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神仙濟(jì)世良方

神仙濟(jì)世良方 作者:清·南極老人


  神仙濟(jì)世良方

  上卷

  壽星序

  嘉慶二年,余降乩于陽曲尉之官舍時,鶴等正以神仙濟(jì)世良方告成,因請序于余。覽竟?jié)莉炛M苦力者亦良哉!皆推

  南極老人漫題。

  上卷

  序曰

  李白雖非才士,但嘉慶元年冬月,鶴亭等三人,常請乩仙,吾愛其雅,故頻頻降機(jī)與爾等聯(lián)

  醉學(xué)士青蓮

  上卷

  壽星大仙

  不矬不胖不身低 宮開南極紫薇西大道無為千萬億 修成仙壽與天齊(呂 巖)

  上卷

  鐘離大仙

  紅臉先生出自然 飄飄雙髻醉如顛逍遙天上胸膛露 卻是蓬萊第一仙(李 白)

  上卷

  果老大仙

  白發(fā)銀須一老翁 紙驢騰起碧云空元功九九誰能似 八洞天仙可并鐘(洞 賓)

  上卷

  李鐵拐大仙

  本來出世自飄然 換骨超凡亦有緣誤殺當(dāng)年名鐵拐 多因指李姓訛傳(鶴亭敬題)

  上卷

  呂大仙

  玄妙觀前看畫鶴 人間普度大慈仙(何仙姑)

  上卷

  曹大仙

  不作皇親愛作仙 白云深處鶴蹁躚自從海島逢師后 伏虎降龍在九天(青蓮居士)

  上卷

  藍(lán)大仙

  山水西湖好 吾居更有情竹籃常作伴 采藥四時春(采和自題)

  上卷

  韓大仙

  齒白唇紅在妙年 不知何處煉成仙手持玉笛偏多趣 飛去飛來白鶴旋(藍(lán)采和)

  上卷

  何大仙

  楚楚衣裳豐麗殊 世人休認(rèn)是麻姑自從八洞升瑤島 愧煞人間說丈夫(涇源謹(jǐn)識)

  上卷

  醉學(xué)士

  坐石銜杯興未闌 一年四季不知寒詩成百首天然趣 看月云中煙氣漫(醉學(xué)士自題)

  上卷

  董大仙

  生前大義重倫彝 死后瑤池王母知千載修來成大道 司文書卷不輕離(張玉娥題)

  上卷

  許大仙

  合浦前生結(jié)善緣 慈親夢兆得珠先當(dāng)年克盡倫常志 今日瑤池并董仙(張玉娥)

  上卷

  張大仙

  當(dāng)年歌舞盡皆春 看破人間不染塵修煉元功千載后 瑤池今日伴仙真(董雙成題)

  上卷

  葛真人

  修隱歸東海 山中葛米鮮經(jīng)綸不用世 且作大羅仙(張玉娥)

  上卷

  昴日星君

  辰升于東 遵行有度 耀九洲 照臨下土 分野晉疆乃眷西顧 驅(qū)除心疾 如鑒肺腑 星列此方 人其多福(鶴鳴敬志)

  上卷

  華真人

  至哉華圣 豈惟醫(yī)博燎毒荊州 欲除奸惡玉帝駕前 香煙漠漠(度世謹(jǐn)題)

  上卷

  劉大仙

  脫卻朝冠棄紫衣 儒妝退出豈寒微清泉半畝金蟾影 養(yǎng)得真元入翠薇(鶴舉謹(jǐn)識)

  上卷

  柳大仙

  滿腹?fàn)N珠璣 懷才未遇時 清貧甘自守 磊落復(fù)誰知心厭紅塵路 神根據(jù)碧柳枝 司文南斗下 指點賴仙師(鶴 翔)

  上卷

  紅鸞侍者

  梅嶺別含香 養(yǎng)親有異方而今天上恨 猶望白云鄉(xiāng)(鶴亭敬題)

  上卷

  壽星論人子息

  壽星曰:人生子嗣,雖曰天命,豈盡無人事哉。有男子不能生者,有六病。六病為何?一精衰者子者女子不能生者,有十病。一胎胞冷也;一脾胃寒也;一帶脈急也;一肝氣郁也;一痰氣盛也冷者子果老曰:男女之病,各有不同,得其病之因,用其方之當(dāng),何患無子哉。

  上卷

  呂祖論治病法

  平治法:氣虛,用六君子、四君子湯;血虛者,用四物湯;腎虛無火者,用八味湯;腎虛有用胡哉。

  奇治法:一味而成功,不必借重二味也。如吐,只用瓜蒂一味足矣,不必再添別藥,反牽制湯飲于上水谷轉(zhuǎn),偶治法:方中不能一味奏功,二味兼而治之。吐血用當(dāng)歸、黃 ;中寒用附子、人參;中熱之物子足故必兼用參以挽回于絕續(xù)之頃也;中熱之癥,上焦火氣彌漫,不用降火之品,何能救焚,用元肺金通,其形治法:四肢頭面,有形可據(jù)而治之也。如目痛則治目,頭痛則治頭,手痛則治手,腳痛則如手之麻木乃氣倘舍外形而求皮五分 甘草一錢得桂枝始能入手經(jīng)

  上卷

  又論人參性

  世人用不起人參者,黨參可代。醫(yī)家往往用洋參代,大錯。黨參即先朝之人參也。如今力薄,無力吃參,黨參加倍用之可也。(后有諸大仙制黨參法,功比人參。)

  有人得脾經(jīng)之病,如水瀉乃脾氣不溫,血痢乃過于燥熱而成此癥。水瀉用白術(shù)一兩,車前子五錢。二味煎湯立效。血痢不同,有腹痛不痛之分。痛者乃火熱也,用歸尾一兩 黃連三錢枳殼二錢 白芍一兩 廣木香二錢 甘草一錢 蘿卜子二錢。用水煎服;不痛者乃寒也,用白芍三錢 當(dāng)歸三錢 蘿卜子一錢 枳殼一錢 檳榔一錢 甘草一錢。用水煎服。水瀉者,乃一時水氣浸脾,用白術(shù)以利腰臍之氣血,車前分消其水勢,此正治之法也。

  藍(lán)大仙曰:白術(shù)、車前利腰臍,消水氣。然白術(shù)亦能健脾,健脾水自消,原不必借重車前。

  神耳曹大仙曰:血痢者,肝克脾土,雖因脾土之濕,又加暑熱暗浸,瓜果內(nèi)傷所致。終因肝木火而血韓大仙曰:血痢雖有痛不痛之分,其實皆火熱而挾濕氣也。論理二方俱可通治,而呂仙分別蓋火邪則火李鐵拐大仙曰:按血痢,呂仙指為火邪挾濕,此乃壯實人之痢言之也。然內(nèi)傷勞倦與中氣虛干姜,內(nèi)傷熱湯

  上卷

  又論治人當(dāng)分強(qiáng)弱

  呂祖曰:人有南北之分,分于強(qiáng)弱也。南人之弱不及北人之強(qiáng)也,然南人亦有強(qiáng)于北人者,偏陰者宜果老曰:是。

  上卷

  又論病知生死

  呂祖曰:知病之生死而后可為醫(yī),生中知死,死中知生,非易易也。傷寒七日不汗死是也予獨邪火不死如酣死入藥,正足以死之也。此死中之生而辨其死也。

  華真人曰:真奇絕之文。

  上卷

  又治癆瘵之癥

  呂祖曰:癆瘵之癥,用不得霸藥,宜用清火之味。方用:熟地五錢 地骨皮五錢(藥雖多而五味服,神又有一法治人虛癆未成,癆瘵之癥。方用:熟地一兩 山藥一兩 山茱萸三錢 麥冬三錢五錢治前方服之不效,必有癆蟲尸氣。另有一方:鬼箭三錢 鱉甲一兩 地栗粉半斤 生何首烏半兩。各半料即無汗葛真人曰:此病難治,非偏于熱,則偏于寒;非多于清,即多于補(bǔ)。當(dāng)時無可遵之方,今呂不妨少同服,則水勝陰常不足,似皮一錢半 山人之善用六味劉真人曰:癆已成,最難治,有蟲以食人之氣血也。若徒補(bǔ)其氣血,而不知殺蟲之品,飲食入殺蟲八兩 鱉打成糊為丸曹仙曰:未成癆病,將要成者,方用:熟地一兩 地骨皮五錢 人參五分 北五味五分 白術(shù)一錢 山藥三錢 白芥子一錢。水煎服。妙在平補(bǔ),無偏勝之弊。雖熟地多,有參、術(shù)以行氣,自易制其膩滯,故轉(zhuǎn)奏功。倘謂參、術(shù)助陽,熟地過濕,舉世不知其要也。

  柳守真曰:吾有一方,治癆蟲神效。榧子半斤 鱉甲一斤 地栗粉八兩 獺肝一付 白薇四

  上卷

  董仙治臌脹方

  甘遂三錢 牽牛三錢。水三碗,煎半碗,服之,瀉水即愈。瀉極用人參一錢 茯苓三錢 薏仁一兩 山藥五錢 芡實一兩 陳皮五分 白芥子一錢。水煎服,一劑即愈。但忌鹽一月可也。

  治痿癥方:元參一兩 熟地三兩 麥冬四兩 山茱萸一兩 沙參三兩 五味子五錢。水煎服

  上卷

  又治心痛暴亡、非寒即火方

  炒梔子五錢 白芍五錢。煎湯服下,下喉即愈。寒當(dāng)用人參一錢 白術(shù)三錢 肉桂八分附意治腹痛極甚至手足皆青,救若少遲必至立亡,此腎經(jīng)感受寒邪也。急溫命門之火,佐熱其心桂一錢 吳茱萸五分 干姜五分。水煎服,即愈。

  昴日星君曰:余亦有方,但不同耳,中惡中痰。方用:人參三錢 茯苓五錢 天南星三錢治心痛有火神效方:貫仲三錢 白芍三錢 梔子三錢 甘草二錢。水煎服,即止痛也。

  上卷

  呂祖、華真人同議治乳蛾方

  但得乳蛾,火多寒少,兼亦有寒者,如面白身戰(zhàn),人多認(rèn)其寒也。而不知火伏于內(nèi),外現(xiàn)寒治火癥方用:大黃一錢 青黛一錢 冰片五分 硼砂一錢 皂針一錢 寒水石一錢。共研細(xì)如寒者,藥不能下,用生附子切片貼腳心,可少刻自松,然后服藥。方用生蘿卜汁、生姜汁華真人曰:人有得雙蛾者,人以為熱也。喉腫痛,痰如鋸不絕,茶水一滴不下,豈非熱癥下出味三凡人腎水大耗,元陽不能下藏,無水以養(yǎng)火,火必上越,火沖上而咽喉口小不能任其出入,梗何大仙曰:陰虛雙蛾之癥,余亦有一治法:用附子切片一錢,鹽水炒,將一片含在口中,即

  上卷

  藍(lán)大仙治喉痛方

  咽喉忽然腫痛,生雙蛾者,飲水不下,此癥實火易治,虛火難治。實火世人已有方:山豆根咽喉火,味二錢喉腫閉塞,水不能下,有藥安能施乎?另有一法:用附子一個 破故紙五錢。各研末調(diào)如糊

  上卷

  呂祖治噎食方

  廣木香五分 生地一錢 炒當(dāng)歸一錢 酒炒檳榔一錢 陳皮一錢 半夏一錢 濃樸一錢。水又治過經(jīng)隔、經(jīng)傳、傷寒。方用:麻黃一錢 柴胡一錢 濃樸一錢 石膏五錢 知母一錢生。

  隔經(jīng)傳方:人參五錢 石膏五錢 知母一錢 青蒿一兩 柴胡二錢 白芍三錢 半夏一錢道實治第三日少陽與厥陰兩感,水漿不入,不知人者,再傳一方:人參一兩 麥冬三錢 當(dāng)歸一傷寒發(fā)斑,死癥也。亦有不同,有遍身者,有只心窩內(nèi)者。遍身者,似重而反輕;心窩有者錢甘元參治人得兩手不能下者,將人抱住,縛在柱上,把木棒打去,病患自然來隔,而手自下矣。

  當(dāng)二下

  上卷

  葛真人論脈訣

  內(nèi)經(jīng)已暢言之也。后王叔和又發(fā)明之,尚有未備者。脈訣大約言愈多,則旨益晦,吾簡以切則九知曹大仙曰:脈訣原不必多,多則反晦,明言十法至簡至要,可以為萬世之法。

  上卷

  葛真人制黨參代人參法

  要真潞黨,河南、陜西者不用。用盤盛之,加大米數(shù)撮,用碗蓋好,蒸三次,換米三次,用

  上卷

  又論傷寒相舌秘法

  白苔者邪火未甚,用小柴胡湯;舌黃色者心熱,用黃連、梔子以涼之;黃而帶灰色者胃熱,芩、者,連以解之歸膀胱也以涼之;柴胡以以分水分泄可驟用大黃亦用石膏用大黃、茵陳血用抵當(dāng)也;者,邪初入心黑尖白者,胃黑尖黃者,邪則,用柴胡、死之也。用元參急用大黃加生地下之則愈,不應(yīng)則則愈加脹急以害之者,邪將入腎也,柴胡、梔子、大黃、白,內(nèi)黑外黃皆前癥較前少輕,俱可以前法陰癥也,苔必滑,必惡火極似水,一帶純黑,曹大仙曰:茲相舌法,較《金鏡錄》更備,且無誤治之虞。誠濟(jì)世之慈航,救生之良方也。

  上卷

  昴日星君治小兒科三方

  昴日星君曰:兒科得其要,無難治人,今特傳一法門,使世上小兒,盡登仁壽。先看氣色,筋橫現(xiàn)者,肝有寒;色之病,故看其數(shù)與邪也;滑者痰病,或心腹痛痞今立三方通治第一方:人參三分 白術(shù)五分 茯苓一錢 甘草一分 陳皮二分 神曲三分 半夏一分。此五分;豬苓第二方治外感也,或傷風(fēng)寒咳嗽,發(fā)熱不發(fā)熱,頭痛鼻塞,痰多驚悸,角弓反張,以此方治白乃分;脅痛者加芍藥三錢;腹痛者以手按之,手按而痛甚者乃食也,加大黃一錢;按之而不痛者火第三方治虛寒之癥,夜熱出汗、夜啼不寐、怔忡、久嗽不已,行遲、語遲、龜背、狗肚,將錢茯苓一錢 苡仁三錢 丹皮一錢 沙參二錢 地骨皮二錢。水煎服。倘兼有外感,少加柴胡五分,白芍三錢,白芥子一錢。

  許仙曰:此方世所罕見者,真天上奇方也。人間信而服之,小兒皆可至仁壽也。

  上卷

  董大仙論治痘法五方

  董仙治痘法:今人看痘不知法則難也。初起時不論強(qiáng)弱補(bǔ)其氣血為要,加之發(fā)散之藥,重者一小第一日方,見小兒身熱,眼如醉眼者,是也。不是醉眼不可用此方。外感治之,見醉眼急投錢先煎速愈第二日方:白術(shù)二錢 麥冬三錢 甘草一錢 桔梗二錢 當(dāng)歸五錢 元參三錢 生地五錢服。

  第三日方:人參五分 白芍三錢 白術(shù)三錢 茯苓三錢 元參二錢 神曲三分 丹皮一錢。

  第四日方:人參一錢 當(dāng)歸二錢 熟地五錢 茯苓三錢 金銀花三錢 陳皮五分 甘草一錢不可第五方:人參一錢 茯苓三錢 白術(shù)二錢 甘草一錢。有加麥芽五分,山楂五粒,不傷食不四

  上卷

  華真人論壞癥方

  華真人傳壞癥方:治已黑者,人將棄之,下喉即活,用人參三錢 陳皮一錢 蟬蛻五分 元參二錢 當(dāng)歸二錢 荊芥穗一錢。水二盅,煎八分,灌下即活。大約壞癥皆元氣虛而火不能發(fā),用參以助元氣,元參以去浮游之火。陳皮去痰開胃,參無所礙。荊芥以發(fā)之,引火歸當(dāng)歸生新去舊,消滯氣。蟬蛻去毒斑。世人如何知此妙法,初起不可服,必壞癥乃可服

