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蟲魚(中品)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作者: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猬皮

  味苦平。

  主五痔陰蝕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陰腫痛引要背,酒煮殺之。生川谷。

  名醫(yī)曰:生楚山田野,取無時。

  案說文云:似豪豬者,或作猬。廣雅云:虎王,猬也。爾雅云:匯毛刺。郭璞云:今謂狀似鼠?;茨献诱f山訓(xùn)云:鵲矢中猬。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露蜂房

  味苦平。主驚癇瘈痵,寒熱邪氣,瘨疾,鬼精,蠱毒腸痔。火熬之,良。一名蜂腸。生山谷。

  名醫(yī)曰:一名百穿,一名蜂。生牂柯,七月七日采,陰干。

  案淮南子汜論訓(xùn)云:蜂房不容卵。高誘云:房巢也。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鱉甲

  味咸平。

  主心腹癥瘕堅積,寒熱,去痞息肉,陰蝕,痔惡肉。生池澤。

  名醫(yī)曰:生丹陽,取無時。

  案說文云:鱉,甲蟲也。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蟹

  味咸寒。

  主腦中邪氣,熱結(jié)痛,(口咼)僻面腫敗漆。燒之致鼠。生池澤。

  名醫(yī)曰:生伊洛諸水中,取無時。

  案說文云:蟹有二敖八足旁行,非蛇鱔之穴無所庇,或作,蛫蟹也。

  荀子勤學(xué)扁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所寄托。廣雅云:蜅蟹,蛫也。

  爾雅云:螖蛫,小者。郭璞云:或曰即蟚螖也,似蟹而小。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柞蟬

  味咸寒。

  主小兒驚癇,夜啼,瘨病,寒熱,生楊柳上。

  名醫(yī)曰:五月采,蒸干之。

  案說文云:蟬以旁鳴者,蜩蟬也。廣雅云:(蟲奇)蛣,蟬也,復(fù)育,蛻也,舊作蚱蟬。別錄云:蚱者,鳴蟬也,殼一名楉蟬,又名伏蝐,案蚱即柞字。周禮考工記云:侈則柞。鄭元云:柞讀為咋咋然之咋,聲大外也。說文云:諸、大聲也,音同柞,今據(jù)作柞。柞蟬即五月鳴蜩之蜩,夏小正云:五月良蜩鳴,傳良蜩也,五采具。爾雅云:蜩、螂、蜩。毛詩云:如蜩。傳云:蜩、蟬也。方言云:楚謂之蜩,宋衛(wèi)之間,謂之螗蜩,陳鄭之間,謂之螂蜩,秦晉之間,謂之蟬,海岱之間,謂之。論衡云:蟬生于復(fù)育,開背而出。而玉扁云:蚱蟬,七月生。陶宏景音蚱作云:痖蟬,是為月令之寒蟬,爾雅所云矣,唐本注非之也。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蠐螬

  味咸微溫。

  主惡血,血淤,(御覽作血瘴)痹氣,破折血在脅下堅滿痛,月閉,目中淫膚,青翳,白膜。一名蟦蠐。生平澤。

  名醫(yī)曰:一名蝞齊,一名勃齊,生河內(nèi)人家積糞草中,取無時,反行者,良。

  案說文云: (齬內(nèi)去二加蟲)、(齬內(nèi)去二加蟲)(上曹下蟲蟲)也,蝤,蝤(齬內(nèi)去二加蟲)也,蝎、蝤(齬內(nèi)去二加蟲)也。廣雅云:蛭蛒,(上關(guān)下蟲)(蟲屬),地蠶,蠹蟦,蠐螬。爾雅云:蟦、蠐螬。郭璞云:在糞土中,又蝤蠐,蝎。

