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經(jīng)
北涼 曇無讖譯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于姑臧譯
瓔珞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往古諸佛本所住處大塔之中。諸大菩薩之所贊嘆。其地潔凈微妙最勝諸佛法座。諸天龍鬼乾闥婆等常行稱詠。又能增長無量善根。常有諸佛微妙光明。成就無量無邊功德。具足諸佛所行之處。如來得成菩提道已。轉妙法輪。調伏無量無邊眾生。于一切法而得自在。世尊逮得一切法中無礙智慧。能善分別一切眾生諸根利鈍。永斷一切煩惱習氣。不待莊嚴了知諸法。與大比丘僧六萬八千。一切調伏斷煩惱習氣。皆是佛子善解深義。悉是福田能斷諸有。得凈戒果不生不滅。復有無量諸菩薩僧。具無礙智甚深智無知智。大慈大悲降注法雨。能施一切甘露法味。于諸眾生等心如地。增長成就助菩提法。智慧光明能破黑闇。悉能照明善惡之道。能開眾生善心蓮華。能令眾生善根成熟。增長善芽干煩惱海。具智慧翼游空無礙。喻之如日。善能增損眾生善惡。喻之如月。為諸善本如須彌山。至心寂靜修行梵行。不為世論之所動轉。安住無上出家之法。能見諸佛一切世界。積善法藏猶如大海。具足成就諸陀羅尼。寂靜圣行及大慈悲。清凈莊嚴定慧二目。久已遠離深法怖畏。無量劫中所修菩提。未畢竟者終不休息。成就菩薩所有功德。其名曰慧光無礙眼菩薩摩訶薩。見一切田莊嚴瓔珞菩薩摩訶薩。不斷如來性出世意菩薩摩訶薩。為諸眾生示現(xiàn)細行神足菩薩摩訶薩。無量樂說無礙神足幢名稱菩薩摩訶薩。凈眾光(丹云生)自在王菩薩摩訶薩。善能論解字義廣說論義神足菩薩摩訶薩。無量功德智慧莊嚴住菩薩摩訶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常與如來同止共住。如來常為分別宣說菩薩所行法門之法。爾時如來成得佛道。始十六年廣知眾中多修梵行悉來大集。堪任受持菩薩法藏。爾時如來即作是念。我今當于如是無量象王眾中宣說菩薩所行之法。先當示現(xiàn)諸佛如來大神通力。為諸菩薩令知諸佛深境界故。爾時世尊即入三昧。其三昧名佛境神通實見眾生。以佛功德威神力故。于欲色天二界中間出大坊庭。猶如三千大千世界。定慧二力之所成就。其處堪任佛所游居。復出大光其明清凈。遍照十方諸佛世界。能令眾生得知足心。于諸天宮最為殊勝。能勸十方放逸菩薩。其坊四匝白琉璃樹真金為墻。功德寶室馬瑙垂檐。雜寶欄楯。白真珠網(wǎng)以覆其上。種種幡蓋以為莊嚴。眾香涂地燒散雜香。十方世界眾生所有上妙莊嚴悉于中現(xiàn)。安置無量百千萬億師子法座。其座各有無量雜色柔軟敷具。能令眾生歡喜愛樂。諸四天下各以七寶作四梯梐。金剛階隥廣十由旬。如其行時出微妙音。如四天下三千大千世界亦復如是。爾時世尊從三昧起。大千世界六種振動。亦放無勝最大光明。即與聲聞菩薩大眾。前后圍繞欲往彼坊。一切諸天尊重贊嘆。香花伎樂涂末燒香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等以為供養(yǎng)。能動無量無邊世界。光明遍照無不大明。示現(xiàn)諸佛神通福德。當爾之時耆阇崛山一切大眾忽然不現(xiàn)。蹬中階節(jié)上升虛空。時無量億諸天龍等及不護神。伎樂神。非天神。金翅鳥舞神。腹行神。嗜肉神。善餓鬼神。甕耳鬼神。住廁羅剎。厭人鬼。能狂鬼。影鬼。產(chǎn)乳羅剎。持發(fā)鬼。常醉鬼。如是等眾悉侍從佛。以天香花微妙天樂而供養(yǎng)之。爾時四天王合掌長跪以偈贊佛。
如來光明勝一切 能壞三惡道黑闇
今我歸依樂依止 薩婆悉達無上尊
時四天王與諸天人。偈贊佛已尋侍佛后。爾時帝釋與忉利天人。于其界次階上見佛。以天香華微妙伎樂而供養(yǎng)之。以偈贊佛。
如來具足六神通 所得大悲無能勝
以佛功德嚴十方 我今敬禮無與等
時帝釋與忉利天。偈贊佛已尋侍佛后。爾時夜摩天王與夜摩天子。于其界次階上見佛。以天香花微妙伎樂而供養(yǎng)之。以偈贊佛。
無礙智慧無有邊 善解眾生三世事
一心能知無量心 是故稽首禮無上
時夜摩天王與夜摩天子。偈贊佛已尋侍佛后。爾時兜率天王與兜率天子。于其界次階上見佛。以天花香微妙伎樂而供養(yǎng)之。以偈贊佛。
佛知諸法如幻炎 無受無作無字說
愍眾故說不可說 記說無我知法性
時兜率陀天王與兜率天子。偈贊佛已尋侍佛后。爾時化樂天王與善化樂天子。于其界次階上見佛。以天花香微妙伎樂而供養(yǎng)之。以偈贊佛。
如來具足得十力 知諸法界如虛空
無色哀愍示形色 其心平等視眾生
如來常行世尊行 為眾生故行世行
開無分別諸法界 我今敬禮非天人
時化樂天王與諸天子。偈贊佛已尋侍佛后。爾時他化自在天王與他化自在天子。于其界次階上見佛。以天香花微妙伎樂而供養(yǎng)之。以偈贊佛。
如戒而住寂靜地 修集無上三昧定
其智無礙無有邊 我禮畢竟解脫者
大慈大悲微妙語 真實能知道非道
勇健精進力無勝 我今敬禮無能動
常能修集三解脫 無能稱贊盡其德
烏雖不同金鳥飛 亦能任力而游翔
我今如烏任力贊 唯愿哀愍受微嘆
不種不收其果實 不贊如來無解脫
憐愍為葉智慧花 三昧為須解脫敷
菩薩蜂王食甘露 我今禮佛法蓮花
大悲智慧光圓滿 能破眾生無明闇
其戒清凈眾樂見 我今敬禮佛法月
其心平等如虛空 香涂割刺心無二
能凈無量眾生垢 我今敬禮佛法河
時他化自在天王與諸天子。偈贊佛已即尋佛后。諸天各各贊嘆佛已。爾時如來示現(xiàn)無量神通道力。漸漸至彼七寶坊中。如四天下見佛上升。三千大千世界所見亦復如是。爾時世尊。至寶坊中升師子座。聲聞菩薩各各次第坐于寶座。爾時世尊入佛三昧。其三昧名無礙解脫。一一毛孔放大光明。其數(shù)無量如恒沙等。照于東方無量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地獄蒙光眾苦得息。其余眾生除貪恚癡。慈心相向如父如子。爾時以佛功德力故其光明中說如是偈。為勸放逸諸菩薩故。
如來精進無量邊 精進力過無量劫
誰能贊佛光明德 唯有十方諸世尊
為勸十方諸菩薩 樂于放逸不修禪
釋迦如來放是光 召諸菩薩集此界
成就具足佛十力 能破世界諸魔王
世法不污如蓮花 是其光明無有量
如來轉此無上輪 諸天世人所不能
為諸眾生轉法輪 如本十方佛所轉
如來今者集大會 難見猶如優(yōu)曇花
若有信心成就者 悉為聽法至佛所
是光明中所說偈頌遍告十方。勸喻一切諸菩薩等。振動一切世界大地。普施一切眾生安樂。能凈一切眾生煩惱。破壞眾生無明癡闇。能蔽一切天魔宮殿。光遍十方還從頂入。爾時東方有佛世界。名無量功德寶聚神通。有佛世尊號凈大凈光七菩提分寶花無斷光王。彼有菩薩名諸法自在功德花子。遇斯光已。與十恒河沙等諸大菩薩俱共發(fā)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繞萬匝。以妙香花而供養(yǎng)佛。即于佛前以偈贊曰。
一切功德到彼岸 常為十方佛所稱
無礙名號遍十方 大慈大悲釋師子
如來法界無差別 為鈍根者說差別
宣說一法為無量 如大幻師示眾事
時諸菩薩偈贊嘆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于佛東邊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南方有佛世界名曰佛光。有佛世尊號無量功德寶。彼有菩薩名曰寶杖。遇斯光已。即與十恒河沙等諸菩薩眾俱共發(fā)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繞萬匝。以妙香花而供養(yǎng)佛。即于佛前以偈贊曰。
大慈法云降法雨 常說無常空無義
以八正水滅結火 能長眾生諸善根
佛光能破無明闇 能誨放逸諸菩薩
能焦三有諸愛種 能示真實道非道
時諸菩薩偈贊嘆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于佛南邊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西方有佛世界名曰光明。佛號普光。彼有菩薩名稱力王。遇斯光已。即與十恒河沙等諸菩薩眾俱共發(fā)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繞萬匝。以妙香花供養(yǎng)于佛。復于佛前以偈贊曰。
于無量劫發(fā)善愿 是故得身凈無漏
如來行業(yè)如虛空 無礙音聲遍十方
如來梵聲如雷音 此聲無業(yè)非因出
無聽無受無眾生 大悲何故音聲說
時諸菩薩偈贊嘆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于佛西邊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北方有佛世界名寶莊嚴。佛號無量功德莊嚴。彼有菩薩名大海智。遇斯光已。即與十恒河沙等諸菩薩眾俱共發(fā)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繞萬匝。以妙香花供養(yǎng)于佛。復于佛前以偈嘆曰。
如來無上金光明 能壞一切世間闇
若有眾生遇斯光 遇者悉能壞煩惱
設身高出大千界 神通道力無邊際
是人不能見頂相 大悲曠世造何業(yè)
時諸菩薩偈贊嘆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于佛北邊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東南方有佛世界名曰無憂。佛號能壞一切闇。彼有菩薩名無勝光。遇斯光已。即與十恒河沙等諸菩薩眾俱共發(fā)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繞萬匝。以妙香花供養(yǎng)于佛。復于佛前以偈贊曰。
無量界入一毛孔 亦不嬈害諸眾生
如來境界無知者 是故神通難思議
能令一身作無量 而其真身無增減
雖為眾生現(xiàn)神變 然其內心無憍慢
時諸菩薩偈贊嘆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于佛東南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西南方有佛世界名曰善見。佛號心平等。彼有菩薩名大悲心。遇斯光已。即與十恒河沙等諸菩薩眾俱共發(fā)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繞萬匝。以妙香花供養(yǎng)于佛。復于佛前以偈贊曰。
無量世中護禁戒 猶如牦牛愛其尾
見有毀戒生悲心 亦不憍慢贊己身
如來之心如須彌 十方邪見不能動
智慧甚深無得底 猶如大海難思議
佛自解脫一切有 亦令苦縛得解脫
所得解脫實無差 隨道行時有別異
時諸菩薩偈贊嘆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于佛西南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西北方有佛世界名曰壞闇。佛號大神通王。彼有菩薩名曰寶網(wǎng)。遇斯光已。即與十恒河沙等諸菩薩眾俱共發(fā)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繞萬匝。以妙香花供養(yǎng)于佛。復于佛前以偈贊曰。
如來世尊猶如幻 而為眾生說幻事
寶無真物故名幻 無有眾生說眾生
如人夢中見諸色 寤已真實無色相
為度眾生示世行 如來真實無世行
時諸菩薩偈贊嘆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于佛西北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東北方有佛世界名曰凈住。佛號心同虛空。彼有菩薩名無邊凈意。遇斯光已。即與十恒河沙等諸菩薩眾俱共發(fā)來至娑婆世界。見釋迦牟尼佛。頭面作禮右繞萬匝。以妙香花供養(yǎng)于佛。復于佛前以偈贊曰。
佛知甚深諸法界 常樂寂靜修無想
及知眾生諸心想 亦說諸法如虛空
住一心中知三世 亦復能知種種業(yè)
不生心想眾生想 無量世修無相想
時諸菩薩偈贊嘆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于佛東北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下方有佛世界名曰樂光。佛號寶優(yōu)缽花。彼有菩薩名莊嚴樂說。遇斯光已。即與十恒河沙等諸大菩薩俱共發(fā)來至娑婆世界。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繞萬匝。以妙香花而供養(yǎng)佛。復于佛前以偈贊曰。
無量智者佛真子 數(shù)如十方微塵等
于無量劫咨問佛 不盡如來一字義
是故如來智無邊 功德總持亦如是
名稱力勢無邊際 猶如大海十方界
時諸菩薩偈贊嘆佛頭面作禮。以己神力于如來下方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上方有佛世界名瓔珞莊嚴。佛號大名稱。彼有菩薩名一切法神通王。遇斯光已。即與十恒河沙等諸菩薩眾俱共發(fā)來至娑婆世界。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繞萬匝。以妙香花而供養(yǎng)佛。即于佛前以偈贊曰。
佛身身業(yè)無邊際 心口及業(yè)亦如是
唯佛能知佛三業(yè) 余不知如虛空邊
如來無師無教者 是故眾生稱大師
諸佛法界叵思議 菩提法輪入涅槃
時諸菩薩偈贊嘆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于佛上方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一念中間十方無量諸大菩薩。一時云集大寶坊中。爾時世尊即從三昧安詳而起。謦欬之聲徹于十方。一切眾生悉得聞之。聞已即于佛法僧寶生信敬心。十方世界所有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若人非人聞佛聲已身心寂靜。以佛功德威神力故。悉得睹見寶階梯隥。于一念頃悉蹬寶階至寶坊中。各隨其位次第而坐。諸梵天人亦聞其音。梵天。大梵天。梵師天。梵眾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凈天。少凈天。無量凈天。無云天。福德天。廣果天。無誑天。無熱天。善見天。樂見天。阿迦尼吒天。亦一念頃俱至寶坊。見佛世尊頭面禮已。次第而坐化作床座。爾時世尊。見諸大眾皆已集會。放眉間光。其光名曰示菩薩力。繞諸菩薩七匝已。于諸菩薩頂髻而入。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諸法自在功德花子。即入三昧。其三昧名瓔珞莊嚴。以三昧力故。于寶坊中出師子座。座高八萬億多羅樹。七寶莊嚴散種種花。為諸眾生之所樂見。能凈一切眾生之心。爾時諸法自在功德花子菩薩摩訶薩?;魅缡菐熥幼?。從其三昧安詳而起。合掌恭敬頭面作禮。即于佛前以偈贊曰。
日月光明壞現(xiàn)冥 佛光能壞三世闇
如來具足神通力 勝于一切諸天光
佛了法界無覺知 如幻水月無去來
無生無受無作者 真實知已為眾說
知色心中無色心 方便為眾說色心
如來神通猶如幻 知諸法界亦復然
一切眾生心常凈 或時為客煩惱污
諸佛如來得解脫 示現(xiàn)神通等如幻
虛空無地無住處 如來之心亦如是
為眾故升師子座 如先諸佛說甘露
一切大眾無去來 亦無聽說無受者
諸法悉皆如虛空 唯愿開闡真實界
世尊受我?guī)熥幼 ≡笧楸娚鷰熥雍?br />
愍眾故演梵音聲 熾然智燈破癡闇
十方諸來聽法眾 悉來集會此寶坊
愿佛當施大法施 破無量世貧窮際
爾時世尊。以大慈悲憐愍諸法自在功德花子菩薩摩訶薩。升其所奉師子寶座。欲說一切諸菩薩行無礙法門。具足一切佛法。十力四無所畏。入一切法自在陀羅尼法門。入四無礙智法門。入大神通法門。不退轉法輪。不退住處。攝一切乘具一切法界無分別法界。善知一切眾生心根。法界真實堅固難沮。能壞一切四魔怨仇。調伏一切惡見煩惱。獲得不共善權方便。得大平等心無二故。一切諸佛等入之處無掛礙處。說一切法悉真實故。演說諸法非覺非非覺故。十二因緣平等相觀故。具足智慧大莊嚴故。莊嚴佛身佛音聲故。無盡念意行智慧故。演說真實四圣諦故。能令聲聞身心凈故。令辟支佛坐紹位床故。大乘菩薩得法自在故。廣宣諸佛所有功德故。解說宣示一佛法故。說諸菩薩大功德故。裂諸眾生疑網(wǎng)心故。摧滅一切惡邪論故。增長如來佛正法故。顯示眾生佛神力故。以如是等諸因緣故。如來升于師子寶座。爾時寶杖菩薩。承佛神力入佛瓔珞莊嚴三昧。以三昧力故。能令大眾悉得種種瓔珞莊嚴。時稱力王菩薩。復承佛神力入蓮花三昧。以三昧力故悉令大眾皆得妙花。供養(yǎng)于佛及諸菩薩。時大?;壑瞧兴_亦承佛神力入妙香三昧。以三昧力故能令大眾皆得妙香。供養(yǎng)于佛及諸菩薩。時寶網(wǎng)菩薩亦承佛力入光明三昧。以三昧力故悉令大眾身得光明。時悲心菩薩亦承佛神力入無瞬三昧。以三昧力故。悉令大眾仰瞻如來目未曾瞬。時無邊凈意菩薩亦承佛神力入喜三昧。以三昧力悉令大眾喜樂聽法。時莊嚴樂說菩薩亦承佛神力。入寂靜意三昧。以三昧力悉令大眾遠離五蓋。時一切法神足王菩薩亦承佛神力入不忘三昧。以三昧力悉令大眾專念菩提心不忘失。時勇健菩薩亦承佛神力入無勝三昧。以三昧力悉令大眾摧伏諸魔。時破魔菩薩亦承佛神力入壞魔三昧。以三昧力召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億魔王。來集寶坊至于佛所。頭面作禮合掌恭敬。咸作是言。唯愿如來。廣為眾生開甘露門。我等皆因破魔菩薩威神力故。當?shù)眠h離一切魔業(yè)。于諸大眾心無妨礙。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今已得離魔業(yè)。以是因緣于未來世復當?shù)秒x一切魔業(yè)。善男子。譬如一處百年闇室一燈能破。汝等亦爾。無量世中無明黑闇。今日能破如日月寶光。住信戒施慧禪定亦爾。善男子。汝等今者請佛說法。以是因緣。汝等當?shù)闷茻o明闇。為諸眾生作智慧明。爾時眾中有一菩薩名法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如來境界不可思議。何以故。如來發(fā)心將欲說法。能令一切大眾云集。為菩提故作大莊嚴大法神通。無量世間得大名稱。身心寂靜獲得解脫。及得不可思議法界十方諸佛之所贊嘆。具足一切十波羅蜜。成就通達善權方便。能裂一切諸魔疑網(wǎng)。能滅眾生惡邪諸論。能善分別一切法界。逮得具足無礙智慧。具念意行智慧勇健。具足獲得四無礙智。善知眾生諸根利鈍。知眾生界隨意說法。常能宣說清凈法界。善解一切方俗之言。能得一切清凈梵音。具足成就慈悲之心。諸邪異見不能令動。不可破壞如金剛山。具修三相建立法幢。已渡甚深十二因緣河。斷斷常見能調大眾。無量劫中得不可思議法聚。能療眾病如大醫(yī)王。聞深法已不生怖畏。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具足成就三十七品及八解脫。身口意業(yè)純善無雜。能令眾生悉來聽法。世間之法所不能污。常受安樂常修法界?;菔┓▽氂诜o厭。于諸有法心不染著。猶如蓮花塵水不染。明勝諸光智深如海。紹三寶性調眾生界。能開佛藏護持佛法。具足無量功德智慧。無量劫中修集莊嚴無量功德。常欲獲得一行之心一色一處。具如是等功德菩薩悉來集會。唯愿如來。說菩薩行無礙法門。利益過去未來現(xiàn)在諸菩薩等。令初發(fā)心得不退故。久發(fā)心者得增長故。行菩提道得凈意故。不退菩薩學佛法故。一生菩薩瓔珞莊嚴故。后身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定性眾生增長因緣故。未定性者作因緣故。未入佛法者令得入故。已入佛法者敬佛法故。樂三乘者說一乘故。施于世間人天樂故。世尊。如來出世。有如是等不可思議事。世尊。今此大眾一一菩薩。悉能示現(xiàn)諸大神通。是故諸佛及諸菩薩不可思議。世尊。云何眾生無明愛重。雖見菩薩如是神通。而故生于聲聞緣覺卑下之心世尊。菩薩初發(fā)菩提心時。已勝一切聲聞緣覺。世尊。譬如有人舍諸琉璃取于水精。一切眾生亦復如是。舍于大乘喜樂聲聞辟支佛乘。若有眾生已發(fā)欲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如是之人悉當獲得如是功德。爾時會中有三十億那由他百千萬億眾生天與人。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大方等大集經(jīng)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第二之一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悉已大集。作是思惟。今日如是善丈夫等。咸欲得知諸法實義。能持如來甚深法藏。欲得聞受諸菩薩行無礙法門。尋放眉間白毫光明。名無所畏。繞諸大眾滿七匝已。于陀羅尼自在王菩薩頂上而入。爾時陀羅尼自在王菩薩。承佛神力?;鲗毶w。猶如三千大千世界。七寶莊嚴。以覆如來寶座之上。頭面作禮合掌長跪。說偈贊佛。
如來于法得自在 其光能破世間闇
世尊佛眼無掛礙 能見諸法真實義
具足無量諸功德 無師獨悟諸法界
如來放光為眾生 今入我身何因緣
我本所知念不明 陀羅尼根亦如是
此光今來入我身 了了得知諸法界
身心獲得大清凈 受樂無上無有邊
我今已知佛境界 亦得樂說無礙辯
十方諸佛親近難 愚者不能師事之
我今承佛神力故 欲少發(fā)問利眾生
何因緣發(fā)菩提心 復以何義佛出世
何緣放光遍十方 復以何因示神通
何緣佛為眾授記 愿為大眾分別說
今此大眾勝無上 悉能受持佛法界
此眾無魔及魔業(yè) 唯有開示佛法藏
我智淺近有邊崖 何能咨請無上尊
今問如來無邊智 云何得知諸方便
愿今教誨諸弟子 我學已得法自在
得已能施大法雨 當報十方諸佛恩
