、戎菽、回鶻豆、畢豆、青小豆、青斑豆、麻累。
氣味 甘、微辛、平、無毒。
主治
消渴、吐逆,止泄痢,利小便,不乳汁,消癰腫痘瘡。
蠶豆
釋名 胡豆。
氣味 甘、微辛、平、無毒。
主治
快胃,和臟腑。
豇豆
釋名
氣味 甘、咸、平、無毒。
主治
理中有益氣,補腎健胃。治吐逆泄痢、小便頻數(shù)。
扁豆
釋名 沿籬豆、蛾眉豆。其種子有黑、白二種,白者溫而黑者稍冷。
入藥用白扁豆。
氣味 白扁豆:甘、微溫、無毒
主治
白扁豆:
1、霍亂吐利。用扁豆、香薷各一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次服。
2、赤白帶下。用白扁豆炒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3、墮胎中毒(妊婦服草藥墮胎,引起腹痛)。用生白扁豆,去皮,研為末,米湯送服一匙。
4、中砒霜毒。用白扁豆生研,加水絞取汁飲服。
扁豆花:
1、血崩不止。用白扁豆花焙干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服,炒米煮湯加鹽少許送下。
2、泄痢。用白扁豆花焙(正開放者),擇取潔凈的,勿以水洗,只以滾水燙過后,即和豬脊肉一條、蔥一根、胡椒七粒,加醬汁一起拌勻,將燙花的水和面,包成小餛飩,炙熟食下。
刀豆
釋名 挾劍豆。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溫中下氣,利腸胃,止呃逆,益腎補元。
大豆豉
釋名
氣味 (淡豉)苦、寒、無毒。
(蒲州豉)咸、寒、無毒。
主治
1、傷寒發(fā)汗(冰痛、身熱、脈洪)。用蔥白一小把、豉一升,棉裹住,加水三程式,煮成一升,一次服下。如不出汗,再服一次,并加葛根三兩。又不出汗仍須再服,并加麻黃三兩。又方:用蔥湯煮米粥,加鹽豉吃下,取汗。又方:用豉一升、加童便三升,煮成一升,分次服,取汗。
2、傷寒不止不解,胸中悶惡。用豉一升、鹽一合,加水四升,煮成一升半,分次服,取吐。
3、血痢不止。用豉、大蒜等分,搗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送下。
4、瘧疾寒熱。煮豉湯飲服,大吐即愈。
5、盜汗不止。用豉一升,微炒香,放清酒三升中泡三天,取汁服(冷熱均可)。如無效,可多服幾劑。
6、痰喘(雨天便發(fā),坐臥不安,飲食不進)。用淡豆豉一兩,蒸過,搗極爛,加砒霜末一錢,枯白礬三錢,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七丸, 病甚者九丸,小兒五丸,冷茶或冷水送下。
7、膝攣骨痛。用豉三、五升,九蒸九曬,泡酒中,每空心飲適量。
8、喉痹不語。煮豉汁一程式服,蓋被發(fā)汗。同時把桂末放在舌下含咽。
9、口舌生瘡,胸膈疼痛。用焦豉末含一夜即愈。
10、胎動。用豉汁炒服。
11、小兒丹毒。用豉炒至煙盡,研為末,油調(diào)敷涂。
12、背癰。用香豉三升,加少量水搗成泥,照腫處大小作餅,厚約三分, 鋪瘡上,留孔,以艾火烘灸。勿令肉破,一天二次。
13、蠼螋尿瘡。用豉搗爛敷涂。
14、筋骨跌傷。用豉三升、水三程式,煎成濃汁飲服。
15、服藥過量。飲豉汁。
16、腳腫。飲豉汁,以渣敷腫處。
豆腐
釋名
氣味 甘、咸、寒、有小毒。
主治
和脾胃、消脹滿、下大腸濁氣、清熱散血。
蒸餅
釋名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1、小兒淋(小兒尿頻量少)。用蒸餅、大蒜、淡豆豉合搗成丸,連服三日可愈。
2、積年下血。用蒸餅、烏龍尾中一兩、皂角(去皮,酥炙)七個,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每服二十丸,米湯送下。
