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宣帝本紀(jì)

白話陳書 作者:唐·姚思廉


  高宗孝宣皇帝名頊,字紹世,乳名師利,始興昭烈王第二子。梁大通二年(528)七月初六生,出生時有紅光遍布堂室。年少時寬厚大度,富于才略。成年后,容貌俊美,身高八尺三寸,手垂過膝。有勇力,擅長騎射。高祖在平侯景時鎮(zhèn)守京口,梁元帝征召高祖子侄入侍,高宗受高祖之遣赴江陵,經(jīng)多次升遷,任為直閣將軍、中書侍郎。當(dāng)時有馬軍統(tǒng)領(lǐng)李總與高宗為舊交,常常一道游玩共處。高宗曾在夜里喝醉了酒,未滅燈而入睡,李總正好出去了,不一會回來,便見到高宗之身體乃是一條大龍,李總當(dāng)下驚恐無比,拔腿就跑,躲到別屋去了。及至江陵陷落,高宗被遷到關(guān)右。永定元年(557)遙授襲封為始興郡王,食邑二千戶。三年世祖繼位,改封為安成王。天嘉三年從北周回國,授侍中、中書監(jiān)、中衛(wèi)將軍,置佐史。不久授使持節(jié),都督揚、南徐、東揚、南豫、北江五州諸軍事,揚州刺史,晉號驃騎將軍,其余如故。四年加開府儀同三司。六年遷司空。天康元年(566),授尚書令,其余一并如故。廢帝即位,拜為司徒,晉號驃騎大將軍,總領(lǐng)尚書職,都督中外諸軍事,給予班劍三十人。光大二年(568)正月,晉位太傅,兼司徒,給予特別禮遇,可不解劍不脫履上殿,增加邑戶連同舊邑共三千戶,其余一并如故。十一月二十三日,慈訓(xùn)太后下令廢廢帝為臨海王,以高宗入繼大統(tǒng)。

  太建元年(569)春正月初四,即皇帝位于太極前殿,詔曰:“大凡帝王得天命開國,王者于中世振興,都是因為他們美德超凡,才得以成為天子。高祖武皇帝敬奉天命寶圖,籌劃治理九州,創(chuàng)立與天相比之大業(yè),與日月星辰相輝映之和諧貞正,匹敵大地之功勛,與高山同其偉岸,與江河一樣長流不息。世祖文皇帝生就德智超群之資質(zhì),受命于承前啟后之際,圣德昭昭,承繼先王之功業(yè),建造宮室以節(jié)儉教導(dǎo)國民,所致力者惟有德教,建國之初奠立基業(yè),治國大計正在于此。朕以智寡德薄之身,沒有圣賢那樣的才能,早年蒙受前人規(guī)范之熏陶,這才得以傳接大位。盡管親蒙父王訓(xùn)示教誨,立志守衛(wèi)藩國,如劉季子《大風(fēng)歌》所詠作為猛士守衛(wèi)四方,向往遠托此身于邊遠之城陽。自從太子承繼國家大業(yè),正式登基治國,不曾有人誹謗或譏評,只是敬聞置刑法而不用德治。豈料王室不幸,大計危急,國運危難艱險,以至于要更換皇位。我恭敬地聽從朝廷之敕命,誰知竟降恩于我的身上。我心中貞固無比,堅定地對天設(shè)誓不就,然而王侯卿士們敦請再四,交相喧鬧于渭橋邊,以太后之尊貴威嚴(yán),在長樂宮中掛念不止,對著群臣我多次舉起手中的璽綬,不止像殷湯那樣三辭其位,腳步向東又向西,我豈止是如代王那樣五次辭讓!現(xiàn)在我雖然遵奉天命和眾愿來施展帝王之大謀,恭敬地承受世代相守的大圭,然而卻好比要飛越大海和蒼天,更增添了我的謹(jǐn)慎戒懼。希望能夠恩澤下惠,使萬物和諧通達,到那時,當(dāng)與普天下之人民共享此陳書幸福安樂??筛墓獯笕隇樘ㄔ?。大赦天下。在位文武百官各賜位一級,孝悌力田及為父后者各賜爵一級,對于德才特出和才氣橫溢的人,一并加以錄用。鰥夫、寡婦、孤兒、獨老不能養(yǎng)活自己的,每人賜谷五斛?!睆?fù)太皇太后之尊號為皇太后。立妃柳氏為皇后,世子陳叔寶為皇太子,皇子南中郎將、江州刺史康樂侯陳叔陵為始興王,奉昭烈王祀。初五,皇上拜謁太廟。初七,分遣大使巡行四方,觀察各地風(fēng)俗。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新任中撫大將軍章昭達晉號車騎大將軍,以新任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淳于量為征北大將軍,鎮(zhèn)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新任鎮(zhèn)西將軍、郢州刺史黃法..晉號征西大將軍,新任安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湘州刺史吳明徹晉號鎮(zhèn)南將軍,鎮(zhèn)東將軍、揚州刺史、鄱陽王陳伯山晉號中衛(wèi)將軍,以尚書仆射沈欽為尚書左仆射,以度支尚書王勱為尚書右仆射,以護軍將軍沈恪為鎮(zhèn)南將軍、廣州刺史。十一日,皇上親臨南郊祭天。十二日,以皇子建安侯陳叔英為宣惠將軍、東揚州刺史,改封豫章王;豐城侯陳叔堅改封長沙王。十三日,以明威將軍周弘正為特進。二十八日,皇上親臨太廟祭祖。

  二月初十,皇后拜謁太廟。十一日,皇太子拜謁太廟。十五日,皇上親耕藉田。

  夏五月初六,北齊遣使者來訪。二十九日,以吏部尚書、領(lǐng)大著作徐陵為尚書右仆射,以太子詹事、駙馬都尉沈君理為吏部尚書。

  秋七月初四,皇太子納沈氏為妃,王公以下賜帛各有等差。初十,以平東將軍、吳郡太守晉安王陳伯恭為中護軍,晉號安南將軍。

  九月十八日,以新任中護軍晉安王陳伯恭為中領(lǐng)軍。

  冬十月,新任左衛(wèi)將軍歐陽紇據(jù)廣州舉兵反叛。十五日,遣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章昭達率眾討伐之。二十六日,皇上親臨太廟祭祖。

  二年(570)春正月初一,以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郢州刺史黃法..為中權(quán)大將軍。二十二日,皇上親臨太廟祭祖。

  二月二十九日,儀同章昭達擒歐陽紇,送至京師,斬于建康市中,廣州亂平。

  三月十三日,皇太后崩。二十三日,特赦廣、衡二州。二十四日,大赦天下。又下詔自討周迪、華皎以來交戰(zhàn)中所有死亡之人,均令收尸殮棺入土,并且給以粗陋之小棺,送還本鄉(xiāng);受傷未經(jīng)治愈者,每人給以醫(yī)藥。