世尊。諸佛如來不可思議。菩薩所行無有邊際。是故我今欲問如來無上法王大慈悲聚。為利眾生問甚深義。云何名為菩薩之行。以何瓔珞莊嚴菩薩。能令菩薩所行清凈。云何能壞愚癡諸闇。云何能斷疑網(wǎng)之心。云何菩薩為諸眾生修慈悲心。云何菩薩擁護眾生。云何菩薩真實能修菩薩之業(yè)善業(yè)不誨業(yè)。唯愿如來哀愍宣說。又此大眾利根智慧。能解佛語能知法界。能達菩薩所行無礙法門。能壞一切魔及魔業(yè)。破大疑心能解諸佛甚深境界。知眾生界眾生心性。能見無量諸佛世界。能護如來無上正法。能于諸法得大自在。爾時佛贊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問如來甚深之義。能善行佛無量行者。乃能如汝發(fā)斯深問。汝今至心。當為汝說。菩薩若能成就具足如是功德。當于諸法得大自在。世尊。今正是時唯垂宣說。佛言善男子。菩薩有四瓔珞莊嚴。一者戒瓔珞莊嚴。二者三昧瓔珞莊嚴。三者智慧瓔珞莊嚴。四者陀羅尼瓔珞莊嚴。戒瓔珞莊嚴有一種。謂于眾生無有害心。菩薩若無惡害之心。一切眾生常所樂見。復有二種。一者閉塞惡道。二者能開善門。復有三種。一者身凈。二者口凈。三者意凈。復有四種。一者所求悉得。二者所愿具足。三者所愿成就。四者所欲能作。復有五種。一者信。二者戒。三者定。四者念。五者慧。復有六種。一不破戒。二不漏戒。三不雜戒。四不悔戒。五自在戒。六無屬戒。復有七種。所謂七凈。一者施凈。二者忍凈。三者精進凈。四者禪定凈。五者智慧凈。六者方便凈。七者善方便凈。復有八種。謂八具足。一者無作具足。二者地具足。三者不忘心具足。四者不緩具足。五者諸根具足。六者佛世具足。七者離難具足。八者善友具足。復有九種。一者不動。二者不畏。三者定智。四者寂靜。五者至心。六者清凈。七者結緩。八者調心。九者住調伏地。復有十種。一者凈身。為三十二相故。二者凈口。為言無二故。三者凈意。為解脫故。四者凈田。為令眾生福德增故。五者凈心。為調眾生故。六者凈有。為行化眾生故。七者菩薩名凈。為得如來諸功德故。八者凈慧。大神通故。九者凈方便。破諸魔眾故。十者凈戒。為不共法故。善男子。如是等事。名戒瓔珞莊嚴。三昧瓔珞莊嚴有一種。所謂為諸眾生修集慈心。復有二種。一者質直。二者柔軟。復有三種。一不虛誑。二不粗獷。三不邪諂。復有四種。一者不愛行。二者不嗔行。三不畏行。四不癡行。復有五種。所謂遠離五蓋三昧。復有六種。所謂修集六念三昧。復有七種。所謂修集七覺三昧。復有八種。所謂修集八正三昧。復有九種。一者菩薩修集菩提心及大慈悲心。于一切無量眾生修集念心。遠離惡欲不善之法。有覺有觀寂靜喜樂得初禪。二者遠離覺觀內得喜心。至心思惟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三者離喜修舍具足念心。無有放逸身受安樂得第三禪。四者遠離苦樂滅憂喜心。非苦非樂修集舍念寂靜念得第四禪。五者遠離色相修無量空相。六者遠離空相修無量識相。七者遠離識相修無所有相。八者遠離無所有相修非想非非想相。九者雖未成就善方便智。以三昧力教化眾生。復有十種。一者觀法無有錯謬。二者具足成就舍摩他。三者精進無有休息。四者善能了知時節(jié)。五者至心受持善法。六者寂靜其心。七者觀身。八者常觀法界。九者心得自在。十者獲得圣性。是名三昧瓔珞莊嚴。善男子。智慧瓔珞莊嚴有一種。所謂心無疑網(wǎng)。復有二種。一者遠離疑心。二者遠離嗔心。復有三種。一者遠離無明。二者破無明[穀-禾+卵]。三者作大光明。復有四種。一者知苦。二者斷集。三者證滅。四者修道。復有五種。一者戒眾清凈。二者定眾清凈。三者慧眾清凈。四者解脫眾清凈。五者解脫知見眾清凈。復有六種。一者凈檀波羅蜜有三種。一者內凈觀法如幻。二者眾生凈觀之如夢。三者菩提凈不求果報。二者凈尸波羅蜜有三種。一者觀身如影。二者觀口如響。三者觀心如幻。三者凈羼提波羅蜜有三種。一者聞毀不嗔。二者聞贊不喜。三者若被割截及奪命時能觀法界。四者凈毗梨耶波羅蜜復有三種。一者不想。二者堅固。三者不見法相。五者凈禪波羅蜜有三種。一者不著諸法。二者心不退轉。三者所緣清凈。六者凈方便波羅蜜有三種。一者攝取眾生。為解脫故。二者凈陀羅尼。為持法故。三者所愿清凈。為凈佛土故。復有七種。一者修四念處不取不著。二者修四正勤不出不滅。三者修四神足身心清凈。四者修于五根知根無根。五者修于五力能破煩惱。六者修菩提分知法界真實。七者修集圣道無有去來。復有八種。一者修定。為畢竟凈故。二者修智。為壞闇故。三者修知陰智。為知法眾故。四者修知界智。為解法界等虛空故。五者修知入智。為知法性平等故。六者修知十二因緣智。觀無我無我所故。七者修觀諦智。壞四倒故。八者修集分別知法界智。為知真實故。復有九種。一者觀無常想。二者觀無常苦想。三者觀苦無我想。四者觀食不凈想。五者觀于世間不可樂想。六者觀諸生死多過患想。七者觀解脫想。八者觀離貪想。九者觀于盡想。復有十種。一者觀于諸法猶如幻想。二如夢想。三如炎想。四如響想。五如芭蕉樹想。六如水中月想。七如影想。八者觀于法界無增減想。九者觀諸法界無有去住。十者觀于無為無有生滅。是名為慧瓔珞莊嚴。善男子。陀羅尼瓔珞莊嚴有一種。所謂念心。復有二種。一者先受。二者畢竟能持。復有三種。一者知義。二者知字。三者知說。復有四種。一者正語。二者了語。三者無礙語。四者不謬語。復有五種。所謂五依。一者依義不依于字。二者依智不依于識。三者依了義經(jīng)不依不了義經(jīng)。四者依法不依于人。五者依出世不依于世。復有六種。一者如說而持。二者所言誠實。三者發(fā)言人所樂聞。四者憐愍語。五者生善芽語。六者時語。復有七種。一者利語。二者莊嚴語。三者無礙語。四者無滯語。五者無二語。六者先知而語。七者了語。復有八種。一者知方俗語。二者知鬼神語。三者知諸天語。四者知諸龍語。五者知乾闥婆語。六者知阿修羅語。七者知金翅鳥語。八者知畜生語。復有九種。一者無畏語。二者無縮語。三者無難語。四者知解說語。五者知如法答語。六者知廣說語。七者知次第語。八者說無常語。九者無盡語。復有十語。一者壞疑網(wǎng)語。二者開示界語。三者開法門語。四者開智慧語。五者破闇冥語。六者解一一字語。七者贊嘆佛語。八者呵煩惱語。九者分別根利鈍語。十者開佛功德妙語。善男子。是名陀羅尼瓔珞莊嚴。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以偈頌曰。
四莊嚴瓔珞 能端嚴大乘
所謂戒定慧 無上陀羅尼
能令三業(yè)凈 一切人所愛
永斷三惡道 是名戒瓔珞
如愿得具足 獲得人天身
能修勤精進 是名戒瓔珞
能修無上定 得二種解脫
見無上涅槃 是名戒瓔珞
其戒不破漏 無上戒不雜
能得大自在 名瓔珞莊嚴
戒凈能凈施 戒凈能凈忍
戒凈凈五度 名戒瓔珞嚴
戒凈能凈有 凈大不放逸
無畏心不悔 是名戒瓔珞
戒凈得圣性 亦能凈身心
獲得無邊定 是名戒瓔珞
不怖畏不動 定得清凈有
能斷煩惱縛 是名戒瓔珞
能調難調根 能得大名稱
莊嚴自在心 是名戒瓔珞
能如說而作 能凈口四種
遠離諸煩惱 名瓔珞莊嚴
能凈自佛土 能調諸眾生
能修大慈悲 名瓔珞莊嚴
不作諸惡業(yè) 修于菩薩行
能大力無畏 名瓔珞莊嚴
能嚴大涅槃 能得大因果
慈心滿眾生 名瓔珞莊嚴
能離慳誑心 修柔軟四攝
斷愛嗔怖癡 名瓔珞莊嚴
能破五惡蓋 修集十念心
助道不放逸 名瓔珞莊嚴
具足于二翼 如法思惟義
樂素住寂靜 名瓔珞莊嚴
于法無所疑 亦無癡亂心
真實解四諦 名瓔珞莊嚴
持戒心無著 亦復不生慢
不取戒戒者 名瓔珞莊嚴
無上慧凈定 亦知二凈慧
能了知三界 名瓔珞莊嚴
意凈不生慢 見不凈不輕
知法不可說 名瓔珞莊嚴
慧能莊嚴智 智亦莊嚴慧
自他菩提凈 名瓔珞莊嚴
知法如夢幻 不說諸法無
能隨世間說 名瓔珞莊嚴
慧能莊嚴戒 戒能瓔珞慧
身口菩提凈 名瓔珞莊嚴
見法如水月 亦如熱時炎
說法如響相 如乾闥婆城
非法不作法 名慧瓔珞嚴
慧能莊嚴忍 忍能莊嚴慧
身口菩提凈 名瓔珞莊嚴
隨法不增減 解已調眾生
至心觀法身 名瓔珞莊嚴
慧能莊嚴進 進能莊嚴慧
不悔動心凈 名瓔珞莊嚴
慧能莊嚴定 定能莊嚴慧
能說深法界 得無勝神通
能知諸方便 得無上總持
法土眾生凈 名瓔珞莊嚴
知眾根利鈍 壞煩惱諸魔
身心得自在 名瓔珞莊嚴
道無有去來 亦無去來者
非過非未來 非現(xiàn)非修者
不分別法界 能凈畢竟定
知諸陰入界 名慧炬莊嚴
陰入界如空 無我無我所
生滅因十二 是名智慧凈
諦知第一義 亦知陰入界
于法不生諍 知三世無礙
分別三聚眾 能為說三乘
能以三寶教 修三無相定
無相知一相 非幻知如幻
無說能為說 空說于不空
諸法非常變 不毀壞法界
和合因緣故 流布于法界
是名為真智 不分別法界
知二動不動 知于二淺深
知二常無?! ∈敲髢糁?br />
常不失念心 了知于法界
知字及知義 于世諦無闇
一聞能持法 解了眾生語
能壞諸邪道 修于無上智
依無上四依 瓔珞大總持
我說功德鬘 為嚴菩提心
于眾說無畏 善解天神語
能壞眾疑網(wǎng) 能開諸法界
能贊于三寶 勸人令供養(yǎng)
親近佛與眾 修集無上智
我說四瓔珞 能嚴佛菩薩
若有至心信 即得是莊嚴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第一
大集經(jīng)第一卷校正后序
按此經(jīng)國本宋本。皆六十卷。凡十七品。丹藏中。三十卷十一品。又經(jīng)初首。國宋兩本則有瓔珞品名。丹藏所無。其虛空藏品。兩本在不可說后。丹藏在無言品前。又于寶髻品后。兩本有無盡意品四卷。丹藏即無。而有日密分三卷。如是不同者何耶。今以開元錄前后文。括而統(tǒng)之。此經(jīng)凡有六本。錄云。按梁沙門僧祐大集記云。有十二段說。共成一經(jīng)。第一瓔珞品。二陀羅尼自在王品。三寶女品。四不眴品。五?;燮?。六無言品。七不可說品。八虛空藏品。九寶幢品。十虛空目品。十一寶髻品。十二無盡意品。按云。此則第一本也。今以品次驗之。是兩本六十卷中。前分三十卷矣。又云。今撿經(jīng)本。與祐記不同。第一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二寶女品。三不眴品。四?;燮?。五虛空藏品。六無言品。七不可說品。八寶幢分。九虛空目分。十寶髻品。十一日密分。按云。此則第二本也。今以品次驗之。則今丹藏經(jīng)三十卷者是矣。又云。隋朝僧就合大集經(jīng)。乃以明度五十校計經(jīng)。題為十方菩薩品。編月藏后。及無盡意成五十八卷者。按云。此則第四本也。又云。其合大集經(jīng)。亦有六十卷成者。三十一二兩卷。重有寶髻品。足成六十卷。其寶髻品在日密前。二十六七卷是。此復重編。未詳何意。又日密日藏梵本不殊。重重編載誤之甚矣。按云。此則第五本也。今以品次驗之。則今兩藏本經(jīng)六十卷者是矣。但不重載寶髻品。斯為小異耳。即于前第四本五十八卷經(jīng)中。分彼日藏分十卷。為十二卷。足成六十耳。其第三第六兩本。今以諸藏所無。故不煩敘。經(jīng)本如是不同。藏中致斯有異耳。謹按開元錄前后文相。今此兩藏本經(jīng)六十卷者。有六失故不可依行。錄云。亦有經(jīng)本。分為瓔珞品者不然。此是一段不合分二。按云。此經(jīng)分之一失也。又云。僧祐記中無日密分。有無盡意品者不然。今以無盡意經(jīng)。雖大集別分。非無讖譯。又非次第不合入中。按云。此經(jīng)入中。又為無讖譯。二失也。又云。其虛空藏品。祐在不可說后。未詳所以。按云。此經(jīng)在彼。三失也。又云。日密日藏梵本不殊。重重編載。誤之甚矣。按云。此經(jīng)重載。四失也。又云。明度五十校計經(jīng)。題為十方菩薩品。編月藏后者非也。既無憑準故不依彼。按云。此經(jīng)依之。五失也。又明度經(jīng)安世高譯。而云那連提耶舍譯。按云。此亦誤人。六失也。不獨如是。其十方菩薩品。即下難函中。明度五十校計經(jīng)二卷耳。無盡意品。即下最函中。無盡意經(jīng)六卷耳。而于此中并重編之。是亦雜沓難依者也。是則理須正之。正之如何。略則如開元錄及丹藏經(jīng)。為三十卷乃正矣。合則如開元錄中第六本。為八十卷方備矣。然今不能即正者。以此六十卷本是本朝芬皇宗選行經(jīng)。行來已久久。則難變耳。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第二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于姑臧譯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第二之二
佛復告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八光明。以是八明能壞諸闇凈菩薩行。何等為八。一者念光。二者意光。三者行光。四者法光。五者智光。六者實光。七者神通光。八者無礙智光。念光有八種。一者不失過去善法。二者作未來善。三者。聞法不忘。四者思惟實義。五者不為六塵所壞。六者憶持如守門人遮止惡法。為真善法守善法城門。七者不為邪法之所誑惑。八者能大增長純善之法。是名念光八種。意光亦有八種。一者義意非字意。二者智慧意非識意。三者法意非人意。四者實意非虛意。五者菩薩意非聲聞意。六者上意非下意。七者佛意非退意。八者憐愍意非害意。是名意光八種。行光亦有八種。一者法行。二者一切行。三者眾生行。四者眾生心行。五者十二因緣行。六者廣說行。七者行行。八者一切佛法行。是名行光八種。法光亦有八種。一者世法光。二者出世法光。三者無漏法光。四者無為法光。五者解脫法光。六者心解脫法光。七者畢竟解脫法光。八者破無明慧法光。是名法光八種。智光亦有八種。一者八正智光。二者須陀洹智光。三者斯陀含智光。四者阿那含智光。五者阿羅漢智光。六者辟支佛智光。七者菩薩智光。八者正覺智光。是名智光八種。實光亦有八種。一者正定行。二者得須陀洹果。三者斯陀含果。四者阿那含果。五者阿羅漢果。六者辟支佛果。七者菩薩。八者佛菩提。是名實光八種。神通光亦有八種。一者眼光。能見正色。二者耳光。能聞正聲。三者念光。能念過去阿僧祇劫所有眾生。四者性光。為觀性凈眾生之心。五者虛空光。以大神通光。遍到十方無量世界。六者方便光。具無漏智故。七者功德莊嚴光。為利益一切眾生故。八者智慧莊嚴光。為壞一切眾生疑心故。是名神通光八種。無礙智光亦有八種。一者智光。二者意光。三者慧光。四者佛光。五者正見光。六者凈眾生心光。七者解脫光。八者畢竟光。是名八無礙智光。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修集于念心 不忘善惡業(yè)
樂聞贊誦經(jīng) 修集不放逸
能調伏諸根 安住于寂靜
增長于善法 修集于念光
能遮止惡法 猶善守門者
能守護法城 不令四魔入
不隨逐音聲 思惟真實義
親近善知識 喜樂如法住
其意無邊上 永斷諸煩惱
邪法不能動 惡世不生謗
誠心念菩提 不說小乘心
常樂念上意 為眾破下意
不畏魔煩惱 修集大慈悲
不念害眾生 其得大智光
能壞諸疑心 解了甚深義
知真實方便 修四無礙智
樂觀十二緣 眾生之所因
知無作受者 能修大光法
能知諸佛法 行世出世行
能到十方土 了知人天業(yè)
修集無上智 說三歸一乘
修集八正道 為壞三世法
于有漏無漏 如實而知之
能利益人天 令斷有漏法
不謬為無為 真實而知之
寂靜光無暗 不著有為相
知結入出緣 知眾心性凈
若有大乘定 即知如是法
樂住無漏流 了四沙門果
知菩提道行 故修無礙智
破邪修實光 入眾無所畏
樂說真實義 為破生死法
眼耳凈無障 能見聞色聲
過去念不謬 亦了知他心
到十方無礙 知法如虛空
得無漏智慧 為調諸眾生
具功德智慧 為利諸眾生
于無量世中 求是二莊嚴
樂受持凈戒 樂護于佛法
修集真實光 為于如法住
我說無量光 為令眾生得
有信此經(jīng)者 即得此諸光
爾時世尊復告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集大悲有十六事。何等十六。一者菩薩摩訶薩見諸眾生貪著我見。以我見故增長諸見。常為生死之所系縛。是故菩薩為此眾生修大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法化。為壞眾生如是妄見。二者見諸眾生心懷顛倒。常見無常無常見常??嘁娪跇窐芬娪诳?。凈見不凈不凈見凈。我見無我無我見我。是故菩薩為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法要。為壞眾生如是四倒。三者見諸眾生心懷憍慢。實無有物而生物想。實無有事而生事想。以是因緣起七種慢。以是慢故增長惡法。是故菩薩于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法要。破壞眾生如是憍慢。四者見諸眾生五蓋所覆。以覆蓋故。心多生疑不解深義。是故菩薩于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法要。為壞眾生如是五蓋。五者見諸眾生沈六入海。眼取色相。耳取聲相。鼻取香相。舌取味相。身取觸相。意取法相。是名為沈。是故菩薩于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拔眾生如是沉沒。六者見諸眾生有七種慢。一者慢。二者大慢。三者慢慢。四者我慢。五者增上慢。六者下慢。七者邪慢。菩薩摩訶薩。于下慢者。自言勝汝。于慢慢者。自言最勝我色勝乃至識勝。于增上慢者。菩薩語言。汝實非圣。不應便起圣人之想。為邪慢者。宣說正見。是故菩薩于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斷眾生如是憍慢。七者見諸眾生離于圣道。樂行世道惡道。是故菩薩于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斷眾生世道惡道。八者見諸眾生造惡道行。屬無明愛妻息所系不得自在。是故菩薩于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斷眾生如是系縛。出離惡道。九者見諸眾生親近惡友遠離善友。其心甘樂造作惡業(yè)。是故菩薩于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斷眾生如是惡業(yè)。遠離惡友親近善友。十者見諸眾生造作慳貪。于無明愛心無厭足為施智慧。是故菩薩于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斷眾生如是慳貪無明及愛。施與智慧。十一者見諸眾生我見斷見。為施眾生十二因緣真智慧故。菩薩于此而生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斷眾生我見斷見。施與十二因緣智故。十二者見諸眾生行無明闇。我見眾生見命見士夫見。別異見邪見著見。菩薩為施智光明故。于此眾生而生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斷眾生如是所見。十三者見諸眾生樂于生死。于五聚陰而生親想。是故菩薩于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斷眾生如是三有。十四者見諸眾生為魔所縛。是故菩薩于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壞眾生如是魔網(wǎng)。十五者見諸眾生甘樂快樂。而不能知真實樂因。是故菩薩于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示諸眾生真實樂因。十六者見諸眾生求涅槃門不能知處。是故菩薩于此眾生修集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正法。為此眾生開涅槃門。善男子。菩薩修悲。悉因如是十六因緣。
善男子。一切眾生有三十二不善之業(yè)。菩薩見已修集善業(yè)。為壞眾生如是惡業(yè)。何等三十二。一者有諸眾生無明睡眠。菩薩見已修集智慧。為悟眾生如是睡眠。二者見諸眾生下解下欲。菩薩見已修集上解上欲。為以大乘而教化之。三者有諸眾生樂為非法。菩薩見已修集正法。為令眾生于諸法中得大自在。四者有諸眾生修集邪命。菩薩見已修于正命。為壞眾生如是邪命。五者有諸眾生入于邪林。菩薩見已修集正見。為令眾生出邪林故。六者有諸眾生樂為放逸。菩薩見已修不放逸。為令眾生離放逸故。七者有諸眾生樂為粗穬。菩薩見已修如法住。為壞眾生如是粗穬。八者有諸眾生慳貪吝惜。菩薩見已修一切施。為壞眾生慳貪心故。九者有諸眾生毀犯禁戒。菩薩見已修持凈戒。為破眾生毀禁心故。十者有諸眾生心常嗔恨。菩薩見已修慈悲忍。為壞眾生如是嗔恨。十一者有諸眾生懶惰懈怠。菩薩見已修勤精進。為壞眾生如是懈怠。十二者有諸眾生其心狂亂。菩薩見已修集定心。為壞眾生如是狂亂。十三者有諸眾生邪智覆心。菩薩見已修集正智。為壞眾生如是邪智。十四者有諸眾生說義顛倒。菩薩見已思惟正義。為壞眾生如是顛倒。十五者有諸眾生樂造世行。菩薩見已修善方便。為壞眾生樂世行故。十六者有諸眾生系屬煩惱。菩薩見已先自除斷。為壞眾生煩惱系縛。十七者有諸眾生我見所縛。菩薩見已自除我見。為斷眾生如是我見。十八者有諸眾生諸根不調。菩薩見已自調諸根。為調眾生如是不調。十九者有諸眾生。說言無作無有受者。菩薩見已宣說有作及有受者。為壞眾生如是邪說。二十者有諸眾生不知恩義。菩薩見已說知恩法。為壞眾生如是不知恩義。二十一者有諸眾生未得謂得。菩薩見已修集正法。為壞如是增上慢故。二十二者有諸眾生惡口粗穬。菩薩見已修善??谡Z。為壞眾生如是惡口。二十三者有諸眾生貪無厭足。菩薩見已修集知足。為壞眾生不知足故。二十四者有諸眾生。不能恭敬父母師長。菩薩見已修不放逸。為令眾生供養(yǎng)恭敬父母師長。二十五者有諸眾生貧窮困苦。菩薩見已修集七財。為壞眾生如是貧窮。二十六者有諸眾生。常為四大毒蛇所病。菩薩見已修身念處。為令眾生遠離如是四大毒病。二十七者有諸眾生行無明闇。菩薩見已修集智慧。為令眾生然慧燈故。二十八者有諸眾生樂三有獄。菩薩見已修出離道。為示眾生知出離故。二十九者有諸眾生常行左道。菩薩見已修集右道。為令眾生舍左道故。三十者有諸眾生貪著身命。菩薩見已于自身命修不貪著。為令眾生舍貪著故。三十一者有諸眾生。不能恭敬供養(yǎng)三寶。菩薩見已修集信心。為令眾生信三寶故。三十二者有諸眾生。實非世尊自謂世尊。菩薩見已修集六念。為令彼等知真實法故。善男子。是名眾生三十二業(yè)。菩薩見已修治自業(yè)。成就具足一切善法壞諸惡業(yè)。勸諸眾生令行善業(yè)。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無量業(yè)。何以故。眾生煩惱有無量門。為閉眾生煩惱門故。菩薩修集無量善業(yè)。善男子。如恒河沙等世界眾生。悉住聲聞辟支佛乘。欲比菩薩初發(fā)心業(yè)。百分千分不可為喻。何以故。二乘之人自為解脫觀于煩惱。菩薩不爾。常為眾生得解脫故觀諸煩惱。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所作諸業(yè)。于諸凡夫二乘業(yè)中最為殊勝。何以故。眾生之業(yè)性是顛倒。二乘之業(yè)有邊際故。菩薩之業(yè)無邊無量。是故菩薩勝于一切聲聞緣覺。
