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徐一夔傳

白話明史 作者:清·張廷玉 等


  徐一夔,字大章,天臺人。工于文章,與義烏王..友善。洪武二年(1369)八月,朝廷詔令纂修禮書,一夔與其他儒士如梁寅、劉于、曾魯、周子諒、胡行簡、劉宗弼、董彝、蔡深等參與其事。一夔曾進言“:前宋朝極重史事。百官之升降、刑賞之予奪、御史臺諫官之上書、侍臣之向皇帝奏事、中外的奏報、以至于錢糧、甲兵、訴訟、制作,總之,凡有關政事,無不隨日記錄,猶恐文書官吏有所記錯或遺漏。故歐陽修奏請宰相監(jiān)修,于年終檢查修撰官每天所記錄的事,有失職者懲處。這樣,則《日歷》不致有錯誤遺漏,以后修《會要》、《實錄》都由此取材,百年之后,凡《紀》、《志》、《列傳》也根據(jù)《日歷》所記事實。這就是宋代歷史之所以能精確的原因。

  “元朝則不然,不設置《日歷》和《起居注》。只有中書省設時政科,派遣一文學去掌管其事,然后將所記之事交付史館。一皇帝駕崩之后,國史院只依時政科所交付的材料來修《實錄》而已。這對史事必然疏漏,記述簡略。幸而天歷年間虞集仿效《六典》纂《經(jīng)世大典》,使一代典章制度以及禮樂大體完備。

  “因此,上次開局修《元史》,既有元十三朝《實錄》,又有虞集《經(jīng)世大典》可以參考,而且當時參加修纂諸公,如胡仲申、陶中立、趙伯友、趙子常、徐大年等,皆有史才史學,勤勉成書。至于元順帝三十六年之事,既無《實錄》可據(jù),又無參考之書,惟憑采訪,恐怕未必確實,語言未必通順,首尾未必貫穿。以前參與編修的諸公,有的已受官任職,有的隱歸山林,都散走了,而要以我這不才又多病之人來承擔繼續(xù)修撰,我雖愿達到執(zhí)事的希望,但又如何做得到!謹上此書說明情況,請求明察。”

  一夔后未參加續(xù)修《元史》。不久,薦任杭州教授,召回朝修纂《大明日歷》,書成后,要授他翰林院官,因患足病而辭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