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本草經(jīng)解

本草經(jīng)解 作者:清·葉桂


  本草經(jīng)解 清 葉桂

  序一

  夫立言者不其難哉?;蚍箨惙辟懚萧鞜o聞?;蚬8糯殖识戳骶忝?。失則維均。故職詳未若職要。而明其當然。又必抉其所以然。正如經(jīng)籍。漢唐注疏。亦云詳矣。宋賢則略名物而窮義理。斯道始朗如星日。今醫(yī)之本草而有綱目。猶經(jīng)籍之有注疏也。終身學而未知注疏者眾矣。而醫(yī)之于綱目亦然。畏其繁重記誦維艱也。驚猶河漢。會歸不易也。于是乎因陋就簡。承訛襲謬。凡然刀圭漫試。自詡良工。與夫坐擁皋比。居然名宿。滔滔皆是??耙粐@也。古吳葉先生儒者也。邃于易而善醫(yī)。即以易之盈虛消息。通乎劑之緩急輕重。著書等身。其一為本草經(jīng)解。于本經(jīng)三百六十五種而損之。而益之。凡一百七十有四。其詮釋也縷析詳明。其制方也斟酌盡善。蓋東璧之書淹通博大。此則撮其至要。潔靜精微。固義文家法。

  一立言而三不朽具焉者也。其錫山王君悅田。為海文殿元之群從。學易于先生。兼得活人之術焉。間出此視予。予尋繹再四。謂是論衡也。忍終秘乎。頃者家大人于政事余暇??挤綍鴶?shù)種。補子惠所難周。掖斯人于耆艾。顧物藥則其權也。并鍥是書。欲學人咸奉為指南。譬若經(jīng)生。即未遑遠稽。討矜奧博。但力守宋賢傳注。深思潛玩。融會貫通。已無愧真儒。此葉先生著書本懷也。悅田兄尊聞雅意也。亦即家大人保赤情殷。常以濟人利物。當隨事力行。敦勉余兄弟之素志也。工竣為識諸首簡。

  雍正甲辰歲午月上浣河東楊緝祖序于六署之敬德堂

  序二

  古稱神農(nóng)氏辨別百草之性。咀味窮理。列為成書。后人定之。名曰本草綱目。然品匯既多。

  篇章亦富。不無煩衍錯雜之病。能貫通而得其要者誠難其人。昌黎韓子有言。記事者提要。

  纂言者鉤玄。茍或昧于陰陽類聚群分。未能推明其所以然。而欲臨癥補瀉。得其所當然。難矣。葉君天士儒者。喜讀書。尤邃于易。嘗著易經(jīng)象訓十二卷。因易以悟醫(yī)。通乎其理。撰述頗多。本草經(jīng)解其一也。集中所載。擇湯液中要品而得其精。家侄悅田從學有年。得其指示。抄錄此書。出入必偕。近游六安。省舍弟于奎光清署。得謁州刺史楊公。公一見之。反復贊嘆。以為詮釋之精。無逾此編。即命遠齋公子付之梓人。以公當世。使學人識其要領。

  于本草之精義。洞然豁然。綱舉目張。忘乎其纂輯之勞。而具有貫通之益。其于人之疾也。

  庶無謬乎。愿以此編為良醫(yī)家法也。

  雍正二年十一月日長至錫山王云錦書于荷經(jīng)之凝齋

  卷一 草部上

  【人參】

  氣微寒。味甘。無毒。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人參氣微寒。稟天秋令少陰之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稟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濃于味。陽也。肺為五胖之長。百脈之宗。司清濁之運化。為一身之橐龠。主生氣。

  人參氣寒清肺。肺清則氣旺。而五臟俱補矣。精者陰氣之英華。神者陽氣之精靈也。微寒清肺。肺旺則氣足而神安。脾屬血。人身陰氣之原。味甘益脾。脾血充則陰足而精安。隨神往來者謂之魂。并精出入謂之魄。精神安?;昶亲远ㄒ?。氣虛則易驚。血虛則易悸。人參微寒益氣。味甘益血。氣血平和。驚悸自止。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人參益氣。正氣充足。其邪自不能留。故能除邪氣。五臟藏陰者也。五臟得甘寒之助。則精氣上注于目而目明矣。心者神之處也。神安所以心開。開者朗也。腎者精之舍也。精充則伎巧出而智益。久服則氣足。故身輕。氣足則長生。故延年也。

  制方:人參同五味子、麥冬。名生脈散。補陰生津液。同辰砂。治驚。同炮姜。則補氣溫中。

  同白術、炮姜、甘草。名理中湯。治胸中寒邪痞塞。同白茯、白術、甘草。名四君子湯。治脾濕不治食入即同蘇治血虛發(fā)熱。同炮姜、北味、白術、甘草、白芍。治中氣虛喘。同黃、甘草、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北味、蓯蓉。治腎虛水泛成痰。同乳香各一錢。丹砂五分末。雞蛋清和姜汁調(diào)服。

  治橫生倒產(chǎn)。同歸身、麥冬、五味。治聞雷即暈。同赤茯、龍齒、辰砂。治離魂。同陳皮。

  治房后困倦。同柴胡、大棗、生姜。治虛勞發(fā)熱。同赤茯、麥冬。治齒縫出血。同蓮肉、川蓮。

  白芍、甘草。治血虛腹痛。同附子、肉桂、炮姜。治寒厥。同附子、北味。治氣脫中寒。同白術、麥冬、五味。治中暑倦怠。同白芍、沉香。治氣虛胸滿。同升麻。補上焦元氣。瀉肺中伏火。同白茯。補下焦元氣。瀉腎中伏火。同沉香、茯神。治心虛邪客作痛。同黃、白芍、北味。治汗多亡陽。同知母、石膏、粳米、甘草。名人參白虎湯。治氣虛傷暑。同附子、白芍、白術、白茯、甘草。治小兒慢驚。同菖蒲、蓮肉。治產(chǎn)后不語。同附子、肉桂、麥冬、五味。治下虛寒而上大熱。同黃、天冬、北味、牛膝、杞子、菖蒲。治中風不語。同大棗、白芍、甘草、棗仁、圓肉。治脾陰虛。同木瓜、藿香、橘紅。治氣虛反胃。同姜皮各兩許。水煎露服。治氣虛瘧久不止。

  卷一 草部上

  【黃】

  氣微溫。味甘。無毒。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補虛。小兒百病。(酒炒醋炒蜜炙白水炒)

  黃氣微溫。稟天春升少陽之氣。入足少陽膽經(jīng)。手少陽三焦經(jīng)。味甘無毒。稟地和平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脾主肌肉。甘能解毒。溫能生肌。所以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也。風濕熱壅于肌肉筋脈中。則筋壞肉敗而成大麻風癩疾矣。脾主濕。膽主風。

  三焦主熱。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黃甘溫。補益氣血。故治癩疾也。腸為痔。腸者手陽明經(jīng)也。太陰脾。為陽明行津液者也。甘溫益脾。脾健運。則腸行而痔愈也。鼠者瘰也。乃少陽經(jīng)風熱郁毒。黃入膽與三焦。甘能解毒。溫能散郁。所以主之。人身之虛。萬有不齊。不外乎氣血兩端。黃氣味甘溫。溫之以氣。所以補形不足也。補之以味。所以益精不足也。小兒稚陽也。稚陽為少陽。少陽生氣條達。小兒何病之有。黃入少陽補生生之元氣。所以概主小兒百病也。

  制方:黃同桂枝、白芍、甘草、姜、棗、飴。名黃建中湯。治脾陰虛。同桂枝、白芍、甘草、防風。治表虛自汗。同茅術、生地等分。牛膝、黃柏減半。丸。治濕毒瘡久不愈。用鹽水炒五錢。白茯一兩。末。治氣虛白濁。同甘草。治虛渴。同麻仁、陳皮、白蜜。治老人虛閉。同川蓮。治腸風下血。同川芎、糯米。治胎不安。同生地、熟地、黃柏、黃連、黃芩、歸身、棗仁。治陰虛盜汗。同生地、熟地、歸身、人參、棗仁、北味。治表虛自汗。同人參、甘草。名保元湯。治陽虛及虛痘癥。同白芷、白芨、甘草、金銀花、皂刺。排膿止痛。

  卷一 草部上

  【術】

  氣溫。味甘無毒。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饑。

  術性溫。稟天陽明之燥氣。入足陽明胃經(jīng)。味甘無毒。稟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風寒濕三者合成痹。痹者拘攣而麻木也。蓋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骨也。死肌者。濕邪侵肌肉也。痙者。濕流關節(jié)而筋勁急也。疸者。濕乘脾土肌肉發(fā)黃也。皆脾胃濕癥。術性甘燥。所以主之。胃土濕。則濕熱交蒸而自汗發(fā)熱。術性燥濕。故止汗除熱也。脾者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濕。則失其健運之性而食不消矣。術性溫益陽。則脾健而食消也。煎餌久服。則胃氣充足。氣盛則身輕。氣充則不饑。氣納則延年。所以輕身延年不饑也。

  制方:術同枳實作湯。治水飲。作丸。名枳術丸。治面黃食不化。同人參。治脾肺俱虛。同白芍、白茯、甘草。治脾虛肌熱。同澤瀉。治心下有水。同牡蠣、浮麥、石斛。治脾虛盜汗。同姜酒煎。治產(chǎn)后嘔逆。同陳皮。治脾虛脹滿。同谷芽、豬肚丸。治脾虛少食而瘦。同白芍、肉果炮姜暑瀉。同苦參、牡蠣、豬肚丸。治胃濕熱而瘦。同麥冬、石斛、黃柏、白芍、木瓜、苡仁、北味。

  治痿。

  卷一 草部上

  【甘草】

  氣平。味甘。無毒。主五臟六府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金瘡。解毒。久服輕身延年。(生用清火炙用補中)

  甘草氣平。稟天秋涼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稟地和平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氣降味升。陽也。肺主氣。脾統(tǒng)血。肺為五臟之長。脾為萬物之母。味甘可以解寒。氣平可以清熱。甘草甘平。入肺入脾。所以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也。肝主筋。腎主骨。肝腎熱而筋骨。氣平入肺。平肝生腎。筋骨自堅矣。脾主肌肉。味甘益脾。肌肉自長。肺主周身之氣。

  氣平益肺。肺益則氣力自倍也。金瘡熱則。氣平則清。所以治。味甘緩急。氣平清熱。

  故又解毒。久服肺氣清。所以輕身。脾氣和。所以延年也。

  制方:甘草佐黃、防風。治氣虛痘癥。同白芍、黃芩。名黃芩湯。治痢。同白芍。名甲己湯。

  治泄。同人參、炮姜、肉桂。則溫中。同麥冬、枇杷葉、蘇子。則下氣。同川蓮、白芍、升麻、滑石。治熱痢。同人參、菖蒲、益智、圓肉、棗仁、遠志。治健忘。同桔梗、元參、牛蒡、花粉。利咽喉。同麥冬、石膏、竹葉、知母。名竹葉石膏湯。治煩悶燥渴。同川蓮、木通、赤茯、生地。瀉心火。同桂枝、人參、生地、麥冬、阿膠、麻仁、姜、棗、酒。名復脈散。

  治心脾血枯。甘草一味。水炙熬膏。治懸癰如神。

  卷一 草部上

  【山藥】

  氣溫平。味甘。無毒。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炒用)

  山藥氣溫平。稟天春升秋降之和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稟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升味和。陽也。脾為中州而統(tǒng)血。血者陰也。中之守也。甘平益血。

  故主傷中。脾主肌肉。甘溫益脾。則肌肉豐滿。故補虛羸。肺主氣。氣虛則寒邪生。脾統(tǒng)血。血虛則熱邪生。氣溫益氣。味甘益血。血氣充而寒熱邪氣除矣。脾為中州。血為中守。甘平而益脾血。所以補中。脾主四肢。脾血足。則四肢健。肺氣充。則氣力倍也。陰者宗筋也。宗筋屬肝。氣溫稟春升之陽。所以益肝而強陰也。久服。氣溫益肝。肝開竅于目。目得血則明。氣平益肺而生腎。腎開竅于耳。耳得血則聰。味甘益脾。脾氣充則身輕。脾血旺則不饑。氣血調(diào)和。故延年也。

  制方:山藥同生地、杞子、牛膝、甘菊、白蒺藜、五味。治肝腎虛怯。同蓮肉、扁豆、人參、白芍、白茯、甘草、陳皮。治脾虛泄瀉。同羊肉、肉蓯蓉作羹。治虛羸。

  卷一 草部上

  【薏苡仁】

  氣微寒。味甘。無毒。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久風濕痹。下氣。久服輕身益氣(糯米炒)

  苡仁氣微寒。稟天秋金之燥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平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降味和。陰也。經(jīng)云。濕熱不攘。則大筋軟短而拘攣。苡仁氣微寒。清熱利濕。所以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也。久風。長久之風也。風淫則末疾。所以手足麻木而濕痹生焉。苡仁甘寒。其主之者。甘以行之。寒以清之也。微寒。稟秋金之燥氣而益肺。肺氣治則下行。故主下氣。久服輕身益氣者。濕行則脾健而身輕。金清則肺實而氣益也。

  制方:苡仁同木瓜、石斛、萆、黃柏、生地、麥冬。治痿厥。同五加皮、牛膝、石斛、生地、甘草。治筋拘急。專一味多服久服。治濕火傷肺。肺癰肺痿及痿癥。

  卷一 草部上

  【何首烏】

  氣微溫。味苦澀。無毒。主瘰。消癰腫。療頭風面瘡。治五痔。止心痛。益血氣。黑髭發(fā)。悅顏色。久服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亦治婦人產(chǎn)后及帶下諸疾。(馬豆蒸用)

  何首烏氣微溫。稟天春升少陽之氣。入足少陽膽經(jīng)、手少陽三焦經(jīng)。味苦澀無毒。得地火水之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氣味升少降多。陰也。瘰少陽之郁毒。首烏入少陽。

  氣溫則通達。所以主之。癰腫及頭面風瘡。皆屬心火。味苦入心。氣溫能行。所以主之。腸為痔。痔者濕熱傷血之癥也。味苦清血。故亦主之。心為君火。火郁則痛。苦能泄。溫能行。故主心痛。心主血。腎藏氣。味苦益血。味澀益氣也。髭發(fā)者血之余也。心者生之本。

  其華在面。心血通流。則髭發(fā)黑而顏色美矣。其黑髭發(fā)悅顏色者。苦益血而溫能通也。肝主筋。腎主骨。藏精與髓。膽氣疏則肝血潤。心血充則腎精足。其堅筋骨益精髓者。氣溫益膽。味苦澀而交心腎也。心腎交。則火降水升。自延年不老矣。治產(chǎn)后及帶下諸疾者。以氣溫能升少陽之生氣。味苦澀交心腎之陰陽也。

  制方:首烏同牛膝、鱉甲、陳皮、青皮。治瘧邪在陰分。如表虛脾弱。加人參三五錢。同金銀花、地榆、川蓮、白芍、升麻、葛根、甘草、滑石、山豆根、犀角、草石蠶。治痢純血諸藥不效者。首烏日日生嚼。治瘰或破或不破。并用葉搗涂。同牛膝丸。治腰膝軟疼。及風痰久瘧。

  卷一 草部上

  【百合】

  氣平。氣甘。無毒。主邪氣腹脹心痛。利大小便。補中益氣。

  百合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氣降味和。陰也。肺主氣。氣逆則腹脹心痛。謂之邪者。蓋非其位則為邪也。氣平下降。所以主之。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氣化則出。肺主氣。而與大腸為合。脾者又為胃行津液者也。百合甘平。平則氣降。氣化及于州都。則小便利。甘則脾潤。脾行胃之津液。則大便利也。脾為中州。補中者味甘益脾也。肺主氣。益氣者氣平肅肺也。

  制方:百協(xié)議麥冬、白芍、甘草、木通。利大小便。同知母、柴胡、竹葉。治寒熱邪氣。通身疼痛。同麥冬、五味、白芍、甘草。補中益氣。同白芍、白茯、車前、桑皮。治皮毛浮腫。

  卷一 草部上

  【菟絲子】

  氣平。味辛甘。無毒。主續(xù)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酒蒸)

  菟絲子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辛甘無毒。得地金土二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足陽明燥金胃經(jīng)。氣味升多于降。陽也。其主續(xù)絕傷者。肺主津液。脾統(tǒng)血。辛甘能潤。

  潤則絕傷續(xù)也。肺主氣。脾主血。胃者十二經(jīng)之本。氣平而味辛甘。則氣血俱益。故補不足也。氣力者得于天。充于谷。辛甘益脾胃。則食進而氣力充也。脾胃為土。辛甘能潤。則肌肉自肥也。

  制方:菟絲子單服。補血。同熟地丸。治陰損。同杜仲丸。治陽虛。同白茯、石蓮。治白濁。

  同麥冬丸。治心腎不足??诟烧?。同牛膝。治腰膝痛。

  卷一 草部上

  【淫羊藿】

  氣寒。味辛。無毒。主陰痿絕傷。莖中痛。利小便。益氣力。強志。(羊脂拌炒)

  淫羊藿氣寒。稟天冬令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潤澤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陰者宗筋也。水不制火?;馃釀t筋失其剛性而痿矣。淫羊藿入腎而氣寒。寒足以制火而痿自愈也。絕傷者。陰絕而精傷也。氣寒益水。味辛能潤。潤則陰精充也。莖。玉莖也。痛者火郁于中也。熱者清之以寒。郁者散之以辛。所以主莖中痛也。小便氣化乃出。辛寒之品。清肅肺氣。故利小便。肺主氣。腎統(tǒng)氣。寒益腎。辛潤肺。故益氣力也。氣力既益。內(nèi)養(yǎng)剛大。所以強志。蓋腎藏志也。

  制方:淫羊藿浸酒。治偏風不遂。水涸腰痛。同五味、覆盆丸。治三焦咳嗽。專為末泡湯漱。

  治牙痛。

  卷一 草部上

  【巴戟天】

  氣微溫。味辛甘。無毒。主大風邪氣。陰痿不起。強筋骨。安五臟補中。增志益氣。(酒焙)

  巴戟天氣微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甘無毒。得地金土二味。入足陽明燥金胃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風氣通肝。巴戟入肝。辛甘發(fā)散。主大風邪氣。散而瀉之也。陰者宗筋也。宗筋屬肝。痿而不起。則肝已全無鼓動之陽矣。巴戟氣溫益陽。所以主之。蓋巴戟治陽虛之痿。淫羊藿治陰虛之痿也。肝主筋。腎主骨。辛溫益肝腎。故能強筋骨也。胃者五臟之原。十二經(jīng)之長。辛甘入胃。溫助胃陽。則五臟皆安也。胃為中央土。土溫則中自補矣。腎統(tǒng)氣而藏志。巴戟氣溫益肝。肝者敢也。肝氣不餒。則不耗腎。而志氣增益也。

  制方:巴戟天同五味、蓯蓉、山茱萸、鹿茸、柏仁、杞子、補骨脂。治陰痿。同鹿角、柏仁、天冬、遠志、蓮須、覆盆、黃柏。治夜夢鬼交泄精。同熟大黃。治飲酒人腳。

  卷一 草部上

  【肉蓯蓉】

  氣微溫。味甘。無毒。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yǎng)五臟。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癥瘕。久服輕身。(洗去甲用)

  肉蓯蓉氣微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色黑而潤。制過味咸。兼入足少陰腎經(jīng)。氣味俱濁。降多于升。陰也。填精益髓。又名黑司命。五勞者。勞傷五臟之真氣也。勞者溫之。蓯蓉氣溫。所以治勞也。七傷者。食傷。

  憂傷。飲傷。房室傷。饑傷。勞傷。經(jīng)絡營衛(wèi)氣傷之七傷也。七者皆傷真陰。肉蓯蓉甘溫滑潤。能滋元陰之不足。所以主之也。中者陰之守也。甘溫益陰。所以補中。莖。玉莖也。寒熱痛者。陰虛火動?;蚝驘岫Y痛也。蓯蓉滑潤。滑以去著。所以主之。五臟藏陰者也。

  甘溫潤陰。故養(yǎng)五臟。陰者宗筋也。宗筋屬肝。肝得血則強。蓯蓉甘溫益肝血。所以強陰。

  色黑入腎。補益精髓。精足則氣充。故益精氣。精氣足則頻御女。所以多子也。婦人癥瘕。

  皆由血成。蓯蓉溫滑而咸。咸以軟堅?;匀ブ匾陨⒔Y。所以主之也。久服。肝脾腎精充足。所以身輕也。

  制方:肉蓯蓉同白膠、杜仲、地黃、當歸、麥冬。治婦人不孕。同人參、鹿茸、牡狗莖、白膠、杜仲、補骨脂。治陽痿。及老人陽衰。一切腎虛腰痛。兼令人有子。同黃。治腎氣虛。同北味丸。治水泛成痰。同鹿茸、山藥、白茯丸。治腎虛白濁。同沉香、脂麻丸。治汗多便秘。

  同山萸、北味丸。治消中易饑。專用二三兩白酒煎服。治老人便閉。同山藥、杞子、山萸、北味、黃、歸身。治腎燥泄瀉。同白芍、甘草、黃芩、紅曲。治痢。

  卷一 草部上

  【地黃】

  氣寒。味甘。無毒。主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

  療折跌絕筋。久服輕身不老。生者尤良。

  地黃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氣味重濁。陰也。陰者中之守也。傷中者。守中真陰傷也。地黃甘寒。所以主之。痹者血虛不運。而風寒濕湊之。所以麻木也。地黃味甘益脾。脾血潤則運動不滯。氣寒益腎。腎氣充則開合如式。血和邪解而痹瘳矣。腎主骨。氣寒益腎。則水足而骨髓充。脾主肌肉。味甘潤脾。則土滋而肌肉豐也。作湯除寒熱積聚者。湯者蕩也?;蚝驘嶂e聚。湯能蕩之也。蓋味甘可以緩急。性滑可以去著也。其除痹者。血和則結者散。陰潤則閉者通。皆補脾之功也。

  其療折跌絕筋者。筋雖屬肝。而養(yǎng)筋者脾血也。味甘益脾。脾血充足。則筋得養(yǎng)而自續(xù)也。

  久服氣寒益腎。腎氣充所以身輕。味甘益脾。脾血旺則華面。所以不老。且先后二天交接。

  元氣與谷氣俱納也。

  制方:地黃同大薊、小薊各半。搗取自然汁。和童便服。治血熱吐衄癥。同麥冬。治產(chǎn)后煩悶。

  同沙蒺藜、蓯蓉、鹿茸、山茱萸、北味。治男子精寒。同白茯、丹皮、澤瀉、山茱萸、山藥。

  名六味湯丸。治一切陰虛癥。同人參、遠志、麥冬、棗仁、柏仁、茯神、甘草。治心虛怔忡悸忘。

  同黃、川蓮、黃柏、棗仁、五味、麥冬、圓肉、牡蠣。治盜汗不止。同麥冬、五味、牛膝、杞子、車前、阿膠、天冬。治尿血。同麥冬、五味、牛膝。治下部無力。同砂仁。治胎動下血腰痛。同生姜。治產(chǎn)后中風。同醋炒黃。治腸風不止。同肉桂、山藥、山茱萸、丹皮、澤瀉、白茯。名七味湯丸。治命門火衰。同肉桂、附子、山茱萸、白茯、丹皮、澤瀉、山藥丸。

  名腎氣丸。治命門虛寒。

  卷一 草部上

  【天門冬】

  氣平。味苦。無毒。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尸。久服輕身益氣。延年不饑。(去心)

  天門冬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寒涼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其主暴風濕偏痹者。燥者濡之。熱者清之。著者潤之也。蓋風本陽邪。

  風濕偏痹。發(fā)之以暴。暴病皆屬于火也。骨屬腎。腎屬水。天冬氣平益肺。肺金生水。故骨髓強也。三蟲伏尸。皆濕熱所化。味苦可以祛濕。氣平可以清熱。濕熱下逐。三蟲伏尸皆去也。久服益肺。肺清則氣充。故益氣。氣足則身輕。氣治則延年。氣滿則不饑也。

  制方:天冬同麥冬、五味煎膏。治消渴。同生地、人參。滋養(yǎng)陰血。同生地、麥冬丸。煎逍遙散下。治婦人骨蒸。同生地、麥冬、白芍、鱉甲、牛膝、杜仲、續(xù)斷、童便。治吐血。

  卷一 草部上

  【麥門冬】

  氣平。味甘。無毒。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

  不老不饑。(去心)

  麥冬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和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氣降味和。陰也。心腹者。肺脾之分。結氣者。邪熱之氣結也。其主之者。麥冬甘平。平能清熱。甘緩散結也。中者陰也。傷中者陰傷也。甘平益陰。故主傷中。脾為胃行津液者也。

  脾血不潤。則不能為胃行津液。而傷飽之癥生矣。味甘而潤。滋養(yǎng)脾血。故主傷飽。脈者血之府。胃與脾合。胃絡脈絕者。脾血不統(tǒng)。脈絡不與胃相接也。甘潤養(yǎng)陰。所以續(xù)脈。脾主肌肉。而稟氣于胃。脾陰不潤。則肌肉不長。而胃氣上逆。肺亦能呼不能吸。而氣短促矣。

  麥冬味甘益脾。故主羸瘦。氣平益肺。故主短氣也。久服肺氣充。所以身輕。脾血潤。所以不老不饑也。

  制方:麥冬同川連。治消渴飲水。同甘草、粳米、大棗、竹葉。治勞氣欲絕。同烏梅。治下利口渴。同人參、北味、杞子。治虛熱病暑。同沙參、北味。治心肺虛熱。

  卷一 草部上

  【葳蕤】

  氣平。味甘。無毒。主心腹結氣。虛熱濕毒。腰痛。莖中寒。及目痛爛淚出。

  葳蕤氣平。稟天秋降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和濕土之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降味和。陰也。甘平之品。則能清能潤。故亦主心腹結氣也。其主虛熱者。甘能補虛。

  平可清熱也。濕毒腰痛。及莖中寒。目痛爛淚出。皆太陽膀胱之病也。膀胱之經(jīng)。起于目內(nèi)。其直者下項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膀胱本寒水之經(jīng)。膀胱有濕毒。則濕氣走腰中而痛。走膀胱而莖中寒矣。于是膀胱濕火上炎于經(jīng)絡。目痛內(nèi)爛而淚自出也。其主之者。膀胱之開合。皆由氣化。葳蕤氣平益肺。肺氣降則小便通。濕行火降。而諸癥平矣。蓋膀胱津液之府。肺乃津液之原。潤其原。則膀胱之濕亦行也。所謂治病必求其本者如此。

  制方:葳蕤同黃。治老人大便秘。同漆葉。治陰虛。兼令人有子。

  卷一 草部上

  【牛膝】

  氣平。味苦酸。無毒。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久服輕身耐老。

  牛膝氣平。稟天秋降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苦酸無毒。得地木火之味。入足厥陰肝經(jīng)、手厥陰心包絡。氣味俱降。陰也。肺熱葉焦。發(fā)為痿痹。牛膝苦平清肺。肺氣清則通調(diào)水道。寒濕下逐。營衛(wèi)行而痿痹愈矣。濕熱不攘。則大筋軟短。而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矣。

  牛膝苦酸。酸則舒筋。苦除濕熱。所以主之也。逐血氣者??嗥较滦?。能逐氣滯血凝也。傷熱火爛者。熱湯傷?;饌徱?。苦平清熱。酸能收。斂則止。而瘡愈也。苦味伐生生之氣。

  酸滑傷厥陰之血。所以墮胎。久服則血脈流通無滯。所以輕身而耐老也。

  制方:牛膝同生地。治下元虛。專用五兩酒煎。治女人陰痛。同當歸、生地。下死胎。用三兩同鱉甲三錢。治瘧在陰分久不愈。胃虛加人參一兩。陳皮去白五錢。同青蒿、生地、麥冬、杞子。治血虛發(fā)熱。

  卷一 草部上

  【續(xù)斷】

  氣微溫。味苦。無毒。主傷中。補不足。金瘡癰瘍折跌續(xù)筋骨。婦人乳難。久服益氣力。(酒炒用)

  續(xù)斷氣微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

  氣升味降。陽也。肝藏血。心主血。血者營也。中之守也。血虛則中傷。續(xù)斷氣微溫入肝。

  肝者陽中之少陽。以生氣血者也。所以主傷中。補不足者。補肝經(jīng)之不足也。金瘡癰瘍。

  皆傷血之癥。氣溫益血。味苦清心。所以主之。折跌續(xù)筋骨者。氣微溫能活血。血活則斷者續(xù)也。女人血不足則乳難。氣溫行血。血充乳自多也。肝者罷極之本。以生血氣之臟也。氣微溫。達少陽之氣。所以益氣力也。