爾時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聞是法已。心生歡喜踴躍無量。白佛言。世尊。甚奇甚特。快說如是不可思議。如來于此已說菩薩瓔珞莊嚴。菩薩光明。菩薩大悲。菩薩善業(yè)。唯愿宣說。云何如來觀諸眾生起于大悲。云何名悲。悲有何行。有何相貌。何因緣起。云何名佛業(yè)。佛業(yè)有何行。有何相貌。有何因緣起。善哉世尊。一切知見。唯愿廣說如來之業(yè)。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善男子。一切如來所有大悲不出不行。何以故。常不變故。無量劫中修集得故。是故大悲不行不轉。不修不舍亦能為于一切眾生。善男子。一切諸佛所有大悲。無量無邊其心平等。從久遠來。無量舌力不能宣說。善男子。如來世尊。未嘗遠離如是大悲。無上菩提及與大悲。如是二法等無差別。如來所得無上菩提無根無住。根名我見。住名四顛倒。如來世尊知根知住。是故菩提無根無住。一切眾生皆悉無有無根無住。欲施眾生無根無住起大悲心。如來于此欲令知故演說正法。善男子。夫菩提者清凈寂靜。云何為凈。云何寂靜。凈名為內。寂靜名外。內名眼空??彰麩o我。無有我所。何以故。性是一故。乃至意亦如是。何以故。性是一故知眼空已。不著于色不著色心。是名寂靜。乃至意法亦復如是。一切眾生不知菩提清凈寂靜。如來于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為令知故。善男子。一切眾生心性本凈。性本凈者。煩惱諸結不能染著。猶若虛空不可沾污。心性空性等無有二。眾生不知心性凈故。為欲煩惱之所系縛。如來于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欲令知故。善男子。夫菩提者不取不舍。云何不取。如來不見一切諸法此岸彼岸。何以故。一切諸法離此彼故。如來世尊如實知之。是名不取。云何不舍。一切眾生不知法界。如來教令了了知故。是名不舍。如來于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為令眾生知是二法。善男子。夫菩提者無想無緣。云何無想。不見眼識乃至意識。不見色相乃至法相。于是法中不知不見故無取著。是名無緣。無想無緣是名圣行。云何圣行。所謂不行三界之行。善男子。如是不行名為圣行。一切圣人不行于行。眾生不行如是圣行。如來于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欲令知故。善男子。夫菩提者非是三世。非三世者名為三等。過去意未來識現(xiàn)在貪。是名三分。以能了了知三分故。意識及貪無有住處。以是義故。不念過去不求未來不愛現(xiàn)在。若見三世悉平等者。是名正見。如來為令一切眾生得如是等平等正見。而起大悲演說正法。善男子。夫菩提者。無身無為非眼識界。乃至非意識界。是名無身。不生不滅不盡不住無有三相。是為無為。善男子。一切法性是名無性。若無性者則無有二。是故菩提無身無為。一切眾生不知菩提無身無為。如來為令了了知故。而起大悲演說正法。
善男子。夫菩提者。無有分別無有句義。云何分別。云何句義。無所住者名無分別。字不攝故名無句義。非有二故名無分別。不入法界名無句義。無動搖故名無分別。不變易故名無句義。不可說故名無句義。空故名無分別。無覺觀故名無分別。無相故名無句義。不發(fā)故名無分別。無愿故名無句義。知眾生界同于虛空。名無分別。無眾生界名無句義。不生故名無分別。無宅故名無句義。不滅故名無分別。無為故名無句義。不行故名無分別。平等故名無句義。知平等故名無分別。寂靜故名無句義。眾生不知如是等義。如來為令了了知故。而起大悲演說正法。善男子。夫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何以故。身心如幻故。若能了知身心真實。是名菩提。為流布故名為菩提。而其性相實不可說。善男子。夫菩提者。不可說身不可說心。不可說法不可說非法。不可說有不可說無。不可說實不可說空。何以故。性不可說故。菩提者無有住處。不可宣說。猶如虛空。為真實知一切諸法。不可宣說。字中無法法中無字。為流布故。故可宣說。一切凡夫不知真實。是故如來于此眾生而起大悲。演說正法為令知故。善男子。夫菩提者無取無緣。云何無取。云何無緣。知眼真實名為無取。知眼無境名為無緣。乃至知意真實名為無取。知意無境名為無緣。如來世尊以如是義。知于菩提無取著故名為無取。無屋宅故名為無緣。眼識不住于彼色中名無屋宅。乃至意識亦復如是。一切眾生心無住處。如來世尊。如實而知心無住處。無住處者有四種。色受想行。于是四法心無所住。是名心無住處。是故名為一切諸法悉無住處。如來世尊如實知之。一切凡夫不能知故。如來于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善男子。夫菩提者名之為空。而菩提中無有空相。是故名空。一切法空菩提亦爾。如來世尊。真實能知如是之空。是故如來名為知空。諸佛名覺。一切諸法而不覺知。空中之空亦能了知。無上菩提空及菩提即是一如??张c菩提是一非二。離空菩提別有法者可得說二。以無二故名之為空。無名字故名之為空。無相貌故名之為空無威儀故名之為空。無修行故名之為空。無言說故名之為空。善男子。第一義者謂無諸法。云何說空。善男子。譬如虛空無言無說。無言無說故。故名虛空。無言說中無有言說是名為空。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名字法說為名字。如是名字亦無住處。若名無住處。名下之法亦復如是。如來真實知如是法不生不滅。以真知故名得解脫本無系縛。云何說言名得解脫。是故如來無縛無解。如是等法一切凡夫不能知見。如來于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為令知故。善男子。夫菩提者同于虛空。虛空之性不平不下菩提亦爾。若法無性不可說言有平有下。如來世尊。知一切法無平無下。乃至微塵不作平下。若法有性即如實智。如實智者。知一切法本無今有已有還無。出時滅時無所系屬。從緣而出從緣而滅。以是義故名之為道。斷是道故名為菩提。凡夫眾生不知如是真實道故。如來于此而起大悲。宣說正法為令知故。善男子。夫菩提者名真實句。真實句者即是菩提色亦如是如是二句等無差別。受想行識地水火風。眼界色界眼識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亦復如是。名法流布。真實覺知如是陰入界法無有顛倒。不顛倒者。知過去法不生不滅。未來之法不生不滅?,F(xiàn)在之法亦不生不滅。如是知已。名不顛倒名真實句。真實句者。如一法一切法亦如是如一切法一法亦如是。是真實句凡夫不知如來于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為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非內非外。云何為內。云何為外。非內者無所造作。非外者無所覺知。內者謂作外者謂相。菩提之體非作非相。是故名為非內非外。又非內者非身口意業(yè)。非外者非三業(yè)緣非內者無相解脫門。非外者空解脫門。如是等義凡夫不知。如來于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為令知故。善男子。夫菩提者無漏無取。云何無漏。云何無取。無漏者遠離四流。四流者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無取者遠離四取。四取者欲取有取見取戒取。而諸眾生無明所覆行于四取。以渴愛故作我我所。如來了知我取根本。是故我凈。我凈故能凈眾生。我凈者。則不覺知一切諸法。亦不思惟一切非法。不起無明。不起無明因緣故。不起十二因緣有。十二因緣有不起故則不生。不生故入決定聚。入決定聚者名為了義。了義者名第一義。第一義者名無眾生。無眾生義者名不可說。不可說義者即十二因緣義。十二因緣義者即是法義。法義者即是如來。以是義故我經(jīng)中說。若有得見十二因緣則為見法。見法者為見如來。見如來者即無所見所見是邪。夫邪見者謂想數(shù)法。如來無想亦無想數(shù)。以是義故見如來者為無所見。若見如來無想無作無知無覺。是名真實見于如來。如來亦爾。覺知一切諸法平等。如法界無取。一切凡夫不能覺知。如來于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為令知故。善男子。夫菩提者。清凈寂靜先明無諍。云何為凈。云何寂靜。云何光明。云何無諍。不雜煩惱名之為凈??战饷撻T名之寂靜。無相無愿名為光明。無生無滅名為無諍。又無生者名之為凈。無滅者名為寂靜。無取者名光明。不出者名無諍。性名為凈。無諸煩惱名為寂靜光明無諍。法界名凈。真實之性名曰寂靜光明無諍。虛空之性名之曰凈。無分別法界。名曰寂靜光明無諍。內外清凈名之為凈。于內外法不取不著。名為寂靜光明無諍。真知五陰名之為凈。真實知界名為寂靜光明。遠離諸入名為無諍。見過去盡名之為凈。見未來不生名為寂靜。見現(xiàn)在法住于法界無有動轉。名光明無諍。清凈寂靜光明無諍。如是四法等入一界一法一句。如是三法即是涅槃。遠煩惱故名之為凈。畢竟凈故名曰寂靜。無闇冥故名曰光明。不可說故名為無諍。以是故言釋迦如來默無所說。善男子。夫菩提者即是虛空。虛空者名之為法。如法眾生亦爾。如眾生福田亦爾。如福田涅槃亦爾。以是義故。一切諸法同于涅槃。如來能覺如是法界。是故名佛。修集具足清凈寂靜光明無諍。如是四句名之為佛。如來能知善方便故。初得菩提默然而住。無所宣說待梵王請。爾時尸棄梵王與六萬八千諸梵天人來至我所。頭面作禮合掌而言。唯愿如來。為諸眾生轉正法輪。而說偈曰。
如來法離凈寂靜 大光無礙無有諍
無字無聲亦無說 真實覺知如法界
佛為眾生無量劫 苦行受持世間戒
為悟無明睡眾生 久行放逸迷實義
又此會中無量眾 于無量佛積善根
能解甚深真實義 唯愿轉于無上輪
此眾已調一切魔 欲令開闡甘露門
如來號為真導師 示闇眾生無上道
如來雖有大慈悲 憐愍眾生如一子
我今勸請法應爾 愿轉無上正法輪
如往三佛轉法輪 唯愿如來亦復爾
畢竟導師無退轉 示暗眾生一真道
如雨潤長諸草木 令諸眾生除熱渴
佛施法雨于眾生 為得無上無異果
如來初生發(fā)誓言 我當救彼苦眾生
眾生渴仰甘露味 愿大施主施法雨
爾時世尊既受請已。往波羅奈鹿野林中仙人住處。轉正法輪。如是法輪。諸天魔梵及余沙門。婆羅門等所不能轉。爾時世尊說四諦時。憍陳如比丘得法眼凈。其聲遍聞三千大千世界。爾時世尊說優(yōu)陀那。
甚深之義不可說 第一實義無聲字
憍陳比丘于諸法 獲得真實之知見
即是我往無量世 所得菩提今已得
如來轉是正法輪時。無量眾生悉得調伏。示現(xiàn)如是大悲神通。眾生見已。阿僧祇人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如來如是十六大悲。悉為眾生而修起之。如來以是悲因緣故。為一一眾生。于恒河沙劫大地獄中。受諸苦惱心不悔退。而其悲心亦無損減。以是義故如來大悲不可思議。善男子。聲聞人悲猶如畫皮。菩薩大悲猶如破肉。如來大悲破骨徹髓。聲聞之悲贊佛所知。菩薩大悲勸他令行。如來大悲授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聲聞悲心為慈因緣。菩薩大悲為調眾生。如來大悲為畢竟度。聲聞悲心因粗苦生。菩薩大悲因離苦生。如來大悲因斷一切因緣而生。善男子。如來修集如是大悲。若為一人住經(jīng)一劫百劫千劫萬劫。至無量劫終不畢竟入于涅槃。善男子。如來大悲成就如是無量功德。善男子。乃往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栴檀窟。界名大香劫名上香。爾時世尊于三百三十二萬劫中。常以正法教諸聲聞。時佛身上一一毛孔所出香氣。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爾時此界無有臭穢名。所有草木山河之屬悉栴檀香。眾生身香亦復如是。一切無有身口意惡。諸佛弟子聞此香已即得四禪。爾時乃有一萬諸佛。次第興世皆同一號。號栴檀窟。是故彼劫名曰上香。爾時如來作佛事已欲入涅槃。觀諸眾生誰未調者我當調之。爾時如來以凈天眼。見有一人在非有想非無想處。已于先佛種下上善根。定當因佛而得度脫。非因聲聞得解脫也。壽過八萬四千劫已。乃當下生來受五欲。當?shù)寐動诖蟪私?jīng)典。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安住不退。爾時世尊以大悲故起大方便。告諸比丘。我涅槃時到。作是言已即便入于不悔三昧。示諸眾生令知涅槃。既知如來入涅槃已。令諸大眾廣設供養(yǎng)。正法住世滿足六十八萬四千歲。當爾之時佛諸弟子。乃至無有一人于正法所作邪法想。爾時世尊以定力故。八萬四千劫隱密此身不令眾見。過是劫已。彼人即下生于人中大長者家。經(jīng)八十年彼佛即從三昧而起詣長者家。其家大小悉無見者。唯是童子獨得見之。爾時世尊為令彼人于五欲中心生厭離。而為說法。彼人聞已。即得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來知已即為授記。善男子。汝于來世過七萬二千阿僧祇百千劫。當?shù)贸捎诎Ⅰ穸嗔_三藐三菩提。號曰寶上。如是音聲余無聞者。唯有一萬二千諸天同得聞之。聞已悉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俱作是言。愿彼寶上成佛之時。我等當于是佛法中。咨受正法而為弟子。爾時如來知是事已復與授記。寶上如來成作佛時。汝等當作受法弟子。彼佛亦當授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時栴檀窟佛授彼記已。爾乃畢竟入于涅槃。一切諸天大設供養(yǎng)。善男子。如來具足如是大悲。非諸聲聞緣覺所知。善男子。爾時彼佛不斷佛種。若有眾生供養(yǎng)三寶亦復如是。佛說如是大悲功德時。此會眾中有三恒沙等眾生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半會大眾得成于忍。半中之半得具如是十六大悲。其余半半得佛法忍。爾時一切諸天世人聞法歡喜。同聲贊嘆。善哉善哉。甚奇甚特??煺f如是大悲法門。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第二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第三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于姑臧譯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第二之三
善男子。如來復有三十二業(yè)。何等三十二。善男子。如來能知是處非處。云何是處。云何非處。善男子。若有造作身口意惡。得受安樂無有是處。是名非處。若有造作身口意善。受樂果者斯有是處。是名是處。若習慳貪得大富者無有是處。修行惠施得大富者斯有是處。毀破禁戒得受天身無有是處。護持凈戒得受天身斯有是處。嗔恨之人得身端正無有是處。修集忍辱得身端正斯有是處。懈怠之人得大神通無有是處。勤修精進得大神通斯有是處。放心散亂得定地者無有是處。攝心不亂得定地者斯有是處。愚癡之人斷煩惱氣無有是處。修智之人斷煩惱氣斯有是處。若作五逆得無漏者無有是處。若無五逆得無漏者斯有是處。以女人身作轉輪王無有是處。以男子身得轉輪王斯有是處。帝釋梵王佛亦如是。若轉輪王非法治國無有是處。轉輪圣王正法治化斯有是處。郁單曰人墮三惡道無有是處。郁單曰人壽終生天斯有是處。殺生因緣得長壽者無有是處。以是因緣壽命促短斯有是處。若有邪見得圣道者無有是處。若有正見得圣道者斯有是處。須陀洹人得第八有無有是處。須陀洹人即涅槃者亦無是處。阿那含人受欲有身亦無是處。阿羅漢人受后有者無有是處。賢圣之人咨承異師無有是處。得不退忍退菩提者無有是處。菩薩坐于菩提樹下。不得菩提而起去者無有是處。如來若有煩惱習者亦無是處。諸佛世尊。知有障礙無有是處。若有能見如來頂者亦無是處。若有眾生能知如來心境界者無有是處。如來之心不常定者亦無是處。如來世尊有二語者無有是處。如來世尊有過失者亦無是處。善男子。是名如來第一之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大地可說動轉相 猛風可說停住相
虛空可說有色相 佛不說處為非處
虛空可說作界像 佛不說處為非處
如來演說處非處 下中上分悉真實
不說是處非處一 如是二處各無二
如來亦說下中上 各各無有三種相
佛知是處非處已 故能宣說無上法
如來了知眾生心 善能分別細微相
沙門梵志闇處行 不知是處非處因
眾生不知處非處 是故不能得解脫
如來悉知處非處 是故稱為無上尊
若諸眾生無法器 如來于是修舍心
設大方便待時節(jié) 為令彼得真解脫
如來世尊智無上 是則名為第一法
如是清凈第一業(yè) 為令眾生得調伏
如來說是第一力 甚深難測無能知
如是妙法難可宣 為破邪見憐愍說
復次善男子。如來世尊。善知去來現(xiàn)在眾生所有諸業(yè)。知業(yè)知報。知恩知處。若過去業(yè)是不善因。如來知是未來之世得不善果。若未來業(yè)有退因緣。如來了知實是退因。若未來業(yè)能增長法。如來悉知以是因緣能增長法。若現(xiàn)在業(yè)若進若退。如來悉知以是因緣有進有退。若有作業(yè)是聲聞因。是緣覺因。是菩薩因。是如來因。如來悉知以是因緣。是聲聞因是緣覺因。是菩薩因是如來因。是名如來第二之業(yè)。爾時世尊復說頌曰。
如來獲得無上智 是故能知業(yè)因果
智知三世非三攝 能知眾生三世業(yè)
善解眾生安樂因 亦能了知苦惱因
如來壞邪無因果 是故修集第二業(yè)
通達進退二法因 善惡業(yè)果亦復然
如來知見無障礙 如觀掌中庵羅果
知下中上真實相 三乘所因亦復然
如來善知眾生業(yè) 亦知善惡諸業(yè)果
眾生業(yè)果三世攝 知見不謬名正覺
復次善男子。如來世尊。知諸眾生種種欲解。若貪欲若嗔恚若愚癡?,F(xiàn)在世貪起未來世貪恚愚癡?,F(xiàn)在世嗔起未來世貪嗔恚癡。現(xiàn)在世癡起未來世貪嗔恚癡。如來悉知。現(xiàn)在住善欲未來惡欲?,F(xiàn)在住惡欲未來善欲。如來悉知?,F(xiàn)在住下欲。未來世下中上分。現(xiàn)在住中欲。未來世下中上分?,F(xiàn)在住上欲。未來世下中上分。如來悉知。邪聚眾生能作正聚。不定眾生住于正定。如來悉知。欲界眾生有色無色界欲解。知聲聞人。有緣覺欲解。有佛欲解。如來真實通達知故而為說法。是名如來第三之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眾生欲解有種種 其意若干非一徒
如來真實知諸欲 故能隨意演說法
貪欲嗔恚愚癡性 隨相而知無顛倒
下中上品亦如是 善惡業(yè)因果真實
通達三聚無有定 一切三乘亦復然
智知三世非三攝 為諸眾生說三力
復次善男子。如來悉知無量世界。若修善行。若行惡法。若無礙行。云何名知。內空外空內外空故。復次如來知眼知色及知眼識。云何而知如虛空故。復次如來知欲色界及無色界。云何而知如覺觀故。復次如來知于行界。云何而知如行性故。復次如來知煩惱界。云何而知客塵性故。復次如來知不污界。云何而知。一切諸法性本凈故。復次如來知生死界。云何而知無明緣故。復次如來知涅槃界。云何而知實思惟故。復次如來知世住界。知世愛界。知世嗔界。知世癡界。知世凈界。知世凈心界。以知界故能實說法。是名如來第四之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人中師子王 能真實知眾生界
如來智慧無有邊 是故能知世無邊
知善惡行解脫行 亦知眼色眼識行
通達一切無量法 其性本來常清凈
內外真實無所有 五陰諸入十八界
身口意業(yè)及四大 如是諸法悉無實
知如是等眾生界 皆悉同于虛空境
三界性相無真實 諸煩惱界亦如是
煩惱性相無堅牢 無漏解脫亦復然
如來雖知真實界 終不言知而生慢
虛空無量無邊際 一切眾生界亦然
如來智慧無邊際 遠離三種有為相
佛智無上甚深奧 一切眾生不能知
如來憐愍眾生故 宣說如是第四力
復次善男子。如來善知一切眾生諸根利鈍。云何而知。知上中下知增知減。亦知貪欲有一億種。嗔恚愚癡各一億種。知貪欲重知貪欲輕。知嗔恚重知嗔恚輕。知愚癡重知愚癡輕。知一種根能增生死。知一種根能滅生死。了知善根知不善根。知非善非不善根。知解脫根。知六情根。男根女根命根??喔鶚犯?。憂根喜根。舍根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知眼根因乃至意根因。知耳根因作眼根緣。知鼻根因作舌根緣。知舌根因作身根緣。知戒莊嚴能修于施。知施莊嚴能修于戒。如來悉知誰可說施。誰可說戒。乃至智慧亦復如是。知誰可為說四念處。乃至八圣道分。誰可為說聲聞之乘。辟支佛乘。無上佛乘。知緣覺根學聲聞乘。知正覺根學聲聞乘辟支佛乘。知下根人能修上根。上根之人修于下根。知眾生根未可調者。則生舍心。可調伏者為說正法。如來悉知熟不熟相。不熟熟相。不熟不熟相。熟有熟相。知生死根。知解脫根。知莊嚴根。知具足根。一切根性因緣果報。悉知悉見。是名如來第五之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知根到彼岸 故知眾生種種解
亦了知根下中上 并及諸業(yè)亦如是
亦知煩惱輕重相 及知諸根難易調
知樂生死及解脫 了知眼根至意根
知根行處及滅處 了知一切三乘根
有可轉者不可轉 知眾生根熟不熟
隨其意種為說法 善知呵責軟語調
知有不受教誨者 則于其人修舍心
如來善知諸方便 為破煩惱莊嚴智
為破眾生煩惱故 演說如來第五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真實知至處道。云何而知。知正定聚。知邪定聚及不定聚。知于因力及果報力。知過去世福德因緣。知現(xiàn)在世莊嚴因緣難調易調。略說廣解廣說略解。知是眾生能得解脫不得解脫。知不定者遇善知識住正定聚。不得善友則無解脫。如來知已。隨其意趣而為說法。彼聞法已。系念思惟獲得善果。如來出世惟為不定。終不為彼邪定說法。何以故。非是器故。不能獲得真解脫故。是名如來于是人所修集舍心。菩薩摩訶薩真實知已勤修莊嚴。為破如是邪定眾生。是故菩薩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來善知貪有三種。一者因見凈故。二者受因緣故。三者本因緣故。嗔有三種。一者嗔因緣故。二者受因緣故。三者本因緣故。癡亦三種。一者無明因緣。二者我見因緣。三者疑網(wǎng)因緣。復次如來。知諸眾生苦遲得通??嗨俚猛āV噙t者能得樂速。知樂速者能得苦遲。知樂遲者能得樂速。知有修力知有智力。又知有道具足修力不具智力。有具智力不具修力。有具修力及以智力。不具修力不具智力。又知有道能作凈心不能莊嚴。有能莊嚴不能凈心。有作凈心能具莊嚴。有不具凈心不具莊嚴。又知有道能凈其身不凈口意。有凈口意不凈其身。有身口意凈。有身口意不凈。是名如來第六之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善知所至處 亦知眾生諸因緣
亦能了知定不定 通達明曉調不調
不為邪定演說法 亦不調伏下根者
知貪嗔癡三種說 亦知諸結輕重相
知于四道轉不轉 是故佛知道畢竟
修力智力真實知 下中上力亦如是
知身口意凈不凈 心及莊嚴亦復然
眾生諸根煩惱界 如來知已為破壞
