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下品卷第三] 青瑯
\r青瑯\ph51.bmp\r,生蜀郡平澤。蘇恭注云∶瑯乃有數(shù)種,是琉璃之類,火齊寶也?,樜迳?,以青者入藥為勝,出(音髓)州以西烏白蠻中及于闐國也。今秘書中有《異魚圖》,載瑯有孔竅如蟲蛀,擊之有金石之聲,乃與珊瑚相類。其說不同,人莫能的識。謹按《尚書禹貢》∶雍州厥貢,、琳、瑯?!稜栄拧吩啤梦鞅敝勒?,有昆侖之、琳、瑯焉??装矅?、郭璞皆以為石之似珠者,而《山海經(jīng)》云∶昆侖山有瑯。若然是石之美者,明瑩若珠之色,而其狀森植耳。大抵古人謂石之美者,多謂之珠?!稄V雅》謂琉璃、珊瑚,皆為珠是也。故《本經(jīng)》一名青珠,而左太沖《蜀都賦》云∶青珠黃環(huán)。黃環(huán)是木,然引以相并者,亦謂其美如珠,而其類實木也。又如上所說,皆出西北山中,而今圖乃云海底得之。蓋珍瑰之物,山、海、谷俱產(chǎn)焉。今醫(yī)方家亦以難得而稀用也。
[玉石下品卷第三] 石
\r石\ph52.bmp\r,生漢中山谷及少室,今潞州亦有焉。性大熱,置水中令水不冰,又堅而拒火,燒之一日夕,但解散而不奪其堅。市人多取潔白石當之,燒即為灰也。此藥攻擊積聚痼冷之病為良。用之須真者乃佳。又有特生石,生西域。張華《博物志》云∶鸛伏卵時,取石周遭卵,以助暖氣。方術(shù)家用之,取鸛巢中者為真,即此特生石也。然此色難得,人多使?jié)h中者,外形紫赤,內(nèi)白如霜,中央有臼,形狀如齒,其塊小于白石,而肌粒大數(shù)倍,乃如小豆許。白石粒細,才若粟米耳。又有握雪石,出徐州西宋里山,入土丈余,生于爛土石間,色白細軟如面也。又下條蒼石,生西域。蘇恭云∶特生石,一名蒼石。而梁州特生,亦有青者。房陵、漢川與白石同處,亦有青色者,多與特生同,但不入方用。今醫(yī)家多只用石,即白石也。形類相近,如此尤宜詳擇之耳。古方治寒冷積聚,皆用石。胡洽大露宿丸,主寒冷百病方∶石煉、干姜、桂心、皂莢、桔梗各三兩,附子二兩,六物搗篩,蜜丸,服如梧子五丸,日三,漸增,以知為度。又有匈奴露宿丸、硫黃丸,并主積聚,及飲食不下,心腹堅實,皆用石。近世乃少用者。
[玉石下品卷第三] 特生石
特生石,文具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握雪石
握雪石,文具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蒼石
蒼石,文具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代赭
\r代赭\ph53.bmp\r,生齊國山谷,今河東京東山中亦有之。以赤紅青色如雞冠有澤,染爪甲不渝者良。古方紫丸治小兒用代赭,云無真者,以左顧牡蠣代使,乃知真者難得。今醫(yī)家所用,多擇取大塊,其上紋頭有如浮漚丁者為勝,謂之丁頭代赭。采無時。次條又有白堊,生邯鄲山谷,即畫家所用者,多而且賤,一名白善土。胡居士云∶始興小桂縣晉陽鄉(xiāng),有白善,俗方稀用。今處處皆有,人家往往用以浣衣。《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石(音跪)之山,其陰灌水出焉,而北流于愚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馬無病。郭璞注云∶赭,赤土也。今人以朱涂牛角,云以辟惡。又云∶大次之山,其陽多堊。又北山經(jīng)天池之山,其中多黃堊。又中山經(jīng)蔥聾之山,其中有大谷,多白、黑、青、黃堊。注云∶言有雜色之堊也,然則赭以西土者為貴。堊有五色,入藥惟白者耳。
[玉石下品卷第三] 白堊