  夏四月初二,臨海王陳伯宗去世。二十五日,皇太后礻付葬于萬安陵。

  閏四月二十五日,皇上拜謁太廟。二十六日,太白星晝現(xiàn)。

  五月初三,儀同黃法..獻瑞璧一枚。二十八日,北齊遣使者來吊問。

  六月初六,新羅國遣使獻土產(chǎn)。初九,大降冰雹。二十三日,分遣大使巡行州郡,視察、審理冤案。二十六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章昭達晉號車騎大將軍,安南將軍、廣州刺史沈恪晉號鎮(zhèn)南將軍。

  秋八月初三,詔曰:“以仁德安撫邊鄙之人,這是歷代的常制,離開戎狄之地到華夏來,這是老百姓內(nèi)心所愿。近年來從江那邊背負嬰兒接踵而來的,歷經(jīng)千難萬險前來歸順的,在邊境上是應(yīng)接不暇,正當(dāng)加以撫恤善待,以不負其誠心。因此,居于偏僻之地的自應(yīng)加以救助,有在京師及各州鎮(zhèn)所在地的,不論遠近,一律免其課稅與徭役。倘若將來收復(fù)了舊河山,奪回我國淪陷之地,一概準(zhǔn)許還鄉(xiāng),絕無拘束和限制。各州郡縣的長官對他們要明確地加以鑒別,肥沃之田園,荒蕪之村落,隨他們安居下來。如果擅自派給賦課,將以擾民論處?!庇衷t曰:“民為社稷之本,這已載入《尚書》;治理國家要愛撫百姓,乃是千年一貫之教誨訓(xùn)誡。朕聽理朝政,總是遲遲回宮,日夜操勞,正當(dāng)流布恩澤,以廣施于黎民百姓。有梁末年,政令和刑法廢弛缺失,條規(guī)綱紀(jì)松弛紊亂,僭越篡位之事接連發(fā)生,勞役、賦稅、征發(fā)及雜徭尤其繁雜苛刻。我大陳統(tǒng)御環(huán)宇,救治其余弊,因忙于消滅有扈、戡平九黎之類的平亂事務(wù),未及改作,年長日久蔓延開來,將要成為慣例,如再不加以舒緩和更張,天下事務(wù)將無從安排了,所以我日夜憂懼,好比生了頭疼病一般。我應(yīng)當(dāng)追求儉樸,以儉約自奉,救助萬民。盡管府庫之財帛并不充足,然而,百姓沒有富足,君王何從富足?應(yīng)當(dāng)立即革除,去掉用度奢侈者,希望能永為一定之準(zhǔn),使之簡便而易于遵從。自今日起,應(yīng)當(dāng)對于耕作加以扶持,如遭遇澇災(zāi)旱災(zāi)農(nóng)田歉收,便即陳告郡縣所在,上奏朝廷對其賦稅加以減免。士兵年滿六十,一律準(zhǔn)予放回本籍。技藝高明之巧手輩,正在服役的、老死的,以及陪從老病之人的,不再煩其交納訂賦追繳租稅。假如在捐稅過程中加以飾巧隱瞞,以及王公百官擅自接受百姓為法定蔭戶的,免其官職解回原籍,特準(zhǔn)開恩,聽其自首。在職理事之人,必須互相檢查上報,如有過失,不要推諉,犯事者服其罪。縣令換任時,前任應(yīng)詳細列出官衙之舍、所轄?wèi)魯?shù),移交給后任。如戶數(shù)有增加,便加以提拔賞賜;假如出現(xiàn)人陳書口散失,按其實情加以治罪。如有能開辟荒田者,不論田畝多少,依舊制免其新墾田的賦稅。”初七,太白星晝現(xiàn)。

  九月十五日,以散騎常侍、鎮(zhèn)東將軍、吳興太守杜棱為特進、護軍將軍。

  冬十月初五,皇上親臨太廟祭祖。

  十一月十二日,高麗國遣使獻土產(chǎn)。

  十二月十四日夜,西北方有雷聲。

  三年(571)春正月初五,以尚書右仆射、領(lǐng)大著作徐陵為尚書仆射。十三日,皇上親臨南郊祭天。二十三日,親臨北郊瘞地。

  二月初二,皇上親臨明堂祭祀。十九日,親耕藉田。

  三月三十日,大赦天下。自天康元年(566)至太建元年(569),長期拖欠的軍糧、祿秩、夏調(diào)迄今不曾交納的,一并免除。又詔令犯人之子弟、親屬親友逃亡到國外的,一概聽?wèi){他們回國自首;現(xiàn)今仍拘執(zhí)在獄者,酌情釋放;如原有住宅,一并追查給還。

  夏四月十五日,北齊遣使來訪。

  五月初二,太白星晝現(xiàn)。初五,遼東、新羅、丹丹、天竺、盤盤等國均遣使者來進獻土產(chǎn)。

  六月十一日,江陰王蕭季卿因罪免去官爵。二十八日,封東中郎將長沙王府諮議參軍蕭彝為江陰王。

  秋八月二十六日,皇太子親臨太學(xué)設(shè)薦饌酌奠,太傅、少傅、祭酒以下賞賜絹帛各有等差。

  九月二十八日,太白星晝現(xiàn)。

  冬十月初十,皇上親臨太廟祭祖。十一日,北周遣使來訪。二十五日,丹丹國遣使獻土產(chǎn)。

  十二月十九日,車騎大將軍、司空章昭達薨。

  四年(572)春正月初三,以云麾將軍、江州刺史、始興王陳叔陵為湘州刺史,晉號平南將軍;以東中郎將、吳郡太守長沙王陳叔堅為宣毅將軍、江州刺史;以尚書仆射、領(lǐng)大著作徐陵為尚書左仆射;以中書監(jiān)王勱為尚書右仆射。十七日,以丹陽尹、衡陽王陳伯信為信威將軍、中護軍。二十七日,皇上親臨太廟祭祖。

  二月十三日,立皇子陳叔卿為建安王,授以東中郎將、東揚州刺史。

  三月初十,以散騎常侍孫蠩為安西將軍、荊州刺史。二十三日,扶南、林邑國均遣使進獻土產(chǎn)。

  夏四月十七日,以中權(quán)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黃法..為征南大將軍、南豫州刺史。

