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編者的話

二千年間 作者:胡繩


  我國向來有"以史為鑒"的傳統(tǒng)。在王權和帝制時代,"以史為鑒"往往是為了維護一家一姓的統(tǒng)治。梁啟超先生說得直白,煌煌二十四史,其實就是二十四姓的家譜而已。直到帝制頹毀之后,才有史家明確提出"為大眾的歷史"。

  二十世紀前半葉的中國,內(nèi)憂外患紛至沓來。時代的洪流催逼出史學的勃興。中國最優(yōu)秀的文化精英奮然投身于為文化尋根本、為種族謀生存的事業(yè)之中。胡繩、范文瀾、雷海宗、吳晗等許多史學大家,秉承"為大眾的歷史"之理念,自覺地為普羅大眾、尤其是青年學生寫作了一大批歷史普及讀物。正如一位當代學者說的那樣:"中國老輩史學家講歷史,總能把自己對歷史的獨特認識,用最簡單的話說出來,這是真正對歷史有了解的人才能做到的。"這是"以史為鑒"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延續(xù),更寓含著喚醒大眾、興亡繼絕的意義。這些厚積薄發(fā)之作以其卓越的史識、鮮明的個性、優(yōu)美的文筆和澎湃的激情,獲得了學術界和出版界的盛贊,受到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的熱烈歡迎。

  即使在今天看來,這些作品仍不過時,依然令我們深受啟發(fā)。有鑒于此,我們特別策劃"大家說史"系列叢書,精選這些史學大家具有代表性的短小精悍之作,推薦給今天的讀者,讓這些感動了我們祖輩父輩的文字和智慧,也成為我們今天的精神盛宴。

  2005年6月9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