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第八

小品方 作者:


  要方第八卷所治如下∶治少小百病諸湯方治少小疾病諸丸散眾方治少小百病薄洗浴膏散針灸諸方法上三件
  [卷第八] 治少小百病諸湯方

  凡人年六歲以上為小,十六以上為少,三十以上為壯,五十以上為老,其六歲以下經(jīng)所不載,所以乳下嬰兒有病難治者,皆為無(wú)所承據(jù)也。中古有巫妨者,立小兒《顱囟經(jīng)》,以占夭壽,判疾病死生,世相傳授,始有小兒方焉。

  兒新生出腹,先以指斷口中惡血,去之,便洗浴,斷齊竟,kt袍訖,未與朱蜜也,取甘草如手中指一節(jié)許,打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綿纏沾取與兒吮之,如朱蜜法。連吮,計(jì)可得一蜆殼入腹止,兒當(dāng)快吐,吐去胸中惡汁也。吐后消息,計(jì)如饑渴,頃復(fù)更與之。

  若前服及更與并不吐者,但稍與,盡此一合止。得吐惡汁,令兒心神智能無(wú)病。都不吐者,是不含惡血者,勿復(fù)與之。

  小兒初生三日,可與朱蜜方,令兒鎮(zhèn)精神魂魄。

  真珠精煉研者,如大豆多,以赤蜜一蜆殼和之。以綿纏沾取,與小兒吮之,得三沾止。

  一日令盡此一豆多耳,作三日與之,則用三大豆多也。不宜多,多則令兒脾胃冷,腹脹。

  朱蜜與竟,即可與牛黃。牛黃益肝膽,除熱定驚,辟惡氣也。作法如朱蜜,多少一法同也。

  凡初生兒,其口中舌上有白物如米屑,名為鵝口,及鼻外亦有。此由兒在胞中之時(shí),其母嗜嚼米使之然也。此物當(dāng)時(shí)不去之,兒得吞者化為蟲(chóng)也,宜便去之,治之方。

  以發(fā)纏釵頭,沾井花水撩拭之,三四旦,如此便脫去也。猶不去者,可煮栗蒺汁,令濃,以拭如上法。若春冬無(wú)栗蒺者,可煮栗樹(shù)皮,用如上法,皆良。一云∶釵頭著在者,屠蘇水中,勿令兒口中落入吞。

  兒初生之時(shí),有口中吞下膜如石榴子中隔者,連其舌下,名之連舌,當(dāng)時(shí)不斷者,后喜令兒言語(yǔ)不發(fā)轉(zhuǎn)舌也,治之方。

  可以爪斷之,微有血出無(wú)害,若血出不止者,可燒發(fā)作末敷之,血止良。

  乳母者,其血?dú)鉃槿橹?。五情善惡,血?dú)馑病H閮赫?,皆宜慎喜怒?br />
  夫乳母形色所宜,其候甚多,不可悉得。今但令不狐臭、癭瘤、癭、氣味、蝸蚧、癬瘙、白禿、癘瘍、唇、耳聾、鼽鼻、癲眩,無(wú)此等病者,便可飲兒也。師見(jiàn)其故灸盤(pán),便知治小兒宿食不消,發(fā)熱,九味當(dāng)歸湯方。

  當(dāng)歸甘草(炙)芍藥人參桂心黃芩干姜(各一分)大棗(五枚)大黃(二分)上藥切,以水一升半,煎取六合,去滓,分服,增減量之。

  治少小咳嗽,腹脹,七物小五味子湯方。

  五味子(碎)紫菀(各二分)黃芩甘草(炙)麻黃(去節(jié))生姜桂心(各一分)上藥,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分五服,忌如常法。

  治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暴咳,吐乳嘔逆,晝夜不得息,四物湯方。

  桔梗紫菀(各三分)甘草(一分,炙)麥門(mén)冬(七分,去心)上藥,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去滓,分五服,以瘥為度。

  治小兒中冷及傷寒暴咳嗽,或上氣咽喉鳴氣逆者,或惡寒鼻塞清水出,紫菀湯方。

  紫菀杏仁(去皮尖)甘草(炙)黃芩麻黃(去節(jié))橘皮桂心青木香當(dāng)歸(各一兩)大黃(三分)上十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一歲以上,至五歲兒以意量之,分服。

  治小兒小便不通,地膚子湯方。

  地膚子(一分)瞿麥冬葵子(各二分)知母黃芩豬苓海藻橘皮升麻通草(各一分半)大黃(八分)上十一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大小多少量與服。忌如常法。

