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曰。下焦病何謂也。答曰。大便難。若瀉。小便不利。若遺溺。及痿。腳痛。此為下焦所患也。大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宜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葛根黃芩黃連湯方
葛根(五分)甘草(五分)黃芩(五分)黃連(三分)上四味。以水二升。先煮葛根。減半升。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大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黃芩湯方
黃芩(三分)甘草(三分)芍藥(一錢)大棗(三枚)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大便洞瀉。其色黃。此為熱瀉。宜五苓散主之。發(fā)熱惡寒。吐瀉煩渴。若腹痛者。清寧湯主之。
清寧湯方
葛根(五分)人葉(三分)蒼術(shù)(三分)茯苓(五分)木香(三分)藿香(三分)甘草(二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發(fā)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下利。
脈遲而滑者實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氣湯。下利。脈反滑者。當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氣湯。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時。復發(fā)者。以痛不盡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蚣??;蛐”悴焕??;蚋怪型?。
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下利脈沉弦者。下重。脈大者。為未止。宜硬飯湯。
硬飯湯方
硬飯(二錢半黑炒半生用)檳榔(一錢)芍藥(一錢)枳實(五分)茯苓(一錢)甘草(三分)大棗(五枚)生姜(三分)上八味。以水二升。煮硬飯。減五合。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有熱者。加黃連黃苓。有寒者。加附子干姜。兒大便窘迫。狀如膠。而面顏皺者。為痢也。瓊脂湯服之。
瓊脂湯方
瓊脂(五分)枳實(五分)芍藥(一錢)檳榔(五分)大棗(三枚)甘草(二分)生姜(三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大陽病。外證未除。而數(shù)下之。遂協(xié)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
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桂枝人參湯方
桂枝(三分)甘草(二分)白術(shù)(三分)人參(二分)干姜(三分)上五味。以水二升。先煮四味。取一升。肉桂。更煮。三兩沸。去滓。分溫服。下利。腸腥臭。腰髖煩痛。宜剪紅丸。
剪紅丸方
蜜香(四錢)縮砂(四錢)熊膽(一錢)阿片(一錢)龍腦(三分)麝香(一分)甘草(三分)上七味。研篩。以燒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丸。大便后重而節(jié)續(xù)。煩渴而小便澀。若大便去紅者。山漆湯服之。
山漆湯方
山漆根(二錢)山藥(酒制炒一錢)芍藥(二錢)枳實(五分)大棗(三枚)生姜(三分)甘草(二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大便窘迫。腰腹絞痛而煩。取熱湯。灌觸器仍登器。湯氣熏蒸。
腰腹自和。大盒飯快通也。下利。手足微冷。脈澀者。不可更攻。宜血散。
血散方
當歸(四錢)蝮蛇(三錢黑炒)上二味。研篩以溫酒服之。發(fā)熱暴瀉。脈浮??识”悴焕?。五苓散主之。發(fā)熱脈數(shù)。腹中痛。屢欲圊便。煩渴而小便少。此為瘕泄也。瘕泄大便如糜。法須攻之。瘕不竭。痢示不罷也。痢疾為瘀濁。故后重而腸垢。必苦里急。假令無腸垢者。無后重也。若脈滑而疾者。當屎膿也。腹痛暴瀉。惡臭不可近者。為食積也。兒暴瀉。難以陽決之。久痢。
難以陰決之。暴瀉以多脫陽也。久痢以多瘀熱也。小陰病。下利便膿血。若廣腸脫出。宜桃花湯主之。
桃花湯方
赤石脂(五分)干姜(三分)粳米(三分)上三味。以水一升。煮米令熟。去滓。溫服。下利。如蟹渤。勃勃作聲者。此為氣痢也。氣痢丸主之。
氣痢丸方
訶子皮(四錢)蜜香(二錢)人參(三分)上三味。研篩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痢疾。后重不解。其脈虛而動。此為便血之兆也。小連翹湯主之。
小連翹湯方
小連翹(二錢)芍藥(一錢)檳榔(二錢)木香(七分)甘草(三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大腸熱則致后重。寒則致驚溏。若噯息者。谷飪也。夏月。腹痛而泄瀉。痛一陣。泄一陣。此為腸間熱也。黃連香薷飲主之。發(fā)熱煩渴。大便如卵黃者。熱瀉也。無渴而清澄者。驚溏也。
病患為冷食所傷。遂脅寒而利。如鴨屎。此為驚溏也。抉脾湯主之。下利日數(shù)十行。血液內(nèi)竭。脾氣空乏。煩渴嘔逆。
飲食不能。此為禁口痢也。蓮肉飲主之。
蓮肉飲方
蓮肉(炒二錢)黃連(三分)食鹽(炒二分)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內(nèi)蘿卜汗。攪調(diào)。分服。下利。陰陽內(nèi)竭。胸腹悸動。飲食不能。宜熏臍溫之。痢疾。腰腹絞痛。諸方無驗者。灸章門京門。若腰腹諸穴。痢下旬余。體瘦血燥。四肢微冷。反面色緣緣正赤。此為孤陽沸郁所致也。麥門冬湯服之。大便滑泄。胸腹雷鳴。脈沉弦。此為脾冷所致也。薯蕷湯主之。
薯蕷湯方
薯蕷(一錢)茯苓(一錢)白術(shù)(五分)人參(三分)青皮(三分)半夏(一錢)縮砂(三分)香附子(浸童便灸五分)藿香(三分)蓮蕊(三分)甘草(三分)生姜(三分)上十一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脈微而數(shù)。微為陰虛。數(shù)為陽動。虛動相搏。孤陽不能獨立體膚自冷瘦。黎明大便溏。此為腎冷然也。宜七成湯主之。小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
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真武湯主之。病患。陰陽俱厥。脾氣孤弱。五腋注下。下焦不闔。清便飧泄。若腹筑湫而痛者。
參茯白術(shù)散主之。
參茯白術(shù)散方
人參白術(shù)茯苓山藥縮砂陳皮干姜蓮肉(各三錢)藿香白扁豆薏苡甘草(各半減)上十二味。搗篩為散?;蛞阅z飴。調(diào)勻服之。痢疾。禁妄攻。若妄攻者。瘀濁未減而血液必竭也。痢疾。要屢視口內(nèi)。若齒焦者。為走馬疳也。痢毒疫熱。若瘡疹毒。宜翹花煎服之。
翹花煎方
翹花(五錢)白糖(五錢)上二味。以水二升。煮翹花。去滓。內(nèi)糖服之。痢熱不減。煩渴而昏睡。其脈弦急者。此為發(fā)驚之漸也。溏泄家。
