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論 清 周士禰
序
辨初生脈證并治第一
辨寒熱脈證并治第二
辨發(fā)驚脈證并治第三
辨瘡疹脈癥并治第四
辨疳病脈證并治第五
辨上焦病脈證并治第六
辨中焦病脈證并治第七
辨下焦病脈證并治第八
附錄
護養(yǎng)
序
人之所愛。莫有過愛子者也。而受之至。不能無所憂。憂之至。莫有過憂其疾者也。唯其疾是憂。不知所以除之之道而可乎。傳云。有疾不擇醫(yī)。為不慈不孝。夫茍飲免不慈不孝之譏。且莫如擇醫(yī)之良矣。夫醫(yī)之為技。不專其科。則不能得也。志分道岐。盼一生技亦不能精也。如甘繩之射。寧越之學(xué)。輪扁之劉輪。佝僂丈人之承蜩??梢杂^也已。自非神完守固。外物不膠考。何能有慧解哉。是以醫(yī)之為技。專門之士而往往有良言。平安廣川子。專業(yè)啞科。來游于吾崎。留二歲。術(shù)日大行。即越人之通咸陽也。予 好方脈之書。廣川子清與予交。每或相會。輒及脈家之說。一日攜清人周士稱嬰兒論。告曰。某曩購此書。實為獲異寶。玩而驗之嚴驚疳癖諸癥。率皆無不奇中。周氏之于小方脈。可謂精矣。予欲附之剞劂。以公于天下。子幸賜弁一言。可以行遠也。予受卒業(yè)。乃欲曰。周氏之精啞科。猶業(yè)生鑒病于鏡。臟腑結(jié)。了然可知也。蓋神完守固。外物不膠。而后得者也。廣川子之獲之。亦不異越人之遇長桑君。斯筆之行也。天下之受其子。而憂其疾者。必延熟斯書之醫(yī)。則亦可不謂知所擇哉。支然后庶哉免不慈之饑矣乎。
寬政丁己孟陬望日長崎吉村正隆士興題
辨初生脈證并治第一
兒初生。肌膚至紅。啼聲吃吃。胸腹堅硬者。此為熱毒所致。兒生下。身體石硬。啼聲沉濁者。此為寒毒所致。兒落草。肌肉淡白。啼聲微細者。此為虛質(zhì)。難養(yǎng)也。兒始生。發(fā)黑體實。遍身順和。啼聲高朗者。為無病也。兒口內(nèi)含瘀濁。先急拭去。而宜與甘連湯。以吐若瀉也。初生肌膚淡白。啼聲虛微者。為血氣所虧也。宜五香湯主之。
五香湯方
丁香(三分) 藿香(二分) 木香(二分) 沉香(三分) 紅花(三分) 甘草(二分)
上六味。以沸湯五合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服。
兒為純陽。若身紅如然。及胸腹石硬者。宜甘連湯主之。
甘連湯方
甘草(三分) 黃連(二分) 大黃(三分)
上三味。以沸湯漬之。須臾絞去滓。用綿纏子釀。以令兒吮之。
兒初生無脈。周時微動也。嬰兒脈。大指下六七至。是為常脈也。兒脈。亂髫一息七八至。為無病也。童草脈。一息五六至。為常脈也。兒初生。二 時。則與乳而可。若速與乳。則使毒內(nèi)伏。遂為瘡疹之病也。兒生下。黑盒飯續(xù)出。若稠粘而少者。甘連加大黃湯主之。兒落草。胸腹石硬者。為毒多。宜攻擊方。兒濁便竭者??膳c乳餌。不竭者。未可與乳餌。若誤與者。后必致胎毒之病也。兒初浴后。六日而浴。爾后隔日而浴。三七后減浴。若妄浴者。致風(fēng)寒之病也。落臍后濕爛者。為惡侯也。桃花箋傳之。兒初生。妄灸者發(fā)驚。無病不可逆灸也。落帶后。欲浴者。宜文蛤油敷之。
文蛤油方
川文蛤(一錢) 甘草(一分)
上二味研篩。調(diào)清油敷之。
兒初生。臍瘡出血。啼叫不安者。以白石脂研敷之。
兒初生。乳汁稀少。飼以它物則致乳癖?;蝮@疳瀉痢之病也。
兒初生。遍身微冷。啼聲不發(fā)者。宜蜜附湯主之。
蜜附湯方
人參(三分) 蜜香(三分) 附子(二分) 干姜(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初生。哺飯者。以周歲為可。法用陳米飯。始哺之。要研爛如泥。與乳每日與一二匙。漸至完飯。兒四五歲者。不與乳而無妨。二三歲者。未可斷乳。若強斷。則致疳癖之病也。兒顱門跳動者。為筋骨不實。宜五香加僵蠶湯主之。兒身體羸弱。肌膚干燥者。宜活血湯主之。
活血湯方
當歸(一錢) 芍藥(一錢) 紅曲(五分) 甘草(三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顱成八字。名解顱此為缺乳所致也。
兒溏瀉。真陽必陷降。遂致囟陷者。健骨湯主之。
兒語遲屬口軟。行遲屬腳軟。此為體氣虛缺所致。宜健骨湯主之。
健骨湯方
人參(二分) 當歸(五分) 白僵蠶(五分) 連蕊(二分) 野蠶(三分) 甘草(二分) 生姜(二分)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口瘡加雪。為白雪瘡。腹中饑欲乳??跒榉?。用羅纏指頭。釀薄荷湯。以屢拭。宜火濟湯。
火濟湯方
黃連(三分) 黃芩(三分) 黃柏(二分) 梔子(二分炒) 茉莉白(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四味。取七合。去滓內(nèi)茉莉白。攪調(diào)分溫服。
兒鵝口者。即白雪瘡也。若喉內(nèi)腫者。名乳蛾。有雙單。俱胎毒熱灼所致。宜火炭母湯。
火炭母湯方
火炭母(一錢) 大黃芒消(各三分) 桔梗(五分) 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四味。取七合。去滓內(nèi)芒消。攪調(diào)分溫服。
乳蛾咽腫熱痛。啼聲不出。乳餌不能者。碧雪主之。
碧雪方
芒消(六兩) 寒水石(一兩) 青果(十個,去核) 甘草(半兩,研)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至半斗。內(nèi)藍板。以色碧為度。不住手攪和勻。傾盆內(nèi)經(jīng)宿。凝成雪研末。每含咽三分?;蛞运诲X七。
兒初生。臍瘡。若遺毒。蝕爛者。宜桃花箋貼之。桃花箋方。
鍛石(二兩)
上一味。以雪水五升。漬二旬。加辰砂攪調(diào)。色如桃花為度。以釀箋子一旬曬干寸裂。貼患處。兒舌下腫尖。如小舌。名曰重舌。此為熱毒所致。急用鈹針刺之。血出當差。仍灸廉泉。若再發(fā)者。以不灸故也。
兒初生。元陽未實。若乳餌失節(jié)。若努力啼號。必臍尖。名曰臍突。宜消疳湯。臍尖如旋螺。脈數(shù)實者。枳芍加芒消湯主之。
枳芍加芒消湯方
枳實(三分) 芍藥(五分炒) 芒消(三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初生。眼目不開。脈必數(shù)。若大便難。此為胎熱所致。宜甘連加大黃湯。敷以熊膽汁。
兒初生。皮肉鎖其谷道。此為鎖肛。法急割破。大盒飯通。若不通者難治。兒變蒸。此為胎毒散。宜紅花湯主之。
紅花湯方
紅花(三分) 大黃(三分) 黃連(三分) 芒硝(三分) 甘草(二分)
上五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頻頻服。
兒交奶為病。必發(fā)熱。或有 者即是也。宜犀角消毒湯。
犀角消毒湯方
犀角(二分) 荊芥(五分) 防風(fēng)(五分) 牛房子(五分) 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五味。取七合。去滓內(nèi)犀角屑。攪調(diào)分服。
兒初生。身熱不解。大便如膠。名曰胎熱。必發(fā)口瘡。若劇者發(fā)丹毒。宜紅花湯主之。
諸熱溫溫。元真昏晦者。發(fā)驚。若蟲動。若胎毒。亦發(fā)驚。
兒初生。身熱四五日。紅班簇簇者。為丹毒。宜火濟加辰砂湯。
兒初生。身體肥濃。反筋骨乏力。名曰胎肥。宜大麥煎主之。
大麥煎方
茯苓(五分) 砂仁(三分) 馬舄(三分) 麥芽(五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先煮麥芽。減二合。內(nèi)諸藥。再煮取六合。去滓分溫服。
兒始生。露骨柴削。晨暮啼躁不安。名曰胎瘦。宜養(yǎng)肝湯。
養(yǎng)肝湯方
縮砂(五分) 茯苓(五分) 紅曲(三分) 白術(shù)(三分) 生姜(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如蜂蜜一匙。攪調(diào)分溫服。
兒初生。面體 然浮肥。其色鮮明者。為胎肥。茯苓加桃花飲主之。
兒初生。臍未干。屢治。為濕邪所襲。遂發(fā)熱而驚。名曰臍風(fēng)。宜還魂加辰砂湯。
兒臍風(fēng)。必發(fā)驚。短息喘鳴者。麻杏甘石湯主之。
麻杏甘石湯方
麻黃(五分) 杏仁(五個) 甘草(三分) 石膏(一錢)
上四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黃。二三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初生。發(fā)驚脈弦。痰喘張口。胸滿嘔而煩。不能乳者。紫霜丸主之。
紫霜丸方
代赭石(二錢,醋碎) 石脂(二錢) 巴豆(二錢,去皮,油) 杏仁(四錢)
上四味。相和。搗糊丸。嬰粟大。每服二三丸。兒生下。頭大頸細。若目多白睛。面 白。身體瘦者。多愁少喜也。
兒初生。遍身赤。胸腹硬。啼聲吃吃者。必發(fā)驚。兒初生。身冷膚硬。啼聲嗄。名曰硬件。此為陰毒也。兒生下。脈微續(xù)者為佳。若妄出者。難養(yǎng)。
兒初生。啼聲綿綿相續(xù)者。為有壽也。兒啼聲絕。復(fù)揚急者。為腹痛也。兒啼是歌。蓋胎毒散也。
兒初生。卵縫總黑者為實。浮白若腫大者為虛。兒頸細者。致夭橫。腹硬者。亦致夭橫。
兒初生。體膚如石硬。名曰五硬。胎毒凝結(jié)令然。厥冷而聲不發(fā)者死。
兒始生。身體軟弱而無力。為筋骨不成。名曰五軟。宜健骨湯主之。臘內(nèi)臍風(fēng)。發(fā)驚而嘔者不可治。百 咳喘。亦不可治。嬰孩。腦后發(fā)瘡。如雞子大。紅紫而 熱名曰腦瘡死。兒生下。無肛者。為鎖肛。急割之鎖肛者生。鎖肚者死。
辨寒熱脈證并治第二
寒熱之為候有風(fēng)濕。有瘡疹。有宿食。有驚動。皆能發(fā)寒熱。須要別論。以無令誤也。病患發(fā)熱惡寒。脈緩者。名曰感風(fēng)。病或已發(fā)熱?;蛭窗l(fā)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兒灑淅惡寒。毛聳身厥者。發(fā)大熱。脈急弦者發(fā)驚。病患惡寒而振。反發(fā)熱。 然汗出而解者。瘟病也。病患寒栗鼓頷。反發(fā)熱。汗流而解。反復(fù)必期時者。為瘧疾也。發(fā)熱惡寒。身振栗而無汗。面紅尻冷者。為痘疹。脈緊者。必發(fā)驚。兒發(fā)熱嘔乳。面紅神昏。睡則惕跳者為客忤也。兒身熱腹?jié)M。必吐乳。脈滑而實者為食飪所傷。發(fā)驚。兒發(fā)熱啼哭。緩急交作。握拳嚙齒者。為腹痛也。兒發(fā)熱有時。其熱睡則益盛者。以蟲動所致也。兒微熱啼號嘔乳發(fā)作。肌膚漸甲錯者。為缺乳也。病患脈細而數(shù)或渴或溏。元真昏晦身熱郁郁。睡反益劇者草果飲主之。
草果飲方
草果(三分) 檳榔(五分) 柴胡(一錢) 黃芩(三分) 小連翹(五分) 生姜(三分) 大棗(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身體微熱。若 乳。反氣力如故者。為交奶。必發(fā)疹也。兒熱郁。必發(fā)口瘡。如疳熱痢熱。發(fā)走馬疳。醫(yī)須要屢視其口內(nèi)也。兒發(fā)熱惡風(fēng)。鼽嚏鼻塞。若咳喘吐乳。若微搐。夜臥不安者。惺惺散主之。
惺惺散方
人參(二分) 白術(shù)(三分) 茯苓(五分) 桔梗(五分) 天花粉(三分) 細辛(二分) 薄荷(一分) 甘草(三分)
上八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 病者。乃飲母 乳所致。宜逐疳湯。
逐疳湯方
青皮 茯苓(各一錢) 白術(shù) 使君子 紅曲(炒,各五分)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交奶傷。與五香湯。發(fā) 者。與犀角消毒飲。惡寒發(fā)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
桂枝湯方
桂枝(二分) 芍藥(一錢) 甘草(三分) 生姜(二分) 大棗(二枚)
上五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適寒溫分服。須臾 熱稀粥。以助藥力。溫敷令汗出。若不汗更服。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日再發(fā)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fēng)。葛根湯主之。
葛根湯方
葛根(五分) 麻黃(三分) 桂枝(二分) 芍藥(五分) 甘草(二分) 生姜(二分) 大棗(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一升。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合。去沫。內(nèi)諸藥。煮取七合。去滓溫服。將息及禁忌。
傷寒身熱。睛不了了。致 血。若發(fā)驚。是以陽氣重故也。傷寒脈浮緊。無汗反致 者。欲解也。宜麻黃湯主之。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fēng)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麻黃湯方
麻黃(五分) 桂枝(三分) 甘草(二分) 杏仁(八個)
上四味。以水二升。先煮麻黃。減五合。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溫服。復(fù)取微似汗。如桂枝法將息。
大陽中風(fēng)。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
大青龍湯方
麻黃(二錢) 桂枝(五分) 甘草(三分) 杏仁(八個) 生姜(三分) 大棗(三枚) 石膏如彈丸大。
上七味。以水二升。先煮麻黃。減五合。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溫服五合。取微似汗。若不汗。再三作劑。汗出多者。停后服。傷寒陽且證醫(yī)服陽且湯。尚不汗者以氣運未適故也。須續(xù)服前方。后得氣運適者。肌肉即和諧。
仍 汗出也。大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fēng)。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傷寒六七日。
發(fā)熱微惡寒。支節(jié)煩疼。微嘔。心下支結(jié)。外證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湯主之。傷寒五六日。若中風(fēng)。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蛐刂袩┒粐I。或渴?;蚋怪型?。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
或咳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小柴胡湯方
柴胡(一錢) 黃芩(五分) 人參(三分) 甘草(三分) 半夏(一錢) 生姜(三分) 大棗(三枚)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減七合。去滓再煎。取一升。分溫服。
大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燥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豬苓(五分) 澤瀉(五分) 茯苓(三分) 桂枝(三分) 白術(shù)(五分)
上五味為末。以白飲和。服方寸七。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湯主之。潮熱郁郁。嘔不止。小便赤者。柴胡加芒消湯主之。傷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熱結(jié)在里。表里俱熱。時時惡風(fēng)。大渴。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數(shù)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傷寒脈滑。肌膚大熱。反大便溏。小便白。
此為真熱假寒候。宜白虎湯主之。大陽病。過經(jīng)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下之則愈。
大柴胡湯方
柴胡(二錢) 黃芩(五分) 大黃(五分) 芍藥(一錢) 半夏(五分) 生姜(三分) 枳實(五分) 大棗(二枚)
上八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再煎。分溫服。發(fā)汗后。
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diào)胃承氣湯。
調(diào)胃承氣湯方
大黃(一錢) 甘草(五分) 芒消(五分)
上三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內(nèi)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更莫復(fù)服。
小承氣湯方
大黃(一錢) 濃樸(四分) 枳實(五分)
以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里證。大便難。身微熱。此為實也。宜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方
大黃(一錢) 濃樸(四錢) 枳實(五分) 芒硝(三分)
上四味。以水二升。先煮二物。減五合。去滓。內(nèi)大黃。煮取一升。去滓。納芒硝。更上火。微一兩沸。分溫再服。
病位于開者。桂枝湯所適也。位于闔者。承氣湯所適也。位于樞者。柴胡湯以和之。病患振寒大熱。流汗而解。三日若四日。再三發(fā)作如故。此為溫毒所致。宜達元飲主之。
達元飲方
檳榔(五分) 濃樸(五分) 知母(三分) 芍藥(五分) 黃芩(三分) 草果(三分) 甘草(二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傷寒解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竹葉石膏湯主之。
竹葉石膏湯方
竹葉(七葉) 石膏(五分) 半夏(五分) 人參(三分) 甘草(二分) 粳米(三分) 麥門冬(五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內(nèi)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
病患脈微弱。而氣逆面紅。小便難。時時嘔。不食者。犀角辰砂湯主之。
犀角辰砂湯方
茯苓(一錢) 犀角(五分) 辰砂(三分) 食鹽(二分) 生姜(三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大陽病。二三日。振寒而汗出。一身涼和。反脈弦緊。此為瘧疾也。
大陽病。熱忽退。身涼。頭痛未歇者。為瘧邪也。病患惡寒。脈數(shù)而弦。腕冷如灌水者。必瘧疾也。柴胡干姜桂枝湯主之。
柴胡干姜桂枝湯方
柴胡(五分) 黃苓(三分) 半夏(五分) 桂枝(三分) 干姜(二分) 生姜(二分) 人參(二分) 大棗(二枚) 甘草(二分)
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瘧病。必振寒。而發(fā)熱。HT 作難愈者。食 魚為妙。附子摩散主之。
附子摩散方
附子(一塊,去皮)
上一味。研如泥。醋調(diào)。發(fā)前一時。敷脊骨自驗。
瘧疾。若溫病。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小便必赤。若足熱。此為余熱未解。宜竹葉石膏湯主之。瘧病夜發(fā)者法出血中之邪。宜桂枝加桃仁當歸湯若欲截邪者。斬鬼丹主之。
斬鬼丹方
黃丹(研) 獨頭大蒜(研如泥)
上二味。同搗為丸。發(fā)日五更。以水五合。服一錢匕。
傷寒。若瘟疫。發(fā)汗而復(fù)下之。胸脅滿微結(jié)。小便不利??识粐I。 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湯方
柴胡(五分) 桂枝(三分) 干姜(三分) 栝蔞根(三分) 黃芩(三分) 牡蠣(三分) 甘草(二分)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再煎。二三沸。分溫服。
風(fēng)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zhuǎn)側(cè)。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風(fēng)濕相搏。骨節(jié)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fēng)不欲去衣?;蛏砦⒛[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甘草附子湯方
甘草(五分) 附子(三分) 白術(shù)(五分) 桂枝(三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三服。
風(fēng)濕在表者。開鬼門。在里者。潔凈腑。宜滲濕湯。
滲濕湯方
仙遺糧(二錢半生半炒) 茯苓(一錢) 黃柏(黑炒三分) 生姜(三分) 大棗(二枚)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術(shù)湯。發(fā)其汗為佳。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黃加術(shù)湯方
麻黃(五分) 桂枝(三分) 甘草(二分) 杏仁(七個) 白術(shù)(五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先煮麻黃。減五合。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溫服。復(fù)取微似汗。
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茯苓湯主之。
防己茯苓湯方
防己(一錢) 黃 (五分) 桂枝(三分) 茯苓(一錢) 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
陽明病。發(fā)熱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fā)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fā)黃。茵陳湯主之。
茵陳湯方
茵陳蒿(二錢) 梔子(一枚) 大黃(五分)
上三味。以水二升。先煮茵陳。減五合。內(nèi)二味。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小盒飯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茵陳五苓散主之。
茵陳五苓散方
茵陳蒿(一錢) 五苓散(一錢)
上二物。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黃。發(fā)熱煩喘。胸滿口燥者。生蘿卜取之。諸病黃家。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熱在里。當下之。以汗解之。宜桂枝加葛根湯。欲下之。宜大承氣湯。夏熱所傷。頭痛身熱。脈微浮而小便如血。宜黃連香薷飲主之。
黃連香薷飲方
香薷(三分) 濃樸(五分) 黃連(三分) 白扁豆(五分炒) 甘草(二分) 生姜(三分) 大棗(三枚)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大陽中熱 足也。脈浮而渴。若睡中微搐。若小便澀者。五苓散加辰砂三分服之。夏月伏熱煩渴脈微數(shù)。若瀉黃者。大順散主之。
大順散方
桂枝(四錢) 杏仁(四錢) 干姜(四錢) 甘草(二錢)
上四味。搗研篩。每服一錢七。以白飲服。
兒體羸弱。少氣力。適感觸夏熱客邪食真遂飧泄。而脈微弱者。解暑補真湯主之。
解暑補真湯方
黃 (五分,蜜炒) 參葉(三分) 甘草(三分) 五味子(十個) 麥門冬(五分) 黃連(二分) 茯苓(五分) 白術(shù)(三分) 陳皮(五分)
上九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暴卒腹痛。若霍亂吐瀉。四肢厥者。宜藿香飲。
藿香飲方
藿香(三分) 木香(三分) 益知(三分) 白術(shù)(三分) 木瓜(三分) 食鹽(二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身熱焰焰。煩渴舌焦。脈滑而數(shù)。小便如血。宜白虎加人參葉湯主之。
喝病身熱。煩悶大渴。少氣倦怠?;蚧魜y昏眩。吐瀉冷汗者。濕霍亂也。不吐瀉者。此為干霍亂。難治。紫霜丸服之。
傷寒若中喝。吐利汗出。發(fā)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四逆湯方
附子(三分) 干姜(三分) 甘草(三分)
上三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再服。
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面赤色?;蚋雇??;蚋蓢I?;蜓释??;蚶姑}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通脈四逆湯方
甘草(五分) 附子(五分) 干姜(五分)
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
身體暴厥。以陰陽難順接故也。若脈滑而厥者。熱厥也。宜白虎加桂枝湯。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吳茱萸湯方
吳茱萸(五分) 人參(五分) 生姜(五分) 大棗(二枚)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溫服。
病患奄忽而厥者。發(fā)大熱。前熱者后必厥。厥劇者熱亦劇。厥微者熱亦微。紫霜丸導(dǎo)之。病胸腹硬痛。額汁出。四肢厥寒。此為食厥。宜急吐之。發(fā)汗若下之。陰虛陽暴絕。病仍不解。煩燥者。茯苓四逆湯主之。
茯苓四逆湯方
茯苓(五分) 人參(二分) 甘草(二分) 干姜(五分) 附子(五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傷寒脈浮。身汗出。小便數(shù)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湯與之。
以復(fù)其陽甘草干姜湯方
甘草(三分) 干姜(三分)
上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發(fā)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若四肢攣拘而微厥者。宜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芍藥甘草附子湯方
芍藥(二錢) 甘草(五分) 附子(五分)
以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加蜜一匙。分溫服。
蛔厥者。當吐蛔。令病者靜而復(fù)時煩。此為藏寒?;咨先腚?。故煩須臾復(fù)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烏梅丸主之。
烏梅丸方
烏梅(二百個) 細辛(六兩) 干姜(十兩) 黃連(一斤) 當歸(四兩) 附子(六兩炮) 川椒(四兩去仁) 桂枝(六兩) 人參 黃柏(各六兩)
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nèi)臼中。與蜜拌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十丸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
病患腹?jié)M身熱。合面倦臥。其脈細數(shù)。雖腹硬不可攻之。宜柴胡平胃湯。
柴胡平胃湯方
柴胡(五分) 黃芩(三分) 人參(三分) 甘草(三分) 半夏(五分) 生姜(二分) 蒼術(shù)(三分) 陳皮(五分) 濃樸(五分)
上九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頻頻服。
潮熱反復(fù)。腹硬而肉脫。轉(zhuǎn)屬疳病。壞病也。宜消疳湯主之。
虛勞悸衄。身體微熱。四肢酸痛者。當歸建中湯主之。
當歸建中湯方
當歸(五分) 芍藥(五分) 桂枝(三分) 生姜(二分) 甘草(三分) 大棗(二枚)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內(nèi)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三合。日三服。
氣血兩衰。郁火起伏。胸硬腹弱。少氣悸動。兼主眼目不了了者。宜枸杞?jīng)龈螠?br /> 枸杞?jīng)龈螠?br />
枸杞 濃樸 香附子(各一錢) 茯苓(二錢) 黃柏 甘草(各五分)
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羸瘠之氣。腰腹拘急。四肢沉重。咽干唇燥。面顏少色。二脈不足者。黃建中湯主之。身熱發(fā)作。氣血消爍。若煩渴。真熱假熱。俱既濟湯主之。
既濟湯方
生地黃(五錢,搗碎) 黃連(五分)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若渴劇者。冷服真熱加石膏。假熱加人尿。譫語加辰砂。
身體血燥。暮時潮熱。吸吸咳喘。喉內(nèi)痰響者。鹿角菜湯主之。
鹿角菜湯方
鹿角菜 鱉甲 牛皮消(各二錢) 犀角(五分) 竹菇(三分) 甘草(三分)
上六味。以水一升。煮五味。減三合。去滓內(nèi)犀角。攪調(diào)分溫服。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蛐”憷;蛳吕??;驀I者。真武湯主之。
真武湯方
茯苓(五分) 芍藥(五分) 生姜(三分) 白術(shù)(三分) 附子(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
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五分) 半夏(五分) 人參(三分) 甘草(二分) 粳米(五分) 大棗(三枚)
上六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分溫服。大熱口焦。
譫語欲死者。極于陽也。厥冷鄭聲。須悸欲死者。極于陰也。病屬陰。脾氣衰弱??趦?nèi)干燥。嘔而不食。其舌恰如鳥肉。名曰濡舌。試以芡實湯主之。
芡實湯方
芡實(微炒,五分) 參葉(三分) 蓮蕊(五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加姜汁服之。
傷寒若痢疾。雖客熱稍解。其脾氣遂失營運。食飲不思者。當含嚼桐斷令以延胃氣也。病發(fā)于陽。引日者。多佳兆也病發(fā)于陰。引日者。多惡候也。病自外動者。候在于鼻也自里動者。候在于口也。病患體羸脾衰。脈微弱。食飲難進者。宜蘿卜粥。
蘿卜粥方
陳米(不拘多少) 蘿卜(去皮研作泥等分)
上二味。先以水煮陳米。作稀粥。內(nèi)蘿卜。調(diào)和。再上火。四五沸
。夫?qū)崉t譫語。虛則鄭聲。鄭聲重語也。劇者撮空循衣。此為氣血兩敗也。養(yǎng)榮湯主之。
養(yǎng)榮湯方
人參(三分) 黃 (三分) 麥門冬(五分) 五味子(五分) 當歸(五分) 地黃(五分) 甘草(三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服。虛逆者。加人尿。厥冷者加附子。
病患煩苦。忽斷食者。尚可治。無煩苦漸失食者。雖今少食。不可治。兒腹癖胸滿。小便如米泔。其脈緊弦細數(shù)。或能食。反羸瘠者。不可治。兒骨蒸潮熱。頸細腹大。眼睛無神。足跗微腫者死?;棕鼠@呼。煩渴而昏沉。試捻之。仍不醒者。為死候也。厥冷煩渴。面赤吐利不休。小便如血者。不可治。病態(tài)隨時變動。假令朝劇暮安。若胸脅攣急。劇則四肢厥冷。此為癇厥也。四逆散主之。柳肝加膠飴散亦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 枳實 柴胡 芍藥
上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或加膠飴。攪調(diào)服之。
病患體瘦。脈微面郁赤。如醉狀。四肢冷。咂口捻衣。此為陽絕也。病患身熱。飲食不能。反欲飲酒者。少少與飲。但勿令意極也。諸病解后。脾氣必衰弱。要慎飲食。若妄飼者。致食復(fù)。夏月腹痛。煩燥。若暴泄。身忽厥。反眼跳動。元陽欲脫者。為直中。灸之。陽復(fù)者生。不復(fù)者死。之為恙。多脫癥。須要春夏交。服健脾劑。此謂豫防。何以論之。曰 病必發(fā)于吐瀉故也。食厥。腹痛劇者。必反復(fù)顛倒。脈結(jié)欲死者。要吐瀉。宜紫霜丸主之。暴泄忽厥。脈微額汗出者。灸天樞涌泉。厥不還。脈不鼓。反微喘者死。病患煩動。大汗出。脈陰陽俱盛者死。體羸食減。脈陰陽俱虛。身熱不解者死。諸病勞復(fù)二三。若自復(fù)。若擊天和者。俱不可治。病患脈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漿不下。體形不仁。乍靜乍亂。此為命絕也。