為彼無明闇眾生 宣說如來第六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知禪解脫三昧煩惱解脫。云何而知。知諸眾生以因緣故貪樂生死。以因緣故貪樂涅槃。云何名因。云何名緣。若諸眾生思惟不善。是名生死因緣。因不善思惟故生長無明。是故不善為因無明為緣。因無明故則生于行。是故無明為因諸行為緣。因諸行故則生于識。是故行則為因識則為緣。因識故則生名色。是故識則為因名色為緣。因名色故則生六入。是故名色為因六入為緣。因六入故則生于觸。是故六入為因觸則為緣。因觸生受。是故觸則為因受則為緣。因受生愛。是故受則為因愛則為緣。因愛生取。是故愛則為因取則為緣。因取生有。是故取則為因有則為緣。因有生生。是故有則為因生則為緣。因生則有老死等苦。是故生則為因老死為緣。煩惱為因諸業(yè)為緣。諸見為因愛結為緣。煩惱為因五蓋為緣。是名為因是名為緣。而諸眾生以是因緣貪樂生死。何因緣故貪樂涅槃。有二因二緣。令諸眾生樂于涅槃。一者樂喜聽法。二者樂正思惟。復有二種。一者舍摩他。二者毗婆舍那。復有二種。一者不去智。二者不來智。復有二種。一者觀生死。二者觀涅槃。復有二種。一者如法持。二者得證。復有二種。一者修解脫門。二者得解脫果。復有二種。一者盡智。二者無生智。復有二種。一者諦智。二者觀十二因緣。是名為因是名為緣。而諸眾生。以是因緣樂于涅槃。如來悉知如是等禪三昧解脫。既了知已。舍離欲惡不善之法。有觀有覺離生喜樂入于初禪。入初禪出滅定。入滅定出初禪。乃至八解脫亦復如是。一切眾生悉不能知如來世尊出入之處。如來悉知住定平等。及以上下眾生。謂佛入一三昧。而佛實入一切三昧。眾生見佛起一切定。而佛實入一定三昧。如來三昧無有次第然非不定。一切聲聞緣覺菩薩悉不能知。如來又知說法因緣。得聲聞三昧說法因緣。得緣覺三昧說法因緣。得菩薩三昧。知已隨意而為演說。是名如來第七之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了知生死因 亦復通達解脫因
既了知已為說法 破壞生死不善因
不善思惟無明因 無明因緣長生死
煩惱因緣受業(yè)果 諸見因緣增愛結
若得親近善知識 至心聽受無上法
觀察內外空三昧 即能越度生死海
修集無上定智慧 觀法平等無去來
若能觀見無出滅 即得了了寂靜眼
修集無上三脫門 具足盡智無生智
既自獲得無礙智 復能為諸眾生說
入于初禪出滅定 入于滅定隨意出
如來三昧無次第 是故名為常在定
如來所入種種定 與諸法界無差別
二乘不知佛住處 菩薩不知甚深定
眾生常行無明闇 不知如來入出處
無上世尊憐眾生 是故宣說第七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善知自身所有過去世業(yè)。若一生二生至無量生。一災二災至無量災。一劫二劫至無量劫。憶念生名種姓飲食。色貌形質苦樂壽命。是諸眾生造是業(yè)因得此有身。念他有滅生于他有。如自身他亦如是。亦知眾生所有業(yè)因。是諸眾生造是業(yè)因得他有身。知眾生心及因緣。是心滅已次第生心。如是等事恒沙眾生所不能知。佛宿命智悉知三世無有始終。如是智慧不可稱量。勸諸眾生汝今當念。過去世中所更善惡。以佛力故悉得憶念。往昔所種無量善根。若佛邊種若于聲聞緣覺邊種。既憶念已。如來即為隨意說法令不退轉。是名如來第八之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憶念無量世 若自若他善惡業(yè)
明見無量劫中事 猶觀掌中庵羅果
種姓生名悉能知 色劫生滅亦如是
亦知壽命及住處 善惡業(yè)因亦復然
知眾無量次第心 及知心因生滅處
遍知無量劫中生 亦不盡于無礙智
佛智無量不可稱 二乘不知其境界
為令眾生念過去 隨意宣說第八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天眼清凈微妙。見諸眾生生滅墮落。若受善色若受惡色。若生善有若生惡有。亦能明了知諸業(yè)因。知是眾生身口意惡。誹謗圣人增長邪見。以惡業(yè)故舍此身已即墮地獄。知是眾生身口意善。不謗圣人增長正見。以是業(yè)緣舍此身已即生善有。如來天眼能見十方諸佛世界。無有邊際猶如虛空。無有限量猶如法界。悉見眾生生時滅時。見諸世界成時壞時。亦知眾生發(fā)菩提心生時滅時。見一切佛始成正覺。轉正法輪入涅槃時。見諸聲聞證得解脫。得解脫已取涅槃時。見諸緣覺以神通力。報諸眾生信施恩時。如是等事。一切五通聲聞緣覺及諸菩薩所不能見。如來天眼成就如是無量功德。以天眼故觀諸眾生。誰應為佛之所化度。誰復應為聲聞緣覺之所化度。若應從佛而得度者。如來即為示現(xiàn)其身。其余眾生悉無見者。是名如來第九之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無量劫中修善業(yè) 獲得如是凈天眼
能見十方諸眾生 具足成就善惡色
見上中下諸眾生 亦見受于善惡有
能知身口意善業(yè) 業(yè)因所得諸果報
亦知聲聞辟支佛 菩薩之人善法境
見十方佛破魔兵 轉正法輪入涅槃
見諸聲聞得解脫 教化眾生取滅度
見辟支佛示神通 以報施主之恩德
如來所說真實法 聞已能度生死海
聲聞緣覺及菩薩 不能知佛所見處
如來睹見細微塵 亦見無量無邊界
如來教化佛所度 是故宣說第九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世尊知諸漏盡畢竟解脫。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無后有。佛漏盡智清凈微妙。言清凈者無諸習氣。聲聞之智有邊有量。何以故。有習氣故。辟支佛智亦有邊量。何以故。無大悲故。佛漏盡智無量無邊。何以故。知一切行故。具足成就一切智故。永斷一切諸習氣故。攝取大慈大悲。莊嚴四無所畏。于一切法無取相習。一切世間所不能勝。行住坐臥無諸過失。猶如虛空清凈明了不雜煙云。佛漏盡智亦復如是。不雜一切諸煩惱習。如來成就清凈具足是漏盡智。能為眾生敷揚宣說。令彼聞者斷諸煩惱。菩薩聞已發(fā)大莊嚴為斷煩惱。是名如來第十之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佛漏盡智無有邊 清凈不雜煩惱習
聲聞緣覺習結氣 是故漏盡智不凈
如來具足大慈悲 是故其智無邊際
具足成就一切行 故知眾生漏行處
所可演說無常我 令眾生知空無樂
修善思惟得凈眼 知無眾生無士夫
大悲憐愍諸眾生 具足十力四無畏
為斷煩惱智無礙 是故宣說第十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具足四無所畏。成如來業(yè)。如來業(yè)者。悉已覺知一切諸法。若天若人若魔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如實而言如來不覺不知法者。無有是處。何以故。如來世尊名為正覺覺平等法。若凡夫法若圣人法。若聲聞法若緣覺法。若菩薩法若佛法。若學法若無學法。若世法若出世法。若善法若不善法。若有漏法若無漏法。若有為法若無為法。如是等法平等覺知。故名正覺。言平等者。見空平等法真實故。無相平等壞諸相故。無愿平等不著三界故。不生平等無生性故。無行平等無行性故。無出平等無出性故。無至處平等無至處性故。真實平等無三世性故。智解脫平等無無明性故。涅槃平等無生死性故。見如是法皆悉平等。是故如來名為正覺。如是觀已以大慈悲。為諸眾生稱揚宣說。若非世尊作世尊想。若非正覺作正覺想。若非漏盡作漏盡想。如來具足四無所畏。能壞如是諸惡想等。是名如來第十一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佛知一切法平等 是故得名一切智
凡圣菩薩及佛業(yè) 世與出世善惡業(yè)
空無相愿無生滅 一切悉見其真實
如來悉見平等故 為眾演說十一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真實永盡諸漏。是故唱言我盡諸漏。我都不見人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真實而言佛漏未盡。云何名為如來漏盡。佛于欲漏心得解脫。有漏無明漏。一切習氣一切見漏。心得解脫。是故如來名為漏盡。第一義中圣人真知。無覺無斷無證無修。為流布故說言盡漏。何以故。盡者即是無生無滅。無盡者不可宣說。不可說故名之無為。夫無為者無出滅住。佛若出世不出于世法性常住。如來不覺我及我斷。如來住于大慈大悲。為眾生故宣說我斷。是名如來第十二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永斷諸漏結 及以無邊諸習氣
是故世法不能污 如花處水泥不著
大悲人中師子王 為眾生故說流布
真實而知無出滅 無我我所亦復然
一切諸法無增減 隨其性相真實說
如來得大自在力 為眾故說十二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真實說遮道法。我都不見人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說言是法不能遮。云何名遮。云何不遮。有一法能遮道。所謂放逸。復有二法。所謂無慚無愧。復有三法。謂身口意惡。復有四法。所謂欲嗔怖癡。復有五法。所謂殺生偷盜淫泆妄語飲酒。復有六法。所謂不敬佛法僧戒三昧不放逸。復有七法。一者慢。二者大慢。三者慢慢。四者邪慢。五者邪語。六者邪命。七者邪念。復有八法。一者邪見。二者邪思惟。三者邪語。四者邪業(yè)。五者邪命。六者邪方便。七者邪念。八者邪定。復有九法。所謂有人欲作諸惡。現(xiàn)作作已加于己親。有人以善加于己怨。有人以惡加于己身。亦復如是。是名為九。復有十法。所謂十惡。一者殺生。二者偷盜。三者淫泆。四者妄語。五者兩舌。六者惡口。七者無義語。八者貪嫉。九者嗔害。十者邪見。若有比丘起惡思惟。以是因緣。不知有為多諸過咎。以不知故生顛倒心。顛倒因緣增長五蓋。五蓋增故令諸煩惱遮障善法。煩惱因緣身口意業(yè)造作諸惡。如來如實知如是法能遮于道。既自知已為眾演說。為壞如是遮障道法。是名如來第十三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若有修集于放逸 真實不能得解脫
身口意等諸惡業(yè) 無慚無愧諸煩惱
親近惡法能遮道 善覺對治不對治
為壞煩惱故演說 大慈大悲十三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實說圣道畢竟。若有眾生親近正念必得解脫。我都不見人天魔梵沙門婆羅門。真實記言修道者不得畢竟無上解脫。云何名為真實圣道。有一種。所謂一乘。復有二種。謂舍摩他毗婆舍那。復有三種。謂空三昧無相無愿。復有四種。謂四念處。復有五種。謂信等五根。復有六種。謂六念處。復有七種。謂七覺分。復有八種。謂八正道。復有九種。所謂初禪乃至滅定。復有十種。所謂十善。是名畢竟真實圣道。又畢竟道者。無有能作增減取舍無執(zhí)無放。非正非邪非一非二。是名真實畢竟之道。如來世尊憐愍一切。為諸眾生說如是道。是名如來第十四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了知寂靜法 有親近者得解脫
如來無師無教者 自然而得甘露味
有修三十七助法 煩惱結滅得解脫
思惟善知真實法 不著法性真解脫
如來見法如虛空 猶如幻化熱時焰
具足十力無邊身 為眾故說十四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身業(yè)無有過失。若愚若智。無能宣說佛有過失。何以故。如來若行若坐若住。著衣持缽若受飲食。若見若聞若有所說。入出城邑村落舍宅。足不蹈地常行千葉蓮花之上。若有眾生遇觸佛影。七日安樂無飲食想。舍是身已生于善有。如來衣服離身四寸。暴猛風力所不能動。如來雖有如是等事。而其內心未嘗不定。是故如來身無過失。善男子。如來口業(yè)亦無過失。何以故。時語真語。實語。正語。期語。義語。不多語。如持而語凈語。解一切語。微妙語。無異語。一音語。是故如來無口過失。如來意業(yè)亦無過失。何以故。如來常作一切佛事。而其內心初無憍慢。不役智慮而知法盡。是名如來無掛礙智。是故如來意無過失。為壞眾生如是過失故宣說法。是名如來第十五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身口意寂靜 是故無能說有過
實不可說為流布 是業(yè)非業(yè)說為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不與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而生諍訟。何以故離愛恚故。一切世間供養(yǎng)恭敬。心不生高亦不歡喜。一切世間毀呰輕慢不生愁惱。凡所造善事無不成。終不造作不善之業(yè)。如來實無世間諍事。亦常修集無諍三昧。如來無我無有我所。為壞眾生是非諍訟。說如是業(yè)。是名如來第十六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修集無諍定 是故其心無嗔喜
如來為斷眾煩惱 是故宣說十六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之心無有忘誤。于八解脫不失念心。常觀一切眾生意行。觀已復能隨宜說法。于四無礙亦無念失。于三世中憶念不忘。既自不失憶念之心。復為眾生說是念法。是名如來第十七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修集八解脫 故于諸法不失念
知眾生心隨意說 為令得念說是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真實無不定心。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語若默。常知諸法深妙之義。一切世間若有入定若不入定。悉無能知如來心也。唯除諸佛借其道力。欲令一切無量眾生常在定故。說如是業(yè)。是名如來第十八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正覺常在定 所作諸事無散亂
常入三昧無知者 是故宣說十八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真實無種種想。所謂無分別福田非福田想。亦無分別諸眾生想及以法想正覺之想及法界想。分別持戒及毀戒想。亦無分別怨想親想受不受想。分別正見邪見之想。是故如來無種種想。為壞眾生如是諸想宣說是業(yè)。是名如來第十九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永斷一切想 是故了知諸法界
為破眾生若干想 宣說如來十九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從智舍心無不知舍。何以故。修身故。修戒故。修心故。修慧故。斷癡故。如來舍心出于世間。即是圣舍。是畢竟舍。轉梵輪舍。共大悲舍。為利眾生舍。知對治舍。如是等舍。無增無減不高不下。不雜煩惱不一不二。不觀時節(jié)無礙無對。不住不動不隱不顯。真實不虛。如來成就如是大舍。而能為諸眾生說法。是名如來第二十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修身戒心慧 從于智慧修舍心
于諸眾生無愛?! 〔粍硬蛔≌鎸嵣?br />
大慈大悲無上尊 具足如是之大舍
無礙智慧調眾生 演說清凈二十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欲業(yè)無增無減。何等名欲。欲于善法。所謂大慈大悲說法度人安住寂靜。勸諸菩薩學菩提道。令三乘種相繼不絕。如是諸欲。不隨欲出隨智而生。欲令一切眾生具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演說正法。是名如來二十一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欲者無增減 大慈大悲故說法
不斷三乘無邊身 為眾演說如是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精進無有休息。云何不息。所謂調伏眾生說法化度。假使有一人能無量劫佛邊聽法。如來當為說不休息。若有一佛于無量劫演說法者。如來亦聽心無懈廢。若過無量恒沙世界。有一眾生應受化者。如來要當隨逐。不舍。不食不息。不生疲倦悔退之心。常勸眾生令勤精進。是名如來二十二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具精進人師子王 于大眾中贊精進
精進說法無休息 是故進業(yè)二十二
復次善男子。如來念心無有增減。何以故。如來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遍觀一切去來現(xiàn)在眾生之心。后說法時不失先念。念本三聚及三種根。凡所演說無不作念。是名如來二十三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初得菩提時 遍觀眾生如實心
凡所說法不失念 二十三業(yè)佛所說
復次善男子。如來三昧于一切法平等無減是故諸佛一切平等。于一億種貪欲恚癡。及一億種無貪恚癡。其心平等無有差別。有為無為生死涅槃亦復如是。具如是等平等三昧。不雜眼耳鼻舌身意。四大三界非此非彼。亦非一切非增非減。為令眾生得是三昧。宣說正法。是名如來二十四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等觀一切法 是故常定心無亂
不為三界之所攝 諸根四大亦如是
一切諸法無差別 平等觀察善不善
如來所說如是業(yè) 為諸眾生得是定
復次善男子。如來智慧常無減少。以是智力知一切法。能隨眾生意趣說法得無礙智。知一切義。知一切字。知一切句。于無量劫演一句法。出無量義斷一切疑。說三乘法并及八萬四千法門。亦說八萬四千法聚。是名無量無邊智慧。為令眾生得是智故宣說正法。是名如來二十五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佛智無礙無有邊 能說無礙無邊法
演一字作無量句 演一句作無量義
說八萬四千法門 亦及爾所諸法聚
為令眾得無礙智 是故宣說如是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解脫無有減少。聲聞之人從他聞故而得解脫。緣覺之人從因緣故而得解脫。如來無師自然覺悟。永斷煩惱及以習氣。過去不斷。未來不著?,F(xiàn)在不住。亦不貪著眼色二法。乃至意法亦復如是。知心性凈。是故唱言如來一念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令眾生一念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演說正法。是名如來二十六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為諸聲聞聞解脫 亦為緣覺因緣悟
如來解脫不著有 不著三世心性凈
凡所演說為解脫 勸諸眾生無上道
二十六業(yè)非業(yè)故 大慈大悲處眾說
復次善男子。如來身業(yè)隨智慧行。智所圍繞以是業(yè)故。眾生聞見說法默然。行住坐臥飲食出入城邑聚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得調伏。是故如來一切身業(yè)隨智慧行。是名如來二十七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身業(yè)為眾生 故示種種妙相好
凡所舉動調眾生 大悲為眾說是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口業(yè)隨智慧行。何以故。說法凈故。無脫失故。真正語。易解語易知語。非高語非下語。非曲語非粗語。非惡語非闇語。柔軟語非輕語。非疾語非畏語。非不解義語。非惡聲語。非緩語。甘露語可愛語。次第語莊嚴語。恭敬語樂聞語。不貪語不垢語。清凈語畢竟語。不誑語不癡語。無礙語廣語。真實語不作語。不盡語安樂語。身寂靜語心寂靜語。貪寂靜語嗔寂靜語。癡寂靜語壞魔語。破邪論語。梵聲迦陵頻伽聲。釋聲大海潮聲。拘侖阇聲。秋月孔雀聲。拘枳羅聲。命命鳥聲。鵝王聲鹿王聲琴聲鼓聲。貝聲。伎樂聲人樂聞聲耳根樂聲。增善法語。句義無盡語。合字句義語。時語略語。知足語。調諸根語。施莊嚴語。清凈戒語。共忍行語。精進神通語。遠離欲界語。具足智慧語。慈語悲語。喜語舍語。說三乘語。不斷三寶語。解三聚語。解三世語。解三解脫語。分別四諦語。修集語贊嘆語。佛語圣語。無邊語無行語。善男子。如來成就如是等語。是故如來所有口業(yè)隨智慧行。是名如來二十八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所說如凈珠 成就無量諸功德
其聲遍滿十方界 一音能令種種解
凡所演說不作念 更不觀眾心境界
如來音聲如響相 無說無聞亦如是
大慈大悲清凈語 為眾生解種種法
是故宣說如來業(yè) 二十八業(yè)如先佛
復次善男子。如來意業(yè)隨智慧行。何以故。如來了知一切眾生心意識等。亦不隨意隨緣隨貪隨恚隨癡。遠離誑惑及我我所無明闇翳。平等清凈無有邊際猶如虛空。是故如來所修意業(yè)隨智慧行。是名如來二十九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之心不可量 如以毫毛舉須彌
常觀眾生心所緣 遠離說魔煩惱界
人中象王說善業(yè) 為壞眾生種種惡
為凈眾生身口意 二十九業(yè)今已說
復次善男子。如來智慧知過去世。其智無礙亦無障者。云何為智。知過去佛無量無數(shù)。及其世界所有草木眾生之數(shù)。其心所緣種種音聲。亦知其佛說幾所法。有幾眾生得聲聞乘辟支佛乘及菩薩乘。亦知彼佛所有世界壽命修短。眾數(shù)多少名字種種喘息飲食。眾生根界意界法界心界行界。其心次第生滅出沒。如實了知知其數(shù)量非比智知。是名如來第三十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佛智無礙無障者 故能悉知無量土
了知一切諸佛事 眾生諸根及法界
人師子王知過去 如觀掌中阿摩勒
無邊身說三十業(yè) 為令眾生知過世
復次善男子。如來智慧知未來世。其智無礙亦無障者。云何為智。知未來世若出若滅。一切世界幾劫水災。幾劫火災幾劫風災。成壞之數(shù)。幾佛世界幾佛出世。世界之中有幾微塵。有幾聲聞緣覺菩薩。亦知彼佛幾食幾息。幾行幾住幾坐幾臥。幾人獲得聲聞解脫。幾人獲得緣覺解脫。幾人獲得正覺解脫。幾人修集慈悲喜舍。亦復了知幾所眾生次第心生次第心滅。了了能知如是等事。亦非比智。是名如來三十一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了知未來世 一切諸法之出沒
