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惠,字伯仁,乳名脫古思,淳欽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孫。
初時因為是中宮親眷,為大國舅帳下詳穩(wěn)。隨同伯父排押征討高麗,至奴古達北嶺,高麗依靠險阻拒守,蕭惠力戰(zhàn),破之。待到進攻開京,以軍紀嚴整聞名,授職為契丹行宮都部署。開泰二年(1013),改授南京統(tǒng)軍使。不久,為右夷離畢,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朝議認為遼東乃是軍事重地,非勛臣國戚不能鎮(zhèn)守,圣宗便命蕭惠知東京留守事。改為西北路招討使,封魏國公。
太平六年(1026),蕭惠征討回鶻阿薩蘭部,自各路征兵,只有阻卜酋長直剌后到,蕭惠便將他立即斬首示眾。進軍至甘州,圍城攻之三日,不克而回。當時直剌之子糾集人馬前來襲擊,阻卜酋長烏八暗地將情況告知蕭惠,蕭惠不肯相信。適逢西阻卜反叛,襲擊三克統(tǒng)軍官軍,都監(jiān)涅魯古、突舉部節(jié)度使諧理、阿不呂等率兵三千來相救,遇敵于可敦城西。諧里、阿不呂戰(zhàn)死,士卒潰散。蕭惠倉猝間列陣迎敵,敵人出其不意地進攻我軍。眾人請示乘機揮兵迎擊,蕭惠認為我軍疲敝,戰(zhàn)斗力不強,不聽眾人建議。烏八請求于夜里去劫敵營,蕭惠仍不準。直到阻卜兵撤軍回師時,蕭惠才預設伏兵攻擊之。前鋒剛與敵交鋒,敵人便敗走了。蕭惠擔任招討多年,屢次遭到侵犯掠奪,人馬均疲憊困頓不堪。七年(1027),謫遷為南京侍衛(wèi)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不久遷官為南京統(tǒng)軍使。
興宗即位,蕭惠知興中府,歷任順義軍節(jié)度使、東京留守、西南面招討使,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侍中,封鄭王,賜號推誠協謀竭節(jié)功臣。重熙六年(1037),又任契丹行宮都部署,加守太師,徙為趙王。拜南院樞密使,改封齊王。
當時皇上想要混一天下,謀劃奪取三關,會集群臣計議。蕭惠說:“兩國的強弱情勢,皇上心中自然盡知。宋人西征已有數年,軍隊勞困,百姓疲乏,陛下親率六軍前往,獲勝是勢所必然?!笔捫⒛抡f“:我國前朝與宋和好,現在對方無罪而我國前去攻討,是其過錯在我;況且勝負尚不可逆料。希望陛下能審慎地考慮此事。”皇上聽從了蕭惠的話,派使者向宋索取十城,集合諸軍于燕地。蕭惠與皇太弟率軍逼近宋境,宋人不愿失去十座城池,增加歲幣求和。蕭惠因為首倡用兵之功,進封為韓王。十二年(1043),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帥府事,又任北樞密使。
十三年(1044),夏國李元昊引誘山南黨項諸部叛附于夏,皇上親征。元昊害怕,請求投降。蕭惠說:“元昊忘棄我朝累世之恩,心生奸計,皇上御駕親征到此,他仍不全數歸還所掠之物。上天誘惑其心,使他前來迎接陛下。天與不取,后悔何及?”皇上從其言。次日晨,全軍進發(fā)。夏人列馬陣拒戰(zhàn)于河西,以盾蔽身而立,蕭惠擊敗之。元昊逃走,蕭惠指揮先鋒及右翼軍邀擊之。夏人千余從包圍圈中潰敗而出,遭到我軍迎擊。就在此時,忽地刮起一陣大風,飛沙迷住雙眼,軍隊陣形大亂,夏人乘機反擊,我軍被踐踏而死的不可勝數。詔令班師。