  制方:續(xù)斷一味。治產(chǎn)后諸癥。同杜仲、棗肉丸。治胎不安。同北味、木瓜、炮姜、牛膝、丹皮、生地。治產(chǎn)后火升。

  卷一 草部上

  【五味子】

  氣溫。味酸。無毒。主益氣??饶嫔蠚?。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

  五味子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少陽膽經(jīng)。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味。入足厥陰肝經(jīng)。氣升味降。陰也。膽者擔也。生氣之原也。肝者敢也。以生血氣之臟也。五味氣溫益膽。

  味酸益肝。所以益氣。肝血虛則木枯火炎。乘所不勝。病咳逆上氣矣。五味酸以收之。

  溫以行之。味過于酸。則肝氣以津而火不炎矣。肝氣不足。則不勝作勞。勞則傷其真氣。而肝病乘脾。脾主肌肉。故肌肉瘦削。五味酸以滋肝。氣溫治勞。所以主勞傷羸瘦也。肝膽者。東方生生之臟腑。萬物榮發(fā)之經(jīng)也。肝膽生發(fā)。則余臟從之宣化。五味益膽氣而滋肝血。所以補不足也。陰者宗筋也。肝主筋。味酸益肝。肝旺故陰強也。酸溫之品。收斂元陽。斂則陰生。精者陰氣之英華也。所以益男子精也。

  制方:五味子同黃、麥冬、黃柏。治夏月困乏無力。同炮姜炭。斂浮游之火歸于下焦。同干葛、扁豆。治酒疸。同苦茶、甘草。治久咳。同白礬末。豬肺蘸服。治痰嗽并喘。專為末。治肝虛泄精。及陽事不起。同生地、丹皮、山萸、山藥、澤瀉、茯芩。名都氣湯。治水虛火炎。同淫羊藿丸。治陰虛陽痿。臨房不舉。易泄易軟。

  卷一 草部上

  【沙參】

  氣微寒。味苦。無毒。主血結驚氣。除寒熱。補中益肺氣。

  沙參氣微寒。稟天初冬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心主血而藏神。神不寧則血結而易驚矣。結者散之。驚者平之。沙參味苦能散。氣寒能平也。心火稟炎上之性。火郁則寒?;鸢l(fā)則熱??嗪赌芮逍幕?。故除寒熱。陰者所以守中者也。氣寒益陰。所以補中。肺為金藏。其性畏火。沙參入心。苦寒清火。所以益肺氣也。

  制方:沙參一味。治肺熱咳嗽。為末。酒服方寸匕。治卒疝。少腹及陰中相引絞痛。自汗出欲死者。用米飲下二錢。治白帶。

  卷一 草部上

  【芍藥】

  氣平。味苦。無毒。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赤者破血)

  芍藥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

  氣味俱降。陰也。腹者足太陰行之地。邪氣者。肝木之邪氣乘脾土作痛也。芍藥入肺。氣平伐肝。所以主之。血痹者。血澀不行而麻木也。芍藥入心??嘁陨⒔Y。故主之也。堅積。堅硬之積也。疝者。小腹下痛。肝病也。瘕者。假物而成之積也。寒熱疝瘕者。其原或因寒或因熱也。芍藥能破之者。味苦散結。氣平伐肝也。諸痛皆屬心火。味苦清心。所以止痛。膀胱津液之出。皆由肺氣??嗥角宸?。肺氣下行。故利小便。肺主氣。壯火則食氣。芍藥氣平益肺。肺清故益氣也。赤者入心與小腸。心主血。小腸主變化。所以行而不留。主破血也。

  制方:芍藥醋炒則入肝。同白術補脾。同川芎瀉肝。同人參補氣。同歸身補血。同甘草止痛。

  同黃連止瀉。同姜棗溫經(jīng)散濕。同甘草。夏加黃芩。冬加桂枝。治腹中虛痛。同甘草。治消渴引飲。同犀角。治衄血咯血。同香附、熟艾。治經(jīng)水不止。同香附末。鹽湯調(diào)服。治血崩帶下。

  同川連、滑石、甘草、升麻、人參、蓮心、扁豆、紅曲、干葛。治痢。同荊芥、防風、生地、甘草。治腸風。同歸身、生地、牛膝、炮姜、續(xù)斷、麥冬、五味。治產(chǎn)后虛熱。同黃、防風。治表虛自汗。同陳皮、藿香、木瓜、甘草。治中惡腹痛。同白術、白茯、豬苓、陳皮。

  治脾濕腹痛。

  卷一 草部上

  【當歸】

  氣溫。味苦。無毒。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煮汁飲之。

  當歸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

  氣升味濃。陽也。其主咳逆上氣者。心主血。肝藏血。血枯則肝木挾心火上刑肺金。而咳逆上氣也。當歸入肝養(yǎng)血。入心清火。所以主之也。肝為風。心為火。風火為陽。但熱不寒者為溫瘧。風火乘肺。肺主皮毛。寒熱洗洗在皮毛中。肺受風火之邪。不能固皮毛也。當歸入心入肝。肝血足則風定。心血足則火息。而皮毛中寒熱自愈也。婦人以血為主。漏下絕子。

  血枯故也。當歸補血。所以主之。諸惡瘡瘍。皆屬心火。心血足則心火息。金瘡失血之癥。

  味苦清心。氣溫養(yǎng)血。所以皆主之。用煮汁飲者。取湯液之功近而速也。

  制方:當歸同黃。名補血湯。治血虛發(fā)熱象白虎癥。同川芎。名佛手散。治失血眩暈。本味酒煮。治血虛頭痛。同知母。治衄血不止。同牛膝、甘草梢。治小便血。為末酒服。治心下刺痛。酒浸。治臂痛。用一兩水煎露服。治溫瘧。用二兩。吳萸一兩同炒。去萸為末蜜丸。治久痢。同白芷。治大便不通。同生地。治婦人血虛。同川芎、砂仁。治胎動及胎死腹中。同炮姜。治產(chǎn)后血脹。同白蜜。治產(chǎn)后腹痛。同黃、白芍。治產(chǎn)后自汗。同白術。治面黃色枯。

  同白芍、川芎等分。香附加三倍丸。名調(diào)經(jīng)丸。治經(jīng)水不調(diào)。同麥冬、甘草。治熱病鄭語神昏。同蓯蓉、山藥、小麥。治腎燥泄瀉。同桂枝、白術、甘菊、牛膝。治痹。同牛膝、鱉甲、陳皮、生姜。治瘧在陰分久不止。同棗仁、遠志、茯神、人參。治心虛不眠。同人參、川芎。治產(chǎn)難倒生。同白膠、地黃、白芍、續(xù)斷、杜仲。治女人血閉無子。同地榆、金銀花、紅曲、滑石。治利下純血。

  卷一 草部上

  【紫菀】

  氣溫。味苦。無毒。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蠱毒。痿安五臟。(蜜蒸)

  紫菀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手厥陰心包絡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升味降。陰也。心為君火?;鹦谭谓饎t咳逆上氣矣。紫菀入心。味苦清火。所以主之也。心包絡手厥陰脈。起于胸中。手厥陰之筋。其支者入腋散胸中。厥陰主散寒熱結氣者。

  厥陰有或寒或熱之氣結也。結而不散。厥陰病矣。紫菀氣溫??梢陨⒑?。味苦可以散熱也。

  蠱毒者。濕熱之毒?;x成蠱也。味苦無毒。泄而殺蟲。所以主之也。痿者。肺受濕熱熏蒸。不能行清肅之令。心氣熱下脈厥而上。上實下虛。樞折挈脛縱不任地。而生痿也。味苦入心。清熱降氣。故主痿也。心為君。主十二官之宰。五臟之主也。味苦益心。心安則五臟皆安也。

  制方:紫菀五錢煎。治肺傷咳嗽。紫菀、款冬各一兩。百部五錢末。姜、烏梅煎湯。調(diào)服三錢。

  治久咳嗽。同杏仁等分蜜丸。五味湯化服。治小兒咳嗽。同五味丸含化。治吐血痰咳。為末水服三撮。治女人卒不小便。及小便血。

  卷一 草部上

  【知母】

  氣寒。味苦。無毒。主消渴熱中。除邪氣。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去毛鹽水炒)

  知母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

  氣味俱降。陰也。腎屬水。心屬火。水不制火。火爍津液。則病消渴。火熏五內(nèi)。則病熱中。其苦之者??嗲逍幕稹:棠I水也。除邪氣者??嗪?。能除燥火之邪氣也。熱勝則浮?;饎賱t腫??嗄芮寤稹:芡藷?。故主肢體浮腫也。腎者水藏。其性惡燥。燥則開合不利。而水反蓄矣。知母寒滑?;P門而水自下也。補不足者??嗪a寒水之不足也。益氣者??嗪嫖迮K之陰氣也。

  制方:知母同麥冬、石膏、貝母、陳皮、鱉甲、青蒿、牛膝。治久瘧煩渴。同桂枝、白芍、甘草、飴糖。治脾虛胃熱。多食而煩。同牛膝、生地、白芍、甘草、桂枝、桑枝。治手足牽引。夜臥不安。同白芍、花粉、甘草、桂枝。治柔痙。驚呼不安臥。同黃柏、車前、木通、天冬、甘草。治強陽不痿。

  卷一 草部上

  【秦艽】

  氣平。味苦。無毒。主寒熱邪氣。寒濕風痹。肢節(jié)痛。下水利小便。(便浸曬)

  秦艽氣平。稟天秋降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

  氣味俱降。陰也。皮毛屬肺。外感之邪氣。從皮毛而入者?;蚝驘?。感則肺先受邪。秦艽入肺。味苦能泄。所以主之。風寒濕三者合而成痹。痹則血澀不行矣。味苦入心。心生血。

  苦能散結。血行痹自愈也。肢節(jié)痛。濕流關節(jié)而痛也。秦艽氣平降肺。肺氣行則水道通。水道通則濕下逐矣。其下水利小便者。皆通水道之功也。左文者良。

  制方:秦艽酒煎。治黃膽。專一兩。治小便難腹?jié)M。同柴胡、甘草。治急勞煩熱。同干葛、茵陳、五味、川蓮、扁豆、木通、苡仁。治酒疸。同苡仁、木瓜、五加皮、黃柏、蒼術、牛膝。治下部濕熱作痛。及濕瘡。

  卷一 草部上

  【石斛】

  氣平。味甘。無毒。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益精。久服濃腸胃。(酒浸曬)

  石斛氣平。稟天秋降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甘平為金土之氣味。入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經(jīng)。氣降味和。陰也。陰者中之守也。陰虛則傷中。甘平益陰。故主傷中。痹者閉也。血枯而澀。則麻木而痹。甘平益血。故又除痹。肺主氣。肺熱則氣上。氣平清肺。所以下氣。五臟藏陰者也。陰虛則五藏俱虛。而不勝作勞。

  勞則愈傷其真氣矣。五臟之陰。脾為之原。脾主肌肉。故五藏虛勞。則肌肉消瘦也。甘平益陰。所以主虛勞而生肌肉也。陰者宗筋也。太陰陽明之所合也。石斛味甘益脾胃。所以強陰。精者陰氣之英華也。甘平滋陰。所以益精。腸者手陽明大腸也。胃者足陽明胃也。手足陽明屬燥金。燥則腸胃薄矣。久服甘平清潤。則陽明不燥。而腸胃濃矣。

  制方:石斛同麥冬、五味、人參、白芍、甘草、杞子、牛膝、杜仲。理傷中。補虛勞。強陰益精。

  同麥冬、白茯、陳皮、甘草。治胃熱四肢軟弱。專一味。夏月代茶。健足力。

  卷一 草部上

  【延胡索】

  氣溫。味辛。無毒。主破血。婦人月經(jīng)不調(diào)。腹中結塊。崩中淋露。產(chǎn)后諸血癥。血暈。暴血沖上。因損下血。煮酒或酒磨服。

  延胡索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辛能散結。溫能行血。肝藏血。故入肝而破血。肝屬木。木性條達。郁則肝血不藏。月經(jīng)不調(diào)矣。辛溫暢肝。所以調(diào)經(jīng)。腹為陰。腹中結塊。血結成塊也。辛能散結。溫能行血。所以主之。崩中肝血不藏而下崩也。淋露下之淋瀝不止也。辛溫氣味上升條達主之。血暈。血閉而暈也。其主之者。藉其辛散之功也。暴血沖上。血挾邪氣而上沖也。其主之者。辛溫破血之力。然必佐他藥以成功也。因損下血。血傷而下也。辛溫活血。故佐酒則血歸經(jīng)也。

  制方:延胡索為末酒服。治胃脘痛。及下利腹痛。同歸身、生地、牛膝、益母草、童便。治產(chǎn)后血暈。同芎、歸、芍、地、白膠、牛膝、香附。治女人經(jīng)阻少腹痛。同樸硝。治蓄血。專為末。

  豬胰蘸服。治氣塊痛。同當歸、陳皮丸。治經(jīng)水不調(diào)腹痛。同歸身、桂心末。治冷氣腰痛。

  卷一 草部上

  【細辛】

  氣溫。味辛。無毒。主咳逆上氣。頭痛腦動。百節(jié)拘攣。風濕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輕身長年。

  細辛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

  氣味俱升。陽也。肺屬金而主皮毛。形寒飲冷則傷肺。肺傷則氣不降。而咳逆上氣之癥生矣。細辛辛入肺。溫能散寒。所以主之。風為陽邪而傷于上。風氣入腦則頭痛。腦動風性動也。其主之者。風氣通肝。入肝辛散也。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骨。百節(jié)拘攣。濕傷筋骨也。風濕痹痛。濕傷肉也。死肌。濕傷皮也。細辛辛溫。散濕活血。則皮肉筋骨之邪散而愈也。久服辛溫暢肝。肝開竅于目。五臟精液上奉。故目明。辛溫開發(fā)。故利九竅。肝木條暢。

  以生氣血。所以輕身長年也。

  制方:細辛同石膏。治陽明火熱齒痛。同芎、歸、芍、丹皮、本、甘草、白薇。治女子子宮冷不孕。同甘草。治傷寒少陰咽痛。同五味、白芍、甘草、肉桂、炮姜、黃、蘇梗。治咳逆上氣。及筋骨疼痛。同白芍、甘草、桂枝、木通、歸身。治風濕痛。專為末吹鼻。治卒倒不省人事。

  卷一 草部上

  【小茴香】

  氣溫。味辛。無毒。主小兒氣脹?;魜y嘔逆。腹冷不下食。兩肋痞滿。

  小茴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

  氣味俱升。陽也。小兒皆肝氣有余。肝滯則氣脹。小茴辛溫益肝。兼通三焦之真氣。所以主脹也。肺為百脈之宗。司清濁之運化。肺寒則清濁亂于胸中。揮霍變亂而嘔逆矣。小茴辛入肺。溫散寒。故主霍亂嘔逆也。腹屬太陰脾經(jīng)。冷則火不生土。不能化腐水谷。而食不下矣。小茴辛溫益肺。肺亦太陰。芳香溫暖。而脾亦暖。食自下也。肋屬厥陰肝經(jīng)。痞滿者。肝寒而氣滯也。小茴辛可散痞。溫可祛寒。所以主兩肋痞滿也。

  制方:小茴同生地、北味、白芍、甘草、歸身、山藥。治膈癥。同山藥、白芍、甘草、白茯、焦米。治食不下。同磁石、白芍、木瓜。治氣脹。同荔枝核。治疝。

  卷一 草部上

  【遠志】

  氣溫。味苦。無毒。主咳逆?zhèn)?。補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久服輕身不老。(去心甘草湯浸曬干用)

  遠志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

  氣溫味苦。入手厥陰心包絡。氣升味降。陽也。中者脾胃也。傷中。脾胃陽氣傷也。遠志味苦下氣。氣溫益陽。氣下則咳逆除。陽益則傷中愈也。補不足者。溫苦之品。能補心肝二經(jīng)之陽不足也。除邪氣者。苦溫之氣味。能除心肝包絡三經(jīng)郁結之邪氣也。氣溫益陽。陽主開發(fā)。故利九竅。九竅者。耳目鼻各二。口大小便各一也。味苦清心。心氣光明。故益智慧。心為君主。神明出焉。天君明朗。則五官皆慧。故耳目聰明不忘也。心之所之謂之志。心靈所以志強。肝者敢也。遠志暢肝。肝強故力倍。久服輕身不老者。心安則坎離交濟。十二官皆安。陽平陰秘。血旺氣充也。

  制方:遠志同茯神、人參、生地、棗仁、丹砂。鎮(zhèn)心定驚。同木香、歸身、棗仁、人參、白術、茯神、甘草、圓肉。名歸脾湯。治脾虛健忘。同人參、棗仁、柏仁、麥冬、五味、歸身、茯神、茯苓、益智、生地、甘草、沉香。治心虛神不守舍。專酒煎。治郁癥癰疽。

  卷一 草部上

  【菖蒲】

  氣溫。味辛。無毒。主風寒濕痹??饶嫔蠚?。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

  出音聲。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利。久服輕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蒸)

  菖蒲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手入太陰肺經(jīng)。

  氣味俱升。陽也。風寒濕三者合而成痹。痹則氣血俱閉。菖蒲入肝。肝藏血。入肺。肺主氣。氣溫能行。味辛能潤。所以主之也。辛潤肺。肺潤則氣降。而咳逆上氣自平。辛溫為陽。

  陽主開發(fā)。故開心竅。辛潤肺。肺主氣。溫和肝。肝藏血。血氣和調(diào)。五臟俱補矣。通九竅者。辛溫開發(fā)也。辛溫為陽。陽氣出上竅。故明耳目。肺主音聲。味辛潤肺。故出音聲。主耳聾。即明耳目之功也。治癰瘡者。辛能散結也。腸胃屬手足陽明經(jīng)。辛溫為陽。陽充則腸胃溫也。膀胱寒。則小便不禁。菖蒲辛溫。溫肺。肺乃膀胱之上源。故止小便利也。久服輕身。肝條暢也。不忘不迷惑。陽氣充而神明也。延年。陽盛則多壽也。益心智高志。辛溫為陽。陽主高明也。不老。溫能活血。血充面華也。

  制方:菖蒲同熟地、黃柏丸。治腎虛耳聾。同白術、蒼術、木瓜、苡仁、石斛、萆、黃柏。

  治濕痿及濕瘡。同人參、麥冬、棗仁、茯神、遠志、生地。治心虛氣郁。專為水。搽濕瘡。

  卷一 草部上

  【肉豆蔻】

  氣溫。味辛。無毒。主溫中。消食止泄。治積冷心腹脹痛?;魜y。中惡鬼氣冷疰。嘔沫冷氣。小兒乳霍。(面包煨)

  肉蔻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足陽明燥金胃經(jīng)、手陽明大腸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胃者中州也。辛溫溫胃。所以溫中。胃溫則食易化。故主消食。大腸寒則溏。辛溫溫腸。所以止泄。日積月累。積冷于腸。冬日重感于寒。

  則大腸病脹。胃亦妨于食而胃脹。脹則腹?jié)M而心胃痛矣。肉蔻溫腸胃。胃陽充而脹平也?;魜y。胃有濕熱也。辛溫燥胃。霍亂自止。胃者陽氣之原也。胃陽衰則陰邪乘之。而患中惡冷疰矣。肉蔻溫胃。胃陽充則陰邪消。而中惡冷疰愈也。肝寒而陰氣上升。則嘔沫而冷氣出矣。肉蔻溫肝。肝平嘔逆定也。小兒乳霍。胃寒不納也。辛溫散寒。所以亦主之也。

  制方:肉蔻同人參、補骨、吳茱萸、五味、砂仁。治冷泄。同砂仁、陳皮、人參、紅曲、查肉、藿香、麥芽。治泄消食。同木香、棗肉丸。治久瀉。同川附米糊丸。治寒泄。

  卷一 草部上

  【附子】

  氣溫大熱。味辛。有大毒。主風寒咳逆邪氣。寒濕痿拘攣。膝痛不能行步。破癥堅積聚血瘕。金瘡。(便浸水煮去皮臍用)

  附子氣溫大熱。溫則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大熱則稟天純陽炎烈之火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補助真陽。味辛而有大毒。得地西方燥酷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氣味俱濃。陽也。其主風寒咳逆邪氣者。肺受風寒之邪氣。則金失下降之性。邪壅于肺。咳而氣逆也。附子入肺。辛熱可解風寒也。寒濕之氣。地氣也。感則害人皮肉筋骨。而大筋軟短。小筋舒長。

  拘攣痿之癥成焉。附子入肝。肝主筋。辛可散濕。熱可祛寒。寒濕散。而拘攣痿之癥愈矣。膝痛不能行步者。肝腎陽虛。而濕流關節(jié)也。溫熱益陽。辛毒行濕。所以主之。癥堅積聚血瘕者。凡物陽則輕松。陰則堅實。堅者皆寒凝而血滯之癥也。附子熱可軟堅。辛可散結。

  溫可行滯也。金瘡寒則不合。附子溫肺。肺主皮毛。皮毛暖。則瘡口合也。

  制方附子佐人參、肉桂、五味。補腎真陽。佐白術。除寒濕。同人參、白芍、甘草、砂仁、陳皮。治慢驚。同白術、肉桂、牛膝、木瓜、青皮。治寒疝。同人參、陳皮。治久病嘔噦。同人參、白芍、甘草、桂枝、北味。治傷寒誤汗下。真陽虛脫癥。

  卷一 草部上

  【補骨脂】

  氣大溫。味辛。無毒。主五勞七傷。風虛冷。骨髓傷敗。腎冷精流。及婦人血氣墮胎。(鹽水炒)

  補骨脂氣大溫。稟天陽明之火氣。入足陽明胃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色黑而形如腎。入足少陰腎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其主五勞七傷者。五臟之勞。食憂飲房室饑勞經(jīng)絡營衛(wèi)七者之傷。莫不傷損先天后天真氣而成也。補骨入腎。補真陽以生土。先天與后天相接。腐水谷而化精微。則勞者可溫。而傷者可益。風虛冷者。邪風乘虛而入。以致患冷也。其主之者。辛溫可以散風祛冷也。腎主骨。骨髓傷敗。腎虛寒也。腎既虛寒。則氣不足攝精。精自流矣。補骨溫益陽氣。辛能潤髓。所以主之。婦人血氣。婦人血冷氣寒也。補骨溫肺。肺主氣。而為津液之化源。所以治血冷氣寒也。胎者大氣舉之也。補骨辛溫。

  溫能活血。辛能散氣。氣血活散。所以墮胎也。

  制方補骨脂四兩。菟絲子四兩。核桃肉一兩。沉香、乳香、沒藥各二錢半丸。治下元虛敗。

  同黑芝麻丸。治五勞七傷。同杜仲、核桃肉。名青娥丸。治腰痛。同白茯、沒藥、酒丸。名返精丸。治心腎不交。同青鹽末。治精氣不固。同小茴香酒丸。治小便無度。同韭子末。治玉莖不痿。同肉蔻丸。名二神丸。治虛泄。同粟殼。治久痢不止。

  卷一 草部上

  【益智子】

  氣溫。味辛。無毒。主遺精虛漏。小便余瀝。益氣安神。補不足。利三焦。調(diào)諸氣。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入鹽同煎服。有奇驗。(鹽水炒)

  益智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

  氣味俱升。陽也。其主遺精虛漏者。氣溫益肝。肝氣固。則不遺泄也。其主小便余瀝者。味辛益肺。肺主氣。氣能收攝。膀胱稟氣化而行。所以膀胱亦固也。辛益肺。肺主氣。所以益氣。氣足則神安。故又安神。補不足者。辛溫之品。補肝肺陽氣之不足也。三焦者。相火之腑。辛溫益陽。故利三焦。肺主氣。味辛潤肺。所以調(diào)諸氣。小便氣化乃出。益智固氣。所以小便多者。煎服有效。

  制方:益智同烏藥、山藥丸。名縮泉丸。治小便頻數(shù)。同白茯、白術末。治赤白濁。同遠智、茯神、甘草丸。治赤濁。同人參、白茯、半夏、陳皮、車前。治濕痰上泛。同藿香、蘇子、陳皮、木瓜、枇杷葉。治氣上逆。同五味、山茱萸、人參。治淋瀝。同人參、炮姜、藿香、陳皮。

  治胃寒嘔吐。

  卷一 草部上

  【木香】

  氣溫。味辛。無毒。主邪氣。辟毒疫溫鬼。強志。主淋露。久服不夢寤魘寐。

  木香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而香燥。得地燥金之正味。入足陽明胃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辛溫益胃。胃陽所至。陰邪惡毒鬼氣皆消。所以主邪氣毒疫溫鬼也。辛溫之品。能益陽明。陽明之氣。能強志氣。淋露者。小便淋瀝不止。膀胱氣化。津液乃出。淋露不止。陽氣虛下陷也。陽者胃脘之陽也。辛溫益胃。胃陽充而淋露止也。久服則陽勝。陽不歸于陰。故不夢寤。陽氣清明。陰氣伏藏。故不魘寐也。

  制方:木香同延胡索。治女人血氣刺心痛不可忍。同牽牛、雷丸、檳榔。治蟲積。佐川蓮、白芍。

  治痢。同陳皮、砂仁、白蔻、蘇葉。治氣不通順。

  卷一 草部上

  【半夏】

  氣平。味辛。有毒。主傷寒寒熱心下堅。胸脹咳逆頭眩。咽喉腫痛。腸鳴。下氣。

  止汗。(湯浸去涎凈姜汁拌焙)

  半夏氣平。稟天秋燥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辛有毒。得地西方酷烈之金味。入足陽明胃經(jīng)、手陽明大腸經(jīng)。氣平味升。陽也。主傷寒寒熱心下堅者。心下脾肺之區(qū)。太陰經(jīng)行之地也。病傷寒寒熱而心下堅硬。濕痰在太陰也。半夏辛平。消痰去濕。所以主之。胸者肺之部也。脹者氣逆也。半夏辛平。辛則能開。平則能降。所以主之也??饶骖^眩者。痰在肺。則氣不下降。氣逆而頭眩暈也。東垣曰。太陰頭痛。必有痰也。半夏辛平消痰。所以主之。咽喉太陰經(jīng)行之地。火結則腫痛。其主之者。辛能散結。平可下氣。氣下則火降也。腸鳴者。

  大腸受濕。則腸中切痛。而鳴濯濯也。辛平燥濕。故主腸鳴。下氣者。半夏入肺。肺平則氣下也。陽明之氣本下行。上逆則汗自出矣。平能降氣。所以止汗也。

  制方:半夏同黃連、栝蔞實。名小陷胸湯。治心下堅。同甘草、防風、生姜。治痰厥中風。同神曲、南星、白術、枳實、姜汁。治風痰濕痰。同甘草。治風痰喘急。同黃芩、姜汁。治上焦熱痰。同白芍、甘草、黃芩。治身熱吐瀉。同瓜仁。治肺熱咳。同陳皮。治痰飲。同白茯。治水飲。同人參。治反胃。同白茯、甘草丸。名消暑丸。治伏暑。同人參、白茯、白術、甘草、陳皮。名六君子湯。治脾濕生痰。不思飲食。

  卷二 草部下

  【白豆蔻】

  氣大溫。味辛。無毒。主積冷氣。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氣。

  白蔻氣大溫。稟天水火之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手少陽相火三焦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足陽明胃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肺主氣積冷氣。肺寒也。氣溫溫肺。

  味辛散積。所以主之。食入反出。胃無火也。辛溫暖胃。故止吐逆反胃。胃中寒則不能化水谷。肺寒則不能行金下降之令。白蔻辛溫。所以胃暖則消谷。肺暖而下氣也。

  制方:白蔻同丁香、砂仁、陳米、黃土、姜汁丸。名太倉丸。治反胃。同人參、生姜、陳皮、藿香。治胃寒嘔吐。同半夏、陳皮、生姜、白術、白茯。治寒痰作吐。同藿香、陳皮、木香。治上焦滯氣。同人參、白術、陳皮、生姜。治秋瘧。胃嘔不食。同扁豆、五味、橘紅、木瓜。

  治中酒嘔吐。

  卷二 草部下

  【白蒺藜】

  氣溫。味苦。無毒。主惡血。破癥結積聚。喉痹。乳難。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炒去刺)

