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統(tǒng)志明代即罕傳本惟清初尚有殘本流傳試就可考者一檢討之
崑山徐氏傳是樓書目云
元大一統(tǒng)志 【 大小】 二十六卷
王士禎氏居易錄亦敘及此
黃俞邰 【 虞稷】 言徐司寇健庵奉旨歸吳修一統(tǒng)志借內(nèi)府書有元岳璘所修一統(tǒng)志殘本尚二十餘大冊計全書不下千卷 【 按岳璘即為岳鉉之誤然四庫總目提要亦作岳璘不知何故】
閻若璩氏潛邱剳記亦云
日纂志於洞庭徐司寇出典籍庫中大元大一統(tǒng)志十數(shù)本皆蜀中地計尚有九百八十餘本曾見葉文莊家書目此志與經(jīng)世大典並列安知世不更有足本乎
錢大昕氏跋大一統(tǒng)志殘本亦云
傳聞康熙間刑部尚書崑山徐公乾學奉敕修大清一統(tǒng)志開局於吳之洞庭山借內(nèi)府書有元大一統(tǒng)志殘本二十餘冊徐公志稿今在史局所借之書度已歸中祕而未聞有見之者
按閻氏當日與徐氏同修大清一統(tǒng)志所見較他人為親切所謂大一統(tǒng)志十數(shù)本即著錄於傳是樓書目之二十六卷也王錢二氏得之傳聞故以十數(shù)本為二十餘冊實即二十餘卷之誤其傳是樓所藏者不為內(nèi)府原本即為錄副
四庫總目提要謂浙江汪氏 【 汪氏名啟淑獻書至夥】 所獻書內(nèi)有原刊本大一統(tǒng)志二卷此亦殘本之可考見者惟未言及內(nèi)府所藏之二十餘冊蓋修四庫書時亦不復見是本矣
錢氏述所見南濠朱氏殘本云
南濠朱氏元大一統(tǒng)志殘本僅四百四十三翻每冊鈐以官印驗其文則處州路儒學教授官書也所存者惟中書省之孟州河南行省之鄭州襄陽路均州房州南陽嵩州裕州江陵路峽州路陝西行省之延安路洋州金州鄜州葭州成州蘭州會州西和州江浙行省之平江路江西行省之瑞州路撫州路又皆散佚不完以全書計之特千百之什一爾
吳騫氏所見殘本
僅四百三翻其疆域則止四川行省成都路之彭州 【 崇寧濛陽】 威州 【 通化】 茂州簡州 【 新津】 嘉定府路之眉州沔州蓬州重慶府路夔路 【 永康】 達州 【 彭水】 紹慶路等且皆闕佚不全
瞿氏鐵琴銅劍樓所藏殘本八卷 【 原作七卷誤】 則為
蜀省均州一卷房州一卷通安州一卷鄜州二卷葭州三卷
北平圖書館所藏本為刊本寫本兩種而刊本又有大小兩種 【 據(jù)日本青山定雄氏所述】 茲以余所借鈔者紀其卷數(shù)種類如下
均州一卷 【 河南江北行省襄陽路全 原無卷數(shù) 見存殘本一】
房州一卷 【 同上 全 原無卷數(shù) 殘本二】
鄜州二卷 【 陝西行省延安路 全 原卷五百四十四及五百四十五 殘本三及四】
葭州三卷 【 同上 全 原卷五百四十八至五百五十 殘本五至七】
右為寫本
合州二卷 【 四川行省重慶路 俱不全 原卷七百三十及七百三十一 殘本九及十】
右為刊本中之大本
巨津州一卷 【 同上麗江路 全 原無卷數(shù) 殘本十一】
通安州一卷 【 同上 全 原無卷數(shù) 殘本十二】
右為寫本
海鹽州一卷 【 江浙行省嘉興路 不全 原卷七百九十 殘本十三】
