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濟寶書 宋 東軒居士
原序
予仲父干道庚寅歲六月,苦背瘡,其發(fā)甚微,欲以蒜餅炷艾,猶未下也。一日,醫(yī)者令飲大黃樸硝,則隱然矣。先以滓覆其上,越夕視之已寸余,遂急去藥,令外科調(diào)治。旬日盈尺,勢猶未已也。梅根編戶文居禮工此,醫(yī)活人不以數(shù)計。召而醫(yī)之,服藥熏貼十日而瘡斂,二十日而生肉。璉一日至汪氏妻家,得所傳背方一帙,默契居禮所用藥,其服者乃卷尾逼毒散,敷者乃黃真君妙貼散,熏藥用雌雄黃等,皆是卷中一二方。如卷首十一論入門式試法,川藥法、針灸法、藥仙芝翁指授散、老翁神杖散、玉女飛花散、趙侯須散、六化丹等,皆居禮未嘗耳聆而目見者。后以此集示居禮,會互用之,其病不兩月平復。嗚呼。疾之勢大矣,藥之功亦大矣,特患人不能得此而善用之。今居禮以卷之一二方而愈人疾若是,況得集大全者,則活人豈有極。即名曰“衛(wèi)家濟世寶書”,不亦宜乎?予不敢私于家,謹以此授居禮,仍傳好事者,姑序其始末云。
董 序。
自序
予家藏癰疽方論二十二篇,共為一帙,其方論精微,圖證悉具。隨病施效,可以傳之無窮。而為衛(wèi)家濟世之寶,故記之曰“家傳衛(wèi)濟寶書”。凡采百家之說,會十經(jīng)之旨,以自得之妙,條陳篇目,使傳者易明而易行。其中答問指授之文,傳之不老山高先生;玉女飛花散得之洞靈辛隱士;老翁神杖散乃深溪吳道士之散;趙侯須一宗實清河衲僧所傳;而犀角丸雖萬全本載,實因文宮先生之所得。食膏蹄湯來自《千金方》,瘡潰之后,非此不可散,稱十奇黃山奇效之藥;乳癰軟癤,三溪老人所珍;針法師于石龍法師灸訣,休寧道人見教。憑文注解,片言只字皆不妄發(fā),行之十有二年,救人莫知其數(shù),方知微奧。息心澄意穎悟之后,可以奉行,庶幾不誤后人,其為陰德亦不淺矣。
東軒居士序
卷上
論治
先生問師曰:癰疽之異,何重何輕。視外得內(nèi),據(jù)形知死生,以何別之。師曰:皮膚之深,肌肉之淺,浮虛以廣,或蔓延三四,游走旁注,此則癰也。曰:治之何先。曰:成者之,盛者疾之,攻內(nèi)后外,三日成功。(此言癰成而有膿者,當針以泄之。熱毒盛者,針以出之。)曰:癰之治即聞矣,疽可得聞乎。師曰:甚哉。五臟銳毒而為疽,熱蘊乎五臟而聚,逆乎諸陽而欲越,會丹府燥,榮衛(wèi)大盛而作結(jié)乎。此根于里,十之已七,毒諸外,三見其一。小形堅本,銳若纖足,欲觸搖,畏痛心腦骨。寒熱以乘陽之證悉具,來者速泄陽會,敗者急救其里(泄會言灸,救里言藥。)巧工如經(jīng),先時具全,未越未透,妙在揭指。(針也,出皮膚曰越。)
問曰:病有至甚而生,至微而死,病證唯辨,死生何從決乎。
答曰:發(fā)背透膜者死不治(此言肝 以上。)未潰內(nèi)陷,面青唇黑,便污者死。(此言臟見瘀血。)潰喉者不治。陰入腹者不治。入囊者死。鬢深及寸者不治(謂如及寸針者。)左頤后一寸三分毒銳者不治,無此者生,流注雖多,療之必愈。
問曰:針灸之法不一,何者為工。
答曰:針固妙法,不得其旨,禍若反掌。灸亦要道,熱病必亡(謂如九毒心火俱盛,而劫之以火,于瘡上而灸之則立死)。
問曰:癰疽之病,有取乎脈否。
答曰:圣人周知治病若合符節(jié),非脈而何。脈之,周身安則至常衰盛遲數(shù)于此,以決生死。病甚反遲,逆也。病痿猶數(shù),未瘥也。遲冷數(shù)熱,了然不匿。洪數(shù)緊盛,乃病之脈。病今隆結(jié),雖盛不畏;及濡而沉,死在七月;綿微不治。病在上焦,寸不能應,浮于皮膚者,為癰為順;入于肌肉者,為疽為逆。病在下焦,寸反攻盛,尺不能應,遲數(shù)順逆尤存乎消息。浮滑而透寸,沉實而滑堅,此金石脈也。厥陰陽明數(shù)而實,食毒也。堅牢,癰結(jié)太陰,遇厥陰弦榮,少專經(jīng)所主,以九部稱之。
問曰:五善七惡可得聞乎。
答曰:飲食如常,一善也;實熱而大小便澀,二善也;內(nèi)外病相應,三善也;肌肉好惡分明,四善也;用藥如所料,五善也。發(fā)渴而喘,精明眼角向鼻,大小便反滑,一惡也;氣綿綿而脈濡,與病相反,二惡也;目中不了了,精明內(nèi)陷,三惡也;未潰肉黑以陷,四惡也;已潰青黑,腐筋骨黑,五惡也;發(fā)痰,六惡也;嘔吐,七惡也。
夫人稟五行之氣而生者,金木水火土是也。故分發(fā)四季有陰陽寒暑之位,順之則風調(diào)而氣和,逆之則風亂而氣悖,百病所以生也。雖人能知其理,奈緣四時之氣或有乘失,故表竅不勻,三焦壅塞,血澀肌表,致有五發(fā)癰疽之患也。發(fā)者,五臟六腑不和之所生。蓋五臟主里氣,生經(jīng)絡而沉;六腑主表氣,生經(jīng)絡而浮。若喜怒不常,飲食不節(jié),陰陽不調(diào),冷熱相干,于是臟氣虛,則腠理開疏。腠理開疏,則寒邪客熱于經(jīng)絡之間。寒氣既折,則榮衛(wèi)稽留于脈。且榮者血也,衛(wèi)者氣也,血榮得寒則澀不行,衛(wèi)氣從之,與寒邪相搏,故壅遏不通;氣者陽也,陽氣蘊積則生熱,熱則血澀,寒熱不散,故積聚為癰疽。疽之狀,氣內(nèi)攻,皮濃強實,痹而生寒,寒久發(fā)熱,寒熱蓄積,故傷肉而不壞肌,肌壞則化為膿血。夫癰患屬表,骨髓不枯,易為醫(yī)治。疽患屬里,傷骨壞筋,則難調(diào)理。
經(jīng)曰:一寸二寸為癰,以上至一尺來許者為疽。其五發(fā)各有五色,起因瘭癌疽痼之四發(fā),各有顏色,惟小者為癰,所治頗為易耳。凡人才覺發(fā)作結(jié)聚,發(fā)作寒熱或不寒只熱之狀,疼痛腫赤,瘢痕闊硬;若過五寸以來者,或在頭背,或在肢節(jié),或不見形狀者,便宜下大車螯散;如只三寸二寸瘢痕者,只下小車螯散。如癰已破既不可用大小車螯散。今畫出五發(fā)形象顏色,圖之于后。
正發(fā)論。正發(fā)者,脈洪盛,頭痛發(fā)寒熱,大便結(jié),小便赤,痛徹骨筋,眼睛疼痛,如陽證傷寒。但苦痛有形,腫赤不可近手,腫赤 長,上有如煙漿沸潑者,如粟米之白者,皆毒心火三者所并而然也。當下大黃、犀角、生地黃汁、絲瓜汁之藥與正藥并行之,仍相度用針灸,乘其未膿而攻之,得宣以不潰而愈,此上工也。渴者,無畏;大小便結(jié)赤,渴而喘,無畏;大小便滑者,逆。善惡前論。
卷上 論治
癰疽五發(fā)
一曰癌
癌圖 癌疾初發(fā),卻無頭緒,只是肉熱痛。過一七或二七,忽然紫赤微腫,漸不疼痛,迤邐軟熟紫赤色,只是不破。宜下大車螯散取之,然后服排膿敗毒托里內(nèi)補等散。破后用麝香膏貼之。五積丸散疏風和氣,次服余藥(方見后)。
二曰瘭
?。ú颊亚校?br />
瘭圖 瘭者,始初聚結(jié),尖腫,根腳赤白色,高處帶紅赤,腫實疼痛,憎寒壯熱,口干渴,百節(jié)疼痛,困倦沉重。飲食者,未破者,即下大車螯散。如先破,下小車螯散。然后服輕肌活膿內(nèi)托等藥,次洗點破等藥,加服小車螯散。膿毒不決即服二三,取活膿血。
三曰疽
疽圖 疽初起如麻豆子大,癢痛,抓破如小瘡。后漸結(jié)瘢痕作 。以次皮破竅穴漸如蜂房,多有膿毒不出,結(jié)痛,憎寒多熱,滿悶無力,頭目昏眩,百節(jié)拘急,睡臥不得,或有吐逆,日加煩痛,瘡如火燒,更不可服大車螯散,只服小車螯散與解關輕肌活體等散,止疼痛,退寒熱,解昏眩,仍勤用洗貼,去爛肉與膿毒(方見后)。
四曰痼
痼圖 痼發(fā)者,形狀三兩個,或手背不日消退自破,苦無膿血毒汁意以為安愈。忽因消渴,腎所攻,及至春冬,再在背膊或腎 上生一個二個。疼痛赤腫、腰疼筋緊拘急,吃多物常饑燥,小便赤,大便澀,三五日一通,或破,下小車螯散。未破,下大車螯散。逐日下內(nèi)消內(nèi)解散(方見后)。
五曰癰
癰圖 癰初起,突如蒸餅,又如魚形,一頭大或多頭小,或橫在背膊,或在脅肋間,及二三寸許,堅實赤腫,時發(fā)熱疼痛。如未破,服大車螯散。已破,服小車螯散。次用內(nèi)解內(nèi)消等藥與治痼法治之。
問曰:古今之用藥制度與夫金石之變,草木之反,虛實之蒸,食毒之發(fā),愿盡言之。