\r白堊\ph54.bmp\r,文具代赭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鉛
\r鉛\ph55.bmp\r,生蜀郡平澤。錫,生桂陽山谷。今有銀坑處皆有之。而臨賀出錫尤盛,亦謂之白。鉛丹,黃丹也。粉錫,胡粉也。二物并是化鉛所作,故附于鉛。鏡雖銅,而皆用錫雜之,乃能明白,故鏡鼻附于錫。謹按《字書》∶為錫,為,鉛為青金,雖相似,而入用殊別也。又有鉛霜,亦出于鉛。其法從鉛雜水銀十五分之一,合煉作片,置醋甕中密封,經(jīng)久成霜,亦謂之鉛白霜。性極冷,入治風痰,及嬰孺驚滯藥。今醫(yī)家用之尤多。凡鑄銅之物,多和以錫。《考工記》∶攻金之工。金有六齊是也。凡藥用銅弩牙、古文錢之類,皆以有錫,故其用亦近之。又鉛灰治瘰。劉禹錫著其法云∶取鉛三兩,鐵器中熬之,久當有腳如黑灰,取此灰和脂涂子上,仍以舊帛貼之,數(shù)數(shù)去帛,拭惡汁。又貼如此半月許,亦不痛、不破、不作瘡,但內(nèi)消之為水,瘥。雖流過項亦瘥。
[玉石下品卷第三] 鉛丹
鉛丹,文具鉛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鉛霜
鉛霜,文具鉛錫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粉錫
\r粉錫\ph56.bmp\r,文具鉛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錫銅鏡鼻
錫銅鏡鼻,文具鉛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古文錢
古文錢,文具鉛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金牙
\r金牙\ph57.bmp\r,生蜀郡,今雍州亦有之?!侗窘?jīng)》以如金色者良,而此物出于溪谷,在蜀、漢江岸石間打出者,內(nèi)即金色,岸摧入水年久者多黑。葛洪治風毒厥,有大、小金牙酒,但浸其汁而飲之。古方亦有燒淬去毒入藥者。孫思邈治風毒及鬼疰、南方瘴氣、傳尸等,各有大、小金牙散之類是也。又有銅牙,亦相似,而外黑色,方書少見用者。小金牙酒,主風疰百病,虛勞濕冷緩不仁,不能行步,近人用之多效,故著其法云∶金牙、細辛、地膚子、莽草、干地黃、蒴根、防風、附子、茵芋、續(xù)斷、蜀椒各四兩,獨活一斤,十二物,金牙搗末,別盛練囊,余皆薄切,并金牙共內(nèi)大絹囊,以清酒四斗漬之,密泥器口,四宿酒成,溫服二合,日三。漸增之。
[玉石下品卷第三] 石灰
\r鍛石\ph58.bmp\r,生中山川谷,今所在近山處皆有之。此燒青石為灰也,又名石鍛。有兩種∶風化、水化。風化者,取鍛了石,置風中自解,此為有力。水化者,以水沃之,則熱蒸而解,力差劣。古方多用合百草團末,治金創(chuàng)殊勝。今醫(yī)家或以臘月黃牛膽,取汁搜和,卻內(nèi)膽中,掛之當風百日,研之更勝草葉者。又敗般茹灰,刮取用亦同。又冬灰,生方谷川澤。浣衣黃灰,燒諸蒿藜積聚煉作之。今用灰,多雜薪蒸乃不善。惟桑薪灰,純者入藥絕奇。古方以諸灰雜鍛石熬煎,以點疣、痣、黑子等,丹灶亦用之。又鍛鐵灶中灰,主堅積,古方二車丸用之。灶中對釜月下黃土,名伏龍肝。灶額上墨,名百草霜,并主消化積滯,今人下食藥中多用之。鐺下墨、梁上塵,并主金創(chuàng)。屋塵煤,治齒斷腫出血。東壁土,主下部瘡、脫肛,皆醫(yī)家常用,故并見此。傷寒黑奴丸,用釜底墨、灶突墨、梁上塵三物,同合諸藥,蓋其功用亦相近矣。
[玉石下品卷第三] 伏龍肝
伏龍肝,文具鍛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鐺墨
鐺墨,文具鍛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東壁土
