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五疳論
疳癥有五,其原亦別,皆由飲食不調(diào),肥甘過節(jié)之所致也。大人為癆,小兒為疳,同癥而異名也。大人癆癥,起于房勞,腎經(jīng)受病者多;小兒疳癥,皆由飲食所傷,脾胃受病者多。脾胃虛損,津液消亡,病久相傳,五臟皆損也。大人癆疾,骨削而氣耗;小兒疳疾,腹鼓而神羸。其始也,由晡食腥葷大早;或恣食肥甘油膩過度;或食生冷大多,凝滯中脘;或寒暄失宜,不善調(diào)理;或房勞以乳吮兒;或母有癆氣因而傳子,種種不同。疳之為候,頭皮光急、發(fā)毛焦稀、腮縮鼻干、口燥唇裂、兩眼昏爛、揉鼻眉、肌肉消爍、便瀉酸臭、尿白如泔、腹鳴肚痛、或發(fā)潮熱、或生癥癖、或咬指甲、或貪冷水、或食炭米泥土茶布咸酸果品,如此等癥,皆疳之候也。所謂五疳者,外則傳變不同,內(nèi)則關(guān)于五臟。
一曰肝疳,即風(fēng)疳也。其癥搖頭揉目、白膜遮睛、遍身多汗、喜覆面而臥、兩目澀癢、發(fā)豎頭焦、筋青腦熱、腹中積聚、下痢頻數(shù)、日漸羸瘦。
二曰心疳,即驚疳也。其癥渾身壯熱、頰赤面黃、心膈煩躁、口舌生瘡、小便赤澀、盜汗多驚、下痢膿血、或純紫黑敗血、神彩衰耗。
三曰脾疳,即食疳也。其癥皮黃色黯、腹鼓腳細(xì)、肚多青筋、氣乏喘促、啼哭吐逆、水谷不消、下痢酸臭、飲食減少、好食泥土、情意不樂、憎明喜暗、肌爍形枯。
四曰肺疳,即氣疳也。其癥咳嗽氣逆、皮毛焦枯、膚粟惡寒、鼻蝕流涕、頤爛吐紅、咽喉不利、大便糟粕、瀉痢不常。
五曰腎疳,即急疳也。其癥上熱下冷、寒熱時作、牙齦生瘡、耳焦胸?zé)?、手足厥冷、滑瀉厥逆、爪黑面黧、身多瘡疥、下部生、脫肛不收、漸成困憊、骨痿乃敗。
雖五疳受病之不同,彼此相傳,五臟皆損矣。經(jīng)言五損者∶一損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于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三損損于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養(yǎng)五臟六腑也;四損損于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五疳又有五蟲∶肝蟲尾散如馬尾;心蟲乃血鱉;肺蟲寸白,蟲食肺間;脾蟲即蟲;腎蟲如細(xì)發(fā),下食肛。久而失治,各附本臟,食其精血,消耗元氣,精血盡則死矣。
又有丁奚哺乳疳,即今之病。困母腹中有孕,此乳吮兒,兒吃此乳,令兒肌肉消削,面色痿黃,肚大青筋,瀉痢無時,毛焦發(fā)立,形癥似疳,實非疳也。乃日繼胞,子繼胎中之子,故以名之。雖重不死,斷乳調(diào)理,侍兒生下病自愈矣。
一云粉瘤疳,其癥初起,腦項后有核如彈,按之轉(zhuǎn)動,軟而不痛,日漸長大,其間有蟲,如米粉白星,若不速破,則蟲隨熱氣流散,淫食臟腑,以致遍體瘡癰疥癩,則無救矣。
一云無辜疳,乃兒所穿之衣,日曬失收,夜有鳥名無辜鳥,所遺不潔及毛羽在衣,兒穿此衣,乃生此癥,曰無辜疳。
此言近誣,閩廣之地,或有此鳥,留此備考。
五疳得效方
治一切疳熱、積熱,小便赤澀。
白術(shù)茯苓豬苓澤瀉柴胡(各一錢)黃芩黃連胡連銀柴胡(各七分)甘草龍膽草青皮(各六分)生姜三片,桃頭三個,水煎,侵晨服。
五疳飲
治一切疳癥,疳積疳熱,疳瀉疳痢,面目浮腫,心腹膨脹并效。
人參白術(shù)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陳皮蓬術(shù)檳榔神曲山楂(各八分)木香(三分)隨癥加減,水煎。
疳熱,加銀柴胡、小柴胡、胡黃連;虛熱,加小柴胡、黃芩、烏梅;腹脹,加枳實、麥芽、砂仁、青皮;泄瀉,加黃連、訶子、肉豆蔻;小便不利,豬苓、澤瀉、麥冬、生地;陰虛發(fā)熱,當(dāng)歸、川芎、知母、柴胡;瘕,山棱、官桂;口渴,干葛、麥冬、五味;疳痢,枳殼、白芍、黃連;不食,白豆蔻、砂仁;水腫,蒼術(shù)、濃樸、秦艽、大腹皮、階沿草;蟲痛,苦楝根、使君子;咳嗽,貝母、杏仁、知母;喘急,杏仁、桑皮、葶藶、蘇子、枳殼;病加龍膽草、柴胡、黃芩。
龍膽湯
治肝疳病。
柴胡黃芩龍膽草茯苓白芍桔梗鉤藤當(dāng)歸(各八分)人參甘草(各四分)生姜三片,水煎。便秘,加大黃。
加味胃苓湯
治五疳八痢,脾胃不和,胸膈不寬。嬰童百病,隨癥加減,其效如神。
茅術(shù)濃樸陳皮甘草豬苓白術(shù)澤瀉茯苓檳榔黃連生姜三片,燈心二十寸,水煎。發(fā)熱,柴胡、干葛;疳熱,銀柴胡、胡黃連;傷食,神曲、麥芽、木香;食積作痛,山楂、神曲、干姜、木香;嘔吐,藿香、砂仁;癥癖,加山棱、蓬術(shù)、枳實、木香,痛,使君子肉、苦楝根;痢疾,當(dāng)歸、白芍、枳殼;晝熱屬陽虛,人參;夜熱屬陰虛,當(dāng)歸、生地;口渴,麥冬、干葛、五味;小便短澀,龍膽草、山梔;咳嗽,杏仁、半夏、黃芩;痰喘,加栝蔞子、貝母。
蘆薈保童丸
治五疳八痢,臟腑虛弱,身體消瘦,頭發(fā)焦稀,肚腹青筋,小便白濁,內(nèi)熱飲水,洞瀉無度、完谷不化,遍身瘡疥,神色枯槁。此藥養(yǎng)脾胃,壯元氣,止瀉痢,去一切蟲積并效。
蘆薈(五錢)檳榔黃連川練子(肉)陳皮青皮(炒)神曲(炒)蕪荑夜明砂麥芽(炒。各一兩)肉豆蔻(六錢)木香(三錢)胡黃連使君子肉(各七錢)為末,豬膽為丸,菜子大。每服百丸,清米湯下。
蘆薈肥兒丸
治癥同前,甚效。
人參(五錢)白術(shù)(一兩二錢)茯苓(一兩二錢)甘草(五錢)胡連宣連使君肉神曲(炒)麥芽(炒)山楂(各八錢)蘆薈(五錢)木香(五錢)檳榔青黛(各七錢)干蟾(二個,炙)豬膽汁為丸,米湯下。
蘆薈丸
治一切疳癥,調(diào)理脾胃。州守林震西方。
人參(五錢)白術(shù)(一兩五錢,炒)茯苓(一兩)甘草(四錢)山蓮肉(一兩五錢)山楂肉麥芽(炒)神曲(炒)陳皮(各一兩)蘆薈(五錢)使君肉(八錢)黃連胡連檳榔(各八錢)木香(三錢)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米湯下。
大蘆薈丸
治疳殺蟲,和胃止瀉。
胡連(一兩)宣連蕪荑青皮(各七錢)雷丸鶴膝草蘆薈木香(各五錢)麝香(一錢)為末,豬膽汁為丸,米湯下。
十全丹
諸疳病,氣血不榮,肌肉消鑠發(fā)熱。
青皮陳皮(各一兩)白豆蔻(五錢)蓬術(shù)(七錢)檳榔(七錢)蘆薈(五錢)使君肉木香干蟾(炙)砂仁五靈脂(炒。各五錢)香附(一兩)五谷蟲(一兩,炒)為末,豬膽汁為丸。每服四五分,米湯下。
保童丸
治肝疳,諸疳并效。以上諸方,治疳圣藥也。
黃連胡連膽草(各一兩)蕪荑青黛檳榔(各七錢)蘆薈(五錢)木香(三錢)使君肉(六錢)為末,雄豬膽汁為丸,米湯下。
褐丸子
治陰陽不和,臟腑虛弱,乳食不消,心腹脹滿,嘔吐氣急,腸鳴泄瀉日夜頻并,臍腹冷痛,食癥乳癖,面目虛浮,不思乳食,五疳八痢,肌肉消瘦,腹鼓腳細(xì),神色昏憒。常服調(diào)理脾胃,安和臟腑,去疳積,止瀉痢,進飲食,生肌肉,功效非常。
青皮陳皮(各二兩)蘿卜子(四兩,炒)蓬術(shù)(醋炒)三棱(各二兩)牽牛(三兩,炒)胡椒木香(各五錢)各為凈末,糊丸,蘿卜煎湯下。
茯神丸
治驚疳。
黃連赤茯茯神(各二錢)琥珀蘆薈(各一錢)遠(yuǎn)志(肉)鉤藤石菖蒲(各一錢五分)干蟾(灰,一錢)麝香(一分)為末,米糊為丸,薄荷湯下。
蟾酥丸
治脾疳,殺蟲退熱。
胡連宣連川練子陳皮膽草使君肉蕪荑茴香(各一兩)木香(五錢)干蟾(炙,一個)巴豆肉(一錢)為末,豬汁為丸,青黛為衣,紫蘇湯下。
加味地黃丸
治腎疳。
山藥茱萸(肉)茯苓(各一兩)熟地(二兩,酒浸)澤瀉牡丹皮使君肉川練肉(各七錢)蘆薈(三錢)胡連銀柴胡(各五錢)為末,煉蜜丸,白滾湯下。
千金肥兒丸
小兒疳癥,因脾家有積,脾土虛則肝木乘之,致積久不散,復(fù)傷生冷濃味,肚大青筋,潮熱咳嗽。
此藥調(diào)脾養(yǎng)血,消積殺蟲,除疳熱。
白術(shù)(八兩,炒)蒼術(shù)(八兩,炒)陳皮(一斤)濃樸(一斤。姜汁炒)甘草(四兩半,炙)干蟾(十個,酥炙)川連(一斤,苦參拌炒)神曲(一斤,炒)牡蠣(一斤,醋七次)蘆薈(四兩)禹余糧(一斤,。如無,蛇含石代之)青蒿(一斤,童便炒)山楂肉(一斤)胡連(八兩)鱉甲(一斤,酥炙)夜明砂(四兩,淘凈)使君肉(四兩)小茴香(四兩,炒)鶴虱草(八兩)黃連內(nèi)揀去苦參不用,共為末;黃、當(dāng)歸各一斤,水煎,入紅棗煮熟,去核,搗和為丸,麻子大。三歲服五十丸,十歲百丸,清米湯下。
一乜金
治諸疳,毛發(fā)羸瘦,藥不能療者,此方神驗。
青黛(即真靛花,不拘多少)為末,小者三分,大者五分,白滾湯調(diào)下。
小黃丸
治驚疳,啼哭煩躁,面赤痰喘。
黑丑(頭末,一兩)雄黃(一兩)天竺黃(二兩)為末,飯丸,粟米大。每歲五丸,入粥內(nèi)與食。
小黑丸
治肝熱,肚大青筋,面黃腳細(xì),飲食不貪,或飲食倍進,此胃中火甚故也。
大黃(三兩,酒浸)黑丑(三兩,炒)百草霜(一錢)木香(二錢)牙皂(三錢)為末,水疊為丸,照前用法。
小青丸
治諸疳并病。
真青黛黑丑光粉(各一兩)為末,飯丸,如前用法。(鉛粉即光粉、胡粉、韶粉、定粉、面粉,皆一也。)
靈雞瑪瑙膏
治疳癥。此方仙授宜寶之。
雞蛋(一個)木鱉子(一個,油內(nèi)煎過,研細(xì)入蛋內(nèi))將蛋開一孔,銀簪攪勻,入鱉末,將紙封口,飯上蒸熟食之。忌面食、油膩、生冷之物。
快活丸
治一切疳。
蒸餅(每一兩加青礬一錢于內(nèi),仍用餅屑蓋之,用紙包封,火灰內(nèi)煨透)焙干為末,棗肉為丸。每服三五十丸,米湯下。
玉蟾丸
治一切諸疳,諸藥無效,一服虛熱退,二服渴止,三服瀉痢止。神效無比。
癩蝦?。ù笳咚膫€,取糞蛆三四升,同傾入壇內(nèi),任蛆食蟆,肉盡取出,入布袋內(nèi),急水浸一宿)新瓦上焙干,研末,加麝三分,糊丸,米湯下。
桃柳湯
治一切疳,用此洗法。
桃枝柳枝(各一握,捶碎。端午日預(yù)采,陰干,備用更好。)用河水煎湯浴兒,洗畢用青布被蓋之,疳蟲自出為驗。單用桃柳葉,燒熱鋪席上,將兒睡上,取蟲更妙。
灸法
治一切疳積,痞塊,瘕。
灸十二椎下,(兩傍一寸五分,灸五七壯。)合谷一穴(在足大指、次指兩骨間陷中,三壯)治肝疳眼久不愈。
翠尾穴(骨上三寸骨陷中。灸三壯)治疳痢,肛脫不收。
胃俞二穴(在十二椎下,兩傍各一寸半陷中,三壯)治疳瘦,不生肌肉。
[下卷] 心腹痛論
(附諸蟲痛)心腹疼痛之癥,非止一端?;蛴蟹e、有聚、有蟲、有食、有冷、有熱。辨明癥候,庶無誤矣。經(jīng)云∶五臟有五積,六腑有六聚。肝之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心之積,曰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脾之積,曰痞氣,在胃中脘,覆大如盤;肺之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如大杯,腎之積,曰奔豚,發(fā)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積者五臟之所生;聚者六腑之所成。積者積也,發(fā)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聚者聚也,其痛止無常處。經(jīng)有九蟲,嬰兒脾氣衰弱,腸胃脆薄,凡一切生冷之物,積之于中,久而不化,皆能為積,變生諸蟲矣。再失于不治,附食臟腑,內(nèi)耗精血。其候面色白,口吐清水,心腹時疼,肌肉消鑠,變生疳疾矣。凡蟲在人腹中,上旬頭向上,中旬橫之,下旬頭向下。欲取蟲,須上旬五更時服藥,至午前蟲盡下矣,否則藥不驗矣。張子和云∶諸痛皆屬于氣,凡一切心腹痛疾,當(dāng)先理氣為主。治熱以寒,必因時而制伏;驅(qū)邪養(yǎng)正,須仗藥力以成功。
指迷七氣湯
治大小一切疼痛,諸般痞積,面色痿黃,肌體羸瘦,皆緣內(nèi)有蟲積,或好食生米,或好食泥土、茶炭、酸咸等物,并效。
蓬術(shù)(醋炒)三棱(醋炒)藿香甘草(炙)官桂桔梗(炒)青皮(醋炒)陳皮益智仁香附(醋炒)檳榔(各等分)大黃(酒煨,多用五錢,少用二錢)水一碗三分,煎三滾入大黃,再煎一滾,空心早服。日午后下蟲鱉之物,用粥補之。
勻氣散
治一切氣痛,冷熱不和,肚腹疼痛,嘔吐吞酸,停滯生冷之物。
桔梗藿香陳皮(各三錢)白豆蔻砂仁沉香木香(各一錢二分)丁香茴香良姜(各一錢)玄胡索(炒)五靈脂(炒。各二錢)為末,每服一二錢,視大小,用姜湯下。
冷氣痛∶五積散(見中寒門。)加香附、紫蘇、木香。
熱癥痛∶四苓散加山梔、木通、生地。
三棱丸
治男婦小兒,五積六聚,瘕氣塊。
三棱(醋炒)青皮(醋炒)陳皮蓬術(shù)(醋炒)枳殼(麩炒)枳實(麩炒)蘿卜子(炒)香附(醋炒。
各一兩)神曲(炒)麥芽(炒)鱉甲(酥炙)干漆(炒煙盡)桃仁(炒研)砂(綠豆甘草湯煮)砂仁歸尾木香(各三錢)檳榔(二兩)山楂(一兩五錢)甘草(二錢)為末,醋糊為丸,白滾湯下。
肥氣丸
肝之積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fā)咳逆、瘧連歲不已。
濃樸(五錢,制)黃連(七錢)柴胡(二兩)花椒(四錢)干姜(五分)廣術(shù)(二錢五分)烏頭(一錢二分)人參(二錢五分)甘草(三錢)昆布(二錢五分)茯苓(一兩)皂角(一錢五分)巴霜(五分,制)為末,煉蜜為丸。大人綠豆大,小兒麻子大。先二丸起,日增一丸。大便溏,再從二丸起,消大半,止服。
伏梁丸
心之積,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煩心。
黃連(一兩五錢)人參濃樸(制。各五錢)黃芩(二錢)官桂(一錢)干姜菖蒲(各五分)紅豆(三分)茯苓丹參(各一錢)川烏頭(五分)巴豆(五分,制)為末,蜜丸,服如前法。
痞氣丸
脾積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身發(fā)黃膽,飲食下為肌膚。
濃樸(四錢五分。制)黃連(八錢)茱萸(二錢)黃芩(二錢)茯苓(一錢五分)澤瀉(一錢二分)人參川烏頭(各五分)茵陳(酒炒)干姜(炮)砂仁(各一錢五分)白術(shù)官桂巴豆(各四分)川椒(五分)為末,煉蜜丸,服如前法,甘草湯下。
息賁丸
肺積在右脅下,大如覆杯。久不愈,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fā)肺癰。
濃樸(八錢)黃連(一兩二錢)干姜茯苓川椒(各二錢五分)紫軟(二錢五分)桂心(一錢)川烏頭(炮)白豆蔻桔梗陳皮三棱(各一錢)天門冬(一錢)人參(二錢)青皮(五分)巴霜(四分)為末,煉蜜丸,服如前法,姜湯下。
以上四方,秋冬加濃樸,減黃連。
奔豚丸
腎積發(fā)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則令人咳逆,骨痿少氣,及男子七疝,婦人瘕、帶下。
濃樸(一錢)黃連(五錢)澤瀉茯苓菖蒲(各二錢)烏頭丁香(各五錢)川練肉(二錢)玄胡索(一錢五分)全蝎(一錢,炙)附子獨活(各一錢)官桂(三分)巴霜(四分,制)為末,蜜丸,服如前法,姜湯下,鹽湯亦可。
以上諸方,削堅積,破滯氣,隨癥加減,性烈,非常服之劑。
靈應(yīng)丹
治年久氣積,痞塊瘕,蟲血鱉,馬尾穿心,蝦蟆牛頭猿猴,寸白蛇形,諸樣怪癥,蟲積,金、銀、銅、鐵等物,及男婦十般水蠱,五種膈氣,墮死胎,下瘀血,山嵐瘴氣,并服如神。
黑丑(四兩)使君肉(一兩二錢)檳榔(四兩)磨碎碾頭(十二兩)鶴虱(一兩二錢,曬干)錫灰雷丸木香蕪荑(炒。各一兩)阿魏(一兩,肉積用之)為末,酒糊為丸,連須蔥白湯空心下。大人三錢,小兒一二錢。午后看下何物,稀粥補之。
萬病無憂散
治癥同前。
黑丑(八兩。四兩,用巴豆四十粒紙包火煨,去豆不用)大黃(二兩)檳榔(二兩,雞心者)雷丸蕪荑(各一兩)各取凈末,用皂角十兩,去黑皮,水三碗,煮十滾,濾去渣為丸。大人三錢,小兒看大小茶湯下。
神應(yīng)丸
治癥同前。
黑丑(取頭,三斤)檳榔(十二兩,雞心)使君肉(二兩,生熟各半)大黃(四兩五錢)木香雷丸錫灰(炒)蕪荑(炒。各一兩八錢)為末,蔥白煎湯,打糊為丸,空心蔥白湯下。如前服。
遇仙丹
追蟲取積。
檳榔黑丑(炒。各二兩半)木香(五錢)為末,磁罐收貯。上旬,空心,赤砂糖湯下。
得效方
治癥同前。
白牽牛(四兩,生熟各半)白檳榔蓬術(shù)(醋煮)三棱(醋煮)皂角(各五錢)為末,醋糊為丸。看大小,赤砂糖湯下。
取癖丸
治一切瘕、痞積、瘧母,及男婦水蠱、膈氣。
甘遂蓬術(shù)芫花牽牛(炒)官桂五靈脂青皮桃仁(去皮尖,炒研)木香(各二錢)巴豆(五分,制)
紅丸子
治癥同前。
山棱(醋炒)蓬術(shù)(醋炒)芫花烏梅肉桃仁(炒)杏仁(炒去皮尖。各五錢)朱砂(三錢)巴豆(五分,制)為末,醋糊為丸,麻子大,朱砂為衣,白滾湯下。冷粥補之。
木香醒脾丸
治疳疾虛羸,蟲積食積,肚腹作痛,兼治痞塊水腫。
檳榔枳殼(麩炒)青皮(醋炒)砂仁(各五錢)丁香(二錢)木香使君肉(各三錢)神曲香附(醋炒。各五錢)蘆薈(二錢)胡連(六錢)為末,健豬膽汁為丸,清米湯下。