答曰:古之治病,隨證施設,如箭中的,故應手而愈。妙體存乎心,模體行以意。今人之體,古方書無有加減,禍福相半。古稱單方療病為效最切,擇以佐使斯為治病。癰疽之疾如山源之水,一夕暴漲,非決其要會支之大渠,使殺其勢,則橫潦為災。猛烈之疾以猛烈之藥,此所謂以毒攻毒也。金丹之性,真水不勝,客火上炎。草木之反,熱毒蘊結(jié)。五金八石,各從其類。朱砂下砒,硝石化伏(伏謂伏火丹也。)犀角、大黃,攻治無畏。仙芝無虛實證此外則針灸佐之(謂如仙芝方,它方非針灸佐之不可)?!肚Ы鸱健肺┪逑氵B翹散、豬蹄湯、金犀角丸有準?!豆磉z方》世稱奇妙,究其所以,除木占斯散未聞可以施手,而敗醬占斯,世皆莫識,遂為文具蘇梗、忍冬不能救急,綠豆、乳香可治金石,舉此顯顯數(shù)者,以別是非,爾后不可概舉。然倉卒之間,醫(yī)者紛紛莫知適從,上下畢備,乃可成事,應入門看候,便須以醋調(diào)藥。未潰者當心點之如棋子大,良久視其痛與不痛。不知痛者加一點,不痛良久又加一點,至滿上而不痛及痛如昔者,為入肉,為不應藥(以上論仙芝,無他法,只以本方用之)。已潰者 子試之,及數(shù)與未及數(shù)者,決輕重,應點隨手而痛者妙。食頃者四分,又食七分(此言尋常痛,今點愈痛,昔日痛今不痛,皆應上法)。消息在臨時之妙,須定意商量,于此時決死生也。即應病服藥,初進二錢,如五里進三錢,如五里進四錢,如早至晚六錢。
止如此兩者,亦言以毒攻毒也(此言仙芝,余藥根據(jù)本法)。當日進藥三服后,即用藥敷之圍瘡面所闊腫處,以防其它,注視其東西四向。除以上法涂圍外,于其頭上用藥一點,此妙不傳試法論瘡已潰,須用好濃紙作一合索 子捻入,看分數(shù),如背上自肝 以上,試直入無偏斜,及一寸三分者為將通,十全三四,過此不治。雖過數(shù)而精神強者,須以竹膜一片可敷瘡口。密者,先擇一凈明室中,以水濕瘡口四旁。然后敷竹膜,在靜看其動,似氣之拽拽則已通矣。非風非扇而與呼吸相應,十死不治。無此者可療,余法載前論。一應背潰皆以此法試至妙,如無大竹膜可糊合為之。
腐肉色青黑缺牙不附骨者,用煉刀竹刀割之,或已腐而肌肉薄者,不可割,當下食,惡肉膏。先熏后用,應潰后無死證,可下手,不然不治(證見前論)。
長肉之法,須惡肉盡乃可下,下而看淫,淫生而有紅黃者,紅黃者吉;淫生而無肉意青黑者兇。未下前先用藥湯洗,洗后復用蔥少鹽多湯洗之,微干乃可用。忌一切厭穢婦人孝子見之,下后仍不許他人揭看。大凡無淫肉不生,淫上有一層淫,淫如黃綿在肉之上也。
有膿者,脈洪數(shù)而緊,痛如刀錐雞啄,按之似欲隨手,當先以取膿針潰之。潰之而脈愈證退,不加針灸,唯平補而愈。當用十奇散之類。潰而證不退加針灸法。又有肉里癰一證,在好肉之里有膿當決之,否則成附骨。決而以油捻子塞之,良久乃出,可以盡毒。應行肉里,針須量其人平日飲量,以酒調(diào)藥,乘其服藥酒后而決之。然背無此證,濃肉有之。腸癰在膚準此。
打針法用馬銜鐵于甲子日,一日煉打陽針一枚如韭葉,長三寸六分;丁酉日打陰針一枚,長二寸四分;驚蟄日打雷鋒針一枚,長二寸四分;又打取膿針一枚,如韭葉,長三寸六分;打煉刀一枚,小釣一個。上用桑白皮,紫藤香煮一周時,以紫藤香末藏之。陽針,針獨疽。陰針,針癰。雷鋒針,針怪形。非怪形者,必須辨認仔細,乃可針?;蛞晕矠轭^,誤人不淺;中脊膊貼,大痛不止。先后失序,療之難愈。假如只一個瘡而四面無頭,其頭在中,仍不許于中點之,大逆,只于四旁濃涂,根據(jù)常法。假如一個至數(shù)個,須察其至甚、先甚后輕、先輕后甚。法當先其輕者,后其甚者。反此者即與本方,服藥不能應,雖不害其命,而留之日久。病形雖多,針敷則一,收外攻內(nèi),侯其聚合。內(nèi)毒盛者,急攻其內(nèi);外毒盛者,速瀉其熱。日夜收攻,庶幾無失。
騎竹馬量灸法:發(fā)背腦疽、腸癰、下部癰、乳癰、喉癰、牙癰、手足一切癰疽、或胸腹不測丹癰、緊硬之屬。先令病患以肘憑幾豎臂腕,要直,用篾一條,自臂腕中曲處橫紋,男左女右,貼肉量起,直至中指尖盡處截斷為準,不量指爪。卻用竹杠一條,使病患脫衣騎定,令身直。前后用兩人杠起,令腳不著地。又令一人左右扶定,勿令僵仆。卻將前所量臂腕篾,從竹杠坐處尾閭穴直貼脊骨,量至篾盡處為準,用墨點定。此穴是取中,非灸穴也。卻用稻桿子量病患中指中節(jié),相去兩橫紋為準,男左女右剪斷,將稻桿準子從篾點定處,兩邊各橫量一寸,準子盡處取兩穴各五壯或七壯,不可多灸。不問癰生何處,并用此法灸之,無不愈也。此二穴心脈所起,凡癰皆心火留滯而生,灸此二穴則心火實時流通,不三日而愈,可以起死救危,有非常之功也。屢試而屢驗矣?!端貑枴吩疲褐T痛癢瘡皆屬于心。又云:榮氣不和,逆于肉理,則生癰腫。榮氣者,血也。心能行血,血即滯則脈不行,故逆于肉理,則生癰腫。灸此二穴,心火調(diào)暢,血脈自流通,愈于服藥多矣。
卷上 論治
第一法
先從男左女右臂腕中曲處橫紋起,用薄篾一條量至中指齊肉盡處,不量指爪為準,剪斷
卷上 論治
第二法
男以左手,女以右手,先將中指用薄篾量取中間一節(jié)兩橫紋,斷為同身一寸,為準子。
卷上 論治
第三法
先令病患脫去上下衣服,以大竹杠一條跨定,令兩人徐徐杠起,足要離地五寸許,兩旁以兩人扶定,勿令動搖不穩(wěn),卻以第一圖準子貼定竹杠,從尾閭起貼脊,量至準子盡處,以墨點定記之,非灸穴也。此是取中穴止處。卻以第二圖取同身寸準,取兩寸平折,自中穴量之,以中分取傍各一寸,方是灸穴。
治癰疽發(fā)背癤毒一切惡瘡,并婦人乳癰。灸法以麻皮一條,從手臂大曲橫紋中度起,牽至中指第二節(jié)橫紋處為定,引而倍之截斷,遂將此準從結(jié)喉處按定,雙引兩頭,垂于背脊直下,取準頭盡處點定,此是定高下也。又以小竹篾一條比大拇指上節(jié)一寸為準,卻將此準就于背中點定處,旁去一寸,點一穴灸五壯或七壯。若已破,灸后三二日間瘡口合,再就前穴又引一寸,點一穴五壯或七壯十壯。凡此點穴亦皆男左女右灸,不可絲毫失也。此灸法活人甚多,立有神效,故鋟本附于寶書之中,以救疾苦,不可忽之。
圖 凡點穴用灸,須端坐以兩手垂于膝上,頭不可俯仰動搖,庶不失穴道,切宜記之。
灸法曰:諸陽熱而為癰疽,故灸手左右曲池,手七里肩峰骨后縫,足風市,足腿骨上縫骨,足三里炷如麥粒,各三壯,立此止痛也。
又灸一切惡瘡并喉閉發(fā)背等,每用細索或帶子,以病者右手大指第二指,拈直臂量,當心看索之多少,平折作兩半,自病者喉以索只搭過,至背上,看至近處,兩頭各更加一寸,夾脊骨為穴灸,各灸三壯立效(趙唐卿傳)。
卷下 方法
正藥指授散
此藥本無名,因先生遇老人于山,自云姓徐,指而授之,乃號徐仙芝方散,皆以為名。
按仙芝圓者為陽,方者為陰,陰陽對生,面青,背紫黑色,根盤如蜈蚣,四葉對芳,五月而花,有花無實,凌冬不凋,叢秀異于它草,生深山大澤于水石之間。采以五月五日,采訖擇根令齊,便于急水中擺去沙土,掛于微帶風日處,不可大把疊束,恐爛不佳,而氣味無力,方圓各收一處,不可相雜,即干,臨時用方圓兩根,各作一包,無令差誤。每用磨子磨之,不得近鐵,取極細為度。忌僧尼婦人孝子雞犬一切厭穢見之。揀天德月德天醫(yī),或七月七日吉日合之,根據(jù)此法則其驗如神。尋常疏縱不根據(jù)此法,則功效便遲矣。即尊奉此藥,不可不虔。為制造殺毒定瘡,即以為散,用釅醋調(diào)之。根敷其頭,圓者敷其右,方者敷其左,一個時辰當住。大痛若不住,加一服,又不住可加后藥:仙芝根葉(共一兩半) 梓寄生(半兩) 夜明砂(一兩)
上根據(jù)前法濃調(diào)敷之,風毒盛極加趙侯須(一兩,本草名敗醬) 絲瓜(半兩,生者佳,冬,可預霜前收,臨時末之以敷。生者則細切,石臼中杵,絞汁,以一盞當一兩,不用醋調(diào),只用汁調(diào)。更佳。此物亦有陰陽,長瘦為陽,短肥為陰,可偶用之)如煙漿沸潑風毒火丹,者可加夜明砂(通前半兩)、真牛黃(一字)、犀角(水磨半錢,不然細末之)根據(jù)前法,不用醋調(diào),以絲瓜汁,犀角磨水調(diào)敷。
卷下 方法
服食仙翁指授散
仙芝(四兩,方圓根莖枝葉對用,制如前法) 絲瓜(一兩) 夜明砂(一分)
上每用三大錢,溫酒調(diào)下。病在上者,先食后服。凡毒盛者,加趙候須(一兩),犀角末錢),每用三錢酒調(diào)下。飲酒悶者木通湯下,如煙漿者加牛黃(一錢),赤茯苓(半錢),用酒