  五月初二,尚書右仆射王勱卒。

  六月十一日,侍中、鎮(zhèn)右將軍、右光祿大夫杜棱卒。

  秋八月初二,北周遣使來訪。初八,景云現(xiàn)于天空。初九,詔曰:“國家之大事,在于祭祀與興師。出師要按節(jié)令,運籌于廟堂,可以安定九州,成就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這武功七德。近年來掃蕩邪惡、暴亂之徒,澄清諸夏之域,歸功于勇士們合力作戰(zhàn),也歸功于將領(lǐng)們的運籌帷幄。盡管夷人被平定之后就當(dāng)將兵器入庫,夷酋前來交好,邊塞不再有警報,只是不教百姓戰(zhàn)事,此之謂棄民,為仁必須有勇力為輔,不能忘了武備。姜太公在石番溪傳韜訣于文王,黃石公于谷城授符..給子房,劉文叔制定并公布征伐之規(guī),曹孟德頗知一些用兵的謀略,朕既已愧當(dāng)時能與作兵書之古人不謀而合,故能廣為展讀。加以從前曾經(jīng)率兵作戰(zhàn),備嘗布陣之事,對于大禹七步陣法、曹劌乘三鼓殲敵之法,了然于胸,可隨口道出。現(xiàn)一并編列剪裁,共十三款,應(yīng)立即加以頒布,以為永久之準(zhǔn)則。”二十六日,詔令停止督征湘、江二州拖欠之租稅,無錫等十五縣的流民,全部免除其徭役、賦稅。

  秋九月初一,日食。十二日,大赦天下。又詔曰:“舉用德才兼?zhèn)渲?,聽取諫言,這是為皇上的顯明規(guī)鑒;舉薦賢士,訪求直言,這是為臣子之典型美德。朕以智寡德薄之身,繼守帝業(yè),盡管世代相承太平無事,然而治下卻算不上安定統(tǒng)一。對臣下加以鑒別,各授其職,日晚方食,清晨即起;身邊缺少諫諍之臣,屬下也沒有新薦之賢士。人才多么地缺乏啊,很少有人能直言抗?fàn)?。難道我可以獨自運用威權(quán)和謀略,不必佐以正直之言?置諫鼓于公車令署,卻很少有人談?wù)摮檬?;施治象之石于魏闕,也無人陳說政績之好壞。像漢之朱云那樣摧殿檻以切諫成帝除佞的,我確實未逢其人;像秦之禽息那樣要以頭觸楹以諫穆公重用百里奚的人,又難以遇到。至于像許子那樣著粗布衣去見滕文公,像虞卿那樣背著傘千里跋涉而游說趙孝成王,或者像后漢殷肅那樣雖年老而才能絕倫,或者像王成那樣以少壯之年而治有異等之效,求合于當(dāng)時而不得合的,近臣們也不加以稱說,以至于朝代發(fā)生了更迭,黃金臺上招賢之金也將要用盡,他們終究還是沉抑于下而不得升進,實在令人嘆息啊。又有尊貴為諸侯,卑賤為十等人之末的,優(yōu)劣交馳,對此該鼓勵和禁止的沒有嚴(yán)格區(qū)分,以至于徒然有街里之謠言紛起,而在朝廷上發(fā)表議論的卻未見其人。此是朕之不夠明哲,然而一時也無人上言興利除弊?!对娊?jīng)》上說,教化大行的盛世就會到來,陳書難道竟至于會有差錯嗎?在外可通告文武百官:所有在職臣僚聽著,關(guān)于風(fēng)教之怪變,朝政之?dāng)模獓?yán)肅地據(jù)實指出,只準(zhǔn)冒犯,不準(zhǔn)隱諱。另外每人舉薦其所知悉之人才,依其才能加以明白考核。如有掌管政事之人清廉或者貪穢,在職之官員有才或無能,分別直言上達,以待朝廷加以退降或升進?!倍呷?,以已故太尉徐度、儀同杜棱、儀同程靈洗礻付祭高祖神廟,以已故車騎大將軍章昭達礻付祭世祖神廟。

  冬十月十七日,皇上親臨太廟祭祖。三十日,以鎮(zhèn)南將軍、廣州刺史沈恪為領(lǐng)軍將軍。

  十一月初一夜地震。

  閏十一月初三,詔曰:“姑熟是肥沃廣闊之地,可與荊溪一帶媲美,博望山地當(dāng)要塞,天然險峻,南對龍山,北臨牛渚,對岸是楚國之遺城,臨近東吳富春太守全琮之故壘,良田美樹,田間水溝相望,相連的是屋檐,高聳的是屋脊,縱橫交錯的田埂好似錦繡一般。自從梁末戰(zhàn)亂發(fā)生,殘敗殆盡,近來雖極力使之豐足富裕,仍然不能平復(fù),就是像京郊這樣咫尺彈丸之地,也該讓它變得富足。況且眾將屬下,多寄養(yǎng)有父母家室,軍與民習(xí)俗相雜,造成極為敗壞之風(fēng)。從現(xiàn)在起如有卸任回鄉(xiāng)之人,準(zhǔn)予其部曲留于五部轄下;如果已在江北,也責(zé)令迎回,一并安置到南州津。所有做買賣的,不再索取估稅;荒蕪之地新被墾辟出來,也停止征收其稅。朝廷派使臣一人,與刺史、津主一道對他們加以辨明、約束,給以田地,每人標(biāo)立一塊屯戍之地?!?br />
  十二月初五,甘露降于樂游苑。初七,皇上幸樂游苑,采取甘露,宴飲群臣。三十日,詔曰:“梁朝末年,戰(zhàn)火接連而至,承華宮遭焚毀,損壞得連屋架也不復(fù)存。天命更新?lián)Q代,至今已將二十四年,只因忙于戰(zhàn)事,來不及加以修葺。時下工匠們還比較閑散,椽楹也有圖可摹,明年便可開工建造東宮,可權(quán)且設(shè)置起部尚書、將作大匠,以主持監(jiān)督造作。”

  五年(573)春正月初六,以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淳于量為中權(quán)大將軍;以宣惠將軍、豫章王陳叔英為南徐州刺史,晉號平北將軍;以吏部尚書、駙馬都尉沈君理為尚書右仆射,領(lǐng)吏部。十四日,皇上親臨南郊祭天。二十七日,皇上親臨太廟祭祖。

  二月初五,皇上親臨明堂祭祀。十九日夜,天空有白色如虹狀,從北方直貫北斗紫宮。

  三月十六日,分遣諸軍北伐,以鎮(zhèn)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吳明徹都督征討諸軍事。二十日,西衡州進獻一馬生角。二十三日,皇孫陳胤出生,內(nèi)外文武百官賜帛各有等差,為父后者各賜爵一級。北討大都督吳明徹率眾十萬,從白下出發(fā)。

