驃國,就是古代的朱波,自稱“突羅朱”,..婆國人叫他們?yōu)橥嚼镒?。位于永昌南二千里,距京師一萬四千里。東臨陸真臘,西接東天竺,西南連墮和羅,南濱海,北挨南詔。地長三千里,寬五千里,東北廣而長,屬羊苴肅城。
有屬國十八個:迦羅婆提、摩禮烏特、迦梨迦、半地、彌臣、坤朗、偈奴、羅聿、佛代、渠論、婆梨、偈佗、多歸、摩曳、舍衛(wèi)、瞻婆、..婆。
城鎮(zhèn)有九個:道林王、悉利移、三陀、彌諾道立、突..、帝偈、達梨謀、乾唐、末浦。
部落有二百九十八個,知名的有三十二個,萬公、充惹、羅君潛、彌綽、道雙、道甕、道勿、夜半、不惡奪、莫音、伽龍目炎、阿梨吉、阿梨..、阿梨忙、達磨、求潘、僧塔、提梨郎、望騰、扌詹泊、祿烏、乏毛、僧伽、提追、阿末邏、逝越、騰陵、歐咩、磚羅婆提、祿羽、陋蠻、磨地勃。
由彌臣到坤朗,又有小昆侖部,君王名范悉越,習俗與彌臣同。由坤朗到祿羽,有大昆侖王國,君王名思利泊婆難多珊那。其川原大于彌臣。由昆侖小王所居,走半天可到磨地勃柵,海行五個月可到佛代國。其國有江,支流三百六十。
其君王名思利些彌他。還有川名思利毗離芮。土有特殊的香味。北邊有集市,是各國商船湊集而成,越海就是..婆了。
再走十五天,翻越兩座大山:正迷、射..,有個小國,君王名思利摩訶羅..,習俗與佛代同。經(jīng)過多茸補邏川到..婆,走八天可到婆賄伽盧,該國土熱性,大道上都種椰子、檳榔,仰頭看不見太陽。君王的居所以金為圓瓦,廚房也蓋銀瓦,燒飯燃香木,堂上用明珠裝飾。有兩個池子,用金做堤岸,船及槳楫都用金銀珠寶裝飾。
驃王姓困沒長,名摩羅惹,其相名摩訶思那。王出行,以金繩床做車,路遠則乘象,有嬪妃隨從等幾百人,用青磚砌圓城,周長一百六十里,有十二門,四角均建佛塔,人民住在城中,用鉛、錫做瓦,荔木為材。民俗厭惡殺生,禮節(jié)中用手抱臂磕頭為表恭。懂得天文,喜歡佛法。
有寺廟百座,用琉璃做圓瓦,以金銀鑲嵌,用丹彩紫礦涂地,再鋪錦氈。王的居處也不過這樣。人民七歲時剃發(fā)到寺廟里去學習,直到二十歲,如果仍不通達佛法的就再當老百姓。制衣用白疊毛、朝霞。
絲綢因要殺傷蠶的性命所以不穿,戴金花冠或翠帽,以雜色珠子串成瓔珞做裝飾。王宮中設金銀兩口鐘,有敵人來,焚香擊鐘祝禱以卜吉兇。有巨大白象,身高百尺。如有訴訟的,就焚香跪在象前,自己檢查是非后退去。遇有災疫,王也焚香對象跪拜自責。國內(nèi)不設桎梏,如有犯罪的就將五支竹子束在一起打脊背,重罪打五下,輕罪打三下,如犯殺人罪則要處死。土壤適宜種豆、粟、稻、粱,甘蔗粗如小腿,沒有麻和麥。用金銀制錢,如半月形,稱之為登伽佗,也叫足彈佗。國內(nèi)不產(chǎn)膏油,用蠟夾雜香代替燈盞。與別的蠻國交易時用江豬、白疊毛、琉璃罐缽交換。婦女在頭頂上盤高髻,飾以銀及珠寶,穿青娑裙,肩披羅緞。行走時手中持扇,尊貴人家則必五六人同行。
近城有沙山,不生草木,地域也與波斯、婆羅門相接,距西舍利城有二十天的路程。西舍利,就是中天竺。南詔因為土地相連,又兵力強盛,所以常??刂扑麄?。
貞元年間,驃王雍羌聽說南詔附唐廷,也有內(nèi)附之心,南詔王異牟尋派使者楊加明到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處獻夷中歌曲,同時令驃國獻樂人。于是韋皋做《南詔奉圣樂》,用正律黃錘之韻,曲中宮、徵一變,象征西南歸順。曲終時,角、羽變化,象征戎夷革心。舞共六段,樂工六十四人,贊引二人,序曲二十八疊,舞“南詔奉圣樂”等字。舞人十六,手執(zhí)雉羽,四人一排。舞“南”字時,唱《圣主無為化》;舞“詔”字時,唱《南詔朝天樂》;舞“奉”字時,唱《海宇修文化》;舞“圣”字時,唱《雨露覃無外》;舞“樂”字時,唱《癖土丁零塞》。歌全都一章三疊。
