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讀卷五] 甘遂百三十二
舊面包煨用。瓜蒂為使,惡遠志,反甘草。
苦,寒,有毒。入足太陽經(jīng)。除大腹之腫滿,消面目之浮腫,解陰囊之腫墜,敷香港腳之腫核。留飲宿食之滯,癥瘕積聚之堅,痰迷癲癇之疾,隔噎痞塞之。虛人忌之。生中山,二八月采根,今陜西、江東亦有之。苗似澤漆,莖短小而葉有汁,根皮赤肉白,作連珠,亦有色白者。水腫腹?jié)M,同黑丑為末,水煎時呷。(驗方第一。)身面洪腫,為末,入豬腎內,煨食,日三。(第二。)四肢腫痛,腿膝攣急。上方加木香。(第三。)水腫喘急,二便秘。同大戟、芫花為末,棗肉丸服。(第四。)二便不通,為末,面合敷臍及丹田,再艾灸三壯,內服甘草湯,以通為度。(第五。)偏墜,同茴香末酒下。(第六。)麻木疼痛,甘遂二兩,蓖麻子四兩,樟腦一兩,杵貼之。內服甘草水。(第七。)耳猝聾,甘遂半兩,綿包納入耳內,口嚼甘草。(第八。)
甘遂半夏湯
甘遂半夏白芍甘草蜜水煎。治心下堅滿有水,脈伏沉,自利反快者。(諸方第一。)
遂心丹
甘遂末(二錢)以豬心血和之,入豬心內煨熟,取末,入辰砂一錢,分作四丸,每一丸,豬心湯下。大便惡物為效,不下再用。(第二。)
[本草易讀卷五] 續(xù)隨子百三十三
紙包去油取霜用。千金子。
辛,溫,有毒。行水氣而破血結,消癥結而除腫滿,化痰飲而祛冷氣,利二便而下惡物。瘡癬疥瘤之疾,蠱蟲鬼疰之。生蜀郡,今南中多有。苗如大戟,初生一莖,莖端生葉,葉中復出葉?;ㄒ囝惔箨?,自葉中抽干而生。實青有殼。人家園田中多種植。莖中亦有白汁,可結水銀。
[本草易讀卷五] 蓖麻子百三十四
外殼無刺,內實紅色者良。
辛,甘,有毒。通諸關,開諸竅。貼偏風斜,療水氣浮腫。搗爛塞鼻窒耳聾,燒煙熏喉痹舌脹。下胞衣而收子腸,敷瘰而平惡瘡。拔針刺之入肉,下骨木之哽咽。追膿拔毒最靈,喘咳嗽悉效。在處有之。其莖有赤有白,中空。葉如瓠葉,每葉凡五尖。夏秋椏間出花穗,累累黃紫。每枝結實數(shù)十,殼如巴豆殼,內有子大如豆,有斑點,狀如牛蜱。其外殼有刺者,內實不紅;外殼無刺者,內實發(fā)紅。手臂一塊腫痛,搗敷之,一夜愈。(驗方第一。)偏頭氣痛,同乳香、食鹽搗敷太陽穴。(第二。)子腸不收,搗敷丹田,一夜而上。(第三。)手足偏枯,取油同羊脂、麝香、穿山甲煎膏,日摩數(shù)次,月余瘥。內服搜風化痰養(yǎng)血劑。(第四。)口目斜,杵膏,左貼右,右貼左。(第五。)風氣頭痛,同乳香杵餅,敷太陽穴。(第六。)鼻窒不聞香臭,三百粒,大棗一個,杵膏塞之,日易,一月愈。(第七。)舌上血出,取油捻紙,燒煙熏鼻。(第八。)舌脹滿口,同上熏口。(第九。)喉痹口噤。同上。(第十。)小便不通,取油捻紙,插入莖中即愈。(十一。)催生下胞,以七粒杵,敷足心,下即速去。(十二。)子宮脫出,搗敷頭頂。(十三。)下生胎,一月一粒,酒吞下。(十四。)一切腫毒,痛甚。搗敷之。(十五。)耳猝聾,百粒,大棗十五,乳汁丸。綿包塞之,日易,耳熱為度。二十日瘥。(十六。)面上雀斑,同密陀僧、硫黃為末,羊髓合勻,每夜敷之。(十七。)發(fā)黃不黑,凈仁,香油煎焦,去渣,三日后頻刷之。(十八。)湯火傷,同蛤粉杵膏,湯傷油調,火傷水調,敷之。(十九。)針刺入肉,凈仁一粒杵膏,以帛襯傷處敷之。(二十。)癘風鼻塌,手指攣曲,節(jié)間痛甚,凈仁一兩,黃連一兩,以小瓶入水,同浸三日。后取凈仁一粒劈開水吞之。漸加至四、五粒,微利不妨。瓶中水盡更添之。兩月后吃大蒜、豬肉也。若再發(fā)再服之,直候不發(fā)乃止。(二十一。)喘痰嗽,經(jīng)霜蓖麻葉、霜桑葉、米殼,蜜丸豆大。每五丸,白湯下。(二十二。)香港腳風腫木痹,蓖麻葉蒸,搗裹之,日三易。(二十三。)鼻血,以香油涂蓖麻葉,炙熱熨囟上。(二十四。)鐵針入肉,蓖麻肉、鍛石、紅秫谷米飯,搗膏貼之即出。(二十五。)項側結核如卵,同山藥膏敷之。(二十六。)
[本草易讀卷五] 常山百三十五
酒浸蒸熟用。忌蔥菜。
辛,苦,微寒,有毒。專截諸瘧,最吐老痰。生益州川谷及漢中。二八月采根。今汴西、湖南、淮、浙亦有之。而海州出者,葉似楸葉,八月有花紅白色。又莖圓有節(jié),高者三四尺。葉似茗而狹長,兩兩相當。二月生白花,青萼。五月結實青圓。
[本草易讀卷五\常山百三十五] 蜀漆
常山苗也,八九月采之。
辛,苦,微溫,有毒。治與常山略同。生用大劑則吐,熟用小劑則否,得大黃則瀉。溫瘧熱多,常山、小麥、竹葉,水煎,五更服。(驗方第一。)牝瘧寒多,蜀漆、云母、龍骨為末。發(fā)日平旦一服,發(fā)前一服。(第二。)腎瘧,四肢冷,腰脊痛,大便難,凄凄而寒,常山、香豉、竹葉、烏梅、蔥白,水煎,發(fā)前分服。(第三。)肺瘧,胸多痰,心寒,寒甚乃熱,熱間時驚。常山三錢,甘草五分,秫米三十五粒,水煎,發(fā)前分服。(第四。)肝瘧,少腹?jié)M,喘息如死,或小便如膿,寒多熱少,常山一兩,醋浸一宿,瓦器焙干。每二錢,水煎,五更服。(第五。)妊娠瘧疾,常山、石膏、烏梅、甘草,酒浸一宿,平旦溫服。(第六。)積年久瘧,常山、黃連每一兩,酒浸一宿,發(fā)日早服,發(fā)前再服。熱當吐,冷當利。(第七。)截諸瘧湯,常山三兩,水漬一宿,發(fā)前服,輒吐。(第八。)截諸瘧酒,常山一兩,酒漬三日,平旦一服,發(fā)時一服。(第九。)間日瘧,常山、大黃、炙草,水煎,五更服,發(fā)時又服。(第十。)久瘧不止,常山、檳榔、丁香、烏梅,酒浸一宿,五更服之。(十一。)胸中痰飲,常山、甘草,每一兩,蜜水煎,輒吐,不吐再服。(十二。)
截瘧常山丸
常山(二兩)雞子百合丸豆大,煮熟曬干收之,每二十丸,竹葉湯下。五更一服,天明一服,發(fā)時一服。
截瘧黃丹丸
常山(二兩)黃丹(半兩)烏梅(一兩)糯米湯丸豆大,每三十丸,涼酒下。隔夜一服,平旦一服,午后方食。(第二。)
不二飲
常山(二錢)檳榔(要一雄一雌大者)貝母(二錢)知母(二錢)酒(一盅)十分酒煎至剩八分,不可過熬,過則不效,露一宿。臨發(fā)日五更溫服。勿令婦人煎藥。治一切新久瘧疾,一劑截住,神效。(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藜蘆百三十六
去頭。糯米泔浸之,曬干。即山蔥也。
辛,苦,微寒,有毒。吐風癇痰涎,疔疥癬惡瘡。生泰山之谷,二八月采。今所在山谷皆有。苗葉似車前,莖似蔥白,有黑皮裹莖,似棕皮。有花肉紅色。此有二種∶一種水藜蘆,莖葉大同,只是生在近水,根須百余莖,不中藥用。今用者蔥白藜蘆,根須甚少。中風不省,牙急,每末服五分。以吐痰為度,不吐再服。(驗方第一。)諸風有痰。同上。(第二。)久瘧痰多。同上。(第三。)頭上生虱,為末摻之。(第四。)反花惡瘡,為末,豬脂合敷。(第五。)誤吞水蛭,為末水下,取吐。(第六。)
[本草易讀卷五] 附子百三十七
生用去皮臍入藥。熟用水泡,全拆去皮臍,乘熱切片炒之。地膽為使,惡蜈蚣,畏
防風、黑豆、甘草、人參、黃、綠豆。生用發(fā)散,熟用峻補。切片色光黑而潤軟。今
時一種附子,片色暗黑而干焦,全失附子氣味,用者慎之。
辛,甘,大溫,無毒。入足太陰脾、少陰腎。通行十二經(jīng)。暖腎燥脾,除濕逐冷。退手足之厥逆,舒踝膝之拘攣,回將絕之元陽,降逆上之濁陰。破癥瘕積聚,兼治寒疝,療癲癇麻痹,并息慢驚。嘔噦膈噎之疾,沉寒痼冷之,瀉痢清谷之厄,霍亂轉筋之癥。通筋脈而墜胎孕,斂瘡口而塞耳聾。
[本草易讀卷五\附子百三十七] 烏頭
制同附子。初種為烏頭,象烏之頭也。附烏頭而生者為附子,如子附母也。烏頭如
芋魁,附子如芋子,蓋一物也。別有草烏、白附,故以黑附、川烏別之。
辛,甘,大溫,有毒。除諸風風痹風邪,半身不遂之風,祛諸寒寒濕寒冷,堅痞老積之寒。功同附子,助陽之力稍緩,祛風之力則盛。烏頭尖吐風痰,治癲癇取其鋒銳,無他意也。生犍為山谷及廣漢。冬采為附子,春采為烏頭。今綿州乃廣漢故地。綿州所屬彰明所產尤多。蓋十一月播種,春月生苗。莖類野艾而澤,葉類地麻而濃。其花紫瓣黃蕤,長苞而圓。其初種之小者為烏頭,附烏頭旁生者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為烏喙,附而長生者為天雄,附而上出者為側子。春末生子,故曰春采為烏頭。冬月生子已成,故冬采為附子。蓋附子乃烏頭所生之子也。腰腳冷痹痛,生川烏為末,醋合敷之。(驗方第一。)香港腳腫痛久者,生附子為末,姜汁合涂。(第二。)年久頭痛,川烏、南星末、蔥汁合敷太陽穴。(第三。)頭風斧劈,川烏末燒煙熏碗中,茶泡服之。(第四。)耳鳴不已,生烏頭燒末,菖蒲等分,綿包塞之,日易之。(第五。)耳猝聾醋炙附子,削尖插入耳中。(第六。)手足凍裂,附子為末,合面敷之。(第七。)
附子湯
附子茯苓白術人參白芍治身體骨節(jié)俱痛,手足寒,脈沉微。(諸方第一。)
桂枝加附子湯
桂枝白芍炙草姜棗附子治因發(fā)汗成漏,小便難,四肢急,屈伸不便,惡風。(第二。)
附子瀉心湯
附子大黃黃連黃芩附子煎,三黃用水漬之。治心下痞,惡寒汗出者。(第三。)
桂枝附子湯
桂枝附子甘草生姜大棗治骨節(jié)痛,小水不利,不渴者。(第四。)
仙桃丸
生烏頭五靈脂威靈仙酒丸豆大,每酒下七丸,忌茶。治手足麻痹疼痛,或癱瘓?zhí)弁?,或腰膝痹痛。(第五。?br />
姜附湯
附子干姜治中寒困昏,臍腹冷痛,霍亂轉筋。(第六。)
烏頭煎
烏頭煎去渣,納蜜再煎。治繞臍寒疝痛,手足冷,自汗脈緊。(第七。)
再造散
烏頭當歸臺參桂枝川斷烏蛇甘草茅術川芎羌活松節(jié)牛膝防風治癱瘓。(第八。)
小活絡丹
(舒筋最宜。)天麻白附子牛膝木鱉子羌活(各五錢。)烏頭(一錢)地龍(焙)乳香沒藥(各一錢)朱砂(一錢)南星(五錢)酒丸豆大。治兩腳無力,小兒不能行,成痿癥者。(第九。)
[本草易讀卷五] 草烏頭百三十八
黑豆同煮用。莽草、遠志為使。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芨惡藜蘆、畏飴
糖、冷水、黑豆。
辛,苦,大熱,大毒。搜諸風,除諸濕,開頑痰,療頑瘡,墜胎孕。以汁熬膏名射罔,敷箭射物,見血立死。出江左山南等處。今處處有之。其根苗花實并與川烏相似,但此系野生,又無釀造之法,其根外黑內白,皺而枯燥為異爾。所附生亦有天雄、烏喙。遍身生瘡,陰囊、兩腳尤甚,草烏一兩,鹽水浸一宿,炒末。豬腰子一具,煨熟,竹刀切搗,醋合丸綠豆大,每三十丸。(驗方第一。)積年麻痹,或歷節(jié)走風疼,以草烏半斤為末,以袋盛豆腐半袋,入烏末在內,再將豆腐填滿壓干,入釜中煮一宿,其藥即堅,取出曬干為末,每五分,姜蔥湯下。(第二。)
[本草易讀卷五] 白附子百三十九
炮用。
辛,甘,大溫,有小毒。陽明經(jīng)藥也。除頭面游風,瘢痕悉療,解陰下濕癢,疥癬風瘡亦醫(yī)。止心痛而散血痹,療足弱而補肝虛,中風失音之疾,風痰眩暈之。生蜀郡。三月采。又曰此物久絕,后無真者。時珍曰∶根如草烏之小者,干者皺紋有節(jié)。又曰∶其根苗悉與附子同。按今所用白附,類川烏而內心色白,未知此何物也,而除風亦有效驗。中風口斜,同僵蠶、全蟲,酒下末。(驗方第一。)偏墜疝氣,為末,津合敷臍,艾灸三五壯。(第二。)慢驚風,同南星、黑附子為末,姜水下。(第三。)
玉真散
白附子(十兩)羌活防風南星白芷(各一兩)細末收貯。治跌打損傷,已破或傷口潰爛進風,口目斜歪,內服外敷。(諸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 南星百四十
去皮臍,湯泡用,或濕紙包糖火煨用。蜀漆為使,惡莽草辛,苦,大溫,有毒。入肝、脾、腎三經(jīng)。治中風麻痹,除風癇痰涎。消癰腫而散血,攻堅積而墜胎。療金瘡折傷之瘀,除口噤目斜之疾。得防風不麻,得牛膽不燥,得火炮不毒。牛膽合勻入膽中,懸風處干之,為膽星。生漢中及冤句。二八月采根。今河北州郡亦有之。初生根如豆大,漸長似半夏而扁,年久者根圓及寸,大者如雞卵,周匝生圓牙。四月生苗,高尺余。獨莖上有葉如爪,一窠生七八莖,時出一莖作穗。一切金瘡折傷,同防風為散,外敷內服。(驗方第一。)破傷中風。同上。(第二。)諸風口噤,同生姜、蘇葉,入膽少許,煎服。(第三。)口噤不開,一枚煨之,用紙斜包,剪小孔透氣入口,關自開也。(第四。)小兒驚風,佐辰砂末,荊芥下。(第五。)風癇痰迷,姜汁為丸,參湯下。(第六。)小兒癇后不言,為末,豬膽合服。(第七。)口目斜,為末,姜汁合貼之。左貼右,右貼左。(第八。)婦人風氣攻目作痛,醋炙南星,為末酒下。(第九。)風痰頭痛,同荊芥葉,姜汁丸服。(第十。)頭暈目眩,吐逆,同半夏、天麻,倍白面水丸豆大,每三十丸,將丸煮熟用。(十一。)中風中氣初起,稍佐木香,姜水煎服。(十二。)右臂疼痛,痰濕,同生姜、蒼術丸服。(十三。)氣痰咳嗽,同半夏、陳皮,姜水丸之。脈寸盛者宜之。(十四。)解頤脫臼,為末,姜汁合敷兩頰,一夜而上。(十五。)小兒解顱,為末,淡醋敷帛上,貼囟門,炙手熨之立效。(十六。)小兒口瘡,白屑如鵝口,為末,醋合敷足心,男左女右。(十七。)走馬疳蝕透骨穿腮。生南星當心剜空,入雄黃一塊,面包燒之,候雄黃作汁,以盞子合定,出火毒,為末,入麝香少許,掃瘡,數(shù)日愈。(十八。)
[本草易讀卷五] 黃精百四十一
蒸過曬干用。
甘,平,無毒。補中氣而安五臟,益脾胃而潤心肺,填精髓而助筋骨,除風濕而下三蟲。南北皆有,以茅山、嵩山者良。苗高一二尺。葉如竹而短,兩兩相對。莖梗柔脆,頗似桃枝,本黃末赤。四月開青白花,狀如小豆花。結子白如黍粒,亦有無子者。根如嫩生姜而黃。二八月采根。亦可劈根稀種之,一年后極稠,子亦可種。以所來多偽,近世稀用矣。
[本草易讀卷五] 半夏百四十二
湯泡數(shù)日,姜汁制用。射干為使,惡皂角,畏雄黃、生姜、干姜、秦皮、龜甲,反
烏頭,忌羊血、海藻、飴糖。陳久者良。
辛,溫,有毒。入足陽明胃,手陽明、太陰、少陰諸經(jīng)。降胃止嘔,驅痰除濕。解傷寒之寒熱,消心胸之結滿??饶骖^眩之疾,癰腫咽痛之。胎前勿用。在處有之,以齊州者為良。二月生苗一莖,莖端三葉,淺綠色,頗似竹葉。生江南者似芍藥葉。根下相重,上大下小,皮黃肉白。八月采根。小兒吐瀉,同生姜、陳粟米煎服。(驗方第一。)小兒腹脹,酒丸粟大,每十丸,姜水下。或姜汁合末,敷臍上。(第二。)霍亂腹脹,同肉桂末服。(第三。)白濁夢遺,與豬苓同炒,去豬苓,入蠣粉丸服。(第四。)八般頭風,為末,入百草霜少許,作紙捻燒煙,就鼻內之??谥泻?,有涎,吐去再含。(第五。)喉痹腫塞,生末鼻,涎出效。(第六。)木舌脹大,醋煎含漱。(第七。)面上黑氣,焙末,米醋合敷。忌片連,敷三日,皂角湯洗,面如玉也。(第八。)子腸不收,生末吹鼻。(第九。)小兒驚風不省。同上。(第十。)猝死不寤。同上。(十一。)五絕急死。同上。(十二。)癰疽發(fā)背,雞子清合末敷之。(十三。)吹奶腫痛,煨末,姜酒下立瘥。又取末入鼻。(十四。)打撲瘢痕,為末,水調敷之,一宿即沒。(十五。)遠行足趼。同上。(十六。)飛蟲入耳,生末,香油合敷耳門外。(十七。)蝎蠆螫人,水合末敷。(十八。)骨哽咽中,同白芷末服,取嘔。(十九。)心痛正在心下,按之益痛,半夏、瓜蔞、黃連、干姜、白芍、甘草,偏左右者,加柴胡;無火者,去黃連;寸脈弱,加參。(二十。)眉棱骨痛,半夏、羌活、酒芩、白芷。(二十一。)子懸逆上捧心,半夏、枳殼、瓜蔞、香附、揀砂、白芍、蘇梗、陳皮、生姜。去半夏,加丹參、青皮尤良。(二十二。)
半夏瀉心湯
半夏人參甘草干姜黃芩黃連大棗治心下痞滿不痛。又治嘔而腸鳴,心下痞。(諸方第一。)
大半夏湯
半夏人參蜜取流水揚之二百四十遍。治反胃。(第二。)
姜半湯
半夏生姜末服。治干嘔吐涎。(第三。)
小半夏湯
半夏生姜治嘔而不渴。(第四。)
越婢加半夏湯
麻黃石膏甘草生姜大棗半夏治肺脹喘咳上氣,目如脫,脈浮大。(第五。)
半夏湯、散
半夏甘草桂枝湯散俱可。治少陰咽痛。(第六。)
半夏麻黃丸
半夏麻黃蜜治心下悸者。(第七。)
[本草易讀卷五] 射干百四十三
米泔浸。烏扇。
味苦,微寒,有小毒。治咳逆上氣,療咽喉痹痛。祛瘀血而通經(jīng),破癥結而消痰。涂癰腫而解瘧母,降實火而利大腸。在處有之。人家種之。今人所種,多是紫花者,呼為紫蝴蝶。葉如烏嬰,故又名烏扇。葉中抽莖,莖上分枝開花。秋月結實作房,中子黑色。三月采根。咽腫痛,同豆根末,吹之如神。(驗方第一。)咽閉塞腫痛,同豬脂油合煎令焦,去渣,每服少許。(第二。)咽閉不通,含之咽汁。(第三。)二便不通,諸藥不效者,水煎服。(第四。)水腫腹大,動搖有水聲,搗汁服。(第五。)
射干麻黃湯
射干麻黃紫菀冬花五味子細辛半夏姜棗治咳而上氣,喉中有水雞聲。(諸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 玉簪百四十四
甘,寒,有小毒。處處有之,人家栽為花草。二月生苗成叢,柔莖如白菘。葉大如掌,圓而有尖,葉上紋如車前葉。六七月抽莖,莖上有細葉,中有花朵,白色,下小末大,中吐黃蕊,頗香,不結子。乳癰初起,取根擂酒服,以渣敷之。(驗方第一。)斷產,同鳳仙子、紫薇花、辰砂等分,蜜丸。每經(jīng)見后服之,不可著牙。(第二。)解斑蝥毒,以根擂水服之。(第三。)刮骨取牙,用干根一錢,白砒三分,白七分,硼砂二分,靈仙三分,烏頭半分,為末,以少許點
[本草易讀卷五] 鳳仙子花百四十五
子炒用。甲指桃花。
苦,平,有小毒。透骨軟堅,損齒通竅,催生落胎,攻積除噎。根苗主治略同。涂打撲腫痛齒牙欲去,為末,入砒少許,點疼根取之。(驗方第一。)咽中骨哽欲死者,研水,以竹筒灌入,其骨即軟,勿著牙。又以末吹之。(第二。)噎食不下,酒浸三宿,為末,酒丸綠豆大,每八丸酒下。(第三。)催生,為末,水下二錢,勿近牙。再以蓖麻子敷足心。(第四。)小兒痞積,鳳仙子、水紅花子、大黃、芒硝,為細末,白鴿一個,去毛、腸,剖腹,勿犯水,以布拭凈,將藥末入內,用綿扎定,沙鍋煮干,將鴿焙黃。早晨食之,日西時疾軟,三日便血而愈。(第五。)打撲腫痛,取根葉搗敷。(第六。)骨哽咽中,用根搗爛含咽后,以水漱之。(第七。)誤吞銅鐵。同上。(第八。)洗足令軟,皮硝、鳳仙子、石榴皮各五錢,茵陳四錢,煎水洗,不可用手洗,婦女洗之易裹。又方鳳仙花連根搗爛,煎洗亦佳。(第九。)