辨發(fā)驚脈證并治第三
問曰。驚有陽有陰。何以別之。答曰。兒肝氣實盛。適與風(fēng)氣相搏。竄視反張。脈浮而弦者。名曰陽癇也。兒元真虛弱。肝氣獨亢。睡惕露睛。脈細而弦者。名曰陰癇也。兒風(fēng)熱傷食。若瘡熱蟲動。是皆發(fā)驚跳。以元真不勝任也。陽癇為病。大熱皆強。上竄撮口。四肢必螈 者。還魂湯主之。
還魂湯方
麻黃(五分) 杏仁(五核) 芍藥(一錢) 釣藤(三分) 射干(三分) 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頻頻服。
兒啼聲輕者。氣也弱也。重濁者痛也。高喊者。熱欲狂也。聲急者。神驚也。聲塞者痰也。聲戰(zhàn)者寒也。兒發(fā)熱頰赤。瞌睡跳惕。嚙齒咬乳者。宜釣藤湯主之。兒體熱。面無色。反折而啼號者。欲驚也。陽癇為病。角弓反張。直視而脈促。若劇者。厥寒欲死。須要截風(fēng)去痰。若熱不減。減不足言。當急攻之。大承氣湯主之。惡寒發(fā)熱。若呵欠面赤。無汗而脈盛大者。必致驚惕。宜大青龍湯主之。兒發(fā)驚。痰涎壅盛。短息煩躁。腹硬脈弦者。宜紫霜丸。導(dǎo)以減其盛氣也。馬脾風(fēng)。即肺脹也。搖肩滾肚。張口喘鳴者。宜鐵漿加姜汁服之。身熱昏沉。咽內(nèi)如水雞聲。脈促面赤者欲驚。宜麻黃杏仁甘草石膏加射干湯主之。驚之為病。有上竄螈 者。發(fā)于陽也。有下竄微搐者。發(fā)于陰也。兒昏沉五六日。吐乳跳惕。身熱不解。奄忽發(fā)驚者。病反瘥。若不瘥。直視HT 作者。難治也。兒驚跳。似寒似熱。似嘔似瀉。名曰陰陽合病。宜與芍藥甘草湯。以將息也。驚病恍惚。手腳偏動。吐若瀉。其脈微澀。此為陰陽俱虛。不可更汗更攻。宜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兒微熱瞌睡。必露睛。四肢致動惕此為慢驚之兆也。兒身體微熱。慢跳HT 作。溏瀉遺溲。此為純陰也。宜四逆加人參湯主之。兒一身微冷。反指頭熱。此為熱厥。必發(fā)大熱。若驚搐也。病真熱者陽也。假熱者陰也。陽者發(fā)急驚。陰者發(fā)慢驚。急驚者宜寒瀉方。慢驚者宜溫養(yǎng)方。驚病。身熱力猛者。為陽癇。身冷力劣者。為陰癇。若擗地而作聲??诹飨颜摺0d癇也。驚之為病。仰視者為天吊。內(nèi)視者為內(nèi)吊。角弓反張。脈數(shù)疾者。為痘病也。驚病者。須要扶持而將息。若強擒捉。則邪熱益激。遂迫入骨。假令病瘥。必手腳攣#拘也。發(fā)熱竄視。痰涎潮盛。口噤螈 。此為榮衛(wèi)凝結(jié)。百脈不通。故暴烈也。驚有陽有陰。天釣者。為熱陽也。內(nèi)釣者。似癇陰也。兒發(fā)驚。脈浮數(shù)洪緊弦。為急驚也。脈沉遲散緩微。為慢驚也。急驚緩治之。宜寒冷方。慢驚急治之。宜溫?zé)岱?。兒初生?乳惕而不安。此為胎驚。宜朱蜜。
朱蜜方
朱砂(豆大) 蜂蜜(雞子大)
上二味。研調(diào)。每日含之。日二三次。
臘內(nèi)直視。 齒手腳拘急。脈促弦者。為胎驚。宜紫雪主之。
紫雪方
黃金(十兩) 寒水石(四兩八錢) 石膏(四兩八錢) 玄參(一兩) 犀角(一兩) 羚羊角(一兩) 甘草(八錢) 升麻(六錢) 沉香(五錢) 木香(五錢) 丁香(五錢)
上十一味。以水五斗。先煮黃金及二石。至三斗。入諸藥。再煎至一斗。去滓入芒硝三兩二錢。慢火煎。以柳枝不住手攪。侯欲凝。入瓷盆中。更下朱砂麝香。各三錢。急攪自然凝。成紫雪為度。
臘內(nèi)發(fā)驚。假者可治。真者不可治。何以論之。曰假者為風(fēng)外也。真者為癇里也??外枵???蜌忖璺钙渲鳉庵^也。發(fā)熱 乳睡必微跳。宜惺惺散主之??外璋l(fā)熱微搐。若劇則如狂癇。反視撮口。惕而不安。宜紅雪服之。兒人語物響。易動跳者。此為元真虛拙。必發(fā)驚癇也。
宜竹 溫膽湯主之。
竹 溫膽湯方
茯苓(一錢) 陳皮(五分) 半夏(七分) 黃連(三分) 枳實(五分) 竹 (三分) 甘草(二分) 生姜(三分) 大棗(五枚)
上九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加辰砂三分為佳。
兒善怒啼哭。腳腹攣拘。脈必沉弦。劇則嚙齒咬乳。此為蟲驚。宜芍藥甘草湯。蟲驚如癇恕號而顏紅胸脅必攣拘脈乍動。乍靜者是也。宜柳肝加膠飴湯。
柳肝加膠飴湯方
柴胡(五分) 川芎(三分) 當歸(五分) 白術(shù)(三分) 茯苓(五分) 釣藤(五分) 甘草(三分) 膠飴(雞子大)
上八味。以水二升。煮七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日三服。
身溫睡多。胸腹?jié)M而微惕或食臭。或嘔逆者。宜濃樸三物湯。兒體壯熱面赤尻冷。寒栗而振。奄忽發(fā)驚。此為痘疹兆也。宜續(xù)命湯主之。
續(xù)命湯方
葛根(五分) 麻黃(三分) 桂枝(二分) 芍藥(五分) 釣藤(三分) 黃連(二分) 石膏(五分) 甘草(三分) 生姜(二分) 大棗(三枚)
上十味。以水二升。先煮麻黃葛根。減五合。去沫內(nèi)諸藥。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膚有瘡。發(fā)熱而驚者。名曰破傷風(fēng)。即 病也。宜續(xù)命湯。若身厥者。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病者身熱。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卩洳坏谜Z。欲作剛 。葛根湯主之。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 病也。若發(fā)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fā)其汗已。其脈如蛇。太陽病。發(fā)汗大多。若亡血虛家。俱致 病宜黃 建中湯主之。 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 齒??膳c大承氣湯主之。大陽中熱者。喝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劇者竄視反張。宜白虎加人參湯。喝病發(fā)熱面赤而哽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灑灑然毛聳。手足逆冷。咽燥口干。若發(fā)其汗。則其惡寒甚。加溫針則發(fā)熱甚。宜生脈散主之。
生脈散方
人參(三分) 麥門冬(五分) 五味子(三分炒)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加姜汁。若竹瀝。攪調(diào)頻頻服。
病煩渴而顏赤脈促者欲驚。宜黃連白虎湯。
暴卒中 直視失KT 。四肢厥寒者。附子理中湯主之。
附子理中湯方
人參(三分) 白術(shù)(五分) 附子(五分) 干姜(五分) 甘草(三分)
上五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諸暴病。反眼螈 。若痰喘短息。不論陰陽。先與人參黃連湯。人參熊膽湯亦主之。痰喘甚者。加姜汁主之。驚病致上竄者。為陽實也。致下竄者。為陰虛也。實者攻之。虛者溫之。兒元真不實。動受物驚觸。即客忤之謂也。中惡者惡邪觸害之謂也。即客忤之重也。白虎者即輕也。兒驚熱不可灸。令努氣益盛。須用善推法。劇者刺之。宜鎮(zhèn)肝湯主之。
鎮(zhèn)肝湯方
牲實(五分) 麻黃(三分) 寒水石(五分) 枳實(三分) 芍藥(五分) 甘草(三分) 生姜(三分)
上七味。以水一升。先煮六味。取七合。去滓內(nèi)牲實。碾調(diào)。分溫服。
發(fā)熱驚跳。短氣燥煩。神魂亂。若口渴。若嘔吐者。宜金雪。
金雪方
金膏 石膏 芒硝(各一錢) 龍腦(二分) 麝香(一分)
上四味。碾調(diào)。每服一字。
驚癇。眼神翻騰者。為天釣。諸治驚法。須要寬氣托毒也。宜釣藤湯主之。
釣藤湯方
釣藤(五分) 野蠶(一個) 芍藥(五分) 辰砂(三分) 犀角(三分) 甘草(二分) 生姜(三分)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陽癇日二三發(fā)。引日不解。遂轉(zhuǎn)屬陰癇。此為壞病也。陰癇不得有汗。若有汗者??滞鲫栆?。宜四逆湯。驚病。昏沉氣鹿喉。內(nèi)如挽鋸者。宜麥門加竹瀝湯。驚病。衄血者可治。嘔血者不可治。何以謂也。曰衄血者邪熱散也。嘔血者榮血敗也。陰癇即慢驚也。若 乳而大便溏者。名曰慢睥風(fēng)難治。天釣者。神昏惡HT 。若嚙奶熱也。內(nèi)釣者。多啼瞌睡。必動惕寒也。兒臍風(fēng)。若胎驚。胸腹石硬。反視而不能 者。宜紫霜丸。服丸須臾。大便通者生。不通者死。驚熱。夜不可停燈。若停燈者。陽炎卻熱氣。益驚跳而藥力必不可鎮(zhèn)也。驚病眼睛如魚。喘鳴氣急。額頭有汗。爪之吃吃者死。暴卒發(fā)熱。痰喘肩息。啼聲吃吃。乳餌不通者名曰纏喉風(fēng)。不可治。陽癇。口鼻氣冷。露睛而微惕。有汗者亡陽也。宜桂枝附子加黃 湯。驚病必有痰。痰者動于熱。熱靜則伏于脾。若熱盛。痰動者。發(fā)驚癇。驚癇四證八侯。盡備者。不可治。身體厥冷。反煩渴。動躁而神魂亂。小便如血者。屬牝臟洞竭也?;杷恍?。四肢舒撒。二便不禁者死。二便不通者亦死。諸熱發(fā)驚。反復(fù)二三。亂髫尚可治。嬰孩心不可治。發(fā)熱發(fā)驚。短息痰鳴。反復(fù)而不解。女者可治男者難治。身冷面熱。倦睡呻吟。若尸臭者。孤陽飛越也。嬰孩為物。有熱必虞驚。亂髫則少減虞。至童 則更減之。然熱盛。則不能全無虞也。問曰。癲癇何狀也。答曰。暴驚有聲而倒。口涎必流。須臾還蘇。名癲癇也。癲癇暴倒。狀如死。須臾自惺。后必苦頭痛。若郁勃如癡者是也。宜斷癇丸主之。
斷癇丸方
黃 (五分) 蛇蛻(五寸) 靈砂(三錢) 細辛(五分) 甘草(二分) 蟬蛻(四枚) 牲實(三錢)
上七味為末。棗肉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以人參湯服。
病患肥白多濕。黑瘦多癇。屬濕者。宜滲濕方。屬癇者。寧肝湯主之。
寧肝湯方
沉香(五分) 縮砂(三分) 香附(五分) 吳茱萸(三分) 黃連(三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病患重陰者癲。重陽者狂。如婦女。月信適動。病益劇。獨言妄語者。宜了了丸。
了了丸方
黑鉛(一兩半) 水銀(二兩) 朱砂(一兩) 乳香(一兩) 牲實(七錢)
上五味。先以黑鉛。入銚溶化。次下水銀。候結(jié)成砂子。再下二味。乘熱用柳木。捶研勻。內(nèi)牲實糊丸。如芡實大。每服二丸。以井水送下。病患若睡。勿驚動自覺即安。再服二丸。
癇病沉痼。必變癡。名曰癡癇。若口吶而不能語者。名曰癇啞。廢人也。
辨瘡疹脈癥并治第四
瘡疹為病熱毒所致。惡寒發(fā)熱。食飲反如故。此為瘡疹之漸也。寒熱發(fā)作??诳拭}滑。身體有熱處者發(fā)瘡瘍也。惡寒發(fā)熱。脈滑而肌膚發(fā)紅班者。名曰丹毒也。灑淅惡寒。肌肉發(fā)紅脈者。名曰紅絲疔也。紅絲疔者。為浸蔓。法急砭。
以取毒血也。野狼牙湯主之。兒丹毒。為云片。若癬疥。若毒熱喉腫。兼殺腹內(nèi)一切蟲。宜野狼芽湯主之。
野狼牙湯方
野狼牙草(五分) 防風(fēng)(五分) 惡實(一錢) 甘草(三分) 生姜(三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內(nèi)茉莉白三分。調(diào)均。分溫服。
兒身體血燥。白 作痂者。名曰白游風(fēng)。宜托里湯。
托里湯方
當歸(五分) 黃 (三分) 紅花(三分) 野蠶(一個) 惡實(五分) 甘草(三分) 大棗(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始生。鼻口。若谷道。蝕爛。此為遺毒發(fā)動也。托毒湯主之。
托毒湯方
小連翹(一錢) 龜板(浸醋灸碎,一錢) 紅曲(炒五分)
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若蝕爛劇者。加人中白三分。攪調(diào)分溫服。
兒遺毒發(fā)動。蝕爛惡臭。諸方無效者。宜一字灰主之。
一字灰方
蝦?。乙诲X) 礬石(燒二分) 鍛石(水飛二分) 龍腦(二分) 麝香(一分)
上五味。研調(diào)。摻瘡上。日二三次。或以雞子清。調(diào)和敷之。
兒胎毒若遺毒。蝕潰浸淫者。宜奇良膏主之。
奇良膏方
奇良(一兩八錢) 龜板(一兩) 雞子殼(五錢)
上三味。研羅。以膠飴。調(diào)均。每服彈丸大。
兒惡瘡?fù)窗W。若 膿滴瀝不竭。若大人微毒骨痛。遠年近日。腐爛臭敗?;蜓屎泶奖瞧茐摹VT藥無驗者。紫寶丹主之。
紫寶丹方
龜板(醋 二兩) 石決明( 紅浸童尿) 天靈(黑炒) 銀爐粕(各六錢)
上四味。搗篩。醋糊丸。每服小兒五分。大人一錢。骨節(jié)疼痛者。溫酒服。
腐爛惡臭者。奇良湯服。傷寒陽毒。紅潤稀疏者。五六日自瘥。若紫黑稠蜜。致大熱者。不可治。陽毒身冷。反大渴者難治。身熱煩渴者。宜化 加犀角湯主之。陽毒如錦文狀。此為熱極令然也。宜火濟湯主之。陰毒發(fā)胸背。若四肢。如蚊咬狀者。宜大建中湯。黃 建中湯亦主之。兒四肢若背腹。 疹出沒者。名曰風(fēng)疹。宜圭麻各半加荊芥防風(fēng)湯主之。風(fēng)疹者實時毒也。癢劇抓則發(fā)疹。為泄風(fēng)。宜敷姜汁而解也。風(fēng)疹煩癢。抓益劇。
兼主陰毒諸疹熨方
白礬(四錢) 食鹽(二兩) 樟腦(三錢)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減二合。以屢熨也。
兒惡寒發(fā)熱。熱解反發(fā)疹。如痘泡。名曰天泡疹。宜消毒飲主之。兒天行。熱 簇簇。口燥而渴。脈數(shù)鼾睡者?;鄿髦?。兒夏月疹如粟狀者名曰 瘡。宜苦參湯浴之。
苦參湯方
苦參(一斤) 韶腦(二兩)
上 咀。以水一斛。煮熟浴之。日二三次。
兒身體濕爛。浸淫痛癢者。名曰浸淫瘡。宜防風(fēng)排毒飲。
防風(fēng)排毒飲方
防風(fēng)(一錢) 野蠶(一個) 蝮蛇(炒研三分) 生姜(三分) 大棗(三枚) 甘草(三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五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蝮蛇。攪調(diào)。分溫服。
病患本有瘡。卒瘥者。為惡候。若本無瘡。反發(fā)者。為佳兆也。疹發(fā)指岐。煩癢漸延遍身。名曰癬疥。宜防風(fēng)解毒湯。
防風(fēng)解毒湯方
防風(fēng)(五分) 荊芥(三分) 惡實(五分) 小連翹(五分) 大黃(三分) 火炭母(五分) 甘草(三分)
上八味。以水二鐘。煮取一鐘。去滓。分溫服。
疥疹必痛癢。若膿瀝。觸則傳染者是也。烏頭煎洗之。
烏頭煎方
川烏頭(四錢)
上一味。以水三升。煎取二升。以洗。日二三次。
瘡疹忽燥。腹脹息迫。煩而不安。是以毒內(nèi)伏故也。麻黃野蠶湯主之。
麻黃野蠶湯方
麻黃(三分) 野蠶(一個) 杏仁(七枚) 桑白皮(二分) 沉香(二分) 丁香(二分) 紅豆(黑炒一錢)木香(二分) 乳香(二分) 生姜(二分) 甘草(二分) 大棗(三枚)
上十二味。以潦水二升。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分溫三服。
疥疹感觸。煩癢爬反痛。唯癢者。宜莽草湯洗之。
莽草湯方
莽草(一斤) 韶腦(一兩) 食鹽(半斤)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溫洗。日二三次。以瘡瘥為度。
兒夏月。面 腫微熱。瘡如砂。此為漆氣感觸也。漆瘡。熱痛煩癢者。宜無患子皮煎。
無患子皮煎方
無患子(十個去實)
上一味。以水二升。煎減半升。去滓用管吹之。當泡起。仍追取。敷患處。
漆瘡煩癢難瘥者。宜鐵漿灌之。礬石湯亦主之。
礬石湯方
礬石(一斤)
上一味。以醋一斛。水二斛。煮熟浴之。
瘡毒骨痛。若香港腳沖心。俱浴之。兒 疹起伏。若微熱。若吐乳。此為交奶所致也。頭瘡醫(yī)欲急攻之。是誤也。若被攻者。其瘡忽燥。痰鳴息商。必腹?jié)M。四肢厥。宜麻黃野蠶湯主之。更將HT片。浸溫酒。以熨頭上。瘡潤者生。否者死。頭瘡。白班痂 。若癢。若不癢。名曰白禿瘡。野狼牙湯主之。兒白禿瘡。
難瘥者。宜松子灰散。
松子灰散方
松子灰(四錢) 韶腦(四錢)
上二味。研篩。以雞子白。敷患處。
頭發(fā)臭癢劇。爬則作片而落。名曰白屑風(fēng)。宜白屑散主之。
白屑散方
白附子(三兩) 土硫黃(二兩) 礬石(二兩) 側(cè)柏葉(一兩五錢) 百藥煎(八兩) 甘松香(四錢) 三奈(三兩) 龍腦(一錢)
上八味。研篩。分發(fā)擦之。以瘥為度。
鼻發(fā)紅班。若痛癢者。名曰肺風(fēng)。薄荷煎主之。
薄荷煎方
薄荷(一兩) 防風(fēng)(一兩) 石膏(一兩研) 枳 子(一兩搗如泥) 白糖(三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先煎薄荷防風(fēng)。減四升。去滓內(nèi)三味。再煎如膏。每服彈丸大。
兒胎感酒毒。鼻紅。若紫而瘡。名鼻。宜枳 子膏主之。
枳 子膏方
枳 子(二兩去核) 石膏(一兩燒) 蜂蜜(八錢)
上三味。內(nèi)臼中。搗為膏。每服彈丸大。以白湯服之。
鼻內(nèi) 肉。此為鼻痔。宜砭惡血去其重勢也。九竅蝕瘡。隨月盈虛起伏者。名曰月蝕瘡。宜五香連翹湯主之。
五香連翹湯方
麻黃(三分) 射干(三分) 枳實(五分) 大黃(三分) 連翹(三分) 雞舌香(二分) 沉香(三分) 木香(二分) 薰陸香(二分) 麝香(一分)
上十味。以水二升。煮九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麝香。攪調(diào)。分溫服。
鼻蝕瘡熱燥。意欲濕者。名曰鼻 。即鼻疳也。熊膽膏敷之。
熊膽膏方
熊膽(一錢) 燕脂(二分) 蜂蜜(五分)
上三味調(diào)和。以重湯。微溫敷。日五六次。
病患結(jié)核。如梅實狀。名曰瘰 。如馬刀蛤。名曰馬刀瘡。發(fā)頸若胸脅。即氣腫也。夏枯草膏主之。
夏枯草膏方
夏枯草(一斤)
上一味。以酒二斗。煮取一斗。去滓內(nèi)膠飴八兩。以文火。再煮攪調(diào)。每服彈丸大。
瘰 馬刀。無膿者是也。灸瘡頭。若肩 肘 俱主之。瘡頭隔蒜而灸之也。兒體腫結(jié)。有膿者為胎毒。無膿者痰核也。結(jié)核家。須食海菜。常食則經(jīng)久。當自愈也。發(fā)熱惡寒。頭面暴腫。其脈緊數(shù)者。宜葛根加荊防湯。
葛根加荊防湯方
葛根(五分) 芍藥(五分) 甘草(二分) 桂枝(二分) 荊芥(三分) 防風(fēng)(三分) 生姜(二分) 大棗(二枚)
上八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頸項強痛。難顧HT 者。法以纊。濃纏其頸。服葛根湯。以酣睡。汗出而瘥。頭面腫起。 熱煩痛。脈洪數(shù)。此為風(fēng)毒所致。名曰頭瘟。宜消毒飲主之。面傍。 腫熱痛者。為蝦蟆瘟也。頭瘟耳鳴如海響。名曰雷頭風(fēng)。若從頤頷硬腫。食飲難通者。名曰鸕 瘟。難治也。問曰。有喉痹。有乳蛾。有纏喉。有走馬喉。其狀如何。答曰。乳蛾者。以形之謂也。纏喉者。以病劇之名也。走馬者。以病急之謂也。喉痹者。為總名。此皆為陰陽郁塞所致。宜桔梗湯主之。
桔梗湯方
桔梗(一錢) 甘草(三分)
上二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喉腫。若帝鐘風(fēng)。宜射干麻黃湯主之。
射干麻黃湯方
射干(一錢) 麻黃(五分) 野狼牙(五分) 牛房子(五分) 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喉嚨即懸癰也。腫者帝鐘風(fēng)也。喉風(fēng)者刺而愈。帝鐘風(fēng)不可刺也。兒喉塞發(fā)熱。肩息痰響。啼聲吃吃者。名曰纏喉風(fēng)。兒暴卒喉腫。發(fā)熱反張欲死者。名曰走馬喉也。諸喉風(fēng)腫痛。食飲不能者。宜急刺取血也。風(fēng)毒嗌窒。若胃熱熏灼。上焦怫郁??跔€食斷也。春霞丹主之。
春霞丹方
寒水石(五錢) 蓬砂(一錢) 辰砂(一錢) 馬牙硝(一錢) 龍腦(五分) 冰糖(七錢)
上六味。碾調(diào)含服。
喉風(fēng)者多痰。發(fā)熱脈數(shù)。食飲不能者。含蓄膏主之。
含蓄膏方
雀屎(二十個) 梅肉(一個) 白糖(一匙)
上三味。以姜汁碾調(diào)。入HT 袋含服。
舌瘡若喉腫。咽嗌不利者。宜火濟加薄荷湯主之。乳蛾喉腫者。烏頭一塊研如泥。醋面調(diào)。以貼足心。再三換之。舌腫喉瘡。柑檻膏主之。
柑檻膏方
柑檻肉(三個) 白糖(四錢)
上二味。研調(diào)含服。
疳熱脈微。血燥咽蝕者。宜翹花煎。病患體羸血涸。假火漸熏灼。遂為喉癬。食飲廢絕者死。纏喉若走馬喉。大熱脈急。反眼肩息者死。無熱大便瀉者亦死。問曰。指瘡。有代指。有甲疽。有瘭疽。其狀如何。答曰指頭 熱腫痛。爪甲脫落者。名曰代指瘡。爪甲發(fā)瘡。煩痛若有熱。若無熱。名曰甲疽。瘡色紫黑而蝕脫者。即瘭疽也。宜雞子清浸之。雞子殼。鑿作口。以浸指。須臾當痛定也。指瘡 熱煩痛者。宜蚯蚓油敷之。
蚯蚓油方
蚯蚓(三條去泥)
上一味。研為泥。以蓖麻油漬之。
指頭發(fā)瘡。黑硬者瘭祖也。宜附子膏主之。
附子膏方
附子(一錢) 韶腦(五分) 飴糖(一錢)
上三味。研調(diào)。以敷。當引出毒瓦斯也。
掌內(nèi)濕癬。HT 作不解者。名曰鵝掌瘡。宜熏之。
熏方
鼠屎(二錢) 川芎(四錢) 大黃(四錢)
上三味。燒煙以熏之。日二三次。禁煙撲鼻也。
指頭觸寒毒。血頑凝。不知痛癢者。名曰凍瘡。宜附子煎洗之。
附子煎方
附子(一塊) 韶腦(五分)
上二味。以酒二升。煎取一升。溫洗。日二三次。以瘡愈為度。
胎癬毒腫。若癰瘡。俱宜清冷膏解之。
清冷膏方
木芙蓉(花葉同一兩不拘生干) 紅豆(半兩)
上二味。以蜂蜜。研調(diào)。以敷。且干且敷。
始發(fā)者。熱散痛歇。膿成者。膿當自出也。身體發(fā)瘡。若大若小。若多若少。無定者。此為血花。名曰血風(fēng)瘡。宜防風(fēng)敗毒湯服之。體膚班瘡。若圓。若斜。爬必有白屑。名曰白癬也。白癬若紫癬。漸長煩癢者。磨好墨敷之。夏月蒸熱。汗氣凝結(jié)。發(fā)班如錢狀。名 瘍。即汗班也。 得秋涼而解。若不解者。米秕燒取油敷之。問曰。癜風(fēng)如何。答曰。無瘡而有色者。癜風(fēng)也。癜風(fēng)。有白有黑。黑者易治。白者難治。宜蜜陀膏敷之。
蜜陀膏方
金蜜陀(四錢) 天南星(四錢) 附子(四錢)
上三味。碾篩。用茄蒂醋釀。點藥末。以磨患處。二三次有驗。
面顏發(fā)黑點。此為瘀濁所致。名曰黑痣。
療黑痣方
糯米(百粒) 鍛石(拇指大) 巴豆(三個)
上三味。碾調(diào)。納瓷瓶。窨三日。先以針撥靨子。仍點膏。當蝕落也。
身體發(fā)瘡。狀如椒子。名曰HT 瘡。宜灸瘡頭。自然脫落。面顏有滓者。此為嗣面。婦人則粉氣所致也。問曰。有贅有癭其狀如何答曰癭者如櫻桃是也。瘤者留結(jié)之謂也。贅者贅出者是也。贅瘡宜以蜘絲。纏其腳。經(jīng)久而當落也。贅瘡若 肉。宜白梅肉敷之。
白梅肉(去核不拘多少)
上一味。研如泥。以敷。自然消盡也。
癭瘤。若大若少。無痛癢者是也。問曰。五癭六瘤如何也。答曰。石肉筋血氣。此為五癭也。骨肉膿血石脂。此為六瘤也。俱不可剪割。唯脂瘤。當割破。而去脂也。五般癭瘤。俱蠟礬丸主之。
蠟礬丸方
黃蠟(二兩) 白礬(四兩)
上二味。搗調(diào)。丸桐子大。每以溫酒。服三十丸日三次。內(nèi)疽腸癰俱治之。
瘡。余瀝不斷。煩癢者。宜洗之。熏之。海桐皮。石榴皮。各等分。以水煎去滓。灌洗。更燒房子熏之。黑癬癮疹。若 瘡。膿瀝不竭者。七寶丹主之。
七寶丹方
福良(八錢漬醋 數(shù)次) 九孔螺(七錢,以面裹煨,去粗皮) 銀丹(一錢,研末) 鉛丹(五錢五分) 大黃(七錢五分) 甘草(三分五厘) 白糖(四錢)
上七味。研篩。以蜂蜜。若砂糖湯服。日二三次。
遺毒。若霉瘡。膚肉欲蝕盡。宜麝香油敷之。
麝香油方
麝香(一分) 蟾蜍(一分) 人油(一蜆殼)
上三味。碾調(diào)敷之。日二三次。
問曰。五痔何也。答曰。牝痔。牡痔。腸痔。血痔。脈痔是也。腸風(fēng)臟毒者。大便血。即瘀濁腸 也。若毒凝塞者。名曰痔瘡也。痔血鮮紅者。為腸風(fēng)。濁瘀者。為臟毒。宜紅藍酒。去瘀血。生新血。
紅藍酒方
藍花(一兩五錢) 胡椒(四錢) 白糖(一斤)
上三味。以燒酒一斤。釀一七日。絞去滓分溫服。
臟熱凝結(jié)。腸頭作塊。名曰痔。宜逐毒飲。
逐毒飲方
小連翹(一錢) 惡實(一錢) 雞子殼(炙碎五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九竅腫突者。俱為痔也。宜刺取血。若作口而膿瀝。名曰 瘡。宜七寶丹主之。痔為毒。腸 是也。劇者大便血。即腸風(fēng)臟毒也。風(fēng)毒??陀谀c間者。為腸風(fēng)也。熱毒??陀谂K內(nèi)者。為臟毒也。腸風(fēng)者。宜驅(qū)風(fēng)熱也。臟毒者。宜逐瘀血也。問曰。血有遠近者何也。答曰。鮮明者。必近血也。濁瘀者。必遠血也。近血者易治。遠血者難治。痔沉痼者漏也。用熏方。
熏方
五倍子(四錢) 韶腦(四錢) 艾葉(一兩八錢)
上三味。為粗漠。充 內(nèi)。點火跨坐。以煙盡為度。
痔漏。蝕爛煩痛者。宜木鱉湯主之。
木鱉湯方
木鱉仁(五個)
上一味。搗如泥。內(nèi)熱湯。熏且洗。更木鱉粉。調(diào)雞子清。以敷。其痛當自解也。
痔瘡遣毒。諸漏瘡。萬方無驗者。宜七寶丹。兼食龜卵。其應(yīng)如浮鼓也。兒兩腸衰弱。魄門翻脫者。名曰腸痔也。良姜飲主之。
良姜飲方
良姜(三分) 蓮蕊(三分) 龍骨(三分) 粳米(一錢)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四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龍骨。攪調(diào)。分溫服。
兒泄痢。廣腸脫出者。宜猿膽敷之。
猿膽(一錢) 韶腦(三分)
上二味。以雞子清。碾調(diào)。敷痛處。
病患腸氣虛極。廣腸翻脫者。宜蜘蛛散主之。
蜘蛛散方
蜘蛛(不拘多少黑炒)
上一味。以蜂蜜。研調(diào)敷之。
問曰。傷損如何。答曰。大便必難。劇者瘀血沖胸。若妄語。此為驚氣入心。宜桃核承氣湯主之。傷損家。小便必如血。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打撲血出者。為血散。若血不出者。此為伏血。宜蘿卜汁敷之。
蘿卜(生一個)
上以醋研調(diào)涂痛處。日四五次。
傷損。血出過多。目眩悸動者。此為氣血虛耗所致。宜涼肝湯主之。諸瘀血沖心。煩躁欲死者。還元湯主之。
還元湯方
金水(五合) 苦酒(二合)
上二味調(diào)和。煮三兩沸。加姜汁。攪調(diào)。頻服。
諸瘀血家。宜膠飴酒主之。
膠飴酒方
膠飴(半斤) 梅肉(二兩研) 清酒(一升)
上三味。煮調(diào)。分溫服。
傷損 熱煩痛。若瘡疹熱腫者。桐葉醋敷之。
桐葉醋方
桐葉(一兩) 苦酒(三合)
上二味。研調(diào)。敷患處。日數(shù)次。
瘀血凝結(jié)。作魂而痛者。芥子醋敷之。
芥子醋方
白芥子(三兩) 生姜(一兩)
上二味。以醋研調(diào)。敷患處。
閃肭失足。瘀血凝結(jié)。而煩痛者。宜橘核散主之。
橘核散方
橘核(炒,三兩) 延胡索(一兩) 桃仁(炒一兩)
上三味。研篩。每二錢。以溫酒服之。
瘀血沖心。驚悸煩躁。欲死者。宜鐵漿主之。
鐵漿方
鐵砂(三兩)
上一味。以童尿一斗。攪調(diào)。入罐內(nèi)密蓋。冬月埋地三尺。至春出之。分溫。加苦酒姜汁。服之。
問曰。湯火傷瘡如何。答曰?;饌掏?。反灸則痛自解。若灌水者。痛不可解也。湯火瘡。煩痛者。雞子油主之。
雞子油方
雞子黃(七個熬取油) 云母(一錢)
上二味。研調(diào)。敷痛處。
湯火傷瘡。熱腫煩痛者。宜蘿卜汁。若痛不解者。生梨汁亦敷之。湯火傷。皮脫肉蝕者。宜黃明膠膏主之。
黃明膠膏方
黃明膠(二兩) 清酒(五合)
上二味。以文武火。煮為膏。敷患處。
問曰。風(fēng)犬傷如何。答曰。春夏之交犬。多發(fā)狂。被咬傷者。熱腫疼痛。劇者。作 言妄語。此為毒入心所致也。犬狗傷者。急砭去血。仍灌入溺。再涂人屎。更掩以紙。灸之百壯。紙焦屎燥。則再三易之。連日如斯。灸至四五百壯。為度。犬咬瘡。用杏仁粥。禁酒。若服酒者。毒入心。驚躁不可治。
杏仁粥方
杏仁(一合) 陳米(一合)
上二味。調(diào)和。煮熟食之。
問曰。蛇咬傷如何。答曰誤被咬傷者。急灌自已熱溺。仍敷以馬錢散。
馬錢散方
馬錢(一錢)
上一味。研篩。調(diào)唾以敷。更服醋二合。令毒無妄走也。
問曰。鼠咬瘡如何。答曰。毒鼠咬人。熱腫疼痛。若劇者。致鼠鳴。宜貓毛灰敷之。
貓毛灰方
貓毛(燒灰三錢) 麝香(一分)
上二味。研調(diào)。以唾敷之。
鼠傷瘡者。宜綿實熏主之。
綿實熏方
綿實(一斤)
上一味。燒煙。以熏瘡。將息二三次。
鼠傷。若犬毒。沖心而煩躁者。宜 漿。兼防風(fēng)解毒湯服之。諸蟲傷。煩癢者。宜胡椒粉敷之。
胡椒(研篩一分)
上一味。以唾沫調(diào)和。敷痛處。
河豚為毒。膚肉潤動者。毒在腑也。胸腹 痛者。毒在臟也。毒在腑者。宜韶腦酒。毒在臟者。宜承氣湯。
韶腦酒方
韶腦(五分)
上一味。以酒二升。煮減二三合。分溫頻頻服。
魚毒食傷。胸腹絞痛。二脈沉弦者。宜縮砂飲主之。
縮砂飲方
縮砂(一錢) 山楂子(一錢) 濃樸(五分) 枳實(三分) 青皮(三分) 白術(shù)(三分) 生姜(三分) 甘草(二分)
上八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病患。誤服熱方。煩熱動躁者。此為藥煩也。宜黑豆湯。
黑豆湯方
黑豆(一錢) 茉莉白(三分) 大黃(二分) 生姜(二分) 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病患。誤服烏附。目眩欲死者。宜地漿主之。
地漿方
黃土(二錢)
上一味。以水二升。攪調(diào)。令清澄。碩取冷服。多食膠飴亦佳。
人誤服輕粉??陬?僻。手腳拳攣。不能伸舒。此為毒入骨髓也。石榴皮湯主之。
石榴皮湯方
石榴皮(二錢) 甘草(五分) 石決明(醋 去鹿皮研篩一錢)
上三味。以水二升。先煮二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石決明。攪調(diào)。分溫服。
砒霜為毒。煩悶吐血。劇者。一身紫色而煩熱。急取黑鉛四兩。磨水一升灌服兼刺雞鴨熱血。服之。又人糞汁。灌之。又巴豆去殼。一個為末。砂糖大一塊。
水化調(diào)一升服之。
辨疳病脈證并治第五
問曰。疳有五疳者。何謂也。答曰。五疳者。五臟所發(fā)見也。疳者屬脾。脾實則無五疳。有五疳者。此為脾既病也。疳之為恙。肉脫血燥。腹硬而脈細數(shù)。若身熱發(fā)作。若大便溏。小便必如米泔也。疳有陽。有陰。蒸熱便難者。陽也。身腫便瀉者。陰也。疳有陽。有陰。始多陽。終多陰陽者宜寒涼方。陰者宜溫?zé)岱健p岵?。鼻燥欲濕者。名曰鼻疳。宜熊膽蜜敷之?br /> 熊膽蜜方
熊膽(三分) 芒硝(一分) 蜂蜜(一錢)
上三味。研調(diào)敷。干再三敷之。
疳病嗜泥好炭。此為脾郁所致也。兒啼哭。聲噎者。氣不順也。喘痰者。氣促迫也。聲濁沉靜者。疳積也。兒身熱發(fā)作。胸腹痞硬。若嘔乳者。宜柴胡平胃散料主之。疳癖。胸脅轆轆有聲。若潮熱發(fā)作。若氣逆妄怒者。宜潰堅湯主之。兒疳。露骨萎黃。身熱而溏。臭不可近者。消疳湯主之。
消疳湯方
茯苓(三分) 白術(shù)(炒二分) 乳柑皮(五分) 莪術(shù)(五分) 三棱(五分) 馬舄(五分) 使君子(去殼研二分) 生姜(二分)
上八味。以水一升。先煮七味。取七合。去滓。加使君子。攪調(diào)。分溫食遠服。
病患手背熱者。為真火也。手心熱者。為假火也。兒無食腸。而與食。遂致食癖。劇則谷不化。血氣漸孤弱者。名曰疳癖也。病乳癖易化。谷癖難化。體瘦腹鼓。脈沉緊者。名曰谷瘕。宜潰堅湯。
潰堅湯方
茯苓(五分) 白術(shù)(炒三分) 半夏(三分) 枳實(炒三分) 陳皮(五分) 檳榔(五分) 山楂子(炒二分) 香附子(五分) 縮砂(三分) 綿實(黑炒五分) 風(fēng)化硝(三分) 莪術(shù)(三分) 三棱(五分) 麥芽(黑炒一錢) 生姜(二分) 甘草(一分)
上十六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病體瘦熱動。臉赤鼻燥。大便難。小便澀者。名曰陽疳。宜柏皮湯主之。兒身熱啼哭。腰腹如削者。此為缺乳疳也。兒無食腸者。強與食。胸腹硬滿。時痛。若唇紅唾沫。宜胡湯主之。
胡湯方
胡菜(一錢) 檳榔(五分) 大黃(五分) 苦楝皮(二分) 甘草(五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二服。暮時減食。次朝勿食。當有驗。糜粥自養(yǎng)。
兒頭脹大漸長。反四肢瘦者。名曰腦疳。宜逐疳丸主之。兒體羸腹大。眼內(nèi)生醫(yī)者。名曰疳眼。宜柳肝加馬舄湯主之。疳熱郁釀。致蝕瘡者。宜烏頭灰。以雞子清敷之。兒疳。骨節(jié)疼痛。遂致傴僂 背。若胸上突起。名曰龜胸。宜鐵漿服之。更龜尿煎敷之。
龜尿煎方
龜尿(三合) 燒酒(五合) 韶腦(三分)
上三味。調(diào)和煎熟。乘熱熨突處。
疳熱膠凝。骨節(jié)疼痛。胸背欲突起者。宜逐疳丸。頻服當自愈也。疳病。脈細數(shù)。必蒸熱。蒸熱者。致盜汗。遂屬肌膚甲錯也。兒疳愛吃泥土者。宜伏龍肝丸。
伏龍肝丸方
優(yōu)龍肝(二兩) 使君肉(二兩) 檳榔(一兩) 南星(姜制一兩) 鰻鱺頭(黑炒二兩) 熊膽(一錢)
上六味。研調(diào)蜜丸。吃炭者。去伏龍加炭二兩。吃米者。加米二兩。
兒體羸膚燥。煩渴者。名曰疳渴。宜白梅湯主之。
白梅湯方
白梅(二個) 菟絲子(一錢)
上二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疳。煩渴不解。脈微數(shù)。小便赤而澀者。宜益元散主之。