要減飲食。若妄食者。為難療。痢后血液燥竭。腳肉殊脫削。若攣急而疼痛。此為鶴膝風也。痢疾。后重而努力。必致脫肛。以下焦虛故也。痢下數(shù)旬不解。血液干竭。而脈細數(shù)者。轉(zhuǎn)屬疳瀉也。病患脈沉而遲。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其人必微熱。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面體羸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酁a泄者。
宜白術(shù)膏服之。
白術(shù)膏方
白術(shù)(一斤焙)茯苓(四兩)陳皮(四兩)上三味。以水一斗。熬取三升。濾去渣。又以水八升。熬取二升。將渣搗爛。又以水五升。熬取一升。都合前汁。
再熬至二升。加蜜四兩。熬至稠。滴水成珠為度。每服彈丸大。日二三次。瀉泄家。小盒飯少。今反多。是欲愈也。痢疾為恙。以順氣活血為要。其氣順則里急減。其血活則泄利自愈。痢下。數(shù)月休作者。為休息痢也。病患瀉泄。脈浮而遲。此為表熱里寒。其便必完谷也。四逆湯服之。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四肢厥。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加人參三分。前后二便。易其位而出。名曰交腸。此為臟腑錯雜所致也。痢下腸。如魚腦。若屋漏。目紅唇燥。
此為氣血敗絕也。痢下。旬余不解。鮮血自利。脈微肩息。多呼少吸者死。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暴利。脈絕。手足厥冷。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痢下。體瘦脈虛。反能飲食者生。
不能飲食者死。體厥。脈微口渴。下利清谷。短氣煩躁者死。痢下。數(shù)旬不解。嘔噦足跗微腫。若吐蛔者死。問曰。大便難。何以所致。答曰。脾實則大便難。虛則大便溏。不溏不難。其人必實健也。潮熱便難。若譫語。若目中不了了者。
此為邪熱在里也。大承氣湯主之。病患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大承氣湯主之。孩兒胸腹。脹硬滿。大便不利。
此為乳癖所致也。白花湯主之。體羸肌燥。大腸血干。大便硬者。宜波淡花之。波淡花一斤。白糖一斤。搗如泥。盛壺密蓋。每梅實大。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shù)。浮澀相搏。大便則難。其脾為約。麻仁丸主之。
麻仁丸方
麻子仁(四錢)芍藥(四錢)大黃(八錢)濃樸(二錢)枳實(一錢)杏仁(四錢)上六味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和為度。陽明病。自汗出。若發(fā)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nèi)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
蜜煎導方
蜜(七合)一味。內(nèi)銅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飴狀。擾之勿令焦者。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內(nèi)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病患體羸血燥。大便結(jié)燥者。以熱湯內(nèi)觸器。乘熱而登。
須臾當肛潤使通也。病患氣乏體羸。腸內(nèi)血燥。大便必硬。宜逐腸丸主之。
逐腸丸方
巴豆(四錢)硫黃(二錢)檳榔(二錢)甘松(二錢)鐵落(四錢)大黃(四錢)上六味。搗篩。酒糊丸。枳實大。別蜀椒二錢。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洗掌中。拭凈更涂胡麻油。仍握一丸。
男左女右。以大便通為度。若不通。更握新者。或左右俱握。若通而不禁者。以冷水。頻洗掌中。盒飯頓止。問曰。小便不利者。何謂也。答曰。膀胱以氣化理。寒熱虛實。其氣不行。仍失轉(zhuǎn)化。小便不利。即是也。病患。脈數(shù)身熱。渴而溲便澀者。膀胱有客熱。若脈澀而身微腫者。此為風濕也。病患腹硬脈沉。而小便不利。是癖塊令然也。病患脈浮微熱消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身腫。小便少。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宜防己茯苓湯。
防己茯苓湯方
防己(一錢)黃(一錢)桂枝(三分)茯苓(一錢)甘草(三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三服。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小便少者。宜防己黃湯。
防己黃湯方
防己(一錢)甘草(三分)白術(shù)(三分)黃(五分)上銼麻豆大。每抄二錢七。生姜一片。大棗一枚。水盞半。煎八分。去滓。分溫服。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xù)自汗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
越婢湯方
麻黃(一錢)石膏(一錢)生姜(三分)大棗(二枚)甘草(二分)上五味。以水二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分溫三服。身重。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馳痛。
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燥。小便不利者。桂枝加黃湯主之。病患溲便澀痛而旁射。是膀胱熱也?;瘻髦?br />
滑石湯方
滑石(一錢)芒硝(三分)柏實(五分)茯苓(一錢)甘草(三分)生姜(三分)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肚腹硬滿。腰腳攣急。而小便不利。此脬痹也。病患滲道癃閉所致。
腹?jié)M短氣者。麻湯主之。
麻湯方
麻(一錢)茯苓(二錢)豆黃卷(三錢)馬舄(二錢)甘草(三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病患。元陽減耗。胞胱乏轉(zhuǎn)化。遂腹脹。小便不利。醫(yī)欲以淡滲利之。是誤也。得之反益劇。短氣息迫。宜折水湯主之。
折水湯方
桑白皮(一錢)吳茱臾(五分)枳實(七分)檳榔(一錢)茯苓(一錢)縮砂(五分)香附(五分)附子(三分)生姜(三分)麥芽(二錢)上十味。以水二升。先煮麥芽。減五合。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病患胸腹大滿。結(jié)熱不解。若香港腳心悸。俱與降氣散。
降氣散方
田螺(去殼黑炒一兩)麝香(三分)上二味。研均。每錢七。以白湯服之。病腫脹稍解。但足跗難消者。宜附子煎。
附子煎方
附子(四錢)樟腦(四錢)上二味。以酒五升。煎取三升。溫熟。頻頻熨之。日五六次。病患。脬轉(zhuǎn)而小便不利者。陰陽熨法主之。疳瘕鼓滿。
小便不利者。與黑散。
黑散方
蝦?。ㄒ粌桑┛s砂(一兩)上二味。為黑炒。存性。研篩。以生姜湯服之。病患。小腹攣急。心胸中動氣。此為元臟虛也。溺必如泔汁。宜破故湯。
破故湯方
