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十六 黃疸門

嚴氏濟生方 作者:



  [黃疸門] 五疸論治

  古方論∶有黃膽、有疸病,命名不同,其實一也。詳觀他書,黃有三十六種,疸有五種。

  三十六種黃者,圣惠方載之備矣。五疸之證,感之者多,不容不詳。其五疸者,黃汗、黃膽谷疸、酒疸、女勞疸是也。黃汗之狀,身體俱腫,汗出不渴,狀如風水,汗出染衣,黃如汁,其脈自沉,此由脾胃有熱,汗出入水浴,水入汗空中,故汗黃也。黃膽之狀,食己即饑,身體、面目、爪甲、牙齒及小便悉黃,欲安臥,或身體多赤多青皆見者,必發(fā)寒熱,此由酒食過度,臟腑熱極,水谷相并,積于脾胃,復為風濕所搏,結滯不散,熱氣郁蒸所為也。大抵發(fā)于陰部其人必嘔,發(fā)于陽部必振寒而發(fā)熱。谷疸之狀,食畢即頭眩,心中怫郁不安而發(fā)黃,此由大饑大食,胃氣沖蒸所致也。酒疸之狀,身目發(fā)黃,心中懊痛,足脛滿,小便黃,面發(fā)赤斑,此由飲酒多,進谷少,胃內生熱,因大醉當風入水所致也。女疸之狀,身目皆黃,發(fā)熱惡寒,小腹?jié)M急,小便不利,此由大勞大熱,不能保攝,房后入水所致也,其間多渴而腹脹者,其病難療。又有時氣傷風、傷寒、伏暑,亦令人發(fā)黃。五疸口淡怔忡,耳鳴腳弱,微寒發(fā)熱,小便白濁,當作虛證治,不可妄投涼劑,愈傷血氣。臨病之際,不可不辨明也。

  [黃疸門\五疸論治] 黃散

  治黃汗。

  黃(去蘆,蜜水炙)赤芍藥茵陳(各二兩)石膏(四兩)麥門冬(去心)豉(各一兩)甘草(炙,半兩)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黃疸門\五疸論治] 茵陳散

  治黃膽。

  茵陳木通梔子仁(各一兩)大黃(炒,一兩)瓜蔞(一個)石膏(二兩)甘草(炙,半兩)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蔥白一莖,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黃疸門\五疸論治] 谷疸丸

  治谷疸。

  苦參(三兩)龍膽草(一兩)牛膽(一枚)上為細末,用牛膽汁入少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熟水或生姜甘草

  [黃疸門\五疸論治] 葛根湯

  治酒疸。葛根(二兩)枳實(去瓤,麩炒)梔子仁豉(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黃疸門\五疸論治] 茵陳湯

  治時行瘀熱在里,郁蒸不消,化為發(fā)黃。

  茵陳(二兩)大黃(一兩)梔子仁(三錢)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黃疸門\五疸論治] 加減五苓湯

  治伏暑郁發(fā)黃,煩渴,小便不利。

  赤茯苓(去皮)豬苓(去皮)澤瀉白術茵陳(各等分)上為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黃疸門\五疸論治] 秦艽飲子

  治五疸,口淡,耳鳴,腳弱,微寒發(fā)熱,小便白濁。

  秦艽(去蘆)當歸(去蘆,酒浸)芍藥白術官桂(去皮,不見火)茯苓(去皮)熟地黃(酒蒸)橘紅小草川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黃疸門\五疸論治] 滑石散

  治女勞疸,身目俱黃,惡寒發(fā)熱,小腹?jié)M急,小便艱難?;ㄒ粌砂耄┌椎\(一兩,燒令汁盡)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大麥粥飲調下二錢,小便出黃水為度。

  上為細末,用醋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礬紅為衣,每服三十粒,食后姜湯下,小兒臨時加減與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