消塊丸
治氣塊、血塊、積塊,一切瘕、痞積并效。
沉香阿魏全蝎(炙)羌活(各二錢)砂仁(三錢)蘿卜子(炒)水紅花(四錢)土狗(二十個,瓦上焙干)赤小豆(二錢)為末,豬油去皮,搗爛為丸,麻子大。大人三十丸,小兒量大小,空心、午前,日服二次,酒下。
化蟲丸
治一切蟲積,心腹咬痛。小者化水,大者自下。
鶴虱草胡粉檳榔枯礬蕪荑黃連石榴皮雷丸(各五錢)苦楝根皮(一兩,曬干)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白滾湯加油數(shù)點,空心下。
靈礬散
蟲咬心痛,奄奄欲絕,服藥必吐出蟲而愈。
五靈脂(二錢)白礬(五分)水一盞,煎五分服。
奪命飲
治癥同前,兼治中脘痛,痛欲絕。
老蔥頭(七個入)真香油(四兩)同熬,蔥枯為度,用油。候溫服。
玉露膏
治蟲作痛。此藥不吐、不瀉,自令從大便成團而出。多止二服,少止一服,除根。真濟世仙方也。
苦練皮(四兩,東引不出土根洗凈取皮)使君子(連殼,二兩,捶碎)生姜(三兩)用水五碗,煎至二碗,去渣,加蜜四兩,煎至一碗二三分,露星月下,空心,頓熱,徐服之。渣再煎服。
沉香化氣丸
治大小一切痞塊氣積。
香附(八兩,四制)白術(shù)(四兩,炒)枳實(二兩,麩炒)廣皮(三兩)青皮(二兩)黃連(一兩五錢,姜制)山梔(二兩,姜炒)膽星(一兩)半夏曲(一兩五錢)濃樸(一兩五錢,制)沉香(一兩)砂仁(七錢)木香(五錢)水疊為丸。婦人氣痞加吳茱萸、蘿卜子各一兩。
磨積丸
健脾開胃,消積理氣,及男婦痞積并效。
黃連(一兩五錢)香附(二兩,醋浸炒)陳皮青皮(炒)三棱(醋炒)蓬術(shù)(醋炒)蘿卜子(炒)桃仁(一兩,炒去皮尖)山楂(肉)山梔(姜炒。各一兩)干姜(炮)官桂(各三兩)為末,神曲糊丸,白滾湯下,米湯亦可。
脾積膏
治蟲積腹痛。
雞蛋(一個)朱砂(三分)巴豆(一粒,去油)將蛋開一孔,入朱、豆攪勻,紙封口,飯上煮熟食。
貼痞靈應(yīng)膏
治一切痞塊。
蟾酥黃蠟(各一兩)羚羊角牛黃(各二分五厘)砂(五厘)巴豆(五分)麝香(一分)冰片(五厘)為末,糊丸,菜子大,每用一丸。先將扁頭針,針痞塊上,將藥納入,用膏藥粘貼。一伏時揭起,其痞化水,待膿水盡,方用調(diào)理脾胃藥。
貼痞膏
大黃(一兩)雄黃(五兩)皮硝(一兩)水紅花為末,蒜煨熟,搗爛成膏,粘貼。
琥珀膏
大黃皮硝(各等分)蒜煨熟,搗膏敷上。
貼諸痞瘕血塊
白芥子蘿卜子山梔硫黃(各一兩)大黃(六錢)郁金滑石(各一錢)為末,酒調(diào)如餅。貼患處,三炷香。
熨痞法
先將麩皮同鹽炒熱,熨病處。
白芥子牽牛(各二錢)大黃(三錢)蕎麥面(半合)將燒酒將藥入面調(diào)勻,用布攤貼患處。三炷香去之,又用∶蔥子(一兩)飛羅面(五錢)阿魏(三錢)麝香(半分)細(xì)捶搗成膏,貼之。三日一換。
灸法
治痞塊日久不消,隨痞塊上攢火灸,更妙。
中脘穴在骨下,取兒四指頭是,灸五壯。
章門穴(在橫骨外,直臍季脅端,側(cè)臥,曲上足,舉臂取。灸五壯)脾俞穴(在十一椎下,兩傍相等五分。灸七壯。)
[下卷] 水腫論
?。ǜ矫洠┧[之癥,皆由脾胃虛弱,不能制水所致。岐伯所謂水脹、膚脹、鼓脹、腸覃、石瘕,名雖不同,即斯癥也。腫之初起,目窠微腫如臥蠶之狀,漸及渾身胖大,面目虛浮,咳嗽喘急,胸膈脹,足脛跗腫,小便不利,即水腫之候矣。
千金云∶水腫有十,其名不同,所感亦異,合而為五。一曰風(fēng)腫,先從四肢腫起,時常走注,皮膚麻木;二曰氣腫,其侯乍消乍起,乍盛乍虛;三曰血腫,其候血絲縷縷;四曰陽水,色多青黃,身熱口渴,大小便秘澀;五曰陰水,色多青白,大便溏瀉,小便清利,四肢厥冷。各隨其癥而治之。脈浮大易治;脈沉細(xì)者難治。凡水腫,肌肉崩潰、足脛流水、缺盆平滿、臍凸唇黑、手足心平,有此癥者,五臟內(nèi)傷不可治矣。素問曰∶面腫者為風(fēng),足腫者為水。若腰以上腫者,宜發(fā)散;腰以下腫者,必當(dāng)利水。此治腫之要法也。腎水橫流,當(dāng)益脾元防泛溢;藥憑淡滲,謹(jǐn)調(diào)胃氣始全功。
脹滿之癥,即鼓脹是也。亦由脾胃虛弱,過食生冷,并腥葷毒物,凝滯中膈,積久不消,清濁不分,升降失職,則生脹矣。腫脹忌鹽、醬、面食、腥葷,服藥方效。
又有久瘧、久瀉、久痢、久疾,飲食少進,脾氣虛極,自然身發(fā)浮腫。用藥當(dāng)補脾胃,扶元氣為主。宜補不宜瀉。
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去甘草,加分利陰陽溫暖之藥。脾元一復(fù),腫自消矣。治宜寬緩,不在水腫治例。
葶藶散
治十種水氣,咳嗽喘急,坐臥不安,小便短少。
葶藶(一錢五分,微炒研)澤瀉黑丑(各一錢)椒目(炒研)豬苓(各一錢二分)蔥白三莖,水煎,空心服。日午下小便升許,間日再用蔥白煮稀粥催之。
五皮飲
治風(fēng)濕客于脾經(jīng),氣血凝滯,以致面目浮虛,肢體腫滿,心腹膨脹,上氣喘急。
五加皮地骨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各等分,水煎。氣急加紫蘇、桑皮、陳皮、杏仁。
加味胃苓湯
治一切水腫脹滿。隨癥加減,功效如神。
蒼術(shù)(一錢二分)濃樸(七分)陳皮茯苓白術(shù)豬苓澤瀉(各一錢)紫蘇香附(各七分)木香(五分)階沿草十葉,淡竹葉二十片,生姜三片,水煎。風(fēng)腫∶九味羌活湯加紫蘇;氣腫∶木香流氣飲去甘草;陽水身熱∶八正散;陰水身涼∶本方加干姜;血腫∶桃仁承氣湯兼平胃散;春月∶升麻、羌活、防風(fēng);夏月∶香需、干葛、黃連;秋月∶桂枝、白芍,倍紫蘇;冬月∶干姜、官桂;喘急∶杏仁、桑皮、蘇子;心膈飽脹∶檳榔、枳殼;氣脹∶蘇子、葶藶(炒研)、大腹皮;口渴∶花粉、麥冬、五味;發(fā)熱∶柴胡、黃芩、干葛;痢疾∶枳殼、檳榔、黃連∶泄瀉∶黃連、訶子;小便短澀∶木通、滑石;便秘∶大黃、芒硝。
神助丸
治十種水氣,隨癥加減。
一青水∶先從左邊脅腫起,根在肝,大戟、芫花;二赤水∶先從舌根腫起,一云腳根,根在心,葶藶;三黃水∶先從腰腹腫起,根在脾,甘遂、椒目;四白水∶先從腳腫起,根在于肺,桑白皮;五黑水∶先從腎腫起,根在腎,澤瀉、連翹;六玄水∶先從面腫起,根在外腎,芫花;七風(fēng)水∶先從腎腫起,根在膀胱,甘遂、茯苓;八石水∶先從四肢腫起,根在骨,本;九高水∶先從小腹腫起,根在小腸,巴豆、巴戟;十氣水∶或盛或衰,根在腹,赤小豆。
主君者一兩,臣使五錢。三錢蜜丸,茯苓湯下。為散亦可。
八正散
治陽水發(fā)熱,頭目浮腫,大小便不通,及熱淋。
瞿麥蓄大黃滑石梔子木通車前子(各一錢)甘草(少)燈心二十寸,水煎。
分氣飲
治腫脹,氣短而喘。
陳皮桑皮桔梗枳殼半夏(六分,制)大腹皮蘇子紫蘇木通(各一錢)草果(五分)生姜三片,水煎。
香平散
治大小水腫,隔氣噎塞,并效。
蓬術(shù)(醋炒)三棱(醋炒)香附(醋炒)黑丑(各一兩)干姜(五錢)蒼術(shù)(一兩,炒)濃樸(六錢,制)陳皮(七錢)甘草(一錢)為末,每服一錢,姜湯調(diào)下。醋糊為丸亦可。
木香檳榔丸(方見前。治腫脹甚效。)
檳榔丸
水腫腹脹,心膈痞悶,喘急不安。
檳榔黑丑(炒)蘿卜子(炒)青皮(巴豆炒,去豆)香附(各一兩)木香(五錢)為末,姜糊為丸。每服二三十丸,白滾湯下。
土狗半邊散
治諸般水腫。
芫花(醋炒)甘遂大戟土狗(七個,五月內(nèi)取能飛者)大黃(半生半熟。各三錢)先將蔥搗爛為餅,推新瓦上,將土狗安蔥上,焙干。去翅、足、嘴,每個剪作兩片,分左右成對,記之再焙干,為末。欲退左邊腫,即以左邊七片末,加藥二錢,淡竹葉、天冬煎湯,五更調(diào)服。候左邊腫消至第四日,再服右邊七片末,加藥如前。服未效,用大黃三錢,煎湯助之。如未動,茶清助之。
圣腰子
治十般水腫。忌甘草數(shù)日。
大戟牽牛木香(各一錢)甘遂(五分,共研細(xì))將腰子左右一對,每用一個,剖開入末藥一錢,紙裹煨熟,細(xì)細(xì)呷之。
蛤粉丸
治氣虛,面目虛浮、腫脹。
蛤粉大蒜(一個,煨熟)搗丸,麻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滾湯下。若氣不升降,大蒜一個,每瓣入小茴七粒,紙裹煨熟,細(xì)嚼,白湯下。瀉不止,每瓣加丁香一粒,如茴香煨服。
甘遂餅
治膜外水氣。
甘遂大麥麩(各五錢)為末,和作餅,燒熟食之。如不利,熱湯催之;利不止,冷水洗手足頭面即止。小兒減之。
廣術(shù)潰堅湯
治腫脹,內(nèi)有痞塊積聚,堅硬如石,坐臥不安,二便短澀,上氣喘急,遍體虛浮并效。
濃樸(姜制)黃芩草豆蔻益智仁當(dāng)歸黃連半夏(制)蓬術(shù)(醋炒)紅花升麻吳茱萸柴胡神曲(炒)澤瀉甘草(一分)青皮陳皮(各五分)生姜三片,水煎。
治脹神方
治大小一切腫脹。久病十劑,無有不效。
砂仁(七分、五分、五分)陳皮(一錢)枳實(七分、五分、七分)濃樸(七分、五分)草豆蔻(一錢、七分)半夏(七分、五分、七分)青皮(五分)紅花(一錢、五分)檳榔(七分)山楂(七分、五分、五分)蒼術(shù)(一錢、七分、五分)神曲(五分)山梔(五分)香附(一錢、五分、七分)川芎(七分)茯苓(七分)胡桃肉五錢,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初三劑,照上分兩;次三劑,照中;后三劑,照下分?jǐn)?shù)。
腫脹丹方
(取水法)大人作一餅,小兒作二餅。
真輕粉(二錢)巴豆肉(五錢)生硫黃(二錢)共碾為餅。如爛,加飛羅面少許,用絹一片,鋪臍上,將藥餅當(dāng)臍罨之,再用絹縛緊。約人行五六里,其惡水瀉下,二三便,方去餅。以稀粥補之。久患隔日再用。一餅,可救十人。
敷臍膏
消脹利水。
大田螺(四個)大蒜(五個)車前子(三錢)共搗為餅。罨臍上,以帛縛緊即效。
又方
用此方忌甘草。
地龍(二條)甘遂(一錢五分)豬苓(三錢)針砂(醋,三錢)為末,蔥涎調(diào)敷臍上。日換一次,以絹縛之。
蠱脹良方
沉香(三錢)木香(二錢)大黃(五錢)澤瀉青皮陳皮(各五錢)砂仁(三錢)木通(五錢)連翹(二錢)桑皮黑丑葶藶(各五錢)檳榔(一錢)益智仁(三錢)枳殼(五錢)川椒(一錢)大椒(二錢)甘遂(四錢)為末。大人二錢,小兒一錢,五更時服。病在上陳皮湯;在中桑皮湯;在下沉香湯下。忌鹽、醬、葷、酒。此方水疊為丸亦妙,浸火酒亦妙。
單方
治癥如前。上噯氣,下放屁即效。
大蝦蟆(一個入砂仁三錢)鹽泥封固,火緞存性,為末,酒調(diào)空心服。大人二錢,小兒一錢。
雞醴
雞糞(乃屎中白者,曬干,或半斤四兩)鍋內(nèi)炒焦,入酒二斤,澄清,去糞,取酒??招念l頻飲之。忌咸酸一切雜物妙。
商陸根(去皮,水煮,吃根連湯,頻頻飲之。)黑魚(同蒜煨熟吃,或煮蒜吃亦妙。)芥菜子(炒研末,每服四五分,好酒下。)魯丁草(煮紅棗,連汁吃棗亦效。)
[下卷] 黃膽論
?。ǜ近S?。S膽之癥,內(nèi)經(jīng)有五∶一曰黃汗,二曰黃膽,三曰谷疸,四曰酒疸,五曰女勞疸,皆濕熱內(nèi)蒸而為病也。譬猶醬,濕熱相郁則生黃矣。小兒黃癥比大人相似,所感不同,皆由脾胃飲食過傷,濕熱熏蒸,黃膽生矣。其候,面目身體皆黃,小便亦皆黃色。其癥亦有虛、有實、有寒、有熱。隨其癥,調(diào)理之。又有飲食如常,不生肌肉,遍身黃色,好食泥土、布絮、茶炭等物,內(nèi)有蟲積,一名黃病。即今俗云黃胖病是也。另有黃病方,不可作疸醫(yī)治。又有傷寒陽明無汗、發(fā)黃,乃蓄血癥,當(dāng)從傷寒癥調(diào)治之。其脈浮、大便滑、小便如塵汁、汗著衣皆黃、面黧者,難治。
茵陳五苓散
治一切黃膽并效。
白術(shù)豬苓澤瀉茯苓(各一錢)肉桂(三分)茵陳(一錢五分)燈心二十寸,淡竹葉二十片,水煎。
茵陳湯
治身熱發(fā)黃,胸滿心煩,乃內(nèi)蓄積熱,宜下;及陽明蓄熱,發(fā)黃并效。
茵陳(三錢)大黃(二錢)山梔(一錢)水煎。臨起入大黃,煎一滾服。
木香檳榔丸(方見前。治疸甚效。)
加味茵陳湯
疸癥初起,先視虛實,用藥微利其蘊熱,后用退疸藥方效。
赤茯苓蒼術(shù)濃樸陳皮白術(shù)豬苓澤瀉(各五分)甘草黃柏皮山梔(各三分)茵陳(一錢)生姜一片,竹葉十片,水煎。
犀角湯
治身熱發(fā)黃,口干煩躁,心神驚悸。
茵陳(一錢)干葛龍膽草升麻滑石(一錢五分)寒水石(一錢五分)犀角生地(各七分)燈心二十寸,竹葉十片,水煎。
退黃丸
治黃病,及久瀉、久痢、便血并效。
蒼術(shù)(三兩,炒)濃樸(一兩五錢,姜制)陳皮(二兩五錢)甘草(一兩)綠礬(醋炒焦枯,二兩)為末,醋糊為丸,棗湯下。
綠霞丸
治遍身面目俱黃,服之即退;治疳病垂死,服之亦效。
綠礬(四兩,醋一碗,煮焦枯)為末,紅棗蒸熟為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茶湯下。赤痢白砂糖湯下;白痢赤砂糖湯下。
黃病丸
治嬰童一切黃病,男婦并宜服之。
皂礬(一斤)白面(二斤,做餅裹礬煨熟)胡桃肉(一斤)川椒(二兩)濃樸(三兩)蒼術(shù)(四兩)甘草(二兩)紅棗(二斤,蒸熟去核搗)為末,棗膏為丸。日服三次,溫酒下,不飲白湯下。
以上三方忌腥葷、油膩、生冷之物。
[下卷] 盜汗自汗論
經(jīng)云∶飲食飽甚,汗出干胃;驚而奪精,汗出于心;持重遠(yuǎn)行,汗出于腎;強力房勞,汗亦出于腎;疾走恐懼,汗出于肝;搖動作勞,汗出于脾。所謂盜汗者,猶賊潛窺人息而行盜也。睡則汗出,癥屬陰虛,四物湯加牡蠣粉主之。自汗者,常居無故自汗,癥屬陽虛,四君子兼六黃湯主之。皆因氣血內(nèi)虛,腠里不密,所謂陰虛陽必湊,陽虛陰必乘。汗乃心之液,心虛則外泄。久而不治,汗多則亡陽,面黃肌瘦,皮焦毛槁,變生他癥矣。又有乳母壯盛,嬰兒體實,睡中汗出,不拘日夜,時常汗多,無妨,不必服藥。
四物牡蠣湯
治睡則汗出,皮黃肌瘦。
當(dāng)歸(一錢)黃(一錢二分)白芍川芎(各六分)生地(一錢)牡蠣(一錢)官桂(三分)圓眼肉五個,浮小麥百粒,水煎。
加味四君子湯
治自汗不止。
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黃連黃白芍(各一錢)官桂(四分)燈心二十寸,浮小麥百粒,水煎。
當(dāng)歸六黃湯
治陰陽兩虛,自汗、盜汗并效。
當(dāng)歸生地熟地黃連(酒炒)黃芩(酒炒)黃柏(酒炒)黃(蜜炒)各等分,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黃湯
治自汗、盜汗。
黃(一錢)茯苓熟地麻黃根天冬防風(fēng)當(dāng)歸(各七分)甘草(五分)五味官桂(各三分)牡蠣(一錢二分,)生姜三片,棗一枚,浮小麥百粒,水煎。
大建中湯
治虛熱盜汗,怔忡驚悸,四肢倦怠,氣促。
黃(一錢,蜜炒)遠(yuǎn)志肉當(dāng)歸(各八分)澤瀉白芍人參甘草(炙)酸棗仁(炒)龍骨(煨研,各五分)
牡蠣固真湯
自汗、盜汗,陰陽兩虛,夜睡多驚,怔忡恐怖,四肢怠惰,皮焦口苦。
黃麻黃根當(dāng)歸生地人參麥冬(各一錢)小柴胡酸棗(炒)五味(二分)白術(shù)黃芩(各七分)甘草(五分)浮小麥百粒,圓眼肉五個,水煎。
團參飲子
治小兒驚熱盜汗。
人參(一錢)黃(二錢)當(dāng)歸(一錢五分)加豬心一片,水煎。
單方
五倍子為末,臨睡時,乳母唾調(diào)敷臍即止。
[下卷] 脾胃論
(附滯頤)經(jīng)曰∶胃為水谷之海,脾為生化之源。丹溪曰∶脾具坤靜之德,而有干健之運。胃陽主氣,脾陰主血。胃司納受,脾司運化。一納一運,化生精液,清氣上升,糟粕下降。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條水道,下輸膀胱。清者為榮,濁者為衛(wèi)。清陽發(fā)腠里,濁陰歸五臟。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合于四時,榮養(yǎng)五臟。若夫飲食有節(jié),寒溫適宜,則脾胃壯實,飲食易消,運化精微,充溢五臟六腑,榮養(yǎng)四肢百骸,何病之有!脾胃衰弱,則飲食不消,運化之令不行,化生之功失職,嗜臥多困,其病生焉。脾胃者,五臟之根本;飲食者,性命之大原。調(diào)理脾胃,為醫(yī)中之王道,誠有旨哉。所謂脾胃健,則諸病悉安;脾胃弱,則諸疾蜂起。
天下受拜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三焦氣壅,胸膈痞脹,飲食不美,嘔吐不食,不服水土,及山嵐瘴氣。不俱大小老幼并宜服之。
真茅術(shù)(五兩,炒)濃樸(三兩,姜制)陳皮(四兩)甘草(一兩五錢)生姜(三兩)南棗(一斤,蒸去核)連棗、藥,搗成餅,曬干為末。大人二錢,小兒一錢,鹽湯下。
補中益氣湯
治大小脾胃不和,四肢怠惰,飲食不進,日漸羸瘦,及男婦勞傷,諸虛百損并效。
人參(五分)白術(shù)(一錢二分)黃(一錢)陳皮(八分)甘草(五分,炙)當(dāng)歸(一錢)柴胡(五分)升麻(五分)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益黃散
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