破故(一錢)鹿角霜(五分)茯苓(一錢)連蕊(三分)紅曲(五分)甘草(三分)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病患胸腹腫滿。如石硬。雖體氣虛弱。須先破之。有故無害。此為霸道也。桃花煎破之。
桃花煎方
茯苓(一錢)白術(shù)(三分)枳實(三分)半夏(一錢)人參(三分)香附(五分)砂仁(三分)藿香(五分)甘草(三分)干姜(三分)上十味。以水二升。煮白桃花一錢。減五合。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得泄利二三行為度。后去桃花。
服本方。小盒飯漸通也。諸小便不利。腫滿轉(zhuǎn)側(cè)不能者。紅豆煎主之。
紅豆煎方
紅豆(炒一兩)茯苓(一錢)枳實(五分)吳茱臾(三分)桑白皮(五分)檳榔(五分)白術(shù)(三分)生姜(三分)上八味。以水二升。先煎紅豆。減五合。內(nèi)諸藥。再煎取一合。去滓。分溫服。病患跗腫脈微??趶垰獯帧n~上汗出者死。腫滿。小便不利。多脾虛。煩悸而飲食不進者。不可治。問曰。淋有五種者。何謂也。答曰。淋之為病。有寒有熱。有血有石也。又真臟大虛。肚腹攣急而溺點者。此名勞淋也。陰頭痛而小便淋瀝。其色如血者。名曰熱淋也。宜石葦湯。
石葦湯方
石葦(二錢)滑石(二錢)茯苓(五錢)黃柏(五分)甘草(三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小便難澀而鮮血滴。此為血淋。后致膿淋也。涼血湯主之。
涼血湯方
小連翹(五分)當歸(一錢)芍藥(一錢)枳實(五分)桂枝(三分)桃仁(三分)生姜(三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身體冰冷。其脈沉弦。小便頻數(shù)?;蛏砦⒛[。此名曰冷淋。宜甘草附子湯主之。
甘草附子湯方
甘草(三分)附子(三分)紅曲(三分)桂枝(三分)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血活則膀胱滋。氣化則溲便行。若氣血窒塞。則滲道澀。名曰氣淋也。枳實湯主之。
枳實湯方
枳實(三分)濃樸(一錢)茯苓(一錢)木香(三分)藿香(三分)糖霜(二錢)生姜(三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六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糖霜攪調(diào)。分溫服。膀胱郁結(jié)。瘀濁致淋。凝則為砂。散則為膏。宜海金砂湯主之。
海金砂湯方
海金砂(一錢)琥珀(五分)茯苓(五分)糖霜(五分)大棗(二枚)生姜(三分)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發(fā)熱脈浮??视嬎?。溲便澀而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豬苓湯方
豬苓茯苓阿膠滑石澤瀉(各五分)上五味。以水二升。先煮四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阿膠烊消。若嘔家。去阿膠。加蜂蜜分溫服五合。日三服。淋疾。
有熱膿多者。為易治。無熱膿點滴不盡者。為難治。問曰。夢遺失精者。何謂也。答曰。實壯人。欲火盛而致夢遺者。
宜轉(zhuǎn)移其情想而愈也。若羸弱人。假火妄動而致遺泄者。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方
桂枝(三分)芍藥(一錢)生姜(三分)甘草(三分)大棗(二枚)龍骨(五分)牡蠣(一錢)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病患夢泄。時目眩。若腰腹弦急而痛。此為牝臟虛。宜安神丸鎮(zhèn)之。
安神丸方
黃連(六錢)生地黃(一錢)當歸(二錢)朱砂(五錢)牛黃(五分)甘草(一錢)上六味。為末。蒸餅糊丸。黍米大。金箔為衣。每服十五丸。腎漏白淫。頭眩振振。胸間悸動。強陰不倒。此為虛火不皈其原也。宜知柏枸杞飲。
知柏枸杞飲方
知母(二錢)黃柏(酒炒三分)枸杞(二錢)食鹽(二分)甘草(五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病患二臟衰弱。陰痿不振。夢交精脫。脈微沉細弦數(shù)。起居勞汗出。
此為過極琢削所致也。極秘滋陰膏主之。
極秘滋陰膏方
反鼻(黑炒七錢)破故(五錢)縮砂(十錢)枸杞子(八錢)蓮蕊(五錢)萑肉(八錢)雞子黃(十錢)山茱萸(八錢)龍涎(六錢)夏草冬蟲(五錢)人參(五分)上十一味。為極末。先以燒酒二升。煮雀肉雞子黃為膏。更以蜂蜜二升燒酒八升。與諸藥同煮為膏。每服彈丸大。
問曰。陰器疼痛者。何謂也。答曰。陰器為恙。有腫痛。有隱痛。此為牝臟毒火所致也。陰物。隱痛煩亂。毒火所致者。
黑豆湯主之。
黑豆湯方
黑豆(一錢)犀角(五分)甘草(三分)上三味。以水二升。煮二味。減一升。內(nèi)犀角末。攪調(diào)。分溫服。玉莖腫痛。若隱痛。恰如刀割。動燥不安者宜甘草湯浸之。
甘草湯方
甘草(八錢)食鹽(一錢炒)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內(nèi)竹筒。適寒溫。以浸玉莖。冷易之。日五六次。以痛定為度。論曰。臀骨隱痛。
朝昏不解。諸藥無療者。灸法治之。灸龜尾。仍與柏皮湯。論曰。脬氣實。則溲便適度。虛則失其約。名遺溺。宜破故紙丸。
破故紙丸方
破故紙(二兩)縮砂(一兩)附子(半兩)五倍子(一兩黑炒)甘草(五錢)上五味。研篩。酒糊丸桐子大。以馬溺溫服。遺溺若陰痿。俱為牝臟虛冷所致。宜破故紙酒服之。
破故紙酒方
破故紙(一兩)縮砂(一兩)蓮蕊(五錢)上三味。搗為末。以燒酒一斗。糖霜一斤。同調(diào)均。內(nèi)壺密封。七日酒熟。每服二三合日三次。師曰。腎囊偏大漸長。若腰腳攣急而痛。名囊疝。宿寒令然。宜防風湯
防風湯方
防風(一錢)芍藥(二錢)烏頭霜(五分)甘草(二分)生姜(二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腰腳攣拘。屈伸不任。若行動跋跳。其睪丸偏大者。卵疝也與烏頭霜。芍藥甘草附子湯亦服之。
烏頭霜方
烏頭霜(二兩)白糖(二兩)上二味研調(diào)。每一錢七。以溫酒服之。諸宿寒疝病。若陰腫。若腰冷。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陰囊腫大。腰冷轉(zhuǎn)筋。其脈沉伏。此為厥疝。大金鈴子丸主之。
大金鈴子丸方
金鈴子(去核四錢)破故紙(二錢)附子(一錢)桂枝(四錢)吳茱萸(一錢)甘草(一錢)上六味。
搗篩。以燒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二三次。陰囊濕癢。得溫氣反益劇者。名腎臟風。宜滲濕湯。陰囊偏腫。
漸長大者。宜牡蠣散涂之。
牡蠣散方
牡蠣(一錢)上一味。研篩。以雞子清。調(diào)和涂之。日二三次。腎臟風煩癢。數(shù)旬難解者。宜蛇狀子煎洗之。
蛇狀子煎方
蛇狀子(一錢)白礬(三錢)煙草莖(一兩)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以洗之。冷則更溫洗。日二三次。以煩癢解為度。身厥脈伏。腰腹酷痛。額汗出。
名寒疝。宜烏頭煎主之。
烏頭煎方
烏頭(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咀)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nèi)蜜二升。煎令水盡。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愈明日更服。