知佛世界及以佛 眾心次第生滅等
既得知已無憍慢 名三十一如來業(yè)
復次善男子。如來智慧知現(xiàn)在世。其智無礙亦無障者。云何為智。如來悉知十方現(xiàn)在世界。諸佛聲聞緣覺菩薩眾數(shù)日月星宿草木微塵。地水火風四大海渧。眾生毛發(fā)種種形色。心意次第生滅出沒。亦知地獄畜生餓鬼現(xiàn)業(yè)果報。幾時住世幾時解脫。亦知人天業(yè)果因緣。幾時住世幾時解脫。知煩惱界及諸根界意界法界。如來雖復種種知已。不生高心口亦不出二種之言。是名如來三十二業(yè)。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無上如來叵思議 無有知佛所緣境
如來所知如虛空 無量無稱無邊界
所說微妙第一義 為令眾生得是業(yè)
總持自在能問佛 無上世尊隨意答
善男子。如來世尊具足如是三十二業(yè)。則能調伏無量眾生。善男子。如來世尊雖為眾生說是諸業(yè)。而如來業(yè)真實無量不可稱計。善男子。如來業(yè)者。一切世間所有眾生。不能思惟不能了知不能宣說。如是業(yè)者。悉能等知一切國土猶如虛空。何以故。十方諸佛悉平等故。善男子。諸佛所說。觀察眾生及佛世界。解脫涅槃等無差別。佛觀法界皆一味已。轉不可轉正法之輪。善男子。譬如善識真寶之匠。于寶山中獲得一珠。得以水漬從漬出已。置酢漿中從酢漿出已。置之豆汁意猶不已復置苦酒??嗑瞥鲆阎帽娝幹?。從藥出已以[王*婁]褐磨。是名真正青琉璃珠。善男子。如來亦爾。知眾生界不明凈故。說無??嗉耙圆粌?。為壞貪樂生死之心。如來精進無有休息。復為演說空無相愿。為令了知佛之正法。如來精進猶不休息。復為說法令其不退菩提之心。知三世法成菩提道。名大珍寶良祐福田。是故當知。如來諸業(yè)不可思惟。不可稱量不可宣說。如來具足三十二業(yè)。雖知己身猶如虛空。而于世界示現(xiàn)其身。亦復宣說不可說法。永斷一切心之因緣。悉知一切眾生心界。亦知一切菩薩境界。善男子。如來世尊真實業(yè)者。終不斷絕菩薩授記。是名如來真實之業(yè)。爾時世尊說是業(yè)時。十方世界六種震動。大光普照雨于無量無邊香花。諸在此坊天人大眾。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及非人。聞如來業(yè)心大歡喜。復以種種香花伎樂寶幢幡蓋供養(yǎng)之具而供養(yǎng)佛。其中或以周羅寶頂寶發(fā)手玔雜寶瓔珞。日珠月珠指環(huán)珠帶寶佩發(fā)飾?;蛞远h(huán)以奉如來。謂青琉璃。及蓮花珠金翅鳥珠。閻浮寶珠帝釋寶珠?;鹬楣庵闊o量光珠。無量色珠柔軟凈珠。金剛寶珠及白真珠。復以雜香。所謂末香。金沙和雜栴檀之香。多伽羅香沉水。彌佉多摩羅跋香。復散諸花。所謂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拘毗陀羅花波利質多羅花。樂花。娑羅花大娑羅花。百葉花千葉花。饒葉花大光花。香葉花樂香花樂見花。無量色花無定色花。水生花。優(yōu)波羅花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陸生花。婆利師花摩梨花。須曼那花育坻花。檀內伽梨花。阿提目多伽花。瞻婆花阿叔迦花。種種伎樂種種幢幡蓋。十方界諸來菩薩。各升虛空寶坊之上。放身投下供養(yǎng)于佛。投身散已其身不現(xiàn)?;邔毦W(wǎng)遍覆其上。復現(xiàn)其身在珠網(wǎng)中。爾時十方一切諸佛。各各遣一波利之樹。以用供養(yǎng)釋迦如來。以佛力故一一諸樹各至寶坊莊嚴其處。爾時會中無量眾生。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眾生。得無生法忍。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第三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第四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于姑臧譯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第二之四
爾時世尊。舉身顧眄觀諸大眾。如象王回而作是言。諸善男子。誰能守護如是供具及此寶坊。令不毀壞滅沒損減。以待彌勒成正覺已。十六年后供養(yǎng)彼佛及賢劫中五百如來。是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諸法神通自在王即從坐起。胡跪合掌而作是言。世尊。我能守護如是供具及此寶坊。令不毀壞滅沒損減。以待彌勒成正覺已。十六年后供養(yǎng)彼佛及賢劫中五百如來。爾時眾中有一魔王名曰神通。其所住國名四天下。語諸法神通自在王菩薩言。善男子。汝今安置如是供具并及寶坊。置何器中而守護之令不毀壞。善男子。凡言器者性是無常。而我此身常住無變。善男子。汝今應當諦觀我身。爾時魔王聞是語已。如教諦觀見其臍中。有一世界名水王光。有佛世尊號寶優(yōu)缽羅。其世界中有大寶山。如來處中結加趺坐。與諸菩薩宣說正法。爾時魔王見是事已。心甚奇訝。即禮諸法神通自在王菩薩。贊言善哉善哉。大士。我今始知汝有妙器堪任護持如是供具及此寶坊令不毀滅。爾時魔王即白佛言。世尊。我往未見如是菩薩。未聞如是微妙法時。欲學聲聞入于涅槃。我今既見諸法神通自在王菩薩威神之力。即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世尊。假使我身恒沙劫中受地獄苦。然后乃成無上道者。亦終不舍菩提之心。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善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汝亦當?shù)萌缡菬o量神通之力。是時會中復有菩薩名師子幢。語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獲得何等陀羅尼門。而能受持一切佛語。凡所演說字句及義無有窮盡。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言。善男子。有八陀羅尼。菩薩摩訶薩若有得者。則能受持一切佛語。凡所演說字句及義而無窮盡。何等為八。一者凈聲光明陀羅尼。二者無盡器陀羅尼。三者無量際陀羅尼。四者大海陀羅尼。五者蓮華陀羅尼。六者入無礙門陀羅尼。七者四無礙智陀羅尼。八者佛莊嚴瓔珞陀羅尼。是名為八。若有菩薩安住如是八陀羅尼。則能受持一切佛語。凡所演說字句及義而無窮盡。師子幢菩薩言。善哉大士。唯愿廣說。菩薩聞已當?shù)檬艹忠磺蟹鸱?。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言。善男子。諦聽諦聽當為汝說。凈聲光明陀羅尼者。菩薩摩訶薩若得住者。能于無量無邊佛所。具足成就無量功德得凈四大。以是因緣其聲微妙宣說法時。其音遍滿一佛世界二佛世界。五佛世界十佛世界。二十佛世界三十佛世界。四十佛世界五十佛世界。百佛世界千佛世界。萬佛世界乃至百千萬佛世界。不可稱不可數(shù)。隨所說法即得遍聞。其說法時所坐法座師子之床?;蛞挥裳蛉珥殢洝;蛉玷筇幾缡翘?。設有十方無量諸佛講宣道化。普得聞之受持不忘。善解字句及其義味。自說法時及聽佛說。于是二事各無妨礙。于一字中說一切法。一字者所謂為阿。阿者諸字之初。菩薩摩訶薩說阿字時。即能演說一切諸法。阿之言無。無者。諸法無根諸法無生。諸法無初諸法無邊。諸法無盡諸法無作。諸法無來諸法無去。諸法無住諸法無性。諸法無出諸法無行。諸法無增諸法無高。諸法無減諸法無主。諸法無用諸法無愿。諸法無戲論亦無覺觀。無說無聽無處無入。諸法無我及無眾生。無凈無命無名無主。無有士夫無內無外無常無相無億無量。無為無跡無句無字。無礙無共無隨他無隨己。無執(zhí)無放無取無舍。無數(shù)無身無凈無穢。無轉無變無受無聲。無相無結無污無狂。無漏無有無覆無濁。無對無色無受無想無行無識。無因無果無陰入界。無因緣無境界。無受無欲無色無無色。無誘導無黑無白。無滓無思惟。無時無歸無凈無雜。無燒無習無屋無支。無動無住無堅無脆。無可見無可觸。無光無闇無曲無罪。無實無虛無癡無觀。無見無修無見無聞。無覺無智無觸無識。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獲得如是凈聲光明陀羅尼時。于此一字說一切法。菩薩于此一字之中說無量義。無有錯謬。不壞法界不失字義。菩薩得是陀羅尼已身口意凈。舉動進止眾生樂見。是名身凈。凡所演說眾生樂聞。是名口凈。修集慈悲喜舍之心。是名意凈。菩薩得是陀羅尼已。能凈二施財施法施。能凈于戒見毀戒者不生惡心。能凈于忍見害眾生不生嗔惱。能凈精進修行善法無有休息。能凈禪定壞憍慢故。能凈智慧除無明故。能凈于業(yè)壞惡因故。能凈于眼得三眼故。能凈于耳獲得天耳聞佛聲故。能凈于鼻悉嗅諸佛凈戒香故。能凈于口于甘露味不貪著故。能凈于身得化身故。能凈于意善思惟故。能凈于色三十二相故。能凈于聲說妙法故。能凈于香戒聞施等得清凈故。能凈于味得無上味故。能凈于觸修集無上諸三昧故。能凈于法觀諸法界無分別故。能凈于念如所聞法不忘失故。能凈于意永不系屬諸魔黨故。能凈于行觀察甚深諸法界故。善男子。菩薩住是陀羅尼已。隨說音聲所至之處。身之光明亦如是照。善男子。是陀羅尼成就如是無量功德。無盡器陀羅尼者。菩薩住是陀羅尼已。說色無常不可窮盡。說色是苦亦不可盡。說色無我說色如沫。如幻水月夢響影焰。亦不可盡。說色無性亦不可盡。說色無相空不可說。不可愿求不可造作。不生不滅。非是過去未來現(xiàn)在。非內非外非凈非穢。非我我所非去非來。非對非礙非一非二。非是眾生亦非壽命。亦非丈夫非貪嗔癡。非有非無非漏非無漏。非有為非無為。非盲非聾非跛非躄。非狂非亂非草木石。非樹非地。非水火風。非舍非宅非城非郭。非大村落非山。非圓非方非四大造。非作非受非聲非聞。非是可說。十二因緣不可窮盡。非常非斷。無業(yè)無果非陰入界。非住欲界色無色界。非同非異亦非煩惱。非凈非污非平非曲。菩薩摩訶薩說色如是不可窮盡。善男子。是無盡器陀羅尼者。有無量無邊不可說分。分此一分以為千分。我于如是千分之中。唯說一分猶不能盡。無量際陀羅尼者。際者所謂常見斷見。無量者謂十二因緣。際者所謂無明行識。乃至老死眾苦聚集。又無量者所謂生死。又復際者謂無始終。又復際者謂無取舍。又復際者無出無滅。又復際者無污無凈其性凈故。又復際者所謂可見。又復際者所謂名色。又復際者有為無為。又復際者。所謂三世內外業(yè)果。無業(yè)無果善及不善。有漏無漏業(yè)及煩惱。我以無我生死涅槃。善男子。夫無量者所謂微塵。際者所謂地水火風。是名無量際陀羅尼。菩薩住是陀羅尼已。無量劫中為眾說法。而其所說字句義味不可窮盡。是陀羅尼成就如是無量功德。大海陀羅尼者。善男子。猶如大海。四天下中所有諸色。眾生卉木藥樹谷子。日月星宿云氣雷電。國邑聚落城郭殿堂園池山河。如是一切諸種種色悉于中現(xiàn)。菩薩住是陀羅尼已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身口意業(yè)。各各于是菩薩身中一一印現(xiàn)。十方世界所有眾生所有口業(yè)。悉于菩薩口中印現(xiàn)。是故菩薩有所言說皆悉真實。印者名無所有。謂諸法無有覺觀。無說無邊無作無貪。是名第一真實之義。復有遮印遮之言眼。眼即無??蓛艨梢?。復有那印那之言名。一切諸法流布故名真實無名。復有邏印邏之言世。一切世間屬愛無明。復有陀印陀之言十。佛具十力能化眾生。復有波印波之言五。如來遠離除滅五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殺印殺之言六。如來真實了知六入故。能調伏一切眾生。復有殺印殺之言六。如來具足六念處故。得大自在。復有殺印殺之言六。如來具足六神通故。能以神通教化眾生。復有婆印婆之言左。如來世尊離左道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多印多之言實。如來善覺真實之性故名正覺。復有耶印耶之言彼。如來等知此彼平等。復有婆印婆之言結。如來遠離諸煩惱故名阿梨呵。復有阇印阇言生老。如來已過生老之分故名世尊。復有曇印曇之言法。如來說法清凈無垢。復有奢印奢之言奢摩他。如來成就修奢摩他。復有佉印佉之言虛空。如來知見一切諸法同于虛空。復有迦印迦言苦行。如來遠離一切苦行。復有婆印婆之言實。如來所說四真諦者即是真實。復有摩印摩之言道。如來能說八正之道。復有伽印伽之言深。如來所說其義甚深。復有羼印羼之言忍。如來具足忍波羅蜜。復有呼印呼之言贊。如來常贊十方諸佛。復有若印若之言遍知。是故如來名一切智。復有婆印婆之言有。如來已解一切諸有。復有車印車之言欲。如來欲于一切善法。復有波印波之言前。如來常為一切眾生現(xiàn)前說法。復有頗印頗之言果。如來常說四沙門果。善男子。因如是字演說諸法。所有諸字悉于菩薩口業(yè)印現(xiàn)。是名大海陀羅尼也。蓮花陀羅尼者。菩薩住是陀羅尼已。所說法處常出七寶凈妙蓮花以為法座。菩薩坐上宣說法化。又復多雨無量蓮花。是諸蓮花亦出種種清凈法音。其音深廣多諸方喻。十二部音。清凈之音。斷煩惱音。爾時菩薩默然而住。是諸蓮花皆能演法。亦出種種無量光明。一切眾生皆見菩薩坐諸花臺施作佛事。是名蓮花陀羅尼也。入無礙門陀羅尼者。菩薩摩訶薩說一法時無有掛礙。若說二法三法四法。乃至百千無量無邊恒沙等法。如四天下微塵等法。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等法。乃至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微塵等法。于字句義亦無掛礙。是名入無礙門陀羅尼也。四無礙智陀羅尼者。所謂法無礙智。義無礙智。辭無礙智。樂說無礙智。東方無量世界眾生有問法者。菩薩隨以法無礙答。南方無量世界眾生有問義者。菩薩隨以義無礙答。西法無量世界眾生有問辭者。菩薩隨以辭無礙答。北方無量世界眾生問樂說者。菩薩隨以樂說智答。是名四無礙智陀羅尼也。佛瓔珞莊嚴陀羅尼者。若有菩薩獲得如是七陀羅尼。其頂髻上有佛像現(xiàn)。其色真金有大光明。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爾時菩薩身口意等悉作佛業(yè)。其所思念如佛所念。菩薩具足如是佛業(yè)。能知大眾種種之心。知已隨意而為說法。若一日若二日。乃至無量百千萬歲。不能盡其所知法門文字句義。又復具足四種智慧。何等為四。一者知眾生心。二者知諸字句。三者知所說無盡。四者知于真實。菩薩具足如是四智。能調眾生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名佛瓔珞莊嚴陀羅尼也。善男子。是八陀羅尼其分無量。于是分中分其一分以為千分。于是分中唯說一分猶不能盡。是陀羅尼成就如是無量功德。爾時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即說頌曰。
如來說八陀羅尼 若有菩薩具得者
能解諸經(jīng)種種義 其辭句義不可盡
具足善業(yè)得妙聲 能令無量世間聞
眾生聞已修善法 修已獲得于解脫
無量劫中說無法 因一法根說無盡
亦因一字解多義 是名如來說際持
人中牛王斷二際 說中道義無有邊
具足智慧平等觀 雖成是持無得者
四方色等現(xiàn)大海 一切字印印菩薩
說法之時無障礙 成就大海陀羅尼
坐寶蓮花演說法 亦雨蓮花散大眾
蓮花亦說無量法 是名寂靜蓮花持
說于一字無障礙 無量字中亦如是
說無量義無有滯 具足如是無礙持
說法深義無有盡 辭及樂說無有邊
能破眾生疑網(wǎng)心 獲得無上智總持
頂髻常出如來像 身口意業(yè)佛無異
若具如是八持者 窮劫贊嘆不可盡
具足是八陀羅尼 處世不污如蓮花
在世最高如須彌 不可稱計亦如是
世邪不動亦復然 是人具足如是持
能壞世道諸邪見 猶如師子獸中吼
若得無上陀羅尼 能達世間清凈行
能增無量諸善法 亦能教化多眾生
具足如是陀羅尼 能壞眾生無明闇
作大光明如朝日 亦能除破諸黑闇
說法無礙如虛空 為眾生行如猛風
施于法藥壞煩惱 如世良醫(yī)救病者
若得具足無上持 有贊功德不能盡
能作清涼如秋月 增長善法亦如是
菩薩成就如是持 能化無量諸眾生
若具如是陀羅尼 獲得自在如大王
能化眾生于大乘 能施法財破貧窮
能降法雨如龍王 摧滅煩惱如惡雹
若得如是陀羅尼 能化眾生于菩提
不能說過如帝釋 字義不盡如虛空
若得成就陀羅尼 一切大眾樂見聞
其意不散常在定 修集無量慈悲心
清凈梵行游神通 是四皆如大梵天
若得成就陀羅尼 即能供養(yǎng)十方佛
了了觀見十方界 于其世界化眾生
若具如是陀羅尼 即得具足佛功德
常為十方佛所念 亦如父母念一子
若有菩薩得是持 能贊功德無量鬘
具足成就戒念慧 能解眾生心所行
若得成就陀羅尼 無有憍慢及慳貪
善知方便調眾生 修集慈悲壞煩惱
若得成就陀羅尼 煩惱不污如虛空
善解眾生隨意語 亦能隨意演說法
若具如是陀羅尼 悉能了知眾生根
能解眾生種種解 隨其所解而說法
隨對治門為說法 三十七品調眾生
若得如是陀羅尼 修奢摩他無有邊
若得如是陀羅尼 具足六度如諸佛
了知一切煩惱界 通達寂靜而壞之
身口意業(yè)悉寂靜 行住坐臥亦如是
若得成就如是持 無復煩惱諸習氣
得凈法身無有邊 非生所生?;?br />
身口意業(yè)隨智行 所有定念亦如是
若得成就如是持 有贊嘆者不能盡
爾時世尊贊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久得是陀羅尼。是故能善分別解說所有無量功德之義。不但今日。已于過去無量佛所亦作如是分別解說。善男子。過去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凈光明。世界名凈劫。亦名凈純。凈琉璃以為世界猶如明鏡。地平如掌。所有林樹七寶所成。妙寶蓮花大如車輪。清凈鮮潔人所樂見。其土人民悉處七寶樓殿堂閣如天無異。貪欲恚癡漸已經(jīng)微。土無日月唯有佛光。青蓮花開則知是夜。赤蓮花敷則知是晝。時彼佛有六萬百億大菩薩僧。出家之人不可稱計。皆悉志樂無上大乘。世界乃至無二乘名。一切皆是不退菩薩。其佛壽命具足半劫。人之與天無有差別。在地為人處空為天。無有王者除佛法王。其土人民無有宗事。諸天邪神及歸依者。亦無女身毀戒之名。具足三戒。何等為三。一從戒戒。二從心戒。三從慧戒。發(fā)菩提心厭悔生死名從戒戒。修三昧慧名從心戒。修集智慧得大智慧名從慧戒。爾時眾中有一菩薩。名曰光頂。從坐而起頭面禮足。右繞恭敬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所言陀羅尼者。云何名為陀羅尼也。菩薩住何陀羅尼中。能持一切諸佛名號。為諸眾生分別解說。佛言。善男子。有陀羅尼名曰寶炬。菩薩住是陀羅尼中。能持一切諸佛名號。為諸眾生分別解說。隨諸眾生種種語言。光頂菩薩復白佛言。唯愿世尊分別廣說。我等聞已當?shù)眯蕹?。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至心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遠離一切諸煩惱 清凈無垢猶真實
其心能作大光明 是名寶炬陀羅尼
身口意業(yè)悉寂靜 猶如秋月之明凈
修集大慈心平等 是名寶炬陀羅尼
其心無有諸覺觀 悉得遠離于二見
亦非有想非無想 是名寶炬陀羅尼
具足成就念意慧 能入無上大法門
清凈無垢如虛空 是名寶炬陀羅尼
遠離三種塵勞垢 成就三種清凈慧
已于三有得解脫 是名寶炬陀羅尼
能悉破壞貪恚癡 亦得遠離煩惱濁
除滅無明諸邪闇 是名寶炬陀羅尼
眾生音聲上中下 一切悉能了了知
能隨眾生意說法 是名寶炬陀羅尼
具足甚深無量義 亦復具足諸字句
遠離于我及我所 是名寶炬陀羅尼
具足成就四依法 亦復具四無礙智
其心常在于四禪 是名寶炬陀羅尼
能廣分別第一義 具足而得四梵行
修集具足五神通 是名寶炬陀羅尼
受持專憶四念處 精進獲得四正勤
莊嚴成就四如意 是名寶炬陀羅尼
成就五根及五力 一切邪風不能動
修集無上七覺分 是名寶炬陀羅尼
成就定慧二翅翼 游翔平坦八正路
趣向無上智解脫 是名寶炬陀羅尼
能踐菩薩之道地 及住無上真解脫
永斷一切煩惱習 是名寶炬陀羅尼
能作無量大光明 猶如世間之日月
能凈三種清凈眼 是名寶炬陀羅尼
能凈一切諸煩惱 亦得遠離諸魔業(yè)
觀察五陰味過咎 是名寶炬陀羅尼
善知調伏諸眾生 永離六根之因緣
為眾說法令得念 是名寶炬陀羅尼
住于如是陀羅尼 能到十方佛世界
見佛至心聽受法 亦能廣說如是法
既聞法已至心持 能為眾生說字義
以大念力因緣故 能解諸佛微妙語
能說無??酂o我 諸法悉從緣得果
了了觀察諸法界 是名寶炬陀羅尼
成就樂說無礙智 三明三慧亦如是
若有住是總持者 乃能得八解脫義
佛說無量陀羅尼 悉來攝在此持中
若得如是陀羅尼 是名成就無量持
若入無量諸禪定 及得無量諸神通
皆由如是總持力 是故名為持中王
如四大海無障礙 一切河泉皆投之
諸法眾流亦如是 皆悉歸趣是持海
得身無邊意無盡 能廣分別說法界
成就無量功德者 乃能獲是陀羅尼
若得如是微妙持 即得三十二相好
其色殊勝上種性 多饒財寶得自在
于諸有中得無生 能廣分別諸法義
安住不動不退地 皆由得是陀羅尼
菩薩若欲修菩提 當修如是陀羅尼
得是持已修道易 能演說法調眾生
于無量劫說法時 字義二法不可盡
能凈眾生諸煩惱 以得如是陀羅尼
能轉無上正法輪 能令眾生脫眾苦
能進眾生無上道 以得如是陀羅尼
若有眾生千萬口 一口而有千萬舌
不能宣說成持者 所得無量之功德