  白蒺藜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升味降。秉火氣而生陽也。主惡血者。心主血。肝藏血。溫能行??嗄苄挂?。癥者有形可征也。有形之積聚。皆成于血。白蒺藜能破之者。以入心肝而有苦溫氣味也。痹者閉也。

  喉痹?;鸾Y于喉而閉塞不通也。溫能散火??嗫扇ソY。故主喉痹。乳難。乳汁不通也。乳房屬肝。氣溫達肝。其乳自通。白蒺藜一名旱草。秉火氣而生。形如火而有刺。久服心火獨明?;鹉苌?。則飲食倍而肌肉長。肝木條暢。肝開竅于目。故目明。木火通明。元陽舒暢。

  所以身輕也。

  制方:白蒺藜同歸身。治月經(jīng)不通。同杞子、菟絲子。治肝虛。同五味、淫羊藿、杞子、海螵蛸。

  治肝虛陽痿。專為末服。治一切郁癥。明二三十年之目疾。

  卷二 草部下

  【縮砂仁】

  氣溫。味辛澀。無毒。主虛勞冷瀉。宿食不消。赤白泄利。腹中虛痛下氣。(姜汁炒)

  砂仁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澀無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足陽明胃經(jīng)、手陽明大腸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主虛勞冷瀉者。陽虛而作勞。則真氣愈耗。所以土冷而泄瀉也。砂仁氣溫益氣。味澀可以止泄也。辛溫溫胃。胃暖則宿食自消。赤白瀉利。腸寒積滯也。辛溫散寒。味澀止泄也。腹中虛痛。腹中陽氣虛而寒痛也。溫以益陽。辛以散寒。所以止之。肺主氣。下氣者。辛能益肺。肺平氣自下也。

  制方:砂仁同人參、陳皮、藿香、白茯、白芍、炙草。治吐瀉不食。同藿香、橘紅、木瓜。治霍亂轉筋。同川附、炮姜、濃樸、陳皮、飯丸。治冷痢。連殼炒黑末。熱酒下二錢。安胎止痛。

  用兩許炒為末。入鹽三錢。湯泡冷服。治干霍亂。

  卷二 草部下

  【姜黃】

  氣大寒。味辛苦。無毒。主心腹結積。疰忤下氣。破血。除風熱。消癰腫。功力烈于郁金。

  姜黃氣大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足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味辛苦無毒。得地金火之二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心腹心肺之分也。心主血。肺主氣。結積者。氣血凝結之積也。其主之者。辛能散氣??嗄芷蒲?。疰忤者。濕熱內(nèi)疰。性與物忤也。其主之者??嗪鍧駸嵋病O職庹?。苦寒降氣也。破血者。辛苦行血也。除風熱者。風熱為陽邪。外感太陽經(jīng)。氣寒清熱。味辛散風也??嗪辽ⅰ9视种靼b腫。功力烈于郁金者。氣較郁金更寒也。

  制方:姜黃同肉桂、枳殼。治左脅痛。同當歸、生地、牛膝、延胡索、肉桂。治積血痛。同肉桂末。治中寒心痛。

  卷二 草部下

  【郁金】

  氣寒。味辛苦。無毒。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金瘡。

  郁金氣寒。稟天冬令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手太陽寒水小腸經(jīng)。味辛苦無毒。得地金火之二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心主血。肺主氣。味苦破血。氣寒降氣。所以主血積下氣也。瘡口熱則腐爛血流??嗪?。為末治外。能生肌止血也。破惡血者。即味苦破血積之功。其主血淋尿血者。則入小腸苦寒清血之力也。以其生肌止血。所以又主金瘡。

  制方:郁金同韭菜、降香、歸身、生地、童便。治吐血衄血。同牛黃。治陽毒失血。

  卷二 草部下

  【款冬花】

  氣溫。味辛。無毒。主咳逆上氣。善喘。喉痹。諸驚癇。寒熱邪氣。

  款冬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潤澤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肺金主氣。氣逆則火乘金。而咳逆上氣氣喘矣。其主之者。味辛潤肺。

  氣溫宣通。則肺金下降之令行而諸癥平也。喉痹者?;鸾Y于喉而閉塞也。喉亦屬肺??疃翜赝ǚ?。故并主喉痹也。諸驚癇寒熱邪氣者。驚有虛實之別。癇有五臟之分。其類不一。所以邪氣亦有寒熱之殊也。其主之者。以其邪雖有寒熱之殊。然皆厥陰肝木氣逆火炎之癥??疃翜?。溫能達肝。辛能降氣。氣降火平。邪氣退矣。

  制方:款冬同麻黃、杏仁、桑皮、甘草。治寒郁氣喘。同百合煎膏。名百花膏。治痰咳有血。

  卷二 草部下

  【旋覆花】

  氣溫。味咸。有小毒。主積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中下氣。

  旋覆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咸有小毒。得地北方陰慘之水味。入足少陰腎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溫能散積。咸能軟堅。故主結氣脅下滿也。水氣乘心則驚悸。

  咸溫下水。所以并主驚悸也。去五臟間寒熱者。五臟藏陰者也。痰蓄五臟。則寒不藏而寒熱矣。咸溫可以消痰。所以去寒熱也。補中者。中為脾胃。水行痰消。則中宮脾胃受補也。下氣者。咸性潤下也。因有小毒。所以服之必煩也。

  制方:旋覆同人參、半夏、代赭石、甘草、生姜、大棗。治傷寒汗下后。心下痞堅。噫氣不除。

  卷二 草部下

  【藿香】

  氣微溫。味辛甘。無毒。主風水毒腫。去惡氣。止霍亂。心腹痛。

  藿香氣微溫。稟天初春之木氣。入足少陽膽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甘無毒。得地金土之二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風水毒腫者。感風邪濕毒而腫也。其主之者。風氣通肝。溫可散風。濕毒歸脾。甘可解毒也。惡氣。邪惡之氣也。肺主氣。辛可散邪。所以主之?;魜y。脾氣不治揮霍擾亂也。芳香而甘。能理脾氣。故主之也。心腹亦脾肺之分。氣亂于中則痛。辛甘而溫。則通調(diào)脾肺。所以主之也。

  制方:藿香同香附末。升降諸氣。同陳皮。治霍亂。同滑石、丁香。治夏月吐瀉。同香附、甘草。

  治胎氣不安。同白茯、半夏。治風水毒腫。

  卷二 草部下

  【前胡】

  氣微寒。味苦。無毒。主痰滿。胸脅中痞。心腹結氣。風頭痛。去痰下氣。治傷寒寒熱。推陳致新。明目益精。

  前胡氣微寒。稟天初冬寒水之氣。入足太陽膀胱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胸者肺之部也。心火刑肺。則肺之津液不下行。郁于胸中而成痰矣。前胡味苦清心火。所以主痰滿胸也。人身之氣。左升右降。心火乘肺。肺不能降。則升亦不升而脅中痞矣。前胡味苦氣寒。清心降氣。肺氣降。則升者亦升。而痞愈矣。心腹結氣。

  邪熱之氣結于心腹也。寒能下氣??嗄苌⒔Y。所以主之。風頭痛。傷風而頭痛也。風為陽邪??嗪株枴9手诡^痛。去痰下氣。清心寧肺之功也。傷寒寒熱。乃陽盛陰虛之風熱癥也。

  苦寒清熱。所以治之??嗪?。行秋冬肅殺之令。所以推陳致新。蓋陳者去而新者方來也。味苦清火。所以明目。氣寒助陰。所以益精也。

  制方:前胡同杏仁、甘草、桑皮、桔梗。治熱喘下氣。同花粉、歸身、甘草、黃芩。治傷寒寒熱。

  同甘菊、丹皮。治風熱目疼。

  卷二 草部下

  【羌活】

  氣平。味苦甘。無毒。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奔豚癇痙。女子疝瘕。久服輕身耐老。(一名獨活)

  羌活氣平。稟天秋燥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苦甘無毒。得地南方中央火土之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其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者。金瘡為風寒所擊。

  則血氣壅而不行。其痛更甚矣。羌活苦能泄。甘能和。入肺解風寒。所以風血行而痛止也。

  奔豚者。腎水之邪。如豚奔突而犯心也??嗫稍餄?。甘可伐腎。所以主之。癇者風癥也。痙者濕流關節(jié)之癥也。羌活氣平。可以治風。味苦可以燥濕。故止癇痙也。女子疝瘕。多經(jīng)行后血假風濕而成。羌活平風燥濕。兼之氣雄。可以散血也。久服則脾濕散。所以輕身。心血和。所以耐老。皆味甘苦之功也。

  制方:羌活同麥冬、前胡、黃芩、甘草。治太陽疫癥。同白術、蒼術、秦艽、生地、苡仁、木瓜、石斛、黃柏。治下部濕熱。同生地、赤芍、甘草、丹皮、石膏。治風熱牙疼。

  卷二 草部下

  【升麻】

  氣平微寒。味苦甘。無毒。主解百毒。殺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氣邪氣。蠱毒入口皆吐出。中惡腹痛。時氣毒癘。頭痛寒熱。風腫諸毒。喉痛口瘡。久服不夭。輕身長年。

  升麻氣平微寒。稟天秋平冬寒金水之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足太陽膀胱經(jīng)、手太陽小腸經(jīng)。

  味苦甘無毒。得地南方中央火土之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味苦則燥。入足陽明胃經(jīng)。氣味輕清。

  陽也。其解百毒者。氣平而寒。味甘而苦。能清能和。所以解毒也。其殺百精老物殃鬼者。

  升麻稟平寒之氣。則得清陽通達之性。能破幽暗。制精鬼也。瘟疫瘴氣邪氣。皆天地郁塞熏蒸之氣也。平寒能清??嗄苄?。甘能和。所以能辟之也。蠱毒陰惡敗壞之毒。甘苦之味。能和能解。故藥入口。蠱即吐出也。其主中惡腹痛者。甘能解毒??嗄苄剐耙?。其主時氣毒癘頭痛者。甘平和毒。苦寒清熱。平苦又燥濕也。其主寒熱風腫諸毒者。平甘以和之。寒苦以清之。入膀胱。能散寒熱風腫也。喉痛口瘡?;鹩粲谏弦?。其主之者??嗪丁;鹩舭l(fā)之也。久服不夭。輕身長年者。升麻為陰中之陽。能升陽氣于至陰之下。陰精所奉。其人壽也。蓋必佐補藥。方可久服耳。

  制方:升麻同蔥白。散陽明風邪。同石膏。止陽明齒痛。同葛根、白芍、甘草。名升麻葛根湯。

  治陽明之熱邪。及疹。同人參、蓮子。治噤口痢。同石膏、知母、麥冬、竹葉。治陽明經(jīng)風熱。同川連、紅曲、滑石、白芍、甘草。治痢。

  卷二 草部下

  【川芎】

  氣溫。味辛。無毒。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瘡。婦人血閉無子。

  川芎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

  氣味俱升。陽也。風為陽邪而傷于上。風氣通肝。肝經(jīng)與督脈會于巔頂。所以中風。風邪入腦頭痛也。其主之者。辛溫能散也。寒傷血。血澀則麻木而痹。血不養(yǎng)筋。筋急而攣。肝藏血而主筋。川芎入肝而辛溫。則血活而筋舒。痹者愈而攣者痊也。緩急金瘡。金瘡失血。則筋時緩時急也。川芎味辛則潤。潤可治急。氣溫則緩。緩可治緩也。婦人稟地道而生。以血為主。血閉不通。則不生育。川芎入肝。肝乃藏血之藏。生發(fā)之經(jīng)。氣溫血活。自然生生不已也。

  制方:川芎同白芍、歸身、生地。名四物湯。治血虛。同甘菊、歸身、生地、白芍、甘草。治血虛頭痛。同歸身、桂心、牛膝。治子死腹中。同續(xù)斷、生地、白膠、杜仲、山萸、北味、人參、黃、棗仁。治血崩不止。

  卷二 草部下

  【防風】

  氣溫。味甘。無毒。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jié)疼痛。久服輕身。

  防風氣溫。稟天春和風木之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肝為風木。其經(jīng)與督脈會于巔頂。大風之邪入肝。則行于陽位。故頭眩痛。其主之者。溫以散之也。傷風則惡風。惡風風邪。在表之風也。肝開竅于目。目盲無所見。在肝經(jīng)之風也。風行周身。在經(jīng)絡之風也。骨節(jié)疼痛。風在關節(jié)而兼濕也。蓋有濕則陽氣滯而痛也。皆主之者。風氣通肝。防風入肝。甘溫發(fā)散也。脾主肌肉。濕則身重矣。久服輕身者。風劑散濕。且引清陽上達也。

  制方:防風同白芍、黃。治表虛自汗。同荊芥、白芷、生地、地榆、黃。治破傷風。

  卷二 草部下

  【葛根】

  氣平。味甘辛。無毒。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

 ?。ǜ鸶鶜馄健7A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辛無毒。得地金土之味。入足陽明經(jīng)燥金胃。氣味輕清。陽也。其主消渴者。葛根辛甘。升騰胃氣。氣上則津液生也。其主身大熱者。葛根氣平。平為秋氣。秋氣能解大熱也。脾有濕熱。則壅而嘔吐。葛根辛甘。升發(fā)胃陽。

  胃陽鼓動。則濕熱下行而嘔吐止矣。諸痹皆起于氣血不流通。葛根辛甘和散。氣血活。諸痹自愈也。陰者從陽者也。人生陰氣。脾為之原。脾與胃合。辛甘入胃。鼓動胃陽。陽健則脾陰亦起也。甘者土之沖味。平者金之和氣。所以解諸毒也。

  葛谷氣平味甘。入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陰中陽也。陰中之陽為少陽。清輕上達。能引胃氣上升。所以主下痢十歲以上。陽陷之癥也。

  制方:葛根同香薷、生地。煎服??梢灶A防熱病。同白芍、甘草、山藥、白茯、焦米。治痢血不止。葛根一味。治中毒。

  卷二 草部下

  【麻黃】

  氣溫。味苦。無毒。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fā)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去節(jié)水煮去沫用)

  麻黃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

  氣味輕升。陽也。心主汗。肝主疏泄。入肝入心。故為發(fā)汗之上藥也。傷寒有五。中風傷寒者。風傷衛(wèi)。寒傷營。營衛(wèi)俱傷之傷寒也。麻黃溫以散之。當汗出而解也。溫瘧。但熱不寒之瘧也。溫瘧而頭痛。則陽邪在上。必發(fā)表出汗。乃可去溫瘧邪熱之氣。所以亦可主以麻黃也。肺主皮毛。皮毛受寒。則肺傷而咳逆上氣之癥生矣。麻黃溫以散皮毛之寒。則咳逆上氣自平。寒邪郁于身表。身表者。太陽經(jīng)行之地。則太陽亦病而發(fā)熱惡寒矣。麻黃溫以散寒。

  寒去而寒熱除矣。癥堅積聚者。寒氣凝血而成之積也。寒為陰。陰性堅。麻黃苦入心。心主血。溫散寒。寒散血活。積聚自破矣。(根節(jié))氣平。味甘無毒。入足太陽脾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所以止汗也。

  制方:麻黃同桂心。治風痹冷痛。同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棗。治傷寒營癥。同白芍、甘草、炮姜、細辛、蘇梗、北味。治肺寒而喘。麻黃根同黃、牡蠣末。小麥湯下。治自汗。

  卷二 草部下

  【白芷】

  氣溫。味辛。無毒。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寒熱。頭風侵目淚出。長肌肉。

  潤澤顏色。可作面脂。

  白芷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而芳香。得西方燥金之味。入足陽明胃經(jīng)、手陽明大腸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其主女人漏下赤白者。蓋肝主風。脾主濕。風濕下陷。則為赤白帶下。白芷入肝散風。芳香燥濕。故主之也。肝藏血。血寒則閉氣。溫散寒。

  故治血閉。陰者男子玉莖。女人牝戶也。屬厥陰肝。腫而寒熱。肝經(jīng)風濕也。濕勝故腫也。

  白芷入肝。辛可散風。溫可行濕。所以主之也。肝經(jīng)會督脈于巔頂。風氣通肝。肝開竅于目。頭風侵目淚出。肝有風而疏泄也。其主之者。以辛溫可散風也。胃主肌膚而經(jīng)行于面。辛溫益胃。故長肌膚。芳香辛潤。故澤顏色也??勺髅嬷?。乃潤澤顏色之余事也。

  制方:白芷同黃、甘草、生地、麥冬、五味。能長肉。同辛夷、細辛。治鼻癥。同甘草、生姜、豆豉、大棗。名神白散。治一切傷寒。同貝母酒煎。治乳癰初起。同白芍、甘草、白茯、焦米。治胃虛泄漏。

  卷二 草部下

  【本】

  氣溫。味辛。無毒。主婦人疝瘕。陰中寒腫痛。腹中急。除頭風痛。長肌膚。悅顏色。

  本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

  氣味俱升。陽也。婦人以血為主。血藏于肝。肝血少。則肝氣滯而疝瘕。之癥生矣。本溫辛。溫行辛潤。氣不滯而血不少。疝瘕自平也。厥陰之脈絡陰器。厥陰之筋結陰器。其主陰中寒腫痛者。入肝而辛溫散寒也。厥陰之脈抵小腹。肝性急。腹中急。肝血不潤也。味辛潤血。所以主之。風氣通肝。肝經(jīng)與督脈會于巔頂。風邪行上。所以頭痛。其主之者。辛以散之也。肺主皮毛。長肌膚。味辛益肺之力。悅顏色。辛能潤血之功也。

  制方:本同木香。治霧露清邪中于上焦。同羌活、細辛、川芎、蔥白。治寒郁太陽頭痛。同白芷??勺髅嬷?br />
  卷二 草部下

  【柴胡】

  氣平。味苦。無毒。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

  柴胡氣平。稟天中正之氣。味苦無毒。得地炎上之火味。膽者中正之官。相火之腑。所以獨入足少陽膽經(jīng)。氣味輕升。陰中之陽。乃少陽也。其主心腹腸胃中結氣者。心腹腸胃。五臟六腑也。臟府共十二經(jīng)。凡十一臟皆取決于膽。柴胡輕清。升達膽氣。膽氣條達。則十一臟從之宣化。故心腹腸胃中。凡有結氣。皆能散之也。其主飲食積聚者。蓋飲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陽膽為生發(fā)之主也。柴胡升達膽氣。則肝能散精。而飲食積聚自下矣。

  少陽經(jīng)行半表半里。少陽受邪。邪并于陰則寒。邪并于陽則熱。柴胡和解少陽。故主寒熱之邪氣也。春氣一至。萬物俱新。柴胡得天地春升之性。入少陽以生氣血。故主推陳致新也。

  久服清氣上行。則陽氣日強。所以身輕。五臟六腑之精華上奉。所以明目。清氣上行。則陰氣下降。所以益精。精者陰氣之英華也。

  制方柴胡同人參、半夏、黃芩、甘草、大棗、生姜。名小柴胡湯。治少陽寒熱。同白芍、甘草、枳實。名四逆散。治胸脅痛。四肢厥冷。同人參、升麻、黃、甘草、歸身、白術、廣皮、生姜、大棗。名補中益氣湯。治勞傷倦怠。同人參、黃、白術、甘草、升麻、白茯、澤瀉、葛根、神曲。治暑傷元氣。同升麻、葛根等。能升陽散火。同白芍、丹皮、山梔、甘草、白茯、白術、廣皮、歸身。名逍遙散。治肝膽郁火。

  卷二 草部下

  【桔梗】

  氣微溫。味辛。有小毒。主胸脅痛如刀刺。腹?jié)M。腸鳴幽幽。驚恐悸氣。

  桔梗氣微溫。稟天初春稚陽之木氣。入足少陽膽經(jīng)。味辛有小毒。得地西方陰慘之金味。

  入手太陰肺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胸者肺之分也。脅者膽之分也。膽氣不升。肺氣不降。則滯于胸脅。痛如刀刺矣。其主之者。辛以散之。溫以達之也。足之三陰。從足走腹。太陰行氣于三陰者也。肺亦太陰。通調(diào)上下。相傳之職。太陰不能通調(diào)。則腹飽滿矣。其主之者。辛以調(diào)氣。溫以行氣也。大腸者燥金之腑也。大腸濕熱。則鳴幽幽。肺與大腸為表里。桔梗辛以益肺。肺通調(diào)水道。則濕熱行而腸鳴自止。膽為中正之官。膽者擔也。膽氣傷。則不能擔當而驚恐悸矣。桔梗辛溫。則扶蘇條達。遂其生發(fā)之性。復其果敢之職。而驚恐悸自平也。

  制方:桔梗同貝母、巴霜。名結胸湯。治痰在中焦。同人參、北味、麥冬。治小便不通。同枳殼。

  治胸滿不痛。同甘草。名甘桔湯。治肺癰。同生姜。治妊娠中惡心腹痛。

  卷二 草部下

  【茵陳】

  氣平。微寒。味苦。無毒。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膽。久服輕身益氣。耐老。

  面白悅。長年。

  茵陳氣平微寒。稟天秋平冬寒金水之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足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味苦無毒。

  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風為陽邪。濕為陰邪。風濕在太陽。陽邪發(fā)熱。陰邪發(fā)寒也。其主之者。氣寒清熱。味苦燥濕也。心為君火。火郁太陰。則肺不能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而熱與濕結矣。太陰乃濕土之經(jīng)。所以蒸土色于皮毛而成黃膽也。其主之者??嗥娇梢郧逍姆?。微寒可以解濕熱也。久服則燥勝。所以身輕。平寒清肺。肺主氣。所以益氣。心主血。味苦清心。清則血充華面。所以耐老。而面白可悅也。心為十二官之主。

  心安十二官皆安。所以長年也。

  制方:茵陳同川蓮、干葛、黃柏、苡仁、北味。治酒疸。同二術、茯苓、澤瀉、車前、木通、陳皮、神曲、紅曲。治谷疸。同生地、石斛、木瓜、牛膝、黃柏。治女勞疸。

  卷二 草部下

  【夏枯草】

  氣寒。味苦辛。無毒。主寒熱。瘰鼠。頭瘡破癥。散癭結氣。腳腫濕痹。輕身。

  夏枯草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膀胱寒水經(jīng)。味苦辛無毒。得地火金之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遇火令而枯。稟金水之氣獨全。水制火。金平木。故專主少陽相火。

  風木膽經(jīng)之癥。氣味輕清。少陽也。太陽主表。表邪外入。則太陽有病。而惡寒發(fā)熱矣。其主之者。味辛可以散表寒。味苦可以清熱也。瘰鼠。皆少陽膽經(jīng)風熱之毒。夏枯草稟金水之氣味。所以專入少陽。解風熱之毒也。頭乃太陽行經(jīng)之地。膀胱濕熱則生頭瘡。其主之者。氣寒清熱。味苦燥濕也。積聚而有形可征謂之癥。乃濕熱結氣也。味辛可以散結。味苦可以燥濕熱。所以主之也。癭亦少陽之癥。其主之者。以夏枯草專治少陽之癥。而辛散之功也。

  濕邪傷下。腳腫濕痹。無非濕也??嗄茉餄瘛K灾髦?。且入肺與膀胱。而有祛濕之力。

  濕勝則身重。既有祛濕之功。所以能輕身也。

  制方:夏枯草末。治血崩不止。及赤白帶下。夏枯草可代柴胡升發(fā)。可代甘菊清肝。同白茯、白術、黃柏。治濕熱。同連翹、金銀花、貝母、元參、薄荷、花粉、紫背天葵、甘草。治瘰有功效。用數(shù)兩煎湯。煮甘菊紫花地丁、金銀花、連翹、白芨、白蘞、甘草、生地、白芷、半枝蓮。消一切腫毒甚神。

  卷二 草部下

  【丹參】

  氣微寒。味苦。無毒。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破癥除瘕。止煩滿益氣。

  丹參氣微寒。稟天初冬寒水之氣。入手太陽寒水小腸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

  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心腹者。心與小腸之區(qū)也。邪氣者。濕熱之邪氣也。氣寒則清熱。味苦則燥濕。所以主之。腸小腸也。小腸為寒水之腑。水不下行。聚于腸中。則幽幽如水走聲響矣??嗪逍?。能瀉小腸之水。所以主之。小腸為受盛之官。本熱標寒。所以或寒或熱之物。皆能積聚腸中也。其主之者。味苦能下泄也。積聚而至有形可征謂之癥。假物成形謂之瘕。其能破除之者。味苦下泄之力也。心與小腸為表里。小腸者心火之去路也。小腸傳化失職。則心火不能下行。郁于心而煩滿矣。其主之者??嗪逍怪σ?。肺屬金而主氣。

  丹參清心瀉火?;鸩恍探?。所以益氣也。

  制方:丹參同牛膝、生地、黃、黃柏。則健走飛步。同麥冬、沙參、五味、甘草、青蒿、花粉。

  治煩滿。同牛膝、木瓜、萆、、杜仲、續(xù)斷。治脊強腳痹。專一味。治濕熱疝氣。自汗出欲死者。為末水丸。治軟腳病。

  卷二 草部下

  【益母子】

  氣微溫。味辛甘。無毒。主明目益精。除水氣。久服輕身。

  益母氣微溫。稟天初春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甘無毒。得地金土之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肝為藏血之臟。脾為統(tǒng)血之臟。辛甘益血。目得血則能視。所以明目。脾者陰氣之原也。肺者津液之原也。甘辛能潤。所以益精。脾者為胃行津液者也。肺者相傳之官。通調(diào)水道者也。辛甘益脾肺。則津液行而水道通。所以除水氣。久服益肝脾肺。肺主周身之氣。脾主周身之血。肝為生生之臟。以生氣血。氣血生。生長旺。自然身輕矣。(莖)主疹癢。所以可浴兒也。

  制方:益母子童便煎服。能下死胎。同川芎、歸身、白芍、生地、杜仲、阿膠、續(xù)斷丸。安胎止痛。同生地、白芍、麥冬、青蒿、五味、阿膠。治胎漏下血。

  卷二 草部下

  【紅花】

  氣溫。味辛。無毒。主產(chǎn)后血暈口噤。腹內(nèi)惡血不盡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

  亦主蠱毒。

  紅花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

  氣味俱升。陽也。肝為藏血之臟。生生之經(jīng)。產(chǎn)后血暈口噤者。產(chǎn)后則肝血不藏。肝枯則風熾。所以血暈而口噤也。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紅花辛溫潤血。所以主之。腹內(nèi)惡血不盡絞痛。胎死腹中。皆血寒不行。不能養(yǎng)肝之故。紅花辛溫。活血暢肝。所以主之也。并酒煎服者。借酒活血潤血之力也。亦主蠱毒者。辛溫則散而毒可解也。

  制方:紅花煎汁和童便服。治胞衣不下。產(chǎn)后血暈。同當歸、生地、牛膝、白芍、益母、川芎、延胡索。治產(chǎn)后惡血不盡。

  卷二 草部下

  【香附】

  氣微寒。味甘。無毒。除胸中熱充皮毛。久服令人益氣。長須眉。(醋炒)

  香附氣微寒。稟天深秋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降味和。陰也。胸中者肺之分也。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氣。氣滯則熱而皮毛焦。香附甘寒清肺。所以除胸中熱而充皮毛也。久服令人益氣者。微寒清肺。肺清則氣益也。須眉者血之余。脾統(tǒng)血。味甘益脾。脾血盛。所以須眉長也。

  制方:香附生則上行胸膈。外達皮毛。熟則下走肝腎。外徹腰足。炒黑則止血。童便炒則入血分補虛。鹽水炒則入血分潤燥。青鹽炒則益腎。酒炒則行經(jīng)絡。醋炒則入肝。姜汁炒則化痰飲。

  同參、術則補氣。同歸、地則補血。同木香則去滯。同蔻仁則理氣。同沉香則降氣。同川芎、蒼術則解郁。同梔子、川蓮則降火。同茯神則交心腎。乃十二經(jīng)氣分之要藥也。童便炒為末。醋湯服。治血崩。同茯神、甘草。治氣逆。同沉香、砂仁、甘草。治痞脹噫酸。同砂仁、甘草。治一切氣滯癥。同烏藥、甘草。治一切心腹刺痛。同茯神、甘草、橘紅。治婦人血滯氣虛之癥。

  卷二 草部下

  【貝母】

  氣平。味辛。無毒。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疝瘕。喉痹。乳難。金瘡。風痙。(去心糯米炒)

