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譏字直言,清河武城人。祖父張僧寶,為梁朝散騎侍郎、太子洗馬。父親張仲悅,梁朝廬陵王府錄事參軍、尚書祠部郎中。
張譏年幼時聰明俊美,思辯能力強,十四歲時,通曉《孝經(jīng)》、《論語》。篤好玄言,師從汝南周弘正,常有新見解,被同輩們推崇佩服。梁朝大同年間,征補為國子《正言》生。梁武帝曾到文德殿釋解《乾文言》、《坤文言》,張譏和陳郡袁憲等人在場,梁武帝詔令大家議論,諸儒都不敢先發(fā)言,只有張譏整整衣冠便講,他論證嚴(yán)密,左右逢源,辭令溫婉典雅。梁武帝覺得他不同尋常,便賜給他裙襦絹等物,又說:“這是表彰你研習(xí)古經(jīng)的功勞。”
張譏年幼時喪母,他母親留下一件鑲嵌彩色縱線的絲織手帕,張譏懂事后,家里人把這件事告訴了他,每到一年的祭日他就對著手帕泣哭,不能自已。張譏父親去世,他在服喪期間過于毀頓。服喪期滿后,征補為湘東王國左常侍,不久遷任田曹參軍,后又調(diào)任士林館學(xué)士。
簡文帝在東宮時,到士林館以《孝經(jīng)》出題目。張譏論議滔滔不絕,很受贊賞。從此每有授講詩文集子,定要派遣使者召請張譏。侯景叛亂時,宮城被圍,張譏還在武德后殿跟哀太子講授《老子》、《莊子》。梁朝臺城陷落后,張譏在千辛萬苦中逃難,始終沒有效力于侯景。侯景之亂平定后,張譏任臨安縣令。
高祖接受禪讓,張譏任太常丞,不久遷任始興王府刑獄參軍。天嘉年間,調(diào)任國子助教。當(dāng)時周弘正在國學(xué),以《周易》出題目,周弘正的四弟周弘直也在講壇。張譏和周弘正議論,周弘正竟然辭屈,但其弟弘直正襟危坐措詞嚴(yán)厲,幫助他哥哥講述道理。張譏于是嚴(yán)肅地對弘直說:“今日議論詩文集子,辯名事理,即使知道你哥哥有困難,四公你也不能幫助?!焙胫眲t說:“我?guī)椭愕睦蠋?,有什么不行呢?”在座的人都笑了。周弘正常對人說:“我每次登臺講授,只要看見張譏在場,我就害怕?!备咦谠谖粫r,張譏任建安王府記室參軍,兼東宮學(xué)士,不久調(diào)任武陵王限內(nèi)記室,東宮學(xué)士職務(wù)不變。
后主在東宮,召集宮內(nèi)官員設(shè)宴,當(dāng)時玉柄拂塵剛做成,后主親手拿著它,說:“當(dāng)今學(xué)士如林,但能拿此玉柄拂塵者,只有張譏一人?!北阌H手給他。張譏又在溫文殿講授《莊子》、《老子》,高宗到溫文殿聆聽,賜給張譏一襲自己穿的衣服。后主繼位后,張譏擔(dān)任南平王府諮議參軍、東宮學(xué)士。后又調(diào)任國子博士,學(xué)士職務(wù)不變。后主曾駕臨鐘山開善寺召集侍臣坐在寺西南松樹林下,詔命張譏闡明義理。那時去拿拂塵的人尚未趕到,后主詔令拿來松枝,親手給張譏,并說:“可以代替拂塵?!焙笾饔只剡^頭對群臣說:“這就是張譏未來之事。”張譏在禎明三年(589)入隋朝,死于長安,時年七十六歲。
張譏性情恬靜,不求名利,常常羨慕清閑安逸的生活,他的住所建在山水池邊,種植花果,講解《周易》、《老子》、《莊子》,并在這里傳授其業(yè)。吳郡陸元朗、朱孟博、一乘寺沙門法才、法云寺沙門慧休、至真觀道士姚綏,都轉(zhuǎn)授其業(yè)。張譏所撰寫的著作有《周易義》三十卷,《尚書義》十五卷,《毛詩義》二十卷,《孝經(jīng)義》八卷,《論語義》二十卷,《老子義》十一卷,《莊子內(nèi)篇義》十二卷,《莊子外篇義》二十卷,《莊子雜篇義》十卷,《玄部通義》十二卷,還撰有《游玄桂林》二十四卷,后主曾詔令去他家里把它們抄寫后送進秘閣。