舞者做好準備,持雉羽,簫、鼓等奏散序一疊,接奏第二疊,舞者排成四行,贊引按序而入。舞將終,四角擂響雷鼓,舞者都跪拜,金聲響時起身,拿著羽叩頭,象征朝覲。每次跪拜,都用鉦鼓奏出節(jié)拍。接著奏拍序一疊,舞者分左右而舞,每四拍就合掌執(zhí)羽叩頭,拍終,舞者跪拜。再奏一疊,踏舞拍子而揖,以合“南”字。字成舞終,舞者面朝北跪而歌,有絲竹導引。歌畢,俯伏,鉦響,再揖而舞。其余的字都這樣邊舞邊唱,只有“圣”字詞末都要恭揖,表示奉圣。每一字都有三疊曲子,稱為五成。然后急奏一疊,四十八人分行彎腰,象征將士保衛(wèi)邊疆。各字舞畢,舞者十六人分成四列,又跳《辟四門》之舞,迅速旋舞兩疊,與鼓吹合拍,進舞三,退舞三,象征天、地、人三才及天、地、人三統(tǒng)。舞畢,都叩頭踏碎步。又一人舞《億萬壽》之舞,唱《天南滇越俗》歌四章,歌舞七疊六段而終。
“七”,是火的成數(shù),象征天子南面生成之恩“;六”,是順數(shù),象征西南向化。
樂器共三十種,樂工一百九十六人,分為四部:龜茲部、大鼓部、胡部、軍樂部。龜茲部有羯鼓、揩鼓、腰鼓、雞婁鼓、短笛、大小..篥、拍板,每樣八件;長短簫、橫笛、方響、大銅鈸、貝,每樣四件。
樂工共八十八人,分成四列,居舞筵的四角,用以合節(jié)鼓。大鼓部,四個一列,共二十四個,居龜茲部前。胡部,有箏、大小箜篌、五弦琵琶、笙、橫笛、短笛、拍板,每樣八件;大小..篥,每樣四件。樂工七十二人,分四列,也在舞筵四角,用以導歌詠。軍樂部,有金鐃、金鐸每樣兩件;肈鼓、金鉦,每樣四件。鉦、鼓都用金飾蓋,垂有流蘇。樂工十二人,穿南詔服裝,立在《辟四門》舞筵四角,指揮跪拜合拍合樂。又十六人,半條手臂繪有圖形,執(zhí)肈鼓,四人一列。舞人穿南詔上衣,絳色裙襦,黑頭囊,金亻去苴,花皮靴,頭上飾以抹額,戴金寶花髟曼。襦上再加畫半條手臂,執(zhí)雉尾舞,俯伏,象征朝拜;裙襦上畫鳥獸草木,飾以八彩雜花,象征萬物繁茂;羽蓋四垂,象征天無不覆;以正方形分布位置,象征地無不載;分成四列,象征四氣;舞共五字,象征五行;執(zhí)雉尾,象征文德;擊鼓有節(jié),象征號令遠傳;振鐸,明示采詩之義;用龜茲等的音樂,象征遠夷心悅誠服。鉦鼓是古代征戰(zhàn)報捷之樂。黃鐘,是君主之聲,配運以土,明示土德常盛。黃鐘如得乾卦初九,則自為其宮,林鐘四律以正聲來應和,象征大君面南提天統(tǒng)于上,乾道昭明。林鐘如得坤卦初六,其位西南,西南感教化達于下,坤體表順。太蔟如得乾卦九二,就是人統(tǒng),天地正而三才通,故依序以太蔟應和。三才既通,南呂再以羽聲相應。南呂,是酉,表西方、金;羽,北方、水。金水諧和而時順,象征西戎、北狄心悅誠服。
最后姑洗以角音結(jié)束。姑,故也;洗,濯也,象征南詔背棄吐蕃而歸順,改過自新。
韋皋因五宮異用,獨唱殊音,再做《五均譜》,分別金石的節(jié)奏。
一、黃鐘,是宮之宮,軍士唱《奏圣樂》的人用。舞蹈者穿南詔衣,執(zhí)雉尾俯伏跪拜擊掌,合“南詔奉圣樂”五字,唱詞五段,舞蹈者換南方朝天之服裝,絳色,七節(jié)襦袖,每段有青色邊口,有排扣襟,象征鳥翼。用龜茲樂。胡部,樂器用金鉦、肈鐃、饒、貝、大鼓。