益元散方
滑石(三錢) 辰砂(一錢)
上二味。研調(diào)。以雪水冷服。
兒體瘦咬爪。大便溏泄。連日不解。名曰疳瀉。宜扶脾湯主之。痢疾既解。反潮熱血燥者。為疳病也。痘瘡解后。血液必竭。四肢瘦削。脈細而數(shù)。此為轉(zhuǎn)屬疳病也。兒病胸骨露。腹肚脹大。四肢微冷。而大便溏者。名曰冷疳。宜養(yǎng)真湯主之。
養(yǎng)真湯方
茯苓(五分) 白術(shù)(三分) 乳柑皮(五分) 青皮(二分) 半夏(五分) 香附子(五分便制) 縮砂(三分酒制) 藿香(二分) 人參(二分) 破故紙(三分) 附子(二分) 麥芽(五分) 甘草(三分) 生姜(二分) 大棗(二枚)
上十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病身熱血燥。脈細而數(shù)。脾氣衰則大便 溏。胃氣衰則四肢微腫。名曰脾癆。宜扶脾湯主之。病腹肚石硬。胃弱不殺谷。面顏銀白。朝涼暮熱。脈細數(shù)。而肌膚甲錯者。名曰疳勞。宜抉脾湯主之。
抉脾湯方
茯苓(五分) 白術(shù)(二分) 半夏(五分) 縮砂(三分) 香附子(童便制五分) 蓮蕊(三分) 乳柑皮(五分) 青皮(三分) 食鹽(一分) 人參(二分) 紅曲(二分) 生姜(二分)
上十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空肚溫服。
疳勞為病。朝涼暮熱??忍敌募隆<∪庋?。脈細而數(shù)者。宜逐疳丸主之。
逐疳丸方
天靈蓋(黑炒一兩) 蝦蟆灰(四錢) 鰻鱺頭(燒灰四錢) 獺肝(灸干八錢) 真珠(一錢) 松脂(水飛九錢) 田螺灰(四錢) 犀角(四錢) 龍腦(一錢) 麝香(五分)
上十味。研篩。以燒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分。雞卵濃湯送下。
病患。骨熱起伏。其脈微數(shù)。四肢肉脫。一身血燥。名曰干血勞。宜鰻鱺膏。
鰻鱺膏方
鰻鱺(去頭骨三斤) 清酒(一斗)
上二味。以文火。煮為膏。隨意食之。
疳之為病。陽虛則吐血。陰虛則小便難。陰陽俱虛竭。則身體枯燥。蒸熱盜汗。心悸不安。若口渴而咽痛者。宜柴鱉湯。
柴鱉湯方
柴胡(一錢) 黃芩(三分) 鱉甲(丸,二錢) 茯苓(二錢) 枳實(五分) 寒水石(二錢) 鹿角菜(三分) 蓮蕊(二分) 甘草(一分)
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疳熱骨蒸。肌肉銷鑠者。宜梔子飯。
梔子飯方
梔子(四錢)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汁。以炊米。作粥食。
病患。氣血虛竭。郁熱起伏。二脈細數(shù)。大便若燥。若溏。胸痞悸動。 其氣。而熱愈動。滋其血。而胸益痞。宜八珍湯主之。
八珍湯方
人參(三分) 茯苓(二錢) 枸杞(三錢) 縮砂(五分) 鹿角霜(七分) 蓮蕊(三分) 生姜(一片) 甘草(三分)
上八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陰痿遺精。腰腳酸痛。胸間悸動。臍下脫力。 真元。滋腎液。七珍膏主之。
七珍膏方
人參(四錢) 破故(微炒二錢) 枸杞(二十錢) 雀肉(研如泥十錢) 雞子黃(涂板面烈日曬干十錢) 白糖(二十錢) 蜂蜜(一合)
上七味。以燒酒二升。文火煮。膠凝為度。每服彈丸大。鹽湯送下。
氣血耗散。脾胃虛弱。遂變見諸癥。勿論其證。勿拘其脈。宜連服陰陽調(diào)勻湯。以取窮境之效也。
陰陽調(diào)勻湯方
人參(三分) 茯苓(二錢) 白術(shù)(五分) 橘皮(炒五分) 半夏(一錢) 香附子(便制一錢) 縮砂(五分) 破故(五分) 枸杞(一錢) 黃柏(酒制三分) 甘草(三分) 生姜(一片)
上十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疳勞。身微腫。四肢沉重。若大便泄痢者。宜真武加馬舄湯。若有陰熱者。更加鱉甲三分。病患。肌膚干枯??却贇狻C火峥?。榧子去殼。微灸蘸蜜。每食一二枚。日二三次。病胸脅攣拘。夜臥盜汗。若身發(fā)虛班。若心悸動者。黃 建中湯主之。疳病。腹癖膨脹。雷鳴而微痛。若四肢微腫者。大麥煎主之。
大麥煎方
紅豆(出芽五分) 茯苓(一錢) 乳柑皮(五分) 枳實(三分) 大腹皮(五分) 大麥芽(二錢) 生姜(二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麥芽。減七合。去滓。內(nèi)六味。再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疳腫腹脹。小便不通者。宜瞿麥湯主之。
瞿麥湯方
瞿麥(五分) 商陸(五分) 茯苓(一錢) 琥珀(二分) 大腹皮(三分) 生姜(二分) 甘草(三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疳病。面黃頸細。腹大青筋。大便溏而澄清者。宜七成湯主之。
七成湯方
破故紙(一錢) 附子(三分) 蓮蕊(二分) 茯苓(一錢) 人參(二分) 生姜(二分) 甘草(二分)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疳病。玄府衰則自汗出。牝臟衰則大便溏。宜溫臟丸主之。
溫臟丸方
蝮蛇(灸四錢) 縮砂(二錢) 破故(炒二錢) 蓮蕊(炒一錢) 熊膽(五分) 甘草(三分)
上六味。研篩。以燒酒糊丸。每服三十丸。
疳熱發(fā)渴。要視口內(nèi)。若齒焦黑者。名曰走馬疳。宜大黃黃連瀉心加茉莉白湯主之。疳熱骨蒸。咳喘煩悸。渴而小便赤者。五蒸湯主之。
五蒸湯方
石膏(五分) 知母(三分) 黃柏(二分) 龜板(五分) 地黃(三分生用) 人參(二分) 甘草(二分) 生姜(二分) 大棗(二枚)
上九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加童便。分溫服。
疳熱骨蒸。咳痰吐食。其腹郁膨。若微痛。吞酸腥臭者。宜鱉甲枸杞飲。
鱉甲枸杞飲方
鱉甲(一錢) 枸杞(一錢) 犀角(三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病骨熱咳痰。身微腫。吐鮮血者。宜犀角山漆湯。
犀角山漆湯方
犀角(五分) 山漆(二錢) 人中白(三分)
上三味。先煮二味。去滓。內(nèi)人中白。攪調(diào)。分溫服。若痰多者。更加竹瀝三分。
亡血家飲食減少肌色脫是 必致腫也。疳病。脈細而沉。腹?jié)M腸鳴。必作KT 也。 陽脈。浮而數(shù)。浮則為虛。數(shù)則為熱。虛熱相搏。故令氣KT 。言胃氣虛竭也。百骸乏力??忍狄邢ⅰI砀∧[。大便泄利者。不可治。疳病。腹?jié)M如鼓。為丁奚。若吐乳食。為哺露。俱屬難治。病患。倦臥而不食。其眼失神。顴時紅者。孤陽之動也。疳病。倦臥唇色脫。盜汗不歇者死。病。奐口倚息。鼻焦唇燥?;准瘸稣咚?。病暴熱倚息。飲食不能者??芍?。漸熱HT 作。行動煩悸。飲食少進者。不可治。陰虛者。陽必動之。熱也。陽虛者。陰必HT 之。腫也。陰陽偏廢者。不可治。
辨上焦病脈證并治第六
問曰。上焦病何謂也。答曰。假令如鼻耳眼口所患。此為上焦之病也。頭痛發(fā)熱??人员趋C}浮而數(shù)者。風(fēng)寒也。
頭痛HT 作。肌膚鮮明。而脈滑者。為留飲也。頭痛胸痞。若腳攣。脈細而弦者。宜柴胡蒿本湯主之。
柴胡蒿本湯方
銀柴胡(五分) 黃芩(二分) 半夏(五分) 人參(二分) 蒿本(五分) 川芎(二分) 桂枝(三分) 大棗(二枚) 生姜(二分) 甘草(二分)
上十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頭痛氣逆。若頭眩。脈微滑者。桂枝茯苓白術(shù)甘草湯主之。
桂枝茯苓白術(shù)甘草湯方
茯苓(五分) 桂枝(三分) 白術(shù)(五分) 甘草(三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頭痛發(fā)作。脈數(shù)實。此為頭瘡之兆也。宜芎黃加味丸。
芎黃加味丸方
天靈蓋 大黃(各二兩) 川芎(一兩)
上三味。研篩。以酒糊丸。
頭痛脈細。胸中溫溫。唾白涎者。宜吳茱萸湯。頭痛胸痞。若悸動。脈關(guān)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頭痛眼黃。大便硬者。宜大承氣湯主之。頭腦刺痛。四肢厥冷。額汗出。此為痛人泥丸宮。即真頭痛也。朝發(fā)者夕死。夕發(fā)者朝死。兒疳熱熏灼。遂客于頭腦。其囟尖高者。名曰囟填也。兒瀉泄不禁。真元降陷。囟致者。名曰囟陷。宜抉脾加僵蠶湯主之。問曰。眼病何以所致。答曰。疳熱風(fēng)毒。若胎毒。是皆眼疾之所因也。眼目暴腫。熱而疼痛者。風(fēng)熱所致也。眼翳朧朧然。胸腹如娠。脈沉細者。疳熱所動也。眼目熱紅。膚作班者。為胎毒。宜火濟湯主之。眼瞼蝕爛。身涼和。脈沉細者。為遺毒也。芎黃加味丸主之。眼疾熱痛不解者。宜鐵落漿點之。
鐵落漿方
鐵落(四錢以雪水五合浸之一七日色如皂角汁) 燕脂(寒制二分)
上二味。調(diào)和以點。日四五次。
眼病脈數(shù)緊。目脈血腫而痛。此為風(fēng)眼。若不痛。名曰疫眼也。菊花湯主之。
菊花湯方
菊花(五分) 防風(fēng)(一錢) 川芎(三分) 梔子(黑炒三分) 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服。
眼瞼發(fā)瘡。脾郁所致。名曰眼疣。減飲食而自愈。朝明暮暗。名曰雀目。此為疳郁所致也。宜夜明砂丸主之。
夜明砂丸方
夜明砂(三錢炒研) 熊膽(五分)
上二味。研調(diào)。糊丸麻子大。每服三十丸。
血眼熱痛。若疫眼紅腫。俱點還元水。兼與三黃加細辛馬舄湯主之。疳火郁蒸。遂害精萃。翳如霧里。此為疳眼也。兒省目。若疳眼者。鰻鱺膽。若海鯽膽。皆食之。當自愈。兒眼瞼。浮腫HT作者。食飲過飽所致也。痘眼致星障。若翳膜者。須要急治。點以雞冠血。點燕卵清亦佳。痘毒。若風(fēng)毒。致翳障者。宜辰砂膏主之。
辰砂膏方
蓖麻子(一兩) 茬油(三合) 辰砂(四錢)
上三味。搗爛作膏。貼百會。又敷諸瘡而愈。
若產(chǎn)婦胞衣不降者。貼足心。傷損眼。 熱煩痛者。宜 荷根點之。
點方
荷根(一個去粗皮)
上一味。研絞取液。以屢點。痛當自解也。
塵砂侵眼。磣痛多淚者。好墨磨清水。以點入。闔眼少頃。以紙捻。從尾。向 頭。拭凈二三次。塵當出也。眼目 熱。煩痛者。為陽眼也。無熱而碧白。不辨物者。陰眼也。陰眼者難治。陽眼 痛。瞳仁破者。亦難治。風(fēng)眼熱腫疼痛。瞳仁翻突者。不可治。問曰。鼻病如何。答曰。鼻 熱而燥。屢欲濕之。濕則蝕爛而痛者。為鼻疳也。鼻熱紅若腫大。脈洪而數(shù)者。為肺風(fēng)也。鼻濁瀝流如泉。名曰鼻淵。即腦漏也。頭為風(fēng)熱??陀诜嗡?。必致瞑目。劇者致衄蔑。宜三黃瀉心加細辛薄荷湯。鼻內(nèi) 肉。即鼻痔也。若 熱紅腫。鼻甕凝塞。名曰鼻。宜割破取瘀濁也。肺風(fēng)腫痛。諸鼻瘡。其脈洪數(shù)者。宜火濟湯服之。鼻瘡 鼻。酒毒入肺所致者。葛花湯主之。
葛花湯方
葛花(五分) 枳 (五分) 薄荷(三分) 石膏(一錢) 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鼻熱燥。遂窒塞。鼻息高鼾。睡眠不安。名 。宜蜂蜜點之。病患肺竅。為風(fēng)熱所闔。遂 。難以息者。宜瓜蒂散。用管吹之。燥煩而解也。鼻瘡腫大。其脈洪而滑者。為鼻 也。通肺飲主之。
通肺飲方
蒼耳子(五分) 辛HT 仁(五分) 白芷(三分) 細辛(二分) 薄荷(二分) 龍腦(一分) 生姜(二分)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六味去滓。內(nèi)龍腦。二三沸。分溫服。日三服。
鼻不聞香臭。此為肺竅郁遏所致。宜通肺飲主之。問曰。有衄血。有吐血。其別如何。答曰。鼻者與肺通。血溢于腦者。致衄血也。血動于胸者。致吐血也。病患血氣暴動。致衄血。其脈數(shù)實者。宜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衄血為恙。惡寒發(fā)熱。其脈浮而緊者。此為風(fēng)熱。欲解所致也。鼻衄若吐紅。喘痰盜汗。脈虛微者。宜玄參湯。
玄參湯方
玄參(三分) 地黃(生三分) 梔子(炒三分) 犀角(三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驚觸。逆動而暴衄者。先以冷水 其面。仍與大黃黃連瀉心湯。鼻衄吐紅暴流。元陽欲脫者。宜灸涌泉大敦。熨百會亦為佳。病患身體羸瘦。其脈細數(shù)??妊趑摺4藶樯蠈嵪绿撝钜?。宜燒酒加蘿卜汁服之。又紫糖。以燒酒。和解服之。使大蒜研如泥。貼足心。病患衄蔑顏紅。此為孤陽奔騰。好墨磨熱湯。加人尿服之。又花蕊石散主之。
花蕊石散方
花蕊石(四錢) 食鹽(一錢)
上二味研均。以童尿服。
咯血。若大便血。諸虛動所致者。宜攝血湯主之。
攝血湯方
當歸(五分) 芍藥(五分) 地黃(生三分) 川芎(二分) 蝮蛇(炒研三分) 生姜(二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先煮五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蝮蛇。攪調(diào)分溫服。
血動為病。陽盛則身熱。陰盛則身冷。身冷者易治。身熱者難治。病患九竅失血。身熱不解。脈滑數(shù)者。不可治。傷寒熱客于膀胱。遂致血泄。此為病解也。病患吐紅。腥臭不可近。其脈洪大。若頭眩者。為難治。血動為侯。其人。肌膚黑瘦者易治。白肥者難治。問曰。耳疾如何。答曰。耳之為恙。脈浮者為實。沉者為虛。實者發(fā)瘡。虛者致聾。兒耳膿瀝而敗臭。此為脾郁所致。以食飲過飽故也。名曰 耳。宜大黃黃連瀉心湯。風(fēng)熱。上攻而鼓擊。耳鳴恰如海濤者。宜防風(fēng)攻毒飲主之。
防風(fēng)攻毒飲方
防風(fēng)(五分) 細辛(二分) 牛房子(五分) 黃柏(炒三分) 寒水石(一錢) 芒硝(三分) 甘草(二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病患耳鳴恰如蟬聲。暮則劇。朝則減。此為無根假火奔騰所致也。烏鴉黑散主之。
烏鴉黑散方
烏鴉(黑炒四錢) 黃柏(黑炒二錢) 梔子(黑炒三錢)
上三味。研調(diào)。以白湯。加童便服之。
耳痛HT 作。若膿滴。若蟬聲者。宜白礬油主之。
白礬油方
白礬(五分) 麝香(一分)
上二味。先以清油二升。煮白礬。內(nèi)麝香。攪調(diào)滴入。日二三次。
耳鳴HT 作。久久致聾者不可治。風(fēng)毒逆鼓而耳鳴如聾者。尚可治。假火奔騰。為勞聾者。不可治。問曰。齒齦腫痛何謂也。答曰。齒 熱腫而痛脈必浮數(shù)者。為風(fēng)熱所致。若脈沉數(shù)。其齒焦者為 齒也。齦 暴腫而痛此為風(fēng)毒所致。宜消毒飲主之。齒齦煩熱疼痛若風(fēng)熱若脾熱所致者。宜木鱉散主之。
木鱉散方
木鱉子(一錢) 龍腦(二分)
上二味。研篩醋調(diào)。敷患處。
齒暴燔灼。干黑而脫落者。為走馬疳也。蘿勒散主之。
蘿勒散方
蘿勒(三分) 蝦?。骰叶郑?龍腦(二分)
上三味。研調(diào)敷患處。
重 。 熱而煩痛者。宜砭瘀血也。齒痛體作者。灸列缺若陽溪不復(fù)發(fā)也。問曰??谙蚜鞒稣?。何謂也。答曰。涎者脾液也??诹飨颜摺4藶槠⑹諗z所致也。養(yǎng)臟湯主之。
養(yǎng)臟湯方
茯苓(五錢) 白術(shù)(炒三分) 陳皮(五分) 半夏(四分) 人參(二分) 柯子(二分) 生姜(二分) 大棗(三枚) 縮砂(三分) 甘草(三分)
上十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問曰。暴啞者何以所致也。答曰。病患暴啞其聲啾啾。脈沉伏而咳。此為風(fēng)痰凝結(jié)也。若聲吃吃。脈動數(shù)。狀如狂者。驚觸。若蟲癖也。病患失聲。如囁狀。此為風(fēng)痰凝塞所致也。白糖飲主之。
白糖飲方
白糖(四錢) 蘿卜汁(五分) 姜(三勺)
上三味。調(diào)和。頻頻服。
病患。由驚觸而啞者。宜蜜陀丸。
蜜陀丸方
金蜜陀(四錢) 麝香(一分) 辰砂(三分) 豬膽(二分)
上四味。研篩。姜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溫膽湯服之。
兒情態(tài)恰如癡而吶語。此為癇啞也。病患體倦乏氣力。其聲如隔壁而語。此為病末。以血液竭故也。病患身熱。脈數(shù)而嘔者。為胃熱所致也。若身冷脈沉者。胃寒令然也。病候。有聲而無物。名曰嘔。無聲而有物。此為吐。若脈滑為痰飲。脈弦為蟲動。蟲動所致。宜安蛔湯。
安蛔湯方
人參(二分) 白術(shù)(三分) 茯苓(五分) 干姜(三分) 烏梅(一個) 蜀椒(二分)
上六味。以水一升。煮減三合。去滓分溫服。
病患。諸嘔吐。水谷難入者。宜半夏茯苓湯主之。
半夏茯苓湯方
半夏(五分) 茯苓(五分) 生姜(三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嘔逆微熱。胸脅苦滿。其脈細弦者。宜柴胡湯主之。病患胸間漉漉作聲。吐出水谷者。茯苓飲主之。
茯苓飲方
茯苓(五分) 人參(三分) 白術(shù)(三分) 枳實(二分) 橘皮(三分) 生姜(二分)
上六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分溫服。
病發(fā)熱而渴。飲反嗆者。為水逆也。五苓散主之。嘔吐休作。飲食不能者。宜燒酒服之。
服法
燒酒(五合) 白糖(四錢) 姜汁(一合)
上三味。研調(diào)。每服一蜆殼。日五六次。
嘔家腹?jié)M潮熱。若腹痛。唇燥舌干者。此為實。宜大承氣湯主之。兒暴吐脈腹反如故。此為乳餌所妨也。嘔家有癰膿者勿治。膿盡自愈。嘔乳休作。連日不解者。發(fā)驚癇。不可治也。嘔吐腹大。四肢瘦。其脈細弦者疳也。嘔家要減飲食。若妄飲食者。不可治也。問曰。膈噎病。何以所致也。答曰。天質(zhì)虛弱。七情郁塞。若飲食饑飽過度。脾力仍孤竭。濁痰膠疑。致以飲食溢吐也。飲食噎出。肌膚血燥。脈微弱者。為極虛也。與蜆殼散。
蜆殼散方
蜆殼(浸醋燒四錢) 雞子殼(四錢) 白糖(一兩)
上三味。研調(diào)。以生姜湯服之。
病患。脈滑而動。飲食時噎吐者。宜大半夏湯。
大半夏湯方
半夏(一錢) 人參(三分) 白蜜(五錢)
上三味。以水二升。調(diào)和。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膈噎胃反。飲食時吐出者。宜鸕 散。
鸕 散方
鸕 (黑炒)
上一味。研篩。每一錢。以燒酒溫服。
膈噎。飲食吐出而難內(nèi)。其脈沉弦。此為病屬沉痼也。宜老涎飲主之。
老涎飲方
老牛涎(一升) 燒酒(一升)
上二味調(diào)和。兩三沸。更加姜汁。每服一二合。以病愈為度。終身當不復(fù)發(fā)也。
胃反膈噎。諸脾虛。食谷不化。若留飲。胸腹雷鳴。俱宜丁香煎主之。
丁香煎方
丁香(三十五個) 大棗(二十枚) 生姜(一錢)
上四味。以水五升。煎取三升。去滓。煮陳米一升為粥。加食鹽一匙。攪調(diào) 食。兼服白梅蘿卜汁等。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四肢瘦。腹肉脫者。為難治。嘔家勿攻。以上實下虛所致也。飲食噎而難內(nèi)者。尚可治。內(nèi)而難收者不可治。問曰。噯氣吞酸何謂也。答曰噯者出食臭。酸者致酸味。是以食飪郁塞也。食谷不殺。吞酸噯臭。劇者膨滿而痛。宜平胃散主之。病患腹力衰弱。胸間留飲。若嘔逆食臭者。宜茯苓飲服之。病患胸痞雷鳴。大便泄利。若干噫食臭者。是以胸腹不和故也。生姜瀉心湯主之。
生姜瀉心湯方
生姜(三分) 甘草(二分) 人參(三分) 干姜(三分) 黃苓(三分) 半夏(一錢) 黃連(二分) 大棗(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論曰。 雜為恙。痰火郁灼。為此害也。宜青皮湯和之。
青皮湯方
青皮(一錢) 食鹽(燒三分) 生姜(五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師曰。谷氣實則噫。虛則噦。噦為吃逆。吃者噦聲輕也。噦者吃聲重也。噦者吃吃作聲。以草刺鼻。嚏而解即是也。吃逆休作。數(shù)月不解。食飲喜戲反如故。此為蟲氣令然也。病患困倦。噦吃而脈沉細。此為胃虛也。宜柿蒂湯主之。
柿蒂湯方
柿蒂(一錢) 半夏(五分) 丁香(三分) 生姜(三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噦吃。若熱若寒。俱宜蘿卜飲主之。
蘿卜飲方
蘿卜汁(五合) 白糖(二兩) 燒酒(二升)
上三味。調(diào)和。分溫頻頻服。
噦家體羸血燥。脈沉而細。此為陰陽失順攝也。問曰??人云鋭e如何。答曰。浮風(fēng)緊寒。數(shù)熱。細濕。虛勞。俱為肺氣不利也。風(fēng)寒所襲。其人若胸間有水氣。若干嘔。必脈數(shù)而咳。宜小青龍湯主之。
小青龍湯方
麻黃(五分) 芍藥(五分) 半夏(五分) 五味子(三分) 干姜(三分) 桂枝(三分) 細辛(三分) 甘草(二分)
上八味。以水一升五合。先煮麻黃。減五合。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咳家夜間更劇。引日難解者。宜斂肺飲。兼 方主之。
斂肺飲方
射干(一錢) 白芥子(一錢) 生姜(三分) 罌粟殼(炒一錢)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方
木鱉子(一兩) 款冬花(一兩)
上二味。作莫。每三錢焚煙。以鼻吸。少頃當涎出仍服生姜湯。
兒骨露血燥??却饬?。此為疳咳。宜苦酒雞子之。榧實蜜灸亦佳。
苦酒雞子方
雞子(一個)
上瀹熟去殼。以苦酒再煮 之。
咳家體瘦血燥其脈細數(shù)。必致咯血。此為虛極也。鱉枸湯主之。論曰。病有喘有哮。短氣息迫。名曰喘也。喉內(nèi)致響聲。名曰哮也。宜茯杏甘橘枳姜湯主之。
茯杏甘橘枳姜湯方
茯苓(一錢) 杏仁(七個) 甘草(三分) 橘皮(五分) 枳實(三分) 生姜(三分)
上六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喘家多以暑月寒月。必發(fā)動。此為肺臟久蓄濁氣所致也。茶實飲主之。
茶實飲方
茶實(炒五分) 蒂藶(五分) 桑白皮(三分) 干姜(三分) 大棗(二枚) 甘草(二分)
上六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喘咳氣逆。痰息煩動。其脈沉弦者。澤漆湯主之。
澤漆湯方
澤漆(一錢) 半夏(五分) 紫參(五分) 白前(三分) 生姜(三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病患動躁。汗出而喘。無大熱者??膳c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主之。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
麻黃(四分) 杏仁(七個) 甘草(二分) 石膏(一錢)
上四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黃。減二合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六合。去滓。分溫服。
咳喘交作。短息而動躁其脈浮大。眼如脫狀。此為肺脹也。越婢加半夏湯主之。體瘦肌燥。喘哮休作。若痰咳咯血。夜臥不安者。薯蕷膏主之。
薯蕷膏方
薯蕷(去上皮一顆) 白糖(一兩)
上二味。搗如泥。每服彈丸大。日四五次。
肺脹息迫。四肢厥。額汗流。脈沉結(jié)者死。問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肺痿之病。何從得之。師曰或從汗出?;驈膰I吐?;驈南?。小便利數(shù)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脈數(shù)其人咳??谥蟹从袧嵬傧涯吆螏熢弧榉勿糁?。若口中辟辟燥??燃茨氈须[隱痛。脈反滑數(shù)。此為肺癰。咳唾膿血。脈數(shù)虛者為肺痿。數(shù)實者為肺癰。桔梗湯主之。
桔梗湯方
桔梗(二錢) 甘草(五分)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shù)。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甘草干姜湯以溫之。肺癰喘不得臥。蒂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蒂藶大棗瀉肺湯方
蒂藶(炒一錢) 大棗(三枚) 白芥子(五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咳而胸滿。振寒脈數(shù)。時出痰血。腥臭。此為肺癰之漸也。肺癰。吐膿血不息。一身蒸。熱脈細而數(shù)。自汗若盜汗者。不可治。問曰。骨鯁何以所治。答曰。魚骨為恙。急 膠飴。無驗者。再三 而愈。人誤為魚骨所害。金鳳實服之。金鳳實三個研末。以冷水調(diào)服。更以熱湯嗽之。人 餅。誤膠其喉。煩悶而欲死者。急苦酒白糖攪調(diào)服蘿卜汁。頻服亦佳。兒誤吞稻筆咽嗌不利。而煩亂者。急食膠飴。無驗者。再三食之。兒誤吞金銀。若銅鐵。宜縮砂飲。
縮砂飲方
縮砂(一錢) 生姜(五分)
上二味。以燒酒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納白糖。攪調(diào)服。
問曰。胸痹心痛何謂也。答曰。胸痛。其人脈滑者。痰飲所致也。腹?jié)M而胸痛脈實緊者。谷飪所致也。胸脅攣拘。其痛休作有時。此為蟲動也。傷寒脈浮。反攻之。遂胸痞而痛。名曰結(jié)胸。但滿而不痛。此為痞。宜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方
半夏(五分) 黃芩(三分) 干姜(三分) 人參(二分) 黃連(三分) 大棗(三枚) 甘草(二分)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胸痞按之濡。其脈開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大黃黃連瀉心湯方
大黃(五分) 黃連(五分)
上二味。以麻沸湯一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
胸痞干噫食臭。脅間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瀉心湯主之。支飲胸滿者。濃樸大黃湯主之。
濃樸大黃湯方
濃樸(一錢) 大黃(五分) 枳實(三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再服。
心下痞。而復(fù)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茯苓飲主之。大陽病。外證未除。而數(shù)下之。遂協(xié)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胸痞劇則致痛。痛劇則徹背。遂動躁。而脈沉伏。宜鬼箭湯。
鬼箭湯方
鬼箭(二錢) 人中白(五分) 芒硝(三分) 甘草(二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大寒痛。嘔不能飲食。皮粟起。宜大建中湯主之。
大建中湯方
蜀椒(五分) 干姜(四分) 人參(三分)
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內(nèi)膠飴二錢微微火煎。取一升。分溫再服。
蛔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fā)作有時。毒藥不止。甘草粉蜜湯主之。
甘草粉蜜湯方
甘草(五分) 粉(三分) 蜜(一錢)
上三味。以水一升。先煮甘草。取七合。去滓內(nèi)粉蜜。攪令和。
煎如薄粥。溫服。胸間虛氣滿。若疼痛。其脈細弦者。熊膽飲主之。
熊膽飲方
熊膽(三分) 石決明(浸醋燒去火毒五分)
上二味。以燒酒。先解熊膽。更內(nèi)石決明。攪調(diào)。分溫服。
潮熱。胸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大陷胸湯方
大黃(五分) 芒硝(五分) 甘遂(五分)
上三味。以水二升。先煮大黃。取一升。去滓。內(nèi)芒硝。煮一兩沸。內(nèi)甘遂末。溫服。得快利。止后服。
支飲家??葻┬刂写笸?。宜十棗湯主之。
十棗湯方
芫花 甘遂 大戟大棗
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內(nèi)藥末。強人服三分。羸人服二分。溫服之。
利后糜粥自養(yǎng)。胸腹急痛。若噫息。其脈滑動。急與食鹽湯。仍以鵝翎探其喉。當暴吐而愈。胸腹硬滿而大痛。其脈滑數(shù)。急與濃樸三物湯。胸腹硬滿卒痛。身厥脈伏。急與紫霜丸。胸腹疼痛。脈乍數(shù)。乍遲。當吐蛔也。胸痛反復(fù)動轉(zhuǎn)。面顏失色。額汗如流。身厥脈結(jié)。名曰真心痛。朝發(fā)者暮死。暮發(fā)者朝死。
辨中焦病脈證并治第七
問曰。中焦為病侯何謂也。答曰。乳食饑飽失度。遂致腹內(nèi)萬變病。假令如疳癖谷瘕。若腫滿脹單。即是也。兒嗔聲緩急。啼號無淚。而脈弦急。此為腹痛也。腹痛在臍上硬滿者。必食飪也在臍下石硬者。后必致淋也。腹痛。食飪所致者。平胃散主之。
平胃散方
濃樸(三兩四錢) 陳皮(四兩) 蒼術(shù)(一兩) 甘草(五錢) 生姜(五錢)
上五味。 咀。焙搗為末。每服一錢。以鹽湯。攪調(diào)服。
傷寒。發(fā)汗后。腹脹滿者。宜濃樸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
濃樸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方
濃樸(一錢) 生姜(三分) 半夏(五分) 人參(二分)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腸脆窄。過餐生冷。腹郁滿而微痛此為食郁。莪術(shù)丸主之。
莪術(shù)丸方
莪術(shù) 三棱 陳皮 青皮 縮砂(各五錢) 干姜 胡椒(各二錢)
上七味。搗篩。以醋糊為丸。每服二三分。
脅腹。攣拘而痛者。與建中湯。若膨滿而痛者不當。與也。體膚 白。四肢乏力。腔內(nèi)時痛。雷鳴而溏。宜濃樸枳實湯。
濃樸枳實湯方
濃樸(五分) 枳實(三分) 陳皮(五分) 茯苓(五分) 香附子(五分) 檳榔(五分) 黃連(三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腹硬脈弦。痛而閉者。濃樸三物湯主之。
濃樸三物湯方
濃樸(一錢) 枳實(五分) 大黃(五分) 甘草(三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腹內(nèi)絞痛。四肢厥冷。脈沉伏而陰縮者。豬膽酒主之。
豬膽酒方
野豬膽(二個)
上一味。以燒酒一升。煮減二三分。分溫。頻頻服。
胸腹雷鳴急痛。脈沉弦。腰腳如冰冷者。宜熏臍法。熏臍法。碗表鑿二三孔。仍以熟艾指大。倒著其里面。點火以覆其臍。煙當從孔出。熏竭再三根據(jù)前法。以腹溫為度。盤腸痛。屬寒疝。但不直視者是也。烏頭桂枝湯主之。
烏頭桂枝湯方
烏頭(一枚熬)
上一味。以蜜三升。煎減一升。去滓。以桂枝湯一升解之。分溫少少服。不知者。稍加服。
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盤腸痛。冷氣郁結(jié)而不解者。當歸四逆加吳茱萸湯主之。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湯方
當歸(一錢) 芍藥(一錢) 桂枝(三分) 細辛(三分) 吳茱萸(二分) 生姜(三分) 通草(一錢) 甘草(二分) 大棗(二枚)
上九味。以水一升。清酒一升。煮和。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
兒腹肚絞痛。有螈 者內(nèi)釣也。無螈 此為盤腸。宜當歸附子湯。
當歸附子湯方
當歸 牛膝 芍藥(各二錢) 桂枝 附子 甘草(各五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婦女腰腹絞痛。面紅者。此為血氣所致也。宜桃核承氣湯。桂枝茯苓丸亦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藥(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彈丸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腹內(nèi)血氣 痛者。蟹爪枳實湯主之。
蟹爪枳實湯方
蟹爪(浸醋灸一錢) 枳實(一錢) 芒硝(三分) 芍藥(一錢) 桃仁(五分) 甘草(三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脅下偏痛。發(fā)熱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大黃附子湯主之。
大黃附子湯方
大黃(五分) 附子(三分) 細辛(三分)
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
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附子粳米湯主之。
附子粳米湯方
附子(三分炮) 半夏(五分) 甘草(三分) 大棗(三枚) 粳米(五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米熟。湯成去滓。分溫服。
