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康愍王陳曇朗傳

白話陳書 作者:唐·姚思廉


  南康愍王陳曇朗,為高祖母弟忠壯王陳休先之子。其父陳休先少時卓異不凡有大志,梁簡文帝在東宮時,深被賞識。太清年間接納降將侯景后,北方有亂,便令陳休先招募數(shù)千人,授為文德主帥,不久死。高祖得天下后,總稱道休先,說:“此弟若活著,中原不愁不能平定?!绷壕吹奂次?,追贈為侍中、使持節(jié)、驃騎將軍、南徐州刺史,封為武康縣公,食邑一千戶,高祖受禪稱帝,追贈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司徒,封為南康郡王,食邑二千戶,謚號忠壯。

  陳曇朗少年時喪父,尤為高祖鐘愛,受寵超過高祖諸子。他膽量勇力雙全,善于安撫人心。侯景之亂平定后,陳曇朗初任著作佐郎。高祖渡江北伐,圍攻廣陵,宿預(yù)人東方光據(jù)鄉(xiāng)舉義旗,高祖便派曇朗和杜僧明從淮水入泗水接應(yīng)。北齊援軍甚眾,曇朗與僧明筑壘抗御,不久奉命班師回朝,帶宿預(yù)義軍三萬家渡江至陳。高祖誅殺王僧辯,留曇朗鎮(zhèn)守京口,主管府內(nèi)事務(wù)。紹泰元年(555),任中書侍郎,代管南徐州。

  二年,徐嗣徽、任約率北齊軍寇掠京都,不久講和,北齊要求以高祖子侄為人質(zhì)。當(dāng)時四方州郡多未歸附,京都財物空虛,糧草不繼,滿朝文武都愿同北齊和親,高祖很為難,但又不想違眾議,便對朝臣說:“我輔佐朝政不得力,導(dǎo)致蠻夷一齊騷亂華夏之朝,沒有能力戡亂,又怎么能逃脫責(zé)任?,F(xiàn)在諸位賢臣,都想休戰(zhàn),與北齊和好,讓邊境安寧,我若違眾議,必定說我憐惜子侄,現(xiàn)我決定派曇朗去北齊為人質(zhì)。不過北齊人不守信用,常伺隙而動,認(rèn)為我朝虛弱,必當(dāng)違背和約。如齊寇來犯,諸君應(yīng)該背水一戰(zhàn)?!备咦鎿?dān)心曇朗懼怕為人質(zhì),也許取東道出逃,他便親自率步騎赴京口接曇朗,帶他回京師,接著讓他入北齊為人質(zhì)。

  北齊果然背約,再派蕭軌等人隨徐嗣徽渡江,高祖與之交戰(zhàn),大破之,俘獲蕭軌、東方老等人。北齊人要求割地和給馬牛牲畜贖回曇朗,高祖沒答應(yīng)。等到蕭軌等人被殺后,齊人也殺陳曇朗于晉陽,時年二十八歲。那時已與北齊斷交,不知道曇朗已被害。高祖即位,還讓曇朗襲封為南康郡王,繼奉忠壯王之祀,禮數(shù)俸祿一概同皇子。天嘉二年(561),與北齊人和好,才知道陳曇朗已被害死。世祖詔曰:“追遠(yuǎn)慎終,先朝詔誥中多有所見。南康王陳曇朗,英明睿哲孝敬雙親,堪稱國家之屏藩,到北齊為質(zhì),以解除國家之危難。國運(yùn)昌盛了,君卻未能返國,我常常想念,日夜不忘。北齊國使臣初到時,噩耗才傳到,追思痛悼,在我是加倍地傷情,應(yīng)該厚加追賜,以光大歷朝慣例。可追贈為侍中、安東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謚號愍?!苯又杉胬芍辛铍S出訪使江德藻、劉師知接曇朗靈柩,三年陳書春返回京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