二、太蔟,是商之宮,女子唱《奉圣樂》的人用。合以管弦。若在庭下奏樂,則獨舞一曲。用龜茲樂,鼓、笛各四部,與胡部等合作。琵琶、笙、箜篌,每樣八件;大小..篥、箏、弦、五弦琵琶、長笛、短笛、方響,每樣四件。位于龜茲部前,其他貝一人、大鼓十二人分左右而立,其他人均坐著奏樂。
三、姑洗,是角之宮,應古律林鐘為徵宮,女子唱《奉圣樂》的人用。舞蹈者六十四人,飾以羅彩襦袖,以八彩相間,拖云花鞋,頭上飾有雙鳳、八卦、彩云、花髟曼,執(zhí)鳥羽做跪拜擊掌的節(jié)拍。以林鐘當?shù)亟y(tǒng),象征一年的勞作完成,萬物皆成。雙鳳,明示律呂之和,八卦,明示還相為用;彩云,象征氣,花髟曼,象征帽子。
合“奉圣樂”三字,唱詞三段,表示天下歸順。小女子按字舞時,用碧色襦袖,象征角音,主木;頭上飾巽卦,應和姑洗之氣;六人略后,象征天下六合均同一心。用龜茲樂、胡部,鉦、肈、鐃、鐸,都蓋著彩蓋,裝飾著花座,上鋪錦綺,垂流蘇。按《瑞圖》上說“王者有道,則儀鳳在鼓”,所以羽蓋上、鼓上有鳳凰,鉦上棲孔雀,鐃、鐸上白鷺翔集,鉦、肈頂腳又以南方鳥獸為飾,明示恩澤遍及飛禽走獸。鉦、肈、鐃、鐸,都是二人拿著敲擊的。貝及大鼓工伎的數(shù)量,與軍士《奉圣樂》同,而加鼓、笛四部。
四、林鐘,是徵之宮,斂拍均單音,奏《奉圣樂》,一男子獨舞,用龜茲樂,鼓、笛每一種四人,方響二人,位于龜茲部前。
兩角落有金鉦,中夾金鐸二個、貝二個、鈴鈸二個、大鼓十二個分左右而立。
五、南宮,是羽之宮,應和古律黃鐘為君之宮。樂器用古黃鐘方響一個,大琵琶、五弦琵琶、大箜篌各二,黃鐘..篥、小..篥、竽、笙、塤、扌芻肊箏、軋箏、黃鐘簫、笛各二。笛、節(jié)鼓、拍板等樂工各一人,坐著奏樂。絲作慢奏,一人獨唱,歌工再合唱軍士《奉圣樂》詞。
雍羌也派弟弟悉利移城主持舒難陀獻國樂的事。到成都,韋皋將其樂聲譜錄下來。因其舞姿、樂器都特別,于是畫了圖樣入獻。樂器有二十二種,其音有八種:金、貝、絲、竹、匏、革、牙、角。金二、貝一、絲七、竹二、匏二、革二、牙一、角二。鈴鈸四個,制作與龜茲部同,圓周三寸,用皮帶貫穿,敲擊以應節(jié)。鐵板兩個,長三寸五分,寬二寸五分,面上是平的,背面有柄,也用皮條系住,鈴鈸都飾以彩綢帶,用花疊毛縷為蕊。螺貝四個,大的可裝一升,用彩綢帶裝飾。有鳳頭箜篌兩個,一個長二尺,腹大七寸,鳳頭及頸長二尺五寸,面上飾蛇皮,有十四根弦,頸上有轉(zhuǎn)弦軸,鳳頭朝外;另一個頂上有細枝,轉(zhuǎn)弦軸上有鼉頭。箏兩個,一個形狀像鼉,長四尺,有四只腳,腹中空虛,用鼉皮裝飾背面,正面及肩像琴,寬七寸,肚腹處闊八寸,尾長一尺多,卷成個空圈,加上關(guān)鍵時能張掛九根弦,左右共十八根柱;另一個正面飾以彩花,敷以蛇皮用以區(qū)別。有龍頭琵琶一個,如龜茲制造的樣子,但頸長二尺六寸多,腹寬六寸,頭上兩龍相向,有軸柱各三,弦隨軸數(shù),兩軸都在后頸上,一軸在前頸,其俯伏的樣子如同獅子。還有云頭琵琶一個,形狀如前者,正面飾有蛇皮,四面有牙釘,以云狀為頭,軸上有花像品字,三根弦。覆手處都用蛇皮為飾??坍嫵捎乱阄枥龅臓顟B(tài)。有大匏琴兩個,用半個大匏覆蓋,都畫以彩畫,上加銅甌。用竹制琴,畫蛇紋其上,長三尺多,頭彎曲成拱形,長二寸,用綢帶系腹,穿過甌及匏根,可盛兩升。大弦與太蔟應和,次弦與姑洗應和。還有獨弦匏琴,用斑竹制作,不加裝飾,只以木刻一個蛇頭;張弦,但無軸,將弦系在頂上,有四根柱像龜茲的琵琶,其弦聲與太蔟應和。有兩個小匏琴,形狀如大匏琴,二尺長;大弦與南呂相應,次弦與應鐘相應。有橫笛兩個;一個一尺多長,為使其合律,去節(jié)而無爪,用蠟填實頭部,用牙刻獅子頭加在上面,挖六個洞以應和黃鐘商,備有五音七聲;另一個,管子末端如象頭,律度與荀日助的《笛譜》同,又與清商部鐘聲諧合。