  夏四月初八,前巴州刺史魯廣達攻克北齊大峴城。十六日,吳明徹攻克秦州水柵。二十五日,北齊派兵十萬增援歷陽,儀同黃法..擊破之。二十六日,北齊軍救秦州,吳明徹又破之。二十八日,詔令北伐諸軍所殺北齊兵,盡行埋掩。二十九日,南譙太守徐木曼攻克石梁城。

  五月初四,瓦梁城降。初八,陽平郡城降。初九,徐木曼攻克廬江郡城。十一日,黃法..攻克歷陽城。十四日,北高唐郡城降。十六日,詔令征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黃法..移鎮(zhèn)歷陽,凡北齊改縣為郡者一律恢復(fù)為縣。二十日,南齊昌太守黃詠攻克齊昌外城。二十一日,廬陵內(nèi)史任忠駐兵東關(guān),攻克其東西二城,又進軍攻克蘄城。二十三日,又攻克譙郡城,秦州城降。二十九日,瓜步、胡墅二城降。

  六月初六,郢州刺史李綜攻克灄口城。十一日,任忠攻克合州外城。十六日,淮陽、沭陽郡均棄城逃走。十九日,景云現(xiàn)。豫章內(nèi)史程文季攻克涇州城。二十一日,宣毅司馬湛..攻克新蔡城。二十九日,北周遣使來訪。黃法..攻克合州城。吳明徹駐兵仁州,三十日,攻克其州城。同月,修治明堂。

  秋七月初一,鎮(zhèn)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吳明徹晉號征北大將軍。初四,北齊派兵兩萬援齊昌,西陽太守周炅破之。初五,吳明徹駐兵峽口,攻克其北岸城,南岸守軍棄城逃路。周炅攻克巴州城。淮北、絳城及谷陽士人百姓,一同誅殺其主帥,以城池降。二十二日,吳明徹攻克壽陽外城。

  八月初二,山陽城降。初九,盱眙城降。十五日,廢南齊昌郡。十九日,戎昭將軍徐敬辯攻克海安城。青州之東海城降。二十五日,平固侯陳敬泰等攻克晉州城。

  九月初一,陽平城降。初九,高唐太守沈善度攻克馬頭城。十一日,齊安城降。十三日,左衛(wèi)將軍樊毅攻克廣陵之楚子城。二十日,尚書右仆射、兼吏部、駙馬都尉沈君理卒。二十四日,前鄱陽內(nèi)史魯天念攻克黃城小城,北齊軍退守大城。二十五日,割南兗州之盱眙郡屬譙州。二十九日晦,夜間通明,黃城大城降。

  冬十月初二,郭默城降。初五,以中書令王蠩為吏部尚書。初六,以特進、領(lǐng)國子祭酒周弘正為尚書右仆射。十二日,吳明徹攻克壽陽城,斬王琳,傳其首級至京師,梟首于朱雀航。十四日,北齊兵萬人至潁口,為樊毅擊敗逃跑。十八日,北齊派兵援蒼陵,樊毅又?jǐn)≈j悤?,詔曰:“梁末得懸瓠城,以壽陽為南豫州,現(xiàn)下克復(fù),可還名為豫州。以黃城為司州,治下為安昌郡,..湍為漢陽郡,三城依梁制為義陽郡,同屬司州?!币哉鞅贝髮④姟㈤_府儀同三司吳明徹為豫州刺史,晉號車騎大將軍;以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黃法..為征西大將軍、合州刺史。二十五日,湛..攻克齊昌城。

  十一月十二日,淮陰城降。十八日,威虜將軍劉桃根攻克朐山城。十九日,樊毅攻克濟陰城。二十七日,魯廣達等攻克北徐州。

  十二月初一,詔曰:“古時背反朝廷之人,盡其全族誅殺,之所以收藏其首級,乃是為了告誡后世。近來所殺只是本人,子嗣或許還活著,斬首懸掛示眾已是足夠,免不了還要永息兵戈,長期與鄰國和睦相處。人人都有惻隱之心,有仁懷之人自然不忍心殺人。茲有熊曇朗、留異、陳寶應(yīng)、周迪、鄧緒等以及今之王琳的首級,一并歸還其親屬,以示光揚寬大仁恕之道。”初四,譙城降。十四日,立皇子陳叔明為宜都王,陳叔獻為河?xùn)|王。壬午日,任忠攻克霍州城。

  六年(574)春正月初一,詔曰:“帝王以四海為家,萬姓為子,一件事處理失當(dāng),至夜仍戒勉不已,天下不曾統(tǒng)一,至晚飯時更添憂慮。朕繼統(tǒng)大業(yè),欲廓大對天下經(jīng)營治理,在上合于天文,在下協(xié)調(diào)眾議,命將興師,大力拯救眾生于水深火熱之中。一個節(jié)氣還未過去,獲勝的消息便接連而至,拓地數(shù)千里,連接起城池數(shù)百個。愚蠢啊,那九黎之余孽,肇禍亂于異邦,至今江淮間的少年,仍有搶劫掠奪之習(xí);鄉(xiāng)里游手好閑之輩,總愛揭發(fā)他人之隱私;將帥和軍人,行事不顧刑典?,F(xiàn)在我們將苛酷之法廢除,到處是歌頌仁政之聲。又且逢元旦之喜慶,邊荒之人也來臣服,平生第一次目睹了真正天子之教化,正該大施廣博之恩澤,可赦免江右淮北之南司、定、霍、光、建、朔、合、豫、北徐、仁、北兗、青、冀、南譙、南兗十五州,郢州之齊安、西陽,江州之齊昌、新蔡、高唐,南豫州之歷陽、臨江郡之百姓,犯罪者無論輕與重,一概赦免。將領(lǐng)、主管官員以及軍人犯法者,自然要依照通例處理?!币择辞皩④娦掳餐蹶惒虨橹蓄I(lǐng)軍,晉號安前將軍;以安前將軍、中領(lǐng)軍晉安王陳伯恭為安南將軍、南豫州刺史。二十一日,皇上親臨太廟祭祖。二十三日,廣陵之金城降;北周遣使來訪;高麗國遣使獻土產(chǎn)。

  二月初一,日食。二十日,皇上親耕藉田。二十五日,以中權(quán)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淳于量為征西大將軍、郢州刺史。

  三月初三,詔曰:“去年南川稟報說多有歉收,所督征的田租迄今仍未上交。豫章等六郡太建五年(573)的田租,可延后其一半至秋交納。豫章又欠交太建四年(572)之檢首田稅,也延后至秋交納。南康一郡,嶺下多有應(yīng)酬接待。民間尤為衰落疲困,太建四年田租未交納者,可特許免除。希望能夠毫不懈怠地開展墾殖,這樣年有所得才能富裕起來。”