3、赤白痢。用干蒸餅(蜜拌炒)二兩、御米殼(蜜炒)四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碗煎化熱服。
4、崩中下血。用陳年蒸餅燒存性,米湯沖服二錢。
5、盜汗、自汗。每夜臥時,帶饑吃蒸餅一枚。幾天后即可止汗。
6、折傷。把蒸餅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甚驗。
7、湯火傷。用饅頭餅燒存性,研為末,加油調(diào)勻涂傷處。
曲
釋名 酒母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1、米谷食積。炒曲末,以開水調(diào)服二錢。一天服三次。
2、赤白痢。用曲熬粟米粥吃,每次一匙。一天吃四、五次。
3、酒毒下血。用曲一塊,包濕紙中,煨為末空心服二錢,米湯送下。極效。
4、胎動不安。用生曲餅研為末,加水絞汁服三升。
神曲
釋名
氣味 甘、辛、溫、無毒。
主治
1、脾胃虛弱(胸膈痞悶,腹脅膨脹,消化不良,食減貪睡)。用神曲六兩、麥蘗( 炒)三兩、干姜( 炮)四兩、烏梅肉(焙)四兩,共研為末,加蜜調(diào)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2、虛寒反胃。治方同上。
3、暴泄不止。用神曲( 炒)二兩、蒜萸(湯泡,炒)半兩,共研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
4、產(chǎn)后暈絕。用神曲炒為末,水沖服一匙。
5、食積心痛。用陳神曲一塊,燒紅,淬酒二碗飲服。
紅曲
釋名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治婦女血氣痛及產(chǎn)后惡血不盡。
蘗米
釋名
氣味 粟芽:苦、溫、無毒。
麥芽:咸、溫、無毒。
谷芽:甘、溫、無毒。
主治
粟芽:消積食,開胃。除煩,除熱。
谷芽:快脾開胃,下氣和中,消食化積。
麥芽:
1、快膈進食。用麥蘗四兩,神曲二兩,白術(shù)、桔皮各一兩,共研為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人參湯送下。
2、谷勞?。ㄋ闹珶o力,想睡,飯后精神更差)。有大麥蘗一升、椒一兩,一起炒過,加干姜三兩,共搗為末, 每服一匙,白開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3、腹中虛冷,消化不良。有大麥蘗五升、小麥面半斤、豉五保、杏仁二升,共熬至黃香,搗碎篩過,加糊做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開水送下。
4、產(chǎn)后便秘。不宜妄服藥丸。宜用大麥芽炒黃為末。每服三錢,開水調(diào)下。與粥交替飲服。
5、妊振后欲去胎。用麥蘗一升、蜜一升,合服。又方:有大麥芽一升。加水三升煮至二升,分三次服,有特效。
6、回乳(婦女無子食乳,乳不消散,令人發(fā)熱惡寒)。用大麥蘗二兩,炒為末。每服五錢,開水送下。
飴糖
釋名 餳
氣味 甘、大溫、無毒。
主治
1、老人煩渴。用大麥一升,加水七升煎至五升,再加入赤餳二合,渴即取飲。
2、魚臍疔瘡(按:此瘡形如長弓,一端有準(zhǔn)確出點,點上有孔,如魚臍)。用飴糖涂搽,如糖已干,則燒灰涂搽。
3、毒瘡,火燒傷。治方同上。
醬
釋名
氣味 咸、冷利、無毒。
主治
1、湯火傷。用醬涂。
2、中砒毒。用醬調(diào)水服。
3、妊娠下血。有醬二升,去汁,取豆,炒過,研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4、妊娠尿血。用豆醬一大碗,熬干,加生地黃二兩,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5、疬瘍。用醬清調(diào)石硫磺細(xì)末,每日涂搽。
醋
釋名 酢、苦酒。
