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婦人良方卷五 婦人勞瘵各疰
宋 臨川 陳自明良甫編輯 明 古吳 薛 己立齋補(bǔ)注 鄞縣 曹赤電炳章圈校
方論第一
夫骨蒸殗殢。復(fù)連尸疰勞疰、蟲疰、毒疰、熱疰、冷疰、食疰、鬼疰。疰者注也。自上注下。與前人相似。故曰疰。其變有二十二種?;蛉N。或九十九種。令人沉沉默默。寒熱盜汗。夢與鬼交。遺泄白濁?;蚋怪杏袎K。或腦后兩邊有結(jié)核??人阅撗?。下利羸瘦。死而傳疰。甚至滅門。更有蜚尸、遁尸、寒尸、喪尸、尸注。謂之五尸。人為其疰者。不自知所苦。雖有貍骨、獺肝、天靈蓋等方。未嘗見效。唯崔氏灸法。早用有濟(jì)。若寒熱自汗。面白目乾口苦。神昏善恐。不能獨臥。傳在肝也。若寒熱面黑。鼻燥善忘。大便秘瀉??谏嗌?。傳在心也。若寒熱面青唇黃。舌本硬強(qiáng)。言語不出。飲食無味。羸瘦吐涎。傳在脾也。若寒熱面赤鼻白。乾燥毛折??┧源?。吐涎膿血。傳在肺也。若寒熱面黃耳焦。腳胻痠痛。小便白濁。遺瀝腹痛。傳在腎也。
愚按、前癥誠然有之。故葛仙翁用獺肝一具。陰乾杵末。水下方寸匕。日三服。未愈再作。宋宣和間一法師。善考訊鬼怪。時一婦以疾投狀。既而如有鬼祟所附。曰。非我為患。乃病人命自衰爾。渠今已成蟲食肺。故令吐血聲嘶。又屢掠問彼所畏何物。云以獺爪為末。酒服之。則去矣?;技胰缙溲缘糜?。獺爪即獺肝之類歟。玄珠云。蟲瘵多有兄弟互相傳染。甚至絕戶。此乃冤牽相纏及風(fēng)水。所以雖有符文法水下蟲之方。然蟲去而人亦亡。若能平素保養(yǎng)。亦可免矣。竊究濟(jì)生微旨云。益氣補(bǔ)肺。益精滋腎。皆資其化源也。蓋人之精血常不足。加之?dāng)?shù)奪其真。資化失常。則胃氣不固。精氣滑脫。不能上接陽氣。故頭重或痛。氣弱而食少。元氣下陷。脈即微弱。外散欲絕而虛洪。或見損脈。此實元氣不足之所致。非有外感賊邪之病也。附治驗
一婦人素勤苦。因喪子。飲食少思。忽吐血甚多而自止。此后每勞則吐數(shù)口。瘵癥已具。形體甚倦。午前以補(bǔ)中益氣。午后以歸脾湯送地黃丸而愈。
一女子患前癥。反其唇視有白點。此蟲蝕肺也。余云。急尋獺肝治之。不信。果咳膿而歿后聞其兄弟三人。皆夭于此癥。大凡夕嗽當(dāng)視其兩唇。若上唇有點。蟲蝕上部。下唇有點。蟲蝕下部。二十四種蒸病論新附
所謂勞蒸者。毛折發(fā)焦。肌膚甲錯。其蒸在皮。外熱內(nèi)寒。身振肉瞤。其蒸在肉。發(fā)焦鼻衄?;驈?fù)尿血。其蒸在血。身熱煩躁。痛如針刺。其蒸在脈。爪甲焦枯。眼昏脅痛。其蒸在髓。頭眩熱悶。涎濁眵淚。其蒸在腦。男子失精。女子白淫。其蒸在玉房。乍寒乍熱。中脘煩悶。其蒸在三焦。小便赤黃。凝濁如膏。其蒸在膀胱。大便秘泄。腹中雷鳴。其蒸在小腸。大腹隱痛??谏嗲?。其蒸在大腸。口鼻乾燥。腹脹自汗。睡臥不安。其蒸在胃??谏喽@。兩脅下痛。其蒸在膽。里急后重。肛門秘澀。其蒸在廣腸小腹□□□痛。筋脈縱緩。陽器自強(qiáng)。其蒸在宗筋。眩暈下淚。躁怒不常。其蒸在肝。舌黑氣短。煩悶灑淅。其蒸在心。唇乾口瘡。胸腹脹悶。畏寒不食。其蒸在脾??人源瓭M??┨低卵B曀灰魡?。其蒸在肺。耳輪焦枯。腳氣酸痛。其蒸在腎。情想不寧。精物時下。其蒸在右腎。心膈噎塞。攻擊疼痛。俛仰煩冤。其蒸在膈。此癥蟲多嚙心肺。治當(dāng)絕其根也。
愚按、醫(yī)林集要云。前癥若蒸肺。用天麻、門冬、桔梗、紫苑、烏梅肉。若蒸皮。石膏、桑白皮。若蒸氣。喘促鼻乾。身熱不安。人參、黃芩、梔子。若蒸大腸。大黃、芒硝。若蒸心。黃連、生地黃、當(dāng)歸。若蒸脈蒸血。皆用生地黃、當(dāng)歸、童子小便。若蒸小腸。赤茯苓、木通、生地黃。若蒸脾。芍藥、木瓜、苦參。若蒸肉。芍藥。若蒸胃。石膏、粳米、大黃、芒硝、乾葛。若蒸膽。柴胡、瓜蔞。若蒸三焦。石膏、竹葉。若蒸肝。川芎、當(dāng)歸、前胡。若蒸筋。川芎、當(dāng)歸。若蒸腎。生地黃、石膏、知母、寒水石、藁本。若蒸腦。生地黃、防風(fēng)。若蒸髓。天門冬、當(dāng)歸、生地黃。若蒸骨。鱉甲、地骨皮、當(dāng)歸、牡丹皮、生地黃。若蒸玉房。知母、黃柏、當(dāng)歸、芍藥。若蒸脬。澤瀉、茯苓、生地黃、沉香、滑石。若蒸膀胱。澤瀉、滑石。凡此諸蒸多因熱病食肉。與油膩房勞飲酒而成者。久蒸不除。變?yōu)轲岚Y即死。亦有瘧病久而不愈。以致咳嗽失治。漸成骨蒸勞瘵之癥。當(dāng)推標(biāo)本而治之。
崔氏灸骨蒸勞瘵。用細(xì)繩一條。男左女右。從足大拇指頭齊量起。從腳板底當(dāng)腳跟中心。向后引繩。循腳肚貼肉。直上至曲臂中橫紋截斷。又令患人解發(fā)分兩邊。見頭縫自顖門平分至腦后。乃平身正坐。取前所截繩。一頭從鼻端齊引繩向后。正循頭縫至腦后貼肉垂下。循脊骨。引繩向下。至繩盡處。當(dāng)脊骨以黑點記。此黑點不是灸穴別取一繩。令患人合口。將繩按于口上兩頭。至吻卻鉤起。繩中心至鼻端根下。如人字樣。齊兩吻截斷。將此繩展直于前在脊骨上黑點處。取中橫量。勿令高下。于繩兩頭。以白圈記之。此是灸穴初灸七壯累灸至百壯此名患門穴。初灸此訖。次令其人半身正坐。稍縮臂膊。取一繩繞頂向前雙垂。與鳩尾齊。鳩尾是心歧骨無是岐骨者胸前兩歧骨間量取一寸即是鳩尾也即截斷。卻背翻繩頭向項后。以繩中停取心正。令當(dāng)喉嚨結(jié)骨上第二次墨點處。摺中橫量繩兩頭。以白圈記之。此是灸穴初灸七壯至百壯又將第二次量口繩摺中。當(dāng)脊直上下豎停中心。在第二次墨記。上下繩頭盡處。以白圈記之。此是灸穴初灸七壯累灸至百壯此縱橫四方凡四穴。是名曰四花穴。初灸各七壯。若瘡愈。其疾未效。依法復(fù)灸。故云累灸至百壯。凡灸時可用灸足三里以瀉其火為好若婦人纏足短小。難為量。只取膏盲腧灸之。在第四椎下兩傍各三寸是穴次灸四花穴。道軒用此法灸之。無有不效者。
神仙秘法 取勞蟲須先擇良日。焚香禱祝。令病人面向福德方服。神效。
青桑枝 楊柳枝 梅枝 桃枝俱向東者各七莖 蔥白七莖 青蒿一握如無以子代 阿魏一錢 真安息香一錢
右用童便一升半。煎一升。入阿魏。再煎數(shù)沸。入朱砂半兩。小檳榔半兩。麝香半錢。五更并天明。各進(jìn)一服。下白蟲尚可治。以淡粥補(bǔ)之。用藥調(diào)理三五月再服。以除病根。如蟲黑。已入腎。不可救矣。
治心胸痛引兩脅?;钀灺暆帷巅毡囚??;蛱荡l(fā)熱。
桑白皮炒 枳殼面炒 木通 子芩炒 生地黃 白芍藥 甘草各五分
用水煎服。
溫金散 治肺嗽惡寒。發(fā)熱唾痰。皮毛焦燥。
甘草炒 黃芩炒 桑白皮炒 防風(fēng)各一兩 杏仁二十粒制 人參 茯苓各半兩 麥門冬三錢
右前五味。用米泔浸一宿。曬乾。入人參等三味。每服三錢。入蠟一豆大。水煎。
桔梗飲子 治心氣不足。解倦溢血?;虼蕴瞪?。
桔梗炒 甘草炒 黃耆炒 人參 麥門冬各一錢 青皮三分
右用水煎服。
治咽喉痛。
