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徽是元鸞的兒子,字顯順,粗知文史,頗有為官之才。宣武帝時,襲封王爵,任河內(nèi)太守。在郡時治理得清凈嚴(yán)整,在當(dāng)時很有聲譽。明帝時,擔(dān)任并州刺史。早先,并州夏天受了霜災(zāi),很少有人安于本業(yè),元徽便要開倉賑濟,文武官員們都出來勸諫和阻止。元徽說“:原先汲長孺當(dāng)郡守時,還立即開倉,救人災(zāi)禍。況且我是皇室近親,受封為大藩,怎能夠拘于成法而不救人之危困呢!”他便先行賑濟,然后上奏朝廷。明帝嘉獎了他,加封他為安北將軍。汾州的山胡人過去時常出來擄掠,自從元徽到郡以后,他們便相互告誡,不要到鄰州去騷擾。汾州、肆州的百姓也大多來找元徽投訴,愿意接受他的裁決。又轉(zhuǎn)任秦州刺史,回京都時,官吏和百姓們都攀著車子哭泣,難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元徽使用的車破爛,馬也很瘦弱,還是他原先從京城帶來的舊物,見到的人無不贊嘆他的清廉節(jié)儉。
改任為度支尚書,兼吏部尚書,不久又當(dāng)了正尚書。元徽認(rèn)為選拔官員的目的在于得到合適的人才,如果因年限而造成有些年停止選舉人才,這就有悖于舊制。但是原法實行時間很久了,難以立即革除,他便采取德行相同的根據(jù)年限長短作為任用的先后,而勞績相同的先晉升那些有德行的人,當(dāng)時人認(rèn)為是比較合理公平的辦法。又委任為侍中,其余官職照舊。元徽曾上表請求擔(dān)任一個州的太守。天下士人聽后無不嘆息,都說“:城陽王離開選部,貧賤者還有什么希望!”抱怨和感嘆的聲音,很快傳到朝廷。于是仍讓他兼任吏部尚書。屢遷至尚書令。
當(dāng)時靈太后專制朝政,朝中綱紀(jì)敗壞,元徽既為太后所寵信,卻沒有什么建樹來輔佐朝廷,又跟鄭儼之流同結(jié)一黨。外表顯得柔順謹(jǐn)慎,內(nèi)心多是相互猜忌,那怕瞪上一眼的不滿,也要尋機報復(fù),有識者都十分不滿。他又設(shè)法防備妻子于氏,于氏因而和廣陽王元深私通。當(dāng)元深受委任掌管軍隊時,經(jīng)常有表啟上奏,論及元徽的罪過,雖然也有誣告和毀壞他的名聲之處,但也有許多是實有其事的。
莊帝繼位,被任命為司州牧。不久又任司徒,仍兼司州牧。元顥入洛時,元徽跟從莊帝北行。當(dāng)車駕回京時,因有預(yù)謀的功績,被任命為侍中、大司馬、太尉公,加給羽葆鼓吹,增加的食邑連同從前的共二萬戶。元徽上表辭去官職和封號,前后多次上表。元徽因為是莊帝親信的侍臣,內(nèi)心害怕爾朱榮等,所以才會上表辭官。莊帝明白他的心意,同意他辭去封號,不讓他辭去官職。元徽的后妻是莊帝舅舅的女兒。侍中李..,是莊帝姐姐的女婿。元徽本來就善于獻(xiàn)媚取寵,很會取悅于人,他身負(fù)朝廷內(nèi)外的重望,其他宗室親信,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便和李..等人勸告莊帝除掉爾朱榮。莊帝原先也有這個意圖。爾朱榮死后,爾朱世隆等人的力量仍聚集不散。朝廷任命元徽為太保,仍任大司馬、宗師、錄尚書事,總管內(nèi)外事務(wù)。元徽原以為爾朱榮死后,枝葉自然散亡。當(dāng)爾朱氏宗族聚集起來圖謀叛亂時,元徽不知道該用什么辦法才行,只是憂慮和恐懼不安而已。他性格又特別嫉妒別人,不喜歡有人在他前頭露面,每次入宮參與謀略,都獨自和皇帝一起作決定。朝臣們有上奏陳述軍國大政謀略的,他都勸告皇帝不要聽從。他總是說“:小賊何必?fù)?dān)心不能除去?”又特別吝惜費用,當(dāng)時凡有所賞賜,都特別少薄,或者說時多,中途又削減,或給過以后又討回去。莊帝對自己特別節(jié)儉,尤其受到元徽的贊同。太府少卿李苗,在元徽任司徒時他擔(dān)任司馬,元徽和他相交深厚。李苗每次進獻(xiàn)忠言時,元徽多數(shù)不采納。李苗對人家說“:城陽王原來已是蜂目,連豺聲也將要露出來了?!碑?dāng)爾朱兆入京時,侍衛(wèi)們都逃散了,莊帝步行走出云龍門,見元徽騎馬奔過去。莊帝連連大聲喊叫,元徽頭也不回,只顧自己逃走。于是,元徽逃到了山南,來到舊吏寇彌的家里。寇彌表面上雖然表示接納,心里卻十分不安。他便說了許多話來恐嚇元徽,對他說:“官家的捕手馬上就要來了。”讓他躲到別的地方,又派人在路上殺害了他,把尸體送到爾朱兆那里。孝武帝初年,追贈為使持節(jié)、侍中、太師、錄尚書事、司州牧,謚為“文獻(xiàn)”。