崇德州一卷 【 同上 不全 原卷七百九十一 殘本十四】
常州路晉陵武進二縣一卷 【 江浙行省 不全 原卷七百九十二 殘本十五】
以上為刊本中之小本
大連圖書館曾藏殘本一葉每半葉十行每行二十字蓋亦為刊本中之大本青山定雄氏調(diào)查古地志地圖一文曾著錄及之余亦得見其攝片 【 為該館島田好氏所贈】 其內(nèi)容則為
灌州 【 四川行省成都路 原卷六百三十四第八葉 見殘本八】
然日本杉村勇造氏亦在北平購得殘本一葉為卷六百三十四之第七葉其末句且以蜀當歸為六字正與大連圖書館殘葉寄其後玄宗幸蜀等字相銜余乃商允借鈔編為一卷何其巧合乃爾
然其巧合之處尚有不止此者上海印行之宋元書影史部卷中有大元大一統(tǒng)志零葉為卷七百九十二之第一葉記常州路建置沿革末行止於晉平吳分天下句正與北平圖書館所藏小本卷七百九十二第二葉首行十九州此屬揚州等語相銜接 【 日本青山定雄氏首考及此】 用此零葉以補小本常州路之闕又編為一卷可謂無獨有偶
今姑就北平館所藏刊本寫本及所考見之三零葉為之整比校理共得十五卷又知瞿氏鐵琴銅劍樓所存殘本八卷即在此十五卷之內(nèi)
瞿氏均州一卷即本書殘本卷一 房州一卷即殘本卷二 通安州一卷即殘本卷十二 鄜州二卷即殘本卷三卷四 葭州三卷即殘本卷五卷六卷七
今北平館所藏寫本之中縫印有海虞瞿氏鐵琴銅劍樓影鈔本等字始知其出於瞿氏惟尚多巨津州一卷此或亦鈔自瞿氏而鐵琴銅劍樓書目偶遺而未載耳
錢氏所見南濠朱氏殘本亦有均州房州鄜州葭州而其他諸路諸州則為
孟州 【 中書省懷孟路】
鄭州 【 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
嵩州 【 同上南陽府】
裕州 【 同上南陽府】
江陵路 【 河南江北行省】
峽州路 【 同上】
延安路 【 陝西行省】
洋州 【 同上興元路】
金州 【 同上興元路】
成州 【 同上直隸省】
蘭州 【 同上】
會州 【 同上】
西和州 【 同上】
平江路 【 江浙行省】
瑞州路 【 江西行省】
撫州路 【 同上】
吳氏所見殘本皆屬四川一省似為徐乾學氏所借之內(nèi)府書閻若璩氏固明言其皆為蜀中地矣至其諸路諸州則為
彭州 【 崇寧 濛陽 四川行省成都路】
威州 【 通化 同上成都路】
茂州 【 同上成都路】
簡州 【 新津縣 同上成都路】
眉州 【 同上嘉定府路】
沔州 【 同上廣元路】
蓬州 【 同上順慶路】
重慶路 【 同上】
夔路 【 永康縣 同上】
達州 【 彭水縣 同上夔路】
紹慶路 【 同上】
凡此皆為見存殘本所無者也
滿洲歷史地理引用書目解說謂日本男爵巖崎氏靜嘉堂文庫藏有大一統(tǒng)志刊本或為陸氏皕宋樓故物又文學士藤田豐八亦有鈔本二冊又疑為乾隆間浙江汪氏所進之同一底本惟余於往歲東渡親詣靜嘉堂文庫訪求而司其事者則謂絕無是書滿洲歷史地理蓋為誤記云
德國??怂臼现^其國某大學曾藏大一統(tǒng)志三冊蓋為刊本余已屬其借鈔惟須假以時日
又十年前余在長春見一北京書賈謂有元大一統(tǒng)志一帙索價千元余以價昂難之旋謂為人購去後晤張海若 【 國溶】 亦謂藏有是書然余就考訪所得今世似絕無全帙或所傳者不為元代之混一方輿勝覽即建文時所修之寰宇通志耳