卷下 方法
老翁神杖散
梓寄生(一兩) 夜明砂(一兩)
上為細末,每用二錢,溫酒調(diào)下。催服根據(jù)仙芝式。敷藥如前,以醋調(diào)之,絲瓜汁尤佳。
梓寄生,即梓樹上老寄生藤。自地下量起,與人額齊,以下者不用,以上者取七尺。如無,只取三尺六寸,每條皆如此。若一藤一枝者,不取。一藤二枝者,可取。擇二吉日采,無令人多見。采歸,以利瓷片輕手刮去外黃皮,再刮去中間白肉,內(nèi)心不用。瓦上微火焙干,磨子磨之,五月五日尤佳。
卷下 方法
玉女飛花散
蜀桑根(取大者)
上即芫花根,不用木,五月五日采。水中輕輕洗去土,燒淡醋令沸,以花根于醋中一走過,覺色變白如寄生法。當日采,當日刮,令極細。每服一字,溫酒一大盞。放藥于盞。
良久,面上花飛,服下。催服如入門式,敷以絲瓜汁,醋調(diào)亦可。
卷下 方法
趙侯須散
趙侯須(即敗醬草,干者四兩) 苦辣回根(七寸) 甘草節(jié)(三寸) 乳香(一錢) 穿山荷根(即蒲桃藤根,七寸)
上生搗為粗末,干者為細末,共為一劑,分三服。每服用好酒三升,半煎至七分去滓服,敷用酒,調(diào)根據(jù)上法。
卷下 方法
六化丹
即犀角丸易名,以神貴其藥而為俗子所珍,因其能化風、化熱、化毒、化結(jié)、化積、化膿為水,故曰六也。
犀角(生者,一兩) 黃芩(一兩) 大黃(一兩) 巴豆(半兩,去心除油) 升麻(一兩)
當歸(一兩) 梔子(一兩) 白蘞(一兩) 甘草(一兩,炙) 天南星(一兩) 黃 (一兩半)
防風(去蘆,一兩)
上為細末,以早潮順流新汲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不拘時候,隨證量人大小用之
卷下 方法
十奇散
本法稱此藥無情,全不類治癰疽者。然古圣神工所制,殆不可測,不拘老幼,已潰未潰服一二服,立效。據(jù)考證,今收入平補藥中,庶幾中的。
人參(一兩,去蘆) 當歸(一兩,去蘆) 黃 (一兩) 川芎(半兩) 白芷(半兩) 桔梗(半兩,用苦者,不可用甜者) 甘草(半兩,炙) 桂(半兩,薄者去皮取心) 濃樸(半兩去皮,姜汁炙) 防風(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催服如前法,本法加至六錢止。
卷下 方法
逼毒散
當歸(一兩) 枳殼(一兩,去瓤炒) 甘草(一兩,炙) 白芷(一兩) 貝母(三兩,去心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酒水各半盞,煎至六分,日四五服。
卷下 方法
黃真君妙貼散
硫黃(好者,不計多少)
上用蕎麥面為窩子,包黃在內(nèi),于熱火中兩邊 ,令黃黑取去,入乳香半兩細研,用井花水調(diào),以熟絹剪如所腫樣貼之,留竅,日兩易。
卷下 方法
托里地脈散
當歸 地蜈蚣 赤芍藥 甘草(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
卷下 方法
黃芩散
洗瘡腫爛處,化惡血膿汁,活血調(diào)榮衛(wèi)。
黃芩(二兩) 秦皮(真者) 莽草 細辛 白芷 川芎 黃連(各半兩) 羌活(一兩半)
上為粗末,每用一兩半,以豬蹄煮熟,去蹄入前藥,煎數(shù)沸,通手以綿惹洗癌瘡,直至藥冷為度。洗后使麝香膏貼。春冬一日一洗,夏秋一日兩洗。
卷下 方法
秦皮散
破與未破宜先洗,以此藥消逐惡肉膿水。
秦皮(三兩) 莽草(二兩) 細辛 苦參(各一兩半) 黃芩 當歸(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洗時用豬蹄湯和藥一兩同煎二十沸,去滓。通手以綿惹洗,以五枝煎貼之
卷下 方法
芎黃散
洗疽瘡化毒,散膿汁,生肌肉,止疼痛。
川芎 大黃 黃芩 何首烏(各五錢) 當歸 黃連 香白芷(各三錢半)
上為細末搗爛,每用豬蹄湯煎藥數(shù)沸,去滓。以綿惹洗之,藥冷止。
卷下 方法
豬蹄湯
豬蹄(一只,治如食法) 黃 (三兩) 黃連(三錢) 芍藥(三兩) 黃芩(二兩) 野狼牙根(二兩) 薔薇根(二兩)
上以水三斗煮豬蹄令熟,澄取二斗六升,或一斗六升下諸藥,煎取一斗去滓,分三服洗
卷下 方法
槐白皮湯
槐白皮(一兩) 桑白皮 紫藤香(即降真香) 防風(各半兩)
上 咀,水三升,煎至升半,代豬蹄湯洗。
卷下 方法
熏藥
雄黃(好者一兩) 雌黃(一兩) 蚌粉(三兩)
上為細末,用闊口瓶入米醋一升,不蛀皂角一挺,藥末五錢,同煎至沸,以氣熏瘡,冷欲盡,再燒半挺炭投醋中,取氣熏之,直至炭淬醋盡為度,日一用。
卷下 方法
活血散
治膿出不快,肢體悶痛,寒熱無時,口苦舌干,不思飲食。
金星草(五葉) 川芎 羌活(各一分) 人參(半兩) 甘草(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下,日三服。如大腫赤疼痛,用麥門冬五錢搗爛熱調(diào)令清,以鵝毛刷在瘭腫瘢上。
卷下 方法
輕肌丸
止疼化毒除膿,寒熱煩躁,腳手無力,四肢倦,虛渴,氣乏不勻。
慈姑(一兩) 何首烏 甘草(炙,各三分) 獨行(一兩,去皮) 地黃(半兩) 蝦啾唧(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薄荷七葉煎至八分溫酒下。
卷下 方法
大車螯散
車螯(一個,黃泥田濟通紅 ,去泥置地上,去火氣) 大戟(凈洗) 芫花(醋炒) 漏蘆甘草(炙) 檳榔(各半兩) 甘菊(去梗葉,其梗一名傅延年) 大黃(三分) 膩粉(一分)
上各為末,每服二錢。車螯末二錢,膩粉一錢拌和,于更初用栝蔞酒下。如人行五里即下惡毒膿血二三行,不用止自住。凡后生,只一服,老少加減。
卷下 方法
小車螯散
車螯(二分) 輕粉(二錢) 甘草(一分) 栝蔞(一個)
上各為末和勻,每服二大錢,五更初煎,栝蔞酒調(diào)下。
卷下 方法
內(nèi)托散
大止疼痛,如未破,即點破有膿。
川烏(一兩,炮) 茯苓(三分) 苦杖(半兩) 獨活 白芷 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diào)下,日三服。
卷下 方法
解關散
治疽毒頭痛,寒熱心煩悶躁,肌困無力,去惡毒膿血。
麻黃(三分,去節(jié)) 大黃(三分) 肉桂(半分) 甘草(半兩,炙) 訶子(五個,去核)
枳殼 木通(各一兩) 木瓜(一個)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蔥白三寸連須,煎至八分,通日服,片時自然汗出,再進數(shù)服,痛熱即減。
卷下 方法
金花散
順氣補內(nèi)去邪毒,治疽皮燥痛,快膿止疼。
蒲黃(一兩) 赤芍藥(二分) 地骨皮 蔓荊子(各半兩) 石菖蒲(一分) 甘草(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薄荷湯亦可。
卷下 方法
排膿散
去疼膿,逐惡血,化腫毒,退寒熱。
防風(一兩,洗) 仙靈脾(即淫羊藿) 甘草(炙,各半兩) 川芎(半兩) 白芷(三分)
人參(一兩半) 細辛(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如不飲,糯米湯下,不拘時候。
卷下 方法
五積勻氣丸
治五發(fā)風毒,逐余毒惡氣,行血脈。
杏仁(八十一粒,去皮尖) 巴豆(八十一粒,去皮,研) 木香(一分) 黑附子(一分)
當歸(一分) 小坯(半兩,即蘇木)
上為末和勻,用糯米煮飯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臨臥薄荷湯或姜湯吞下,量虛實
卷下 方法
敗毒散
已破宜服,逐惡毒流清,去毒濁。
麻黃(一兩一分,去節(jié)) 白術(shù) 蒼術(shù) 荊芥(各一兩) 甘草(三分,炙) 大黃(半兩)