  貝母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陽明燥金大腸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其主傷寒煩熱者。傷寒有五。風寒濕熱溫。而風與熱。乃陽盛之癥。陽盛所以煩熱也。貝母氣平則清。味辛潤散。故主之也。淋瀝者膀胱有熱也。邪氣者熱邪之氣也。膀胱以氣化為主。貝母味辛潤肺。肺乃主氣之臟。肺化則氣潤及于州都。小便通而不淋瀝矣。其主疝瘕者。肺氣不治。則不能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因而濕熱之邪。聚結成疝成瘕。貝母氣平??梢酝ㄕ{(diào)水道。味辛可以散熱結也。大腸之脈。其正者上循咽喉。火發(fā)于標。乃患喉痹。痹者閉也。其主之者。味辛氣平。能解大腸之熱結也。肺乃津液之腑。主乳難者。味辛能潤。潤則乳自通也。肺主皮毛。味辛氣平。則肺潤而皮毛理??捎鸠徱?。

  風痙者。風濕流于關節(jié)。致血不能養(yǎng)筋而筋急也。貝母味辛。辛則散風濕而潤血。且貝母入肺。肺潤則水道通而津液足。所以風濕逐而筋脈舒也。

  制方:貝母、姜汁丸。治憂郁不伸。同濃樸丸?;到禋?。同知母、牡蠣末。豬蹄湯調(diào)服。治乳汁不下。專末。治吐血衄血。吹鼻中。治吹乳作痛。同知母、前胡、麥冬、葛根、甘草。治傷寒煩熱。同陳皮、前胡、石膏、知母、麥冬、竹瀝。治痰瘧。同白芷、白蒺藜。治郁癥乳癰。

  卷二 草部下

  【葶藶子】

  氣寒。味辛。無毒。主癥瘕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炒用)

  葶藶子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手太陽寒水小腸經(jīng)。味辛無毒。

  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其主癥瘕積聚結氣者。氣結聚而成積。

  有形可征者謂之癥。假物成形者謂之瘕。葶藶入肺。肺主氣。而味辛可以散結也。小腸為受盛之官。飲食入腸。寒熱之物。皆從此運轉。如調(diào)攝失宜。則寒熱之物積矣。葶藶氣寒可以去熱。味辛可以散寒。下泄可以去積也。破堅者辛散之功。逐邪者下泄之力。十劑云。泄可去閉。葶藶是也。肺者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葶藶入肺入膀胱。辛寒下泄。所以通利也。

  制方:葶藶炒成末蜜丸。大棗同煎。治肺癰喘急。及支飲不得息。同棗肉丸。治通身浮腫。專酒浸。治腹脹積聚。

  卷二 草部下

  【元參】

  氣微寒。味苦。無毒。主腹中寒熱積聚。女子產(chǎn)乳余疾。補腎氣。令人明目。(蒸曬)

  元參氣微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手厥陰心包絡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腹中者心腎相交之區(qū)也。心為君火。心不下交于腎。

  則火積于上。而熱聚腎為寒水。腎不上交于心。則水積于下而寒聚矣。元參氣寒益腎。味苦清心。心火下而腎水上。升者升而降者降。寒熱積聚自散矣。女子以血為主。產(chǎn)乳余疾。產(chǎn)后諸癥以產(chǎn)血傷也。心主血。味苦清心。所以主之。補腎氣者。氣寒壯水之功也。令人明目者。益水可以滋肝。清心有以瀉火?;鹌剿D孔悦饕?。

  制方:元參同生地、甘菊、蒺藜、杞子、柴胡。能明目。同貝母、連翹、甘草、花粉、薄荷、夏枯草。治瘰。同升麻、甘草。治發(fā)咽痛。同知母、麥冬、竹葉。治熱病燥熱煩亂。

  卷二 草部下

  【天花粉】

  氣寒。味苦。無毒。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續(xù)絕傷。

  天花粉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足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心火內(nèi)爍。則津液枯而病消渴。膀胱主表?;鹗t表亦熱而身熱也。其主之者??嗪梢郧寤鹨?。心為君火?;鹗t煩滿大熱。其主之者。寒以清之??嘁孕怪??;鹗t陰虛。補虛者。清潤能補陰虛也。陰者中之守。安中者苦寒益陰。陰充。中有守也。其主續(xù)絕傷者。血為陰。陰虛則傷。陰枯則絕。

  花粉清潤。則虛者滋。枯者潤也。實名(栝蔞)。甘寒之性。能解陽邪。所以主傷寒陽邪結胸也。

  制方:花粉同川蓮。治心火乘金消渴。同人參、麥冬。治肺津枯消渴。同麥冬、竹葉。治心火煩渴。實同川蓮、枳實。名小陷胸湯。治傷寒結胸。

  卷二 草部下

  【牛蒡子】

  氣平。味辛。無毒。主明目補中。除風傷。(一名惡實酒蒸拭凈焙)

  牛蒡子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味甘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牛蒡氣平清熱。味辛散郁。郁熱清。則目得血而能視矣。所以明目。中者陰之守也。人身陰陽。求之升降。牛蒡辛平清肺。肺氣下降則陰生。所以補中也。風傷于衛(wèi)。衛(wèi)附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辛平疏肺。則皮毛解散。所以除風傷也。

  制方:牛蒡同紫草、犀角、生地。治痘血熱不出。同桔梗、甘草。治風熱咽痛。

  卷二 草部下

  【甘菊花】

  氣平。味苦。無毒。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

  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

  甘菊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

  氣味俱降。陰也。味苦清火?;鹨纸饎佟0l(fā)花于秋。其稟秋金之氣獨全。故為制風木之上藥也。諸風皆屬于肝。肝脈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肝風熾則火炎上攻頭腦而眩?;鹗t腫而痛。其主之者。味苦可以清火。氣平可以制木也。肝開竅于目。風熾火炎。則目脹欲脫。其主之者。制肝清火也。手少陰之正脈。上走喉嚨。出于面。合目內(nèi)。心為火?;鹕鮿t心系急而淚出。其主之者。苦平可以降火也。皮膚乃肺之合。肌肉乃脾之合。木火刑肺金脾土。則皮膚肌肉皆死。甘菊稟金氣。具火味。故平木清火而主皮膚死肌也。其主惡風濕痹者。風濕成痹。風統(tǒng)于肝。甘菊氣平。有平肝之功。味苦有燥濕之力也。久服利血氣者。肺主氣。氣平益肺。所以有利于氣。心主血。味苦清心。所以有利于血。利于氣。氣充身自輕。利于血。血旺自耐老。氣血皆利。其延年也必矣。

  制方:甘菊搗汁。治疔瘡。重九采花末服。治酒醉不醒。同杞子丸服。終身無目疾瘡疽。同谷精草、綠豆皮等分末。治目翳。

  卷二 草部下

  【丹皮】

  氣寒。味辛。無毒。主寒熱中風。螈驚癇。邪氣。除癥堅瘀血。留舍腸胃。

  安五臟。療癰瘡。

  丹皮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手太陽寒水小腸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寒水太陽經(jīng)。行身之表而為外藩者也。太陽陰虛。則皮毛不密而外藩不固。表邪外入而寒熱矣。其主之者。氣寒可以清熱。味辛可以散寒解表也。肝者風木之臟也。肺經(jīng)不能制肝。肝風挾濁火上逆。中風螈驚癇之癥生矣。丹皮辛寒。益肺平肝。肝不升而肺氣降。諸癥平矣。小腸者受盛之官。與心為表里。心主血。血熱下注。留舍小腸。瘀積成瘕。形堅可征。丹皮寒可清熱。辛可散結。所以入小腸而除瘕也。五臟藏陰者也。辛寒清血。血清陰足而藏安也。榮血逆于肉里。乃生癰瘡。丹皮辛寒。可以散血熱。所以和榮而療癰瘡也。

  制方:丹皮同防風末酒服。治癩疝。同麥冬、五味、白茯、甘草、木通、生地。治心包絡之火。

  卷二 草部下

  【黃連】

  氣寒。味苦。無毒。主熱氣目痛傷淚出。明目。腸腹痛下痢。婦人陰中腫痛。

  久服令人不忘。(酒炒吳茱萸同炒姜汁炒)

  黃連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

  氣味俱降。陰也。其主熱氣目痛者。心主火?;饸鉄?。心病舍肝。肝開竅于目也。黃連苦寒。所以清火也。手少陰之正。出于面。合目內(nèi)。手少陰為心火?;鹗t心系急而淚出。

  傷淚出皆心火也。黃連清心。所以主之。實則瀉其子。心者肝木之子也。清心則肝邪瀉。所以明目也。大腸為庚金之腑。心火乘之。則津液化成膿血。痛而下痢矣。其主之者。寒以清火。苦以泄熱也。北方黑色。入通于腎。開竅于二陰。婦人陰中乃腎竅也。熱勝則腫。腫痛者火盛也。黃連入腎。寒苦清火。所以主之。其久服令人不忘者。入心清火。火清則心明。能記憶也。

  制方:黃連同西河柳、黃芩、黃柏、石膏、知母、甘草。治痧疹已透。煩躁不止。同當歸、棗仁、圓肉、生地、黃芩、黃柏、黃。治火癥盜汗。同槐花、枳殼、乳香、沒藥。治痢純血腹痛。同五味、麥冬、干葛。治酒病。同麥冬、五味。治卒消渴小便多。同人參、蓮子。治虛痢。專為末丸。名瀉心丸。治心實心痛。同吳茱萸、神曲丸。治肝火作痛。同白術、陳皮、神曲丸。名四物丸。治胸中嘈雜作痛。同白茯。治思想所致白淫。同木香丸。名香連丸。治痢。

  同炮姜末。治氣痢后重。

  卷二 草部下

  【黃芩】

  氣平。味苦。無毒。主諸熱。黃膽。腸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鸠儭?br />
 ?。ň瞥矗?br />
  黃芩氣平。稟天秋涼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

  氣味俱降。陰也。心者火臟也。十二官之君。諸熱之主也。苦平清心。故主諸熱。黃膽者濕熱乘脾之癥也。脾為太陰濕土。土濕熱。則本色現(xiàn)而發(fā)黃膽。黃芩苦平清肺。肺亦太陰。太陰濕熱退。而脾疸亦平也。肺與大腸為表里。大腸濕熱則腸泄痢。黃芩清肺。肺清則通調(diào)水道。而濕熱下逐。腸肺復其燥金之氣。而泄痢愈矣。肺司水道。熱則肺失清肅之令。而水道不通。水因而蓄焉。黃芩清肺。則化氣下及膀胱而水下逐矣。血閉者。實熱在血分而經(jīng)閉不通也。心主血。味苦清心。則能下泄。所以主之。惡瘡疽蝕者。瘡疽敗壞潰腐而不收口也?;鸠冋??;饌徱病=孕幕鹩杏喽瘔姆沃っ???嗥角逍姆巍K灾髦T痛癢瘡瘍也。

  制方:黃芩同白芍、甘草。名黃芩湯。治濕熱腸痛。及瀉痢。同白芍、甘草、半夏。治吐瀉。

  同白芍、麥冬、白術。治胎不安內(nèi)熱。

  卷二 草部下

  【連翹】

  氣平。味苦。無毒。主寒熱。鼠瘰。癰惡瘡。癭瘤結熱。蠱毒。(去心用)

  連翹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手厥陰心包絡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心包絡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其經(jīng)別屬三焦。出循喉嚨。出耳后。合少陽。郁則包絡之火上炎經(jīng)絡。而成寒熱鼠瘰矣。連翹輕清平苦。輕而揚之。因而越之。結者散而寒熱愈也。癰惡瘡。皆生于心火。連翹味苦清心。所以主之。

  癭瘤結熱。亦心包絡之郁結火也。其主之者。輕揚有散結之功也。蠱毒因辛熱而成。辛熱則生蟲也。連翹平能清而苦能泄。熱解蟲化而蠱自消也。

  制方:連翹同脂麻。治瘰。同貝母、白芷、甘草、金銀花、玄參、薄荷、夏枯草、白芨。治同上。

  卷二 草部下

  【天麻】

  氣平。味辛。無毒。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小兒風癇驚氣。利腰膝。強筋力。久服益氣。輕身長年。

  天麻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得天地之金氣獨全。故為制風木之上藥。氣降味升。陽也。肝為風木。諸風皆屬于肝。肝主血。血澀不通。

  則濕感成痹也。其主之者。天麻氣平味辛。入肺而通水道。能活血而散風也。四肢脾主之。

  因于濕則大筋吹短而成拘攣也。肺亦太陰。水道通調(diào)。則太陰濕行。而脾濕解拘攣愈矣。小兒風癇驚氣。皆肝經(jīng)血虛氣亢。以致氣逆而驚癇也。天麻味辛。辛則潤血氣平。平則鎮(zhèn)驚也。辛平之品。潤肝、血而平肝氣。肝主筋而位居下。故能利腰膝而強筋力也。久服辛平益肺。肺主氣。所以益氣。氣充身自輕。而年自長也。

  制方:天麻同半夏、黃芩、前胡、陳皮、白茯。治痰厥頭痛。同白術、陳皮、白茯、車前。治飲在心下。同南星、前胡、陳皮、白茯。消一切風痰。

  卷二 草部下

  【木通】

  氣平。味辛。無毒。主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jié)。令人不忘。去惡蟲。

  木通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專入手太陰肺經(jīng)。氣降味苦。

  陰也。其除脾胃寒熱者。蓋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肺氣通調(diào)水道。乃下輸膀胱。如水道不通。則飲留于脾胃而發(fā)寒熱矣。木通入肺。以通水道。故除脾胃寒熱也。九竅者。耳目鼻各二。口大小便各一也。木通氣平則利。味辛則通。所以通利九竅血脈關節(jié)也。其令人不忘者。心藏神而屬火。水道通則心火有制。神清多記憶也。濕熱不除。則化生惡蟲。水道通。則濕熱有去路。故惡蟲不生也。

  制方:木通同生地、炙草、竹葉。治心熱便赤。同白茯、澤瀉、車前、豬苓、燈心。治癃閉。

  同牛膝、生地、天冬、麥冬、五味、黃柏、甘草。治尿血。同生地、甘草、赤茯、竹葉。名導赤散。瀉小腸之火。

  卷二 草部下

  【車前子】

  氣寒。味甘。無毒。主氣癃。止痛。利水道通小便。除濕痹。久服輕身耐老。

  車前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濕土脾經(jīng)。氣降味和。陰也。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出氣不化。閉塞下竅。而為癃閉。其主之者。寒能化熱。甘能化氣也。小便者心火之去路也。火結于膀胱。

  則小便痛矣。其止痛者。氣寒能清火也。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肺乃下輸膀胱。車前味甘。甘能益脾。脾氣散精。則肺氣通行。故水道通。小便利也。益脾利水。則濕下逐。故又除濕痹也。久服輕身耐老者。指有病者而言也。人身有濕則身重。濕逐則身輕。濕逐脾健。脾主血。血充故耐老也。不然?;怪?。豈堪久服者哉。

  制方:車前同木通、沉香、陳皮、升麻。治氣癃。同二術、木瓜、石斛、萆、白茯、五加皮。

  治濕痹。同白芍、白茯、扁豆、甘草。治水泄。同生地、牛膝、天冬、麥冬、黃柏、五味、杞子、人參、白膠。治尿血。及女子血淋。專末服。治暴泄。

  卷二 草部下

  【澤瀉】

  氣寒。味甘。無毒。主風寒濕痹。乳難。養(yǎng)五臟。益氣力。肥健。消水。久服耳目聰明。不饑。延年輕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澤瀉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降味和。陰也。其主風寒濕痹者。風寒濕三者合而成痹。痹則血閉而肌肉麻木也。

  澤瀉味甘益脾。脾濕去。則血行而肌肉活。痹癥瘳矣。其主乳難者。脾統(tǒng)血。血不化。乳所以難也。味甘益脾。脾濕行則血運而乳通也。其主養(yǎng)五臟益氣力肥健者。蓋五臟藏陰者也。

  而脾為之原。脾主肌肉而性惡濕。澤瀉瀉濕。濕去則脾健。脾乃后天之本。所以肌肉長而氣力益。陰血充而五臟得所養(yǎng)也。其消水者。入膀胱氣寒下泄也。久服耳目聰明。不饑。延年輕身者。腎與膀胱為表里。膀胱水道通。則腎之精道固。精足則氣充。腎開竅于耳。所以耳聰。水之精為目瞳子。所以明目。腎者胃之關。關門固所以不饑。腎氣納。所以延年輕身也。其言面生光能行水上者。脾為濕土。濕則重。燥則輕。輕則能行水上。脾統(tǒng)血。血充則面有光彩也。蓋表其利水有固腎之功。燥濕有健脾之效也。

  制方:澤瀉同白茯、白術、豬苓、肉桂。名五苓散。治濕熱。同山藥、山萸、白茯、丹皮、生地、北味。名都氣湯。補腎真陰。及小兒行語遲。同白茯、建蘭葉、豬苓。治飲痰咳嗽。

  卷二 草部下

  【萆】

  氣平。味苦。無毒。主腰脊痛強。骨節(jié)風寒濕周痹。惡瘡不瘳。熱氣。

  萆氣平。稟天秋降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

  氣味俱降。陰也。太陽寒水經(jīng)。挾脊抵腰中。太陽有濕。則陽氣不布。腰脊強而痛矣。太陽經(jīng)行身表附皮毛而為外衛(wèi)者也。皮毛者肺之合。萆氣平入肺。味苦燥濕。肺之皮毛理而太陽之濕亦逐。所以主腰脊強痛也。骨節(jié)者節(jié)犍之處也。亦屬太陽經(jīng)。濕流孔竅。故風寒濕合而成痹。則周身麻木而骨節(jié)更甚也。其主之者。萆入肺。肺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梢匀ヌ栔疂穸肀砸?。惡瘡熱氣。皆屬心火。萆味苦清心。心火退。則瘍瘡愈而熱氣解矣。

  制方:萆同蓮子、白茯、車前、木通、澤瀉、牛膝、甘草、黃柏??衫迩逯螡?。同杜仲。治腰腳痹。同菖蒲、益智、烏藥。治白濁。佐杜仲、肉蓯蓉、菟絲子、北味丸。名金剛丸。治筋痿足不能行。

  卷二 草部下

  【防己】

  氣平。味辛。無毒。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

  防己氣平。稟天秋降之金氣。味辛無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風寒溫瘧者。感風寒而患但熱不寒之瘧也。諸癇熱氣者。心有熱而患一切風癇也。

  溫熱皆為陽邪。癇瘧皆屬風木。防己氣平可以清陽邪。味辛可以平風木。而消風痰也。除邪者辛平之品??沙凉駸嶂耙病P”愠鲇诎螂?。膀胱津液。肺氣化乃出。防己氣平可以化氣。故利小便。大便出于大腸。肺與大腸為表里。味辛可以潤腸。故利大便也。但臭惡傷胃。

  宜慎用之。

  制方:防己同黃、桂枝、白茯、甘草。治皮水。同黃、白術、甘草、生姜、大棗。治風水。

  惡風汗出。身重脈浮。

  卷二 草部下

  【大黃】

  氣寒。味苦。無毒。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

  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diào)中化食。安和五臟。

  大黃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手太陽寒水小腸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手少陽相火三焦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濁陰歸六腑。味濃則泄。兼入足陽明胃經(jīng)、手陽明大腸經(jīng)。為蕩滌之品也。味濃為陰。則入陰分。血者陰也。心主者也。血凝則瘀。大黃入心。味苦下泄。故下瘀血。血結則閉。陰不和陽。故寒熱生焉。大黃味苦下泄。則閉者通。

  陰和于陽而寒熱止矣。癥瘕積聚。皆有形之實邪。大黃所至蕩平。故能破之。小腸為受盛之官。無物不受。傳化失職。則飲留食積矣。大黃入小腸而下泄。所以主留飲宿食也。味濃則泄。濁陰歸腑。大黃味濃為陰。故入胃與大腸而有蕩滌之功也。消積下血。則陳者去而新者進。所以又有推陳致新之功焉。其推陳致新者。以滑潤而能通利水谷。不使阻礙腸胃中也。腸胃無礙。則陽明胃與太陰脾調(diào)和。而食消化矣。飲食消化。則陰之所生。本自五味。五臟主藏陰。陰生而藏安和矣。

  制方:大黃同黃芩、沉香、礞石丸。名滾痰丸。治痰癥。同當歸、檳榔。治痢初起。同甘草。

  治胃火食入即吐。

  卷二 草部下

  【燈心草】

  氣寒。味甘。無毒。主五淋。生煮服之。

  燈草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手太陽寒水小腸經(jīng)、足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心與小腸為表里。小便者心火之去路也。

  心火結于小腸膀胱。則小便淋瀝矣。燈心生煮服之。氣寒清熱。味甘化氣。結者解而火下泄矣。

  制方:燈心焙。同炒鹽共末。吹喉痹。煎湯調(diào)燈花末涂乳。小兒吮之。止夜啼。

  卷二 草部下

  【使君子】

  氣溫。味甘。無毒。主小兒五疳。小便白濁。殺蟲療瀉痢。

  使君子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小兒疳癥。名雖有五。原皆由脾虛。脾虛則不健運。于是積聚生疳也。

  其主之者。味甘可以益脾。氣溫可以健運也。中氣不足。則溲溺為之變。所以小便白而混濁也。其主之者。甘溫益氣。氣足則清肅而便清也。甘溫之品。則具條達之性。能瀉脾經(jīng)之濕熱。濕熱清。則瀉利自止而蟲不生。所以殺蟲療瀉痢也。

  制方:使君子同蘆薈、蕪荑、滑石、麥芽、濃樸、陳皮。殺疳蟲。消疳積。專為末。治小兒蛔痛及虛腫。煎湯漱蟲牙疼痛。

  卷三 木部

  【枸杞子】

  氣寒。味苦。無毒。主五內(nèi)邪氣。熱中消渴。周痹風濕。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

  枸杞子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五內(nèi)者五臟之內(nèi)也。邪氣者邪熱之氣也。蓋五內(nèi)為藏陰之地。陰虛所以有熱邪也。其主之者??嗪鍩嵋病P臑榫?。腎為寒水。水不制火。火爍津液。則病熱中消渴。其主之者。味苦可以清熱。氣寒可以益水也。水益火清。消渴自止。其主周痹風濕者。痹為閉癥。血枯不運。而風濕乘之也。治風先治血。血行風濕滅也。杞子苦寒益血。所以治痹。久服苦益心。寒益腎。心腎交。則水火寧而筋骨堅。筋骨健則身自輕。血足則色華。

  所以不老。耐寒暑者。氣寒益腎。腎水足可以耐暑。味苦益心。心火寧可以耐寒也。

  制方:杞子同五味。治疰夏。同熟地、白茯、白術。治腎虛目暗。

  卷三 木部

  【金櫻子】

  氣平。味酸澀無毒。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澀精氣。久服令人耐寒輕身。

  金櫻子氣平。稟天秋成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酸澀無毒。得地東生西收金木之味。

  入足厥陰肝經(jīng)。入手陽明燥金大腸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十劑云。澀可去脫。脾泄下痢。大腸不禁也金櫻子味酸澀。所以固脫也。小便氣化乃出。金櫻子氣平益肺。肺氣足以收攝。則小便利自止。五臟六腑之精。皆藏于腎。所以疏泄。肝散之也。金櫻子味酸斂肝。肝不疏泄。精氣自澀矣。久服酸平益肺。肺主皮毛。皮毛固所以耐寒。肺主氣。氣充所以輕身也。

  制方:金櫻子同芡實丸。名水陸丹。益氣補真。煎膏。丸杜仲末。治腎泄。

  卷三 木部

  【杜仲】

  氣平。味辛。無毒。主腰膝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余瀝。久服輕身耐老。(鹽水炒)

  杜仲氣平。稟天秋降之金氣。味辛無毒。得地潤澤之金味。專入手太陰肺經(jīng)。氣味升多于降。陰也。腰者腎之腑。膝者腎所主也。杜仲辛平益肺。肺金生腎水。所以腰膝痛自止也。中者陰之守也。辛平益肺。肺乃津液之化源。所以陰足而補中也。初生之水謂之精。天一之水也。杜仲入肺。肺主氣而生水。所以益精氣。精氣益則肝有血以養(yǎng)筋。腎有髓以填骨。所以筋骨堅也。肺主氣。辛平益肺。則氣剛大。所以志強。陰下者即篡間。任脈別絡也。癢濕者濕也。杜仲辛平潤肺。則水道通而濕行也。小便氣化乃出。有余瀝氣不收攝也。杜仲益肺氣。氣固則能攝精也。久服辛平益氣。氣充則身輕。辛潤滋血。血旺則耐老也。鹽水炒則入腎。醋炒則入肝。以類從也。

  制方:杜仲同續(xù)斷、砂仁。治胎前雜癥。同續(xù)斷、山藥糊丸。治頻墮胎。專一味酒炒丸。治腰背痛。

  卷三 木部

  【茯苓】

  氣平。味甘。無毒。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诮股喔伞@”?。久服安魂養(yǎng)神。不饑延年。

  茯苓氣平。稟天秋降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氣平味和。降中有升。陰也。胸者肺之分也。脅者肝之分也。肝主升而肺主降。肺金不足則氣不降。肝木有余則氣上逆。逆于肝肺之分。故在胸脅間也。茯苓入肺。氣平則降。味甘可以緩肝。所以主之。脾為土。肺為金。脾肺上下相交。則五臟皆和。位一身之天地矣。若脾肺失中和之德。則憂恚驚邪恐悸。七情乖戾于胸。發(fā)不中節(jié)而為病。茯苓味甘和脾。氣平和肺。脾肺和平。七情調(diào)矣。心下脾之分也。濕熱在脾則結痛。濕熱不除。則流入太陽而發(fā)寒熱。郁于太陰而煩滿。濕乘肺金而咳逆。茯苓甘平淡滲。所以能燥脾伐水清金。治以上諸癥也。人身水道不通。則火無制。而口焦舌干矣。茯苓入肺。以通水道。下輸膀胱。則火有去路。故止口舌干焦。水道通。所以又利小便也。肝者魂之居也。而隨魂往來者神也。久服茯苓。則肺清肅。故肝木和平。而魂神安養(yǎng)也。不饑延年者。脾為后天之本。肺為元氣之腑。

  脾健則不饑。氣足則延年也。

  制方:白茯同人參、白術、甘草、陳皮、山藥、扁豆、白芍。治脾虛。同人參、白術、甘草、陳皮、半夏。名六君子湯。治咳而吐。同二術、澤瀉、車前、白芍、陳皮、木瓜、豬苓。治水腫。同陳皮、半夏、甘草、人參、枳殼、川芎、白芍、歸身、生地、前胡、葛根、桔梗、蘇葉、生姜、大棗。名茯苓補心湯。治火郁心包痛而吐血咳逆。

  卷三 木部

  【茯神】

  氣平。味甘。無毒。主辟不祥。療風眩風虛。五勞口干。止驚悸。多恚怒。善忘。

  開心益智。安魂魄。養(yǎng)精神。

  茯神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氣平味和。降中有升。陰也。茯神味甘氣平。得中正之氣味。和脾肺。位一身之天地。所以能辟不祥也。諸風皆屬肝木。木虛則風動而眩。其主之者。味甘性緩。可以益肝傷。氣平清金??梢远L木也。五勞。五臟勞傷其神也。五勞神傷。則陰火動而口干矣。茯神甘平。安神。故止口干。驚悸多恚怒善忘。皆心腎不交。而肝木不寧之癥。茯神氣平益肺。肺氣下降。則心亦下交。味甘益脾。脾氣上升。則腎亦上交。蓋天地位則水火寧。土金實則風木定。

  五行相制之道也。其開心益智者。皆氣平益肺之功。肺益。則水道通而心火有制。所以心神開朗而光明。肺益。則金生腎水。所以伎巧出而智益也。肝者魂之居。肺者魄之處。茯神氣平益肺。肺寧肝和。故安魂魄。精者陰之華。神者陽之靈。茯神味甘益脾。脾和則飲食納。

  而精神得所養(yǎng)也。

  制方:茯神同沉香丸。名朱雀丸。治心神恍惚。專為末。艾湯服。治心孔有汗。及心虛夢泄白濁。

  卷三 木部

  【松花】

  氣溫。味甘。無毒。主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亦可釀酒。

  松花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氣味俱升。陽也。其主潤心肺者。飲食入胃。脾氣散精。輸于心肺。松花味甘益脾。氣溫能行。脾為胃行其津液。輸于心肺。所以潤心肺也。益氣者。氣溫益肝之陽氣。味甘益脾之陰氣也。風氣通肝。氣溫散肝。所以除風。脾統(tǒng)血。味甘和脾。所以止血也??舍劸普?。清香芳烈。宜于酒也。