崑山徐氏傳是樓書目云
元大一統(tǒng)志 【 大小】 二十六卷
王士禎氏居易錄亦敘及此
黃俞邰 【 虞稷】 言徐司寇健庵奉旨歸吳修一統(tǒng)志借內(nèi)府書有元岳璘所修一統(tǒng)志殘本尚二十餘大冊計全書不下千卷 【 按岳璘即為岳鉉之誤然四庫總目提要亦作岳璘不知何故】
閻若璩氏潛邱剳記亦云
日纂志於洞庭徐司寇出典籍庫中大元大一統(tǒng)志十數(shù)本皆蜀中地計尚有九百八十餘本曾見葉文莊家書目此志與經(jīng)世大典並列安知世不更有足本乎
錢大昕氏跋大一統(tǒng)志殘本亦云
傳聞康熙間刑部尚書崑山徐公乾學奉敕修大清一統(tǒng)志開局於吳之洞庭山借內(nèi)府書有元大一統(tǒng)志殘本二十餘冊徐公志稿今在史局所借之書度已歸中祕而未聞有見之者
按閻氏當日與徐氏同修大清一統(tǒng)志所見較他人為親切所謂大一統(tǒng)志十數(shù)本即著錄於傳是樓書目之二十六卷也王錢二氏得之傳聞故以十數(shù)本為二十餘冊實即二十餘卷之誤其傳是樓所藏者不為內(nèi)府原本即為錄副
四庫總目提要謂浙江汪氏 【 汪氏名啟淑獻書至夥】 所獻書內(nèi)有原刊本大一統(tǒng)志二卷此亦殘本之可考見者惟未言及內(nèi)府所藏之二十餘冊蓋修四庫書時亦不復見是本矣
錢氏述所見南濠朱氏殘本云
南濠朱氏元大一統(tǒng)志殘本僅四百四十三翻每冊鈐以官印驗其文則處州路儒學教授官書也所存者惟中書省之孟州河南行省之鄭州襄陽路均州房州南陽嵩州裕州江陵路峽州路陝西行省之延安路洋州金州鄜州葭州成州蘭州會州西和州江浙行省之平江路江西行省之瑞州路撫州路又皆散佚不完以全書計之特千百之什一爾
吳騫氏所見殘本
僅四百三翻其疆域則止四川行省成都路之彭州 【 崇寧濛陽】 威州 【 通化】 茂州簡州 【 新津】 嘉定府路之眉州沔州蓬州重慶府路夔路 【 永康】 達州 【 彭水】 紹慶路等且皆闕佚不全
瞿氏鐵琴銅劍樓所藏殘本八卷 【 原作七卷誤】 則為
蜀省均州一卷房州一卷通安州一卷鄜州二卷葭州三卷
北平圖書館所藏本為刊本寫本兩種而刊本又有大小兩種 【 據(jù)日本青山定雄氏所述】 茲以余所借鈔者紀其卷數(shù)種類如下
均州一卷 【 河南江北行省襄陽路全 原無卷數(shù) 見存殘本一】
房州一卷 【 同上 全 原無卷數(shù) 殘本二】
鄜州二卷 【 陝西行省延安路 全 原卷五百四十四及五百四十五 殘本三及四】
葭州三卷 【 同上 全 原卷五百四十八至五百五十 殘本五至七】
右為寫本
合州二卷 【 四川行省重慶路 俱不全 原卷七百三十及七百三十一 殘本九及十】
右為刊本中之大本
巨津州一卷 【 同上麗江路 全 原無卷數(shù) 殘本十一】
通安州一卷 【 同上 全 原無卷數(shù) 殘本十二】
右為寫本
海鹽州一卷 【 江浙行省嘉興路 不全 原卷七百九十 殘本十三】
崇德州一卷 【 同上 不全 原卷七百九十一 殘本十四】
常州路晉陵武進二縣一卷 【 江浙行省 不全 原卷七百九十二 殘本十五】
以上為刊本中之小本