薄荷(生花者一分) 黃芩(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蔥白三寸,煎至八分,不拘時候。
卷下 方法
托里散
止疼托里固濟臟腑。
山蜈蚣(二兩) 當歸(二分) 地黃(去土) 甘草(炙) 濃樸(炙) 白術(shù) 白芷 川芎(各半兩) 川烏(三分,炒) 黑豆(一合) 麻黃(三分,去節(jié))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diào)下,如不飲酒,水一盞,姜三片,薄荷五葉,同煎至八分,日連進三五服。
卷下 方法
內(nèi)補散
已破而膿汁出,多瘡壞爛,肌肉未生,宜服此方。
附子(一兩,炮) 粉草(三分,炙) 茯苓(半兩) 陳皮(半兩,去白) 白姜(一分)
人參(三分) 麻黃(半兩) 官桂(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蔥白三寸,棗一個,煎七分服。
卷下 方法
內(nèi)消散
已破去膿積瘀血,止痛退寒熱,進飲食,活百脈。
紅內(nèi)消(二兩) 何首烏 玄參 苦參 蔓荊子 威靈仙(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熱水亦可,不拘時。
卷下 方法
活膿散
治瘡毒熱痛燥,肢節(jié)疼痛,食減少無味。
天麻(一兩,酒浸) 穿山甲(三分,醋炙) 萆 (半兩) 羌活(一分) 甘草(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diào)下,不拘時。
卷下 方法
五參丸
治疽瘡經(jīng)延日月,傳成冷疽毒,宜服此藥。
丹參 人參 苦參 玄參 沙參 蔓荊子 何首烏 紫菀 威靈仙 木香(各三分) 乳香(一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用麝香酒下三十丸或四十丸。
卷下 方法
內(nèi)消丸
解利風毒,氣癰,痼發(fā)之,毒作痛煩。
黑附子(半兩,炮) 川烏(炮,去皮尖) 草烏(水煮去皮) 干蝎 僵蠶(各一分) 雄黃(半兩,研)
上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薄荷酒嚼下。大段發(fā)急者,只作散子,每服一錢,薄荷酒調(diào)下。
卷下 方法
內(nèi)消活關輕竅散
可同內(nèi)解散同服,更將疽發(fā)中金花散同煎服。如欲洗,以用芎黃散洗,后用百花膏貼。
如漸覺消退,未十分好,更服瘭中內(nèi)托散,固濟丸,再用瘭內(nèi)秦皮散洗之,碧油五枝煎膏藥貼之,不然使癌發(fā)內(nèi)作。檳榔散亦得。
附子(半兩,炮) 川烏(半兩,炮,去皮尖) 草烏(一兩半,如前法) 麻黃(去節(jié)) 沉香(一分) 蒼術(shù)(三分) 防風(半兩,炙) 萆 (一分) 杜仲(半兩,炙)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煎七分,通口服。
卷下 方法
生肉膏
凡瘡即愈,肉漸滿,可將收口,且用收口藥微摻一層,乃用生肉膏蓋五日后,去膏,用正收藥仍蓋以油單,忌傷風也。
檳榔(半兩) 生地黃(二兩) 辛夷(二兩) 薤白(五兩) 獨活 當歸 大黃 白芷 川芎黃芩 芍藥 續(xù)斷(各一兩)
上以臘月豬脂為煎。
卷下 方法
麝香膏
長肉,逐敗血,合瘡口。
黑附子(半兩,生) 肉豆蔻(五個,去皮) 陳皮(半兩,去白) 皂角(三莢肥者) 檳榔(四個) 羌活(一分) 黃連 白芷 當歸(各半兩) 白姜 大黃 縮砂(各一兩)
上細搗微爛,麻油一斤于鐺內(nèi)同煎。又慢火煎至一半,藥焦黑為度,去滓,再入凈鐺煎,滾,入黃丹,篩過者五兩,又入油煎干一半許,以凈瓷缽盛之,放地下出火一日。
卷下 方法
桃紅散
治瘡口未合,爛臭瘀肉未去,時水出,以此摻之。
黃丹(一兩,隔紙炒) 硫黃(三分) 茱萸(三分) 輕粉(四錢)
上為細末,用麻油調(diào)和再干之,洗瘡拭摻之。
卷下 方法
白檳榔散
收瘡口長肉。
檳榔(炒) 白芨 黃柏(去粗皮) 木香(各半兩)
上為末,輕粉二錢和勻,如瘡干,即以臘月豬脂調(diào)藥敷之,濕則干糝。
卷下 方法
紅雪散
斂瘡口長肉。
黃柏 黃連(各一兩半) 黃丹(三分,隔紙炒) 輕粉(二錢)
上為末,凡經(jīng)十余次洗后,其爛肉瘀膿不盡,方用止。
卷下 方法
生肌藥
凡癰疽已潰,多有瘀肉壞在四旁,遂令瘡深寢至斷筋蝕骨。法須去瘀肉,用速急生肉煎,庶幾不令傷風,日久不愈。去瘀肉法:淡醋一碗入鹽一字,以雞羽輕輕拂瘀肉處,少頃,用竹片夾縛作一摘,鑷子摘去瘀肉,以藥摻之。
川烏(一分,炮) 訶子(三個,去核) 紫藤香(一分) 生硫黃 食茱萸(各半兩) 龍骨白蘞(各一錢)
上為細末干摻,卻用生肉膏浮虛蓋之,勿令相著,其肉立生。如瘡干,恐痛,或干已痛,則用茱萸四十至五十粒,清油一燈盞,煎取茱萸焦調(diào)敷佳。
卷下 方法
捍骨散
安愈后宜用之。
牡丹皮(一兩) 柴胡(三分) 赤芍藥 茯苓 白芍藥 當歸(各半兩) 甘草上為末,每服一錢半,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同煎至八分,通口服,一日三服,不
卷下
乳癰
凡乳癰易萌,皆由氣逆,寒熱相乘,榮衛(wèi)縫結(jié),乳汁不行而生癰。四十以下,治之多愈;四十以上十愈四五。未成者吸其乳,非乳者下。其已成者,如癰法治之。在乳房而不善治,腐漏者三年而死。中乳房者不救(此句言針)。
針乳癰圖
卷下 乳癰
乳癰方
萱草根上搗爛酒浸服,滓敷。
又方
苣霜葉上不計多少,取陰干為末,如急用則焙干之,以井花水調(diào)涂,不若取絲瓜汁調(diào)最妙。此藥貼涂發(fā)背、一切癰癤,與玉女飛花散為表里。
卷下 乳癰
乳癰方
牛角(切成片) 蚌粉(三錢匕) 糯米(安角上同于炭火上 成灰,取七錢匕)
上作五服,嚼乳香酒下,乳香入在內(nèi)尤佳。
卷下 乳癰
導經(jīng)散子
皂角灰 蛤粉上為細末,半錢或一字,溫酒調(diào)下。急以手揉乳,敷以天南星末,用水調(diào)上,未效加木別子以醋調(diào)涂,次服栝蔞散。
卷下 乳癰
栝蔞散
栝蔞(一兩) 乳香(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調(diào)下。如有乳者急以紙五寸闊一片,用火燒于三寸許置瓶中,火欲過未過,便以瓶口掩乳,以手扶定。其乳吸在瓶中,覺颼颼乳在瓶,則便取去,急洗以藥。若本無乳,根據(jù)癰法治,危亦林《得效方》云熱者加石膏末少許。
卷下
軟癤
問曰:軟癤之稱何由有此。
答曰:大人毒存而為漏,小兒毒存而為軟癤,逼其毒而已矣。
卷下 軟癤
止痛水銀膏
尋常小可瘡癤,無膿而痛,不可忍,諸藥所不能止者,用此立效。
水銀(一分,要好者) 寒水石(一兩) 巴豆(二十七粒,火炮過) 朱砂(半兩,要好)
硫黃 犀角 白蘞(各半兩) 海螵蛸 黃丹( ,各二兩)
上先以津液調(diào)和水銀如泥后,和諸藥末,用米飲丸如兩梧桐大,取新汲井水研藥一丸,當瘡心點之。如水透內(nèi)則住,不然加之,以知為度。服金石人,用砂糖為丸,去海螵硝加樸硝半兩井花水頓進五粒便下,然須識證者可使,否則虛實失宜矣。
卷下 軟癤
軟癤方
宜用淡豉餅。
薤白 淡豉(各等分)
上二味共舂作餅掩之,留瘡口泄氣。
又方
槐樹木上自起皮 青皮灰 伏出兒雞子殼(瓦上燒) 輕粉上為細末調(diào)涂之。
又方
銀鍋子為細末調(diào)涂之極妙,雞子白調(diào)亦可。
卷下 軟癤
治清疔
谷精草(要凈者) 蟬殼(各一兩) 蒼術(shù)(五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調(diào)服,食前仍以針刺疔出水,用桑柴灰汁洗之立效。
后序
文禮不才,蒙賢太守招致求醫(yī),會新安王太監(jiān)論及背證,文禮歷舉諸家治法,因投其機。遂令編類校正,集成一書,名曰“衛(wèi)濟寶書”。后之覽者勿誚愚為僭可也。徐文禮識。