百藥煎去黑皮 鵬砂 甘草 生白礬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食后。用米飲調(diào)。細(xì)呷咽之。
含化丸 治肺間邪氣。胸中積血作痛。失音痰喘。
蛤蚧一只去足炙 訶子去核 阿膠粉炒 麥門冬去心 細(xì)辛 甘草炒 生地黃各半兩
右為末蜜丸。芡實大。食后含化一丸。
河車丸 治一切勞瘵虛損。骨蒸等疾。
紫河車一具初生男胎者尤良洗凈杵煨本草云人肉治瘵病胞衣主勞損面黑□干皮黑諸疾瘦悴 白茯苓半兩 人參一兩 乾山藥二兩
右為末。面糊和入河車。加三末。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招?。米飲下。嗽甚。五味子湯下。
補(bǔ)肺湯 治勞嗽五臟虧損。晡熱發(fā)熱。盜汗自汗。唾痰喘嗽。
桑白皮炒 熟地黃各一錢 人參 紫苑 黃耆炙 五味子炒各五分
用水煎。入蜜少許。食后服。
養(yǎng)正膏 治傳尸出汗。取蟲辟邪。
鱉甲一兩醋炒 青蒿一握 淡豆豉三七粒 蔥白兩莖 安息香一分研 桃柳桑枝各七莖 天靈蓋用七豆大一片酥炙 桃仁四十九個去皮尖雙仁
右隔夜。以水一升。浸至五更。煎至半升。入童便半升。煎取四合。調(diào)檳榔、麝香末各一分。日高時頓服以衣覆十指。汗出如藕絲。瀉下如蟲狀。甚者旬日再服。
阿膠丸 治勞嗽出血咯血。發(fā)熱晡熱??诳时I汗。
阿膠炒 生地黃 卷柏葉 山藥炒 大薊根 五味子杵炒 雞蘇各一兩 柏子仁炒 人參 防風(fēng) 麥門冬去心各半兩
右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細(xì)嚼。麥門冬煎湯下。
四君子湯。加秦艽、黃蠟。水煎服尤妙。治勞嗽咯血。
神授散 治傳尸蟲。用川椒二斤去核。并合口者。炒為末。每服四錢。面糊丸??招拿罪嬒隆7M見效。
蘇合香丸 治傳尸骨蒸。勞瘵疰□□午。鬼氣心痛。方見三卷第四論附方
四君子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五論 補(bǔ)中益氣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歸脾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六味地黃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婦人骨蒸勞方論第二
夫骨蒸勞。由積熱附于骨而名也。亦曰傳尸殗殢。復(fù)連無辜。其名不一。此病皆由脾胃虧損所致。其形羸瘦。腹脹泄痢。肢體無力。傳于腎則盜汗不止。腰膝冷痛。夢鬼交侵。小便赤黃。傳于心則心神忪悸。喜怒不時。頰唇赤色。乍寒乍熱。傳于肺則胸滿短氣??人酝绿怠Fつw甲錯。傳于肝則兩目昏暗。脅下妨痛。閉戶忿怒。五臟既病。則難治療。
愚按、前癥多因經(jīng)行胎產(chǎn)?;蝻嬍称鹁悠咔椤6鴤纹⒅?。又或失于調(diào)攝。或過于攻伐而成。東垣先生云。發(fā)熱之癥。肺熱者輕手乃得。微按全無。日西猶甚。乃皮毛之熱。其癥喘嗽寒熱。輕者用瀉白散。重者涼膈散白虎湯地骨皮散。心熱者。微按之。皮膚之下。肌肉之上。輕手乃得。微按至皮毛則熱少。加力按之則全不熱。是熱在血脈也。日中太甚。其癥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噦。用黃連瀉心湯、導(dǎo)赤散、朱砂安神丸。脾熱者。輕手捫之不熱。重手按至筋骨又不熱。不輕不重。在輕重之間。此熱在肌肉。遇夜猶甚。其證怠惰愛臥。四肢不收。無氣以動。用瀉黃散。肝熱者。按之肌肉之下。至骨之上。寅卯時猶甚。四肢滿悶。便難轉(zhuǎn)筋。多怒多驚。筋痿不能起于床。用瀉青丸、柴胡飲。腎熱者。輕手重按俱不熱。加重手按至骨分。其熱蒸手如火。其癥骨蘇如蟲蝕。困熱不能起于床。用滋腎丸。此治實熱之法也。竊謂肺經(jīng)虛熱者。用人參補(bǔ)肺湯。脾氣虛而不能生肺者。用六君子湯。脾熱遺于肺者。用三黃丸。心經(jīng)虛熱者。用補(bǔ)心湯。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者。用八味丸。肝虛不能生心者。用補(bǔ)肝散。腎克心者。用附子理中湯。脾經(jīng)虛熱者。用人參黃耆散。土克水者。用承氣湯。脾不能培肝者。用六君子湯。元氣下陷。及金不能生水者。俱用補(bǔ)中益氣湯。肺克脾。及腎經(jīng)虛熱。與腎不能生肝者。俱用六味丸。附治驗
一婦人發(fā)熱晡熱。盜汗自汗。殊畏風(fēng)寒。飲食少思。或腹脹吞酸。或大便不實。此脾胃不足。諸經(jīng)虧損。朝用補(bǔ)中益氣。夕用八珍湯。倍用參、苓、白術(shù)。各二十余劑。諸癥漸愈。因喪母哀傷?;急I汗便血。用加味歸脾湯。數(shù)劑而止。仍用前二藥。又五十余劑。尋愈。月經(jīng)兩月而至。適因怒去血過多。發(fā)熱作渴。肢體酸倦。頭目暈痛。用逍遙散、加味歸脾湯。二藥調(diào)補(bǔ)而痊。
一婦人盜汗自汗。遍身酸疼。五心發(fā)熱。夜間益甚?;蚩人匝是?。或盜汗自汗。月經(jīng)兩三月一至。用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兼服。臨臥又服陳術(shù)丸。三月余。諸癥悉愈。其經(jīng)乃兩月一至。又服兩月而痊。陳術(shù)丸即陳皮白術(shù)為丸
一婦人患前癥。食少倦怠。肌肉消瘦。日晡發(fā)熱。至夜益甚。月水過期。漸至不通。時發(fā)渴躁。誤用通經(jīng)之劑。熱倦愈重。飲食愈少。余用八珍湯。加升麻、丹皮、山梔、柴胡治之。熱漸退。又用八珍、丹皮、軟柴胡調(diào)理而愈。
一婦人飲食少思。胸膈不利?;蛐刂凶魍??;虼蟊阕鳛a。或小便不利。用逍遙散。加山梔、茯神、遠(yuǎn)志、木香而愈。后因怒寒熱往來。倦怠煩熱。以前藥加炒黑黃連三分頓愈。用八珍湯調(diào)理而愈。后因怒吐血躁渴。用人參五錢。苓、術(shù)、當(dāng)歸各三錢。陳皮、甘草各一錢。治之而愈。
一婦人胸脅作痛。內(nèi)熱晡熱。月經(jīng)不調(diào)。余謂郁怒傷損肝脾。朝用歸脾湯。以解郁結(jié)。生脾氣。多用加味逍遙散。以生肝血。清肝火。半載而愈。后因飲食失調(diào)。兼有怒氣。月經(jīng)如注。脈浮洪而數(shù)。用六君子加芎、歸、炮姜。一劑而血止。用補(bǔ)中益氣。加炮姜、茯苓、半夏治之。而元氣復(fù)。又用歸脾湯、逍遙散。調(diào)理而康。
一婦人內(nèi)熱口乾。頭暈吐痰。帶下體倦。飲食少思。余謂脾氣虛弱而不能生肺金。用補(bǔ)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脾氣漸復(fù)。飲食漸進(jìn)。諸癥漸退。再用加味逍遙散治之。尋愈。