大連圖書館曾藏殘本一葉每半葉十行每行二十字蓋亦為刊本中之大本青山定雄氏調(diào)查古地志地圖一文曾著錄及之余亦得見其攝片 【 為該館島田好氏所贈】 其內(nèi)容則為
灌州 【 四川行省成都路 原卷六百三十四第八葉 見殘本八】
然日本杉村勇造氏亦在北平購得殘本一葉為卷六百三十四之第七葉其末句且以蜀當歸為六字正與大連圖書館殘葉寄其後玄宗幸蜀等字相銜余乃商允借鈔編為一卷何其巧合乃爾
然其巧合之處尚有不止此者上海印行之宋元書影史部卷中有大元大一統(tǒng)志零葉為卷七百九十二之第一葉記常州路建置沿革末行止於晉平吳分天下句正與北平圖書館所藏小本卷七百九十二第二葉首行十九州此屬揚州等語相銜接 【 日本青山定雄氏首考及此】 用此零葉以補小本常州路之闕又編為一卷可謂無獨有偶
今姑就北平館所藏刊本寫本及所考見之三零葉為之整比校理共得十五卷又知瞿氏鐵琴銅劍樓所存殘本八卷即在此十五卷之內(nèi)
瞿氏均州一卷即本書殘本卷一 房州一卷即殘本卷二 通安州一卷即殘本卷十二 鄜州二卷即殘本卷三卷四 葭州三卷即殘本卷五卷六卷七
今北平館所藏寫本之中縫印有海虞瞿氏鐵琴銅劍樓影鈔本等字始知其出於瞿氏惟尚多巨津州一卷此或亦鈔自瞿氏而鐵琴銅劍樓書目偶遺而未載耳
錢氏所見南濠朱氏殘本亦有均州房州鄜州葭州而其他諸路諸州則為
孟州 【 中書省懷孟路】
鄭州 【 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
嵩州 【 同上南陽府】
裕州 【 同上南陽府】
江陵路 【 河南江北行省】
峽州路 【 同上】
延安路 【 陝西行省】
洋州 【 同上興元路】
金州 【 同上興元路】
成州 【 同上直隸省】
蘭州 【 同上】
會州 【 同上】
西和州 【 同上】
平江路 【 江浙行省】
瑞州路 【 江西行省】
撫州路 【 同上】
吳氏所見殘本皆屬四川一省似為徐乾學氏所借之內(nèi)府書閻若璩氏固明言其皆為蜀中地矣至其諸路諸州則為
彭州 【 崇寧 濛陽 四川行省成都路】
威州 【 通化 同上成都路】
茂州 【 同上成都路】
簡州 【 新津縣 同上成都路】
眉州 【 同上嘉定府路】
沔州 【 同上廣元路】
蓬州 【 同上順慶路】
重慶路 【 同上】
夔路 【 永康縣 同上】
達州 【 彭水縣 同上夔路】
紹慶路 【 同上】
凡此皆為見存殘本所無者也
滿洲歷史地理引用書目解說謂日本男爵巖崎氏靜嘉堂文庫藏有大一統(tǒng)志刊本或為陸氏皕宋樓故物又文學士藤田豐八亦有鈔本二冊又疑為乾隆間浙江汪氏所進之同一底本惟余於往歲東渡親詣靜嘉堂文庫訪求而司其事者則謂絕無是書滿洲歷史地理蓋為誤記云
德國??怂臼现^其國某大學曾藏大一統(tǒng)志三冊蓋為刊本余已屬其借鈔惟須假以時日
又十年前余在長春見一北京書賈謂有元大一統(tǒng)志一帙索價千元余以價昂難之旋謂為人購去後晤張海若 【 國溶】 亦謂藏有是書然余就考訪所得今世似絕無全帙或所傳者不為元代之混一方輿勝覽即建文時所修之寰宇通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