[本草易讀卷五] 芫花百四十六
醋炒用。決明為使,反甘草。
辛,苦,有毒。入足太陽經(jīng)。泄水破氣,逐飲滌痰。療咳嗽而除上氣,平癰瘡而消腹?jié)M。蕘花治同。芫花生淮源川谷。春采花,秋采根。今在處有之。宿根舊枝莖紫,根白似榆根。苗葉似柳。二月開紫花作穗,又似藤花而細。今絳州出者花黃,謂之黃芫花?;蛉拯S色者即蕘花,或曰生時色黃,干則白耳。贅瘤焦法∶甘草熬膏,筆妝瘤之四圍,上數(shù)次。次用芫花、大戟、甘遂為末,醋合。另以筆妝其中,勿近甘草。次日縮小,又以甘草膏妝小暈三次如前,仍上此藥,自然焦縮。(驗方第一。)便毒初起,用根搗出水煎服,以渣敷之,得下則消。(第二。)瘰初起,壯人,用芫根擂水服,大吐利則平。(第三。)一點痛甚,背腿間,根末合醋敷,帛束之。(第四。)鬼胎癥瘕,經(jīng)不通。以根炒末,桃仁湯下,下惡物為度。(第五。)酒疸尿黃,同椒目燒末,每水下半錢。(第六。)
[本草易讀卷五] 茵芋百四十七
用莖葉。
辛,苦,微溫,有毒。治一切風濕,拘攣痹痛。療諸般風冷,筋骨怯弱。生泰山之谷。三月采葉。今雍、華、絳、杭諸州亦有之。苗高三四尺,莖赤,葉似石榴而短濃。四月開細白花,五月結實。
[本草易讀卷五] 萆百四十八
薏仁為使,畏葵根、大黃、柴胡、前胡。
甘,苦,無毒。入足陽明、厥陰經(jīng)。除腰脊之痛強,散骨節(jié)之風濕,療痔之壞瘡,起腰腳之癱瘓。溺數(shù)莖疼之疾,白濁陰痿之;益精明目最良,中風失音亦效。時珍曰∶萆蔓生,葉似菝而大,其根長硬,大者如商陸而堅。今人皆以土茯苓為萆則腰腳痹軟,佐杜仲末,每酒下二錢,忌牛肉。(驗方第一。)小便數(shù),酒丸豆大,每酒下七
萆厘清飲
萆菖蒲益智烏藥(等分)水煎。治白濁頻數(shù)。(諸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萆百四十八] 菝
生山野中,莖似蔓而堅強,植生有刺。其葉團大,狀如馬蹄,光澤似柿葉。秋開黃花,結紅子。其根甚硬,有硬須如刺。主治同萆。
[本草易讀卷五] 土茯苓百四十九
忌茶葉。
甘,淡,無毒。健脾理胃,祛風除濕。強筋骨而利關節(jié),舒拘攣而止泄瀉。解膩粉銀朱之毒,平惡瘡癰腫之邪。生海畔山谷,楚蜀亦有之。蔓生,莖細有點,其葉不對,狀類大竹葉而質濃滑,如瑞香葉而長五六寸。其根狀如菝而圓,其大若雞鴨子,連綴而生,遠者離尺許,近或數(shù)寸,其肉軟,可生啖。有赤白二種,入藥用白者良。
[本草易讀卷五] 白蘞百五十
代赭石為使,反烏頭。
甘,苦,辛,平,無毒。除熱散結,止痛生肌。解癰疽瘡腫,療金瘡折傷。治小兒驚癇,平女子陰腫。腸風痔漏之疾,面瘡瘰之。生衡山山谷。二八月采根。江淮、荊、襄、懷、孟、商、齊諸處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生蔓,赤莖,葉如小桑。五月開花,七月結實。根如雞鴨卵而長,三五枚同一窠,皮黑肉白。一種赤蘞,花實功用皆同,但表里俱赤耳。
[本草易讀卷五] 山豆根百五十一
苦,寒,無毒。瀉熱解毒,消腫止痛。治咽喉風癰,療心腹脹痛。諸瘡皆醫(yī),五痔并療。解人馬之急黃,平蛇犬之暴傷。生劍南及宜州、果州,廣西忠州、萬州諸處。苗蔓如豆,葉青,經(jīng)冬不凋,八月采根。赤白熱痢,蜜丸服。(驗方第一。)喉風急痛,牙閉,同白藥子煎含咽。(第二。)五般急黃水下末。(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威靈仙百五十二
忌茶。
辛,咸,甘,平,無毒。入太陽經(jīng),通十二經(jīng)絡。祛風行氣,宣通五臟。除腰膝之冷痛,卻臟腑之滯積。破癥瘕而退癖,解宿膿而去惡水。黃膽浮腫之邪,皮膚大腸之風。生商州上洛山及華山。今陜西、河東、河北、汴東、江湖皆有之。初生作蔓,狀如釵股。七月生花六出,淺紫或碧白色。作穗似蒲苔子,亦有似菊花頭者。其根叢須數(shù)百條,初時黃黑色,干則深黑。此別有數(shù)種,根須一樣,但色或黃或白,皆不可用。腰腳諸痛,或末或丸酒下。(驗方第一。)腰腳膝沉重。同上,以利惡物為度。(第二。)破傷風,半兩,獨頭蒜一個,香油一錢,同搗爛,酒下汗出愈。(第三。)手足麻痹痛,或癱或打撲痛甚,同烏頭、靈脂醋丸服。(第四。)噎塞隔氣,醋、蜜煎服,吐痰為度。(第五。)停痰喘咳而嘔,同半夏末、皂角,水丸姜下。(第六。)大腸冷積,蜜丸姜水下。(第七。)痔瘡腫痛,水煎熏洗。(第八。)諸骨哽咽,一兩,砂仁一兩,沙糖一兩,水煎服。(第九。)熏疥神方,威靈仙、白芥子、雄黃、山梔為末,卷紙燒熏之。(第十。)
[本草易讀卷五] 防己百五十三
去皮,酒洗用。惡細辛,畏萆、女菀、鹵堿,伏消石。治風宜木防己,治水宜漢
防己。
辛,苦而寒,無毒。足太陰、太陽經(jīng)藥。通行十二經(jīng)。解臟腑之水氣,泄經(jīng)絡之濕邪。除腳氣之腫痛,退下焦之濕熱。手足攣急之疾,關節(jié)腫痛之。乃驅風逐水之要劑,為除濕解熱之靈丹。出漢中川谷及黔中。二八月采根。其莖如葛蔓延,其根外白內黃,如桔梗內有黑紋。但漢中出者,破之文作車輻解,黃實而香,莖梗甚嫩,苗葉小類牽牛。折其莖一頭吹之,氣從中貫如木通。他處者青白虛軟,又有腥氣,皮皺,上有丁足子,名木防己?;蛞阅痉兰翰蝗斡茫鴱堉倬?、孫思邈皆用之,是木防己亦可甚棄也。肺痿喘嗽,漢防己末,水煎細呷。(驗方第一。)肺痿咯血,漢防己。葶藶為末,糯米湯下。(第二。)霍亂吐利,防己、白芷末,新水下。(第三。)目睛猝痛,酒浸為末,酒下。(第四。)解雄黃毒,水煎服。(第五。)小便淋澀,木防己、防風、葵子,水煎服。(第六。)
木防己湯
防己石膏人參桂枝治膈間支飲,喘滿心下痞,面赤黎黑,脈沉緊者。(諸方第一。)
防己茯苓湯
防己黃桂枝茯苓甘草水煎服。治皮水腫,按之沒指。(第二。)
防己黃湯
防己黃白術炙草姜棗治風水皮腫,汗出脈浮。又治風濕相搏,關節(jié)沉痛,微腫惡風。(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木通百五十四
古名通草。古方所用,即今之木通;而俗間所謂甘,淡,無毒。入心、肝、膀胱諸經(jīng)。利水通淋,止渴退熱,安心除煩,通經(jīng)下乳。耳聾鼻塞之滯,喉痹咽腫之疾。通草治同。生石城山谷及陽城。正二月采干。澤、潞、漢中、江淮、湖南亦有之。藤生,蔓大如指,其莖干大者徑三寸。一枝五葉,頗類石葦,又似芍藥,三葉相對。夏秋紫花,亦有白花者。結實如木瓜,食之甘美。
導赤散
木通生地炙草竹葉治心熱尿赤。(諸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 鉤藤百五十五
甘,苦,微寒,無毒。手足厥陰藥也。除心熱,平肝風。治大人頭旋目眩,療小兒驚癇寒熱。發(fā)斑疹而止內釣,除客忤而息胎風。出建平、秦中興元等處。三月采。兩湖兩江山中皆有之。狀如葡萄藤而有鉤,紫色。古方多用皮,后者多用鉤,取其力銳耳。小兒驚熱,同滑石、炙草末服。(驗方第一。)猝得癇疾,同炙草煎服,日五夜三。(第二。)斑疹不快,同紫草末酒下。(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金銀花百五十六
忍冬。俗名凈花,葉名毛花。
辛,甘,微苦,無毒。退熱解毒,養(yǎng)血止渴,療風除濕,補虛祛脹。治熱毒血痢腸癖,療腫毒癰疽疥癬。在處有之。附樹延蔓,莖微紫色,對節(jié)生葉。葉似薜荔而青,有澀毛。三四月花開長寸許,一蒂兩花二瓣,一大一小,俱色白,經(jīng)二三日則色黃。新舊相參,黃白相映,故呼金銀花。四月采花,藤葉不拘時采。一切腫毒,初起發(fā)熱,已潰未潰,連莖葉煎服,以渣敷之。(驗方第一。)疔瘡便毒。同上。(第二。)喉痹乳蛾。同上。(第三。)敷腫拔毒,同大黃焙末,酒水合敷四周。莖葉亦可。(第四。)癰疽,內托一切,已成未成,同黃、當歸、甘草末服,以渣敷之。葉亦可。(第五。)惡瘡不愈,一兩,雄黃五分,瓦器煎之,紙封七重,穿一孔熏瘡,大出黃水,再用生肌藥取效。(第六。)輕粉毒癰。同上。(第七。)瘡久成漏,浸酒常服。(第八。)熱毒血痢,濃煎服。(第九。)鬼打身青,水煎服。(第十。)香港腳疼痛,或煎或末常服。(十一。)
忍冬膏
凈花(四兩)磁石(三錢)香油(一斤)熬枯去渣,入黃丹八兩,熬至滴水成珠,攤用。治諸般腫痛,金刀傷惡瘡。(諸方第一。)
忍冬酒
凈花(五兩)甘草(一兩)水煎成,再入酒稍煎,分服。治癰疽發(fā)背,一切惡瘡初起。(第二。)
活命飲
穿山甲(一錢五分)皂刺(五分)甘草(一錢)凈花(三錢)赤芍(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花粉(二錢)防風(一錢)貝母(一錢五分)白芷(一錢五分)陳皮(二錢)一切癰疽初起,未成即消,已成即潰。(第三。)又∶當歸(五錢)生(五錢)凈花(五錢)甘草(三錢)治同上第三。尤宜于婦人。(第四。)
[本草易讀卷五] 菟絲子百五十七
酒浸蒸曬數(shù)次,杵粉用。山藥為使。
辛,甘,無毒。入足三陰經(jīng)。強陰益精祛風明目。除腰膝之冷痛,息便溺之淋瀝。助筋脈而益氣力,解燥渴而止白濁。消渴不已,任意煎飲,以止為度。(驗方第一。)小便淋瀝。同上。(第二。)益腎添精,同熟地酒丸服。(第三。)白濁遺精,同茯苓、蓮肉丸服。(第四。)赤濁,口干煩熱,同麥冬蜜丸。(第五。)腰膝疼,同牛膝酒丸服。(第六。)肝傷目暗,酒浸為末,雞子白丸服。(第七。)身面猝腫,洪大,酒浸常服。(第八。)橫生,酒下末。(第九。)谷道赤痛,熬黑為末,雞子白合敷。(第十。)痔如蟲咬。同上。(十一。)
[本草易讀卷五] 五味子百五十八
生用止嗽,熟用入補。蓯蓉為使,惡葳蕤,勝烏頭。
味酸,微苦,微咸,無毒。入手太陰肺經(jīng)。斂肺滋腎,益氣生津;補虛明目,強陰澀精。定喘嗽而止嘔瀉,除煩渴而消水腫。嗽初起脈數(shù)有火者勿用。出齊山、代郡、遼東等處,河東、陜西、越杭亦有之。苗引赤蔓于高木,葉尖圓似杏葉。三四月開黃白花,類蓮花。七月成實,叢生莖端。今有二種,有南北之分,南產者色紅,北產者色黑,用滋補必用北產者良。亦可取根種之,當年就旺;若二月種子,次年乃旺。赤游風丹,漸漸腫大,為末服之。(驗方第一。)爛弦風眼,同荊子煎湯洗。(第二。)女人陰冷,五味子四兩為末,口中玉泉合丸,納陰中。(第三。)五更腎瀉,五味子二兩,吳茱萸半兩,炒末,每旦陳米湯下。(第四。)白濁,脅脊穿痛,醋丸服。(第五。)遺精,為末,蜜煎膏服。(第六。)陽事不起,每酒下一錢,用一斤。忌豬、魚、蒜、醋。(第七。)痰嗽且喘,同白礬末,每三錢,以豬肺尖熟蘸食之。(第八。)久咳不止,佐甘草、五倍子、風化硝,末,干含咽。(第九。)久咳肺脹,同粟殼蜜丸彈子大,每煎服一丸。(第十。)
酒蒸用。
甘,酸,微溫,無毒。益腎臟而固精,補肝虛而明目,起陰痿而縮小便,潤肌膚而烏須發(fā)。處處有之。四五月紅熟,狀如覆盆。味酸甘,大如櫻桃,軟紅可愛。又曰,色黑烏耳。紅者乃田也,不入藥。男陽不起,酒浸焙末酒下。(驗方第一。)令女人多孕。同上。(第二。)
[本草易讀卷五] 使君子百六十
甘,溫,無毒。治小兒百病,五疳悉療;解小便白濁,瀉痢亦醫(yī)。最殺諸蟲,兼益脾胃。原出海南、交趾。今閩之邵武,蜀之眉州,少栽蒔之。其藤如葛,繞樹而上。葉青如五加葉。五月花開,一簇一二十葩,紅色輕盈如海棠。其實長寸許,五瓣合成有棱。腹有蟲病,每月上旬,清晨空腹食使君子仁數(shù)枚,或以殼煎湯送下,或七生七煨。(驗方第一。)小兒痞塊,腹大肌瘦,同木鱉子丸三豆大。雞子一個,孔破入內,蒸熟食之。(第二。)蟲牙痛,煎漱之。(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木鱉子百六十一
去油用。
味苦,微寒,有小毒。療瘡癰痔瘤瘰,治疳積痞塊瀉痢。生朗州及南中。七八月采實。今湖、廣、杭、越、全、岳諸州亦有之。藤生。葉有五椏,狀如山藥,青色面光。四月生黃花。六月結實如栝蔞而大,生青,熟紅黃色。每一實有核三四十枚,其狀扁而如鱉。
[本草易讀卷五] 馬錢子百六十二
番木鱉子。
苦,寒,無毒。療咽喉痛痹,消痞塊堅硬。生回回國,今西土邛州諸處亦有之。蔓生,夏開花。七八月結實如栝蔞,生青熟赤,亦如木鱉,而核小色白。彼人言能治一百二十種病,每癥各有湯引。或云以豆腐制過,用之良。病欲去胎,杵膏納陰中。(驗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 馬兜鈴百六十三
去革膜,取仁焙用。肺虛寒者勿用。
苦,寒,無毒。手太陰肺藥也。清肺熱而降氣,止痰咳而定喘。血痔瘡之疾,水腫心痛之生平澤叢林中,七八月采實。關中、河東、河北、江、淮、夔、浙皆有之。作蔓繞樹而生。葉如山蕷葉,而濃大背白。六月黃紫花,頗類枸杞。七月結實如大棗似鈴,作四五瓣。水腫腹大,喘急,水煎服。(驗方第一。)喘急,同炙草煎服。(第二。)一切心痛,燈上燒末,酒下立止。(第三。)痔腫痛,瓶中燒煙熏之。(第四。)
[本草易讀卷五] 牽牛子百六十四
研取頭末用。得青木香、干姜良。或半生半炒。黑丑、白丑。
苦,寒,有小毒。專消水腫,最利二便。解一切氣壅,逐諸般痰飲。消腫滿而攻癖,落胎孕處處有之。蔓生,葉似扁豆而三尖,有黑白二種。一切積氣,宿食不化,頭末四兩,取萊菔剜孔,入藥蒸熟,加白蔻末一錢,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驗方第一。)大便不通,半生半熟為末,姜湯下。(第二。)水腫猝脹,黑白各頭末二錢,白面合餅燒食。因虛者不用。(第三。)水腫尿澀,取頭末,每五分,同上。(第四。)小兒腫,頭末丸服。二便不通者。(第五。)面上雀斑,為末,雞子白合敷,旦洗去。(第六。)小兒夜啼,為末敷臍。(第七。)小便血淋,為末,姜水下二錢。(第八。)不拘氣水腹鼓。同上第三。因虛者不用。(第九。)
奪命散
黑、白(各炒末)大黃檳榔(等分)每蜜水下五分。治小兒馬脾風、急驚,肺脹喘滿,胸高氣急,脅縮鼻脹,悶亂咳嗽,煩渴痰一。)
舟車丸
黑丑(四兩)生軍(二兩)甘遂(一兩面包煨用)橘紅(一兩)大戟(一兩,面花(一兩)青皮(一兩)木香(五錢)檳榔(一錢)輕粉(一錢)丸豆大,每三錢,以大便利三次為度,不知加之,諸水腫形脈俱實者。(第二。)
[本草易讀卷五] 凌霄花百六十五
畏堿鹵。紫薇。
味咸,甘,寒,無毒。入厥陰肝。破血祛瘀,通秘落胎,甚止崩帶,最攻癥瘕。生西海川谷及山陽,今處處有之。蔓生數(shù)尺,得木而上,即高數(shù)丈,年久者藤大如杯。一枝數(shù)葉,葉尖有齒。自夏至秋開花,一枝十余朵,大如牽牛,而頭開五瓣,赭黃色,有細點。八月結莢如豆莢。糞后下血,浸酒服。(驗方第一。)血崩,為末酒下,后服四物湯。(第二。)消渴,水煎一兩服。(第三。)通身風癢,為末酒下。(第四。)大麻風,同地龍、僵蠶、全蝎,炒末酒下。(第五。)酒鼻,同山梔末服。(第六。)經(jīng)脈不行,酒下末。(第七。)
[本草易讀卷五] 薔薇根百六十六
味苦,澀,冷,無毒。入手足陽明經(jīng)。除風濕諸熱,解赤白諸痢。息癰疽疥癬之毒,平金瘡打撲之腫。殺疳蟲而治肚痛,通血結而治牙痛。遺尿消渴之疾,頭瘡白禿之。子名營實,治同。生零陵及蜀郡。八九月采根。今在處有之。叢生似蔓,而莖硬多刺。小葉尖薄有細齒。四五月開花,有紅白諸色。消渴尿多,水煎服。(驗方第一。)小便失禁。同上。(第二。)尿床,酒煎服。(第三。)小兒疳痢,煎服,以愈為度。(第四。)口舌糜爛,水煎常漱。(第五。)金瘡腫痛,燒末白湯下。(第六。)骨哽不出,為末水下。(第七。)下疳瘡,同葉焙末敷之。(第八。)
[本草易讀卷五] 月季花百六十七
甘,溫,無毒?;钛[敷毒。瘰未破,用花二錢,沉香五錢,芫花炒三錢,入大鯽魚腹中,以魚腸封固,酒水煮熟食之。(驗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 栝蔞子百六十八
古方用實,今惟取仁炒用。
甘,寒,無毒。入手太陰肺。下氣定喘,止嗽消痰。瀉火潤肺,滑腸止血。平乳癰而通乳汁,療胸痹而滌胸郁。解赤白熱痢,通二便秘澀。瀉者忌用。所在有之。蔓生,葉如甜瓜而小薄。七月開花淺黃色。結實在花下如拳,秋月采實。痰嗽不止,蔞仁一兩為末,文蛤七分,姜汁澄濃丸彈大,含化之。(驗方第一。)干咳無痰,蔞實一枚,絞汁入蜜,加白礬一錢,熬膏常含咽之。(第二。)咳而有痰,蔞實十個,白礬二兩,同搗為餅,陰干為末,丸豆大,每五十丸。(第三。)熱咳不止,濃茶一盅,蜜一盅,蔞實去皮,將瓤入茶蜜中,去子,蒸熟常食之。(第四。)痰咳胸滿有熱,心下塞者。用子同半夏丸服。姜下。(第五。)肺痿嗽血,蔞實一個,烏梅肉十個,杏仁二十個,焙末,每用一撮,豬肺一片,摻末入內,炙熟食之。(第六。)酒痰咳嗽,同青黛、姜汁丸,每含化之。(第七。)飲酒發(fā)熱,方同上。(第八。)酒痞,脅脹時嘔,同神曲末,每蔥水下二錢。(第九。)小兒痰喘咳,內熱,蔞仁為末,白面合餅,炙黃為末,每湯下一錢,日三。蒸餅食亦可。(第十。)婦人犯熱痰咳,經(jīng)不調,蔞仁、青黛、香附為末,蜜合含化。(十一。)痰咳胸滿,氣塞,蔞仁炒,丸豆大,每三十。(十二。)小兒黃膽,蔞實為末水下,下黃水為度。(十三。)酒疸。同上。(十四。)吐血不止,蔞實泥固煨之,每末服三錢。(十五。)下鮮血,蔞實燒末,同赤小豆末,每酒下一錢。(十六。)面黑令白,蔞凈瓤三兩,杏仁一兩,豬胰一具,杵如膏,每夜涂之。(十七。)下胞衣,用仁為末,酒與童尿煎。(十八。)乳癰初發(fā)蔞實大者一個,酒煎取汁。(十九。)諸癰發(fā)背初起。同上。(二十。)便毒初起,蔞實、黃連水煎服。(二十一。)