元徽的兒子元延襲了封爵。齊國受禪時,依例降爵。
改任為度支尚書,兼吏部尚書,不久又當(dāng)了正尚書。元徽認(rèn)為選拔官員的目的在于得到合適的人才,如果因年限而造成有些年停止選舉人才,這就有悖于舊制。但是原法實行時間很久了,難以立即革除,他便采取德行相同的根據(jù)年限長短作為任用的先后,而勞績相同的先晉升那些有德行的人,當(dāng)時人認(rèn)為是比較合理公平的辦法。又委任為侍中,其余官職照舊。元徽曾上表請求擔(dān)任一個州的太守。天下士人聽后無不嘆息,都說“:城陽王離開選部,貧賤者還有什么希望!”抱怨和感嘆的聲音,很快傳到朝廷。于是仍讓他兼任吏部尚書。屢遷至尚書令。
當(dāng)時靈太后專制朝政,朝中綱紀(jì)敗壞,元徽既為太后所寵信,卻沒有什么建樹來輔佐朝廷,又跟鄭儼之流同結(jié)一黨。外表顯得柔順謹(jǐn)慎,內(nèi)心多是相互猜忌,那怕瞪上一眼的不滿,也要尋機報復(fù),有識者都十分不滿。他又設(shè)法防備妻子于氏,于氏因而和廣陽王元深私通。當(dāng)元深受委任掌管軍隊時,經(jīng)常有表啟上奏,論及元徽的罪過,雖然也有誣告和毀壞他的名聲之處,但也有許多是實有其事的。
莊帝繼位,被任命為司州牧。不久又任司徒,仍兼司州牧。元顥入洛時,元徽跟從莊帝北行。當(dāng)車駕回京時,因有預(yù)謀的功績,被任命為侍中、大司馬、太尉公,加給羽葆鼓吹,增加的食邑連同從前的共二萬戶。元徽上表辭去官職和封號,前后多次上表。元徽因為是莊帝親信的侍臣,內(nèi)心害怕爾朱榮等,所以才會上表辭官。莊帝明白他的心意,同意他辭去封號,不讓他辭去官職。元徽的后妻是莊帝舅舅的女兒。侍中李..,是莊帝姐姐的女婿。元徽本來就善于獻(xiàn)媚取寵,很會取悅于人,他身負(fù)朝廷內(nèi)外的重望,其他宗室親信,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便和李..等人勸告莊帝除掉爾朱榮。莊帝原先也有這個意圖。爾朱榮死后,爾朱世隆等人的力量仍聚集不散。朝廷任命元徽為太保,仍任大司馬、宗師、錄尚書事,總管內(nèi)外事務(wù)。元徽原以為爾朱榮死后,枝葉自然散亡。當(dāng)爾朱氏宗族聚集起來圖謀叛亂時,元徽不知道該用什么辦法才行,只是憂慮和恐懼不安而已。他性格又特別嫉妒別人,不喜歡有人在他前頭露面,每次入宮參與謀略,都獨自和皇帝一起作決定。朝臣們有上奏陳述軍國大政謀略的,他都勸告皇帝不要聽從。他總是說“:小賊何必?fù)?dān)心不能除去?”又特別吝惜費用,當(dāng)時凡有所賞賜,都特別少薄,或者說時多,中途又削減,或給過以后又討回去。莊帝對自己特別節(jié)儉,尤其受到元徽的贊同。太府少卿李苗,在元徽任司徒時他擔(dān)任司馬,元徽和他相交深厚。李苗每次進獻(xiàn)忠言時,元徽多數(shù)不采納。李苗對人家說“:城陽王原來已是蜂目,連豺聲也將要露出來了?!碑?dāng)爾朱兆入京時,侍衛(wèi)們都逃散了,莊帝步行走出云龍門,見元徽騎馬奔過去。莊帝連連大聲喊叫,元徽頭也不回,只顧自己逃走。于是,元徽逃到了山南,來到舊吏寇彌的家里。寇彌表面上雖然表示接納,心里卻十分不安。他便說了許多話來恐嚇元徽,對他說:“官家的捕手馬上就要來了。”讓他躲到別的地方,又派人在路上殺害了他,把尸體送到爾朱兆那里。孝武帝初年,追贈為使持節(jié)、侍中、太師、錄尚書事、司州牧,謚為“文獻(xiàn)”。
元徽的兒子元延襲了封爵。齊國受禪時,依例降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