陳皮青皮(各五錢)訶子(三錢)甘草丁香(各一錢)每服一錢,清米湯調(diào)化下。
益脾散
?。ū痉郊尤舛罐⒍X。)
益黃丸
治脾胃受傷,肌肉消瘦,肚腹膨脹,好食泥土,漸成脾疳。
白術(shù)(炒)黃連茯苓神曲(炒。各一兩)砂仁(三錢)山楂肉胡連蕪荑(各六錢)豬膽汁為丸,清米湯下。
補脾丸
治脾胃不和,飲食少進,泄瀉不止,及男婦脾胃虛弱者并效。
茅術(shù)(十兩。小茵香、茱萸、肉果、破故紙,四制去囊藥)蓮肉人參(各一兩)白芍(炒)甘草(各五錢)山藥陳皮(各七錢)干姜(炮)木香(各四錢)神曲打糊為丸,姜湯下,米湯亦可。
參苓造化糕
?。ㄒ幻苏涓猓┱{(diào)理脾胃,不過此方之妙。
人參(五錢)茯苓山藥蓮肉芡實(肉)薏苡仁(各一兩)山楂(肉)麥芽(炒。各八錢)白砂糖(二兩)為末,每服二三錢。白滾湯調(diào),再頓滾服,日進二三次。男婦脾胃弱者,及脾泄服之甚效。
蒸糕,拌陳米屑一升;作餅,拌炒米屑二升,添糖二兩。
二仙膏
治癥同前。脾泄久不止者甚效。
陳川米(一升,姜汁拌濕一宿,炒熟)山藥(一斤,干者,微炒)為末,每服二三錢,白滾湯調(diào)下,加白砂糖一匙。
益榮湯
驚恐后,心君失輔,脾胃衰弱,怔忡恍惚,悲喜不常,小便混濁,夜睡不寧。此方補脾胃,養(yǎng)心血。
經(jīng)云∶損其心,益其榮。男婦心血不足者并效。
當(dāng)歸黃遠(yuǎn)志小草茯神人參酸棗柏子仁白芍(各八分)木香(三分)紫石英(二錢)甘草(五分)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歸脾湯
補脾胃,養(yǎng)心血,安神鎮(zhèn)驚。
人參白術(shù)(炒)黃(蜜炒)酸棗(炒)茯神當(dāng)歸遠(yuǎn)志(各一錢)甘草(五分)木香(三分)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人參養(yǎng)榮湯
養(yǎng)血補氣,健脾開胃,安養(yǎng)心神。
人參白術(shù)茯苓黃當(dāng)歸白芍熟地遠(yuǎn)志(肉)陳皮(各八分)五味(二分)甘草官桂(各四分)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人參養(yǎng)胃湯
治脾胃虛弱,內(nèi)傷生冷,嘔吐、泄瀉、不食。
蒼術(shù)(炒)濃樸(炒)陳皮甘草茯苓藿香人參半夏(制)草果砂仁香附(醋炒。各等分,量癥加減。)
六君子湯
養(yǎng)脾和胃,清痰順氣。
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陳皮半夏(制。各等分,視癥加減)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橘半枳實丸
治痞消食,化痰強胃。
白術(shù)(四兩)枳實(二兩,麩炒)廣皮(二兩)半夏(一兩五錢,姜制)為末,水疊為丸,白滾湯下。婦人加香附、砂仁。
橘半健脾丸
本方加神曲、山楂肉、砂仁、木香。
溫脾湯
治滯頤。涎為脾液,脾胃虛寒,不能收制其津液,故涎于頤間也。其癥亦有脾熱口臭,而流涎者。當(dāng)分冷熱調(diào)治之。
人參白術(shù)陳皮茯苓(各一錢)甘草半夏(制)訶子(煨)肉蔻(各五分)生姜三片。脾寒癥,加丁香、木香;脾熱,加黃連、軟石膏
啟脾丸
(方見泄瀉門)治滯頤。
寒癥,加訶子(煨)、丁香、木香;熱癥,加寒水石()、胡連、黃連。
為末,蜜丸,米湯下。
[下卷] 五淋論
(附便濁)膀胱與腎為表里,俱主水,為熱所乘,乃煎熬而成淋也。如水煎滾則渾,火之癥明矣。其名有五∶一曰石淋,腎經(jīng)為熱所乘,化沙石從小便出,瀝瀝有聲,莖中疼痛;二曰氣淋。腎經(jīng)為肺熱所乘,流入膀胱,小便短澀,其痛來去,小便或赤或白,三曰血淋,心主血,心經(jīng)熱盛,血失其常,滲入膀胱,小便痛而尿血,四曰寒淋,先戰(zhàn)栗而后小便方得出者是也;五曰熱淋,三焦郁熱,下乘于腎,流入膀胱,小便赤澀,身熱而煩。淋者,淋瀝而不得通利也。其癥,小便引臍莖中急痛。又有兒在胎中,父母交媾,用興陽熱藥,胎中受毒,生下即有此癥,當(dāng)用紫雪丸方效,不在五淋醫(yī)治。又有小便混濁,溺出即變米泔白色,此乃飲食傷脾,熱結(jié)于中,陰陽不分。宜消食清熱,分利陰陽,亦不在五淋治例也。
八正散
治心蘊熱,口燥咽干,目赤便澀。五淋初起,必先用此分利為主。
畜瞿麥滑石山梔木通(各一錢)大黃(二錢)車前子(一錢,研炒)甘草(三分)燈心二十寸,水煎。
立效散
治沙石淋,小便淋瀝,莖中疼痛。
木通海金沙滑石山梔檳榔甘草王不留行(各等分)胡荽二錢,水煎。寒淋,加紫蘇、獨活。
加味四苓散
治熱淋,兼治五淋并效。
茯苓豬苓澤瀉白術(shù)木通生地山梔滑石車前子(炒,另研為末,和服)各等分,燈心二十寸,水煎。暑月,加香薷、黃連。
清心蓮子飲
治五淋,及小便混濁,男子遺精并效。
人參黃白茯苓石蓮肉木通車前子地骨皮黃芩(各一錢)甘草(五分)淡竹葉二十片,燈心二十寸,水煎。
厘清飲
治氣淋,及小便混濁。
益智仁川萆石菖蒲烏藥茯苓白芍黃芩木通麥冬生地各等分。燈心二十寸,水煎。
金砂散
治石淋疼痛難忍。
郁金海金砂滑石甘草為末。每服一二錢,燈心、木通湯下。
二仙湯
小便淋瀝,腹中急痛。
冬葵子(五錢)木通(二錢)分二劑,燈心二十寸,水煎。
葵子散
治五淋痛不可忍,及小便不通。
葵子車前子木通瞿麥山梔赤茯桑皮(各三錢)茅根(五錢,搗)甘草(一錢)為末,每服二三錢,燈心湯調(diào)下。
必效飲
治癥同前。
山梔赤芍滑石茵陳生地赤茯甘草車前子荊芥(各等分)淡竹葉二十片,燈心二十寸,水煎。氣淋,加紫蘇、羌活、獨活、官桂(少許)。
通秘瀉心湯
治血淋,及諸淋并效。
豬苓澤瀉茯苓木通山梔黃芩畜滑石黃連車前各等分。水煎,臨服入發(fā)灰三分,和勻服。
尿血良方
當(dāng)歸川芎白芍生地麥冬木通(各一錢)甘草(三分)豆豉(一錢五分)淡竹葉二十片,燈心二十寸,水煎,臨服入藕汁。
又方
以下單方并治血淋。
生蒲黃赤茯苓生地甘草為末,每服一二錢,人發(fā)灰,淡竹葉湯下。
單方紫蘇煎湯服效。
車前葉搗汁服。
琥珀末,薄荷、燈心調(diào)下。
發(fā)灰井花水調(diào)下。
紫雷丸
治兒胎中受熱藥毒,小便赤澀,淋瀝疼痛,啼哭不安,及尿血并效。
黃柏(一兩,鹽水炒)知母(五錢,鹽酒炒)玄明粉(八錢)滑石(八錢)琥珀(三錢)黃連(五錢)甘草(三錢)青黛(三錢)為末,蜜丸,菜子大。每服百丸,木通、生地湯下。
通幽瀉毒飲
治癥同前。
木通赤茯生地黃連甘草大黃(二錢,酒煨)滑石牽牛末(各等分)燈心二十寸,水煎服。唇燥,加麥冬、花粉。
秘方
治大小便不通。
蚯蚓糞(二錢)百草霜(一錢)為末。用米泔水,順?biāo)薹?,即通?br />
潤腸丸
治大便秘澀不通,體弱氣虛,血熱內(nèi)結(jié),難以轉(zhuǎn)下,此方常服甚佳;及婦人產(chǎn)后,老人虛秘。
大黃(四兩,酒蒸二次)當(dāng)歸(二兩)桃仁(一兩,去皮,炒研)麻仁(二兩)枳實(一兩)熟地(二兩)郁李仁(二兩,凈仁)為末,蜜丸。視大小加減,白滾湯下。
透骨膏
治淋諸藥不效,此方甚驗。
穿山甲(尾足者)五靈脂(各二錢)巴豆(一錢,肉)用蒜煨熟,同搗為膏。罨臍上,以絹帕縛之,將手烘熱,頻頻熨之。
掩臍膏
治膀胱郁熱,小便不通。
螺螄(一合,搗)蔥白(五個)麝香(一分)鹽(少許)共搗成餅。罨臍上,須臾即通。
毛毛酸草搗汁服(加酒少許。)單燈心湯空心服。
灸法
礬末,安臍中,用艾灸七壯;鹽安臍中,艾火灸七壯。
神闕穴(即臍中)三陰交一穴(灸五壯)
[下卷] 脫肛論
肺與大腸為表里,蓋肺蘊熱則秘結(jié)不通,肺臟虛寒則肛門外脫。因兒久患瀉痢,腸胃內(nèi)虛,或因病后氣虛下陷,亦令脫肛。下失久不治,外為風(fēng)濕所乘,則為終身之痼疾矣。凡脫肛之癥,內(nèi)用調(diào)理之藥為主;外用洗托之藥方得效也。
又有父母有痔,生兒有此,照痔癥調(diào)理之。參苓白術(shù)散、助胃膏、啟脾丸三方并效。
固腸丸
治氣虛脫肛。
龍骨()訶子沒石子粟殼赤石脂等分,為末,糊丸,米湯下。
單方磁石醋七次,每服一錢,醋湯下;石榴皮湯亦效。
五倍子湯
五倍子(一兩)白礬(五錢)水煎,先熏后洗,拭干。用木賊草散托上。
木賊草散
木賊灰(五錢)龍骨()枯礬(各一錢五分)為極細(xì)末,軟絹托上即睡。
鱉頭散
治脫肛不收。
鱉頭(一個燒存性)赤石脂(一錢)冰片(少許)碾為極細(xì)末。艾湯洗凈,絹拭干用之。
苦參湯
治脫肛并痔。
苦參(一兩)荊芥防風(fēng)當(dāng)歸甘草蓮蓬殼石榴皮(各五錢)水煎,先熏后洗。
[下卷] 疝氣偏墜論
?。ǜ疥幠[)小兒疝氣偏墜,與大人頗同,但幼小難于用藥耳。皆因下部受寒,又為風(fēng)濕所乘,氣血凝結(jié)而成斯疾?;蚓米鴿竦?,夏月陰地取涼,或坐于石上,寒氣入腎,氣結(jié)不散,不為此癥者鮮矣?;蚋赣写思?,兒胎受之,產(chǎn)下百日或一周而成斯疾,尤為難治。又有陰腫及囊腫。光浮可畏。此皆濕熱為疾,不妨?;蜃仳敬担嗄茏髂[。照后方治之。
指迷湯
治偏墜疝氣,不俱大小并效。
青皮陳皮橘核(炒)小茴香(炒)大茴香木通澤瀉豬苓茯苓烏藥益智仁川練肉黃柏(鹽酒炒)各等分,胡桃肉三個,水煎服。大人用胡桃七個。
治疝神方
治疝氣偏墜,大小并效。
川練肉吳茱萸紫蘇蒼術(shù)陳皮(各一錢)半夏(制)甘草(各六分)蔥白三莖,生姜三片,酒煎,空心熱服取汗。
治疝氣偏墜方
澤瀉(一錢)茴香(八分)白術(shù)(七分)橘核(一錢,炒研)檳榔(五分)肉桂(五分)木通(五分)赤茯(七分)豬苓(一錢)金鈴子(七分)水煎,食前服。
疝氣丸
沉香木香(各五錢)川練肉大茴香小茴香青皮陳皮山楂肉荔核橘核(炒研)吳茱萸(各二兩)共為末,煉蜜丸,鹽湯或酒服。大人二錢,小兒減半。
偏墜丸
雄殼樹葉(不拘多少,曬干為末,每兩加)沉香(五分)橘核(五分)木香(三分)酒糊為丸。大人二錢,小兒減半,空心白滾湯下。
浸酒方
治偏墜疝氣并效,大小俱可服。
當(dāng)歸(一兩)玄胡索(一兩,炒)木香(五錢)大茴香(一兩半)烏藥澤瀉(八錢)菟絲子(一兩,研)川練肉(一兩)牡蠣(八錢,)乳香(二錢)川芎(八錢)蒼術(shù)(一兩)破故紙(一兩半,麩炒)青皮(一兩)茯苓(二兩)桃仁(一兩半,炒去皮尖,研)浸酒二十斤。每服一二杯,頻頻飲之。
治腎如斗
小兒無此癥,治大人此癥甚效。
青皮荔枝大茴等分,炒黃為末。每服二錢,酒服;為丸亦可。
消腎散
治腎感寒之氣,偏墜疝氣舉發(fā)沖心,小腹痛,及外腎囊浮腫并效。
白術(shù)(炒)茯苓豬苓澤瀉陳皮小茴香(炒)木通玄胡索(各一錢)官桂(五分)大茴(八分)胡桃肉五個,水煎,入鹽少許,服加川練肉一錢。
蔥白散
治癥同前。
澤瀉(一錢)豬苓赤茯苓白術(shù)(炒)陳皮荔枝核(炒研)赤芍川煉肉(各七分)青木香官桂小茴香(各五分)蔥白五寸,水煎服;或為末,糊丸,鹽湯下亦可。
四制蒼術(shù)丸
治偏墜疝氣神效。
茅山術(shù)(一斤,四制。青鹽一兩、川練肉三兩、破故紙三兩、小茴香三兩)加四物湯共為末,煉蜜為丸。鹽湯下;鹽酒更好。
吳茱萸丸
治癥同前神效。
吳茱萸(一斤,四制。童便、酒、醋、鹽,各浸一宿炒)蒼術(shù)(四兩)木香澤瀉(各二兩)為末,醋糊為丸。醋湯空心下。
偏墜方
此方甚效,二三歲五分,大人倍用。
大紅石彈子(一個,燒紅,入好酒一斤內(nèi))皂角(數(shù)條,燒灰存性)木香大茴香三味,等分為末。每服五分、一錢,此酒送下。
加味青娥丸
治癥同前,并止腰痛。
故紙(半斤)杜仲(四兩,鹽酒炒)蒼術(shù)(四兩)當(dāng)歸(二兩)川芎小茴香大茴香(各一兩五錢)為末,蜜丸??创笮〖訙p,鹽湯下。
立消飲
治疝氣。
天門冬(五錢)烏藥(二錢五分)水煎,臨服,加酒少許服。
單方(二道)木耳二兩,炒焦,傾酒一壺于內(nèi),煎滾。徐徐飲之。
屋上葫蘆經(jīng)霜者,燒灰為末,空心酒服。
立消疝氣方
偏墜亦效。
大茴香(二兩)小茴香(二兩)冬瓜仁(五錢)陳皮(一兩)為末。將犍豬肚洗凈,入藥于內(nèi),線縫好。酒五斤,煮熟,吃肚,吃酒,隨意徐徐食之。藥渣炒干為末,酒調(diào),空心服。藥完病愈。
蟬蛻散
治陰囊浮腫,或風(fēng)濕所乘,或蟲蟻吹者。
蟬蛻(五錢)水煎淋洗。將渣用蔥白十莖煨熟,搗爛敷上,青絹縛之。
內(nèi)服五苓散,加燈心二十寸,水煎。
蚯蚓糞,雞子清調(diào)敷,甘草湯調(diào)亦可。
灸法
小兒偏墜疝氣,灸囊后縫十字紋上三壯。
昆侖二穴,在內(nèi)踝后五分,筋骨陷中。各三壯。
[下卷] 遺溺論
小兒遺尿者,乃膀胱虛冷不能禁約,故尿自出也。夫腎主水,下通于陰,小便者津液之余也。膀胱為津液之腑,因虛弱內(nèi)寒不能約制,其尿出而不禁,故云遺溺也。又有尿床者,亦由膀胱虛冷,夜間不禁,小便睡中自出謂之尿床。宜用溫補之藥即效。下賤之輩,有此疾者多,此亦非病,藥不能療也。
加味地黃丸
治腎虛冷,膀胱遺溺。
白茯苓山藥山茱萸熟地黃(各一兩)丹皮(五錢)大附子(五錢,炮)官桂(三錢)益智仁(六錢)為末,蜜丸??招?、午前,日服二次,鹽湯下。
破故紙散
治遺溺。
破故紙(一兩,炒)白茯苓益智仁(各五錢)為末,每服一錢,米湯下。
雞腸散
治小兒尿床。
雞腸(一具,炙干)牡蠣(醋淬)白茯苓真桑螵蛸(炒。各五錢)龍骨官桂(各一錢五分)為末。每服一二錢,生姜、黑棗煎湯,室心下。一方將藥為末,灌入豬尿胞內(nèi)煮熟,搗為丸,鹽湯下。
散
治同前癥。
雞(一具,炙)雞腸(炙干)豬胞(炙焦)共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男用雌,女用雄。
[下卷] 解顱論(附)囟填、囟陷
腎主骨髓以藏精,故腦為髓海,乃人之根本也。解顱者,原兒稟受胎氣不足,腎氣衰弱,其囟常開而不合,名曰解顱。寶鑒云∶父精不足,則頭叵而囟開;母氣衰微,則體虛肉瘠。其兒目睛白,多愁少喜,精神困憊。有此癥者,兒多不壽。宜早用溫補之藥治之。又有囟填、囟陷二癥。經(jīng)云∶寒氣上沖則牢靳,熱氣上沖則浮腫?;蛲聻a脾虛,元氣暴脫,其囟陷而凹;或風(fēng)邪內(nèi)蓄,郁熱上攻,愿腫而凸。二癥俱為惡候,急用散驚,隨其寒熱而治之。休視小疾,否則不可救矣。
寒癥,益脾、溫胃、散驚為主。(方在脾胃泄瀉門選用)熱癥,消風(fēng)、清熱、鎮(zhèn)驚為主。(方在風(fēng)寒急驚門選用)
加味四君子湯
治寒癥解顱囟陷。
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炙)熟地鹿茸(酥炙)山茱萸枸杞子訶子(煨)丁香(三分)山藥(各一錢)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手足厥,加附子三分。
加味惺惺散
治熱癥囟腫。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羌活防風(fēng)天麻鉤藤薄荷桔梗枳殼僵蠶(炒。各等分)生姜三片,水煎。驚搐,加全蝎;痰甚,加貝母。
地黃丸
治氣虛解顱。
鹿茸(酥炙)山藥茯苓人參熟地山茱萸(各一兩)牡丹皮官桂(各五錢)為末,蜜丸。清米湯下,日服兩三次。
玉乳丹
治解顱囟陷。
鐘乳粉(五錢,)柏子仁熟地當(dāng)歸補骨脂白茯苓黃防風(fēng)(各二錢)為末,蜜丸,茴香湯下。
南星散
治囟腫、囟陷并效。
南星(二錢)北細(xì)辛(五分)共為末。
寒癥,蔥湯加生姜汁調(diào)敷;泄瀉下陷,醋調(diào)敷;熱癥,薄荷、甘草湯調(diào)敷。
烏附膏
治氣虛囟陷。
川烏附子(各二錢)雄黃(一錢)碾為末,蔥白煨熟,搗成小餅,貼囟上。
單方黃狗頭骨燒灰,為末,雞子清調(diào)敷。
[下卷] 語遲論
腎經(jīng)之脈絡(luò)于肺,而系于舌本,行血氣,通陰陽,伏行而溫于骨髓也。腎稟胎氣不足,水不能上升以沃心陽通條肺氣。經(jīng)云∶肺主聲,心為言。舌乃心之苗,心肺失調(diào),致舌本強,故不能發(fā)而為言也。治當(dāng)滋腎、益肺、瀉心火,水升火降,陰陽和暢,語言自辨也。
腎氣丸
語遲,此方主之。
山藥山茱萸(肉)茯苓熟地澤瀉丹參石菖蒲天門冬麥冬牡丹皮等分為末,天、麥二冬搗蜜丸,朱砂三錢為衣。每服燈心湯下,日服二三次。
[下卷] 行遲論
(附手足拘攣)腎主骨,肝主筋。骨得髓則堅??;筋得血則流通。小兒腳軟行遲,亦稟受胎氣之不足耳。宜滋腎水、益肝氣、養(yǎng)血、補脾之藥,何患乎不行也!啟脾丸間地黃丸服。
虎骨丸
治腳軟行遲。
虎脛骨生地黃酸棗仁白茯苓黃防風(fēng)山藥(各二錢)官桂(二錢)當(dāng)歸(四錢)為末,蜜丸,木瓜湯下。
羚羊角丸
治癥同前。
羚羊角(鎊)虎脛骨(酥炙)酸棗仁(炒)白茯苓生地當(dāng)歸木瓜牛膝薏苡仁(各五錢)官桂(三錢)為末,蜜丸,鹽湯下。
香港腳神方
足膝受寒,拘攣不展,疼痛難忍。
杉木節(jié)(一升)橘葉(一升,無葉,皮亦可)檳榔(七錢)童便三升,煎一半,頻頻頓溫服。
海桐皮散
治腳攣不展。經(jīng)云∶曲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皆由寒束筋攣而不展也。藥宜溫暖,散寒氣為主。
