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四 兒科門

古方匯精 作者:



  [卷四] 兒科門

  赤子初生。百脈未周。賴母乳哺之。而其膚革未充。精髓未滿。恒易招客忤。究其根原。

  有病長輯

  [卷四\兒科門] 小兒初生集要十則

  ——小兒初生。先濃煎黃連甘草湯。用軟絹。或絲綿包指。蘸藥。摳退場(chǎng)門中惡血?dú)狻;虿患啊?br />
  ——小兒生下。不出聲者。急看上有泡。即用銀簪挑破。絲棉拭去血。勿令入喉??苫?。

  ——方切不可斷臍。以棉衣包兒。用火紙捻燒臍。待兒氣轉(zhuǎn)回。方可斷臍。

  ——兒生未乳之前。用淡豆豉。濃煎與服??上绿ザ尽W蠲?。乳后亦可服。且能助養(yǎng)脾氣。

  消一初生小兒。不尿。乃胎熱也。取大蔥白。切四片。取乳汁半盞。同煎片時(shí)。分作四服。

  即一初生小兒。大小便不通。以致腹脹欲死。急令人以開水漱口。吸咂兒前后心。并手足心。

  ——小兒生下。遍身無皮。用白米粉干撲之。候皮生。乃止。

  ——小兒周歲之內(nèi)。謂之芽?jī)?。切忌頻浴。以致濕熱之氣郁聚不散。身生赤游丹毒。如胭脂涂生白一凡浴兒時(shí)。須四圍遮好。謹(jǐn)避風(fēng)寒。又須掩好肚臍。勿令潮濕。否則風(fēng)邪入臍。流毒心脾敷之一小兒忽然驚搐。當(dāng)令平臥于床席之上。任其牽動(dòng)。不可抱緊。蓋風(fēng)與痰相激而逆行。

  筋絡(luò)之。

  [卷四\兒科門] 馬蘭膏(一)

 ?。ㄖ涡簝勺慵t赤。游風(fēng)流火。如足至小腹。手至胸膛。多致不救。急用此方救之。

  不失一。并治大人。兩腿赤腫。流火。或濕熱伏于經(jīng)絡(luò)。皮上不紅不腫。其痛異常。病者叫腿熱。他人按之極冷。此謂伏氣之病。急用此膏搽之。立愈。)馬蘭頭(不拘多少冬季無葉取根亦可)上用水洗去泥。搗爛絞汁。以雞毛蘸汁搽之。干則再換。如頸項(xiàng)腿肋縫中潰爛。以此汁調(diào)飛

  [卷四\兒科門] 六一散方(二)

  滑石(五錢)朱砂(六分)甘草(一錢)研末和勻。

  [卷四\兒科門] 金黃散(三)

 ?。ㄖ涡禾ザ?。赤游丹毒。用生黃蜜調(diào)敷。)川黃連藍(lán)石寒水石黃柏芙蓉葉(各五錢)景天郁金(各一錢五分)大黃(一兩)各取凈末。研細(xì)和勻。外敷內(nèi)服皆可。內(nèi)服每服五分。甘草節(jié)四分。煎湯和蜜調(diào)下。

  ——方治胎毒濕爛。用薔薇花梗。連皮去葉。炙研細(xì)末。茶油調(diào)敷。

  ——方治小兒月內(nèi)瘡。滿頭及渾身脫皮者。用多年尿缸內(nèi)紅色磚。焙干為末?;蛳阌突蚵橛鸵环街涡旱ざ尽S民R齒莧或藍(lán)淀搗敷之。

  [卷四\兒科門] 治撮口方(四)

  穿山甲(用尾上甲三片羊油炙黃色)蝎梢(七個(gè))共為細(xì)末。人乳調(diào)涂乳上。令兒吮之。

  用濃衣包裹。汗出即愈。

  [卷四\兒科門] 預(yù)治小兒臍風(fēng)馬牙經(jīng)驗(yàn)方(五)

  枯礬硼砂(各二錢五分)冰片麝香(各五厘)朱砂(二分)共為末。凡小兒生下。洗浴過。用此藥糝臍上。每日換尿布時(shí)。仍糝此末。糝完一料。

  永無

  [卷四\兒科門] 紫蘆散(六)