栝蔞薤白白酒湯
蔞實(一枚)薤白(三兩)白酒(一斤。)治胸痹氣短,喘息咳唾,胸背痛,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shù)者。(諸方第一。)
栝蔞半夏湯
前方加半夏半斤。治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第二。)
小陷胸湯
蔞實(一枚)半夏(半斤)黃連(一兩。)治小結胸,疼痛只在心下,寸關浮滑。心不熱者去黃連。(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天花粉百六十九
取粉用。枸杞為使。惡干姜,畏牛膝、干漆,反烏頭。即栝蔞根也。秋月掘者有粉
,夏月掘者有筋無粉,不堪用。
甘,酸,微苦,寒,無毒。解消渴,除煩熱,療黃膽,治毒癰。排膿生肌,撲損血瘀。發(fā)黃煩渴,蜜煎服之。(驗方第一。)一切煩渴水煎服。(第二。)小兒發(fā)黃,同蜜服之。(第三。)小兒壯熱頭痛,乳汁合末服。(第四。)小兒囊腫,佐炙草水煎服。(第五。)耳猝烘烘,削尖,以豬油煎三沸塞之。(第六。)耳聾未久,用三十斤煮汁,如常釀酒服之。(第七。)乳汁不下,酒水煎。(第八。)癰腫初起,同赤小豆末醋合敷。(第九。)折傷腫痛,熱搗敷之。(第十。)箭鏃不出,搗敷日三易。(十一。)針入肉中,方同上。(十二。)痘后目障,同蟬蛻焙末,將羊肝批開,入藥末,米泔煮熟食之。(十三。)
[本草易讀卷五] 土瓜根百七十
即王瓜。月令∶四月王瓜生。即此也。
味苦,微寒,無毒。入厥陰肝。通經(jīng)瘀而破癥結,利二便而消癰腫。生魯?shù)仄綕商镆?,及人家垣墻間。三月采根。三月生苗,其蔓多須,嫩時可茹。其葉圓如馬蹄而有尖,面青背淡色而不光。六七月開五出小黃花成簇。結子,熟時有紅黃二色。根如栝蔞根之小者,澄粉甚白。須深掘二三尺乃得正根。
[本草易讀卷五] 葛根百七十一
辛,甘,無毒。入足陽明經(jīng)。解肌退熱升陽散火,止嘔除瀉,生津解渴。降沖逆而定喘,解酒毒而散郁。除眼眶項背之強痛,退胸膈心下之邪熱。血痢溫瘧之疾,腸風疹痘之。在處有之。其根外紫內白,蔓生。其葉有三尖,面青背淡。其花成穗紅紫色。其莢如小黃豆金瘡中風,痙強欲死,水煎四兩服。仍合竹瀝服。(驗方第一。)服藥過劑,水煎服。(第二。)中服藥毒,方同上。(第三。)酒醉不醒。同上。(第四。)小兒吐血,水煎服。(第五。)衄血。同上。(第六。)熱毒下血,與藕節(jié)合服。(第七。)干嘔不已,水煎服。(第八。)傷寒頭痛,發(fā)熱脈洪,水煎汗之。(第九。)癤子初起,葛蔓燒末,水合敷。(第十。)消酒,葛花煎服,飲酒不醉。(十一。)目眶痛,葛根煎服。(十二。)
葛根湯
桂枝白芍炙草姜棗葛根麻黃治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又治下痢兼太陽表癥者。又治剛痙口噤,氣沖項強,溺少無汗。(諸方第一。)
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白芍炙草姜棗葛根治項背強幾幾,有汗惡風。(第二。)
葛連芩甘湯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治下后下利脈促,喘而汗出者。(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天冬百七十二
去心蒸用。地黃、貝母為使。畏曾青,忌鯉魚。誤食鯉,浮萍可解之。
甘,寒,微苦,無毒。入手太陽,手足少陰經(jīng)。滋腎潤燥,止渴消痰。除陰火而療骨蒸,潤五臟而利二便。痰咳喘促之邪熱,消渴嗌干之火熱,肺痿肺癰之熱毒,吐膿吐血之熱郁。內無熱者,與素渴者勿用。殺三蟲而去伏尸,強骨髓而澤肌膚。生奉高山谷。春秋采根。今處處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釵股,高丈余。葉如茴香,極尖細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澀而無刺者。夏生細白花,亦有黃、紫花者。根頗同百部根。婦人骨蒸煩熱,盜汗口干,同麥冬末,生地汁,煎熬丸服。(驗方第一。)口瘡連年,上方去地黃加元參,蜜丸含化。(第二。)諸般癰腫,取汁酒下。(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百部百七十三
酒浸焙用。
甘,苦,微溫,無毒。溫肺殺蟲。除咳嗽上氣,治傳尸骨蒸,解疳疾最易,療疥癬良效。處處山野有之。春苗,作藤蔓。葉大而尖長,頗似竹葉,面青色而光。根下一撮十五六枚,黃白色。春秋采根。暴咳嗽,漬酒服,日三。(驗方第一。)三十年嗽,同蜜熬服。(第二。)熏衣去虱,同秦艽末,入筒燒熏。(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何首烏百七十四
米泔浸拌,黑豆同蒸。忌鐵。茯苓為使,忌諸血、無鱗魚、蒜、蔥、萊菔。
苦,澀,微溫,無毒。足厥陰、少陰藥也。益腎補肝,養(yǎng)血祛風。黑髭發(fā)而悅顏色,長筋骨而益精髓,治瘰而消癰腫,止崩帶而除瘧疾。生順州南河縣,今在處有之,以西洛、嵩山、河南柏縣者為勝。春生苗,蔓延竹木墻壁間,莖紫色。葉葉相對如山藥而不光澤。夏秋開黃白花,如葛勒花。結子有棱,似蕎麥而小。根如拳,有五棱瓣,似小甜瓜。有赤白二種。秋冬取根。疥瘡滿身,不可治者,同艾葉煎熏之。(驗方第一。)大麻風,一斤,胡麻四兩,九蒸九曬,為末,酒下二錢。(第二。)傷破血出,為末敷,神效。(第三。)瘰結核,已破未破,嚼,日二。(第四。)腸風下血,米飲下末二錢。(第五。)皮里作痛,不問何處,為末,姜汁合膏敷之,帛包,炙熱鞋底熨之。(第六。)骨軟腰膝痛,行步不得,遍身癢,酒制棗肉丸豆大,每三十丸酒下。(第七。)紫白癜風,多起面項,初無痛癢,后漸微癢,延蔓成片,或游走遍身。純紫斑者紫癜,粉紅有白斑者為白癜,均有汗。初起以萬靈丹汗之。首烏、荊芥、蒼術、苦參、皂刺丸服,治白癜。又附子、硫黃、姜汁調勻,茄蒂搽之,治紫白二癜。又硫黃一錢,密陀僧一錢,信石分,陳醋合敷之,良效。又密陀僧為末,醋敷之。(第八。)
七寶美髯丹
首烏(赤白各一斤,米泔浸三日,去皮鋪黑豆上,砂釜蒸之,如此九次)赤白茯苓(各半斤)菟絲子(半斤,酒蒸)當歸身(半斤)故脂(四兩,酒浸,黑芝麻同炒)牛膝(半斤。)共為末,蜜丸龍眼大,每酒下二三丸。黑須發(fā),壯筋骨,固精氣,續(xù)嗣延年。(諸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 澤瀉百七十五
酒浸干用。畏海蛤、文蛤。
甘,淡,微咸,微寒,無毒。入足太陽、少陰經(jīng)。利水通淋,止嘔除瀉,滲濕解渴,治疝補陰。祛心下之水痞,逐膀胱之濕熱。消腫脹而除香港腳,明耳目而舒筋骨。生汝南池澤。九月采根。今山東、河、陜、江、淮亦有之,以漢中者為勝。春苗多在淺水中。葉似牛舌,獨莖而長。秋開白花,作叢似谷精草。冒暑霍亂,小便不利,同白術、茯苓、生姜、燈心煎。(驗方第一。)水腫,同白術為末或丸服。(第二。)
澤瀉湯
澤瀉(五兩)白術(四兩)水煎分服。治心下支飲,苦眩冒,脈沉弦。
[本草易讀卷五] 菖蒲百七十六
去毛微炒。秦皮、秦艽為使。惡地膽、麻黃,忌飴糖、羊肉、鐵器。石菖蒲良。
辛,溫,苦,平,無毒。手少陽、足厥陰藥也。開心孔,通耳竅。明目發(fā)音,祛濕逐風,除痰消積,開胃寬中。療噤口毒痢,除風痹驚癇。崩帶胎漏之疾,癰瘡疥瘙之。生上洛池澤及蜀郡嚴道。一寸九節(jié)者良。今處處有之,而池州、戎州者佳。時珍曰∶菖蒲凡五種∶生于池澤,蒲葉肥,根高二三尺者,泥菖蒲也;生于溪澗,蒲葉瘦,根高二三尺者,水菖蒲也;生于石水之間,葉有劍脊,瘦根密節(jié),高尺余者,石菖蒲也;人家以砂栽之,每春剪,愈剪愈細,高四五寸,葉如韭,根如匙柄粗者,亦石菖蒲也。遍身生瘡,痛而不癢,粘著衣被,曉夕不臥,以數(shù)斤為細末,布席上臥之,即不粘衣,又得安臥,五七日瘥,神效。(驗方第一。)飛絲入目,捶碎,左目塞右鼻,右塞左,神效。(第二。)頭瘡不瘥,為末,香油合敷,日三。(第三。)陰汗?jié)癜W,同蛇床末搽之。(第四。)病后耳聾,取汁滴之。(第五。)耳猝聾,同蓖麻子搗丸,綿包塞耳,日易之,七日愈。(第六。)產后崩中,酒煎服兩半。(第七。)赤白帶下,同故紙炒末酒下。(第八。)胎動不安,或痛或下血,取汁服。(第九。)肺損吐血,同白面新水下。(第十。)諸積鼓脹,半斤,斑蝥四兩同炒,去蝥,醋丸,服三十丸。(十一。)霍亂脹痛,四兩,每服一兩。(十二。)尸厥如死脈如常,為末吹鼻,仍煎服。(十三。)魘死不寤,勿以火照,但痛咬其踵,以菖蒲末吹鼻,且煎服。(十四。)聰耳明目,益智不忘,為末,酒常服之。(十五。)
[本草易讀卷五] 蒲黃百七十七
甘,平,無毒。手足厥陰藥也。生用性滑,行血消瘀,通經(jīng)脈而利小便,祛心腹膀胱寒熱諸邪,療打撲損傷瘡癤諸腫。炒黑性澀,止一切吐衄崩帶,便血痢血。煎止泄精。處處有之,以泰州者為良。初生嫩葉出水時紅白色。至夏抽莖于叢葉中,花抱莖端如槌,俗名蒲棒是也,蒲棒即花中蕊屑也。心腹血氣痛,同靈脂末服。(驗方第一。)舌脹滿口,為末摻之。又同干姜末摻之。(第二。)重舌生瘡,以末敷之。(第三。)衄血,同青黛新水下。(第四。)吐血唾血,二兩,每涼水下三錢。(第五。)吐血不已,為末,生地湯下。(第六。)小便血。同上。(第七。)金瘡出血,常服之。(第八。)胎動欲產,井華水下。脈散者,急加參。(第九。)胞衣不下。同上。(第十。)產后血瘀,水煎三兩。(十一。)兒枕血瘕米湯下。(十二。)產后煩悶,東流水下。(十三。)墜傷撲損內瘀,酒下。(十四。)陰處濕癢,為末敷之,四度良。(十五。)耳出膿,摻之。(十六。)耳中出血,炒黑摻之。(十七。)口耳大血,急以帛縛兩乳,同阿膠、生地煎服。(十八。)
[本草易讀卷五] 浮萍百七十八
即水中小浮萍,非大蘋也。
辛,酸,無毒。入手太陰經(jīng)。除膚熱而解表,消癮疹而祛風,下水氣而利小便,止瘙癢而解消渴,麻痹癱瘓之疾,打撲吐血之。處處池澤水中有之。春生,或云楊柳花所化。一葉經(jīng)宿即生數(shù)葉,葉下有微須,即其根也。一種背面皆綠者。一種面青背紫赤若血者,謂之紫背浮萍,入藥為良。七月采之,取貯篩中,篩下坐大盆水,即易干也。
[本草易讀卷五] 海藻百七十九
咸,寒,無毒。瀉熱行水,軟堅化痰。消癭瘤結核,解疝癥結。平水腫而利二便,治奔豚而療香港腳。諸膈痰壅之疾,癰腫宿食之。
[本草易讀卷五\海藻百七十九] 海帶
下氣消癭,功同海藻。
海藻生東海,七月采,今登萊諸州皆有之。黑色如亂發(fā)。
海藻酒
海藻(一斤)絹袋盛,浸酒中數(shù)日,服盡再作。將渣丸服。治癭氣瘰。
[本草易讀卷五] 昆布百八十
煮去咸味,焙干用。
咸,寒,無毒。治水腫癭瘤,陰膈噎,功同海藻。生東海。時珍曰∶生登萊,搓如繩索之狀。出閩浙者,大似菜。癭氣結核,為散,每一錢,用綿包好,醋中浸過,含咽汁,味盡再易之。(驗方第一。)膈噎,含咽汁。(第二。)
[本草易讀卷五] 石斛百八十一
去頭與根,酒浸日曬酥蒸用。陸英為使,惡凝水石、巴豆,畏雷丸、僵蠶。
甘,淡,微咸,無毒。強陰益精,暖水補虛。平胃氣而壯筋骨,療風痹而治腳弱。夢遺滑精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七八月采莖,色如金者佳。荊襄澤中、江左亦有之。叢生石上,其根糾結甚繁,干則自軟。其莖葉皆生青色,干則黃色。紅花。節(jié)上自生根須。人亦折下,以砂石栽之。短而中實者石斛也,長而中虛者木斛也。木斛不入散丸。
[本草易讀卷五] 骨碎補百八十二
去凈毛,蜜蒸用,焙亦可。忌鐵。即毛姜,亦名申姜。
苦,溫,無毒。入手少陰經(jīng)及手足厥陰。專治折傷,最補腎虛。耳鳴牙痛悉療,破血止血皆江南、淮、浙、陜西、夔路皆有之。其根扁長,略似姜形;其葉有椏缺,頗似貫仲。筋骨折傷,為末,米粥合敷之。(驗方第一。)久瀉腎虛,為末,入豬腎中煨食。(第二。)牙痛,炒黑末,摻之咽下。(第三。)發(fā)落欲生,同薔薇嫩皮煎汁刷之。(第四。)耳鳴耳閉,削條火炮,乘熱塞之。(第五。)風中牙痛同乳香丸,塞孔中。(第六。)
[本草易讀卷五] 石葦百八十三
去毛梗,炙用?;?、杏仁、射干為使,得菖蒲良。
辛,甘,微寒,無毒。通膀胱而利水,益精氣而治淋。崩中漏下之疾,發(fā)背金瘡之。處處有之,多生陰崖險罅處。其葉長者近尺,闊寸許,柔韌如皮,背有黃毛,亦有金星者。
[本草易讀卷五] 野芫荽百八十四
即鵝不食草也。石胡荽。
辛,平,無毒。辟臭氣而通九竅,吐風痰而散瘡腫,去目翳而開鼻塞,解耳聾而療痔病。頭之。生石縫及陰濕處。細莖小葉,狀類芫荽。
[本草易讀卷五] 卷柏百八十五
先以鹽水煮,次以井水煮,焙干之。
辛,平,無毒。生用破血通經(jīng),治癥瘕淋結。炙用止血,治腸風脫瀉。生常山山谷石間,關、陜、沂、兗諸處亦有之。宿根紫色多須。苗似柏葉而細,拳攣如雞足多生石上。
[本草易讀卷五] 瓦松百八十六
昨葉何草。
酸,平,無毒。止血住痢,生發(fā)斂瘡。處處有之。生年久瓦屋上。如蓬,高尺許,遠望如松栽。六七月采苗。
[本草易讀卷五] 馬勃百八十七
俗名灰包,生濕地中。
辛,平,無毒。散血熱而清肺,止喉痹而解毒。敷諸瘡甚良,止吐衄亦效。生濕地久腐處或腐木上。紫色,虛軟如狗肺,彈之粉出。有大如小斗者。
[本草易讀卷五] 薺百八十八
甘,寒,無毒。利肺氣而和中,止咳嗽而明目,解消渴而除痛,治強中而解毒。以蜀、江、浙皆有之。苗似桔梗,根似沙參,而奸商每以此偽作人參。
豬腎薺湯
豬腎(一具)黑豆(一斤)薺(三兩)人參石膏茯神磁石知母葛根黃芩甘草栝蔞根(每二兩)治強中莖長興,不交精自出,消渴。(諸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 仙茅百八十九
糯米泔浸,去赤汁用。忌鐵。
辛,溫,有毒。除腰腳之冷痹,祛心腹之冷氣,助陽道而生子,添精髓而通神。聰耳明目,開胃消食,最安五臟,尤治虛勞。生西域,今處處大山中有之。葉似茅,四五月抽莖四五寸,開小花深黃色。其根獨莖而直,根相附,外皮稍粗褐色,內肉黃白色。二八月采根。
[本草易讀卷五] 水仙百九十
苦,辛,滑,寒,無毒。最消癰腫,甚下骨哽。叢生下濕處。其根似蒜、薤而長。外有赤皮。冬月生葉似蒜、薤。春初抽莖如蔥。莖頭開花
[本草易讀卷五] 莨菪子百九十一
醋煮干,牛乳浸。
苦,辛,熱,有毒。療癩疾風癇,治肉痹拘急。熏蟲牙而洗陰汗,止冷痢而收脫肛。安心定風,通神見鬼。
[本草易讀卷五] 茜草百九十二
苦,酸,無毒。補中益氣,祛寒除濕。解黃膽而通經(jīng),止風痹而活血。吐衄崩中,便血諸血諸傷。生喬山川谷。二八月采根。今圃人亦作畦種蒔。苗蔓生,方莖中空有筋,外有細刺,數(shù)寸一節(jié),每節(jié)五葉,七八月開花。結實如小椒大,中有細子。
[本草易讀卷五] 白藥子百九十三
辛,溫,無毒。散血降火,生肌解毒。消腫癰而解喉痹,除咳嗽而療損傷。出原州,夔、施、合州、江西、嶺南亦有之。三月生苗葉,四月抽赤莖如壺蘆蔓,六月開白花,八月結果,九月葉落枝折。根皮赤色,名白藥子。
[本草易讀卷五] 黃藥子百九十四
苦,平,無毒。涼血降火,消癭解毒。出嶺南、夔、峽州郡及明、越、秦、隴山中,以忠州、萬州者為勝。今處處人家種之。莖高二三尺,柔而有節(jié),似藤,葉大如拳。其根外褐內黃,亦有黃赤色者。
[本草易讀卷五] 胡麻百九十五
酒蒸用。烏者良。
甘,平,無毒。潤養(yǎng)五臟,添補精髓。堅筋骨而明耳目,黑須發(fā)而利二便。最逐風而除濕,亦涼血而解毒。小便尿血,碗許為末,東流水浸一宿,平旦絞汁熱服。(驗方第一。)瘡口不合,炒搗敷之。(第二。)蜘蛛咬瘡,杵爛敷之。(第三。)諸蟲咬傷。同上。(第四。)湯火傷。同上。(第五。)婦人乳少,炒研入少鹽食之。(第六。)陰癢生瘡,嚼敷。(第七。)頭面諸瘡。同上。(第八。)小兒瘰,同連翹末常食之。(第九。)小兒軟癤,炒焦嚼敷。(第十。)小兒痢下赤白,搗合蜜湯食之。(十一。)手足酸痛,熬研酒浸常服。(十二。)偶感風寒,炒研擂酒服取汗。(十三。)腰腳酸痛,熬香杵末服。(十四。)白發(fā)令黑,九蒸曬,棗肉丸服。(十五。)
[本草易讀卷五\胡麻百九十五] 香油
甘,微寒,無毒。涼血解毒,止痛生肌。解諸毒而殺蟲,消癰腫而滑腸。發(fā)落不生,涂之。(驗方第一。)令發(fā)長黑,入桑葉煎過,去渣沐發(fā)。(第二。)耳聾有塞,日滴數(shù)次。(第三。)蚰蜒入耳,以油作餅枕之。(第四。)蜘蛛咬傷,合鹽摻之。(第五。)冬月唇裂,涂之。(第六。)小兒丹毒,涂之。(第七。)毒蜂螫,敷之。(第八。)蛇傷,急飲之,再治補。(第九。)喉痹腫痛,灌之立愈。(第十。)腫毒初起,煎熬乘熱通手旋涂。(十一。)癰疽發(fā)背,香油一斤,銅釜煎沸,入好醋二碗。作五次服,一日服盡。(十二。)血干難產,入蜜煎服。(十三。)胎死腹中,同上,入湯服之。(十四。)猝熱心痛,服一合。(十五。)小兒初生,二便不通,稍入皮硝煎服。(十六。)小兒諸熱,蔥涎入油內,手蘸油摩五心、頭面、項背,能解毒涼肌。(十七。)傷寒發(fā)黃,香油一盅,水半盅,雞子白合服。(十八。)中砒石毒,一碗灌之。(十九。)腰痛牽心,發(fā)則氣絕,以香油服之,吐物如發(fā)。(二十。)小兒鹽哮,脂麻秸瓦上焙末,豆腐蘸食之。(二十一。)眉毛不生,脂麻花陰干為末,香油漬之,日涂。(二十二。)湯火傷,香油數(shù)兩,入落陽花漬之,陳久彌佳,敷傷處,止痛消腫,永不潰爛,神效。即黃葵。(二十三。)