一婦人腹脹脅痛。內(nèi)熱晡熱。月經(jīng)不調(diào)。不時吐痰?;蛴没敌袣庵畡?。胸膈不利。余為脾氣郁結(jié)。肝經(jīng)血虛。朝用歸脾湯。夕用加味逍遙散。百余劑而諸癥漸愈。又因飲食停滯?;蛴盟嵫a(bǔ)之劑??谇⒕搿S嘤闷呶栋仔g(shù)散。補(bǔ)中益氣。加茯苓、半夏。中氣漸愈。又以補(bǔ)中益氣。及八珍湯兼服而痊。
一婦人患前癥將愈。因怒胸膈不利。飲食少思。服消導(dǎo)利氣之藥。大便下血。余曰。此脾氣復(fù)損。不能攝血歸源。用補(bǔ)中益氣。加茯苓、半夏、炮姜。血止。用八珍加柴胡、炒梔。熱退。用八珍湯、逍遙散而痊。
一婦人肌體倦瘦??谇瑑?nèi)熱。盜汗如洗。日晡熱甚。用參、耆、歸、術(shù)、茯神、遠(yuǎn)志、棗仁、麥門、五味、丹皮、龍眼肉、炙草、柴胡、升麻。治之獲痊。后因喪子。懷抱不舒。腹脹少寐。飲食少思。痰涎上涌。月經(jīng)頻數(shù)。余為怒悶傷脾。不能攝血制涎歸源耳。用補(bǔ)中益氣、濟(jì)生歸脾。漸愈。又用八珍湯調(diào)理而痊。
一婦人發(fā)熱口乾。月經(jīng)不調(diào)。肢體無力。腿痛體倦。二膝浮腫。余作足三陰經(jīng)血虛。用六味丸、逍遙散。兼服兩月。形體漸健。飲食漸進(jìn)。肢體漸消而痊。
一婦人日晡益甚。月水不調(diào)。飲食少思。大便不實。胸脅痞滿。頭目不清。肢體倦怠。發(fā)熱煩躁。余為七情肝脾虧損之癥。用濟(jì)生歸脾湯。加味逍遙散。補(bǔ)中益氣湯。調(diào)治元氣。漸復(fù)而愈。
一婦人月經(jīng)不調(diào)。晡熱內(nèi)熱。飲食少思。肌體消瘦。小便頻數(shù)。或用清熱生血之劑。月經(jīng)不行。四肢浮腫。小便淋瀝。余朝用金匱加減腎氣丸。夕用歸脾湯漸愈。又用八珍湯。兩月而愈。
一婦人胸脅膨滿。小腹悶墜。內(nèi)熱晡熱。飲食不甘。體倦面黃。日晡則赤。灑淅惡寒。此脾肺氣虛先用六君子加川芎、當(dāng)歸。諸癥漸愈。又用補(bǔ)中益氣。加茯苓、半夏。諸癥全愈。后飲食失節(jié)。勞怒惡寒發(fā)熱。不食。用加味小柴胡。二劑而熱退。用逍遙散、歸脾湯。調(diào)理而康。
天靈蓋散 治骨蒸四肢無力。晡熱頰赤。食少心煩。
天靈蓋酥炙 安息香 地骨皮 當(dāng)歸 山梔仁 人參 貝母去心 黃耆 桃仁去皮尖雙仁面炒黃 檳榔各一兩 鱉甲醋炙 柴胡 生地黃 赤茯苓 麥門冬 阿魏
右每服五錢。桃柳枝各七寸。姜五片。蔥白五寸。童便煎。
愚按、醫(yī)學(xué)綱目云。柴胡本經(jīng)并無一字治勞熱。今治勞方。鮮有不用者。誤世多矣。凡此癥乃真臟虧損而虛熱。王海藏先生云。茍非實熱而用柴胡。不死何待。蓋柴胡乃肝膽之藥。雖能升胃氣下陷。每劑不過分許。而可多用哉。產(chǎn)后氣血虛熱。尤宜禁忌。
獺肝丸 治骨蒸勞熱?;驖u熱發(fā)熱。體瘦煩疼。不欲飲食。
獺肝一個 鱉甲酒炙 柴胡各一兩 朱砂另研 桃仁去皮尖雙仁麥炒黃 升麻 天靈蓋酥炙 犀角鎊 梔子仁炒 地骨皮 知母各一兩 黃耆炒 甘草炒各五錢 麝香一錢研
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招氖城啊?br />
治肝臟中風(fēng)。心神煩熱。言語蹇澀。不得安臥。
竹瀝 荊瀝 葛根 生姜汁 白蜜各一合
右和勻頻服之。
麻黃散 治心臟中風(fēng)。多汗惡風(fēng)。善怒。心神顛倒。言語蹇澀。舌強(qiáng)口乾。面赤頭痛。翕翕發(fā)熱。胸背拘急。手心熱甚。偃臥不側(cè)。忪悸恍惚?;蚝?。心驚悸???。冒昧好笑。
麻黃去節(jié) 白術(shù) 防風(fēng) 川芎 甘草 漢防己 當(dāng)歸 人參各一錢 羌活 遠(yuǎn)志去心 茯神去木各一錢半 升麻八分 桂心半錢
右水姜煎。入竹瀝半盞。再煎一二沸。
茯神散 治同前?;蛩闹林?。精神不安?;蛱禋獠焕?。
茯神去木 羌活 麻黃去節(jié) 龍齒另研 赤芍藥 甘草炙各一錢 蔓荊子 薏苡仁 麥門冬去心 人參去蘆 防風(fēng)去蘆 犀角屑各七分半
右姜水煎服。
十全大補(bǔ)湯 治氣血虛熱。加柴胡、地骨皮、秦艽。
秦艽散 治五心煩熱頰赤。
逍遙散 治血虛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忪頰赤。口燥咽乾。發(fā)熱盜汗。減食嗜臥。月水不調(diào)。臍腹脹痛。寒熱如瘧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枳殼散 治婦人手足煩熱。盜汗肌瘁。經(jīng)候不調(diào)。煩倦。心胸滿悶。狀如勞氣。
枳殼去穰麩炒一兩 半夏黡 赤芍藥各一兩 柴胡 黃芩炒各一兩半
右為末。每服三錢。姜棗水煎服。
華陀解勞生肌。進(jìn)食活血。養(yǎng)心。石膏每服水和錢許。甚驗。
青蒿散 治體倦虛疼勞熱。九月采青蒿去梗。用童子小便。浸三日。曬為末。每服二錢。烏梅一個。煎湯調(diào)服。
清心蓮子飲、參蘇飲加黃芩、麥門冬。并治五心煩熱。手足熱甚。附方
加味小柴胡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
柴胡飲 治肌熱積熱。或汗后余熱。脈洪實弦數(shù)。
柴胡 人參 黃芩 芍藥 甘草 當(dāng)歸 大黃煨各二錢半
用姜水煎服。
瀉白散 治肺臟氣實。心胸壅悶??人詿┐4蟊悴焕?。
桔梗炒 地骨皮 甘草炙 瓜蔞仁 升麻 半夏姜制 桑白皮炒 杏仁去皮尖等分
右每服四錢。姜水煎。
導(dǎo)赤散 治心虛蘊(yùn)熱。小便赤澀。或成淋瀝。口舌生瘡等癥。
生地黃 木通 甘草等分
右每服三錢。竹葉水煎。
瀉黃散 治脾熱口臭。咽乾?;蚩谏嗌?。發(fā)熱作渴。
石膏 防風(fēng) 藿香等分 甘草 山梔子炒
右每服三錢。水煎。
涼膈散 治上焦積熱。煩躁作渴。頭目昏瞶。咽喉腫痛。便溺赤澀。語言譫妄等癥。
大黃 樸硝 甘草各二兩 連翹四兩 梔子仁炒 黃芩炒 薄荷葉各一兩
右為末。每服二三錢。竹葉七片。水煎溫服。
白虎湯 治胃熱作渴。暑熱尤效。又治熱厥腹?jié)M。身難轉(zhuǎn)側(cè)。面垢譫語。遺溺。手足厥冷。自汗。脈沉滑。大便泄瀉。清水無度。
知母 石膏各二錢 粳米半合
右水煎服。
附子理中湯 治脾胃虛寒。手足厥冷。飲食不入?;蚋锅Q切痛。嘔逆吐瀉。方見二十卷第八論