十七年(1047),娶帝姊秦晉國長公主,拜為駙馬都尉。次年,皇上再次征討夏國。蕭惠自河南進軍,戰(zhàn)船糧船綿延數百里。進入敵境之后,偵察到敵人在不遠處行動,便將鎧甲載于車上,士兵不得乘馬。諸將都請求防備不測,蕭惠說:“李諒祚必定會親自去迎接車駕,哪有工夫顧及我們?無緣無故地設防,只不過自縛手腳罷了?!币贿B數天,我軍都沒有立營壘。直到探子報告夏國軍隊已到,蕭惠這才自責稱罪,諒祚軍從山坡上沖下,蕭惠與部人來不及穿上鎧甲便四散奔逃。追殺者用箭射擊蕭惠,蕭惠因之幾乎未能免死,軍士死傷尤其慘重。軍隊回國后,因蕭惠之子慈氏奴陣亡,皇上下詔釋免其罪。
十九年(1049),因年老請求辭官,詔令恩賜坐肩輿入朝,可扶杖上殿。蕭惠再次遞上奏章,皇上便允準其辭職,封他為魏國王。詔令冬夏都要赴行宮所在,參與決斷疑難事務。他回鄉(xiāng)以后,皇上接連不斷地派人賜給他湯藥及其他賞賜。每逢生日,則賜詩以示尊寵。清寧二年(1056)去世,時年七十四歲,遺命家人薄葬。訃告?zhèn)鞒?,道宗皇上因此而停止上朝三天以示哀悼?br />
蕭惠生性寬厚,自己生活節(jié)儉。興宗讓蕭惠任意取用珍寶,蕭惠說:“我以親屬之故占據要職,俸祿足以養(yǎng)我不貪之廉心,奴婢千余人,家財毫不匱乏,陛下還要加賜,比我窮的人您怎么待他呢?”皇上覺得他說得對。所以作為將領,盡管多次損兵折將,皇上并不歸罪于他。
弟蕭虛列,武定軍節(jié)度使。有二子:慈氏奴,兀古匿。兀古匿官至北府宰相。
初時因為是中宮親眷,為大國舅帳下詳穩(wěn)。隨同伯父排押征討高麗,至奴古達北嶺,高麗依靠險阻拒守,蕭惠力戰(zhàn),破之。待到進攻開京,以軍紀嚴整聞名,授職為契丹行宮都部署。開泰二年(1013),改授南京統(tǒng)軍使。不久,為右夷離畢,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朝議認為遼東乃是軍事重地,非勛臣國戚不能鎮(zhèn)守,圣宗便命蕭惠知東京留守事。改為西北路招討使,封魏國公。
太平六年(1026),蕭惠征討回鶻阿薩蘭部,自各路征兵,只有阻卜酋長直剌后到,蕭惠便將他立即斬首示眾。進軍至甘州,圍城攻之三日,不克而回。當時直剌之子糾集人馬前來襲擊,阻卜酋長烏八暗地將情況告知蕭惠,蕭惠不肯相信。適逢西阻卜反叛,襲擊三克統(tǒng)軍官軍,都監(jiān)涅魯古、突舉部節(jié)度使諧理、阿不呂等率兵三千來相救,遇敵于可敦城西。諧里、阿不呂戰(zhàn)死,士卒潰散。蕭惠倉猝間列陣迎敵,敵人出其不意地進攻我軍。眾人請示乘機揮兵迎擊,蕭惠認為我軍疲敝,戰(zhàn)斗力不強,不聽眾人建議。烏八請求于夜里去劫敵營,蕭惠仍不準。直到阻卜兵撤軍回師時,蕭惠才預設伏兵攻擊之。前鋒剛與敵交鋒,敵人便敗走了。蕭惠擔任招討多年,屢次遭到侵犯掠奪,人馬均疲憊困頓不堪。七年(1027),謫遷為南京侍衛(wèi)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不久遷官為南京統(tǒng)軍使。