有兩頭笛兩個,長二尺八寸,中間隔一節(jié),節(jié)左右開沖氣洞,兩頭都分洞體,長短為笛音量。左頭應和太蔟,管末端有三穴:一應姑洗,二應蕤賓,三應夷則。
右頭應和林鐘,管末端三洞:一應南呂,二應應鐘,三應大呂。下托指處還有一洞,應和清太蔟。兩洞體共七個穴,共備黃鐘、林鐘兩韻。有大匏笙兩個,都有十六管,左右各八個,形狀如鳳翼,大管長四尺八寸五分,其余的挨個相差,制作像笙管,形狀也像鳳翅。以竹做簧,穿過匏直達底部。上古八音,都以木漆代替,用金做簧,沒有匏的聲音。只有驃國有古制法。又有小匏笙兩個,制法如大笙,聲律應和林鐘商。有三面鼓兩個,形狀如酒缸,高二尺,頭大下尖,上寬七寸,底只寬四寸,腹部不比頭部大,覆以蛇皮,將三面總束為一,用碧絲帶系住。下面挨著地不蒙皮,四面畫驃國的工伎正在為笙鼓裝飾。有小鼓四個,制法如同腰鼓,長五寸,頭寬三寸五分,蒙蛇皮,用牙釘彩飾,沒有柄,搖動可為樂曲打節(jié)拍,引贊的人都拿它們。有牙笙,挖穿匏直到底,加漆,上豎兩根象牙代管,雙簧都與姑洗應和,有三角笙,也挖匏到底,加漆,上插三個牛角,一簧與姑洗應和,其余的與南呂應和。角尖的一頭在下面,直插匏到底。柄和角都是直的。有兩角笙,也穿匏到底,上插兩牛角,其簧與姑洗應和,匏用彩色涂飾。
曲調(diào)名有十二種:一、《佛印》,驃國稱之為《沒馱彌》,國人及天竺人唱這曲子侍奉君王。二、《贊娑羅花》,驃國稱之為《嚨莽第》,國人以花為衣服,因能潔身。三、《白鴿》,驃國叫為《答都》,贊美它或飛或止都能順己之情。四、《白鶴游》,驃國稱之為《蘇謾底哩》,意思是飛就能翱翔空中,走則慢慢步行。五、《斗羊勝》,驃國叫《來乃》。以前有人看見兩只羊在海岸相斗。后來強者可見,弱者進入山里,那時人稱之為“來乃”。來乃,意思是取勝之勢。六、《龍首獨琴》,驃國稱為《彌思彌》,此曲一弦而五音齊備,象征王以一德養(yǎng)育萬邦。七、《禪定》,驃國稱為《掣覽詩》,意思是離開俗境取得寂靜。七個曲子不論唱舞,其律皆與黃鐘商應和。八、《甘蔗王》,驃國稱為《遏思略》,意思說佛教民就像甘蔗之甜,都喜歡其味。九、《孔雀王》,驃國稱為《桃臺》,意思是孔雀的毛色美麗。十、《野鵝》,意思說或飛或息必定成雙,徒侶們?nèi)考瘯?。十一、《宴樂》,驃國稱為《嚨聰網(wǎng)摩》,意思是時節(jié)安康,宴會歡樂。
十二、《滌煩》,也叫《笙舞》,驃國稱為《扈那》,意思是蕩滌煩悶,以此使心情閑適。
這五個曲子,其律應黃鐘兩韻:一為黃鐘商伊越調(diào),一為林鐘商小植調(diào)。樂工都是昆侖人,穿絳疊毛,用朝霞做蔽膝叫作衤戒肍。兩肩加朝霞,系在腋下。臂和腳都有全寶環(huán)釧。頭戴金冠,左右垂珍玉,頭上插花餯,耳旁有雙簪,綴有細絨毛。始奏樂,有引贊一人先引導樂曲的旨意,舞步舞姿隨曲而動。用人或兩個、或六個、或四個、或八個、或十個,都蒙以珠飾,跪拜叩頭直至曲終。其樂曲經(jīng)五譯而能通達,德宗委任舒難陀為太仆卿,送他回國。開州刺史唐次撰述《驃國獻樂頌》獻給皇帝。大和六年,南詔掠奪驃民三千人,遷往柘東。
