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隋書》簡介

白話隋書 作者:唐·魏征等


  《隋書》唐·魏征等 撰

  現(xiàn)行《隋書》共八十五卷,分為兩個(gè)部分:一部分是紀(jì)傳部分,由魏徵主編,成書于唐太宗貞觀十年(636年);另一部分為史志部分,始修于貞觀十五年(641年),成于唐高宗顯慶元年(656年),是由長孫無忌監(jiān)修的。 《隋書》的修史水平是較高的。一是因?yàn)楫?dāng)時(shí)唐朝集中了一大批有才之士:先后參加編寫的孔穎達(dá)、許敬宗、于志寧皆名列貞觀時(shí)期著名的“十八學(xué)士”之列;顏師古是當(dāng)時(shí)名垂一時(shí)的經(jīng)史大師;負(fù)責(zé)修撰天文、律歷的是唐代著名天文學(xué)家李淳風(fēng)。這樣,《隋書》的修撰,便得到了學(xué)術(shù)上的保證。二是因?yàn)樾奘樊?dāng)時(shí)離亡隋時(shí)間較近,有不少隋朝的史料尚可資證。如隋人王劭撰的《隋書》八十卷,便保存著許多隋王朝的詔策。此外,當(dāng)時(shí)也還存有數(shù)十卷《開皇起居注》等。更重要的是,唐貞觀時(shí)離隋煬帝時(shí)不過二十余年,有許多隋朝遺老仍健在于世,可以通過訪查直補(bǔ)史事?!杜f唐書·孫思》便載:“魏徵等受詔修齊、梁、陳、周、隋五代史,恐有遺漏,屢訪之?!闭f明修《隋書》時(shí),史官們曾訪問過不少人。還有不少修史的作者本人就在隋朝生活過,有著親身的經(jīng)歷,因而史實(shí)也就較為準(zhǔn)確。三是作為主編的魏徵,歷史上素稱諫臣,號為“良史”,他主編修史時(shí)一般能堅(jiān)持據(jù)事直書,不像后代史書的一些紀(jì)傳有那么多的忌諱。

  《隋書》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紀(jì)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本書由多人共同編撰,分為兩階段成書,從草創(chuàng)到全部修完共歷時(shí)三十五年。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提出修梁、陳、北齊、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編修,但數(shù)年過后,仍未成書。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總知其務(wù)”,并主編《隋書》。

  《隋書》的作者都是飽學(xué)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

  《隋書》是現(xiàn)存最早的隋史專著,也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水平較高的史籍之一。

  首先,它有明確的指導(dǎo)思想。下令修隋史的唐太宗親歷了滅隋的戰(zhàn)爭,在執(zhí)政之后,他經(jīng)常談?wù)撍宄瘻缤龅慕逃?xùn),明確提出“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的看法。汲取歷史教訓(xùn),以史為鑒就成了修隋史的指導(dǎo)思想。其次,《隋書》弘揚(yáng)秉筆直書的優(yōu)良史學(xué)傳統(tǒng),品評人物較少阿附隱諱。主編魏征剛正不阿,他主持編寫的紀(jì)傳,較少曲筆,不為尊者諱。如隋文帝之“刻薄”專斷,“不悅詩書”,“暗于大道 ”,隋煬帝矯情飾貌,殺父淫母,“鋤誅骨肉,屠剿忠良”等情況,都照實(shí)寫來,了無隱諱。

  再次,《隋書》保存了大量政治、經(jīng)濟(jì)以及科技文化資料。其中十志記載梁、陳、北齊、北周和隋五朝的典章制度,有些部分甚至追溯到漢魏。

  卷一  ··帝紀(jì)第一 高祖上

  卷二  ··帝紀(jì)第二 高祖下

  卷三  ··帝紀(jì)第三 煬帝上

  卷四  ··帝紀(jì)第四 煬帝下

  卷五  ··帝紀(jì)第五 恭帝

  卷六  ··志第一 禮儀一

  卷七  ··志第二 禮儀二

  卷八  ··志第三 禮儀三

  卷九  ··志第四 禮儀四

  卷十  ··志第五 禮儀五

  卷十一 ··志第六 禮儀六

  卷十二 ··志第七 禮儀七

  卷十三 ··志第八 音樂上

  卷十四 ··志第九 音樂中

  卷十五 ··志第十 音樂下

  卷十六 ··志第十一 律歷上

  卷十七 ··志第十二 律歷中

  卷十八 ··志第十三 律歷下

  卷十九 ··志第十四 天文上

  卷二十 ··志第十五 天文中

  卷二十一··志第十六 天文下

  卷二十二··志第十七 五行上

  卷二十三··志第十八 五行下

  卷二十四··志第十九 食貨

  卷二十五··志第二十 刑法

  卷二十六··志第二十一 百官上

  卷二十七··志第二十二 百官中

  卷二十八··志第二十三 百官下

  卷二十九··志第二十四 地理上(暫缺)

  卷三十 ··志第二十五 地理中

  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 地理下

  卷三十二··志第二十七 經(jīng)籍一(經(jīng))

  卷三十三··志第二十八 經(jīng)籍二 史

  卷三十四··志第二十九 經(jīng)籍三 子

  卷三十五··志第三十 經(jīng)籍四 集 道經(jīng) 佛經(jīng)

  卷三十六··列傳第一 后妃

  卷三十七··列傳第二 李穆子渾 穆兄子詢 詢弟崇 崇子敏

  卷三十八··列傳第三 劉昉

  卷三十九··列傳第四 于義子宣道 宣敏

  卷四十 ··列傳第五 梁士彥子剛 梁默

  卷四十一··列傳第六 高颎

  卷四十二··列傳第七 李德林子百藥

  卷四十三··列傳第八 河間王弘(子慶)

  卷四十四··列傳第九 滕穆王瓚嗣王綸

  卷四十五··列傳第十 文四子

  卷四十六··列傳第十一 趙煚

  卷四十七··列傳第十二 韋世康(弟洸 藝沖 從父弟壽)

  卷四十八··列傳第十三 楊素弟約 從父文思文紀(jì)

  卷四十九··列傳第十四

  卷五十 ··列傳第十五

  卷五十一··列傳第十六 長孫覽從子熾 熾弟晟

  卷五十二··列傳第十七

  卷五十三··列傳第十八 達(dá)奚長儒

  卷五十四··列傳第十九 王長述

  卷五十五··列傳第二十

  卷五十六··列傳第二十一

  卷五十七··列傳第二十二 盧思道從父兄昌衡

  卷五十八··列傳第二十三

  卷五十九··列傳第二十四

  卷六十 ··列傳第二十五

  卷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六

  卷六十二··列傳第二十七

  卷六十三··列傳第二十八

  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

  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

  卷六十六··列傳第三十一

  卷六十七··列傳第三十二

  卷六十八··列傳第三十三

  卷六十九··列傳第三十四

  卷七十 ··列傳第三十五

  卷七十一··列傳第三十六

  卷七十二··列傳第三十七

  卷七十三··列傳第三十八

  卷七十四··列傳第三十九

  卷七十五··列傳第四十

  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一

  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二

  卷七十八··列傳第四十三

  卷七十九··列傳第四十四

  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五

  卷八十一··列傳第四十六

  卷八十二··列傳第四十七

  卷八十三··列傳第四十八

  卷八十四··列傳第四十九

  卷八十五··列傳第五十

  宋本原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