  制方:松花同山藥、白芍、甘草、茯苓。治泄瀉。同紅曲、山藥、北味、肉蓯蓉、白芍、杜仲。

  治腎泄。專浸酒。治頭旋腦腫。

  卷三 木部

  【山茱萸】

  氣平。味酸。無毒。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久服輕身。(去核)

  山萸氣平。稟天秋成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味。入足厥陰肝經(jīng)。

  氣味俱降。陰也。心下脾之分也。脾之邪。肝木之邪也。肝木血少氣亢。則克脾土。并于陽則熱。并于陰則寒矣。山萸味酸入肝。益肝血而斂肝氣。則心下之寒熱自除也。山萸味酸收斂。斂火歸于下焦?;鹪谙轮^之少火。少火生氣。所以溫中。山萸氣平益肺。肺主皮毛而司水道。水道通調(diào)。則皮毛疏理。而寒濕之痹瘳矣。三蟲者濕熱所化也。濕熱從水道下行。則蟲亦去也。久服味過于酸。肝氣以津。肝者敢也。生氣生血之臟也。所以身輕也。

  制方:山萸同人參、五味、牡蠣、益智。治老人小便淋瀝及遺尿。同菖蒲、甘菊、生地、黃柏、五味。治腎虛耳聾。同杜仲、牛膝、生地、白膠、山藥。治腎虛腰痛。同生地、山藥、丹皮、白茯、澤瀉、柴胡、白芍、歸身、五味。名滋腎清肝飲。治水枯木亢之癥。同杜仲。治肝腎俱虛。

  卷三 木部

  【柏子仁】

  氣平。味甘。無毒。主驚悸。益氣除風濕。安五臟。久服令人潤澤美色。耳目聰明。不饑不老。輕身延年。

  柏仁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以其仁也。兼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升味和。陽也。心者神之舍也。心神不寧。則病驚悸。柏仁入心。驚者平之。氣平。平驚悸也。益氣者。氣平益肺氣。味甘益脾氣。滋潤益心氣也。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柏仁味甘益脾血。血行風息而脾健運。濕亦下逐矣。蓋太陰乃濕土之經(jīng)也。五臟藏陰者也。脾為陰氣之原。心為生血之臟。肺為津液之腑。柏仁平甘益陰。陰足則五臟皆安矣。久服甘平益血。令面光華。心為君主。主明則十二官皆安。耳目聰明矣。味甘益脾。不饑不老。氣平益肺。輕身延年也。

  制方:柏仁同松仁、麻仁。治老人虛閉。同白術、生地、棗肉丸。治心脾虛。

  卷三 木部

  【酸棗仁】

  氣平。味酸。無毒。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四肢酸痛。濕痹。久服安五臟。輕身延年。(炒研)

  棗仁氣平。稟天秋斂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味。入足厥陰肝經(jīng)、手厥陰風木心包絡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心者胸臆之分。手厥陰心包絡脈起之處。腹者中脘之分。足厥陰肝經(jīng)行之地。心包絡主熱。肝主寒。厥陰主散。不能散則寒熱邪結氣聚矣。棗仁味酸。入厥陰。厥陰和。則結者散也。四肢者手足也。兩厥陰經(jīng)行之地也。酸痛濕痹。風濕在厥陰絡也。棗仁味酸益血。血行風息。氣平益肺。肺理濕行。所以主之也。心包絡者。

  心之臣使也。代君行事之經(jīng)也。肝者生生之臟。發(fā)榮之主也。久服棗仁。則厥陰陰足。所以五臟皆安。氣平益肺。所以輕身延年也。

  制方:棗仁同茯神、遠志、麥冬、石斛、五味、圓肉、人參。治驚悸。同生地、白芍、麥冬、五味、圓肉、竹葉。治自汗。同茯神、人參。治盜汗。同人參、茯神、白術、甘草。治振悸不眠。同知母、茯神、甘草。名酸棗仁湯。治虛煩不眠。

  卷三 木部

  【女貞子】

  氣平。味苦。無毒。主補中。安五臟。養(yǎng)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輕身不老。

  女貞子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中者陰之守也。五臟者藏陰者也。女貞氣平益肺。肺為津液之化源。所以補中而臟安也。心者神之居。肺者水之母。入心肺而益陰。陰足氣充。氣充神旺精生。所以主養(yǎng)精神也。氣失其平則為病。女貞氣平。肺主氣。氣得其平。百病皆除矣。人身有形之皮肉筋骨。皆屬陰者也。女貞平苦益陰。則肌肉自豐。筋骨自健也。心者生之本。其華在面。肺者氣之源。氣足則身輕。血華故不老也。

  制方:女貞同甘菊、生地、杞子、蒺藜。治目昏暗。搗汁熬膏。埋地中七日。點風熱赤眼。

  卷三 木部

  【肉桂】

  氣大熱。味甘辛。有小毒。利肝肺氣。心腹寒熱冷疾?;魜y轉筋。頭痛腰痛。出汗。止煩。止唾??人?。鼻。墮胎。溫中。堅筋骨。通血脈。理疏不足。宣導百藥無所畏。

  久服神仙不老。

  肉桂氣大熱。稟天真陽之火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補益真陽。味甘辛。得地中西土金之味。

  入足太陰脾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有小毒。則有燥烈之性。入足陽明燥金胃、手陽明燥金大腸。氣味俱升。陽也。肉桂味辛得金味。金則能制肝木。氣大熱。稟火氣?;鹉苤品谓稹V苿t生化。故利肝肺氣。心腹太陰經(jīng)行之地。寒熱冷疾者。有心腹冷疾而發(fā)寒熱也。氣熱能消太陰之冷。所以愈寒熱也。霍亂轉筋。太陰脾經(jīng)寒濕癥也。熱可祛寒。辛可散濕。所以主之。經(jīng)云。頭痛巔疾。過在足少陰腎經(jīng)。腰者腎之腑。腎虛則火升于頭。故頭痛腰痛也。肉桂入腎。

  能導火歸原。所以主之。辛熱則發(fā)散。故能汗出。虛火上炎則煩。肉桂導火。所以主止煩也。腎主五液。寒則上泛。肉桂溫腎。所以止唾。辛甘發(fā)散。疏理肺氣。故主咳嗽鼻。血熱則行。所以墮胎。肉桂助火。火能生土。所以溫中。中者脾胃也。筋者肝之合也。骨者腎之合也。甘辛之味。補益脾肺。制則生化。所以充肝腎而堅筋骨也。其通血脈理疏不足者。熱則陽氣流行。所以血脈通而理疏密也。宣導百藥無所畏者。藉其通行流走之性也。久服神仙不老者。辛熱助陽。陽明故神。純陽則仙而不老也。

  制方:肉桂同人參、炮姜、附子。治中寒腹痛。同姜黃、枳殼、甘草、生姜、大棗。治左脅痛脹。

  同當歸、牛膝。治冬月產(chǎn)難。產(chǎn)門不開。同黃柏、知母丸。名滋腎丸。治小便不通。

  卷三 木部

  【桂枝】

  氣溫。味辛。無毒。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jié)。補中益氣。久服通神。

  輕身不老。

  桂枝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潤澤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肺為金藏。形寒飲冷則傷肺。肺傷則氣不下降。而病上氣咳逆矣。桂枝性溫溫肺。肺溫則氣下降。而咳逆止矣。結氣喉痹吐吸者。痹者閉也。氣結于喉。閉而不通。但吐而不能吸也。桂枝辛溫散結行氣。則結者散而閉者通。不吐而能吸也。辛則能潤。

  則筋脈和而關節(jié)利矣。中者脾也。辛溫則暢達肝氣。而脾經(jīng)受益。所以補中。益氣者肺主氣。肺溫則真氣流通而受益也。久服通神輕身不老者。久服則心溫助陽。陽氣常伸而靈明。陽盛而身輕不老也。

  制方:桂枝同白芍、甘草、生姜、大棗。名桂枝湯。治中風。同白芍、甘草、飴糖、生姜、大棗、黃。名黃建中湯。治陰血不足。

  卷三 木部

  【吳茱萸】

  氣溫。味辛。有小毒。主溫中下氣。止痛。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咳逆寒熱。(泡焙用)

  吳萸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有小毒。得地西方燥烈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中者脾也。太陰經(jīng)也。肺主氣。亦太陰也。氣溫則肺令下行。而太陰亦暖。所以溫中下氣也。寒邪客于胸腹。則真氣不通而痛矣。辛溫則流行和散。所以止痛也。辛溫暖肺。肺氣通行。則水道通調(diào)。故又除濕。血泣則成痹。肝藏血。血溫則活。故主血痹。辛溫為陽。則能發(fā)散。故逐風邪。肺主皮毛而司腠理。辛溫疏散。腠理自開。形寒飲冷則傷肺。肺傷則氣不下降。而火反上逆。咳逆寒熱之癥生焉。吳萸辛溫暖肺。肺氣下降。

  而寒熱咳逆之癥自平也。

  制方:吳萸同人參、生姜、大棗。名吳萸湯。治嘔涎頭痛。同陳皮、附子。治腎氣上噦。同川連、白芍丸。治痢。同炮姜末湯服一錢。治食已吞酸。同肉桂、炮姜丸。名和中丸。治寒腹脹。

  卷三 木部

  【丁香】

  氣溫。味辛。無毒。主溫脾胃。止霍亂壅脹。風毒諸腫。齒疳。能發(fā)諸香。

  丁香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

  氣味俱升。陽也。丁香味辛入肺。芳香而溫。肺太陰也。脾亦太陰。肺暖則太陰暖。而脾亦溫。肺與大腸為表里。大腸屬胃。所以主溫脾胃也?;魜y。太陰寒濕癥也。氣壅而脹。肝邪乘土也。丁香辛溫。故能散太陰寒濕。平厥陰脹氣。所以主之也。風氣通肝。風毒諸腫。風兼濕。濕勝而腫也。丁香氣溫??梢陨⒏物L。味辛可以消濕腫也。齒疳。陽明濕熱生蟲也。太陰與陽明為一合。丁香辛溫太陰。則太陰為陽明行濕熱。而齒疳愈也。能發(fā)諸香者。

  丁香氣味辛溫。而有起發(fā)之力也。

  制方:丁香同白蔻、藿香、陳皮、濃樸、砂仁。治寒霍亂。同陳皮、姜汁糊丸。治小兒虛寒吐瀉。

  同半夏、姜汁丸。治小兒寒濕吐瀉不止。

  卷三 木部

  【蜀椒】

  氣溫。味辛。有毒。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jié)皮膚死肌寒濕痹痛。下氣。久服頭不白。輕身增年。

  蜀椒氣溫。稟天春暖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有毒。得地西方酷烈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其主邪氣咳逆者。氣溫入肝??梢陨⑿?。味辛入肺降氣??梢灾箍饶嬉病V姓咛幤⒁?。蜀椒入肺。肺亦太陰。肺溫脾亦溫也。骨節(jié)皮膚肝肺之合也。蜀椒氣溫??梢陨⒑?。味辛可以祛濕。所以主死肌痹痛也。肺主氣。肺溫則下降之令行。所以下氣。

  久服辛溫活血。發(fā)者血之余。所以頭不白也。辛溫益陽。陽氣充盛。所以身輕增年也。

  制方:蜀椒炒去汁。搗取紅末一斤。生地取自然汁煎至一升。和椒末丸。名椒紅丸。治元臟傷憊。

  同蒼術醋糊丸。治餐泄不化。(椒目)同巴豆、菖蒲、松脂、黃蠟為梃。納耳中。一日一易。

  治耳聾神效。

  卷三 木部

  【沉香】

  氣微溫。味辛。無毒。療風水毒腫。去惡氣。

  沉香氣微溫。稟天初春之木氣。入足少陽膽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

  入手太陰肺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沉香辛溫而香燥。入肝散風。入肺行水。所以療風水毒腫也。風水毒腫。即風毒水腫也。肺主氣。味辛入肺。而氣溫芳香。所以去惡氣也。

  制方:沉香同人參、菖蒲、遠志、茯神、棗仁、生地、麥冬。治思慮傷心。同木香、藿香、砂仁。

  治中惡腹痛。辟惡氣。同蘇子、橘紅、枇杷葉、白蔻、人參、麥冬。治胸中氣逆。

  卷三 木部

  【烏藥】

  氣溫。味辛。無毒。主中惡心腹痛。蠱毒。疰忤鬼氣。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腎間冷氣攻沖背膂。婦人血氣。小兒腹中諸蟲。

  烏藥氣溫。稟天春暖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

  氣味俱升。陽也。肺者手太陰經(jīng)。主氣合皮毛而為外固者也。肺氣不虛。則外邪無從而入。

  正氣不傷。則外邪不能為害。心腹太陰經(jīng)行之地。中惡而心腹痛。太陰正氣不能祛邪也。烏藥味辛而溫。溫能行。辛能散。所以主之。辛溫為陽。陽能破陰。故主蠱毒疰忤鬼氣也。飲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能散。全賴辛溫之陽以行之也。烏藥辛溫助肝。所以消食。疫瘴之邪。皆因濕熱釀成。辛溫條達??上麧駸嵋秩畾?。所以主之。膀胱腎間冷氣。寒水之氣也。攻沖背膂。從陰位來而犯陽也。烏藥辛溫助陽。陽之所至。陰寒自退。且背膂太陰肺所主也。氣溫入肝。肝藏血。味辛入肺。肺主氣。辛溫走泄。所以主婦人血氣凝滯也。小兒腹中諸蟲。皆濕熱所化。辛溫則具上達下泄之性。所以能去諸蟲也。

  制方:烏藥同人參、沉香、檳榔。各磨汁名四磨湯。治七情郁結。上氣喘息。同沉香、人參、甘草末。名烏沉散。治一切氣。一切冷。一切痛。及中惡吐瀉轉筋。疰忤鬼氣疫瘴。

  卷三 木部

  【降真香】

  氣溫。味辛。無毒。燒之辟天行時氣。宅舍怪異。小兒帶之。辟邪惡氣。

  降香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

  氣味俱升。陽也。燒之能降天真氣。所以辟天行時氣。宅舍怪異也。小兒帶之能辟惡氣者。

  氣溫味辛。辛溫為陽。陽能辟惡也。色紅味甜者佳。

  制方:降香同白芍、甘草、北味、丹皮、白茯、生地。治怒氣傷肝吐血。多燒能祛狐媚。為末。

  治刀傷血出不止。

  卷三 木部

  【蘇方木】

  氣平。味甘咸。無毒。主破血。產(chǎn)后血脹悶欲死者。水煮五兩。取濃汁服。

  蘇木氣平。稟天秋降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咸無毒。得地中北土水之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味甘入脾。脾統(tǒng)血。味咸走血。所以破血也。產(chǎn)后血脹悶。煮汁五兩服。破血之功也。

  制方:蘇木同澤蘭、生地、人參、小便、益母、牛膝、黑豆。治產(chǎn)后血暈。同人參名參蘇飲。

  治產(chǎn)后氣喘。面黑欲死。

  卷三 木部

  【蔓荊子】

  氣微寒。味苦。無毒。主筋骨間。寒熱濕痹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去白蟲。

  久服輕身耐老。

  蔓荊子氣微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足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太陽寒水。主筋所生之病。而骨者腎之合也。蔓荊寒可清熱。苦可燥濕。濕熱攘。則寒熱退而拘攣愈矣。氣寒壯水。味苦清火。火清則目明。水壯則齒堅。齒乃腎之余也。九竅者。耳目鼻各二??诖笮”愀饕灰???辔肚寤?。所以九竅皆利也。白蟲濕熱所化。苦寒入膀胱以瀉濕熱。所以去白蟲也。久服輕身者祛濕之功。耐老者壯水之力也。

  制方:蔓荊子同甘菊、荊芥、黃芩、烏梅、芽茶、白蒺藜、川芎、黑豆、土茯苓。治偏正頭風。

  目將損者。

  卷三 木部

  【桑皮】

  氣寒。味甘。無毒。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絕脈。補虛益氣。(焙)

  桑皮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氣降味和。陰也。中者中州脾也。脾為陰氣之原。熱則中傷。桑皮甘寒。故主傷中。五勞者。五臟勞傷真氣也。六極者。六腑之氣虛極也。臟腑俱虛。所以肌肉削而羸瘦也。其主之者。桑皮甘以固脾氣而補不足。寒以清內(nèi)熱而退火邪。邪氣退而脾陰充。脾主肌肉。自然肌肉豐而勞極愈矣。崩中者血脫也。脈者血之腑。血脫故脈絕不來也。脾統(tǒng)血而為陰氣之原。甘能益脾。所以主崩中絕脈也?;鹋c元氣。勢不兩立。氣寒清火。味甘益氣。氣充火退。虛得補而氣受益矣。

  制方:桑皮同白芍、苡仁、木瓜、白茯、陳皮、赤小豆。治水腫如神。同白芍、沙參、杞子、黃、甘草、北味。治虛勞。同糯米末。米飲下。治吐血咳嗽。桑皮一味。治皮水。

  卷三 木部

  【桑葉】

  氣寒。味苦甘。有小毒。主除寒熱。出汗。

  桑葉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味苦甘有小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

  而有燥濕之性。入手少陰心經(jīng)、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太陽者行身之表。而為一身之外藩者也。太陽本寒標熱。所以太陽病則發(fā)寒熱。桑葉入太陽??嗄芮濉8誓芎?。故除寒熱。汗者心之液。得膀胱氣化而出者也。桑葉入膀胱而有燥濕之性。所以出汗也。

  制方:桑葉同黃、歸身。治血虛身熱無汗。同附子、黃。治里氣虛寒。表邪末盡。同脂麻丸。

  名桑麻丸。治血痹。

  卷三 木部

  【槐花】

  氣平。味甘。無毒。主五痔。心痛。眼赤。殺腹臟蟲。及皮膚風熱。腸風瀉血。赤白痢。并炒研用。

  槐花氣平。稟天秋涼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

  氣味俱降。陰也。肺與大腸為表里。五痔大腸之火癥也?;被ㄎ犊嗲逍?。所以主之。火郁于心則痛。氣平能清。味苦能泄。所以主之也。眼赤。肝有實火也。實則瀉其子。味苦清心。

  心乃肝之子也。腹太陰經(jīng)行之地。臟即大腸。肺之合也。味苦可以殺蟲。所以主之也。皮膚肺之合也。平能清風。苦能泄熱。所以主之。腸風下血。大腸火也。赤白痢。大腸濕熱也。

  味苦者能清。所以并炒研服也。

  制方:槐花同荊芥。治下血。同牡蠣末。治白帶。

  卷三 木部

  【黃柏】

  氣寒。味苦。無毒。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膽。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陰傷蝕瘡。(鹽水炒)

  黃柏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

  氣味俱降。陰也。五臟六腑。心為君主。心屬火。結熱?;饸饨Y也。味苦泄熱。所以主之。

  黃膽。胃經(jīng)濕熱之癥。腸痔。大腸火結之病。泄痢。大腸濕熱之癥。其主之者。黃柏入腎。

  腎者胃之關。大腸腎所主也。氣寒能清。味苦能燥。故治以上諸癥也。漏下赤白。胎漏下血及赤白帶也。一因血熱妄行。一因濕熱下注。黃柏入腎。寒能清熱??嗫稍餄?。所以主之。

  陰陽蝕瘡。陰戶傷蝕成瘡也。諸瘡皆屬心火。其主之者??嗪疄a火也。

  制方:黃柏同知母。滋陰降火。同茅術。除濕清熱。治痿要藥。同細辛。瀉膀胱火。用蜜炙成末。

  煨大蒜丸。治妊娠下痢白色。同木瓜、白茯、二術、石斛、生地。治痿。同白芍、甘草。治火熱腹痛。

  卷三 木部

  【山梔仁】

  氣寒。味苦。無毒。主五內(nèi)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鼻。白癩赤癩。瘡瘍。

 ?。ǔ春谟茫?br />
  山梔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五內(nèi)者。五臟之內(nèi)也。五臟為陰。其邪氣乃陽邪也。山梔苦寒清陽。所以主之。胃為陽明。胃中熱氣。燥熱之氣也。氣寒。稟冬寒之水氣。所以除燥熱也。心主血。其華在面。面赤色。心火盛也??辔肚逍?。所以主之。鼻屬肺。肺為金。金色白。心火乘肺?;鹕唷9时羌t。成酒鼻。其主之者。入心清火也。癩者麻皮風也。膀胱主表。心火郁于膀胱寒水經(jīng)。則濕熱成癩也。白者濕也。赤者火也。山梔入心與膀胱。苦寒可以燥濕熱。所以主之也。瘡瘍皆屬心火。苦寒清心。故主瘡瘍也。

  制方:梔子同桑皮、黃芩、甘草、桔梗、五味、干葛。治酒鼻。同連翹、麥冬、竹葉、燈心、川連、甘草。瀉心經(jīng)有余之火。

  卷三 木部

  【琥珀】

  氣平。味甘。無毒。主安五臟。定魂魄。殺精魅邪氣。消瘀血。通五淋。

  琥珀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氣味降多于升。陰也。色赤專入血分。五臟藏陰者也。血有所凝。則五臟為之不安。琥珀甘平和血。故安五臟也。隨神往來者謂之魂。并精出入者謂之魄。魄陰而魂陽也。琥珀氣平入肺。肺主氣。味甘入脾。脾統(tǒng)血。質堅有鎮(zhèn)定之功。所以入肺脾而定魂魄也。魂魄定則神氣內(nèi)守。而精魅邪鬼不得犯之。所以云能殺鬼魅也。氣平則通利。味甘則緩中。所以能消瘀血也。氣平入肺。肺通水道。所以治五淋。

  制方:琥珀同乳香、沒藥、延胡索、干漆、鱉甲為末。治產(chǎn)后血暈。同丹砂、滑石、竹葉、木通、麥冬。治心火小便閉。

  卷三 木部

  【豬苓】

  氣平。味甘。無毒。主瘧。解毒蠱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輕身耐老。

  豬苓氣平。稟天秋涼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氣味降多于升。陰也。其主瘧者。蓋主太陰嘔吐之濕瘧也。豬苓入脾肺以化氣。則濕行而瘧止也。蠱疰不祥。皆濕熱之毒。甘平滲利。所以主之。肺主氣。氣平益肺。肺氣化及州都。則水道利。所以利水。久服則味甘益脾。脾統(tǒng)血。血旺故耐老。氣平益肺。肺主氣。氣和故身輕也。

  制方:豬苓同白茯、澤瀉、滑石、阿膠。名豬苓湯。治傷寒口渴。及嘔而思水。

  卷三 木部

  【枳實】

  氣寒。味苦。無毒。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結。止痢。長肌肉。利五臟。益氣輕身。(麩炒)

  枳實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手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手太陽寒水小腸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陽相火三焦。氣味俱降。陰也。太陽主表。經(jīng)行身表。為外藩者也。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者。皮毛患大麻風也。其主之者。枳實入太陽??嗪鍧駸嵋?。小腸為寒水之經(jīng)。丙火之腑。寒熱結者。寒熱之邪結于小腸也。其主之者??嘁孕菇Y也。小腸為受盛之腑?;锍鲅?。受物不化。則滯而成痢。枳實苦寒下泄。所以止痢。太陰脾主肌肉。乃濕土之臟也。土濕則脾困。而肌肉不生。枳實入小腸膀胱??嗪疂駸?。所以脾土燥而肌肉長也。三焦人身一大腔子也??嗪迦怪嗷??;鹣t陰足。而五臟皆安也。益氣者。枳實泄滯氣。而正氣受益也。輕身者。邪去積消。則正氣流通而身輕也。

  制方:枳實同白術。名枳術湯。治心下堅。水飲痞滿。同白芍。治產(chǎn)后腹大滿痛。同川芎、甘草。

  治左脅痛脹。

  卷三 木部

  【枳殼】

  氣微寒。味苦酸。無毒。主風癢麻痹。通利關節(jié)。勞氣咳嗽。背膊悶倦。散留結胸膈痰滯。逐水消脹滿。大腸風。安胃止風痛。(麩炒)

  枳殼氣微寒。稟天初冬寒水之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手太陽寒水小腸經(jīng)。味苦酸無毒。

  得地東南木火之味。入足少陽相火膽經(jīng)、手厥陰風木心包絡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太陽經(jīng)行身表。附皮毛而為衛(wèi)者也。太陽為寒水。風入寒水。則風濕相搏。風癢麻痹矣。其主之者。

  酸可治風??嗫稍餄褚?。關節(jié)皆筋束之。太陽主筋所生病??嗪鍧駸?。故利關節(jié)也。勞則傷少陽之氣。于是相火刑金而咳嗽矣。枳殼味酸??梢云缴訇?。味苦可以瀉相火。火息木平而咳止矣。背膊。太陽經(jīng)行之地?;馃嵊粲谔枴t背膊悶倦。苦寒下泄。可以瀉火熱也。手厥陰經(jīng)起于胸中。厥陰為相火?;鹧仔刂小t痰涎滯結。枳殼寒可清火??嗫梢孕剐仉踔狄?。入小腸膀胱而性苦寒。故可以逐水消脹滿。風為陽邪。入大腸陽經(jīng)。兩陽相爍。則血熱下行。而為腸風。心包乃風木之經(jīng)。代君行事而主血。枳殼清心包之火??梢云斤L木而治腸風。胃為燥金。味苦能燥。所以安胃。經(jīng)云。胃過于苦。胃氣乃濃。益以苦能泄也。風入太陽。氣壅而痛。枳殼味苦能泄。所以止痛也。

  制方:枳殼同人參、麥冬。治氣虛大便不快。同川芎、歸身、生地、白芍、秦艽。治腸風下血。

  卷三 木部

  【檳榔】

  氣溫。味苦辛澀。無毒。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殺三蟲伏尸。療寸白。

  檳榔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苦辛澀無毒。得地南火西金之燥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足陽明燥金胃經(jīng)、手陽明燥金大腸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足陽明為水谷之海。

  氣溫則行。味辛則散。故主消谷逐水。手陽明為傳導之官。消化不盡。則水谷留滯。變成痰癖。檳榔溫辛。具消谷之才。苦泄有下降之德。所以主之也。三蟲伏尸寸白。皆濕熱所化之蟲也。辛則散。澀則燥??鄤t殺蟲。故主以上諸蟲也。

  制方:檳榔同川蓮、扁豆、蓮肉、橘紅、紅曲、白芍、烏梅、葛根、枳殼。治痢下后重。同雷丸、使君子、白蕪荑、蘆薈、肉蔻、胡黃連。治小兒疳蛔。同楝根、鶴虱、錫灰、苡仁根、貫仲、烏梅。治一切寸白蟲。同茅術、草果、青皮、甘草。治瘴瘧。

  卷三 木部

  【濃樸】

  氣溫。味苦。無毒。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血痹死肌。去三蟲。(姜汁炒)

  濃樸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

  氣味升多于降。陽也。難經(jīng)云。傷寒有五。中風傷寒濕溫熱病溫病是也。中風傷寒者。中風癥也。風氣通肝。肝脈與督脈會于巔。風為陽邪而傷上。所以頭痛。其主之者。濃樸入肝溫散也。寒熱驚悸者。病寒熱而驚悸也。心虛則悸。肝虛則驚。濃樸氣溫可以達肝。味苦可以清心也。肝藏血。心主血。血凝泣則成痹。苦可以泄。溫可以行。故主血痹。死肌者。亦血泣而皮毛不仁麻木也??嘈箿匦小9室嘀髦?。三蟲濕所化也。味苦燥濕??梢詺⑾x。所以去蟲也。

  制方:濃樸同檳榔、木香、川蓮、滑石、陳皮、甘草。治痢初起。同白術、人參、白茯、白芍。

  治腹脹。同生姜、陳皮、藿香、砂仁、半夏。治胃寒嘔逆。

  卷三 竹部

  【竹葉】

  氣大寒。味甘平。無毒。主胸中痰熱。咳逆上氣。

  淡竹葉氣大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味甘平無毒。得地中央燥土之味。入足陽明燥金胃土。氣味俱降。陰也。足少陰之脈。其支者注胸。少陰腎。主五液。水泛成痰。痰滯胸中則熱。其主之者。寒可清也。陽明胃氣本下行。氣逆而上。則熏肺而咳。竹葉寒可清胃。甘平可以下氣也。