朱砂安神丸方見三第卷十論 地骨皮散方見六卷第三論 黃連瀉心湯單用黃連為末每二錢白湯調(diào)下 瀉青丸方見二十四卷第三論 承氣湯方見七卷第十論 滋腎丸方見八卷第一論 人參補(bǔ)肺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二論 三黃湯方見八卷第八論 補(bǔ)中益氣湯 六君子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補(bǔ)心湯方見三卷第十二論 補(bǔ)肝散方見七卷第十七論 六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七論 人參黃耆湯方見十三卷第十論 八珍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加味逍遙散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八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七論 逍遙散 歸脾湯 加味歸脾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七味白術(shù)散方見二十卷第二論 金匱加減腎氣丸方見二十一卷第十論婦人血風(fēng)勞氣方論第三
婦人血風(fēng)勞癥。因氣血素虛?;虍a(chǎn)后勞傷。外邪所乘?;騼?nèi)有宿冷。以致腹中疼痛。四肢酸倦。發(fā)熱自汗。月水不調(diào)。面黃肌瘦。當(dāng)調(diào)補(bǔ)肝脾氣血為主。
愚按、東垣云。喜怒不節(jié)。起居不時。有所勞傷。皆損其氣。氣衰則火旺?;鹜鷦t乘其脾土。脾主四肢。故困熱懶言。動作喘乏。表熱自汗。心煩不安。當(dāng)病之時。宜安心靜坐。存養(yǎng)其氣。以甘寒瀉其熱氣。以酸味收其散氣。以甘溫補(bǔ)其中氣。經(jīng)言勞者溫之。損者溫之。要略云。平人脈大為勞。以黃耆建中湯治之。附治驗
一婦人勞則足跟熱痛。余以為足三陰血虛。用圣愈湯而痊。后遍身搔癢。誤服風(fēng)藥。發(fā)熱抽搐。肝脈洪數(shù)。此肝家血虛?;鹗⒍L(fēng)。以天竺、膽星為丸。用四物、麥門、五味、芩連、炙草、山梔、柴胡煎送而愈。
一婦人素清苦。勤于女工。因感風(fēng)邪。自用表散之劑。反朝寒暮熱。自汗盜汗。形氣虛甚。其脈或浮洪?;蛭⒓?xì)。其面或青白。或痿黃。此邪去而氣血愈虛也。用十全大補(bǔ)湯。三十余劑漸愈。又用加味逍遙散。兼治半載而痊。
人參荊芥散 治遍身疼痛。頭昏目澀。心忪煩倦。寒熱盜汗。頰赤口乾。痰嗽胸滿。月水不調(diào)。腹痛癖塊。
荊芥 人參 生地黃 柴胡 鱉甲醋炙 酸棗仁炒 枳殼麩炒 羚羊角鎊 白術(shù)各七分 川芎 當(dāng)歸酒拌 桂心 防風(fēng) 甘草各五分
右姜水煎。日二服。
地黃煎 治血虛心忪發(fā)熱。
生地黃 熟地黃自制五分
右用姜汁和水拌杵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招?。白湯下。日三服。若臟腑虛寒。早間先服八味丸一服。
愚按、前方肝脾血虛發(fā)熱。內(nèi)熱晡熱。盜汗作渴。體倦。筋骨疼痛。筋脈拘攣。血虛發(fā)躁。虛熱生痰咳嗽之良劑。若因肝脾腎精血。躁熱生痰。胸膈痞滿。喘咳作渴。及一切虛火癥。必用六味丸為主。
乞力伽散 治血虛肌熱?;蚱⑻撜魺帷;騼?nèi)熱寒熱。
白術(shù) 白茯苓 白芍藥炒各一錢 甘草炒五分
右姜棗水煎。附方
黃耆建中湯方見二十卷第四論 圣愈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九論 四物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六味丸 加味逍遙散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六君子湯 補(bǔ)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歸脾湯 十全大補(bǔ)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人參養(yǎng)榮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三論 八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婦人冷勞方論第四
婦人冷勞。屬血氣不足。臟腑虛寒。以致臍下冷痛。手足時寒。月經(jīng)失常。飲食不消。或時嘔吐。惡寒發(fā)熱。骨節(jié)痠疼。肌膚羸瘦。面色痿黃也。
愚按、前癥有內(nèi)外真寒。然有內(nèi)外真熱。亦有內(nèi)真熱而外假寒者。亦有內(nèi)真寒而外假熱者。若飲食難化。大便不實。腸鳴腹痛。飲食畏寒。手足逆冷。面黃嘔吐。畏見風(fēng)寒。此內(nèi)外真寒之癥也。宜用附子理中湯以回陽。八味地黃丸以壯火。若飲食如常。大便堅實。胸腹痞脹。飲食喜冷。手足煩熱。面赤嘔吐。不畏風(fēng)寒。此內(nèi)外真熱之癥也。宜用黃連解毒湯以消陰。六味丸以壯水。若飲食如常。大便堅實。胸腹痞脹。飲食喜寒。手足逆冷。面黃嘔吐。畏見風(fēng)寒。此內(nèi)真熱而外假寒也。亦用解毒湯。六味丸。若飲食少思。大便不實。吞酸噯氣。胸腹痞滿。手足逆冷。面赤嘔吐。畏見風(fēng)寒。此內(nèi)真寒而外假熱也。亦用附子理中湯與八味丸。當(dāng)求其屬而治之。經(jīng)曰。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使不知真水火之不足。泛以寒熱藥治之。則舊疾不去。新病復(fù)生矣。夫所謂屬者獨主也。謂心腎也。求其屬也者。言水火不足。而求之于心腎也?;鹬凑?。陽氣之根。即心是也。水之主者。陰氣之根。即腎是也。非謂火為心。原為肝。水為腎。主為肺也。大抵寒亦抑心。熱亦強(qiáng)腎。在治者審之。附治驗方藥
一、婦人食少作嘔??谕绿迪?。面黃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手足逆冷。余謂此內(nèi)外俱寒之癥。遂以六君加附子、木香。治之而愈。
先太宜人。忽嘔吐酸水。內(nèi)熱作渴。飲食不進(jìn)。惟喜冷水。面色青赤。投之以藥。入口即吐。此內(nèi)外真熱之癥。積十余日。以黃連一味。煎湯飲之。徐加白術(shù)、茯苓。仍加陳皮、當(dāng)歸、灸草。至月余。始進(jìn)米飲稀粥。調(diào)理而愈。
一婦人內(nèi)熱作渴。大便秘結(jié)。畏惡風(fēng)寒。手足逆冷。余以為內(nèi)真熱而外假寒。先用黃連解毒湯。后用六味丸而愈。
一大方室趙氏。初患痰喘熱渴。醫(yī)以降火散氣治之。肌日削而氣日索。延至甲辰。木旺痰盛。身熱口腐。腹脹神昏。絕食幾死。先生診之云。此乃虛熱無火。投以壯水生土之劑。隨服隨愈。