善男子。爾時凈光明佛說是法時。光頂菩薩及與三萬二千菩薩悉皆獲得是陀羅尼。善男子汝知。爾時光頂菩薩。豈異人乎即汝身是。是故汝今能廣分別是陀羅尼。是大眾中得是持者汝最第一。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慧聚。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得寶炬陀羅尼。得已不失。能以此法調伏眾生。善男子。若有菩薩安住慧根造作慧業(yè)。如是菩薩能得是持。得已不失。能以此法調伏眾生?;劬燮兴_復作是言。善哉世尊。唯愿演說。云何慧根。云何慧業(yè)。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至心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未聞智慧而得聞之是名為根。聞已廣說名之為業(yè)。始觀諸法名之為根。觀已廣說名之為業(yè)。初觀善根名之為根。轉以化人名之為業(yè)。觀不放逸名之為根。轉以化人名之為業(yè)。調伏自心名之為根。調伏他心名之為業(yè)。住于寂靜名之為根。凈身口意名之為業(yè)。知于一乘名之為根。為眾生說名之為業(yè)。修奢摩他名之為根。具三種慧名之為業(yè)。修三解脫名之為根。證得三慧名之為業(yè)。修四念處名之為根。不念于念名之為業(yè)。修四正勤名之為根。離煩惱性名之為業(yè)。修四如意名之為根。知無如意名之為業(yè)。修集信心名之為根。放舍一切名之為業(yè)。修無所畏名之為根。能廣說之名之為業(yè)。修集三昧名之為根。知定次第名之為業(yè)。修集智慧名之為根。知一切法名之為業(yè)。莊嚴菩提名之為根。得菩提時名之為業(yè)。證苦習道名之為根。證盡滅時名之為業(yè)。不依不了義名之為根。依了義經(jīng)名之為業(yè)。初聽受法名之為根。依止其義名之為業(yè)。不依于人名之為根。依止于法名之為業(yè)。見法無常名之為根。法無生滅名之為業(yè)。知諸法苦名之為根。知法無作名之為業(yè)。知法無我名之為根。知法性凈名之為業(yè)。知涅槃凈名之為根。知法本凈名之為業(yè)。聞義不畏名之為根。依止于義名之為業(yè)。聞真不怖名之為根。依止真法是名為業(yè)。知字不畏名之為根。知已樂說名之為業(yè)。聞說如來無礙智力。不生怖畏名之為根。依止如來無礙智力名之為業(yè)。生法二緣名之為根。無緣之慈名之為業(yè)。憐愍眾生名之為根。能為壞苦名之為業(yè)。思善得喜名之為根。心不著法名之為業(yè)。無愛恚舍名之為根。無一無二名之為業(yè)。念佛名根。念于法身名之為業(yè)。念法名根。知法性凈名之為業(yè)。念僧名根。知僧無為名之為業(yè)。念戒名根。知無持者名之為業(yè)。念施名根。能舍煩惱名之為業(yè)。念天名根。獲得凈天名之為業(yè)。聞已思惟名之為根。不著世間名之為業(yè)。知本無今作名之為根。無作無受名之為業(yè)知。于涅槃名之為根。得大解脫名之為業(yè)。自利名根。自利利他名之為業(yè)。受持八萬四千法聚名之為根。通達其義名之為業(yè)。能演說法名之為根。解無明等名之為業(yè)。勸諸眾生于菩提道名之為根。勸修智慧方便不退名之為業(yè)。不畏諸有名之為根。愿生諸有名之為業(yè)。從聞得忍名之為根。思惟得者名之為業(yè)。隨意得忍名之為根。因不生得名之為業(yè)。余一生在名之為根。最后邊身名之為業(yè)。坐菩提樹名之為根。了知諸法名之為業(yè)。說是慧根慧業(yè)之時。一切十方諸佛世界。及此寶坊六種震動。爾時慧聚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十方世界及此虛空七寶坊庭如是震動。善男子。是慧根慧業(yè)。亦是過去諸佛所說。是故此地為大震動。爾時具足四無礙智菩薩白佛言。世尊。何四緣故慧聚菩薩名之為聚。佛言。善男子。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功德藏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土名善生劫名無垢。其土眾生一切純善。爾時佛有三萬二千大菩薩眾。八萬四千聲聞大眾。爾時世尊欲試菩薩。以百億事問諸菩薩。諸善男子于是眾中誰能解說如是等義。其中有言我當思惟。經(jīng)一月日乃能解之。或復有言我過半月。復有言曰我過七日?;蜓晕疫^一日一夜乃能解之。爾時眾中有一菩薩名曰念意。白佛言。世尊。我今不起此坐能解是義。爾時菩薩于大眾中師子吼已。其地即時六種震動放大光明。勸諸地神乃至阿迦尼吒諸天。一切悉來詣如來所。爾時大眾所坐之處。縱廣滿足百萬由旬。念意菩薩。見諸大眾悉以集會。以神通力智慧念力。陀羅尼力四無礙力。無所畏力佛神力故。于是百億一一事中解百億義。不豫思惟無有停滯。說是義已。是大眾中六萬眾生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四萬眾生得無生忍。從地神諸天乃至阿迦尼吒天。一切悉聞說法之聲。善男子汝知。爾時念意菩薩豈異人乎即慧聚是。以是因緣名為慧聚。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聞說法故名為根 演說法故名為業(yè)
思惟諸善名為根 解說深義名為業(yè)
如法而住名為根 隨意說法名為業(yè)
修奢摩他名為根 具三種慧名為業(yè)
四種念處名為根 四正勤法名為業(yè)
信等五根名為根 信等五力名為業(yè)
七菩提分名為根 八正道分名為業(yè)
不依止字名為根 依止于義名為業(yè)
不依于人名為根 依止于法名為業(yè)
不依不了名為根 依止了義名為業(yè)
不依于識名為根 依于智慧名為業(yè)
了知無作名為根 通達無生名為業(yè)
生法二慈名為根 無緣之慈名為業(yè)
無所畏懼名為根 能宣正法名為業(yè)
六思念處名為根 六念之義名為業(yè)
能自利益名為根 自利利他名為業(yè)
受持正法名為根 能為人說名為業(yè)
余一生在名為根 最后邊身名為業(yè)
若菩薩心得不退 即解了知慧根業(yè)
能得無生之上忍 能開無上菩提門
爾時陀羅尼自在王菩薩白佛言。世尊。佛所說法不可思議。無上菩提亦不可思議。何以故。非字說故非字攝故。如來所說無量無邊故。入無量無邊法門故。十二因緣深難解故。著二法者不能知故。利智之人漸漸知故。非是六情所知見故。亦非二乘智境界故。世尊。如是菩提悉是一切諸法之印。不可造作猶如虛空。非是屋宅離屋宅故。知一切行一切眾生所有因果。一切智慧廣大無邊。莊嚴一切無量善法。能為善法而作應器。能以神通顯示于人。住二道者示以無二。示一切佛平等無差無字無義。不可宣說不可聽聞。能示眾生三寶正聚。及三脫門解脫三界。示三種慧金剛定因。住于一切諸佛正法。悉聞一切諸佛智慧。利一切眾亦能宣說一切諸佛。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作如是贊嘆菩提所有功德。得聞如是方等經(jīng)典。受持讀誦書寫演說。是名能報諸佛之恩。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說得無量功德。善男子。一切十方諸佛世界滿中七寶以獻如來。若有人能受持是經(jīng)。書寫讀誦解說其義。所得福德無有差別。爾時世尊告諸菩薩。善男子。于此眾中誰能于我滅度之后。護持如是無上菩提。廣說是義令法久住。爾時眾中有諸菩薩及諸天人各六萬億同聲而言。我等能于如來滅后。護持如是無上菩提。廣說是經(jīng)令法久住。唯愿如來加之愿力。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若我實同十方佛 永渡生死大苦海
如是功德無上法 應當久住無毀滅
若我無量世修慈 真實為于諸眾生
觀眾平等無有二 是故正法得久住
若我具足二莊嚴 無量世中利眾生
以是二法化眾生 是故正法得久住
若能破壞煩惱結 并及除滅諸邪見
具足一切諸善法 故能善發(fā)是愿力
善男子。不獨汝等一切人天一切魔梵。于我滅后悉能護持如是正法。善男子。虛空可作色。色可同虛空。我愿神通力不可得令異。爾時四天王作如是言。若有人能于佛滅后。受持是經(jīng)讀誦書寫解說其義。我等常當隨逐守護。諸梵天言。我等當舍禪定妙樂守護是人。兜率天言。我等亦當守護如是持經(jīng)弟子。時魔波旬復作是言。世尊。若有人能受持是經(jīng)。我于其人終不造作魔業(yè)魔事。功德藏天子言。世尊。一切諸佛所得菩提悉在是經(jīng)。若有人能受持讀誦書寫解說。當知是人即得菩提。彌勒菩薩言。世尊。我當于彼兜術天上。廣宣如是無上經(jīng)典。大德迦葉復作是言。世尊。我聲聞人智慧雖微。應當任力受持讀誦宣說其義。阿難復言。世尊。我于此經(jīng)真實受持。乃至不失一字一句。如佛口出無有異也。若有眾生發(fā)菩提心。我亦能為是人廣說。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悉能于我滅后。護持正法不令毀滅。善男子。若有眾生求于大乘。未得法忍受持是經(jīng)。當知是人不過七佛便得授記。若聲聞人有受持者。彌勒成佛在初會中。若緣覺人有受持者。于我滅后得成道證。說是法時。無量眾生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眾生成就忍辱。無量眾生得不退心。無量世界六種震動。十方世界諸來菩薩。以好香花伎樂幡蓋供養(yǎng)于佛。咸作是言。我等來此七寶坊中得大善利。若我脫有少福德力。愿以此力令釋迦如來久住于世。如是正典流布遍滿十方世界無有毀滅。若有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等持是經(jīng)者。令離一切憂愁怖畏無諸病苦。爾時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言。世尊。今所說法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一切邪法不能傾動。乃是一切善法之本三乘根栽。復是一切諸法初門。若有眾生來問我言。是法何名云何受持。當云何答唯愿說之。佛言。善男子。是名大悲說大悲法。名如來業(yè)受菩薩記。當如是持。說是經(jīng)已。人天大眾歡喜頂戴信受奉行。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第四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第五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于姑臧譯
寶女品第三之一
爾時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間大寶坊中師子座上。與諸大眾圍繞說法。爾時會中有一童女名曰寶女。即從坐起。右手執(zhí)持白真珠貫。而作是言。若我真實能于十方無量世界。受持如是大集正典。讀誦書寫演說其義廣流布者。愿此珠貫著佛頂髻及諸菩薩。說是語已即擲珠貫。以佛神力及以誠言。珠貫即在如來頂上。亦遍一切諸菩薩首。而諸菩薩各各自于首貫珠中。見其來世成佛之時所有世界菩提之樹。眾生調伏及往愿力了了見知。見已各各生奇特想白佛言。世尊。是寶女者。云何乃有如是無量大功德也。我于無量阿僧祇劫所有誓愿。今于一念悉見了了。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實如所言。是寶女者已于過去九萬六億那由他佛。種諸善根發(fā)大善愿。所生之處常得真實。是故是女凡所思念言無虛發(fā)。若欲令此大千世界滿中寶花即言而有。若言欲令滿此三千大千世界。種種妙香言已即有。若欲示現(xiàn)種種形色。轉輪王色。四天王色天帝釋色梵天王色?;蛏抽T色婆羅門色。或比丘色比丘尼色。優(yōu)婆塞色優(yōu)婆夷色。如言即得。若風災起時轉為火災?;馂钠饡r轉為水災。水災起時轉為風災。如言即轉。若有魔王將諸兵眾。執(zhí)持刀杖弓弩箭矢鉾槊戈楯。欲令轉變成寶花者。如言即成。若于空曠無水多乏。為諸眾生發(fā)大誓愿。其中即有城邑聚落。人民大小漿水無乏。若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諸色如如來色。即如其言成佛妙色。若言一切所有大眾悉住虛空。言已即住。善男子。若是寶女。欲于此處虛空之中。遍聞十方諸佛所說。如言即聞。善男子。寶女童女成就如是無量無邊諸大功德。爾時寶女即于佛前說偈嘆曰。
我今成就大寶聚 故能贊嘆無上尊
遠離一切諸煩惱 具足大寶助菩提
如來具足無上寶 大光能照無邊世
無上寶幢佛世尊 我今獻寶以供養(yǎng)
車磲馬瑙青琉璃 金剛真珠日月寶
以如是寶供養(yǎng)佛 為令眾生成菩提
世尊身光勝諸寶 眾生樂見無疲厭
處在一方見十方 令眾各見前有佛
有見如來身行住 或見坐臥及說法
或見默然無所宣 或見入定修智慧
如來一一毛孔光 能照十方諸世界
光明清凈最無上 猶如秋月凈蓮花
爾時寶女偈贊佛已復作是言。世尊。我今于此大集經(jīng)中欲少問義。如來若許乃敢咨啟。佛言。善哉善哉寶女。隨意發(fā)問。若有疑網(wǎng)我當為汝而除滅之。爾時寶女即白佛言。世尊。云何實語云何為實。云何法語云何為法。佛言。善哉善哉至心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寶女。菩薩摩訶薩有三種實。何等為三。一者不誑諸佛。二者不誑己身。三者不誑眾生。云何名為不誑諸佛己身眾生。寶女。若有菩薩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貪著聲聞辟支佛乘。是則名為欺誑諸佛己身眾生。云何不誑。寶女。若有菩薩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若在地獄受大苦惱。若遇魔業(yè)邪見同止。若生惡國起惡煩惱。身遇刀槊斫刺燒炙。于如是時終不舍離菩提之心。不休不息不畏不悔。令菩提心遂更增廣。為諸眾生受大苦惱。見受苦者心更增廣。勤修精進欲得菩提。不為邪語之所誑惑。一切邪風不能傾動。是名菩薩不誑諸佛己身眾生。寶女。若有菩薩不誑諸佛己身眾生。是名菩薩真實之實。寶女。不誑諸佛復有四事。一者其心堅固。二者住于至處。三者具足勢力。四者勤修精進。不誑己身亦有四事。一者凈心。二者至心。三者不誑。四者不曲。不誑眾生亦有四事。一者莊嚴。二者修慈。三者修悲。四者攝取。寶女。是名菩薩第一之實。菩薩實者。初發(fā)愿時不舍眾生。復次寶女。菩薩實者。不多語守護語。不粗語真實語。若在獨處大眾王邊發(fā)言誠實。非為財物而故妄語。非為自在而故妄語。若有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尚不為之而生妄語。況復小事而妄語也。寶女。如是實者。有三十二凈。何等三十二。一者慚語。二者功德語。三者愧語。四者柔軟語。五者不虛語。六者無譏呵語。七者不貪著語。八者不畏語。九者閉諸惡道語。十者開諸善道語。十一者圣行語。十二者慧行語。十三者內凈語。十四者外凈語。十五者樂受語。十六者樂聽語。十七者不澀語。十八者微妙語。十九者分別語。二十者妙音語。二十一者純善語。二十二者不誑語。二十三者不熱語。二十四者歡喜語。二十五者自勸喻語。二十六者勸喻他語。二十七者不失語。二十八者安隱語。二十九者福田語。三十者如佛語。三十一者實圍繞語。三十二者凈口語。復次寶女。菩薩實者。凡所言說口意相稱。云何名為口意相稱。修集施故獲得菩提。非因慳貪而能得之。是名意口相稱而語。能施一切名之為實。修集凈戒獲得菩提。非因毀戒而能得之。是名意口相稱而語。如戒而住名之為實。修集忍辱獲得菩提。非因嗔恚而能得之。是名意口相稱而語。具足修忍是名為實。勤行精進獲得菩提。非因懈怠而能得之。是名意口相稱而語。修精進故名之為實。修集禪定獲得菩提。非因亂心而能得之。是名意口相稱而語。修集定心名之為實。修于智慧獲得菩提。非因愚癡而能得之。是名意口相稱而語。修智慧故名之為實。三十七助菩提之法。四無量心亦復如是。復次寶女。夫真實者所謂圣行。圣行者苦無常行。又復圣行。所謂知苦遠集證滅修道。知于五陰無出生相。是名知苦。五陰因者。所謂愛結畢竟遠離。不貪不著。不贊不求。不去不來。是名離集滅一切相。然其滅時無一法滅。不平等法作平等法。是名證滅觀。奢摩他。毗婆舍那。其相平等。無覺無觀無有平等。無系無取無作無變。是名修道真實了知。如是等諦又能分別廣說其義。是名菩薩摩訶薩實說是真實法。時十千菩薩得真實忍。寶女。法語者。凡所演說依法而語。觀法念法奉行于法。行至處法求法欲法樂法修法。法幢法杖莊嚴法器。法燈法明。法念法意。法有法疑。莊嚴瓔珞法床法儀。法護法財法無窮盡。廣大無邊。法事法身法口法意。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如是等法。是名法語。法者真實之語守護法語。教人供養(yǎng)父母和上耆舊有德。贊嘆菩提及菩提道。令人不舍菩提之心。至心系念不忘菩提。不離莊嚴修菩提法。親近賢圣善知識等。修集信心專念聽法。慕求正法勤于精進。不貪著法知恩報恩。樂于寂靜不斷圣種。教化頭陀勤行十善。贊嘆惠施一切善法愿向菩提。至心受持清凈戒律。修集忍辱。除去懈怠。修凈禪定。智慧方便。慈悲喜舍。修四真諦趣向于諦。四無礙智得大神通。隨順法施修四念處。乃至修集八圣道分定慧二法得智解脫。如法解脫聲聞緣覺菩薩諸乘。贊說一切所有福德。當觀十二甚深因緣。分別空門無相無愿無所畏懼。說五陰如幻如化。說十八界如虛空相。說諸入性同于空性。常說七財六念六敬。解說具足六波羅蜜。說六常行修六神通。具足五眼說第一義。流布世間成就業(yè)語。一切眾生其心平等贊嘆佛語。寶女。若有菩薩具足如是法語??诮K不說我語。不說眾生語。不說壽命語。不說士夫語。不說斷語不說常語。不說有見語不說無見語。不說兩斷語。不著中語不說聚語。不說滅語不說諍語。不說偏語不覺知語。不顛倒語。不增疑心語。不逆法語。觀法界語破憍慢語。說法菩薩如法而住。如法而說實語法語不斷語不折語。說法菩薩一切世間不能共論見者怖畏。法語菩薩能演說空無相無愿。不著三界及以諸有。不從他乞。無心意識。無有塵垢無明無闇。不系屬他不系屬自。無有高下。不雜一切境界因緣。清凈寂靜無有導首。難知難覺不可思惟不思惟行。清凈智者。乃能知之。無受受者永斷諸受。過于三世不滅無滅相。不生無生相。無有豐儉。無生無斷。無增無減。無當有無已有。非修非見。非魔見非真實見。非相非非相。非一相而亦一相。非有屋宅遠離屋宅。非近非遠非離非別非縛非解。非有漏非無漏亦非相似。非苦非樂非具足非不具足。非名非色非著非脫非破非完。雖非金剛不可壞相真實如爾。非近非遠無色無因。亦非頑嚚非此非彼。非內非外非自非他。非見非聞非憶非忘。非識非知非識境界非知境界。寶女。是名為法。若能廣說如是等法。是名說法。復次寶女。法語菩薩不與一切世間諍競。不輕不慢于他未學。心不輕笑不生高心。不自贊嘆不謗他說。不以飲食為他說法。不遮他善令生疑惑。見他犯罪終不說之于他法中不生輕賤。不遮止他所修行法。凡所說法。不離于空無相無愿。終不分別一切法界。不動法界不動實性。不依字識人不了義。雖不依止亦不誹謗。于自他眾不生分別。亦不誹謗十二因緣。非在世間凈于世間。非法凈法無貪無慳。無有毀戒不舍破戒。無嗔無妒無有懈怠。不失道心不忘菩提。為欲莊嚴無上智慧。不休不息心不生悔。于他法中心無妒嫉。不以著于非修多羅謗修多羅。毗尼摩耶亦復如是。于正法所終不見非。不因于慢而增長慢。不謗因果及業(yè)果報。于正法中心無退轉。知恩念恩報之不忘。終不懷抱嗔恨之心。不著我見不嫉他利。于怨親中無有二想。得他譏刺終不報之。不作兩舌斗亂彼此。不懷諂曲顯異惑眾。不為他喜受菩薩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式叉摩那戒。沙彌戒沙彌尼戒。優(yōu)婆塞戒優(yōu)婆夷戒。住空閑處思惟寂默。勤心受讀十二部經(jīng)。不為勝他故受持守護如是等戒。不為供養(yǎng)現(xiàn)作知足。不為顯他不知足故自修知足。不信諸佛無上菩提。他之所作。不造惡業(yè)邪惡活命。不舍七財不貪于食。不斷圣種。不誹謗他不自贊嘆。于佛法中不作數(shù)量。贊嘆大乘心無厭足。是名法語。爾時世尊復告寶女。菩薩義者云何名義。所謂信心修莊嚴時無有虛誑。為欲莊嚴一切善根。至心專念修行善法。破眾生疑不求果報。施諸眾生安隱快樂。護持禁戒不失忍心。勤修精進增長善法。修寂靜定攝諸散亂。具無上智破無明闇。修集慈心等諸眾生。修集悲心隨眾所作親往營理。修集喜心施眾法喜。修集舍心不觀苦樂。舍財法已心無悔吝。所言柔軟壞眾惡心。利益于他具足甚深。修行同事勸發(fā)大乘。以是四攝調伏眾生。見一切行皆是無??嗫諢o我。凈諸煩惱。依止于義不依于字。依止于智不依于識。依了義經(jīng)舍不了義。依止于法不依于人。說義無礙無有窮盡。而于法界無所分別。說辭無礙獲得解脫。說樂說無礙如法而說。莊嚴惠施不知厭足。莊嚴于戒善愿成就。莊嚴多聞如法而作。莊嚴功德具足相好。莊嚴智慧知諸眾生上中下根差別之相。莊嚴于定為心清凈。莊嚴于智得三種慧。修四念處為心不散亂。修四正勤為得善根。修四如意往來諸方。修集五根辯分別句。修集五力為壞煩惱。修七覺分為知諸法。修八正道不為惡動。修集神通為不退失。菩薩摩訶薩解如是義。是名為義。若有菩薩能說是義。是名說義。復次寶女。又復義者。修集空定壞諸有法。修集無相壞諸法相。修集無愿不求三界。若能演說如是三空。是名說義。一切諸行不可修行。是名為義。菩薩說是不可修行。是名說義。斷一切生是名為義。菩薩若說諸法無生。是名說義。諸有無出是名為義。如是說者是名說義。四真諦者名之為義。如是說者是名說義。無我我所名之為義。如是說者是名說義。字不可說名之為義。如是說者是名說義。真實之義名之為義。如是說者是名說義。一切菩提之法。不可稱計。是名為義。菩薩摩訶薩。如是說者是名說義。多聞之人如法而作。是名為義。如是說者是名說義。一切諸乘大乘為最。是名為義。能如是說是名說義。復次寶女。無所分別名之為義。無有眾生。亦無受命。一味不動不盡。一事不生不出。不來不去不滅不二。不可觀見。無有造作。無為無作。心不諂曲。三世平等。三分無差。不失不得。不熱不冷。不凈不穢。不行如爾。不取不舍。非道示道。非常非斷。亦非中道。不嗔不濁。不觀于法及以非法。非一切字音聲辭語。無心意識。于貪嗔癡不生分別。一切諸法作相有相。空無相愿是三即空。真實入法等與不等皆悉平等。因于智慧獲得解脫。寶女。菩薩若能如是具義。是名為義。說如是義是名說義。寶女。云何菩薩說于毗尼。佛說毗尼凡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犯毗尼。二者煩惱毗尼。云何為犯。云何毗尼。犯已尋覺不善思惟。因于無明顛倒虛妄欺誑煩惱。著我眾生疑心。不得解脫。掉悔憍慢放逸寡聞。因如是等是名為犯。若破疑心獲得解脫。得解脫故見有犯處。即是非處亦非非處。非身口意。不取不舍不可睹見。非是身作及心口作。若是三作即是滅法。若是滅法。誰作誰犯如犯。一切諸法亦復如是。諸法無根無作無處。若能破壞如是等疑。是名為凈。是名不熱。隨師教作。是名有信。是名有定。是名毗尼。云何煩惱。云何毗尼。十二有支。所謂無明乃至老死。是名煩惱性。能調伏一切煩惱。是名毗尼。何以故??諢o相愿能調諸法。若法是空無有性相不可愿者。云何而有貪恚癡等。無作能調一切諸法。若一切法不可作者。云何而有煩惱諸結。一切諸法從因緣生。若從緣生云何可見。見如是等十二有支。亦知煩惱及煩惱相。若是空智能觀菩提。即以此空空于煩惱。若能觀察如是平等。是名毗尼。若能如是演說義者。是名菩薩能說毗尼。若是毗尼能知我者。即是了知煩惱毗尼。云何名為知我毗尼。謂觀無我觀于我性。知我凈我實。知我分別我空我修。知我不動不說不著不生不滅。若能如是知于我者。即是了知煩惱毗尼。若實無我而作我想。于無煩惱作煩惱想。亦復如是若我本無煩惱亦爾。若有具足毗婆舍那。則能如是觀察了知。是名知我煩惱毗尼。煩惱者非過去未來現(xiàn)在。若能不作不念不求。是名知于煩惱毗尼。毗尼亦非去來現(xiàn)在。如心非色。非內非外。亦非中間。煩惱亦爾。非色非內外及以中間。何以故。無覺知故。無諍競故。無清凈故。無造作故。若能如是知諸煩惱。