不可一日再服。問曰。緩風痿。何謂也。答曰。南方多濕。瘴氣所襲。致腳痹者。名曰緩風也。緩風為恙。食飲起居如故。卒起腳屈弱者。即是也。腳弱頑麻。若攣拘。反不濕腫者。名干香港腳也。腫者為濕香港腳。劇者如瓜瓠也。風濕身腫脈洪。小便澀而腳弱者。宜越婢加術(shù)湯主之。腳脛軟弱頑痹。若轉(zhuǎn)筋。胸滿短息者。宜大檳榔湯。
大檳榔湯方
檳榔(一錢)生姜(二分)青皮(五分)茯苓(一錢)濃樸(一錢)桑白皮(一錢)吳茱萸(五分)半夏(一錢)白芥子(三分)木瓜(五分)上十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腳腫漸長。諸藥不禁者。須急攻之。后利滲道。此謂劫其重勢也。
宜白花湯主之。
白花湯方
白桃花(一錢)檳榔(三分)枳實(三分)茯苓(五分)麥芽(炒一錢)生姜(三分)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香港腳始起。多不令人識。飲食語言。氣力如故。惟漸頑痹蹶。
寒風濕之病也。香港腳奔騰。毒瓦斯鼓擊。痰喘悸動。息迫而欲死者。宜與鐵漿支之。香港腳毒入腹。喘滿氣粗。昏眩躁煩。
四肢厥寒。脈沉伏者。宜杉節(jié)湯主之。
杉節(jié)湯方
杉節(jié)(炒一錢)白芥子(一錢)檳榔(一錢)枳實(一錢)生姜(三分)吳茱萸(三分)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論曰。濁氣所襲。深入髓。元陽不能。遂致疼痛。此為寒濕。宜烏頭桂枝湯主之。
烏頭桂枝湯方
烏頭上一味。以蜜二升。煎減半。去滓。以桂枝湯一升解之。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風濕血痹。身體不仁。若四肢痿弱者。山菜湯主之。
山菜湯方
山菜(一錢)防風(一錢)當歸(一錢)牛房子(一錢)甘草(三分)上五味。以水二鐘。煮取一鐘。去滓。分溫服。發(fā)熱惡寒。手腳關(guān)節(jié)掣痛。名白虎歷節(jié)風。風毒鼓擊所致也。腳腫疼痛。若痿。脈洪數(shù)。小便如血。宜白虎加桂枝湯主之。肢節(jié)疼痛。身體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桂枝芍藥知母湯方
桂枝(三分)芍藥(五分)麻黃(五分)防風(五分)知母(五分)白術(shù)(五分)附子(三分)甘草(三分)上九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去滓。分溫服。歷節(jié)風病。若香港腳攣急。不可屈伸者。宜烏頭湯。
烏頭湯方
麻黃(一錢)芍藥(一錢)黃(五分)甘草(三分)川烏(一錢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烏頭)上五味。咀。以水二升。煮四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蜜煎中。更煎之。服三合。不知再三服之。寒濕疼痛。腳脛攣拘。熱腫若瘦削。是屬鶴膝風也。寬筋涼血湯主之。
寬筋涼血湯方
防風威靈仙牛膝小蓮翹當歸(各二錢)寒水石芍藥(各三錢)甘草生姜(各一錢)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痢疾稍解。反腳痛乏力。此轉(zhuǎn)屬鶴膝也。宜寬筋溫血湯主之。
寬筋溫血湯方
防風牛膝當歸芍藥(各一錢)桂枝附子(各七分)甘草(五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風濕疼痛。若血痹不仁。若鶴膝痿弱。諸身體頑麻。俱宜麻黃膏服之。
麻黃膏方
麻黃(三兩)桂枝(一兩)膠飴(一斤)上三味。以酒一斗。煮一味。減二升。去上沫及滓。內(nèi)膠飴。再煮為膏。每服彈丸大。日五六次。腰腳寒痹。不仁痿弱。身無大熱者。宜芥子膏涂之。
芥子膏方
白芥子(不拘多少)上一味。研如泥。溫酒調(diào)涂。日二三次。病患胸腹攣急而跛。此為癇瘕。若蟲塊所致。宜以法治之。體筋弛。腳力空脫。行動難支者。宜三妙湯主之。
三妙湯方
牛膝(一錢)黃柏(三分炒)知母(一錢)杜仲(一錢)破故紙(一錢)桂枝(三分)附子(三分)甘草(三分)生姜(三分)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香港腳痿。雖夏月常須著綿。至冬寒倍令兩脛溫暖。得微汗為佳。
常令按摩數(shù)勞動關(guān)節(jié)。令氣血通暢。此拒風濕之法也。陰虧則形壞。故肢體為之廢弛。膝臏腫大。不能行步。名曰鶴膝風。血燥劇者。不可治。風痹寒濕。痿痹偏廢。若鶴膝。膝臏疼痛。如虎咬者。宜樟木湯浴之。
樟木湯方
樟木屑(一斗)桐木皮(五升)上二味。以水一斛。煎以浴痛處。日七八次。以痛定為度。香港腳房勞虛乏。小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胸膈者。為難治。香港腳沖心。恍惚氣急。四肢厥。額汗出。脈乍大乍小者。不可治。香港腳之為恙。不得大補。
亦不可大瀉。多由氣實而死氣虛者亦難治。
[附錄] 護養(yǎng)
兒護養(yǎng)。皆失于姑息。富家過愛。遂多夭橫。貧家不及。反得壽長。兒受三分冷。吃七分飽此為護養(yǎng)之要。兒心胸要冷。背腹要溫??奘歉琛2豢薏粌E也。兒有胸無心。病多從口成。乳后勿與食。食后勿與乳。兒乳養(yǎng)欽者。必致疳病。藥補是不如食補也。兒頭以涼為要。足以溫為要。體易虛易實。勿服多寒。勿服多熱。兒敏解人意。是真陽發(fā)泄。
恐難養(yǎng)。兒瘦先撿乳餌。一碗粥勝一斤參。兒肌膚鮮明者。有留飲。宜滲泄方。青暗者。有寒毒。宜溫散方。兒額有筋而頸細。身體乏力者。屬疳病也宜赤風蛤之。風者百病之長。食者百治之原。飲食不能者。不可治。兒妄笑者。為心虛。笑少者。為心實。兒谷腸多蟲。乳腸少蟲。有病者胎毒也。兒谷氣勝于元氣者體肥而多病。元氣勝于谷氣者。體瘦而少病。諸病解后。脾胃必衰弱。強食則發(fā)熱而腹?jié)M。是食復也。病患貪食者。當減也。若惡者反要強。何以論之。曰。
食即惡之基。惡者真元不支故也。寒熱必有真假。真者勿慢治。假者勿拘泥。病候有真假。真者隱伏。多在里。假者發(fā)見。多在表。兒吃熱勿吃寒。吃軟勿吃硬吃少勿吃多。醫(yī)有常變。有寬急。勿以常為變。勿以變?yōu)槌?。勿以寬為急。勿以急為寬。方有君臣。有佐使。勿以君為臣。勿以臣為君。勿以佐為使。勿以使為佐。方有多有單。多者補澤所用也單者攻擊所用也。致偏廢者。有偏見也。劑有寒因熱用。有熱因寒用。有寒因寒用。有熱因熱用。寒因熱用。熱因寒用。此為從治所用也寒因寒用熱因熱用。此為反治所用也。醫(yī)有反治。有從治。體實者。反治所宜體虛者。從治所宜反治者為常治。從治者為變治。問曰。醫(yī)有逐機。有持重。何也。答曰。逐機者。逐病侯而轉(zhuǎn)方也。持重者重病因而不轉(zhuǎn)方也。若識逐機者。假令一日轉(zhuǎn)百方。不為以誤也。
若識持重者。假令百歲用一方。亦不為以誤也。凡診病者。當以一級重決之也。若以輕決之者。必取敗缺也。醫(yī)之為伎。劑也易處。病也難診。若置其診。而欲擬其劑者。未可與論也。兒病始吐蛔者。為熱。病當瘥。終吐蛔者為寒。病不可治。問曰。病熱。用寒方益盛。用熱方反安者。何也。答曰。夏月體熱。然反灌熱湯。后身自涼也。假令如火燒瘡。
急忍痛而灸后痛頓減。此皆從治之類也。問曰。醫(yī)有從治。有反治。何謂也答曰。熱用寒。寒用熱。此為反治。熱用熱寒用寒。此為從治病輕者反治所宜也。病重者。從治所宜也。兒暴瀉昏沉。脈微弦而四肢冷。若驚惕者。冬月易治夏月難治。病始為實。終為虛。暴虛者易治。漸虛者難治。兒病多兼蛔。以脾蟲故也。始吐蛔者佳。終吐蛔者不佳。兒未期月而生者。至腳弱。以筋骨有所缺也。醫(yī)伎。非劑而在七。以劑說治者。未可與論也。診病要在氣息。氣息安靜者生。