海桐皮牡丹皮(各五錢)當(dāng)歸熟地黃牛膝山茱萸補骨脂(各一兩)附子(三錢)為末。每服一二錢,蔥白湯下;煉蜜為丸亦可。
薏苡仁丸
治手足拘攣,不能舒展。
苡仁(炒)當(dāng)歸秦艽酸棗(炒)防風(fēng)羌活(各一兩)獨活(六錢)為末,蜜丸,酒服;鹽湯亦可。
[下卷] 齒遲論
小兒齒生遲,乃稟受腎氣不足故也。夫齒乃骨之余,腎氣主之,腎不足則骨髓不充,所以齒生遲也。
六味地黃丸
山茱萸(肉)山藥熟地茯苓(各一兩)澤瀉牡丹皮(各五錢)為末,蜜丸,鹽湯下。
擦牙散
鹿茸(五錢,炙)生地當(dāng)歸(各三錢)雄鼠骨(微火炒,一錢)為末,擦牙三四次。不半月,齒生矣。
單方∶雄鼠糞,兩頭尖者是,日用一粒,擦牙齦上,至二十一,立即生矣。
[下卷] 龜胸論
小兒龜胸者,其胸骨高凸脹起,形如龜胸,故以名之,乃肺經(jīng)郁熱而生。此癥皆因乳母恣啖五辛煎濃味而有此;亦有乳母氣郁而不得伸越,憂憶之乳乳兒,亦生此癥;或夏月受暑飲冷,當(dāng)風(fēng)取涼,此乳乳兒亦生此癥。宜審其病情而治之,日久不治成痼疾矣。
四黃丸
治肺熱龜胸。
黃連黃芩大黃(酒煨)胡連山梔銀柴胡(各五錢)青黛甘草香附(醋炒。各三錢)為末,豬膽汁為丸,菜子大。每服百丸,姜湯下,日三服。
香附越鞠丸
治氣郁龜胸。
香附(四兩。四制,鹽、酒、醋、童便,各浸一宿,炒干)烏藥檳榔青皮陳皮(各五錢)沉香木香青黛(各三錢)蘿卜子(一兩炒研)生姜(一兩)煎湯,神曲打糊為丸,菜子大。每服百丸,白滾湯下。
白虎丸
治龜胸三癥并效。
寒水石(二兩,)百合大黃(煨)杏仁(炒去皮尖)黃芩(酒炒)天冬(去心)葶藶(炒。各一兩)胡黃連(五錢)為末,煉蜜為丸。日服三次,桑皮湯下,白滾湯亦可。
[下卷] 龜背論
背為陽,腹為陰,五臟之俞諸穴皆在背。乳母不善調(diào)護,當(dāng)風(fēng)脫衣,其背為客風(fēng)所中,失于解散,寒氣入骨俞,故背高起如龜形,故曰龜背?;騼盒」悄?,坐令大早,亦令傴僂。須早治之,免成痼疾。
疏風(fēng)飲
麻黃(酒炒)桂枝杏仁甘草大黃獨活防風(fēng)松花枳殼生姜三片,水煎。按四季加減用之。
灸法
肺俞穴在二椎兩傍各半寸,灸五壯。
[下卷] 鶴膝論
足膝乃三陰絡(luò)脈所行聚之處,多氣少血,為寒氣所中,結(jié)而不散。必先起于寒熱,失于發(fā)散,寒氣客于膝骨之中,日夜疼痛,朝輕夜重,上下股肉消爍,膝粗浮腫,殆類鶴膝,故以名之。又曰鶴膝風(fēng),又名鼓槌風(fēng),病同而異名也。切不可用寒涼敷藥,亦不宜擅用刀針,有一于此,多致不救,良可憫也。聞有生者,則廢疾終身矣。敷藥宜暖,內(nèi)服宜溫,寒氣散,腫自消矣。
五積散
?。ǚ揭娭泻T)加附子、木瓜、牛膝甚效。
玉龍膏沖和膏(二方并見外科。敷寒濕毒并效。)
獨活寄生湯
治寒氣傷腎,流注腰膝,足膝浮腫,疼痛難忍,及手足拘攣,不得屈伸,及男婦冷痹并效。
當(dāng)歸川芎獨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細(xì)辛(少)人參茯苓秦艽官桂(少)白芍熟地甘草(少)防風(fēng)(各等分)生姜三片,水煎,熱服。
加味香蘇散
治香港腳腫痛,鶴膝風(fēng),及男婦并效如神。
紫蘇陳皮香附白芷川芎金銀花赤芍藥(各一錢)木香甘草(各五錢)木瓜(一錢二分)生姜三片,水煎。
人參敗毒散加蟬蛻、蒼木、當(dāng)歸,便秘,大黃。
神授散
治鶴膝,并男婦香港腳神效。
木鱉子(去殼,切二片麩皮炒,銼碎再炒,研細(xì),紙裹,壓去油)濃官桂(去皮)各等分,同研為末。量大小,熱酒調(diào)服,取汗即愈。
八味地黃丸
治鶴膝久不愈,用此內(nèi)消。
山茱萸熟地山藥澤瀉茯苓(各一兩)牡丹皮(五錢)附子(炮)官桂(各三錢)為末,煉蜜為丸,麻子大。每服百丸,鹽湯下。
浸酒方
治癥同前,及男婦并效。
淮熟地淮生地當(dāng)歸天冬(去皮心)麥冬(各二兩)川牛膝杜仲(各一兩五錢)何首烏(二兩)浸酒二十斤,七日后,每服數(shù)杯,頻頻服。服酒完,再加十斤。此酒兼地黃丸服,更妙。
單方甘遂為末,敷腫處,內(nèi)服甘草湯即散。
星烏散
此方散寒拔毒,止痛舒筋。
天南星(一兩)半夏干姜(五錢)川烏(三錢)為末,蔥白濃煎,加蜜調(diào)敷,再用蔥酒煎頻頻潤之。
單方蔥白煨熟,搗爛,加白蜜、姜汁、飛羅面,調(diào)敷。
又蕎麥面同酒醅作餅,蒸熟罨上,連換數(shù)個效。
又方忍冬草(即金銀花)、桑枝,煎湯頻頻熱洗亦效。
畫眉膏
小兒斷乳,俟睡將香油調(diào)抹兩眉,即效。如未效再用∶山梔(三個,燒存性)辰砂雌黃輕粉(各少許為末)
[下卷] 治雜癥日用補遺方
加味平胃散
此方治男婦嬰童脾胃不和,胸脅飽脹,三焦氣壅,胃口不開,及風(fēng)寒偏疝,山嵐瘴氣,不服水土。
或作湯劑,或作丸散,治百病,隨癥加減。(綸)日用濟人無有不效。(按本草欲求長生可覓山精,即蒼術(shù)是也。)蒼術(shù)(一兩,炒。味甘性溫,無毒,益脾、除濕,與白術(shù)同補中,滲濕力不及白;發(fā)汗、驅(qū)濕、開郁、寬中功過于白。茅山者佳)陳皮(七錢。味苦,性溫,無毒,寬中理氣。留白,補胃和中;去白,消痰泄氣)濃樸(六錢,生姜汁炒。味苦甘,性溫,無毒??嗄芟職?,去實滿而消腹脹;溫能益氣,除濕滿散結(jié)調(diào)中)甘草(四錢。腹脹少用,腫脹禁用。生則分身梢而瀉火,炙健脾胃而和中,解百毒而有效。協(xié)諸藥而無爭,以其甘能緩急,故有國老之稱)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或作粗末,每服五錢。
一、脾胃不和,嘔吐不食,心膈不寬,或胸脅膨脹,加二陳湯、藿香、香附、砂仁。
一、飲食停滯、傷脾泄瀉不止,加四苓散、神曲、山楂、麥芽。夏月,黃連、香需∶冬月,干姜。腹痛,干姜、木香。
一、痢疾腹痛,必先行過,后用本方加四苓、黃連、檳榔、枳殼、白芍、木香。久痢去四苓、生姜,雨茶引。不效,腹中痛,去四苓,加當(dāng)歸、川芎、白芍、黃芩(酒炒)、黃連(姜汁炒)、枳殼(麩炒)、檳榔、木香。
一、痢久不止,本方加粟殼、烏梅、黃連、當(dāng)歸、白芍、木香。后重不除,法行血而調(diào)氣。
一、七情郁結(jié),飲食不進,本方加香附、砂仁、山梔(炒)、半夏、枯梗、枳殼、紫蘇子、蘿卜子、黃連。
一、外感風(fēng)寒,本方加紫蘇、干葛、羌活、防風(fēng)、川芎、白芷(生姜引)。取汗加麻黃、桂枝、杏仁(生姜蔥引)。
一、疝氣偏墜,惡寒發(fā)熱,筋骨拘攣,本方加紫蘇、吳茶萸、川楝肉、半夏(蔥白五莖,酒煎熱服。得汗愈,未效再二服。)一、時疫流行,本方加紫蘇、羌活、川芎、白芷、豆豉一撮。便秘加大黃、芒硝。大頭癥亦用。
一、夏月熱病流行,前方去硝黃,加香薷(豆豉引)。
一、風(fēng)寒變瘧,本方加小柴胡湯、紫蘇、干葛。午前屬氣虛,加人參、白術(shù);午后屬陰虛,當(dāng)歸、川芎。久不止,本方兼小柴胡加知母、青皮(檳榔、烏梅引)。
一、腫脹、蠱脹,木方去甘草,加四苓、枳殼、檳榔、白芥子、蘇梗、木香。氣喘急加桑皮、葶藶、紫蘇。
一、水腫,照前方加蘿卜子、階沿草、淡竹葉(姜皮引)。腰以上腫宜發(fā)汗,紫蘇、羌活。腰以下腫宜去濕,干姜、木瓜。
一、風(fēng)腫發(fā)熱,宜取汗,羌活、防風(fēng)、紫蘇、荊芥(姜蔥引)。
一、嘔吐不食,本方加二陳、白豆蔻、砂仁、枇杷葉。
一、霍亂,照前方去杷葉、砂、蔻、加藿香、木瓜(鹽引)。夏月加干葛、香薷、黃連;冬月加干姜、官桂。
一、嘔吐厥逆,加附子(炮)、干姜(炮各一錢。重則一錢五分)。久瀉久痢,俱照前方并效。
一、下部濕腫、足痿,本方加木瓜、紫蘇、苡仁、金銀花。香港腳或流注,或寒氣凝結(jié),膝中疼痛難忍,日夜悲啼,此方內(nèi)俱加附子、干姜,外敷玉龍膏。
一、冬月,寒中陰經(jīng),腹痛,本方加理中湯,去參。
一、厥腹痛,本方加理中湯,入烏梅五分。
一、蟲作痛,諸藥不效,本方加苦楝皮(三錢)、檳榔(一錢)、干姜(一錢)、使君子肉(一錢),水煎(加蜜一兩)。
一、治一切痞塊、積聚,結(jié)于心腹,本方(少用)甘草,加三棱、蓬術(shù)(俱醋炒)、五靈脂、玄胡索(俱炒)、青皮(醋炒)、蘿卜子(炒)、漆渣(炒煙盡),各等分。木香減半、香附醋炒倍用,酒糊為丸,白湯下。
一、平胃散為末,神曲打糊為丸,治小兒一切諸癥,隨癥用引甚效。
一、平胃散為末,治諸腫毒癰疽,用蔥煎湯,加蜜調(diào)敷并效。
此方述其大略,至于臨病,隨機應(yīng)變于無窮也。
皇甫真人一塊氣
治男婦小兒一切積聚,瘕氣塊,肚腹膨脹,心膈不寬,及婦人氣滯,流注疼痛,血氣攻心,食積酒積,并歷神效。
三棱(二兩,醋炒)蓬術(shù)(二兩,醋炒)青皮(二兩,醋炒)陳皮枳殼(二兩,麩炒)檳榔(二兩)大黃(二兩,酒煨)蘿卜子(二兩,炒)牽牛(四兩,生熟各半)木香(六錢)皂角(六錢)丁香(六錢)砂仁(一兩)丁皮(一兩)姜黃(一兩二錢)甘草(一兩)干漆(一兩五錢,炒)麥芽(四兩,巴豆仁四十粒,炒芽黃色去豆)為末,酒糊為丸,桐子大。大人三十丸,小兒減,用姜湯,酒服亦可。
天王補心丹
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除怔忡,定驚悸,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療咽干,育養(yǎng)心神,小兒胎氣不足者甚效。
淮生地(四兩)黃連(二兩,酒炒去蘆)天冬(去心)麥冬(去心)五味人參當(dāng)歸柏子仁酸棗仁(炒)茯苓玄參丹參遠(yuǎn)志肉桔梗(各一兩)各取凈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朱砂五錢為衣。每服三四十丸,竹葉燈心湯下。小兒丸圓眼肉大。一方加石菖蒲、熟地黃、杜仲、百部、茯神、甘草各五錢。無此六味亦可。
坎離丸
此藥取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之意。藥輕而功效殊,常服而取效速,無辛香燥熱之性,王道之圣藥也。
大能生精、益血。升坎水,以沃心陽;降離火,以滋腎水。
黃柏(八兩,人乳、童便、酒、鹽水,各四制)知母(四兩,同上四制)當(dāng)歸(四兩,全用酒洗)生地(淮慶者,八兩。四兩,砂仁一兩煮;四兩,茯苓二兩煮。俱用砂鍋)川芎(三兩)白芍(二兩五錢,酒浸一宿,炒)六味修制明白,要天晴明日,日曬夜露三日,收日月精華之氣,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白滾湯下。冬月酒服。
八味補賢丸
滋腎壯陽,治下部一切不足之疾。
淮熟地(八兩,酒浸一宿,同蓯蓉蒸搗)肉蓯蓉(五兩,去皮甲,酒浸一宿,蒸)菟絲子(八兩,用一斤水淘去砂,酒浸三宿,酒蒸,同蓯蓉?fù)v勻,切片,曬干凈)山茱萸(肉,三兩五錢,酒洗同蓯蓉蒸)當(dāng)歸(凈末,三兩五錢,酒洗)破故紙(一兩,麩皮炒)黃柏(一兩,酒炒)知母(一兩,酒炒)各取凈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鹽湯下;酒服亦可。
橘半枳術(shù)丸
治脾胃不和,消食健脾,化痰順氣。男婦小兒并宜服之。
白術(shù)(四兩,炒)枳實(二兩,麩炒)廣皮(三兩,去白)半夏(二兩,姜制)香附(二兩,醋炒)砂仁(一兩)木香(五錢)為末,水疊為丸,白滾湯下。
和中丸
治癥同前。
香附(一斤,酒浸炒)山楂肉(一斤,飯上蒸)半夏曲(四兩,炒)蘿卜子(二兩,炒)共為末,水疊為丸。白滾湯、姜湯隨意服。
治膈氣反胃方
五靈脂(一兩)大梨(一個,去心,入脂于內(nèi),濕紙裹五層,細(xì)火煨枯,去梨紙,將脂瓦上焙干)沉香(三錢)木香(三錢)蓬砂(三錢)蘿卜子(一合,炒)桑寄生末(三錢)五靈脂約六七錢,同眾藥碾細(xì),瓷罐盛之,黃蠟封口。遇此癥取末藥三錢,加好牛黃三錢,細(xì)碾和勻。每服五分,燒酒調(diào)下。酒服亦可,不飲姜湯。下日二服,服完除根。余醫(yī)此癥,玉芝丸甚效。
治蠱脹,一匙金
雄黃葶藶(炒)澤瀉川椒目(微炒)桑皮大戟茯苓芫花(各五錢)甘遂(面煨,一兩)為末,每服五分,火酒下。
蜣螂丸
治蠱脹,單腹脹。將碗盛水,令病患吐唾,碗中浮上不散,為單腹;唾沉為蠱脹;有紅絲為血蠱,此法甚驗。
蜣螂(飛來更妙,取一個,糞門開孔,入有殼巴豆三個,將陰陽瓦合鹽泥封固,火存性)將刀平切兩分,左加甘遂末,右加商陸末,各等分,皂角煎膏為丸。左三丸朱砂為衣;右京墨為衣。先服左三丸,先日大戟湯下,次日枳殼湯下,第三日蔥白湯下。右三丸芫花湯下,次日陳皮湯下,第三日桑皮湯下。共服六日后,腹中作痛,皂角末吹少許鼻中,左三丸消左,右三丸消右。服此藥后忌口十日。
益元丹
治男婦氣血衰弱,變成痰火。日服二次。
乳汁(二鐘)梨汁(半鐘)和勻,湯中頓金花分裂,乘熱服,飲酒少許助之。
紅花散
治婦女逆經(jīng)。服此藥后,服通經(jīng)丸。
三棱(醋炒)蓬術(shù)(醋炒。各一兩)胡椒(三錢)砂仁(五錢)紅花(一兩)麥芽(五錢)川芎(一兩)青皮甘草(各七錢)共為末,每服二三錢,酒調(diào)下。不飲,米湯空心下。
通經(jīng)丸
當(dāng)歸官桂青皮大黃(煨)干姜(煨)桃仁(炒去皮)干漆(炒)花椒(炒去仁。各一兩)川烏(一枚,炮)共為末,醋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不飲,白湯下。
血瘕方
余見婦女得此癥,不早治多致不救,此方甚效。
當(dāng)歸白芍(酒炒)生地黃芩(酒炒)青皮川芎枳殼三棱(醋炒)蓬術(shù)(醋炒)玄胡索(各一兩)乳香(三錢)沒藥(四錢)烏藥(五錢)檳榔雷丸紅花小茴香五靈脂(醋炒。各五錢)桃仁(一兩,炒去皮,研)為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服。
益母丸
治婦女百病。
益母草(一斤,凈末,端午日采,插透風(fēng)處,過梅天,曬干方用。如不經(jīng)梅,合藥作脹,無效)香附米(八兩,水淘凈,童便、酒、醋、鹽制,炒微黑)當(dāng)歸(六兩)川芎(四兩)白芍(四兩)生地(淮慶者,六兩,酒浸,蒸熟)白術(shù)(五兩,土炒)黃芩(三兩)砂仁(二兩)木香(二兩)共為末,生地?fù)v,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隨意不拘引服。病甚服烏雞丸(在丹溪附余)。
骨蒸癥,加胡黃連、宣連、銀柴胡,各二兩,加半料內(nèi)。
通經(jīng)湯
治婦女經(jīng)閉不通,及血積、瘕等癥。
當(dāng)歸川芎白芷三棱蓬術(shù)白芍青皮蘇木郁金香附紅花(各一錢)乳香沒藥(各五分)馬鞭草(五錢,搗碎)酒二鐘,煎鐘半,入乳、沒末,和勻服。加琥珀(三分)更妙。
治赤白帶方
?。ǘ溃┪屐`脂(五兩,米醋一盅,炒干為末,每服一錢,白酒空心下。)烏梅肉(二兩)硫黃末(二兩,搗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下。酒服亦可。)
造神曲法
六月六日,諸神所集之辰,故曰神曲。過此日則非也,不及此日。三伏內(nèi)取甲寅、戊寅、庚寅,名三奇神曲。
白面(名白虎,一百斤)蒼耳汁(名勾陳,取汁三升)赤豆(名朱雀,三升煮熟)野蓼草(名騰蛇,搗汁三升)青蒿(名青龍,取汁三升)杏仁(名玄武,四升,去皮尖)將杏仁、赤豆搗碎,將三汁拌面和勻,如干加煮豆湯添入,踏極實為妙,懸透風(fēng)處。
制玄明粉法
于臘月大寒時制,治一切火癥。
凈皮硝(一名樸硝,一斗)豆腐(三塊,水三升)入硝煎三四滾,濾汁澄清,傾瓦盆內(nèi)露一宿,天明去水,晚上用水三升,將蘿卜切片,煮硝三滾去卜,將硝傾入盆內(nèi),用稀布將渣濾凈,仍傾入瓦盆內(nèi)露,明晨去水,將凝結(jié)者,用桑皮紙作小袋,懸當(dāng)風(fēng)處,自然成粉。隨意取用,點風(fēng)眼加冰片。
玄明粉法
治風(fēng)熱痰壅咽喉,口瘡之疾,及翳膜遮睛,迎風(fēng)多淚,或殘風(fēng)作癢。
煉過樸硝(將陽城罐填實,將瓦蓋火,溶百沸,候冷,凝結(jié)如霜)為末,或單服,或入煎劑內(nèi),或加冰片點眼。
制半夏曲法
治一切咳嗽痰火,無有不效。
半夏(一斤為末)白面(半斤)皂角(一兩)生姜(搗汁)伏天,姜汁拌勻作餅,懸透風(fēng)處,過四十日可用。
法制陳皮
消痰順氣,生津止渴。
廣陳皮(一斤)烏梅甘草(各二兩)三味用水同煮一炷香,去甘、烏,將皮刮去白,切片,拌薄荷葉二兩,蓬術(shù)末、孩兒茶末各七錢。拌勻,曬干,收貯。
香茶餅
治體氣、口氣、汗氣。
兒茶(一兩)白豆蔻(五錢)檀香木香(各一錢)雨茶(兩半)冰片(二分)麝香(二分)為末,蜜丸,綠豆大。每用一丸,噙化下。
合香方
排草(一斤)甘松(四兩)廣陵香(半斤)藿香(四兩)丁香(一兩)木香(二兩)檀香(四兩)荔枝核(四兩,無核炭亦可)青黛(少許)麝香(多少隨意加之)共磨為末,瓷罐收貯。
合印色方