[本草易讀卷五] 大麻仁百九十六
去殼取仁用。畏牡蠣、白薇、茯苓。
甘,平,無毒。手陽明、足太陰藥也。潤燥滑腸,通乳催生。破積血而利小便,止消渴而通關節(jié)。風水腹大,腰臍重痛,不可轉側,麻仁半斤,水研取汁,入大米二合,煮稀粥,下蔥、椒、鹽、豉服。(驗方第一。)老人風秘。(第二。)五淋澀痛。(第三。)大便不通。(第四。)產后秘塞。俱同上。(第五。)產后瘀血,酒浸一宿,平旦服,每一兩。(第六。)妊娠心痛,水煎服。(第七。)月水不通,同桃仁各二兩,酒煎分服之。無燥結象者不用。(第八。)嘔逆不止,杵煎,水研取汁,著少鹽吃,立效。(第九。)虛勞內熱,骨節(jié)痛,大便數(shù),口燥,熱淋。水煎三兩分服。(第十。)香港腳腫渴,熬汁入赤小豆煮熟,食豆飲汁。(十一。)血痢不止,取汁煮綠豆,空心食。大效。(十二。)大腸頭出,寸余,干則自落,又出。坐香油中漬之,飲大麻子汁數(shù)升,自愈也。(十三。)金瘡內瘀,二兩,蔥白七個,搗,水煎服。血出不盡再服。(十四。)小兒頭瘡,研細絞汁,合蜜涂之。(十五。)白禿無發(fā),炒焦為末,豬脂合敷,發(fā)生為度。再煮麻仁汁常服。(十六。)小兒丹毒,搗末,水合敷之。(十七。)
[本草易讀卷五] 小麥百九十七
新者性熱,陳者和平。
甘,微寒,無毒。除客熱而止煩渴,利小便而止漏血。消渴心煩,作粥食之。(驗方第一。)老人五淋,同木通一兩服。(第二。)白癜風,攤石上,燒鐵物壓油搽之良。(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小麥百九十七] 浮麥
甘,寒,無毒。益氣除熱。自汗盜汗最宜,骨蒸勞熱尤良。
[本草易讀卷五\小麥百九十七] 麥麩
止痛散血,調中祛熱。醋蒸熨手足痹痛,寒濕香港腳,醋炒損傷血瘀,湯火傷爛。一切虛汗盜汗,或炒末服或煎服。(驗方第一。)氣走作痛,醋炒布包熨之。(第二。)小兒眉瘡,炒黑末酒合敷。(第三。)小便尿血。炒香,豬肉蘸食之。(第四。)
[本草易讀卷五\小麥百九十七] 陳小粉
用麩皮水澄干之,愈久愈佳。
炒黑,醋熬膏,敷一切赤腫痛、湯火諸傷、犬咬馬毒久不愈者。
[本草易讀卷五\小麥百九十七] 麥面
甘,溫,無毒。補虛養(yǎng)氣,濃腸強力,助益五臟,充實體膚。敷癰腫損傷,止鼻衄吐血。最熱渴心悶,溫水合服一兩。(驗方第一。)中猝死,水合服一抄。(第二。)吐血,略炒,磨京墨合服。(第三。)大衄,口耳皆血。入鹽少許冷水下。(第四。)嘔噦不止,醋合作小彈丸,煮熟投漿水中,每吞三丸,未定再。(第五。)寒痢白色,炒,入粥中食之。(第六。)瀉痢不固,炒焦一斤,每水下二錢。(第七。)頭皮虛腫如裹水,嚼面敷之。(第八。)咽腫痛,醋合敷外腫處。(第九。)乳癰不消,醋熬敷之。大效。(第十。)破傷中風,同炒鹽新水合敷。(十一。)金瘡出血,敷之。(十二。)遠行腳趼成泡,水合敷,一夜消。(十三。)折傷瘀血,同山梔水合敷之。(十四。)火燎成瘡,同山梔、香油敷之。(十五。)瘡中惡肉,寒食麥面二兩,巴豆五分,水合餅燒末敷之。(十六。)小兒口瘡,寒食麥面,硝石水合敷足心下,男左女右。(十七。)婦人斷產,一斤,酒煮沸去渣,分三服,經(jīng)水至時前日夜、次日早、天明服之。(十八。)一切漏瘡,同鹽合團,燒研敷之。(十九。)瘡累累如赤豆,生手足肩背瘭疽也。酒合敷之。(二十。)一切疔腫,豬油合封。(二十一。)傷米食積,同陳曲末常服。(二十二。)傷肉積,同上,山楂湯下。(二十三。)一切腹痛,麥秸草燒灰,淋汁服。(二十四。)接骨外敷方∶生梔一錢,飛白面三錢,姜汁調敷。損傷腫痛極者,水合敷之。(二十五。)
[本草易讀卷五] 大麥百九十八
咸,微寒。止渴除熱,益氣調中,補虛養(yǎng)血,消食止瀉,充實臟腑,滑肥肌膚。
[本草易讀卷五\大麥百九十八] 大麥面
平胃止渴,消食除脹,寬胸下氣,涼血進食。食飽脹煩,大麥面炒香,白湯下,以愈為度。(驗方第一。)小兒脹煩欲睡,此傷乳也,用面微炒,水下一錢。(第二。)麥芒入目,大麥煎洗即出。(第三。)湯火傷,大麥炒黑為末,油合敷之。(第四。)破傷腸出,大麥粥湯,洗腸納入,但飲米糜,百日可愈。(第五。)猝患淋痛,大麥三兩煎湯,入姜汁、蜜代茶。(第六。)小便不通,陳大麥秸煎汁服之。(第七。)
[本草易讀卷五\大麥百九十八] 大麥芽
炒。
開胃補脾,和中寬腸,散氣破血,通乳落胎。化一切米面果食,消諸般脹結痰氣。婦人乳脹,因喪子。水煎三錢,立效。(驗方第一。)脹飽,同萊菔子煎服。(第二。)谷勞嗜臥,飽食便臥,四肢煩重,大麥芽三兩、椒一兩俱炒,干姜三兩,為末,白湯下二錢。(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蕎麥百九十九
甘,平,微寒,無毒。寬腸降氣,磨積消癰。除白濁白帶,治脾積泄瀉。涂丹毒而消熱腫,療痢疾而止絞腸。絞腸痧痛,用面炒焦,熱水沖服。(驗方第一。)脾積痢疾,炒面,沙糖水合常服。(第二。)赤腫熱痛,醋合面敷之。(第三。)嗽而上氣,面四兩,茶末二錢,蜜二兩,水一碗,順手攪千下,服之,良久氣下不止,即愈也。(第四。)十水腫喘,同大戟末作餅,炙熟為末,茶下,以利為度。(第五。)男子白濁,炒末,雞子清合,丸豆大,每五十,鹽水下。(第六。)赤白帶下。同上。(第七。)噤口痢疾,每沙糖水下面二錢。(第八。)癰疽發(fā)背,麥面、硫黃各二兩,井水合餅,曬干,每用一餅,磨水敷之。痛令不痛,不痛令痛。(第九。)瘡頭黑凹,用面煮食即發(fā)起。(第十。)痘瘡潰爛,用面頻敷。(十一。)湯火傷,炒面水合敷,神效。(十二。)男子敗積,同大黃末酒下。(十三。)女子敗血。同上。(十四。)頭風畏冷,水調餅敷之,數(shù)作汗出愈。(十五。)染發(fā)令黑(十六。)噎食,蕎麥秸燒灰淋汁,煎取白霜一錢,硼砂一錢,為末,每酒下五分。(十七。)
[本草易讀卷五] 粳米二百
陳者下氣,宜病患。
甘,平,微寒,無毒。補中和胃,益氣除煩,清熱止渴。壯筋骨而益腸胃,和五臟而好顏色?;魜y吐瀉,煩渴,入水研汁,合竹瀝服之。(驗方第一。)赤痢熱躁,入水研汁,入瓶中,貯井底一宿,平旦服之。(第二。)自汗不止,杵粉絹包撲之。(第三。)五種尸病,水煮一沸常服之。(第四。)猝心氣痛,水煎一沸即服。(第五。)初生無皮,杵粉撲之。(第六。)小兒面耳生瘡,嚼敷之。(第七。)胎動腹痛,下黃汁,脈欲散,同黃煎服。(第八。)
[本草易讀卷五\粳米二百] 淅二泔
即大米泔第二次也。
止煩渴而清熱,利小便而涼血。吐血不止,溫服頻頻。(驗方第一。)鼻血。同上。(第二)服藥過劑飲之良。(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糯米二百零一
糯性粘滯,小兒病患忌之,痘病喜之。
甘,溫,無毒。補脾益肺,益氣止瀉。堅大便而縮小便,收自汗而發(fā)痘瘡。自汗不止,杵粉入龍骨、牡蠣撲之。(驗方第一。)霍亂煩渴,蜜水研汁服之,大米尤良。(第二。)消渴不止。同上。(第三。)下痢噤口,糯谷三兩,炒出白花去殼,姜汁拌濕,再炒為末,白湯下。(第四。)久泄食減,糯米二兩,水浸一宿,炒熟為末,入山藥一兩,每日平旦用半盞。入沙糖二匙,胡椒末少許,以滾湯調食,其味極佳,久服令人有子。神方也。(第五。)鼻血不止,諸藥不效,用糯米炒黃為末,每新水下二錢。仍吹鼻少許。(第六。)自汗不止,同麩皮炒末,每米飲下二錢。(第七。)女人白淫,同花椒醋丸服。(第八。)風犬咬傷,糯米一合,斑蝥七枚,同炒黃去蝥,再入七枚,炒黃去蝥,又入七枚,待米出煙,去蝥為末,香油合敷,小便利佳。(第九。)虛勞不足,入豬肚內,蒸干搗丸,日日食之。(第十。)腰痛虛寒,炒熟袋盛,拴靠痛處。內研服八角茴,酒下。(十一。)金瘡癰腫,糯米不拘多少,端午前四十九日,以冷水浸之。一日再換水,輕淘轉,勿攪碎。至端午日取出陰干,絹袋盛,懸通風處。每用旋出,炒黑為末,冷水調如膏,隨瘡大小,裹定瘡口,外以布包,勿令動,直候瘡瘥。若腫毒初起,敷之一夜即消。(十二。)喉痹腮,用前膏貼之,干再易。(十三。)竹木簽刺,以前膏貼之,一夜刺出在藥內也。(十四。)煩渴不止,糯米泔水任意飲之。(十五。)
[本草易讀卷五] 黍米二百零二
多食發(fā)故疾、閉氣。
甘,溫,無毒。益氣補中。杖瘡腫痛,燒灰香油敷之。不作瘢。(驗方第一。)小兒鵝口,嚼汁敷之。(第二。)心痛不瘥,四十年者,取泔汁溫服。(第三。)閃肭脫臼,赤黑腫痛,黍米粉、鐵漿粉各半斤,蔥一斤,同炒研末,酒服三次,再入少醋貼之。(第四。)
[本草易讀卷五\黍米二百零二] 稷米
甘,寒。益氣補中,涼血解毒。辟除瘟疫,令不相染,稷米為末,頓服之。
[本草易讀卷五\黍米二百零二] 丹黍米
止嗽下氣,退熱除渴。甚治霍亂,亦調瀉痢。令婦不妒,同薏仁丸服。(驗方第一。)男子陰易,酒煎三兩發(fā)汗。(第二。)
[本草易讀卷五] 蜀秫二百零三
甘,澀,溫,無毒。溫中澀腸。
[本草易讀卷五\蜀秫二百零三] 蜀秫根
利小便止喘。燒灰酒服,治難產。小便不通,蜀秫根三兩,扁竹一兩,燈草百莖,每流水煎半兩。(驗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蜀秫二百零三] 玉蜀秫
甘,平,調中開胃。
[本草易讀卷五\蜀秫二百零三] 玉蜀根葉
治小便淋沙石痛甚,煎湯服。
[本草易讀卷五] 粟米二百零四
甘,咸,微寒。養(yǎng)腎益氣。治胃熱而止渴,除霍亂而利小便。反胃吐食,為粉,水丸豆大,煮七枚,納醋中吞之。(驗方第一。)胃熱消渴,陳粟米炊飯,干食之。(第二。)鼻血,為粉,水煮服。(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粟米二百零四] 粟米泔
飲服止霍亂煩渴,洗浴療皮膚瘙疥。
[本草易讀卷五\粟米二百零四] 谷芽
甘,溫。開胃快脾,下氣和中,消食化積。
[本草易讀卷五\粟米二百零四] 杵頭細糠
粟秫之糠也。
氣膈噎塞,刮取含之,亦可煎呷之,亦可蜜丸含咽。(驗方第一。)咽中如有物,吞吐不利,杵頭糠、臺參、蓮肉煎服。(第二。)
[本草易讀卷五] 薏苡仁二百零五
糯米同炒用。
甘,微寒。入足太陰、足陽明經(jīng)。利水瀉濕,退熱除淋。舒筋急拘攣,止咳唾膿血。治香港腳而除風,止消渴而殺蟲。水腫喘急,用郁李仁二兩,水研取汁,煮薏苡飯食。(驗方第一。)咳唾膿血,用半斤,杵破,水煮,入酒少許服。(第二。)
薏苡附子散
苡仁(半斤)附子(二兩)煎服。治胸中痹塞或隱痛。(諸方第一。)
薏附敗醬散
上方加敗醬。為散煎服。治腸癰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身無熱,脈數(shù)者。(第二。)
薏仁粥
治久風濕痹,水腫胸痹,筋攣等癥。蓋薏仁杵粉,同大米作粥食之是也。(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粟殼二百零六
去蒂筋膜,醋炒或蜜炙用。
酸,澀,微寒,無毒。斂肺澀腸。止瀉痢而固脫肛,療遺精而止久嗽。瀉痢赤白,蜜炙蜜丸服。(驗方第一。)熱痢便血,醋炙,同陳皮末,烏梅湯下。(第二。)久痢不已,蜜丸彈大,每姜水下一丸,病危者不用。(第三。)水瀉不止,同烏梅、大棗煎服。(第四。)久嗽不止,谷氣素壯者即效。蜜炙末,蜜水下。(第五。)久嗽虛嗽,多年不愈,同烏梅為末,白湯下。(第六。)壯人猝痢,同烏梅、燈心草引煎服。(第七。)嗽而遺尿,同五味子服。(第八。)
[本草易讀卷五\粟殼二百零六] 粟米
甘,平,無毒。行風氣而逐邪熱,治反胃而開胸疾。甚止瀉痢,尤潤燥枯。
[本草易讀卷五\粟殼二百零六] 鴉片
酸,澀,溫,有小毒。治瀉痢脫肛,澀丈夫精氣。
一粒金丹
真鴉片(一分)大米飯搗合三丸,每重錢許。每服一丸,未效再進,不可多服。忌醋。通治百病。風癱,酒下;口目不正,羌活湯下。百節(jié)痛,獨活湯下。正頭風,羌活湯下。偏頭風,川芎湯下。眩暈,防風湯下。陰毒,豆淋酒下。瘧疾,桃、柳枝湯下。痰喘,葶藶湯下。久嗽,干姜、阿膠湯下。勞嗽,冬花湯下。吐瀉,藿香湯下。赤痢,黃連湯下。白痢,干姜湯下。噤口痢,白術湯下。臍下痛,燈心湯下。諸氣痛,木香酒下。熱痛,梔子湯下。小腸氣,小茴湯下。血氣痛,乳香湯下。脈痛,酒下。噎食,生姜、丁香湯下。血崩,靈脂湯下。慢脾風,砂仁湯下。其余諸癥,審其所引可也。(諸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 黑豆二百零七
炒食極熱,煮食則寒。緊小者良。
甘,平,微寒,無毒。補腎鎮(zhèn)心,解毒散熱,利水下氣,活血去瘀。涂一切腫毒,解諸般風熱。除心腹之痛滿,散產后之滯瘀。頸項強硬,不得回顧,蒸熱,布包枕之。(驗方第一。)風毒攻心,煩躁恍惚,水煮服。(第二。)猝風不語,煮汁服。(第三。)喉痹不語。同上。(第四。)目赤腫痛,蒸數(shù)包,五更時,更互熨之。(第五。)脅痛如打,炒焦入酒煮沸,服之取醉。(第六。)腰脅猝痛。同上。(第七。)猝然腰痛,拌炒熱熨之。(第八。)香港腳沖心,水煮服。(第九。)身面浮腫,水煮,再入酒煮服。(第十。)新久水腫。同上。(十一。)腹中痞硬,姜引水煎。(十二。)水痢不止,炒末,每米飲下三錢。(十三。)霍亂脹痛,微炒末,水下。(十四。)男子便血,炒焦、熱酒淋服。(十五。)一切下血,皂角湯浸,炒熟,豬油丸服。(十六。)小兒沙淋,百二十粒,生草一錢,南滑一錢,水煎服。(十七。)腎虛消渴,難治者,炒,同花粉丸服。(十八。)晝夜不眠,以新布火炙熨目。再蒸黑豆數(shù)包,更枕之。(十九。)天行疫癘發(fā)腫,炒,同炙草煎服。(二十。)一切菜石食物毒,同甘草服。(二十一。)酒食毒,煮食得吐良。(二十二。)信石毒,煎服。(二十三。)諸魚毒,煮服。(二十四。)巴豆毒,利不止者,煮服。(二十五。)湯火傷,煮食易愈。(二十六。)打頭青腫,炒末,水合敷。(二十七。)墮跌內瘀,煮服。(二十八。)痘瘡濕爛,為末敷之。(二十九。)小兒頭瘡,炒末,水合敷之。(三十。)染發(fā)令黑,醋煮熬稠染之。(三十一。)牙痛,煎漱。(三十二。)月水不斷,炒煙盡,入酒沃之服。或不見,心熱者忌。(三十三。)妊娠腰痛,酒煎服。(三十四。)子死腹中,醋煎服。(三十五。)胞衣不下,酒煎服。(三十六。)菜中蛇毒,為末,酒浸絞汁服。(三十七。)身如蟲行,水浸絞汁,旦旦洗之。(三十八。)腳中癢,出黃水,風疽也。以青竹筒三尺,將黑豆入內,以馬糞、糠火燒熏,以器承兩頭,取汁搽之。先以米泔合鹽洗之。(三十九。)小兒血淋,黑豆葉煮汁服。(四十。)
豆淋酒
黑豆(三升)炒熟入瓶中,以熱酒沃之,經(jīng)一日。每取溫服取汗。治產后百病,產后諸風,或背強口噤,或煩熱螈,或身頭皆腫,或身癢嘔逆直視,或手足頑痹,頭眩目昏,皆虛熱中風也。中風口斜,頭風頭痛,破傷中風。(諸方第一。)
黑豆補虛丸
黑豆(五升)煮爛去皮,搗末豬膏作丸豆大。每酒下百丸。長肌增顏,填髓益氣,補虛能食。肥人不可服
荒年避谷神丹
黑豆(五斗,蒸三遍去皮)大麻子(三升,浸一宿,蒸二遍,令口開)取各搗為末,再合搗作團如拳大,入甑中蒸之,從戌至子,寅時出甑,午時曬干為末。干服之,以飽為度,不得食一切他物。第一頓得七日不饑,第二頓四十九日不饑,第三頓三百日不饑,第四頓二千四百日不饑,更不必服,永不饑也。令人強壯,永不憔悴。口渴即研大麻子湯飲之,轉更滋潤臟腑。若要重食他物,用葵子三合,研末煎湯令服,取下藥如金色,任食諸物,并無所損。真仙方也。(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黑豆二百零七] 豆黃卷
炒用。黑豆生芽干之。
甘,平,無毒。益氣宜腎,破血止痛。除胃中積熱,消水病脹滿。舒筋攣而止膝痛,潤肌膚水腫喘急二便澀。同大黃為末,每蔥白、陳皮湯下二錢,以利為度。(驗方第一。)頭風筋攣,膝痛,便結,炒末水下,日二。(第二。)
[本草易讀卷五] 黃豆二百零八
甘,溫,無毒。寬中下氣,利腸消水。
[本草易讀卷五\黃豆二百零八] 豆油
辛,甘,熱,微毒。痘后生瘡,燒豆為末,香油合敷。(驗方第一。)損傷腫痛爛,豆腐渣炒熱熨之,良效。(
[本草易讀卷五] 赤小豆二百零九
甘,酸,無毒。散血消腫,排膿清熱,止渴解酒,通乳下胎。利小便而消水腫,治香港腳而療瀉痢。敷一切瘡癰,涂諸般熱毒。水氣腫脹,赤小豆五合,大蒜一顆、生姜五錢、商陸一條同搗,同水煮爛,去藥,空心食豆,旋旋啜汁令盡,腫自消也。(驗方第一。)腫從腳起,入腹殺人。赤小豆三斤,煮爛取汁,溫漬足膝。若已入腹,但食小豆,勿雜他食,亦愈。(第二。)水腫腹大,入白茅根同煮食之,以消為度。(第三。)下部卒痛,同黑豆蒸熟,作二包,更互坐熨之。(第四。)水谷痢疾,一合,同黃蠟三兩煎服之。(第五。)熱毒下痢,為末水煎。(第六。)舌上出血如有孔,水研絞汁服。(第七。)熱淋血淋,炒末同煨蔥搗爛酒下。(第八。)重舌鵝口,為末醋合敷。(第九。)小兒不語,為末,酒合敷舌下。(第十。)牙痛,為末,搽之吐涎,及吹鼻。(十一。)中風嘔逆,水煎服。(十二。)?;級櫶ィ瑸槟┚品?。(十三。)妊娠行經(jīng)。同上。(十四。)難產研取汁,入黃明膠煎服。又生吞七枚。(十五。)胞衣不下,男七枚,女二七枚,東流水吞下。(十六。)乳汁不通,煮汁服。(十七。)吹乳,酒研服,以渣敷之。(十八。)癰腫初作,水合末敷之。(十九。)痘后癰腫,雞子清合末敷。(二十。)腮頰熱毒,為末蜜合敷。(二十一。)丹毒如火,雞子清合敷。(二十二。)風瘙癮疹,合荊穗末,雞子清合敷。(二十三。)中六畜肉毒,燒末水下。(二十四。)
赤小豆當歸散