短息者死。癖塊。有磨法無瀉法。若妄攻者。真元必傷。不可治。兒腹有塊者。不問食癖蟲塊。俱為惡侯。須急論治。
診病以銀海為要。虛實必顯。以精萃所奏故也。病五實者死五虛者亦死。病多反復者。不可治也。
葛根黃芩黃連湯方
葛根(五分)甘草(五分)黃芩(五分)黃連(三分)上四味。以水二升。先煮葛根。減半升。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大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黃芩湯方
黃芩(三分)甘草(三分)芍藥(一錢)大棗(三枚)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大便洞瀉。其色黃。此為熱瀉。宜五苓散主之。發(fā)熱惡寒。吐瀉煩渴。若腹痛者。清寧湯主之。
清寧湯方
葛根(五分)人葉(三分)蒼術(shù)(三分)茯苓(五分)木香(三分)藿香(三分)甘草(二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溫服。發(fā)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下利。
脈遲而滑者實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氣湯。下利。脈反滑者。當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氣湯。下利已瘥。至其年月日時。復發(fā)者。以痛不盡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蚣??;蛐”悴焕??;蚋怪型?。
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下利脈沉弦者。下重。脈大者。為未止。宜硬飯湯。
硬飯湯方
硬飯(二錢半黑炒半生用)檳榔(一錢)芍藥(一錢)枳實(五分)茯苓(一錢)甘草(三分)大棗(五枚)生姜(三分)上八味。以水二升。煮硬飯。減五合。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有熱者。加黃連黃苓。有寒者。加附子干姜。兒大便窘迫。狀如膠。而面顏皺者。為痢也。瓊脂湯服之。
瓊脂湯方
瓊脂(五分)枳實(五分)芍藥(一錢)檳榔(五分)大棗(三枚)甘草(二分)生姜(三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大陽病。外證未除。而數(shù)下之。遂協(xié)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
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桂枝人參湯方
桂枝(三分)甘草(二分)白術(shù)(三分)人參(二分)干姜(三分)上五味。以水二升。先煮四味。取一升。肉桂。更煮。三兩沸。去滓。分溫服。下利。腸腥臭。腰髖煩痛。宜剪紅丸。
剪紅丸方
蜜香(四錢)縮砂(四錢)熊膽(一錢)阿片(一錢)龍腦(三分)麝香(一分)甘草(三分)上七味。研篩。以燒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丸。大便后重而節(jié)續(xù)。煩渴而小便澀。若大便去紅者。山漆湯服之。
山漆湯方
山漆根(二錢)山藥(酒制炒一錢)芍藥(二錢)枳實(五分)大棗(三枚)生姜(三分)甘草(二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大便窘迫。腰腹絞痛而煩。取熱湯。灌觸器仍登器。湯氣熏蒸。
腰腹自和。大盒飯快通也。下利。手足微冷。脈澀者。不可更攻。宜血散。
血散方
當歸(四錢)蝮蛇(三錢黑炒)上二味。研篩以溫酒服之。發(fā)熱暴瀉。脈浮??识”悴焕?。五苓散主之。發(fā)熱脈數(shù)。腹中痛。屢欲圊便。煩渴而小便少。此為瘕泄也。瘕泄大便如糜。法須攻之。瘕不竭。痢示不罷也。痢疾為瘀濁。故后重而腸垢。必苦里急。假令無腸垢者。無后重也。若脈滑而疾者。當屎膿也。腹痛暴瀉。惡臭不可近者。為食積也。兒暴瀉。難以陽決之。久痢。
難以陰決之。暴瀉以多脫陽也。久痢以多瘀熱也。小陰病。下利便膿血。若廣腸脫出。宜桃花湯主之。
桃花湯方
赤石脂(五分)干姜(三分)粳米(三分)上三味。以水一升。煮米令熟。去滓。溫服。下利。如蟹渤。勃勃作聲者。此為氣痢也。氣痢丸主之。
氣痢丸方
訶子皮(四錢)蜜香(二錢)人參(三分)上三味。研篩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痢疾。后重不解。其脈虛而動。此為便血之兆也。小連翹湯主之。
小連翹湯方
小連翹(二錢)芍藥(一錢)檳榔(二錢)木香(七分)甘草(三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大腸熱則致后重。寒則致驚溏。若噯息者。谷飪也。夏月。腹痛而泄瀉。痛一陣。泄一陣。此為腸間熱也。黃連香薷飲主之。發(fā)熱煩渴。大便如卵黃者。熱瀉也。無渴而清澄者。驚溏也。
病患為冷食所傷。遂脅寒而利。如鴨屎。此為驚溏也。抉脾湯主之。下利日數(shù)十行。血液內(nèi)竭。脾氣空乏。煩渴嘔逆。
飲食不能。此為禁口痢也。蓮肉飲主之。
蓮肉飲方
蓮肉(炒二錢)黃連(三分)食鹽(炒二分)上三味。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內(nèi)蘿卜汗。攪調(diào)。分服。下利。陰陽內(nèi)竭。胸腹悸動。飲食不能。宜熏臍溫之。痢疾。腰腹絞痛。諸方無驗者。灸章門京門。若腰腹諸穴。痢下旬余。體瘦血燥。四肢微冷。反面色緣緣正赤。此為孤陽沸郁所致也。麥門冬湯服之。大便滑泄。胸腹雷鳴。脈沉弦。此為脾冷所致也。薯蕷湯主之。
薯蕷湯方
薯蕷(一錢)茯苓(一錢)白術(shù)(五分)人參(三分)青皮(三分)半夏(一錢)縮砂(三分)香附子(浸童便灸五分)藿香(三分)蓮蕊(三分)甘草(三分)生姜(三分)上十一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脈微而數(shù)。微為陰虛。數(shù)為陽動。虛動相搏。孤陽不能獨立體膚自冷瘦。黎明大便溏。此為腎冷然也。宜七成湯主之。小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
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真武湯主之。病患。陰陽俱厥。脾氣孤弱。五腋注下。下焦不闔。清便飧泄。若腹筑湫而痛者。
參茯白術(shù)散主之。
參茯白術(shù)散方
人參白術(shù)茯苓山藥縮砂陳皮干姜蓮肉(各三錢)藿香白扁豆薏苡甘草(各半減)上十二味。搗篩為散?;蛞阅z飴。調(diào)勻服之。痢疾。禁妄攻。若妄攻者。瘀濁未減而血液必竭也。痢疾。要屢視口內(nèi)。若齒焦者。為走馬疳也。痢毒疫熱。若瘡疹毒。宜翹花煎服之。
翹花煎方
翹花(五錢)白糖(五錢)上二味。以水二升。煮翹花。去滓。內(nèi)糖服之。痢熱不減。煩渴而昏睡。其脈弦急者。此為發(fā)驚之漸也。溏泄家。
要減飲食。若妄食者。為難療。痢后血液燥竭。腳肉殊脫削。若攣急而疼痛。此為鶴膝風也。痢疾。后重而努力。必致脫肛。以下焦虛故也。痢下數(shù)旬不解。血液干竭。而脈細數(shù)者。轉(zhuǎn)屬疳瀉也。病患脈沉而遲。面少赤。身有微熱。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其人必微熱。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面體羸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酁a泄者。