八味丸 六味丸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附子理中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 黃連解毒湯方見六卷第十一論 六君子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宋 臨川 陳自明良甫編輯 明 古吳 薛 己立齋補(bǔ)注 鄞縣 曹赤電炳章圈校
方論第一
夫骨蒸殗殢。復(fù)連尸疰勞疰、蟲疰、毒疰、熱疰、冷疰、食疰、鬼疰。疰者注也。自上注下。與前人相似。故曰疰。其變有二十二種?;蛉N。或九十九種。令人沉沉默默。寒熱盜汗。夢與鬼交。遺泄白濁?;蚋怪杏袎K。或腦后兩邊有結(jié)核??人阅撗?。下利羸瘦。死而傳疰。甚至滅門。更有蜚尸、遁尸、寒尸、喪尸、尸注。謂之五尸。人為其疰者。不自知所苦。雖有貍骨、獺肝、天靈蓋等方。未嘗見效。唯崔氏灸法。早用有濟(jì)。若寒熱自汗。面白目乾口苦。神昏善恐。不能獨臥。傳在肝也。若寒熱面黑。鼻燥善忘。大便秘瀉??谏嗌?。傳在心也。若寒熱面青唇黃。舌本硬強(qiáng)。言語不出。飲食無味。羸瘦吐涎。傳在脾也。若寒熱面赤鼻白。乾燥毛折??┧源?。吐涎膿血。傳在肺也。若寒熱面黃耳焦。腳胻痠痛。小便白濁。遺瀝腹痛。傳在腎也。
愚按、前癥誠然有之。故葛仙翁用獺肝一具。陰乾杵末。水下方寸匕。日三服。未愈再作。宋宣和間一法師。善考訊鬼怪。時一婦以疾投狀。既而如有鬼祟所附。曰。非我為患。乃病人命自衰爾。渠今已成蟲食肺。故令吐血聲嘶。又屢掠問彼所畏何物。云以獺爪為末。酒服之。則去矣?;技胰缙溲缘糜?。獺爪即獺肝之類歟。玄珠云。蟲瘵多有兄弟互相傳染。甚至絕戶。此乃冤牽相纏及風(fēng)水。所以雖有符文法水下蟲之方。然蟲去而人亦亡。若能平素保養(yǎng)。亦可免矣。竊究濟(jì)生微旨云。益氣補(bǔ)肺。益精滋腎。皆資其化源也。蓋人之精血常不足。加之?dāng)?shù)奪其真。資化失常。則胃氣不固。精氣滑脫。不能上接陽氣。故頭重或痛。氣弱而食少。元氣下陷。脈即微弱。外散欲絕而虛洪。或見損脈。此實元氣不足之所致。非有外感賊邪之病也。附治驗
一婦人素勤苦。因喪子。飲食少思。忽吐血甚多而自止。此后每勞則吐數(shù)口。瘵癥已具。形體甚倦。午前以補(bǔ)中益氣。午后以歸脾湯送地黃丸而愈。
一女子患前癥。反其唇視有白點。此蟲蝕肺也。余云。急尋獺肝治之。不信。果咳膿而歿后聞其兄弟三人。皆夭于此癥。大凡夕嗽當(dāng)視其兩唇。若上唇有點。蟲蝕上部。下唇有點。蟲蝕下部。二十四種蒸病論新附
所謂勞蒸者。毛折發(fā)焦。肌膚甲錯。其蒸在皮。外熱內(nèi)寒。身振肉瞤。其蒸在肉。發(fā)焦鼻衄?;驈?fù)尿血。其蒸在血。身熱煩躁。痛如針刺。其蒸在脈。爪甲焦枯。眼昏脅痛。其蒸在髓。頭眩熱悶。涎濁眵淚。其蒸在腦。男子失精。女子白淫。其蒸在玉房。乍寒乍熱。中脘煩悶。其蒸在三焦。小便赤黃。凝濁如膏。其蒸在膀胱。大便秘泄。腹中雷鳴。其蒸在小腸。大腹隱痛??谏嗲?。其蒸在大腸。口鼻乾燥。腹脹自汗。睡臥不安。其蒸在胃??谏喽@。兩脅下痛。其蒸在膽。里急后重。肛門秘澀。其蒸在廣腸小腹□□□痛。筋脈縱緩。陽器自強(qiáng)。其蒸在宗筋。眩暈下淚。躁怒不常。其蒸在肝。舌黑氣短。煩悶灑淅。其蒸在心。唇乾口瘡。胸腹脹悶。畏寒不食。其蒸在脾??人源瓭M??┨低卵B曀灰魡?。其蒸在肺。耳輪焦枯。腳氣酸痛。其蒸在腎。情想不寧。精物時下。其蒸在右腎。心膈噎塞。攻擊疼痛。俛仰煩冤。其蒸在膈。此癥蟲多嚙心肺。治當(dāng)絕其根也。
愚按、醫(yī)林集要云。前癥若蒸肺。用天麻、門冬、桔梗、紫苑、烏梅肉。若蒸皮。石膏、桑白皮。若蒸氣。喘促鼻乾。身熱不安。人參、黃芩、梔子。若蒸大腸。大黃、芒硝。若蒸心。黃連、生地黃、當(dāng)歸。若蒸脈蒸血。皆用生地黃、當(dāng)歸、童子小便。若蒸小腸。赤茯苓、木通、生地黃。若蒸脾。芍藥、木瓜、苦參。若蒸肉。芍藥。若蒸胃。石膏、粳米、大黃、芒硝、乾葛。若蒸膽。柴胡、瓜蔞。若蒸三焦。石膏、竹葉。若蒸肝。川芎、當(dāng)歸、前胡。若蒸筋。川芎、當(dāng)歸。若蒸腎。生地黃、石膏、知母、寒水石、藁本。若蒸腦。生地黃、防風(fēng)。若蒸髓。天門冬、當(dāng)歸、生地黃。若蒸骨。鱉甲、地骨皮、當(dāng)歸、牡丹皮、生地黃。若蒸玉房。知母、黃柏、當(dāng)歸、芍藥。若蒸脬。澤瀉、茯苓、生地黃、沉香、滑石。若蒸膀胱。澤瀉、滑石。凡此諸蒸多因熱病食肉。與油膩房勞飲酒而成者。久蒸不除。變?yōu)轲岚Y即死。亦有瘧病久而不愈。以致咳嗽失治。漸成骨蒸勞瘵之癥。當(dāng)推標(biāo)本而治之。
崔氏灸骨蒸勞瘵。用細(xì)繩一條。男左女右。從足大拇指頭齊量起。從腳板底當(dāng)腳跟中心。向后引繩。循腳肚貼肉。直上至曲臂中橫紋截斷。又令患人解發(fā)分兩邊。見頭縫自顖門平分至腦后。乃平身正坐。取前所截繩。一頭從鼻端齊引繩向后。正循頭縫至腦后貼肉垂下。循脊骨。引繩向下。至繩盡處。當(dāng)脊骨以黑點記。此黑點不是灸穴別取一繩。令患人合口。將繩按于口上兩頭。至吻卻鉤起。繩中心至鼻端根下。如人字樣。齊兩吻截斷。將此繩展直于前在脊骨上黑點處。取中橫量。勿令高下。于繩兩頭。以白圈記之。此是灸穴初灸七壯累灸至百壯此名患門穴。初灸此訖。次令其人半身正坐。稍縮臂膊。取一繩繞頂向前雙垂。與鳩尾齊。鳩尾是心歧骨無是岐骨者胸前兩歧骨間量取一寸即是鳩尾也即截斷。卻背翻繩頭向項后。以繩中停取心正。令當(dāng)喉嚨結(jié)骨上第二次墨點處。摺中橫量繩兩頭。以白圈記之。此是灸穴初灸七壯至百壯又將第二次量口繩摺中。當(dāng)脊直上下豎停中心。在第二次墨記。上下繩頭盡處。以白圈記之。此是灸穴初灸七壯累灸至百壯此縱橫四方凡四穴。是名曰四花穴。初灸各七壯。若瘡愈。其疾未效。依法復(fù)灸。故云累灸至百壯。凡灸時可用灸足三里以瀉其火為好若婦人纏足短小。難為量。只取膏盲腧灸之。在第四椎下兩傍各三寸是穴次灸四花穴。道軒用此法灸之。無有不效者。
神仙秘法 取勞蟲須先擇良日。焚香禱祝。令病人面向福德方服。神效。
青桑枝 楊柳枝 梅枝 桃枝俱向東者各七莖 蔥白七莖 青蒿一握如無以子代 阿魏一錢 真安息香一錢
右用童便一升半。煎一升。入阿魏。再煎數(shù)沸。入朱砂半兩。小檳榔半兩。麝香半錢。五更并天明。各進(jìn)一服。下白蟲尚可治。以淡粥補(bǔ)之。用藥調(diào)理三五月再服。以除病根。如蟲黑。已入腎。不可救矣。
治心胸痛引兩脅?;钀灺暆帷巅毡囚??;蛱荡l(fā)熱。
桑白皮炒 枳殼面炒 木通 子芩炒 生地黃 白芍藥 甘草各五分
用水煎服。
溫金散 治肺嗽惡寒。發(fā)熱唾痰。皮毛焦燥。
甘草炒 黃芩炒 桑白皮炒 防風(fēng)各一兩 杏仁二十粒制 人參 茯苓各半兩 麥門冬三錢
右前五味。用米泔浸一宿。曬乾。入人參等三味。每服三錢。入蠟一豆大。水煎。
桔梗飲子 治心氣不足。解倦溢血?;虼蕴瞪?。
桔梗炒 甘草炒 黃耆炒 人參 麥門冬各一錢 青皮三分
右用水煎服。
治咽喉痛。
