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修義,字公讓,河東汾陰人士。曾祖紹,魏七兵尚書、太子太保。祖父壽仁,河東河北二郡太守、秦州刺史、汾陰公。父寶集,定陽太守。
修義年輕時奸俠,輕財重義,招召豪猾,如有急難前來投奔他的話,則能收容藏匿。魏咸陽王為司州牧,用修義為法曹從事。魏北海王顥鎮(zhèn)守徐州,引其為墨曹參軍。正光末,天下兵起,顥為征西將軍,都督華、..、東秦諸軍事,兼左仆射、西道行臺,任修義為統(tǒng)軍。時帝有詔,若能召募三千人來當兵的話,拜為別將。于是修義回到河東,奔赴平陽、弘農(nóng)諸郡,召募到了七千多人,朝廷即給他安北將軍、西道別將名號。不久,東西二夏、南北兩華及豳州諸地反叛,顥前往征討。修義統(tǒng)領(lǐng)其部參戰(zhàn),多立戰(zhàn)功。絳蜀賊人陳雙熾等聚眾汾曲,帝詔令修義為大都督,同行臺長孫稚一道討伐。修義認為雙熾是自己的鄉(xiāng)鄰,便直接跑到他的陣壘前邊,向其曉諭利害,雙熾等人也就投降了。拜修義龍門鎮(zhèn)將。
后修義的宗黨鳳賢等人作亂,包圍了龍門鎮(zhèn)城。修義也認為天下大亂,準備起事,于是便與鳳賢等人聚眾為逆,還自號為黃鉞大將軍。朝廷下令都督宗正珍孫出討。討伐軍還沒到來,修義反悔,便派遣帳下孫懷彥奉表自陳心跡,乞請來一大將招撫。魏孝明帝派西北道大行臺胡元吉奉詔曉諭,修義歸降。鳳賢等人依然據(jù)險屯結(jié),長孫稚軍駐扎弘農(nóng),珍孫軍屯駐靈橋,受阻不能前進。修義同從叔善樂、從弟嘉族等各率義勇擺開攻打的架式,并寫信給鳳賢,向他陳述利害關(guān)系。鳳賢降,朝廷拜鳳賢龍驤將軍、假節(jié)、稷山鎮(zhèn)將,夏陽縣子,食邑三百戶。封修義汾陰縣侯,食邑八百戶。
爾朱榮認為修義豪猾反復,錄送晉陽,同高昂等人一道被朝廷拘捕。榮赴洛陽,讓修義跟隨前往,安置在駝牛署。榮死,魏孝莊帝拜修義為弘農(nóng)、河北、河東、正平四郡大都督。此時高祖為晉州刺史,見到修義后,用很高的禮節(jié)對待他。當爾朱兆立魏長廣王為主后,朝廷除修義右將軍、陜州刺史,假安南將軍。魏前廢帝初年,擢修義為持節(jié)、后將軍、南汾州刺史。
高祖信都起義,在韓陵大敗四胡,派人征召修義,修義趕往晉陽,行并州事。又在高祖指揮下平定爾朱兆。魏武帝西入關(guān),高祖迎接抵達潼關(guān),授修義關(guān)右行臺,從龍門渡過黃河。西魏北華州刺史薛崇禮屯扎楊氏壁,修義用書信招之,于是崇禮率萬余人前來投降。樊子鵠占據(jù)兗州,修義隨從大司馬婁昭一道進攻,獲勝。天平中,除衛(wèi)將軍、南中郎將,帶汲郡太守,及頓丘、淮陽、東郡、黎陽五郡都督。遷東徐州。