麻油(半斤)牙皂(一個)花椒(四十粒,不變色)藤黃(少許,不落色)明礬(三分,發(fā)亮)黃柏(少許)黃蠟白蠟(各一錢半)胡椒(二十粒)辰砂(一兩)二紅(一兩)水花朱(二兩)麻子仁(多些更好)艾(隨意用)麻油、麻仁熬數(shù)沸,次下皂角、二椒,滴水成珠,后下蠟、礬起入辰砂。
疳癥有五,其原亦別,皆由飲食不調(diào),肥甘過節(jié)之所致也。大人為癆,小兒為疳,同癥而異名也。大人癆癥,起于房勞,腎經(jīng)受病者多;小兒疳癥,皆由飲食所傷,脾胃受病者多。脾胃虛損,津液消亡,病久相傳,五臟皆損也。大人癆疾,骨削而氣耗;小兒疳疾,腹鼓而神羸。其始也,由晡食腥葷大早;或恣食肥甘油膩過度;或食生冷大多,凝滯中脘;或寒暄失宜,不善調(diào)理;或房勞以乳吮兒;或母有癆氣因而傳子,種種不同。疳之為候,頭皮光急、發(fā)毛焦稀、腮縮鼻干、口燥唇裂、兩眼昏爛、揉鼻眉、肌肉消爍、便瀉酸臭、尿白如泔、腹鳴肚痛、或發(fā)潮熱、或生癥癖、或咬指甲、或貪冷水、或食炭米泥土茶布咸酸果品,如此等癥,皆疳之候也。所謂五疳者,外則傳變不同,內(nèi)則關(guān)于五臟。
一曰肝疳,即風(fēng)疳也。其癥搖頭揉目、白膜遮睛、遍身多汗、喜覆面而臥、兩目澀癢、發(fā)豎頭焦、筋青腦熱、腹中積聚、下痢頻數(shù)、日漸羸瘦。
二曰心疳,即驚疳也。其癥渾身壯熱、頰赤面黃、心膈煩躁、口舌生瘡、小便赤澀、盜汗多驚、下痢膿血、或純紫黑敗血、神彩衰耗。
三曰脾疳,即食疳也。其癥皮黃色黯、腹鼓腳細(xì)、肚多青筋、氣乏喘促、啼哭吐逆、水谷不消、下痢酸臭、飲食減少、好食泥土、情意不樂、憎明喜暗、肌爍形枯。
四曰肺疳,即氣疳也。其癥咳嗽氣逆、皮毛焦枯、膚粟惡寒、鼻蝕流涕、頤爛吐紅、咽喉不利、大便糟粕、瀉痢不常。
五曰腎疳,即急疳也。其癥上熱下冷、寒熱時作、牙齦生瘡、耳焦胸?zé)?、手足厥冷、滑瀉厥逆、爪黑面黧、身多瘡疥、下部生、脫肛不收、漸成困憊、骨痿乃敗。
雖五疳受病之不同,彼此相傳,五臟皆損矣。經(jīng)言五損者∶一損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于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三損損于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養(yǎng)五臟六腑也;四損損于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五疳又有五蟲∶肝蟲尾散如馬尾;心蟲乃血鱉;肺蟲寸白,蟲食肺間;脾蟲即蟲;腎蟲如細(xì)發(fā),下食肛。久而失治,各附本臟,食其精血,消耗元氣,精血盡則死矣。
又有丁奚哺乳疳,即今之病。困母腹中有孕,此乳吮兒,兒吃此乳,令兒肌肉消削,面色痿黃,肚大青筋,瀉痢無時,毛焦發(fā)立,形癥似疳,實非疳也。乃日繼胞,子繼胎中之子,故以名之。雖重不死,斷乳調(diào)理,侍兒生下病自愈矣。
一云粉瘤疳,其癥初起,腦項后有核如彈,按之轉(zhuǎn)動,軟而不痛,日漸長大,其間有蟲,如米粉白星,若不速破,則蟲隨熱氣流散,淫食臟腑,以致遍體瘡癰疥癩,則無救矣。
一云無辜疳,乃兒所穿之衣,日曬失收,夜有鳥名無辜鳥,所遺不潔及毛羽在衣,兒穿此衣,乃生此癥,曰無辜疳。
此言近誣,閩廣之地,或有此鳥,留此備考。
五疳得效方
治一切疳熱、積熱,小便赤澀。
白術(shù)茯苓豬苓澤瀉柴胡(各一錢)黃芩黃連胡連銀柴胡(各七分)甘草龍膽草青皮(各六分)生姜三片,桃頭三個,水煎,侵晨服。
五疳飲
治一切疳癥,疳積疳熱,疳瀉疳痢,面目浮腫,心腹膨脹并效。
人參白術(shù)茯苓(各一錢)甘草(五分)陳皮蓬術(shù)檳榔神曲山楂(各八分)木香(三分)隨癥加減,水煎。
疳熱,加銀柴胡、小柴胡、胡黃連;虛熱,加小柴胡、黃芩、烏梅;腹脹,加枳實、麥芽、砂仁、青皮;泄瀉,加黃連、訶子、肉豆蔻;小便不利,豬苓、澤瀉、麥冬、生地;陰虛發(fā)熱,當(dāng)歸、川芎、知母、柴胡;瘕,山棱、官桂;口渴,干葛、麥冬、五味;疳痢,枳殼、白芍、黃連;不食,白豆蔻、砂仁;水腫,蒼術(shù)、濃樸、秦艽、大腹皮、階沿草;蟲痛,苦楝根、使君子;咳嗽,貝母、杏仁、知母;喘急,杏仁、桑皮、葶藶、蘇子、枳殼;病加龍膽草、柴胡、黃芩。
龍膽湯
治肝疳病。
柴胡黃芩龍膽草茯苓白芍桔梗鉤藤當(dāng)歸(各八分)人參甘草(各四分)生姜三片,水煎。便秘,加大黃。
加味胃苓湯
治五疳八痢,脾胃不和,胸膈不寬。嬰童百病,隨癥加減,其效如神。
茅術(shù)濃樸陳皮甘草豬苓白術(shù)澤瀉茯苓檳榔黃連生姜三片,燈心二十寸,水煎。發(fā)熱,柴胡、干葛;疳熱,銀柴胡、胡黃連;傷食,神曲、麥芽、木香;食積作痛,山楂、神曲、干姜、木香;嘔吐,藿香、砂仁;癥癖,加山棱、蓬術(shù)、枳實、木香,痛,使君子肉、苦楝根;痢疾,當(dāng)歸、白芍、枳殼;晝熱屬陽虛,人參;夜熱屬陰虛,當(dāng)歸、生地;口渴,麥冬、干葛、五味;小便短澀,龍膽草、山梔;咳嗽,杏仁、半夏、黃芩;痰喘,加栝蔞子、貝母。
蘆薈保童丸
治五疳八痢,臟腑虛弱,身體消瘦,頭發(fā)焦稀,肚腹青筋,小便白濁,內(nèi)熱飲水,洞瀉無度、完谷不化,遍身瘡疥,神色枯槁。此藥養(yǎng)脾胃,壯元氣,止瀉痢,去一切蟲積并效。
蘆薈(五錢)檳榔黃連川練子(肉)陳皮青皮(炒)神曲(炒)蕪荑夜明砂麥芽(炒。各一兩)肉豆蔻(六錢)木香(三錢)胡黃連使君子肉(各七錢)為末,豬膽為丸,菜子大。每服百丸,清米湯下。
蘆薈肥兒丸
治癥同前,甚效。
人參(五錢)白術(shù)(一兩二錢)茯苓(一兩二錢)甘草(五錢)胡連宣連使君肉神曲(炒)麥芽(炒)山楂(各八錢)蘆薈(五錢)木香(五錢)檳榔青黛(各七錢)干蟾(二個,炙)豬膽汁為丸,米湯下。
蘆薈丸
治一切疳癥,調(diào)理脾胃。州守林震西方。
人參(五錢)白術(shù)(一兩五錢,炒)茯苓(一兩)甘草(四錢)山蓮肉(一兩五錢)山楂肉麥芽(炒)神曲(炒)陳皮(各一兩)蘆薈(五錢)使君肉(八錢)黃連胡連檳榔(各八錢)木香(三錢)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米湯下。
大蘆薈丸
治疳殺蟲,和胃止瀉。
胡連(一兩)宣連蕪荑青皮(各七錢)雷丸鶴膝草蘆薈木香(各五錢)麝香(一錢)為末,豬膽汁為丸,米湯下。
十全丹
諸疳病,氣血不榮,肌肉消鑠發(fā)熱。
青皮陳皮(各一兩)白豆蔻(五錢)蓬術(shù)(七錢)檳榔(七錢)蘆薈(五錢)使君肉木香干蟾(炙)砂仁五靈脂(炒。各五錢)香附(一兩)五谷蟲(一兩,炒)為末,豬膽汁為丸。每服四五分,米湯下。
保童丸
治肝疳,諸疳并效。以上諸方,治疳圣藥也。
黃連胡連膽草(各一兩)蕪荑青黛檳榔(各七錢)蘆薈(五錢)木香(三錢)使君肉(六錢)為末,雄豬膽汁為丸,米湯下。
褐丸子
治陰陽不和,臟腑虛弱,乳食不消,心腹脹滿,嘔吐氣急,腸鳴泄瀉日夜頻并,臍腹冷痛,食癥乳癖,面目虛浮,不思乳食,五疳八痢,肌肉消瘦,腹鼓腳細(xì),神色昏憒。常服調(diào)理脾胃,安和臟腑,去疳積,止瀉痢,進飲食,生肌肉,功效非常。
青皮陳皮(各二兩)蘿卜子(四兩,炒)蓬術(shù)(醋炒)三棱(各二兩)牽牛(三兩,炒)胡椒木香(各五錢)各為凈末,糊丸,蘿卜煎湯下。
茯神丸
治驚疳。
黃連赤茯茯神(各二錢)琥珀蘆薈(各一錢)遠(yuǎn)志(肉)鉤藤石菖蒲(各一錢五分)干蟾(灰,一錢)麝香(一分)為末,米糊為丸,薄荷湯下。
蟾酥丸
治脾疳,殺蟲退熱。
胡連宣連川練子陳皮膽草使君肉蕪荑茴香(各一兩)木香(五錢)干蟾(炙,一個)巴豆肉(一錢)為末,豬汁為丸,青黛為衣,紫蘇湯下。
加味地黃丸
治腎疳。
山藥茱萸(肉)茯苓(各一兩)熟地(二兩,酒浸)澤瀉牡丹皮使君肉川練肉(各七錢)蘆薈(三錢)胡連銀柴胡(各五錢)為末,煉蜜丸,白滾湯下。
千金肥兒丸
小兒疳癥,因脾家有積,脾土虛則肝木乘之,致積久不散,復(fù)傷生冷濃味,肚大青筋,潮熱咳嗽。
此藥調(diào)脾養(yǎng)血,消積殺蟲,除疳熱。
白術(shù)(八兩,炒)蒼術(shù)(八兩,炒)陳皮(一斤)濃樸(一斤。姜汁炒)甘草(四兩半,炙)干蟾(十個,酥炙)川連(一斤,苦參拌炒)神曲(一斤,炒)牡蠣(一斤,醋七次)蘆薈(四兩)禹余糧(一斤,。如無,蛇含石代之)青蒿(一斤,童便炒)山楂肉(一斤)胡連(八兩)鱉甲(一斤,酥炙)夜明砂(四兩,淘凈)使君肉(四兩)小茴香(四兩,炒)鶴虱草(八兩)黃連內(nèi)揀去苦參不用,共為末;黃、當(dāng)歸各一斤,水煎,入紅棗煮熟,去核,搗和為丸,麻子大。三歲服五十丸,十歲百丸,清米湯下。
一乜金
治諸疳,毛發(fā)羸瘦,藥不能療者,此方神驗。
青黛(即真靛花,不拘多少)為末,小者三分,大者五分,白滾湯調(diào)下。
小黃丸
治驚疳,啼哭煩躁,面赤痰喘。
黑丑(頭末,一兩)雄黃(一兩)天竺黃(二兩)為末,飯丸,粟米大。每歲五丸,入粥內(nèi)與食。
小黑丸
治肝熱,肚大青筋,面黃腳細(xì),飲食不貪,或飲食倍進,此胃中火甚故也。
大黃(三兩,酒浸)黑丑(三兩,炒)百草霜(一錢)木香(二錢)牙皂(三錢)為末,水疊為丸,照前用法。
小青丸
治諸疳并病。
真青黛黑丑光粉(各一兩)為末,飯丸,如前用法。(鉛粉即光粉、胡粉、韶粉、定粉、面粉,皆一也。)
靈雞瑪瑙膏
治疳癥。此方仙授宜寶之。
雞蛋(一個)木鱉子(一個,油內(nèi)煎過,研細(xì)入蛋內(nèi))將蛋開一孔,銀簪攪勻,入鱉末,將紙封口,飯上蒸熟食之。忌面食、油膩、生冷之物。
快活丸
治一切疳。
蒸餅(每一兩加青礬一錢于內(nèi),仍用餅屑蓋之,用紙包封,火灰內(nèi)煨透)焙干為末,棗肉為丸。每服三五十丸,米湯下。
玉蟾丸
治一切諸疳,諸藥無效,一服虛熱退,二服渴止,三服瀉痢止。神效無比。
癩蝦?。ù笳咚膫€,取糞蛆三四升,同傾入壇內(nèi),任蛆食蟆,肉盡取出,入布袋內(nèi),急水浸一宿)新瓦上焙干,研末,加麝三分,糊丸,米湯下。
桃柳湯
治一切疳,用此洗法。
桃枝柳枝(各一握,捶碎。端午日預(yù)采,陰干,備用更好。)用河水煎湯浴兒,洗畢用青布被蓋之,疳蟲自出為驗。單用桃柳葉,燒熱鋪席上,將兒睡上,取蟲更妙。
灸法
治一切疳積,痞塊,瘕。
灸十二椎下,(兩傍一寸五分,灸五七壯。)合谷一穴(在足大指、次指兩骨間陷中,三壯)治肝疳眼久不愈。
翠尾穴(骨上三寸骨陷中。灸三壯)治疳痢,肛脫不收。
胃俞二穴(在十二椎下,兩傍各一寸半陷中,三壯)治疳瘦,不生肌肉。
[下卷] 心腹痛論
(附諸蟲痛)心腹疼痛之癥,非止一端?;蛴蟹e、有聚、有蟲、有食、有冷、有熱。辨明癥候,庶無誤矣。經(jīng)云∶五臟有五積,六腑有六聚。肝之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心之積,曰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脾之積,曰痞氣,在胃中脘,覆大如盤;肺之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如大杯,腎之積,曰奔豚,發(fā)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積者五臟之所生;聚者六腑之所成。積者積也,發(fā)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聚者聚也,其痛止無常處。經(jīng)有九蟲,嬰兒脾氣衰弱,腸胃脆薄,凡一切生冷之物,積之于中,久而不化,皆能為積,變生諸蟲矣。再失于不治,附食臟腑,內(nèi)耗精血。其候面色白,口吐清水,心腹時疼,肌肉消鑠,變生疳疾矣。凡蟲在人腹中,上旬頭向上,中旬橫之,下旬頭向下。欲取蟲,須上旬五更時服藥,至午前蟲盡下矣,否則藥不驗矣。張子和云∶諸痛皆屬于氣,凡一切心腹痛疾,當(dāng)先理氣為主。治熱以寒,必因時而制伏;驅(qū)邪養(yǎng)正,須仗藥力以成功。
指迷七氣湯
治大小一切疼痛,諸般痞積,面色痿黃,肌體羸瘦,皆緣內(nèi)有蟲積,或好食生米,或好食泥土、茶炭、酸咸等物,并效。
蓬術(shù)(醋炒)三棱(醋炒)藿香甘草(炙)官桂桔梗(炒)青皮(醋炒)陳皮益智仁香附(醋炒)檳榔(各等分)大黃(酒煨,多用五錢,少用二錢)水一碗三分,煎三滾入大黃,再煎一滾,空心早服。日午后下蟲鱉之物,用粥補之。
勻氣散
治一切氣痛,冷熱不和,肚腹疼痛,嘔吐吞酸,停滯生冷之物。
桔梗藿香陳皮(各三錢)白豆蔻砂仁沉香木香(各一錢二分)丁香茴香良姜(各一錢)玄胡索(炒)五靈脂(炒。各二錢)為末,每服一二錢,視大小,用姜湯下。
冷氣痛∶五積散(見中寒門。)加香附、紫蘇、木香。
熱癥痛∶四苓散加山梔、木通、生地。
三棱丸
治男婦小兒,五積六聚,瘕氣塊。
三棱(醋炒)青皮(醋炒)陳皮蓬術(shù)(醋炒)枳殼(麩炒)枳實(麩炒)蘿卜子(炒)香附(醋炒。
各一兩)神曲(炒)麥芽(炒)鱉甲(酥炙)干漆(炒煙盡)桃仁(炒研)砂(綠豆甘草湯煮)砂仁歸尾木香(各三錢)檳榔(二兩)山楂(一兩五錢)甘草(二錢)為末,醋糊為丸,白滾湯下。
肥氣丸
肝之積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fā)咳逆、瘧連歲不已。
濃樸(五錢,制)黃連(七錢)柴胡(二兩)花椒(四錢)干姜(五分)廣術(shù)(二錢五分)烏頭(一錢二分)人參(二錢五分)甘草(三錢)昆布(二錢五分)茯苓(一兩)皂角(一錢五分)巴霜(五分,制)為末,煉蜜為丸。大人綠豆大,小兒麻子大。先二丸起,日增一丸。大便溏,再從二丸起,消大半,止服。
伏梁丸
心之積,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煩心。
黃連(一兩五錢)人參濃樸(制。各五錢)黃芩(二錢)官桂(一錢)干姜菖蒲(各五分)紅豆(三分)茯苓丹參(各一錢)川烏頭(五分)巴豆(五分,制)為末,蜜丸,服如前法。
痞氣丸
脾積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身發(fā)黃膽,飲食下為肌膚。
濃樸(四錢五分。制)黃連(八錢)茱萸(二錢)黃芩(二錢)茯苓(一錢五分)澤瀉(一錢二分)人參川烏頭(各五分)茵陳(酒炒)干姜(炮)砂仁(各一錢五分)白術(shù)官桂巴豆(各四分)川椒(五分)為末,煉蜜丸,服如前法,甘草湯下。
息賁丸
肺積在右脅下,大如覆杯。久不愈,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fā)肺癰。
濃樸(八錢)黃連(一兩二錢)干姜茯苓川椒(各二錢五分)紫軟(二錢五分)桂心(一錢)川烏頭(炮)白豆蔻桔梗陳皮三棱(各一錢)天門冬(一錢)人參(二錢)青皮(五分)巴霜(四分)為末,煉蜜丸,服如前法,姜湯下。
以上四方,秋冬加濃樸,減黃連。
奔豚丸
腎積發(fā)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則令人咳逆,骨痿少氣,及男子七疝,婦人瘕、帶下。
濃樸(一錢)黃連(五錢)澤瀉茯苓菖蒲(各二錢)烏頭丁香(各五錢)川練肉(二錢)玄胡索(一錢五分)全蝎(一錢,炙)附子獨活(各一錢)官桂(三分)巴霜(四分,制)為末,蜜丸,服如前法,姜湯下,鹽湯亦可。
以上諸方,削堅積,破滯氣,隨癥加減,性烈,非常服之劑。
靈應(yīng)丹
治年久氣積,痞塊瘕,蟲血鱉,馬尾穿心,蝦蟆牛頭猿猴,寸白蛇形,諸樣怪癥,蟲積,金、銀、銅、鐵等物,及男婦十般水蠱,五種膈氣,墮死胎,下瘀血,山嵐瘴氣,并服如神。
黑丑(四兩)使君肉(一兩二錢)檳榔(四兩)磨碎碾頭(十二兩)鶴虱(一兩二錢,曬干)錫灰雷丸木香蕪荑(炒。各一兩)阿魏(一兩,肉積用之)為末,酒糊為丸,連須蔥白湯空心下。大人三錢,小兒一二錢。午后看下何物,稀粥補之。
萬病無憂散
治癥同前。
黑丑(八兩。四兩,用巴豆四十粒紙包火煨,去豆不用)大黃(二兩)檳榔(二兩,雞心者)雷丸蕪荑(各一兩)各取凈末,用皂角十兩,去黑皮,水三碗,煮十滾,濾去渣為丸。大人三錢,小兒看大小茶湯下。
神應(yīng)丸
治癥同前。
黑丑(取頭,三斤)檳榔(十二兩,雞心)使君肉(二兩,生熟各半)大黃(四兩五錢)木香雷丸錫灰(炒)蕪荑(炒。各一兩八錢)為末,蔥白煎湯,打糊為丸,空心蔥白湯下。如前服。
遇仙丹
追蟲取積。
檳榔黑丑(炒。各二兩半)木香(五錢)為末,磁罐收貯。上旬,空心,赤砂糖湯下。
得效方
治癥同前。
白牽牛(四兩,生熟各半)白檳榔蓬術(shù)(醋煮)三棱(醋煮)皂角(各五錢)為末,醋糊為丸。看大小,赤砂糖湯下。
取癖丸
治一切瘕、痞積、瘧母,及男婦水蠱、膈氣。
甘遂蓬術(shù)芫花牽牛(炒)官桂五靈脂青皮桃仁(去皮尖,炒研)木香(各二錢)巴豆(五分,制)
紅丸子
治癥同前。
山棱(醋炒)蓬術(shù)(醋炒)芫花烏梅肉桃仁(炒)杏仁(炒去皮尖。各五錢)朱砂(三錢)巴豆(五分,制)為末,醋糊為丸,麻子大,朱砂為衣,白滾湯下。冷粥補之。
木香醒脾丸
治疳疾虛羸,蟲積食積,肚腹作痛,兼治痞塊水腫。
檳榔枳殼(麩炒)青皮(醋炒)砂仁(各五錢)丁香(二錢)木香使君肉(各三錢)神曲香附(醋炒。各五錢)蘆薈(二錢)胡連(六錢)為末,健豬膽汁為丸,清米湯下。