興宗即位,蕭惠知興中府,歷任順義軍節(jié)度使、東京留守、西南面招討使,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侍中,封鄭王,賜號推誠協謀竭節(jié)功臣。重熙六年(1037),又任契丹行宮都部署,加守太師,徙為趙王。拜南院樞密使,改封齊王。
當時皇上想要混一天下,謀劃奪取三關,會集群臣計議。蕭惠說:“兩國的強弱情勢,皇上心中自然盡知。宋人西征已有數年,軍隊勞困,百姓疲乏,陛下親率六軍前往,獲勝是勢所必然?!笔捫⒛抡f“:我國前朝與宋和好,現在對方無罪而我國前去攻討,是其過錯在我;況且勝負尚不可逆料。希望陛下能審慎地考慮此事。”皇上聽從了蕭惠的話,派使者向宋索取十城,集合諸軍于燕地。蕭惠與皇太弟率軍逼近宋境,宋人不愿失去十座城池,增加歲幣求和。蕭惠因為首倡用兵之功,進封為韓王。十二年(1043),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帥府事,又任北樞密使。
十三年(1044),夏國李元昊引誘山南黨項諸部叛附于夏,皇上親征。元昊害怕,請求投降。蕭惠說:“元昊忘棄我朝累世之恩,心生奸計,皇上御駕親征到此,他仍不全數歸還所掠之物。上天誘惑其心,使他前來迎接陛下。天與不取,后悔何及?”皇上從其言。次日晨,全軍進發(fā)。夏人列馬陣拒戰(zhàn)于河西,以盾蔽身而立,蕭惠擊敗之。元昊逃走,蕭惠指揮先鋒及右翼軍邀擊之。夏人千余從包圍圈中潰敗而出,遭到我軍迎擊。就在此時,忽地刮起一陣大風,飛沙迷住雙眼,軍隊陣形大亂,夏人乘機反擊,我軍被踐踏而死的不可勝數。詔令班師。
十七年(1047),娶帝姊秦晉國長公主,拜為駙馬都尉。次年,皇上再次征討夏國。蕭惠自河南進軍,戰(zhàn)船糧船綿延數百里。進入敵境之后,偵察到敵人在不遠處行動,便將鎧甲載于車上,士兵不得乘馬。諸將都請求防備不測,蕭惠說:“李諒祚必定會親自去迎接車駕,哪有工夫顧及我們?無緣無故地設防,只不過自縛手腳罷了?!币贿B數天,我軍都沒有立營壘。直到探子報告夏國軍隊已到,蕭惠這才自責稱罪,諒祚軍從山坡上沖下,蕭惠與部人來不及穿上鎧甲便四散奔逃。追殺者用箭射擊蕭惠,蕭惠因之幾乎未能免死,軍士死傷尤其慘重。軍隊回國后,因蕭惠之子慈氏奴陣亡,皇上下詔釋免其罪。
十九年(1049),因年老請求辭官,詔令恩賜坐肩輿入朝,可扶杖上殿。蕭惠再次遞上奏章,皇上便允準其辭職,封他為魏國王。詔令冬夏都要赴行宮所在,參與決斷疑難事務。他回鄉(xiāng)以后,皇上接連不斷地派人賜給他湯藥及其他賞賜。每逢生日,則賜詩以示尊寵。清寧二年(1056)去世,時年七十四歲,遺命家人薄葬。訃告?zhèn)鞒?,道宗皇上因此而停止上朝三天以示哀悼?br />
蕭惠生性寬厚,自己生活節(jié)儉。興宗讓蕭惠任意取用珍寶,蕭惠說:“我以親屬之故占據要職,俸祿足以養(yǎng)我不貪之廉心,奴婢千余人,家財毫不匱乏,陛下還要加賜,比我窮的人您怎么待他呢?”皇上覺得他說得對。所以作為將領,盡管多次損兵折將,皇上并不歸罪于他。
弟蕭虛列,武定軍節(jié)度使。有二子:慈氏奴,兀古匿。兀古匿官至北府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