小豆當歸為末,漿水下。治狐惑病,脈數(shù)無熱,微煩,默默欲臥,目赤黃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又治先血后便。(諸方第一。)
舊面包煨用。瓜蒂為使,惡遠志,反甘草。
苦,寒,有毒。入足太陽經(jīng)。除大腹之腫滿,消面目之浮腫,解陰囊之腫墜,敷香港腳之腫核。留飲宿食之滯,癥瘕積聚之堅,痰迷癲癇之疾,隔噎痞塞之。虛人忌之。生中山,二八月采根,今陜西、江東亦有之。苗似澤漆,莖短小而葉有汁,根皮赤肉白,作連珠,亦有色白者。水腫腹?jié)M,同黑丑為末,水煎時呷。(驗方第一。)身面洪腫,為末,入豬腎內,煨食,日三。(第二。)四肢腫痛,腿膝攣急。上方加木香。(第三。)水腫喘急,二便秘。同大戟、芫花為末,棗肉丸服。(第四。)二便不通,為末,面合敷臍及丹田,再艾灸三壯,內服甘草湯,以通為度。(第五。)偏墜,同茴香末酒下。(第六。)麻木疼痛,甘遂二兩,蓖麻子四兩,樟腦一兩,杵貼之。內服甘草水。(第七。)耳猝聾,甘遂半兩,綿包納入耳內,口嚼甘草。(第八。)
甘遂半夏湯
甘遂半夏白芍甘草蜜水煎。治心下堅滿有水,脈伏沉,自利反快者。(諸方第一。)
遂心丹
甘遂末(二錢)以豬心血和之,入豬心內煨熟,取末,入辰砂一錢,分作四丸,每一丸,豬心湯下。大便惡物為效,不下再用。(第二。)
[本草易讀卷五] 續(xù)隨子百三十三
紙包去油取霜用。千金子。
辛,溫,有毒。行水氣而破血結,消癥結而除腫滿,化痰飲而祛冷氣,利二便而下惡物。瘡癬疥瘤之疾,蠱蟲鬼疰之。生蜀郡,今南中多有。苗如大戟,初生一莖,莖端生葉,葉中復出葉?;ㄒ囝惔箨?,自葉中抽干而生。實青有殼。人家園田中多種植。莖中亦有白汁,可結水銀。
[本草易讀卷五] 蓖麻子百三十四
外殼無刺,內實紅色者良。
辛,甘,有毒。通諸關,開諸竅。貼偏風斜,療水氣浮腫。搗爛塞鼻窒耳聾,燒煙熏喉痹舌脹。下胞衣而收子腸,敷瘰而平惡瘡。拔針刺之入肉,下骨木之哽咽。追膿拔毒最靈,喘咳嗽悉效。在處有之。其莖有赤有白,中空。葉如瓠葉,每葉凡五尖。夏秋椏間出花穗,累累黃紫。每枝結實數(shù)十,殼如巴豆殼,內有子大如豆,有斑點,狀如牛蜱。其外殼有刺者,內實不紅;外殼無刺者,內實發(fā)紅。手臂一塊腫痛,搗敷之,一夜愈。(驗方第一。)偏頭氣痛,同乳香、食鹽搗敷太陽穴。(第二。)子腸不收,搗敷丹田,一夜而上。(第三。)手足偏枯,取油同羊脂、麝香、穿山甲煎膏,日摩數(shù)次,月余瘥。內服搜風化痰養(yǎng)血劑。(第四。)口目斜,杵膏,左貼右,右貼左。(第五。)風氣頭痛,同乳香杵餅,敷太陽穴。(第六。)鼻窒不聞香臭,三百粒,大棗一個,杵膏塞之,日易,一月愈。(第七。)舌上血出,取油捻紙,燒煙熏鼻。(第八。)舌脹滿口,同上熏口。(第九。)喉痹口噤。同上。(第十。)小便不通,取油捻紙,插入莖中即愈。(十一。)催生下胞,以七粒杵,敷足心,下即速去。(十二。)子宮脫出,搗敷頭頂。(十三。)下生胎,一月一粒,酒吞下。(十四。)一切腫毒,痛甚。搗敷之。(十五。)耳猝聾,百粒,大棗十五,乳汁丸。綿包塞之,日易,耳熱為度。二十日瘥。(十六。)面上雀斑,同密陀僧、硫黃為末,羊髓合勻,每夜敷之。(十七。)發(fā)黃不黑,凈仁,香油煎焦,去渣,三日后頻刷之。(十八。)湯火傷,同蛤粉杵膏,湯傷油調,火傷水調,敷之。(十九。)針刺入肉,凈仁一粒杵膏,以帛襯傷處敷之。(二十。)癘風鼻塌,手指攣曲,節(jié)間痛甚,凈仁一兩,黃連一兩,以小瓶入水,同浸三日。后取凈仁一粒劈開水吞之。漸加至四、五粒,微利不妨。瓶中水盡更添之。兩月后吃大蒜、豬肉也。若再發(fā)再服之,直候不發(fā)乃止。(二十一。)喘痰嗽,經(jīng)霜蓖麻葉、霜桑葉、米殼,蜜丸豆大。每五丸,白湯下。(二十二。)香港腳風腫木痹,蓖麻葉蒸,搗裹之,日三易。(二十三。)鼻血,以香油涂蓖麻葉,炙熱熨囟上。(二十四。)鐵針入肉,蓖麻肉、鍛石、紅秫谷米飯,搗膏貼之即出。(二十五。)項側結核如卵,同山藥膏敷之。(二十六。)
[本草易讀卷五] 常山百三十五
酒浸蒸熟用。忌蔥菜。
辛,苦,微寒,有毒。專截諸瘧,最吐老痰。生益州川谷及漢中。二八月采根。今汴西、湖南、淮、浙亦有之。而海州出者,葉似楸葉,八月有花紅白色。又莖圓有節(jié),高者三四尺。葉似茗而狹長,兩兩相當。二月生白花,青萼。五月結實青圓。
[本草易讀卷五\常山百三十五] 蜀漆
常山苗也,八九月采之。
辛,苦,微溫,有毒。治與常山略同。生用大劑則吐,熟用小劑則否,得大黃則瀉。溫瘧熱多,常山、小麥、竹葉,水煎,五更服。(驗方第一。)牝瘧寒多,蜀漆、云母、龍骨為末。發(fā)日平旦一服,發(fā)前一服。(第二。)腎瘧,四肢冷,腰脊痛,大便難,凄凄而寒,常山、香豉、竹葉、烏梅、蔥白,水煎,發(fā)前分服。(第三。)肺瘧,胸多痰,心寒,寒甚乃熱,熱間時驚。常山三錢,甘草五分,秫米三十五粒,水煎,發(fā)前分服。(第四。)肝瘧,少腹?jié)M,喘息如死,或小便如膿,寒多熱少,常山一兩,醋浸一宿,瓦器焙干。每二錢,水煎,五更服。(第五。)妊娠瘧疾,常山、石膏、烏梅、甘草,酒浸一宿,平旦溫服。(第六。)積年久瘧,常山、黃連每一兩,酒浸一宿,發(fā)日早服,發(fā)前再服。熱當吐,冷當利。(第七。)截諸瘧湯,常山三兩,水漬一宿,發(fā)前服,輒吐。(第八。)截諸瘧酒,常山一兩,酒漬三日,平旦一服,發(fā)時一服。(第九。)間日瘧,常山、大黃、炙草,水煎,五更服,發(fā)時又服。(第十。)久瘧不止,常山、檳榔、丁香、烏梅,酒浸一宿,五更服之。(十一。)胸中痰飲,常山、甘草,每一兩,蜜水煎,輒吐,不吐再服。(十二。)
截瘧常山丸
常山(二兩)雞子百合丸豆大,煮熟曬干收之,每二十丸,竹葉湯下。五更一服,天明一服,發(fā)時一服。
截瘧黃丹丸
常山(二兩)黃丹(半兩)烏梅(一兩)糯米湯丸豆大,每三十丸,涼酒下。隔夜一服,平旦一服,午后方食。(第二。)
不二飲
常山(二錢)檳榔(要一雄一雌大者)貝母(二錢)知母(二錢)酒(一盅)十分酒煎至剩八分,不可過熬,過則不效,露一宿。臨發(fā)日五更溫服。勿令婦人煎藥。治一切新久瘧疾,一劑截住,神效。(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藜蘆百三十六
去頭。糯米泔浸之,曬干。即山蔥也。
辛,苦,微寒,有毒。吐風癇痰涎,疔疥癬惡瘡。生泰山之谷,二八月采。今所在山谷皆有。苗葉似車前,莖似蔥白,有黑皮裹莖,似棕皮。有花肉紅色。此有二種∶一種水藜蘆,莖葉大同,只是生在近水,根須百余莖,不中藥用。今用者蔥白藜蘆,根須甚少。中風不省,牙急,每末服五分。以吐痰為度,不吐再服。(驗方第一。)諸風有痰。同上。(第二。)久瘧痰多。同上。(第三。)頭上生虱,為末摻之。(第四。)反花惡瘡,為末,豬脂合敷。(第五。)誤吞水蛭,為末水下,取吐。(第六。)
[本草易讀卷五] 附子百三十七
生用去皮臍入藥。熟用水泡,全拆去皮臍,乘熱切片炒之。地膽為使,惡蜈蚣,畏
防風、黑豆、甘草、人參、黃、綠豆。生用發(fā)散,熟用峻補。切片色光黑而潤軟。今
時一種附子,片色暗黑而干焦,全失附子氣味,用者慎之。
辛,甘,大溫,無毒。入足太陰脾、少陰腎。通行十二經(jīng)。暖腎燥脾,除濕逐冷。退手足之厥逆,舒踝膝之拘攣,回將絕之元陽,降逆上之濁陰。破癥瘕積聚,兼治寒疝,療癲癇麻痹,并息慢驚。嘔噦膈噎之疾,沉寒痼冷之,瀉痢清谷之厄,霍亂轉筋之癥。通筋脈而墜胎孕,斂瘡口而塞耳聾。
[本草易讀卷五\附子百三十七] 烏頭
制同附子。初種為烏頭,象烏之頭也。附烏頭而生者為附子,如子附母也。烏頭如
芋魁,附子如芋子,蓋一物也。別有草烏、白附,故以黑附、川烏別之。
辛,甘,大溫,有毒。除諸風風痹風邪,半身不遂之風,祛諸寒寒濕寒冷,堅痞老積之寒。功同附子,助陽之力稍緩,祛風之力則盛。烏頭尖吐風痰,治癲癇取其鋒銳,無他意也。生犍為山谷及廣漢。冬采為附子,春采為烏頭。今綿州乃廣漢故地。綿州所屬彰明所產尤多。蓋十一月播種,春月生苗。莖類野艾而澤,葉類地麻而濃。其花紫瓣黃蕤,長苞而圓。其初種之小者為烏頭,附烏頭旁生者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為烏喙,附而長生者為天雄,附而上出者為側子。春末生子,故曰春采為烏頭。冬月生子已成,故冬采為附子。蓋附子乃烏頭所生之子也。腰腳冷痹痛,生川烏為末,醋合敷之。(驗方第一。)香港腳腫痛久者,生附子為末,姜汁合涂。(第二。)年久頭痛,川烏、南星末、蔥汁合敷太陽穴。(第三。)頭風斧劈,川烏末燒煙熏碗中,茶泡服之。(第四。)耳鳴不已,生烏頭燒末,菖蒲等分,綿包塞之,日易之。(第五。)耳猝聾醋炙附子,削尖插入耳中。(第六。)手足凍裂,附子為末,合面敷之。(第七。)
附子湯
附子茯苓白術人參白芍治身體骨節(jié)俱痛,手足寒,脈沉微。(諸方第一。)
桂枝加附子湯
桂枝白芍炙草姜棗附子治因發(fā)汗成漏,小便難,四肢急,屈伸不便,惡風。(第二。)
附子瀉心湯
附子大黃黃連黃芩附子煎,三黃用水漬之。治心下痞,惡寒汗出者。(第三。)
桂枝附子湯
桂枝附子甘草生姜大棗治骨節(jié)痛,小水不利,不渴者。(第四。)
仙桃丸
生烏頭五靈脂威靈仙酒丸豆大,每酒下七丸,忌茶。治手足麻痹疼痛,或癱瘓?zhí)弁?,或腰膝痹痛。(第五。?br />
姜附湯
附子干姜治中寒困昏,臍腹冷痛,霍亂轉筋。(第六。)
烏頭煎
烏頭煎去渣,納蜜再煎。治繞臍寒疝痛,手足冷,自汗脈緊。(第七。)
再造散
烏頭當歸臺參桂枝川斷烏蛇甘草茅術川芎羌活松節(jié)牛膝防風治癱瘓。(第八。)
小活絡丹
(舒筋最宜。)天麻白附子牛膝木鱉子羌活(各五錢。)烏頭(一錢)地龍(焙)乳香沒藥(各一錢)朱砂(一錢)南星(五錢)酒丸豆大。治兩腳無力,小兒不能行,成痿癥者。(第九。)
[本草易讀卷五] 草烏頭百三十八
黑豆同煮用。莽草、遠志為使。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芨惡藜蘆、畏飴
糖、冷水、黑豆。
辛,苦,大熱,大毒。搜諸風,除諸濕,開頑痰,療頑瘡,墜胎孕。以汁熬膏名射罔,敷箭射物,見血立死。出江左山南等處。今處處有之。其根苗花實并與川烏相似,但此系野生,又無釀造之法,其根外黑內白,皺而枯燥為異爾。所附生亦有天雄、烏喙。遍身生瘡,陰囊、兩腳尤甚,草烏一兩,鹽水浸一宿,炒末。豬腰子一具,煨熟,竹刀切搗,醋合丸綠豆大,每三十丸。(驗方第一。)積年麻痹,或歷節(jié)走風疼,以草烏半斤為末,以袋盛豆腐半袋,入烏末在內,再將豆腐填滿壓干,入釜中煮一宿,其藥即堅,取出曬干為末,每五分,姜蔥湯下。(第二。)
[本草易讀卷五] 白附子百三十九
炮用。
辛,甘,大溫,有小毒。陽明經(jīng)藥也。除頭面游風,瘢痕悉療,解陰下濕癢,疥癬風瘡亦醫(yī)。止心痛而散血痹,療足弱而補肝虛,中風失音之疾,風痰眩暈之。生蜀郡。三月采。又曰此物久絕,后無真者。時珍曰∶根如草烏之小者,干者皺紋有節(jié)。又曰∶其根苗悉與附子同。按今所用白附,類川烏而內心色白,未知此何物也,而除風亦有效驗。中風口斜,同僵蠶、全蟲,酒下末。(驗方第一。)偏墜疝氣,為末,津合敷臍,艾灸三五壯。(第二。)慢驚風,同南星、黑附子為末,姜水下。(第三。)
玉真散
白附子(十兩)羌活防風南星白芷(各一兩)細末收貯。治跌打損傷,已破或傷口潰爛進風,口目斜歪,內服外敷。(諸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 南星百四十
去皮臍,湯泡用,或濕紙包糖火煨用。蜀漆為使,惡莽草辛,苦,大溫,有毒。入肝、脾、腎三經(jīng)。治中風麻痹,除風癇痰涎。消癰腫而散血,攻堅積而墜胎。療金瘡折傷之瘀,除口噤目斜之疾。得防風不麻,得牛膽不燥,得火炮不毒。牛膽合勻入膽中,懸風處干之,為膽星。生漢中及冤句。二八月采根。今河北州郡亦有之。初生根如豆大,漸長似半夏而扁,年久者根圓及寸,大者如雞卵,周匝生圓牙。四月生苗,高尺余。獨莖上有葉如爪,一窠生七八莖,時出一莖作穗。一切金瘡折傷,同防風為散,外敷內服。(驗方第一。)破傷中風。同上。(第二。)諸風口噤,同生姜、蘇葉,入膽少許,煎服。(第三。)口噤不開,一枚煨之,用紙斜包,剪小孔透氣入口,關自開也。(第四。)小兒驚風,佐辰砂末,荊芥下。(第五。)風癇痰迷,姜汁為丸,參湯下。(第六。)小兒癇后不言,為末,豬膽合服。(第七。)口目斜,為末,姜汁合貼之。左貼右,右貼左。(第八。)婦人風氣攻目作痛,醋炙南星,為末酒下。(第九。)風痰頭痛,同荊芥葉,姜汁丸服。(第十。)頭暈目眩,吐逆,同半夏、天麻,倍白面水丸豆大,每三十丸,將丸煮熟用。(十一。)中風中氣初起,稍佐木香,姜水煎服。(十二。)右臂疼痛,痰濕,同生姜、蒼術丸服。(十三。)氣痰咳嗽,同半夏、陳皮,姜水丸之。脈寸盛者宜之。(十四。)解頤脫臼,為末,姜汁合敷兩頰,一夜而上。(十五。)小兒解顱,為末,淡醋敷帛上,貼囟門,炙手熨之立效。(十六。)小兒口瘡,白屑如鵝口,為末,醋合敷足心,男左女右。(十七。)走馬疳蝕透骨穿腮。生南星當心剜空,入雄黃一塊,面包燒之,候雄黃作汁,以盞子合定,出火毒,為末,入麝香少許,掃瘡,數(shù)日愈。(十八。)
[本草易讀卷五] 黃精百四十一
蒸過曬干用。
甘,平,無毒。補中氣而安五臟,益脾胃而潤心肺,填精髓而助筋骨,除風濕而下三蟲。南北皆有,以茅山、嵩山者良。苗高一二尺。葉如竹而短,兩兩相對。莖梗柔脆,頗似桃枝,本黃末赤。四月開青白花,狀如小豆花。結子白如黍粒,亦有無子者。根如嫩生姜而黃。二八月采根。亦可劈根稀種之,一年后極稠,子亦可種。以所來多偽,近世稀用矣。
[本草易讀卷五] 半夏百四十二
湯泡數(shù)日,姜汁制用。射干為使,惡皂角,畏雄黃、生姜、干姜、秦皮、龜甲,反
烏頭,忌羊血、海藻、飴糖。陳久者良。
辛,溫,有毒。入足陽明胃,手陽明、太陰、少陰諸經(jīng)。降胃止嘔,驅痰除濕。解傷寒之寒熱,消心胸之結滿??饶骖^眩之疾,癰腫咽痛之。胎前勿用。在處有之,以齊州者為良。二月生苗一莖,莖端三葉,淺綠色,頗似竹葉。生江南者似芍藥葉。根下相重,上大下小,皮黃肉白。八月采根。小兒吐瀉,同生姜、陳粟米煎服。(驗方第一。)小兒腹脹,酒丸粟大,每十丸,姜水下。或姜汁合末,敷臍上。(第二。)霍亂腹脹,同肉桂末服。(第三。)白濁夢遺,與豬苓同炒,去豬苓,入蠣粉丸服。(第四。)八般頭風,為末,入百草霜少許,作紙捻燒煙,就鼻內之??谥泻?,有涎,吐去再含。(第五。)喉痹腫塞,生末鼻,涎出效。(第六。)木舌脹大,醋煎含漱。(第七。)面上黑氣,焙末,米醋合敷。忌片連,敷三日,皂角湯洗,面如玉也。(第八。)子腸不收,生末吹鼻。(第九。)小兒驚風不省。同上。(第十。)猝死不寤。同上。(十一。)五絕急死。同上。(十二。)癰疽發(fā)背,雞子清合末敷之。(十三。)吹奶腫痛,煨末,姜酒下立瘥。又取末入鼻。(十四。)打撲瘢痕,為末,水調敷之,一宿即沒。(十五。)遠行足趼。同上。(十六。)飛蟲入耳,生末,香油合敷耳門外。(十七。)蝎蠆螫人,水合末敷。(十八。)骨哽咽中,同白芷末服,取嘔。(十九。)心痛正在心下,按之益痛,半夏、瓜蔞、黃連、干姜、白芍、甘草,偏左右者,加柴胡;無火者,去黃連;寸脈弱,加參。(二十。)眉棱骨痛,半夏、羌活、酒芩、白芷。(二十一。)子懸逆上捧心,半夏、枳殼、瓜蔞、香附、揀砂、白芍、蘇梗、陳皮、生姜。去半夏,加丹參、青皮尤良。(二十二。)
半夏瀉心湯
半夏人參甘草干姜黃芩黃連大棗治心下痞滿不痛。又治嘔而腸鳴,心下痞。(諸方第一。)
大半夏湯
半夏人參蜜取流水揚之二百四十遍。治反胃。(第二。)
姜半湯
半夏生姜末服。治干嘔吐涎。(第三。)
小半夏湯
半夏生姜治嘔而不渴。(第四。)
越婢加半夏湯
麻黃石膏甘草生姜大棗半夏治肺脹喘咳上氣,目如脫,脈浮大。(第五。)
半夏湯、散
半夏甘草桂枝湯散俱可。治少陰咽痛。(第六。)
半夏麻黃丸
半夏麻黃蜜治心下悸者。(第七。)
[本草易讀卷五] 射干百四十三
米泔浸。烏扇。
味苦,微寒,有小毒。治咳逆上氣,療咽喉痹痛。祛瘀血而通經(jīng),破癥結而消痰。涂癰腫而解瘧母,降實火而利大腸。在處有之。人家種之。今人所種,多是紫花者,呼為紫蝴蝶。葉如烏嬰,故又名烏扇。葉中抽莖,莖上分枝開花。秋月結實作房,中子黑色。三月采根。咽腫痛,同豆根末,吹之如神。(驗方第一。)咽閉塞腫痛,同豬脂油合煎令焦,去渣,每服少許。(第二。)咽閉不通,含之咽汁。(第三。)二便不通,諸藥不效者,水煎服。(第四。)水腫腹大,動搖有水聲,搗汁服。(第五。)
射干麻黃湯
射干麻黃紫菀冬花五味子細辛半夏姜棗治咳而上氣,喉中有水雞聲。(諸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 玉簪百四十四
甘,寒,有小毒。處處有之,人家栽為花草。二月生苗成叢,柔莖如白菘。葉大如掌,圓而有尖,葉上紋如車前葉。六七月抽莖,莖上有細葉,中有花朵,白色,下小末大,中吐黃蕊,頗香,不結子。乳癰初起,取根擂酒服,以渣敷之。(驗方第一。)斷產,同鳳仙子、紫薇花、辰砂等分,蜜丸。每經(jīng)見后服之,不可著牙。(第二。)解斑蝥毒,以根擂水服之。(第三。)刮骨取牙,用干根一錢,白砒三分,白七分,硼砂二分,靈仙三分,烏頭半分,為末,以少許點
[本草易讀卷五] 鳳仙子花百四十五
子炒用。甲指桃花。
苦,平,有小毒。透骨軟堅,損齒通竅,催生落胎,攻積除噎。根苗主治略同。涂打撲腫痛齒牙欲去,為末,入砒少許,點疼根取之。(驗方第一。)咽中骨哽欲死者,研水,以竹筒灌入,其骨即軟,勿著牙。又以末吹之。(第二。)噎食不下,酒浸三宿,為末,酒丸綠豆大,每八丸酒下。(第三。)催生,為末,水下二錢,勿近牙。再以蓖麻子敷足心。(第四。)小兒痞積,鳳仙子、水紅花子、大黃、芒硝,為細末,白鴿一個,去毛、腸,剖腹,勿犯水,以布拭凈,將藥末入內,用綿扎定,沙鍋煮干,將鴿焙黃。早晨食之,日西時疾軟,三日便血而愈。(第五。)打撲腫痛,取根葉搗敷。(第六。)骨哽咽中,用根搗爛含咽后,以水漱之。(第七。)誤吞銅鐵。同上。(第八。)洗足令軟,皮硝、鳳仙子、石榴皮各五錢,茵陳四錢,煎水洗,不可用手洗,婦女洗之易裹。又方鳳仙花連根搗爛,煎洗亦佳。(第九。)