  制方:竹葉同陳皮。治上氣發(fā)熱。同石膏、知母、甘草、麥冬。名竹葉石膏湯。治壯熱口渴。

  卷三 竹部

  【竹茹】

  氣微寒。味甘。無毒。主嘔溫氣寒熱。吐血崩中。

  竹茹氣微寒。稟天初冬寒水之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

  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太陽者寒水經(jīng)也。冬日燥熱。則太陽陰精不藏。感天燥熱之氣。至春木令則為病溫?;鹦匝咨?。故多嘔。病在太陽。故發(fā)寒熱。竹茹氣寒??梢造顪鼗?。味甘可以緩火炎。所以主之也。脾統(tǒng)血。血熱妄行。非吐即崩。其主之者。甘寒可以清熱也。

  制方:竹茹同麥冬、半夏、甘草、生姜。治嘔噦。同木瓜、陳皮、麥冬、枇杷葉、人參、蘆根汁、石斛。治胃熱嘔。同花粉。治病后大熱搐。

  卷三 竹部

  【竹瀝】

  氣大寒。味甘。無毒。療暴中風。風痹。胸中大熱。止煩悶消渴勞復。

  竹瀝氣大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暴病皆屬于火?;馃腼L生。以致僵仆?;蚱圆蝗?。竹瀝甘寒??梢郧鍩峋徏薄K灾髦?。胸中者。太陰脾經(jīng)行之地。脾陰虛。則胸中大熱矣。甘清寒熱。所以主之。腎者水也。心者火也。水不制火。則心中煩悶而消渴矣。其主之者。甘寒可以壯水而清火也。勞復者。傷寒熱病愈后。勞碌而復熱也。其主之者。亦以甘寒能更清耳。

  制方:竹瀝同姜汁。治中風。及小兒狂語。同生地、麥冬、花粉、石斛、蘇梗、北味。治暴中風。

  同桔梗、甘草、麥冬。治肺痿咳嗽。

  卷三 果部

  【蓮子】

  氣平澀。味甘。無毒。主補中。養(yǎng)神。益氣力。除百疾。久服輕身耐老。不饑延年。(去心炒)

  蓮子氣平澀。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以其仁也。兼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升多于降。陽也。脾者五臟之中也。甘平益脾。所以補中。心者神之居也。芳香清心。所以養(yǎng)神。脾為萬物之母。后天之本。肺主周身之氣。先天之源。甘平益脾肺。所以益氣力。心為十二官之主。主安則十二官俱安。而百病皆除也。久服輕身耐老者。益氣和血之功。不饑延年者補脾養(yǎng)神之力也。

  制方:石蓮子蒸熟蜜丸。不饑清心寧神。同白茯。治遺精。同川蓮、木香、陳米。治噤口痢。

  同川蓮、白芍、扁豆、葛根、升麻、紅曲、甘草、滑石、烏梅丸。治痢如神。同馬豆末。治脾虛不食。

  卷三 果部

  【陳皮】

  氣溫。味苦辛。無毒。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氣通神。

  陳皮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苦辛無毒。得地南西火金之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氣味升多于降。陽也。胸中者肺之分也。肺主氣。氣常則順。氣變則滯。滯則一切有形血食痰涎。皆假滯氣而成瘕。瘕成則肺氣不降而熱生焉。陳皮辛能散??嗄苄???梢云起鍩嵋病?嘈两禋?。又主逆氣。飲食入胃。散精于肝。溫辛疏散。肝能散精。水谷自下也。肺主降??嘈料滦埂t肺金行下降之令。而下焦臭濁之氣。無由上升。所以去臭而下氣也。心為君主。神明出焉。味苦清心。味辛能通。所以通神也。

  制方:陳皮留白和中。去白消痰理氣。同術補脾。同甘草補肺。同補氣藥補氣。同破氣藥破氣。

  同消痰藥去痰。同消食藥化食。各從其類以為用也。同人參、首烏、桂枝、歸身、姜皮。治三日瘧寒多。同白蔻、生姜、藿香、半夏。治寒痰。同白茯、甘草、半夏。名二陳湯。治痰癥。同生姜。治噦。同藿香。治霍亂吐瀉。同姜汁焙末。同棗煎。治脾瘧。去白為末。麝香調(diào)酒下。治乳癰初發(fā)。鹽湯泡。刮去白。同甘草丸。治痰涎上泛。同白術丸。名寬中丸。治脾虛脹滿。不思飲食。

  卷三 果部

  【青皮】

  氣溫。味辛苦。無毒。主氣。下食。破積結。及膈氣。

  青皮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苦無毒。得地西南金火之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升多于降。陽也。其主氣者。味辛入肺。肺主氣。而辛溫能通也。

  下食者。飲食入胃。散精于肝。氣溫入肝。肝能散精。食自下也。辛能散。溫能行。積者破而結者解矣。肝主升。肺主降。升而不降。氣膈于右。降而不升。氣膈于左。溫可達肝。辛苦泄肺。則升降如而膈氣平矣。

  制方:青皮同人參、鱉甲。治瘧母。同枳殼、肉桂、川芎。治左脅脹滿痛。

  卷三 果部

  【大棗】

  氣平。味甘。無毒。主心腹邪氣。安中養(yǎng)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jīng)。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

  大棗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氣味升多于降。陽也。心腹者。太陰經(jīng)行之地也。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陽形氣不足者。

  宜調(diào)以甘藥。大棗味甘。可以調(diào)不足。故主心腹邪氣。外為陽。內(nèi)為陰。陰和則中安。甘平益陰。所以安中。脾者陰氣之原也。胃者陽氣之原也。甘平益陰。故養(yǎng)脾氣。陰和則陽平。

  故平胃氣。中氣不足。則九竅不通。甘能滿中。中氣足。九竅通也。十二經(jīng)者。三陰三陽也。

  脾胃者。陰陽之原也。大棗養(yǎng)脾氣。平胃氣。則十二經(jīng)無不助矣。肺主氣而生津液。氣平益肺。所以主少氣少津液也。肺主一身之氣。脾統(tǒng)一身之血。甘平益脾肺。身中氣血和。自無不足之癥矣。血氣足則神安。所以定大驚。脾主四肢。味甘益脾。脾氣充。四肢自輕。甘平解毒。故和百藥。肺氣充。脾血足。所以輕身延年也。

  制方:大棗同小麥、甘草。名甘草小麥湯。治婦人臟燥。無故悲啼。

  卷三 果部

  【芡實】

  氣平澀。味甘。無毒。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饑。耐老神仙。(炒)

  芡實氣平澀。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脾為濕土而統(tǒng)血。濕邪傷于下。則走腰脊膝。致血泣而成痹。芡實甘平。則益脾肺。肺通水道則濕行。脾和則血活。而痹者瘳矣。中者脾也。味甘益脾。故能補中。暴疾多屬于火。得水之精者。多能抑火。芡實味甘屬土。而生于水。所以制火而主暴疾。腎藏精。肺為金而腎為水。氣平益肺。肺氣旺則生精。金生水也。味甘益脾。脾氣升。

  氣平益肺。肺氣降。升降如。則天清地寧。養(yǎng)之以剛大。而志強矣。味甘益脾。脾統(tǒng)血。目得血則明。耳得血則聰。故令耳目聰明也。久服氣平益肺。肺氣充則身輕。味甘益脾。脾血旺耐老不饑也。肺脾氣血充足。神仙有自來矣。

  制方:芡實同金櫻子丸。補下元虛。同白茯、秋石、蓮肉、棗肉丸。治便數(shù)遺精。

  卷三 果部

  【木瓜】

  氣溫。味酸。無毒。主濕痹香港腳?;魜y大吐下。轉筋不止。

  木瓜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味。氣溫升達。味酸收斂。一直一曲。曲直為木。入足厥陰肝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肝主筋。濕傷筋。筋攣則痹。木瓜溫能散濕。酸能舒筋。故主濕痹。香港腳者濕侵肝絡也。酸能滋肝。溫能散濕。故亦主之。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者。肝屬木。木邪乘土。上吐下泄。肝主筋。筋熱短縮而為之轉也。木瓜入土以瀉木。木平筋自舒。所以主之也。

  制方:木瓜同桑皮、大棗。治霍亂轉筋。同歸身、牛膝、石斛、續(xù)斷、白芍、陳皮。治血虛轉筋。

  同苡仁、白茯、白術、五加皮、石斛、萆、黃柏。治香港腳。專為末。治楊梅結毒。

  卷三 果部

  【烏梅】

  氣平。味酸。無毒。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止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蝕惡肉。

  烏梅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味。入足厥陰肝經(jīng)。

  氣味俱降。陰也。肺主氣。氣平則降。所以下氣。肝屬木。木苦火炎。逆于胸中。則熱而煩滿。烏梅味酸。能收浮熱。吸氣下行。所以止煩滿也。心者火也。木之子也。味酸氣平。能平肝木。木和心自安也。肢體屬脾。脾為土。肝木克土則痛。味酸則斂。所以止痛。肝藏血。血枯則偏枯不仁死肌矣。味酸益肝血。血和則潤。不仁死肌愈也。去青黑痣及蝕惡肉。酸收之味。外治能消痣與肉也。

  制方:烏梅作湯。治火炎頭痛。同豆豉、甘草、生姜、童便。治勞瘧。同川蓮丸。治赤痢。專燒灰。敷治肉。

  卷三 果部

  【枇杷葉】

  氣平。味苦。無毒。主卒不止。下氣。(火炙刷盡毛)

  枇杷葉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暴病屬火?;鹧咨夏?。而不止。者噦也。味苦清心火。所以主之。

  肺主氣。氣熱則上逆。氣平降肺氣。所以下氣也。

  制方:枇杷葉同麥冬、五味、白芍、甘草。治卒不止。同蘇梗、前胡、丹皮、花粉、五味、木瓜。治氣逆不下。

  卷三 果部

  【龍眼肉】

  氣平。味甘。無毒。主五臟邪氣。安志厭食。除蠱毒。去三蟲。久服強魂聰明。

  輕身不老。通神明。

  圓肉氣平。稟天秋平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氣味降中有升。陰也。脾者五臟之原也。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圓肉味甘益脾。脾健運則五臟皆充。而邪氣不能容矣。腎藏志。腎者水藏也。圓肉氣平益肺。肺金生腎水。水滋而志安。味甘益脾。脾補則食自進。甘能解毒。故除蠱。三蟲濕熱所化也。氣平益肺。肺金藏也。

  肺益則清肅之令行。水道通。濕熱下逐。而蟲去矣。久服氣平益肺。味甘益脾。脾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氣。氣足生精。而陰氣獨強。心肝腎俱滋矣。肝藏魂。肝滋血藏。故魂強而目明。腎滋水旺。則身輕而耳聰。心滋血潤。血色華面。所以不老。心靈通達。所以神明也。

  制方:圓肉同生地、天冬、麥冬、丹參、柏仁、遠志、蓮肉、五味、茯神、人參。補心安神。

  卷三 果部

  【山楂子】

  氣冷。味酸。無毒。煮汁服。止水痢。沐頭洗身。治瘡癢。

  山楂氣冷。稟天秋涼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味。入足厥陰肝經(jīng)。

  氣味俱降。陰也。飲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不散精。則滯而成痢。山楂味酸益肝。肝能散精。則滯下行。氣冷益肺。肺氣通調(diào)。則水谷分而痢止矣。沐頭者。山楂消滯能去垢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瘡癢肺熱也。氣冷清肺。所以洗之也。

  制方:山楂同礬紅、川蓮、紅曲。消肉積。同紅曲、麥芽、陳皮、白術、肉果、濃樸、砂仁。

  消食積。同小茴丸。治疝氣。

  卷三 果部

  【杏仁】

  氣溫。味甘。有小毒。主咳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產(chǎn)乳金瘡。寒心奔豚。(湯泡去皮尖雙仁者大毒勿用)

  杏仁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甘。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杏果本苦。且屬核仁而有小毒。則稟火性。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肺為金藏。氣上逆乘肺則咳。肺苦氣逆。急食苦以泄之。杏仁苦而下泄。所以止咳也?;鸾Y于喉。閉而不通。

  則為喉痹。雷鳴者?;鸾Y痰雍聲如吼也。杏仁溫能散結??嗄芟滦?。甘可緩急。所以主之也。杏仁味苦制肺。制則生化。則肺金下行。所以下氣。肝藏血。血溫則流行。故主產(chǎn)乳。血既流行。瘡口亦合。故又主金瘡也。心陽虛。則寒水之邪自下。如豚上奔沖犯心君矣。故為寒水奔豚。其主之者。杏仁稟火土之氣味。能益心陽而伐水邪也。杏本有小毒。若雙仁則失其常。所以能殺人也。

  制方:杏仁同白芍、甘草、北味、蘇梗、百合、款冬。治火逆氣喘。專一味。消狗肉積。

  卷三 果部

  【桃仁】

  氣平。味苦甘。無毒。主瘀血。血閉癥瘕邪氣。殺小蟲。(雙仁者大毒)

  桃仁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苦甘無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心主血。脾統(tǒng)血。血者陰也。有形者也。周流乎一身。灌溉乎五臟者也。一有凝滯。非瘀即閉矣。至有形可征即成癥。假物成形則成瘕。蓋皆心脾不運故也。桃仁甘以和血??嘁陨⒔Y。則瘀者化。閉者通。而積者消矣。桃為五木之精。能鎮(zhèn)辟不祥。所以主邪氣。稟火之苦味。所以殺小蟲也。

  制方:桃仁同大黃、樸硝、甘草、桂枝。名桃仁承氣湯。治蓄血。

  卷四 金石部

  【鐵衣】

  氣平。味辛甘。無毒。主風熱惡瘡瘍疽瘡。痂疥氣在皮膚中。(醋炒研)

  鐵衣氣平。稟天秋降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辛甘無毒。得地金土之味。入足陽明燥金胃土。氣味降多于升。性重色黑。陰也。肝為風木。風熱瘡疽痂疥。肝火癥也。氣平可以平肝。味甘可以緩熱。所以主之也。皮膚者肺之合也。氣在皮中。氣不斂也。其主之者。氣平可以斂氣也。素問用鐵落治狂。狂者肝木之癥。故取金氣以制之也。

  制方:鐵衣同白芍、甘草、丹皮、杞子、牛蒡、茯神、木瓜、遠志。治狂癥。同白芍、北味、炮姜、杞子、肉桂、甘草。治小兒驚風。

  卷四 金石部

  【丹砂】

  氣微寒。味甘。無毒。主身體五臟百病。養(yǎng)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殺精魅邪惡鬼。久服通神明不老。(水飛)

  丹砂氣微寒。稟天初冬寒水之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色赤而生水銀。入手少陰心經(jīng)。蓋心乃火藏而藏陰者也。氣味降多于升。質重味薄。陰也。心腎者。人身之水火也。天地之用在于水火。水火安則人身天地位矣。丹砂。色赤質重可以鎮(zhèn)心火。氣寒可以益腎水。水升火降。心腎相交。身體五臟之病皆愈也。心者生之本。

  神之居也。腎者氣之源。精之處也。心腎交。則精神交相養(yǎng)矣。隨神往來者謂之魂。并精出入者謂之魄。精神交養(yǎng)。則魂魄自安。味甘益脾。脾為后天。氣者得于天。充于谷。后天納谷。所以益氣。心病多舍于肝。心火不炎。則肝血上奉。故又明目也。色赤具南方陽明之色。陽明能辟陰幽。所以殺精魅邪惡鬼也。久服通神明不老者。心之所藏者神明。久服丹砂。

  則心火清。火清則血充。故虛靈不昧。光彩華面也。

  制方:丹砂一兩。同人參、茯神、甘草各二錢。山藥、馬豆各四錢。青黛、僵蠶各一錢。冰片一分丸。名安神丸。治小兒驚癥。同生地、當歸、白茯、甘草、川蓮。名朱砂安神丸。安神清熱。

  卷四 金石部

  【芒硝】

  氣寒。味苦。無毒。主五臟積熱。胃脹閉。滌去蓄結飲食。推陳致新。除邪氣。煉之如膏。久服輕身。

  芒硝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手太陽寒水小腸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陽相火三焦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其主五臟積熱胃脹閉者。五藏本為臟陰之經(jīng)。陰枯則燥。而火就之。則熱積于臟而陽偏盛矣。陽者胃脘之陽。陽偏盛。故胃脹而閉塞也。其主之者。芒硝入三焦??嗪滦?。水谷之道路通。而脹者平矣。小腸為受盛之官?;锍鲅芍P∧c燥熱。則物受而不化。飲食蓄結于腸矣。芒硝入太陽??嗪滦?。咸以軟堅。則陳者下而新者可進也。除邪氣者??嗪卧餆嶂皻庖病捴绺?。久服輕身者。指三焦小腸有實積者言也。蓋積去身自輕也。

  制方:芒消同大黃、枳實、濃樸。名承氣湯。治胃實積聚。

  卷四 金石部

  【滑石】

  氣寒。味甘。無毒。主身熱泄。女子乳難。癃閉。利小便。蕩胃中積聚寒熱。益精氣。久服輕身。耐饑長年。(水研飛)

  滑石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手太陽寒水小腸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其主身熱腸者。蓋太陽行身之表。為諸經(jīng)主氣者也。暑傷太陽、則氣化失職。水谷不分。身熱泄利腸矣?;8室砸鏆?。寒以清暑。所以主之也。其主、女子乳難者。乳汁不通也。甘寒有益脾土。脾濕行則脾血化乳也。膀胱熱則癃閉。甘寒滑滲。故主癃閉而利小便也。脾者為胃行津液者也。脾濕則困。不行胃中津液。渣穢則積聚于胃而寒熱生焉?;氚螂桌”恪t濕去脾健。而胃中積聚皆行矣。

  益精氣者?;胄∧c。則心火有去路?;鸩恍探?。肺金旺生水也。久服濕行脾健。所以輕身耐饑。脾為后天。脾旺谷充。自然長年也。

  制方:滑石同甘草末。治暑邪小便閉。水飛。治濕熱惡瘡。同石膏末。大麥汁服。治女勞疸。

  同藿香、丁香末。治霍亂。

  卷四 金石部

  【石膏】

  氣微寒。味辛。無毒。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诟缮嘟共荒芟?。腹中堅痛。

  除邪鬼。產(chǎn)乳。金瘡。()

  石膏氣微寒。稟天初冬寒水之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足陽明燥金胃、手陽明燥金大腸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中風者。傷寒五種之一也。風為陽邪。中風病寒熱。而心下逆氣驚喘。則已傳陽明矣。陽明胃在心之下。胃氣本下行。風邪挾之上逆。乘肺則喘。聞木聲則驚。陽明火爍津液。致口干舌焦。不能呼吸。故用石膏辛寒之味。以瀉陽明實火也。腹中大腸經(jīng)行之地。大腸為燥金。燥則堅痛矣。其主之者。辛寒可以清大腸之燥火也。陽明邪實。則妄言妄見。如有神靈。若邪鬼附之。石膏辛寒清胃。胃火退而邪妄除。故云除邪鬼也。產(chǎn)乳者。產(chǎn)后乳不通也。陽明之脈。從缺盆下乳。

  辛寒能潤。陽明潤則乳通也。金瘡熱則皮腐。石膏氣寒。故外糝合金瘡也。

  制方:石膏同川蓮、甘草。治發(fā)狂。同知母、甘草、粳米。名白虎湯。治陽明中風熱病。同知母、麥冬、甘草、竹葉。名竹葉石膏湯。治陽明邪熱。同防風、荊芥、細辛、白芷末。擦胃火牙痛。同銀朱末。治金瘡不合。

  卷四 金石部

  【磁石】

  氣寒。味辛。無毒。主周痹風濕。肢節(jié)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熱煩滿。及耳聾。(醋研)

  磁石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

  氣味降多于升。陰也。其主周痹風濕肢節(jié)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者。蓋濕流關節(jié)。痛而不可持物。濕勝筋軟也。濕而兼風。風屬木。木曰曲直。曲直作酸。洗洗酸痛。所以為風濕周痹也。磁石味辛入肺。金能平木??梢灾物L。肺司水道。可以行濕也。腎水藏也。水不制火。濁氣上逆。則大熱煩滿。磁石入腎。氣寒壯水。質重降濁。所以主之。腎開竅于耳。腎火上升則聾。磁石氣寒可以鎮(zhèn)火。所以主耳聾也。

  制方:磁石同生地、白芍、五味、小茴、歸身、山藥。治膈癥。同生地、肉桂、炮姜、五味。

  治龍雷火逆。同麥冬、五味、牛膝、白芍、知母、歸身、蘇梗。治大熱煩滿。及耳聾。

  卷四 金石部

  【代赭石】

  氣寒。味苦。無毒。主鬼疰。賊風蠱毒。殺精物惡鬼。腸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火醋淬)

  代赭石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天地者陰陽之體。水火者陰陽之用也。腎為坎水。代赭氣寒益腎。則腎水中一陽上升。心為離火。代赭味苦益心。則心火中一陰下降。水升火降。陰陽互藏其宅。而天地位矣。故鬼疰。邪氣。精魅惡鬼。賊風毒邪。不能相干。即或有邪。亦必祛逐也。寒可清熱??嗫尚剐?。所以又主蠱毒。及腹中邪毒也。腎主二便。心主血。血熱則赤沃漏下??嗪逍摹P哪I相交。所以主女子赤沃漏下也。

  制方:代赭石同旋覆花、人參、半夏、生姜、大棗、甘草。名旋覆代赭湯。治傷寒汗吐下后。

  心下痞硬。噫氣不除。細研。真金湯下。治小兒驚癥。

  卷四 金石部

  【紫石英】

  氣溫。味甘。無毒。主心腹咳逆邪氣。補不足。女子風寒在子宮。絕孕十年無子。久服溫中。輕身延年。(火醋淬)

  紫石英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心腹者足太陰經(jīng)行之地。肺虛不能生肺。肺失下降之令。則邪氣上逆而咳矣。紫石英味甘質重。益脾土而降氣逆。所以主咳也。補不足者。氣溫補肝氣之不足。味甘補脾陰之不足也。厥陰之脈絡于陰器。則子宮亦屬肝經(jīng)。肝為兩陰交盡之經(jīng)。風木之腑。

  風寒在子宮。則肝血不藏。脾血亦不統(tǒng)。不能生育而孕矣。脾土之成數(shù)十。所以十年無子也。紫石英氣溫??梢陨⒆訉m之風寒。味甘可以益肝脾之血也。中者。中州脾土也。久服甘溫益脾。所以溫中。肝木條達。脾土健運。所以身輕延年也。

  制方:紫石英同白薇、艾葉、白膠、歸身、山萸、川芎、香附。治女子絕孕無子。同龍齒、牡蠣、甘草、北味、炮姜。治小兒驚癥。

  卷四 金石部

  【赤石脂】

  氣大溫。味甘酸辛。無毒。主養(yǎng)心氣。明目益精。療腹痛腸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癰疽瘡痔。女人崩中漏下。產(chǎn)難胞衣不出。久服補髓好顏色。益智不饑。輕身延年。(火)

  赤石脂氣大溫。稟天春夏木火之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手厥陰心包絡經(jīng)。味甘酸辛無毒。

  得地中東西土木金之味。入足陽明燥金胃土、手陽明燥金大腸。氣味升多于降。陽也。心包絡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代心君行事之府也。石脂氣味酸溫。則條暢心包絡。而心君之氣得所養(yǎng)矣。肝開竅于目。辛溫疏達。則肝和而目明。精者五臟陰氣之華也。甘酸之味可以益陰。

  所以益精而補髓也。腹者太陰經(jīng)行之地。太陰為濕土。土濕而寒則痛。石脂氣溫。溫能行寒去濕。所以主之也。胃與大腸為陽明燥金。陽虛不燥。則腸下利。石脂溫辛收澀。故主下利及小便利。蓋澀可以固脫也。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鹩刑搶崱嵒鹂蔀a。虛火可補。心包絡代君行事。其氣味酸溫??裳a心包絡之火也。肝藏血。肝血不藏。則崩中漏下產(chǎn)難胞衣不出矣。味甘酸可以藏肝血。氣溫可以達肝氣。所以主之也。久服補益陽明。陽明經(jīng)行于面。所以好顏色。腎為慳藏而藏智。酸收益陰。所以益智。陽明胃氣充益。所以不饑而延年也。

  制方:赤石脂同炮姜、粳米。名桃花湯。治痢下膿血。專為末酒服。治痰飲。同炮姜蒸餅丸。

  名桃花丸。治痢下白凍。

  卷四 谷菜部

  【粳米】

  氣平。味甘苦。無毒。主益氣。止煩止泄。

  粳米氣平。稟天秋成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苦無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肺主氣。氣平益肺。所以益氣。脾為陰氣之原。脾陰充足。則五臟血脈精髓。周身皮肉筋骨。皆因之強健。自無心煩下泄之事矣。所以止煩止泄也。

  制方:白米五合。雞屎一升。同炒焦為末。水一升頓服。治食生米成瘕。炒焦入藥。開胃下氣。

  卷四 谷菜部

  【小麥】

  氣微寒。味甘。無毒。主除客熱。止煩渴咽燥。利小便。養(yǎng)肝氣。止漏血唾血。令女人易孕。

  小麥氣微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蜔嵬鉄嵋?。小麥味甘而潤。潤則陰生。故除客熱。少陰之脈絡咽。水不制火。則煩渴咽干。小麥氣寒。則壯水清火。故止煩燥。腎與膀胱為表里。氣寒益腎。則膀胱熱退而小便利矣。腎水足則生肝木。木滋則氣平。所以養(yǎng)肝氣也。脾統(tǒng)血。血熱則妄行。下漏上吐矣。味甘益脾。氣寒清熱。所以止唾漏也。甘潤益血。女人以血為主。血足所以易孕也。

  制方:小麥同通草。治五淋腹?jié)M。同甘草、大棗。治女人臟燥悲啼。

  卷四 谷菜部

  【馬料豆】

  氣平。味甘。無毒。生研涂癰腫。煮汁殺鬼毒。止痛。久服令人身重。

  馬豆氣平。稟天秋成潤澤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甘平潤燥清熱。故生涂癰腫。煮汁殺鬼毒止痛也。久服。則脾土滋潤。故令人身重也。蓋土濕則重也。

  制方:馬豆同甘草。解百毒。同首烏蒸服。黑發(fā)烏須。同歸身蒸服。治血枯。同赤豆、綠豆。

  名三豆湯。治痘血熱癥。

  卷四 谷菜部

  【綠豆】

  氣寒。味甘。無毒。主丹毒。煩熱風疹。藥石發(fā)動。熱氣奔豚。生研絞汁服。亦煮食。消腫下氣。壓熱解石。用之勿去皮。令人小壅。

  綠豆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氣味降多于升。陰也。丹毒煩熱風疹。皆屬心火。綠豆入腎。氣寒足以清心火。味甘可以解熱毒。所以主之也。丹石之藥性熱。多服則熱毒發(fā)動。其主之者。甘寒能解熱毒也。奔豚者心病也。心受火邪而藏之于肝。肝受之而藏之于腎。腎氣上突。如豚奔沖也。其主之者。寒可清火。甘可緩突也。熱勝則腫。氣寒清熱。所以消腫。火性炎上。氣熱則炎上。氣寒清熱。所以下氣。氣寒所以壓熱。味甘所以解石毒也。皮性寒。故用之不可去皮。去皮令人小壅者。甘故也。

  制方:綠豆同赤豆、黑豆。醋調(diào)敷痘癰。同大黃、薄荷。涂丹毒。

  卷四 谷菜部

  【扁豆】

  氣微溫。味甘。無毒。主和中下氣。

  扁豆氣微溫。稟天春初少陽之氣。入足少陽膽經(jīng)、手少陽三焦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中者。脾胃也。扁豆氣溫入膽。膽氣生發(fā)。則脾胃之氣宣通。所以曰和中也。味甘入脾。脾健則氣下行。所以下氣也。

  制方:扁豆同人參、白術、白茯、甘草、山藥、苡仁、蓮肉、桔梗、砂仁末。名參苓白術散。

  治脾濕泄瀉。及小兒脾虛癥。同麥冬、五味、川連、干葛。解酒毒。

  卷四 谷菜部

  【脂麻仁】

  氣平。味甘。無毒。主傷中虛羸。補五內(nèi)。益氣力。長肌肉。填髓腦。久服輕身不老。黑色者良。(酒蒸曬)

  脂麻氣平。稟天秋涼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八谷之仁。兼入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升多于降。陽也。陰者。中之守也。傷中者。陰血傷也。