百藥煎去黑皮 鵬砂 甘草 生白礬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食后。用米飲調(diào)。細(xì)呷咽之。
含化丸 治肺間邪氣。胸中積血作痛。失音痰喘。
蛤蚧一只去足炙 訶子去核 阿膠粉炒 麥門冬去心 細(xì)辛 甘草炒 生地黃各半兩
右為末蜜丸。芡實大。食后含化一丸。
河車丸 治一切勞瘵虛損。骨蒸等疾。
紫河車一具初生男胎者尤良洗凈杵煨本草云人肉治瘵病胞衣主勞損面黑□干皮黑諸疾瘦悴 白茯苓半兩 人參一兩 乾山藥二兩
右為末。面糊和入河車。加三末。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招?。米飲下。嗽甚。五味子湯下。
補(bǔ)肺湯 治勞嗽五臟虧損。晡熱發(fā)熱。盜汗自汗。唾痰喘嗽。
桑白皮炒 熟地黃各一錢 人參 紫苑 黃耆炙 五味子炒各五分
用水煎。入蜜少許。食后服。
養(yǎng)正膏 治傳尸出汗。取蟲辟邪。
鱉甲一兩醋炒 青蒿一握 淡豆豉三七粒 蔥白兩莖 安息香一分研 桃柳桑枝各七莖 天靈蓋用七豆大一片酥炙 桃仁四十九個去皮尖雙仁
右隔夜。以水一升。浸至五更。煎至半升。入童便半升。煎取四合。調(diào)檳榔、麝香末各一分。日高時頓服以衣覆十指。汗出如藕絲。瀉下如蟲狀。甚者旬日再服。
阿膠丸 治勞嗽出血咯血。發(fā)熱晡熱??诳时I汗。
阿膠炒 生地黃 卷柏葉 山藥炒 大薊根 五味子杵炒 雞蘇各一兩 柏子仁炒 人參 防風(fēng) 麥門冬去心各半兩
右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細(xì)嚼。麥門冬煎湯下。
四君子湯。加秦艽、黃蠟。水煎服尤妙。治勞嗽咯血。
神授散 治傳尸蟲。用川椒二斤去核。并合口者。炒為末。每服四錢。面糊丸??招拿罪嬒隆7M見效。
蘇合香丸 治傳尸骨蒸。勞瘵疰□□午。鬼氣心痛。方見三卷第四論附方
四君子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五論 補(bǔ)中益氣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歸脾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六味地黃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婦人骨蒸勞方論第二
夫骨蒸勞。由積熱附于骨而名也。亦曰傳尸殗殢。復(fù)連無辜。其名不一。此病皆由脾胃虧損所致。其形羸瘦。腹脹泄痢。肢體無力。傳于腎則盜汗不止。腰膝冷痛。夢鬼交侵。小便赤黃。傳于心則心神忪悸。喜怒不時。頰唇赤色。乍寒乍熱。傳于肺則胸滿短氣??人酝绿怠Fつw甲錯。傳于肝則兩目昏暗。脅下妨痛。閉戶忿怒。五臟既病。則難治療。
愚按、前癥多因經(jīng)行胎產(chǎn)?;蝻嬍称鹁悠咔椤6鴤纹⒅?。又或失于調(diào)攝。或過于攻伐而成。東垣先生云。發(fā)熱之癥。肺熱者輕手乃得。微按全無。日西猶甚。乃皮毛之熱。其癥喘嗽寒熱。輕者用瀉白散。重者涼膈散白虎湯地骨皮散。心熱者。微按之。皮膚之下。肌肉之上。輕手乃得。微按至皮毛則熱少。加力按之則全不熱。是熱在血脈也。日中太甚。其癥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噦。用黃連瀉心湯、導(dǎo)赤散、朱砂安神丸。脾熱者。輕手捫之不熱。重手按至筋骨又不熱。不輕不重。在輕重之間。此熱在肌肉。遇夜猶甚。其證怠惰愛臥。四肢不收。無氣以動。用瀉黃散。肝熱者。按之肌肉之下。至骨之上。寅卯時猶甚。四肢滿悶。便難轉(zhuǎn)筋。多怒多驚。筋痿不能起于床。用瀉青丸、柴胡飲。腎熱者。輕手重按俱不熱。加重手按至骨分。其熱蒸手如火。其癥骨蘇如蟲蝕。困熱不能起于床。用滋腎丸。此治實熱之法也。竊謂肺經(jīng)虛熱者。用人參補(bǔ)肺湯。脾氣虛而不能生肺者。用六君子湯。脾熱遺于肺者。用三黃丸。心經(jīng)虛熱者。用補(bǔ)心湯。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者。用八味丸。肝虛不能生心者。用補(bǔ)肝散。腎克心者。用附子理中湯。脾經(jīng)虛熱者。用人參黃耆散。土克水者。用承氣湯。脾不能培肝者。用六君子湯。元氣下陷。及金不能生水者。俱用補(bǔ)中益氣湯。肺克脾。及腎經(jīng)虛熱。與腎不能生肝者。俱用六味丸。附治驗
一婦人發(fā)熱晡熱。盜汗自汗。殊畏風(fēng)寒。飲食少思。或腹脹吞酸。或大便不實。此脾胃不足。諸經(jīng)虧損。朝用補(bǔ)中益氣。夕用八珍湯。倍用參、苓、白術(shù)。各二十余劑。諸癥漸愈。因喪母哀傷?;急I汗便血。用加味歸脾湯。數(shù)劑而止。仍用前二藥。又五十余劑。尋愈。月經(jīng)兩月而至。適因怒去血過多。發(fā)熱作渴。肢體酸倦。頭目暈痛。用逍遙散、加味歸脾湯。二藥調(diào)補(bǔ)而痊。
一婦人盜汗自汗。遍身酸疼。五心發(fā)熱。夜間益甚?;蚩人匝是?。或盜汗自汗。月經(jīng)兩三月一至。用加味逍遙散、六味地黃丸兼服。臨臥又服陳術(shù)丸。三月余。諸癥悉愈。其經(jīng)乃兩月一至。又服兩月而痊。陳術(shù)丸即陳皮白術(shù)為丸
一婦人患前癥。食少倦怠。肌肉消瘦。日晡發(fā)熱。至夜益甚。月水過期。漸至不通。時發(fā)渴躁。誤用通經(jīng)之劑。熱倦愈重。飲食愈少。余用八珍湯。加升麻、丹皮、山梔、柴胡治之。熱漸退。又用八珍、丹皮、軟柴胡調(diào)理而愈。
一婦人飲食少思。胸膈不利?;蛐刂凶魍??;虼蟊阕鳛a。或小便不利。用逍遙散。加山梔、茯神、遠(yuǎn)志、木香而愈。后因怒寒熱往來。倦怠煩熱。以前藥加炒黑黃連三分頓愈。用八珍湯調(diào)理而愈。后因怒吐血躁渴。用人參五錢。苓、術(shù)、當(dāng)歸各三錢。陳皮、甘草各一錢。治之而愈。
一婦人胸脅作痛。內(nèi)熱晡熱。月經(jīng)不調(diào)。余謂郁怒傷損肝脾。朝用歸脾湯。以解郁結(jié)。生脾氣。多用加味逍遙散。以生肝血。清肝火。半載而愈。后因飲食失調(diào)。兼有怒氣。月經(jīng)如注。脈浮洪而數(shù)。用六君子加芎、歸、炮姜。一劑而血止。用補(bǔ)中益氣。加炮姜、茯苓、半夏治之。而元氣復(fù)。又用歸脾湯、逍遙散。調(diào)理而康。
一婦人內(nèi)熱口乾。頭暈吐痰。帶下體倦。飲食少思。余謂脾氣虛弱而不能生肺金。用補(bǔ)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脾氣漸復(fù)。飲食漸進(jìn)。諸癥漸退。再用加味逍遙散治之。尋愈。