  上卷

  許大仙治痘瘡出齊方

  人參一錢 黃 一錢 甘草一錢 白芍二錢 生地二錢 麥冬二錢 柴胡八分 紅花五分。

  色黑有汗倍加黃 ;有痰加白芥子一錢;癢加荊芥子六分;身痛者加廣加肉桂一錢,人參、黃 多加;頭不突者氣虛也,倍黃 ;漿不滿熟地二錢可也。

  上卷

  張大仙治四時疹方

  張仙曰:總之,小兒宜補(bǔ)不宜散,一言盡之矣。疹乃熱也,不可用人參、白術(shù)。當(dāng)用補(bǔ)血,水錢辨各經(jīng)病,看小兒山根之色,須要洗去面上塵土,細(xì)看之可也。凡疹初起,小兒必發(fā)熱,口四時疹方:元參三錢 麥冬二錢 蘇葉一錢 升麻五分 天花粉一錢 金銀花三錢 陳皮三夏

  上卷

  紅鸞侍者治痘疹初起方

  白芍二錢 柴胡一錢 當(dāng)歸一錢 陳皮五分 荊芥八分 防風(fēng)三分 生地二錢 甘草一錢桔梗一錢 麥冬一錢 干葛一錢。水煎服二劑,惡者必變?yōu)榱家病?br />
  又治夏日發(fā)疹神效方:蘇葉一錢 麥冬二錢 桔梗一錢 生甘草一錢 元參三錢 青蒿三錢

  上卷

  董大仙治水痘方

  柴胡一錢 茯苓二錢 桔梗一錢 生甘草五分 黃芩五分 竹葉十片 燈草一團(tuán)。水煎服難

  上卷

  紅鸞侍者治痘將回方

  人參一錢 白術(shù)一錢 茯苓一錢 甘草三分 桔梗三分(升提其氣),水煎服。有紫干燥黑陷一錢;者,多大黃三蟬蛻五癥用此

  上卷

  葛真人論兒科秘法

  山根上有青筋直現(xiàn)者,乃肝熱也。柴胡三分 白芍一錢 當(dāng)歸五分 半夏三錢 白術(shù)五分前去胸服芽二分子二分,者加白豆蔻一大黃三分,枳身發(fā)熱者不可用此方,予分立一方──萬金湯。凡小兒發(fā)熱者,無論早夜熱,無不神效。

  方三分一分瀉人

  上卷

  張大仙治小兒感冒風(fēng)寒方

  柴胡五分 白術(shù)一錢 茯苓三分 陳皮二分 當(dāng)歸八分 白芍一錢 炙甘草三分 半夏三分治小兒痢疾神方:當(dāng)歸一錢 黃連二分 白芍一錢半 枳殼五分 檳榔五分 甘草三分。

  甘草者加

  上卷

  紅鸞侍者治小兒雜癥

  小兒瘧疾方:柴胡六分 白術(shù)一錢 歸身一錢 白芍一錢 生半夏五分 青皮五分 濃樸五痰加小兒咳嗽方:蘇葉五分 桔梗一錢 甘草一錢。水一酒盅,煎五分,熱服,二劑痊愈。

  有痰小兒口疳流水口爛方:黃柏二錢 人參一錢。為末,敷口內(nèi),二日即愈。一匙一次,不過用小兒便蟲方:用榧子(去殼)五個 甘草三分。為末,米飯為丸,蟲盡化為水矣。大人亦可用小兒蟲積方:用使君子十個(去殼炒香) 檳榔一錢 榧子十個 甘草一錢。各為末,米飯為何仙曰:小兒病驚疳吐瀉盡之矣,不可不別言也。

  人動曰驚風(fēng),小兒驚則有之,風(fēng)則無也,純陽之體不宜有風(fēng)之入。狀若有風(fēng)者,小兒陽旺,方一分疳癥,脾熱也。因心熱脾火,火旺極口中流涎,不平其心火,脾火旺而濕熱上蒸,不可徒錢吐癥,胃氣之弱,因脾氣虛,恣意飽食,食而不化,久而停積于脾中,上沖胃口,久之大吐錢無不瀉痢專責(zé)脾矣。瀉有不同,有火瀉寒瀉。火,必然身熱、口干、舌燥、喜冷。方用:車前子水煎寒,腹痛而喜手按,口不干而舌滑,喜熱湯不喜冷,方用:人參一錢 白術(shù)一錢 茯苓二生下不肯食乳,心熱也。蔥煎乳汁小兒服之,不若用黃連三分,煎湯灌數(shù)匙即食乳,神效。

  肚臍突出半寸許,氣不收也,急安之。若變?yōu)榻枪磸?,難治也,用茯苓一錢 車前子一錢呂祖曰:吐瀉,傷食之故也。不上吐即下瀉矣。六君子湯,吐者去甘草加砂仁,瀉者加車前吾言,

  上卷

  呂祖治產(chǎn)前方

  如子懸之癥最難治之,乃胎熱。子不安,身欲起,立于胞中,故若懸起之象,并非子懸掛也生漏胎乃氣血不足之故。方用:人參二錢 白術(shù)五錢 杜仲、枸杞子各一錢 山藥三錢歸身服。

  難產(chǎn)如橫生、倒養(yǎng),死亡頃刻也,急救之。胎不順,出于血氣之虧,往往不能轉(zhuǎn)頭,故手足芎一若兒頭已到門,久而不下,交骨不開也。速用柞木枝一兩 當(dāng)歸一兩 川芎五錢 人參五錢柞木于胸

  上卷

  紅鸞侍者論產(chǎn)前

  紅鸞侍者曰:產(chǎn)前無白帶,有難產(chǎn)之兆,即幸而順生,產(chǎn)后必血暈之事。方用:黑豆二合(薏不小產(chǎn)非產(chǎn)前也。雖非正產(chǎn),可作產(chǎn)前治;雖非大產(chǎn)之虛,氣血已大傷矣。宜補(bǔ)之,日后坐胎姜張仙曰:余尚有二方,一漏胎也,一胎動也。胎動方:用白術(shù)一兩 熟地一兩。水煎服。

  白一兩

  上卷

  又治難產(chǎn)

  紅鸞侍者曰:難產(chǎn)婦人常事生子,母反死,仁人所痛心也。但難產(chǎn)實母之氣衰,以致兒身不佛百芎二錢半 黃 五錢。煎湯飲之,兒身即順,立刻產(chǎn)下矣。

  再子落地,胞忽上升者,恐惡血奔心,用蓖麻子一錢搗爛,涂于產(chǎn)婦足心,少頃胞胎自下矣。

  有胎落子生而大腸墮下者,更可畏,虛極下陷,用人參、升麻、柴胡發(fā)散正氣,腸愈難收,留,時又治產(chǎn)后乳癥。若生乳癤名曰外吹,治法與胎前不同。若產(chǎn)后而兒不育,乳忽作痛,此乳汁痛容木梳梳乳

  上卷

  華真人治癰疽對口并無名瘡毒方

  凡人癰疽,發(fā)于背、頭、項、胸、腹、手、足、臂、腿、腰、臍、前陰、糞門之際。無論陰陽毒二兩 元參善功諸毒人忽為湯火所傷,遍身潰爛,與死為鄰,可以變死而生。用大黃五錢 當(dāng)歸四兩 荊芥三痛減半五絕,乃縊死、跌死、魘死、淹死、壓死是也。禍成倉猝,往往不救,然五臟未絕,外來之黃紙用蔥無比。

  麝香分兩灌之起又曰:人足毛孔標(biāo)血一線者,流而不止即死。急以米醋三升,煮滾熱,以足浸之,血即止。

  世人即愈。

  錢白人舌縮,喉嚨不能言語者,寒氣結(jié)于胸腹之間,急用附子一錢 人參二錢 白術(shù)五錢肉桂一錢 干姜一錢。治之舌自舒矣。

  人有傷寒口渴,過飲涼水者,愈后倘手足出水者,急用吾方可救,指節(jié)腳板墮落也。薏仁三手腳更有人手指甲脫下不痛不癢,乃腎經(jīng)火虛,行房之后涼水洗手遂成。用六味湯加柴胡、白人有小便溺五色石者,未溺前痛甚,溺后少覺快,石淋也。用熟地三兩 茯苓五兩 薏仁五兩人腰間長一條肉痕,如帶,圍至臍間,不痛不癢,久之飲食少進(jìn),氣血枯槁也。過于行房盡三兩兩。十矣。

  人身忽長鱗甲于腹間、脅上,乃婦人居多,而男子亦有之。乃孽龍多化與婦人交即成此癥三再服三錢,則鱗盡落也。此最神最奇之方也。

  呂祖曰:以上諸方無一不奇,諸論無一不精,真世上之奇寶,黃岐之精髓也。善用之成醫(yī)之

  上卷

  昴日星君治奇癥方

  昴日星君曰:奇病尚有數(shù)癥,我今盡傳無隱。如人手皮上現(xiàn)蛇形一條,痛不可忍,蛇乘人睡日,又刺血如前,又以白芷末糝之,二次化去其形。先刺頭后刺尾,不可亂也。

  喉中似有物行動,吐痰則痛更甚,身上皮膚開裂,有水流出,目紅腫不痛,足重難行。

  乃人也。用出。倘蜈蚣盡胃脘不一人耳內(nèi)長肉線一條,手不可近,色紅紫,此腎火飛騰于耳也。用硼砂二分 冰片一分。

  點治雙目失明方:用沙苑蒺藜八分 炒白菊花一錢 木賊草二錢 夜明砂八分 石決明一錢治王德儒夜臥不寐方:用黨參一錢 茯苓二錢 白術(shù)二錢 棗仁一錢(半生半炒) 蕎麥一錢又治王鶴鳴夜臥不寐方:用白當(dāng)歸五錢(酒洗) 白術(shù)三錢(土炒) 生地六錢 茯苓三錢 菖

  上卷

  華真人治瘡毒神效方

  金銀花一兩 當(dāng)歸一兩 蒲公英一兩 甘草一錢 荊芥一錢 連翹一錢。水煎服,三劑必愈頭昴日星君曰:予尚有二方:頭面上瘡,用金銀花二兩 當(dāng)歸一兩 川芎五錢 蒲公英三錢又治手足之瘡疽方,神效。用金銀花三兩 當(dāng)歸一兩 生甘草三錢 蒲公英三錢 牛蒡子呂祖曰:二方俱可傳也。

  上卷

  許大仙治癆瘵

  許仙曰:癆瘵之癥,佛心神術(shù)誠難速效。今立一方亦極平穩(wěn)。用芡實八兩 薏仁八兩 山藥各董仙曰:大妙。吾亦有一方:用山藥二斤 芡實一斤 黑芝麻八兩 小黃米(炒)三斤 薏仁

  上卷

  李鐵拐大仙治大小便雜癥

  李鐵拐仙治小便閉塞方:用車前子五錢 肉桂三分。水煎服,即愈。

  治大便閉結(jié)方:用熟地三兩 元參三兩 火麻子一錢 升麻二錢 牛乳一碗。水二盅,煎六再如人之便血溺血雖不同,然總之出血于下,用生地一兩 地榆三錢治之。大小便有經(jīng)絡(luò)腰痛頭痛上下相殊也,然腎氣通于上腦,氣下達(dá)于腎,上下雖殊,氣實相通,用熟地一兩遺精健忘,用黨參一兩 蓮須五錢 芡實一兩五錢 山藥二兩 麥冬一兩半 五味子五錢半山

  上卷

  呂祖治奇瘡

  呂祖曰:如人生怪病于腹中,生異癥于身上,或生奇形于口上是也。當(dāng)以奇藥治之。腹中忽錢,余又華真人曰:妙絕矣!不可思議。

  呂祖曰:人生人面瘡者,人以為冤家債主也。余為不然,有祟憑之,我有一奇方:用雷丸髓人口中生瘡于舌上,吐在外寸余,結(jié)成黃靨,難以食物,人以為心熱故也,亦近理。然非也舌鼻中生紅線一條,長一尺許,少動痛欲死,人以為怪病也,亦祟也。方用:硼砂一分 冰片一分。研為面,人乳調(diào)之,輕輕點在紅線中,覺有人如將病患打一拳一般,頃刻即消。

  耳中聞螞蟻戰(zhàn)斗之聲,非祟,乃腎水耗盡,又加怒氣傷肝。用白芍三兩 柴胡、梔子各三王耳中作癢,以刀刺其底,有聲始覺快,乃腎肝之火結(jié)成,非湯藥可救。余立一方:用皂角刺后,以矣。后服而祟憑之有山魈、蟲、蛇、狐貍作祟者,方用生桐油涂其下體或人褲子包頭,則妖大笑去矣。睡夢中而去人背忽裂一縫,出虱千余,腎中有風(fēng),得陽氣吹之,不覺破裂而虱現(xiàn),用熟地三兩 山茱萸矣。

  紅鸞侍者曰:方皆絕妙。脊縫生虱,余亦有一方:蓖麻三粒,研成如膏,用紅棗三枚搗成丸風(fēng)出人有腹中生蛇者,毒瓦斯化成也。或感四時不正之氣,或感尸氣病氣而成也。方用:雄黃一兩食之張仙曰:蛇生腹中,身上辨之,身必干如柴,似有鱗甲者,蛇毒也,易辨,吾有一方最驗化雄紅鸞侍者曰:如婦人腹中高碩,似生胎者,形容憔悴,面目瘦黑,骨干毛枯,乃鬼胎也。

  用治血曹仙曰:有人背上疼痛,裂開出蛇一條,長尺余,頗善跳躍,予親治之,其癥必先背脊痛甚我至健壯奇,鶴舉曰:吾見治一人,七孔流血者,亦腎虛熱也。用六味加麥冬三錢 五味子一錢 骨碎補(bǔ)鐘仙曰:水腫之病土不克水也,方用:牽牛三錢 甘遂三錢。水煎服一劑,大瀉水斗余,脹服此二味之后,一食鹽則病重犯,不可救也。水腫之病,必須手按足而如泥者,可用此二味,按之不如泥者,隨按而皮隨起者,非水也。當(dāng)作氣虛、腎虛治之,不可用此二味,以殺之也。

  果老曰:此方固奇,各用三錢太多,減去一錢,則不過猛也。病去而不傷本,病未盡去可以曹大仙曰:何言之當(dāng)也。

  韓大仙曰:水腫治法甚多,獨此二味奇妙通神。牽牛性雖猛,得甘遂而遲矣;甘遂性雖緩葛真人曰:昔論腫癥,大概隨按而起者為水腫,按肉如泥者為氣虛,臨癥者自驗。

  上卷

  韓大仙治水臌

  方用:牽牛二錢 甘遂二錢 肉桂三分 車前子一兩。水煎服,二劑可愈。不可再服。

  改氣臌乃氣虛作腫,以水臌按之,皮肉不如泥,先從腳面腫起,漸腫至身,于是頭面皆腫,用車前子一錢 蘿卜子一錢 神曲一錢。水煎服。日一劑便覺氣漸舒,二十劑全消,三十劑而痊愈矣。奏功雖緩,而起死實妙也。必禁食鹽百日,即秋石亦不可用也。

  蟲臌惟小腹作痛,四肢浮脹,不十分之甚,色紅而帶點,如蟲蝕之象,眼下無臥蠶微腫之甌) 神不必吃血臌由來久矣?;虻W血瘀不散,或憂郁結(jié)血不行,或風(fēng)邪血畜不發(fā),因循時日,留在腹中末三(去皮四物湯血癥。人有一時吐狂血者,此乃血不歸經(jīng)之故,用人參五錢 當(dāng)歸一兩(炒黑) 荊芥三錢出或沖八分 紅花