原序
予仲父干道庚寅歲六月,苦背瘡,其發(fā)甚微,欲以蒜餅炷艾,猶未下也。一日,醫(yī)者令飲大黃樸硝,則隱然矣。先以滓覆其上,越夕視之已寸余,遂急去藥,令外科調(diào)治。旬日盈尺,勢猶未已也。梅根編戶文居禮工此,醫(yī)活人不以數(shù)計。召而醫(yī)之,服藥熏貼十日而瘡斂,二十日而生肉。璉一日至汪氏妻家,得所傳背方一帙,默契居禮所用藥,其服者乃卷尾逼毒散,敷者乃黃真君妙貼散,熏藥用雌雄黃等,皆是卷中一二方。如卷首十一論入門式試法,川藥法、針灸法、藥仙芝翁指授散、老翁神杖散、玉女飛花散、趙侯須散、六化丹等,皆居禮未嘗耳聆而目見者。后以此集示居禮,會互用之,其病不兩月平復。嗚呼。疾之勢大矣,藥之功亦大矣,特患人不能得此而善用之。今居禮以卷之一二方而愈人疾若是,況得集大全者,則活人豈有極。即名曰“衛(wèi)家濟世寶書”,不亦宜乎?予不敢私于家,謹以此授居禮,仍傳好事者,姑序其始末云。
董 序。
自序
予家藏癰疽方論二十二篇,共為一帙,其方論精微,圖證悉具。隨病施效,可以傳之無窮。而為衛(wèi)家濟世之寶,故記之曰“家傳衛(wèi)濟寶書”。凡采百家之說,會十經(jīng)之旨,以自得之妙,條陳篇目,使傳者易明而易行。其中答問指授之文,傳之不老山高先生;玉女飛花散得之洞靈辛隱士;老翁神杖散乃深溪吳道士之散;趙侯須一宗實清河衲僧所傳;而犀角丸雖萬全本載,實因文宮先生之所得。食膏蹄湯來自《千金方》,瘡潰之后,非此不可散,稱十奇黃山奇效之藥;乳癰軟癤,三溪老人所珍;針法師于石龍法師灸訣,休寧道人見教。憑文注解,片言只字皆不妄發(fā),行之十有二年,救人莫知其數(shù),方知微奧。息心澄意穎悟之后,可以奉行,庶幾不誤后人,其為陰德亦不淺矣。
東軒居士序
卷上
論治
先生問師曰:癰疽之異,何重何輕。視外得內(nèi),據(jù)形知死生,以何別之。師曰:皮膚之深,肌肉之淺,浮虛以廣,或蔓延三四,游走旁注,此則癰也。曰:治之何先。曰:成者之,盛者疾之,攻內(nèi)后外,三日成功。(此言癰成而有膿者,當針以泄之。熱毒盛者,針以出之。)曰:癰之治即聞矣,疽可得聞乎。師曰:甚哉。五臟銳毒而為疽,熱蘊乎五臟而聚,逆乎諸陽而欲越,會丹府燥,榮衛(wèi)大盛而作結(jié)乎。此根于里,十之已七,毒諸外,三見其一。小形堅本,銳若纖足,欲觸搖,畏痛心腦骨。寒熱以乘陽之證悉具,來者速泄陽會,敗者急救其里(泄會言灸,救里言藥。)巧工如經(jīng),先時具全,未越未透,妙在揭指。(針也,出皮膚曰越。)
問曰:病有至甚而生,至微而死,病證唯辨,死生何從決乎。
答曰:發(fā)背透膜者死不治(此言肝 以上。)未潰內(nèi)陷,面青唇黑,便污者死。(此言臟見瘀血。)潰喉者不治。陰入腹者不治。入囊者死。鬢深及寸者不治(謂如及寸針者。)左頤后一寸三分毒銳者不治,無此者生,流注雖多,療之必愈。
問曰:針灸之法不一,何者為工。
答曰:針固妙法,不得其旨,禍若反掌。灸亦要道,熱病必亡(謂如九毒心火俱盛,而劫之以火,于瘡上而灸之則立死)。
問曰:癰疽之病,有取乎脈否。
答曰:圣人周知治病若合符節(jié),非脈而何。脈之,周身安則至常衰盛遲數(shù)于此,以決生死。病甚反遲,逆也。病痿猶數(shù),未瘥也。遲冷數(shù)熱,了然不匿。洪數(shù)緊盛,乃病之脈。病今隆結(jié),雖盛不畏;及濡而沉,死在七月;綿微不治。病在上焦,寸不能應,浮于皮膚者,為癰為順;入于肌肉者,為疽為逆。病在下焦,寸反攻盛,尺不能應,遲數(shù)順逆尤存乎消息。浮滑而透寸,沉實而滑堅,此金石脈也。厥陰陽明數(shù)而實,食毒也。堅牢,癰結(jié)太陰,遇厥陰弦榮,少專經(jīng)所主,以九部稱之。
問曰:五善七惡可得聞乎。
答曰:飲食如常,一善也;實熱而大小便澀,二善也;內(nèi)外病相應,三善也;肌肉好惡分明,四善也;用藥如所料,五善也。發(fā)渴而喘,精明眼角向鼻,大小便反滑,一惡也;氣綿綿而脈濡,與病相反,二惡也;目中不了了,精明內(nèi)陷,三惡也;未潰肉黑以陷,四惡也;已潰青黑,腐筋骨黑,五惡也;發(fā)痰,六惡也;嘔吐,七惡也。
夫人稟五行之氣而生者,金木水火土是也。故分發(fā)四季有陰陽寒暑之位,順之則風調(diào)而氣和,逆之則風亂而氣悖,百病所以生也。雖人能知其理,奈緣四時之氣或有乘失,故表竅不勻,三焦壅塞,血澀肌表,致有五發(fā)癰疽之患也。發(fā)者,五臟六腑不和之所生。蓋五臟主里氣,生經(jīng)絡而沉;六腑主表氣,生經(jīng)絡而浮。若喜怒不常,飲食不節(jié),陰陽不調(diào),冷熱相干,于是臟氣虛,則腠理開疏。腠理開疏,則寒邪客熱于經(jīng)絡之間。寒氣既折,則榮衛(wèi)稽留于脈。且榮者血也,衛(wèi)者氣也,血榮得寒則澀不行,衛(wèi)氣從之,與寒邪相搏,故壅遏不通;氣者陽也,陽氣蘊積則生熱,熱則血澀,寒熱不散,故積聚為癰疽。疽之狀,氣內(nèi)攻,皮濃強實,痹而生寒,寒久發(fā)熱,寒熱蓄積,故傷肉而不壞肌,肌壞則化為膿血。夫癰患屬表,骨髓不枯,易為醫(yī)治。疽患屬里,傷骨壞筋,則難調(diào)理。
經(jīng)曰:一寸二寸為癰,以上至一尺來許者為疽。其五發(fā)各有五色,起因瘭癌疽痼之四發(fā),各有顏色,惟小者為癰,所治頗為易耳。凡人才覺發(fā)作結(jié)聚,發(fā)作寒熱或不寒只熱之狀,疼痛腫赤,瘢痕闊硬;若過五寸以來者,或在頭背,或在肢節(jié),或不見形狀者,便宜下大車螯散;如只三寸二寸瘢痕者,只下小車螯散。如癰已破既不可用大小車螯散。今畫出五發(fā)形象顏色,圖之于后。
正發(fā)論。正發(fā)者,脈洪盛,頭痛發(fā)寒熱,大便結(jié),小便赤,痛徹骨筋,眼睛疼痛,如陽證傷寒。但苦痛有形,腫赤不可近手,腫赤 長,上有如煙漿沸潑者,如粟米之白者,皆毒心火三者所并而然也。當下大黃、犀角、生地黃汁、絲瓜汁之藥與正藥并行之,仍相度用針灸,乘其未膿而攻之,得宣以不潰而愈,此上工也。渴者,無畏;大小便結(jié)赤,渴而喘,無畏;大小便滑者,逆。善惡前論。
卷上 論治
癰疽五發(fā)
一曰癌
癌圖 癌疾初發(fā),卻無頭緒,只是肉熱痛。過一七或二七,忽然紫赤微腫,漸不疼痛,迤邐軟熟紫赤色,只是不破。宜下大車螯散取之,然后服排膿敗毒托里內(nèi)補等散。破后用麝香膏貼之。五積丸散疏風和氣,次服余藥(方見后)。
二曰瘭
?。ú颊亚校?br />
瘭圖 瘭者,始初聚結(jié),尖腫,根腳赤白色,高處帶紅赤,腫實疼痛,憎寒壯熱,口干渴,百節(jié)疼痛,困倦沉重。飲食者,未破者,即下大車螯散。如先破,下小車螯散。然后服輕肌活膿內(nèi)托等藥,次洗點破等藥,加服小車螯散。膿毒不決即服二三,取活膿血。
三曰疽
疽圖 疽初起如麻豆子大,癢痛,抓破如小瘡。后漸結(jié)瘢痕作 。以次皮破竅穴漸如蜂房,多有膿毒不出,結(jié)痛,憎寒多熱,滿悶無力,頭目昏眩,百節(jié)拘急,睡臥不得,或有吐逆,日加煩痛,瘡如火燒,更不可服大車螯散,只服小車螯散與解關輕肌活體等散,止疼痛,退寒熱,解昏眩,仍勤用洗貼,去爛肉與膿毒(方見后)。
四曰痼
痼圖 痼發(fā)者,形狀三兩個,或手背不日消退自破,苦無膿血毒汁意以為安愈。忽因消渴,腎所攻,及至春冬,再在背膊或腎 上生一個二個。疼痛赤腫、腰疼筋緊拘急,吃多物常饑燥,小便赤,大便澀,三五日一通,或破,下小車螯散。未破,下大車螯散。逐日下內(nèi)消內(nèi)解散(方見后)。
五曰癰
癰圖 癰初起,突如蒸餅,又如魚形,一頭大或多頭小,或橫在背膊,或在脅肋間,及二三寸許,堅實赤腫,時發(fā)熱疼痛。如未破,服大車螯散。已破,服小車螯散。次用內(nèi)解內(nèi)消等藥與治痼法治之。
問曰:古今之用藥制度與夫金石之變,草木之反,虛實之蒸,食毒之發(fā),愿盡言之。