不出不滅是名了知煩惱毗尼。寶女。菩薩若得如是等知煩惱毗尼。亦為眾生說如是法。是名菩薩演說毗尼。說是法時。十千菩薩得無生忍。爾時寶女心大歡喜。前白佛言。世尊。如來所說真實法義。及以毗尼不可思議。若有菩薩能如是說。是人則能實知實見。爾時舍利弗語寶女言。汝今已具如是等法。能演說不。寶女答言。大德舍利弗。實名無貪無貪即義。如是義者即不可說。不可說者即是毗尼。大德。若如是者云何可說。復次舍利弗。實者即滅滅者即法。法者即凈凈者即義。義者即毗尼。如是等法無有文字。若無文字云何可說。大德。實者即如如者即法。法即無二無二即義。夫無二者亦不可調。若不可調云何名調。如是等法悉無所有。若無所有云何可說。舍利弗言。汝今成就何等寶故。立如是名名寶女耶。答言。大德。有三十二菩薩寶心。如是心中悉無聲聞辟支佛心。何等三十二。一者發(fā)心為度一切諸眾生故。二者發(fā)心為令佛種不斷絕故。三者發(fā)心為持佛法不滅盡故。四者發(fā)心守護僧故。五者發(fā)心為施眾生圣法之樂。六者發(fā)心為諸眾生修集大慈。令眾遠離煩惱諸苦。七者發(fā)心修集大悲舍內外物。八者發(fā)心護持禁戒調毀戒故。九者發(fā)心修忍破壞不忍。憍慢惡心顛心醉心狂心放逸自在心故。十者發(fā)心精進為破懈怠畏退悔心調伏懈怠諸眾生故。十一者發(fā)心修定為破亂心狂心妄念。為令眾生獲得四禪及八解脫。調伏欲界諸眾生故。十二者發(fā)心修智破一切闇。真實知見入于法界。十三者發(fā)心為知眾生平等無二皆一味故。十四者發(fā)心為得無貪無嗔利衰毀譽。其心無二安住善法苦樂不動。為如是等護眾生故。十五者發(fā)心為得無怖無畏。欲解甚深十二因緣離一切見。十六者發(fā)心為欲莊嚴智慧。及以功德無有厭足。十七者發(fā)心為欲不離見佛常聞法故。十八者發(fā)心為欲如聞而說。十九者發(fā)心為得廣大法聚心無食吝。二十者發(fā)心為欲贊嘆凈戒。如聞而住教化慰喻毀禁人故。二十一者發(fā)心為破一切眾生七種慢故。二十二者發(fā)心為知一切眾生上中下根。二十三者發(fā)心為破諸魔惡業(yè)。二十四者發(fā)心為施眾生安樂。二十五者發(fā)心為欲壞破眾生。所有眾苦心不生悔。二十六者發(fā)心為欲具足成就得佛法故。二十七者發(fā)心為知有為之法。一切無??酂o我故。如已不離心無厭悔。二十八者發(fā)心為樂修集一切助菩提法。二十九者發(fā)心為見空無相愿。以眾生故而不取證。三十者發(fā)心為于雖畏諸有亦護諸有。三十一者發(fā)心為于見生死過而不厭悔。三十二者發(fā)心為于若近菩提受無上樂舍。是妙樂為眾生故受貧窮苦。舍利弗。是三十二發(fā)心之寶。悉無聲聞辟支佛心。是故菩薩名為寶聚。爾時世尊贊寶女言。善哉善哉。汝真實說菩薩摩訶薩發(fā)菩提心。而菩提心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不可齊說三十二事何以故。非聲聞寶能得佛寶。非緣覺寶能得佛寶。以菩薩寶能得佛寶。得佛寶已。則得聲聞辟支佛寶。菩薩佛寶。是故菩薩名為寶聚。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寶女所說不可思議。我觀其說。是女似得四無礙智。佛告舍利弗。汝今方謂。是女未得四無礙耶。是女久已成就具足。寶女說法字不可盡。文句義味亦不可盡。時舍利弗語寶女言。仁者今當廣分別說四無礙智。于一切法悉成其事。大德。菩提心者名無礙句。何以故。菩提心中攝諸義故。是名義無礙智。一切法界入菩提心。是名法無礙智。實無文字而說文字。是名辭無礙智。不可說法說不斷絕。是名樂說無礙智。義不可說名義無礙。一切諸法皆如幻相名法無礙。無言說業(yè)名辭無礙。于六入界無有障礙名樂說無礙。了達于義名義無礙。樂于寂靜名法無礙。字不合法法不合義名辭無礙。說即是聲名樂說無礙。如來正覺即菩提義名義無礙。菩提義者能生于法名法無礙。法可作句名辭無礙。說已得義名樂說無礙。法義者名義無礙。解脫者名法無礙。演說法相非有法性名辭無礙。分別法界及非法界名樂說無礙。僧即無為名義無礙。諸僧一味名法無礙。和合僧故名辭無礙。說僧功德名樂說無礙。大德。是四無礙遍一切法。時舍利弗言。世尊。是女人者發(fā)心已來為久近耶。在何佛邊種諸善根。佛言舍利弗。過去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分別見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土名大凈。如兜率天。與菩薩僧七萬六千。一切皆是清凈梵行。得不退轉陀羅尼門。爾時有轉輪圣王。名凈德報王。千世界而得自在。后宮婇女八萬四千。千子具足。其力皆等蓮花力士。爾時圣王。于三萬六千億歲。種種供養(yǎng)佛及菩薩。所謂房舍臥具衣服飲食病瘦醫(yī)藥。舍利弗言。世尊不審。彼佛壽命幾時。舍利弗。其佛壽命滿十中劫。時轉輪王。與其后宮眷屬婇女及外人民九萬二千億那由他。赍持種種無量無邊供養(yǎng)之具。往至佛所。以八千億上妙珍寶而散佛上。頭面作禮長跪合掌??谛茄?。世尊。我今所設供養(yǎng)之具。頗復更有殊勝供養(yǎng)勝我者不。時佛答言。大王。有異供養(yǎng)勝諸供養(yǎng)。如是供養(yǎng)于此供養(yǎng)。百分千分萬分百千萬分。不及其一。王言。世尊是何供養(yǎng)。愿樂欲聞唯愿說之。爾時世尊即說偈曰。
如恒河沙等世界 滿中妙寶持用施
雖有如是無量福 不如憐愍發(fā)菩提
無量億等恒沙佛 凈妙花香以供養(yǎng)
如是福德猶不如 發(fā)菩提心七步退
如是發(fā)心即為施 戒忍精進禪智慧
若為憐愍發(fā)大心 其福無量不可盡
上色力財上族姓 是人乃能發(fā)菩提
主千世界至梵天 得大自在乃能發(fā)
若樂喜發(fā)菩提心 如是乃能斷惡有
能為人天開正路 能開八正邪險徑
諸根具足不盲聾 皆由至心發(fā)菩提
能見十方諸世尊 能聞天上甘露味
若能至心發(fā)菩提 是人能破疑憍慢
無量智慧得自在 能為眾生說法界
眾生見之如父母 亦如良醫(yī)師友想
能療眾生煩惱病 教誨令趣菩提道
爾時圣王聞佛說是發(fā)菩提心所得功德。其心歡喜踴躍無量。與其眷屬內外人民。悉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于佛前而說偈言。
我今憐愍于眾生 是故發(fā)此菩提心
若欲獲得大自在 不應于此生退轉
生死無量受苦惱 而于自他無利益
寧發(fā)于此受大苦 非以不發(fā)受安樂
若有眾生發(fā)菩提 即得人天圣王樂
亦得寂靜無漏樂 及得無上菩提樂
最上慧忍三昧定 具四無量及六度
三種凈慧六神通 四無礙智大自在
無上十力四無畏 及三念處及大悲
成就具足十八法 如是皆由發(fā)菩提
能動十方諸世界 亦知十方眾生心
能度無量諸眾生 皆由發(fā)于菩提心
舍利弗。說是偈時。四萬夫人無量眾生。皆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圣王。復于萬億年中。供養(yǎng)彼佛。供養(yǎng)佛已厭世出家。既出家已思惟四句。一者實句。二者法句。三者義句。四者調句。于一億年常思如是四句之義。舍利弗汝知。爾時轉輪圣王。豈異人乎。即寶女是也。舍利弗言。世尊。何業(yè)緣故受是女身。佛言。舍利弗。一切菩薩不以女業(yè)而受身也。乃以神通智慧之力示女身耳。為欲調伏諸眾生故。舍利弗。汝今實謂寶女菩薩是女身耶。莫造斯觀。何以故。受女身者即是慧力神通之力。舍利弗。是女久已于無量劫中離男女身。如是身者非是過去。亦非未來現(xiàn)在。此身即方便身。是方便身化此世界。九萬二千諸女人等。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故示現(xiàn)是方便身。爾時寶女語舍利弗。大德。汝今能以女人之身說正法耶。舍利弗言。我于男身尚生厭悔。況女身乎。舍利弗。汝于男身生厭悔耶。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大德。是故菩薩勝諸聲聞辟支佛等。何以故。汝諸聲聞所厭悔處。菩薩于中受樂不悔。聲聞之人不求諸有。菩薩于中甘樂受之。聲聞之人于諸功德生知足想。菩薩之人無有厭足。聲聞之人厭離煩惱。菩薩之人處而不懼。舍利弗言。寶女。菩薩之人有何等力。以是力故心無厭離。寶女答言。大德。菩薩摩訶薩有八種力處之無厭。何等為八。一者慈力。心無礙故。二者悲力。為調伏故。三者實力。不誑諸佛以眾生故。四者慧力。離煩惱故。五者方便力。心不悔故。六者功德力。無所畏故。七者智力。壞無明故。八者精進力。破放逸故。是名八力菩薩具足如是八力其心不悔。舍利弗言。寶女。汝今已具足八力耶。答言大德。言具足者即是顛倒。顛倒者即是二相。二相者即是有為。有為者即無所有。無所有者即是平等。大德。若平等者云何有力。云何無力。云何可說一二之數(shù)。大德。一切諸法皆如虛空。而是虛空。不可說內不可說外。不可說明不可說闇。一切諸法亦復如是。若一切法同虛空者。云何可說有力無力一二之數(shù)。大德。菩薩摩訶薩。亦有力亦無力。云何有力。云何無力。無煩惱力有智慧力。無慳吝力有惠施力。無破戒力有持戒力。無嗔恚力有忍辱力。無懈怠力有精進力。無亂意力有禪定力。無無明力有智慧力。是故菩薩遠離惡法修集善法。是故菩薩無惡法力有善法力。爾時世尊贊寶女言。善哉善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如是說即是實說。寶女菩薩說是法時。五百菩薩成就忍心。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第五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第六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于姑臧譯
寶女品第三之二
爾時寶女復白佛言。世尊。如經(jīng)中說。如來具足十神力者。為即十力是世尊耶。為離十力有世尊乎。若即十力是世尊者。是名二法若是二者即是無常。若離十力有世尊者。云何如來說諸法等。世尊。若一力中具十力者。何故如來不說百力。若不說百。當知一力非十非百。爾時世尊贊寶女言。善哉善哉。如來世尊。非一非二。若非一二。云何言十。云何言百。菩薩摩訶薩遠離一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世尊非即十力。非離十力。能說十事。故名如來具足十力。如來雖說如是十力。而一力中具無量力。為流布故說言十力。寶女復言。善哉世尊。唯愿廣說如是十力。佛言寶女。至心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求聲聞乘及造惡業(yè)。無有是處。以是堅心。得菩提時成就初力。如來成就如是力故。于大眾中作師子吼能轉法輪。如是法輪。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所不能轉。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了知諸業(yè)悉是一業(yè)。以是力故。了知過去未來現(xiàn)在一切諸業(yè)業(yè)因緣處及以非處。得菩提時成第二力。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了眾生根知已說法。以是力故。得菩提時成第三力。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觀眾生界。觀已隨界而為說法。以觀界故。得菩提時成第四力。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觀諸眾生上中下根。觀已隨解而為說法。以知解故。得菩提時成第五力。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觀至處道。若有為道。若無為道。若聲聞道。若緣覺道。若菩薩道。以觀道故。得菩提時成第六力。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恭敬尊重修諸禪定。為調眾生而說法要。以修集故。得菩提時成第七力。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于過去善根不生誹謗。成就念心不作放逸。不放逸故。得菩提時成第八力。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見未學者不生輕心。自既學已不生憍慢。能施眾生智慧光明。以施明故。得菩提時成第九力。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教諸眾生遠離漏法不令增長。贊嘆解脫修無漏道。亦為眾生說無漏道。以修無漏故。得菩提時成第十力。寶女。菩薩修集如是十力。能具如來十種之力。寶女復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修行何法。得四無畏及十八法。佛告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所得妙法不生貪吝。不作是念。若我教彼彼則勝我。于諸眾生其心平等。能舍內外施于一切。觀察法界無種種相。以是因緣。得菩提時成初無畏。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諸遮道法了了而知。以了知故不行不隨如是遮法。亦不稱贊不以教人。知遮道已而遠離之。以是因緣。得菩提時成二無畏。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常修凈道常說凈法。修治莊嚴得凈法故。如是莊嚴亦自修治亦教眾生。以是因緣。得菩提時成三無畏。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終不起于憍慢之心。終不自說我知我見。覆藏功德顯露罪過。以是因緣。得菩提時成四無畏。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失道眾生示以正道。除去道路瓦石惡刺。津途險絕施作橋梁。闇冥之處為設燈明。見犯罪者能令調伏。能除眾生所有疑悔。于非犯者不強言犯。除壞眾生疑法之心。施法光明勸請說法。見說法者稱贊善哉。恭敬尊重不生輕心。欲解一切眾生言音。不正語者心不輕之。以是因緣。得菩提時成初無失。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實語法語。義語時語。調伏語。不錯語。離諸惡語。圣人之語。若聞法已轉為他說。為于自利及利他故。說時不輕。不生諍訟。信佛法僧。亦令眾生信佛法僧。觀諸法界不可宣說。以是因緣。得菩提時知一切語。得無量門總持方便。是故其身一切相好一一毛孔。悉出如來微妙音聲。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常修六念。亦化眾生令修六念。以是因緣。得菩提時不失念心。亦得法證總持方便。無量眾生于無量劫。思惟深義一時來問。如來不假思惟之力。而能一時各隨問答。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常護一切眾生之心。不與眾生作亂心因諸苦惱因。見諸眾生行善法時。不遮不亂。善知諸法悉如幻相。于諸眾生其心平等。知諸法界同于一味。以是因緣。得菩提時其心常定。得無邊聞總持方便。得是持已。心常在定而作佛事。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想不顛倒心不顛倒。以不倒故。于無我中不作我想。眾生命人士夫男女。憍慢煩惱。常斷有無。善惡垢凈。有漏無漏。世間出世間。生死涅槃等想。一切眾生有顛倒故。有如是想。若無顛倒則無是想。行于中道。以是因緣。得菩提時成就一想無有二想。修是定故。得無盡器總持方便。以是持力。心常修集無想三昧。憐愍眾生修集大悲。說法不息。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修集舍心舍于苦樂。不苦不樂。不喜不愁。不愛不嗔。以是因緣。利衰毀譽心無有二。常觀無??酂o我等。亦化眾生修如是舍。以是因緣。得菩提時名為大舍。得是舍已。得大海印總持方便。以是持力。雖得人天阿修羅乾闥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釋天梵天恭敬供養(yǎng)。不以為欣。邪見惡人輕慢罵辱。不以為戚。其心平等。如地水火風。不上不下不動不濁。修大慈悲。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至心求菩提甚深之法種種善根。不求聲聞乘。修集大悲。如是等心無有退轉。以是因緣。得菩提時成如來欲。無增無減。得金剛幢總持方便。得大自在。知云何說。知說何事。知何時說。知何處說。知為何眾生。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常勤精進。于諸善法不知厭足。恭敬供養(yǎng)和上善友。亦常親近樂聽正法。隨聞而持。如是精進為調眾生。為欲供養(yǎng)無量諸佛。為令無量無邊眾生得無上道。亦令獲得如是精進入于法門。以是因緣。得聞佛法總持方便。是故菩薩得菩提時。成就如是精進無減。以精進故具足神通。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具足念心修四念處。觀內外身無??酂o我。受心法念亦復如是。修空無相無愿三昧。為如來身。觀身念處不證解脫。以是因緣。得菩提時成就如來念心無減。得知心通知諸眾生根界。解業(yè)煩惱行習心處。善根惡根果報生滅。諸有次第。諸佛世界諸乘大眾。菩薩諸行得授記莂。父母親族師長和上。知如是等心不失念。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常修智慧。利慧。疾慧。無邊慧。甚深慧。解慧。凈慧。不動慧。無礙慧。無勝慧。了知聲聞緣覺乘慧。無上慧。不知足慧。具足如是等慧。求慧求法持法說法。甘樂于法。以樂法故。于內外物不生貪著。于師和上能忍眾苦。以所須物奉獻貢上。為于一字一句之義。能以十方世界珍寶奉施法主。一偈因緣舍于身命。雖于無量恒河沙等劫修行布施。不如一聞菩提之事心生歡喜。于正法所樂聞樂說。常為諸佛諸天所念。以念力故。世間所有經(jīng)典書論悉能通達。以是因緣。得菩提時成佛智慧無增無減。如是等智名為無礙。知眾生心。善不善無記。有漏無漏。世間出世間。垢法凈法。生死涅槃。一切法門。一切菩提事。一切菩提道。一切世界。一切劫一切微塵去來現(xiàn)在。于如是事通達無礙說時無盡。以是因緣。如來能于一法之中說無量法。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不樂在家求受五欲。樂處空閑修出家法。樂修深義及三脫門。以是修力得無礙法門無掛礙智。過魔境界莊嚴具足。遠離煩惱及諸惡見說甚深義破眾疑心。除去一切諸惡覺觀。破于欲界色無色界。為貪眾生演說正法令離貪心。為喜嗔者演說慈心令離嗔恚。為愚癡者說十二因緣令離無明。為慳貪者說檀波羅蜜。為破戒者說尸波羅蜜。為嗔恚者說羼提波羅蜜。為懈怠者說毗梨耶波羅蜜。為亂心者說禪波羅蜜。為無智者說般若波羅蜜。為凡夫人說四真諦。為顛倒者說無常無凈無樂無我。為結縛者說三十七助菩提法。菩薩具足如是等法。以是因緣。得菩提時成就解脫無增無減。如是解脫無能動者。畢竟清凈畢竟解脫。能知能見一切聲聞辟支佛乘。亦得清凈總持方便。以持力故能說解脫。于一切法得大自在。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恭敬智慧得智勢力。得智光明。知眷屬智。知無貪心。知無嗔心。知無癡心知無愛心。知無垢心。知無諍心。知無食心。知無貪心。知無上心。知無礙心。知無記心。知善心。知不善心。知惡心。知凈心。知不凈心。大心小心。狹心廣心。遍知心不遍知心。貪心舍心。持戒心破戒心。忍心不忍心。懈怠心精進心。定心亂心。癡心慧心。凡心圣心。正定聚心。邪定聚心。不定聚心。聲聞心。緣覺心。菩薩心。苦諦心。集諦心。滅諦心。道諦心。雖知如是而不取證。為調眾生常說正法。謂四真諦十二因緣。遠離斷見及以我見。說因緣果從緣而生。非因于我眾生命等。了知無明因緣于行。行因緣識。識因緣名色。名色因緣六處。六處因緣觸。觸因緣受。受因緣取。取因緣愛。愛因緣有。有因緣生。生因緣老死憂悲苦聚。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處滅。六處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取滅。取滅故愛滅。愛滅故有滅。有滅故生老死憂悲苦惱滅。大苦聚滅。作是觀已復作是念。如是等法。實非我作眾生壽命士夫等作。非常非斷。若非眾生士夫等作。是名為空。如其空者即是無我眾生壽命及以士夫。無常無斷。若無常斷無生無滅。無生滅者三世不攝。三世不攝即名為無。如其無者不可算數(shù)。無算數(shù)故即第一義。第一義者即是如來語。如來語者即無斗諍。無斗諍者名沙門法。沙門法者即是虛空。若能了知如是等法名真實知。若觀思惟諸惡因緣。則生無明至大苦聚。惡思惟滅則無明滅。乃至大苦聚滅。作是觀已。不著常見不著斷見。知一切法從緣而生從緣而滅。知一切法無我眾生壽命士夫。不見此彼及以中間。何以故。若無彼此云何有中。是故菩薩如是說法。以是因緣。得菩提時成解脫智無增無減。亦得無邊總持方便。以得持故。依于法界觀虛空界。說是處非處。至漏盡力四無所畏大慈大悲。宣說甚深秘密之藏。兼以是法化于眾生。是名不與二乘共之。身口意等具足神通。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一切身業(yè)隨智慧行。不欺眾生而作妨礙。不貪不慳無有害心。梵行清凈勤修精進。集助道法不惜身命。為諸眾生起大慈悲。以是因緣。得菩提時名為如來。一切身業(yè)隨智慧行。得一切光總持方便。以是持力。能作種種方便之身。所謂天身。龍身。阿修羅身。迦樓羅身。乾闥婆身。緊那羅身。摩睺羅伽身。梵身。釋身。四天王身。剎利身。婆羅門身。毗舍身。首陀身。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身。示現(xiàn)如是種種身已。為諸大眾隨意說法。說法既竟即滅不現(xiàn)。令一切眾不知所在。或身滅已而故說法。一切眾生六情瞻對而無厭足。若不見時心常緣念。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一切口業(yè)隨智慧行。不欺眾生。妄語兩舌。惡口無義語。常安隱語。法語毗尼語。不熱語。佛語義語。喜聞語。樂見語。以是因緣。得菩提時名為如來一切口業(yè)隨智慧行。獲得三分總持方便。以是持力。