其子張孝則,官至始安王記室參軍。
張譏年幼時聰明俊美,思辯能力強,十四歲時,通曉《孝經(jīng)》、《論語》。篤好玄言,師從汝南周弘正,常有新見解,被同輩們推崇佩服。梁朝大同年間,征補為國子《正言》生。梁武帝曾到文德殿釋解《乾文言》、《坤文言》,張譏和陳郡袁憲等人在場,梁武帝詔令大家議論,諸儒都不敢先發(fā)言,只有張譏整整衣冠便講,他論證嚴(yán)密,左右逢源,辭令溫婉典雅。梁武帝覺得他不同尋常,便賜給他裙襦絹等物,又說:“這是表彰你研習(xí)古經(jīng)的功勞。”
張譏年幼時喪母,他母親留下一件鑲嵌彩色縱線的絲織手帕,張譏懂事后,家里人把這件事告訴了他,每到一年的祭日他就對著手帕泣哭,不能自已。張譏父親去世,他在服喪期間過于毀頓。服喪期滿后,征補為湘東王國左常侍,不久遷任田曹參軍,后又調(diào)任士林館學(xué)士。
簡文帝在東宮時,到士林館以《孝經(jīng)》出題目。張譏論議滔滔不絕,很受贊賞。從此每有授講詩文集子,定要派遣使者召請張譏。侯景叛亂時,宮城被圍,張譏還在武德后殿跟哀太子講授《老子》、《莊子》。梁朝臺城陷落后,張譏在千辛萬苦中逃難,始終沒有效力于侯景。侯景之亂平定后,張譏任臨安縣令。
高祖接受禪讓,張譏任太常丞,不久遷任始興王府刑獄參軍。天嘉年間,調(diào)任國子助教。當(dāng)時周弘正在國學(xué),以《周易》出題目,周弘正的四弟周弘直也在講壇。張譏和周弘正議論,周弘正竟然辭屈,但其弟弘直正襟危坐措詞嚴(yán)厲,幫助他哥哥講述道理。張譏于是嚴(yán)肅地對弘直說:“今日議論詩文集子,辯名事理,即使知道你哥哥有困難,四公你也不能幫助?!焙胫眲t說:“我?guī)椭愕睦蠋?,有什么不行呢?”在座的人都笑了。周弘正常對人說:“我每次登臺講授,只要看見張譏在場,我就害怕?!备咦谠谖粫r,張譏任建安王府記室參軍,兼東宮學(xué)士,不久調(diào)任武陵王限內(nèi)記室,東宮學(xué)士職務(wù)不變。
后主在東宮,召集宮內(nèi)官員設(shè)宴,當(dāng)時玉柄拂塵剛做成,后主親手拿著它,說:“當(dāng)今學(xué)士如林,但能拿此玉柄拂塵者,只有張譏一人?!北阌H手給他。張譏又在溫文殿講授《莊子》、《老子》,高宗到溫文殿聆聽,賜給張譏一襲自己穿的衣服。后主繼位后,張譏擔(dān)任南平王府諮議參軍、東宮學(xué)士。后又調(diào)任國子博士,學(xué)士職務(wù)不變。后主曾駕臨鐘山開善寺召集侍臣坐在寺西南松樹林下,詔命張譏闡明義理。那時去拿拂塵的人尚未趕到,后主詔令拿來松枝,親手給張譏,并說:“可以代替拂塵?!焙笾饔只剡^頭對群臣說:“這就是張譏未來之事。”張譏在禎明三年(589)入隋朝,死于長安,時年七十六歲。
張譏性情恬靜,不求名利,常常羨慕清閑安逸的生活,他的住所建在山水池邊,種植花果,講解《周易》、《老子》、《莊子》,并在這里傳授其業(yè)。吳郡陸元朗、朱孟博、一乘寺沙門法才、法云寺沙門慧休、至真觀道士姚綏,都轉(zhuǎn)授其業(yè)。張譏所撰寫的著作有《周易義》三十卷,《尚書義》十五卷,《毛詩義》二十卷,《孝經(jīng)義》八卷,《論語義》二十卷,《老子義》十一卷,《莊子內(nèi)篇義》十二卷,《莊子外篇義》二十卷,《莊子雜篇義》十卷,《玄部通義》十二卷,還撰有《游玄桂林》二十四卷,后主曾詔令去他家里把它們抄寫后送進秘閣。
其子張孝則,官至始安王記室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