  上卷

  鐘大仙治老人

  鐘離仙曰:老人氣血衰敗,不可照少年治之。食多則飽悶,少食則困餒,食寒則腹痛,食熱六十肯節(jié)麥甘草五分。水煎服。有火者加元參二錢;有寒者加肉桂五分;有痰者加半夏五分;有食山者三華真人曰:老人之法平穩(wěn)而當(dāng),不必再立方也。

  果老仙曰:吾亦有一方,治老人不寐最妙,用六味地黃丸一料,加麥冬四兩 炒棗仁五兩蜜為

  上卷

  藍(lán)大仙治少年

  藍(lán)仙曰:治少年人血氣方剛,不可亂用補(bǔ)藥,看其強(qiáng)弱,因病下藥自然無差。方用:濃樸一逐癥三十薷一故易

  上卷

  昴日星君治筋脈血脈等癥

  昴日星君曰:治筋脈方,人若筋急拳縮俯仰而不能直者,用當(dāng)歸一兩 白芍五錢 薏仁五錢血脈不足或毛發(fā)干枯,色澤不潤,用當(dāng)歸一錢 白芍三錢 川芎一錢 熟地四錢 白果五個李鐵拐仙曰:筋脈之治,予立二方:用當(dāng)歸三錢 芍藥一兩 熟地二兩 柴胡一錢 白術(shù)五三錢服兩鬢

  上卷

  鐘大仙服須發(fā)藥方

  鐘離仙曰:吾有烏須奇方,不須十日,保汝重為烏黑。用熟地三兩 何首烏三兩(用生不用兩白者也果老仙曰:加花椒一錢,此方奇絕,不畏泄天機(jī)耳。

  上卷

  呂祖治痰方

  一治初起之痰,一治已病之痰,一治久病之痰。

  初起之痰,用半夏一錢 陳皮一錢 天花粉一錢 茯苓一錢 甘草一錢 蘇子一錢。

  水煎已病之痰在中焦也??雌渖着c黃,黃者,火已將退也;白者,火正熾也。火熾宜涼火,芥久病不愈,未有不腎水虧損也。方用:熟地五錢 茯苓三錢 山藥三錢 苡仁五錢 芡實五肉桂李白大仙曰:三方極妙,治痰之圣藥。予有一方,治已病之痰,并附于后:用白術(shù)三錢 茯苓三錢 陳皮一錢 天花粉二錢 益智仁三分。 人參三分 薏仁三分。有火者加黃芩一錢;無火者加干姜一錢。水煎服。二劑而痰自消。再久病之痰,用六味湯加麥冬、五味有奇功也。

  無火加附子、肉桂可耳。

  柳仙曰:予亦有二方,久而成老痰者,用白芍三錢 柴胡一錢 白芥子五錢 茯苓三錢陳者。

  又治頑痰。成塊塞在喉嚨者,為頑痰;留在胸膈而不化者,為老痰也。用貝母三錢 甘草一煎服劉仙曰:火沸為痰,反加肉桂,此火不從水折,后二方亦不可廢也。

  何仙姑曰:死厥不醒人事,中風(fēng)不語,鬼神之祟,山魈之侵,一時卒倒不醒人事是也。

  此病虛,錢共二碗取一之類,薇一一劑矣。大約董仙曰:治厥癥只消一味蒼術(shù)(切片)三兩,水六碗,煎三碗,灌之必吐,吐后即愈。

  蒼術(shù),

  上卷

  許大仙治窮人方便方

  許仙曰:吾有一法,是窮人之法也。人卒然見鬼,或倒在神廟之內(nèi),或在棺木之旁偶遇尸氣凈也一錢張仙曰:予尚有一方并傳之。死癥有中陰、中陽、中惡、中毒之分。如中蛇蟲之毒,一過,出惡加白

  上卷

  李白大仙治童子童女癆神效方

  用郁金二錢 廣木香一錢 炒玉竹一錢 赤白何首烏一錢半 黑豆汁炒黑芝麻一錢 炒生地

  上卷

  治瘟疫神效方

  用大黃二錢 元參四錢 柴胡一錢 麥冬一錢 石膏三錢 滑石三錢 荊芥一錢 白芍一錢

  上卷

  華真人治瘟疫丸藥方

  用大黃一斤 生花椒、桂皮、陳皮、蘇葉各五兩。用姜五錢搗汁,同泡三日后曬干,冬至日隨癥用引:頭痛, 本一錢;腹痛,大腹皮一錢;脅痛,青皮、郁金各五分;老人不出汗,三日方吃,不又預(yù)防時氣方:用大黃一錢 桂皮五錢 蘇葉一錢 廣木香一錢。將木香熬汁泡桂皮,木香半劑,三日服完,即不染時氣矣。小兒減半。

  又冬至日,用大黃一塊約一二錢,將線穿好,合家大小佩之,瘟疫即不染矣。

  上卷

  李太白大仙治反胃

  李白大仙曰:人有時吐,有時不吐。吐則盡情吐出,人以為胃也。然此非反胃,又似乎反胃急,矣。

  一錢膝

  上卷

  葛真人論噎隔

  總因血衰胃脘干槁,槁在上者,水飲可行,食物難入;槁在下者,食雖可入,良久復(fù)出,名郁昴日星君曰: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無火也。嗝多因熱,反胃多因寒也,不吐

  上卷

  蓮池大士治氣滯胃寒膈方

  廣木香(磨)五分 白術(shù)(土炒)一錢半 陳皮、香附各一錢半 白豆蔻八分 青皮一錢半夏前服,十治膈癥脾虛方:人參一錢 白術(shù)三錢 陳皮一錢 茯苓二錢 砂仁三粒 炙甘草四分。

  有痰如胸膈不利,或痰盛閉塞,一時中風(fēng)不語,以小劑治之。

  胸膈不利,氣不順也。用蘇葉一錢 半夏一錢 甘草一錢 桔梗一錢 百部五分。一劑快然。

  痰盛閉塞作痛者,乃痰在上焦。用天花粉一錢 甘草一錢 柴胡一錢 陳皮五分 半夏一錢或中風(fēng)不語者,用瓜蒂散、皂角湯,吐之。然必看其真中風(fēng)方可吐之,否則不可。真正中風(fēng)者是不十分響者

  上卷

  紅鸞侍者治失血離魂反胃等癥

  紅鸞侍者治失血方。血有口鼻出者,有從手、足、皮毛之孔、九竅而出者,癥似各異,可統(tǒng)服。血離魂之癥,魂出于外,覺吾身之外更有一吾,此欲死未死之癥,急用人參一兩 茯神五錢甘草反胃,有食入而即出者,腎虛不能潤喉之燥而即出也;有食久而反出者,腎火虛、脾寒而出一治無火而反胃者,用熟地二兩 山茱萸一兩 附子三錢 茯苓三錢 澤瀉三錢 丹皮三錢一治有火而反胃者,用熟地二兩 山茱萸五錢 山藥一兩 澤瀉三錢 丹皮三錢 茯苓五錢董仙批云:反胃雖一時不死,治不得其宜,必死而后已,反胃多是腎虛無火,故今日食至明而脾亦水煎服腎中水許仙曰:吾有一方,用肉桂二錢 附子一錢 熟地一兩 山茱萸五錢。水煎服。一劑吐減半虞

  上卷

  葛真人論反胃之癥

  飲食入胃即吐者,此肝木克土也,用逍遙散加吳茱萸、炒黃連治之,隨手而愈。無如人以胃半熱藥藥、元鶴翔曰:此方純補(bǔ)精血,水足而腎中有精,而大腸有度,自然上下相通,而無阻滯之虞。

  真

  上卷

  看花童子治胃病、心痛、痞塊痛方

  用延胡索、五靈脂、草豆蔻、沒藥各五錢。研極細(xì)面,每服二錢,用酒沖服,早晚兩次,即又曰:呂大仙達(dá)元散最妙,能治百病,如何不傳也?用白犀角二兩(遍身白者佳,銼碎屑)

  竭一兩(小瓜斤去核,搗泥,去凈紙包,藥如時,或天醫(yī)日,冷氣、喉閉、乳右;女先點右,后生冷、氣惱、勞碌用陳米炒過熬粥湯柳仙曰:絕妙好方也。

  看花童子曰:頭腦疼痛,手足、兩臂、兩肩背疼痛,腰以下疼痛,不必支解刀破,囫圇而治華真人曰:妙。世人不知頭痛,至終年累月,其邪深入于腦,一二錢之散藥,安能至巔頂而先散地五柳仙曰:吾有一方,用柴胡五錢 白芍三錢 辛夷三錢 郁李仁五錢 麥冬五錢 桔梗三錢劉真人曰:腦痛,風(fēng)入膽經(jīng)也,膽應(yīng)于腦故痛。人以用柴胡太多,過于辛散,不知有白芍以又治藍(lán)大仙曰:肩膊臂痛,亦用黃酒二斤 當(dāng)歸三兩 白芍三兩 柴胡五錢 羌活三錢 半夏三醉為韓大仙曰:臂與肩膊,手經(jīng)之病,肝氣之郁也。妙在用白芍為君,平舒肝木之氣,不來克脾風(fēng)邪去而痰不留,又有附子無經(jīng)不逐,余邪尚能存之哉,自然一醉而愈也。

  華真人曰:兩足腰以下痛,用黃酒二升 黃 半斤 防風(fēng)五錢 薏仁五兩 杜仲一兩 茯苓曹大仙曰:腰足痛,明是腎虛氣衰不能運動,更加之以溫,妙在不補(bǔ)腎而單益氣,氣足血生風(fēng)八分更有一方,治腰痛如神。用白術(shù)三兩 芡實二兩 薏仁三兩。水煎服,一劑愈。年老人恐有此方兼治夢遺,一劑可也。

  何大仙曰:凡頭痛因風(fēng)寒者宜酒,因火邪者宜茶也。

  上卷

  曹大仙治痢疾方

  凡人夏秋之間,患痢便血,一日間至百十次不止者,至危急也。用白芍二兩 當(dāng)歸二兩 枳殼二錢 檳榔二錢 甘草二錢 滑石末三錢 廣木香一錢 蘿卜子一錢。水煎服,三劑痊愈。些小痢疾,不必用如此之多,減半治之無不奏功。不必問其紅白、痛與不痛,皆神效。

  上卷

  又治亡陽方

  凡人毋論有病無病,一旦汗出如雨不止,名曰亡陽,最危之癥。急當(dāng)補(bǔ)其氣,尚可挽回。

  用地五

  上卷

  果老大仙治斑疹方

  果老仙治斑疹。一時身熱,即便身冷,遍體生斑如疹者,乃火從外泄而不得盡泄于皮膚,故麻三錢 白芷一錢 白芥子三錢 沙參三錢 丹皮五錢。水煎服。一劑斑勢減,三劑斑影盡消矣。

  上卷

  許仙治耳聾

  用珍珠一粒,外用龍骨末一分,以蜜調(diào)之,丸在珠上,丹砂為衣,錦裹塞耳中即愈。一月

  上卷

  華真人治疝氣方

  用沙參一兩 橘核一錢 肉桂一錢 柴胡一錢 白芍五錢 陳皮五分 吳茱萸五分。水煎服

  上卷

  又治婦人暗瘡

  婦人陰門生瘡作癢作痛者,以此方煎水洗之立效。方用:蛇床子一兩 花椒三錢 白礬三錢次,神效

  上卷

  又治血上行不止

  血上行,不拘何處出血不止,用黃酒溫微熱傾盆內(nèi),將兩足泡一時許即愈。真神方也。

  上卷

  又治血上行不止

  血上行,不拘何處出血不止,用黃酒溫微熱傾盆內(nèi),將兩足泡一時許即愈。真神方也。

  上卷

  又治血上行不止

  血上行,不拘何處出血不止,用黃酒溫微熱傾盆內(nèi),將兩足泡一時許即愈。真神方也。

  上卷

  又治血上行不止

  血上行,不拘何處出血不止,用黃酒溫微熱傾盆內(nèi),將兩足泡一時許即愈。真神方也。

  上卷

  又治血上行不止

  血上行,不拘何處出血不止,用黃酒溫微熱傾盆內(nèi),將兩足泡一時許即愈。真神方也。

  上卷

  北斗咒

 ?。ù说弥陉惱?,昔在榆次王胡鎮(zhèn),因辦差遇之,談此咒甚靈,有不可思議之妙,并囑有南(音那)無(音摩) (音來) 哪。 夜耶。 你野他。曷伽摩西。麻伽摩西。

  阿陀 (音麻里支耶摩西忙)薩 (音伐)。薩 。難吒(音查)薩 。 薩 。婆喻叭(音八) (音奈) 。

  費(音未)避瓢。沙 賀。南無三李白大仙降壇云:此咒乃番音,以北音念之,南音即誤也。此西番高僧所作,念之即可消前丁已二月初五日,觀士音菩薩降壇,更正咒語注解云:此咒本吾親作,以度世間婦人女子。

  私訛

  上卷

  觀音咒

  南無(音那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怛(音達(dá))

  哆。娑訶。天羅將此咒刊以傳世,前誤者可改,后讀者可得真也。凡善男信女,持誦萬遍,刻印千章,以不乾隆五十四年,鶴亭丁憂回京,住包頭張兒胡同。子華文得時病,服藥無效,伊芳母林氏,夜早又五十八年,至山西省城,林氏偶得黃病,不食不睡,約有半月,吃藥無效,后夢神云:如半故參三實三錢又賜丸藥方:熟地四兩 黨參二兩 白術(shù)二兩 茯苓二兩 半夏五錢 神曲五錢 白芥子三膝三又藥酒方:用燒酒十斤 木瓜一兩 牛膝五錢 杜仲一兩 黨參二兩 白芍一兩 當(dāng)歸四兩兩。泡

  下卷

  金母娘娘序

  嘉慶二年,秋七月,望日。余降機(jī)于凝碧西軒。因前鶴亭所刊濟(jì)世良方,未經(jīng)全備,此番擇其最善者而加減之,又擇其議論之高妙者反復(fù)辯論,必求精詳。故令鶴等抄寫刊刻,傳以濟(jì)見切王鶴鳴弟子 柏鶴亭 敬刊張鶴舉奧妙獨辟,表率女仙,居西池之圣地,實參化于九天。蟠桃熟而開宴,玉液成而最鮮。

  并非泥像(呂巖謹(jǐn)識)

  下卷

  論病已將愈

  呂祖擇,天師論病將愈。飲食難消,胸膈不快,或吐酸,或溏泄,或夜臥不寧,或日間潮熱方用:人參一錢 茯苓二錢 白術(shù)二錢 甘草五分 陳皮五分 制半夏七分,此六君子湯覺胸中少痛,加枳殼五分、山楂十粒;有痰加白芥子一錢;咳嗽加桔梗一錢;下一錢;腹中痛甚加肉桂五分、白芍一錢;頭暈加蔓荊子一錢、川芎一錢;上吐酸錢、倍加茯苓;飽滿加枳殼五分。

  昴日星君曰:看之平淡,用之其妙莫測也。

  下卷

  論大吐瀉渴滿發(fā)背癰腫之類

  呂祖選并加減,如遇大吐瀉渴滿發(fā)背癰腫之類,死亡頃刻,若不用大劑去邪去毒之藥,單刀之。

  方用服則肉桂大瀉者乃火挾邪勢,將膀胱脾中水谷盡驅(qū)而出,腹必大痛,手不可按,完谷不化,飲食下喉乘參五錢 黃連三錢 車前子三錢 甘草八分。水煎服,一劑愈。

  華真人曰:此方之奇,全在用大黃以利之也。然用大黃不多用參,有攻無補(bǔ),致傷真氣,又議。

  大滿,此邪壅住上焦而不得散也。方用:枳殼二錢 梔子二錢 栝蔞一個 天花粉二錢甘昴日星君曰:此方之妙,全在用栝蔞去胸膈之食,消上焦之痰,又佐枳殼、天花消中焦之勝散而發(fā)背癰腫前已定方,俱可通觀,故不再悉耳。奇談暢論無不入妙入神,又何能贊一辭。