消塊丸
治氣塊、血塊、積塊,一切瘕、痞積并效。
沉香阿魏全蝎(炙)羌活(各二錢)砂仁(三錢)蘿卜子(炒)水紅花(四錢)土狗(二十個,瓦上焙干)赤小豆(二錢)為末,豬油去皮,搗爛為丸,麻子大。大人三十丸,小兒量大小,空心、午前,日服二次,酒下。
化蟲丸
治一切蟲積,心腹咬痛。小者化水,大者自下。
鶴虱草胡粉檳榔枯礬蕪荑黃連石榴皮雷丸(各五錢)苦楝根皮(一兩,曬干)為末,糊丸,麻子大。每服白滾湯加油數(shù)點,空心下。
靈礬散
蟲咬心痛,奄奄欲絕,服藥必吐出蟲而愈。
五靈脂(二錢)白礬(五分)水一盞,煎五分服。
奪命飲
治癥同前,兼治中脘痛,痛欲絕。
老蔥頭(七個入)真香油(四兩)同熬,蔥枯為度,用油。候溫服。
玉露膏
治蟲作痛。此藥不吐、不瀉,自令從大便成團而出。多止二服,少止一服,除根。真濟世仙方也。
苦練皮(四兩,東引不出土根洗凈取皮)使君子(連殼,二兩,捶碎)生姜(三兩)用水五碗,煎至二碗,去渣,加蜜四兩,煎至一碗二三分,露星月下,空心,頓熱,徐服之。渣再煎服。
沉香化氣丸
治大小一切痞塊氣積。
香附(八兩,四制)白術(shù)(四兩,炒)枳實(二兩,麩炒)廣皮(三兩)青皮(二兩)黃連(一兩五錢,姜制)山梔(二兩,姜炒)膽星(一兩)半夏曲(一兩五錢)濃樸(一兩五錢,制)沉香(一兩)砂仁(七錢)木香(五錢)水疊為丸。婦人氣痞加吳茱萸、蘿卜子各一兩。
磨積丸
健脾開胃,消積理氣,及男婦痞積并效。
黃連(一兩五錢)香附(二兩,醋浸炒)陳皮青皮(炒)三棱(醋炒)蓬術(shù)(醋炒)蘿卜子(炒)桃仁(一兩,炒去皮尖)山楂(肉)山梔(姜炒。各一兩)干姜(炮)官桂(各三兩)為末,神曲糊丸,白滾湯下,米湯亦可。
脾積膏
治蟲積腹痛。
雞蛋(一個)朱砂(三分)巴豆(一粒,去油)將蛋開一孔,入朱、豆攪勻,紙封口,飯上煮熟食。
貼痞靈應(yīng)膏
治一切痞塊。
蟾酥黃蠟(各一兩)羚羊角牛黃(各二分五厘)砂(五厘)巴豆(五分)麝香(一分)冰片(五厘)為末,糊丸,菜子大,每用一丸。先將扁頭針,針痞塊上,將藥納入,用膏藥粘貼。一伏時揭起,其痞化水,待膿水盡,方用調(diào)理脾胃藥。
貼痞膏
大黃(一兩)雄黃(五兩)皮硝(一兩)水紅花為末,蒜煨熟,搗爛成膏,粘貼。
琥珀膏
大黃皮硝(各等分)蒜煨熟,搗膏敷上。
貼諸痞瘕血塊
白芥子蘿卜子山梔硫黃(各一兩)大黃(六錢)郁金滑石(各一錢)為末,酒調(diào)如餅。貼患處,三炷香。
熨痞法
先將麩皮同鹽炒熱,熨病處。
白芥子牽牛(各二錢)大黃(三錢)蕎麥面(半合)將燒酒將藥入面調(diào)勻,用布攤貼患處。三炷香去之,又用∶蔥子(一兩)飛羅面(五錢)阿魏(三錢)麝香(半分)細(xì)捶搗成膏,貼之。三日一換。
灸法
治痞塊日久不消,隨痞塊上攢火灸,更妙。
中脘穴在骨下,取兒四指頭是,灸五壯。
章門穴(在橫骨外,直臍季脅端,側(cè)臥,曲上足,舉臂取。灸五壯)脾俞穴(在十一椎下,兩傍相等五分。灸七壯。)
[下卷] 水腫論
?。ǜ矫洠┧[之癥,皆由脾胃虛弱,不能制水所致。岐伯所謂水脹、膚脹、鼓脹、腸覃、石瘕,名雖不同,即斯癥也。腫之初起,目窠微腫如臥蠶之狀,漸及渾身胖大,面目虛浮,咳嗽喘急,胸膈脹,足脛跗腫,小便不利,即水腫之候矣。
千金云∶水腫有十,其名不同,所感亦異,合而為五。一曰風(fēng)腫,先從四肢腫起,時常走注,皮膚麻木;二曰氣腫,其侯乍消乍起,乍盛乍虛;三曰血腫,其候血絲縷縷;四曰陽水,色多青黃,身熱口渴,大小便秘澀;五曰陰水,色多青白,大便溏瀉,小便清利,四肢厥冷。各隨其癥而治之。脈浮大易治;脈沉細(xì)者難治。凡水腫,肌肉崩潰、足脛流水、缺盆平滿、臍凸唇黑、手足心平,有此癥者,五臟內(nèi)傷不可治矣。素問曰∶面腫者為風(fēng),足腫者為水。若腰以上腫者,宜發(fā)散;腰以下腫者,必當(dāng)利水。此治腫之要法也。腎水橫流,當(dāng)益脾元防泛溢;藥憑淡滲,謹(jǐn)調(diào)胃氣始全功。
脹滿之癥,即鼓脹是也。亦由脾胃虛弱,過食生冷,并腥葷毒物,凝滯中膈,積久不消,清濁不分,升降失職,則生脹矣。腫脹忌鹽、醬、面食、腥葷,服藥方效。
又有久瘧、久瀉、久痢、久疾,飲食少進,脾氣虛極,自然身發(fā)浮腫。用藥當(dāng)補脾胃,扶元氣為主。宜補不宜瀉。
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去甘草,加分利陰陽溫暖之藥。脾元一復(fù),腫自消矣。治宜寬緩,不在水腫治例。
葶藶散
治十種水氣,咳嗽喘急,坐臥不安,小便短少。
葶藶(一錢五分,微炒研)澤瀉黑丑(各一錢)椒目(炒研)豬苓(各一錢二分)蔥白三莖,水煎,空心服。日午下小便升許,間日再用蔥白煮稀粥催之。
五皮飲
治風(fēng)濕客于脾經(jīng),氣血凝滯,以致面目浮虛,肢體腫滿,心腹膨脹,上氣喘急。
五加皮地骨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各等分,水煎。氣急加紫蘇、桑皮、陳皮、杏仁。
加味胃苓湯
治一切水腫脹滿。隨癥加減,功效如神。
蒼術(shù)(一錢二分)濃樸(七分)陳皮茯苓白術(shù)豬苓澤瀉(各一錢)紫蘇香附(各七分)木香(五分)階沿草十葉,淡竹葉二十片,生姜三片,水煎。風(fēng)腫∶九味羌活湯加紫蘇;氣腫∶木香流氣飲去甘草;陽水身熱∶八正散;陰水身涼∶本方加干姜;血腫∶桃仁承氣湯兼平胃散;春月∶升麻、羌活、防風(fēng);夏月∶香需、干葛、黃連;秋月∶桂枝、白芍,倍紫蘇;冬月∶干姜、官桂;喘急∶杏仁、桑皮、蘇子;心膈飽脹∶檳榔、枳殼;氣脹∶蘇子、葶藶(炒研)、大腹皮;口渴∶花粉、麥冬、五味;發(fā)熱∶柴胡、黃芩、干葛;痢疾∶枳殼、檳榔、黃連∶泄瀉∶黃連、訶子;小便短澀∶木通、滑石;便秘∶大黃、芒硝。
神助丸
治十種水氣,隨癥加減。
一青水∶先從左邊脅腫起,根在肝,大戟、芫花;二赤水∶先從舌根腫起,一云腳根,根在心,葶藶;三黃水∶先從腰腹腫起,根在脾,甘遂、椒目;四白水∶先從腳腫起,根在于肺,桑白皮;五黑水∶先從腎腫起,根在腎,澤瀉、連翹;六玄水∶先從面腫起,根在外腎,芫花;七風(fēng)水∶先從腎腫起,根在膀胱,甘遂、茯苓;八石水∶先從四肢腫起,根在骨,本;九高水∶先從小腹腫起,根在小腸,巴豆、巴戟;十氣水∶或盛或衰,根在腹,赤小豆。
主君者一兩,臣使五錢。三錢蜜丸,茯苓湯下。為散亦可。
八正散
治陽水發(fā)熱,頭目浮腫,大小便不通,及熱淋。
瞿麥蓄大黃滑石梔子木通車前子(各一錢)甘草(少)燈心二十寸,水煎。
分氣飲
治腫脹,氣短而喘。
陳皮桑皮桔梗枳殼半夏(六分,制)大腹皮蘇子紫蘇木通(各一錢)草果(五分)生姜三片,水煎。
香平散
治大小水腫,隔氣噎塞,并效。
蓬術(shù)(醋炒)三棱(醋炒)香附(醋炒)黑丑(各一兩)干姜(五錢)蒼術(shù)(一兩,炒)濃樸(六錢,制)陳皮(七錢)甘草(一錢)為末,每服一錢,姜湯調(diào)下。醋糊為丸亦可。
木香檳榔丸(方見前。治腫脹甚效。)
檳榔丸
水腫腹脹,心膈痞悶,喘急不安。
檳榔黑丑(炒)蘿卜子(炒)青皮(巴豆炒,去豆)香附(各一兩)木香(五錢)為末,姜糊為丸。每服二三十丸,白滾湯下。
土狗半邊散
治諸般水腫。
芫花(醋炒)甘遂大戟土狗(七個,五月內(nèi)取能飛者)大黃(半生半熟。各三錢)先將蔥搗爛為餅,推新瓦上,將土狗安蔥上,焙干。去翅、足、嘴,每個剪作兩片,分左右成對,記之再焙干,為末。欲退左邊腫,即以左邊七片末,加藥二錢,淡竹葉、天冬煎湯,五更調(diào)服。候左邊腫消至第四日,再服右邊七片末,加藥如前。服未效,用大黃三錢,煎湯助之。如未動,茶清助之。
圣腰子
治十般水腫。忌甘草數(shù)日。
大戟牽牛木香(各一錢)甘遂(五分,共研細(xì))將腰子左右一對,每用一個,剖開入末藥一錢,紙裹煨熟,細(xì)細(xì)呷之。
蛤粉丸
治氣虛,面目虛浮、腫脹。
蛤粉大蒜(一個,煨熟)搗丸,麻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滾湯下。若氣不升降,大蒜一個,每瓣入小茴七粒,紙裹煨熟,細(xì)嚼,白湯下。瀉不止,每瓣加丁香一粒,如茴香煨服。
甘遂餅
治膜外水氣。
甘遂大麥麩(各五錢)為末,和作餅,燒熟食之。如不利,熱湯催之;利不止,冷水洗手足頭面即止。小兒減之。
廣術(shù)潰堅湯
治腫脹,內(nèi)有痞塊積聚,堅硬如石,坐臥不安,二便短澀,上氣喘急,遍體虛浮并效。
濃樸(姜制)黃芩草豆蔻益智仁當(dāng)歸黃連半夏(制)蓬術(shù)(醋炒)紅花升麻吳茱萸柴胡神曲(炒)澤瀉甘草(一分)青皮陳皮(各五分)生姜三片,水煎。
治脹神方
治大小一切腫脹。久病十劑,無有不效。
砂仁(七分、五分、五分)陳皮(一錢)枳實(七分、五分、七分)濃樸(七分、五分)草豆蔻(一錢、七分)半夏(七分、五分、七分)青皮(五分)紅花(一錢、五分)檳榔(七分)山楂(七分、五分、五分)蒼術(shù)(一錢、七分、五分)神曲(五分)山梔(五分)香附(一錢、五分、七分)川芎(七分)茯苓(七分)胡桃肉五錢,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初三劑,照上分兩;次三劑,照中;后三劑,照下分?jǐn)?shù)。
腫脹丹方
(取水法)大人作一餅,小兒作二餅。
真輕粉(二錢)巴豆肉(五錢)生硫黃(二錢)共碾為餅。如爛,加飛羅面少許,用絹一片,鋪臍上,將藥餅當(dāng)臍罨之,再用絹縛緊。約人行五六里,其惡水瀉下,二三便,方去餅。以稀粥補之。久患隔日再用。一餅,可救十人。
敷臍膏
消脹利水。
大田螺(四個)大蒜(五個)車前子(三錢)共搗為餅。罨臍上,以帛縛緊即效。
又方
用此方忌甘草。
地龍(二條)甘遂(一錢五分)豬苓(三錢)針砂(醋,三錢)為末,蔥涎調(diào)敷臍上。日換一次,以絹縛之。
蠱脹良方
沉香(三錢)木香(二錢)大黃(五錢)澤瀉青皮陳皮(各五錢)砂仁(三錢)木通(五錢)連翹(二錢)桑皮黑丑葶藶(各五錢)檳榔(一錢)益智仁(三錢)枳殼(五錢)川椒(一錢)大椒(二錢)甘遂(四錢)為末。大人二錢,小兒一錢,五更時服。病在上陳皮湯;在中桑皮湯;在下沉香湯下。忌鹽、醬、葷、酒。此方水疊為丸亦妙,浸火酒亦妙。
單方
治癥如前。上噯氣,下放屁即效。
大蝦蟆(一個入砂仁三錢)鹽泥封固,火緞存性,為末,酒調(diào)空心服。大人二錢,小兒一錢。
雞醴
雞糞(乃屎中白者,曬干,或半斤四兩)鍋內(nèi)炒焦,入酒二斤,澄清,去糞,取酒??招念l頻飲之。忌咸酸一切雜物妙。
商陸根(去皮,水煮,吃根連湯,頻頻飲之。)黑魚(同蒜煨熟吃,或煮蒜吃亦妙。)芥菜子(炒研末,每服四五分,好酒下。)魯丁草(煮紅棗,連汁吃棗亦效。)
[下卷] 黃膽論
?。ǜ近S?。S膽之癥,內(nèi)經(jīng)有五∶一曰黃汗,二曰黃膽,三曰谷疸,四曰酒疸,五曰女勞疸,皆濕熱內(nèi)蒸而為病也。譬猶醬,濕熱相郁則生黃矣。小兒黃癥比大人相似,所感不同,皆由脾胃飲食過傷,濕熱熏蒸,黃膽生矣。其候,面目身體皆黃,小便亦皆黃色。其癥亦有虛、有實、有寒、有熱。隨其癥,調(diào)理之。又有飲食如常,不生肌肉,遍身黃色,好食泥土、布絮、茶炭等物,內(nèi)有蟲積,一名黃病。即今俗云黃胖病是也。另有黃病方,不可作疸醫(yī)治。又有傷寒陽明無汗、發(fā)黃,乃蓄血癥,當(dāng)從傷寒癥調(diào)治之。其脈浮、大便滑、小便如塵汁、汗著衣皆黃、面黧者,難治。
茵陳五苓散
治一切黃膽并效。
白術(shù)豬苓澤瀉茯苓(各一錢)肉桂(三分)茵陳(一錢五分)燈心二十寸,淡竹葉二十片,水煎。
茵陳湯
治身熱發(fā)黃,胸滿心煩,乃內(nèi)蓄積熱,宜下;及陽明蓄熱,發(fā)黃并效。
茵陳(三錢)大黃(二錢)山梔(一錢)水煎。臨起入大黃,煎一滾服。
木香檳榔丸(方見前。治疸甚效。)
加味茵陳湯
疸癥初起,先視虛實,用藥微利其蘊熱,后用退疸藥方效。
赤茯苓蒼術(shù)濃樸陳皮白術(shù)豬苓澤瀉(各五分)甘草黃柏皮山梔(各三分)茵陳(一錢)生姜一片,竹葉十片,水煎。
犀角湯
治身熱發(fā)黃,口干煩躁,心神驚悸。
茵陳(一錢)干葛龍膽草升麻滑石(一錢五分)寒水石(一錢五分)犀角生地(各七分)燈心二十寸,竹葉十片,水煎。
退黃丸
治黃病,及久瀉、久痢、便血并效。
蒼術(shù)(三兩,炒)濃樸(一兩五錢,姜制)陳皮(二兩五錢)甘草(一兩)綠礬(醋炒焦枯,二兩)為末,醋糊為丸,棗湯下。
綠霞丸
治遍身面目俱黃,服之即退;治疳病垂死,服之亦效。
綠礬(四兩,醋一碗,煮焦枯)為末,紅棗蒸熟為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茶湯下。赤痢白砂糖湯下;白痢赤砂糖湯下。
黃病丸
治嬰童一切黃病,男婦并宜服之。
皂礬(一斤)白面(二斤,做餅裹礬煨熟)胡桃肉(一斤)川椒(二兩)濃樸(三兩)蒼術(shù)(四兩)甘草(二兩)紅棗(二斤,蒸熟去核搗)為末,棗膏為丸。日服三次,溫酒下,不飲白湯下。
以上三方忌腥葷、油膩、生冷之物。
[下卷] 盜汗自汗論
經(jīng)云∶飲食飽甚,汗出干胃;驚而奪精,汗出于心;持重遠(yuǎn)行,汗出于腎;強力房勞,汗亦出于腎;疾走恐懼,汗出于肝;搖動作勞,汗出于脾。所謂盜汗者,猶賊潛窺人息而行盜也。睡則汗出,癥屬陰虛,四物湯加牡蠣粉主之。自汗者,常居無故自汗,癥屬陽虛,四君子兼六黃湯主之。皆因氣血內(nèi)虛,腠里不密,所謂陰虛陽必湊,陽虛陰必乘。汗乃心之液,心虛則外泄。久而不治,汗多則亡陽,面黃肌瘦,皮焦毛槁,變生他癥矣。又有乳母壯盛,嬰兒體實,睡中汗出,不拘日夜,時常汗多,無妨,不必服藥。
四物牡蠣湯
治睡則汗出,皮黃肌瘦。
當(dāng)歸(一錢)黃(一錢二分)白芍川芎(各六分)生地(一錢)牡蠣(一錢)官桂(三分)圓眼肉五個,浮小麥百粒,水煎。
加味四君子湯
治自汗不止。
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黃連黃白芍(各一錢)官桂(四分)燈心二十寸,浮小麥百粒,水煎。
當(dāng)歸六黃湯
治陰陽兩虛,自汗、盜汗并效。
當(dāng)歸生地熟地黃連(酒炒)黃芩(酒炒)黃柏(酒炒)黃(蜜炒)各等分,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黃湯
治自汗、盜汗。
黃(一錢)茯苓熟地麻黃根天冬防風(fēng)當(dāng)歸(各七分)甘草(五分)五味官桂(各三分)牡蠣(一錢二分,)生姜三片,棗一枚,浮小麥百粒,水煎。
大建中湯
治虛熱盜汗,怔忡驚悸,四肢倦怠,氣促。
黃(一錢,蜜炒)遠(yuǎn)志肉當(dāng)歸(各八分)澤瀉白芍人參甘草(炙)酸棗仁(炒)龍骨(煨研,各五分)
牡蠣固真湯
自汗、盜汗,陰陽兩虛,夜睡多驚,怔忡恐怖,四肢怠惰,皮焦口苦。
黃麻黃根當(dāng)歸生地人參麥冬(各一錢)小柴胡酸棗(炒)五味(二分)白術(shù)黃芩(各七分)甘草(五分)浮小麥百粒,圓眼肉五個,水煎。
團參飲子
治小兒驚熱盜汗。
人參(一錢)黃(二錢)當(dāng)歸(一錢五分)加豬心一片,水煎。
單方
五倍子為末,臨睡時,乳母唾調(diào)敷臍即止。
[下卷] 脾胃論
(附滯頤)經(jīng)曰∶胃為水谷之海,脾為生化之源。丹溪曰∶脾具坤靜之德,而有干健之運。胃陽主氣,脾陰主血。胃司納受,脾司運化。一納一運,化生精液,清氣上升,糟粕下降。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條水道,下輸膀胱。清者為榮,濁者為衛(wèi)。清陽發(fā)腠里,濁陰歸五臟。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合于四時,榮養(yǎng)五臟。若夫飲食有節(jié),寒溫適宜,則脾胃壯實,飲食易消,運化精微,充溢五臟六腑,榮養(yǎng)四肢百骸,何病之有!脾胃衰弱,則飲食不消,運化之令不行,化生之功失職,嗜臥多困,其病生焉。脾胃者,五臟之根本;飲食者,性命之大原。調(diào)理脾胃,為醫(yī)中之王道,誠有旨哉。所謂脾胃健,則諸病悉安;脾胃弱,則諸疾蜂起。
天下受拜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三焦氣壅,胸膈痞脹,飲食不美,嘔吐不食,不服水土,及山嵐瘴氣。不俱大小老幼并宜服之。
真茅術(shù)(五兩,炒)濃樸(三兩,姜制)陳皮(四兩)甘草(一兩五錢)生姜(三兩)南棗(一斤,蒸去核)連棗、藥,搗成餅,曬干為末。大人二錢,小兒一錢,鹽湯下。
補中益氣湯
治大小脾胃不和,四肢怠惰,飲食不進,日漸羸瘦,及男婦勞傷,諸虛百損并效。
人參(五分)白術(shù)(一錢二分)黃(一錢)陳皮(八分)甘草(五分,炙)當(dāng)歸(一錢)柴胡(五分)升麻(五分)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益黃散
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
陳皮青皮(各五錢)訶子(三錢)甘草丁香(各一錢)每服一錢,清米湯調(diào)化下。
益脾散
?。ū痉郊尤舛罐⒍X。)
益黃丸