答曰:古之治病,隨證施設,如箭中的,故應手而愈。妙體存乎心,模體行以意。今人之體,古方書無有加減,禍福相半。古稱單方療病為效最切,擇以佐使斯為治病。癰疽之疾如山源之水,一夕暴漲,非決其要會支之大渠,使殺其勢,則橫潦為災。猛烈之疾以猛烈之藥,此所謂以毒攻毒也。金丹之性,真水不勝,客火上炎。草木之反,熱毒蘊結(jié)。五金八石,各從其類。朱砂下砒,硝石化伏(伏謂伏火丹也。)犀角、大黃,攻治無畏。仙芝無虛實證此外則針灸佐之(謂如仙芝方,它方非針灸佐之不可)?!肚Ы鸱健肺┪逑氵B翹散、豬蹄湯、金犀角丸有準?!豆磉z方》世稱奇妙,究其所以,除木占斯散未聞可以施手,而敗醬占斯,世皆莫識,遂為文具蘇梗、忍冬不能救急,綠豆、乳香可治金石,舉此顯顯數(shù)者,以別是非,爾后不可概舉。然倉卒之間,醫(yī)者紛紛莫知適從,上下畢備,乃可成事,應入門看候,便須以醋調(diào)藥。未潰者當心點之如棋子大,良久視其痛與不痛。不知痛者加一點,不痛良久又加一點,至滿上而不痛及痛如昔者,為入肉,為不應藥(以上論仙芝,無他法,只以本方用之)。已潰者 子試之,及數(shù)與未及數(shù)者,決輕重,應點隨手而痛者妙。食頃者四分,又食七分(此言尋常痛,今點愈痛,昔日痛今不痛,皆應上法)。消息在臨時之妙,須定意商量,于此時決死生也。即應病服藥,初進二錢,如五里進三錢,如五里進四錢,如早至晚六錢。
止如此兩者,亦言以毒攻毒也(此言仙芝,余藥根據(jù)本法)。當日進藥三服后,即用藥敷之圍瘡面所闊腫處,以防其它,注視其東西四向。除以上法涂圍外,于其頭上用藥一點,此妙不傳試法論瘡已潰,須用好濃紙作一合索 子捻入,看分數(shù),如背上自肝 以上,試直入無偏斜,及一寸三分者為將通,十全三四,過此不治。雖過數(shù)而精神強者,須以竹膜一片可敷瘡口。密者,先擇一凈明室中,以水濕瘡口四旁。然后敷竹膜,在靜看其動,似氣之拽拽則已通矣。非風非扇而與呼吸相應,十死不治。無此者可療,余法載前論。一應背潰皆以此法試至妙,如無大竹膜可糊合為之。
腐肉色青黑缺牙不附骨者,用煉刀竹刀割之,或已腐而肌肉薄者,不可割,當下食,惡肉膏。先熏后用,應潰后無死證,可下手,不然不治(證見前論)。
長肉之法,須惡肉盡乃可下,下而看淫,淫生而有紅黃者,紅黃者吉;淫生而無肉意青黑者兇。未下前先用藥湯洗,洗后復用蔥少鹽多湯洗之,微干乃可用。忌一切厭穢婦人孝子見之,下后仍不許他人揭看。大凡無淫肉不生,淫上有一層淫,淫如黃綿在肉之上也。
有膿者,脈洪數(shù)而緊,痛如刀錐雞啄,按之似欲隨手,當先以取膿針潰之。潰之而脈愈證退,不加針灸,唯平補而愈。當用十奇散之類。潰而證不退加針灸法。又有肉里癰一證,在好肉之里有膿當決之,否則成附骨。決而以油捻子塞之,良久乃出,可以盡毒。應行肉里,針須量其人平日飲量,以酒調(diào)藥,乘其服藥酒后而決之。然背無此證,濃肉有之。腸癰在膚準此。
打針法用馬銜鐵于甲子日,一日煉打陽針一枚如韭葉,長三寸六分;丁酉日打陰針一枚,長二寸四分;驚蟄日打雷鋒針一枚,長二寸四分;又打取膿針一枚,如韭葉,長三寸六分;打煉刀一枚,小釣一個。上用桑白皮,紫藤香煮一周時,以紫藤香末藏之。陽針,針獨疽。陰針,針癰。雷鋒針,針怪形。非怪形者,必須辨認仔細,乃可針?;蛞晕矠轭^,誤人不淺;中脊膊貼,大痛不止。先后失序,療之難愈。假如只一個瘡而四面無頭,其頭在中,仍不許于中點之,大逆,只于四旁濃涂,根據(jù)常法。假如一個至數(shù)個,須察其至甚、先甚后輕、先輕后甚。法當先其輕者,后其甚者。反此者即與本方,服藥不能應,雖不害其命,而留之日久。病形雖多,針敷則一,收外攻內(nèi),侯其聚合。內(nèi)毒盛者,急攻其內(nèi);外毒盛者,速瀉其熱。日夜收攻,庶幾無失。
騎竹馬量灸法:發(fā)背腦疽、腸癰、下部癰、乳癰、喉癰、牙癰、手足一切癰疽、或胸腹不測丹癰、緊硬之屬。先令病患以肘憑幾豎臂腕,要直,用篾一條,自臂腕中曲處橫紋,男左女右,貼肉量起,直至中指尖盡處截斷為準,不量指爪。卻用竹杠一條,使病患脫衣騎定,令身直。前后用兩人杠起,令腳不著地。又令一人左右扶定,勿令僵仆。卻將前所量臂腕篾,從竹杠坐處尾閭穴直貼脊骨,量至篾盡處為準,用墨點定。此穴是取中,非灸穴也。卻用稻桿子量病患中指中節(jié),相去兩橫紋為準,男左女右剪斷,將稻桿準子從篾點定處,兩邊各橫量一寸,準子盡處取兩穴各五壯或七壯,不可多灸。不問癰生何處,并用此法灸之,無不愈也。此二穴心脈所起,凡癰皆心火留滯而生,灸此二穴則心火實時流通,不三日而愈,可以起死救危,有非常之功也。屢試而屢驗矣?!端貑枴吩疲褐T痛癢瘡皆屬于心。又云:榮氣不和,逆于肉理,則生癰腫。榮氣者,血也。心能行血,血即滯則脈不行,故逆于肉理,則生癰腫。灸此二穴,心火調(diào)暢,血脈自流通,愈于服藥多矣。
卷上 論治
第一法
先從男左女右臂腕中曲處橫紋起,用薄篾一條量至中指齊肉盡處,不量指爪為準,剪斷
卷上 論治
第二法
男以左手,女以右手,先將中指用薄篾量取中間一節(jié)兩橫紋,斷為同身一寸,為準子。
卷上 論治
第三法
先令病患脫去上下衣服,以大竹杠一條跨定,令兩人徐徐杠起,足要離地五寸許,兩旁以兩人扶定,勿令動搖不穩(wěn),卻以第一圖準子貼定竹杠,從尾閭起貼脊,量至準子盡處,以墨點定記之,非灸穴也。此是取中穴止處。卻以第二圖取同身寸準,取兩寸平折,自中穴量之,以中分取傍各一寸,方是灸穴。
治癰疽發(fā)背癤毒一切惡瘡,并婦人乳癰。灸法以麻皮一條,從手臂大曲橫紋中度起,牽至中指第二節(jié)橫紋處為定,引而倍之截斷,遂將此準從結(jié)喉處按定,雙引兩頭,垂于背脊直下,取準頭盡處點定,此是定高下也。又以小竹篾一條比大拇指上節(jié)一寸為準,卻將此準就于背中點定處,旁去一寸,點一穴灸五壯或七壯。若已破,灸后三二日間瘡口合,再就前穴又引一寸,點一穴五壯或七壯十壯。凡此點穴亦皆男左女右灸,不可絲毫失也。此灸法活人甚多,立有神效,故鋟本附于寶書之中,以救疾苦,不可忽之。
圖 凡點穴用灸,須端坐以兩手垂于膝上,頭不可俯仰動搖,庶不失穴道,切宜記之。
灸法曰:諸陽熱而為癰疽,故灸手左右曲池,手七里肩峰骨后縫,足風市,足腿骨上縫骨,足三里炷如麥粒,各三壯,立此止痛也。
又灸一切惡瘡并喉閉發(fā)背等,每用細索或帶子,以病者右手大指第二指,拈直臂量,當心看索之多少,平折作兩半,自病者喉以索只搭過,至背上,看至近處,兩頭各更加一寸,夾脊骨為穴灸,各灸三壯立效(趙唐卿傳)。
卷下 方法
正藥指授散
此藥本無名,因先生遇老人于山,自云姓徐,指而授之,乃號徐仙芝方散,皆以為名。
按仙芝圓者為陽,方者為陰,陰陽對生,面青,背紫黑色,根盤如蜈蚣,四葉對芳,五月而花,有花無實,凌冬不凋,叢秀異于它草,生深山大澤于水石之間。采以五月五日,采訖擇根令齊,便于急水中擺去沙土,掛于微帶風日處,不可大把疊束,恐爛不佳,而氣味無力,方圓各收一處,不可相雜,即干,臨時用方圓兩根,各作一包,無令差誤。每用磨子磨之,不得近鐵,取極細為度。忌僧尼婦人孝子雞犬一切厭穢見之。揀天德月德天醫(yī),或七月七日吉日合之,根據(jù)此法則其驗如神。尋常疏縱不根據(jù)此法,則功效便遲矣。即尊奉此藥,不可不虔。為制造殺毒定瘡,即以為散,用釅醋調(diào)之。根敷其頭,圓者敷其右,方者敷其左,一個時辰當住。大痛若不住,加一服,又不住可加后藥:仙芝根葉(共一兩半) 梓寄生(半兩) 夜明砂(一兩)
上根據(jù)前法濃調(diào)敷之,風毒盛極加趙侯須(一兩,本草名敗醬) 絲瓜(半兩,生者佳,冬,可預霜前收,臨時末之以敷。生者則細切,石臼中杵,絞汁,以一盞當一兩,不用醋調(diào),只用汁調(diào)。更佳。此物亦有陰陽,長瘦為陽,短肥為陰,可偶用之)如煙漿沸潑風毒火丹,者可加夜明砂(通前半兩)、真牛黃(一字)、犀角(水磨半錢,不然細末之)根據(jù)前法,不用醋調(diào),以絲瓜汁,犀角磨水調(diào)敷。
卷下 方法
服食仙翁指授散
仙芝(四兩,方圓根莖枝葉對用,制如前法) 絲瓜(一兩) 夜明砂(一分)
上每用三大錢,溫酒調(diào)下。病在上者,先食后服。凡毒盛者,加趙候須(一兩),犀角末錢),每用三錢酒調(diào)下。飲酒悶者木通湯下,如煙漿者加牛黃(一錢),赤茯苓(半錢),用酒
卷下 方法
老翁神杖散
梓寄生(一兩) 夜明砂(一兩)