  治少小夏月藥大下后,胃中虛熱渴,唯可飲麥門(mén)冬湯方。

  麥門(mén)冬(去心)甘草(炙,各四分)枳實(shí)(炙)黃芩人參(各三分)龍骨(六分)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溫服。

  治少小未滿百日,傷寒,身熱,衄,嘔逆,五味麥門(mén)冬湯方。

  麥門(mén)冬(去心)石膏寒水石(各三分)甘草(二分,炙)桂心(一分)上藥,切,以水一升,煮取八合,分服,效。

  治少小小便不利,莖中痛欲死方。

  牛膝大把,無(wú)多少,煮作飲,飲之立愈,有驗(yàn)。

  治小兒客忤方。

  吞麝香如大豆,立愈。

  又方取熱馬矢一丸,絞取汁飲,兒下便愈。

  又方取衣中白魚(yú)十枚,末,以涂母乳頭,令兒飲之,入咽即愈。

  治小兒數(shù)歲不行方。

  取棗哺之,日三,便起。

  治小兒誤吞鐵珠子如貍豆大者,經(jīng)年不以為害,后病瘦瘠,食不生肌膚,時(shí)下痢,或寒熱,服諸藥自治來(lái),反劇不效。有師診之云∶是吞物不消,作法服眾藥,所吞物不去,終不瘥。令其家中察之,云∶兒近歲常弄十六具鐵珠,覺(jué)失一顆,慮是吞之,從來(lái)積歲,實(shí)不以為疑之。

  師六診乃信,是故令病矣。為處湯藥,所患即瘥,復(fù)與將治,其兒肌膚充悅,而忘說(shuō)其方,具記之。

  又有一家女子,六七歲許,患腹痛,其母與摩按之,覺(jué)手下有一橫物在兒肉里,正平橫爾。問(wèn)兒曰∶那得針在肉中,大驚怪。脫衣看之,肉完凈無(wú)有刺處,按之兒亦不患針痛,惟覺(jué)腹里痛耳。其母即以爪甲重重介之,乃橫物折爪下兩段,亦不偏痛。迎師診之共察,若吞針刺物者。其嬰兒時(shí),不經(jīng)鯁礙,惟恐養(yǎng)兒時(shí),母常帶針,裸抱橫兒體,針入兒肌膚中,兒縱覺(jué)痛啼呼,與乳臥息便止,遂成不覺(jué),今因腹痛,摩之知耳。鐵得土木濕,皆生屑易朽,針在人肉中經(jīng)數(shù)歲,肉得血?dú)猓孕嘁?,故介之即折,令患腹痛不安,但治腹痛,服溫中湯下心腹痛瘥。后長(zhǎng)大嫁。因產(chǎn)乳,不聞道針處為患。故記之。

  [卷第八] 治少小疾病諸丸散眾方

  治小兒夜啼,一物前胡丸方。

  前胡(隨多少)上一味,搗篩,蜜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加至五六丸,以瘥為度。

  又方以妊娠時(shí)食飲偏有所思者以哺兒則愈。

  治少小夜啼,至明即安寢,夜輒啼,芎散方。

  芎(二分)術(shù)(二分)防己(二分)凡三物,搗下篩,二十日兒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兒大能服散者,服之多少以意節(jié)度。

  治四五歲兒,因食及在胎中宿熱,乳母飲食粗惡辛苦,乳汁不起兒,哺不為肌膚,心腹痞滿,痿黃瘦瘠,四肢痿繚戾,服之令充悅方。

  芍藥(十分,炙令黃)黃鱉甲(炙)人參(各四分)柴胡(八分)茯苓(六分)甘草(炙)干姜(各二分,如熱以枳實(shí)代)上八味,搗篩,蜜和為丸如大豆,服五丸,日二服。忌如常法。