 ?。ㄖ涡褐褚绿?。凡無皮膿血淋漓。及胎中遺毒。赤剝楊梅等瘡。并治婦女為丈夫瘡所過。結(jié)毒之氣。漸至陰戶濕爛。流血不止。沿至產(chǎn)門。外繞肛門。腫硬潰膿。出水不疼痛不堪。將此藥搽之。每一小便。勢(shì)必沖去。須要勤搽。漸漸自愈。極驗(yàn)如神。若毒者。配入珍珠一錢五分。西黃一錢。其效更捷。)大冰頭(五分)紫甘蔗皮(燒存性取凈末)粉口兒茶(各五錢)真綠豆粉(要炒燥)濃川黃甘石(火一兩黃連汁內(nèi)淬三次童便內(nèi)淬四次)赤石上共為細(xì)末。用麻油入雞子黃。煎黑。去黃。候冷。調(diào)搽。即愈。假如麻油二兩。入雞子黃

  [卷四\兒科門] 解毒丸(七)

  西牛黃(三分)乳香(燈草炒)沒藥(燈草炒各五分)山慈菇(一錢)朱砂雄黃(各七分)上共研勻。煉蜜為丸。每丸約重三分。每日以金銀花煎湯。調(diào)服一丸。如欲稀痘。候瘡好后凡治胎。須過周歲之外。方可搽此藥。周歲之內(nèi)。神氣未足。適遇變病。反歸咎也。

  [卷四\兒科門] 胎癩(八)

  先用豬膽煎湯。浴凈。再用宮粉。水調(diào)。涂于碗內(nèi)。曬干。用艾熏至老黃色。取下為末。

  絹

  [卷四\兒科門] 胎毒害眼(九)

  凡新產(chǎn)小兒。兩目紅赤。澀閉腫爛不開。以蛐泥搗涂囟門。干則再換。不過三次。即愈。

  [卷四\兒科門] 鉤藤飲(十)

  (治小兒臟寒夜啼。陰極發(fā)燥。)鉤藤鉤茯神茯苓當(dāng)歸川芎(各一錢)木香(煨四分)甘草(五分)姜一片。

  棗二枚。水煎服。若心經(jīng)有熱。臉紅便赤。去木香加朱砂(一分)、木通(五分)、赤

  [卷四\兒科門] 當(dāng)歸散(十一)

 ?。ㄖ我固洳蝗?。)黨參(五分)當(dāng)歸(四分)白芍(三分)炙甘草桔梗陳皮(各二分)白水煎服。

  [卷四\兒科門] 燈花散(十二)

 ?。ㄖ涡阂固?。)燈草不拘多少。燒灰存性。用燈草湯調(diào)下?;蛲?jī)荷稀?br />
  [卷四\兒科門] 止汗散(十三)

  (治小兒睡而自汗。)舊蒲扇燒灰存性。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diào)下。

  [卷四\兒科門] 嬰兒胎疝方(十四)

  凡小兒初生發(fā)疝。只見啼哭。不見病形。延至一周兩歲始知是疝。諸醫(yī)不效。用麻櫪樹上之平地一方于午日午時(shí)。以腳盆盛熱水。安于中堂。隨抱小兒。將卵放水內(nèi)一浸。再將小兒在于中收小

  [卷四\兒科門] 惺惺散(十五)

  (治小兒傷寒時(shí)氣。風(fēng)熱頭痛。目眵多睡。痰壅咳嗽喘急?;蚨徽钜殉鑫闯?。疑似之黨參茯苓白術(shù)(炒)甘草北細(xì)辛川芎桔梗(炒)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入薄荷葉五分。水煎服。

  [卷四\兒科門] 異功散(十六)

  (止渴消暑。生津補(bǔ)胃。)豬苓澤瀉(各三錢)黨參白術(shù)茯苓(各五錢)陳皮(二錢半)朱砂(一錢)上為末。蜜丸。芡實(shí)大。每服一丸。燈心竹葉湯化下。

  [卷四\兒科門] 七味安神丸(十七)

 ?。ㄖ涡慕?jīng)蘊(yùn)熱驚悸。)黃連當(dāng)歸身麥冬(去心炒)白茯苓甘草(各五錢)朱砂(飛一兩)冰片(二分半)上為末。白湯浸蒸餅。和豬心血。搗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燈心湯下。

  [卷四\兒科門] 急慢驚風(fēng)(十八)

