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良,字叔能,浦江人。通經(jīng)、史、諸子百家及醫(yī)、卜、佛、老之說。從黃氵晉、柳貫、吳萊學古文。柳貫逝世后,良為他料理家務。太祖初平定金華,命良與胡翰等十二人在中書省任職,每天二人輪流為太祖講解經(jīng)史,論述治國之道。第二年,授良為學正,與宋濂、葉儀等一同訓導諸生。太祖班師,良忽然棄官而去。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順帝授良為江北行省儒學提舉,良見元朝大勢已去,避居于吳中,投附于張士誠。以后,又見士誠將敗,攜家取海道抵登、萊,準備投奔擴廓貼木兒,由于道路不通,在昌樂寓居數(shù)年。
洪武六年(1373),良始南歸,改姓易名,隱居于四明山。太祖訪知,于洪武十五年召至京師南京,考試他的文才,命居于會同館,每日以大官的膳食款待,擬復其官,良以年老有病而力辭,因而有忤皇帝的旨意,第二年四月,就自盡了。元亡之后,只有戴良與王逢不忘元朝皇帝,常把自己的感情表現(xiàn)在詩歌中。
戴良世居金華九靈山下,自號“九靈山人”。
洪武六年(1373),良始南歸,改姓易名,隱居于四明山。太祖訪知,于洪武十五年召至京師南京,考試他的文才,命居于會同館,每日以大官的膳食款待,擬復其官,良以年老有病而力辭,因而有忤皇帝的旨意,第二年四月,就自盡了。元亡之后,只有戴良與王逢不忘元朝皇帝,常把自己的感情表現(xiàn)在詩歌中。
戴良世居金華九靈山下,自號“九靈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