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龜蒙字魯望,是陸元方的第七代孫。父陸賓虞,以擅文任侍御史。龜蒙少年清高豪放,通曉《六經(jīng)》要旨,尤其精通《春秋》??歼M士,一試不中,便去投湖州刺史張摶與其交游,張摶歷任湖州、蘇州刺史,聘陸龜蒙為自己的副手。曾到饒州,三天哪兒也不去拜訪,刺史蔡京率官吏登門來見,龜蒙不高興,拂袖而去。
他居住在松江甫里,寫了不少著作,雖深愁身有病痛,囊中無十日積蓄,寫作也沒稍加停頓。文章寫成,便置稿于書篋中,終年不整理,被好事者偷走。得到書籍熟讀后再抄錄,在書海中勤于勘校,朱筆黃紙不離手,藏書雖少,其精華程度都可傳世。借人家書籍,如發(fā)現(xiàn)篇目內(nèi)容有誤,一定為之整理勘誤。喜歡聽別人的學術(shù)見解,探討議論不知疲倦。
他有田數(shù)百畝,屋三十間,其田地勢低下,雨季積水,便與江水連成一片,常因歉收而食不果腹。身負小筐鐵锨,耕耘勞作非常辛苦,有人譏笑他太勞累了,他回答說:“堯舜因辛勞而又黑又瘦,禹手足都磨出了老繭。他們都是圣人,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敢不勤勞嗎?”嗜好飲茶,在顧渚山下開辟了茶園,每年取采集之茶,自己品嘗評定茶的等級。張又新作《水說》七種,第二種是慧山泉,第三種是虎丘井,第六是松江水。人們幫助他得到喜歡飲用的水,雖遠距百里也為他弄來。從前,他曾醉酒,兩晝夜方醒。以后客人來了,收拾起酒壺酒杯不再飲酒。
他不喜歡與庸俗之輩交往,雖登門拜訪也不肯相見。不騎馬,愛登上設(shè)有船篷墊席的船,攜帶書籍、茶灶、筆架、釣具在水上往來。當時人稱“江湖散人”,或者叫“天隨子”、“甫里先生”,自比“涪翁”、“漁父”、“江上丈人”。后來由于以高士聞名而被朝廷召見,他不去。李蔚、盧攜很早就是他的好友,等到他們當政時,任命陸龜蒙為左拾遺。詔書剛下,龜蒙便逝世了。光化年間,韋莊表奏陸龜蒙及孟郊等十人,都追贈為右補闕。
陸家住姑蘇城,門口有大石,遠祖陸績曾任吳國的郁林太守,罷官回家時沒什么行裝,船輕不能渡海,用大石壓船,人們贊美他的廉潔,稱這方巨石為“郁林石”,歷代后裔都保有它。
他居住在松江甫里,寫了不少著作,雖深愁身有病痛,囊中無十日積蓄,寫作也沒稍加停頓。文章寫成,便置稿于書篋中,終年不整理,被好事者偷走。得到書籍熟讀后再抄錄,在書海中勤于勘校,朱筆黃紙不離手,藏書雖少,其精華程度都可傳世。借人家書籍,如發(fā)現(xiàn)篇目內(nèi)容有誤,一定為之整理勘誤。喜歡聽別人的學術(shù)見解,探討議論不知疲倦。
他有田數(shù)百畝,屋三十間,其田地勢低下,雨季積水,便與江水連成一片,常因歉收而食不果腹。身負小筐鐵锨,耕耘勞作非常辛苦,有人譏笑他太勞累了,他回答說:“堯舜因辛勞而又黑又瘦,禹手足都磨出了老繭。他們都是圣人,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敢不勤勞嗎?”嗜好飲茶,在顧渚山下開辟了茶園,每年取采集之茶,自己品嘗評定茶的等級。張又新作《水說》七種,第二種是慧山泉,第三種是虎丘井,第六是松江水。人們幫助他得到喜歡飲用的水,雖遠距百里也為他弄來。從前,他曾醉酒,兩晝夜方醒。以后客人來了,收拾起酒壺酒杯不再飲酒。
他不喜歡與庸俗之輩交往,雖登門拜訪也不肯相見。不騎馬,愛登上設(shè)有船篷墊席的船,攜帶書籍、茶灶、筆架、釣具在水上往來。當時人稱“江湖散人”,或者叫“天隨子”、“甫里先生”,自比“涪翁”、“漁父”、“江上丈人”。后來由于以高士聞名而被朝廷召見,他不去。李蔚、盧攜很早就是他的好友,等到他們當政時,任命陸龜蒙為左拾遺。詔書剛下,龜蒙便逝世了。光化年間,韋莊表奏陸龜蒙及孟郊等十人,都追贈為右補闕。
陸家住姑蘇城,門口有大石,遠祖陸績曾任吳國的郁林太守,罷官回家時沒什么行裝,船輕不能渡海,用大石壓船,人們贊美他的廉潔,稱這方巨石為“郁林石”,歷代后裔都保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