東壁土,文具鍛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梁上塵
梁上塵,文具鍛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冬灰
冬灰,文具鍛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灶灰
灶灰,文具鍛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砂
\r砂\ph59.bmp\r,出西戎,今西涼、夏國及河東、陜西近邊州郡亦有之。然西戎來者,顆塊光明,大者如拳,重三、五兩,小者如指面,入藥最緊。邊界出者,雜碎如麻豆粒,又夾砂石,用之須飛,澄去土石訖,亦無力,彼人謂之氣砂。此藥近出唐世,而方書著古人單服一味伏火,作丸子,亦有兼硫黃、馬牙硝輩合餌者,不知方出何時,殊非古法。此本攻積聚之物,熱而有毒,多食腐壞人腸胃,生用又能化人心為血,固非平居可餌者,而西土人用淹肉,炙以當鹽食之無害,蓋積習之久。若魏武啖野葛不毒之義也。又名北庭砂,又名狄鹽?!侗窘?jīng)》云柔金銀,可為焊藥。今人作焊藥,乃用鵬砂,鵬砂出于南海,性溫、平。今醫(yī)家治咽喉,最為要切,其狀甚光瑩,亦有極大塊者,諸方亦稀用。
[玉石下品卷第三] 蓬砂
\r蓬砂\ph60.bmp\r,文具砂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姜石
\r姜石\ph61.bmp\r,生土石間,齊州歷城來者良,所在亦有,今惟出齊州。其狀如姜,有五種,用色白者,以爛而不磣者好。采無時。崔氏療丁腫,單用白姜石末,和雞子清敷之,丁自出。乳癰涂之亦善。大凡石類,多主癰疽,北齊馬嗣明醫(yī)楊遵彥背瘡,取粗理黃石如鵝卵大,猛烈火燒令赤,內(nèi)釅醋中,因有屑落醋里,頻燒淬石,至盡,取屑曝干,搗篩和醋涂之,立愈。劉禹錫謂之煉石法∶用之敷瘡腫無不愈者。世人又傳麥飯石,亦治發(fā)背瘡。麥飯石者,粗黃白,類麥飯,曾作磨者尤佳。中岳山人呂子華方云∶取此石碎如棋子,炭火燒赤,投米醋中之,良久,又燒如此十遍,鹿角一具,連腦骨者,二、三寸截之,炭火燒令煙出即止,白蘞末與石末等分,鹿角倍之,三物同搗篩,令精細,取三年米醋,于鐺中煎如魚眼沸即下,前藥調(diào)和,令如寒食餳,以篦敷于腫上,惟留腫頭如指面,勿令有藥,使熱氣得泄,如未有腫膿,即當內(nèi)消,若已作頭,即撮令小。其病久,得此膏,直至肌肉爛落出筋骨者,即于細布上涂之,貼于瘡上,干即易之。但中隔不穴者,即無不瘥。其瘡腫時,切禁手觸,其效極神異。此方孫思邈《千金月令》已有之,與此大同小異,但此本論說稍備耳。又水中圓石,治背上忽腫,漸如子,不識名者,以水中圓石一、兩碗,燒令極熱,瀉入清水中,沸定后,洗腫處立瘥。
[玉石下品卷第三] 麥飯石
麥飯石,文具姜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自然銅
\r自然銅\ph62.bmp\r,生邕州山巖中出銅處,今信州、火山軍皆有之,于銅坑中及石間采之。方圓不定,其色青黃如銅,不從礦煉,故號自然銅。今信州出一種如亂銅絲狀,云在銅礦中,山氣熏蒸,自然流出,亦若生銀如老翁須之類,入藥最好?;鹕杰娬?,顆塊如銅,而堅重如石,醫(yī)家謂之石,用之力薄。采無時,今南方醫(yī)者說∶自然銅有兩、三體∶一體大如麻黍,或多方解,累累相綴,至如斗大者,色煌煌明爛如黃金、石,最上;一體成塊,大小不定,亦光明而赤;一體如姜、鐵矢之類。又有如不冶而成者,形大小不定,皆出銅坑中,擊之易碎,有黃赤,有青黑者,煉之乃成銅也。據(jù)如此說,雖分析頗精,而未見似亂絲者耳。又云∶今市人多以石為自然銅,燒之皆成青焰,如硫黃者是也。此亦有二、三種∶一種有殼如禹余糧,擊破其中光明如鑒,色黃類石也;一種青黃而有墻壁,或紋如束針;一種碎理如團砂者,皆光明如銅,色多青白而赤少者,燒之皆成煙焰,頃刻都盡。今藥家多誤以此為自然銅,市中所貨往往是此。自然銅用多須,此乃畏火,不必形色,只此可辨也。