[本草易讀卷五] 芫花百四十六
醋炒用。決明為使,反甘草。
辛,苦,有毒。入足太陽經(jīng)。泄水破氣,逐飲滌痰。療咳嗽而除上氣,平癰瘡而消腹?jié)M。蕘花治同。芫花生淮源川谷。春采花,秋采根。今在處有之。宿根舊枝莖紫,根白似榆根。苗葉似柳。二月開紫花作穗,又似藤花而細。今絳州出者花黃,謂之黃芫花?;蛉拯S色者即蕘花,或曰生時色黃,干則白耳。贅瘤焦法∶甘草熬膏,筆妝瘤之四圍,上數(shù)次。次用芫花、大戟、甘遂為末,醋合。另以筆妝其中,勿近甘草。次日縮小,又以甘草膏妝小暈三次如前,仍上此藥,自然焦縮。(驗方第一。)便毒初起,用根搗出水煎服,以渣敷之,得下則消。(第二。)瘰初起,壯人,用芫根擂水服,大吐利則平。(第三。)一點痛甚,背腿間,根末合醋敷,帛束之。(第四。)鬼胎癥瘕,經(jīng)不通。以根炒末,桃仁湯下,下惡物為度。(第五。)酒疸尿黃,同椒目燒末,每水下半錢。(第六。)
[本草易讀卷五] 茵芋百四十七
用莖葉。
辛,苦,微溫,有毒。治一切風濕,拘攣痹痛。療諸般風冷,筋骨怯弱。生泰山之谷。三月采葉。今雍、華、絳、杭諸州亦有之。苗高三四尺,莖赤,葉似石榴而短濃。四月開細白花,五月結實。
[本草易讀卷五] 萆百四十八
薏仁為使,畏葵根、大黃、柴胡、前胡。
甘,苦,無毒。入足陽明、厥陰經(jīng)。除腰脊之痛強,散骨節(jié)之風濕,療痔之壞瘡,起腰腳之癱瘓。溺數(shù)莖疼之疾,白濁陰痿之;益精明目最良,中風失音亦效。時珍曰∶萆蔓生,葉似菝而大,其根長硬,大者如商陸而堅。今人皆以土茯苓為萆則腰腳痹軟,佐杜仲末,每酒下二錢,忌牛肉。(驗方第一。)小便數(shù),酒丸豆大,每酒下七
萆厘清飲
萆菖蒲益智烏藥(等分)水煎。治白濁頻數(shù)。(諸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萆百四十八] 菝
生山野中,莖似蔓而堅強,植生有刺。其葉團大,狀如馬蹄,光澤似柿葉。秋開黃花,結紅子。其根甚硬,有硬須如刺。主治同萆。
[本草易讀卷五] 土茯苓百四十九
忌茶葉。
甘,淡,無毒。健脾理胃,祛風除濕。強筋骨而利關節(jié),舒拘攣而止泄瀉。解膩粉銀朱之毒,平惡瘡癰腫之邪。生海畔山谷,楚蜀亦有之。蔓生,莖細有點,其葉不對,狀類大竹葉而質濃滑,如瑞香葉而長五六寸。其根狀如菝而圓,其大若雞鴨子,連綴而生,遠者離尺許,近或數(shù)寸,其肉軟,可生啖。有赤白二種,入藥用白者良。
[本草易讀卷五] 白蘞百五十
代赭石為使,反烏頭。
甘,苦,辛,平,無毒。除熱散結,止痛生肌。解癰疽瘡腫,療金瘡折傷。治小兒驚癇,平女子陰腫。腸風痔漏之疾,面瘡瘰之。生衡山山谷。二八月采根。江淮、荊、襄、懷、孟、商、齊諸處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生蔓,赤莖,葉如小桑。五月開花,七月結實。根如雞鴨卵而長,三五枚同一窠,皮黑肉白。一種赤蘞,花實功用皆同,但表里俱赤耳。
[本草易讀卷五] 山豆根百五十一
苦,寒,無毒。瀉熱解毒,消腫止痛。治咽喉風癰,療心腹脹痛。諸瘡皆醫(yī),五痔并療。解人馬之急黃,平蛇犬之暴傷。生劍南及宜州、果州,廣西忠州、萬州諸處。苗蔓如豆,葉青,經(jīng)冬不凋,八月采根。赤白熱痢,蜜丸服。(驗方第一。)喉風急痛,牙閉,同白藥子煎含咽。(第二。)五般急黃水下末。(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威靈仙百五十二
忌茶。
辛,咸,甘,平,無毒。入太陽經(jīng),通十二經(jīng)絡。祛風行氣,宣通五臟。除腰膝之冷痛,卻臟腑之滯積。破癥瘕而退癖,解宿膿而去惡水。黃膽浮腫之邪,皮膚大腸之風。生商州上洛山及華山。今陜西、河東、河北、汴東、江湖皆有之。初生作蔓,狀如釵股。七月生花六出,淺紫或碧白色。作穗似蒲苔子,亦有似菊花頭者。其根叢須數(shù)百條,初時黃黑色,干則深黑。此別有數(shù)種,根須一樣,但色或黃或白,皆不可用。腰腳諸痛,或末或丸酒下。(驗方第一。)腰腳膝沉重。同上,以利惡物為度。(第二。)破傷風,半兩,獨頭蒜一個,香油一錢,同搗爛,酒下汗出愈。(第三。)手足麻痹痛,或癱或打撲痛甚,同烏頭、靈脂醋丸服。(第四。)噎塞隔氣,醋、蜜煎服,吐痰為度。(第五。)停痰喘咳而嘔,同半夏末、皂角,水丸姜下。(第六。)大腸冷積,蜜丸姜水下。(第七。)痔瘡腫痛,水煎熏洗。(第八。)諸骨哽咽,一兩,砂仁一兩,沙糖一兩,水煎服。(第九。)熏疥神方,威靈仙、白芥子、雄黃、山梔為末,卷紙燒熏之。(第十。)
[本草易讀卷五] 防己百五十三
去皮,酒洗用。惡細辛,畏萆、女菀、鹵堿,伏消石。治風宜木防己,治水宜漢
防己。
辛,苦而寒,無毒。足太陰、太陽經(jīng)藥。通行十二經(jīng)。解臟腑之水氣,泄經(jīng)絡之濕邪。除腳氣之腫痛,退下焦之濕熱。手足攣急之疾,關節(jié)腫痛之。乃驅風逐水之要劑,為除濕解熱之靈丹。出漢中川谷及黔中。二八月采根。其莖如葛蔓延,其根外白內黃,如桔梗內有黑紋。但漢中出者,破之文作車輻解,黃實而香,莖梗甚嫩,苗葉小類牽牛。折其莖一頭吹之,氣從中貫如木通。他處者青白虛軟,又有腥氣,皮皺,上有丁足子,名木防己?;蛞阅痉兰翰蝗斡茫鴱堉倬?、孫思邈皆用之,是木防己亦可甚棄也。肺痿喘嗽,漢防己末,水煎細呷。(驗方第一。)肺痿咯血,漢防己。葶藶為末,糯米湯下。(第二。)霍亂吐利,防己、白芷末,新水下。(第三。)目睛猝痛,酒浸為末,酒下。(第四。)解雄黃毒,水煎服。(第五。)小便淋澀,木防己、防風、葵子,水煎服。(第六。)
木防己湯
防己石膏人參桂枝治膈間支飲,喘滿心下痞,面赤黎黑,脈沉緊者。(諸方第一。)
防己茯苓湯
防己黃桂枝茯苓甘草水煎服。治皮水腫,按之沒指。(第二。)
防己黃湯
防己黃白術炙草姜棗治風水皮腫,汗出脈浮。又治風濕相搏,關節(jié)沉痛,微腫惡風。(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木通百五十四
古名通草。古方所用,即今之木通;而俗間所謂甘,淡,無毒。入心、肝、膀胱諸經(jīng)。利水通淋,止渴退熱,安心除煩,通經(jīng)下乳。耳聾鼻塞之滯,喉痹咽腫之疾。通草治同。生石城山谷及陽城。正二月采干。澤、潞、漢中、江淮、湖南亦有之。藤生,蔓大如指,其莖干大者徑三寸。一枝五葉,頗類石葦,又似芍藥,三葉相對。夏秋紫花,亦有白花者。結實如木瓜,食之甘美。
導赤散
木通生地炙草竹葉治心熱尿赤。(諸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 鉤藤百五十五
甘,苦,微寒,無毒。手足厥陰藥也。除心熱,平肝風。治大人頭旋目眩,療小兒驚癇寒熱。發(fā)斑疹而止內釣,除客忤而息胎風。出建平、秦中興元等處。三月采。兩湖兩江山中皆有之。狀如葡萄藤而有鉤,紫色。古方多用皮,后者多用鉤,取其力銳耳。小兒驚熱,同滑石、炙草末服。(驗方第一。)猝得癇疾,同炙草煎服,日五夜三。(第二。)斑疹不快,同紫草末酒下。(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金銀花百五十六
忍冬。俗名凈花,葉名毛花。
辛,甘,微苦,無毒。退熱解毒,養(yǎng)血止渴,療風除濕,補虛祛脹。治熱毒血痢腸癖,療腫毒癰疽疥癬。在處有之。附樹延蔓,莖微紫色,對節(jié)生葉。葉似薜荔而青,有澀毛。三四月花開長寸許,一蒂兩花二瓣,一大一小,俱色白,經(jīng)二三日則色黃。新舊相參,黃白相映,故呼金銀花。四月采花,藤葉不拘時采。一切腫毒,初起發(fā)熱,已潰未潰,連莖葉煎服,以渣敷之。(驗方第一。)疔瘡便毒。同上。(第二。)喉痹乳蛾。同上。(第三。)敷腫拔毒,同大黃焙末,酒水合敷四周。莖葉亦可。(第四。)癰疽,內托一切,已成未成,同黃、當歸、甘草末服,以渣敷之。葉亦可。(第五。)惡瘡不愈,一兩,雄黃五分,瓦器煎之,紙封七重,穿一孔熏瘡,大出黃水,再用生肌藥取效。(第六。)輕粉毒癰。同上。(第七。)瘡久成漏,浸酒常服。(第八。)熱毒血痢,濃煎服。(第九。)鬼打身青,水煎服。(第十。)香港腳疼痛,或煎或末常服。(十一。)
忍冬膏
凈花(四兩)磁石(三錢)香油(一斤)熬枯去渣,入黃丹八兩,熬至滴水成珠,攤用。治諸般腫痛,金刀傷惡瘡。(諸方第一。)
忍冬酒
凈花(五兩)甘草(一兩)水煎成,再入酒稍煎,分服。治癰疽發(fā)背,一切惡瘡初起。(第二。)
活命飲
穿山甲(一錢五分)皂刺(五分)甘草(一錢)凈花(三錢)赤芍(一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花粉(二錢)防風(一錢)貝母(一錢五分)白芷(一錢五分)陳皮(二錢)一切癰疽初起,未成即消,已成即潰。(第三。)又∶當歸(五錢)生(五錢)凈花(五錢)甘草(三錢)治同上第三。尤宜于婦人。(第四。)
[本草易讀卷五] 菟絲子百五十七
酒浸蒸曬數(shù)次,杵粉用。山藥為使。
辛,甘,無毒。入足三陰經(jīng)。強陰益精祛風明目。除腰膝之冷痛,息便溺之淋瀝。助筋脈而益氣力,解燥渴而止白濁。消渴不已,任意煎飲,以止為度。(驗方第一。)小便淋瀝。同上。(第二。)益腎添精,同熟地酒丸服。(第三。)白濁遺精,同茯苓、蓮肉丸服。(第四。)赤濁,口干煩熱,同麥冬蜜丸。(第五。)腰膝疼,同牛膝酒丸服。(第六。)肝傷目暗,酒浸為末,雞子白丸服。(第七。)身面猝腫,洪大,酒浸常服。(第八。)橫生,酒下末。(第九。)谷道赤痛,熬黑為末,雞子白合敷。(第十。)痔如蟲咬。同上。(十一。)
[本草易讀卷五] 五味子百五十八
生用止嗽,熟用入補。蓯蓉為使,惡葳蕤,勝烏頭。
味酸,微苦,微咸,無毒。入手太陰肺經(jīng)。斂肺滋腎,益氣生津;補虛明目,強陰澀精。定喘嗽而止嘔瀉,除煩渴而消水腫。嗽初起脈數(shù)有火者勿用。出齊山、代郡、遼東等處,河東、陜西、越杭亦有之。苗引赤蔓于高木,葉尖圓似杏葉。三四月開黃白花,類蓮花。七月成實,叢生莖端。今有二種,有南北之分,南產者色紅,北產者色黑,用滋補必用北產者良。亦可取根種之,當年就旺;若二月種子,次年乃旺。赤游風丹,漸漸腫大,為末服之。(驗方第一。)爛弦風眼,同荊子煎湯洗。(第二。)女人陰冷,五味子四兩為末,口中玉泉合丸,納陰中。(第三。)五更腎瀉,五味子二兩,吳茱萸半兩,炒末,每旦陳米湯下。(第四。)白濁,脅脊穿痛,醋丸服。(第五。)遺精,為末,蜜煎膏服。(第六。)陽事不起,每酒下一錢,用一斤。忌豬、魚、蒜、醋。(第七。)痰嗽且喘,同白礬末,每三錢,以豬肺尖熟蘸食之。(第八。)久咳不止,佐甘草、五倍子、風化硝,末,干含咽。(第九。)久咳肺脹,同粟殼蜜丸彈子大,每煎服一丸。(第十。)
酒蒸用。
甘,酸,微溫,無毒。益腎臟而固精,補肝虛而明目,起陰痿而縮小便,潤肌膚而烏須發(fā)。處處有之。四五月紅熟,狀如覆盆。味酸甘,大如櫻桃,軟紅可愛。又曰,色黑烏耳。紅者乃田也,不入藥。男陽不起,酒浸焙末酒下。(驗方第一。)令女人多孕。同上。(第二。)
[本草易讀卷五] 使君子百六十
甘,溫,無毒。治小兒百病,五疳悉療;解小便白濁,瀉痢亦醫(yī)。最殺諸蟲,兼益脾胃。原出海南、交趾。今閩之邵武,蜀之眉州,少栽蒔之。其藤如葛,繞樹而上。葉青如五加葉。五月花開,一簇一二十葩,紅色輕盈如海棠。其實長寸許,五瓣合成有棱。腹有蟲病,每月上旬,清晨空腹食使君子仁數(shù)枚,或以殼煎湯送下,或七生七煨。(驗方第一。)小兒痞塊,腹大肌瘦,同木鱉子丸三豆大。雞子一個,孔破入內,蒸熟食之。(第二。)蟲牙痛,煎漱之。(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木鱉子百六十一
去油用。
味苦,微寒,有小毒。療瘡癰痔瘤瘰,治疳積痞塊瀉痢。生朗州及南中。七八月采實。今湖、廣、杭、越、全、岳諸州亦有之。藤生。葉有五椏,狀如山藥,青色面光。四月生黃花。六月結實如栝蔞而大,生青,熟紅黃色。每一實有核三四十枚,其狀扁而如鱉。
[本草易讀卷五] 馬錢子百六十二
番木鱉子。
苦,寒,無毒。療咽喉痛痹,消痞塊堅硬。生回回國,今西土邛州諸處亦有之。蔓生,夏開花。七八月結實如栝蔞,生青熟赤,亦如木鱉,而核小色白。彼人言能治一百二十種病,每癥各有湯引。或云以豆腐制過,用之良。病欲去胎,杵膏納陰中。(驗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 馬兜鈴百六十三
去革膜,取仁焙用。肺虛寒者勿用。
苦,寒,無毒。手太陰肺藥也。清肺熱而降氣,止痰咳而定喘。血痔瘡之疾,水腫心痛之生平澤叢林中,七八月采實。關中、河東、河北、江、淮、夔、浙皆有之。作蔓繞樹而生。葉如山蕷葉,而濃大背白。六月黃紫花,頗類枸杞。七月結實如大棗似鈴,作四五瓣。水腫腹大,喘急,水煎服。(驗方第一。)喘急,同炙草煎服。(第二。)一切心痛,燈上燒末,酒下立止。(第三。)痔腫痛,瓶中燒煙熏之。(第四。)
[本草易讀卷五] 牽牛子百六十四
研取頭末用。得青木香、干姜良。或半生半炒。黑丑、白丑。
苦,寒,有小毒。專消水腫,最利二便。解一切氣壅,逐諸般痰飲。消腫滿而攻癖,落胎孕處處有之。蔓生,葉似扁豆而三尖,有黑白二種。一切積氣,宿食不化,頭末四兩,取萊菔剜孔,入藥蒸熟,加白蔻末一錢,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驗方第一。)大便不通,半生半熟為末,姜湯下。(第二。)水腫猝脹,黑白各頭末二錢,白面合餅燒食。因虛者不用。(第三。)水腫尿澀,取頭末,每五分,同上。(第四。)小兒腫,頭末丸服。二便不通者。(第五。)面上雀斑,為末,雞子白合敷,旦洗去。(第六。)小兒夜啼,為末敷臍。(第七。)小便血淋,為末,姜水下二錢。(第八。)不拘氣水腹鼓。同上第三。因虛者不用。(第九。)
奪命散
黑、白(各炒末)大黃檳榔(等分)每蜜水下五分。治小兒馬脾風、急驚,肺脹喘滿,胸高氣急,脅縮鼻脹,悶亂咳嗽,煩渴痰一。)
舟車丸
黑丑(四兩)生軍(二兩)甘遂(一兩面包煨用)橘紅(一兩)大戟(一兩,面花(一兩)青皮(一兩)木香(五錢)檳榔(一錢)輕粉(一錢)丸豆大,每三錢,以大便利三次為度,不知加之,諸水腫形脈俱實者。(第二。)
[本草易讀卷五] 凌霄花百六十五
畏堿鹵。紫薇。
味咸,甘,寒,無毒。入厥陰肝。破血祛瘀,通秘落胎,甚止崩帶,最攻癥瘕。生西海川谷及山陽,今處處有之。蔓生數(shù)尺,得木而上,即高數(shù)丈,年久者藤大如杯。一枝數(shù)葉,葉尖有齒。自夏至秋開花,一枝十余朵,大如牽牛,而頭開五瓣,赭黃色,有細點。八月結莢如豆莢。糞后下血,浸酒服。(驗方第一。)血崩,為末酒下,后服四物湯。(第二。)消渴,水煎一兩服。(第三。)通身風癢,為末酒下。(第四。)大麻風,同地龍、僵蠶、全蝎,炒末酒下。(第五。)酒鼻,同山梔末服。(第六。)經(jīng)脈不行,酒下末。(第七。)
[本草易讀卷五] 薔薇根百六十六
味苦,澀,冷,無毒。入手足陽明經(jīng)。除風濕諸熱,解赤白諸痢。息癰疽疥癬之毒,平金瘡打撲之腫。殺疳蟲而治肚痛,通血結而治牙痛。遺尿消渴之疾,頭瘡白禿之。子名營實,治同。生零陵及蜀郡。八九月采根。今在處有之。叢生似蔓,而莖硬多刺。小葉尖薄有細齒。四五月開花,有紅白諸色。消渴尿多,水煎服。(驗方第一。)小便失禁。同上。(第二。)尿床,酒煎服。(第三。)小兒疳痢,煎服,以愈為度。(第四。)口舌糜爛,水煎常漱。(第五。)金瘡腫痛,燒末白湯下。(第六。)骨哽不出,為末水下。(第七。)下疳瘡,同葉焙末敷之。(第八。)
[本草易讀卷五] 月季花百六十七
甘,溫,無毒?;钛[敷毒。瘰未破,用花二錢,沉香五錢,芫花炒三錢,入大鯽魚腹中,以魚腸封固,酒水煮熟食之。(驗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 栝蔞子百六十八
古方用實,今惟取仁炒用。
甘,寒,無毒。入手太陰肺。下氣定喘,止嗽消痰。瀉火潤肺,滑腸止血。平乳癰而通乳汁,療胸痹而滌胸郁。解赤白熱痢,通二便秘澀。瀉者忌用。所在有之。蔓生,葉如甜瓜而小薄。七月開花淺黃色。結實在花下如拳,秋月采實。痰嗽不止,蔞仁一兩為末,文蛤七分,姜汁澄濃丸彈大,含化之。(驗方第一。)干咳無痰,蔞實一枚,絞汁入蜜,加白礬一錢,熬膏常含咽之。(第二。)咳而有痰,蔞實十個,白礬二兩,同搗為餅,陰干為末,丸豆大,每五十丸。(第三。)熱咳不止,濃茶一盅,蜜一盅,蔞實去皮,將瓤入茶蜜中,去子,蒸熟常食之。(第四。)痰咳胸滿有熱,心下塞者。用子同半夏丸服。姜下。(第五。)肺痿嗽血,蔞實一個,烏梅肉十個,杏仁二十個,焙末,每用一撮,豬肺一片,摻末入內,炙熟食之。(第六。)酒痰咳嗽,同青黛、姜汁丸,每含化之。(第七。)飲酒發(fā)熱,方同上。(第八。)酒痞,脅脹時嘔,同神曲末,每蔥水下二錢。(第九。)小兒痰喘咳,內熱,蔞仁為末,白面合餅,炙黃為末,每湯下一錢,日三。蒸餅食亦可。(第十。)婦人犯熱痰咳,經(jīng)不調,蔞仁、青黛、香附為末,蜜合含化。(十一。)痰咳胸滿,氣塞,蔞仁炒,丸豆大,每三十。(十二。)小兒黃膽,蔞實為末水下,下黃水為度。(十三。)酒疸。同上。(十四。)吐血不止,蔞實泥固煨之,每末服三錢。(十五。)下鮮血,蔞實燒末,同赤小豆末,每酒下一錢。(十六。)面黑令白,蔞凈瓤三兩,杏仁一兩,豬胰一具,杵如膏,每夜涂之。(十七。)下胞衣,用仁為末,酒與童尿煎。(十八。)乳癰初發(fā)蔞實大者一個,酒煎取汁。(十九。)諸癰發(fā)背初起。同上。(二十。)便毒初起,蔞實、黃連水煎服。(二十一。)