宜白術(shù)膏服之。
白術(shù)膏方
白術(shù)(一斤焙)茯苓(四兩)陳皮(四兩)上三味。以水一斗。熬取三升。濾去渣。又以水八升。熬取二升。將渣搗爛。又以水五升。熬取一升。都合前汁。
再熬至二升。加蜜四兩。熬至稠。滴水成珠為度。每服彈丸大。日二三次。瀉泄家。小盒飯少。今反多。是欲愈也。痢疾為恙。以順氣活血為要。其氣順則里急減。其血活則泄利自愈。痢下。數(shù)月休作者。為休息痢也。病患瀉泄。脈浮而遲。此為表熱里寒。其便必完谷也。四逆湯服之。少陰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熱。四肢厥。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加人參三分。前后二便。易其位而出。名曰交腸。此為臟腑錯雜所致也。痢下腸。如魚腦。若屋漏。目紅唇燥。
此為氣血敗絕也。痢下。旬余不解。鮮血自利。脈微肩息。多呼少吸者死。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暴利。脈絕。手足厥冷。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痢下。體瘦脈虛。反能飲食者生。
不能飲食者死。體厥。脈微口渴。下利清谷。短氣煩躁者死。痢下。數(shù)旬不解。嘔噦足跗微腫。若吐蛔者死。問曰。大便難。何以所致。答曰。脾實則大便難。虛則大便溏。不溏不難。其人必實健也。潮熱便難。若譫語。若目中不了了者。
此為邪熱在里也。大承氣湯主之。病患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大承氣湯主之。孩兒胸腹。脹硬滿。大便不利。
此為乳癖所致也。白花湯主之。體羸肌燥。大腸血干。大便硬者。宜波淡花之。波淡花一斤。白糖一斤。搗如泥。盛壺密蓋。每梅實大。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shù)。浮澀相搏。大便則難。其脾為約。麻仁丸主之。
麻仁丸方
麻子仁(四錢)芍藥(四錢)大黃(八錢)濃樸(二錢)枳實(一錢)杏仁(四錢)上六味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和為度。陽明病。自汗出。若發(fā)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nèi)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
蜜煎導方
蜜(七合)一味。內(nèi)銅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飴狀。擾之勿令焦者。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內(nèi)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病患體羸血燥。大便結(jié)燥者。以熱湯內(nèi)觸器。乘熱而登。
須臾當肛潤使通也。病患氣乏體羸。腸內(nèi)血燥。大便必硬。宜逐腸丸主之。
逐腸丸方
巴豆(四錢)硫黃(二錢)檳榔(二錢)甘松(二錢)鐵落(四錢)大黃(四錢)上六味。搗篩。酒糊丸。枳實大。別蜀椒二錢。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洗掌中。拭凈更涂胡麻油。仍握一丸。
男左女右。以大便通為度。若不通。更握新者。或左右俱握。若通而不禁者。以冷水。頻洗掌中。盒飯頓止。問曰。小便不利者。何謂也。答曰。膀胱以氣化理。寒熱虛實。其氣不行。仍失轉(zhuǎn)化。小便不利。即是也。病患。脈數(shù)身熱。渴而溲便澀者。膀胱有客熱。若脈澀而身微腫者。此為風濕也。病患腹硬脈沉。而小便不利。是癖塊令然也。病患脈浮微熱消渴。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身腫。小便少。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宜防己茯苓湯。
防己茯苓湯方
防己(一錢)黃(一錢)桂枝(三分)茯苓(一錢)甘草(三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三服。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小便少者。宜防己黃湯。
防己黃湯方
防己(一錢)甘草(三分)白術(shù)(三分)黃(五分)上銼麻豆大。每抄二錢七。生姜一片。大棗一枚。水盞半。煎八分。去滓。分溫服。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xù)自汗出。無大熱。越婢湯主之。
越婢湯方
麻黃(一錢)石膏(一錢)生姜(三分)大棗(二枚)甘草(二分)上五味。以水二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分溫三服。身重。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馳痛。
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燥。小便不利者。桂枝加黃湯主之。病患溲便澀痛而旁射。是膀胱熱也?;瘻髦?br />
滑石湯方
滑石(一錢)芒硝(三分)柏實(五分)茯苓(一錢)甘草(三分)生姜(三分)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肚腹硬滿。腰腳攣急。而小便不利。此脬痹也。病患滲道癃閉所致。
腹?jié)M短氣者。麻湯主之。
麻湯方
麻(一錢)茯苓(二錢)豆黃卷(三錢)馬舄(二錢)甘草(三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病患。元陽減耗。胞胱乏轉(zhuǎn)化。遂腹脹。小便不利。醫(yī)欲以淡滲利之。是誤也。得之反益劇。短氣息迫。宜折水湯主之。
折水湯方
桑白皮(一錢)吳茱臾(五分)枳實(七分)檳榔(一錢)茯苓(一錢)縮砂(五分)香附(五分)附子(三分)生姜(三分)麥芽(二錢)上十味。以水二升。先煮麥芽。減五合。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病患胸腹大滿。結(jié)熱不解。若香港腳心悸。俱與降氣散。
降氣散方
田螺(去殼黑炒一兩)麝香(三分)上二味。研均。每錢七。以白湯服之。病腫脹稍解。但足跗難消者。宜附子煎。
附子煎方
附子(四錢)樟腦(四錢)上二味。以酒五升。煎取三升。溫熟。頻頻熨之。日五六次。病患。脬轉(zhuǎn)而小便不利者。陰陽熨法主之。疳瘕鼓滿。
小便不利者。與黑散。
黑散方
蝦?。ㄒ粌桑┛s砂(一兩)上二味。為黑炒。存性。研篩。以生姜湯服之。病患。小腹攣急。心胸中動氣。此為元臟虛也。溺必如泔汁。宜破故湯。
破故湯方
破故(一錢)鹿角霜(五分)茯苓(一錢)連蕊(三分)紅曲(五分)甘草(三分)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病患胸腹腫滿。如石硬。雖體氣虛弱。須先破之。有故無害。此為霸道也。桃花煎破之。
桃花煎方