有屬國十八個:迦羅婆提、摩禮烏特、迦梨迦、半地、彌臣、坤朗、偈奴、羅聿、佛代、渠論、婆梨、偈佗、多歸、摩曳、舍衛(wèi)、瞻婆、..婆。
城鎮(zhèn)有九個:道林王、悉利移、三陀、彌諾道立、突..、帝偈、達梨謀、乾唐、末浦。
部落有二百九十八個,知名的有三十二個,萬公、充惹、羅君潛、彌綽、道雙、道甕、道勿、夜半、不惡奪、莫音、伽龍目炎、阿梨吉、阿梨..、阿梨忙、達磨、求潘、僧塔、提梨郎、望騰、扌詹泊、祿烏、乏毛、僧伽、提追、阿末邏、逝越、騰陵、歐咩、磚羅婆提、祿羽、陋蠻、磨地勃。
由彌臣到坤朗,又有小昆侖部,君王名范悉越,習俗與彌臣同。由坤朗到祿羽,有大昆侖王國,君王名思利泊婆難多珊那。其川原大于彌臣。由昆侖小王所居,走半天可到磨地勃柵,海行五個月可到佛代國。其國有江,支流三百六十。
其君王名思利些彌他。還有川名思利毗離芮。土有特殊的香味。北邊有集市,是各國商船湊集而成,越海就是..婆了。
再走十五天,翻越兩座大山:正迷、射..,有個小國,君王名思利摩訶羅..,習俗與佛代同。經(jīng)過多茸補邏川到..婆,走八天可到婆賄伽盧,該國土熱性,大道上都種椰子、檳榔,仰頭看不見太陽。君王的居所以金為圓瓦,廚房也蓋銀瓦,燒飯燃香木,堂上用明珠裝飾。有兩個池子,用金做堤岸,船及槳楫都用金銀珠寶裝飾。
驃王姓困沒長,名摩羅惹,其相名摩訶思那。王出行,以金繩床做車,路遠則乘象,有嬪妃隨從等幾百人,用青磚砌圓城,周長一百六十里,有十二門,四角均建佛塔,人民住在城中,用鉛、錫做瓦,荔木為材。民俗厭惡殺生,禮節(jié)中用手抱臂磕頭為表恭。懂得天文,喜歡佛法。
有寺廟百座,用琉璃做圓瓦,以金銀鑲嵌,用丹彩紫礦涂地,再鋪錦氈。王的居處也不過這樣。人民七歲時剃發(fā)到寺廟里去學習,直到二十歲,如果仍不通達佛法的就再當老百姓。制衣用白疊毛、朝霞。
絲綢因要殺傷蠶的性命所以不穿,戴金花冠或翠帽,以雜色珠子串成瓔珞做裝飾。王宮中設金銀兩口鐘,有敵人來,焚香擊鐘祝禱以卜吉兇。有巨大白象,身高百尺。如有訴訟的,就焚香跪在象前,自己檢查是非后退去。遇有災疫,王也焚香對象跪拜自責。國內(nèi)不設桎梏,如有犯罪的就將五支竹子束在一起打脊背,重罪打五下,輕罪打三下,如犯殺人罪則要處死。土壤適宜種豆、粟、稻、粱,甘蔗粗如小腿,沒有麻和麥。用金銀制錢,如半月形,稱之為登伽佗,也叫足彈佗。國內(nèi)不產(chǎn)膏油,用蠟夾雜香代替燈盞。與別的蠻國交易時用江豬、白疊毛、琉璃罐缽交換。婦女在頭頂上盤高髻,飾以銀及珠寶,穿青娑裙,肩披羅緞。行走時手中持扇,尊貴人家則必五六人同行。
近城有沙山,不生草木,地域也與波斯、婆羅門相接,距西舍利城有二十天的路程。西舍利,就是中天竺。南詔因為土地相連,又兵力強盛,所以常??刂扑麄?。
貞元年間,驃王雍羌聽說南詔附唐廷,也有內(nèi)附之心,南詔王異牟尋派使者楊加明到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處獻夷中歌曲,同時令驃國獻樂人。于是韋皋做《南詔奉圣樂》,用正律黃錘之韻,曲中宮、徵一變,象征西南歸順。曲終時,角、羽變化,象征戎夷革心。舞共六段,樂工六十四人,贊引二人,序曲二十八疊,舞“南詔奉圣樂”等字。舞人十六,手執(zhí)雉羽,四人一排。舞“南”字時,唱《圣主無為化》;舞“詔”字時,唱《南詔朝天樂》;舞“奉”字時,唱《海宇修文化》;舞“圣”字時,唱《雨露覃無外》;舞“樂”字時,唱《癖土丁零塞》。歌全都一章三疊。