  郭璞云:在木中,今雖通名蝎,所在異,又蝎,蛣(蟲屈)。郭璞云:木中蠹蟲,蝎、桑蠹。郭璞云:即拮掘。毛詩云:領(lǐng)如蝤蠐。傳云:蝤蠐,蝎蟲也。方言云:蠐螬,謂之蟦,自關(guān)而東,謂之蝤蠐,或謂之蠶蠋,或謂之蠶蠋,梁益之間,謂之蛒,或謂之蝎或謂之蛭蛒,秦晉之間,謂之蠹,或謂之天螻。

  列子天瑞篇云:烏足根為蠐螬。博物志云:蠐螬以背行,快于足用,說文無蟦字,當(dāng)借蝞為之,聲相近,字之誤也。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烏賊魚骨

  味咸微溫。

  主女子漏下,赤白經(jīng)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癥瘕,無子。生池澤。

  名醫(yī)曰:生東海,取無時。

  案說文云:鲗、鳥鲗,魚名,或作鯽,左思賦,有烏賊。劉逵注云:烏賊魚,腹中有墨。陶宏景云:此是(暴鳥)烏所化作,今其口腳具存,猶相似爾。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白僵蠶

  味咸。

  主小兒驚癇夜蹄,去三蟲,減黑皯,令人面色好,男子陰瘍病。生平澤。

  名醫(yī)曰:生潁川,四月取自死者。

  案說文云:蠶任絲也?;茨献诱f林訓(xùn)云:蠶食而不飲,二十二日而化。

  博物志云:蠶三化,先孕而后交,不交者亦生子,子后為,皆無眉目,易傷,收采亦薄,玉篇作僵蠶,正當(dāng)為僵,舊作殭,非。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蛇魚甲

  味辛微溫。

  主心腹癥瘕,伏堅,積聚,寒熱,女子崩中,下血五色,小腹陰中相引痛,創(chuàng)疥,死肌。生池澤。

  名醫(yī)曰:生南海,取無時。

  案說文云:鱔、魚名,皮可為鼓鼉,鼉、水蟲似蜥,易長大。陶宏景云:蛇即鼉甲也。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樗雞

  味苦平。

  主心腹邪氣,陰痿,益精,強志,生子好色,補中輕身。生川谷。

  名醫(yī)曰:生河內(nèi)樗樹上,七月采,暴干。

  案廣雅云:樗鳩,樗雞也。爾雅云:螒、天雞。李巡云:一名酸雞。郭璞云:小蟲,黑身赤頭,一名莎雞,又曰樗雞。毛詩云:六月莎雞振羽。陸璣云:莎雞,如蝗而班色,毛翅數(shù)重,某翅正赤,或謂之天雞,六月中,飛而振羽,索索作聲,幽州人謂之蒲錯,是也。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蛞蝓

  味咸寒。

  主賊風(fēng),(口咼)僻,軼筋,及脫肛,驚癇攣縮。一名陵蠡。生池澤。

  名醫(yī)曰:一名土蝸,一名附蝸,生大山及陰地沙石垣下,八月取。

  案說文云:蝓,虎蝓也,蠃,一石虎蝓。廣雅云:蠡蠃、蝸牛,螔蝓也。中山經(jīng)云:青要之山是多仆累。郭璞云:仆累,蝸牛也,周禮鱉人,祭祀供蠃。鄭云:蠃螔蝓。爾雅云:蚹蠃螔蝓。郭璞云:即蝸牛也。名醫(yī)曰:別出蝸牛條,非。舊作蛞,說文所無。據(jù)玉篇云:蛞蛞東,知即活東異文,然則當(dāng)為活。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石龍子

  味咸寒。

  主五癃邪,結(jié)氣,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一名蜥易。生川谷。

  吳普曰:石龍子,一名守宮,一名石蜴,一名石龍子,(御覽)。

  名醫(yī)曰:一名山龍子,一名守宮,一石石蜴,生平陽及荊山石間,五月取著石上令干。

  案說文云:蜥、蟲之蜥易也,易,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蝘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易,或作蝘,蛍、榮蛍蛇,醫(yī)以注鳴者。廣雅云:蛤蚧,(口盧)(蟲厘),蚵(蟲龍),蜥蜴也。爾雅云:蠑螈,蜥蜴,蜥蜴,蝘蜓,蝘蜓,守宮也。