  肺為津液化源。脾統(tǒng)血。心主血。脂麻入脾肺心。甘平益血。所以主傷中也。脾主肌肉。脾燥則虛瘦。味甘潤脾。故主虛羸。內(nèi)為陰。外為陽。五內(nèi)。五臟之內(nèi)。藏陰之所也。脂麻滋潤。故補五內(nèi)。陰虛則餒。五臟既補。氣力自充。脾主肌肉。味甘潤脾。肌肉自長。髓與腦。皆陰氣所化也。甘平益陰。陰長髓腦自填。久服味甘益脾。脾血潤。故不老。氣平益肺。

  肺氣充。故身輕也。

  制方:麻仁同甘菊、天冬、黃柏、生地、首烏、柏仁、桑皮、牛膝、杞子、麥冬丸。治半身不遂。

  同茅術丸。治脾濕。

  卷四 谷菜部

  【谷芽】

  氣溫。味苦。無毒。主寒中下氣。除熱。

  谷芽氣溫。稟天春生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

  氣味升多于降。陽也。中者脾胃也。谷食入土。溫能散寒。故主寒中。味苦下泄。所以下氣除熱也。

  制方:谷芽同炙草、砂仁、白術丸。名谷神丸。啟脾進食。同山藥、白茯、白芍、白術、陳皮。

  治脾虛不食。

  卷四 谷菜部

  【豆豉】

  氣寒。味苦。無毒。主傷寒頭痛寒熱。瘴氣惡毒。煩躁滿悶。虛勞喘吸。兩腳疼冷。

  豆豉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手太陽寒水小腸經(jīng)。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jīng)、手少陽相火三焦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傷寒有五。風寒濕熱溫。

  當其初傷太陽也。太陽經(jīng)行于頭。而本寒標熱。故必頭痛寒熱。豆豉氣寒能清。味苦能泄。

  所以主之也。瘴氣惡毒。致煩躁滿悶。熱毒郁于胸中。非宣劑無以除之。故用豆豉苦寒。所以涌之也。虛勞喘吸?;鸪朔我?。兩腳疼冷?;鹕隙唤狄病6刽嗪阋郧寤?。清上則火自降。所以皆主之也。

  制方:豆豉同蔥白。治傷寒初起。同薤白。治血利。

  卷四 谷菜部

  【紅曲】

  氣溫。味甘。無毒。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

  紅曲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氣味俱升。陽也。主消食者。飲食入胃散精于肝。肝散之。然后脾消之。紅曲入脾肝。氣溫達肝。肝疏暢。則脾亦健運也。肝藏血。脾統(tǒng)血。血溫則活也。人之水谷入胃。中焦?jié)駸嵫簟S我缇珰?。日化為?jīng)。是為營血。紅曲以白飯蒸罨成紅色。與營血有同氣相求之理。能生血而健脾。脾健則為胃行其津液而胃燥矣。治赤白痢者。以有活血消食之功也。下水谷者。氣溫達肝。味甘益脾之力也。

  制方:紅曲同白術、甘草。治吐逆。同滑石、甘草末。治暑痢。

  卷四 谷菜部

  【神曲】

  氣溫。味辛甘。無毒。主化水谷宿食。癥結積聚。健脾暖胃。(炒黃)

  神曲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甘無毒。得地中西土金之味。入足陽明燥金胃土。氣味俱升。陽也。飲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不散精。則水谷宿積矣。積之既久。則有形可征者結于內(nèi)。神曲氣溫散肝。肝氣疏散。則宿者銷而積者化也。肝氣既疏暢。則脾土自健。陽者胃脘之陽。辛溫益陽。所以又暖胃也。

  制方:神曲同茅術丸。健脾燥濕。專炒研末。酒服二錢。能回乳。

  卷四 谷菜部

  【醋】

  氣溫。味酸。無毒。主消癰腫。散水氣。殺邪毒。

  醋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少陽膽經(jīng)。味酸無毒。得地東方之木味。入足厥陰肝經(jīng)。

  氣味降多于升。陰也。肝藏血。少陽為相火。火逆血壅。則生癰腫。味酸收斂。氣溫行血。故外敷消癰腫也。水畏土克。味酸斂木。木斂土伸。所以散水氣也。邪毒多屬發(fā)物。味酸收斂。所以殺邪毒也。

  制方:醋同半夏、雞蛋黃。治少陰病咽中生瘡。同黃、白芍、桂枝。治黃汗。火炭沃醋。治產(chǎn)婦昏暈。

  卷四 谷菜部

  【酒】

  氣大熱。味苦辛甘。有毒。主行藥勢。殺百邪惡毒瓦斯。

  酒氣大熱。稟天純陽之氣。入手少陽相火三焦經(jīng)。味苦辛甘有毒。得地火金土之味。燥烈之性。入足陽明燥金胃土、手陽明燥金大腸經(jīng)。氣味升多于降。陽也。純陽之性。走而不守。

  故行藥勢。氣熱助陽。味辛甘則發(fā)散。所以殺百邪惡毒瓦斯也。

  制方:酒浸淫羊藿。治腰痛。浸牡荊子。治耳聾。

  卷四 谷菜部

  【飴糖】

  氣大溫。味甘。無毒。主補虛乏。止渴。去血。

  飴糖氣大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肝者生生之臟。生氣生血之經(jīng)也。脾者后天之本。萬物之母也。飴糖氣溫達肝。肝氣升。則陽氣充。味甘益脾。脾血潤則陰氣盛。所以主虛乏也。味甘益脾。脾陰足則渴止。氣溫溫肝。肝藏血。血溫則瘀者行。所以去血也。

  制方:飴同白芍、甘草、桂枝、生姜、大棗。名建中湯。治肝脾血不足。同川椒、炮姜、人參。

  名大建中湯。治腹痛不可觸。

  卷四 谷菜部

  【干姜】

  氣溫。味辛。無毒。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下痢。生者尤良。(炮)

  干姜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

  炮灰色黑。入足少陰腎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胸中者肺之分也。肺寒則金失下降之性。氣壅于胸而滿也。滿則氣上。所以咳逆上氣之癥生焉。其主之者辛散溫行也。中者脾與胃也。脾胃為土。土賴火生。炮姜入腎助火。火在下謂之少火。少火生氣。氣充則中自溫也。血隨氣行。氣逆火動。則血上溢。炮姜入腎。腎溫則浮逆之火氣皆下。火平氣降。其血自止矣。出汗者。辛溫能發(fā)散也。逐風濕痹者。辛溫能散風濕而通血閉也。腸下痢。大腸之癥。蓋大腸寒則下痢腥穢。肺與大腸為表里。辛溫溫肺。故大腸亦溫而下痢止也。生者其性尤烈。所以尤良。

  制方:炮姜同北味。斂火下行。同人參。溫中益氣。同生地、白芍、牛膝、歸身。治產(chǎn)后發(fā)熱。

  同人參、陳皮。治胃虛嘔逆。同陳皮、白術、貝母、白茯。治痰瘧。同人參、白術、桂枝、陳皮。治寒瘧。同人參、白術、甘草。名理中湯。治虛寒泄瀉。

  卷四 谷菜部

  【生姜】

  氣微溫。味辛。無毒。久服。去臭氣。通神明。

  生姜氣微溫。稟天初春之木氣。入足少陽膽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

  入手太陰肺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臭氣。陰濁之氣也。久服辛溫益陽。陽能去陰。所以去臭氣也。神者陽之靈也。明者陽之光也。辛溫為陽。久服陽勝。所以通神明也。

  制方:生姜取自然汁曬粉。同甘草、半夏、陳皮、白茯為末。治中焦?jié)裼糁怠?br />
  卷四 谷菜部

  【荊芥】

  氣溫。味辛。無毒。主寒熱鼠瘰生瘡。破積聚氣。下瘀血。除濕疽。

  荊芥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少陽膽經(jīng)、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少陽膽經(jīng)。行半表半里。邪客之則往來寒熱。荊芥辛溫。和解少陽。所以主之。鼠瘰生瘡。皆少陽火郁之癥。荊芥辛以達風木之氣。溫以發(fā)相火之郁。郁火散而風寧。諸癥平矣。飲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不散精。氣聚而積聚成矣。荊芥入肝。溫能行氣。所以主之。肝藏血。血隨氣行。肝氣滯。則血亦滯而瘀焉。溫可行氣。辛可破血。故下瘀血也。肺者通調(diào)水道之官也。水道不通。則濕熱成疽。荊芥辛能潤肺。肺治則水道通。所以除濕疽也。

  制方:荊芥同童便。治產(chǎn)后衄血。同槐花。治大便下血。同生地。治疥瘡。荊芥穗末。酒服二錢。

  治中風口噤。兼治產(chǎn)后風噤迷悶。

  卷四 谷菜部

  【薄荷】

  氣溫。味辛。無毒。主賊風傷寒發(fā)汗。惡氣心腹脹滿?;魜y。宿食不消。下氣。煮汁服。亦堪生食。

  薄荷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

  氣味俱升。陽也。傷寒有五。中風傷寒濕溫熱病溫病是也。賊風傷寒者中風也。風傷于衛(wèi)。

  所以宜辛溫之味以發(fā)汗也。惡氣心腹脹滿。蓋脹之惡氣必從肝而來。薄荷入肝。溫能行。辛能散。則惡氣消而脹滿平也。太陰不治。則揮霍擾亂。薄荷辛潤肺。肺氣調(diào)而霍亂愈矣。飲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不散精。則食不消。薄荷入肝辛散。宿食自消也。肺主氣。薄荷味辛潤肺。肺潤則行下降之令。所以又能下氣也。以氣味芳香。故堪生食也。

  制方:薄荷同漆葉、苦參、何首烏、麻仁、荊芥、生地、蒺藜、蒼術、菖蒲。治大麻風。專為末。

  蜜丸。治風熱上壅。

  卷四 谷菜部

  【香薷】

  氣微溫。味辛。無毒。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

  香薷氣微溫。稟天初春之木氣。入足少陽膽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手陽明大腸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夏月濕熱之氣。郁于太陰陽明。則揮霍擾亂而腹痛吐瀉矣。其主之者。溫能行氣。辛可解濕熱也。肺者相傳之官。主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香薷味辛潤肺。所以主散水腫也。

  制方:香薷同人參、白術、木瓜、白茯、白芍、陳皮、車前。治水腫。同白術丸。治水腫。以小便利為效。

  卷四 谷菜部

  【紫蘇】

  氣溫。味辛。無毒。主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

  紫蘇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

  氣味俱升。陽也。肺主氣而屬金。金寒則不能行下降之令。紫蘇辛溫溫肺。肺溫則下降。所以下氣。脾為中州太陰經(jīng)也。肺亦太陰。肺溫則脾寒亦除。故除寒中也。其(子)尤良。下降之性辛溫氣味尤甚也。其(梗)本乎地者親下。下氣尤速。

  制方:紫蘇同陳皮。治感寒上氣。同人參。治虛咳上氣。蘇子同良姜、廣皮丸。治風濕香港腳。

  同粳米。治上氣咳逆。

  卷四 谷菜部

  【蔥白】

  氣平。味辛。無毒。作湯。治傷寒寒熱。中風面目浮腫。能出汗。

  蔥白氣平。稟天秋涼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足陽明燥金胃經(jīng)。氣味升多于降。陽也。太陽寒水經(jīng)。為人身外藩者也。寒水虛。則外邪傷。病名傷寒。

  傷寒有五。風寒濕熱溫也。當初傷太陽。太陽為病。必發(fā)寒熱。故可從表散之。蔥白入肺。

  肺合皮毛。味辛可散。所以主傷寒。寒熱表邪也。風為陽邪。陽邪傷上。風勝則浮腫。辛平可以散風。所以主之。氣平入肺。肺合皮毛。味辛發(fā)散。則胃氣充而谷精化汗。故能出汗也。

  制方:蔥白同生姜。治傷寒頭痛。同人參。治脫陽危癥。炒熨小腹。治小便閉脹。搗敷金瘡出血。

  卷四 谷菜部

  【薤白】

  氣溫。味辛苦滑。無毒。主金瘡瘡敗。輕身不饑耐老。

  薤白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苦滑無毒。得地西南金火之味。而有潤澤之性。入手太陰肺經(jīng)、手少陰心經(jīng)。氣味升多于降。陽也。金瘡氣虛。則瘡口不合。氣溫可以益氣。所以主瘡敗也。氣溫達肝。肝氣條暢。則氣血日生。所以輕身。溫暖脾土。土健所以不饑。味辛潤血。血華所以耐老也。

  制方:薤白同瓜蔞、白酒。治胸痹心背痛。同瓜蔞、白酒、半夏。治胸痹不臥。心痛徹背。同枳實、桂枝、濃樸、瓜蔞。治胸痹胸滿。脅下逆搶心。

  卷四 谷菜部

  【白芥子】

  氣溫。味辛。無毒。發(fā)汗。主胸膈痰冷。上氣。面目黃赤。醋研敷射工毒。

  芥子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

  氣味俱升。陽也。味辛入肺。肺合皮毛。辛溫發(fā)散。所以發(fā)汗。胸者肺之分也。膈者肝之分也。白芥子辛溫疏散。所以入肝肺之分而消痰冷也。肺主氣。氣溫則下行。所以主上氣也。面目黃赤。肝乘脾也。氣溫達肝。肝不乘脾。黃赤自退也。醋研主射工毒。亦辛溫條達之功效也。

  制方:白芥子同白術。棗肉丸。治胸膈痰飲。同甘遂、大戟、蝎尾、巴霜、辰砂丸。名控涎丹。

  治痰迷心竅。

  卷四 禽獸部

  【五靈脂】

  氣溫。味甘。無毒。主療心腹冷氣。小兒五疳。辟疫。治腸風。通利氣脈。女子月閉。(酒研)

  五靈脂氣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心腹者。太陰厥陰經(jīng)行之地也。寒則冷氣凝矣。其主之者。氣溫可以祛寒也。氣溫可以暢肝。味甘可以益脾。小兒疳雖有五。皆由肝氣滯脾氣虛而成。所以概主五疳也。味甘能和。所以辟疫。久風入中。乃為腸風。氣溫達肝。肝主風而藏血。故治腸風。溫則通行。故利氣脈。脾統(tǒng)血。肝藏血。血溫則行。故主月閉也。

  制方:五靈脂同澤蘭、牛膝、益母、延胡、丹皮、紅花、赤芍、山楂、生地。治惡露未盡。同降香、紅曲、通草、紅花、延胡、韭菜、童便。治胃脘瘀血痛。同木香、烏藥。治血氣刺痛。專用生熟各半為末。治暈不知人事。

  卷四 禽獸部

  【龍骨】

  氣平味甘。無毒。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饶?。泄痢膿血。女子漏下。癥瘕堅結。小兒熱氣驚癇。()

  龍骨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龍為東方之神。鱗蟲之長。神靈之骨。入足厥陰肝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心腹太陰經(jīng)行之地也。太陰脾氣上升。則肺氣下降。位一身之天地。而一切鬼疰精魅不能犯之矣。龍骨氣平益肺。肺平則下降。味甘益脾。脾和則上升。升降如。而天地位焉。所以祛鬼疰精物老魅也??饶嬲吒位鹧咨隙朔我?。泄痢膿血清氣下陷也。女子漏下肝血不藏也。龍骨。味甘可以緩肝火。氣溫可以達清氣。甘平可以藏肝血也。脾統(tǒng)血。癥瘕堅結。脾血不運而凝結也。

  氣溫能行??梢陨⒔Y也。小兒熱氣驚癇。心火盛。舍肝而驚癇也。驚者平之。龍骨氣平。所以可平驚也。

  制方:龍骨同牡蠣、白芍、甘草、桂枝、生姜、大棗。治夢遺。同遠志、朱砂丸。治勞心夢遺。

  同韭子。治泄精。同白石脂。治泄瀉。同牛黃、犀角、鉤藤、丹砂、生地、茯神、琥珀、金箔、天竹黃、竹瀝。治大人癲癥。小兒驚癇。

  卷四 禽獸部

  【鹿茸】

  氣溫。味甘。無毒。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強志。生齒不老。

  鹿茸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氣味俱升。陽也。肝藏血。脾統(tǒng)血。肝血不藏。則脾血不統(tǒng)。漏下惡血矣。鹿茸氣溫可以達肝。味甘可以扶脾。所以主之也。寒熱驚癇者。驚癇而發(fā)寒熱也。蓋肝為將軍之官。肝血虛。則肝氣亢。挾濁火上逆或驚或癇矣。鹿茸。味甘可以養(yǎng)血。氣溫可以導火。所以止驚癇之寒熱也。益氣者。氣溫則益陽氣。味甘則益陰氣也。甘溫有益陰陽之氣。氣得剛大而志強矣。

  鹿茸。骨屬也。齒者骨之余也。甘溫之味主生長。所以生齒。真氣充足。氣血滋盛。所以不老也。

  制方:鹿茸同牛膝、杜仲、地黃、山茱萸、補骨、巴戟、山藥、蓯蓉、菟絲。治腰痛陰痿。同白膠、陽起石、蓯蓉、棗仁、柏仁、黃、熟地、丹砂丸。名斑龍丸。治諸虛。專用浸酒。治陽事虛痿。同菟絲、小茴、羊腎丸。治腰痛不能轉側。

  卷四 禽獸部

  【白膠】

  氣平。味甘。無毒。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補中益氣。婦人血閉無子。止痛安胎。久服輕身延年。

  白膠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氣味降多于升。質滋味濃。陰也。中者脾土也。傷中勞絕者。脾虛之人而作勞以傷真氣。脾為陰氣之源。源枯而陰絕也。其主之者。味甘益脾陰也。腰痛羸瘦者。脾為陰氣之源。而外合人身之肌肉。脾陰虛。則腎陰亦虛。故腰痛而肌肉瘦削也。其主之者。味甘可以補脾。氣平可以益肺滋腎也。補中者補脾中氣也。益氣者。肺主氣。氣平可以益肺也。脾統(tǒng)血。女人血閉無子。脾血不統(tǒng)也。味甘益脾陰。所以主之。脾血少。則燥而痛矣。味甘養(yǎng)血。所以止痛。血足則胎安。故又安胎也。久服輕身延年者。白膠氣平益肺。肺主氣。氣足則身輕。味甘益脾。脾統(tǒng)血。血足。則谷納而延年也。

  制方:白膠同牛膝、丹皮、麥冬、生地、白芍、歸身、郁金、續(xù)斷、小便。治勞傷吐血。同山茱萸、杞子、鹿茸、生地、麥冬、杜仲、補骨、山藥、車前、五味、巴戟、蓮須、歸身、紫石英。

  治女人血閉無子。

  卷四 禽獸部

  【阿膠】

  氣平。味甘。無毒。主心腹內(nèi)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

  安胎。久服輕身益氣。

  阿膠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氣味降多于升。色黑質潤。陰也。心腹者。太陰經(jīng)行之地也。內(nèi)崩勞極者。脾血不統(tǒng)。內(nèi)崩而勞極也。陰者中之守。陰虛則內(nèi)氣餒。而灑灑惡寒如瘧狀也。其主之者。味甘可以益脾陰也。腰腹皆藏陰之處。陰虛則空痛。阿膠色黑益陰。所以止痛。四肢脾主之。酸疼者血不養(yǎng)筋也。味甘益脾。脾統(tǒng)血。四肢之疼自止。女子下血。脾血不統(tǒng)也。味甘以統(tǒng)脾血。血自止也。安胎者亦養(yǎng)血之功也。久服輕身益氣者。氣平益肺。肺主氣。氣充則身輕也。

  制方:阿膠同杜仲、杞子、白芍、山藥、生地、人參、黃、續(xù)斷。治崩中漏下。同白芍、炙草、麥冬、生地、白膠、歸身、杞子、杜仲、續(xù)斷。治婦人胎漏下血。同川蓮、黃芩、白芍、雞子黃。名黃蓮阿膠湯。治少陰病。心煩不臥。同蒲黃、生地。治吐血衄血。同黃連、白茯丸。治下痢赤白。

  卷四 禽獸部

  【羚羊角】

  氣寒。味咸。無毒。主明目。益氣。起陰。去惡血注下。辟蠱毒。惡水不祥。常不魘寐。

  羚羊角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味咸無毒。得地北方之水味。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膀胱經(jīng)起于目內(nèi)。氣寒可以清火?;鹎鍎t水足而目明矣。益氣者。咸寒益腎氣之不足也。起陰者咸寒益腎。腎足則宗筋強也。味咸則破血。氣寒則清熱。

  故主惡血注下也。蠱毒。濕熱之毒也。咸寒可清濕熱。所以主之。羚羊性靈通神。故辟惡鬼不祥。咸寒益腎。腎水足。則精明。所以常不魘寐也。

  制方:羚羊角同犀角、丹砂、牛黃、琥珀、天竺黃、金箔、茯神、遠志、竹瀝、鉤藤。治癲狂。

  同杞子、甘菊、谷精、生地、五味、女貞子、黃柏。治肝熱目翳。

  卷四 禽獸部

  【犀角】

  氣寒。味苦酸咸。無毒。主百毒蟲疰。邪鬼瘴氣。殺鉤吻鴆羽蛇毒。除邪。不迷惑魘寐。久服輕身。

  犀角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少陰腎經(jīng)。味苦酸咸無毒。得地東南北木火水之味。

  入手少陰心經(jīng)、手厥陰風木心包絡經(jīng)、手太陽寒水小腸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百毒之性皆熱。蟲疰亦濕熱而成。其主之者??嗪梢郧鍩嵘⒍疽?。氣寒壯腎水。味苦清心火?;鸾邓?。心腎相交。一身之天地位矣。所以能除邪殺鬼。不迷惑魘寐也。氣寒味苦。行天地肅殺之令。

  所以辟瘴解鉤吻鴆羽蛇毒也。久服輕身者。心腎交則陰陽和。心神清則百脈理。所以身輕也。

  制方:犀角同丹砂、琥珀、金箔、天竺黃、牛黃、鉤藤、羚羊角、珠麝。治風熱驚癇。同生地、紅花、麥冬、紫草、白芍、牛蒡。治血熱痘病。同郁金、小便、生地、麥冬、甘草、白芍。治吐血衄血。

  卷四 禽獸部

  【虎骨】

  氣微熱。味辛。無毒。主邪惡氣。殺鬼疰毒。止驚悸。治惡瘡。鼠。頭骨尤良。

 ?。ㄋ种耍?br />
  虎骨氣微熱。稟天初夏之火氣。入足少陽相火膽、手少陽相火三焦經(jīng)。西方之神。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jīng)。氣味俱升。陽也。其除邪惡氣者。味辛入肺。肺主氣。

  氣肅則一切邪惡皆除也。鬼疰之毒。陰惡之毒也?;⒐菤馕缎翢?。入三焦而通達。所以殺鬼疰也。膽虛則驚悸。辛熱溫膽。故止驚悸。惡瘡風毒之瘡。虎為西方金獸。虎嘯風生。金能制木也。風毒屬木。所以主之。鼠。少陽膽與三焦之毒。所以主之者。亦以味辛制風木之毒也。頭骨氣濃。所以尤良也。

  制方:虎骨同牛膝、木瓜、生地、山藥、山茱萸、黃柏、杞子、麥冬、五味。治痿弱不能步履。

  同萆、獨活、防己、茅術、牛膝、何首烏、苡仁、木瓜。治偏痹不仁。同歸身、白芍、炙草、續(xù)斷、牛膝、白膠、生地、麥冬。治白虎痛風。同龍骨、遠志末。名預知散。治驚悸。久服令人聰慧。同羚羊角、白芍浸酒。治臂痛。

  卷四 蟲魚部

  【石蜜】

  氣平。味甘。無毒。主心腹邪氣。諸驚癇痙。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饑不老。延年神仙。(火煉)

  石蜜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

  氣味升多于降。陽也。心腹太陰經(jīng)行之地也。氣味甘平。故主邪氣。諸驚癇痙。肝熱而氣逆也。驚者平之。癇痙者緩之。甘平之味。平之緩之也。甘為土化。土乃萬物之母。五臟諸不足。補之以甘也。真氣者得于天。充于谷。甘味益脾。脾和則谷納。所以益氣補中也。蜜乃采百花釀成。而得至甘之正味。所以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也。久服氣平益肺。肺主氣。味甘益脾。脾統(tǒng)血。血氣和調(diào)。所養(yǎng)剛大。所以強志輕身。不饑不老。延年神仙也。

  制方蜜同蘆根汁、梨汁、人乳、牛乳、童便、竹瀝。治膈噎。煉熟。和諸丸藥膏子。涂火灼瘡。

  煉硬。加皂角末作挺。納便道中。治大便硬結。

  卷四 蟲魚部

  【烏賊魚骨】

  氣微溫。味咸。無毒。主女子赤白漏下。經(jīng)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癥瘕。無子。()

  烏賊魚骨氣微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咸無毒。得地北方之水味。入足少陰腎經(jīng)。氣味升多于降。陽也。女子以血為主。肝為藏血之臟。肝血不藏。則赤白漏下。其主之者。氣溫以達之也。肝藏血。血枯則血閉。其主之者。味咸以通之也。腎為藏精之臟。主陰戶隱曲之地。肝為厥陰。其經(jīng)絡陰器。其筋結陰器。二經(jīng)濕濁下注。則陰蝕腫痛。其主之者。氣溫可以燥濕。味咸可以消腫也。寒熱癥瘕者。癥瘕而發(fā)寒熱也。烏賊骨。咸可軟堅。

  溫可散寒熱也。男子腎虛。則精竭無子。女子肝傷。則血枯無子。咸溫入肝腎。通血益精。

  令人有子也。

  制方:烏賊魚骨同蘆茹雀卵丸。治肝傷血枯。同橘紅末。寒食面丸。治骨鯁。同蒲黃末。治舌腫出血不止。同北味、杞子、淫羊藿、歸身丸。久服令人多子。

  卷四 蟲魚部

  【鱉甲】

  氣平。味咸。無毒。主心腹癥瘕。堅積寒熱。去痞疾息肉。陰蝕痔核惡肉。(醋炙)

  鱉甲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咸無毒。得地北方之水味。入足少陰腎經(jīng)。

  氣味俱降。陰也。心腹者。厥陰肝經(jīng)。經(jīng)行之地也。積而有形可征謂之癥。假物而成者謂之瘕。堅硬之積。致發(fā)寒熱。厥陰肝氣凝聚。十分亢矣。鱉甲氣平入肺。肺平可以制肝。味咸可以軟堅。所以主之也。痞者肝氣滯也。咸平能制肝而軟堅。故亦主之。息肉陰蝕痔惡肉一生于鼻。鼻者肺之竅也。一生于二便。二便腎之竅也。入肺腎而軟堅。所以消一切惡肉也。

  制方:鱉甲同牛膝、當歸、陳皮、首烏、知母、麥冬。治久瘧。同知母、石膏、麥冬、貝母、竹葉。治溫瘧。同青蒿、麥冬、五味、生地、杞子、牛膝。治骨蒸勞。

  卷四 蟲魚部

  【龜甲】

  氣平。味甘。有毒。主漏下赤白。破癥瘕。瘧。五痔陰蝕。濕痹。四肢重弱。小兒囟不合。久服輕身不饑。

  龜甲氣平。稟天秋收之金氣。入手太陰肺。味甘。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北方之神。介蟲之長。性復有毒。稟陰寒之性。入足少陰腎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脾統(tǒng)血。脾血不統(tǒng)。則漏下赤白。其主之者。味甘益脾也。瘧而至于有癥瘕。濕熱之邪。已痼結陰分矣。

  龜甲陰寒可以清熱。氣平可以利濕。所以主之也?;鸾Y大腸。則生五痔。濕濁下注。則患陰蝕。肺合大腸。腎主陰戶。性寒可去熱。氣平可消濕。所以主之也。脾主四肢。濕勝則重弱。

  龜甲味甘益脾。性平去濕。濕行。四肢健也。腎主骨。小兒腎虛。則囟骨不合。其主之者。

  補腎陰也。久服益腎。腎者胃之關。關門利。能去脾濕。所以身輕不饑也。

  制方:龜甲同熟地、黃柏、知母、豬脊髓丸。名補陰丸。治陰虛相火熾。同發(fā)、川芎、歸身。

  治難產(chǎn)。及短小女子交骨不開。

  卷四 蟲魚部

  【牡蠣】

  氣平微寒。味咸。無毒。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除拘緩鼠。女子帶下赤白。久服強骨節(jié)。殺邪鬼。延年。(鹽泥固)