  然大寒在夏秋之間,將何以辨之?予辨之熱與痛耳,火熱者,口必渴,舌必燥,甚則生刺也,舌苔必黃灰黑色,腹必痛而手不可按也。寒瀉口不渴,亦不喜十分飲水,舌苔白滑而燥,腹痛喜手按是也。方當(dāng)用補(bǔ)氣之藥,生其胃氣,佐以分消之品。方用:人參、白術(shù)、附子、茯苓、澤瀉、豬苓、肉桂。水煎服。此五苓散加參者也。用時看病之輕重定其分兩可也。

  葛真人曰:論妙用人參始能挽回垂絕之地,佐茯苓、白術(shù)以去水濕之氣,又有附子、肉桂以而寒

  下卷

  治瘡疥方

  華真人選擇,人生瘡疥者,用苦參四兩 生甘草一兩 金銀花一兩 蒼耳草半斤 荊芥一兩一日

  下卷

  治手汗癩頭方

  昴日星君曰:妙。人有手汗出者,以黃 一兩 葛根一兩 荊芥三錢 防風(fēng)三錢。水煎湯一更有癩頭洗方,用蝸牛三十條,水三碗,煎湯洗之,二次痊愈,亦神方也。

  下卷

  治火郁胸中方

  呂祖擇,人有火郁于胸中而不得散,因達(dá)之外也?;饸鉄嵘醵钊站茫瑒菀嗍?,往往變?yōu)榛饏⑺奈富鹞锤鹑A真人曰:古今絕妙異方,目中不曾多見,此方實奇而當(dāng)。予又擇一方,亦可少佐高深:白防風(fēng)一錢 天花粉二錢。水煎服。此方專散肝木中之火,而諸經(jīng)之火盡散矣。

  昴日星君曰:妙極!予亦有一方治火丹神效。絲瓜子一兩 柴胡一錢 元參一兩 升麻一錢

  下卷

  論病已入膏肓

  呂祖擇并加減。如病入膏肓,或在骨髓,或在腦中者,是此等癥,非一朝能治,必須多服熟三晚服丸方:用紫河車一具 鹿角膠二兩 龜膠三兩 元參三兩 熟地八兩 山茱萸四兩地骨皮五兩 人參一兩 白術(shù)五兩 白芍五兩 炒棗仁三兩 枸杞子三兩 麥冬三兩 人乳二碗浸熟地曬干 砂仁五錢。各為末,每日半夜白滾水送下五錢。有力者參倍加。此熱不寒,可以長服。方名正中丸。病傷根本,扶之不易。譬如花木大肆摧殘,欲其枝葉之茂,豈能一朝成。必須培植終歲經(jīng)年,自然春意漸回,萌芽可達(dá)漸漸扶蘇,而不可性急也。飲食更須得時。治之難從來眉 ,切勿心急,以期奏功之速。前癥十人只可逃一二,此治法非盡能救之也,但舍此再無治法,余憫世人,故立此方。倘肯聽吾言,斷絕色欲,口淡滋味,心戒貪嗔,自然服藥有功。否則只可茍延歲月而已,不可不告戒也。

  華真人曰:妙。佛心神術(shù),此癥誠難速效。呂仙擇此平穩(wěn)中實有妙理。予亦擇一方,亦極平苓三兩 蓮子半斤 白糖半斤。各為末,每日白滾水調(diào)服一兩。如不欲調(diào)服,以水打成丸如元宵服亦可。上下午服一丸,亦可為佐也。

  果老大仙亦擇加減一方:芡實一斤 山藥二斤 黑芝麻八兩 小黃米三斤(炒) 苡仁一斤精。人何熱之有

  下卷

  論久遠(yuǎn)痿痙二癥方

  呂祖擇,論人久遠(yuǎn)之病不可以歲月計也。如病痿癥、痙癥是也。痿病必久臥床席不能即起,只治膝《石室秘錄》論此方之妙,全在不去治陽明而直治腎經(jīng),補(bǔ)其匱乏,腎水一生,胃火自息。

  下卷

  論腰背骨病腿酸目生肉

  華真人曰:妙。治法不獨痿痙之癥,擇秘錄中如腰疼、背脊骨痛而腿酸痛、兩目生 肉是也而無不著苓一錢 肉桂三分 白術(shù)五錢 甘草五分 山藥三錢 白芥子一錢。水煎服。

  秘錄中此方最妙,入腎而去濕氣,多服為妙。腰痛初起,三四劑可愈。若至經(jīng)年累月,非服一劑背脊痛者,乃腎水衰耗不能上潤于腦。河車之路,干澀難行,故爾作痛。一二劑不能見功,茱萸擇秘錄中論此方補(bǔ)氣,黃 、白術(shù)補(bǔ)水,熟地、山茱萸去濕,茯苓去風(fēng),防風(fēng)引經(jīng),附子、奏兩腿酸痛乃濕氣入于骨中,皮外無濕也。此病不只骨內(nèi),或被褥得之亦有。方用:苡仁二兩一錢。水煎服。

  鐘大仙論,秘錄中此方妙在苡仁入骨而去水,芡實健脾去濕,牛膝、萆 最利雙足之品,肉桂引經(jīng)直入于骨中,濕有不去,酸痛不止耳。必須多服方效。

  肉攀睛眼病,失治而生肉,人不知避忌,將眼皮反轉(zhuǎn)以取涼快,誰知風(fēng)中之,則眼毛倒生園決明兩。一料少愈,二料全可。最忌房事,能忌欲者

  下卷

  治痙痿二癥方

  呂祖擇論,痙病乃寒濕之氣集雙足之間,骨中寒痛不可止,亦終歲經(jīng)年不能身離床褥,傴僂土無權(quán)經(jīng)年仍一兩耗其真果老大仙曰:是。吾亦擇一方:白術(shù)四兩 苡仁八兩 山藥八兩 車前子三兩 牛膝三兩 生黃 十兩 肉桂一兩 杜仲四兩。蜜為丸,每日飯前送下。

  又治痿癥方:元參一兩 甘菊花五錢 麥冬一兩 熟地二兩 牛膝五錢 天門冬三錢。

  水煎昴日星君曰:此方與呂仙擇同,意俱妙。

  下卷

  論病日重并發(fā)寒熱方

  華真人擇,治發(fā)寒熱較夜尤重,此等癥必須從天未明而先截之。方用:柴胡三錢 當(dāng)歸三錢一錢故擇此方者,妙在加柴胡一錢,參、 、歸、術(shù)之中。蓋邪之感在日間作祟者,欺正氣之衰軟弱補(bǔ)正用也皮一二呂祖曰:日間發(fā)熱乃邪在于陽分也,補(bǔ)陽氣而邪自敗。方用:人參二錢 甘草一錢 白術(shù)五名助

  下卷

  論病夜重于日間方

  果老大仙擇,日重者已暢言之也。病重于夜者,至夜發(fā)熱,或寒少而熱多,或熱少而寒多方用生鐘大仙曰,此方妙在鱉甲、柴胡并用,又以諸補(bǔ)陰之藥合而功之也。鱉甲至陰之物,逢陰則生何須在

  下卷

  論陰經(jīng)帶陽經(jīng)方

  華真人擇曰:真奇絕之論,何從而贊助高深,惟有陰經(jīng)之邪盛,而又有帶陽經(jīng)之邪尚未發(fā)明發(fā)熱藥,胡三錢方也。

  鐘大仙曰:甚妙。

  下卷

  論五臟受病法惟三

  呂祖擇,如五臟有病,治法補(bǔ)三,脾肺、腎肝、心腎同一治也。肺氣之傷必須補(bǔ)脾,補(bǔ)脾必不知不行子一錢吐嘔瀉癥腎肝同治。腎水不能滋肝,肝木抑郁而不舒,必有兩脅飽悶之癥。肝不能生腎中之火,腎水歸五肝生命門之火乎。此有至理存焉,非吾輩安能闡發(fā)細(xì)底也。

  再心腎治法,二臟合而治之其義何居。心,火臟也。心腎二經(jīng)為仇敵,似乎不宜牽連而一治滋養(yǎng)術(shù)二兩五錢 遠(yuǎn)志五錢 炒棗仁一兩五錢 熟地二兩五錢 山茱萸一兩五錢 麥冬一兩五錢神一于治華真人曰:治臟之法盡于三方,無可再議。但肺忽感風(fēng)寒而鼻塞出嚏,咳嗽不已,吐痰如敗干一今予擇此方者,全妙在桔梗升提引去痰之品,上行于肺,以散風(fēng)寒之邪,邪散則鼻塞頓除,

  下卷

  論肺熱移于大腸治法

  《石室秘錄》中脾虛熏肺之癥,方用燥脾利濕,如肺熱移于大腸者,又宜清肺潤燥法治之,

  下卷

  論變癥治法

  華真人擇,論變癥不同,用藥各異。如傷寒變?yōu)榻Y(jié)胸,瘧疾變?yōu)橄铝?,中風(fēng)變?yōu)榘l(fā)狂,中暑則結(jié)其蔞陷于脾瘧疾變?yōu)橄铝。p變?yōu)橹?,欲發(fā)汗則身已亡陽,欲祛邪則已變物,顧上則慮下,顧下則礙上五錢則下今生,外邪自散,此治下痢而瘧病同除,此種治法,何可不知。

  中風(fēng)危癥況變?yōu)榘l(fā)狂,死在眉睫,不以變法救之何以得免。方用:人參一兩五錢 菖蒲一錢項煎若蒲痰中暑原熱癥,亦由于氣虛。氣實形壯者多難中暑。中暑宜補(bǔ)為先,解暑為次,人以為熱也,則參血,五味收斂肺氣,不止汗而汗止矣。若以四君子湯平常治之,一杯水何能止車薪之發(fā)焰哉反胃初起,未嘗非胃病,以逍遙散加黃連一錢立止。無知世醫(yī)不知治法,乃用香砂、濃樸、不應(yīng),防風(fēng)、蘇冬三錢胃,正所以而干,則飲純補(bǔ)腎中哉。此腎水翻胃之名雖同,翻胃之實各異。腎中無水而翻胃者,食下喉即吐;腎中無火而翻胃者,食久山茱萸四錢 麥冬五錢 北五味一錢 茯苓二錢 山藥二錢 丹皮一錢 澤瀉一錢 牛膝一錢。水煎服。此方八味丸湯也。妙在用附、桂補(bǔ)水中之火,脾胃之氣必得命門之火始生。譬如釜下無火,何以煮爨,水冷金寒,結(jié)成冰凍,必得一陽,初復(fù)之氣始解陽和,人之脾胃亦然。然而寒癥,該腹心疼痛,今反此癥乃上越而吐者何也?脾胃有出路,則寒邪之氣不留于中,今日日上吐,將胃口咽門已成大道,熟經(jīng)往來無所阻滯,則徑情趨奔,其勢甚便,又何必積蓄于中州,盤踞于心腹,顛寒作熱,以苦脾胃哉。此心腹之所以不痛也。又不治反胃,此正所以治反胃也。

  昴日星君曰:說得暢,我不能言,反胃用逍遙散加黃連,此必食入即吐之癥。如朝食暮吐者

  下卷

  論病初起治法

  呂祖擇,論凡人初病,藥易奏功。無如人看不清,用藥錯亂,變癥蜂起,茍認(rèn)得清用藥當(dāng),防風(fēng)傷寒之初起也,鼻塞目痛,項強(qiáng)頭痛,切其脈必浮緊,此傷寒也。方用:桂枝一錢 甘草一傷食之癥,心中飽悶,見食則惡,食之轉(zhuǎn)痛,此傷食也。方用:白術(shù)一錢 茯苓一錢 枳殼水初治之方也。

  下卷

  論傷暑傷濕燥癥火癥方

  藍(lán)大仙曰:此三方而初起之癥定之矣。今余又擇此初病傷暑,必然頭暈口渴惡熱,甚則身熱錢傷濕初起之時,必然惡濕,身重足腫,小便短赤。方用:白術(shù)三錢 澤瀉三錢 豬苓三錢然。

  燥病初起,咽干口燥,嗽不已,痰能吐,面目紅色,不畏風(fēng)吹者是也。方用:麥冬五錢 桔梗三錢 甘草一錢 天花粉一錢 陳皮三分 元參五錢 百部八分。水煎服。一劑燥止,三劑痊愈也。

  火癥初起,必大渴引飲,身有 點,或身熱如焚,或發(fā)狂亂語,方急用:石膏三錢 元參一劑痊也,昴日星君曰:妙甚。暑癥未有不兼濕者,故方中多用術(shù)、苓,善。

  下卷

  論病好后調(diào)理三方

  鐘大仙曰:病已愈為善后之計,吾亦擇數(shù)方何如。傷寒邪已盡退,正氣自虛,理宜補(bǔ)正,恐腎之方用子一中暑傷氣而調(diào)理之法,不可治氣,宜補(bǔ)血為主,但陽傷陰血亦耗也。方用:當(dāng)歸一兩 白芍陰中風(fēng)亦氣虛也,此只宜補(bǔ)氣,不可補(bǔ)血也。因血滯而后中風(fēng),再補(bǔ)以增氣滯也。方用:人參陳皮五者,可葛真人曰:妙極矣。予擇此方當(dāng)亦補(bǔ)之,中濕之后水已瀉盡,法當(dāng)健脾兼補(bǔ)命門之火,以生煎服火癥既已散盡,不可一味瀉火,恐胃氣受傷。方用:熟地一兩 元參五錢 麥冬一兩 牛膝味治之可也。

  下卷

  一方可治二癥方

  董大仙曰:以上諸方各盡其妙,吾不能言之也。余亦擇一論,如四物可治吐血,又可治下血用血母于六君子湯同治之法可不審乎。

  何大仙曰:秘錄中不只三方,再擇之。歸脾湯可治郁怒傷肝,又可治心虛不寐;小柴胡湯可湯可脫;

  下卷

  人久坐必使行動然后用藥法

  呂祖擇,如人久坐,則血滯 疏,久臥則肉痿而骨縮,必使之行走于途中,而后以藥繼之也方用:當(dāng)歸一兩 白芍三錢 黃 一兩 甘草一錢 陳皮五分 防風(fēng)五分 半夏一錢。

  水煎未補(bǔ)余果老大仙曰:此方妙絕。

  下卷

  論過勞當(dāng)逸服藥法

  華真人擇,如人之過勞當(dāng)勸其安閑,而后以藥治之。太勞則脈甚浮大不倫,按之無力,若不隨萸神有偏勝之禍也。幸為留意。

  果老大仙曰:方劑有法。

  昴日星君曰:勞逸得宜,予擇二方,一治氣之勞,一治血之勞。

  勞氣方:人參三兩 黃 三兩 茯苓四兩 白術(shù)八兩 白芍三兩 陳皮一兩 炙甘草八錢者宜左手脈大于右手者,乃傷血也。另立一方:熟地八兩 白芍八兩 當(dāng)歸四兩 山茱萸四兩橘錢,

  下卷

  治病厥當(dāng)立飲法

  李鐵拐大仙擇,論人病厥多兩手反張,兩足轉(zhuǎn)逆,必須立而服藥,不可不知也。此病原是熱癥,熱深則厥亦深,倘令其臥而服藥,藥到胃一遇火氣沸騰沖擊,而不相入,反致吐出者比比也。我今立一法,立而服藥,則斷無吐出之虞。方用:黃連三方俟尚有腰疼之癥,亦宜立而飲。蓋腰屬腎,腎虛而后腰痛,痛久則腎宮益虛??傆醒a(bǔ)腎之藥北五味一錢 麥冬二錢 白術(shù)一兩 杜仲五錢。酒煎服。此雖妙,非立飲不能直入腎宮,皆立飲之妙也。

  呂祖曰:立飲之癥無多,只此二癥不再選。

  下卷

  治目痛方

  曹大仙擇,論目痛肝經(jīng)之病,宜治肝矣!亦不治肝。方用:黃連一錢 花椒七粒 明礬三分 荊芥五分 生姜一片。水煎半碗,乘熱洗之,日洗七次,明日即愈,此治火眼之法。