  毛詩云:胡為虺蜴,傳云蜴,螈也。陸璣云:虺蜴,一名蠑螈,蜴也,或謂之蛇醫(yī),如蜥蜴,青綠色,大如指,形狀可惡。方言云:守宮,秦晉西夏謂之守宮,或謂之(口盧)蜥(蟲厘),或謂之蜥易,其在澤中者,謂之易錫,南楚謂之蛇醫(yī),或謂之蠑螈,東齊,海岱謂之蠑螈,北燕謂之祝蜓,桂林之中,守宮大者而能鳴,謂之蛤蚧。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木虻

  味苦平。

  主目赤痛,眥傷,淚出,淤血,血閉,寒熱酸無子。一名魂常。生川澤。

  名醫(yī)曰:生漢中,五月取。

  案說文云:虻齧人飛蟲。廣雅云:(上匿下蟲蟲)(蟲龍),虻也此省文?;茨献育R俗訓(xùn)云:水蚹為(上晦下心)荒。高誘云:青蛉也。又說山訓(xùn)云:虻、散積血。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蜚虻

  味苦微寒。

  主逐淤血,破下血積堅痞癥瘕,寒熱,通利血脈及九竅。生川谷。

  名醫(yī)曰:生江夏,五月取,腹有血者良。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蜚廉

  味咸寒。

  主血淤,(御覽引云逐下血),癥堅,寒熱,破積聚,喉咽痹,內(nèi)寒,無子。生川澤。

  吳普曰:蜚廉蟲。神農(nóng)黃帝云:治婦人寒熱(御覽)。

  名醫(yī)曰:生晉陽及人家屋間,立秋采。

  案說文云:蝞,盧蝞也,蜚、臭蟲,負蠜也,蠜、目蠜也。廣雅云:飛蝞,飛蠊也。爾雅云:蜚,蝞. 郭璞云:即負盤臭蟲。唐本注云:漢中人食之下氣,名曰石美,一名盧蝞,一石負盤,舊作蠊,據(jù)刑昺疏引此作廉。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庶蟲)蟲

  味咸寒。

  主心腹寒熱,洗洗,血積癥瘕,破堅,下血閉,生子大,良。一名地鱉。生川澤。

  吳普曰:(庶蟲)蟲,一名土鱉(御覽)。

  名醫(yī)曰:一名土鱉,生河?xùn)|及沙中,人家墻壁下,土中濕處,十月暴干。

  案說文云:蟰蟲屬蠜,目蠜也。廣雅云:負蠜,蟰也。爾雅云:草蟲,負蠜。郭璞云:常羊也。毛詩云:喓喓草蟲。傳云:草蟲,常羊也。陸璣云:小大長短如蝗也,奇音,青色,好在茅草中。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伏翼

  味咸平。

  主目瞑,明目,夜視有精光。久服,令人喜樂,媚好無憂。一名蝙蝠。生川谷,(舊作禽部,今移)。

  吳普曰:伏翼,或生人家屋間,立夏后,陰干。治目冥,令人夜視有光。(藝文類聚)。

  名醫(yī)曰:生太山,及人家屋間,立夏后采,陰干。

  案說文云:蝙、蝙蝠也,蝠、蝙蝠,服翼也。廣雅云,伏翼,飛鼠,仙鼠,(口式)(口墨)也。爾雅云:蝙蝠服翼。方言云:蝙蝠,自關(guān)而東,謂之伏翼,或謂之飛鼠,或謂之老鼠,或謂之仙鼠,自關(guān)而西,秦隴之間,謂之蝙蝠,北燕謂之(蟲只)(蟲厘),李當(dāng)之云:即天鼠。

  上蟲、魚,中品一十七種。舊十六種,考禽部伏翼宜入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