論曰。腹?jié)M按之硬。而落落者。為癖塊也。濡而漉漉者。為濕腫也。兒脾弱。食谷不化。遂致食瘕。宜潰堅湯主之。腹內(nèi)食谷不消。郁塞而硬滿。逐致蟲塊。宜鷓鴣菜湯。癖塊屬脾弱。其治無瀉法。宜磨谷化塊方。 結(jié)。積聚虛冷。若中 霍亂。宜木天蓼湯主之。
木天蓼湯方
木天蓼(五分) 枳實(三分) 茯苓(五分) 桂枝(三分) 生姜(三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塊鼓滿。按之不移。四肢細削者。潰堅酒服之。
潰堅酒方
野狼毒(一兩) 三棱(五錢) 莪術(shù)(五錢) 枳實(四錢) 檳榔(四錢) 縮砂(三錢) 青皮(三錢) 干姜(三錢) 白糖(半斤)
上九味搗篩。以燒酒一斗。攪調(diào)蜜封。四五日分服。日二三次。
病者腹?jié)M。時減。復(fù)如故。此為脾虛鼓滿之漸也。宜羅勒湯主之。
羅勒湯方
羅勒(一錢) 人參(三分) 枳實(三分) 青皮(三分) 茯苓(五分) 白術(shù)(三分) 濃樸(三分) 生姜(三分) 大棗(三枚)
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消食破滿氣。檳榔丸主之。
檳榔丸方
檳榔(三錢) 木香 人參(各二錢) 枳實(四錢) 胡椒(一錢) 甘草(二錢)
上六味。酒糊丸。
病患鼓滿漸脹。飲食反如故。此為腸表 肉。名曰脹單。廢人也。胸腹大滿。奔豚悸動。短息而額汗出者。不可治。塊瘕漸大。四肢腫滿。從臍水瀝流者。為難治。腫從四肢。向腹者。尚可治也。從腹向四肢者。不可治也。
辨下焦病脈證并治第八
問曰。下焦病何謂也。答曰。大便難。若瀉。小便不利。若遺溺。及痿 。腳痛。此為下焦所患也。大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宜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葛根黃芩黃連湯方
葛根(五分) 甘草(五分) 黃芩(五分) 黃連(三分)
上四味。以水二升。先煮葛根。減半升。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
大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黃芩湯方
黃芩(三分) 甘草(三分) 芍藥(一錢) 大棗(三枚)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大便洞瀉。其色黃。此為熱瀉。宜五苓散主之。發(fā)熱惡寒。吐瀉煩渴。若腹痛者。清寧湯主之。
清寧湯方
葛根(五分) 人葉(三分) 蒼術(shù)(三分) 茯苓(五分) 木香(三分) 藿香(三分) 甘草(二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發(fā)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下利。脈遲而滑者實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氣湯。下利。脈反滑者。當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氣湯。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時。復(fù)發(fā)者。以痛不盡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蚣隆;蛐”悴焕?。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下利脈沉弦者。下重。脈大者。為未止。宜硬飯湯。
硬飯湯方
硬飯(二錢半黑炒半生用) 檳榔(一錢) 芍藥(一錢) 枳實(五分) 茯苓(一錢) 甘草(三分) 大棗(五枚) 生姜(三分)
上八味。以水二升。煮硬飯。減五合。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有熱者。加黃連黃苓。有寒者。加附子干姜。
兒大便窘迫。狀如膠。而面顏皺者。為痢也。瓊脂湯服之。
瓊脂湯方
瓊脂(五分) 枳實(五分) 芍藥(一錢) 檳榔(五分) 大棗(三枚) 甘草(二分) 生姜(三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大陽病。外證未除。而數(shù)下之。遂協(xié)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桂枝人參湯方
桂枝(三分) 甘草(二分) 白術(shù)(三分) 人參(二分) 干姜(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先煮四味。取一升。肉桂。更煮。三兩沸。去滓。分溫服。
下利。腸 腥臭。腰髖煩痛。宜剪紅丸。
剪紅丸方
蜜香(四錢) 縮砂(四錢) 熊膽(一錢) 阿片(一錢) 龍腦(三分) 麝香(一分) 甘草(三分)
上七味。研篩。以燒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丸。
大便后重而節(jié)續(xù)。煩渴而小便澀。若大便去紅者。山漆湯服之。
山漆湯方
山漆根(二錢) 山藥(酒制炒一錢) 芍藥(二錢) 枳實(五分) 大棗(三枚) 生姜(三分) 甘草(二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大便窘迫。腰腹絞痛而煩。取熱湯。灌觸器仍登器。湯氣熏蒸。腰腹自和。大盒飯快通也。下利。手足微冷。脈澀者。不可更攻。宜 血散。
血散方
當歸(四錢) 蝮蛇(三錢黑炒)
上二味。研篩以溫酒服之。
發(fā)熱暴瀉。脈浮。渴而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發(fā)熱脈數(shù)。腹中痛。屢欲圊便。煩渴而小便少。此為瘕泄也。瘕泄大便如糜。法須攻之。瘕不竭。痢示不罷也。痢疾為瘀濁。故后重而腸垢。必苦里急。假令無腸垢者。無后重也。若脈滑而疾者。當屎膿也。腹痛暴瀉。惡臭不可近者。為食積也。兒暴瀉。難以陽決之。久痢。難以陰決之。暴瀉以多脫陽也。久痢以多瘀熱也。小陰病。下利便膿血。若廣腸脫出。宜桃花湯主之。
桃花湯方
赤石脂(五分) 干姜(三分) 粳米(三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米令熟。去滓。溫服。
下利。如蟹渤。勃勃作聲者。此為氣痢也。氣痢丸主之。
氣痢丸方
訶子皮(四錢) 蜜香(二錢) 人參(三分)
上三味。研篩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痢疾。后重不解。其脈虛而動。此為便血之兆也。小連翹湯主之。
小連翹湯方
小連翹(二錢) 芍藥(一錢) 檳榔(二錢) 木香(七分)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大腸熱則致后重。寒則致驚溏。若噯息者。谷飪也。夏月。腹痛而泄瀉。痛一陣。泄一陣。此為腸間熱也。黃連香薷飲主之。發(fā)熱煩渴。大便如卵黃者。熱瀉也。無渴而清澄者。驚溏也。病患為冷食所傷。遂脅寒而利。如鴨屎。此為驚溏也。抉脾湯主之。下利日數(shù)十行。血液內(nèi)竭。脾氣空乏。煩渴嘔逆。飲食不能。此為禁口痢也。蓮肉飲主之。
蓮肉飲方
蓮肉(炒二錢) 黃連(三分) 食鹽(炒二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內(nèi)蘿卜汗。攪調(diào)。分服。
下利。陰陽內(nèi)竭。胸腹悸動。飲食不能。宜熏臍溫之。痢疾。腰腹絞痛。諸方無驗者。灸章門京門。若腰腹諸穴。痢下旬余。體瘦血燥。四肢微冷。反面色緣緣正赤。此為孤陽沸郁所致也。麥門冬湯服之。大便滑泄。胸腹雷鳴。脈沉弦。此為脾冷所致也。薯蕷湯主之。
薯蕷湯方
薯蕷(一錢) 茯苓(一錢) 白術(shù)(五分) 人參(三分) 青皮(三分) 半夏(一錢) 縮砂(三分) 香附子(浸童便灸五分) 藿香(三分) 蓮蕊(三分) 甘草(三分) 生姜(三分)
上十一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脈微而數(shù)。微為陰虛。數(shù)為陽動。虛動相搏。孤陽不能獨立體膚自冷瘦。黎明大便溏。此為腎冷然也。宜七成湯主之。小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真武湯主之。病患。陰陽俱厥。脾氣孤弱。五腋注下。下焦不闔。清便飧泄。若腹筑湫而痛者。參茯白術(shù)散主之。
參茯白術(shù)散方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山藥 縮砂 陳皮 干姜 蓮肉(各三錢) 藿香 白扁豆 薏苡 甘草(各半減)
上十二味。搗篩為散?;蛞阅z飴。調(diào)勻服之。
痢疾。禁妄攻。若妄攻者。瘀濁未減而血液必竭也。痢疾。要屢視口內(nèi)。若齒焦者。為走馬疳也。痢毒疫熱。若瘡疹毒。宜翹花煎服之。
翹花煎方
翹花(五錢) 白糖(五錢)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翹花。去滓。內(nèi)糖服之。
痢熱不減。煩渴而昏睡。其脈弦急者。此為發(fā)驚之漸也。溏泄家。要減飲食。若妄食者。為難療。痢后血液燥竭。腳肉殊脫削。若攣急而疼痛。此為鶴膝風(fēng)也。痢疾。后重而努力。必致脫肛。以下焦虛故也。痢下數(shù)旬不解。血液干竭。而脈細數(shù)者。轉(zhuǎn)屬疳瀉也。病患脈沉而遲。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其人必微熱。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面體羸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苦瀉泄者。宜白術(shù)膏服之。
白術(shù)膏方
白術(shù)(一斤焙) 茯苓(四兩) 陳皮(四兩)
上三味。以水一斗。熬取三升。濾去渣。又以水八升。熬取二升。將渣搗爛。又以水五升。熬取一升。都合前汁。再熬至二升。加蜜四兩。熬至稠。滴水成珠為度。每服彈丸大。日二三次。
瀉泄家。小盒飯少。今反多。是欲愈也。痢疾為恙。以順氣活血為要。其氣順則里急減。其血活則泄利自愈。痢下。數(shù)月休作者。為休息痢也。病患瀉泄。脈浮而遲。此為表熱里寒。其便必完谷也。四逆湯服之。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四肢厥。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加人參三分。前后二便。易其位而出。名曰交腸。此為臟腑錯雜所致也。痢下腸 。如魚腦。若屋漏。目紅唇燥。此為氣血敗絕也。痢下。旬余不解。鮮血自利。脈微肩息。多呼少吸者死。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暴利。脈絕。手足厥冷。 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痢下。體瘦脈虛。反能飲食者生。不能飲食者死。體厥。脈微口渴。下利清谷。短氣煩躁者死。痢下。數(shù)旬不解。嘔噦足跗微腫。若吐蛔者死。問曰。大便難。何以所致。答曰。脾實則大便難。虛則大便溏。不溏不難。其人必實健也。潮熱便難。若譫語。若目中不了了者。此為邪熱在里也。大承氣湯主之。病患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大承氣湯主之。孩兒胸腹。 脹硬滿。大便不利。此為乳癖所致也。白花湯主之。體羸肌燥。大腸血干。大便硬者。宜波淡花 之。波淡花一斤。白糖一斤。搗如泥。盛壺密蓋。每 梅實大。 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shù)。浮澀相搏。大便則難。其脾為約。麻仁丸主之。
麻仁丸方
麻子仁(四錢) 芍藥(四錢) 大黃(八錢) 濃樸(二錢) 枳實(一錢) 杏仁(四錢)
上六味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和為度。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fā)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nèi)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dǎo)而通之。
蜜煎導(dǎo)方
蜜(七合)
一味。內(nèi)銅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飴狀。擾之勿令焦者。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內(nèi)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
病患體羸血燥。大便結(jié)燥者。以熱湯內(nèi)觸器。乘熱而登。須臾當肛潤使通也。病患氣乏體羸。腸內(nèi)血燥。大便必硬。宜逐腸丸主之。
逐腸丸方
巴豆(四錢) 硫黃(二錢) 檳榔(二錢) 甘松(二錢) 鐵落(四錢) 大黃(四錢)
上六味。搗篩。酒糊丸。枳實大。別蜀椒二錢。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洗掌中。拭凈更涂胡麻油。仍握一丸。
男左女右。以大便通為度。若不通。更握新者?;蜃笥揖阄?。若通而不禁者。以冷水。頻洗掌中。盒飯頓止。
問曰。小便不利者。何謂也。答曰。膀胱以氣化理。寒熱虛實。其氣不行。仍失轉(zhuǎn)化。小便不利。即是也。病患。脈數(shù)身熱??识驯銤?。膀胱有客熱。若脈澀而身微腫者。此為風(fēng)濕也。病患腹硬脈沉。而小便不利。是癖塊令然也。病患脈浮微熱消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身腫。小便少。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宜防己茯苓湯。
防己茯苓湯方
防己(一錢) 黃 (一錢) 桂枝(三分) 茯苓(一錢)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三服。
風(fēng)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fēng)。小便少者。宜防己黃 湯。
防己黃 湯方
防己(一錢) 甘草(三分) 白術(shù)(三分) 黃 (五分)
上銼麻豆大。每抄二錢七。生姜一片。大棗一枚。水盞半。煎八分。去滓。分溫服。
風(fēng)水惡風(fēng)。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xù)自汗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
越婢湯方
麻黃(一錢) 石膏(一錢) 生姜(三分) 大棗(二枚) 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分溫三服。
身重。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馳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zé)┰?。小便不利者。桂枝加黃 湯主之。病患溲便澀痛而旁射。是膀胱熱也。滑石湯主之。
滑石湯方
滑石(一錢) 芒硝(三分) 柏實(五分) 茯苓(一錢) 甘草(三分) 生姜(三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肚腹硬滿。腰腳攣急。而小便不利。此脬痹也。病患滲道癃閉所致。腹?jié)M短氣者。 麻湯主之。
麻湯方
麻(一錢) 茯苓(二錢) 豆黃卷(三錢) 馬舄(二錢)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病患。元陽減耗。胞胱乏轉(zhuǎn)化。遂腹脹。小便不利。醫(yī)欲以淡滲利之。是誤也。得之反益劇。短氣息迫。宜折水湯主之。
折水湯方
桑白皮(一錢) 吳茱臾(五分) 枳實(七分) 檳榔(一錢) 茯苓(一錢) 縮砂(五分) 香附(五分) 附子(三分) 生姜(三分) 麥芽(二錢)
上十味。以水二升。先煮麥芽。減五合。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病患胸腹大滿。結(jié)熱不解。若香港腳心悸。俱與降氣散。
降氣散方
田螺(去殼黑炒一兩) 麝香(三分)
上二味。研均。每錢七。以白湯服之。
病腫脹稍解。但足跗難消者。宜附子煎。
附子煎方
附子(四錢) 樟腦(四錢)
上二味。以酒五升。煎取三升。溫熟。頻頻熨之。日五六次。
病患。脬轉(zhuǎn)而小便不利者。陰陽熨法主之。疳瘕鼓滿。小便不利者。與黑散。
黑散方
蝦?。ㄒ粌桑?縮砂(一兩)
上二味。為黑炒。存性。研篩。以生姜湯服之。
病患。小腹攣急。心胸中動氣。此為元臟虛也。溺必如泔汁。宜破故湯。
破故湯方
破故(一錢) 鹿角霜(五分) 茯苓(一錢) 連蕊(三分) 紅曲(五分) 甘草(三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病患胸腹腫滿。如石硬。雖體氣虛弱。須先破之。有故無害。此為霸道也。桃花煎破之。
桃花煎方
茯苓(一錢) 白術(shù)(三分) 枳實(三分) 半夏(一錢) 人參(三分) 香附(五分) 砂仁(三分) 藿香(五分) 甘草(三分) 干姜(三分)
上十味。以水二升。煮白桃花一錢。減五合。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得泄利二三行為度。后去桃花。
服本方。小盒飯漸通也。
諸小便不利。腫滿轉(zhuǎn)側(cè)不能者。紅豆煎主之。
紅豆煎方
紅豆(炒一兩) 茯苓(一錢) 枳實(五分) 吳茱臾(三分) 桑白皮(五分) 檳榔(五分) 白術(shù)(三分)生姜(三分)
上八味。以水二升。先煎紅豆。減五合。內(nèi)諸藥。再煎取一合。去滓。分溫服。
病患跗腫脈微??趶垰獯?。額上汗出者死。腫滿。小便不利。多脾虛。煩悸而飲食不進者。不可治。問曰。淋有五種者。何謂也。答曰。淋之為病。有寒有熱。有血有石也。又真臟大虛。肚腹攣急而溺點者。此名勞淋也。陰頭痛而小便淋瀝。其色如血者。名曰熱淋也。宜石葦湯。
石葦湯方
石葦(二錢) 滑石(二錢) 茯苓(五錢) 黃柏(五分)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小便難澀而鮮血滴。此為血淋。后致膿淋也。涼血湯主之。
涼血湯方
小連翹(五分) 當歸(一錢) 芍藥(一錢) 枳實(五分) 桂枝(三分) 桃仁(三分) 生姜(三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身體冰冷。其脈沉弦。小便頻數(shù)。或身微腫。此名曰冷淋。宜甘草附子湯主之。
甘草附子湯方
甘草(三分) 附子(三分) 紅曲(三分) 桂枝(三分)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血活則膀胱滋。氣化則溲便行。若氣血窒塞。則滲道澀。名曰氣淋也。枳實湯主之。
枳實湯方
枳實(三分) 濃樸(一錢) 茯苓(一錢) 木香(三分) 藿香(三分) 糖霜(二錢) 生姜(三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六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糖霜攪調(diào)。分溫服。
膀胱郁結(jié)。瘀濁致淋。凝則為砂。散則為膏。宜海金砂湯主之。
海金砂湯方
海金砂(一錢) 琥珀(五分) 茯苓(五分) 糖霜(五分) 大棗(二枚) 生姜(三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發(fā)熱脈浮。渴欲飲水。溲便澀而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豬苓湯方
豬苓 茯苓 阿膠 滑石 澤瀉(各五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先煮四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阿膠烊消。若嘔家。去阿膠。加蜂蜜分溫服五合。日三服。淋疾。有熱膿多者。為易治。無熱膿點滴不盡者。為難治。問曰。夢遺失精者。何謂也。答曰。實壯人。欲火盛而致夢遺者。宜轉(zhuǎn)移其情想而愈也。若羸弱人。假火妄動而致遺泄者。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方
桂枝(三分) 芍藥(一錢) 生姜(三分) 甘草(三分) 大棗(二枚) 龍骨(五分) 牡蠣(一錢)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
病患夢泄。時目眩。若腰腹弦急而痛。此為牝臟虛。宜安神丸鎮(zhèn)之。
安神丸方
黃連(六錢) 生地黃(一錢) 當歸(二錢) 朱砂(五錢) 牛黃(五分) 甘草(一錢)
上六味。為末。蒸餅糊丸。黍米大。金箔為衣。每服十五丸。
腎漏白淫。頭眩振振。胸間悸動。強陰不倒。此為虛火不皈其原也。宜知柏枸杞飲。
知柏枸杞飲方
知母(二錢) 黃柏(酒炒三分) 枸杞(二錢) 食鹽(二分) 甘草(五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病患二臟衰弱。陰痿不振。夢交精脫。脈微沉細弦數(shù)。起居勞汗出。此為過極琢削所致也。極秘滋陰膏主之。
極秘滋陰膏方
反鼻(黑炒七錢) 破故(五錢) 縮砂(十錢) 枸杞子(八錢) 蓮蕊(五錢) 萑肉(八錢) 雞子黃(十錢) 山茱萸(八錢) 龍涎(六錢) 夏草冬蟲(五錢) 人參(五分)
上十一味。為極末。先以燒酒二升。煮雀肉雞子黃為膏。更以蜂蜜二升燒酒八升。與諸藥同煮為膏。每服彈丸大。
問曰。陰器疼痛者。何謂也。答曰。陰器為恙。有腫痛。有隱痛。此為牝臟毒火所致也。陰物。隱痛煩亂。毒火所致者。黑豆湯主之。
黑豆湯方
黑豆(一錢) 犀角(五分) 甘草(三分)
上三味。以水二升。煮二味。減一升。內(nèi)犀角末。攪調(diào)。分溫服。
玉莖腫痛。若隱痛。恰如刀割。動燥不安者宜甘草湯浸之。
甘草湯方
甘草(八錢) 食鹽(一錢炒)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內(nèi)竹筒。適寒溫。以浸玉莖。冷易之。日五六次。以痛定為度。
論曰。臀骨隱痛。朝昏不解。諸藥無療者。 灸法治之。灸龜尾。仍與柏皮湯。論曰。脬氣實。則溲便適度。虛則失其約。名遺溺。宜破故紙丸。
破故紙丸方
破故紙(二兩) 縮砂(一兩) 附子(半兩) 五倍子(一兩黑炒) 甘草(五錢)
上五味。研篩。酒糊丸桐子大。以馬溺溫服。
遺溺若陰痿。俱為牝臟虛冷所致。宜破故紙酒服之。
破故紙酒方
破故紙(一兩) 縮砂(一兩) 蓮蕊(五錢)
上三味。搗為末。以燒酒一斗。糖霜一斤。同調(diào)均。內(nèi)壺密封。七日酒熟。每服二三合日三次。
師曰。腎囊偏大漸長。若腰腳攣急而痛。名囊疝。宿寒令然。宜防風(fēng)湯
防風(fēng)湯方
防風(fēng)(一錢) 芍藥(二錢) 烏頭霜(五分) 甘草(二分) 生姜(二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腰腳攣拘。屈伸不任。若行動跋跳。其睪丸偏大者。卵疝也與烏頭霜。芍藥甘草附子湯亦服之。
烏頭霜方
烏頭霜(二兩) 白糖(二兩)
上二味研調(diào)。每一錢七。以溫酒服之。
諸宿寒疝病。若陰腫。若腰冷。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陰囊腫大。腰冷轉(zhuǎn)筋。其脈沉伏。此為厥疝。大金鈴子丸主之。
大金鈴子丸方
金鈴子(去核四錢) 破故紙(二錢) 附子(一錢) 桂枝(四錢) 吳茱萸(一錢) 甘草(一錢) 上六味。
搗篩。以燒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二三次。
陰囊濕癢。得溫氣反益劇者。名腎臟風(fēng)。宜滲濕湯。陰囊偏腫。漸長大者。宜牡蠣散涂之。
牡蠣散方
牡蠣(一錢)
上一味。研篩。以雞子清。調(diào)和涂之。日二三次。
腎臟風(fēng)煩癢。數(shù)旬難解者。宜蛇狀子煎洗之。
蛇狀子煎方
蛇狀子(一錢) 白礬(三錢) 煙草莖(一兩)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以洗之。冷則更溫洗。日二三次。以煩癢解為度。
身厥脈伏。腰腹酷痛。額汗出。名寒疝。宜烏頭煎主之。
烏頭煎方
烏頭(大者五枚熬去皮不 咀)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nèi)蜜二升。煎令水盡。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愈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問曰。緩風(fēng)痿 。何謂也。答曰。南方多濕。瘴氣所襲。致腳痹者。名曰緩風(fēng)也。緩風(fēng)為恙。食飲起居如故。卒起腳屈弱者。即是也。腳弱頑麻。若攣拘。反不濕腫者。名干香港腳也。腫者為濕香港腳。劇者如瓜瓠也。風(fēng)濕身腫脈洪。小便澀而腳弱者。宜越婢加術(shù)湯主之。腳脛軟弱頑痹。若轉(zhuǎn)筋。胸滿短息者。宜大檳榔湯。
大檳榔湯方
檳榔(一錢) 生姜(二分) 青皮(五分) 茯苓(一錢) 濃樸(一錢) 桑白皮(一錢) 吳茱萸(五分) 半夏(一錢) 白芥子(三分) 木瓜(五分)
上十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腳腫漸長。諸藥不禁者。須急攻之。后利滲道。此謂劫其重勢也。宜白花湯主之。
白花湯方
白桃花(一錢) 檳榔(三分) 枳實(三分) 茯苓(五分) 麥芽(炒一錢) 生姜(三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香港腳始起。多不令人識。飲食語言。氣力如故。惟漸頑痹 蹶。寒風(fēng)濕之病也。香港腳奔騰。毒瓦斯鼓擊。痰喘悸動。息迫而欲死者。宜與鐵漿支之。香港腳毒入腹。喘滿氣粗?;柩T隉K闹屎?。脈沉伏者。宜杉節(jié)湯主之。
杉節(jié)湯方
杉節(jié)(炒一錢) 白芥子(一錢) 檳榔(一錢) 枳實(一錢) 生姜(三分) 吳茱萸(三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論曰。濁氣所襲。深入髓。元陽不能 。遂致疼痛。此為寒濕。宜烏頭桂枝湯主之。
烏頭桂枝湯方
烏頭
上一味。以蜜二升。煎減半。去滓。以桂枝湯一升解之。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
風(fēng)濕血痹。身體不仁。若四肢痿弱者。山 菜湯主之。
山 菜湯方
山 菜(一錢) 防風(fēng)(一錢) 當歸(一錢) 牛房子(一錢)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鐘。煮取一鐘。去滓。分溫服。
發(fā)熱惡寒。手腳關(guān)節(jié)掣痛。名白虎歷節(jié)風(fēng)。風(fēng)毒鼓擊所致也。腳腫疼痛。若痿 。脈洪數(shù)。小便如血。宜白虎加桂枝湯主之。肢節(jié)疼痛。身體 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桂枝芍藥知母湯方
桂枝(三分) 芍藥(五分) 麻黃(五分) 防風(fēng)(五分) 知母(五分) 白術(shù)(五分) 附子(三分) 甘草(三分)
上九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去滓。分溫服。
歷節(jié)風(fēng)病。若香港腳攣急。不可屈伸者。宜烏頭湯。
烏頭湯方
麻黃(一錢) 芍藥(一錢) 黃 (五分) 甘草(三分) 川烏(一錢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烏頭)
上五味。 咀。以水二升。煮四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蜜煎中。更煎之。服三合。不知再三服之。
寒濕疼痛。腳脛攣拘。熱腫若瘦削。是屬鶴膝風(fēng)也。寬筋涼血湯主之。
寬筋涼血湯方
防風(fēng) 威靈仙 牛膝 小蓮翹 當歸(各二錢) 寒水石 芍藥(各三錢) 甘草 生姜(各一錢)
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痢疾稍解。反腳痛乏力。此轉(zhuǎn)屬鶴膝也。宜寬筋溫血湯主之。
寬筋溫血湯方
防風(fēng) 牛膝 當歸 芍藥(各一錢) 桂枝 附子(各七分) 甘草(五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風(fēng)濕疼痛。若血痹不仁。若鶴膝痿弱。諸身體頑麻。俱宜麻黃膏服之。
麻黃膏方
麻黃(三兩) 桂枝(一兩) 膠飴(一斤)
上三味。以酒一斗。煮一味。減二升。去上沫及滓。內(nèi)膠飴。再煮為膏。每服彈丸大。日五六次。
腰腳寒痹。不仁痿弱。身無大熱者。宜芥子膏涂之。
芥子膏方
白芥子(不拘多少)
上一味。研如泥。溫酒調(diào)涂。日二三次。
病患胸腹攣急而 跛。此為癇瘕。若蟲塊所致。宜以法治之。體筋弛。腳力空脫。行動難支者。宜三妙湯主之。
三妙湯方
牛膝(一錢) 黃柏(三分炒) 知母(一錢) 杜仲(一錢) 破故紙(一錢) 桂枝(三分) 附子(三分) 甘草(三分) 生姜(三分)
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香港腳痿 。雖夏月常須著綿 。至冬寒倍令兩脛溫暖。得微汗為佳。常令按摩數(shù)勞動關(guān)節(jié)。令氣血通暢。此拒風(fēng)濕之法也。陰虧則形壞。故肢體為之廢弛。膝臏腫大。不能行步。名曰鶴膝風(fēng)。血燥劇者。不可治。風(fēng)痹寒濕。痿痹偏廢。若鶴膝。膝臏疼痛。如虎咬者。宜樟木湯浴之。
樟木湯方
樟木屑(一斗) 桐木皮(五升)
上二味。以水一斛。煎以浴痛處。日七八次。以痛定為度。
香港腳房勞虛乏。小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胸膈者。為難治。香港腳沖心?;秀睔饧薄K闹?。額汗出。脈乍大乍小者。不可治。香港腳之為恙。不得大補。亦不可大瀉。多由氣實而死氣虛者亦難治。
附錄
護養(yǎng)
兒護養(yǎng)。皆失于姑息。富家過愛。遂多夭橫。貧家不及。反得壽長。兒受三分冷。吃七分飽此為護養(yǎng)之要。兒心胸要冷。背腹要溫??奘歉?。不哭不僂 也。兒有胸?zé)o心。病多從口成。乳后勿與食。食后勿與乳。兒乳養(yǎng)欽者。必致疳病。藥補是不如食補也。兒頭以涼為要。足以溫為要。體易虛易實。勿服多寒。勿服多熱。兒敏解人意。是真陽發(fā)泄??蛛y養(yǎng)。兒瘦先撿乳餌。一碗粥勝一斤參。兒肌膚鮮明者。有留飲。宜滲泄方。青暗者。有寒毒。宜溫散方。兒額有筋而頸細。身體乏力者。屬疳病也宜赤風(fēng)蛤 之。風(fēng)者百病之長。食者百治之原。飲食不能者。不可治。兒妄笑者。為心虛。笑少者。為心實。兒谷腸多蟲。乳腸少蟲。有病者胎毒也。兒谷氣勝于元氣者體肥而多病。元氣勝于谷氣者。體瘦而少病。諸病解后。脾胃必衰弱。強食則發(fā)熱而腹?jié)M。是食復(fù)也。病患貪食者。當減也。若惡者反要強。何以論之。曰。食即惡之基。惡者真元不支故也。寒熱必有真假。真者勿慢治。假者勿拘泥。病候有真假。真者隱伏。多在里。假者發(fā)見。多在表。兒吃熱勿吃寒。吃軟勿吃硬吃少勿吃多。醫(yī)有常變。有寬急。勿以常為變。勿以變?yōu)槌?。勿以寬為急。勿以急為寬。方有君臣。有佐使。勿以君為臣。勿以臣為君。勿以佐為使。勿以使為佐。方有多有單。多者補澤所用也單者攻擊所用也。致偏廢者。有偏見也。劑有寒因熱用。有熱因寒用。有寒因寒用。有熱因熱用。寒因熱用。熱因寒用。此為從治所用也寒因寒用熱因熱用。此為反治所用也。醫(yī)有反治。有從治。體實者。反治所宜體虛者。從治所宜反治者為常治。從治者為變治。問曰。醫(yī)有逐機。有持重。何也。答曰。逐機者。逐病侯而轉(zhuǎn)方也。持重者重病因而不轉(zhuǎn)方也。若識逐機者。假令一日轉(zhuǎn)百方。不為以誤也。若識持重者。假令百歲用一方。亦不為以誤也。凡診病者。當以一級重決之也。若以輕決之者。必取敗缺也。醫(yī)之為伎。劑也易處。病也難診。若置其診。而欲擬其劑者。未可與論也。兒病始吐蛔者。為熱。病當瘥。終吐蛔者為寒。病不可治。問曰。病熱。用寒方益盛。用熱方反安者。何也。答曰。夏月體熱。然反灌熱湯。后身自涼也。假令如火燒瘡。急忍痛而灸后痛頓減。此皆從治之類也。問曰。醫(yī)有從治。有反治。何謂也答曰。熱用寒。寒用熱。此為反治。熱用熱寒用寒。此為從治病輕者反治所宜也。病重者。從治所宜也。兒暴瀉昏沉。脈微弦而四肢冷。若驚惕者。冬月易治夏月難治。病始為實。終為虛。暴虛者易治。漸虛者難治。兒病多兼蛔。以脾蟲故也。始吐蛔者佳。終吐蛔者不佳。兒未期月而生者。至腳弱。以筋骨有所缺也。醫(yī)伎。非劑而在七。以劑說治者。未可與論也。診病要在氣息。氣息安靜者生。短息者死。癖塊。有磨法無瀉法。若妄攻者。真元必傷。不可治。兒腹有塊者。不問食癖蟲塊。俱為惡侯。須急論治。診病以銀海為要。虛實必顯。以精萃所奏故也。病五實者死五虛者亦死。病多反復(fù)者。不可治也。