茯苓(一錢)白術(shù)(三分)枳實(三分)半夏(一錢)人參(三分)香附(五分)砂仁(三分)藿香(五分)甘草(三分)干姜(三分)上十味。以水二升。煮白桃花一錢。減五合。內(nèi)諸藥。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得泄利二三行為度。后去桃花。
服本方。小盒飯漸通也。諸小便不利。腫滿轉(zhuǎn)側(cè)不能者。紅豆煎主之。
紅豆煎方
紅豆(炒一兩)茯苓(一錢)枳實(五分)吳茱臾(三分)桑白皮(五分)檳榔(五分)白術(shù)(三分)生姜(三分)上八味。以水二升。先煎紅豆。減五合。內(nèi)諸藥。再煎取一合。去滓。分溫服。病患跗腫脈微??趶垰獯帧n~上汗出者死。腫滿。小便不利。多脾虛。煩悸而飲食不進者。不可治。問曰。淋有五種者。何謂也。答曰。淋之為病。有寒有熱。有血有石也。又真臟大虛。肚腹攣急而溺點者。此名勞淋也。陰頭痛而小便淋瀝。其色如血者。名曰熱淋也。宜石葦湯。
石葦湯方
石葦(二錢)滑石(二錢)茯苓(五錢)黃柏(五分)甘草(三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小便難澀而鮮血滴。此為血淋。后致膿淋也。涼血湯主之。
涼血湯方
小連翹(五分)當歸(一錢)芍藥(一錢)枳實(五分)桂枝(三分)桃仁(三分)生姜(三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身體冰冷。其脈沉弦。小便頻數(shù)?;蛏砦⒛[。此名曰冷淋。宜甘草附子湯主之。
甘草附子湯方
甘草(三分)附子(三分)紅曲(三分)桂枝(三分)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血活則膀胱滋。氣化則溲便行。若氣血窒塞。則滲道澀。名曰氣淋也。枳實湯主之。
枳實湯方
枳實(三分)濃樸(一錢)茯苓(一錢)木香(三分)藿香(三分)糖霜(二錢)生姜(三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六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糖霜攪調(diào)。分溫服。膀胱郁結(jié)。瘀濁致淋。凝則為砂。散則為膏。宜海金砂湯主之。
海金砂湯方
海金砂(一錢)琥珀(五分)茯苓(五分)糖霜(五分)大棗(二枚)生姜(三分)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發(fā)熱脈浮??视嬎?。溲便澀而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豬苓湯方
豬苓茯苓阿膠滑石澤瀉(各五分)上五味。以水二升。先煮四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阿膠烊消。若嘔家。去阿膠。加蜂蜜分溫服五合。日三服。淋疾。
有熱膿多者。為易治。無熱膿點滴不盡者。為難治。問曰。夢遺失精者。何謂也。答曰。實壯人。欲火盛而致夢遺者。
宜轉(zhuǎn)移其情想而愈也。若羸弱人。假火妄動而致遺泄者。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方
桂枝(三分)芍藥(一錢)生姜(三分)甘草(三分)大棗(二枚)龍骨(五分)牡蠣(一錢)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三服。病患夢泄。時目眩。若腰腹弦急而痛。此為牝臟虛。宜安神丸鎮(zhèn)之。
安神丸方
黃連(六錢)生地黃(一錢)當歸(二錢)朱砂(五錢)牛黃(五分)甘草(一錢)上六味。為末。蒸餅糊丸。黍米大。金箔為衣。每服十五丸。腎漏白淫。頭眩振振。胸間悸動。強陰不倒。此為虛火不皈其原也。宜知柏枸杞飲。
知柏枸杞飲方
知母(二錢)黃柏(酒炒三分)枸杞(二錢)食鹽(二分)甘草(五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病患二臟衰弱。陰痿不振。夢交精脫。脈微沉細弦數(shù)。起居勞汗出。
此為過極琢削所致也。極秘滋陰膏主之。
極秘滋陰膏方
反鼻(黑炒七錢)破故(五錢)縮砂(十錢)枸杞子(八錢)蓮蕊(五錢)萑肉(八錢)雞子黃(十錢)山茱萸(八錢)龍涎(六錢)夏草冬蟲(五錢)人參(五分)上十一味。為極末。先以燒酒二升。煮雀肉雞子黃為膏。更以蜂蜜二升燒酒八升。與諸藥同煮為膏。每服彈丸大。
問曰。陰器疼痛者。何謂也。答曰。陰器為恙。有腫痛。有隱痛。此為牝臟毒火所致也。陰物。隱痛煩亂。毒火所致者。
黑豆湯主之。
黑豆湯方
黑豆(一錢)犀角(五分)甘草(三分)上三味。以水二升。煮二味。減一升。內(nèi)犀角末。攪調(diào)。分溫服。玉莖腫痛。若隱痛。恰如刀割。動燥不安者宜甘草湯浸之。
甘草湯方
甘草(八錢)食鹽(一錢炒)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內(nèi)竹筒。適寒溫。以浸玉莖。冷易之。日五六次。以痛定為度。論曰。臀骨隱痛。
朝昏不解。諸藥無療者。灸法治之。灸龜尾。仍與柏皮湯。論曰。脬氣實。則溲便適度。虛則失其約。名遺溺。宜破故紙丸。
破故紙丸方
破故紙(二兩)縮砂(一兩)附子(半兩)五倍子(一兩黑炒)甘草(五錢)上五味。研篩。酒糊丸桐子大。以馬溺溫服。遺溺若陰痿。俱為牝臟虛冷所致。宜破故紙酒服之。
破故紙酒方
破故紙(一兩)縮砂(一兩)蓮蕊(五錢)上三味。搗為末。以燒酒一斗。糖霜一斤。同調(diào)均。內(nèi)壺密封。七日酒熟。每服二三合日三次。師曰。腎囊偏大漸長。若腰腳攣急而痛。名囊疝。宿寒令然。宜防風湯
防風湯方
防風(一錢)芍藥(二錢)烏頭霜(五分)甘草(二分)生姜(二分)上五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腰腳攣拘。屈伸不任。若行動跋跳。其睪丸偏大者。卵疝也與烏頭霜。芍藥甘草附子湯亦服之。
烏頭霜方
烏頭霜(二兩)白糖(二兩)上二味研調(diào)。每一錢七。以溫酒服之。諸宿寒疝病。若陰腫。若腰冷。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陰囊腫大。腰冷轉(zhuǎn)筋。其脈沉伏。此為厥疝。大金鈴子丸主之。
大金鈴子丸方
金鈴子(去核四錢)破故紙(二錢)附子(一錢)桂枝(四錢)吳茱萸(一錢)甘草(一錢)上六味。
搗篩。以燒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二三次。陰囊濕癢。得溫氣反益劇者。名腎臟風。宜滲濕湯。陰囊偏腫。
漸長大者。宜牡蠣散涂之。
牡蠣散方
牡蠣(一錢)上一味。研篩。以雞子清。調(diào)和涂之。日二三次。腎臟風煩癢。數(shù)旬難解者。宜蛇狀子煎洗之。
蛇狀子煎方
蛇狀子(一錢)白礬(三錢)煙草莖(一兩)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以洗之。冷則更溫洗。日二三次。以煩癢解為度。身厥脈伏。腰腹酷痛。額汗出。
名寒疝。宜烏頭煎主之。
烏頭煎方
烏頭(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咀)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nèi)蜜二升。煎令水盡。取二升。強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愈明日更服。
不可一日再服。問曰。緩風痿。何謂也。答曰。南方多濕。瘴氣所襲。致腳痹者。名曰緩風也。緩風為恙。食飲起居如故。卒起腳屈弱者。即是也。腳弱頑麻。若攣拘。反不濕腫者。名干香港腳也。腫者為濕香港腳。劇者如瓜瓠也。風濕身腫脈洪。小便澀而腳弱者。宜越婢加術(shù)湯主之。腳脛軟弱頑痹。若轉(zhuǎn)筋。胸滿短息者。宜大檳榔湯。