栝蔞薤白白酒湯
蔞實(一枚)薤白(三兩)白酒(一斤。)治胸痹氣短,喘息咳唾,胸背痛,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shù)者。(諸方第一。)
栝蔞半夏湯
前方加半夏半斤。治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第二。)
小陷胸湯
蔞實(一枚)半夏(半斤)黃連(一兩。)治小結胸,疼痛只在心下,寸關浮滑。心不熱者去黃連。(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天花粉百六十九
取粉用。枸杞為使。惡干姜,畏牛膝、干漆,反烏頭。即栝蔞根也。秋月掘者有粉
,夏月掘者有筋無粉,不堪用。
甘,酸,微苦,寒,無毒。解消渴,除煩熱,療黃膽,治毒癰。排膿生肌,撲損血瘀。發(fā)黃煩渴,蜜煎服之。(驗方第一。)一切煩渴水煎服。(第二。)小兒發(fā)黃,同蜜服之。(第三。)小兒壯熱頭痛,乳汁合末服。(第四。)小兒囊腫,佐炙草水煎服。(第五。)耳猝烘烘,削尖,以豬油煎三沸塞之。(第六。)耳聾未久,用三十斤煮汁,如常釀酒服之。(第七。)乳汁不下,酒水煎。(第八。)癰腫初起,同赤小豆末醋合敷。(第九。)折傷腫痛,熱搗敷之。(第十。)箭鏃不出,搗敷日三易。(十一。)針入肉中,方同上。(十二。)痘后目障,同蟬蛻焙末,將羊肝批開,入藥末,米泔煮熟食之。(十三。)
[本草易讀卷五] 土瓜根百七十
即王瓜。月令∶四月王瓜生。即此也。
味苦,微寒,無毒。入厥陰肝。通經(jīng)瘀而破癥結,利二便而消癰腫。生魯?shù)仄綕商镆?,及人家垣墻間。三月采根。三月生苗,其蔓多須,嫩時可茹。其葉圓如馬蹄而有尖,面青背淡色而不光。六七月開五出小黃花成簇。結子,熟時有紅黃二色。根如栝蔞根之小者,澄粉甚白。須深掘二三尺乃得正根。
[本草易讀卷五] 葛根百七十一
辛,甘,無毒。入足陽明經(jīng)。解肌退熱升陽散火,止嘔除瀉,生津解渴。降沖逆而定喘,解酒毒而散郁。除眼眶項背之強痛,退胸膈心下之邪熱。血痢溫瘧之疾,腸風疹痘之。在處有之。其根外紫內白,蔓生。其葉有三尖,面青背淡。其花成穗紅紫色。其莢如小黃豆金瘡中風,痙強欲死,水煎四兩服。仍合竹瀝服。(驗方第一。)服藥過劑,水煎服。(第二。)中服藥毒,方同上。(第三。)酒醉不醒。同上。(第四。)小兒吐血,水煎服。(第五。)衄血。同上。(第六。)熱毒下血,與藕節(jié)合服。(第七。)干嘔不已,水煎服。(第八。)傷寒頭痛,發(fā)熱脈洪,水煎汗之。(第九。)癤子初起,葛蔓燒末,水合敷。(第十。)消酒,葛花煎服,飲酒不醉。(十一。)目眶痛,葛根煎服。(十二。)
葛根湯
桂枝白芍炙草姜棗葛根麻黃治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又治下痢兼太陽表癥者。又治剛痙口噤,氣沖項強,溺少無汗。(諸方第一。)
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白芍炙草姜棗葛根治項背強幾幾,有汗惡風。(第二。)
葛連芩甘湯
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治下后下利脈促,喘而汗出者。(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天冬百七十二
去心蒸用。地黃、貝母為使。畏曾青,忌鯉魚。誤食鯉,浮萍可解之。
甘,寒,微苦,無毒。入手太陽,手足少陰經(jīng)。滋腎潤燥,止渴消痰。除陰火而療骨蒸,潤五臟而利二便。痰咳喘促之邪熱,消渴嗌干之火熱,肺痿肺癰之熱毒,吐膿吐血之熱郁。內無熱者,與素渴者勿用。殺三蟲而去伏尸,強骨髓而澤肌膚。生奉高山谷。春秋采根。今處處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釵股,高丈余。葉如茴香,極尖細而疏滑,有逆刺,亦有澀而無刺者。夏生細白花,亦有黃、紫花者。根頗同百部根。婦人骨蒸煩熱,盜汗口干,同麥冬末,生地汁,煎熬丸服。(驗方第一。)口瘡連年,上方去地黃加元參,蜜丸含化。(第二。)諸般癰腫,取汁酒下。(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百部百七十三
酒浸焙用。
甘,苦,微溫,無毒。溫肺殺蟲。除咳嗽上氣,治傳尸骨蒸,解疳疾最易,療疥癬良效。處處山野有之。春苗,作藤蔓。葉大而尖長,頗似竹葉,面青色而光。根下一撮十五六枚,黃白色。春秋采根。暴咳嗽,漬酒服,日三。(驗方第一。)三十年嗽,同蜜熬服。(第二。)熏衣去虱,同秦艽末,入筒燒熏。(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何首烏百七十四
米泔浸拌,黑豆同蒸。忌鐵。茯苓為使,忌諸血、無鱗魚、蒜、蔥、萊菔。
苦,澀,微溫,無毒。足厥陰、少陰藥也。益腎補肝,養(yǎng)血祛風。黑髭發(fā)而悅顏色,長筋骨而益精髓,治瘰而消癰腫,止崩帶而除瘧疾。生順州南河縣,今在處有之,以西洛、嵩山、河南柏縣者為勝。春生苗,蔓延竹木墻壁間,莖紫色。葉葉相對如山藥而不光澤。夏秋開黃白花,如葛勒花。結子有棱,似蕎麥而小。根如拳,有五棱瓣,似小甜瓜。有赤白二種。秋冬取根。疥瘡滿身,不可治者,同艾葉煎熏之。(驗方第一。)大麻風,一斤,胡麻四兩,九蒸九曬,為末,酒下二錢。(第二。)傷破血出,為末敷,神效。(第三。)瘰結核,已破未破,嚼,日二。(第四。)腸風下血,米飲下末二錢。(第五。)皮里作痛,不問何處,為末,姜汁合膏敷之,帛包,炙熱鞋底熨之。(第六。)骨軟腰膝痛,行步不得,遍身癢,酒制棗肉丸豆大,每三十丸酒下。(第七。)紫白癜風,多起面項,初無痛癢,后漸微癢,延蔓成片,或游走遍身。純紫斑者紫癜,粉紅有白斑者為白癜,均有汗。初起以萬靈丹汗之。首烏、荊芥、蒼術、苦參、皂刺丸服,治白癜。又附子、硫黃、姜汁調勻,茄蒂搽之,治紫白二癜。又硫黃一錢,密陀僧一錢,信石分,陳醋合敷之,良效。又密陀僧為末,醋敷之。(第八。)
七寶美髯丹
首烏(赤白各一斤,米泔浸三日,去皮鋪黑豆上,砂釜蒸之,如此九次)赤白茯苓(各半斤)菟絲子(半斤,酒蒸)當歸身(半斤)故脂(四兩,酒浸,黑芝麻同炒)牛膝(半斤。)共為末,蜜丸龍眼大,每酒下二三丸。黑須發(fā),壯筋骨,固精氣,續(xù)嗣延年。(諸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 澤瀉百七十五
酒浸干用。畏海蛤、文蛤。
甘,淡,微咸,微寒,無毒。入足太陽、少陰經(jīng)。利水通淋,止嘔除瀉,滲濕解渴,治疝補陰。祛心下之水痞,逐膀胱之濕熱。消腫脹而除香港腳,明耳目而舒筋骨。生汝南池澤。九月采根。今山東、河、陜、江、淮亦有之,以漢中者為勝。春苗多在淺水中。葉似牛舌,獨莖而長。秋開白花,作叢似谷精草。冒暑霍亂,小便不利,同白術、茯苓、生姜、燈心煎。(驗方第一。)水腫,同白術為末或丸服。(第二。)
澤瀉湯
澤瀉(五兩)白術(四兩)水煎分服。治心下支飲,苦眩冒,脈沉弦。
[本草易讀卷五] 菖蒲百七十六
去毛微炒。秦皮、秦艽為使。惡地膽、麻黃,忌飴糖、羊肉、鐵器。石菖蒲良。
辛,溫,苦,平,無毒。手少陽、足厥陰藥也。開心孔,通耳竅。明目發(fā)音,祛濕逐風,除痰消積,開胃寬中。療噤口毒痢,除風痹驚癇。崩帶胎漏之疾,癰瘡疥瘙之。生上洛池澤及蜀郡嚴道。一寸九節(jié)者良。今處處有之,而池州、戎州者佳。時珍曰∶菖蒲凡五種∶生于池澤,蒲葉肥,根高二三尺者,泥菖蒲也;生于溪澗,蒲葉瘦,根高二三尺者,水菖蒲也;生于石水之間,葉有劍脊,瘦根密節(jié),高尺余者,石菖蒲也;人家以砂栽之,每春剪,愈剪愈細,高四五寸,葉如韭,根如匙柄粗者,亦石菖蒲也。遍身生瘡,痛而不癢,粘著衣被,曉夕不臥,以數(shù)斤為細末,布席上臥之,即不粘衣,又得安臥,五七日瘥,神效。(驗方第一。)飛絲入目,捶碎,左目塞右鼻,右塞左,神效。(第二。)頭瘡不瘥,為末,香油合敷,日三。(第三。)陰汗?jié)癜W,同蛇床末搽之。(第四。)病后耳聾,取汁滴之。(第五。)耳猝聾,同蓖麻子搗丸,綿包塞耳,日易之,七日愈。(第六。)產后崩中,酒煎服兩半。(第七。)赤白帶下,同故紙炒末酒下。(第八。)胎動不安,或痛或下血,取汁服。(第九。)肺損吐血,同白面新水下。(第十。)諸積鼓脹,半斤,斑蝥四兩同炒,去蝥,醋丸,服三十丸。(十一。)霍亂脹痛,四兩,每服一兩。(十二。)尸厥如死脈如常,為末吹鼻,仍煎服。(十三。)魘死不寤,勿以火照,但痛咬其踵,以菖蒲末吹鼻,且煎服。(十四。)聰耳明目,益智不忘,為末,酒常服之。(十五。)
[本草易讀卷五] 蒲黃百七十七
甘,平,無毒。手足厥陰藥也。生用性滑,行血消瘀,通經(jīng)脈而利小便,祛心腹膀胱寒熱諸邪,療打撲損傷瘡癤諸腫。炒黑性澀,止一切吐衄崩帶,便血痢血。煎止泄精。處處有之,以泰州者為良。初生嫩葉出水時紅白色。至夏抽莖于叢葉中,花抱莖端如槌,俗名蒲棒是也,蒲棒即花中蕊屑也。心腹血氣痛,同靈脂末服。(驗方第一。)舌脹滿口,為末摻之。又同干姜末摻之。(第二。)重舌生瘡,以末敷之。(第三。)衄血,同青黛新水下。(第四。)吐血唾血,二兩,每涼水下三錢。(第五。)吐血不已,為末,生地湯下。(第六。)小便血。同上。(第七。)金瘡出血,常服之。(第八。)胎動欲產,井華水下。脈散者,急加參。(第九。)胞衣不下。同上。(第十。)產后血瘀,水煎三兩。(十一。)兒枕血瘕米湯下。(十二。)產后煩悶,東流水下。(十三。)墜傷撲損內瘀,酒下。(十四。)陰處濕癢,為末敷之,四度良。(十五。)耳出膿,摻之。(十六。)耳中出血,炒黑摻之。(十七。)口耳大血,急以帛縛兩乳,同阿膠、生地煎服。(十八。)
[本草易讀卷五] 浮萍百七十八
即水中小浮萍,非大蘋也。
辛,酸,無毒。入手太陰經(jīng)。除膚熱而解表,消癮疹而祛風,下水氣而利小便,止瘙癢而解消渴,麻痹癱瘓之疾,打撲吐血之。處處池澤水中有之。春生,或云楊柳花所化。一葉經(jīng)宿即生數(shù)葉,葉下有微須,即其根也。一種背面皆綠者。一種面青背紫赤若血者,謂之紫背浮萍,入藥為良。七月采之,取貯篩中,篩下坐大盆水,即易干也。
[本草易讀卷五] 海藻百七十九
咸,寒,無毒。瀉熱行水,軟堅化痰。消癭瘤結核,解疝癥結。平水腫而利二便,治奔豚而療香港腳。諸膈痰壅之疾,癰腫宿食之。
[本草易讀卷五\海藻百七十九] 海帶
下氣消癭,功同海藻。
海藻生東海,七月采,今登萊諸州皆有之。黑色如亂發(fā)。
海藻酒
海藻(一斤)絹袋盛,浸酒中數(shù)日,服盡再作。將渣丸服。治癭氣瘰。
[本草易讀卷五] 昆布百八十
煮去咸味,焙干用。
咸,寒,無毒。治水腫癭瘤,陰膈噎,功同海藻。生東海。時珍曰∶生登萊,搓如繩索之狀。出閩浙者,大似菜。癭氣結核,為散,每一錢,用綿包好,醋中浸過,含咽汁,味盡再易之。(驗方第一。)膈噎,含咽汁。(第二。)
[本草易讀卷五] 石斛百八十一
去頭與根,酒浸日曬酥蒸用。陸英為使,惡凝水石、巴豆,畏雷丸、僵蠶。
甘,淡,微咸,無毒。強陰益精,暖水補虛。平胃氣而壯筋骨,療風痹而治腳弱。夢遺滑精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七八月采莖,色如金者佳。荊襄澤中、江左亦有之。叢生石上,其根糾結甚繁,干則自軟。其莖葉皆生青色,干則黃色。紅花。節(jié)上自生根須。人亦折下,以砂石栽之。短而中實者石斛也,長而中虛者木斛也。木斛不入散丸。
[本草易讀卷五] 骨碎補百八十二
去凈毛,蜜蒸用,焙亦可。忌鐵。即毛姜,亦名申姜。
苦,溫,無毒。入手少陰經(jīng)及手足厥陰。專治折傷,最補腎虛。耳鳴牙痛悉療,破血止血皆江南、淮、浙、陜西、夔路皆有之。其根扁長,略似姜形;其葉有椏缺,頗似貫仲。筋骨折傷,為末,米粥合敷之。(驗方第一。)久瀉腎虛,為末,入豬腎中煨食。(第二。)牙痛,炒黑末,摻之咽下。(第三。)發(fā)落欲生,同薔薇嫩皮煎汁刷之。(第四。)耳鳴耳閉,削條火炮,乘熱塞之。(第五。)風中牙痛同乳香丸,塞孔中。(第六。)
[本草易讀卷五] 石葦百八十三
去毛梗,炙用?;?、杏仁、射干為使,得菖蒲良。
辛,甘,微寒,無毒。通膀胱而利水,益精氣而治淋。崩中漏下之疾,發(fā)背金瘡之。處處有之,多生陰崖險罅處。其葉長者近尺,闊寸許,柔韌如皮,背有黃毛,亦有金星者。
[本草易讀卷五] 野芫荽百八十四
即鵝不食草也。石胡荽。
辛,平,無毒。辟臭氣而通九竅,吐風痰而散瘡腫,去目翳而開鼻塞,解耳聾而療痔病。頭之。生石縫及陰濕處。細莖小葉,狀類芫荽。
[本草易讀卷五] 卷柏百八十五
先以鹽水煮,次以井水煮,焙干之。
辛,平,無毒。生用破血通經(jīng),治癥瘕淋結。炙用止血,治腸風脫瀉。生常山山谷石間,關、陜、沂、兗諸處亦有之。宿根紫色多須。苗似柏葉而細,拳攣如雞足多生石上。
[本草易讀卷五] 瓦松百八十六
昨葉何草。
酸,平,無毒。止血住痢,生發(fā)斂瘡。處處有之。生年久瓦屋上。如蓬,高尺許,遠望如松栽。六七月采苗。
[本草易讀卷五] 馬勃百八十七
俗名灰包,生濕地中。
辛,平,無毒。散血熱而清肺,止喉痹而解毒。敷諸瘡甚良,止吐衄亦效。生濕地久腐處或腐木上。紫色,虛軟如狗肺,彈之粉出。有大如小斗者。
[本草易讀卷五] 薺百八十八
甘,寒,無毒。利肺氣而和中,止咳嗽而明目,解消渴而除痛,治強中而解毒。以蜀、江、浙皆有之。苗似桔梗,根似沙參,而奸商每以此偽作人參。
豬腎薺湯
豬腎(一具)黑豆(一斤)薺(三兩)人參石膏茯神磁石知母葛根黃芩甘草栝蔞根(每二兩)治強中莖長興,不交精自出,消渴。(諸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 仙茅百八十九
糯米泔浸,去赤汁用。忌鐵。
辛,溫,有毒。除腰腳之冷痹,祛心腹之冷氣,助陽道而生子,添精髓而通神。聰耳明目,開胃消食,最安五臟,尤治虛勞。生西域,今處處大山中有之。葉似茅,四五月抽莖四五寸,開小花深黃色。其根獨莖而直,根相附,外皮稍粗褐色,內肉黃白色。二八月采根。
[本草易讀卷五] 水仙百九十
苦,辛,滑,寒,無毒。最消癰腫,甚下骨哽。叢生下濕處。其根似蒜、薤而長。外有赤皮。冬月生葉似蒜、薤。春初抽莖如蔥。莖頭開花
[本草易讀卷五] 莨菪子百九十一
醋煮干,牛乳浸。
苦,辛,熱,有毒。療癩疾風癇,治肉痹拘急。熏蟲牙而洗陰汗,止冷痢而收脫肛。安心定風,通神見鬼。
[本草易讀卷五] 茜草百九十二
苦,酸,無毒。補中益氣,祛寒除濕。解黃膽而通經(jīng),止風痹而活血。吐衄崩中,便血諸血諸傷。生喬山川谷。二八月采根。今圃人亦作畦種蒔。苗蔓生,方莖中空有筋,外有細刺,數(shù)寸一節(jié),每節(jié)五葉,七八月開花。結實如小椒大,中有細子。
[本草易讀卷五] 白藥子百九十三
辛,溫,無毒。散血降火,生肌解毒。消腫癰而解喉痹,除咳嗽而療損傷。出原州,夔、施、合州、江西、嶺南亦有之。三月生苗葉,四月抽赤莖如壺蘆蔓,六月開白花,八月結果,九月葉落枝折。根皮赤色,名白藥子。
[本草易讀卷五] 黃藥子百九十四
苦,平,無毒。涼血降火,消癭解毒。出嶺南、夔、峽州郡及明、越、秦、隴山中,以忠州、萬州者為勝。今處處人家種之。莖高二三尺,柔而有節(jié),似藤,葉大如拳。其根外褐內黃,亦有黃赤色者。
[本草易讀卷五] 胡麻百九十五
酒蒸用。烏者良。
甘,平,無毒。潤養(yǎng)五臟,添補精髓。堅筋骨而明耳目,黑須發(fā)而利二便。最逐風而除濕,亦涼血而解毒。小便尿血,碗許為末,東流水浸一宿,平旦絞汁熱服。(驗方第一。)瘡口不合,炒搗敷之。(第二。)蜘蛛咬瘡,杵爛敷之。(第三。)諸蟲咬傷。同上。(第四。)湯火傷。同上。(第五。)婦人乳少,炒研入少鹽食之。(第六。)陰癢生瘡,嚼敷。(第七。)頭面諸瘡。同上。(第八。)小兒瘰,同連翹末常食之。(第九。)小兒軟癤,炒焦嚼敷。(第十。)小兒痢下赤白,搗合蜜湯食之。(十一。)手足酸痛,熬研酒浸常服。(十二。)偶感風寒,炒研擂酒服取汗。(十三。)腰腳酸痛,熬香杵末服。(十四。)白發(fā)令黑,九蒸曬,棗肉丸服。(十五。)
[本草易讀卷五\胡麻百九十五] 香油
甘,微寒,無毒。涼血解毒,止痛生肌。解諸毒而殺蟲,消癰腫而滑腸。發(fā)落不生,涂之。(驗方第一。)令發(fā)長黑,入桑葉煎過,去渣沐發(fā)。(第二。)耳聾有塞,日滴數(shù)次。(第三。)蚰蜒入耳,以油作餅枕之。(第四。)蜘蛛咬傷,合鹽摻之。(第五。)冬月唇裂,涂之。(第六。)小兒丹毒,涂之。(第七。)毒蜂螫,敷之。(第八。)蛇傷,急飲之,再治補。(第九。)喉痹腫痛,灌之立愈。(第十。)腫毒初起,煎熬乘熱通手旋涂。(十一。)癰疽發(fā)背,香油一斤,銅釜煎沸,入好醋二碗。作五次服,一日服盡。(十二。)血干難產,入蜜煎服。(十三。)胎死腹中,同上,入湯服之。(十四。)猝熱心痛,服一合。(十五。)小兒初生,二便不通,稍入皮硝煎服。(十六。)小兒諸熱,蔥涎入油內,手蘸油摩五心、頭面、項背,能解毒涼肌。(十七。)傷寒發(fā)黃,香油一盅,水半盅,雞子白合服。(十八。)中砒石毒,一碗灌之。(十九。)腰痛牽心,發(fā)則氣絕,以香油服之,吐物如發(fā)。(二十。)小兒鹽哮,脂麻秸瓦上焙末,豆腐蘸食之。(二十一。)眉毛不生,脂麻花陰干為末,香油漬之,日涂。(二十二。)湯火傷,香油數(shù)兩,入落陽花漬之,陳久彌佳,敷傷處,止痛消腫,永不潰爛,神效。即黃葵。(二十三。)