序
辨初生脈證并治第一
辨寒熱脈證并治第二
辨發(fā)驚脈證并治第三
辨瘡疹脈癥并治第四
辨疳病脈證并治第五
辨上焦病脈證并治第六
辨中焦病脈證并治第七
辨下焦病脈證并治第八
附錄
護養(yǎng)
序
人之所愛。莫有過愛子者也。而受之至。不能無所憂。憂之至。莫有過憂其疾者也。唯其疾是憂。不知所以除之之道而可乎。傳云。有疾不擇醫(yī)。為不慈不孝。夫茍飲免不慈不孝之譏。且莫如擇醫(yī)之良矣。夫醫(yī)之為技。不專其科。則不能得也。志分道岐。盼一生技亦不能精也。如甘繩之射。寧越之學(xué)。輪扁之劉輪。佝僂丈人之承蜩??梢杂^也已。自非神完守固。外物不膠考。何能有慧解哉。是以醫(yī)之為技。專門之士而往往有良言。平安廣川子。專業(yè)啞科。來游于吾崎。留二歲。術(shù)日大行。即越人之通咸陽也。予 好方脈之書。廣川子清與予交。每或相會。輒及脈家之說。一日攜清人周士稱嬰兒論。告曰。某曩購此書。實為獲異寶。玩而驗之嚴驚疳癖諸癥。率皆無不奇中。周氏之于小方脈。可謂精矣。予欲附之剞劂。以公于天下。子幸賜弁一言。可以行遠也。予受卒業(yè)。乃欲曰。周氏之精啞科。猶業(yè)生鑒病于鏡。臟腑結(jié)。了然可知也。蓋神完守固。外物不膠。而后得者也。廣川子之獲之。亦不異越人之遇長桑君。斯筆之行也。天下之受其子。而憂其疾者。必延熟斯書之醫(yī)。則亦可不謂知所擇哉。支然后庶哉免不慈之饑矣乎。
寬政丁己孟陬望日長崎吉村正隆士興題
辨初生脈證并治第一
兒初生。肌膚至紅。啼聲吃吃。胸腹堅硬者。此為熱毒所致。兒生下。身體石硬。啼聲沉濁者。此為寒毒所致。兒落草。肌肉淡白。啼聲微細者。此為虛質(zhì)。難養(yǎng)也。兒始生。發(fā)黑體實。遍身順和。啼聲高朗者。為無病也。兒口內(nèi)含瘀濁。先急拭去。而宜與甘連湯。以吐若瀉也。初生肌膚淡白。啼聲虛微者。為血氣所虧也。宜五香湯主之。
五香湯方
丁香(三分) 藿香(二分) 木香(二分) 沉香(三分) 紅花(三分) 甘草(二分)
上六味。以沸湯五合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服。
兒為純陽。若身紅如然。及胸腹石硬者。宜甘連湯主之。
甘連湯方
甘草(三分) 黃連(二分) 大黃(三分)
上三味。以沸湯漬之。須臾絞去滓。用綿纏子釀。以令兒吮之。
兒初生無脈。周時微動也。嬰兒脈。大指下六七至。是為常脈也。兒脈。亂髫一息七八至。為無病也。童草脈。一息五六至。為常脈也。兒初生。二 時。則與乳而可。若速與乳。則使毒內(nèi)伏。遂為瘡疹之病也。兒生下。黑盒飯續(xù)出。若稠粘而少者。甘連加大黃湯主之。兒落草。胸腹石硬者。為毒多。宜攻擊方。兒濁便竭者??膳c乳餌。不竭者。未可與乳餌。若誤與者。后必致胎毒之病也。兒初浴后。六日而浴。爾后隔日而浴。三七后減浴。若妄浴者。致風(fēng)寒之病也。落臍后濕爛者。為惡侯也。桃花箋傳之。兒初生。妄灸者發(fā)驚。無病不可逆灸也。落帶后。欲浴者。宜文蛤油敷之。
文蛤油方
川文蛤(一錢) 甘草(一分)
上二味研篩。調(diào)清油敷之。
兒初生。臍瘡出血。啼叫不安者。以白石脂研敷之。
兒初生。乳汁稀少。飼以它物則致乳癖?;蝮@疳瀉痢之病也。
兒初生。遍身微冷。啼聲不發(fā)者。宜蜜附湯主之。
蜜附湯方
人參(三分) 蜜香(三分) 附子(二分) 干姜(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初生。哺飯者。以周歲為可。法用陳米飯。始哺之。要研爛如泥。與乳每日與一二匙。漸至完飯。兒四五歲者。不與乳而無妨。二三歲者。未可斷乳。若強斷。則致疳癖之病也。兒顱門跳動者。為筋骨不實。宜五香加僵蠶湯主之。兒身體羸弱。肌膚干燥者。宜活血湯主之。
活血湯方
當歸(一錢) 芍藥(一錢) 紅曲(五分) 甘草(三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顱成八字。名解顱此為缺乳所致也。
兒溏瀉。真陽必陷降。遂致囟陷者。健骨湯主之。
兒語遲屬口軟。行遲屬腳軟。此為體氣虛缺所致。宜健骨湯主之。
健骨湯方
人參(二分) 當歸(五分) 白僵蠶(五分) 連蕊(二分) 野蠶(三分) 甘草(二分) 生姜(二分)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口瘡加雪。為白雪瘡。腹中饑欲乳??跒榉?。用羅纏指頭。釀薄荷湯。以屢拭。宜火濟湯。
火濟湯方
黃連(三分) 黃芩(三分) 黃柏(二分) 梔子(二分炒) 茉莉白(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四味。取七合。去滓內(nèi)茉莉白。攪調(diào)分溫服。
兒鵝口者。即白雪瘡也。若喉內(nèi)腫者。名乳蛾。有雙單。俱胎毒熱灼所致。宜火炭母湯。
火炭母湯方
火炭母(一錢) 大黃芒消(各三分) 桔梗(五分) 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四味。取七合。去滓內(nèi)芒消。攪調(diào)分溫服。
乳蛾咽腫熱痛。啼聲不出。乳餌不能者。碧雪主之。
碧雪方
芒消(六兩) 寒水石(一兩) 青果(十個,去核) 甘草(半兩,研)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至半斗。內(nèi)藍板。以色碧為度。不住手攪和勻。傾盆內(nèi)經(jīng)宿。凝成雪研末。每含咽三分?;蛞运诲X七。
兒初生。臍瘡。若遺毒。蝕爛者。宜桃花箋貼之。桃花箋方。
鍛石(二兩)
上一味。以雪水五升。漬二旬。加辰砂攪調(diào)。色如桃花為度。以釀箋子一旬曬干寸裂。貼患處。兒舌下腫尖。如小舌。名曰重舌。此為熱毒所致。急用鈹針刺之。血出當差。仍灸廉泉。若再發(fā)者。以不灸故也。
兒初生。元陽未實。若乳餌失節(jié)。若努力啼號。必臍尖。名曰臍突。宜消疳湯。臍尖如旋螺。脈數(shù)實者。枳芍加芒消湯主之。
枳芍加芒消湯方
枳實(三分) 芍藥(五分炒) 芒消(三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初生。眼目不開。脈必數(shù)。若大便難。此為胎熱所致。宜甘連加大黃湯。敷以熊膽汁。
兒初生。皮肉鎖其谷道。此為鎖肛。法急割破。大盒飯通。若不通者難治。兒變蒸。此為胎毒散。宜紅花湯主之。
紅花湯方
紅花(三分) 大黃(三分) 黃連(三分) 芒硝(三分) 甘草(二分)
上五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頻頻服。
兒交奶為病。必發(fā)熱。或有 者即是也。宜犀角消毒湯。
犀角消毒湯方
犀角(二分) 荊芥(五分) 防風(fēng)(五分) 牛房子(五分) 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五味。取七合。去滓內(nèi)犀角屑。攪調(diào)分服。
兒初生。身熱不解。大便如膠。名曰胎熱。必發(fā)口瘡。若劇者發(fā)丹毒。宜紅花湯主之。
諸熱溫溫。元真昏晦者。發(fā)驚。若蟲動。若胎毒。亦發(fā)驚。
兒初生。身熱四五日。紅班簇簇者。為丹毒。宜火濟加辰砂湯。
兒初生。身體肥濃。反筋骨乏力。名曰胎肥。宜大麥煎主之。
大麥煎方
茯苓(五分) 砂仁(三分) 馬舄(三分) 麥芽(五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先煮麥芽。減二合。內(nèi)諸藥。再煮取六合。去滓分溫服。
兒始生。露骨柴削。晨暮啼躁不安。名曰胎瘦。宜養(yǎng)肝湯。
養(yǎng)肝湯方
縮砂(五分) 茯苓(五分) 紅曲(三分) 白術(shù)(三分) 生姜(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如蜂蜜一匙。攪調(diào)分溫服。
兒初生。面體 然浮肥。其色鮮明者。為胎肥。茯苓加桃花飲主之。
兒初生。臍未干。屢治。為濕邪所襲。遂發(fā)熱而驚。名曰臍風(fēng)。宜還魂加辰砂湯。
兒臍風(fēng)。必發(fā)驚。短息喘鳴者。麻杏甘石湯主之。
麻杏甘石湯方
麻黃(五分) 杏仁(五個) 甘草(三分) 石膏(一錢)
上四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黃。二三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初生。發(fā)驚脈弦。痰喘張口。胸滿嘔而煩。不能乳者。紫霜丸主之。
紫霜丸方
代赭石(二錢,醋碎) 石脂(二錢) 巴豆(二錢,去皮,油) 杏仁(四錢)
上四味。相和。搗糊丸。嬰粟大。每服二三丸。兒生下。頭大頸細。若目多白睛。面 白。身體瘦者。多愁少喜也。
兒初生。遍身赤。胸腹硬。啼聲吃吃者。必發(fā)驚。兒初生。身冷膚硬。啼聲嗄。名曰硬件。此為陰毒也。兒生下。脈微續(xù)者為佳。若妄出者。難養(yǎng)。
兒初生。啼聲綿綿相續(xù)者。為有壽也。兒啼聲絕。復(fù)揚急者。為腹痛也。兒啼是歌。蓋胎毒散也。
兒初生。卵縫總黑者為實。浮白若腫大者為虛。兒頸細者。致夭橫。腹硬者。亦致夭橫。
兒初生。體膚如石硬。名曰五硬。胎毒凝結(jié)令然。厥冷而聲不發(fā)者死。
兒始生。身體軟弱而無力。為筋骨不成。名曰五軟。宜健骨湯主之。臘內(nèi)臍風(fēng)。發(fā)驚而嘔者不可治。百 咳喘。亦不可治。嬰孩。腦后發(fā)瘡。如雞子大。紅紫而 熱名曰腦瘡死。兒生下。無肛者。為鎖肛。急割之鎖肛者生。鎖肚者死。
辨寒熱脈證并治第二
寒熱之為候有風(fēng)濕。有瘡疹。有宿食。有驚動。皆能發(fā)寒熱。須要別論。以無令誤也。病患發(fā)熱惡寒。脈緩者。名曰感風(fēng)。病或已發(fā)熱?;蛭窗l(fā)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兒灑淅惡寒。毛聳身厥者。發(fā)大熱。脈急弦者發(fā)驚。病患惡寒而振。反發(fā)熱。 然汗出而解者。瘟病也。病患寒栗鼓頷。反發(fā)熱。汗流而解。反復(fù)必期時者。為瘧疾也。發(fā)熱惡寒。身振栗而無汗。面紅尻冷者。為痘疹。脈緊者。必發(fā)驚。兒發(fā)熱嘔乳。面紅神昏。睡則惕跳者為客忤也。兒身熱腹?jié)M。必吐乳。脈滑而實者為食飪所傷。發(fā)驚。兒發(fā)熱啼哭。緩急交作。握拳嚙齒者。為腹痛也。兒發(fā)熱有時。其熱睡則益盛者。以蟲動所致也。兒微熱啼號嘔乳發(fā)作。肌膚漸甲錯者。為缺乳也。病患脈細而數(shù)或渴或溏。元真昏晦身熱郁郁。睡反益劇者草果飲主之。
草果飲方
草果(三分) 檳榔(五分) 柴胡(一錢) 黃芩(三分) 小連翹(五分) 生姜(三分) 大棗(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身體微熱。若 乳。反氣力如故者。為交奶。必發(fā)疹也。兒熱郁。必發(fā)口瘡。如疳熱痢熱。發(fā)走馬疳。醫(yī)須要屢視其口內(nèi)也。兒發(fā)熱惡風(fēng)。鼽嚏鼻塞。若咳喘吐乳。若微搐。夜臥不安者。惺惺散主之。
惺惺散方
人參(二分) 白術(shù)(三分) 茯苓(五分) 桔梗(五分) 天花粉(三分) 細辛(二分) 薄荷(一分) 甘草(三分)
上八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 病者。乃飲母 乳所致。宜逐疳湯。
逐疳湯方
青皮 茯苓(各一錢) 白術(shù) 使君子 紅曲(炒,各五分)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交奶傷。與五香湯。發(fā) 者。與犀角消毒飲。惡寒發(fā)熱。鼻鳴干嘔者。桂枝湯主之。
桂枝湯方
桂枝(二分) 芍藥(一錢) 甘草(三分) 生姜(二分) 大棗(二枚)
上五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適寒溫分服。須臾 熱稀粥。以助藥力。溫敷令汗出。若不汗更服。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日再發(fā)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fēng)。葛根湯主之。
葛根湯方
葛根(五分) 麻黃(三分) 桂枝(二分) 芍藥(五分) 甘草(二分) 生姜(二分) 大棗(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一升。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合。去沫。內(nèi)諸藥。煮取七合。去滓溫服。將息及禁忌。
傷寒身熱。睛不了了。致 血。若發(fā)驚。是以陽氣重故也。傷寒脈浮緊。無汗反致 者。欲解也。宜麻黃湯主之。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fēng)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麻黃湯方
麻黃(五分) 桂枝(三分) 甘草(二分) 杏仁(八個)
上四味。以水二升。先煮麻黃。減五合。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溫服。復(fù)取微似汗。如桂枝法將息。
大陽中風(fēng)。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
大青龍湯方
麻黃(二錢) 桂枝(五分) 甘草(三分) 杏仁(八個) 生姜(三分) 大棗(三枚) 石膏如彈丸大。
上七味。以水二升。先煮麻黃。減五合。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溫服五合。取微似汗。若不汗。再三作劑。汗出多者。停后服。傷寒陽且證醫(yī)服陽且湯。尚不汗者以氣運未適故也。須續(xù)服前方。后得氣運適者。肌肉即和諧。
仍 汗出也。大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fēng)。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傷寒六七日。
發(fā)熱微惡寒。支節(jié)煩疼。微嘔。心下支結(jié)。外證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湯主之。傷寒五六日。若中風(fēng)。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蛐刂袩┒粐I。或渴?;蚋怪型?。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
或咳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小柴胡湯方
柴胡(一錢) 黃芩(五分) 人參(三分) 甘草(三分) 半夏(一錢) 生姜(三分) 大棗(三枚)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減七合。去滓再煎。取一升。分溫服。
大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燥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豬苓(五分) 澤瀉(五分) 茯苓(三分) 桂枝(三分) 白術(shù)(五分)
上五味為末。以白飲和。服方寸七。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潮熱者實也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湯主之。潮熱郁郁。嘔不止。小便赤者。柴胡加芒消湯主之。傷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熱結(jié)在里。表里俱熱。時時惡風(fēng)。大渴。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數(shù)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傷寒脈滑。肌膚大熱。反大便溏。小便白。
此為真熱假寒候。宜白虎湯主之。大陽病。過經(jīng)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下之則愈。
大柴胡湯方
柴胡(二錢) 黃芩(五分) 大黃(五分) 芍藥(一錢) 半夏(五分) 生姜(三分) 枳實(五分) 大棗(二枚)
上八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再煎。分溫服。發(fā)汗后。
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diào)胃承氣湯。
調(diào)胃承氣湯方
大黃(一錢) 甘草(五分) 芒消(五分)
上三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內(nèi)芒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更莫復(fù)服。
小承氣湯方
大黃(一錢) 濃樸(四分) 枳實(五分)
以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里證。大便難。身微熱。此為實也。宜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方
大黃(一錢) 濃樸(四錢) 枳實(五分) 芒硝(三分)
上四味。以水二升。先煮二物。減五合。去滓。內(nèi)大黃。煮取一升。去滓。納芒硝。更上火。微一兩沸。分溫再服。
病位于開者。桂枝湯所適也。位于闔者。承氣湯所適也。位于樞者。柴胡湯以和之。病患振寒大熱。流汗而解。三日若四日。再三發(fā)作如故。此為溫毒所致。宜達元飲主之。
達元飲方
檳榔(五分) 濃樸(五分) 知母(三分) 芍藥(五分) 黃芩(三分) 草果(三分) 甘草(二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傷寒解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竹葉石膏湯主之。
竹葉石膏湯方
竹葉(七葉) 石膏(五分) 半夏(五分) 人參(三分) 甘草(二分) 粳米(三分) 麥門冬(五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內(nèi)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
病患脈微弱。而氣逆面紅。小便難。時時嘔。不食者。犀角辰砂湯主之。
犀角辰砂湯方
茯苓(一錢) 犀角(五分) 辰砂(三分) 食鹽(二分) 生姜(三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大陽病。二三日。振寒而汗出。一身涼和。反脈弦緊。此為瘧疾也。
大陽病。熱忽退。身涼。頭痛未歇者。為瘧邪也。病患惡寒。脈數(shù)而弦。腕冷如灌水者。必瘧疾也。柴胡干姜桂枝湯主之。
柴胡干姜桂枝湯方
柴胡(五分) 黃苓(三分) 半夏(五分) 桂枝(三分) 干姜(二分) 生姜(二分) 人參(二分) 大棗(二枚) 甘草(二分)
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瘧病。必振寒。而發(fā)熱。HT 作難愈者。食 魚為妙。附子摩散主之。
附子摩散方
附子(一塊,去皮)
上一味。研如泥。醋調(diào)。發(fā)前一時。敷脊骨自驗。
瘧疾。若溫病。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小便必赤。若足熱。此為余熱未解。宜竹葉石膏湯主之。瘧病夜發(fā)者法出血中之邪。宜桂枝加桃仁當歸湯若欲截邪者。斬鬼丹主之。
斬鬼丹方
黃丹(研) 獨頭大蒜(研如泥)
上二味。同搗為丸。發(fā)日五更。以水五合。服一錢匕。
傷寒。若瘟疫。發(fā)汗而復(fù)下之。胸脅滿微結(jié)。小便不利??识粐I。 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湯方
柴胡(五分) 桂枝(三分) 干姜(三分) 栝蔞根(三分) 黃芩(三分) 牡蠣(三分) 甘草(二分)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再煎。二三沸。分溫服。
風(fēng)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zhuǎn)側(cè)。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風(fēng)濕相搏。骨節(jié)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fēng)不欲去衣?;蛏砦⒛[者。甘草附子湯主之。
甘草附子湯方
甘草(五分) 附子(三分) 白術(shù)(五分) 桂枝(三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三服。
風(fēng)濕在表者。開鬼門。在里者。潔凈腑。宜滲濕湯。
滲濕湯方
仙遺糧(二錢半生半炒) 茯苓(一錢) 黃柏(黑炒三分) 生姜(三分) 大棗(二枚)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術(shù)湯。發(fā)其汗為佳。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黃加術(shù)湯方
麻黃(五分) 桂枝(三分) 甘草(二分) 杏仁(七個) 白術(shù)(五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先煮麻黃。減五合。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溫服。復(fù)取微似汗。
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茯苓湯主之。
防己茯苓湯方
防己(一錢) 黃 (五分) 桂枝(三分) 茯苓(一錢) 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
陽明病。發(fā)熱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fā)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fā)黃。茵陳湯主之。
茵陳湯方
茵陳蒿(二錢) 梔子(一枚) 大黃(五分)
上三味。以水二升。先煮茵陳。減五合。內(nèi)二味。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小盒飯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茵陳五苓散主之。
茵陳五苓散方
茵陳蒿(一錢) 五苓散(一錢)
上二物。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黃家所得。從濕得之。一身盡黃。發(fā)熱煩喘。胸滿口燥者。生蘿卜取之。諸病黃家。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熱在里。當下之。以汗解之。宜桂枝加葛根湯。欲下之。宜大承氣湯。夏熱所傷。頭痛身熱。脈微浮而小便如血。宜黃連香薷飲主之。
黃連香薷飲方
香薷(三分) 濃樸(五分) 黃連(三分) 白扁豆(五分炒) 甘草(二分) 生姜(三分) 大棗(三枚)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大陽中熱 足也。脈浮而渴。若睡中微搐。若小便澀者。五苓散加辰砂三分服之。夏月伏熱煩渴脈微數(shù)。若瀉黃者。大順散主之。
大順散方
桂枝(四錢) 杏仁(四錢) 干姜(四錢) 甘草(二錢)
上四味。搗研篩。每服一錢七。以白飲服。
兒體羸弱。少氣力。適感觸夏熱客邪食真遂飧泄。而脈微弱者。解暑補真湯主之。
解暑補真湯方
黃 (五分,蜜炒) 參葉(三分) 甘草(三分) 五味子(十個) 麥門冬(五分) 黃連(二分) 茯苓(五分) 白術(shù)(三分) 陳皮(五分)
上九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暴卒腹痛。若霍亂吐瀉。四肢厥者。宜藿香飲。
藿香飲方
藿香(三分) 木香(三分) 益知(三分) 白術(shù)(三分) 木瓜(三分) 食鹽(二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身熱焰焰。煩渴舌焦。脈滑而數(shù)。小便如血。宜白虎加人參葉湯主之。
喝病身熱。煩悶大渴。少氣倦怠?;蚧魜y昏眩。吐瀉冷汗者。濕霍亂也。不吐瀉者。此為干霍亂。難治。紫霜丸服之。
傷寒若中喝。吐利汗出。發(fā)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四逆湯方
附子(三分) 干姜(三分) 甘草(三分)
上三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再服。
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面赤色?;蚋雇??;蚋蓢I?;蜓释??;蚶姑}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通脈四逆湯方
甘草(五分) 附子(五分) 干姜(五分)
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
身體暴厥。以陰陽難順接故也。若脈滑而厥者。熱厥也。宜白虎加桂枝湯。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吳茱萸湯方
吳茱萸(五分) 人參(五分) 生姜(五分) 大棗(二枚)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溫服。
病患奄忽而厥者。發(fā)大熱。前熱者后必厥。厥劇者熱亦劇。厥微者熱亦微。紫霜丸導(dǎo)之。病胸腹硬痛。額汁出。四肢厥寒。此為食厥。宜急吐之。發(fā)汗若下之。陰虛陽暴絕。病仍不解。煩燥者。茯苓四逆湯主之。
茯苓四逆湯方
茯苓(五分) 人參(二分) 甘草(二分) 干姜(五分) 附子(五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傷寒脈浮。身汗出。小便數(shù)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湯與之。
以復(fù)其陽甘草干姜湯方
甘草(三分) 干姜(三分)
上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發(fā)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若四肢攣拘而微厥者。宜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芍藥甘草附子湯方
芍藥(二錢) 甘草(五分) 附子(五分)
以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加蜜一匙。分溫服。
蛔厥者。當吐蛔。令病者靜而復(fù)時煩。此為藏寒?;咨先腚?。故煩須臾復(fù)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烏梅丸主之。
烏梅丸方
烏梅(二百個) 細辛(六兩) 干姜(十兩) 黃連(一斤) 當歸(四兩) 附子(六兩炮) 川椒(四兩去仁) 桂枝(六兩) 人參 黃柏(各六兩)
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nèi)臼中。與蜜拌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十丸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
病患腹?jié)M身熱。合面倦臥。其脈細數(shù)。雖腹硬不可攻之。宜柴胡平胃湯。
柴胡平胃湯方
柴胡(五分) 黃芩(三分) 人參(三分) 甘草(三分) 半夏(五分) 生姜(二分) 蒼術(shù)(三分) 陳皮(五分) 濃樸(五分)
上九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頻頻服。
潮熱反復(fù)。腹硬而肉脫。轉(zhuǎn)屬疳病。壞病也。宜消疳湯主之。
虛勞悸衄。身體微熱。四肢酸痛者。當歸建中湯主之。
當歸建中湯方
當歸(五分) 芍藥(五分) 桂枝(三分) 生姜(二分) 甘草(三分) 大棗(二枚)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內(nèi)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三合。日三服。
氣血兩衰。郁火起伏。胸硬腹弱。少氣悸動。兼主眼目不了了者。宜枸杞?jīng)龈螠?br /> 枸杞?jīng)龈螠?br />
枸杞 濃樸 香附子(各一錢) 茯苓(二錢) 黃柏 甘草(各五分)
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羸瘠之氣。腰腹拘急。四肢沉重。咽干唇燥。面顏少色。二脈不足者。黃建中湯主之。身熱發(fā)作。氣血消爍。若煩渴。真熱假熱。俱既濟湯主之。
既濟湯方
生地黃(五錢,搗碎) 黃連(五分)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若渴劇者。冷服真熱加石膏。假熱加人尿。譫語加辰砂。
身體血燥。暮時潮熱。吸吸咳喘。喉內(nèi)痰響者。鹿角菜湯主之。
鹿角菜湯方
鹿角菜 鱉甲 牛皮消(各二錢) 犀角(五分) 竹菇(三分) 甘草(三分)
上六味。以水一升。煮五味。減三合。去滓內(nèi)犀角。攪調(diào)分溫服。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蛐”憷;蛳吕??;驀I者。真武湯主之。
真武湯方
茯苓(五分) 芍藥(五分) 生姜(三分) 白術(shù)(三分) 附子(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大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者。麥門冬湯主之。
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五分) 半夏(五分) 人參(三分) 甘草(二分) 粳米(五分) 大棗(三枚)
上六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分溫服。大熱口焦。
譫語欲死者。極于陽也。厥冷鄭聲。須悸欲死者。極于陰也。病屬陰。脾氣衰弱??趦?nèi)干燥。嘔而不食。其舌恰如鳥肉。名曰濡舌。試以芡實湯主之。
芡實湯方
芡實(微炒,五分) 參葉(三分) 蓮蕊(五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加姜汁服之。
傷寒若痢疾。雖客熱稍解。其脾氣遂失營運。食飲不思者。當含嚼桐斷令以延胃氣也。病發(fā)于陽。引日者。多佳兆也病發(fā)于陰。引日者。多惡候也。病自外動者。候在于鼻也自里動者。候在于口也。病患體羸脾衰。脈微弱。食飲難進者。宜蘿卜粥。
蘿卜粥方
陳米(不拘多少) 蘿卜(去皮研作泥等分)
上二味。先以水煮陳米。作稀粥。內(nèi)蘿卜。調(diào)和。再上火。四五沸
。夫?qū)崉t譫語。虛則鄭聲。鄭聲重語也。劇者撮空循衣。此為氣血兩敗也。養(yǎng)榮湯主之。
養(yǎng)榮湯方
人參(三分) 黃 (三分) 麥門冬(五分) 五味子(五分) 當歸(五分) 地黃(五分) 甘草(三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服。虛逆者。加人尿。厥冷者加附子。
病患煩苦。忽斷食者。尚可治。無煩苦漸失食者。雖今少食。不可治。兒腹癖胸滿。小便如米泔。其脈緊弦細數(shù)。或能食。反羸瘠者。不可治。兒骨蒸潮熱。頸細腹大。眼睛無神。足跗微腫者死?;棕鼠@呼。煩渴而昏沉。試捻之。仍不醒者。為死候也。厥冷煩渴。面赤吐利不休。小便如血者。不可治。病態(tài)隨時變動。假令朝劇暮安。若胸脅攣急。劇則四肢厥冷。此為癇厥也。四逆散主之。柳肝加膠飴散亦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 枳實 柴胡 芍藥
上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或加膠飴。攪調(diào)服之。
病患體瘦。脈微面郁赤。如醉狀。四肢冷。咂口捻衣。此為陽絕也。病患身熱。飲食不能。反欲飲酒者。少少與飲。但勿令意極也。諸病解后。脾氣必衰弱。要慎飲食。若妄飼者。致食復(fù)。夏月腹痛。煩燥。若暴泄。身忽厥。反眼跳動。元陽欲脫者。為直中。灸之。陽復(fù)者生。不復(fù)者死。之為恙。多脫癥。須要春夏交。服健脾劑。此謂豫防。何以論之。曰 病必發(fā)于吐瀉故也。食厥。腹痛劇者。必反復(fù)顛倒。脈結(jié)欲死者。要吐瀉。宜紫霜丸主之。暴泄忽厥。脈微額汗出者。灸天樞涌泉。厥不還。脈不鼓。反微喘者死。病患煩動。大汗出。脈陰陽俱盛者死。體羸食減。脈陰陽俱虛。身熱不解者死。諸病勞復(fù)二三。若自復(fù)。若擊天和者。俱不可治。病患脈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漿不下。體形不仁。乍靜乍亂。此為命絕也。