治脾胃受傷,肌肉消瘦,肚腹膨脹,好食泥土,漸成脾疳。
白術(shù)(炒)黃連茯苓神曲(炒。各一兩)砂仁(三錢)山楂肉胡連蕪荑(各六錢)豬膽汁為丸,清米湯下。
補脾丸
治脾胃不和,飲食少進,泄瀉不止,及男婦脾胃虛弱者并效。
茅術(shù)(十兩。小茵香、茱萸、肉果、破故紙,四制去囊藥)蓮肉人參(各一兩)白芍(炒)甘草(各五錢)山藥陳皮(各七錢)干姜(炮)木香(各四錢)神曲打糊為丸,姜湯下,米湯亦可。
參苓造化糕
?。ㄒ幻苏涓猓┱{(diào)理脾胃,不過此方之妙。
人參(五錢)茯苓山藥蓮肉芡實(肉)薏苡仁(各一兩)山楂(肉)麥芽(炒。各八錢)白砂糖(二兩)為末,每服二三錢。白滾湯調(diào),再頓滾服,日進二三次。男婦脾胃弱者,及脾泄服之甚效。
蒸糕,拌陳米屑一升;作餅,拌炒米屑二升,添糖二兩。
二仙膏
治癥同前。脾泄久不止者甚效。
陳川米(一升,姜汁拌濕一宿,炒熟)山藥(一斤,干者,微炒)為末,每服二三錢,白滾湯調(diào)下,加白砂糖一匙。
益榮湯
驚恐后,心君失輔,脾胃衰弱,怔忡恍惚,悲喜不常,小便混濁,夜睡不寧。此方補脾胃,養(yǎng)心血。
經(jīng)云∶損其心,益其榮。男婦心血不足者并效。
當(dāng)歸黃遠(yuǎn)志小草茯神人參酸棗柏子仁白芍(各八分)木香(三分)紫石英(二錢)甘草(五分)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歸脾湯
補脾胃,養(yǎng)心血,安神鎮(zhèn)驚。
人參白術(shù)(炒)黃(蜜炒)酸棗(炒)茯神當(dāng)歸遠(yuǎn)志(各一錢)甘草(五分)木香(三分)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人參養(yǎng)榮湯
養(yǎng)血補氣,健脾開胃,安養(yǎng)心神。
人參白術(shù)茯苓黃當(dāng)歸白芍熟地遠(yuǎn)志(肉)陳皮(各八分)五味(二分)甘草官桂(各四分)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人參養(yǎng)胃湯
治脾胃虛弱,內(nèi)傷生冷,嘔吐、泄瀉、不食。
蒼術(shù)(炒)濃樸(炒)陳皮甘草茯苓藿香人參半夏(制)草果砂仁香附(醋炒。各等分,量癥加減。)
六君子湯
養(yǎng)脾和胃,清痰順氣。
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陳皮半夏(制。各等分,視癥加減)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
橘半枳實丸
治痞消食,化痰強胃。
白術(shù)(四兩)枳實(二兩,麩炒)廣皮(二兩)半夏(一兩五錢,姜制)為末,水疊為丸,白滾湯下。婦人加香附、砂仁。
橘半健脾丸
本方加神曲、山楂肉、砂仁、木香。
溫脾湯
治滯頤。涎為脾液,脾胃虛寒,不能收制其津液,故涎于頤間也。其癥亦有脾熱口臭,而流涎者。當(dāng)分冷熱調(diào)治之。
人參白術(shù)陳皮茯苓(各一錢)甘草半夏(制)訶子(煨)肉蔻(各五分)生姜三片。脾寒癥,加丁香、木香;脾熱,加黃連、軟石膏
啟脾丸
(方見泄瀉門)治滯頤。
寒癥,加訶子(煨)、丁香、木香;熱癥,加寒水石()、胡連、黃連。
為末,蜜丸,米湯下。
[下卷] 五淋論
(附便濁)膀胱與腎為表里,俱主水,為熱所乘,乃煎熬而成淋也。如水煎滾則渾,火之癥明矣。其名有五∶一曰石淋,腎經(jīng)為熱所乘,化沙石從小便出,瀝瀝有聲,莖中疼痛;二曰氣淋。腎經(jīng)為肺熱所乘,流入膀胱,小便短澀,其痛來去,小便或赤或白,三曰血淋,心主血,心經(jīng)熱盛,血失其常,滲入膀胱,小便痛而尿血,四曰寒淋,先戰(zhàn)栗而后小便方得出者是也;五曰熱淋,三焦郁熱,下乘于腎,流入膀胱,小便赤澀,身熱而煩。淋者,淋瀝而不得通利也。其癥,小便引臍莖中急痛。又有兒在胎中,父母交媾,用興陽熱藥,胎中受毒,生下即有此癥,當(dāng)用紫雪丸方效,不在五淋醫(yī)治。又有小便混濁,溺出即變米泔白色,此乃飲食傷脾,熱結(jié)于中,陰陽不分。宜消食清熱,分利陰陽,亦不在五淋治例也。
八正散
治心蘊熱,口燥咽干,目赤便澀。五淋初起,必先用此分利為主。
畜瞿麥滑石山梔木通(各一錢)大黃(二錢)車前子(一錢,研炒)甘草(三分)燈心二十寸,水煎。
立效散
治沙石淋,小便淋瀝,莖中疼痛。
木通海金沙滑石山梔檳榔甘草王不留行(各等分)胡荽二錢,水煎。寒淋,加紫蘇、獨活。
加味四苓散
治熱淋,兼治五淋并效。
茯苓豬苓澤瀉白術(shù)木通生地山梔滑石車前子(炒,另研為末,和服)各等分,燈心二十寸,水煎。暑月,加香薷、黃連。
清心蓮子飲
治五淋,及小便混濁,男子遺精并效。
人參黃白茯苓石蓮肉木通車前子地骨皮黃芩(各一錢)甘草(五分)淡竹葉二十片,燈心二十寸,水煎。
厘清飲
治氣淋,及小便混濁。
益智仁川萆石菖蒲烏藥茯苓白芍黃芩木通麥冬生地各等分。燈心二十寸,水煎。
金砂散
治石淋疼痛難忍。
郁金海金砂滑石甘草為末。每服一二錢,燈心、木通湯下。
二仙湯
小便淋瀝,腹中急痛。
冬葵子(五錢)木通(二錢)分二劑,燈心二十寸,水煎。
葵子散
治五淋痛不可忍,及小便不通。
葵子車前子木通瞿麥山梔赤茯桑皮(各三錢)茅根(五錢,搗)甘草(一錢)為末,每服二三錢,燈心湯調(diào)下。
必效飲
治癥同前。
山梔赤芍滑石茵陳生地赤茯甘草車前子荊芥(各等分)淡竹葉二十片,燈心二十寸,水煎。氣淋,加紫蘇、羌活、獨活、官桂(少許)。
通秘瀉心湯
治血淋,及諸淋并效。
豬苓澤瀉茯苓木通山梔黃芩畜滑石黃連車前各等分。水煎,臨服入發(fā)灰三分,和勻服。
尿血良方
當(dāng)歸川芎白芍生地麥冬木通(各一錢)甘草(三分)豆豉(一錢五分)淡竹葉二十片,燈心二十寸,水煎,臨服入藕汁。
又方
以下單方并治血淋。
生蒲黃赤茯苓生地甘草為末,每服一二錢,人發(fā)灰,淡竹葉湯下。
單方紫蘇煎湯服效。
車前葉搗汁服。
琥珀末,薄荷、燈心調(diào)下。
發(fā)灰井花水調(diào)下。
紫雷丸
治兒胎中受熱藥毒,小便赤澀,淋瀝疼痛,啼哭不安,及尿血并效。
黃柏(一兩,鹽水炒)知母(五錢,鹽酒炒)玄明粉(八錢)滑石(八錢)琥珀(三錢)黃連(五錢)甘草(三錢)青黛(三錢)為末,蜜丸,菜子大。每服百丸,木通、生地湯下。
通幽瀉毒飲
治癥同前。
木通赤茯生地黃連甘草大黃(二錢,酒煨)滑石牽牛末(各等分)燈心二十寸,水煎服。唇燥,加麥冬、花粉。
秘方
治大小便不通。
蚯蚓糞(二錢)百草霜(一錢)為末。用米泔水,順?biāo)薹?,即通?br />
潤腸丸
治大便秘澀不通,體弱氣虛,血熱內(nèi)結(jié),難以轉(zhuǎn)下,此方常服甚佳;及婦人產(chǎn)后,老人虛秘。
大黃(四兩,酒蒸二次)當(dāng)歸(二兩)桃仁(一兩,去皮,炒研)麻仁(二兩)枳實(一兩)熟地(二兩)郁李仁(二兩,凈仁)為末,蜜丸。視大小加減,白滾湯下。
透骨膏
治淋諸藥不效,此方甚驗。
穿山甲(尾足者)五靈脂(各二錢)巴豆(一錢,肉)用蒜煨熟,同搗為膏。罨臍上,以絹帕縛之,將手烘熱,頻頻熨之。
掩臍膏
治膀胱郁熱,小便不通。
螺螄(一合,搗)蔥白(五個)麝香(一分)鹽(少許)共搗成餅。罨臍上,須臾即通。
毛毛酸草搗汁服(加酒少許。)單燈心湯空心服。
灸法
礬末,安臍中,用艾灸七壯;鹽安臍中,艾火灸七壯。
神闕穴(即臍中)三陰交一穴(灸五壯)
[下卷] 脫肛論
肺與大腸為表里,蓋肺蘊熱則秘結(jié)不通,肺臟虛寒則肛門外脫。因兒久患瀉痢,腸胃內(nèi)虛,或因病后氣虛下陷,亦令脫肛。下失久不治,外為風(fēng)濕所乘,則為終身之痼疾矣。凡脫肛之癥,內(nèi)用調(diào)理之藥為主;外用洗托之藥方得效也。
又有父母有痔,生兒有此,照痔癥調(diào)理之。參苓白術(shù)散、助胃膏、啟脾丸三方并效。
固腸丸
治氣虛脫肛。
龍骨()訶子沒石子粟殼赤石脂等分,為末,糊丸,米湯下。
單方磁石醋七次,每服一錢,醋湯下;石榴皮湯亦效。
五倍子湯
五倍子(一兩)白礬(五錢)水煎,先熏后洗,拭干。用木賊草散托上。
木賊草散
木賊灰(五錢)龍骨()枯礬(各一錢五分)為極細(xì)末,軟絹托上即睡。
鱉頭散
治脫肛不收。
鱉頭(一個燒存性)赤石脂(一錢)冰片(少許)碾為極細(xì)末。艾湯洗凈,絹拭干用之。
苦參湯
治脫肛并痔。
苦參(一兩)荊芥防風(fēng)當(dāng)歸甘草蓮蓬殼石榴皮(各五錢)水煎,先熏后洗。
[下卷] 疝氣偏墜論
?。ǜ疥幠[)小兒疝氣偏墜,與大人頗同,但幼小難于用藥耳。皆因下部受寒,又為風(fēng)濕所乘,氣血凝結(jié)而成斯疾?;蚓米鴿竦?,夏月陰地取涼,或坐于石上,寒氣入腎,氣結(jié)不散,不為此癥者鮮矣?;蚋赣写思?,兒胎受之,產(chǎn)下百日或一周而成斯疾,尤為難治。又有陰腫及囊腫。光浮可畏。此皆濕熱為疾,不妨?;蜃仳敬担嗄茏髂[。照后方治之。
指迷湯
治偏墜疝氣,不俱大小并效。
青皮陳皮橘核(炒)小茴香(炒)大茴香木通澤瀉豬苓茯苓烏藥益智仁川練肉黃柏(鹽酒炒)各等分,胡桃肉三個,水煎服。大人用胡桃七個。
治疝神方
治疝氣偏墜,大小并效。
川練肉吳茱萸紫蘇蒼術(shù)陳皮(各一錢)半夏(制)甘草(各六分)蔥白三莖,生姜三片,酒煎,空心熱服取汗。
治疝氣偏墜方
澤瀉(一錢)茴香(八分)白術(shù)(七分)橘核(一錢,炒研)檳榔(五分)肉桂(五分)木通(五分)赤茯(七分)豬苓(一錢)金鈴子(七分)水煎,食前服。
疝氣丸
沉香木香(各五錢)川練肉大茴香小茴香青皮陳皮山楂肉荔核橘核(炒研)吳茱萸(各二兩)共為末,煉蜜丸,鹽湯或酒服。大人二錢,小兒減半。
偏墜丸
雄殼樹葉(不拘多少,曬干為末,每兩加)沉香(五分)橘核(五分)木香(三分)酒糊為丸。大人二錢,小兒減半,空心白滾湯下。
浸酒方
治偏墜疝氣并效,大小俱可服。
當(dāng)歸(一兩)玄胡索(一兩,炒)木香(五錢)大茴香(一兩半)烏藥澤瀉(八錢)菟絲子(一兩,研)川練肉(一兩)牡蠣(八錢,)乳香(二錢)川芎(八錢)蒼術(shù)(一兩)破故紙(一兩半,麩炒)青皮(一兩)茯苓(二兩)桃仁(一兩半,炒去皮尖,研)浸酒二十斤。每服一二杯,頻頻飲之。
治腎如斗
小兒無此癥,治大人此癥甚效。
青皮荔枝大茴等分,炒黃為末。每服二錢,酒服;為丸亦可。
消腎散
治腎感寒之氣,偏墜疝氣舉發(fā)沖心,小腹痛,及外腎囊浮腫并效。
白術(shù)(炒)茯苓豬苓澤瀉陳皮小茴香(炒)木通玄胡索(各一錢)官桂(五分)大茴(八分)胡桃肉五個,水煎,入鹽少許,服加川練肉一錢。
蔥白散
治癥同前。
澤瀉(一錢)豬苓赤茯苓白術(shù)(炒)陳皮荔枝核(炒研)赤芍川煉肉(各七分)青木香官桂小茴香(各五分)蔥白五寸,水煎服;或為末,糊丸,鹽湯下亦可。
四制蒼術(shù)丸
治偏墜疝氣神效。
茅山術(shù)(一斤,四制。青鹽一兩、川練肉三兩、破故紙三兩、小茴香三兩)加四物湯共為末,煉蜜為丸。鹽湯下;鹽酒更好。
吳茱萸丸
治癥同前神效。
吳茱萸(一斤,四制。童便、酒、醋、鹽,各浸一宿炒)蒼術(shù)(四兩)木香澤瀉(各二兩)為末,醋糊為丸。醋湯空心下。
偏墜方
此方甚效,二三歲五分,大人倍用。
大紅石彈子(一個,燒紅,入好酒一斤內(nèi))皂角(數(shù)條,燒灰存性)木香大茴香三味,等分為末。每服五分、一錢,此酒送下。
加味青娥丸
治癥同前,并止腰痛。
故紙(半斤)杜仲(四兩,鹽酒炒)蒼術(shù)(四兩)當(dāng)歸(二兩)川芎小茴香大茴香(各一兩五錢)為末,蜜丸??创笮〖訙p,鹽湯下。
立消飲
治疝氣。
天門冬(五錢)烏藥(二錢五分)水煎,臨服,加酒少許服。
單方(二道)木耳二兩,炒焦,傾酒一壺于內(nèi),煎滾。徐徐飲之。
屋上葫蘆經(jīng)霜者,燒灰為末,空心酒服。
立消疝氣方
偏墜亦效。
大茴香(二兩)小茴香(二兩)冬瓜仁(五錢)陳皮(一兩)為末。將犍豬肚洗凈,入藥于內(nèi),線縫好。酒五斤,煮熟,吃肚,吃酒,隨意徐徐食之。藥渣炒干為末,酒調(diào),空心服。藥完病愈。
蟬蛻散
治陰囊浮腫,或風(fēng)濕所乘,或蟲蟻吹者。
蟬蛻(五錢)水煎淋洗。將渣用蔥白十莖煨熟,搗爛敷上,青絹縛之。
內(nèi)服五苓散,加燈心二十寸,水煎。
蚯蚓糞,雞子清調(diào)敷,甘草湯調(diào)亦可。
灸法
小兒偏墜疝氣,灸囊后縫十字紋上三壯。
昆侖二穴,在內(nèi)踝后五分,筋骨陷中。各三壯。
[下卷] 遺溺論
小兒遺尿者,乃膀胱虛冷不能禁約,故尿自出也。夫腎主水,下通于陰,小便者津液之余也。膀胱為津液之腑,因虛弱內(nèi)寒不能約制,其尿出而不禁,故云遺溺也。又有尿床者,亦由膀胱虛冷,夜間不禁,小便睡中自出謂之尿床。宜用溫補之藥即效。下賤之輩,有此疾者多,此亦非病,藥不能療也。
加味地黃丸
治腎虛冷,膀胱遺溺。
白茯苓山藥山茱萸熟地黃(各一兩)丹皮(五錢)大附子(五錢,炮)官桂(三錢)益智仁(六錢)為末,蜜丸??招?、午前,日服二次,鹽湯下。
破故紙散
治遺溺。
破故紙(一兩,炒)白茯苓益智仁(各五錢)為末,每服一錢,米湯下。
雞腸散
治小兒尿床。
雞腸(一具,炙干)牡蠣(醋淬)白茯苓真桑螵蛸(炒。各五錢)龍骨官桂(各一錢五分)為末。每服一二錢,生姜、黑棗煎湯,室心下。一方將藥為末,灌入豬尿胞內(nèi)煮熟,搗為丸,鹽湯下。
散
治同前癥。
雞(一具,炙)雞腸(炙干)豬胞(炙焦)共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男用雌,女用雄。
[下卷] 解顱論(附)囟填、囟陷
腎主骨髓以藏精,故腦為髓海,乃人之根本也。解顱者,原兒稟受胎氣不足,腎氣衰弱,其囟常開而不合,名曰解顱。寶鑒云∶父精不足,則頭叵而囟開;母氣衰微,則體虛肉瘠。其兒目睛白,多愁少喜,精神困憊。有此癥者,兒多不壽。宜早用溫補之藥治之。又有囟填、囟陷二癥。經(jīng)云∶寒氣上沖則牢靳,熱氣上沖則浮腫?;蛲聻a脾虛,元氣暴脫,其囟陷而凹;或風(fēng)邪內(nèi)蓄,郁熱上攻,愿腫而凸。二癥俱為惡候,急用散驚,隨其寒熱而治之。休視小疾,否則不可救矣。
寒癥,益脾、溫胃、散驚為主。(方在脾胃泄瀉門選用)熱癥,消風(fēng)、清熱、鎮(zhèn)驚為主。(方在風(fēng)寒急驚門選用)
加味四君子湯
治寒癥解顱囟陷。
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炙)熟地鹿茸(酥炙)山茱萸枸杞子訶子(煨)丁香(三分)山藥(各一錢)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手足厥,加附子三分。
加味惺惺散
治熱癥囟腫。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羌活防風(fēng)天麻鉤藤薄荷桔梗枳殼僵蠶(炒。各等分)生姜三片,水煎。驚搐,加全蝎;痰甚,加貝母。
地黃丸
治氣虛解顱。
鹿茸(酥炙)山藥茯苓人參熟地山茱萸(各一兩)牡丹皮官桂(各五錢)為末,蜜丸。清米湯下,日服兩三次。
玉乳丹
治解顱囟陷。
鐘乳粉(五錢,)柏子仁熟地當(dāng)歸補骨脂白茯苓黃防風(fēng)(各二錢)為末,蜜丸,茴香湯下。
南星散
治囟腫、囟陷并效。
南星(二錢)北細(xì)辛(五分)共為末。
寒癥,蔥湯加生姜汁調(diào)敷;泄瀉下陷,醋調(diào)敷;熱癥,薄荷、甘草湯調(diào)敷。
烏附膏
治氣虛囟陷。
川烏附子(各二錢)雄黃(一錢)碾為末,蔥白煨熟,搗成小餅,貼囟上。
單方黃狗頭骨燒灰,為末,雞子清調(diào)敷。
[下卷] 語遲論
腎經(jīng)之脈絡(luò)于肺,而系于舌本,行血氣,通陰陽,伏行而溫于骨髓也。腎稟胎氣不足,水不能上升以沃心陽通條肺氣。經(jīng)云∶肺主聲,心為言。舌乃心之苗,心肺失調(diào),致舌本強,故不能發(fā)而為言也。治當(dāng)滋腎、益肺、瀉心火,水升火降,陰陽和暢,語言自辨也。
腎氣丸
語遲,此方主之。
山藥山茱萸(肉)茯苓熟地澤瀉丹參石菖蒲天門冬麥冬牡丹皮等分為末,天、麥二冬搗蜜丸,朱砂三錢為衣。每服燈心湯下,日服二三次。
[下卷] 行遲論
(附手足拘攣)腎主骨,肝主筋。骨得髓則堅??;筋得血則流通。小兒腳軟行遲,亦稟受胎氣之不足耳。宜滋腎水、益肝氣、養(yǎng)血、補脾之藥,何患乎不行也!啟脾丸間地黃丸服。
虎骨丸
治腳軟行遲。
虎脛骨生地黃酸棗仁白茯苓黃防風(fēng)山藥(各二錢)官桂(二錢)當(dāng)歸(四錢)為末,蜜丸,木瓜湯下。
羚羊角丸
治癥同前。
羚羊角(鎊)虎脛骨(酥炙)酸棗仁(炒)白茯苓生地當(dāng)歸木瓜牛膝薏苡仁(各五錢)官桂(三錢)為末,蜜丸,鹽湯下。
香港腳神方
足膝受寒,拘攣不展,疼痛難忍。
杉木節(jié)(一升)橘葉(一升,無葉,皮亦可)檳榔(七錢)童便三升,煎一半,頻頻頓溫服。
海桐皮散
治腳攣不展。經(jīng)云∶曲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皆由寒束筋攣而不展也。藥宜溫暖,散寒氣為主。
海桐皮牡丹皮(各五錢)當(dāng)歸熟地黃牛膝山茱萸補骨脂(各一兩)附子(三錢)為末。每服一二錢,蔥白湯下;煉蜜為丸亦可。