[本草易讀卷五] 大麻仁百九十六
去殼取仁用。畏牡蠣、白薇、茯苓。
甘,平,無毒。手陽明、足太陰藥也。潤燥滑腸,通乳催生。破積血而利小便,止消渴而通關節(jié)。風水腹大,腰臍重痛,不可轉側,麻仁半斤,水研取汁,入大米二合,煮稀粥,下蔥、椒、鹽、豉服。(驗方第一。)老人風秘。(第二。)五淋澀痛。(第三。)大便不通。(第四。)產后秘塞。俱同上。(第五。)產后瘀血,酒浸一宿,平旦服,每一兩。(第六。)妊娠心痛,水煎服。(第七。)月水不通,同桃仁各二兩,酒煎分服之。無燥結象者不用。(第八。)嘔逆不止,杵煎,水研取汁,著少鹽吃,立效。(第九。)虛勞內熱,骨節(jié)痛,大便數(shù),口燥,熱淋。水煎三兩分服。(第十。)香港腳腫渴,熬汁入赤小豆煮熟,食豆飲汁。(十一。)血痢不止,取汁煮綠豆,空心食。大效。(十二。)大腸頭出,寸余,干則自落,又出。坐香油中漬之,飲大麻子汁數(shù)升,自愈也。(十三。)金瘡內瘀,二兩,蔥白七個,搗,水煎服。血出不盡再服。(十四。)小兒頭瘡,研細絞汁,合蜜涂之。(十五。)白禿無發(fā),炒焦為末,豬脂合敷,發(fā)生為度。再煮麻仁汁常服。(十六。)小兒丹毒,搗末,水合敷之。(十七。)
[本草易讀卷五] 小麥百九十七
新者性熱,陳者和平。
甘,微寒,無毒。除客熱而止煩渴,利小便而止漏血。消渴心煩,作粥食之。(驗方第一。)老人五淋,同木通一兩服。(第二。)白癜風,攤石上,燒鐵物壓油搽之良。(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小麥百九十七] 浮麥
甘,寒,無毒。益氣除熱。自汗盜汗最宜,骨蒸勞熱尤良。
[本草易讀卷五\小麥百九十七] 麥麩
止痛散血,調中祛熱。醋蒸熨手足痹痛,寒濕香港腳,醋炒損傷血瘀,湯火傷爛。一切虛汗盜汗,或炒末服或煎服。(驗方第一。)氣走作痛,醋炒布包熨之。(第二。)小兒眉瘡,炒黑末酒合敷。(第三。)小便尿血。炒香,豬肉蘸食之。(第四。)
[本草易讀卷五\小麥百九十七] 陳小粉
用麩皮水澄干之,愈久愈佳。
炒黑,醋熬膏,敷一切赤腫痛、湯火諸傷、犬咬馬毒久不愈者。
[本草易讀卷五\小麥百九十七] 麥面
甘,溫,無毒。補虛養(yǎng)氣,濃腸強力,助益五臟,充實體膚。敷癰腫損傷,止鼻衄吐血。最熱渴心悶,溫水合服一兩。(驗方第一。)中猝死,水合服一抄。(第二。)吐血,略炒,磨京墨合服。(第三。)大衄,口耳皆血。入鹽少許冷水下。(第四。)嘔噦不止,醋合作小彈丸,煮熟投漿水中,每吞三丸,未定再。(第五。)寒痢白色,炒,入粥中食之。(第六。)瀉痢不固,炒焦一斤,每水下二錢。(第七。)頭皮虛腫如裹水,嚼面敷之。(第八。)咽腫痛,醋合敷外腫處。(第九。)乳癰不消,醋熬敷之。大效。(第十。)破傷中風,同炒鹽新水合敷。(十一。)金瘡出血,敷之。(十二。)遠行腳趼成泡,水合敷,一夜消。(十三。)折傷瘀血,同山梔水合敷之。(十四。)火燎成瘡,同山梔、香油敷之。(十五。)瘡中惡肉,寒食麥面二兩,巴豆五分,水合餅燒末敷之。(十六。)小兒口瘡,寒食麥面,硝石水合敷足心下,男左女右。(十七。)婦人斷產,一斤,酒煮沸去渣,分三服,經(jīng)水至時前日夜、次日早、天明服之。(十八。)一切漏瘡,同鹽合團,燒研敷之。(十九。)瘡累累如赤豆,生手足肩背瘭疽也。酒合敷之。(二十。)一切疔腫,豬油合封。(二十一。)傷米食積,同陳曲末常服。(二十二。)傷肉積,同上,山楂湯下。(二十三。)一切腹痛,麥秸草燒灰,淋汁服。(二十四。)接骨外敷方∶生梔一錢,飛白面三錢,姜汁調敷。損傷腫痛極者,水合敷之。(二十五。)
[本草易讀卷五] 大麥百九十八
咸,微寒。止渴除熱,益氣調中,補虛養(yǎng)血,消食止瀉,充實臟腑,滑肥肌膚。
[本草易讀卷五\大麥百九十八] 大麥面
平胃止渴,消食除脹,寬胸下氣,涼血進食。食飽脹煩,大麥面炒香,白湯下,以愈為度。(驗方第一。)小兒脹煩欲睡,此傷乳也,用面微炒,水下一錢。(第二。)麥芒入目,大麥煎洗即出。(第三。)湯火傷,大麥炒黑為末,油合敷之。(第四。)破傷腸出,大麥粥湯,洗腸納入,但飲米糜,百日可愈。(第五。)猝患淋痛,大麥三兩煎湯,入姜汁、蜜代茶。(第六。)小便不通,陳大麥秸煎汁服之。(第七。)
[本草易讀卷五\大麥百九十八] 大麥芽
炒。
開胃補脾,和中寬腸,散氣破血,通乳落胎。化一切米面果食,消諸般脹結痰氣。婦人乳脹,因喪子。水煎三錢,立效。(驗方第一。)脹飽,同萊菔子煎服。(第二。)谷勞嗜臥,飽食便臥,四肢煩重,大麥芽三兩、椒一兩俱炒,干姜三兩,為末,白湯下二錢。(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蕎麥百九十九
甘,平,微寒,無毒。寬腸降氣,磨積消癰。除白濁白帶,治脾積泄瀉。涂丹毒而消熱腫,療痢疾而止絞腸。絞腸痧痛,用面炒焦,熱水沖服。(驗方第一。)脾積痢疾,炒面,沙糖水合常服。(第二。)赤腫熱痛,醋合面敷之。(第三。)嗽而上氣,面四兩,茶末二錢,蜜二兩,水一碗,順手攪千下,服之,良久氣下不止,即愈也。(第四。)十水腫喘,同大戟末作餅,炙熟為末,茶下,以利為度。(第五。)男子白濁,炒末,雞子清合,丸豆大,每五十,鹽水下。(第六。)赤白帶下。同上。(第七。)噤口痢疾,每沙糖水下面二錢。(第八。)癰疽發(fā)背,麥面、硫黃各二兩,井水合餅,曬干,每用一餅,磨水敷之。痛令不痛,不痛令痛。(第九。)瘡頭黑凹,用面煮食即發(fā)起。(第十。)痘瘡潰爛,用面頻敷。(十一。)湯火傷,炒面水合敷,神效。(十二。)男子敗積,同大黃末酒下。(十三。)女子敗血。同上。(十四。)頭風畏冷,水調餅敷之,數(shù)作汗出愈。(十五。)染發(fā)令黑(十六。)噎食,蕎麥秸燒灰淋汁,煎取白霜一錢,硼砂一錢,為末,每酒下五分。(十七。)
[本草易讀卷五] 粳米二百
陳者下氣,宜病患。
甘,平,微寒,無毒。補中和胃,益氣除煩,清熱止渴。壯筋骨而益腸胃,和五臟而好顏色?;魜y吐瀉,煩渴,入水研汁,合竹瀝服之。(驗方第一。)赤痢熱躁,入水研汁,入瓶中,貯井底一宿,平旦服之。(第二。)自汗不止,杵粉絹包撲之。(第三。)五種尸病,水煮一沸常服之。(第四。)猝心氣痛,水煎一沸即服。(第五。)初生無皮,杵粉撲之。(第六。)小兒面耳生瘡,嚼敷之。(第七。)胎動腹痛,下黃汁,脈欲散,同黃煎服。(第八。)
[本草易讀卷五\粳米二百] 淅二泔
即大米泔第二次也。
止煩渴而清熱,利小便而涼血。吐血不止,溫服頻頻。(驗方第一。)鼻血。同上。(第二)服藥過劑飲之良。(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糯米二百零一
糯性粘滯,小兒病患忌之,痘病喜之。
甘,溫,無毒。補脾益肺,益氣止瀉。堅大便而縮小便,收自汗而發(fā)痘瘡。自汗不止,杵粉入龍骨、牡蠣撲之。(驗方第一。)霍亂煩渴,蜜水研汁服之,大米尤良。(第二。)消渴不止。同上。(第三。)下痢噤口,糯谷三兩,炒出白花去殼,姜汁拌濕,再炒為末,白湯下。(第四。)久泄食減,糯米二兩,水浸一宿,炒熟為末,入山藥一兩,每日平旦用半盞。入沙糖二匙,胡椒末少許,以滾湯調食,其味極佳,久服令人有子。神方也。(第五。)鼻血不止,諸藥不效,用糯米炒黃為末,每新水下二錢。仍吹鼻少許。(第六。)自汗不止,同麩皮炒末,每米飲下二錢。(第七。)女人白淫,同花椒醋丸服。(第八。)風犬咬傷,糯米一合,斑蝥七枚,同炒黃去蝥,再入七枚,炒黃去蝥,又入七枚,待米出煙,去蝥為末,香油合敷,小便利佳。(第九。)虛勞不足,入豬肚內,蒸干搗丸,日日食之。(第十。)腰痛虛寒,炒熟袋盛,拴靠痛處。內研服八角茴,酒下。(十一。)金瘡癰腫,糯米不拘多少,端午前四十九日,以冷水浸之。一日再換水,輕淘轉,勿攪碎。至端午日取出陰干,絹袋盛,懸通風處。每用旋出,炒黑為末,冷水調如膏,隨瘡大小,裹定瘡口,外以布包,勿令動,直候瘡瘥。若腫毒初起,敷之一夜即消。(十二。)喉痹腮,用前膏貼之,干再易。(十三。)竹木簽刺,以前膏貼之,一夜刺出在藥內也。(十四。)煩渴不止,糯米泔水任意飲之。(十五。)
[本草易讀卷五] 黍米二百零二
多食發(fā)故疾、閉氣。
甘,溫,無毒。益氣補中。杖瘡腫痛,燒灰香油敷之。不作瘢。(驗方第一。)小兒鵝口,嚼汁敷之。(第二。)心痛不瘥,四十年者,取泔汁溫服。(第三。)閃肭脫臼,赤黑腫痛,黍米粉、鐵漿粉各半斤,蔥一斤,同炒研末,酒服三次,再入少醋貼之。(第四。)
[本草易讀卷五\黍米二百零二] 稷米
甘,寒。益氣補中,涼血解毒。辟除瘟疫,令不相染,稷米為末,頓服之。
[本草易讀卷五\黍米二百零二] 丹黍米
止嗽下氣,退熱除渴。甚治霍亂,亦調瀉痢。令婦不妒,同薏仁丸服。(驗方第一。)男子陰易,酒煎三兩發(fā)汗。(第二。)
[本草易讀卷五] 蜀秫二百零三
甘,澀,溫,無毒。溫中澀腸。
[本草易讀卷五\蜀秫二百零三] 蜀秫根
利小便止喘。燒灰酒服,治難產。小便不通,蜀秫根三兩,扁竹一兩,燈草百莖,每流水煎半兩。(驗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蜀秫二百零三] 玉蜀秫
甘,平,調中開胃。
[本草易讀卷五\蜀秫二百零三] 玉蜀根葉
治小便淋沙石痛甚,煎湯服。
[本草易讀卷五] 粟米二百零四
甘,咸,微寒。養(yǎng)腎益氣。治胃熱而止渴,除霍亂而利小便。反胃吐食,為粉,水丸豆大,煮七枚,納醋中吞之。(驗方第一。)胃熱消渴,陳粟米炊飯,干食之。(第二。)鼻血,為粉,水煮服。(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粟米二百零四] 粟米泔
飲服止霍亂煩渴,洗浴療皮膚瘙疥。
[本草易讀卷五\粟米二百零四] 谷芽
甘,溫。開胃快脾,下氣和中,消食化積。
[本草易讀卷五\粟米二百零四] 杵頭細糠
粟秫之糠也。
氣膈噎塞,刮取含之,亦可煎呷之,亦可蜜丸含咽。(驗方第一。)咽中如有物,吞吐不利,杵頭糠、臺參、蓮肉煎服。(第二。)
[本草易讀卷五] 薏苡仁二百零五
糯米同炒用。
甘,微寒。入足太陰、足陽明經(jīng)。利水瀉濕,退熱除淋。舒筋急拘攣,止咳唾膿血。治香港腳而除風,止消渴而殺蟲。水腫喘急,用郁李仁二兩,水研取汁,煮薏苡飯食。(驗方第一。)咳唾膿血,用半斤,杵破,水煮,入酒少許服。(第二。)
薏苡附子散
苡仁(半斤)附子(二兩)煎服。治胸中痹塞或隱痛。(諸方第一。)
薏附敗醬散
上方加敗醬。為散煎服。治腸癰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身無熱,脈數(shù)者。(第二。)
薏仁粥
治久風濕痹,水腫胸痹,筋攣等癥。蓋薏仁杵粉,同大米作粥食之是也。(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 粟殼二百零六
去蒂筋膜,醋炒或蜜炙用。
酸,澀,微寒,無毒。斂肺澀腸。止瀉痢而固脫肛,療遺精而止久嗽。瀉痢赤白,蜜炙蜜丸服。(驗方第一。)熱痢便血,醋炙,同陳皮末,烏梅湯下。(第二。)久痢不已,蜜丸彈大,每姜水下一丸,病危者不用。(第三。)水瀉不止,同烏梅、大棗煎服。(第四。)久嗽不止,谷氣素壯者即效。蜜炙末,蜜水下。(第五。)久嗽虛嗽,多年不愈,同烏梅為末,白湯下。(第六。)壯人猝痢,同烏梅、燈心草引煎服。(第七。)嗽而遺尿,同五味子服。(第八。)
[本草易讀卷五\粟殼二百零六] 粟米
甘,平,無毒。行風氣而逐邪熱,治反胃而開胸疾。甚止瀉痢,尤潤燥枯。
[本草易讀卷五\粟殼二百零六] 鴉片
酸,澀,溫,有小毒。治瀉痢脫肛,澀丈夫精氣。
一粒金丹
真鴉片(一分)大米飯搗合三丸,每重錢許。每服一丸,未效再進,不可多服。忌醋。通治百病。風癱,酒下;口目不正,羌活湯下。百節(jié)痛,獨活湯下。正頭風,羌活湯下。偏頭風,川芎湯下。眩暈,防風湯下。陰毒,豆淋酒下。瘧疾,桃、柳枝湯下。痰喘,葶藶湯下。久嗽,干姜、阿膠湯下。勞嗽,冬花湯下。吐瀉,藿香湯下。赤痢,黃連湯下。白痢,干姜湯下。噤口痢,白術湯下。臍下痛,燈心湯下。諸氣痛,木香酒下。熱痛,梔子湯下。小腸氣,小茴湯下。血氣痛,乳香湯下。脈痛,酒下。噎食,生姜、丁香湯下。血崩,靈脂湯下。慢脾風,砂仁湯下。其余諸癥,審其所引可也。(諸方第一。)
[本草易讀卷五] 黑豆二百零七
炒食極熱,煮食則寒。緊小者良。
甘,平,微寒,無毒。補腎鎮(zhèn)心,解毒散熱,利水下氣,活血去瘀。涂一切腫毒,解諸般風熱。除心腹之痛滿,散產后之滯瘀。頸項強硬,不得回顧,蒸熱,布包枕之。(驗方第一。)風毒攻心,煩躁恍惚,水煮服。(第二。)猝風不語,煮汁服。(第三。)喉痹不語。同上。(第四。)目赤腫痛,蒸數(shù)包,五更時,更互熨之。(第五。)脅痛如打,炒焦入酒煮沸,服之取醉。(第六。)腰脅猝痛。同上。(第七。)猝然腰痛,拌炒熱熨之。(第八。)香港腳沖心,水煮服。(第九。)身面浮腫,水煮,再入酒煮服。(第十。)新久水腫。同上。(十一。)腹中痞硬,姜引水煎。(十二。)水痢不止,炒末,每米飲下三錢。(十三。)霍亂脹痛,微炒末,水下。(十四。)男子便血,炒焦、熱酒淋服。(十五。)一切下血,皂角湯浸,炒熟,豬油丸服。(十六。)小兒沙淋,百二十粒,生草一錢,南滑一錢,水煎服。(十七。)腎虛消渴,難治者,炒,同花粉丸服。(十八。)晝夜不眠,以新布火炙熨目。再蒸黑豆數(shù)包,更枕之。(十九。)天行疫癘發(fā)腫,炒,同炙草煎服。(二十。)一切菜石食物毒,同甘草服。(二十一。)酒食毒,煮食得吐良。(二十二。)信石毒,煎服。(二十三。)諸魚毒,煮服。(二十四。)巴豆毒,利不止者,煮服。(二十五。)湯火傷,煮食易愈。(二十六。)打頭青腫,炒末,水合敷。(二十七。)墮跌內瘀,煮服。(二十八。)痘瘡濕爛,為末敷之。(二十九。)小兒頭瘡,炒末,水合敷之。(三十。)染發(fā)令黑,醋煮熬稠染之。(三十一。)牙痛,煎漱。(三十二。)月水不斷,炒煙盡,入酒沃之服。或不見,心熱者忌。(三十三。)妊娠腰痛,酒煎服。(三十四。)子死腹中,醋煎服。(三十五。)胞衣不下,酒煎服。(三十六。)菜中蛇毒,為末,酒浸絞汁服。(三十七。)身如蟲行,水浸絞汁,旦旦洗之。(三十八。)腳中癢,出黃水,風疽也。以青竹筒三尺,將黑豆入內,以馬糞、糠火燒熏,以器承兩頭,取汁搽之。先以米泔合鹽洗之。(三十九。)小兒血淋,黑豆葉煮汁服。(四十。)
豆淋酒
黑豆(三升)炒熟入瓶中,以熱酒沃之,經(jīng)一日。每取溫服取汗。治產后百病,產后諸風,或背強口噤,或煩熱螈,或身頭皆腫,或身癢嘔逆直視,或手足頑痹,頭眩目昏,皆虛熱中風也。中風口斜,頭風頭痛,破傷中風。(諸方第一。)
黑豆補虛丸
黑豆(五升)煮爛去皮,搗末豬膏作丸豆大。每酒下百丸。長肌增顏,填髓益氣,補虛能食。肥人不可服
荒年避谷神丹
黑豆(五斗,蒸三遍去皮)大麻子(三升,浸一宿,蒸二遍,令口開)取各搗為末,再合搗作團如拳大,入甑中蒸之,從戌至子,寅時出甑,午時曬干為末。干服之,以飽為度,不得食一切他物。第一頓得七日不饑,第二頓四十九日不饑,第三頓三百日不饑,第四頓二千四百日不饑,更不必服,永不饑也。令人強壯,永不憔悴。口渴即研大麻子湯飲之,轉更滋潤臟腑。若要重食他物,用葵子三合,研末煎湯令服,取下藥如金色,任食諸物,并無所損。真仙方也。(第三。)
[本草易讀卷五\黑豆二百零七] 豆黃卷
炒用。黑豆生芽干之。
甘,平,無毒。益氣宜腎,破血止痛。除胃中積熱,消水病脹滿。舒筋攣而止膝痛,潤肌膚水腫喘急二便澀。同大黃為末,每蔥白、陳皮湯下二錢,以利為度。(驗方第一。)頭風筋攣,膝痛,便結,炒末水下,日二。(第二。)
[本草易讀卷五] 黃豆二百零八
甘,溫,無毒。寬中下氣,利腸消水。
[本草易讀卷五\黃豆二百零八] 豆油
辛,甘,熱,微毒。痘后生瘡,燒豆為末,香油合敷。(驗方第一。)損傷腫痛爛,豆腐渣炒熱熨之,良效。(
[本草易讀卷五] 赤小豆二百零九
甘,酸,無毒。散血消腫,排膿清熱,止渴解酒,通乳下胎。利小便而消水腫,治香港腳而療瀉痢。敷一切瘡癰,涂諸般熱毒。水氣腫脹,赤小豆五合,大蒜一顆、生姜五錢、商陸一條同搗,同水煮爛,去藥,空心食豆,旋旋啜汁令盡,腫自消也。(驗方第一。)腫從腳起,入腹殺人。赤小豆三斤,煮爛取汁,溫漬足膝。若已入腹,但食小豆,勿雜他食,亦愈。(第二。)水腫腹大,入白茅根同煮食之,以消為度。(第三。)下部卒痛,同黑豆蒸熟,作二包,更互坐熨之。(第四。)水谷痢疾,一合,同黃蠟三兩煎服之。(第五。)熱毒下痢,為末水煎。(第六。)舌上出血如有孔,水研絞汁服。(第七。)熱淋血淋,炒末同煨蔥搗爛酒下。(第八。)重舌鵝口,為末醋合敷。(第九。)小兒不語,為末,酒合敷舌下。(第十。)牙痛,為末,搽之吐涎,及吹鼻。(十一。)中風嘔逆,水煎服。(十二。)?;級櫶ィ瑸槟┚品?。(十三。)妊娠行經(jīng)。同上。(十四。)難產研取汁,入黃明膠煎服。又生吞七枚。(十五。)胞衣不下,男七枚,女二七枚,東流水吞下。(十六。)乳汁不通,煮汁服。(十七。)吹乳,酒研服,以渣敷之。(十八。)癰腫初作,水合末敷之。(十九。)痘后癰腫,雞子清合末敷。(二十。)腮頰熱毒,為末蜜合敷。(二十一。)丹毒如火,雞子清合敷。(二十二。)風瘙癮疹,合荊穗末,雞子清合敷。(二十三。)中六畜肉毒,燒末水下。(二十四。)
赤小豆當歸散
小豆當歸為末,漿水下。治狐惑病,脈數(shù)無熱,微煩,默默欲臥,目赤黃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又治先血后便。(諸方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