  若虛火之眼,又不如是。方用:人乳半盅 生地二錢 葳蕤仁五分(去殼取一分研碎) 明礬無紅鸞侍者曰:予亦有治眼痛方。方用:柴胡、防風(fēng)各二分 黃連三分 花椒三粒 明礬一分何大仙曰:余擇一方最妙:人乳一合 黃連三分 大棗一個 人參三分。水半盅,同煎二沸耳。

  下卷

  治兩脅背手足生瘡毒方

  華真人曰:如人胸前、乳上、兩脅、兩背、兩手生瘡是也。統(tǒng)治中焦部位之瘡,無不神效子方消劉仙曰:真人擇選統(tǒng)治瘡之方妙甚。余擇一方:用生甘草一兩 當(dāng)歸一兩 蒲公英一兩黃神

  下卷

  治諸瘡方

  柳仙曰:予亦擇一方,統(tǒng)治諸瘡。方用:天花粉三錢 生甘草一兩 金銀花一兩 蒲公英五華真人曰:予同意無可語。

  下卷

  治騎馬囊癰等癥方

  呂祖擇,囊癰、騎馬癰等最難治。此皆少年人不保重,或串花街柳巷,或貪倚翠偎紅,忍精歸一此毒

  下卷

  治鶴膝風(fēng)多骨疽足疽方

  鶴膝風(fēng)法此,因濕而戰(zhàn)立而行房,水氣襲之故成此疾。方用:黃 八兩 肉桂三錢 苡仁四一服肉多骨疽乃生于大腿之中,多生一骨者是,乃濕熱而生也,治得法則易,否則變生可畏。

  方用生甘草夾出骨非骨足疽亦濕熱也。方用:金銀花一兩 蒲公英一兩 生甘草三錢 當(dāng)歸一兩 苡仁二兩。

  水也。

  下卷

  治腳脛生爛瘡?fù)劝b方

  腳脛生爛瘡亦濕熱也。往往兩腿腐爛,臭氣難聞,先以蔥湯洗之,后以白蠟一兩 黃丹二兩鉛粉錢。各細(xì)面,乘蔥湯洗濕之時,滲在瘡口之上,必然癢不可當(dāng),但不必流黃水如金汁者數(shù)碗。再用蔥湯洗之,又滲又洗,如是者三四次,日用前膏藥以原皮攤貼,仍入藥末加入二錢貼之,任其水出。倘癢之癢。貼二膏即止水,痊愈。

  腿癰即照多骨治法,不再立方。

  腳脛爛方,內(nèi)服湯藥。方用:金銀花一兩 薏仁二兩 茯苓一兩 生甘草五錢 牛膝五錢金毒,藍(lán)大仙曰:最妙。下治之法盡之矣。余今也擇一方,多骨之生,雖由于濕熱而成之,不由于一兩樣,任韓大仙曰:吾亦擇治多骨之方,內(nèi)消之法,最奇效。大凡毒至于環(huán)跳之間者,即骨疽也。

  方碗可也。

  華真人曰:鶴膝風(fēng),古方多用大防風(fēng)湯,內(nèi)氣血并用,以病在下焦陰分故也。此除去血藥,

  下卷

  治人忽然仆跌方

  曹大仙擇,如人忽然撲跌為災(zāi),此非內(nèi)外之癥也。又一門也。方用:當(dāng)歸五錢 大黃二錢煎為倘跌傷手足斷折,急以杉板夾住手足,不可顧病患之痛,急扶正之,再用藥服之可也。

  方用十個(末調(diào)服一也。躑躅之處。況即缺而之,后呂祖曰:方至此神矣、圣矣、化矣,亦何能贊一言。我惟有前方煎藥內(nèi)少為商酌者,第一方瘀血果老大仙曰:無可言。

  下卷

  治傷寒陽癥諸方

  呂祖擇,陽癥甚多,不能概舉,姑舉一二癥大者言之。傷寒發(fā)斑,身熱心如火,口渴呼水,日芩桑白皮五錢。一劑消大半,二劑痊愈。此方妙在元參去其浮游之火、胃中之熱,且性濕潤,斑雖火熱,不能外越,少潤即可出也。黃芩涼其胸膈,麻、防引散其火,更佐之麥冬、生地清肺熱,清肅下行而中焦之火盡化為烏有也。

  至于中暑之病,亦陽火邪熾也。青蒿五錢 石膏五錢 麥冬五錢 半夏一錢 黃連一錢人錢華真人曰:妙論,出奇不窮。陽癥固多,二癥最急。呂仙特舉之,予再擇之一則,傷暑中之陰者當(dāng)清服。

  劑,一陽癥之火,瀉也。完谷不化,飲食下喉即出。一日或瀉十余次,或數(shù)十次數(shù)百次,人以為乎宜茱萸昴日星君曰:無一論不奇妙。

  下卷

  治腎水虛寒兼感寒氣方

  呂祖擇,如腎水虛寒又感寒者,或腎水虧竭夜熱晝寒,此等若認(rèn)作陽癥治之,則口渴熱益熾足而三錢乃治茱得況于故表而出之。倘只用附、桂祛寒,未嘗不效,邪去而陰消必然枯渴,或治之不得必有亡陽之癥,愿人加意,水中補(bǔ)火更于水中去邪也。

  葛真人曰:妙絕之論,發(fā)千古所未發(fā),何以再贊高深。然尚有一方,參之前癥乃陰虛火動也陰之

  下卷

  治強(qiáng)陽不倒痿陽疝病方

  鐘大仙擇,男子與女子殊者,疝病,強(qiáng)陽不倒,痿而不舉。然而與婦人異者,只狐疝不同耳氣,桂強(qiáng)陽不倒,虛火上炎,肺金之氣不能下行故也。若用黃柏、知母煎湯飲之,立時消散,倒后全在肅下至于痿而不振者,乃過于琢削,日消其腎水,腎火亦消泄耳。方用:熟地一兩 山茱萸四錢杜仲則火韓大仙曰:余亦擇此方,可并傳之狐疝方:白術(shù)五錢 沙參一兩 柴胡三錢 白芍三錢王陽倒不舉方:熟地一斤 肉桂三兩 覆盆子三兩 黃 二斤 巴戟六兩 柏子仁(去油)三矣。

  華真人擇,治疝方:用沙參一兩 橘核一兩 肉桂一錢 柴胡一錢 白芍五錢 陳皮五分自隨手而奏功也。

  下卷

  治嘔吐痛瀉方

  果老大仙擇,熱癥與寒癥不同,舉一二言之。如嘔吐不已,食久而出者是也?;蛳吕灰眩芍故称蔀橥杷{(lán)大仙曰:此方之妙,全在用腎藥居多,胃藥居少。尤妙在用溫?zé)嶂?,補(bǔ)腎補(bǔ)土之中,則存治曹大仙曰:真妙絕之論,快心之語。前言補(bǔ)腎之法,而余擇一論,乃言補(bǔ)心方也。胃脾雖同補(bǔ),當(dāng)補(bǔ)心中之心,分脾果仙擇治心腎兼補(bǔ),予可不必?fù)穹剑欢纹⑽竷商撜哂弥裥?,若單胃虛胃寒者,自宜獨蒲三錢炒棗仁足自然生華真人曰:治法與余相同,無可言,妙極。

  下卷

  治氣虛下陷方

  李鐵拐大仙擇,如氣虛下陷,因饑飽勞碌內(nèi)傷正氣,以致氣乃下行,脾胃不能克化,飲食不輕則致膨三分以為即以此方麻用于參補(bǔ)者不至則柴、茍或不然華真人擇,補(bǔ)中益氣湯從無言此痛快者,何幸得如是之褒揚(yáng)哉,吾何言乎。惟是陽虛下陷者止,藥三陰中

  下卷

  治胸腹疼痛方

  何大仙擇,人腹中痛,手按疼甚,或胸中傷食,皆宜墮之也,如何。方用:白術(shù)二錢 枳殼但消導(dǎo)之品足矣,何又以加術(shù)、芍。蓋傷食,食不能化,結(jié)在胸中以致痛。若徒消食不健胃之氣,土弱而難化物之速。故用術(shù)以健胃口之氣,以生其脾內(nèi)之陰土,氣有余食何難消哉。

  若肝經(jīng)乘我之困,來侵脾胃之土,所以加白芍以平肝木,此墮治之妙法也。

  至于氣挾食存于大腸,大腸內(nèi)火氣炎蒸,夾食作祟,痛而不可手按,是食已離脾胃,可攻之此大但其功,許大仙曰:不可思議之論,予又擇《石室秘錄》中更有一癥相商,有人成痞塊,一時發(fā)作一備,知之張大仙曰:吾擇一方,如人腹痛手不可按。方用:枳實一錢 大黃二錢 生甘草一錢 白芍

  下卷

  治欲吐不吐并噴嚏方

  華真人擇,尚有二法未傳,一陰陽湯也。法用滾水、涼水各一碗,均之,加炒鹽一撮打百余一噴嚏之法未授也。用生半夏三錢為末,水丸如黃豆大,入鼻中必噴嚏不已,用飲之立止。

  下卷

  治關(guān)膈等癥并夢遺脫精方

  關(guān)膈癥上不得入,下不得出,病在上下二焦,而根實本于中焦。以黃連湯進(jìn)退法兼朝服八味我有夢遺方最妙。方用:白術(shù)八兩 山藥八兩 人參二兩 生棗仁四兩 遠(yuǎn)志一兩 麥冬此乃遇交感脫精,急以人參三兩煎湯灌之,故是奇妙。然貧家何以救之,我有法,用人抱起,以可

  下卷

  治吐血神方

  昴日星君曰:不畏泄漏天地之奇也,予擇一吐血妙方傳世。方用:生地汁一碗(無鮮生地處可治也柳大仙曰:妙,簡便之甚。

  下卷

  治虛寒久病方

  呂祖擇,如虛寒之人,不可日斷藥餌,參、苓、 、術(shù)之類,日日煎飲,否則即昏眩怔忡是五分心不寧加生棗仁一錢;不寐加熟棗仁一錢、遠(yuǎn)志一錢;飽悶加白芍一錢;口渴加當(dāng)歸二錢、夏五加柴胡痛加肉華真人曰:甚妙。

  下卷

  論人歌色脈息法

  葛真人選,凡治人必須看病患色澤之真?zhèn)?,脈息之虛實,有神無神,問病患之喜好,食若何,有痰無痰,痰之色若何。再察病患舌之顏色若何,滑與不滑,能食不能食間痛不痛,試觀其情意,詳審其從違,徐聽其聲音,再聞其氣息,病之癥了然于心患不得哉。

  下卷

  論辨真假虛實陰陽寒熱法

  呂祖擇,近日醫(yī)人不能知病之真假、癥之虛實、陰陽寒熱,而妄治之也。信口雌黃全無見識視熟作驚鄙茱病難攻,悟于指下求得,庶投之而燥調(diào);見利功之術(shù),臨癥切須詳審,慎弗忽略。

  下卷

  論因病患之意用藥法

  華真人曰:醫(yī)者,意也。因病患之意而用之,一法也;病癥之意而用之,一法也;因時令之物投吾藥見弓生疫或思而昴日星君擇,通神之治不可思議,而測度之以人謀也。或剖腹以洗腸,或決竇以出鳥雀,此之

  下卷

  論春夏秋冬導(dǎo)引法

  鐘大仙曰:春夏秋冬各有其令,得其時則無病,失其時則病生矣。有導(dǎo)引法欲傳世久矣,今先春養(yǎng)陽法:每日閉目冥心而坐,心注定腎中,咽津七口送下丹田,起立雙手自抱,兩脅微行六先夏養(yǎng)陰法:每日閉目冥心而坐,心中注定于心,咽津十四口送下心中,永無暑氣之侵。

  先秋養(yǎng)陰法:每日閉目冥心而坐,心注肺中,咽津送下丹田者十二口,以雙手攀足心者三次,候氣定,再如前送下丹田者七口而后止,永無燥熱之病。

  先冬養(yǎng)陽法:每日五更坐起,心中注定兩腎,口中候有津水送下丹田者三口,不必漱津,以何大仙曰:妙方也,惜乎人不肯耳,行則不但卻病,更可長生,即婦人女子亦可行也。

  下卷

  治膿窠瘡頑癬粉刺方

  董大仙擇,人生肌膚之病,從腠理而出,較皮毛略深,如人生膿窠瘡、粉刺、頑癬之類是也膿窠瘡用:當(dāng)歸三錢 生地三錢 熟地三錢 白芍三錢 麥冬三錢 天門冬三錢 川芎一錢服。

  如掃粉刺之癥,乃肺熱而風(fēng)吹之,多成此癥。雖無關(guān)人病,然美婦嬌女各生此病,亦欠豐姿。

  我為滅惟有頑癬之方最難治理,然亦易收功。方用:楝樹皮一兩 白薇一兩 輕粉三錢 冰片一殼扒碎

  下卷

  治凍瘡坐板瘡方

  紅鸞侍者曰:凍瘡乃人不能耐寒而肌膚凍死,忽遇火氣乃成凍瘡。耳上凍瘡,必人用手去溫分,以藥,只坐板瘡亦是肌膚之病。輕粉一錢 蘿卜子三錢 冰片半分 杏仁(去皮尖)十四粒。研為末

  下卷

  治虛勞怔忡驚悸方

  許大仙擇,如人病虛勞,四肢無力,飲食少思,怔忡驚悸,失血之后,大汗之后,此等癥不必有歸血之張大仙曰:治法甚妙。余亦擇一方可存。熟地五錢 山藥一錢 茯苓一錢 甘草一錢 女貞砂之華真人曰:可并傳。

  下卷

  治夏月思睡不足方

  劉仙擇,如人夏月無陰,到三伏之時,全無氣力,悠悠忽忽,惟思睡眠,一睡不足,再睡不以如茱萸生棗凡小兒女子十歲上下者,天癸未至,亦有患前癥者,豈皆冬不藏精之故耶。小兒最不忌口,亦茯苓一錢 熟地三錢 北五味五分 麥冬一錢 白芍二錢 陳皮三分 山楂三粒 枳殼二分人參五分。水煎服。一劑立愈,不必再服也。小兒純陽,尤易奏功,不若大人之必須多服也。小兒最宜先服一二劑,再無注夏之病,留心兒科者當(dāng)察之。

  下卷

  治陽明各臟腑之火

  呂祖擇,如治陽明之火,則五臟之火,各腑之火,無難治矣。陽明,本胃土也,如何有火?辛涼之不看火勢參三錢始可放以急救倘無汗而渴,明是腎有余火,而腎水不足,用此恐傷其腎水乎!當(dāng)用:熟地三兩 山茱萸二也。

  其余心火用黃連,肝火用梔子,肺火用黃芩,前悉之矣,藥不再贅。

  下卷

  論肝經(jīng)之火

  昴日星君曰:妙。不意此論闡發(fā),如此大快也。然予亦擇一說,陽明之火,雖起于心包,實火則大用石肺金之兩知加白芍二在麥冬以

  下卷

  論治各經(jīng)之火

  果老大仙曰:予乃論各經(jīng)之火并傳子。梔子三錢 白芍五錢 甘草一錢 丹皮三錢 元參三各一治肝味去

  下卷

  治拂逆之癥

  昴日星君曰:如人病拂逆之癥,躁急之狀不可一刻停留,此火郁而不得舒,故爾如此。

  倘用則一火

  下卷

  治氣燥方

  柳仙曰:妙。從無人講至此更欲立方,而不可得。氣燥乃氣中有火也,亦宜靜法待之,予亦錢血燥乃血熱之故,往往鼻衄流血,心煩不寐,不能安枕、怔忡等癥。方用:當(dāng)歸三兩 芍藥炒棗仁一錢。水煎服