薏苡仁丸
治手足拘攣,不能舒展。
苡仁(炒)當(dāng)歸秦艽酸棗(炒)防風(fēng)羌活(各一兩)獨活(六錢)為末,蜜丸,酒服;鹽湯亦可。
[下卷] 齒遲論
小兒齒生遲,乃稟受腎氣不足故也。夫齒乃骨之余,腎氣主之,腎不足則骨髓不充,所以齒生遲也。
六味地黃丸
山茱萸(肉)山藥熟地茯苓(各一兩)澤瀉牡丹皮(各五錢)為末,蜜丸,鹽湯下。
擦牙散
鹿茸(五錢,炙)生地當(dāng)歸(各三錢)雄鼠骨(微火炒,一錢)為末,擦牙三四次。不半月,齒生矣。
單方∶雄鼠糞,兩頭尖者是,日用一粒,擦牙齦上,至二十一,立即生矣。
[下卷] 龜胸論
小兒龜胸者,其胸骨高凸脹起,形如龜胸,故以名之,乃肺經(jīng)郁熱而生。此癥皆因乳母恣啖五辛煎濃味而有此;亦有乳母氣郁而不得伸越,憂憶之乳乳兒,亦生此癥;或夏月受暑飲冷,當(dāng)風(fēng)取涼,此乳乳兒亦生此癥。宜審其病情而治之,日久不治成痼疾矣。
四黃丸
治肺熱龜胸。
黃連黃芩大黃(酒煨)胡連山梔銀柴胡(各五錢)青黛甘草香附(醋炒。各三錢)為末,豬膽汁為丸,菜子大。每服百丸,姜湯下,日三服。
香附越鞠丸
治氣郁龜胸。
香附(四兩。四制,鹽、酒、醋、童便,各浸一宿,炒干)烏藥檳榔青皮陳皮(各五錢)沉香木香青黛(各三錢)蘿卜子(一兩炒研)生姜(一兩)煎湯,神曲打糊為丸,菜子大。每服百丸,白滾湯下。
白虎丸
治龜胸三癥并效。
寒水石(二兩,)百合大黃(煨)杏仁(炒去皮尖)黃芩(酒炒)天冬(去心)葶藶(炒。各一兩)胡黃連(五錢)為末,煉蜜為丸。日服三次,桑皮湯下,白滾湯亦可。
[下卷] 龜背論
背為陽,腹為陰,五臟之俞諸穴皆在背。乳母不善調(diào)護,當(dāng)風(fēng)脫衣,其背為客風(fēng)所中,失于解散,寒氣入骨俞,故背高起如龜形,故曰龜背?;騼盒」悄?,坐令大早,亦令傴僂。須早治之,免成痼疾。
疏風(fēng)飲
麻黃(酒炒)桂枝杏仁甘草大黃獨活防風(fēng)松花枳殼生姜三片,水煎。按四季加減用之。
灸法
肺俞穴在二椎兩傍各半寸,灸五壯。
[下卷] 鶴膝論
足膝乃三陰絡(luò)脈所行聚之處,多氣少血,為寒氣所中,結(jié)而不散。必先起于寒熱,失于發(fā)散,寒氣客于膝骨之中,日夜疼痛,朝輕夜重,上下股肉消爍,膝粗浮腫,殆類鶴膝,故以名之。又曰鶴膝風(fēng),又名鼓槌風(fēng),病同而異名也。切不可用寒涼敷藥,亦不宜擅用刀針,有一于此,多致不救,良可憫也。聞有生者,則廢疾終身矣。敷藥宜暖,內(nèi)服宜溫,寒氣散,腫自消矣。
五積散
?。ǚ揭娭泻T)加附子、木瓜、牛膝甚效。
玉龍膏沖和膏(二方并見外科。敷寒濕毒并效。)
獨活寄生湯
治寒氣傷腎,流注腰膝,足膝浮腫,疼痛難忍,及手足拘攣,不得屈伸,及男婦冷痹并效。
當(dāng)歸川芎獨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細(xì)辛(少)人參茯苓秦艽官桂(少)白芍熟地甘草(少)防風(fēng)(各等分)生姜三片,水煎,熱服。
加味香蘇散
治香港腳腫痛,鶴膝風(fēng),及男婦并效如神。
紫蘇陳皮香附白芷川芎金銀花赤芍藥(各一錢)木香甘草(各五錢)木瓜(一錢二分)生姜三片,水煎。
人參敗毒散加蟬蛻、蒼木、當(dāng)歸,便秘,大黃。
神授散
治鶴膝,并男婦香港腳神效。
木鱉子(去殼,切二片麩皮炒,銼碎再炒,研細(xì),紙裹,壓去油)濃官桂(去皮)各等分,同研為末。量大小,熱酒調(diào)服,取汗即愈。
八味地黃丸
治鶴膝久不愈,用此內(nèi)消。
山茱萸熟地山藥澤瀉茯苓(各一兩)牡丹皮(五錢)附子(炮)官桂(各三錢)為末,煉蜜為丸,麻子大。每服百丸,鹽湯下。
浸酒方
治癥同前,及男婦并效。
淮熟地淮生地當(dāng)歸天冬(去皮心)麥冬(各二兩)川牛膝杜仲(各一兩五錢)何首烏(二兩)浸酒二十斤,七日后,每服數(shù)杯,頻頻服。服酒完,再加十斤。此酒兼地黃丸服,更妙。
單方甘遂為末,敷腫處,內(nèi)服甘草湯即散。
星烏散
此方散寒拔毒,止痛舒筋。
天南星(一兩)半夏干姜(五錢)川烏(三錢)為末,蔥白濃煎,加蜜調(diào)敷,再用蔥酒煎頻頻潤之。
單方蔥白煨熟,搗爛,加白蜜、姜汁、飛羅面,調(diào)敷。
又蕎麥面同酒醅作餅,蒸熟罨上,連換數(shù)個效。
又方忍冬草(即金銀花)、桑枝,煎湯頻頻熱洗亦效。
畫眉膏
小兒斷乳,俟睡將香油調(diào)抹兩眉,即效。如未效再用∶山梔(三個,燒存性)辰砂雌黃輕粉(各少許為末)
[下卷] 治雜癥日用補遺方
加味平胃散
此方治男婦嬰童脾胃不和,胸脅飽脹,三焦氣壅,胃口不開,及風(fēng)寒偏疝,山嵐瘴氣,不服水土。
或作湯劑,或作丸散,治百病,隨癥加減。(綸)日用濟人無有不效。(按本草欲求長生可覓山精,即蒼術(shù)是也。)蒼術(shù)(一兩,炒。味甘性溫,無毒,益脾、除濕,與白術(shù)同補中,滲濕力不及白;發(fā)汗、驅(qū)濕、開郁、寬中功過于白。茅山者佳)陳皮(七錢。味苦,性溫,無毒,寬中理氣。留白,補胃和中;去白,消痰泄氣)濃樸(六錢,生姜汁炒。味苦甘,性溫,無毒??嗄芟職?,去實滿而消腹脹;溫能益氣,除濕滿散結(jié)調(diào)中)甘草(四錢。腹脹少用,腫脹禁用。生則分身梢而瀉火,炙健脾胃而和中,解百毒而有效。協(xié)諸藥而無爭,以其甘能緩急,故有國老之稱)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或作粗末,每服五錢。
一、脾胃不和,嘔吐不食,心膈不寬,或胸脅膨脹,加二陳湯、藿香、香附、砂仁。
一、飲食停滯、傷脾泄瀉不止,加四苓散、神曲、山楂、麥芽。夏月,黃連、香需∶冬月,干姜。腹痛,干姜、木香。
一、痢疾腹痛,必先行過,后用本方加四苓、黃連、檳榔、枳殼、白芍、木香。久痢去四苓、生姜,雨茶引。不效,腹中痛,去四苓,加當(dāng)歸、川芎、白芍、黃芩(酒炒)、黃連(姜汁炒)、枳殼(麩炒)、檳榔、木香。
一、痢久不止,本方加粟殼、烏梅、黃連、當(dāng)歸、白芍、木香。后重不除,法行血而調(diào)氣。
一、七情郁結(jié),飲食不進,本方加香附、砂仁、山梔(炒)、半夏、枯梗、枳殼、紫蘇子、蘿卜子、黃連。
一、外感風(fēng)寒,本方加紫蘇、干葛、羌活、防風(fēng)、川芎、白芷(生姜引)。取汗加麻黃、桂枝、杏仁(生姜蔥引)。
一、疝氣偏墜,惡寒發(fā)熱,筋骨拘攣,本方加紫蘇、吳茶萸、川楝肉、半夏(蔥白五莖,酒煎熱服。得汗愈,未效再二服。)一、時疫流行,本方加紫蘇、羌活、川芎、白芷、豆豉一撮。便秘加大黃、芒硝。大頭癥亦用。
一、夏月熱病流行,前方去硝黃,加香薷(豆豉引)。
一、風(fēng)寒變瘧,本方加小柴胡湯、紫蘇、干葛。午前屬氣虛,加人參、白術(shù);午后屬陰虛,當(dāng)歸、川芎。久不止,本方兼小柴胡加知母、青皮(檳榔、烏梅引)。
一、腫脹、蠱脹,木方去甘草,加四苓、枳殼、檳榔、白芥子、蘇梗、木香。氣喘急加桑皮、葶藶、紫蘇。
一、水腫,照前方加蘿卜子、階沿草、淡竹葉(姜皮引)。腰以上腫宜發(fā)汗,紫蘇、羌活。腰以下腫宜去濕,干姜、木瓜。
一、風(fēng)腫發(fā)熱,宜取汗,羌活、防風(fēng)、紫蘇、荊芥(姜蔥引)。
一、嘔吐不食,本方加二陳、白豆蔻、砂仁、枇杷葉。
一、霍亂,照前方去杷葉、砂、蔻、加藿香、木瓜(鹽引)。夏月加干葛、香薷、黃連;冬月加干姜、官桂。
一、嘔吐厥逆,加附子(炮)、干姜(炮各一錢。重則一錢五分)。久瀉久痢,俱照前方并效。
一、下部濕腫、足痿,本方加木瓜、紫蘇、苡仁、金銀花。香港腳或流注,或寒氣凝結(jié),膝中疼痛難忍,日夜悲啼,此方內(nèi)俱加附子、干姜,外敷玉龍膏。
一、冬月,寒中陰經(jīng),腹痛,本方加理中湯,去參。
一、厥腹痛,本方加理中湯,入烏梅五分。
一、蟲作痛,諸藥不效,本方加苦楝皮(三錢)、檳榔(一錢)、干姜(一錢)、使君子肉(一錢),水煎(加蜜一兩)。
一、治一切痞塊、積聚,結(jié)于心腹,本方(少用)甘草,加三棱、蓬術(shù)(俱醋炒)、五靈脂、玄胡索(俱炒)、青皮(醋炒)、蘿卜子(炒)、漆渣(炒煙盡),各等分。木香減半、香附醋炒倍用,酒糊為丸,白湯下。
一、平胃散為末,神曲打糊為丸,治小兒一切諸癥,隨癥用引甚效。
一、平胃散為末,治諸腫毒癰疽,用蔥煎湯,加蜜調(diào)敷并效。
此方述其大略,至于臨病,隨機應(yīng)變于無窮也。
皇甫真人一塊氣
治男婦小兒一切積聚,瘕氣塊,肚腹膨脹,心膈不寬,及婦人氣滯,流注疼痛,血氣攻心,食積酒積,并歷神效。
三棱(二兩,醋炒)蓬術(shù)(二兩,醋炒)青皮(二兩,醋炒)陳皮枳殼(二兩,麩炒)檳榔(二兩)大黃(二兩,酒煨)蘿卜子(二兩,炒)牽牛(四兩,生熟各半)木香(六錢)皂角(六錢)丁香(六錢)砂仁(一兩)丁皮(一兩)姜黃(一兩二錢)甘草(一兩)干漆(一兩五錢,炒)麥芽(四兩,巴豆仁四十粒,炒芽黃色去豆)為末,酒糊為丸,桐子大。大人三十丸,小兒減,用姜湯,酒服亦可。
天王補心丹
寧心保神,益血固精,壯力強志,令人不忘,除怔忡,定驚悸,清三焦,化痰涎,祛煩熱,療咽干,育養(yǎng)心神,小兒胎氣不足者甚效。
淮生地(四兩)黃連(二兩,酒炒去蘆)天冬(去心)麥冬(去心)五味人參當(dāng)歸柏子仁酸棗仁(炒)茯苓玄參丹參遠(yuǎn)志肉桔梗(各一兩)各取凈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朱砂五錢為衣。每服三四十丸,竹葉燈心湯下。小兒丸圓眼肉大。一方加石菖蒲、熟地黃、杜仲、百部、茯神、甘草各五錢。無此六味亦可。
坎離丸
此藥取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之意。藥輕而功效殊,常服而取效速,無辛香燥熱之性,王道之圣藥也。
大能生精、益血。升坎水,以沃心陽;降離火,以滋腎水。
黃柏(八兩,人乳、童便、酒、鹽水,各四制)知母(四兩,同上四制)當(dāng)歸(四兩,全用酒洗)生地(淮慶者,八兩。四兩,砂仁一兩煮;四兩,茯苓二兩煮。俱用砂鍋)川芎(三兩)白芍(二兩五錢,酒浸一宿,炒)六味修制明白,要天晴明日,日曬夜露三日,收日月精華之氣,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白滾湯下。冬月酒服。
八味補賢丸
滋腎壯陽,治下部一切不足之疾。
淮熟地(八兩,酒浸一宿,同蓯蓉蒸搗)肉蓯蓉(五兩,去皮甲,酒浸一宿,蒸)菟絲子(八兩,用一斤水淘去砂,酒浸三宿,酒蒸,同蓯蓉?fù)v勻,切片,曬干凈)山茱萸(肉,三兩五錢,酒洗同蓯蓉蒸)當(dāng)歸(凈末,三兩五錢,酒洗)破故紙(一兩,麩皮炒)黃柏(一兩,酒炒)知母(一兩,酒炒)各取凈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鹽湯下;酒服亦可。
橘半枳術(shù)丸
治脾胃不和,消食健脾,化痰順氣。男婦小兒并宜服之。
白術(shù)(四兩,炒)枳實(二兩,麩炒)廣皮(三兩,去白)半夏(二兩,姜制)香附(二兩,醋炒)砂仁(一兩)木香(五錢)為末,水疊為丸,白滾湯下。
和中丸
治癥同前。
香附(一斤,酒浸炒)山楂肉(一斤,飯上蒸)半夏曲(四兩,炒)蘿卜子(二兩,炒)共為末,水疊為丸。白滾湯、姜湯隨意服。
治膈氣反胃方
五靈脂(一兩)大梨(一個,去心,入脂于內(nèi),濕紙裹五層,細(xì)火煨枯,去梨紙,將脂瓦上焙干)沉香(三錢)木香(三錢)蓬砂(三錢)蘿卜子(一合,炒)桑寄生末(三錢)五靈脂約六七錢,同眾藥碾細(xì),瓷罐盛之,黃蠟封口。遇此癥取末藥三錢,加好牛黃三錢,細(xì)碾和勻。每服五分,燒酒調(diào)下。酒服亦可,不飲姜湯。下日二服,服完除根。余醫(yī)此癥,玉芝丸甚效。
治蠱脹,一匙金
雄黃葶藶(炒)澤瀉川椒目(微炒)桑皮大戟茯苓芫花(各五錢)甘遂(面煨,一兩)為末,每服五分,火酒下。
蜣螂丸
治蠱脹,單腹脹。將碗盛水,令病患吐唾,碗中浮上不散,為單腹;唾沉為蠱脹;有紅絲為血蠱,此法甚驗。
蜣螂(飛來更妙,取一個,糞門開孔,入有殼巴豆三個,將陰陽瓦合鹽泥封固,火存性)將刀平切兩分,左加甘遂末,右加商陸末,各等分,皂角煎膏為丸。左三丸朱砂為衣;右京墨為衣。先服左三丸,先日大戟湯下,次日枳殼湯下,第三日蔥白湯下。右三丸芫花湯下,次日陳皮湯下,第三日桑皮湯下。共服六日后,腹中作痛,皂角末吹少許鼻中,左三丸消左,右三丸消右。服此藥后忌口十日。
益元丹
治男婦氣血衰弱,變成痰火。日服二次。
乳汁(二鐘)梨汁(半鐘)和勻,湯中頓金花分裂,乘熱服,飲酒少許助之。
紅花散
治婦女逆經(jīng)。服此藥后,服通經(jīng)丸。
三棱(醋炒)蓬術(shù)(醋炒。各一兩)胡椒(三錢)砂仁(五錢)紅花(一兩)麥芽(五錢)川芎(一兩)青皮甘草(各七錢)共為末,每服二三錢,酒調(diào)下。不飲,米湯空心下。
通經(jīng)丸
當(dāng)歸官桂青皮大黃(煨)干姜(煨)桃仁(炒去皮)干漆(炒)花椒(炒去仁。各一兩)川烏(一枚,炮)共為末,醋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不飲,白湯下。
血瘕方
余見婦女得此癥,不早治多致不救,此方甚效。
當(dāng)歸白芍(酒炒)生地黃芩(酒炒)青皮川芎枳殼三棱(醋炒)蓬術(shù)(醋炒)玄胡索(各一兩)乳香(三錢)沒藥(四錢)烏藥(五錢)檳榔雷丸紅花小茴香五靈脂(醋炒。各五錢)桃仁(一兩,炒去皮,研)為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酒服。
益母丸
治婦女百病。
益母草(一斤,凈末,端午日采,插透風(fēng)處,過梅天,曬干方用。如不經(jīng)梅,合藥作脹,無效)香附米(八兩,水淘凈,童便、酒、醋、鹽制,炒微黑)當(dāng)歸(六兩)川芎(四兩)白芍(四兩)生地(淮慶者,六兩,酒浸,蒸熟)白術(shù)(五兩,土炒)黃芩(三兩)砂仁(二兩)木香(二兩)共為末,生地?fù)v,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隨意不拘引服。病甚服烏雞丸(在丹溪附余)。
骨蒸癥,加胡黃連、宣連、銀柴胡,各二兩,加半料內(nèi)。
通經(jīng)湯
治婦女經(jīng)閉不通,及血積、瘕等癥。
當(dāng)歸川芎白芷三棱蓬術(shù)白芍青皮蘇木郁金香附紅花(各一錢)乳香沒藥(各五分)馬鞭草(五錢,搗碎)酒二鐘,煎鐘半,入乳、沒末,和勻服。加琥珀(三分)更妙。
治赤白帶方
?。ǘ溃┪屐`脂(五兩,米醋一盅,炒干為末,每服一錢,白酒空心下。)烏梅肉(二兩)硫黃末(二兩,搗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下。酒服亦可。)
造神曲法
六月六日,諸神所集之辰,故曰神曲。過此日則非也,不及此日。三伏內(nèi)取甲寅、戊寅、庚寅,名三奇神曲。
白面(名白虎,一百斤)蒼耳汁(名勾陳,取汁三升)赤豆(名朱雀,三升煮熟)野蓼草(名騰蛇,搗汁三升)青蒿(名青龍,取汁三升)杏仁(名玄武,四升,去皮尖)將杏仁、赤豆搗碎,將三汁拌面和勻,如干加煮豆湯添入,踏極實為妙,懸透風(fēng)處。
制玄明粉法
于臘月大寒時制,治一切火癥。
凈皮硝(一名樸硝,一斗)豆腐(三塊,水三升)入硝煎三四滾,濾汁澄清,傾瓦盆內(nèi)露一宿,天明去水,晚上用水三升,將蘿卜切片,煮硝三滾去卜,將硝傾入盆內(nèi),用稀布將渣濾凈,仍傾入瓦盆內(nèi)露,明晨去水,將凝結(jié)者,用桑皮紙作小袋,懸當(dāng)風(fēng)處,自然成粉。隨意取用,點風(fēng)眼加冰片。
玄明粉法
治風(fēng)熱痰壅咽喉,口瘡之疾,及翳膜遮睛,迎風(fēng)多淚,或殘風(fēng)作癢。
煉過樸硝(將陽城罐填實,將瓦蓋火,溶百沸,候冷,凝結(jié)如霜)為末,或單服,或入煎劑內(nèi),或加冰片點眼。
制半夏曲法
治一切咳嗽痰火,無有不效。
半夏(一斤為末)白面(半斤)皂角(一兩)生姜(搗汁)伏天,姜汁拌勻作餅,懸透風(fēng)處,過四十日可用。
法制陳皮
消痰順氣,生津止渴。
廣陳皮(一斤)烏梅甘草(各二兩)三味用水同煮一炷香,去甘、烏,將皮刮去白,切片,拌薄荷葉二兩,蓬術(shù)末、孩兒茶末各七錢。拌勻,曬干,收貯。
香茶餅
治體氣、口氣、汗氣。
兒茶(一兩)白豆蔻(五錢)檀香木香(各一錢)雨茶(兩半)冰片(二分)麝香(二分)為末,蜜丸,綠豆大。每用一丸,噙化下。
合香方
排草(一斤)甘松(四兩)廣陵香(半斤)藿香(四兩)丁香(一兩)木香(二兩)檀香(四兩)荔枝核(四兩,無核炭亦可)青黛(少許)麝香(多少隨意加之)共磨為末,瓷罐收貯。
合印色方
麻油(半斤)牙皂(一個)花椒(四十粒,不變色)藤黃(少許,不落色)明礬(三分,發(fā)亮)黃柏(少許)黃蠟白蠟(各一錢半)胡椒(二十粒)辰砂(一兩)二紅(一兩)水花朱(二兩)麻子仁(多些更好)艾(隨意用)麻油、麻仁熬數(shù)沸,次下皂角、二椒,滴水成珠,后下蠟、礬起入辰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