一婦人腹脹脅痛。內(nèi)熱晡熱。月經(jīng)不調(diào)。不時吐痰?;蛴没敌袣庵畡?。胸膈不利。余為脾氣郁結(jié)。肝經(jīng)血虛。朝用歸脾湯。夕用加味逍遙散。百余劑而諸癥漸愈。又因飲食停滯?;蛴盟嵫a(bǔ)之劑??谇⒕搿S嘤闷呶栋仔g(shù)散。補(bǔ)中益氣。加茯苓、半夏。中氣漸愈。又以補(bǔ)中益氣。及八珍湯兼服而痊。
一婦人患前癥將愈。因怒胸膈不利。飲食少思。服消導(dǎo)利氣之藥。大便下血。余曰。此脾氣復(fù)損。不能攝血歸源。用補(bǔ)中益氣。加茯苓、半夏、炮姜。血止。用八珍加柴胡、炒梔。熱退。用八珍湯、逍遙散而痊。
一婦人肌體倦瘦??谇瑑?nèi)熱。盜汗如洗。日晡熱甚。用參、耆、歸、術(shù)、茯神、遠(yuǎn)志、棗仁、麥門、五味、丹皮、龍眼肉、炙草、柴胡、升麻。治之獲痊。后因喪子。懷抱不舒。腹脹少寐。飲食少思。痰涎上涌。月經(jīng)頻數(shù)。余為怒悶傷脾。不能攝血制涎歸源耳。用補(bǔ)中益氣、濟(jì)生歸脾。漸愈。又用八珍湯調(diào)理而痊。
一婦人發(fā)熱口乾。月經(jīng)不調(diào)。肢體無力。腿痛體倦。二膝浮腫。余作足三陰經(jīng)血虛。用六味丸、逍遙散。兼服兩月。形體漸健。飲食漸進(jìn)。肢體漸消而痊。
一婦人日晡益甚。月水不調(diào)。飲食少思。大便不實。胸脅痞滿。頭目不清。肢體倦怠。發(fā)熱煩躁。余為七情肝脾虧損之癥。用濟(jì)生歸脾湯。加味逍遙散。補(bǔ)中益氣湯。調(diào)治元氣。漸復(fù)而愈。
一婦人月經(jīng)不調(diào)。晡熱內(nèi)熱。飲食少思。肌體消瘦。小便頻數(shù)。或用清熱生血之劑。月經(jīng)不行。四肢浮腫。小便淋瀝。余朝用金匱加減腎氣丸。夕用歸脾湯漸愈。又用八珍湯。兩月而愈。
一婦人胸脅膨滿。小腹悶墜。內(nèi)熱晡熱。飲食不甘。體倦面黃。日晡則赤。灑淅惡寒。此脾肺氣虛先用六君子加川芎、當(dāng)歸。諸癥漸愈。又用補(bǔ)中益氣。加茯苓、半夏。諸癥全愈。后飲食失節(jié)。勞怒惡寒發(fā)熱。不食。用加味小柴胡。二劑而熱退。用逍遙散、歸脾湯。調(diào)理而康。
天靈蓋散 治骨蒸四肢無力。晡熱頰赤。食少心煩。
天靈蓋酥炙 安息香 地骨皮 當(dāng)歸 山梔仁 人參 貝母去心 黃耆 桃仁去皮尖雙仁面炒黃 檳榔各一兩 鱉甲醋炙 柴胡 生地黃 赤茯苓 麥門冬 阿魏
右每服五錢。桃柳枝各七寸。姜五片。蔥白五寸。童便煎。
愚按、醫(yī)學(xué)綱目云。柴胡本經(jīng)并無一字治勞熱。今治勞方。鮮有不用者。誤世多矣。凡此癥乃真臟虧損而虛熱。王海藏先生云。茍非實熱而用柴胡。不死何待。蓋柴胡乃肝膽之藥。雖能升胃氣下陷。每劑不過分許。而可多用哉。產(chǎn)后氣血虛熱。尤宜禁忌。
獺肝丸 治骨蒸勞熱?;驖u熱發(fā)熱。體瘦煩疼。不欲飲食。
獺肝一個 鱉甲酒炙 柴胡各一兩 朱砂另研 桃仁去皮尖雙仁麥炒黃 升麻 天靈蓋酥炙 犀角鎊 梔子仁炒 地骨皮 知母各一兩 黃耆炒 甘草炒各五錢 麝香一錢研
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招氖城啊?br />
治肝臟中風(fēng)。心神煩熱。言語蹇澀。不得安臥。
竹瀝 荊瀝 葛根 生姜汁 白蜜各一合
右和勻頻服之。
麻黃散 治心臟中風(fēng)。多汗惡風(fēng)。善怒。心神顛倒。言語蹇澀。舌強(qiáng)口乾。面赤頭痛。翕翕發(fā)熱。胸背拘急。手心熱甚。偃臥不側(cè)。忪悸恍惚?;蚝?。心驚悸???。冒昧好笑。
麻黃去節(jié) 白術(shù) 防風(fēng) 川芎 甘草 漢防己 當(dāng)歸 人參各一錢 羌活 遠(yuǎn)志去心 茯神去木各一錢半 升麻八分 桂心半錢
右水姜煎。入竹瀝半盞。再煎一二沸。
茯神散 治同前?;蛩闹林?。精神不安?;蛱禋獠焕?。
茯神去木 羌活 麻黃去節(jié) 龍齒另研 赤芍藥 甘草炙各一錢 蔓荊子 薏苡仁 麥門冬去心 人參去蘆 防風(fēng)去蘆 犀角屑各七分半
右姜水煎服。
十全大補(bǔ)湯 治氣血虛熱。加柴胡、地骨皮、秦艽。
秦艽散 治五心煩熱頰赤。
逍遙散 治血虛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忪頰赤。口燥咽乾。發(fā)熱盜汗。減食嗜臥。月水不調(diào)。臍腹脹痛。寒熱如瘧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枳殼散 治婦人手足煩熱。盜汗肌瘁。經(jīng)候不調(diào)。煩倦。心胸滿悶。狀如勞氣。
枳殼去穰麩炒一兩 半夏黡 赤芍藥各一兩 柴胡 黃芩炒各一兩半
右為末。每服三錢。姜棗水煎服。
華陀解勞生肌。進(jìn)食活血。養(yǎng)心。石膏每服水和錢許。甚驗。
青蒿散 治體倦虛疼勞熱。九月采青蒿去梗。用童子小便。浸三日。曬為末。每服二錢。烏梅一個。煎湯調(diào)服。
清心蓮子飲、參蘇飲加黃芩、麥門冬。并治五心煩熱。手足熱甚。附方
加味小柴胡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二論
柴胡飲 治肌熱積熱。或汗后余熱。脈洪實弦數(shù)。
柴胡 人參 黃芩 芍藥 甘草 當(dāng)歸 大黃煨各二錢半
用姜水煎服。
瀉白散 治肺臟氣實。心胸壅悶??人詿┐4蟊悴焕?。
桔梗炒 地骨皮 甘草炙 瓜蔞仁 升麻 半夏姜制 桑白皮炒 杏仁去皮尖等分
右每服四錢。姜水煎。
導(dǎo)赤散 治心虛蘊(yùn)熱。小便赤澀。或成淋瀝。口舌生瘡等癥。
生地黃 木通 甘草等分
右每服三錢。竹葉水煎。
瀉黃散 治脾熱口臭。咽乾?;蚩谏嗌?。發(fā)熱作渴。
石膏 防風(fēng) 藿香等分 甘草 山梔子炒
右每服三錢。水煎。
涼膈散 治上焦積熱。煩躁作渴。頭目昏瞶。咽喉腫痛。便溺赤澀。語言譫妄等癥。
大黃 樸硝 甘草各二兩 連翹四兩 梔子仁炒 黃芩炒 薄荷葉各一兩
右為末。每服二三錢。竹葉七片。水煎溫服。
白虎湯 治胃熱作渴。暑熱尤效。又治熱厥腹?jié)M。身難轉(zhuǎn)側(cè)。面垢譫語。遺溺。手足厥冷。自汗。脈沉滑。大便泄瀉。清水無度。
知母 石膏各二錢 粳米半合
右水煎服。
附子理中湯 治脾胃虛寒。手足厥冷。飲食不入?;蚋锅Q切痛。嘔逆吐瀉。方見二十卷第八論