[玉石下品卷第三] 石燕
\r石燕\ph63.bmp\r,山零陵郡,今永州祁陽縣江旁沙灘上有之,形似蚶而小,其實石也?;蛟啤蒙蕉粗?,因雷雨則飛出,墮于沙上而化為石,未審的否?今人以催生令產(chǎn)婦兩手各握一枚,須臾子則下。采無時。
[玉石下品卷第三] 砒霜
\r砒霜\ph64.bmp\r,舊不著所出郡縣,今近銅山處亦有之,惟信州者佳。其塊甚有大者,色如鵝子黃,明澈不雜。此類本處自是難得之物,每一兩大塊真者,人竟珍之,市之不啻金價。古服食方中亦或用之,必得此類,乃可入藥。其市肆所蓄片如細屑,亦夾土石,入藥服之,為害不淺。誤中解之,用冷水研綠豆?jié){飲之,乃無也。
[玉石下品卷第三] 不灰木
\r不灰木\ph65.bmp\r,出上黨,今澤、潞山中皆有之,蓋石類也。其色青白如爛木,燒之不燃,以此得名,或云滑石之根也,出滑石處皆有,亦名無灰木。采無時。今處州山中出一種松石,如松干,而實石也,或云松久化為石,人家多取以飾山亭及琢為枕。雖不入藥,然與不灰木相類,故附之。
[玉石下品卷第三] 金星石
\r金星石\ph66.bmp\r,生并州、濠州,寒,無毒。主脾、肺壅毒及肺損出血,嗽血,下熱涎,解眾毒。又有一種銀星石,體性亦相似。采無時。
[玉石下品卷第三] 銀星石
銀星石,文具金星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井泉石
\r井泉石\ph67.bmp\r,生深州城西二十里劇家村地泉內(nèi),深一丈許。其石如土色,圓方長短大小不等,內(nèi)實外圓,作層重疊相交。其性大寒,無毒,解心臟熱結(jié),消去腫毒,及療小兒熱疳。不拘時月采之。
\r青瑯\ph51.bmp\r,生蜀郡平澤。蘇恭注云∶瑯乃有數(shù)種,是琉璃之類,火齊寶也?,樜迳?,以青者入藥為勝,出(音髓)州以西烏白蠻中及于闐國也。今秘書中有《異魚圖》,載瑯有孔竅如蟲蛀,擊之有金石之聲,乃與珊瑚相類。其說不同,人莫能的識。謹按《尚書禹貢》∶雍州厥貢,、琳、瑯?!稜栄拧吩啤梦鞅敝勒?,有昆侖之、琳、瑯焉??装矅?、郭璞皆以為石之似珠者,而《山海經(jīng)》云∶昆侖山有瑯。若然是石之美者,明瑩若珠之色,而其狀森植耳。大抵古人謂石之美者,多謂之珠?!稄V雅》謂琉璃、珊瑚,皆為珠是也。故《本經(jīng)》一名青珠,而左太沖《蜀都賦》云∶青珠黃環(huán)。黃環(huán)是木,然引以相并者,亦謂其美如珠,而其類實木也。又如上所說,皆出西北山中,而今圖乃云海底得之。蓋珍瑰之物,山、海、谷俱產(chǎn)焉。今醫(yī)方家亦以難得而稀用也。
[玉石下品卷第三] 石
\r石\ph52.bmp\r,生漢中山谷及少室,今潞州亦有焉。性大熱,置水中令水不冰,又堅而拒火,燒之一日夕,但解散而不奪其堅。市人多取潔白石當之,燒即為灰也。此藥攻擊積聚痼冷之病為良。用之須真者乃佳。又有特生石,生西域。張華《博物志》云∶鸛伏卵時,取石周遭卵,以助暖氣。方術(shù)家用之,取鸛巢中者為真,即此特生石也。然此色難得,人多使?jié)h中者,外形紫赤,內(nèi)白如霜,中央有臼,形狀如齒,其塊小于白石,而肌粒大數(shù)倍,乃如小豆許。白石粒細,才若粟米耳。又有握雪石,出徐州西宋里山,入土丈余,生于爛土石間,色白細軟如面也。又下條蒼石,生西域。蘇恭云∶特生石,一名蒼石。而梁州特生,亦有青者。房陵、漢川與白石同處,亦有青色者,多與特生同,但不入方用。今醫(yī)家多只用石,即白石也。形類相近,如此尤宜詳擇之耳。古方治寒冷積聚,皆用石。胡洽大露宿丸,主寒冷百病方∶石煉、干姜、桂心、皂莢、桔梗各三兩,附子二兩,六物搗篩,蜜丸,服如梧子五丸,日三,漸增,以知為度。又有匈奴露宿丸、硫黃丸,并主積聚,及飲食不下,心腹堅實,皆用石。近世乃少用者。