上為細末,每用二錢,溫酒調(diào)下。催服根據(jù)仙芝式。敷藥如前,以醋調(diào)之,絲瓜汁尤佳。
梓寄生,即梓樹上老寄生藤。自地下量起,與人額齊,以下者不用,以上者取七尺。如無,只取三尺六寸,每條皆如此。若一藤一枝者,不取。一藤二枝者,可取。擇二吉日采,無令人多見。采歸,以利瓷片輕手刮去外黃皮,再刮去中間白肉,內(nèi)心不用。瓦上微火焙干,磨子磨之,五月五日尤佳。
卷下 方法
玉女飛花散
蜀桑根(取大者)
上即芫花根,不用木,五月五日采。水中輕輕洗去土,燒淡醋令沸,以花根于醋中一走過,覺色變白如寄生法。當日采,當日刮,令極細。每服一字,溫酒一大盞。放藥于盞。
良久,面上花飛,服下。催服如入門式,敷以絲瓜汁,醋調(diào)亦可。
卷下 方法
趙侯須散
趙侯須(即敗醬草,干者四兩) 苦辣回根(七寸) 甘草節(jié)(三寸) 乳香(一錢) 穿山荷根(即蒲桃藤根,七寸)
上生搗為粗末,干者為細末,共為一劑,分三服。每服用好酒三升,半煎至七分去滓服,敷用酒,調(diào)根據(jù)上法。
卷下 方法
六化丹
即犀角丸易名,以神貴其藥而為俗子所珍,因其能化風、化熱、化毒、化結(jié)、化積、化膿為水,故曰六也。
犀角(生者,一兩) 黃芩(一兩) 大黃(一兩) 巴豆(半兩,去心除油) 升麻(一兩)
當歸(一兩) 梔子(一兩) 白蘞(一兩) 甘草(一兩,炙) 天南星(一兩) 黃 (一兩半)
防風(去蘆,一兩)
上為細末,以早潮順流新汲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不拘時候,隨證量人大小用之
卷下 方法
十奇散
本法稱此藥無情,全不類治癰疽者。然古圣神工所制,殆不可測,不拘老幼,已潰未潰服一二服,立效。據(jù)考證,今收入平補藥中,庶幾中的。
人參(一兩,去蘆) 當歸(一兩,去蘆) 黃 (一兩) 川芎(半兩) 白芷(半兩) 桔梗(半兩,用苦者,不可用甜者) 甘草(半兩,炙) 桂(半兩,薄者去皮取心) 濃樸(半兩去皮,姜汁炙) 防風(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催服如前法,本法加至六錢止。
卷下 方法
逼毒散
當歸(一兩) 枳殼(一兩,去瓤炒) 甘草(一兩,炙) 白芷(一兩) 貝母(三兩,去心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酒水各半盞,煎至六分,日四五服。
卷下 方法
黃真君妙貼散
硫黃(好者,不計多少)
上用蕎麥面為窩子,包黃在內(nèi),于熱火中兩邊 ,令黃黑取去,入乳香半兩細研,用井花水調(diào),以熟絹剪如所腫樣貼之,留竅,日兩易。
卷下 方法
托里地脈散
當歸 地蜈蚣 赤芍藥 甘草(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
卷下 方法
黃芩散
洗瘡腫爛處,化惡血膿汁,活血調(diào)榮衛(wèi)。
黃芩(二兩) 秦皮(真者) 莽草 細辛 白芷 川芎 黃連(各半兩) 羌活(一兩半)
上為粗末,每用一兩半,以豬蹄煮熟,去蹄入前藥,煎數(shù)沸,通手以綿惹洗癌瘡,直至藥冷為度。洗后使麝香膏貼。春冬一日一洗,夏秋一日兩洗。
卷下 方法
秦皮散
破與未破宜先洗,以此藥消逐惡肉膿水。
秦皮(三兩) 莽草(二兩) 細辛 苦參(各一兩半) 黃芩 當歸(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洗時用豬蹄湯和藥一兩同煎二十沸,去滓。通手以綿惹洗,以五枝煎貼之
卷下 方法
芎黃散
洗疽瘡化毒,散膿汁,生肌肉,止疼痛。
川芎 大黃 黃芩 何首烏(各五錢) 當歸 黃連 香白芷(各三錢半)
上為細末搗爛,每用豬蹄湯煎藥數(shù)沸,去滓。以綿惹洗之,藥冷止。
卷下 方法
豬蹄湯
豬蹄(一只,治如食法) 黃 (三兩) 黃連(三錢) 芍藥(三兩) 黃芩(二兩) 野狼牙根(二兩) 薔薇根(二兩)
上以水三斗煮豬蹄令熟,澄取二斗六升,或一斗六升下諸藥,煎取一斗去滓,分三服洗
卷下 方法
槐白皮湯
槐白皮(一兩) 桑白皮 紫藤香(即降真香) 防風(各半兩)
上 咀,水三升,煎至升半,代豬蹄湯洗。
卷下 方法
熏藥
雄黃(好者一兩) 雌黃(一兩) 蚌粉(三兩)
上為細末,用闊口瓶入米醋一升,不蛀皂角一挺,藥末五錢,同煎至沸,以氣熏瘡,冷欲盡,再燒半挺炭投醋中,取氣熏之,直至炭淬醋盡為度,日一用。
卷下 方法
活血散
治膿出不快,肢體悶痛,寒熱無時,口苦舌干,不思飲食。
金星草(五葉) 川芎 羌活(各一分) 人參(半兩) 甘草(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下,日三服。如大腫赤疼痛,用麥門冬五錢搗爛熱調(diào)令清,以鵝毛刷在瘭腫瘢上。
卷下 方法
輕肌丸
止疼化毒除膿,寒熱煩躁,腳手無力,四肢倦,虛渴,氣乏不勻。
慈姑(一兩) 何首烏 甘草(炙,各三分) 獨行(一兩,去皮) 地黃(半兩) 蝦啾唧(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薄荷七葉煎至八分溫酒下。
卷下 方法
大車螯散
車螯(一個,黃泥田濟通紅 ,去泥置地上,去火氣) 大戟(凈洗) 芫花(醋炒) 漏蘆甘草(炙) 檳榔(各半兩) 甘菊(去梗葉,其梗一名傅延年) 大黃(三分) 膩粉(一分)
上各為末,每服二錢。車螯末二錢,膩粉一錢拌和,于更初用栝蔞酒下。如人行五里即下惡毒膿血二三行,不用止自住。凡后生,只一服,老少加減。
卷下 方法
小車螯散
車螯(二分) 輕粉(二錢) 甘草(一分) 栝蔞(一個)
上各為末和勻,每服二大錢,五更初煎,栝蔞酒調(diào)下。
卷下 方法
內(nèi)托散
大止疼痛,如未破,即點破有膿。
川烏(一兩,炮) 茯苓(三分) 苦杖(半兩) 獨活 白芷 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diào)下,日三服。
卷下 方法
解關散
治疽毒頭痛,寒熱心煩悶躁,肌困無力,去惡毒膿血。
麻黃(三分,去節(jié)) 大黃(三分) 肉桂(半分) 甘草(半兩,炙) 訶子(五個,去核)
枳殼 木通(各一兩) 木瓜(一個)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蔥白三寸連須,煎至八分,通日服,片時自然汗出,再進數(shù)服,痛熱即減。
卷下 方法
金花散
順氣補內(nèi)去邪毒,治疽皮燥痛,快膿止疼。
蒲黃(一兩) 赤芍藥(二分) 地骨皮 蔓荊子(各半兩) 石菖蒲(一分) 甘草(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薄荷湯亦可。
卷下 方法
排膿散
去疼膿,逐惡血,化腫毒,退寒熱。
防風(一兩,洗) 仙靈脾(即淫羊藿) 甘草(炙,各半兩) 川芎(半兩) 白芷(三分)
人參(一兩半) 細辛(一兩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如不飲,糯米湯下,不拘時候。
卷下 方法
五積勻氣丸
治五發(fā)風毒,逐余毒惡氣,行血脈。
杏仁(八十一粒,去皮尖) 巴豆(八十一粒,去皮,研) 木香(一分) 黑附子(一分)
當歸(一分) 小坯(半兩,即蘇木)
上為末和勻,用糯米煮飯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臨臥薄荷湯或姜湯吞下,量虛實
卷下 方法
敗毒散
已破宜服,逐惡毒流清,去毒濁。
麻黃(一兩一分,去節(jié)) 白術(shù) 蒼術(shù) 荊芥(各一兩) 甘草(三分,炙) 大黃(半兩)
薄荷(生花者一分) 黃芩(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蔥白三寸,煎至八分,不拘時候。
卷下 方法
托里散