  夏四月初十,彗星現(xiàn)。十一日,詔曰:“謹(jǐn)慎小心,心懷善良,這是人君之善謀;拯救疲困與危急,乃是帝王之例常訓(xùn)戒。近來出師征伐,立意于救濟百姓。青州、齊州是從前屬地,膠州、光州乃是才士薈萃之鄉(xiāng),長期患苦于兇惡的戎狄統(tǒng)治,爭先歸附有道之治,為此拋棄了他們的耕織本業(yè),忘了可能會缺衣少食。然而大軍未到,他們歇息于南下途中,朐山、黃郭一帶,布滿了車仗營地,扶老攜幼,流離、跋涉于草野之中,既已喪失其本業(yè),全都不耕而食,饑餓與疾病交纏,又免不了流轉(zhuǎn)離散之苦??膳纱笫拐\心加以撫慰,照例發(fā)散陽平倉之谷糧,拯救極貧之人,且供給糧種。鼓勵與督責(zé)百姓,就近耕種。石鮛等屯田區(qū),隨意墾殖。”

  六月初三,尚書右仆射、領(lǐng)國子祭酒周弘正卒。十四日,以中衛(wèi)將軍、揚州刺史鄱陽王陳伯山為征北將軍、南徐州刺史,以中護軍衡陽王陳伯信為宣毅將軍、揚州刺史。

  冬十一月十九日,詔令北伐軍用兵之地,一概免除賦稅徭役十年。

  十二月初七,平南將軍、湘州刺史始興王陳叔陵晉號鎮(zhèn)南將軍。十二日,以吏部尚書王蠩為尚書右仆射,以度支尚書孔奐為吏部尚書。

  二十日,安右將軍、左光祿大夫王通加特進。

  七年(575)春正月十六日,皇上親臨南郊祭天。二十日,左衛(wèi)將軍樊毅攻克潼州城。二十六日,皇上親臨北郊瘞地。

  二月二十三日,樊毅攻克下邳、高柵等六城。

  三月十七日,詔令豫、二兗、譙、徐、合、霍、南司、定九州用南豫、江、郢所部在江北諸郡設(shè)置云旗義士,赴大軍及諸鎮(zhèn)備防。二十四日,以新任征西大將軍、合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黃法..為豫州刺史。改梁東徐州為安州。改武州為沅州。移譙州鎮(zhèn)于新安郡,以秦郡隸之。盱眙、神農(nóng)二郡還隸于南兗州。

  夏四月初二,有孛星出現(xiàn)于天之大角位。初六,豫州督察陳桃根于所部得青牛,進獻之,詔令送還給民戶。初十,皇上親臨太廟祭祖。十一日,陳桃根又上表呈上織陳書成的羅、紋錦被各二百端,詔令于云龍門外焚之。二十八日,郢州進獻瑞鐘六件。

  五月初二,割譙州之秦郡還隸南兗州。分北譙縣置北譙郡,領(lǐng)陽平所屬北譙、西譙二縣。合州之南梁郡,隸入譙州。

  六月初三,為北伐將士為國捐軀者擇日舉哀。初九,以尚書右仆射王蠩為尚書仆射。二十六日,改建云龍、神獸門。

  秋八月二十日,移西陽郡治所于保城。二十一日,北周遣使來訪。

  閏九月十一日,都督吳明徹敗北齊軍于呂梁。同月,甘露多次降于樂游苑。二十六日,皇上駕臨樂游苑,采集甘露,宴飲群臣,詔令于苑之龍舟山立甘露亭。

  冬十月初七,以征北將軍、南徐州刺史鄱陽王陳伯山為征南將軍、江州刺史;以安前將軍、中領(lǐng)軍新安王陳伯固為南徐州刺史,晉號鎮(zhèn)北將軍;以信威將軍、江州刺史、長沙王陳叔堅為云麾將軍、中領(lǐng)軍。十八日,立皇子陳叔齊為新蔡王,陳叔文為晉熙王。

  十一月三十日,以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郢州刺史淳于量為中軍大將軍。

  十二月初六,以新任云麾將軍、郢州刺史、長沙王陳叔堅為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以東中郎將、東揚州刺史建安王陳叔卿為云麾將軍、郢州刺史,以宣惠將軍、宜都王陳叔明為東揚州刺史。十二日,以尚書仆射王蠩為尚書左仆射,以太子詹事、揚州大中正陸繕為尚書右仆射,以國子祭酒徐陵為領(lǐng)軍將軍。十四日,南康郡進獻瑞鐘。

  八年春正月初一,西南有紫云出現(xiàn)于天空。

  二月二十三日,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吳明徹晉位司空。二十八日,詔令江東道太建五年(573)以前民戶欠交的租稅夏調(diào)一概免除。

  夏四月初六,詔曰:“大軍凱旋,各路兵馬整隊班師,為表彰有功之人并加以獎賞,應(yīng)擺設(shè)宴會。本月十七日,可幸樂游苑,陳設(shè)絲竹之樂,大會文武群臣。”十一日,皇上親臨太廟祭祖。

  五月十三日,尚書左仆射王蠩卒。

  六月初六,以云麾將軍、廣州刺史長沙王陳叔堅為合州刺史,晉號平北將軍。初七,以尚書右仆射陸繕為尚書左仆射,以新任晉陵太守王克為尚書右仆射。

  秋八月二十一日,以車騎大將軍、司空吳明徹為南兗州刺史。

  九月二十三日,皇子陳叔彪為淮南王。

  冬十一月初十,以平南將軍、湘州刺史陳叔堅為平西將軍、郢州刺史。二十二日,分江州之晉熙、高唐、新蔡三郡為晉州。二十六日,以冠軍將軍廬陵王陳伯仁為中領(lǐng)軍。

  十二月二十三日,以新任太子詹事徐陵為右光祿大夫。

  九年(577)春正月十七日,皇上親臨北郊瘞地。二十八日,以湘州刺史、新除中衛(wèi)將軍、始興王陳叔陵為揚州刺史;以云麾將軍、建安王陳叔卿為湘州刺史,晉號平南將軍。

  二月初九,皇上親耕藉田。

  夏五月初四,詔曰:“朕清晨即起,入夜方食,思量廓大庶民百姓之福,以達共同安定之境,然而州郡長官管理百姓,未能做到清廉公正。每年經(jīng)常性的租賦,多有發(fā)生逃漏的。僅就這些務(wù)農(nóng)之人來論,是應(yīng)該給以寬大減省之優(yōu)待的。可將自太建元年以來迄太建八年之流亡、移居以及分家之人所應(yīng)負擔(dān)的租調(diào),七年和八年之分義丁,五年迄八年之分戶軍丁,還有六年和七年普通百姓所拖欠的田賦、米粟、夏調(diào)、綿帛絲布、麥等,五年至七年拖欠的罰款、絹,一概免除?!?br />
  秋七月初四,以輕車將軍、丹陽尹、江夏王陳伯義為合州刺史。初八,百濟國遣使獻土產(chǎn)。初九,大雨,雷擊萬安陵華表。十八日,雷擊慧日寺剎及瓦官寺之重門,一女子在門下被雷擊死。