朱砂安神丸方見三第卷十論 地骨皮散方見六卷第三論 黃連瀉心湯單用黃連為末每二錢白湯調(diào)下 瀉青丸方見二十四卷第三論 承氣湯方見七卷第十論 滋腎丸方見八卷第一論 人參補(bǔ)肺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二論 三黃湯方見八卷第八論 補(bǔ)中益氣湯 六君子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補(bǔ)心湯方見三卷第十二論 補(bǔ)肝散方見七卷第十七論 六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七論 人參黃耆湯方見十三卷第十論 八珍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加味逍遙散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八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七論 逍遙散 歸脾湯 加味歸脾湯三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七味白術(shù)散方見二十卷第二論 金匱加減腎氣丸方見二十一卷第十論婦人血風(fēng)勞氣方論第三
婦人血風(fēng)勞癥。因氣血素虛?;虍a(chǎn)后勞傷。外邪所乘?;騼?nèi)有宿冷。以致腹中疼痛。四肢酸倦。發(fā)熱自汗。月水不調(diào)。面黃肌瘦。當(dāng)調(diào)補(bǔ)肝脾氣血為主。
愚按、東垣云。喜怒不節(jié)。起居不時。有所勞傷。皆損其氣。氣衰則火旺?;鹜鷦t乘其脾土。脾主四肢。故困熱懶言。動作喘乏。表熱自汗。心煩不安。當(dāng)病之時。宜安心靜坐。存養(yǎng)其氣。以甘寒瀉其熱氣。以酸味收其散氣。以甘溫補(bǔ)其中氣。經(jīng)言勞者溫之。損者溫之。要略云。平人脈大為勞。以黃耆建中湯治之。附治驗
一婦人勞則足跟熱痛。余以為足三陰血虛。用圣愈湯而痊。后遍身搔癢。誤服風(fēng)藥。發(fā)熱抽搐。肝脈洪數(shù)。此肝家血虛?;鹗⒍L(fēng)。以天竺、膽星為丸。用四物、麥門、五味、芩連、炙草、山梔、柴胡煎送而愈。
一婦人素清苦。勤于女工。因感風(fēng)邪。自用表散之劑。反朝寒暮熱。自汗盜汗。形氣虛甚。其脈或浮洪?;蛭⒓?xì)。其面或青白。或痿黃。此邪去而氣血愈虛也。用十全大補(bǔ)湯。三十余劑漸愈。又用加味逍遙散。兼治半載而痊。
人參荊芥散 治遍身疼痛。頭昏目澀。心忪煩倦。寒熱盜汗。頰赤口乾。痰嗽胸滿。月水不調(diào)。腹痛癖塊。
荊芥 人參 生地黃 柴胡 鱉甲醋炙 酸棗仁炒 枳殼麩炒 羚羊角鎊 白術(shù)各七分 川芎 當(dāng)歸酒拌 桂心 防風(fēng) 甘草各五分
右姜水煎。日二服。
地黃煎 治血虛心忪發(fā)熱。
生地黃 熟地黃自制五分
右用姜汁和水拌杵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招?。白湯下。日三服。若臟腑虛寒。早間先服八味丸一服。
愚按、前方肝脾血虛發(fā)熱。內(nèi)熱晡熱。盜汗作渴。體倦。筋骨疼痛。筋脈拘攣。血虛發(fā)躁。虛熱生痰咳嗽之良劑。若因肝脾腎精血。躁熱生痰。胸膈痞滿。喘咳作渴。及一切虛火癥。必用六味丸為主。
乞力伽散 治血虛肌熱?;蚱⑻撜魺帷;騼?nèi)熱寒熱。
白術(shù) 白茯苓 白芍藥炒各一錢 甘草炒五分
右姜棗水煎。附方
黃耆建中湯方見二十卷第四論 圣愈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九論 四物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六味丸 加味逍遙散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六君子湯 補(bǔ)中益氣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 歸脾湯 十全大補(bǔ)湯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四論 人參養(yǎng)榮湯方見二十四卷第三論 八味丸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婦人冷勞方論第四
婦人冷勞。屬血氣不足。臟腑虛寒。以致臍下冷痛。手足時寒。月經(jīng)失常。飲食不消。或時嘔吐。惡寒發(fā)熱。骨節(jié)痠疼。肌膚羸瘦。面色痿黃也。
愚按、前癥有內(nèi)外真寒。然有內(nèi)外真熱。亦有內(nèi)真熱而外假寒者。亦有內(nèi)真寒而外假熱者。若飲食難化。大便不實。腸鳴腹痛。飲食畏寒。手足逆冷。面黃嘔吐。畏見風(fēng)寒。此內(nèi)外真寒之癥也。宜用附子理中湯以回陽。八味地黃丸以壯火。若飲食如常。大便堅實。胸腹痞脹。飲食喜冷。手足煩熱。面赤嘔吐。不畏風(fēng)寒。此內(nèi)外真熱之癥也。宜用黃連解毒湯以消陰。六味丸以壯水。若飲食如常。大便堅實。胸腹痞脹。飲食喜寒。手足逆冷。面黃嘔吐。畏見風(fēng)寒。此內(nèi)真熱而外假寒也。亦用解毒湯。六味丸。若飲食少思。大便不實。吞酸噯氣。胸腹痞滿。手足逆冷。面赤嘔吐。畏見風(fēng)寒。此內(nèi)真寒而外假熱也。亦用附子理中湯與八味丸。當(dāng)求其屬而治之。經(jīng)曰。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使不知真水火之不足。泛以寒熱藥治之。則舊疾不去。新病復(fù)生矣。夫所謂屬者獨主也。謂心腎也。求其屬也者。言水火不足。而求之于心腎也?;鹬凑?。陽氣之根。即心是也。水之主者。陰氣之根。即腎是也。非謂火為心。原為肝。水為腎。主為肺也。大抵寒亦抑心。熱亦強(qiáng)腎。在治者審之。附治驗方藥
一、婦人食少作嘔??谕绿迪?。面黃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手足逆冷。余謂此內(nèi)外俱寒之癥。遂以六君加附子、木香。治之而愈。
先太宜人。忽嘔吐酸水。內(nèi)熱作渴。飲食不進(jìn)。惟喜冷水。面色青赤。投之以藥。入口即吐。此內(nèi)外真熱之癥。積十余日。以黃連一味。煎湯飲之。徐加白術(shù)、茯苓。仍加陳皮、當(dāng)歸、灸草。至月余。始進(jìn)米飲稀粥。調(diào)理而愈。
一婦人內(nèi)熱作渴。大便秘結(jié)。畏惡風(fēng)寒。手足逆冷。余以為內(nèi)真熱而外假寒。先用黃連解毒湯。后用六味丸而愈。
一大方室趙氏。初患痰喘熱渴。醫(yī)以降火散氣治之。肌日削而氣日索。延至甲辰。木旺痰盛。身熱口腐。腹脹神昏。絕食幾死。先生診之云。此乃虛熱無火。投以壯水生土之劑。隨服隨愈。
八味丸 六味丸二方見二十四卷第十一論 附子理中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八論 黃連解毒湯方見六卷第十一論 六君子湯方見二十四卷第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