 ?。氄嬲@風(fēng)。始用有神效。)用朱砂輕粉等分。水飛。研細(xì)。在秋分后寒露前取青蒿根內(nèi)蟲。(不拘條數(shù)。以足和藥為度走者

  [卷四\兒科門] 千金散(十九)

 ?。ㄖ涡阂磺畜@癥。)制膽星甘草(各一錢)天麻川黃連朱砂冰片(各二錢)全蝎僵蠶(各錢半)真西各取凈末和勻。研至無聲為度。每服一分。金銀湯下。

  [卷四\兒科門] 急救回春散(二十)

  (治小兒慢驚慢脾風(fēng)癥。)遠(yuǎn)志白僵蠶制附子天麻干姜朱砂(各八分)白芥子制膽星黑甘草(各一錢)各取末。和勻。研極細(xì)。每服二分。用金銀器。并黨參、白術(shù)(各一錢)、真橘紅(五分)煎凡小兒急驚。面紅氣促。痰壅。手足抽搐。無涕淚。而哭聲高碩。此雖中氣不通。而癥發(fā)于陽。

  千金散(方見前十九)、惺惺散(方見前十五)、安神丸(方見前十七)可治。如氣促。

  面肢冷。時(shí)或?qū)掖?。目珠磁瞪。此慢驚也。寒痰風(fēng)毒。入于胞絡(luò)。急用回春散治之。又有慢脾風(fēng)者。或因寒邪風(fēng)毒。入于肝經(jīng)。致傷脾土?;蛞蚬ド⒅^。肝風(fēng)內(nèi)眩。脾胃因虛其見癥也。終日閉目。似睡非睡。鼻微。氣微急。手足時(shí)冷時(shí)熱。鼻尖冷?;⒖诩y數(shù)日不大便?;蚪饧S水。小便清?;蚧彀咨K僬辗街品?。間進(jìn)六君(即內(nèi)癥二君湯去藿香砂仁)、理中(方見內(nèi)癥六十九)等湯。

  [卷四\兒科門] 保嬰丹(二十一)

 ?。ㄏ《?。)纏豆藤(或黃豆或綠豆梗上纏繞細(xì)紅藤是也于八月生氣日擇取陰干聽用二兩)防風(fēng)荊芥穗竺黃(真復(fù)以此汁上另用紫草二兩。入水二碗。煎膏至小半碗。入砂糖一大匙。將前各藥為細(xì)末。同紫草膏。

  發(fā)熱

  [卷四\兒科門] 稀痘仙方(二十二)

 ?。ㄊ欠缴耱?yàn)異常。有一人家。上下小兒數(shù)十。出痘奇險(xiǎn)。惟服此藥者。皆得安吉。)青蒿子(八十一粒)朱砂(三分凈)甘草(三錢)綠豆粉(真者一錢)上將青蒿子、甘草、二味文火烘干。研。水飛細(xì)。同朱砂、豆粉、和勻。于七月七日清晨。

  研極牛膝數(shù)次加赤豆。腎有毒。加黑豆。上部不起發(fā)。加薄荷。有驚。加鉤藤。下部不起發(fā)。

  牛膝。不紅活。加紅花。是方。藥無難制。根據(jù)分兩??蓴?shù)十料一合。后按癥加者。照分兩倍之。

  [卷四\兒科門] 胡荽酒(二十三)

 ?。ū俜x氣。使痘疹出快。)用胡荽四兩。以好酒二盞。煎一二沸。令乳母口含。噴兒遍身。或噴頭面。房中須燒胡荽香尤能

  [卷四\兒科門] 養(yǎng)血化斑湯(二十四)

 ?。ㄖ伟渍?。白痘。)當(dāng)歸身黨參炙生地(各一錢)紅花(四分)蟬蛻(五分)加生姜一片。白水煎。

  溫服。

  [卷四\兒科門] 四味消毒飲(二十五)

 ?。ㄖ味化彑嵘?。毒瓦斯壅遏。)黨參炙甘草黃連牛蒡子(各等分)上為粗末。每服一錢。加姜一片水煎。去渣。不拘時(shí)溫服。

  [卷四\兒科門] 十二味異功散(二十六)

 ?。ㄖ卧?dú)馓摵P憾徽钌?。寒?zhàn)切牙。泄瀉喘嗽等癥。)黨參丁香木香肉豆蔻陳皮濃樸(各二錢半)白術(shù)茯苓官桂(各二錢)當(dāng)歸(上每服二錢。姜一片。棗二枚。水煎服。