  下卷

  治手足麻木不能動轉(zhuǎn)方

  呂祖擇,如雙腳麻木不能履地,兩手不能執(zhí)物,法當(dāng)用火竹筒一個,去其中間之節(jié),以園木而踏薏仁必遂不能伸縮如意,必使動之而后用藥也。

  兩手之動,必使兩人反轉(zhuǎn)病患之手在背后,以木槌轉(zhuǎn)捶之,捶至兩臂酸麻,而后以湯藥與之服。

  否則華真人曰:治法最妙。予更有法于二癥,尤當(dāng)。使人抱起坐了,以有力者將其手延拳回者不

  下卷

  治四季病癥方

  董大仙擇,春、夏、秋、冬治法:春宜疏泄,夏宜清涼,秋宜順其氣之肅,冬宜順其氣之寒中,春用方:人參一錢 黃 一錢 柴胡一錢 當(dāng)歸二錢 白芍三錢 陳皮五分 甘草一錢神夏用:麥冬三錢 元參三錢 五味子一錢 白術(shù)五錢 甘草一錢 香薷八分 神曲三分茯秋用:麥冬五錢 北五味一錢 人參一錢 甘草一錢 百合五錢 款冬花一錢 天花粉一錢冬用:白術(shù)五錢 茯苓三錢 山茱萸二錢 熟地五錢 肉桂三分 生棗仁一錢 枸杞子一錢紅鸞侍者曰:春用參、 以理氣,有柴、芍、歸以養(yǎng)肝,而舒木氣,不克脾土,自然得養(yǎng)矣斂不補(bǔ)減

  下卷

  論治傷寒方

  李白大仙曰:吾閱醫(yī)書,傷寒門最為緊要。兩感隔經(jīng),前書已載明不論外,今有發(fā)狂登高而首畏退。

  膏三膏胱,二劑此方傷寒發(fā)斑者,死癥。遍身發(fā)斑者,似重而反輕,只心窩發(fā)斑似輕而反重。心窩發(fā)斑者,熱存參三必須滋心以和結(jié)胸?zé)┰镎咚?,不可下,即下亦死也。結(jié)胸?zé)┰镎?,胃氣之將絕也,胃絕津液何生,津液既生也方用:天花粉五錢 枳殼一錢 陳皮五分 麥芽三錢 天門冬三錢 桑白皮三錢 神曲三錢枳殼花粉速其有臟結(jié)之癥,載在太陽經(jīng)中,其實非太陽經(jīng)也。載在太陽經(jīng)者,何故?正辨其太陽經(jīng),有似重白術(shù)五錢 甘草一錢 附子一錢 當(dāng)歸一錢 肉桂五分。水煎服。白術(shù)利腰臍之氣,人參救元陽之絕,當(dāng)歸活周身之血,甘草和中以定痛,附、桂散寒以祛邪,臟中既溫,結(jié)自散矣。

  如有人直視、譫語、喘滿下利,死證也。茍有一臟未絕,尚可治之。方用:石膏五錢 人參止傷寒壞癥,已汗、已吐、已下,而身仍熱者,不治之癥也。今特傳奇,以救三者之失。

  方用歸五生也少陰癥,惡寒、身蜷而下利,不治之癥也。陽氣將絕,急用補(bǔ)陽之藥挽回也。方用:人參二痊愈吐利兼作、煩悶、手足四逆者,死癥也。然而治之于早,未嘗不可救也。方用:人參二兩下利雖止,而頭?;钑灒嗍撬腊Y。陽雖回而陰已絕,今因陰絕,而諸陽上聚于頭,陽尚未四逆惡寒身蜷,脈不至,不煩而燥,本是死癥。為可救者,脈不至,不煩而燥,則陽未絕,心息高見于六七日之間,是少陰之癥,非太陽癥也。息高者,鼻息微小耳。此乃下元之真氣欲兩也。

  傷寒少陰癥,脈微細(xì)沉,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嘔吐,至五六日自利,復(fù)煩躁不能臥者,死兩脈遲是寒,誤用黃芩湯益加寒矣。寒甚反能食,病名除中。胃寒而加之寒藥,反致能食者,氣除肉桂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厥不還者,死。陰癥發(fā)厥,灸其厥陰之經(jīng),亦不得已之參附服,從臍始傷寒發(fā)熱而厥者,便有可生之機(jī),邪往外出也。然厥可一二,不可頻頻,下利至甚,如何可通達(dá)煎服傷寒熱六七日不下利,忽然下利者,危癥。況汗出不止乎,乃亡陽也。有陰無陽,死癥明矣生。

  錢。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急矣。其關(guān)元之脈者,非灸不能出也。灸之后,脈仍不出,反作微喘三錢 熟地五錢 甘草一錢 附子一錢 名為還脈湯。一劑而脈出者死,若漸漸而出者可望全生傷寒 下利十余行,脈反實者,死。何也?亡陽宜脈之虛弱,而反不虛,現(xiàn)假實之象也。是正也。方用呂祖曰:妙論如見,吾不能言之矣。

  下卷

  治產(chǎn)后諸癥方

  紅鸞侍者擇,產(chǎn)后感太陽風(fēng)邪。大喘、大吐、大嘔,不治之癥也。喘則元陽將絕,況大喘乎死方服產(chǎn)后感少陽風(fēng)邪,譫語煩躁,更加驚悸者,死。少陽,膽經(jīng)也。膽中無汁,則不能潤心,心減熟地五錢。水煎服。芎、歸生血養(yǎng)心,參、棗、麥、茹、砂心腎兩濟(jì),何煩躁驚悸之不愈乎。

  產(chǎn)后感陽明之風(fēng)邪,大喘大汗者不治,此病該用白虎湯,而產(chǎn)婦氣血虧損如何用之,今另立而不損臨月忽感少陰經(jīng)風(fēng)邪,惡寒蜷臥,手足冷者,不治之癥也。少陰,腎經(jīng)也。此癥多不能治。

  脾胃一劑月之白老婦產(chǎn)后手足青,身黑,不救。此陰寒之最重,毒瓦斯之最酷者,原無方法可治,然見死須救服產(chǎn)后吐蛔蟲者,不治之癥也。胃氣將絕,蟲不安身耳。蓋人臟既絕,蟲亦寂然,今紛然上吐薇肉產(chǎn)后患厥陰癥,嘔吐,兩脅脹滿者,必便血,不治之癥。傷肝血乃下行,本無血而又傷血,煎服產(chǎn)婦感水腫,以致面浮、手足浮,心脹者。然此浮非水氣也,乃虛氣作浮耳。方用:白術(shù)二也。產(chǎn)婦痢痰而又嘔逆者,必死之癥也。吾有一方,不必服藥。將田螺一個搗碎,入麝香一厘,草一產(chǎn)婦一身發(fā)黃者,濕熱壅滯而不散。欲治黃,氣血更消,欲補(bǔ)虛,而濕黃更甚,而醫(yī)人束手虛而發(fā)黃者,并治之。方用:白術(shù)一兩 薏仁二兩 車前子五錢陳五分。水煎服。非產(chǎn)婦者茵陳三錢、肉桂五分可也。

  產(chǎn)婦濕氣感中于包絡(luò),下陰腫脹,小水點滴不出,死癥也。今不由膀胱小便而出,盡入于胎化。產(chǎn)胱之氣自前子三錢 人參五錢。水煎服。此方因腎水之通,自能化水而分消于出,此實有妙用,非泛然以立方也。

  血崩之后,口舌燥裂不能飲食者,死。方必須使精血重生,當(dāng)上下兼補(bǔ)。方用:熟地一兩味二生而有人燥極,口吐白沫者,不治之癥也。茍不速治,白沫變成綠痰,斷不能治也。方用六味味一產(chǎn)后大便結(jié)燥,欲解不能解,煩躁身熱者,往往不救。必須用地黃湯大補(bǔ)之,然后可生也。

  皮五產(chǎn)后血燥成癆瘵者,乃產(chǎn)怯也。亦緣失于調(diào)理故成。方用:熟地一兩 當(dāng)歸一兩 黃一兩以此

  下卷

  治產(chǎn)后心腹痛方

  張大仙曰:產(chǎn)后諸方,無一不妙,吾不能贊一詞也。吾亦有治心腹痛之方,亦不敢秘。

  心痛反冷治寒痛方:良姜三錢 肉桂一錢 白術(shù)三錢 甘草一錢 草烏一錢 蒼術(shù)三錢 管仲三錢。

  治火痛方:炒梔子三錢 甘草一錢 白芍二錢 半夏一錢 柴胡一錢。水煎服。此妙在白芍即可脅痛乃肝病,宜順不宜逆,逆則痛,痛不止則死矣。故須平肝,平肝必須補(bǔ)腎,腎水足而肝錢而痛腹痛之最急者,絞腸痧也。世人俱用官料藥者多。吾有一方最妙。方用:馬糞一兩,炒黑,用土

  下卷

  治癭瘤方

  華真人曰:自青囊失后,數(shù)千載矣,今不敢以傳世,嘆前車可鑒。今以癭瘤之類,吾不敢秘而身過如粉瘤三年之后,自然出粉,如線香出盡自愈。

  肉瘤最易治,用水銀一錢 兒茶三錢 冰片三分 硼砂一錢 麝香三分 黃柏五錢 血竭三物瘤根大難治,不時而動,無故而鳴,或如蟲鳥之鳴,必須用刀破其孔,則物自難居,必然非理血竭三三分 兒癭不同,形亦各異,然皆濕熱之病也。由小而大,大而破,破必死也。初起之時,即宜用小半日作點藥用:水銀一錢 硼砂一錢 輕粉一錢 鵲糞一錢 鶯糞一錢 冰片五分 潮腦五分綠則可故煎方:人參三錢 茯苓五錢 薏仁一兩 澤瀉二錢 豬苓一錢 黃 一兩 白芍五錢生甘若犯

  下卷

  治遍身作痛方

  昴日星君曰:妙極。吾又擇一方,如人遍身上下由背起而至于腰膝兩脛,無不作痛,飲食無骨節(jié)骨傷腎,腎傷則邪欺正,久住不肯透出矣。雖然腎不可泄,而胃與大腸而胃之風(fēng)濕可去也。方用:黃 一兩 白術(shù)五錢 茯苓五錢 甘菊花草一錢 防風(fēng)五分 羌活五分。水煎服。一劑而痛減,二劑而痛除,用八味地黃丸調(diào)理,永無再犯之患也。

  下卷

  治遍身生塊方

  藍(lán)大仙曰:甚妙。吾亦擇一方,如人遍身生塊而痛者,人以為痛風(fēng)也。然雖是痛風(fēng),因濕氣楚亦只錢痛止

  下卷

  治遺尿方

  有夜臥遺尿者,其人畏寒喜熱,面黃體怯,大便溏泄,小便勤,以為小腸之虛也,誰知是腎劑止一年老,不必夜臥而遺,雖日間不睡而自遺也。較前更重,此命門寒不能制水也。夫老人孤苓此

  下卷

  治脫肛方

  劉仙曰:妙極。吾擇一方,治脫肛者,久則澀痛,人以為腸虛下陷,誰知是陽氣之衰,不能污穢之品白

  下卷

  論脫肛方

  柳仙曰:最妙。然亦有不大便而脫肛者,人以為氣虛下陷也,誰知是大腸之火奔迫而出。

  大大等自安矣。方用:元參一兩 石膏三錢 熟地一兩 陳皮三錢 地榆錢(炒黑) 荊芥三錢。水煎服。一劑而痛安,再劑而腸升,三劑而兼清大腸之火,水源不斷,火氣自消,故園有可歸之途,有不急返

  下卷

  治兩足紅腫方

  蓮池大士擇,人忽得兩足紅腫而發(fā)熱作癢作痛,誰知是香港腳之癥。傷寒中原有香港腳之門,然宜斷炒山梔一錢 薏仁一兩 澤瀉三錢 木瓜一錢。水煎服。一劑而小便利,二劑而身熱解,再二劑而腳腫消,又二劑而痊愈也。斷不可用風(fēng)藥,則引陰濕而入于陽分,反成不治之癥,甚矣。散邪之藥亦斷不可用,香港腳之病即生于冬月,尚不可用散邪之藥,何況春夏秋令哉。

  下卷

  治人服諸毒方

  一人有服砒霜者,疼痛欲死。蓋砒霜不過石經(jīng)火 煉,何至以毒至若此,而人不知,砒霜生救之食之參一人有服斷腸草者,初則胸前隱隱作痛,久則氣不能通,大小便均不能出矣。斷腸草者,鉤往短錢一治鴆酒,方用:金銀花八兩(煎湯取汁二碗) 白礬三錢 寒水石三錢 菖蒲三錢 天花粉再一人食鱉而腹痛欲死,往往有發(fā)青而死者。夫鱉本無毒,然多化生,有蛇化者,蛇化最毒,肉一法,合而用之,則鱉毒易消。枳實走積,茯苓利水。水族之毒隨水而化,易于救之耳。

  一人有道途之間,誤服蒙汗藥者,口吐涎沫,眼瞪不語,并燒悶香者同。雖冷水可解,少蘇錢醉也一兩廣之間,多下蠱毒于飯食之中,人食之則兩目漸黃,飲食倦怠,或一年無藥解之,必致收之化之痰裹之方用而胸一人有食牛犬之肉,一時心痛,欲吐不能,欲瀉不可,結(jié)于心胃,不升不降也。方用:山牛犬一人有短見,服鹽鹵者,必用甘草以解之。甘草三兩,煎湯救之。服鹵未久,加豆豉一兩同有人愛飲燒酒,大醉而死。燒酒大熱,不比黃酒,易于飲下,往往大醉不勝,以至火焚其身方一一人有大笑不止,或背人處自笑,異于平時,人以為有邪也,誰知是心包之火盛乎。心包者為自錢柳仙曰:妙極。吾何言之,但予尚擇一方,有人笑哭不常,以為鬼祟也。誰知是積痰類祟乎而胃苦痰哭,方用鵝翎

  下卷

  論治傷寒方

  華真人、呂大仙、昴日星君曰:以上諸論皆詳細(xì)明晰,惟傷寒癥最難,而最易也。蓋邪有來是斷其可以件件

  下卷

  呂祖論黨參可代人參法又附經(jīng)驗方

  呂祖曰:此書既成,人有不能用者,方內(nèi)人參太多,貧人不能用,吾故告之。貧人與膏梁子雖世呂祖經(jīng)驗方治痢疾丹方用:香附一斤(鹽水炒) 烏藥六兩(炒) 檳榔六兩(炒) 蒼術(shù)六兩(炒)

  青皮六丸,如綠豆大,歲君是火,未免方八味配合可也。

  治 瘡方:用古錢、松塔各等分,燒成灰,用真麻油調(diào)擦即愈。

  治皋母八十五歲感受風(fēng)寒方,此病老人血氣衰敗,天時冷熱不勻,偶然外感耳。方用:麥冬片,燈治皋母跌傷方,此跌倒火暈有痰之故,并傷于內(nèi),又老人驚著故耳。方用:山羊血一分半當(dāng)歸二錢 小生地一錢(炒) 破故紙一錢 牛膝一錢 引用藕節(jié)三個。煎服。二劑即愈也。

  治皋母受風(fēng)邪方,汝母本病,又受風(fēng)邪,老人病久虛弱,故易受風(fēng)邪,又兼血虛故潮熱,并梗八治皋妻魏氏血虛兼受風(fēng)濕,又兼左脅疼痛十?dāng)?shù)載方:當(dāng)歸二錢(酒炒) 白術(shù)一錢(土炒) 茯錢。晚服,治皋母停食方:神曲一錢 紫蘇一錢 制半夏一錢 麥芽一錢(炒) 白術(shù)一錢(土炒)

  茯苓治皋母失血痢疾內(nèi)熱外寒方,此痢疾之病,老人氣血兩虛,外受風(fēng)寒,腹中有熱,因而得之分茯苓又改方加山楂一錢 制黃 一錢 去滑石、砂仁、生地、北五味、麥芽。