[玉石下品卷第三] 特生石
特生石,文具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握雪石
握雪石,文具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蒼石
蒼石,文具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代赭
\r代赭\ph53.bmp\r,生齊國山谷,今河東京東山中亦有之。以赤紅青色如雞冠有澤,染爪甲不渝者良。古方紫丸治小兒用代赭,云無真者,以左顧牡蠣代使,乃知真者難得。今醫(yī)家所用,多擇取大塊,其上紋頭有如浮漚丁者為勝,謂之丁頭代赭。采無時。次條又有白堊,生邯鄲山谷,即畫家所用者,多而且賤,一名白善土。胡居士云∶始興小桂縣晉陽鄉(xiāng),有白善,俗方稀用。今處處皆有,人家往往用以浣衣。《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石(音跪)之山,其陰灌水出焉,而北流于愚水,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馬無病。郭璞注云∶赭,赤土也。今人以朱涂牛角,云以辟惡。又云∶大次之山,其陽多堊。又北山經(jīng)天池之山,其中多黃堊。又中山經(jīng)蔥聾之山,其中有大谷,多白、黑、青、黃堊。注云∶言有雜色之堊也,然則赭以西土者為貴。堊有五色,入藥惟白者耳。
[玉石下品卷第三] 白堊
\r白堊\ph54.bmp\r,文具代赭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鉛
\r鉛\ph55.bmp\r,生蜀郡平澤。錫,生桂陽山谷。今有銀坑處皆有之。而臨賀出錫尤盛,亦謂之白。鉛丹,黃丹也。粉錫,胡粉也。二物并是化鉛所作,故附于鉛。鏡雖銅,而皆用錫雜之,乃能明白,故鏡鼻附于錫。謹按《字書》∶為錫,為,鉛為青金,雖相似,而入用殊別也。又有鉛霜,亦出于鉛。其法從鉛雜水銀十五分之一,合煉作片,置醋甕中密封,經(jīng)久成霜,亦謂之鉛白霜。性極冷,入治風痰,及嬰孺驚滯藥。今醫(yī)家用之尤多。凡鑄銅之物,多和以錫。《考工記》∶攻金之工。金有六齊是也。凡藥用銅弩牙、古文錢之類,皆以有錫,故其用亦近之。又鉛灰治瘰。劉禹錫著其法云∶取鉛三兩,鐵器中熬之,久當有腳如黑灰,取此灰和脂涂子上,仍以舊帛貼之,數(shù)數(shù)去帛,拭惡汁。又貼如此半月許,亦不痛、不破、不作瘡,但內(nèi)消之為水,瘥。雖流過項亦瘥。
[玉石下品卷第三] 鉛丹
鉛丹,文具鉛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鉛霜
鉛霜,文具鉛錫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粉錫
\r粉錫\ph56.bmp\r,文具鉛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錫銅鏡鼻
錫銅鏡鼻,文具鉛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古文錢
古文錢,文具鉛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金牙