辨發(fā)驚脈證并治第三
問曰。驚有陽有陰。何以別之。答曰。兒肝氣實盛。適與風(fēng)氣相搏。竄視反張。脈浮而弦者。名曰陽癇也。兒元真虛弱。肝氣獨亢。睡惕露睛。脈細而弦者。名曰陰癇也。兒風(fēng)熱傷食。若瘡熱蟲動。是皆發(fā)驚跳。以元真不勝任也。陽癇為病。大熱皆強。上竄撮口。四肢必螈 者。還魂湯主之。
還魂湯方
麻黃(五分) 杏仁(五核) 芍藥(一錢) 釣藤(三分) 射干(三分) 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頻頻服。
兒啼聲輕者。氣也弱也。重濁者痛也。高喊者。熱欲狂也。聲急者。神驚也。聲塞者痰也。聲戰(zhàn)者寒也。兒發(fā)熱頰赤。瞌睡跳惕。嚙齒咬乳者。宜釣藤湯主之。兒體熱。面無色。反折而啼號者。欲驚也。陽癇為病。角弓反張。直視而脈促。若劇者。厥寒欲死。須要截風(fēng)去痰。若熱不減。減不足言。當急攻之。大承氣湯主之。惡寒發(fā)熱。若呵欠面赤。無汗而脈盛大者。必致驚惕。宜大青龍湯主之。兒發(fā)驚。痰涎壅盛。短息煩躁。腹硬脈弦者。宜紫霜丸。導(dǎo)以減其盛氣也。馬脾風(fēng)。即肺脹也。搖肩滾肚。張口喘鳴者。宜鐵漿加姜汁服之。身熱昏沉。咽內(nèi)如水雞聲。脈促面赤者欲驚。宜麻黃杏仁甘草石膏加射干湯主之。驚之為病。有上竄螈 者。發(fā)于陽也。有下竄微搐者。發(fā)于陰也。兒昏沉五六日。吐乳跳惕。身熱不解。奄忽發(fā)驚者。病反瘥。若不瘥。直視HT 作者。難治也。兒驚跳。似寒似熱。似嘔似瀉。名曰陰陽合病。宜與芍藥甘草湯。以將息也。驚病恍惚。手腳偏動。吐若瀉。其脈微澀。此為陰陽俱虛。不可更汗更攻。宜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兒微熱瞌睡。必露睛。四肢致動惕此為慢驚之兆也。兒身體微熱。慢跳HT 作。溏瀉遺溲。此為純陰也。宜四逆加人參湯主之。兒一身微冷。反指頭熱。此為熱厥。必發(fā)大熱。若驚搐也。病真熱者陽也。假熱者陰也。陽者發(fā)急驚。陰者發(fā)慢驚。急驚者宜寒瀉方。慢驚者宜溫養(yǎng)方。驚病。身熱力猛者。為陽癇。身冷力劣者。為陰癇。若擗地而作聲??诹飨颜摺0d癇也。驚之為病。仰視者為天吊。內(nèi)視者為內(nèi)吊。角弓反張。脈數(shù)疾者。為痘病也。驚病者。須要扶持而將息。若強擒捉。則邪熱益激。遂迫入骨。假令病瘥。必手腳攣#拘也。發(fā)熱竄視。痰涎潮盛。口噤螈 。此為榮衛(wèi)凝結(jié)。百脈不通。故暴烈也。驚有陽有陰。天釣者。為熱陽也。內(nèi)釣者。似癇陰也。兒發(fā)驚。脈浮數(shù)洪緊弦。為急驚也。脈沉遲散緩微。為慢驚也。急驚緩治之。宜寒冷方。慢驚急治之。宜溫?zé)岱?。兒初生?乳惕而不安。此為胎驚。宜朱蜜。
朱蜜方
朱砂(豆大) 蜂蜜(雞子大)
上二味。研調(diào)。每日含之。日二三次。
臘內(nèi)直視。 齒手腳拘急。脈促弦者。為胎驚。宜紫雪主之。
紫雪方
黃金(十兩) 寒水石(四兩八錢) 石膏(四兩八錢) 玄參(一兩) 犀角(一兩) 羚羊角(一兩) 甘草(八錢) 升麻(六錢) 沉香(五錢) 木香(五錢) 丁香(五錢)
上十一味。以水五斗。先煮黃金及二石。至三斗。入諸藥。再煎至一斗。去滓入芒硝三兩二錢。慢火煎。以柳枝不住手攪。侯欲凝。入瓷盆中。更下朱砂麝香。各三錢。急攪自然凝。成紫雪為度。
臘內(nèi)發(fā)驚。假者可治。真者不可治。何以論之。曰假者為風(fēng)外也。真者為癇里也??外枵???蜌忖璺钙渲鳉庵^也。發(fā)熱 乳睡必微跳。宜惺惺散主之??外璋l(fā)熱微搐。若劇則如狂癇。反視撮口。惕而不安。宜紅雪服之。兒人語物響。易動跳者。此為元真虛拙。必發(fā)驚癇也。
宜竹 溫膽湯主之。
竹 溫膽湯方
茯苓(一錢) 陳皮(五分) 半夏(七分) 黃連(三分) 枳實(五分) 竹 (三分) 甘草(二分) 生姜(三分) 大棗(五枚)
上九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加辰砂三分為佳。
兒善怒啼哭。腳腹攣拘。脈必沉弦。劇則嚙齒咬乳。此為蟲驚。宜芍藥甘草湯。蟲驚如癇恕號而顏紅胸脅必攣拘脈乍動。乍靜者是也。宜柳肝加膠飴湯。
柳肝加膠飴湯方
柴胡(五分) 川芎(三分) 當歸(五分) 白術(shù)(三分) 茯苓(五分) 釣藤(五分) 甘草(三分) 膠飴(雞子大)
上八味。以水二升。煮七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日三服。
身溫睡多。胸腹?jié)M而微惕或食臭。或嘔逆者。宜濃樸三物湯。兒體壯熱面赤尻冷。寒栗而振。奄忽發(fā)驚。此為痘疹兆也。宜續(xù)命湯主之。
續(xù)命湯方
葛根(五分) 麻黃(三分) 桂枝(二分) 芍藥(五分) 釣藤(三分) 黃連(二分) 石膏(五分) 甘草(三分) 生姜(二分) 大棗(三枚)
上十味。以水二升。先煮麻黃葛根。減五合。去沫內(nèi)諸藥。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膚有瘡。發(fā)熱而驚者。名曰破傷風(fēng)。即 病也。宜續(xù)命湯。若身厥者。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病者身熱。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卩洳坏谜Z。欲作剛 。葛根湯主之。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 病也。若發(fā)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fā)其汗已。其脈如蛇。太陽病。發(fā)汗大多。若亡血虛家。俱致 病宜黃 建中湯主之。 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 齒??膳c大承氣湯主之。大陽中熱者。喝是也。汗出惡寒。身熱而渴。劇者竄視反張。宜白虎加人參湯。喝病發(fā)熱面赤而哽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灑灑然毛聳。手足逆冷。咽燥口干。若發(fā)其汗。則其惡寒甚。加溫針則發(fā)熱甚。宜生脈散主之。
生脈散方
人參(三分) 麥門冬(五分) 五味子(三分炒)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加姜汁。若竹瀝。攪調(diào)頻頻服。
病煩渴而顏赤脈促者欲驚。宜黃連白虎湯。
暴卒中 直視失KT 。四肢厥寒者。附子理中湯主之。
附子理中湯方
人參(三分) 白術(shù)(五分) 附子(五分) 干姜(五分) 甘草(三分)
上五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諸暴病。反眼螈 。若痰喘短息。不論陰陽。先與人參黃連湯。人參熊膽湯亦主之。痰喘甚者。加姜汁主之。驚病致上竄者。為陽實也。致下竄者。為陰虛也。實者攻之。虛者溫之。兒元真不實。動受物驚觸。即客忤之謂也。中惡者惡邪觸害之謂也。即客忤之重也。白虎者即輕也。兒驚熱不可灸。令努氣益盛。須用善推法。劇者刺之。宜鎮(zhèn)肝湯主之。
鎮(zhèn)肝湯方
牲實(五分) 麻黃(三分) 寒水石(五分) 枳實(三分) 芍藥(五分) 甘草(三分) 生姜(三分)
上七味。以水一升。先煮六味。取七合。去滓內(nèi)牲實。碾調(diào)。分溫服。
發(fā)熱驚跳。短氣燥煩。神魂亂。若口渴。若嘔吐者。宜金雪。
金雪方
金膏 石膏 芒硝(各一錢) 龍腦(二分) 麝香(一分)
上四味。碾調(diào)。每服一字。
驚癇。眼神翻騰者。為天釣。諸治驚法。須要寬氣托毒也。宜釣藤湯主之。
釣藤湯方
釣藤(五分) 野蠶(一個) 芍藥(五分) 辰砂(三分) 犀角(三分) 甘草(二分) 生姜(三分)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陽癇日二三發(fā)。引日不解。遂轉(zhuǎn)屬陰癇。此為壞病也。陰癇不得有汗。若有汗者??滞鲫栆?。宜四逆湯。驚病。昏沉氣鹿喉。內(nèi)如挽鋸者。宜麥門加竹瀝湯。驚病。衄血者可治。嘔血者不可治。何以謂也。曰衄血者邪熱散也。嘔血者榮血敗也。陰癇即慢驚也。若 乳而大便溏者。名曰慢睥風(fēng)難治。天釣者。神昏惡HT 。若嚙奶熱也。內(nèi)釣者。多啼瞌睡。必動惕寒也。兒臍風(fēng)。若胎驚。胸腹石硬。反視而不能 者。宜紫霜丸。服丸須臾。大便通者生。不通者死。驚熱。夜不可停燈。若停燈者。陽炎卻熱氣。益驚跳而藥力必不可鎮(zhèn)也。驚病眼睛如魚。喘鳴氣急。額頭有汗。爪之吃吃者死。暴卒發(fā)熱。痰喘肩息。啼聲吃吃。乳餌不通者名曰纏喉風(fēng)。不可治。陽癇。口鼻氣冷。露睛而微惕。有汗者亡陽也。宜桂枝附子加黃 湯。驚病必有痰。痰者動于熱。熱靜則伏于脾。若熱盛。痰動者。發(fā)驚癇。驚癇四證八侯。盡備者。不可治。身體厥冷。反煩渴。動躁而神魂亂。小便如血者。屬牝臟洞竭也?;杷恍?。四肢舒撒。二便不禁者死。二便不通者亦死。諸熱發(fā)驚。反復(fù)二三。亂髫尚可治。嬰孩心不可治。發(fā)熱發(fā)驚。短息痰鳴。反復(fù)而不解。女者可治男者難治。身冷面熱。倦睡呻吟。若尸臭者。孤陽飛越也。嬰孩為物。有熱必虞驚。亂髫則少減虞。至童 則更減之。然熱盛。則不能全無虞也。問曰。癲癇何狀也。答曰。暴驚有聲而倒。口涎必流。須臾還蘇。名癲癇也。癲癇暴倒。狀如死。須臾自惺。后必苦頭痛。若郁勃如癡者是也。宜斷癇丸主之。
斷癇丸方
黃 (五分) 蛇蛻(五寸) 靈砂(三錢) 細辛(五分) 甘草(二分) 蟬蛻(四枚) 牲實(三錢)
上七味為末。棗肉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以人參湯服。
病患肥白多濕。黑瘦多癇。屬濕者。宜滲濕方。屬癇者。寧肝湯主之。
寧肝湯方
沉香(五分) 縮砂(三分) 香附(五分) 吳茱萸(三分) 黃連(三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病患重陰者癲。重陽者狂。如婦女。月信適動。病益劇。獨言妄語者。宜了了丸。
了了丸方
黑鉛(一兩半) 水銀(二兩) 朱砂(一兩) 乳香(一兩) 牲實(七錢)
上五味。先以黑鉛。入銚溶化。次下水銀。候結(jié)成砂子。再下二味。乘熱用柳木。捶研勻。內(nèi)牲實糊丸。如芡實大。每服二丸。以井水送下。病患若睡。勿驚動自覺即安。再服二丸。
癇病沉痼。必變癡。名曰癡癇。若口吶而不能語者。名曰癇啞。廢人也。
辨瘡疹脈癥并治第四
瘡疹為病熱毒所致。惡寒發(fā)熱。食飲反如故。此為瘡疹之漸也。寒熱發(fā)作??诳拭}滑。身體有熱處者發(fā)瘡瘍也。惡寒發(fā)熱。脈滑而肌膚發(fā)紅班者。名曰丹毒也。灑淅惡寒。肌肉發(fā)紅脈者。名曰紅絲疔也。紅絲疔者。為浸蔓。法急砭。
以取毒血也。野狼牙湯主之。兒丹毒。為云片。若癬疥。若毒熱喉腫。兼殺腹內(nèi)一切蟲。宜野狼芽湯主之。
野狼牙湯方
野狼牙草(五分) 防風(fēng)(五分) 惡實(一錢) 甘草(三分) 生姜(三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內(nèi)茉莉白三分。調(diào)均。分溫服。
兒身體血燥。白 作痂者。名曰白游風(fēng)。宜托里湯。
托里湯方
當歸(五分) 黃 (三分) 紅花(三分) 野蠶(一個) 惡實(五分) 甘草(三分) 大棗(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始生。鼻口。若谷道。蝕爛。此為遺毒發(fā)動也。托毒湯主之。
托毒湯方
小連翹(一錢) 龜板(浸醋灸碎,一錢) 紅曲(炒五分)
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若蝕爛劇者。加人中白三分。攪調(diào)分溫服。
兒遺毒發(fā)動。蝕爛惡臭。諸方無效者。宜一字灰主之。
一字灰方
蝦?。乙诲X) 礬石(燒二分) 鍛石(水飛二分) 龍腦(二分) 麝香(一分)
上五味。研調(diào)。摻瘡上。日二三次。或以雞子清。調(diào)和敷之。
兒胎毒若遺毒。蝕潰浸淫者。宜奇良膏主之。
奇良膏方
奇良(一兩八錢) 龜板(一兩) 雞子殼(五錢)
上三味。研羅。以膠飴。調(diào)均。每服彈丸大。
兒惡瘡?fù)窗W。若 膿滴瀝不竭。若大人微毒骨痛。遠年近日。腐爛臭敗?;蜓屎泶奖瞧茐摹VT藥無驗者。紫寶丹主之。
紫寶丹方
龜板(醋 二兩) 石決明( 紅浸童尿) 天靈(黑炒) 銀爐粕(各六錢)
上四味。搗篩。醋糊丸。每服小兒五分。大人一錢。骨節(jié)疼痛者。溫酒服。
腐爛惡臭者。奇良湯服。傷寒陽毒。紅潤稀疏者。五六日自瘥。若紫黑稠蜜。致大熱者。不可治。陽毒身冷。反大渴者難治。身熱煩渴者。宜化 加犀角湯主之。陽毒如錦文狀。此為熱極令然也。宜火濟湯主之。陰毒發(fā)胸背。若四肢。如蚊咬狀者。宜大建中湯。黃 建中湯亦主之。兒四肢若背腹。 疹出沒者。名曰風(fēng)疹。宜圭麻各半加荊芥防風(fēng)湯主之。風(fēng)疹者實時毒也。癢劇抓則發(fā)疹。為泄風(fēng)。宜敷姜汁而解也。風(fēng)疹煩癢。抓益劇。
兼主陰毒諸疹熨方
白礬(四錢) 食鹽(二兩) 樟腦(三錢)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減二合。以屢熨也。
兒惡寒發(fā)熱。熱解反發(fā)疹。如痘泡。名曰天泡疹。宜消毒飲主之。兒天行。熱 簇簇。口燥而渴。脈數(shù)鼾睡者?;鄿髦?。兒夏月疹如粟狀者名曰 瘡。宜苦參湯浴之。
苦參湯方
苦參(一斤) 韶腦(二兩)
上 咀。以水一斛。煮熟浴之。日二三次。
兒身體濕爛。浸淫痛癢者。名曰浸淫瘡。宜防風(fēng)排毒飲。
防風(fēng)排毒飲方
防風(fēng)(一錢) 野蠶(一個) 蝮蛇(炒研三分) 生姜(三分) 大棗(三枚) 甘草(三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五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蝮蛇。攪調(diào)。分溫服。
病患本有瘡。卒瘥者。為惡候。若本無瘡。反發(fā)者。為佳兆也。疹發(fā)指岐。煩癢漸延遍身。名曰癬疥。宜防風(fēng)解毒湯。
防風(fēng)解毒湯方
防風(fēng)(五分) 荊芥(三分) 惡實(五分) 小連翹(五分) 大黃(三分) 火炭母(五分) 甘草(三分)
上八味。以水二鐘。煮取一鐘。去滓。分溫服。
疥疹必痛癢。若膿瀝。觸則傳染者是也。烏頭煎洗之。
烏頭煎方
川烏頭(四錢)
上一味。以水三升。煎取二升。以洗。日二三次。
瘡疹忽燥。腹脹息迫。煩而不安。是以毒內(nèi)伏故也。麻黃野蠶湯主之。
麻黃野蠶湯方
麻黃(三分) 野蠶(一個) 杏仁(七枚) 桑白皮(二分) 沉香(二分) 丁香(二分) 紅豆(黑炒一錢)木香(二分) 乳香(二分) 生姜(二分) 甘草(二分) 大棗(三枚)
上十二味。以潦水二升。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分溫三服。
疥疹感觸。煩癢爬反痛。唯癢者。宜莽草湯洗之。
莽草湯方
莽草(一斤) 韶腦(一兩) 食鹽(半斤)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溫洗。日二三次。以瘡瘥為度。
兒夏月。面 腫微熱。瘡如砂。此為漆氣感觸也。漆瘡。熱痛煩癢者。宜無患子皮煎。
無患子皮煎方
無患子(十個去實)
上一味。以水二升。煎減半升。去滓用管吹之。當泡起。仍追取。敷患處。
漆瘡煩癢難瘥者。宜鐵漿灌之。礬石湯亦主之。
礬石湯方
礬石(一斤)
上一味。以醋一斛。水二斛。煮熟浴之。
瘡毒骨痛。若香港腳沖心。俱浴之。兒 疹起伏。若微熱。若吐乳。此為交奶所致也。頭瘡醫(yī)欲急攻之。是誤也。若被攻者。其瘡忽燥。痰鳴息商。必腹?jié)M。四肢厥。宜麻黃野蠶湯主之。更將HT片。浸溫酒。以熨頭上。瘡潤者生。否者死。頭瘡。白班痂 。若癢。若不癢。名曰白禿瘡。野狼牙湯主之。兒白禿瘡。
難瘥者。宜松子灰散。
松子灰散方
松子灰(四錢) 韶腦(四錢)
上二味。研篩。以雞子白。敷患處。
頭發(fā)臭癢劇。爬則作片而落。名曰白屑風(fēng)。宜白屑散主之。
白屑散方
白附子(三兩) 土硫黃(二兩) 礬石(二兩) 側(cè)柏葉(一兩五錢) 百藥煎(八兩) 甘松香(四錢) 三奈(三兩) 龍腦(一錢)
上八味。研篩。分發(fā)擦之。以瘥為度。
鼻發(fā)紅班。若痛癢者。名曰肺風(fēng)。薄荷煎主之。
薄荷煎方
薄荷(一兩) 防風(fēng)(一兩) 石膏(一兩研) 枳 子(一兩搗如泥) 白糖(三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先煎薄荷防風(fēng)。減四升。去滓內(nèi)三味。再煎如膏。每服彈丸大。
兒胎感酒毒。鼻紅。若紫而瘡。名鼻。宜枳 子膏主之。
枳 子膏方
枳 子(二兩去核) 石膏(一兩燒) 蜂蜜(八錢)
上三味。內(nèi)臼中。搗為膏。每服彈丸大。以白湯服之。
鼻內(nèi) 肉。此為鼻痔。宜砭惡血去其重勢也。九竅蝕瘡。隨月盈虛起伏者。名曰月蝕瘡。宜五香連翹湯主之。
五香連翹湯方
麻黃(三分) 射干(三分) 枳實(五分) 大黃(三分) 連翹(三分) 雞舌香(二分) 沉香(三分) 木香(二分) 薰陸香(二分) 麝香(一分)
上十味。以水二升。煮九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麝香。攪調(diào)。分溫服。
鼻蝕瘡熱燥。意欲濕者。名曰鼻 。即鼻疳也。熊膽膏敷之。
熊膽膏方
熊膽(一錢) 燕脂(二分) 蜂蜜(五分)
上三味調(diào)和。以重湯。微溫敷。日五六次。
病患結(jié)核。如梅實狀。名曰瘰 。如馬刀蛤。名曰馬刀瘡。發(fā)頸若胸脅。即氣腫也。夏枯草膏主之。
夏枯草膏方
夏枯草(一斤)
上一味。以酒二斗。煮取一斗。去滓內(nèi)膠飴八兩。以文火。再煮攪調(diào)。每服彈丸大。
瘰 馬刀。無膿者是也。灸瘡頭。若肩 肘 俱主之。瘡頭隔蒜而灸之也。兒體腫結(jié)。有膿者為胎毒。無膿者痰核也。結(jié)核家。須食海菜。常食則經(jīng)久。當自愈也。發(fā)熱惡寒。頭面暴腫。其脈緊數(shù)者。宜葛根加荊防湯。
葛根加荊防湯方
葛根(五分) 芍藥(五分) 甘草(二分) 桂枝(二分) 荊芥(三分) 防風(fēng)(三分) 生姜(二分) 大棗(二枚)
上八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頸項強痛。難顧HT 者。法以纊。濃纏其頸。服葛根湯。以酣睡。汗出而瘥。頭面腫起。 熱煩痛。脈洪數(shù)。此為風(fēng)毒所致。名曰頭瘟。宜消毒飲主之。面傍。 腫熱痛者。為蝦蟆瘟也。頭瘟耳鳴如海響。名曰雷頭風(fēng)。若從頤頷硬腫。食飲難通者。名曰鸕 瘟。難治也。問曰。有喉痹。有乳蛾。有纏喉。有走馬喉。其狀如何。答曰。乳蛾者。以形之謂也。纏喉者。以病劇之名也。走馬者。以病急之謂也。喉痹者。為總名。此皆為陰陽郁塞所致。宜桔梗湯主之。
桔梗湯方
桔梗(一錢) 甘草(三分)
上二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喉腫。若帝鐘風(fēng)。宜射干麻黃湯主之。
射干麻黃湯方
射干(一錢) 麻黃(五分) 野狼牙(五分) 牛房子(五分) 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喉嚨即懸癰也。腫者帝鐘風(fēng)也。喉風(fēng)者刺而愈。帝鐘風(fēng)不可刺也。兒喉塞發(fā)熱。肩息痰響。啼聲吃吃者。名曰纏喉風(fēng)。兒暴卒喉腫。發(fā)熱反張欲死者。名曰走馬喉也。諸喉風(fēng)腫痛。食飲不能者。宜急刺取血也。風(fēng)毒嗌窒。若胃熱熏灼。上焦怫郁??跔€食斷也。春霞丹主之。
春霞丹方
寒水石(五錢) 蓬砂(一錢) 辰砂(一錢) 馬牙硝(一錢) 龍腦(五分) 冰糖(七錢)
上六味。碾調(diào)含服。
喉風(fēng)者多痰。發(fā)熱脈數(shù)。食飲不能者。含蓄膏主之。
含蓄膏方
雀屎(二十個) 梅肉(一個) 白糖(一匙)
上三味。以姜汁碾調(diào)。入HT 袋含服。
舌瘡若喉腫。咽嗌不利者。宜火濟加薄荷湯主之。乳蛾喉腫者。烏頭一塊研如泥。醋面調(diào)。以貼足心。再三換之。舌腫喉瘡。柑檻膏主之。
柑檻膏方
柑檻肉(三個) 白糖(四錢)
上二味。研調(diào)含服。
疳熱脈微。血燥咽蝕者。宜翹花煎。病患體羸血涸。假火漸熏灼。遂為喉癬。食飲廢絕者死。纏喉若走馬喉。大熱脈急。反眼肩息者死。無熱大便瀉者亦死。問曰。指瘡。有代指。有甲疽。有瘭疽。其狀如何。答曰指頭 熱腫痛。爪甲脫落者。名曰代指瘡。爪甲發(fā)瘡。煩痛若有熱。若無熱。名曰甲疽。瘡色紫黑而蝕脫者。即瘭疽也。宜雞子清浸之。雞子殼。鑿作口。以浸指。須臾當痛定也。指瘡 熱煩痛者。宜蚯蚓油敷之。
蚯蚓油方
蚯蚓(三條去泥)
上一味。研為泥。以蓖麻油漬之。
指頭發(fā)瘡。黑硬者瘭祖也。宜附子膏主之。
附子膏方
附子(一錢) 韶腦(五分) 飴糖(一錢)
上三味。研調(diào)。以敷。當引出毒瓦斯也。
掌內(nèi)濕癬。HT 作不解者。名曰鵝掌瘡。宜熏之。
熏方
鼠屎(二錢) 川芎(四錢) 大黃(四錢)
上三味。燒煙以熏之。日二三次。禁煙撲鼻也。
指頭觸寒毒。血頑凝。不知痛癢者。名曰凍瘡。宜附子煎洗之。
附子煎方
附子(一塊) 韶腦(五分)
上二味。以酒二升。煎取一升。溫洗。日二三次。以瘡愈為度。
胎癬毒腫。若癰瘡。俱宜清冷膏解之。
清冷膏方
木芙蓉(花葉同一兩不拘生干) 紅豆(半兩)
上二味。以蜂蜜。研調(diào)。以敷。且干且敷。
始發(fā)者。熱散痛歇。膿成者。膿當自出也。身體發(fā)瘡。若大若小。若多若少。無定者。此為血花。名曰血風(fēng)瘡。宜防風(fēng)敗毒湯服之。體膚班瘡。若圓。若斜。爬必有白屑。名曰白癬也。白癬若紫癬。漸長煩癢者。磨好墨敷之。夏月蒸熱。汗氣凝結(jié)。發(fā)班如錢狀。名 瘍。即汗班也。 得秋涼而解。若不解者。米秕燒取油敷之。問曰。癜風(fēng)如何。答曰。無瘡而有色者。癜風(fēng)也。癜風(fēng)。有白有黑。黑者易治。白者難治。宜蜜陀膏敷之。
蜜陀膏方
金蜜陀(四錢) 天南星(四錢) 附子(四錢)
上三味。碾篩。用茄蒂醋釀。點藥末。以磨患處。二三次有驗。
面顏發(fā)黑點。此為瘀濁所致。名曰黑痣。
療黑痣方
糯米(百粒) 鍛石(拇指大) 巴豆(三個)
上三味。碾調(diào)。納瓷瓶。窨三日。先以針撥靨子。仍點膏。當蝕落也。
身體發(fā)瘡。狀如椒子。名曰HT 瘡。宜灸瘡頭。自然脫落。面顏有滓者。此為嗣面。婦人則粉氣所致也。問曰。有贅有癭其狀如何答曰癭者如櫻桃是也。瘤者留結(jié)之謂也。贅者贅出者是也。贅瘡宜以蜘絲。纏其腳。經(jīng)久而當落也。贅瘡若 肉。宜白梅肉敷之。
白梅肉(去核不拘多少)
上一味。研如泥。以敷。自然消盡也。
癭瘤。若大若少。無痛癢者是也。問曰。五癭六瘤如何也。答曰。石肉筋血氣。此為五癭也。骨肉膿血石脂。此為六瘤也。俱不可剪割。唯脂瘤。當割破。而去脂也。五般癭瘤。俱蠟礬丸主之。
蠟礬丸方
黃蠟(二兩) 白礬(四兩)
上二味。搗調(diào)。丸桐子大。每以溫酒。服三十丸日三次。內(nèi)疽腸癰俱治之。
瘡。余瀝不斷。煩癢者。宜洗之。熏之。海桐皮。石榴皮。各等分。以水煎去滓。灌洗。更燒房子熏之。黑癬癮疹。若 瘡。膿瀝不竭者。七寶丹主之。
七寶丹方
福良(八錢漬醋 數(shù)次) 九孔螺(七錢,以面裹煨,去粗皮) 銀丹(一錢,研末) 鉛丹(五錢五分) 大黃(七錢五分) 甘草(三分五厘) 白糖(四錢)
上七味。研篩。以蜂蜜。若砂糖湯服。日二三次。
遺毒。若霉瘡。膚肉欲蝕盡。宜麝香油敷之。
麝香油方
麝香(一分) 蟾蜍(一分) 人油(一蜆殼)
上三味。碾調(diào)敷之。日二三次。
問曰。五痔何也。答曰。牝痔。牡痔。腸痔。血痔。脈痔是也。腸風(fēng)臟毒者。大便血。即瘀濁腸 也。若毒凝塞者。名曰痔瘡也。痔血鮮紅者。為腸風(fēng)。濁瘀者。為臟毒。宜紅藍酒。去瘀血。生新血。
紅藍酒方
藍花(一兩五錢) 胡椒(四錢) 白糖(一斤)
上三味。以燒酒一斤。釀一七日。絞去滓分溫服。
臟熱凝結(jié)。腸頭作塊。名曰痔。宜逐毒飲。
逐毒飲方
小連翹(一錢) 惡實(一錢) 雞子殼(炙碎五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九竅腫突者。俱為痔也。宜刺取血。若作口而膿瀝。名曰 瘡。宜七寶丹主之。痔為毒。腸 是也。劇者大便血。即腸風(fēng)臟毒也。風(fēng)毒??陀谀c間者。為腸風(fēng)也。熱毒??陀谂K內(nèi)者。為臟毒也。腸風(fēng)者。宜驅(qū)風(fēng)熱也。臟毒者。宜逐瘀血也。問曰。血有遠近者何也。答曰。鮮明者。必近血也。濁瘀者。必遠血也。近血者易治。遠血者難治。痔沉痼者漏也。用熏方。
熏方
五倍子(四錢) 韶腦(四錢) 艾葉(一兩八錢)
上三味。為粗漠。充 內(nèi)。點火跨坐。以煙盡為度。
痔漏。蝕爛煩痛者。宜木鱉湯主之。
木鱉湯方
木鱉仁(五個)
上一味。搗如泥。內(nèi)熱湯。熏且洗。更木鱉粉。調(diào)雞子清。以敷。其痛當自解也。
痔瘡遣毒。諸漏瘡。萬方無驗者。宜七寶丹。兼食龜卵。其應(yīng)如浮鼓也。兒兩腸衰弱。魄門翻脫者。名曰腸痔也。良姜飲主之。
良姜飲方
良姜(三分) 蓮蕊(三分) 龍骨(三分) 粳米(一錢)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四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龍骨。攪調(diào)。分溫服。
兒泄痢。廣腸脫出者。宜猿膽敷之。
猿膽(一錢) 韶腦(三分)
上二味。以雞子清。碾調(diào)。敷痛處。
病患腸氣虛極。廣腸翻脫者。宜蜘蛛散主之。
蜘蛛散方
蜘蛛(不拘多少黑炒)
上一味。以蜂蜜。研調(diào)敷之。
問曰。傷損如何。答曰。大便必難。劇者瘀血沖胸。若妄語。此為驚氣入心。宜桃核承氣湯主之。傷損家。小便必如血。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打撲血出者。為血散。若血不出者。此為伏血。宜蘿卜汁敷之。
蘿卜(生一個)
上以醋研調(diào)涂痛處。日四五次。
傷損。血出過多。目眩悸動者。此為氣血虛耗所致。宜涼肝湯主之。諸瘀血沖心。煩躁欲死者。還元湯主之。
還元湯方
金水(五合) 苦酒(二合)
上二味調(diào)和。煮三兩沸。加姜汁。攪調(diào)。頻服。
諸瘀血家。宜膠飴酒主之。
膠飴酒方
膠飴(半斤) 梅肉(二兩研) 清酒(一升)
上三味。煮調(diào)。分溫服。
傷損 熱煩痛。若瘡疹熱腫者。桐葉醋敷之。
桐葉醋方
桐葉(一兩) 苦酒(三合)
上二味。研調(diào)。敷患處。日數(shù)次。
瘀血凝結(jié)。作魂而痛者。芥子醋敷之。
芥子醋方
白芥子(三兩) 生姜(一兩)
上二味。以醋研調(diào)。敷患處。
閃肭失足。瘀血凝結(jié)。而煩痛者。宜橘核散主之。
橘核散方
橘核(炒,三兩) 延胡索(一兩) 桃仁(炒一兩)
上三味。研篩。每二錢。以溫酒服之。
瘀血沖心。驚悸煩躁。欲死者。宜鐵漿主之。
鐵漿方
鐵砂(三兩)
上一味。以童尿一斗。攪調(diào)。入罐內(nèi)密蓋。冬月埋地三尺。至春出之。分溫。加苦酒姜汁。服之。
問曰。湯火傷瘡如何。答曰?;饌掏?。反灸則痛自解。若灌水者。痛不可解也。湯火瘡。煩痛者。雞子油主之。
雞子油方
雞子黃(七個熬取油) 云母(一錢)
上二味。研調(diào)。敷痛處。
湯火傷瘡。熱腫煩痛者。宜蘿卜汁。若痛不解者。生梨汁亦敷之。湯火傷。皮脫肉蝕者。宜黃明膠膏主之。
黃明膠膏方
黃明膠(二兩) 清酒(五合)
上二味。以文武火。煮為膏。敷患處。
問曰。風(fēng)犬傷如何。答曰。春夏之交犬。多發(fā)狂。被咬傷者。熱腫疼痛。劇者。作 言妄語。此為毒入心所致也。犬狗傷者。急砭去血。仍灌入溺。再涂人屎。更掩以紙。灸之百壯。紙焦屎燥。則再三易之。連日如斯。灸至四五百壯。為度。犬咬瘡。用杏仁粥。禁酒。若服酒者。毒入心。驚躁不可治。
杏仁粥方
杏仁(一合) 陳米(一合)
上二味。調(diào)和。煮熟食之。
問曰。蛇咬傷如何。答曰誤被咬傷者。急灌自已熱溺。仍敷以馬錢散。
馬錢散方
馬錢(一錢)
上一味。研篩。調(diào)唾以敷。更服醋二合。令毒無妄走也。
問曰。鼠咬瘡如何。答曰。毒鼠咬人。熱腫疼痛。若劇者。致鼠鳴。宜貓毛灰敷之。
貓毛灰方
貓毛(燒灰三錢) 麝香(一分)
上二味。研調(diào)。以唾敷之。
鼠傷瘡者。宜綿實熏主之。
綿實熏方
綿實(一斤)
上一味。燒煙。以熏瘡。將息二三次。
鼠傷。若犬毒。沖心而煩躁者。宜 漿。兼防風(fēng)解毒湯服之。諸蟲傷。煩癢者。宜胡椒粉敷之。
胡椒(研篩一分)
上一味。以唾沫調(diào)和。敷痛處。
河豚為毒。膚肉潤動者。毒在腑也。胸腹 痛者。毒在臟也。毒在腑者。宜韶腦酒。毒在臟者。宜承氣湯。
韶腦酒方
韶腦(五分)
上一味。以酒二升。煮減二三合。分溫頻頻服。
魚毒食傷。胸腹絞痛。二脈沉弦者。宜縮砂飲主之。
縮砂飲方
縮砂(一錢) 山楂子(一錢) 濃樸(五分) 枳實(三分) 青皮(三分) 白術(shù)(三分) 生姜(三分) 甘草(二分)
上八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病患。誤服熱方。煩熱動躁者。此為藥煩也。宜黑豆湯。
黑豆湯方
黑豆(一錢) 茉莉白(三分) 大黃(二分) 生姜(二分) 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病患。誤服烏附。目眩欲死者。宜地漿主之。
地漿方
黃土(二錢)
上一味。以水二升。攪調(diào)。令清澄。碩取冷服。多食膠飴亦佳。
人誤服輕粉??陬?僻。手腳拳攣。不能伸舒。此為毒入骨髓也。石榴皮湯主之。
石榴皮湯方
石榴皮(二錢) 甘草(五分) 石決明(醋 去鹿皮研篩一錢)
上三味。以水二升。先煮二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石決明。攪調(diào)。分溫服。
砒霜為毒。煩悶吐血。劇者。一身紫色而煩熱。急取黑鉛四兩。磨水一升灌服兼刺雞鴨熱血。服之。又人糞汁。灌之。又巴豆去殼。一個為末。砂糖大一塊。
水化調(diào)一升服之。
辨疳病脈證并治第五
問曰。疳有五疳者。何謂也。答曰。五疳者。五臟所發(fā)見也。疳者屬脾。脾實則無五疳。有五疳者。此為脾既病也。疳之為恙。肉脫血燥。腹硬而脈細數(shù)。若身熱發(fā)作。若大便溏。小便必如米泔也。疳有陽。有陰。蒸熱便難者。陽也。身腫便瀉者。陰也。疳有陽。有陰。始多陽。終多陰陽者宜寒涼方。陰者宜溫?zé)岱健p岵?。鼻燥欲濕者。名曰鼻疳。宜熊膽蜜敷之?br /> 熊膽蜜方
熊膽(三分) 芒硝(一分) 蜂蜜(一錢)
上三味。研調(diào)敷。干再三敷之。
疳病嗜泥好炭。此為脾郁所致也。兒啼哭。聲噎者。氣不順也。喘痰者。氣促迫也。聲濁沉靜者。疳積也。兒身熱發(fā)作。胸腹痞硬。若嘔乳者。宜柴胡平胃散料主之。疳癖。胸脅轆轆有聲。若潮熱發(fā)作。若氣逆妄怒者。宜潰堅湯主之。兒疳。露骨萎黃。身熱而溏。臭不可近者。消疳湯主之。
消疳湯方
茯苓(三分) 白術(shù)(炒二分) 乳柑皮(五分) 莪術(shù)(五分) 三棱(五分) 馬舄(五分) 使君子(去殼研二分) 生姜(二分)
上八味。以水一升。先煮七味。取七合。去滓。加使君子。攪調(diào)。分溫食遠服。
病患手背熱者。為真火也。手心熱者。為假火也。兒無食腸。而與食。遂致食癖。劇則谷不化。血氣漸孤弱者。名曰疳癖也。病乳癖易化。谷癖難化。體瘦腹鼓。脈沉緊者。名曰谷瘕。宜潰堅湯。
潰堅湯方
茯苓(五分) 白術(shù)(炒三分) 半夏(三分) 枳實(炒三分) 陳皮(五分) 檳榔(五分) 山楂子(炒二分) 香附子(五分) 縮砂(三分) 綿實(黑炒五分) 風(fēng)化硝(三分) 莪術(shù)(三分) 三棱(五分) 麥芽(黑炒一錢) 生姜(二分) 甘草(一分)
上十六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病體瘦熱動。臉赤鼻燥。大便難。小便澀者。名曰陽疳。宜柏皮湯主之。兒身熱啼哭。腰腹如削者。此為缺乳疳也。兒無食腸者。強與食。胸腹硬滿。時痛。若唇紅唾沫。宜胡湯主之。
胡湯方
胡菜(一錢) 檳榔(五分) 大黃(五分) 苦楝皮(二分) 甘草(五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二服。暮時減食。次朝勿食。當有驗。糜粥自養(yǎng)。
兒頭脹大漸長。反四肢瘦者。名曰腦疳。宜逐疳丸主之。兒體羸腹大。眼內(nèi)生醫(yī)者。名曰疳眼。宜柳肝加馬舄湯主之。疳熱郁釀。致蝕瘡者。宜烏頭灰。以雞子清敷之。兒疳。骨節(jié)疼痛。遂致傴僂 背。若胸上突起。名曰龜胸。宜鐵漿服之。更龜尿煎敷之。
龜尿煎方
龜尿(三合) 燒酒(五合) 韶腦(三分)
上三味。調(diào)和煎熟。乘熱熨突處。
疳熱膠凝。骨節(jié)疼痛。胸背欲突起者。宜逐疳丸。頻服當自愈也。疳病。脈細數(shù)。必蒸熱。蒸熱者。致盜汗。遂屬肌膚甲錯也。兒疳愛吃泥土者。宜伏龍肝丸。
伏龍肝丸方
優(yōu)龍肝(二兩) 使君肉(二兩) 檳榔(一兩) 南星(姜制一兩) 鰻鱺頭(黑炒二兩) 熊膽(一錢)
上六味。研調(diào)蜜丸。吃炭者。去伏龍加炭二兩。吃米者。加米二兩。
兒體羸膚燥。煩渴者。名曰疳渴。宜白梅湯主之。
白梅湯方
白梅(二個) 菟絲子(一錢)
上二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疳。煩渴不解。脈微數(shù)。小便赤而澀者。宜益元散主之。
益元散方
滑石(三錢) 辰砂(一錢)
上二味。研調(diào)。以雪水冷服。