元象初,拜儀同。沙苑之役,隨同諸軍后退。還,晉州刺史封祖業(yè)棄城逃走,修義追趕至洪洞,勸祖業(yè)回來守城,但祖業(yè)卻沒有聽從。修義返歸,據(jù)守晉州,并作了諸多準備。西魏儀同長孫子彥圍逼晉州城下,修義洞開城門,埋伏甲士等待著,子彥因不知虛實,很快溜走。高祖大大地嘉獎了他,馬上拜他為晉州刺史,南汾、東雍、陜四州行臺,還賞帛千疋。修義在晉州,活捉了西魏所委任的正平太守段榮顯。招降胡人酋帥胡垂黎等部落數(shù)千人,上表朝廷,置五城郡安排這批人。高仲密反叛后,以修義為西南道行臺,企圖構(gòu)成犄角之勢,計劃沒有實施。很快除齊州刺史,因貪污罪被朝廷除名。朝廷追念其前守護晉州的功勞,又恢復了他的官爵,還拜其為衛(wèi)尉卿。時山胡侵擾晉州,派修義追逐討伐,獲勝。晉爵正平郡公,加開府。依照高祖遺言,世宗減除修義封邑二百戶,別封修義為平鄉(xiāng)男。天保初,除護軍,別封藍田縣公,又拜太子太保。五年(554)七月卒,時年七十一。贈晉太華三州諸軍事、司空、晉州刺史,贈帛三百段。子文殊繼嗣。
修義從弟嘉族,性格也很豪爽。以老百姓身份升任員外散騎侍郎,慢慢升職到正平太守。適逢高祖在信都,嘉族聞訊,即趕往投奔。隨從高祖在韓陵打垮了四胡,除華州刺史。當賀拔岳抗拒朝廷詔令時,帝詔嘉族在黃河邊安置騎兵,用來抵御大軍。嘉族棄其坐騎,渡過黃河,回到了高祖那里。由是拜揚州刺史,卒于刺史任上。子震,字文雄。天平初,受詔鎮(zhèn)守龍門,但被西魏攻占。元象中,才設(shè)法逃跑回來。高祖嘉獎他的赤誠,拜其為廣州刺史。后隨慕容紹宗討伐侯景,以軍功別封膚施縣男。天保四年(553),從討山胡,破蠕蠕,均有戰(zhàn)功,遷譙州刺史。
修義從子元穎,父光熾,東雍州刺史、太常卿。元穎廉潔謹慎講究信義,最初為永安王參軍。行秀容縣事,有清名。累轉(zhuǎn)定州別駕,因清平勤懇被舉薦,提升為漁陽太守。
修義年輕時奸俠,輕財重義,招召豪猾,如有急難前來投奔他的話,則能收容藏匿。魏咸陽王為司州牧,用修義為法曹從事。魏北海王顥鎮(zhèn)守徐州,引其為墨曹參軍。正光末,天下兵起,顥為征西將軍,都督華、..、東秦諸軍事,兼左仆射、西道行臺,任修義為統(tǒng)軍。時帝有詔,若能召募三千人來當兵的話,拜為別將。于是修義回到河東,奔赴平陽、弘農(nóng)諸郡,召募到了七千多人,朝廷即給他安北將軍、西道別將名號。不久,東西二夏、南北兩華及豳州諸地反叛,顥前往征討。修義統(tǒng)領(lǐng)其部參戰(zhàn),多立戰(zhàn)功。絳蜀賊人陳雙熾等聚眾汾曲,帝詔令修義為大都督,同行臺長孫稚一道討伐。修義認為雙熾是自己的鄉(xiāng)鄰,便直接跑到他的陣壘前邊,向其曉諭利害,雙熾等人也就投降了。拜修義龍門鎮(zhèn)將。
后修義的宗黨鳳賢等人作亂,包圍了龍門鎮(zhèn)城。修義也認為天下大亂,準備起事,于是便與鳳賢等人聚眾為逆,還自號為黃鉞大將軍。朝廷下令都督宗正珍孫出討。討伐軍還沒到來,修義反悔,便派遣帳下孫懷彥奉表自陳心跡,乞請來一大將招撫。魏孝明帝派西北道大行臺胡元吉奉詔曉諭,修義歸降。鳳賢等人依然據(jù)險屯結(jié),長孫稚軍駐扎弘農(nóng),珍孫軍屯駐靈橋,受阻不能前進。修義同從叔善樂、從弟嘉族等各率義勇擺開攻打的架式,并寫信給鳳賢,向他陳述利害關(guān)系。鳳賢降,朝廷拜鳳賢龍驤將軍、假節(jié)、稷山鎮(zhèn)將,夏陽縣子,食邑三百戶。封修義汾陰縣侯,食邑八百戶。