  冬十月十九日,司空吳明徹敗北周將梁士彥部眾數(shù)萬于呂梁。

  十二月初十,東宮建成,皇太子移居新宮。

  十年(578)春正月初一,以中領(lǐng)軍、廬陵王陳伯仁為平北將軍、南徐州刺史,以左翊將軍、右光祿大夫、領(lǐng)太子詹事徐陵為領(lǐng)軍將軍。

  二月二十七日,北伐諸軍在呂梁戰(zhàn)敗,司空吳明徹及全體將士一并為北周軍所俘。

  三月初四,雷擊武庫。初九,分遣諸軍以防北周軍:以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淳于量為大都督,總領(lǐng)水陸諸軍事;以明威將軍孫蠩都督荊郢水陸諸軍事,晉號鎮(zhèn)西將軍;以左衛(wèi)將軍樊毅為大都督,統(tǒng)領(lǐng)朱沛、清口上至荊山沿淮水一線諸軍,晉號平北將軍;以武毅將軍任忠都督壽陽、新蔡、霍州等眾軍,晉號寧遠將軍。十八日,大赦天下。三十日,以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護軍將軍淳于量為南兗州刺史,晉號車騎將軍。

  夏四月十三日,詔曰:“獎賞以示勉勵之語,明著于訓(xùn)誥之中,使下民受撫慰而倍感溫暖,體現(xiàn)在巡視慰問之上。近年征伐北方,掃清淮、泗一帶,挫敵軍之銳氣,勇敢地殺敵立功,文武百官盡心盡力,櫛風(fēng)沐雨,寒來暑往,歲月飛馳,念及諸位之功勞猶在,以獎勵諸位的勞陳書苦。所有服兵役者一概賜爵二級,并且加以賞賜、撫恤,交付銓官酌情辦理。”又詔曰:“大堯曾穿粗布衣鹿皮服,以天為法治理世界,伯禹曾穿破舊之衣服,吃粗劣之飲食,孔夫子說他‘無懈可擊’。所以說儉乃是德之大者,很少有人因儉約而失天下的。朕臨御天下,已屆十年,白天不知偷閑,深夜仍不入睡,思治之心甚切,好比徒步大川,想到自身之處境,戒懼之心好比以朽索馭馬。并非貪圖四海之富足,并非貪戀天子黃屋車子尊貴,而是要導(dǎo)引臣民以臻仁德長壽之境,寧愿將勞作歸于自身。只是上承梁末,那時國政混亂,導(dǎo)致憂患困苦頻生,宮室之廢墟已長滿禾黍,有其名而失其址,盡管眾多高大之屋宇未能重新聳立,也已頗費我們規(guī)劃營治之功,浪費太過,尤其耗費了人力、財力。加以兵師屢出,日耗千金,府庫之錢帛未能充足,百姓被征賦弄得困苦窮乏。百姓不足,君何從與足?在外言說,在內(nèi)靜思,到夜里我仍是心懷憂懼,說是垂示教訓(xùn)、樹立規(guī)范,我實在慚愧得很啊。賙理雕弊之俗乃是古風(fēng),庶幾可以仿效。既已像晉武帝那樣焚錐頭之裘,正穿著如漢文帝一般的弋綈之衣,節(jié)省之制度,從朕之引導(dǎo)開始,朝野如風(fēng)吹草仆相率而行,希望以此矯變世俗貪侈之風(fēng)。除所有御府堂署所營造之禮樂、儀服、宮器之外,其余一概停造;掖廷之日常供給、王侯妃主之所有俸祿、撫恤,一并酌量減少?!倍?,以新任鎮(zhèn)右將軍、新安王陳伯固為護軍將軍。二十一日,樊毅派兵渡至淮北正對清口筑城。二十三日,天降大冰雹。二十五日,清口城失守。

  五月十八日,太白星晝現(xiàn)。

  六月初二,天大雨,雷擊大皇寺剎、莊嚴(yán)寺露盤、重陽閣東樓、千秋門內(nèi)槐樹、鴻臚府門。

  秋七月初三,新羅國遣使獻土產(chǎn)。初十,以散騎常侍兼吏部尚書袁憲為吏部尚書。

  八月初一,改秦郡為義州。十四日,天降霜,稻與豆凍死。

  九月初八,以平北將軍樊毅為中領(lǐng)軍。十一日,立方明壇于婁湖。十四日,以中衛(wèi)將軍、揚州刺史、始興王陳叔陵兼任王官伯蒞止于盟會。二十日,皇上駕臨婁湖蒞止于誓會。二十一日,分遣大使以盟約頒下四方,使上上下下互相警戒。二十八日,以宣惠將軍、江夏王陳伯義為東揚州刺史。