大檳榔湯方
檳榔(一錢)生姜(二分)青皮(五分)茯苓(一錢)濃樸(一錢)桑白皮(一錢)吳茱萸(五分)半夏(一錢)白芥子(三分)木瓜(五分)上十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腳腫漸長。諸藥不禁者。須急攻之。后利滲道。此謂劫其重勢也。
宜白花湯主之。
白花湯方
白桃花(一錢)檳榔(三分)枳實(三分)茯苓(五分)麥芽(炒一錢)生姜(三分)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香港腳始起。多不令人識。飲食語言。氣力如故。惟漸頑痹蹶。
寒風濕之病也。香港腳奔騰。毒瓦斯鼓擊。痰喘悸動。息迫而欲死者。宜與鐵漿支之。香港腳毒入腹。喘滿氣粗。昏眩躁煩。
四肢厥寒。脈沉伏者。宜杉節(jié)湯主之。
杉節(jié)湯方
杉節(jié)(炒一錢)白芥子(一錢)檳榔(一錢)枳實(一錢)生姜(三分)吳茱萸(三分)上六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論曰。濁氣所襲。深入髓。元陽不能。遂致疼痛。此為寒濕。宜烏頭桂枝湯主之。
烏頭桂枝湯方
烏頭上一味。以蜜二升。煎減半。去滓。以桂枝湯一升解之。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風濕血痹。身體不仁。若四肢痿弱者。山菜湯主之。
山菜湯方
山菜(一錢)防風(一錢)當歸(一錢)牛房子(一錢)甘草(三分)上五味。以水二鐘。煮取一鐘。去滓。分溫服。發(fā)熱惡寒。手腳關(guān)節(jié)掣痛。名白虎歷節(jié)風。風毒鼓擊所致也。腳腫疼痛。若痿。脈洪數(shù)。小便如血。宜白虎加桂枝湯主之。肢節(jié)疼痛。身體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桂枝芍藥知母湯方
桂枝(三分)芍藥(五分)麻黃(五分)防風(五分)知母(五分)白術(shù)(五分)附子(三分)甘草(三分)上九味以水二合煮取一合。去滓。分溫服。歷節(jié)風病。若香港腳攣急。不可屈伸者。宜烏頭湯。
烏頭湯方
麻黃(一錢)芍藥(一錢)黃(五分)甘草(三分)川烏(一錢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烏頭)上五味。咀。以水二升。煮四味。取一升。去滓。內(nèi)蜜煎中。更煎之。服三合。不知再三服之。寒濕疼痛。腳脛攣拘。熱腫若瘦削。是屬鶴膝風也。寬筋涼血湯主之。
寬筋涼血湯方
防風威靈仙牛膝小蓮翹當歸(各二錢)寒水石芍藥(各三錢)甘草生姜(各一錢)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痢疾稍解。反腳痛乏力。此轉(zhuǎn)屬鶴膝也。宜寬筋溫血湯主之。
寬筋溫血湯方
防風牛膝當歸芍藥(各一錢)桂枝附子(各七分)甘草(五分)上七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風濕疼痛。若血痹不仁。若鶴膝痿弱。諸身體頑麻。俱宜麻黃膏服之。
麻黃膏方
麻黃(三兩)桂枝(一兩)膠飴(一斤)上三味。以酒一斗。煮一味。減二升。去上沫及滓。內(nèi)膠飴。再煮為膏。每服彈丸大。日五六次。腰腳寒痹。不仁痿弱。身無大熱者。宜芥子膏涂之。
芥子膏方
白芥子(不拘多少)上一味。研如泥。溫酒調(diào)涂。日二三次。病患胸腹攣急而跛。此為癇瘕。若蟲塊所致。宜以法治之。體筋弛。腳力空脫。行動難支者。宜三妙湯主之。
三妙湯方
牛膝(一錢)黃柏(三分炒)知母(一錢)杜仲(一錢)破故紙(一錢)桂枝(三分)附子(三分)甘草(三分)生姜(三分)上九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服。香港腳痿。雖夏月常須著綿。至冬寒倍令兩脛溫暖。得微汗為佳。
常令按摩數(shù)勞動關(guān)節(jié)。令氣血通暢。此拒風濕之法也。陰虧則形壞。故肢體為之廢弛。膝臏腫大。不能行步。名曰鶴膝風。血燥劇者。不可治。風痹寒濕。痿痹偏廢。若鶴膝。膝臏疼痛。如虎咬者。宜樟木湯浴之。
樟木湯方
樟木屑(一斗)桐木皮(五升)上二味。以水一斛。煎以浴痛處。日七八次。以痛定為度。香港腳房勞虛乏。小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胸膈者。為難治。香港腳沖心。恍惚氣急。四肢厥。額汗出。脈乍大乍小者。不可治。香港腳之為恙。不得大補。
亦不可大瀉。多由氣實而死氣虛者亦難治。
[附錄] 護養(yǎng)
兒護養(yǎng)。皆失于姑息。富家過愛。遂多夭橫。貧家不及。反得壽長。兒受三分冷。吃七分飽此為護養(yǎng)之要。兒心胸要冷。背腹要溫??奘歉琛2豢薏粌E也。兒有胸無心。病多從口成。乳后勿與食。食后勿與乳。兒乳養(yǎng)欽者。必致疳病。藥補是不如食補也。兒頭以涼為要。足以溫為要。體易虛易實。勿服多寒。勿服多熱。兒敏解人意。是真陽發(fā)泄。
恐難養(yǎng)。兒瘦先撿乳餌。一碗粥勝一斤參。兒肌膚鮮明者。有留飲。宜滲泄方。青暗者。有寒毒。宜溫散方。兒額有筋而頸細。身體乏力者。屬疳病也宜赤風蛤之。風者百病之長。食者百治之原。飲食不能者。不可治。兒妄笑者。為心虛。笑少者。為心實。兒谷腸多蟲。乳腸少蟲。有病者胎毒也。兒谷氣勝于元氣者體肥而多病。元氣勝于谷氣者。體瘦而少病。諸病解后。脾胃必衰弱。強食則發(fā)熱而腹?jié)M。是食復也。病患貪食者。當減也。若惡者反要強。何以論之。曰。
食即惡之基。惡者真元不支故也。寒熱必有真假。真者勿慢治。假者勿拘泥。病候有真假。真者隱伏。多在里。假者發(fā)見。多在表。兒吃熱勿吃寒。吃軟勿吃硬吃少勿吃多。醫(yī)有常變。有寬急。勿以常為變。勿以變?yōu)槌?。勿以寬為急。勿以急為寬。方有君臣。有佐使。勿以君為臣。勿以臣為君。勿以佐為使。勿以使為佐。方有多有單。多者補澤所用也單者攻擊所用也。致偏廢者。有偏見也。劑有寒因熱用。有熱因寒用。有寒因寒用。有熱因熱用。寒因熱用。熱因寒用。此為從治所用也寒因寒用熱因熱用。此為反治所用也。醫(yī)有反治。有從治。體實者。反治所宜體虛者。從治所宜反治者為常治。從治者為變治。問曰。醫(yī)有逐機。有持重。何也。答曰。逐機者。逐病侯而轉(zhuǎn)方也。持重者重病因而不轉(zhuǎn)方也。若識逐機者。假令一日轉(zhuǎn)百方。不為以誤也。
若識持重者。假令百歲用一方。亦不為以誤也。凡診病者。當以一級重決之也。若以輕決之者。必取敗缺也。醫(yī)之為伎。劑也易處。病也難診。若置其診。而欲擬其劑者。未可與論也。兒病始吐蛔者。為熱。病當瘥。終吐蛔者為寒。病不可治。問曰。病熱。用寒方益盛。用熱方反安者。何也。答曰。夏月體熱。然反灌熱湯。后身自涼也。假令如火燒瘡。
急忍痛而灸后痛頓減。此皆從治之類也。問曰。醫(yī)有從治。有反治。何謂也答曰。熱用寒。寒用熱。此為反治。熱用熱寒用寒。此為從治病輕者反治所宜也。病重者。從治所宜也。兒暴瀉昏沉。脈微弦而四肢冷。若驚惕者。冬月易治夏月難治。病始為實。終為虛。暴虛者易治。漸虛者難治。兒病多兼蛔。以脾蟲故也。始吐蛔者佳。終吐蛔者不佳。兒未期月而生者。至腳弱。以筋骨有所缺也。醫(yī)伎。非劑而在七。以劑說治者。未可與論也。診病要在氣息。氣息安靜者生。
短息者死。癖塊。有磨法無瀉法。若妄攻者。真元必傷。不可治。兒腹有塊者。不問食癖蟲塊。俱為惡侯。須急論治。
診病以銀海為要。虛實必顯。以精萃所奏故也。病五實者死五虛者亦死。病多反復者。不可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