爾朱榮認為修義豪猾反復,錄送晉陽,同高昂等人一道被朝廷拘捕。榮赴洛陽,讓修義跟隨前往,安置在駝牛署。榮死,魏孝莊帝拜修義為弘農(nóng)、河北、河東、正平四郡大都督。此時高祖為晉州刺史,見到修義后,用很高的禮節(jié)對待他。當爾朱兆立魏長廣王為主后,朝廷除修義右將軍、陜州刺史,假安南將軍。魏前廢帝初年,擢修義為持節(jié)、后將軍、南汾州刺史。
高祖信都起義,在韓陵大敗四胡,派人征召修義,修義趕往晉陽,行并州事。又在高祖指揮下平定爾朱兆。魏武帝西入關(guān),高祖迎接抵達潼關(guān),授修義關(guān)右行臺,從龍門渡過黃河。西魏北華州刺史薛崇禮屯扎楊氏壁,修義用書信招之,于是崇禮率萬余人前來投降。樊子鵠占據(jù)兗州,修義隨從大司馬婁昭一道進攻,獲勝。天平中,除衛(wèi)將軍、南中郎將,帶汲郡太守,及頓丘、淮陽、東郡、黎陽五郡都督。遷東徐州。
元象初,拜儀同。沙苑之役,隨同諸軍后退。還,晉州刺史封祖業(yè)棄城逃走,修義追趕至洪洞,勸祖業(yè)回來守城,但祖業(yè)卻沒有聽從。修義返歸,據(jù)守晉州,并作了諸多準備。西魏儀同長孫子彥圍逼晉州城下,修義洞開城門,埋伏甲士等待著,子彥因不知虛實,很快溜走。高祖大大地嘉獎了他,馬上拜他為晉州刺史,南汾、東雍、陜四州行臺,還賞帛千疋。修義在晉州,活捉了西魏所委任的正平太守段榮顯。招降胡人酋帥胡垂黎等部落數(shù)千人,上表朝廷,置五城郡安排這批人。高仲密反叛后,以修義為西南道行臺,企圖構(gòu)成犄角之勢,計劃沒有實施。很快除齊州刺史,因貪污罪被朝廷除名。朝廷追念其前守護晉州的功勞,又恢復了他的官爵,還拜其為衛(wèi)尉卿。時山胡侵擾晉州,派修義追逐討伐,獲勝。晉爵正平郡公,加開府。依照高祖遺言,世宗減除修義封邑二百戶,別封修義為平鄉(xiāng)男。天保初,除護軍,別封藍田縣公,又拜太子太保。五年(554)七月卒,時年七十一。贈晉太華三州諸軍事、司空、晉州刺史,贈帛三百段。子文殊繼嗣。
修義從弟嘉族,性格也很豪爽。以老百姓身份升任員外散騎侍郎,慢慢升職到正平太守。適逢高祖在信都,嘉族聞訊,即趕往投奔。隨從高祖在韓陵打垮了四胡,除華州刺史。當賀拔岳抗拒朝廷詔令時,帝詔嘉族在黃河邊安置騎兵,用來抵御大軍。嘉族棄其坐騎,渡過黃河,回到了高祖那里。由是拜揚州刺史,卒于刺史任上。子震,字文雄。天平初,受詔鎮(zhèn)守龍門,但被西魏攻占。元象中,才設(shè)法逃跑回來。高祖嘉獎他的赤誠,拜其為廣州刺史。后隨慕容紹宗討伐侯景,以軍功別封膚施縣男。天保四年(553),從討山胡,破蠕蠕,均有戰(zhàn)功,遷譙州刺史。
修義從子元穎,父光熾,東雍州刺史、太常卿。元穎廉潔謹慎講究信義,最初為永安王參軍。行秀容縣事,有清名。累轉(zhuǎn)定州別駕,因清平勤懇被舉薦,提升為漁陽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