舞者做好準備,持雉羽,簫、鼓等奏散序一疊,接奏第二疊,舞者排成四行,贊引按序而入。舞將終,四角擂響雷鼓,舞者都跪拜,金聲響時起身,拿著羽叩頭,象征朝覲。每次跪拜,都用鉦鼓奏出節(jié)拍。接著奏拍序一疊,舞者分左右而舞,每四拍就合掌執(zhí)羽叩頭,拍終,舞者跪拜。再奏一疊,踏舞拍子而揖,以合“南”字。字成舞終,舞者面朝北跪而歌,有絲竹導引。歌畢,俯伏,鉦響,再揖而舞。其余的字都這樣邊舞邊唱,只有“圣”字詞末都要恭揖,表示奉圣。每一字都有三疊曲子,稱為五成。然后急奏一疊,四十八人分行彎腰,象征將士保衛(wèi)邊疆。各字舞畢,舞者十六人分成四列,又跳《辟四門》之舞,迅速旋舞兩疊,與鼓吹合拍,進舞三,退舞三,象征天、地、人三才及天、地、人三統(tǒng)。舞畢,都叩頭踏碎步。又一人舞《億萬壽》之舞,唱《天南滇越俗》歌四章,歌舞七疊六段而終。
“七”,是火的成數(shù),象征天子南面生成之恩“;六”,是順數(shù),象征西南向化。
樂器共三十種,樂工一百九十六人,分為四部:龜茲部、大鼓部、胡部、軍樂部。龜茲部有羯鼓、揩鼓、腰鼓、雞婁鼓、短笛、大小..篥、拍板,每樣八件;長短簫、橫笛、方響、大銅鈸、貝,每樣四件。
樂工共八十八人,分成四列,居舞筵的四角,用以合節(jié)鼓。大鼓部,四個一列,共二十四個,居龜茲部前。胡部,有箏、大小箜篌、五弦琵琶、笙、橫笛、短笛、拍板,每樣八件;大小..篥,每樣四件。樂工七十二人,分四列,也在舞筵四角,用以導歌詠。軍樂部,有金鐃、金鐸每樣兩件;肈鼓、金鉦,每樣四件。鉦、鼓都用金飾蓋,垂有流蘇。樂工十二人,穿南詔服裝,立在《辟四門》舞筵四角,指揮跪拜合拍合樂。又十六人,半條手臂繪有圖形,執(zhí)肈鼓,四人一列。舞人穿南詔上衣,絳色裙襦,黑頭囊,金亻去苴,花皮靴,頭上飾以抹額,戴金寶花髟曼。襦上再加畫半條手臂,執(zhí)雉尾舞,俯伏,象征朝拜;裙襦上畫鳥獸草木,飾以八彩雜花,象征萬物繁茂;羽蓋四垂,象征天無不覆;以正方形分布位置,象征地無不載;分成四列,象征四氣;舞共五字,象征五行;執(zhí)雉尾,象征文德;擊鼓有節(jié),象征號令遠傳;振鐸,明示采詩之義;用龜茲等的音樂,象征遠夷心悅誠服。鉦鼓是古代征戰(zhàn)報捷之樂。黃鐘,是君主之聲,配運以土,明示土德常盛。黃鐘如得乾卦初九,則自為其宮,林鐘四律以正聲來應和,象征大君面南提天統(tǒng)于上,乾道昭明。林鐘如得坤卦初六,其位西南,西南感教化達于下,坤體表順。太蔟如得乾卦九二,就是人統(tǒng),天地正而三才通,故依序以太蔟應和。三才既通,南呂再以羽聲相應。南呂,是酉,表西方、金;羽,北方、水。金水諧和而時順,象征西戎、北狄心悅誠服。
最后姑洗以角音結(jié)束。姑,故也;洗,濯也,象征南詔背棄吐蕃而歸順,改過自新。
韋皋因五宮異用,獨唱殊音,再做《五均譜》,分別金石的節(jié)奏。
一、黃鐘,是宮之宮,軍士唱《奏圣樂》的人用。舞蹈者穿南詔衣,執(zhí)雉尾俯伏跪拜擊掌,合“南詔奉圣樂”五字,唱詞五段,舞蹈者換南方朝天之服裝,絳色,七節(jié)襦袖,每段有青色邊口,有排扣襟,象征鳥翼。用龜茲樂。胡部,樂器用金鉦、肈鐃、饒、貝、大鼓。