  又續(xù)改方用:白芍一錢(醋炒) 當(dāng)歸二錢 枳殼八分 甘草五分 蘿卜子一錢 廣木香五分又改方加黨參一錢 麥芽二錢 砂仁三粒 去枳殼、甘草、廣木香、檳榔 引用姜一片棗治皋血氣不足兼受風(fēng)寒方:當(dāng)歸一錢半(酒洗) 牛膝一錢(鹽炒) 肉桂五分(研細(xì)面,煎好腰子樣)。

  參五錢澤瀉四錢。研末為丸,早服二錢,五日后每服三錢,常吃即能多食,脾胃可開四錢 芡實一兩 丸藥引用 木香一錢 南山楂一錢。煎湯空心服可也。

  治章氏右臂方。病由因梯子上跌下,跌傷右臂,疼痛月余方止,至丙辰十月又發(fā)舊病,疼痛便酒治賈氏左臂方。病由從板凳上跌下,跌傷左臂,三骨節(jié)皆疼,不能活動,至今六七載。

  蒙祖丸藥方用:桂枝三錢 木瓜二兩 當(dāng)歸三兩(童便炒) 制半夏五錢 老鸛草一兩 制附子三發(fā)為丸,治趙生眼痛洗方:用白菊花、明礬、青礬、膽礬、桔梗各等分,煎水洗之。

  治阮氏生孩未盈月,乳爛有濃。方用:蒲公英一錢 黃連三分 歸身二錢 白芍一錢。

  俱用酒炒(本地酒不好,因暑月有石膏,用假南酒亦可),水煎服。

  又擦方用:黃柏、黃連、大黃各一錢,研細(xì)面,真香油調(diào)擦。又用鮮蒲公英搗爛粘貼,貼干,洗去再貼。洗,用舊蒜辮熬湯洗,或可好也。

  治張氏腿疼,方用:川牛膝二錢 白芍二錢(酒炒) 當(dāng)歸三錢(酒炒) 香附二錢(酒炒) 制半夏一錢 薏仁五錢(炒)。水煎服。

  嘉慶二年季冬月晉陽忠恕堂敬刊要刷印者太原府城純陽宮藏板

  下卷

  金母娘娘降壇詩

  丁巳閏六月初四日混沌初分煙氣連,星辰日月我為先。琪樹婆娑千載茂,靈芝綽約四時鮮。金樽不斷長生酒,鐘離大仙和松環(huán)殿閣閣環(huán)山,疊疊重重霄漢間。萬道祥光臨福地,千條瑞彩繞云天。琉璃日射黃金燦,果老大仙和九天高際瑞云封,寶殿巍峨隱約中。千樹琪花頻映月,四時異卉拂輕風(fēng)。蟠桃熟待真仙宴,呂大仙和群巒擁翠地基平,一望臺高鋪素瓊。金殿窗虛明月朗,玉爐香緲篆煙輕。云過深院紅蓮潤,七月初七日何大仙和絳閣朱宮鎖亂霞,何人妝飾甚繁華。珍珠瑪瑙山靈獻(xiàn),翡翠琉璃寶殿奢。院宇深沉香氣繞,李白大仙和臺高山外瑞云漫,四季長春花不殘。鶴舞半空翻白雪,蓮開五色繞朱欄。壽同天地千年合,八月十五夜董大仙和瑤池金闕對函關(guān),殿閣崔嵬霄漢間。鶴舞云中鳴白鹿,靈芝瑞草滿崖前。

  何時久煉何人傳,混沌初分福德仙。對對青鸞朝紫闕,瑤池王母位參天。

  張大仙和瓊樓玉宇實繁華,畫棟雕梁瑞氣遮。異卉奇花香滿苑,臺前鶴舞帶風(fēng)斜。

  巡游高望五龍車,歌管笙簫滿道遮。鶴鹿雙鳴時獻(xiàn)瑞,山前山后產(chǎn)奇花。

  許大仙和白云深鎖靜無塵,金碧輝煌日日新。玉樹參天千古秀,琪花香馥四時春。

  盤古初分紫府仙,臺高隱現(xiàn)瑞云旋。金鐘玉磬傳清韻,舞袖紛紜侍綺筵。

  紅鸞侍者和蟠桃千樹是誰栽,何代何人造此臺。紫氣氳氤香氣繞,祥光 寶光開。鈞天樂奏笙簧集,高碩智恭和望中仙氣紫云浮,金母瓊宮在上頭。彩鳳參差翔碧闕,斑龍蜿 下神洲。丹書秘笈乾坤始,張鶴翔恭和道冠群仙位自尊,瑤池寶地接昆侖。工成九九丹砂足,修滿三三鶴鹿馴。殿宇寬明飛鳳繞,柏鶴亭恭和瑤池鐘秀結(jié)西方,玄妙高深不可量。香繞玉珂鳴鳳輦,日臨丹陛燦龍光。彩鸞掩映翔琪樹,王鶴鳴恭和大道功成開辟先,瑤池位次冠群仙。玎 佩玉非凡響,錦繡霞裳有異妍。五色祥云浮殿上,壽星大仙吾乃仙而兼星宿者,南極老人星是也。吾須發(fā)白勝于果老,身體亦如之。世傳頭長身短豈不即欲登仙,亦不難也。勉而行之,勿忘吾告式之意耳。

  到壇尋梅不見寺中培,案上水仙白玉裁。佛手酒香多益善,盤堆鹿脯味奇哉。

  鐘離大仙吾乃漢朝武帝時為大將,白朝墩兵敗,遂隱入華山修煉。得遇東華帝君度封為八洞第一。吾生于五月二十八日,上升于唐太宗十二年八月初十日到蓬萊仙到壇雙髻垂垂飲興豪,天香馥馥染仙袍?,幊匮缌T過東海,醉戲蛟龍滾浪濤。

  果老大仙吾老人果在堯王時修煉,至唐朝成其正果,受封于明皇。又受東華帝君敕封,列于八洞第二,住西岳華山鶴棲洞,十二月二十一日生。

  到壇趙州橋上久傳揚(yáng),幻術(shù)唐宮獨擅長。歲歲蟠桃常遇宴,鶴童仙子進(jìn)霞觴。

  日月同春不計年,幾經(jīng)滄海又桑田。閑游五岳觀棋局,醉向仙驢背上眠。

  雪后寒鴉集青宵爐火夜初寒,枯樹鴉鳴掛遠(yuǎn)灘。今早風(fēng)和不較冷,花飛臺上水晶盤。

  月冷五星天上掛空懸,斜月三更望去寒。春夜不知人盡醉,新翻一曲和皆難。

  和月冷二首 鶴亭雪月交輝夜有光,詩成多為酒生香。仙緣何幸同幽賞,忘卻迢迢更漏長。 白批 早鶴清冷爐中煙冷酒思融,心竟靈通天地空。明月滿階涼似水,神仙不怕五更風(fēng)。 呂批 靈機(jī)活潑李鐵拐大仙吾生于堯王時,住華岳山修煉將成,遇王母招飲童子,看吾凡身真神,赴瑤池三時不返回來,身被虎食,故入窮人之軀,指道旁李十五歲至華岳,遇廣成度之,到唐太宗時,方登八洞第三。吾道號鐵拐李。

  到壇千載修成兩世身,如何神負(fù)一貧人。超凡入圣朝金闕,脫卻凡身不惹塵。

  酒到詩成若有神,天仙醉后樂天真。騎龍跨鶴云霞亂,滿地梅花盡是春。

  修道歌天上人間總要空,心無著相任隨風(fēng)。乾坤到處憑吾戲,醉后逍遙混沌中。

  和前題一首 鶴亭四大時辰要認(rèn)真,水龍火虎助精神。十年面壁胎元足,方得升騰萬古春。 李批 養(yǎng)性話和前題二首 鶴舉默坐殷勤養(yǎng)太和,那知靜里有風(fēng)波。閑中變幻無形影,片刻私緣即是魔。

  功成九仞豈能休,屋漏還防此念頭,息息常存惟自檢。隱微無愧始悠悠。

  和前題二首 鶴鳴培養(yǎng)天和動靜中,先須克己要專攻。一朝掃盡煙云氣,真性清虛無不通。

  莫說難成 有終,登仙修煉久成功。常常如在冰淵地,收斂心思?xì)w至公。

  呂大仙姓呂名 字洞賓,號純陽子,天寶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時生。居西京河南府滿拓縣,永樂鎮(zhèn)鐘離大仙授道度成八洞之位。住蓬萊山洞,先為九天采訪使,今列為四相之一。

  到壇幾入科場不第歸,棄儒學(xué)道上蓬萊。岳陽高處頻吹笛,江水如今記落梅。

  岸容待臘將舒柳冷定春灰日漸長,朝衣典盡酒添香。月明如水寒梅瘦,天上人間詩興狂。 張批 大有意致題華文母壽主人今日喜開筵,幸有馨兒拜座先。五十生來頻鶴算,不如今歲有天仙。 董批 好句鶴等請問八洞位次呂祖曰:上八洞居蓬萊山,一名鶴云、一名鶴棲、一名鶴眠、一名鶴桃、一名鶴飛、一名功也中八洞乃鶴岡山,在甘肅地界,乃散仙也。赤腳等仙所居之處。

  下八洞乃地仙所居之處,名鶴鶴山,乃西方地界,離昆侖山不遠(yuǎn),有德之人成仙者,并無修曹大仙吾乃唐國舅,并非宋國舅也。于天寶十二年四月二十日生,得道于宋真宗十一年七月初十日到壇曾拋王帶棄紅袍,仿道蓬萊走一遭。今日修成歸洞府,八人會飲興偏豪。

  岸容待臘將舒柳一夜寒梅葉盡芳,不知陽復(fù)暗催香。天上總比人工巧,弱線添時細(xì)細(xì)長。

  和前題 鶴亭陽回葭管雪飄然,弱線添長冬至天??萘荡呙菲婆D,數(shù)枝香馥小窗前。 呂批 煙月雅懷藍(lán)大仙吾生于宋,住浙江湖旁,因水青山秀,故此不舍修道之心堅矣。故吟踏踏歌自修于宋,南度到壇千載調(diào)勻五氣和,蓬萊仙境瑞云多。花藍(lán)時采長生藥,醉后狂吟踏踏歌。

  證道歌二首春日遲遲鳥倦歌,仙凡遠(yuǎn)隔養(yǎng)天和。而今已降紅塵路,日日修之贈斧柯。

  大道原來不易傳,人生只要有仙緣。心空妙諦靈機(jī)話,正直朝元玉帝前。

  韓大仙吾生于唐,韓語公乃吾叔,幼年好道,因妻不賢,故棄之往云夢山學(xué)道,十余年而得半仙之體,回家度叔與妻,皆無仙骨,逢叔壽宴客點化,叔不悟,后又隔十余年,吾道已成,至藍(lán)關(guān)幻雪又點之,叔終不悟。吾受封于東華帝君仙旨授為八洞神仙第七位。

  到壇鶉衣百結(jié)暮春寒,筵上當(dāng)時不識韓。偶爾庭前施幻術(shù),花開傾刻大于盤。

  一枝梅影破深紅,到處煙云吹任風(fēng)。鶴舞洞前憑玩賞,無拘無束色空空。

  詩酒平生興自狂,瑤池桃熟遠(yuǎn)飄香。至今已過三千歲,日月壺中更久長。

  何大仙吾在漢生時,母夢有白蓮一枝,故名愛蓮。生而好道,得果老大仙度之,江南吳地遇呂大仙又度之,至唐初登仙,以掃花天門。后蒙呂大仙度。盧生代之方受東華帝君封為八洞之位。

  到壇仙帚輕移掃落花,翩翩翠袖拂云霞。邯鄲夢覺歸蓬島,洞府新添一女娃。

  請眾仙降壇飲酒八仙齊到酒生香,李白貪杯興本狂。壽老座中歌壽曲,雙成月下試新妝。

  昴日星君醉態(tài)狂,華陀醒酒葛花湯。玉娥歌落三更月,尊者金蓮目吐光。

  醉后同回蓬島忙,紙驢過海袖中藏。不然落水如何覓,飄去龍宮果老荒。

  爾等殷勤茶酒香,水仙銀燭繞仙裳。座中李白頻頻飲,白鶴添杯飛羽觴。

  李大仙白原本是謫仙降生于唐。生時吾母夢太白星入懷即生吾,長遇名師教訓(xùn),故番字皆識詩詞,乃生而知之。又夢中得受于文星指教,故才思日進(jìn)。生于四川峨嵋山青蓮村,故號青蓮道人翻嚇儀以乃吾后到壇大地乾坤桂子香,不如染翰侍天皇。案前批駁留仙跡,團(tuán)鶴當(dāng)胸早近王。

  早掛朝衣終日忙,半生詩酒近君王。今朝得遇鶴亭輩,雅意頻頻助興狂。

  早間朝罷醉天香,百首新詩百斗狂。當(dāng)日牡丹亭上事,至今留恨碧云鄉(xiāng)。

  重陽詩天上雙星月照南,早朝時帶御香酣。與君醉后方聯(lián)句,對客燈前新友談。愁聽雁聲思重九,白菊詩興來思逸望籬邊,適過黃州目睹鮮。素質(zhì)開留纖月影,玉盤對舞曲廳前。紫鴛等輩難為侶,無題千金買筆亦何妨,裘馬沽來亦可狂。生輩也知詩酒好,飲中歌內(nèi)尚流芳。

  生前斗酒詩百篇,長安道上也曾眠。吾今不食人間食,有酒還須飲大千。呂批 仙機(jī)活潑人生幾見月當(dāng)頭春去秋來云樹思,葉飛木脫有誰知。西風(fēng)好月來天上,酒興添春不可遲。張批 風(fēng)流瀟灑白菊霜雪清霄玉漏遲,云飄影月到山西。去來無復(fù)陶彭澤,秋盡還須典白衣。董批 真切詠月春花秋月舊相知,桂子天香待月時。紫微院落沉沉夜,寒樹棲烏不自持。

  看花賞月百花齊放早春天,秋月偏根據(jù)白露前。載酒東山西嶺醉,人生快樂寸心閑。

  茶香世人不解酒生香,盡道茶煙勝酒場。天上酒泉清若水,一生何苦為他忙。

  顧渚浮甌勝酒香,春來早掛美人裳。知君不愛蘭陵酒,故持芽茶潤客腸。

  元霄鰲山燈火醉人斜,鑼鼓喧天慶萬家,明月高懸清似水,滿城爭看墜鈿花。

  董大仙吾生于春秋時山東齊地,有村名董家村,其地土地荒蕪;更多賊盜。至父死母嫁,兄弟年幼不能自立,吾因此不嫁,撫弟成人,而自盡死,蒙王母收為侍者,又轉(zhuǎn)玄女娘娘司文侍者,住瑤池鶴煙洞。

  到壇人間早識董雙成,屢降前朝武帝驚。當(dāng)日瑤池為侍從,如今玄女掌書卿。

  重九詩倒掛青天月正南,推開云影色鮮酣。春花已落秋思賦,游伴登高勝晉談。呂批心靜圓活春花落盡雁棲灘,秋色蕭條籬菊寒。正欲登高風(fēng)雨至,不如載酒赴詩壇。李批 平允花時酒一樽一枝梅影早春天,二月黃鸝新色添。更有煙光浮草綠,飛來彩鳳坐神仙。

  和前題 鶴亭花酒盈樽 寶香,群仙卻亦愛霞觴。醉中養(yǎng)性乾坤大,一枕黃梁午夢長。呂批 有仙味許大仙吾姓許,唐時生于河南青村。母夢珠一粒吞之,吾生。故愛之,因名飛瓊,適河南大荒不能王母差董仙救之,因脫凡身至宋朝方得道。同董仙一處為司文侍者。

  到壇千百年前一女娃,粲風(fēng)吸月泛胡麻。誰知 娜蹁躚輩,今也乘云駕鳳車。

  滄海桑田幾變遷,飛瓊不覺有千年。而今大道功成滿,指日蓬萊作散仙。

  張玉娥大仙吾本西晉時人,住南方閶門街,姓張名玉娥,到于唐安祿山亂時,投于河內(nèi),得王母救之,同董仙相熟,故今早得仙緣,也在玄女娘娘座下為侍者,住瑤池鶴煙洞。