  [卷四\兒科門] 保嬰濟(jì)痘神丹(二十七)

  白豆(俗名雀豆顏色凈白似苡米乃佳)赤豆綠豆(各三兩俱連殼甘草煎汁浸一宿曬研)蟬(一兩五各取末。用胡荽一兩。酒浸一宿。煎汁。跌丸。如黍米大。辰砂五錢。為衣。每服一錢。

  初

  [卷四\兒科門] 痘顆倒陷帶火干收蒸法(二十八)

  柴胡真降香檀香(各一兩)蔥(二十莖)全歸(二兩)蒸籠膏(五錢)煎湯。

  加淡黃酒二兩。傾浴桶內(nèi)。將兒置浴桶上。隔被單蒸。日三次。蒸后目微活。漸有啼可望起色。加內(nèi)服瀉毒飲。

  [卷四\兒科門] 瀉毒飲(二十九)

 ?。ㄖ味涣8墒铡#┐笊卦獏⑷珰w(各一兩)凈銀花(八錢)生甘草(五錢)法制半夏(三錢)加金汁半酒杯。辰砂一分。沖服。二劑。照前蒸方。兩日六次。痘瘡復(fù)起。貫漿不足?;蚨啻嘶鹩杏喽鴼馓撘病=臃欣镆鏆鉁?br />
  [卷四\兒科門] 托里益氣湯(三十)

 ?。ㄖ味粷{不足。)凈銀花元參(各二錢)人中黃(五錢)鮮蘆根(八錢)上黃(飯鍋蒸熟三錢)柴胡升

  [卷四\兒科門] 生地益陰煎(三十一)

  元參銀花赤芍白茯苓(各二錢)歸身甘菊(各一錢五分)丹皮(八分)生地(五錢)上方與后方相間服之??赏妒鄤?。以杜痘后諸患。

  [卷四\兒科門] 參術(shù)和脾飲(三十二)

  西黨參(三錢)于術(shù)(酒拌土微炒)銀花(各一錢五分)橘皮(一錢)嫩桑芽(七粒無芽用上方與前方間服。

  [卷四\兒科門] 救逆痘良法(三十三)

 ?。ǘ恢疗甙顺??;蚴??;蚴甙顺??;蚁莸顾?。抓破無血??諝o漿。目開不損處。如焦木灰紅。危篤垂死。醫(yī)皆袖手者。)老白雄雞冠血(不拘多少多更妙)白酒釀(十匙)胡荽汁(二十匙)三味攪和。隔湯頓熱。徐徐服之。停一時(shí)。皮膚紅活。即有另發(fā)大痘。目復(fù)閉。面復(fù)腫。其出。漸思飲食。初與米飲。次與黃粥飲。不必更服他藥也。服一次。

  再服一次。必活。倘面紅氣喘。此痘毒由里達(dá)表。不必驚懼。誤認(rèn)變癥。

  [卷四\兒科門] 痘瘡黑陷(三十四)

  凡心煩氣喘。妄語見鬼。以不落水豬心血。和冰片(不拘分兩。以足和為度。)丸如芡實(shí)大。

  紅活

  [卷四\兒科門] 痘爛生蛆(三十五)

  用嫩柳葉。鋪席上墊臥。蛆盡出而愈。

  [卷四\兒科門] 五?;镜ぃㄈ?br />
 ?。ㄖ翁ザ炯岸缓?。頭面生瘡。眼目腫痛。)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元參熟地黃(各三兩)甘草甜硝(各二兩)青黛(一兩五錢)上為末煉蜜丸。芡實(shí)大。每服一丸。白湯。或薄荷湯下。

  [卷四\兒科門] 痘疔散(三十七)

  雄黃(一錢)紫草(三錢)上為細(xì)末。胭脂汁調(diào)。用銀簪腳。挑破黑痘。入藥在內(nèi)。極效。

  [卷四\兒科門] 痘疹入目(三十八)

  用黑狗耳刺血。滴眼中。其瘡自落。

  [卷四\兒科門] 痘后目翳(三十九)

  天花粉、蛇蛻、洗焙。等分為末。用羊肝披開。入藥在內(nèi)。米泔煎熟切食。旬日即愈。

  [卷四\兒科門] 痘風(fēng)眼癬(四十)