兒體瘦咬爪。大便溏泄。連日不解。名曰疳瀉。宜扶脾湯主之。痢疾既解。反潮熱血燥者。為疳病也。痘瘡解后。血液必竭。四肢瘦削。脈細而數(shù)。此為轉(zhuǎn)屬疳病也。兒病胸骨露。腹肚脹大。四肢微冷。而大便溏者。名曰冷疳。宜養(yǎng)真湯主之。
養(yǎng)真湯方
茯苓(五分) 白術(shù)(三分) 乳柑皮(五分) 青皮(二分) 半夏(五分) 香附子(五分便制) 縮砂(三分酒制) 藿香(二分) 人參(二分) 破故紙(三分) 附子(二分) 麥芽(五分) 甘草(三分) 生姜(二分) 大棗(二枚)
上十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病身熱血燥。脈細而數(shù)。脾氣衰則大便 溏。胃氣衰則四肢微腫。名曰脾癆。宜扶脾湯主之。病腹肚石硬。胃弱不殺谷。面顏銀白。朝涼暮熱。脈細數(shù)。而肌膚甲錯者。名曰疳勞。宜抉脾湯主之。
抉脾湯方
茯苓(五分) 白術(shù)(二分) 半夏(五分) 縮砂(三分) 香附子(童便制五分) 蓮蕊(三分) 乳柑皮(五分) 青皮(三分) 食鹽(一分) 人參(二分) 紅曲(二分) 生姜(二分)
上十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空肚溫服。
疳勞為病。朝涼暮熱??忍敌募隆<∪庋?。脈細而數(shù)者。宜逐疳丸主之。
逐疳丸方
天靈蓋(黑炒一兩) 蝦蟆灰(四錢) 鰻鱺頭(燒灰四錢) 獺肝(灸干八錢) 真珠(一錢) 松脂(水飛九錢) 田螺灰(四錢) 犀角(四錢) 龍腦(一錢) 麝香(五分)
上十味。研篩。以燒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分。雞卵濃湯送下。
病患。骨熱起伏。其脈微數(shù)。四肢肉脫。一身血燥。名曰干血勞。宜鰻鱺膏。
鰻鱺膏方
鰻鱺(去頭骨三斤) 清酒(一斗)
上二味。以文火。煮為膏。隨意食之。
疳之為病。陽虛則吐血。陰虛則小便難。陰陽俱虛竭。則身體枯燥。蒸熱盜汗。心悸不安。若口渴而咽痛者。宜柴鱉湯。
柴鱉湯方
柴胡(一錢) 黃芩(三分) 鱉甲(丸,二錢) 茯苓(二錢) 枳實(五分) 寒水石(二錢) 鹿角菜(三分) 蓮蕊(二分) 甘草(一分)
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疳熱骨蒸。肌肉銷鑠者。宜梔子飯。
梔子飯方
梔子(四錢)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汁。以炊米。作粥食。
病患。氣血虛竭。郁熱起伏。二脈細數(shù)。大便若燥。若溏。胸痞悸動。 其氣。而熱愈動。滋其血。而胸益痞。宜八珍湯主之。
八珍湯方
人參(三分) 茯苓(二錢) 枸杞(三錢) 縮砂(五分) 鹿角霜(七分) 蓮蕊(三分) 生姜(一片) 甘草(三分)
上八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陰痿遺精。腰腳酸痛。胸間悸動。臍下脫力。 真元。滋腎液。七珍膏主之。
七珍膏方
人參(四錢) 破故(微炒二錢) 枸杞(二十錢) 雀肉(研如泥十錢) 雞子黃(涂板面烈日曬干十錢) 白糖(二十錢) 蜂蜜(一合)
上七味。以燒酒二升。文火煮。膠凝為度。每服彈丸大。鹽湯送下。
氣血耗散。脾胃虛弱。遂變見諸癥。勿論其證。勿拘其脈。宜連服陰陽調(diào)勻湯。以取窮境之效也。
陰陽調(diào)勻湯方
人參(三分) 茯苓(二錢) 白術(shù)(五分) 橘皮(炒五分) 半夏(一錢) 香附子(便制一錢) 縮砂(五分) 破故(五分) 枸杞(一錢) 黃柏(酒制三分) 甘草(三分) 生姜(一片)
上十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疳勞。身微腫。四肢沉重。若大便泄痢者。宜真武加馬舄湯。若有陰熱者。更加鱉甲三分。病患。肌膚干枯??却贇狻C火峥?。榧子去殼。微灸蘸蜜。每食一二枚。日二三次。病胸脅攣拘。夜臥盜汗。若身發(fā)虛班。若心悸動者。黃 建中湯主之。疳病。腹癖膨脹。雷鳴而微痛。若四肢微腫者。大麥煎主之。
大麥煎方
紅豆(出芽五分) 茯苓(一錢) 乳柑皮(五分) 枳實(三分) 大腹皮(五分) 大麥芽(二錢) 生姜(二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麥芽。減七合。去滓。內(nèi)六味。再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疳腫腹脹。小便不通者。宜瞿麥湯主之。
瞿麥湯方
瞿麥(五分) 商陸(五分) 茯苓(一錢) 琥珀(二分) 大腹皮(三分) 生姜(二分) 甘草(三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疳病。面黃頸細。腹大青筋。大便溏而澄清者。宜七成湯主之。
七成湯方
破故紙(一錢) 附子(三分) 蓮蕊(二分) 茯苓(一錢) 人參(二分) 生姜(二分) 甘草(二分)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疳病。玄府衰則自汗出。牝臟衰則大便溏。宜溫臟丸主之。
溫臟丸方
蝮蛇(灸四錢) 縮砂(二錢) 破故(炒二錢) 蓮蕊(炒一錢) 熊膽(五分) 甘草(三分)
上六味。研篩。以燒酒糊丸。每服三十丸。
疳熱發(fā)渴。要視口內(nèi)。若齒焦黑者。名曰走馬疳。宜大黃黃連瀉心加茉莉白湯主之。疳熱骨蒸。咳喘煩悸。渴而小便赤者。五蒸湯主之。
五蒸湯方
石膏(五分) 知母(三分) 黃柏(二分) 龜板(五分) 地黃(三分生用) 人參(二分) 甘草(二分) 生姜(二分) 大棗(二枚)
上九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加童便。分溫服。
疳熱骨蒸。咳痰吐食。其腹郁膨。若微痛。吞酸腥臭者。宜鱉甲枸杞飲。
鱉甲枸杞飲方
鱉甲(一錢) 枸杞(一錢) 犀角(三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病骨熱咳痰。身微腫。吐鮮血者。宜犀角山漆湯。
犀角山漆湯方
犀角(五分) 山漆(二錢) 人中白(三分)
上三味。先煮二味。去滓。內(nèi)人中白。攪調(diào)。分溫服。若痰多者。更加竹瀝三分。
亡血家飲食減少肌色脫是 必致腫也。疳病。脈細而沉。腹?jié)M腸鳴。必作KT 也。 陽脈。浮而數(shù)。浮則為虛。數(shù)則為熱。虛熱相搏。故令氣KT 。言胃氣虛竭也。百骸乏力??忍狄邢ⅰI砀∧[。大便泄利者。不可治。疳病。腹?jié)M如鼓。為丁奚。若吐乳食。為哺露。俱屬難治。病患。倦臥而不食。其眼失神。顴時紅者。孤陽之動也。疳病。倦臥唇色脫。盜汗不歇者死。病。奐口倚息。鼻焦唇燥?;准瘸稣咚?。病暴熱倚息。飲食不能者??芍?。漸熱HT 作。行動煩悸。飲食少進者。不可治。陰虛者。陽必動之。熱也。陽虛者。陰必HT 之。腫也。陰陽偏廢者。不可治。
辨上焦病脈證并治第六
問曰。上焦病何謂也。答曰。假令如鼻耳眼口所患。此為上焦之病也。頭痛發(fā)熱??人员趋C}浮而數(shù)者。風(fēng)寒也。
頭痛HT 作。肌膚鮮明。而脈滑者。為留飲也。頭痛胸痞。若腳攣。脈細而弦者。宜柴胡蒿本湯主之。
柴胡蒿本湯方
銀柴胡(五分) 黃芩(二分) 半夏(五分) 人參(二分) 蒿本(五分) 川芎(二分) 桂枝(三分) 大棗(二枚) 生姜(二分) 甘草(二分)
上十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頭痛氣逆。若頭眩。脈微滑者。桂枝茯苓白術(shù)甘草湯主之。
桂枝茯苓白術(shù)甘草湯方
茯苓(五分) 桂枝(三分) 白術(shù)(五分) 甘草(三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頭痛發(fā)作。脈數(shù)實。此為頭瘡之兆也。宜芎黃加味丸。
芎黃加味丸方
天靈蓋 大黃(各二兩) 川芎(一兩)
上三味。研篩。以酒糊丸。
頭痛脈細。胸中溫溫。唾白涎者。宜吳茱萸湯。頭痛胸痞。若悸動。脈關(guān)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頭痛眼黃。大便硬者。宜大承氣湯主之。頭腦刺痛。四肢厥冷。額汗出。此為痛人泥丸宮。即真頭痛也。朝發(fā)者夕死。夕發(fā)者朝死。兒疳熱熏灼。遂客于頭腦。其囟尖高者。名曰囟填也。兒瀉泄不禁。真元降陷。囟致者。名曰囟陷。宜抉脾加僵蠶湯主之。問曰。眼病何以所致。答曰。疳熱風(fēng)毒。若胎毒。是皆眼疾之所因也。眼目暴腫。熱而疼痛者。風(fēng)熱所致也。眼翳朧朧然。胸腹如娠。脈沉細者。疳熱所動也。眼目熱紅。膚作班者。為胎毒。宜火濟湯主之。眼瞼蝕爛。身涼和。脈沉細者。為遺毒也。芎黃加味丸主之。眼疾熱痛不解者。宜鐵落漿點之。
鐵落漿方
鐵落(四錢以雪水五合浸之一七日色如皂角汁) 燕脂(寒制二分)
上二味。調(diào)和以點。日四五次。
眼病脈數(shù)緊。目脈血腫而痛。此為風(fēng)眼。若不痛。名曰疫眼也。菊花湯主之。
菊花湯方
菊花(五分) 防風(fēng)(一錢) 川芎(三分) 梔子(黑炒三分) 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服。
眼瞼發(fā)瘡。脾郁所致。名曰眼疣。減飲食而自愈。朝明暮暗。名曰雀目。此為疳郁所致也。宜夜明砂丸主之。
夜明砂丸方
夜明砂(三錢炒研) 熊膽(五分)
上二味。研調(diào)。糊丸麻子大。每服三十丸。
血眼熱痛。若疫眼紅腫。俱點還元水。兼與三黃加細辛馬舄湯主之。疳火郁蒸。遂害精萃。翳如霧里。此為疳眼也。兒省目。若疳眼者。鰻鱺膽。若海鯽膽。皆食之。當自愈。兒眼瞼。浮腫HT作者。食飲過飽所致也。痘眼致星障。若翳膜者。須要急治。點以雞冠血。點燕卵清亦佳。痘毒。若風(fēng)毒。致翳障者。宜辰砂膏主之。
辰砂膏方
蓖麻子(一兩) 茬油(三合) 辰砂(四錢)
上三味。搗爛作膏。貼百會。又敷諸瘡而愈。
若產(chǎn)婦胞衣不降者。貼足心。傷損眼。 熱煩痛者。宜 荷根點之。
點方
荷根(一個去粗皮)
上一味。研絞取液。以屢點。痛當自解也。
塵砂侵眼。磣痛多淚者。好墨磨清水。以點入。闔眼少頃。以紙捻。從尾。向 頭。拭凈二三次。塵當出也。眼目 熱。煩痛者。為陽眼也。無熱而碧白。不辨物者。陰眼也。陰眼者難治。陽眼 痛。瞳仁破者。亦難治。風(fēng)眼熱腫疼痛。瞳仁翻突者。不可治。問曰。鼻病如何。答曰。鼻 熱而燥。屢欲濕之。濕則蝕爛而痛者。為鼻疳也。鼻熱紅若腫大。脈洪而數(shù)者。為肺風(fēng)也。鼻濁瀝流如泉。名曰鼻淵。即腦漏也。頭為風(fēng)熱??陀诜嗡?。必致瞑目。劇者致衄蔑。宜三黃瀉心加細辛薄荷湯。鼻內(nèi) 肉。即鼻痔也。若 熱紅腫。鼻甕凝塞。名曰鼻。宜割破取瘀濁也。肺風(fēng)腫痛。諸鼻瘡。其脈洪數(shù)者。宜火濟湯服之。鼻瘡 鼻。酒毒入肺所致者。葛花湯主之。
葛花湯方
葛花(五分) 枳 (五分) 薄荷(三分) 石膏(一錢) 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鼻熱燥。遂窒塞。鼻息高鼾。睡眠不安。名 。宜蜂蜜點之。病患肺竅。為風(fēng)熱所闔。遂 。難以息者。宜瓜蒂散。用管吹之。燥煩而解也。鼻瘡腫大。其脈洪而滑者。為鼻 也。通肺飲主之。
通肺飲方
蒼耳子(五分) 辛HT 仁(五分) 白芷(三分) 細辛(二分) 薄荷(二分) 龍腦(一分) 生姜(二分)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六味去滓。內(nèi)龍腦。二三沸。分溫服。日三服。
鼻不聞香臭。此為肺竅郁遏所致。宜通肺飲主之。問曰。有衄血。有吐血。其別如何。答曰。鼻者與肺通。血溢于腦者。致衄血也。血動于胸者。致吐血也。病患血氣暴動。致衄血。其脈數(shù)實者。宜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衄血為恙。惡寒發(fā)熱。其脈浮而緊者。此為風(fēng)熱。欲解所致也。鼻衄若吐紅。喘痰盜汗。脈虛微者。宜玄參湯。
玄參湯方
玄參(三分) 地黃(生三分) 梔子(炒三分) 犀角(三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驚觸。逆動而暴衄者。先以冷水 其面。仍與大黃黃連瀉心湯。鼻衄吐紅暴流。元陽欲脫者。宜灸涌泉大敦。熨百會亦為佳。病患身體羸瘦。其脈細數(shù)??妊趑摺4藶樯蠈嵪绿撝钜?。宜燒酒加蘿卜汁服之。又紫糖。以燒酒。和解服之。使大蒜研如泥。貼足心。病患衄蔑顏紅。此為孤陽奔騰。好墨磨熱湯。加人尿服之。又花蕊石散主之。
花蕊石散方
花蕊石(四錢) 食鹽(一錢)
上二味研均。以童尿服。
咯血。若大便血。諸虛動所致者。宜攝血湯主之。
攝血湯方
當歸(五分) 芍藥(五分) 地黃(生三分) 川芎(二分) 蝮蛇(炒研三分) 生姜(二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先煮五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蝮蛇。攪調(diào)分溫服。
血動為病。陽盛則身熱。陰盛則身冷。身冷者易治。身熱者難治。病患九竅失血。身熱不解。脈滑數(shù)者。不可治。傷寒熱客于膀胱。遂致血泄。此為病解也。病患吐紅。腥臭不可近。其脈洪大。若頭眩者。為難治。血動為侯。其人。肌膚黑瘦者易治。白肥者難治。問曰。耳疾如何。答曰。耳之為恙。脈浮者為實。沉者為虛。實者發(fā)瘡。虛者致聾。兒耳膿瀝而敗臭。此為脾郁所致。以食飲過飽故也。名曰 耳。宜大黃黃連瀉心湯。風(fēng)熱。上攻而鼓擊。耳鳴恰如海濤者。宜防風(fēng)攻毒飲主之。
防風(fēng)攻毒飲方
防風(fēng)(五分) 細辛(二分) 牛房子(五分) 黃柏(炒三分) 寒水石(一錢) 芒硝(三分) 甘草(二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病患耳鳴恰如蟬聲。暮則劇。朝則減。此為無根假火奔騰所致也。烏鴉黑散主之。
烏鴉黑散方
烏鴉(黑炒四錢) 黃柏(黑炒二錢) 梔子(黑炒三錢)
上三味。研調(diào)。以白湯。加童便服之。
耳痛HT 作。若膿滴。若蟬聲者。宜白礬油主之。
白礬油方
白礬(五分) 麝香(一分)
上二味。先以清油二升。煮白礬。內(nèi)麝香。攪調(diào)滴入。日二三次。
耳鳴HT 作。久久致聾者不可治。風(fēng)毒逆鼓而耳鳴如聾者。尚可治。假火奔騰。為勞聾者。不可治。問曰。齒齦腫痛何謂也。答曰。齒 熱腫而痛脈必浮數(shù)者。為風(fēng)熱所致。若脈沉數(shù)。其齒焦者為 齒也。齦 暴腫而痛此為風(fēng)毒所致。宜消毒飲主之。齒齦煩熱疼痛若風(fēng)熱若脾熱所致者。宜木鱉散主之。
木鱉散方
木鱉子(一錢) 龍腦(二分)
上二味。研篩醋調(diào)。敷患處。
齒暴燔灼。干黑而脫落者。為走馬疳也。蘿勒散主之。
蘿勒散方
蘿勒(三分) 蝦?。骰叶郑?龍腦(二分)
上三味。研調(diào)敷患處。
重 。 熱而煩痛者。宜砭瘀血也。齒痛體作者。灸列缺若陽溪不復(fù)發(fā)也。問曰??谙蚜鞒稣?。何謂也。答曰。涎者脾液也??诹飨颜摺4藶槠⑹諗z所致也。養(yǎng)臟湯主之。
養(yǎng)臟湯方
茯苓(五錢) 白術(shù)(炒三分) 陳皮(五分) 半夏(四分) 人參(二分) 柯子(二分) 生姜(二分) 大棗(三枚) 縮砂(三分) 甘草(三分)
上十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問曰。暴啞者何以所致也。答曰。病患暴啞其聲啾啾。脈沉伏而咳。此為風(fēng)痰凝結(jié)也。若聲吃吃。脈動數(shù)。狀如狂者。驚觸。若蟲癖也。病患失聲。如囁狀。此為風(fēng)痰凝塞所致也。白糖飲主之。
白糖飲方
白糖(四錢) 蘿卜汁(五分) 姜(三勺)
上三味。調(diào)和。頻頻服。
病患。由驚觸而啞者。宜蜜陀丸。
蜜陀丸方
金蜜陀(四錢) 麝香(一分) 辰砂(三分) 豬膽(二分)
上四味。研篩。姜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以溫膽湯服之。
兒情態(tài)恰如癡而吶語。此為癇啞也。病患體倦乏氣力。其聲如隔壁而語。此為病末。以血液竭故也。病患身熱。脈數(shù)而嘔者。為胃熱所致也。若身冷脈沉者。胃寒令然也。病候。有聲而無物。名曰嘔。無聲而有物。此為吐。若脈滑為痰飲。脈弦為蟲動。蟲動所致。宜安蛔湯。
安蛔湯方
人參(二分) 白術(shù)(三分) 茯苓(五分) 干姜(三分) 烏梅(一個) 蜀椒(二分)
上六味。以水一升。煮減三合。去滓分溫服。
病患。諸嘔吐。水谷難入者。宜半夏茯苓湯主之。
半夏茯苓湯方
半夏(五分) 茯苓(五分) 生姜(三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嘔逆微熱。胸脅苦滿。其脈細弦者。宜柴胡湯主之。病患胸間漉漉作聲。吐出水谷者。茯苓飲主之。
茯苓飲方
茯苓(五分) 人參(三分) 白術(shù)(三分) 枳實(二分) 橘皮(三分) 生姜(二分)
上六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分溫服。
病發(fā)熱而渴。飲反嗆者。為水逆也。五苓散主之。嘔吐休作。飲食不能者。宜燒酒服之。
服法
燒酒(五合) 白糖(四錢) 姜汁(一合)
上三味。研調(diào)。每服一蜆殼。日五六次。
嘔家腹?jié)M潮熱。若腹痛。唇燥舌干者。此為實。宜大承氣湯主之。兒暴吐脈腹反如故。此為乳餌所妨也。嘔家有癰膿者勿治。膿盡自愈。嘔乳休作。連日不解者。發(fā)驚癇。不可治也。嘔吐腹大。四肢瘦。其脈細弦者疳也。嘔家要減飲食。若妄飲食者。不可治也。問曰。膈噎病。何以所致也。答曰。天質(zhì)虛弱。七情郁塞。若飲食饑飽過度。脾力仍孤竭。濁痰膠疑。致以飲食溢吐也。飲食噎出。肌膚血燥。脈微弱者。為極虛也。與蜆殼散。
蜆殼散方
蜆殼(浸醋燒四錢) 雞子殼(四錢) 白糖(一兩)
上三味。研調(diào)。以生姜湯服之。
病患。脈滑而動。飲食時噎吐者。宜大半夏湯。
大半夏湯方
半夏(一錢) 人參(三分) 白蜜(五錢)
上三味。以水二升。調(diào)和。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膈噎胃反。飲食時吐出者。宜鸕 散。
鸕 散方
鸕 (黑炒)
上一味。研篩。每一錢。以燒酒溫服。
膈噎。飲食吐出而難內(nèi)。其脈沉弦。此為病屬沉痼也。宜老涎飲主之。
老涎飲方
老牛涎(一升) 燒酒(一升)
上二味調(diào)和。兩三沸。更加姜汁。每服一二合。以病愈為度。終身當不復(fù)發(fā)也。
胃反膈噎。諸脾虛。食谷不化。若留飲。胸腹雷鳴。俱宜丁香煎主之。
丁香煎方
丁香(三十五個) 大棗(二十枚) 生姜(一錢)
上四味。以水五升。煎取三升。去滓。煮陳米一升為粥。加食鹽一匙。攪調(diào) 食。兼服白梅蘿卜汁等。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四肢瘦。腹肉脫者。為難治。嘔家勿攻。以上實下虛所致也。飲食噎而難內(nèi)者。尚可治。內(nèi)而難收者不可治。問曰。噯氣吞酸何謂也。答曰噯者出食臭。酸者致酸味。是以食飪郁塞也。食谷不殺。吞酸噯臭。劇者膨滿而痛。宜平胃散主之。病患腹力衰弱。胸間留飲。若嘔逆食臭者。宜茯苓飲服之。病患胸痞雷鳴。大便泄利。若干噫食臭者。是以胸腹不和故也。生姜瀉心湯主之。
生姜瀉心湯方
生姜(三分) 甘草(二分) 人參(三分) 干姜(三分) 黃苓(三分) 半夏(一錢) 黃連(二分) 大棗(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論曰。 雜為恙。痰火郁灼。為此害也。宜青皮湯和之。
青皮湯方
青皮(一錢) 食鹽(燒三分) 生姜(五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師曰。谷氣實則噫。虛則噦。噦為吃逆。吃者噦聲輕也。噦者吃聲重也。噦者吃吃作聲。以草刺鼻。嚏而解即是也。吃逆休作。數(shù)月不解。食飲喜戲反如故。此為蟲氣令然也。病患困倦。噦吃而脈沉細。此為胃虛也。宜柿蒂湯主之。
柿蒂湯方
柿蒂(一錢) 半夏(五分) 丁香(三分) 生姜(三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噦吃。若熱若寒。俱宜蘿卜飲主之。
蘿卜飲方
蘿卜汁(五合) 白糖(二兩) 燒酒(二升)
上三味。調(diào)和。分溫頻頻服。
噦家體羸血燥。脈沉而細。此為陰陽失順攝也。問曰??人云鋭e如何。答曰。浮風(fēng)緊寒。數(shù)熱。細濕。虛勞。俱為肺氣不利也。風(fēng)寒所襲。其人若胸間有水氣。若干嘔。必脈數(shù)而咳。宜小青龍湯主之。
小青龍湯方
麻黃(五分) 芍藥(五分) 半夏(五分) 五味子(三分) 干姜(三分) 桂枝(三分) 細辛(三分) 甘草(二分)
上八味。以水一升五合。先煮麻黃。減五合。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咳家夜間更劇。引日難解者。宜斂肺飲。兼 方主之。
斂肺飲方
射干(一錢) 白芥子(一錢) 生姜(三分) 罌粟殼(炒一錢)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方
木鱉子(一兩) 款冬花(一兩)
上二味。作莫。每三錢焚煙。以鼻吸。少頃當涎出仍服生姜湯。
兒骨露血燥??却饬?。此為疳咳。宜苦酒雞子之。榧實蜜灸亦佳。
苦酒雞子方
雞子(一個)
上瀹熟去殼。以苦酒再煮 之。
咳家體瘦血燥其脈細數(shù)。必致咯血。此為虛極也。鱉枸湯主之。論曰。病有喘有哮。短氣息迫。名曰喘也。喉內(nèi)致響聲。名曰哮也。宜茯杏甘橘枳姜湯主之。
茯杏甘橘枳姜湯方
茯苓(一錢) 杏仁(七個) 甘草(三分) 橘皮(五分) 枳實(三分) 生姜(三分)
上六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喘家多以暑月寒月。必發(fā)動。此為肺臟久蓄濁氣所致也。茶實飲主之。
茶實飲方
茶實(炒五分) 蒂藶(五分) 桑白皮(三分) 干姜(三分) 大棗(二枚) 甘草(二分)
上六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喘咳氣逆。痰息煩動。其脈沉弦者。澤漆湯主之。
澤漆湯方
澤漆(一錢) 半夏(五分) 紫參(五分) 白前(三分) 生姜(三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病患動躁。汗出而喘。無大熱者??膳c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主之。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
麻黃(四分) 杏仁(七個) 甘草(二分) 石膏(一錢)
上四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黃。減二合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六合。去滓。分溫服。
咳喘交作。短息而動躁其脈浮大。眼如脫狀。此為肺脹也。越婢加半夏湯主之。體瘦肌燥。喘哮休作。若痰咳咯血。夜臥不安者。薯蕷膏主之。
薯蕷膏方
薯蕷(去上皮一顆) 白糖(一兩)
上二味。搗如泥。每服彈丸大。日四五次。
肺脹息迫。四肢厥。額汗流。脈沉結(jié)者死。問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肺痿之病。何從得之。師曰或從汗出?;驈膰I吐?;驈南?。小便利數(shù)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脈數(shù)其人咳??谥蟹从袧嵬傧涯吆螏熢弧榉勿糁?。若口中辟辟燥??燃茨氈须[隱痛。脈反滑數(shù)。此為肺癰。咳唾膿血。脈數(shù)虛者為肺痿。數(shù)實者為肺癰。桔梗湯主之。
桔梗湯方
桔梗(二錢) 甘草(五分)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shù)。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甘草干姜湯以溫之。肺癰喘不得臥。蒂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蒂藶大棗瀉肺湯方
蒂藶(炒一錢) 大棗(三枚) 白芥子(五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咳而胸滿。振寒脈數(shù)。時出痰血。腥臭。此為肺癰之漸也。肺癰。吐膿血不息。一身蒸。熱脈細而數(shù)。自汗若盜汗者。不可治。問曰。骨鯁何以所治。答曰。魚骨為恙。急 膠飴。無驗者。再三 而愈。人誤為魚骨所害。金鳳實服之。金鳳實三個研末。以冷水調(diào)服。更以熱湯嗽之。人 餅。誤膠其喉。煩悶而欲死者。急苦酒白糖攪調(diào)服蘿卜汁。頻服亦佳。兒誤吞稻筆咽嗌不利。而煩亂者。急食膠飴。無驗者。再三食之。兒誤吞金銀。若銅鐵。宜縮砂飲。
縮砂飲方
縮砂(一錢) 生姜(五分)
上二味。以燒酒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納白糖。攪調(diào)服。
問曰。胸痹心痛何謂也。答曰。胸痛。其人脈滑者。痰飲所致也。腹?jié)M而胸痛脈實緊者。谷飪所致也。胸脅攣拘。其痛休作有時。此為蟲動也。傷寒脈浮。反攻之。遂胸痞而痛。名曰結(jié)胸。但滿而不痛。此為痞。宜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方
半夏(五分) 黃芩(三分) 干姜(三分) 人參(二分) 黃連(三分) 大棗(三枚) 甘草(二分)
上七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胸痞按之濡。其脈開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大黃黃連瀉心湯方
大黃(五分) 黃連(五分)
上二味。以麻沸湯一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
胸痞干噫食臭。脅間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姜瀉心湯主之。支飲胸滿者。濃樸大黃湯主之。
濃樸大黃湯方
濃樸(一錢) 大黃(五分) 枳實(三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再服。
心下痞。而復(fù)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茯苓飲主之。大陽病。外證未除。而數(shù)下之。遂協(xié)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胸痞劇則致痛。痛劇則徹背。遂動躁。而脈沉伏。宜鬼箭湯。
鬼箭湯方
鬼箭(二錢) 人中白(五分) 芒硝(三分) 甘草(二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大寒痛。嘔不能飲食。皮粟起。宜大建中湯主之。
大建中湯方
蜀椒(五分) 干姜(四分) 人參(三分)
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內(nèi)膠飴二錢微微火煎。取一升。分溫再服。
蛔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fā)作有時。毒藥不止。甘草粉蜜湯主之。
甘草粉蜜湯方
甘草(五分) 粉(三分) 蜜(一錢)
上三味。以水一升。先煮甘草。取七合。去滓內(nèi)粉蜜。攪令和。
煎如薄粥。溫服。胸間虛氣滿。若疼痛。其脈細弦者。熊膽飲主之。
熊膽飲方
熊膽(三分) 石決明(浸醋燒去火毒五分)
上二味。以燒酒。先解熊膽。更內(nèi)石決明。攪調(diào)。分溫服。
潮熱。胸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大陷胸湯方
大黃(五分) 芒硝(五分) 甘遂(五分)
上三味。以水二升。先煮大黃。取一升。去滓。內(nèi)芒硝。煮一兩沸。內(nèi)甘遂末。溫服。得快利。止后服。
支飲家??葻┬刂写笸?。宜十棗湯主之。
十棗湯方
芫花 甘遂 大戟大棗
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內(nèi)藥末。強人服三分。羸人服二分。溫服之。
利后糜粥自養(yǎng)。胸腹急痛。若噫息。其脈滑動。急與食鹽湯。仍以鵝翎探其喉。當暴吐而愈。胸腹硬滿而大痛。其脈滑數(shù)。急與濃樸三物湯。胸腹硬滿卒痛。身厥脈伏。急與紫霜丸。胸腹疼痛。脈乍數(shù)。乍遲。當吐蛔也。胸痛反復(fù)動轉(zhuǎn)。面顏失色。額汗如流。身厥脈結(jié)。名曰真心痛。朝發(fā)者暮死。暮發(fā)者朝死。
辨中焦病脈證并治第七
問曰。中焦為病侯何謂也。答曰。乳食饑飽失度。遂致腹內(nèi)萬變病。假令如疳癖谷瘕。若腫滿脹單。即是也。兒嗔聲緩急。啼號無淚。而脈弦急。此為腹痛也。腹痛在臍上硬滿者。必食飪也在臍下石硬者。后必致淋也。腹痛。食飪所致者。平胃散主之。
平胃散方
濃樸(三兩四錢) 陳皮(四兩) 蒼術(shù)(一兩) 甘草(五錢) 生姜(五錢)
上五味。 咀。焙搗為末。每服一錢。以鹽湯。攪調(diào)服。
傷寒。發(fā)汗后。腹脹滿者。宜濃樸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
濃樸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方
濃樸(一錢) 生姜(三分) 半夏(五分) 人參(二分)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兒腸脆窄。過餐生冷。腹郁滿而微痛此為食郁。莪術(shù)丸主之。
莪術(shù)丸方
莪術(shù) 三棱 陳皮 青皮 縮砂(各五錢) 干姜 胡椒(各二錢)
上七味。搗篩。以醋糊為丸。每服二三分。
脅腹。攣拘而痛者。與建中湯。若膨滿而痛者不當。與也。體膚 白。四肢乏力。腔內(nèi)時痛。雷鳴而溏。宜濃樸枳實湯。
濃樸枳實湯方
濃樸(五分) 枳實(三分) 陳皮(五分) 茯苓(五分) 香附子(五分) 檳榔(五分) 黃連(三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腹硬脈弦。痛而閉者。濃樸三物湯主之。
濃樸三物湯方
濃樸(一錢) 枳實(五分) 大黃(五分) 甘草(三分)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腹內(nèi)絞痛。四肢厥冷。脈沉伏而陰縮者。豬膽酒主之。
豬膽酒方
野豬膽(二個)
上一味。以燒酒一升。煮減二三分。分溫。頻頻服。
胸腹雷鳴急痛。脈沉弦。腰腳如冰冷者。宜熏臍法。熏臍法。碗表鑿二三孔。仍以熟艾指大。倒著其里面。點火以覆其臍。煙當從孔出。熏竭再三根據(jù)前法。以腹溫為度。盤腸痛。屬寒疝。但不直視者是也。烏頭桂枝湯主之。
烏頭桂枝湯方
烏頭(一枚熬)
上一味。以蜜三升。煎減一升。去滓。以桂枝湯一升解之。分溫少少服。不知者。稍加服。
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盤腸痛。冷氣郁結(jié)而不解者。當歸四逆加吳茱萸湯主之。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湯方
當歸(一錢) 芍藥(一錢) 桂枝(三分) 細辛(三分) 吳茱萸(二分) 生姜(三分) 通草(一錢) 甘草(二分) 大棗(二枚)
上九味。以水一升。清酒一升。煮和。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
兒腹肚絞痛。有螈 者內(nèi)釣也。無螈 此為盤腸。宜當歸附子湯。
當歸附子湯方
當歸 牛膝 芍藥(各二錢) 桂枝 附子 甘草(各五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婦女腰腹絞痛。面紅者。此為血氣所致也。宜桃核承氣湯。桂枝茯苓丸亦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藥(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彈丸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腹內(nèi)血氣 痛者。蟹爪枳實湯主之。
蟹爪枳實湯方
蟹爪(浸醋灸一錢) 枳實(一錢) 芒硝(三分) 芍藥(一錢) 桃仁(五分) 甘草(三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脅下偏痛。發(fā)熱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大黃附子湯主之。
大黃附子湯方
大黃(五分) 附子(三分) 細辛(三分)
上三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
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附子粳米湯主之。
附子粳米湯方
附子(三分炮) 半夏(五分) 甘草(三分) 大棗(三枚) 粳米(五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米熟。湯成去滓。分溫服。
論曰。腹?jié)M按之硬。而落落者。為癖塊也。濡而漉漉者。為濕腫也。兒脾弱。食谷不化。遂致食瘕。宜潰堅湯主之。腹內(nèi)食谷不消。郁塞而硬滿。逐致蟲塊。宜鷓鴣菜湯。癖塊屬脾弱。其治無瀉法。宜磨谷化塊方。 結(jié)。積聚虛冷。若中 霍亂。宜木天蓼湯主之。