\r金牙\ph57.bmp\r,生蜀郡,今雍州亦有之?!侗窘?jīng)》以如金色者良,而此物出于溪谷,在蜀、漢江岸石間打出者,內(nèi)即金色,岸摧入水年久者多黑。葛洪治風毒厥,有大、小金牙酒,但浸其汁而飲之。古方亦有燒淬去毒入藥者。孫思邈治風毒及鬼疰、南方瘴氣、傳尸等,各有大、小金牙散之類是也。又有銅牙,亦相似,而外黑色,方書少見用者。小金牙酒,主風疰百病,虛勞濕冷緩不仁,不能行步,近人用之多效,故著其法云∶金牙、細辛、地膚子、莽草、干地黃、蒴根、防風、附子、茵芋、續(xù)斷、蜀椒各四兩,獨活一斤,十二物,金牙搗末,別盛練囊,余皆薄切,并金牙共內(nèi)大絹囊,以清酒四斗漬之,密泥器口,四宿酒成,溫服二合,日三。漸增之。
[玉石下品卷第三] 石灰
\r鍛石\ph58.bmp\r,生中山川谷,今所在近山處皆有之。此燒青石為灰也,又名石鍛。有兩種∶風化、水化。風化者,取鍛了石,置風中自解,此為有力。水化者,以水沃之,則熱蒸而解,力差劣。古方多用合百草團末,治金創(chuàng)殊勝。今醫(yī)家或以臘月黃牛膽,取汁搜和,卻內(nèi)膽中,掛之當風百日,研之更勝草葉者。又敗般茹灰,刮取用亦同。又冬灰,生方谷川澤。浣衣黃灰,燒諸蒿藜積聚煉作之。今用灰,多雜薪蒸乃不善。惟桑薪灰,純者入藥絕奇。古方以諸灰雜鍛石熬煎,以點疣、痣、黑子等,丹灶亦用之。又鍛鐵灶中灰,主堅積,古方二車丸用之。灶中對釜月下黃土,名伏龍肝。灶額上墨,名百草霜,并主消化積滯,今人下食藥中多用之。鐺下墨、梁上塵,并主金創(chuàng)。屋塵煤,治齒斷腫出血。東壁土,主下部瘡、脫肛,皆醫(yī)家常用,故并見此。傷寒黑奴丸,用釜底墨、灶突墨、梁上塵三物,同合諸藥,蓋其功用亦相近矣。
[玉石下品卷第三] 伏龍肝
伏龍肝,文具鍛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鐺墨
鐺墨,文具鍛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東壁土
東壁土,文具鍛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梁上塵
梁上塵,文具鍛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冬灰
冬灰,文具鍛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灶灰
灶灰,文具鍛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砂
\r砂\ph59.bmp\r,出西戎,今西涼、夏國及河東、陜西近邊州郡亦有之。然西戎來者,顆塊光明,大者如拳,重三、五兩,小者如指面,入藥最緊。邊界出者,雜碎如麻豆粒,又夾砂石,用之須飛,澄去土石訖,亦無力,彼人謂之氣砂。此藥近出唐世,而方書著古人單服一味伏火,作丸子,亦有兼硫黃、馬牙硝輩合餌者,不知方出何時,殊非古法。此本攻積聚之物,熱而有毒,多食腐壞人腸胃,生用又能化人心為血,固非平居可餌者,而西土人用淹肉,炙以當鹽食之無害,蓋積習之久。若魏武啖野葛不毒之義也。又名北庭砂,又名狄鹽?!侗窘?jīng)》云柔金銀,可為焊藥。今人作焊藥,乃用鵬砂,鵬砂出于南海,性溫、平。今醫(yī)家治咽喉,最為要切,其狀甚光瑩,亦有極大塊者,諸方亦稀用。
[玉石下品卷第三] 蓬砂
\r蓬砂\ph60.bmp\r,文具砂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姜石