  諸藥不效者。用蛔蟲一條。洗凈捶爛。以夏布絞取汁。加冰片少許。調(diào)搽。隨愈。如無蛔蟲

  [卷四\兒科門] 痘后耳內(nèi)腥臭作膿(四十一)

  此痘之余也。取銀花甘草濃煎。調(diào)人中黃服之。耳內(nèi)用麻油蘸沁之。

  [卷四\兒科門] 痘后癰毒(四十二)

  用赤小豆末。雞子清涂敷。

  [卷四\兒科門] 風(fēng)熱雙和飲(四十三)

  (治痧疹初起。發(fā)熱。微覺惡寒。肌栗。面赤??人?。腹微疼。)葛根銀花葉丹皮(各一錢)紫蘇葉柴胡(各八分)麥芽夏曲建曲(各半)赤芍(引新荷葉一片。蘆根汁半酒杯。干胡荽四分。無新荷葉。用桑芽一錢代之。初見點(diǎn)。投三劑再二劑。

  蘇葉換蘇粳(八分)、炒荊芥換桔梗(一錢二分)、赤苓減(一錢)、銀花葉換銀花(一錢五分)、赤引去新

  [卷四\兒科門] 化蟲散(四十四)

  (治疳積生蟲。)五谷蟲(一錢瓦焙干)使君肉(五個(gè)切片焙)等分炒研為末。用紅棗。去皮核。煮爛為丸。

  每末一錢。用棗二枚。每粒重一錢五分。清米一方治小兒疳積。用雞內(nèi)金不落水。剝下。炙灰研細(xì)。黃糖拌食。兩三次即愈。

  ——方用大蟾一只。放瓶?jī)?nèi)。將紙封口。過七日。再將鮮活五谷蟲洗凈。入瓶中。任蟾食盡。

  [卷四\兒科門] 疳膨食積仙方(四十五)

  朱砂(三分為末)樸硝雞內(nèi)金(各五錢)共研和。每服三分。人中白四分。煎湯調(diào)服。

  [卷四\兒科門] 治猴猻疳方(四十六)

  川黃連甘草(各三錢)胡桃(七個(gè)連殼打爛)用水煎二次。濾清。熬成膏。每日服四五次。每次四五匙。至重者。二料全愈。

  [卷四\兒科門] 猴子疳方(四十七)

 ?。ㄊ前Y。從肛門。或陰囊邊。紅暈爛起。漸至皮膚不結(jié)靨。若眼梢口旁亦紅。不早必至爛死。凡有此癥。切忌洗浴。只用軟絹蘸甘草湯揩凈用藥。雖延蔓遍身??删取#┚G豆粉(一兩)膘珠(一錢)輕粉(一錢五分)冰片(二分)西黃(一分)研細(xì)。將金汁調(diào)。鵝毛蘸敷。如無金汁。雪水亦可。甘草燈草湯亦可。內(nèi)服化毒丹。

  [卷四\兒科門] 化毒丹(四十八)

  元參桔梗赤苓(各二錢)黃連龍膽草薄荷青黛連翹(各一錢)甘草(五分)加燈草二十寸煎服。

  [卷四\兒科門] 乳母煎藥方(四十九)

  (小兒患猻疳。乳母亦宜服藥。)川連木通(各五分)銀花赤芍當(dāng)歸(各錢半)甘草牛膝黑山梔(各一錢)薄荷(新汲水煎服。

  [卷四\兒科門] 生熟地黃湯(五十)

 ?。ㄖ勿嵫坶]合不開。)生地黃熟地黃(各五錢)川芎赤茯苓枳殼杏仁(去皮尖)川黃連半夏曲天麻上每服二三錢。引用黑豆十五粒。姜二分。水煎服。

  [卷四\兒科門] 羊肝散(五十一)

 ?。ㄖ勿釟馊胙邸2⒍缓笱垭隳[痛羞明。)密蒙花(二錢)青葙子決明子車前子(各一錢炒)上為末。用羊肝一大頁。薄批糝上。濕紙裹。煨熟??招氖持?。

  [卷四\兒科門] 小兒語遲(五十二)

  孫真人云。凡小兒四五歲。只會(huì)叫人。不能言語者。以赤小豆研末。酒調(diào)。涂于舌下。

  二三

  [卷四\兒科門] 小兒頭上黃水瘡及禿痂神效方(五十三)

