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王元愉,字宣德,太和二十一年(497)受封,任都督、徐州刺史。由彭城王中軍府長史盧陽烏兼州長史,州中事情不論大小,都交給陽烏。宣武帝初年,任護軍將軍。宣武帝和幾位弟弟很友愛,元愉經(jīng)常進出宮中,早晚住在那里,就像一家人。
改任中書監(jiān)。給他娶順皇后的妹妹當王妃,可是并不被他禮遇。元愉在徐州時曾納了一個小妾李氏,本性楊,是東郡人,元愉在夜間聽到她唱的歌,很喜歡,因而受到寵幸。他被免了州太守回京城以后,想讓李氏地位顯貴些,就托右中郎將趙郡人李恃顯當她的養(yǎng)父,然后到李家迎娶,生了兒子寶月。順皇后召李氏進宮,打她并毀了她的容貌,逼令她當尼姑,住在內(nèi)宮,將所生的兒子交給王妃撫養(yǎng)。一年多以后,皇后的父親于勁因皇后過了好久還沒有生產(chǎn),就上表勸皇帝多找些嬪妃,并讓皇后將李氏歸還給元愉,元愉對李氏舊愛更加深厚。元愉喜歡寫文章,也很能寫些詩賦。經(jīng)常召集當時的才士宋世景、李神亻雋、祖瑩、邢晏、王遵業(yè)、張始均等人,一起歡宴暢飲。并招集四方的儒學賓客嚴懷真等幾十人,設(shè)館舍禮敬他們。所得到的谷物絹帛,大多散發(fā)出去。他又很崇敬和相信佛道,以致于費用經(jīng)常接應不上。他跟弟弟廣平王元懷相互夸耀,比賽華麗奢侈,貪贓枉法。于是,宣武帝把元愉抓到宮中處置,打了五十杖,放出到冀州任刺史。
開始時,元愉想要擔任侍從要職,可是官職比不上兩個弟弟,他心中懷恨羞愧,形于言色。又因為自己的寵妾屢次遭受折辱,內(nèi)外都感到壓抑。當?shù)街萑温毢螅\反。元愉便殺了長史羊靈引和司馬李遵,宣稱得到清河王的密詔,說高肇密謀殺害皇帝。于是便在信都的南面筑壇,以柴燎祭告天帝,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建年號為建平元年,立李氏為皇后。宣武帝下詔派尚書李平討伐元愉。元愉出兵對抗朝廷兵馬,多次失敗,便關(guān)閉城門自守。元愉自知大勢已去,便帶著李氏和四個兒子一行幾十騎出了城門,各軍追上以后,把他們綁了送往朝廷?;实巯略t將他們送往京城,準備用家人的規(guī)矩進行教訓。元愉每次在亭驛住宿時,一定牽李氏的手,盡其愛戀之情。雖在拘鎖之中,飲食品嘗自如,沒有一點羞愧和畏懼的神色。到達野王時,元愉對別人說:“雖然皇上慈愛恩深,不忍心殺我,我又有什么面目見皇上!”于是不停聲地痛哭流淚,斷氣而死,年僅二十一歲。也有人說是高肇派人殺害了他。用一只小棺材將他收殮埋葬了。幾個兒子到洛陽后,都被赦免了。后來靈太后讓元愉的四個兒子都附屬皇室本籍中,并追封元愉為臨洮王。寶月便改葬了父母,追服孝三年。
改任中書監(jiān)。給他娶順皇后的妹妹當王妃,可是并不被他禮遇。元愉在徐州時曾納了一個小妾李氏,本性楊,是東郡人,元愉在夜間聽到她唱的歌,很喜歡,因而受到寵幸。他被免了州太守回京城以后,想讓李氏地位顯貴些,就托右中郎將趙郡人李恃顯當她的養(yǎng)父,然后到李家迎娶,生了兒子寶月。順皇后召李氏進宮,打她并毀了她的容貌,逼令她當尼姑,住在內(nèi)宮,將所生的兒子交給王妃撫養(yǎng)。一年多以后,皇后的父親于勁因皇后過了好久還沒有生產(chǎn),就上表勸皇帝多找些嬪妃,并讓皇后將李氏歸還給元愉,元愉對李氏舊愛更加深厚。元愉喜歡寫文章,也很能寫些詩賦。經(jīng)常召集當時的才士宋世景、李神亻雋、祖瑩、邢晏、王遵業(yè)、張始均等人,一起歡宴暢飲。并招集四方的儒學賓客嚴懷真等幾十人,設(shè)館舍禮敬他們。所得到的谷物絹帛,大多散發(fā)出去。他又很崇敬和相信佛道,以致于費用經(jīng)常接應不上。他跟弟弟廣平王元懷相互夸耀,比賽華麗奢侈,貪贓枉法。于是,宣武帝把元愉抓到宮中處置,打了五十杖,放出到冀州任刺史。
開始時,元愉想要擔任侍從要職,可是官職比不上兩個弟弟,他心中懷恨羞愧,形于言色。又因為自己的寵妾屢次遭受折辱,內(nèi)外都感到壓抑。當?shù)街萑温毢螅\反。元愉便殺了長史羊靈引和司馬李遵,宣稱得到清河王的密詔,說高肇密謀殺害皇帝。于是便在信都的南面筑壇,以柴燎祭告天帝,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建年號為建平元年,立李氏為皇后。宣武帝下詔派尚書李平討伐元愉。元愉出兵對抗朝廷兵馬,多次失敗,便關(guān)閉城門自守。元愉自知大勢已去,便帶著李氏和四個兒子一行幾十騎出了城門,各軍追上以后,把他們綁了送往朝廷?;实巯略t將他們送往京城,準備用家人的規(guī)矩進行教訓。元愉每次在亭驛住宿時,一定牽李氏的手,盡其愛戀之情。雖在拘鎖之中,飲食品嘗自如,沒有一點羞愧和畏懼的神色。到達野王時,元愉對別人說:“雖然皇上慈愛恩深,不忍心殺我,我又有什么面目見皇上!”于是不停聲地痛哭流淚,斷氣而死,年僅二十一歲。也有人說是高肇派人殺害了他。用一只小棺材將他收殮埋葬了。幾個兒子到洛陽后,都被赦免了。后來靈太后讓元愉的四個兒子都附屬皇室本籍中,并追封元愉為臨洮王。寶月便改葬了父母,追服孝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