氣味 米醋)酸、苦、溫、無毒。
主治
1、霍亂吐瀉。用鹽醋煎服。
2、腳轉(zhuǎn)筋。用舊棉泡醋中。蒸熱裹痛處,棉冷即換。直至痛止。
3、腋下狐臭。用三年釅醋,和石灰敷涂。
4、癰疽不潰。用醋調(diào)雀屎,取小豆敷瘡頭上,瘡即可穿。
5、牙齒疼痛。用米醋煮枸杞白皮一升,取半升含漱。
6、蜈蚣咬毒。用醋磨生鐵敷搽。
7、蠼螋尿瘡。用醋和胡粉敷搽。
8、湯火傷。用酸醋淋洗,并以醋泥涂傷處,有效,亦無瘢痕。
9、乳癰堅硬。用罐裝醋,燒熱石投入二次,即以熱醋敷癰,醋冷則再次燒石熱之。如此熱敷數(shù)次即愈。
酒
釋名
氣味 (米酒)苦、甘、辛、大熱、有毒。
主治
1、米酒:行藥勢,通血脈,潤皮膚,散濕氣,除風(fēng)下氣,解馬肉、桐油毒。
2、愈瘧酒:治諸瘧疾,頻頻溫飲。
3、五加皮酒:支閏切風(fēng)濕痿痹,壯筋骨,填精髓
4、薏苡仁酒:去風(fēng)濕,強筋骨,健脾胃。
5、五加皮酒:去一切風(fēng)濕痿痹,壯筋骨,填精髓
6、女貞皮酒:治風(fēng)虛,補腰膝。
7、地黃酒:補虛弱,壯筋骨,通血脈,臺腹痛,變白發(fā)。
8、當(dāng)歸酒;和血脈,堅筋骨,止諸痛,調(diào)經(jīng)水。
9、菖蒲酒:治風(fēng)痹,通血脈,療骨痿。
10、枸杞酒:補虛弱,益精氣,去冷風(fēng),壯陽道,止目淚,健腰腳。
11、人參酒。補中益氣,通治諸虛。
12、茯苓酒:治頭風(fēng)虛眩,暖腰膝,主五勞七作傷。
13、桑椹酒。補五臟,明耳目,治水腫。
14、蜜酒。治風(fēng)疹、風(fēng)癬。
15、蓼酒。久服聰耳明目、脾胃健壯。
16、姜酒。澡貪莧、發(fā)熱、心腹冷痛。
17、蔥豉酒。解煩熱,補虛勞,治傷寒頭痛寒熱及冷痢腸痛,解肌發(fā)汗。
18、茴香酒。治腎氣痛、扁墜牽引及心腹痛。
19、縮砂酒。消食、和中、下氣,治心腹痛。
20、茵陳酒。治風(fēng)疾、筋骨攣急。
21、百部酒:治一世新舊咳嗽。
22、海藻酒:治癭氣。
23、松節(jié)酒:治冷風(fēng)虛弱、筋骨攣痛、腳氣緩痹。
24、竹葉酒:治諸風(fēng)熱病。
25、麻仁酒:治骨髓風(fēng)毒痛、腳氣緩痹。
26、紅曲酒:治腹中及產(chǎn)后瘀血。
27、花蛇酒:治諸風(fēng)頑痹、癱瘓攣急、惡瘡疥癬。
28、蝮蛇酒:治惡瘡諸瘺、惡風(fēng)頑痹癲疾。
29、豆淋酒:破血去風(fēng),治男子中風(fēng)口歪、陰毒腹痛及小便尿血。亦治婦女產(chǎn)后一切中風(fēng)疾病。
30、虎骨酒:治臂脛疼痛、歷節(jié)風(fēng)、腎虛、膀胱寒痛。
31、鹿茸酒:澡陽虛痿弱、小便頻數(shù)、勞損諸虛。
燒酒
釋名 火酒、阿剌吉酒。
氣味 辛、甘、大熱、有大毒。
主治
消冷積寒氣,燥濕痰,開郁結(jié),止水泄;治霍亂瘧疾噎膈、心腹冷痛、陰毒欲死;殺蟲辟瘴,利小便,堅大便,洗赤目腫痛,有效。
糟
釋名 名粕。
氣味 酒糟:甘、辛、無毒。
大麥醋糟:酸、微寒、無毒。
干餳糟:基、溫、無毒。
主治
酒糟
1、手足皸裂。用酒糟、貍油、姜汁鹽等分,研爛,炒熱搽患處裂肉甚痛,但不久即合口,再搽數(shù)次,凍傷即愈。
2、鶴膝風(fēng)。用酒糟四兩、肥皂莢一個(去子)、硭硝一兩、五味子一兩、砂糖一兩、姜汁半瓶,研勻,每日涂搽。加一點燒酒更好。
3、打傷青腫。用濕紙鋪傷處。紙上厚攤一塊搗爛的酒糟(先燒過),過一陣,痛處如蟻行,熱氣上升,腫即消散。
大麥醋糟:氣滯風(fēng)雍、手背腳膝痛。炒熱布裹熨,三、兩換可愈。
干餳糟:
1、反胃、嘔吐不止。用干餳糟六兩、生姜四兩,是搗作餅,或焙或曬,加炙甘草末二兩,鹽少許,煎湯服下。此方“甘露湯”。
2、脾胃虛弱。用平胃散一斤加干餳糟(炒)二斤半、生姜一斤半、紅棗三百個(煮取肉,焙干),一起研為末,逐日煎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