  松香(二兩為末入蔥管內(nèi)用線扎定水煮溶化去蔥候干)黃丹(水飛一兩)宮粉(炒)無名異共為細(xì)末。香油調(diào)搽。極效。

  ——方治禿瘡。每剃頭后。以銀匠店中。漬銀水。熱洗一遍。用豬腳爪末。麻油調(diào)敷。

  三四

  [卷四\兒科門] 爛瘡成孔(五十四)

  凡小兒。或頭面遍身。形似楊梅瘡者。用蒸糯米甑上氣水。滴下。以盤盛取。搽之。數(shù)日即

  [卷四\兒科門] 小兒軟癤(五十五)

  用大芋頭一個(gè)。搗如泥。敷之。

  [卷四\兒科門] 疳瘡方(五十六)

 ?。ㄈ舴袧M口中。爛穿面孔。諸藥不治者。尤效。)用紫荊葉。九月采者佳。炙灰存性。每灰(二錢)加冰片(三厘)糝上即生肌肉。

  [卷四\兒科門] 馬鳴散(五十七)

  (治走馬疳。)人中白(即尿缸底白也以物刮取新瓦盛之火如白鹽乃佳五錢)五倍子(生者一錢另用一入礬于內(nèi)上為極細(xì)末。先以濃米泔水。浸洗瘡口。以此吹糝之。

  ——方用人龍?jiān)谕呱媳焊?。研?xì)。加青黛少許。冰片少許。研勻。吹入。即愈。

  ——方用陳京墨。煙盡。加冰片少許。搽上即愈。

  [卷四\兒科門] 益陰養(yǎng)榮膏(五十八)

 ?。ㄖ瓮影A。初起發(fā)熱咳嗽。陰虛盜汗。脾胃不香。遺精咯血等癥。)密刺海參、大淡菜、建蓮肉、南棗。各八兩。文武火熬。須晝夜不斷火。俟成膏。去渣。

  每

  [卷四\兒科門] 小兒健脾丸方(五十九)

 ?。ㄖ涡浩⑽覆唤?。飲食不香?;蚴仁碂o厭。病后或斷乳后失調(diào)。俱宜常服。)淮山岳建蓮肉鍋焦粉白術(shù)黨參茯苓(各二兩)神曲須谷芽五谷蟲山楂(各熬化為丸。如彈子大。日二粒。

  [卷四] 附錄變蒸考

  凡兒生后。必有變蒸之期。其發(fā)熱吐瀉。與病無異。若誤認(rèn)為疾。妄投藥餌。以致蒸長之氣之弊凡初生至三十二日為一變。六十四日為一蒸。

  人有三百六十五骨。內(nèi)除手足中四十五碎骨。余止三百二十?dāng)?shù)。自生下一日。則生十段。

  十氣。屬足少陰經(jīng)。主身熱。面耳俱冷。唇起白屬足太陽經(jīng)。主寒熱發(fā)而頻噴嚏。乳。多嗔九十六日。則三變。而生丁心臟氣。屬手少陽經(jīng)。主體熱汗出??治诽擉@。一百二十八日。

  乙肝足少二百二十四日。則七變。而生辛肺臟氣。屬手太陰經(jīng)。主情思惶。而愛多哭。二百五十六二百八十八日。則九變。而生己脾臟氣。屬足太陰經(jīng)。主身熱吐瀉。三百二十日。則十變?nèi)展参灏倨呤?。變蒸始定。寸脈乃生??梢栽\視。兒始成人。

  變者。變生五臟。而易其情態(tài)也。蒸者。蒸養(yǎng)六腑。而長其骨節(jié)也。凡變。始得之一日。

  以冷兼蒸者。必上唇微腫。如臥蠶類。身體壯熱?;蛘嵴?。唇口鼻干。哽氣吐逆而脈亂汗?;虿缓?。不食。時(shí)驚。多啼。乳。自始得之一日。至十三日。變蒸既足。方無所其三大蒸者。必唇口干燥??人源薄瀬y。哽氣。腹疼。身體骨節(jié)皆疼。或目上視。時(shí)多驚悸。然七日之內(nèi)有病。但數(shù)呵其囟門。勿輕服藥。若有不驚不熱。無他苦者。是受胎壯實(shí)而暗變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