二、太蔟,是商之宮,女子唱《奉圣樂》的人用。合以管弦。若在庭下奏樂,則獨舞一曲。用龜茲樂,鼓、笛各四部,與胡部等合作。琵琶、笙、箜篌,每樣八件;大小..篥、箏、弦、五弦琵琶、長笛、短笛、方響,每樣四件。位于龜茲部前,其他貝一人、大鼓十二人分左右而立,其他人均坐著奏樂。
三、姑洗,是角之宮,應古律林鐘為徵宮,女子唱《奉圣樂》的人用。舞蹈者六十四人,飾以羅彩襦袖,以八彩相間,拖云花鞋,頭上飾有雙鳳、八卦、彩云、花髟曼,執(zhí)鳥羽做跪拜擊掌的節(jié)拍。以林鐘當?shù)亟y(tǒng),象征一年的勞作完成,萬物皆成。雙鳳,明示律呂之和,八卦,明示還相為用;彩云,象征氣,花髟曼,象征帽子。
合“奉圣樂”三字,唱詞三段,表示天下歸順。小女子按字舞時,用碧色襦袖,象征角音,主木;頭上飾巽卦,應和姑洗之氣;六人略后,象征天下六合均同一心。用龜茲樂、胡部,鉦、肈、鐃、鐸,都蓋著彩蓋,裝飾著花座,上鋪錦綺,垂流蘇。按《瑞圖》上說“王者有道,則儀鳳在鼓”,所以羽蓋上、鼓上有鳳凰,鉦上棲孔雀,鐃、鐸上白鷺翔集,鉦、肈頂腳又以南方鳥獸為飾,明示恩澤遍及飛禽走獸。鉦、肈、鐃、鐸,都是二人拿著敲擊的。貝及大鼓工伎的數(shù)量,與軍士《奉圣樂》同,而加鼓、笛四部。
四、林鐘,是徵之宮,斂拍均單音,奏《奉圣樂》,一男子獨舞,用龜茲樂,鼓、笛每一種四人,方響二人,位于龜茲部前。
兩角落有金鉦,中夾金鐸二個、貝二個、鈴鈸二個、大鼓十二個分左右而立。
五、南宮,是羽之宮,應和古律黃鐘為君之宮。樂器用古黃鐘方響一個,大琵琶、五弦琵琶、大箜篌各二,黃鐘..篥、小..篥、竽、笙、塤、扌芻肊箏、軋箏、黃鐘簫、笛各二。笛、節(jié)鼓、拍板等樂工各一人,坐著奏樂。絲作慢奏,一人獨唱,歌工再合唱軍士《奉圣樂》詞。
雍羌也派弟弟悉利移城主持舒難陀獻國樂的事。到成都,韋皋將其樂聲譜錄下來。因其舞姿、樂器都特別,于是畫了圖樣入獻。樂器有二十二種,其音有八種:金、貝、絲、竹、匏、革、牙、角。金二、貝一、絲七、竹二、匏二、革二、牙一、角二。鈴鈸四個,制作與龜茲部同,圓周三寸,用皮帶貫穿,敲擊以應節(jié)。鐵板兩個,長三寸五分,寬二寸五分,面上是平的,背面有柄,也用皮條系住,鈴鈸都飾以彩綢帶,用花疊毛縷為蕊。螺貝四個,大的可裝一升,用彩綢帶裝飾。有鳳頭箜篌兩個,一個長二尺,腹大七寸,鳳頭及頸長二尺五寸,面上飾蛇皮,有十四根弦,頸上有轉(zhuǎn)弦軸,鳳頭朝外;另一個頂上有細枝,轉(zhuǎn)弦軸上有鼉頭。箏兩個,一個形狀像鼉,長四尺,有四只腳,腹中空虛,用鼉皮裝飾背面,正面及肩像琴,寬七寸,肚腹處闊八寸,尾長一尺多,卷成個空圈,加上關(guān)鍵時能張掛九根弦,左右共十八根柱;另一個正面飾以彩花,敷以蛇皮用以區(qū)別。有龍頭琵琶一個,如龜茲制造的樣子,但頸長二尺六寸多,腹寬六寸,頭上兩龍相向,有軸柱各三,弦隨軸數(shù),兩軸都在后頸上,一軸在前頸,其俯伏的樣子如同獅子。還有云頭琵琶一個,形狀如前者,正面飾有蛇皮,四面有牙釘,以云狀為頭,軸上有花像品字,三根弦。覆手處都用蛇皮為飾??坍嫵捎乱阄枥龅臓顟B(tài)。有大匏琴兩個,用半個大匏覆蓋,都畫以彩畫,上加銅甌。用竹制琴,畫蛇紋其上,長三尺多,頭彎曲成拱形,長二寸,用綢帶系腹,穿過甌及匏根,可盛兩升。大弦與太蔟應和,次弦與姑洗應和。還有獨弦匏琴,用斑竹制作,不加裝飾,只以木刻一個蛇頭;張弦,但無軸,將弦系在頂上,有四根柱像龜茲的琵琶,其弦聲與太蔟應和。有兩個小匏琴,形狀如大匏琴,二尺長;大弦與南呂相應,次弦與應鐘相應。有橫笛兩個;一個一尺多長,為使其合律,去節(jié)而無爪,用蠟填實頭部,用牙刻獅子頭加在上面,挖六個洞以應和黃鐘商,備有五音七聲;另一個,管子末端如象頭,律度與荀日助的《笛譜》同,又與清商部鐘聲諧合。