止疼托里固濟臟腑。
山蜈蚣(二兩) 當歸(二分) 地黃(去土) 甘草(炙) 濃樸(炙) 白術(shù) 白芷 川芎(各半兩) 川烏(三分,炒) 黑豆(一合) 麻黃(三分,去節(jié))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diào)下,如不飲酒,水一盞,姜三片,薄荷五葉,同煎至八分,日連進三五服。
卷下 方法
內(nèi)補散
已破而膿汁出,多瘡壞爛,肌肉未生,宜服此方。
附子(一兩,炮) 粉草(三分,炙) 茯苓(半兩) 陳皮(半兩,去白) 白姜(一分)
人參(三分) 麻黃(半兩) 官桂(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蔥白三寸,棗一個,煎七分服。
卷下 方法
內(nèi)消散
已破去膿積瘀血,止痛退寒熱,進飲食,活百脈。
紅內(nèi)消(二兩) 何首烏 玄參 苦參 蔓荊子 威靈仙(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熱水亦可,不拘時。
卷下 方法
活膿散
治瘡毒熱痛燥,肢節(jié)疼痛,食減少無味。
天麻(一兩,酒浸) 穿山甲(三分,醋炙) 萆 (半兩) 羌活(一分) 甘草(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diào)下,不拘時。
卷下 方法
五參丸
治疽瘡經(jīng)延日月,傳成冷疽毒,宜服此藥。
丹參 人參 苦參 玄參 沙參 蔓荊子 何首烏 紫菀 威靈仙 木香(各三分) 乳香(一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用麝香酒下三十丸或四十丸。
卷下 方法
內(nèi)消丸
解利風毒,氣癰,痼發(fā)之,毒作痛煩。
黑附子(半兩,炮) 川烏(炮,去皮尖) 草烏(水煮去皮) 干蝎 僵蠶(各一分) 雄黃(半兩,研)
上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薄荷酒嚼下。大段發(fā)急者,只作散子,每服一錢,薄荷酒調(diào)下。
卷下 方法
內(nèi)消活關輕竅散
可同內(nèi)解散同服,更將疽發(fā)中金花散同煎服。如欲洗,以用芎黃散洗,后用百花膏貼。
如漸覺消退,未十分好,更服瘭中內(nèi)托散,固濟丸,再用瘭內(nèi)秦皮散洗之,碧油五枝煎膏藥貼之,不然使癌發(fā)內(nèi)作。檳榔散亦得。
附子(半兩,炮) 川烏(半兩,炮,去皮尖) 草烏(一兩半,如前法) 麻黃(去節(jié)) 沉香(一分) 蒼術(shù)(三分) 防風(半兩,炙) 萆 (一分) 杜仲(半兩,炙)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煎七分,通口服。
卷下 方法
生肉膏
凡瘡即愈,肉漸滿,可將收口,且用收口藥微摻一層,乃用生肉膏蓋五日后,去膏,用正收藥仍蓋以油單,忌傷風也。
檳榔(半兩) 生地黃(二兩) 辛夷(二兩) 薤白(五兩) 獨活 當歸 大黃 白芷 川芎黃芩 芍藥 續(xù)斷(各一兩)
上以臘月豬脂為煎。
卷下 方法
麝香膏
長肉,逐敗血,合瘡口。
黑附子(半兩,生) 肉豆蔻(五個,去皮) 陳皮(半兩,去白) 皂角(三莢肥者) 檳榔(四個) 羌活(一分) 黃連 白芷 當歸(各半兩) 白姜 大黃 縮砂(各一兩)
上細搗微爛,麻油一斤于鐺內(nèi)同煎。又慢火煎至一半,藥焦黑為度,去滓,再入凈鐺煎,滾,入黃丹,篩過者五兩,又入油煎干一半許,以凈瓷缽盛之,放地下出火一日。
卷下 方法
桃紅散
治瘡口未合,爛臭瘀肉未去,時水出,以此摻之。
黃丹(一兩,隔紙炒) 硫黃(三分) 茱萸(三分) 輕粉(四錢)
上為細末,用麻油調(diào)和再干之,洗瘡拭摻之。
卷下 方法
白檳榔散
收瘡口長肉。
檳榔(炒) 白芨 黃柏(去粗皮) 木香(各半兩)
上為末,輕粉二錢和勻,如瘡干,即以臘月豬脂調(diào)藥敷之,濕則干糝。
卷下 方法
紅雪散
斂瘡口長肉。
黃柏 黃連(各一兩半) 黃丹(三分,隔紙炒) 輕粉(二錢)
上為末,凡經(jīng)十余次洗后,其爛肉瘀膿不盡,方用止。
卷下 方法
生肌藥
凡癰疽已潰,多有瘀肉壞在四旁,遂令瘡深寢至斷筋蝕骨。法須去瘀肉,用速急生肉煎,庶幾不令傷風,日久不愈。去瘀肉法:淡醋一碗入鹽一字,以雞羽輕輕拂瘀肉處,少頃,用竹片夾縛作一摘,鑷子摘去瘀肉,以藥摻之。
川烏(一分,炮) 訶子(三個,去核) 紫藤香(一分) 生硫黃 食茱萸(各半兩) 龍骨白蘞(各一錢)
上為細末干摻,卻用生肉膏浮虛蓋之,勿令相著,其肉立生。如瘡干,恐痛,或干已痛,則用茱萸四十至五十粒,清油一燈盞,煎取茱萸焦調(diào)敷佳。
卷下 方法
捍骨散
安愈后宜用之。
牡丹皮(一兩) 柴胡(三分) 赤芍藥 茯苓 白芍藥 當歸(各半兩) 甘草上為末,每服一錢半,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同煎至八分,通口服,一日三服,不
卷下
乳癰
凡乳癰易萌,皆由氣逆,寒熱相乘,榮衛(wèi)縫結(jié),乳汁不行而生癰。四十以下,治之多愈;四十以上十愈四五。未成者吸其乳,非乳者下。其已成者,如癰法治之。在乳房而不善治,腐漏者三年而死。中乳房者不救(此句言針)。
針乳癰圖
卷下 乳癰
乳癰方
萱草根上搗爛酒浸服,滓敷。
又方
苣霜葉上不計多少,取陰干為末,如急用則焙干之,以井花水調(diào)涂,不若取絲瓜汁調(diào)最妙。此藥貼涂發(fā)背、一切癰癤,與玉女飛花散為表里。
卷下 乳癰
乳癰方
牛角(切成片) 蚌粉(三錢匕) 糯米(安角上同于炭火上 成灰,取七錢匕)
上作五服,嚼乳香酒下,乳香入在內(nèi)尤佳。
卷下 乳癰
導經(jīng)散子
皂角灰 蛤粉上為細末,半錢或一字,溫酒調(diào)下。急以手揉乳,敷以天南星末,用水調(diào)上,未效加木別子以醋調(diào)涂,次服栝蔞散。
卷下 乳癰
栝蔞散
栝蔞(一兩) 乳香(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調(diào)下。如有乳者急以紙五寸闊一片,用火燒于三寸許置瓶中,火欲過未過,便以瓶口掩乳,以手扶定。其乳吸在瓶中,覺颼颼乳在瓶,則便取去,急洗以藥。若本無乳,根據(jù)癰法治,危亦林《得效方》云熱者加石膏末少許。
卷下
軟癤
問曰:軟癤之稱何由有此。
答曰:大人毒存而為漏,小兒毒存而為軟癤,逼其毒而已矣。
卷下 軟癤
止痛水銀膏
尋常小可瘡癤,無膿而痛,不可忍,諸藥所不能止者,用此立效。
水銀(一分,要好者) 寒水石(一兩) 巴豆(二十七粒,火炮過) 朱砂(半兩,要好)
硫黃 犀角 白蘞(各半兩) 海螵蛸 黃丹( ,各二兩)
上先以津液調(diào)和水銀如泥后,和諸藥末,用米飲丸如兩梧桐大,取新汲井水研藥一丸,當瘡心點之。如水透內(nèi)則住,不然加之,以知為度。服金石人,用砂糖為丸,去海螵硝加樸硝半兩井花水頓進五粒便下,然須識證者可使,否則虛實失宜矣。
卷下 軟癤
軟癤方
宜用淡豉餅。
薤白 淡豉(各等分)
上二味共舂作餅掩之,留瘡口泄氣。
又方
槐樹木上自起皮 青皮灰 伏出兒雞子殼(瓦上燒) 輕粉上為細末調(diào)涂之。
又方
銀鍋子為細末調(diào)涂之極妙,雞子白調(diào)亦可。
卷下 軟癤
治清疔
谷精草(要凈者) 蟬殼(各一兩) 蒼術(shù)(五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調(diào)服,食前仍以針刺疔出水,用桑柴灰汁洗之立效。
后序
文禮不才,蒙賢太守招致求醫(yī),會新安王太監(jiān)論及背證,文禮歷舉諸家治法,因投其機。遂令編類校正,集成一書,名曰“衛(wèi)濟寶書”。后之覽者勿誚愚為僭可也。徐文禮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