  治少小咳嗽,晝瘥夜甚,初不得息,不能復(fù)啼,四物款冬丸方。

  款冬花紫菀(各一兩半)伏龍肝(一分)桂心(二分)上藥搗篩,蜜和如泥,取如棗核大,涂乳頭,令兒飲之,日三。

  治少小熱痢不止,梔子丸方。

  梔子仁(七枚)黃連(五分)黃柏(三分,炙)礬石(四分,燒)大棗(四枚,炙令黑)上五味,末之,以蜜丸,空腹服小豆許七丸,瘥。如未除更服。忌如常法。

  治少小壯熱渴痢,八味龍骨散方。

  龍骨(研)甘草(炙)赤石脂寒水石大黃石膏桂心栝蔞(各三分)上藥,搗散,以水及酒五合,煮取二合,量大小分服之,效。

  治小兒盜汗方。

  麻黃根(三分)故扇(燒作屑,一分)冶合乳汁,飲三分匕,大人方寸匕,日三。

  治少小淋瀝,形羸不堪大湯藥者。

  枳實(shí)三兩,炙,篩,兒三歲以上服方寸匕,兒小以意稍服之,有驗(yàn)。

  牡丹散,治頹,偏大,氣脹方。

  牡丹防風(fēng)桂心豉(熬)鐵精分等,合搗下,服方寸匕,小兒一刀圭,二十日愈。大良。嬰兒以乳汁和如大豆與之。

  [卷第八] 治少小百病薄洗浴膏散針灸諸方法

  治少小齒落不生方。

  取牛屎中大豆二七枚,小開(kāi)頭皮小許,以次注齒根,數(shù)度即當(dāng)生。

  又方取雌鼠屎二七枚,以一枚試齒根處,盡此止,二十一日齒當(dāng)生。雌鼠屎,頭尖是也。

  治小兒口爛瘡方。

  取羊乳,細(xì)細(xì)瀝口中,不過(guò)三度瘥。

  治小兒舌上瘡方。

  烏賊魚(yú)骨,燒末,以雞子黃和涂之,至喉咽舌下,遍敷,即瘥止。

  治小兒唇腫,及口赤生白瘡爛方。

  清旦研桑木白皮,取汁,以涂?jī)捍娇?,即瘥?br />
  治小兒重舌方。

  以赤小豆屑酒和,敷舌上。

  又方燒亂發(fā)作末,敷舌上良。

  又方用以栗哺之良。

  小兒刺懸癰方。

  可以綿纏長(zhǎng)針,末刃如粟,以刺決之,令氣泄之,去清黃血汁良。一刺止之,消息一日,不消又刺之,不過(guò)三刺自消。

  治小兒蓐內(nèi)赤眼方。

  生地黃薄切,冷水浸,以貼之,妙。

  又方取羊子肝,薄切,以井花水浸,以貼之,妙。

  又方取黃柏以乳浸,點(diǎn)之。

  治小兒解顱方。

  蟹骨白蘞(各二分)凡二物,下篩,以乳汁和,涂上立愈。

  治小兒頭不生發(fā)方。

  揪菜中心,無(wú)多少,搗絞取汁,涂頭上。

  治小兒白禿方。

  搗揪菜中心,取汁以涂頭,立生。

  治小兒丹毒方。

  水中苔,搗敷之。

  又方芒硝納湯中,取汁拭上。

  治小兒瘡方。

  豬牙車(chē)骨年久者,捶碎,炙令髓出,熱取涂之。

  馬骨燒灰和油,敷小兒耳瘡、頭瘡、陰瘡、瘭疽有漿如火灼。敷乳頭飲兒,止夜啼。

  治少小陰頹,白頭翁敷之神效方。

  生白頭翁根,不問(wèn)多少,搗之,隨偏處以敷之,一宿當(dāng)作瘡,二十日愈。

  治小兒頹方。

  先將兒至碓頭,祝之曰∶坐汝令兒某甲稱兒名陰頹也。故灸汝三七,一灸訖,便牽小兒令莖以下向碓,囊縫當(dāng)陰以所著處,灸縫上七壯,日可消,有驗(yàn)。

  又左右髀直行灸所極皆四處,隨年壯。

  又方小兒騎碓軸前,齊陰莖頭前灸,有年壯。

  又云∶《葛氏方》但灸其土。

  又方灸莖上向小腸脈。

  又方灸手小指頭七壯,隨瘥,左右也。

  治小兒盜汗方。

  黃連(三分)貝母(二分)牡蠣(二分)凡三物,粉一升,合搗下篩,以粉身。

  治少小身熱,李葉湯方。

  李吐無(wú)多少,咀,以水煮,去滓,浴兒,避目及陰處。

  《玄中記》曰∶天下有女鳥(niǎo),一名姑獲,又名釣星鬼也。喜以陰雨夜過(guò)飛鳴,徘徊人村里,喚得來(lái)也。是鳥(niǎo)淳雌無(wú)雄,不產(chǎn),喜落毛羽于庭中,置入兒衣中便使兒作癇,必死,即化為其兒也。是以小兒生至十歲,衣裳不可露,七八月尤忌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shū)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