  冬十月十五日,廢義州及瑯邪、彭城二郡。立建興郡,領(lǐng)建安、同夏、烏山、江乘、臨沂、湖熟等六縣,屬揚州。二十五日,以尚書左仆射陸繕為尚書仆射。

  十一月初八,以鎮(zhèn)西將軍孫蠩為郢州刺史。

  十二月十三日,合州廬江蠻田伯興出兵劫掠樅陽,刺史魯廣達討平之。

  十一年(579)春正月初五,龍現(xiàn)于南兗州永寧樓側(cè)池中。

  二月初二,皇上親耕藉田。

  三月十六日,詔令淮北義人率人口歸國者,建立其本族世系之舊名,設(shè)置郡縣,就近隸屬于附近之州,給以農(nóng)田、住宅,喚問與課賦一概不得相加。

  夏五月十五日,詔曰:“上古時軒轅帝委大事于風(fēng)后、斬牧和放勛,有事便喚一聲:‘嗟!你等:稷、契、朱武。’垂衣拱手,無為而治,天下得此教化而步入太平之境。及至漢代分列五曹之職,周分設(shè)六職,設(shè)官理事,各有所司,也庶幾可望有措置刑法而不用之的境界。國運正久長,且全仗各位賢士治理各項事業(yè)。朕日夜操勞,思量進一步掌握施政之要領(lǐng),然而樞機大事仍然積壓,施政之方略未能形成系統(tǒng),我日里夜里都戒勉不已,不知如何救助。正欲倚仗宰輔,付托大事于要臣,參照其名望求其實,以招致眾多的賢士。自今日起一應(yīng)尚書曹、府、寺、內(nèi)省監(jiān)、司的文案,全交官署協(xié)同謀議、分析。如有軍國興辦、制造、征發(fā)、銓選、三獄等事,事前必須詳加商定,然后上奏。所有治獄之判決,務(wù)必加以清理,制定法律與遵守條文,二者相較要整齊劃一,不得前后抵牾,自相矛盾,以致造成冤案。委屈己意而奉承他人,玩弄文字曲解法律,經(jīng)糾察后發(fā)現(xiàn),一律不得寬宏?!倍娜?,詔曰:“舊刑律雖然對歪曲破壞法律以及受賄定罪甚重,但對于合法地收受賄賂之制裁甚輕,這豈不要大長貪污腐化、貪暴不仁之風(fēng),滋生出舞文弄法之事了嗎?事關(guān)錢財,豈不是尤為急迫之事?今可改合法的受賄者,判刑同于正盜款?!?br />
  六月二十一日,以鎮(zhèn)前將軍豫章王陳叔英為鎮(zhèn)南將軍、江州刺史。二十七日,以征南將軍、江州刺史、鄱陽王陳伯山為中權(quán)將軍、護軍將軍。

  八月初五,青州義人首領(lǐng)朱顯宗等帶領(lǐng)七百戶入附。初八,皇上親臨大壯觀閱兵。十九日,御駕還宮。

  冬十月十六,以安前將軍、祠部尚書、晉安王陳伯恭為軍師將軍,以尚書仆射陸繕為尚書左仆射。

  十一月初四,詔曰:“在犯人衣冠上畫五刑之象以代刑罰,這是更通了浮薄之風(fēng)氣。誅及子孫的實行,則是摻合了澆薄的習(xí)俗。朕敬受天命,迄今將滿十二年,思量經(jīng)略邦國,與大臣協(xié)同治理之,憂慮國家,愛撫百姓,真是終日操勞,深夜忘寢,然而要恢復(fù)淳樸之風(fēng),無陳書階可憑以上其路,和樂升平、盡善盡美之盛世無從實現(xiàn)。乃至勘察罪情之文書案卷,充斥于要處理的政務(wù)之中,犯有舂刖重刑的犯人頻繁攪擾著監(jiān)獄。決心像周成王那樣閑置刑法而治,像漢文帝那樣親自審理和判決案件,我是苦心營謀,空自煩勞,道路漫漫,我焉能望其項背!加以小丑逆賊,突襲我彭、汴,淮、汝百姓急切地仰望王道,誓師出兵,心存顧恤、拯救之意。然而讓百姓運送糧草和服徭役,征收賦稅頗為繁重,夏天冒著大雨,冬天頂著嚴(yán)寒,他們只有怨嗟生計之艱難,心存怨恨啊。再加上天象反常,止息之方位乖誤反常,這是在示警啊,責(zé)任都在于主管之人,愧恨之心日日以增,這是在以朽索馭馬啊,怎能不驚恐備至呢?今當(dāng)十一月建子吉月,陽氣初生,面對如此良辰,應(yīng)當(dāng)普施恩澤,可大赦天下?!背跗?,北周遣柱國梁士彥率軍至肥口。十一日,北周軍進圍壽陽。十四日,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淳于量為上流水軍都督;以中領(lǐng)軍樊毅都督北討諸軍事,加安北將軍;以散騎常侍、左衛(wèi)將軍任忠都督北討前軍事,加平北將軍;前豐州刺史皋文奏率馬步軍三千人直趨陽平郡。十六日,任忠率馬、步軍七千人直趨秦郡。十九日,新任仁威將軍、右衛(wèi)將軍魯廣達率兵入淮。同日,樊毅領(lǐng)水軍二萬自東關(guān)入焦湖,武毅將軍蕭摩訶率馬步軍直趨歷陽。二十一日,豫州陷落。二十四日,霍州又陷。二十六日,以新任中衛(wèi)大將軍、揚州刺史、始興王陳叔陵為大都督,統(tǒng)轄水步眾軍。

  十二月初八,南北兗、晉三州及盱眙、山陽、陽平、馬頭、秦、歷陽、沛、北譙、南梁等九郡,一并自行引軍撤回京師。譙、北徐州又陷。從此淮南之地全部淪陷于北周。十二日,詔曰:“古時堯舜為帝時,以茅架屋,以土為階,湯、禹為君時,以藜作杖,以韋為帶。至于使用錯雜琉璃珍寶之甲帳,頭戴綴珠而成的網(wǎng)飾,居室用的是雕畫之屋梁復(fù)以璧飾之,這并不能體現(xiàn)和樂升平,只不過表現(xiàn)了過分的欲望而已。朕仰慕前代圣王,思量求得均平,只是世人多背離正道,浮薄之風(fēng)無人整治。至今尊貴、富豪之街里家室,以金為鋪首,以玉為柱腳石,而窮人居于狹巷,吃的是糠菜,穿的是稻草衣,造物主理應(yīng)做到施與均平的,然而如今之差距是何等的大!戰(zhàn)事未曾平息,勞役與賦稅同時讓他們煩勞,執(zhí)法之吏邪惡貪賄,擅改征發(fā)賦役之規(guī)章。加之以市樓、關(guān)市,稅收繁多,不是用來補充內(nèi)府費用,也并非供給御舟之水衡的耗費,向商賈之人攔路逼取,營求個人之積蓄。要治理、撫平這種種弊端,應(yīng)該大事更張,不能弘揚王道,又怎能解救百姓于倒懸?現(xiàn)在可申令禁止主衣、尚方諸堂署等,除非軍國之取用,不得修造眾物。后宮眾官,如有閑散多余,經(jīng)掖庭啟奏,立即酌情全部遣散。大予樂、宮中秘戲,如不合禮經(jīng),樂府中表演之雜耍,若不合于正道者,都可以刪除、改作。估稅、津稅,軍中法令國家典章,還須詳加甄定,務(wù)必使之公正平允。別宮和行宮,位于郊間野外者,如非例行饗宴,不要再加修治。并且約束內(nèi)外文武百官之車馬宅舍,都要遵從儉約之制,不得崇尚奢侈豪華。違背我嚴(yán)肅之法度者,有刑罰侍候。有關(guān)官吏要詳細地制定條例,張榜通告,讓大家了解朕心中的想法?!笔?,派平北將軍沈恪、電威將軍裴子烈鎮(zhèn)守南徐州,派開遠將軍徐道奴鎮(zhèn)守柵口,前信州刺史楊寶安鎮(zhèn)守白下。二十一日,以中領(lǐng)軍樊毅為鎮(zhèn)西將軍,都督荊、郢、巴、武四州水陸諸軍事。