\r姜石\ph61.bmp\r,生土石間,齊州歷城來者良,所在亦有,今惟出齊州。其狀如姜,有五種,用色白者,以爛而不磣者好。采無時。崔氏療丁腫,單用白姜石末,和雞子清敷之,丁自出。乳癰涂之亦善。大凡石類,多主癰疽,北齊馬嗣明醫(yī)楊遵彥背瘡,取粗理黃石如鵝卵大,猛烈火燒令赤,內(nèi)釅醋中,因有屑落醋里,頻燒淬石,至盡,取屑曝干,搗篩和醋涂之,立愈。劉禹錫謂之煉石法∶用之敷瘡腫無不愈者。世人又傳麥飯石,亦治發(fā)背瘡。麥飯石者,粗黃白,類麥飯,曾作磨者尤佳。中岳山人呂子華方云∶取此石碎如棋子,炭火燒赤,投米醋中之,良久,又燒如此十遍,鹿角一具,連腦骨者,二、三寸截之,炭火燒令煙出即止,白蘞末與石末等分,鹿角倍之,三物同搗篩,令精細,取三年米醋,于鐺中煎如魚眼沸即下,前藥調(diào)和,令如寒食餳,以篦敷于腫上,惟留腫頭如指面,勿令有藥,使熱氣得泄,如未有腫膿,即當內(nèi)消,若已作頭,即撮令小。其病久,得此膏,直至肌肉爛落出筋骨者,即于細布上涂之,貼于瘡上,干即易之。但中隔不穴者,即無不瘥。其瘡腫時,切禁手觸,其效極神異。此方孫思邈《千金月令》已有之,與此大同小異,但此本論說稍備耳。又水中圓石,治背上忽腫,漸如子,不識名者,以水中圓石一、兩碗,燒令極熱,瀉入清水中,沸定后,洗腫處立瘥。
[玉石下品卷第三] 麥飯石
麥飯石,文具姜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自然銅
\r自然銅\ph62.bmp\r,生邕州山巖中出銅處,今信州、火山軍皆有之,于銅坑中及石間采之。方圓不定,其色青黃如銅,不從礦煉,故號自然銅。今信州出一種如亂銅絲狀,云在銅礦中,山氣熏蒸,自然流出,亦若生銀如老翁須之類,入藥最好?;鹕杰娬?,顆塊如銅,而堅重如石,醫(yī)家謂之石,用之力薄。采無時,今南方醫(yī)者說∶自然銅有兩、三體∶一體大如麻黍,或多方解,累累相綴,至如斗大者,色煌煌明爛如黃金、石,最上;一體成塊,大小不定,亦光明而赤;一體如姜、鐵矢之類。又有如不冶而成者,形大小不定,皆出銅坑中,擊之易碎,有黃赤,有青黑者,煉之乃成銅也。據(jù)如此說,雖分析頗精,而未見似亂絲者耳。又云∶今市人多以石為自然銅,燒之皆成青焰,如硫黃者是也。此亦有二、三種∶一種有殼如禹余糧,擊破其中光明如鑒,色黃類石也;一種青黃而有墻壁,或紋如束針;一種碎理如團砂者,皆光明如銅,色多青白而赤少者,燒之皆成煙焰,頃刻都盡。今藥家多誤以此為自然銅,市中所貨往往是此。自然銅用多須,此乃畏火,不必形色,只此可辨也。
[玉石下品卷第三] 石燕
\r石燕\ph63.bmp\r,山零陵郡,今永州祁陽縣江旁沙灘上有之,形似蚶而小,其實石也?;蛟啤蒙蕉粗?,因雷雨則飛出,墮于沙上而化為石,未審的否?今人以催生令產(chǎn)婦兩手各握一枚,須臾子則下。采無時。
[玉石下品卷第三] 砒霜
\r砒霜\ph64.bmp\r,舊不著所出郡縣,今近銅山處亦有之,惟信州者佳。其塊甚有大者,色如鵝子黃,明澈不雜。此類本處自是難得之物,每一兩大塊真者,人竟珍之,市之不啻金價。古服食方中亦或用之,必得此類,乃可入藥。其市肆所蓄片如細屑,亦夾土石,入藥服之,為害不淺。誤中解之,用冷水研綠豆?jié){飲之,乃無也。
[玉石下品卷第三] 不灰木
\r不灰木\ph65.bmp\r,出上黨,今澤、潞山中皆有之,蓋石類也。其色青白如爛木,燒之不燃,以此得名,或云滑石之根也,出滑石處皆有,亦名無灰木。采無時。今處州山中出一種松石,如松干,而實石也,或云松久化為石,人家多取以飾山亭及琢為枕。雖不入藥,然與不灰木相類,故附之。
[玉石下品卷第三] 金星石
\r金星石\ph66.bmp\r,生并州、濠州,寒,無毒。主脾、肺壅毒及肺損出血,嗽血,下熱涎,解眾毒。又有一種銀星石,體性亦相似。采無時。
[玉石下品卷第三] 銀星石
銀星石,文具金星石條下。
[玉石下品卷第三] 井泉石
\r井泉石\ph67.bmp\r,生深州城西二十里劇家村地泉內(nèi),深一丈許。其石如土色,圓方長短大小不等,內(nèi)實外圓,作層重疊相交。其性大寒,無毒,解心臟熱結(jié),消去腫毒,及療小兒熱疳。不拘時月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