  牡蠣氣平微寒。稟天秋冬金水之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足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味咸無毒。得地北方之水味。入足少陰腎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冬不藏精。水枯火旺。至春木火交熾。發(fā)為傷寒熱病。病在太陽寒水。所以寒熱。其主之者。咸寒之味入太陽。壯水清火也。夏傷于暑。但熱不寒。名為溫瘧。溫瘧陰虛。陰者中之守。守虛所以灑灑然也。其主之者。咸寒可以消暑熱。氣平入肺。肺平足以制瘧邪也。肝虛則驚。肝實則恚怒。驚者平之。恚怒降之。氣平則降。蓋金能制木也。味咸足以軟堅。平寒可除拘緩。故主鼠。濕熱下注于腎。女子則病帶下。氣平而寒。可清濕熱。所以主之。久服強骨節(jié)。咸平益肺腎之功也。殺邪鬼。氣寒清肅熱邪之力也。能延年者。固澀精氣之全功也。

  制方:牡蠣同龍骨、桂枝、白芍、甘草、姜、棗。治夢泄。同黃、麻黃根。治盜汗。同元參、研。米醋搜成團。再研。以米醋調(diào)艾末熬膏丸。醋湯下。治月水不止。

  卷四 人部

  【人乳】

  氣平。味甘咸。無毒。主補五臟。令人肥白悅澤。

  人乳氣平。稟天秋金之平氣。入手太陰肺經(jīng)。味甘咸無毒。得地中北土水之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氣味降多于升。陰也。肺主一身之氣。脾統(tǒng)一身之血。腎藏一身之精。人乳本血所化。入脾肺腎三經(jīng)。補益精氣血。所以五臟皆益。而令人肥白悅澤也。

  制方:人乳同梨汁。名接命丹。治氣血衰弱。同牛膝、杜仲、補骨脂、白茯、牛乳、當歸丸。

  名太乙神應丸。治虛損。

  卷四 人部

  【小便】

  氣寒。味咸。無毒。療寒熱頭痛溫氣。童男者尤良。

  小便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jīng)。味咸無毒。得地北方之水味。入足少陰腎經(jīng)。氣味俱降。陰也。太陽膀胱經(jīng)。起于目內(nèi)。上額交巔行身之表。而為外藩者也。感天燥火之溫氣。入寒水之經(jīng)。則寒熱頭痛矣。小便咸寒下降。所以可清燥火之邪也。童男者穢氣少。故尤良也。

  制方:小便同白芍、甘草、丹皮、白茯、山茱萸、北味。治吐血不止。同人參、附子、肉桂。

  治陰盛格陽。同豆豉。治頭痛至極。

  卷四 人部

  【紫河車】

  氣溫。味甘咸。無毒。主血氣羸瘦。婦人勞損。面皮黑。腹內(nèi)諸病。漸瘦瘁者以五味和之。如法與食之。勿令知。

  紫河車氣溫。稟天春生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jīng)。味甘咸無毒。得地中北土水之味。入足太陰脾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氣味升多于降。陽也。脾者統(tǒng)血之臟。腎者藏氣之經(jīng)。肝者生生之臟。

  以生氣血之經(jīng)。甘咸益脾腎。氣溫暢肝氣。所以主血氣羸瘦也。婦人以血為主。勞傷五臟。

  則損其真陰。陰虛血枯。血不華面。面皮黑。河車味濃益陰。所以主之也。腹者陰也。腹內(nèi)諸病。陰分虧也。陰主質。所以形漸瘦也。陰虛補之以味。所以用五味和之也。勿令病患知者??种鴲浩浞x也。

  制方:河車同人參、黃、鹿茸、白膠、當歸、補骨、五味、巴戟天。治真陽虛損。同敗龜板、黃柏、杜仲、牛膝、生地、砂仁、白茯、天冬、麥冬、人參、五味丸。名大造丸。治男女虛勞骨蒸。

  附余

  凡生養(yǎng)補救之術。率肇端隆古。而歷代圣哲以漸修明。如炎帝味百草。軒皇究息脈。流傳舊矣。然無確據(jù)。今素問。子程子謂出周秦之際。蓋非誣矣。嘗草遇毒。本淮南子。王安道亦嘗著論非之。舊有本草經(jīng)三卷。自弘景以下各增益。宋馬志等合并。凡屬最初。白字別之。

  吾家升庵好奇。謂白字本草。乃神農(nóng)之舊也?;蛑^上世未立文本。但師學相承。謂之本草。

  漢季張機華佗輩。始附以新說。由是見于經(jīng)錄。此為近是。蓋雖簡古可喜。而多過其實。又好言神仙不老。固漢魏人習氣然也。歷宋元明。編纂益眾。嘉隆間。楚人瀕湖李時珍。撰綱目五十二卷。載藥千八百七十一種。時稱大備。愿讀者難之。多約略擷采。各為小帙。然毛膚略具而義蘊缺如。今姚先生學易草廬本。則更貴精而不貴多。于諸品。準時定位。分五行以配臟腑。藥與疾相應之。故源委莫不了焉。其闡義。若金在熔。其立言。如珠就貫。易奇而法。所由來矣。于斯道。信精義入神者。朝議。醫(yī)必先明理。明理在于讀書。殆是之謂矣。其及門悅田王君。偶過吾六。尊聞行知。湯液所投。應如影響。遠齋公子。與之游而善之。謂是書雖便誦習。然傳抄難免脫誤??堕_雕。公諸寓內(nèi)。洵不朽盛事也。仆前者借觀。

  隨考證數(shù)條。略及音訓。今并附載。庶便初學。他日先生見之。當復一莞然。謂是猶劑之有佐使也夫。古六城南種竹人楊友敬希洛氏題時午月望日也。

  附余考證

  術

  本經(jīng)不分蒼白。功用正同。宋元以來始分用。謂白術苦甘氣和。補中焦。除脾胃濕。用以止汗。蒼術苦辛氣烈。能上行。除上濕。發(fā)汗功大。白術歙產(chǎn)者勝。陳壁土炒。蒼術茅山者良。糯泔浸焙也。

  附余考證

  山藥

  本經(jīng)名薯蕷。其改稱山藥。避唐代宗宋英宗御名也。唐本草云。蜀道者良。今惟重懷慶產(chǎn)。然六地此種實佳。有自河北來者。云在彼煮服。尚不逮六產(chǎn)也。里有窶人生兒乏乳。

  困瘁已甚?;蚪堂由剿庯曋?。始終此一物。竟得長成。且肥白無疾。勝他兒。則本草稱補虛羸。信有證矣。綱目云。入藥宜野生者。今六圃產(chǎn)煮熟去皮。色白微碧而堅實。山中有自生者更勝。然但充果菜。若依法修治入藥。應不在懷慶下耳。綱目列菜部。

  附余考證

  葳蕤

  本經(jīng)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久服去面黑。好顏色。潤澤。輕身不老。解要主別錄也。綱目云。治諸不足。用代參。不寒不燥。大有殊功。解要內(nèi)同漆葉方。即華佗漆葉青粘散。青粘世無能識?;蛟泣S精之正葉者?;蛟萍摧谵ㄒ病H晃徉l(xiāng)有兩老儒。先后服此方皆致殞?;蛟破崛~乃五茄皮葉。本經(jīng)名豺漆也。里有兵子臂痛不能挽弓。或教用葳蕤一斤五加皮四兩浸酒飲。盡一卣。健旺勝常。豈古方正爾。綱目殆誤附漆樹下耶。

  漆本有毒。本經(jīng)久服輕身。即抱樸子云通神長生。皆難信。綱目謂因貨漆人雜桐油。故多毒。亦非。有割漆人誤覆漆。遍體瘡至莫救。向在中山親見。況服食乎。弘景云。生漆毒烈是也。古無用葉者。故氣味缺。綱目殆因古方。臆立主治耳。

  附余考證

  芍藥

  本經(jīng)不分赤白。東垣云。赤者利小便下氣。白者止痛散氣血。俗云。白補赤瀉。綱目云。白芍益脾。能于土中瀉木。赤芍散邪。能行血中之滯。產(chǎn)后氣血已虛。不可更瀉。故禁用。非僅以其酸寒也。日華子謂主女人一切病。并及產(chǎn)后用宜酒炒。愚意不若勿用為穩(wěn)。

  附余考證

  石斛

  名醫(yī)別錄稱生六安山谷。蘇頌謂廣南者佳。綱目謂蜀中者勝。今真石斛干者色正黃。

  形如蚱蜢髀。所謂金釵石斛也。其生者高不及寸。極似矮小瓦松。叢生連根。種之磁盤。亦堪愛玩。然六境罕有。產(chǎn)英邑深山中。峭壁千尋??赏豢杉?。采者自巔頂縋巨而下及山腰。用器極力搜剔。令紛紛墜落。始就澗谷檢取。亦至危險矣。且每斤干才數(shù)兩。故采者絕少。今地志誤為合肥方物。好事者間向征求。李虛舟大令云。境無崇山。何由得此。每用為笑。近友人歸自粵西。偶及三七。云彼地亦甚貴。以上官熬膏。需索無厭也。取之銖錙。

  用之土苴。吾鄉(xiāng)玉面金芽。尤物非幸。其不及此。猶喜未有讀本草者耳。

  附余考證

  菖蒲

  石菖蒲。陶隱居謂一寸九節(jié)者良。葉有脊如劍者真。其相類而葉無脊者蘭蓀也。又云。露根不可用。李瀕湖謂菖類有五。惟生水石間。葉有劍脊。瘦根密節(jié)。高尺余者。乃石菖蒲。移植盆盎以為觀玩。愈剪愈細也。凡用。泔浸。飯上蒸。借谷氣尤佳。今六之西南諸山溪石上多有。且一寸不啻九節(jié)。移植亦極易生。但露根甚多。采者未必能審擇矣。

  附余考證

  蒺藜

  綱目稱刺蒺藜。子有三角。所在有之。治風明目。其白蒺藜生同州沙苑。子光細微綠。補腎治腰痛云。今人稱刺者為白蒺藜。其關中產(chǎn)。但稱沙苑蒺藜。解要白蒺藜。即綱目刺蒺藜也。吾鄉(xiāng)昔一老儒偶病目。服此乃大下不已。反致雙瞽。用者審之。

  附余考證

  羌活

  即獨活。一物二種。本經(jīng)不分。后人乃別用。謂羌活氣清屬陽。善行氣分。入足太陽。獨活氣濁屬陰。善行血分。入足少陰。至逐風勝濕。透關利節(jié)。功用正同。羌活理游風。

  獨活理伏風。但真氣不足者忌之。懼虛虛也。羌活色紫。獨活色黃。蘇肆多以老宿前胡及土當歸充獨活。宜辨之。

  附余考證

  蒿本

  方云同木香。治霧露清邪中于上焦。清去聲。寒也。本張潔古。其同白芷作面脂。取祛風濕。非僅香澤已也。

  附余考證

  益母草子

  根莖花葉俱入藥。濟陰返魂丹及益母膏皆全用也。綱目謂胎產(chǎn)諸疾。并用為良。

  又謂根莖花葉專于行。而子則行中有補。此解要所以獨有取于花子也歟。

  附余考證

  貝母

  一名。讀萌。詩采。取能散心胸郁結也。本草稱治乳難。蓋乳病多由郁結。故相宜。又唐時有病患面瘡者。用貝母愈。正曼倩酒澆怪哉。取散郁蠲忿意也。蘇子容謂類金瘡。故宜貝母。豈其然乎。

  附余考證

  天麻

  本經(jīng)主殺鬼精物。治蠱毒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解要所主。乃開寶也。

  附余考證

  車前

  方云末服治暴泄。昔歐陽公得暴下。國醫(yī)不能治。夫人買市人藥一帖進之愈。乃車前子為末。米飲服二錢匕。蓋車前子利水道而不動氣。水道利則清濁分而谷藏自止矣。理甚精。

  附余考證

  澤瀉

  綱目稱其行水瀉腎。仲景地黃丸用茯苓澤瀉者。取其瀉膀胱之邪氣。古人用補藥必兼瀉邪。邪去則補藥得力。后世不知此理。一意用補。故久服有偏勝之患。是澤瀉但長于利水。未可專任。扁鵲云。多服病患眼。蓋小便利。腎氣虛。故昏目也。本草久服云云。揚之太過。用者審之。

  附余考證

  枳殼

  開寶首云風痹淋痹。下云大脅風。綱目諸刻皆同。惟湯液本作風癢麻痹。下作大腸風。蓋以枳殼勝濕化痰。疏泄肺與大腸之氣也。解要因之。愚意當是風痹淋閉。大脅痛。原誤二字。故不可解。淋閉多郁熱。脅痛多氣逆。淋閉者清陽不升則濁陰不降。殼主高主氣。用以理上?;甲猿?。氣逆刺痛。亦皆近上。脅言大者。別于下之季脅也。散留結乃統(tǒng)言。胸膈痰滯其一耳。蓋用實治下主血。用殼治高主氣。潔古東垣皆如此。非臆說也。

  附余考證

  竹葉

  竹類極繁。本草陶蘇二家云。入藥宜竹淡竹。又謂甘竹似篁而茂。即淡竹也。六地多竹。此所指似俗呼水黃連者。余庭前舊植數(shù)十竿。鄰近每采用。今醫(yī)家好言淡竹葉。傖父謬以鴨跖草當之。本草草部另載淡竹葉云。苗高數(shù)寸。似竹米落地所生。甘寒無毒。葉去煩熱。利小便清心。今六之西山有一種草。高不盈尺。莖中空有節(jié)。葉亦全肖竹而稍薄。生叢棘間。凌冬不凋。僅一痘醫(yī)識之云。其師江右人也。指授此為真淡竹。用之已數(shù)十年。嘗貽余合他藥浸酒。未知是否。湯液本草。竹淡竹俱載木部。于淡竹引日華子并用根莖。所主痰熱驚癇等癥也。按詩綠竹。鄭箋綠為王芻。竹為篇竹。郭璞云。篇亦作扁。似小藜。陸璣云。綠竹乃一草。高數(shù)尺??赡ブ纹魑?。俗呼木賊。以上皆指草。惟班彪志云。淇園殷紂竹箭園也。朱子云。淇上多竹。漢世猶然。此則實指今竹。蓋竹即多種難辨。又有草木混之。故迄無定論。記此質諸博雅君子。

  附余考證

  蓮子

  稱石蓮子。以秋深沉水。堅黑如石得名。綱目載別有石蓮子。狀如土石而味苦。不知何物也。

  附余考證

  大棗

  即北地曬干赤棗。肉濃多脂。宜用入藥。其蒸熟色黑。是為膠棗。亦有用者。至南棗以糖蜜拌蒸。更甘而潤。食多損脾動濕熱。未堪用也。棗仁陳久者彌良。

  附余考證

  龍眼

  本草主治云。安志厭食。厭平聲。飽也。綱目稱其開胃益脾。補虛長智。即安志厭食之謂也。

  附余考證

  杏仁

  綱目云。氣溫味甘苦冷利。冷利者其性也。凡用。湯浸去皮尖。麩炒黃。然治風寒肺病。有連皮尖用者。取其發(fā)散也。桃仁行血。宜連皮尖生用。若潤燥活血。則宜湯浸去皮尖炒黃用也。

  附余考證

  鐵衣

  本經(jīng)名鐵落。主風熱惡瘡瘍。疽瘡。痂疥氣在皮膚中。痂說文訓干瘍。疥有甲。故曰疥。皆外干燥。邪郁皮膚。痛癢不可耐。金以制木。木平則邪熱自清。故主之。千金方用治小兒丹毒。亦此意也。煎汁服。亦治水腫。蓋借鐵氣以制肝木。使不能克土。土不受邪。水自消矣。愈后仍斷鹽。以鹽性濡潤。恐致復病也。

  附余考證

  芒硝

  綱目依本經(jīng)。樸硝硝石并列。而以芒硝屬硝石。謂硝有水火二種。形質雖同。性氣迥別。樸硝即水硝。經(jīng)煎煉。有細芒者為芒硝。如馬牙者為牙硝。氣寒而味咸。硝石即火硝。

  經(jīng)煎煉。亦有芒牙二種。氣大溫而味辛苦。自唐宋以來。所用芒硝牙硝。皆水硝也。信然。

  則氣溫味辛之火硝。既不復用。不必以性寒常用之芒硝另屬硝石。且稱硝石為火硝矣。湯液本草載樸硝盆硝硝石。于樸硝稱氣溫。盆硝硝石稱氣寒。又云。硝石者其總名。不經(jīng)火者為生硝樸硝。經(jīng)火者為盆硝苦硝。其余諸家。皆稱樸芒一物。而有精粗之別。固是。但今藥肆樸硝。一名皮硝。工以治皮。煉凈則名芒硝。并入藥用。正是水硝。產(chǎn)河南睢州。其火硝得火即然。一名焰硝。產(chǎn)壽春。今禁私販。重火器也。至本經(jīng)硝石。氣味主治。與樸硝無大異。

  正蘇頌所稱。又有生硝。亦出蜀地。不因煮煉。類樸硝而小堅。則硝石殆自然銅之比。未易多致。且既有芒硝可用。亦不更求耳。綱目辨論紛紜。惜未盡一。宋惠民和劑。有碧雪方。

  治諸熱病。內(nèi)樸硝芒硝馬牙硝硝石并用。皆水硝也。業(yè)歧黃者。于此等處。亦宜研竅。未容姑置。

  附余考證

  代赭石

  方稱研末。真金湯下。治小兒驚癥。綱目載一兒瀉后。眼上。三日不乳。將危。有名醫(yī)曰。慢驚也。宜治肝。水飛代赭石末。每用半錢。冬瓜仁煎湯調(diào)下。果愈。考冬瓜仁研末服。補肝明目。故用煎湯。此更簡易。附記便用。

  附余考證

  粳米

  粳同。稻粘者為糯。不粘者粳。入藥。晚粳良。其早熟者為。綱目另列。云氣溫。主溫中除濕。先秋登場。江淮間于糯之外。統(tǒng)名為。不復稱粳。于此種早。謂之白稻。以其米色獨白。本草列稻粳三種。稻即糯。蓋專稱糯為稻也。

  附余考證

  神曲

  紅曲神曲出藥性本草。用白面合藥汁。取配六神。于諸神聚會日作之。故名紅曲。

  出丹溪補遺。用粳米造。以入酢醢。鮮紅可愛。二曲制法。俱載綱目。

  附余考證

  生姜

  舊附干姜下。綱目始分出另列。且云。食姜久。積熱患目。病痔人多食兼酒立發(fā)。癰瘡人多食則生惡肉。是皆昔人所未及。所謂好而知其惡者此也。

  附余考證

  干姜

  造法。以老姜水浸三日去皮。置流水中六日。更刮皮凈。然后曬干。置瓷缸中。釀三日乃成。以白凈結實者為良。又名白姜。綱目言孕婦不可食。恐使胎內(nèi)消。以其性熱而辛散也。入藥宜炮黑。本經(jīng)云。生者尤良。蓋指上文濕痢諸病。東垣云。生則逐寒邪而發(fā)表。炮則除胃冷而守中是也。六地產(chǎn)姜。藥肆所貨?;蜻B皮略曬。尚帶泥沙。正綱目生姜后附載干生姜者。湯液本草于生姜稱氣溫味辛。氣味俱輕陽也。謂姜屑比之干姜則不熱。比之生姜則不濕。姜屑即干生姜也。于干姜稱氣熱味大辛。味薄氣濃。陽中之陽也。姜附四逆理中等湯用之。則不獨生姜干姜有別。即干姜干生姜。未可概施明矣。

  附余考證

  白膠

  即鹿角膠。藥性本草謂白膠一名黃明膠。非是。黃明膠乃牛皮膠也。

  附余考證

  阿膠

  一名傳致膠。本經(jīng)阿膠。煮牛皮為之。今世惟重烏驢皮。療風勝諸膠。必用烏者。取色屬水以制熱則生風之義。貴阿井者。以濟水所注清而重。其性趨下。故治淤濁及逆上之痰。

  糯米粉炒成珠用。然真者難得?;蛞婪诚炭嗑?。自造用可也。并造白膠法。俱詳綱目。

  附余考證

  石蜜

  即蜂蜜。以生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今用河南白蜜。蓋采梨花釀成。殊勝他產(chǎn)。綱目果部別載石蜜。即今冰糖也。

  附余考證

  紫河車

  古之本草。不分部類。于人僅用發(fā)皮。海藏湯液。旁附人尿。亦不立人部。蓋藥本人胞。重在人也。用之及人。且列人部。失則已甚。人胞創(chuàng)自陳氏拾遺。綱目雖收而未以為是。引崔行功只言治人之虛失癆瘵偶用之。崔行功云。炮炙入藥。令兒慘夭。于心何忍。瀕湖又言吳燮山大造丸用此。然諸藥皆平補。內(nèi)即無人胞。亦可服餌。今吳門郭氏論此方。謂如陰虛精涸。水不制火。發(fā)為咳嗽吐血。骨蒸盜汗等癥。屬陽盛陰虛。服此耗將竭之陰。為患非細。夫病未甚不必服。病既甚又不宜服。則后之纂述者于此藥此方俱逸之可也。

  附余考證

  附考

  藥性本草宋掌禹錫謂藥性論四卷。多與本草戾。未知何人撰。綱目云。即藥性本草。

  甄權著也。甄權當唐太宗時。年一百二歲。帝臨訪藥性。因上此書。按唐書權本傳。貞觀中權已百歲。太宗幸其舍。視飲食。訪逮其術。擢朝散大夫。尋卒。年一百三歲。所撰脈經(jīng)針方明堂等圖。傳于時。其弟立言亦精醫(yī)。藝文志載甄權脈經(jīng)一卷。針經(jīng)鈔三卷。針方一卷。明堂人形圖一卷。甄立言本草音義七卷。又本草藥性三卷。古今錄驗方五十卷。則藥性屬立言。

  然多一卷。恐并非立言本。綱目實指甄權。未穩(wěn)。不若但稱藥性本草也。

  卷帙次第古本但列上中下三品。不分部類。自后各家編次不同。綱目先水火土金石。

  解要曰草。曰木曰苞。木。曰金石。曰人。曰獸。曰魚蟲。曰果。曰菜谷。今改編先草木。藥之本也。次竹。竹說文以草名之。其實非草非木。自為一種。解要依綱目稱苞木。不若竟稱竹部。次果實。蓋不離乎草木。次金石。古本草首金石。固藥所重也。次谷菜禽獸蟲魚。強半日用所需。兼屬已疾。人則依綱目最后。綱目謂由賤至貴。愚意藥物已多。必欲近取諸身。

  以其余焉者可。今姑仍舊。且去紫河車。進人中黃。稱近余附載。庶幾穩(wěn)當也。

  附余音訓

  諸藥

  藥有五形。(金木水火土即五行)五氣。(香臭臊腥膻)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性。(寒熱溫涼平)五用。(升降浮沉中)凡使用。別陰陽補瀉。酌君臣佐使。不待言矣。凡作湯液。用水各別。火欲緩。恒令小沸。利湯欲生。補湯欲熱。凡用諸香諸角丹砂芒硝蒲黃阿膠等。須另研。俟湯熟去。納入和服。加酒亦然。凡服藥。疾在胸膈以上者。食后服。在心腹以下者。食先服。在四肢血脈者。宜空服而在旦。在骨髓者。宜飽滿而在夜。凡云等分者。多寡相等。云方寸匕者。匕匙也。匙挑藥末。不落為度。正方一寸也。刀圭者。

  寸匕十之一也。一錢匕。匕大如錢者。五匕。將五銖錢取藥。僅當五字不落。蓋一錢之半。

  又云一字是也。一撮者。四刀圭也。

  茲于解要內(nèi)藥。及制方同用之藥。宜音釋者。并列之。

  何首烏同諸藥治血痢。內(nèi)有草石蠶(見本草綱目菜部。即甘露了。氣平。主除風破血。和五臟。蟲部另有石蠶。生溪澗石上。一名石蠹。氣寒。主五癃石淋。除熱解結。石部又有石蠶。生海岸。狀如蠶。其實石也。氣熱。主石淋血結。治金瘡。三者世皆罕用也。)葳蕤(音威蕊。)紫菀(宛郁二音。別有白菀。)秦艽(音交。以根作羅紋相交結者良。故名。)柴胡(柴舊作茈。茈別音紫。在此自讀柴也。)硝(入水即消。又能消化諸物。故名。俗作硝。)山楂(俗作查。)牡荊子(即黃荊。與葉如杏之蔓荊異。)飴(音移。米糖也。)餳(徐盈切。即飴也。

  )香薷(音殊。此讀柔。本作茅。)茹蘆(音如閭。茜草也。)凡使黃柏地黃忌鐵器(二味。腎經(jīng)藥也。錢仲陽曰。腎有補而無瀉。又曰。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腎乃陰中之少陰為涵養(yǎng)真元之水臟。忌鐵。蓋防伐木瀉肝。恐子能令母虛也。)贗品宜辨龍骨(古礦灰充。)麝(荔核攙。)輕粉(石膏攙。)藿香(茄葉攙。)黃精(萊菔攙。)郁金(黃姜充。)防己(木通充。)款冬(枇杷蕊充。)阿膠(廣膠入蕎麥面充。)麒麟竭(松脂攙。)龍腦香(番硝攙。)肉蓯蓉(鹽松梢充。)虎骨(驢脛充。)元胡索(小半夏煮黃充。)草豆蔻(草仁充。)南木香(西芎充。)鐘乳(煮令白。)細辛(水漬使直。)當歸(酒灑取潤。)枸杞(蜜拌令甜。)琥珀(舊用雞子魚偽造令更能吸芥?;蛟茥髦瑸橹揪哒承砸病#┤藚ⅲㄚI品不止薺尼。近有首尾真參。中插土參。曾被欺。咀試味帶苦辣也。)此外未易枚舉。宜細察之。方免因誤致?lián)p也。

  附余音訓

  諸癥

  無病服藥。如壁里添柱。蓋藥性各偏。周禮醫(yī)師掌醫(yī)政。令聚毒藥以共醫(yī)事是也。信如節(jié)嗜好。慎寒暑。夫復何患。谷茗果蔬。盡堪頤養(yǎng)。參術雖良。亦姑舍是。否則六淫之邪。乘虛而入。疾乃未免。而藥始奏功。仲景于傷寒著一百一十三方。于雜病著金匱要略廿有二門。

  備矣。今葉先生于二書。闡微辨惑。別開生面。稱南陽經(jīng)解。又有刪補慎齋遺書。誠滄溟之慈航。中宵之寶炬。學人熟讀而精思之。庶臨癥了如。而無昧于施治也。今姑要所及諸癥。

  音釋以便讀者。

 ?。ㄒ袈?。)痹(音秘。詳素問痹論。靈樞周痹篇。周痹。遍身痛也。俗作痹誤。痹音脾。

  雌鶉也。)痙(擎上聲。風強病。俗作誤。音熾。惡也。)疸(音旦。黃病。癥有五。)痿(音威。實痹虛痿。痹宜行氣勝濕。痿宜清燥滋陰。)(同。足腫也。)攣(音鸞。手足拘曲。)末疾(末。四肢也。風淫末疾。見左傳。)瘰(音裸歷。筋結病。)怔忡(音征沖。)癥瘕(音征加。下焦之疾。見于臍下。婦人多有之。別有癥字音止。亦腸病。)三蟲伏尸(解要但云濕熱所化。理甚正。)瘍(陽音。)疝瘕(疝音訕。陰病。此音異。心痛曰疝。女子多此疾。)衄咯(音各。)(音碧。一足廢曰跛。兩足廢曰。)疰(注音。)噦(淵入聲。有聲無物。氣逆病也。)溏(上音木。即鴨溏。)夢寤魘寐(寐息也。寐覺而有言曰寐。謂夢而寤魘于寐也。蓋火起于下而痰閉于上。心血虧而神失守。非真有異物作祟也。)痰飲(痰有六。濕熱風寒食氣。飲有五。支留伏溢懸。皆生于濕。然金匱但稱飲有四。痰懸溢支。姚注。謂留飲即痰飲也。支飲不得息。支者如果在枝。旁而不正。其人喘滿冒眩。有礙呼吸。故云不得息也。

  )螈(音熾縱。即搐搦也。音竹諾。)(同。音頹。)(音僻。即下利也。)癃(音隆。

  小水不利也。)皮水風水(脾虛不能制水故也。詳金匱。)血泣(泣同澀。)(音匿。食肛小蟲。)(音炮租。酒赤鼻也。)(音抉。)沃(音屋。水從上溜下曰沃。)(音膩。滯也。)(同。音干。面上黑氣。)癘(本音例。又言賴。即癩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