木天蓼湯方
木天蓼(五分) 枳實(三分) 茯苓(五分) 桂枝(三分) 生姜(三分)
上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塊鼓滿。按之不移。四肢細削者。潰堅酒服之。
潰堅酒方
野狼毒(一兩) 三棱(五錢) 莪術(shù)(五錢) 枳實(四錢) 檳榔(四錢) 縮砂(三錢) 青皮(三錢) 干姜(三錢) 白糖(半斤)
上九味搗篩。以燒酒一斗。攪調(diào)蜜封。四五日分服。日二三次。
病者腹?jié)M。時減。復(fù)如故。此為脾虛鼓滿之漸也。宜羅勒湯主之。
羅勒湯方
羅勒(一錢) 人參(三分) 枳實(三分) 青皮(三分) 茯苓(五分) 白術(shù)(三分) 濃樸(三分) 生姜(三分) 大棗(三枚)
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消食破滿氣。檳榔丸主之。
檳榔丸方
檳榔(三錢) 木香 人參(各二錢) 枳實(四錢) 胡椒(一錢) 甘草(二錢)
上六味。酒糊丸。
病患鼓滿漸脹。飲食反如故。此為腸表 肉。名曰脹單。廢人也。胸腹大滿。奔豚悸動。短息而額汗出者。不可治。塊瘕漸大。四肢腫滿。從臍水瀝流者。為難治。腫從四肢。向腹者。尚可治也。從腹向四肢者。不可治也。
辨下焦病脈證并治第八
問曰。下焦病何謂也。答曰。大便難。若瀉。小便不利。若遺溺。及痿 。腳痛。此為下焦所患也。大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宜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葛根黃芩黃連湯方
葛根(五分) 甘草(五分) 黃芩(五分) 黃連(三分)
上四味。以水二升。先煮葛根。減半升。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
大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黃芩湯方
黃芩(三分) 甘草(三分) 芍藥(一錢) 大棗(三枚)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大便洞瀉。其色黃。此為熱瀉。宜五苓散主之。發(fā)熱惡寒。吐瀉煩渴。若腹痛者。清寧湯主之。
清寧湯方
葛根(五分) 人葉(三分) 蒼術(shù)(三分) 茯苓(五分) 木香(三分) 藿香(三分) 甘草(二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
發(fā)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下利。脈遲而滑者實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氣湯。下利。脈反滑者。當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氣湯。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時。復(fù)發(fā)者。以痛不盡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蚣隆;蛐”悴焕?。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下利脈沉弦者。下重。脈大者。為未止。宜硬飯湯。
硬飯湯方
硬飯(二錢半黑炒半生用) 檳榔(一錢) 芍藥(一錢) 枳實(五分) 茯苓(一錢) 甘草(三分) 大棗(五枚) 生姜(三分)
上八味。以水二升。煮硬飯。減五合。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有熱者。加黃連黃苓。有寒者。加附子干姜。
兒大便窘迫。狀如膠。而面顏皺者。為痢也。瓊脂湯服之。
瓊脂湯方
瓊脂(五分) 枳實(五分) 芍藥(一錢) 檳榔(五分) 大棗(三枚) 甘草(二分) 生姜(三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大陽病。外證未除。而數(shù)下之。遂協(xié)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桂枝人參湯方
桂枝(三分) 甘草(二分) 白術(shù)(三分) 人參(二分) 干姜(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先煮四味。取一升。肉桂。更煮。三兩沸。去滓。分溫服。
下利。腸 腥臭。腰髖煩痛。宜剪紅丸。
剪紅丸方
蜜香(四錢) 縮砂(四錢) 熊膽(一錢) 阿片(一錢) 龍腦(三分) 麝香(一分) 甘草(三分)
上七味。研篩。以燒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丸。
大便后重而節(jié)續(xù)。煩渴而小便澀。若大便去紅者。山漆湯服之。
山漆湯方
山漆根(二錢) 山藥(酒制炒一錢) 芍藥(二錢) 枳實(五分) 大棗(三枚) 生姜(三分) 甘草(二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大便窘迫。腰腹絞痛而煩。取熱湯。灌觸器仍登器。湯氣熏蒸。腰腹自和。大盒飯快通也。下利。手足微冷。脈澀者。不可更攻。宜 血散。
血散方
當歸(四錢) 蝮蛇(三錢黑炒)
上二味。研篩以溫酒服之。
發(fā)熱暴瀉。脈浮。渴而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發(fā)熱脈數(shù)。腹中痛。屢欲圊便。煩渴而小便少。此為瘕泄也。瘕泄大便如糜。法須攻之。瘕不竭。痢示不罷也。痢疾為瘀濁。故后重而腸垢。必苦里急。假令無腸垢者。無后重也。若脈滑而疾者。當屎膿也。腹痛暴瀉。惡臭不可近者。為食積也。兒暴瀉。難以陽決之。久痢。難以陰決之。暴瀉以多脫陽也。久痢以多瘀熱也。小陰病。下利便膿血。若廣腸脫出。宜桃花湯主之。
桃花湯方
赤石脂(五分) 干姜(三分) 粳米(三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米令熟。去滓。溫服。
下利。如蟹渤。勃勃作聲者。此為氣痢也。氣痢丸主之。
氣痢丸方
訶子皮(四錢) 蜜香(二錢) 人參(三分)
上三味。研篩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痢疾。后重不解。其脈虛而動。此為便血之兆也。小連翹湯主之。
小連翹湯方
小連翹(二錢) 芍藥(一錢) 檳榔(二錢) 木香(七分)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大腸熱則致后重。寒則致驚溏。若噯息者。谷飪也。夏月。腹痛而泄瀉。痛一陣。泄一陣。此為腸間熱也。黃連香薷飲主之。發(fā)熱煩渴。大便如卵黃者。熱瀉也。無渴而清澄者。驚溏也。病患為冷食所傷。遂脅寒而利。如鴨屎。此為驚溏也。抉脾湯主之。下利日數(shù)十行。血液內(nèi)竭。脾氣空乏。煩渴嘔逆。飲食不能。此為禁口痢也。蓮肉飲主之。
蓮肉飲方
蓮肉(炒二錢) 黃連(三分) 食鹽(炒二分)
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內(nèi)蘿卜汗。攪調(diào)。分服。
下利。陰陽內(nèi)竭。胸腹悸動。飲食不能。宜熏臍溫之。痢疾。腰腹絞痛。諸方無驗者。灸章門京門。若腰腹諸穴。痢下旬余。體瘦血燥。四肢微冷。反面色緣緣正赤。此為孤陽沸郁所致也。麥門冬湯服之。大便滑泄。胸腹雷鳴。脈沉弦。此為脾冷所致也。薯蕷湯主之。
薯蕷湯方
薯蕷(一錢) 茯苓(一錢) 白術(shù)(五分) 人參(三分) 青皮(三分) 半夏(一錢) 縮砂(三分) 香附子(浸童便灸五分) 藿香(三分) 蓮蕊(三分) 甘草(三分) 生姜(三分)
上十一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脈微而數(shù)。微為陰虛。數(shù)為陽動。虛動相搏。孤陽不能獨立體膚自冷瘦。黎明大便溏。此為腎冷然也。宜七成湯主之。小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真武湯主之。病患。陰陽俱厥。脾氣孤弱。五腋注下。下焦不闔。清便飧泄。若腹筑湫而痛者。參茯白術(shù)散主之。
參茯白術(shù)散方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山藥 縮砂 陳皮 干姜 蓮肉(各三錢) 藿香 白扁豆 薏苡 甘草(各半減)
上十二味。搗篩為散?;蛞阅z飴。調(diào)勻服之。
痢疾。禁妄攻。若妄攻者。瘀濁未減而血液必竭也。痢疾。要屢視口內(nèi)。若齒焦者。為走馬疳也。痢毒疫熱。若瘡疹毒。宜翹花煎服之。
翹花煎方
翹花(五錢) 白糖(五錢)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翹花。去滓。內(nèi)糖服之。
痢熱不減。煩渴而昏睡。其脈弦急者。此為發(fā)驚之漸也。溏泄家。要減飲食。若妄食者。為難療。痢后血液燥竭。腳肉殊脫削。若攣急而疼痛。此為鶴膝風(fēng)也。痢疾。后重而努力。必致脫肛。以下焦虛故也。痢下數(shù)旬不解。血液干竭。而脈細數(shù)者。轉(zhuǎn)屬疳瀉也。病患脈沉而遲。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其人必微熱。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面體羸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苦瀉泄者。宜白術(shù)膏服之。
白術(shù)膏方
白術(shù)(一斤焙) 茯苓(四兩) 陳皮(四兩)
上三味。以水一斗。熬取三升。濾去渣。又以水八升。熬取二升。將渣搗爛。又以水五升。熬取一升。都合前汁。再熬至二升。加蜜四兩。熬至稠。滴水成珠為度。每服彈丸大。日二三次。
瀉泄家。小盒飯少。今反多。是欲愈也。痢疾為恙。以順氣活血為要。其氣順則里急減。其血活則泄利自愈。痢下。數(shù)月休作者。為休息痢也。病患瀉泄。脈浮而遲。此為表熱里寒。其便必完谷也。四逆湯服之。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四肢厥。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加人參三分。前后二便。易其位而出。名曰交腸。此為臟腑錯雜所致也。痢下腸 。如魚腦。若屋漏。目紅唇燥。此為氣血敗絕也。痢下。旬余不解。鮮血自利。脈微肩息。多呼少吸者死。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暴利。脈絕。手足厥冷。 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痢下。體瘦脈虛。反能飲食者生。不能飲食者死。體厥。脈微口渴。下利清谷。短氣煩躁者死。痢下。數(shù)旬不解。嘔噦足跗微腫。若吐蛔者死。問曰。大便難。何以所致。答曰。脾實則大便難。虛則大便溏。不溏不難。其人必實健也。潮熱便難。若譫語。若目中不了了者。此為邪熱在里也。大承氣湯主之。病患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大承氣湯主之。孩兒胸腹。 脹硬滿。大便不利。此為乳癖所致也。白花湯主之。體羸肌燥。大腸血干。大便硬者。宜波淡花 之。波淡花一斤。白糖一斤。搗如泥。盛壺密蓋。每 梅實大。 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shù)。浮澀相搏。大便則難。其脾為約。麻仁丸主之。
麻仁丸方
麻子仁(四錢) 芍藥(四錢) 大黃(八錢) 濃樸(二錢) 枳實(一錢) 杏仁(四錢)
上六味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和為度。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fā)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nèi)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dǎo)而通之。
蜜煎導(dǎo)方
蜜(七合)
一味。內(nèi)銅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飴狀。擾之勿令焦者。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內(nèi)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
病患體羸血燥。大便結(jié)燥者。以熱湯內(nèi)觸器。乘熱而登。須臾當肛潤使通也。病患氣乏體羸。腸內(nèi)血燥。大便必硬。宜逐腸丸主之。
逐腸丸方
巴豆(四錢) 硫黃(二錢) 檳榔(二錢) 甘松(二錢) 鐵落(四錢) 大黃(四錢)
上六味。搗篩。酒糊丸。枳實大。別蜀椒二錢。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洗掌中。拭凈更涂胡麻油。仍握一丸。
男左女右。以大便通為度。若不通。更握新者?;蜃笥揖阄?。若通而不禁者。以冷水。頻洗掌中。盒飯頓止。
問曰。小便不利者。何謂也。答曰。膀胱以氣化理。寒熱虛實。其氣不行。仍失轉(zhuǎn)化。小便不利。即是也。病患。脈數(shù)身熱??识驯銤?。膀胱有客熱。若脈澀而身微腫者。此為風(fēng)濕也。病患腹硬脈沉。而小便不利。是癖塊令然也。病患脈浮微熱消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身腫。小便少。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宜防己茯苓湯。
防己茯苓湯方
防己(一錢) 黃 (一錢) 桂枝(三分) 茯苓(一錢)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三服。
風(fēng)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fēng)。小便少者。宜防己黃 湯。
防己黃 湯方
防己(一錢) 甘草(三分) 白術(shù)(三分) 黃 (五分)
上銼麻豆大。每抄二錢七。生姜一片。大棗一枚。水盞半。煎八分。去滓。分溫服。
風(fēng)水惡風(fēng)。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xù)自汗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
越婢湯方
麻黃(一錢) 石膏(一錢) 生姜(三分) 大棗(二枚) 甘草(二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分溫三服。
身重。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馳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zé)┰?。小便不利者。桂枝加黃 湯主之。病患溲便澀痛而旁射。是膀胱熱也。滑石湯主之。
滑石湯方
滑石(一錢) 芒硝(三分) 柏實(五分) 茯苓(一錢) 甘草(三分) 生姜(三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肚腹硬滿。腰腳攣急。而小便不利。此脬痹也。病患滲道癃閉所致。腹?jié)M短氣者。 麻湯主之。
麻湯方
麻(一錢) 茯苓(二錢) 豆黃卷(三錢) 馬舄(二錢)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病患。元陽減耗。胞胱乏轉(zhuǎn)化。遂腹脹。小便不利。醫(yī)欲以淡滲利之。是誤也。得之反益劇。短氣息迫。宜折水湯主之。
折水湯方
桑白皮(一錢) 吳茱臾(五分) 枳實(七分) 檳榔(一錢) 茯苓(一錢) 縮砂(五分) 香附(五分) 附子(三分) 生姜(三分) 麥芽(二錢)
上十味。以水二升。先煮麥芽。減五合。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病患胸腹大滿。結(jié)熱不解。若香港腳心悸。俱與降氣散。
降氣散方
田螺(去殼黑炒一兩) 麝香(三分)
上二味。研均。每錢七。以白湯服之。
病腫脹稍解。但足跗難消者。宜附子煎。
附子煎方
附子(四錢) 樟腦(四錢)
上二味。以酒五升。煎取三升。溫熟。頻頻熨之。日五六次。
病患。脬轉(zhuǎn)而小便不利者。陰陽熨法主之。疳瘕鼓滿。小便不利者。與黑散。
黑散方
蝦?。ㄒ粌桑?縮砂(一兩)
上二味。為黑炒。存性。研篩。以生姜湯服之。
病患。小腹攣急。心胸中動氣。此為元臟虛也。溺必如泔汁。宜破故湯。
破故湯方
破故(一錢) 鹿角霜(五分) 茯苓(一錢) 連蕊(三分) 紅曲(五分) 甘草(三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病患胸腹腫滿。如石硬。雖體氣虛弱。須先破之。有故無害。此為霸道也。桃花煎破之。
桃花煎方
茯苓(一錢) 白術(shù)(三分) 枳實(三分) 半夏(一錢) 人參(三分) 香附(五分) 砂仁(三分) 藿香(五分) 甘草(三分) 干姜(三分)
上十味。以水二升。煮白桃花一錢。減五合。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得泄利二三行為度。后去桃花。
服本方。小盒飯漸通也。
諸小便不利。腫滿轉(zhuǎn)側(cè)不能者。紅豆煎主之。
紅豆煎方
紅豆(炒一兩) 茯苓(一錢) 枳實(五分) 吳茱臾(三分) 桑白皮(五分) 檳榔(五分) 白術(shù)(三分)生姜(三分)
上八味。以水二升。先煎紅豆。減五合。內(nèi)諸藥。再煎取一合。去滓。分溫服。
病患跗腫脈微??趶垰獯?。額上汗出者死。腫滿。小便不利。多脾虛。煩悸而飲食不進者。不可治。問曰。淋有五種者。何謂也。答曰。淋之為病。有寒有熱。有血有石也。又真臟大虛。肚腹攣急而溺點者。此名勞淋也。陰頭痛而小便淋瀝。其色如血者。名曰熱淋也。宜石葦湯。
石葦湯方
石葦(二錢) 滑石(二錢) 茯苓(五錢) 黃柏(五分)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小便難澀而鮮血滴。此為血淋。后致膿淋也。涼血湯主之。
涼血湯方
小連翹(五分) 當歸(一錢) 芍藥(一錢) 枳實(五分) 桂枝(三分) 桃仁(三分) 生姜(三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身體冰冷。其脈沉弦。小便頻數(shù)。或身微腫。此名曰冷淋。宜甘草附子湯主之。
甘草附子湯方
甘草(三分) 附子(三分) 紅曲(三分) 桂枝(三分)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血活則膀胱滋。氣化則溲便行。若氣血窒塞。則滲道澀。名曰氣淋也。枳實湯主之。
枳實湯方
枳實(三分) 濃樸(一錢) 茯苓(一錢) 木香(三分) 藿香(三分) 糖霜(二錢) 生姜(三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六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糖霜攪調(diào)。分溫服。
膀胱郁結(jié)。瘀濁致淋。凝則為砂。散則為膏。宜海金砂湯主之。
海金砂湯方
海金砂(一錢) 琥珀(五分) 茯苓(五分) 糖霜(五分) 大棗(二枚) 生姜(三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發(fā)熱脈浮。渴欲飲水。溲便澀而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豬苓湯方
豬苓 茯苓 阿膠 滑石 澤瀉(各五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先煮四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阿膠烊消。若嘔家。去阿膠。加蜂蜜分溫服五合。日三服。淋疾。有熱膿多者。為易治。無熱膿點滴不盡者。為難治。問曰。夢遺失精者。何謂也。答曰。實壯人。欲火盛而致夢遺者。宜轉(zhuǎn)移其情想而愈也。若羸弱人。假火妄動而致遺泄者。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方
桂枝(三分) 芍藥(一錢) 生姜(三分) 甘草(三分) 大棗(二枚) 龍骨(五分) 牡蠣(一錢)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
病患夢泄。時目眩。若腰腹弦急而痛。此為牝臟虛。宜安神丸鎮(zhèn)之。
安神丸方
黃連(六錢) 生地黃(一錢) 當歸(二錢) 朱砂(五錢) 牛黃(五分) 甘草(一錢)
上六味。為末。蒸餅糊丸。黍米大。金箔為衣。每服十五丸。
腎漏白淫。頭眩振振。胸間悸動。強陰不倒。此為虛火不皈其原也。宜知柏枸杞飲。
知柏枸杞飲方
知母(二錢) 黃柏(酒炒三分) 枸杞(二錢) 食鹽(二分) 甘草(五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病患二臟衰弱。陰痿不振。夢交精脫。脈微沉細弦數(shù)。起居勞汗出。此為過極琢削所致也。極秘滋陰膏主之。
極秘滋陰膏方
反鼻(黑炒七錢) 破故(五錢) 縮砂(十錢) 枸杞子(八錢) 蓮蕊(五錢) 萑肉(八錢) 雞子黃(十錢) 山茱萸(八錢) 龍涎(六錢) 夏草冬蟲(五錢) 人參(五分)
上十一味。為極末。先以燒酒二升。煮雀肉雞子黃為膏。更以蜂蜜二升燒酒八升。與諸藥同煮為膏。每服彈丸大。
問曰。陰器疼痛者。何謂也。答曰。陰器為恙。有腫痛。有隱痛。此為牝臟毒火所致也。陰物。隱痛煩亂。毒火所致者。黑豆湯主之。
黑豆湯方
黑豆(一錢) 犀角(五分) 甘草(三分)
上三味。以水二升。煮二味。減一升。內(nèi)犀角末。攪調(diào)。分溫服。
玉莖腫痛。若隱痛。恰如刀割。動燥不安者宜甘草湯浸之。
甘草湯方
甘草(八錢) 食鹽(一錢炒)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內(nèi)竹筒。適寒溫。以浸玉莖。冷易之。日五六次。以痛定為度。
論曰。臀骨隱痛。朝昏不解。諸藥無療者。 灸法治之。灸龜尾。仍與柏皮湯。論曰。脬氣實。則溲便適度。虛則失其約。名遺溺。宜破故紙丸。
破故紙丸方
破故紙(二兩) 縮砂(一兩) 附子(半兩) 五倍子(一兩黑炒) 甘草(五錢)
上五味。研篩。酒糊丸桐子大。以馬溺溫服。
遺溺若陰痿。俱為牝臟虛冷所致。宜破故紙酒服之。
破故紙酒方
破故紙(一兩) 縮砂(一兩) 蓮蕊(五錢)
上三味。搗為末。以燒酒一斗。糖霜一斤。同調(diào)均。內(nèi)壺密封。七日酒熟。每服二三合日三次。
師曰。腎囊偏大漸長。若腰腳攣急而痛。名囊疝。宿寒令然。宜防風(fēng)湯
防風(fēng)湯方
防風(fēng)(一錢) 芍藥(二錢) 烏頭霜(五分) 甘草(二分) 生姜(二分)
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腰腳攣拘。屈伸不任。若行動跋跳。其睪丸偏大者。卵疝也與烏頭霜。芍藥甘草附子湯亦服之。
烏頭霜方
烏頭霜(二兩) 白糖(二兩)
上二味研調(diào)。每一錢七。以溫酒服之。
諸宿寒疝病。若陰腫。若腰冷。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陰囊腫大。腰冷轉(zhuǎn)筋。其脈沉伏。此為厥疝。大金鈴子丸主之。
大金鈴子丸方
金鈴子(去核四錢) 破故紙(二錢) 附子(一錢) 桂枝(四錢) 吳茱萸(一錢) 甘草(一錢) 上六味。
搗篩。以燒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二三次。
陰囊濕癢。得溫氣反益劇者。名腎臟風(fēng)。宜滲濕湯。陰囊偏腫。漸長大者。宜牡蠣散涂之。
牡蠣散方
牡蠣(一錢)
上一味。研篩。以雞子清。調(diào)和涂之。日二三次。
腎臟風(fēng)煩癢。數(shù)旬難解者。宜蛇狀子煎洗之。
蛇狀子煎方
蛇狀子(一錢) 白礬(三錢) 煙草莖(一兩)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以洗之。冷則更溫洗。日二三次。以煩癢解為度。
身厥脈伏。腰腹酷痛。額汗出。名寒疝。宜烏頭煎主之。
烏頭煎方
烏頭(大者五枚熬去皮不 咀)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nèi)蜜二升。煎令水盡。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愈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問曰。緩風(fēng)痿 。何謂也。答曰。南方多濕。瘴氣所襲。致腳痹者。名曰緩風(fēng)也。緩風(fēng)為恙。食飲起居如故。卒起腳屈弱者。即是也。腳弱頑麻。若攣拘。反不濕腫者。名干香港腳也。腫者為濕香港腳。劇者如瓜瓠也。風(fēng)濕身腫脈洪。小便澀而腳弱者。宜越婢加術(shù)湯主之。腳脛軟弱頑痹。若轉(zhuǎn)筋。胸滿短息者。宜大檳榔湯。
大檳榔湯方
檳榔(一錢) 生姜(二分) 青皮(五分) 茯苓(一錢) 濃樸(一錢) 桑白皮(一錢) 吳茱萸(五分) 半夏(一錢) 白芥子(三分) 木瓜(五分)
上十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腳腫漸長。諸藥不禁者。須急攻之。后利滲道。此謂劫其重勢也。宜白花湯主之。
白花湯方
白桃花(一錢) 檳榔(三分) 枳實(三分) 茯苓(五分) 麥芽(炒一錢) 生姜(三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香港腳始起。多不令人識。飲食語言。氣力如故。惟漸頑痹 蹶。寒風(fēng)濕之病也。香港腳奔騰。毒瓦斯鼓擊。痰喘悸動。息迫而欲死者。宜與鐵漿支之。香港腳毒入腹。喘滿氣粗?;柩T隉K闹屎?。脈沉伏者。宜杉節(jié)湯主之。
杉節(jié)湯方
杉節(jié)(炒一錢) 白芥子(一錢) 檳榔(一錢) 枳實(一錢) 生姜(三分) 吳茱萸(三分)
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論曰。濁氣所襲。深入髓。元陽不能 。遂致疼痛。此為寒濕。宜烏頭桂枝湯主之。
烏頭桂枝湯方
烏頭
上一味。以蜜二升。煎減半。去滓。以桂枝湯一升解之。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
風(fēng)濕血痹。身體不仁。若四肢痿弱者。山 菜湯主之。
山 菜湯方
山 菜(一錢) 防風(fēng)(一錢) 當歸(一錢) 牛房子(一錢) 甘草(三分)
上五味。以水二鐘。煮取一鐘。去滓。分溫服。
發(fā)熱惡寒。手腳關(guān)節(jié)掣痛。名白虎歷節(jié)風(fēng)。風(fēng)毒鼓擊所致也。腳腫疼痛。若痿 。脈洪數(shù)。小便如血。宜白虎加桂枝湯主之。肢節(jié)疼痛。身體 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桂枝芍藥知母湯方
桂枝(三分) 芍藥(五分) 麻黃(五分) 防風(fēng)(五分) 知母(五分) 白術(shù)(五分) 附子(三分) 甘草(三分)
上九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去滓。分溫服。
歷節(jié)風(fēng)病。若香港腳攣急。不可屈伸者。宜烏頭湯。
烏頭湯方
麻黃(一錢) 芍藥(一錢) 黃 (五分) 甘草(三分) 川烏(一錢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烏頭)
上五味。 咀。以水二升。煮四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蜜煎中。更煎之。服三合。不知再三服之。
寒濕疼痛。腳脛攣拘。熱腫若瘦削。是屬鶴膝風(fēng)也。寬筋涼血湯主之。
寬筋涼血湯方
防風(fēng) 威靈仙 牛膝 小蓮翹 當歸(各二錢) 寒水石 芍藥(各三錢) 甘草 生姜(各一錢)
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痢疾稍解。反腳痛乏力。此轉(zhuǎn)屬鶴膝也。宜寬筋溫血湯主之。
寬筋溫血湯方
防風(fēng) 牛膝 當歸 芍藥(各一錢) 桂枝 附子(各七分) 甘草(五分)
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風(fēng)濕疼痛。若血痹不仁。若鶴膝痿弱。諸身體頑麻。俱宜麻黃膏服之。
麻黃膏方
麻黃(三兩) 桂枝(一兩) 膠飴(一斤)
上三味。以酒一斗。煮一味。減二升。去上沫及滓。內(nèi)膠飴。再煮為膏。每服彈丸大。日五六次。
腰腳寒痹。不仁痿弱。身無大熱者。宜芥子膏涂之。
芥子膏方
白芥子(不拘多少)
上一味。研如泥。溫酒調(diào)涂。日二三次。
病患胸腹攣急而 跛。此為癇瘕。若蟲塊所致。宜以法治之。體筋弛。腳力空脫。行動難支者。宜三妙湯主之。
三妙湯方
牛膝(一錢) 黃柏(三分炒) 知母(一錢) 杜仲(一錢) 破故紙(一錢) 桂枝(三分) 附子(三分) 甘草(三分) 生姜(三分)
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
香港腳痿 。雖夏月常須著綿 。至冬寒倍令兩脛溫暖。得微汗為佳。常令按摩數(shù)勞動關(guān)節(jié)。令氣血通暢。此拒風(fēng)濕之法也。陰虧則形壞。故肢體為之廢弛。膝臏腫大。不能行步。名曰鶴膝風(fēng)。血燥劇者。不可治。風(fēng)痹寒濕。痿痹偏廢。若鶴膝。膝臏疼痛。如虎咬者。宜樟木湯浴之。
樟木湯方
樟木屑(一斗) 桐木皮(五升)
上二味。以水一斛。煎以浴痛處。日七八次。以痛定為度。
香港腳房勞虛乏。小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胸膈者。為難治。香港腳沖心?;秀睔饧薄K闹?。額汗出。脈乍大乍小者。不可治。香港腳之為恙。不得大補。亦不可大瀉。多由氣實而死氣虛者亦難治。
附錄
護養(yǎng)
兒護養(yǎng)。皆失于姑息。富家過愛。遂多夭橫。貧家不及。反得壽長。兒受三分冷。吃七分飽此為護養(yǎng)之要。兒心胸要冷。背腹要溫??奘歉?。不哭不僂 也。兒有胸?zé)o心。病多從口成。乳后勿與食。食后勿與乳。兒乳養(yǎng)欽者。必致疳病。藥補是不如食補也。兒頭以涼為要。足以溫為要。體易虛易實。勿服多寒。勿服多熱。兒敏解人意。是真陽發(fā)泄??蛛y養(yǎng)。兒瘦先撿乳餌。一碗粥勝一斤參。兒肌膚鮮明者。有留飲。宜滲泄方。青暗者。有寒毒。宜溫散方。兒額有筋而頸細。身體乏力者。屬疳病也宜赤風(fēng)蛤 之。風(fēng)者百病之長。食者百治之原。飲食不能者。不可治。兒妄笑者。為心虛。笑少者。為心實。兒谷腸多蟲。乳腸少蟲。有病者胎毒也。兒谷氣勝于元氣者體肥而多病。元氣勝于谷氣者。體瘦而少病。諸病解后。脾胃必衰弱。強食則發(fā)熱而腹?jié)M。是食復(fù)也。病患貪食者。當減也。若惡者反要強。何以論之。曰。食即惡之基。惡者真元不支故也。寒熱必有真假。真者勿慢治。假者勿拘泥。病候有真假。真者隱伏。多在里。假者發(fā)見。多在表。兒吃熱勿吃寒。吃軟勿吃硬吃少勿吃多。醫(yī)有常變。有寬急。勿以常為變。勿以變?yōu)槌?。勿以寬為急。勿以急為寬。方有君臣。有佐使。勿以君為臣。勿以臣為君。勿以佐為使。勿以使為佐。方有多有單。多者補澤所用也單者攻擊所用也。致偏廢者。有偏見也。劑有寒因熱用。有熱因寒用。有寒因寒用。有熱因熱用。寒因熱用。熱因寒用。此為從治所用也寒因寒用熱因熱用。此為反治所用也。醫(yī)有反治。有從治。體實者。反治所宜體虛者。從治所宜反治者為常治。從治者為變治。問曰。醫(yī)有逐機。有持重。何也。答曰。逐機者。逐病侯而轉(zhuǎn)方也。持重者重病因而不轉(zhuǎn)方也。若識逐機者。假令一日轉(zhuǎn)百方。不為以誤也。若識持重者。假令百歲用一方。亦不為以誤也。凡診病者。當以一級重決之也。若以輕決之者。必取敗缺也。醫(yī)之為伎。劑也易處。病也難診。若置其診。而欲擬其劑者。未可與論也。兒病始吐蛔者。為熱。病當瘥。終吐蛔者為寒。病不可治。問曰。病熱。用寒方益盛。用熱方反安者。何也。答曰。夏月體熱。然反灌熱湯。后身自涼也。假令如火燒瘡。急忍痛而灸后痛頓減。此皆從治之類也。問曰。醫(yī)有從治。有反治。何謂也答曰。熱用寒。寒用熱。此為反治。熱用熱寒用寒。此為從治病輕者反治所宜也。病重者。從治所宜也。兒暴瀉昏沉。脈微弦而四肢冷。若驚惕者。冬月易治夏月難治。病始為實。終為虛。暴虛者易治。漸虛者難治。兒病多兼蛔。以脾蟲故也。始吐蛔者佳。終吐蛔者不佳。兒未期月而生者。至腳弱。以筋骨有所缺也。醫(yī)伎。非劑而在七。以劑說治者。未可與論也。診病要在氣息。氣息安靜者生。短息者死。癖塊。有磨法無瀉法。若妄攻者。真元必傷。不可治。兒腹有塊者。不問食癖蟲塊。俱為惡侯。須急論治。診病以銀海為要。虛實必顯。以精萃所奏故也。病五實者死五虛者亦死。病多反復(fù)者。不可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