有兩頭笛兩個,長二尺八寸,中間隔一節(jié),節(jié)左右開沖氣洞,兩頭都分洞體,長短為笛音量。左頭應和太蔟,管末端有三穴:一應姑洗,二應蕤賓,三應夷則。
右頭應和林鐘,管末端三洞:一應南呂,二應應鐘,三應大呂。下托指處還有一洞,應和清太蔟。兩洞體共七個穴,共備黃鐘、林鐘兩韻。有大匏笙兩個,都有十六管,左右各八個,形狀如鳳翼,大管長四尺八寸五分,其余的挨個相差,制作像笙管,形狀也像鳳翅。以竹做簧,穿過匏直達底部。上古八音,都以木漆代替,用金做簧,沒有匏的聲音。只有驃國有古制法。又有小匏笙兩個,制法如大笙,聲律應和林鐘商。有三面鼓兩個,形狀如酒缸,高二尺,頭大下尖,上寬七寸,底只寬四寸,腹部不比頭部大,覆以蛇皮,將三面總束為一,用碧絲帶系住。下面挨著地不蒙皮,四面畫驃國的工伎正在為笙鼓裝飾。有小鼓四個,制法如同腰鼓,長五寸,頭寬三寸五分,蒙蛇皮,用牙釘彩飾,沒有柄,搖動可為樂曲打節(jié)拍,引贊的人都拿它們。有牙笙,挖穿匏直到底,加漆,上豎兩根象牙代管,雙簧都與姑洗應和,有三角笙,也挖匏到底,加漆,上插三個牛角,一簧與姑洗應和,其余的與南呂應和。角尖的一頭在下面,直插匏到底。柄和角都是直的。有兩角笙,也穿匏到底,上插兩牛角,其簧與姑洗應和,匏用彩色涂飾。
曲調(diào)名有十二種:一、《佛印》,驃國稱之為《沒馱彌》,國人及天竺人唱這曲子侍奉君王。二、《贊娑羅花》,驃國稱之為《嚨莽第》,國人以花為衣服,因能潔身。三、《白鴿》,驃國叫為《答都》,贊美它或飛或止都能順己之情。四、《白鶴游》,驃國稱之為《蘇謾底哩》,意思是飛就能翱翔空中,走則慢慢步行。五、《斗羊勝》,驃國叫《來乃》。以前有人看見兩只羊在海岸相斗。后來強者可見,弱者進入山里,那時人稱之為“來乃”。來乃,意思是取勝之勢。六、《龍首獨琴》,驃國稱為《彌思彌》,此曲一弦而五音齊備,象征王以一德養(yǎng)育萬邦。七、《禪定》,驃國稱為《掣覽詩》,意思是離開俗境取得寂靜。七個曲子不論唱舞,其律皆與黃鐘商應和。八、《甘蔗王》,驃國稱為《遏思略》,意思說佛教民就像甘蔗之甜,都喜歡其味。九、《孔雀王》,驃國稱為《桃臺》,意思是孔雀的毛色美麗。十、《野鵝》,意思說或飛或息必定成雙,徒侶們?nèi)考瘯?。十一、《宴樂》,驃國稱為《嚨聰網(wǎng)摩》,意思是時節(jié)安康,宴會歡樂。
十二、《滌煩》,也叫《笙舞》,驃國稱為《扈那》,意思是蕩滌煩悶,以此使心情閑適。
這五個曲子,其律應黃鐘兩韻:一為黃鐘商伊越調(diào),一為林鐘商小植調(diào)。樂工都是昆侖人,穿絳疊毛,用朝霞做蔽膝叫作衤戒肍。兩肩加朝霞,系在腋下。臂和腳都有全寶環(huán)釧。頭戴金冠,左右垂珍玉,頭上插花餯,耳旁有雙簪,綴有細絨毛。始奏樂,有引贊一人先引導樂曲的旨意,舞步舞姿隨曲而動。用人或兩個、或六個、或四個、或八個、或十個,都蒙以珠飾,跪拜叩頭直至曲終。其樂曲經(jīng)五譯而能通達,德宗委任舒難陀為太仆卿,送他回國。開州刺史唐次撰述《驃國獻樂頌》獻給皇帝。大和六年,南詔掠奪驃民三千人,遷往柘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