  月冷梅影當(dāng)階香滿園,早煙飛靜月中寒。興來一斗洧俗念,清素三千盡有緣。呂批 清韻飄揚(yáng)故燒高燭照紅妝海棠嬌艷卻無香,杜甫無詩為甚狂。蘇子在時偏愛賞,團(tuán)團(tuán)燭影繞紅妝。

  蘇子生時,當(dāng)浮一大缽。鶴亭謹(jǐn)識。

  題華文母壽壽筵開處露桃鮮,桂子臺中拜座前。新酒一杯遙祝壽,三秋荊茂早豐年。

  題鶴舉壽臺前茶酒倍鮮妍,鶴鹿同春不計年。恰有椒盤添逸興,今朝適遇數(shù)天仙。

  葛大仙吾在東粵德慶州地界,有葛仙洞乃修煉之所,吾洞出葛仙米,吾吃之以成道。吾乃春秋時人故少到壇逍遙海外白云邊,不是凡人不是仙。洞府深藏千百載,閑看老鶴舞蹁躚。

  春秋到此不知年,花謝花開看萬千。靜養(yǎng)長生無限樂,蟠桃美酒醉飛仙。

  昴日星君吾在日中另有星宿,管西方一帶地方,分野在晉省也。

  到壇火棗交梨助興狂,仙人不愛飲茶湯。只因天上無沽處,故落機(jī)盤佛手嘗。

  華陀祖師吾漢三國人,生等皆知,被曹操殺后,吾上天告知于玉帝,因吾生有義氣,故封于天醫(yī)院中上帝敕封為巡察使,巡九天善惡,又升玉帝案旁香爐使者。

  到壇當(dāng)年未得殺奸操,燎毒荊州義氣豪??上嗄視Ш螅两襁z恨在天曹。

  一寸光陰春已深,黃鸝不見柳難新。山西二月寒如許,到處尋梅雪滿身。

  劉大仙姓劉名操字宗成,號海蟾子,改名玄英,燕山人,仕遼為相,遇呂大仙即解印佯狂,避于秦川。

  呂大仙授以丹道,詩云:拋離大宅三千口,屏去門兵百萬家。道成,遁跡終南太華山,生于到壇本是朝中第一人,拋開世界棄凡塵。只因仙度回頭岸,也上蓬萊幾百春。

  得到蓬萊幾百春,仙緣有分遇仙真。若非騎鶴仙山去,僅作朝中一大臣。

  留得青青自在身,鶴群常繞滿山春。倒掛云天踏遠(yuǎn)樹,一番清興即仙真。

  春花秋月惹人愁,我在江邊踏浪游。偶戲金蟾成正果,而今無礙空悠悠。

  茶色酒香夜深詩酒興偏長,茶色清新到口涼。燭暗花開因結(jié)子,郁金玉碗更生香。

  美酒偏能惹興長,文人更喜品茶香。兩般卻是人間寶,為我仙家不冒嘗。

  柳大仙吾非柳樹得仙,吾唐朝秀士柳楚臺,乃湖北漢陽縣董家村人,因貧困投井,遇呂師救之,以魂附柳得生。因法名守真。今受文昌帝君司文郎。

  到壇天地原來共一家,不知望去即生涯。而今已上蓬萊路,流水桃花泛木槎。

  佛是空門卻不空,仙家有象是飛龍。有法終歸無法寂,年年佳興與人同。

  凡人心寂即仙真,何必勞勞苦一身。大地乾坤都是夢,回頭即岸鶴同春。

  紅鸞大仙姓白名持桂,鶴翔之女,在生時住山西潞安府尋梅嶺,在城東七十里有村名尋梅村。因家貧見吾王母巡查地府,因憐之故,將吾度送至紅鸞星處。吾生于唐,死于唐,得道于宋仁宗時。

  到壇洞府根據(jù)根據(jù)望白云,千秋遺恨積吾身。蓼莪雖廢終余痛,粉黛無顏倍慘神。未遂膝前成半子,和到壇詩 鶴舉反哺心難遂,深深 恨長,幾曾違色笑,逃爾遠(yuǎn)高堂。雖殞紅顏命,寧沉潛德光,賢媛克和前詩二首 鶴亭尋梅村內(nèi)孝名揚(yáng),死后精魂地府香。感動瑤池金母度,而今天上佐星忙。

  佐理天星日月長,身居洞府白云鄉(xiāng)。生前心跡誰能曉,遺恨千秋暗自傷。

  題鶴舉壽仁者如山壽更長,壺中日月靜收藏。蟠桃筵上鶴飛繞,五氣朝元姓氏香。

  蓮池大士吾姓王,生時好善,以放生為事,再生姓沈,不昧前修乃成善果。蒙如來度為羅漢,吾以濟(jì)人為心,今見生等好善,故降乩耳。

  到壇前生最喜放生緣,后世方能得上天。佛祖度為真羅漢,不然還是一生員。

  看花仙人吾乃千年鹿童玄帝座下修已三百年矣,元朝脫去凡身,一年四季與玄帝修花,故名看花童子。

  到壇清風(fēng)明月景長新,拔宅升天仙道真。等得功成登紫府,大千世界早皆春。

  白鶴仙人吾白鶴童子,乃千年老鶴也。修成人身脫凡于元朝。在壽星座下。

  到壇大地乾坤任意游,飛來飛去幾停留。千年養(yǎng)得胎元足,棄了皮囊不惹愁。

  鐵鶴仙人吾乃千年玄鶴,早脫凡身。在董仙座下已五百年矣。今受為符使也。

  到壇千年本是一鶴身,脫去皮囊養(yǎng)性真。吸露餐花修煉久,瑤池會上不思春。

  化作人身百歲春,而今已是散仙真。九天洞府憑吾到,飛去飛來不惹塵。

  青鸞仙人吾羽仙乃須陀山修養(yǎng)數(shù)百年,于唐朝乃得人身。受文昌帝君收作童子。

  到壇文鸞修得上瑤臺,南斗星君部下排。千載宮中為使者,大仙洞中任徘徊。

  羽化登仙實可憐,修真養(yǎng)性有千年。文昌座下為文使,不赴蟠桃也是仙。

  七仙姑吾等七姊妹,住西湖,借山水精華脫去毛羽。春秋時到蓬萊修煉,保養(yǎng)天和,漢時遇鐘離大仙修煉,吾等在山為伴,八洞大仙齊至,日日聽講玄機(jī),故得修煉秘訣。于宋時王母度為侍外家也。又蒙王母賜蟠桃仙酒,而今不復(fù)人間閑戲也。

  七姑到壇各一首紫姑天上人間共一家,七姑流水泛胡麻。前緣已結(jié)山中相,不久蟠桃鶴舞斜。

  絳姑前生本是一仙家,后世如何不泛槎。天上有名難富貴,將來各駕五云車。

  青姑凡塵到處有仙家,自在逍遙度歲華。爾等不知天上樂,瑤池蓬島萬年花。

  云姑鶴飛到處盡奇花,洞府深藏云氣遮。若等數(shù)年歸八洞,靈芝瑞草滿天涯。

  月姑好酒天仙亦有奢,人心好善鬼神夸。云中白鶴添多少,付與瑤池定等差。

  渺姑付與瑤池定等差,仙緣深淺道高夸。玄玄若得其中意,三教原來共一家。

  碧姑三教原來共一家,西方各自有天涯。色即是空空是色,依然頂上現(xiàn)天花。

  西路財神姓杜名寶,系唐天寶十三年正月二十日生,于唐留名,宋仁宗時方得成道,受封于東岳天齊早敕掛名于簿籍,今受封玉帝為西路財神,不過人間五品之職也。

  到壇天下財源滾滾前,不知飛去又飛還。人生早露新如草,何必貪心只愛錢。

  西路財源我盡知,人間福祿有先期,陽消陰長添除算,使去還來各待時。

  山西省土地姓雷名青霄號喜楚,乃楚人也。生襄陽府,生前為江南蘇州太守,林下尋樂,死后魂游湖南到壇生前本是一寒儒,五馬黃堂恩遇殊。作吏一行勤政績,而今遺愛在江蘇。

  云夢瀟湘寄我魂,無端恩詔出天門。晉陽守土滋多福,庇佑生民報至尊。

  陽曲縣縣土地姓魏名吾陽,系太原縣北關(guān)人。離城三里,生前曾做五臺教官,為官清正,死后受東岳天齊封于此地為縣土地也。

  到壇經(jīng)綸聊展?jié)鷷r才,師范儼然在五臺。道溯程朱述既往,薪傳游夏誘將來。未膺民社蒼生望,眾仙聯(lián)句酒中曾得道輝煌銀燭酒生香,(李)折桂攀鰲白也狂,(董)且飲杯中千萬盞,(鐘)醉歸踏破碧云忙。(張)

  春花秋月為人忙,(李)興到何妨沽酒香。(董)不識人間有樂事,(張)漫斟細(xì)酌助詩狂。(鐘)

  詩酒生平我自憐,(李)早間忙起整花鈿。(董)老人不解關(guān)心事,(張)不醉梅邊醉月邊。(鐘)

  天上人間酒早傳,(李)春風(fēng)時醉碧云端。(董)鶴童扶我瑤階去,(張)睡到蓬萊不計年。(鐘)

  題壽(華文母壽)

  鶴算添籌五十年,(呂)桂子留香待晚天。(李)蟠桃已熟三千歲,(董)壽到人間梅蕊鮮。(張)

  題華文桂子春間樹已黃,(曹)早開雨露也生香,不知到處云霞靜,(董)一派青光照玉堂。(李)

  春無題早間留飲玉爐香,(李)草色青青粉蝶狂。(何)春色染衣天桂馥,(董)秋光拂袖月娥裳。(許)

  蹇驢踏亂云霞碎,(果)白鶴沖空詩客忙。(鐘)雙劍龍飛牛斗暗,(呂)一枝梅影臘初黃。(張)

  聯(lián)句燭殘酒正香(得香字)

  燭月交輝影正雙,(舉)常將斗酒度天香。(李)一生醉倒新詩俊,(董)半世看他早掛霜。(張)

  裳。(高)

  和前題 鶴亭窗前紅燭淚凝脂,蟻綠香濃正及時。葭管未吹冬至日,酒酣融暖夜深期。

  漏深殘燭結(jié)成花,美酒香濃落彩霞。梅影帶煙籠月淡,風(fēng)寒浸竹數(shù)枝斜。一汪紅淚心偏熱,三鶴蹁躚攀醉仙云外翱翔片羽高,攀援仙駕醉仙桃。(舉)一杯濁酒消寒夜,(亭)萬里祥光映海濤,(鳴)

  將掛(果)

  和前題 鶴亭三鶴飛鳴徹九天,翱翔踏破碧云煙。梨花隊內(nèi)翻輕雪,月夜空明繞綺筵。素羽瑤臺看并潔,看花賞月杯酒論詩亦可仙,(舉)看花賞月在春天。人生詩趣全憑韻,(李)警句吟時出自然。(亭)

  茶看清晨一盞色添香,(李)酒后情怡余味長。(舉)雪水漫烹天外味,(董)梅花浸入嶺頭黃。(果)

  岸容待臘將舒柳舒柳青青伴臘梅,沿河春信早相催。(舉)不知與君一夕話,管里陽生漫度灰。(李)

  張批 切題恭頌八仙詩 張鶴翔頭挽雙髻與鬢齊,天教散漢樂天倪。終南得遇東華后,憐爾惺惺各自迷。

  春秋早將姓名揚(yáng),何待唐宮幻術(shù)狂。偶控蹇驢留勝跡,五星談處笑人忙。

  煉就金丹正及時,適承招飲赴瑤池。歸來不見前廬舍,借體成仙仙亦奇。

  劍氣光芒并斗牛,敲爻歌罷復(fù)搖頭。世人果奉慈悲訓(xùn),為善一端樂事悠。

  笑看富貴如浮云,那是榮華那是親。一自云陽勘破后,悠悠萬古樂長春。

  采來仙藥助天和,脫卻塵寰樂事多。覽盡山青與水秀,清風(fēng)明月莫蹉跎。

  早知道味便辭家,俗骨焉能泛海槎。欲度世人難遍度,一聲玉笛落天花。

  勤掃天花正是修,蓮生凈土復(fù)何求。自從瑤島頻頻赴,洞府閑閑自在游。

  恭頌八仙詩 沈度世蓬萊仙島日遲遲,鶴發(fā)童顏兩髻垂。真訣自從東帝得,醉時海上弄蛟螭。

  西岳優(yōu)游已有年,五星學(xué)術(shù)貫人天。閑從南極消棋局,頻赴蟠桃玳瑁筵。

  煉就真神出世塵,妍雖軀殼有何 。丹成笑指白云去,洞里乾坤盡是春。

  術(shù)成九九道歸一,煉就長生不老形。黃鶴樓頭云影散,瀟湘江上數(shù)峰青。

  厭棄人間富貴身,宮袍卸卻道袍新。月明滄海群仙會,醉到沉沉不厭頻。

  西湖湖畔養(yǎng)天和,養(yǎng)得天和樂事多?;@滿長生新采藥,醉看明月笑呵呵。

  聲明不繼斗山高,云夢潛修仙骨豪。湘子喬頭功德遠(yuǎn),粵人競頌舊春膏。

  奉帚平明掃落花,云衣五色燦奇葩。邯鄲夢覺同歸道,瑤島春和歲月賒。

  又頌眾仙詩李白大仙百首新詞萬古傳,沉香亭畔筆生妍。至今猶憶長安市,詩在人間月在天。

  華大仙醫(yī)圣聲名大漢傳,奸雄不識是明賢。青囊雖失千秋后,猶幸仙蹤屢降緣。

  昴日星君高寄陽宗燦日華,天衣五色映云霞。神明滄海龍宮術(shù),不忍生靈伏枕嗟。

  葛大仙共沐休和自在天,神游海上幾千年。藥爐丹灶依稀在,不料仙輿遇目前。

  嘉慶二年暮春弟子沈度世敬頌

  呂大仙序名高紫府,洞分上下之殊。望重赤城,仙判天人之別。數(shù)符干剛之健,德備純陽道深,坎離之功,煉成升舉。溯居里于中州,山清水秀。詳誕生于天寶,鳳舞鸞翔。幼而岐嶷,早具仙風(fēng)道骨。壯而俊異陶情,飲酒賦詩,功名不足,上,九天今勤,翼贊之勞。身居四相,世間甲子,不囿支干,洞里乾坤,別有天地。數(shù)局殘棋江青岫,以是為頌。

  岍惟知仙之當(dāng)敬也。至降乩醫(yī)病,暢飲賦詩,一堂歡聚,婉若相親,實平生僅聞及見者。丙辰秋,柏君、鶴亭招余館于尉署,公余之暇,酌酒論詩,余雖不敏,勉步相習(xí)五月,晝夜無間,時有佳題,必請眾仙唱和,我輩亦伺其側(cè),累積日深,新詩不首。誠恐散失零落,故有刊刻之舉。鶴亭又請壽世濟(jì)人仙方,即經(jīng)驗良方,一并仙諾。所以數(shù)月以來,仙孚于眾仙,好生之婆心也志喜,俾覽斯集者,亦識丙辰嘉平月中浣之日,清苑弟子,鶴舉、張岍謹(jǐn)識于篇末。

  英自巳酉去齊,歸紹舌耕,以延余年,本無四方之志。偶憶故人游于晉陽,遇柏公鶴亭者,寐之更加仙師鶴鳴瑞非雅人,而頗不耐俗事。少小失學(xué),以致空疏,遇筆墨事,未嘗不深為悵也。昔從兄游于載,同一驗誠恐日久散失,敬將仙跡仙詩仙方,刊成一集,什襲珍藏者,正所以志不忘之意云爾。

  嘉慶元年十二月,既望之吉,鐵嶺弟子鶴亭、柏永瑞敬志于陽曲撲署凝碧西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