  十二年(580)春正月十二,以散騎常侍、左衛(wèi)將軍任忠為平南將軍、南豫州刺史,主管沿江軍事防御事務(wù)。

  三月初七,以平北將軍、廬陵王陳伯仁為翊左將軍、中領(lǐng)軍。

  夏四月初八,尚書左仆射陸繕卒。初十,以宣毅將軍、河?xùn)|王陳叔獻為南徐州刺史。二十四日,為大雩祭以求甘雨。二十七日,雨降。

  五月初九,以軍師將軍、尚書右仆射、晉安王陳伯恭為尚書仆射。

  六月初八,大風(fēng)毀壞皋門的中間門樓小屋。

  秋八月初六,北周使持節(jié)、上柱國、鄖州總管、滎陽郡公司馬消難以鄖、隨、溫、應(yīng)、土、順、沔、瞚、岳等九州,魯山、甑山、沌陽、應(yīng)城、平靖、武陽、上明、..水等八鎮(zhèn)內(nèi)附。詔以司馬消難為使持節(jié)、侍中、大都督、總督安隨等九州八鎮(zhèn)諸軍事、車騎將軍、司空,封隨郡公,給鼓吹、女樂各一部。初七,詔令鎮(zhèn)西將軍樊毅前往管轄沔、漢諸軍事。遣平南將軍、南豫州刺史任忠率兵直趨歷陽;遣通直散騎常侍、超武將軍陳慧紀(jì)為前軍都督,直趨南兗州。十五日,以新任司空司馬消難為大都督水陸諸軍事。十七日,通直散騎淳于陵攻克臨江郡。二十日,智武將軍魯廣達攻克郭默城。二十一日,降大雨。二十三日,淳于陵攻克..州城。

  九月初一,北周臨江太守劉顯光率眾內(nèi)附。這天夜里,天空東南有聲音如風(fēng)與水相擊,持續(xù)三夜才停止。初四,改安陸郡為南司州。初五,北周將領(lǐng)王延貴率兵增援歷陽,任忠擊破之,生擒王延貴等。二十七日,北周廣陵義人首領(lǐng)曹藥率眾入附。

  冬十月初一,大雨,伴隨冰雹、雷電。

  十一月初七,詔曰:“朕君臨四海,日夜操勞,希望能光大安定昌盛之時世,卻未能實現(xiàn)。而況兵車頻出,軍費尤為繁重,運糧草之漕河貫通了,卻征收不到賦稅。夏季大旱,農(nóng)田受害,京城周圍尤其嚴(yán)重,百姓失去所賴以生存者之后,一年之營生沒有保障。這便是政令和刑法未能順利實施,陰陽不和天象失位所致。百姓正遭受饑餓之苦難,做君王的說什么富足呢?我定下心來靜思,感到責(zé)任就在自己,應(yīng)該傳布恩澤,使百姓廣受其惠。丹陽、吳興、晉陵、建興、義興、東海、信義、陳留、江陵等十郡,連同各署今年的田稅、祿秩,一概免半,丁租之一半延至來年秋收?!?br />
  十二月二十九日,宣毅將軍、南徐州刺史、河?xùn)|王陳叔獻薨。

  十三年(581)春正月初一,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淳于量為左光祿大夫;中權(quán)將軍、護軍將軍、鄱陽王陳伯山以本號任開府儀同三司;以鎮(zhèn)右將軍、國子祭酒、新安王陳伯固為揚州刺史;以軍師將軍、尚書仆射、晉安王陳伯恭為尚書左仆射;以安右將軍、丹陽尹徐陵為中書監(jiān),兼太子詹事;以吏部尚書袁憲為尚書右仆射。初九,以輕車將軍、衛(wèi)尉卿、宜都王陳叔明為南徐州刺史。

  二月初四,詔賜司馬消難所部前北周大將軍田廣等封爵各有等差。二十五日,皇上親耕藉田。

  夏四月二十六日,分衡州之始興郡為東衡州,衡州為西衡州。

  五月初八,以前鎮(zhèn)西將軍樊毅為中護軍。六月十三日,以新除中護軍樊毅為護軍將軍。

  秋九月十七日夜,大風(fēng)從西北來,震動房屋拔起大樹,大雷夾雜冰雹。

  冬十月初七,以散騎常侍、丹陽尹毛喜為吏部尚書,護軍將軍樊毅為鎮(zhèn)西將軍、荊州刺史。改鄱陽郡為吳州。二十六日,丹丹國遣使獻土產(chǎn)。

  十二月初六,彗星現(xiàn)。二十四日,以翊右將軍、衛(wèi)尉卿沈恪為護軍將軍。

  十四年(582)春正月初五,高宗患病。初十,崩于宣福殿,時年五十三歲。遺詔曰:“朕自從染疾,還不到十天,請醫(yī)服藥均不能救治,即已病入膏肓,生生死死,全是命運安排,我又有何話可說。只是統(tǒng)御天下十四年,其用心之誠真正做到了將休息之閑暇也用以思慮國家大事,一天比一天更加謹(jǐn)慎,心知宗廟之責(zé)任重大,也了解到王業(yè)之艱難辛苦。然而邊境上多生變亂,百姓不得安定,正思量要掃清四海,統(tǒng)一天下,空懷大志,未能如愿以償,真正是含恨九泉了?;侍邮鍖氁缘臻L子繼承帝位,正是青春年少,由他來繼統(tǒng)大業(yè),可謂社稷有主。諸位公卿士子,內(nèi)外文武百官,都要盡心竭力,全力輔佐。送死事生,要盡忠誠之禮節(jié);居官任事,要承當(dāng)好輔佐之職位。務(wù)必做到和睦共處,不要違了朕之心意。所有服喪之制,需用物件從少從簡。金銀之類飾物,不必隨葬入墓;明器這類用具,一律用瓦。只求使得儉約而合乎禮制,不得奢華而違了規(guī)范。以三十六日滿即釋服終喪來取代三十六個月,已有通行之規(guī)范,必要時因公事需要便宜從事除去喪服,都要依照舊時標(biāo)準(zhǔn)。在職百官,三天哭吊一次,四方重鎮(zhèn),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有封號之人,各守其職守,一律取消奔喪。”

  二月十七日,皇上受謚為孝宣皇帝,廟號高宗。十九日,葬于顯寧陵。

  高宗在封地時,氣量寬宏,有治事之才略,后來登帝位,實在合乎上天與百姓之共同愿望。梁室政局動蕩,淮南土地被北齊所兼并,高宗在太建初年立志恢復(fù)舊疆土,于是運用高超之謀略,擇時出師,因而得以取得勝利,捷報頻傳,于是奪回了被侵占的土地,其功業(yè)實在偉大。等到北周滅北齊,乘勝奪取土地,疆界又退還到江邊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