善解一切眾生語言。說諸眾生所有之業(yè)。佛所出言是真實語。十二因緣語。隨解脫語。不貪語。寂靜語。因緣語。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一切意業(yè)隨智慧行。不欺眾生。不妒不害。不作邪見修于正見。起大慈悲于諸眾生其心平等。終不忘失菩提之心。具足智慧捐除憍慢。以是因緣。得菩提時。名為如來一切意業(yè)隨智慧行。獲得無垢總持方便。以是持力。住一心中能知一切眾生諸心。觀眾生心悉皆平等。如幻化相本性清凈。觀諸眾生身業(yè)平等。皆如水月。見諸眾生悉在己身。己身亦在眾生身中。猶如影現(xiàn)。能令眾生悉作佛身。亦令己身作眾生身。一切無有能動轉者。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信過去世諸佛智慧。善身口意業(yè)無有疑網(wǎng)。若聞佛事不可思議。不驚不怖。信過去佛世界眾生。已得調伏。信如來身游十方界往返無礙。能解一切眾生言語。隨其種種而為說法。一切三世智慧無礙。了知過去一切法界一切諸乘知諸眾生業(yè)果神通。知他心智于如是等心信無疑。亦化眾生令同已信。以是因緣。得菩提時名為如來知過去世智慧無礙。因往修集勇健三昧。獲得健行總持方便。以是持力。能知過去諸佛世尊壽命種姓。亦知過去菩薩聲聞辟支佛等。一切眾生業(yè)果神通。亦知過去所有諸劫。有佛出者無佛出者及其名字凈以不凈。若廣若狹若粗若細。若微塵等若倒若順。于如是等悉得了知。如觀掌中庵摩羅果。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信未來世諸佛智慧。善身口意業(yè)無有疑網(wǎng)。若聞佛事不可思議不生驚怖。信未來世界眾生悉當調伏。信于如來游十方世界往返無礙。能解一切眾生語言。隨其種種而為說法。一切三世智慧無礙。了知未來一切法界一切諸乘。知諸眾生業(yè)果神通。知他心智于如是等心信無疑。亦化眾生令同已信。以是因緣。得菩提時名為如來知未來世智慧無礙。因修悲定得師子吼總持方便。以是持力。能知未來諸佛世尊壽命種姓。亦知未來菩薩聲聞辟支佛等。一切眾生業(yè)果神通。亦知未來所有諸劫有佛出者無佛出者。及其名字凈以不凈。若廣若狹若粗若細。若微塵等若倒若順。于如是等悉得了知。如觀掌中庵摩羅果。復次寶女。菩薩修行菩提道時。信現(xiàn)在世諸佛智慧。善身口意業(yè)無有疑網(wǎng)。若聞佛事不可思議不驚不怖。信現(xiàn)在佛世界眾生悉得調伏。信如來身游十方界往返無礙能解一切眾生言語。隨其種種而為說法。一切三世智慧無礙。了知現(xiàn)在一切法界一切諸乘。知諸眾生業(yè)果神通。知他心智于如是事心信無疑。亦化眾生令同己信。以是因緣得菩提時名為如來知現(xiàn)在世智慧無礙。因修凈定獲得金剛總持方便。以是持力能知現(xiàn)在諸佛世尊壽命種姓。亦知現(xiàn)在菩薩聲聞辟支佛等。一切眾生業(yè)果神通。亦知現(xiàn)在所有諸劫。有佛出者無佛出者。及其名字凈以不凈。若廣若狹若粗若細。若微塵等若倒若順。于如是等悉能了知。如觀掌中庵摩羅果。寶女。是名十八不共之法。如來。復有不共之法。謂無見頂。何以故。無邊身故。無能勝者。名不共法。何以故。一切事具故。見者除惱名不共法。何以故。身如藥樹故處眾無畏。名不共法。何以故。一切清凈故處眾無怯。名不共法。何以故。四無畏故知眾生心。名不共法。何以故。隨意說法故徒眾寂靜。名不共法。何以故。隨師教故出言清凈。名不共法。何以故。不說無義語故。凡所宣說聞者歡喜。名不共法。何以故。離怨親想故。說法之聲齊眾而聞。名不共法。何以故。余無利益故。各各見佛正在已前。瞻對之時目未曾眴。名不共法。何以故。身不可思議故。聞佛所說要生善芽。名不共法。何以故。成就無量諸功德故見者無厭。名不共法。何以故。覺一切法故。舉身回顧如象王視。名不共法。何以故。威儀清凈故大師子吼。名不共法。何以故。具足大力故威儀純善。名不共法。何以故。所有身業(yè)隨智行故口業(yè)純善。名不共法。何以故。所有口業(yè)隨智行故一切眼目。名不共法。何以故。所有意業(yè)隨智行故眾生樂聞。名不共法。何以故。語微妙故受上供養(yǎng)。名不共法。何以故。無上福田故無盡功德。名不共法。何以故。不求果報故無能壞者。名不共法。何以故。一一節(jié)中有那羅延力故記事不虛。名不共法。何以故。知諸根故為一切師。名不共法。何以故。通達一切故壽命無盡。名不共法。何以故。得法身故有親近者得大利益。名不共法。何以故成就一切諸善法故。所得智慧無能濁者。名不共法。何以故。知三世智性清凈故。出身血者得五逆罪。名不共法。何以故。成就一切諸善根故煩惱習盡。名不共法。何以故。了知一切煩惱因故知一切行。名不共法。何以故。覺一切法故。寶女。是名如來不共之法。爾時寶女復白佛言。世尊。如來所得三十二相。是何業(yè)因之所成就。佛告寶女。如來成就無量功德。是故得成三十二相。我今于是無量事中。當略說之。如來至心護持凈戒。得足下平相。修行種種惠施業(yè)故。得千輻輪相。不欺一切諸眾生故。得足跟傭相。護正法故。得指纖長相。不壞他眾故。得網(wǎng)縵相。妙服奉施故。得手足軟相。凈飲食施故。得七處滿相。喜聞佛法故。得鹿王[跳-兆+專]相。覆藏他過故。得陰藏相。修善法故。得上身如師子相。常以善法化眾生故。得缺骨平滿相。救護怖畏故。得臂肘傭相。見他事業(yè)樂佐助故。得手摩膝相。常修十善故。得清凈身相。常施病藥故。得所食之物至喉悉現(xiàn)相。常發(fā)莊嚴修善法故。得師子頰相。于諸眾生其心平等故。得四十齒相。和合諍訟故。得齒密相。珍寶施故。得齒齊相。身口意凈故。得二牙白相。護口四過故。得廣長舌相。成就無量功德故。得味中上味相。于眾生中常柔軟語故。得梵音相。修集慈心故。得紺色目相。至心求于無上菩提故。得牛王睫相。贊嘆他人所有功德故。得白毫相。恭敬父母師長和上故。得肉髻相。樂說深法故。得身柔軟相。施敷具故得金光相。遠離聚說世間事故。得一一孔一毛生相。樂受善友師長教敕故。得身毛上靡相。不以惡事加眾生故。得發(fā)色金精相。常勸眾生修三昧故。得身圓滿如尼拘陀相。生生之處作佛像故。得那羅延力相。寶女。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無量功德。獲得如是三十二相。寶女復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不可思議??煸杖鐏?。善說佛法。爾時世尊贊寶女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說。一切眾生聞是義者。即得具足無量功德。聞已信者。亦得成就無量功德。說是法時。十方無量無邊世界六種震動。無量眾生發(fā)菩提心。五千菩薩得無生忍。虛空諸天雨種種花。鼓眾伎樂以供養(yǎng)佛。若有眾生已于無量無邊佛所殖眾德本。乃得聞是如來十力四無所畏不共之法三十二相。是人聞已能生深信。信已能于大眾之中作師子吼說如是法。何以故。下劣之人不能得聞如是正法。假使得聞未必得信。上人持戒智慧具足乃能得聞。聞已敬信。信已不久當?shù)冒Ⅰ穸嗔_三藐三菩提。寶女復言。世尊。佛不可思議。法僧亦爾不可思議。聞信是經(jīng)亦不可思議。若有信者是人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云何菩薩修行法行。寶女。菩薩摩訶薩不舍親舊。知恩報恩憐愍一切。有歸依者終不舍棄。至心念于菩提之道。修于忍辱。難施能施攝取眾生慈心護戒。思惟善義護持正法。樂法念法持法樂靜。獨處空閑心無悔退。善護眾生凈身口意。為四無量發(fā)大莊嚴。常勸眾生于菩提道。凡所講論先贊大乘。不先許人后生悔心。清凈其行知足少欲。不慳不妒不斷圣種。心無諍訟了知因果。信聞戒施慚愧智慧。親近善友隨師長教。心無憍慢。恭敬禮拜長老有德。離貪恚癡我及我所。常念佛法僧施戒天。得供養(yǎng)時其心不高。常勤修行六波羅蜜空無相愿諸善方便。不見我常眾生壽命士夫之相。修四念處乃至八正道分。是名菩薩修行法行。又法行者無眼無色無色想行。無耳無聲無聲想行。無鼻無香無香想行。無舌無味無味想行。無身無觸無觸想行。無意無法無法想行。非色行。非色非非色行。非色苦行。非色非非色苦行。非色我行。非色非非色我行。非色空行。非色非非色空行。非色無相行。非色無愿行。非色無行行。非色性行。非色實行。非色寂行。非色生行。非色出行。非色因緣行。非色聚行。是名法行。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寶女。若無如是陰入界行。是名法行。無欲界行色界行無色界行。無住無脫。是名法行。無去無來無有住處。無心意識無見無聞無知無識。無有身業(yè)口業(yè)意業(yè)。非法非非法。非一非二。非去來現(xiàn)在。非垢非凈非聚非散。非我眾生壽命士夫。非常非斷。非我非我所。非始非終。是名法行。是名我法。是名住處。是名法性。是名法處。是名空處非處。名畢竟處。不動不住無有相貌。無出無滅無所修行。無取無舍無受無施。若能知見如是等法。是名真知。是名實知。是名法知。若有菩薩能作是學。為諸眾生行于生死。而于涅槃無所動轉。是名菩薩真實法行。說是法時八千菩薩成就忍辱。爾時寶女復以種種珍寶雜物。供養(yǎng)于佛而作是言。世尊。若有菩薩行是法行。即是修行一切佛行。即得授記坐菩提樹。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舍利弗語寶女言。汝知菩薩不退印耶。爾時寶女即說偈言。
諸眾生界及法界 若能平等觀無異
不生分別一一數(shù) 是名菩薩不退印
過去未來及現(xiàn)在 十方世界諸世尊
皆悉平等觀法界 是名菩薩不退印
觀有為界皆無?! ∮新o漏亦如是
知一切法本性凈 是名菩薩不退印
觀于生死無有量 不可稱計知其數(shù)
若能一念通達知 是名菩薩不退印
一切世間諸法界 及以出世諸圣法
若知平等悉真實 是名菩薩不退印
若能了知諸佛界 及以諸魔波旬界
通達是二無差別 是名菩薩不退印
貪欲嗔恚愚癡等 一切眾生諸煩惱
知從顛倒因緣生 是名菩薩不退印
生死之法及涅槃 無上正道及菩提
觀察是法無差別 是名菩薩不退印
知是五陰如菩提 如菩提性入界然
觀是諸法無有二 是名菩薩不退印
地水火風及造色 觀之猶如虛空等
如是即得真實印 亦如十方諸佛印
如眼界等菩提然 是二平等無差別
自能受持為他說 是名菩薩不退印
知諸眾生所有心 能為一切心因緣
如是因緣無障礙 是名菩薩不退印
能遍觀察諸眾生 所有諸根上中下
能觀生死盡彼岸 是名菩薩不退印
所有字義句無盡 于無量劫而演說
無能破壞作障礙 是名菩薩不退印
虛空邊際尚可盡 世間猛風可系縛
菩薩所有不退心 一切世間不能轉
成就無量陀羅尼 于諸法中不失念
次第演說諸法義 如佛口出無有異
十方世界佛世尊 為度眾生說無量
悉能受持解深義 是名菩薩不退印
無量劫中所聞法 猶如現(xiàn)聞而演說
無量世學陀羅尼 獲得如是無盡印
成就具足如是持 及以無上真知慧
若得菩薩不退印 則能宣說如是法
若觀一切諸法空 亦不親近不遠離
若有成就不退心 當知是人有空印
一切諸法虛空印 其性本來無生滅
若能了知是法界 是名菩薩不退印
諸法皆從因緣有 離于眾緣無法界
若能了知如是者 當知是有不退印
所有威儀諸色聲 能空一念悉示現(xiàn)
為欲教化諸眾生 即是菩薩不退印
惠施之心如虛空 無量劫中不可盡
成就無量諸功德 即是菩薩不退印
修集凈戒為佛戒 獲得佛戒如虛空
成就如是無上戒 即是菩薩不退印
一切眾生所有戒 及以學戒無學戒
雖有如是無量戒 不及不退十六一
若得最上無生忍 成就無量無有邊
若得如是無生忍 如過去佛之所得
為眾生故善莊嚴 無量世中不休息
常勤修集精進行 即是菩薩不退印
常樂修集諸禪定 亦為眾生宣說法
雖復示現(xiàn)諸威儀 而其內心不離定
具足無上正知見 遠離一切煩惱習
若有成就不退心 則能近于佛境界
具足三種之神通 及其如來善方便
若有成就不退心 是人欲得正覺印
一切眾生不能知 是人心行及境界
為諸眾生無量行 即是菩薩不退印
其實未得無上道 而能示現(xiàn)如來身
生及成道轉法輪 處眾示現(xiàn)大涅槃
未舍菩薩不退印 亦能獲得如來印
猶如虛空無有邊 所得佛印亦如是
說是偈時。三千大千佛之世界六種震動。五千菩薩得不退印。爾時世尊贊寶女言。善哉善哉。快說菩薩不退轉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寶女定得不退轉印。是故能作如是宣說。若不證者何能如是。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寶女久已得不退印。忍辱成就已盡大乘甚深邊底。爾時寶女白佛言。世尊。何故名大乘。佛言。其乘廣大故名大乘。于諸眾生無掛礙故故名大乘。是一切智善根根本故名大乘。無有煩惱諸結黑闇故名大乘。所有光明無處不遍故名大乘。周遍其邊有眼目故故名大乘。本性常凈初無沾污故名大乘。斷諸煩惱一切習氣故名大乘。護持禁戒故名清凈。修集定故名為安住。修智慧故名為無漏。修解脫故名無系縛。示一切法等無二故名解脫智。攝十力故名無能動。具四無畏故名無怖懼。攝取十八不共法故名為無礙。修集大慈故名平等。破壞一切諸魔眾故名為最勝。摧煩惱魔故名寂靜。壞陰魔故名不可數(shù)。破死魔故名為常住。具足檀那波羅蜜故名為富足。具足尸羅波羅蜜故名為無熱。具足羼提波羅蜜故名為無怨。具足精進波羅蜜故名為無動。具足禪那波羅蜜故名無漏無轉。具足般若波羅蜜故名勝一切世間出世間。具足方便波羅蜜故名為攝取。一切諸乘斷諸有故名無有。有因八道得故名為安。具定慧翼所往無礙調諸根故名大神通。修正勤故能見一切諸佛世界修念處故遠離惡法。親近善法。修七覺分遠離一切諸煩惱結。無為無漏無勝無上。無能見頂無能知者無有遮障。無有聽聞無入出處。大眾大堂一味不作。不作數(shù)量平等無二。得大名稱十方無礙。一切人天之所恭敬。成就無量無邊功德。永斷一切慳吝破戒害心懈怠亂心無明。能令眾生獲得多聞。為作安樂斷一切苦。能令作善業(yè)。佛智無礙智。無上智平等智。一切智。是名大乘。說是法時。萬二千眾生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既發(fā)心已復作是言。若有眾生能發(fā)如是大乘心者。即得無量善法利益。爾時寶女白佛言。世尊。何障礙故。不令眾生疾得大乘。佛告寶女。有三十二事。以是因緣為作障礙。何等三十二。一者樂聲聞乘。二者樂緣覺乘。三者樂釋身故。四者樂梵身故。五者樂為世樂受持禁戒。六者樂修一善。七者常懷嫉妒。八者多財貪著慳吝。九者不樂勸化眾生令修善法。十者心憍慢故。十一者不求菩提心故。十二者畏菩提心故。十三者于一法中生著心故。十四者不善思惟故。十五者不能親近師長和上善知識故。十六者誹謗余部故。十七者不能凈于身口意業(yè)故。十八者不能護持無上法故。十九者得少法味吝不說故。二十者少解法義生大慢故。二十一者遠離四攝故。二十二者不能恭敬同師同學故。二十三者不樂念于六波羅蜜故。二十四者遠離三聚故。二十五者不發(fā)愿故。二十六者少善根故。二十七者倒解義故。二十八者不嘆三寶故。二十九者誹謗大乘菩提事故。三十者自不解義誹他說故。三十一者不覺了知諸魔事故。三十二者樂生死故。是名三十二事障礙大乘不令眾生疾得大乘。寶女。如是障礙其事無量。我于今者但略說耳。大乘所有功德無量。障礙之事亦復如是。亦如涅槃功德無量。障礙之事亦復無量。如生死過無量無邊。即是大乘之障礙也。寶女。若有人能遠離如是無量惡法。當知是人即得大乘。寶女。若有菩薩能得凈心。是人即能獲得大乘。世尊。眾生云何速得成就無上大乘。寶女。有三十二事。眾生修集能速得之。何等三十二。一者眾生不請而往親附。二者見他福德不生妒心。三者至心修集無量善根。四者營他事業(yè)不生愁惱。五者至心不濁身口業(yè)凈。六者不為利養(yǎng)改四威儀。七者如說而住。八者于諸眾生其心清凈。九者終不放舍菩提之心。十者清凈莊嚴檀波羅蜜。十一者清凈尸波羅蜜。憐愍毀禁故。十二者凈忍波羅蜜。不惜身命故。十三者凈精進波羅蜜。得十力無畏故。十四者凈禪波羅蜜。遠離煩惱故。十五者凈般若波羅蜜。除煩惱習故。十六者修勇健定。壞諸魔業(yè)故。十七者至心度脫諸眾生故。十八者修四攝故。十九者心平等故。二十者不舍一切諸眾生故。二十一者知恩報故。二十二者護持正法故。二十三者修助道法不休息故。二十四者于諸善法無厭足故。二十五者破憍慢故。二十六者供養(yǎng)三寶故。二十七者于一切法不生諍故。二十八者善解十二深因緣故。二十九者具七財故。三十者于一切法得自在故。三十一者修六神通故。三十二者修集定慧故。是名三十二眾生修集疾得菩提。說是法時。七萬二千眾生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一切諸天以諸花香種種伎樂。供養(yǎng)于佛尊重贊嘆。作如是言。若有得聞如是等經(jīng)。當知是人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梵天釋天四天王天白佛言。世尊。如來今者演說如是無限量義了了之義。壞煩惱義。摧諸魔業(yè)。破諸邪見。能持一切無上正法。我等亦能受持讀誦書寫解說。若佛弟子有能受持讀誦書寫廣說之者。我等亦當為作衛(wèi)護。若有惡鬼欲為是人作嬈害事。我當遮止不令成就。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爾時。若能護我諸弟子者。即是護持我之正法。如是護者法則久住。爾時世尊告阿難言。阿難。汝當受持擁護演說如是經(jīng)典。若有菩薩于無量劫樂修惠施。復有菩薩受持是經(jīng)。讀誦書寫為人廣說。修大慈悲兼以此義勸人令學。其人所得福多于彼。亦能速疾獲得大乘。阿難白佛言。世尊。是經(jīng)何名。云何奉持。佛言阿難。是經(jīng)名為真實法義毗尼方便。成就發(fā)心無量寶聚。無量陀羅尼十力四無畏不共法聚。菩薩摩訶薩不退轉印廣說大乘寶女所問。如是等名汝當奉持。爾時阿難及諸人天聞經(jīng)歡喜。信受奉行。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第六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第七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于姑藏譯
不眴菩薩品第四
爾時世尊。故存欲色二界中間大寶坊中。與諸大眾圍繞說法。爾時眾中有金色光。其光明凈遍照三千大千世界。悉蔽一切日月四天釋梵光明。照已即滅。一切大眾瞻睹如來目未曾眴。當爾之時寂然無聲亦無聲欬。出入氣息。爾時大德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今何因緣有是光明。一切大眾瞻睹如來目未曾眴。爾時佛告須菩提言。東方過于無量世界。彼有菩薩名曰不眴。與萬菩薩俱共發(fā)來。欲聽如來微妙方等大集經(jīng)典。是其光明所言未訖。不眴菩薩已至佛所。大寶坊中赍持種種香花伎樂供養(yǎng)于佛。頭面禮足恭敬右繞。卻坐一面寶蓮華上。爾時須菩提。復白佛言。世尊。不眴菩薩。所來世界去此遠近。國土何名佛號何等。佛言。須菩提。東方去此七萬二千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土名不眴。佛號普賢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不眴菩薩從彼而來。爾時不眴菩薩摩訶薩長跪合掌。說偈贊佛。
如來世尊眾寶聚 具足一切波羅蜜
無上法師天中天 為眾生故我敬禮
寂靜戒定不可動 無上智慧調諸根
為諸眾生說大集 故我歸依師子王
樂施天人諸安樂 眾生喜見如滿月
具足力勢破魔眾 我今歸依大藥樹
成就善根施甘露 能度眾生生死海
我今歸依無上尊 具足妙相三十二
世尊莊嚴此大眾 猶如須彌顯四域
名稱無礙遍十方 人中象王我敬禮
如來智慧如虛空 通達三世無障礙
隨眾生根而說法 我今敬禮自在王
過無量劫勤精進 超勝同業(yè)諸菩薩
所得佛法如先佛 我今敬禮一切覺
十方諸佛悉贊嘆 精進殊勝無邊量
無量眾生得聞已 悉皆同發(fā)菩提心
于正法中無厭足 兼以勸化諸眾生
能說清凈法之性 我今稽首大法王
爾時不眴菩薩偈贊佛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此大集經(jīng)中欲少發(fā)問。唯愿如來垂哀聽許。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隨意發(fā)問。吾當為汝分別宣說。除卻汝等疑網(wǎng)之心。不眴菩薩既蒙聽許。心大歡喜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修何三昧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大念心大智大意。慚愧勇健修施教戒。被忍辱鎧建精進幢。游戲神通莊嚴慈悲。深樂法喜登陟舍山。能說能答摧伏魔怨。壞諸邪見不離諸佛。菩薩善友常得化身。不失念心深信大乘。樂施眾生無上智光。不為世法之所染污同于四大。如地利益一切眾生。如水能洗一切垢穢。如火能熟眾生善根。如風能于戒聞慧等無所障礙。修集慈悲猶如虛空。慧眼無量猶如帝釋。心得自在如自在天。正法化世如轉輪王。聚大福德如須彌山。于善無厭聚眾珍寶猶如大海。思惟十二因緣深義亦復如是。無所畏懼如師子王。具善法財猶如商主。一切依止如大醫(yī)王。能作光明猶如庭燎。破闇如日清涼如月。煩惱不污猶如蓮華。具足一切諸佛妙法猶如滿月。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以此義咨啟如來。至心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善男子。有三昧名一切法自在。菩薩修集是三昧者。則能獲得如是等事。亦得無量無邊福德。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佛之時世界所有一切具足。善男子。一切法自在三昧者。所謂信佛法僧??嗉瘻绲馈j幦虢绲瓤諢o相愿。出生滅沒十二因緣。內外因果業(yè)及果報信于開塞觀一切法如幻如化如焰如響。如水中月龜毛兔角??罩兄ㄊ?。如著影衣夢乘白象。若有若無及以有無。非有非無非常非斷。非生非滅非內非外。非見非斷信如是等。則能信佛菩薩大事而不自輕。菩薩事業(yè)雖復廣大。我亦能知心得自在。能大惠施護持禁戒。不妨外事憐愍眾生常修忍辱。為不退故勤行精進。為令眾生離煩惱故修集智慧。為壞一切分別想故修集三昧。得妙音聲一切樂聞。修于念佛觀諸如來平等無二。修于念法觀一切法同一性相。修于念僧觀一切僧無有退轉。修于念舍舍諸煩惱。修于念戒常念佛戒。修于念天念后邊身。凈身口意不隨他人。戒定智慧清凈施已。能得具足三十二相。施種種物具足成就八十種好。為欲莊嚴出世智慧具四念處。為欲遠離一切煩惱故具四正勤。為令其心得自在故具四如意。為欲壞破諸魔怨故修集信根。為不顛倒一切法故修精進根。勸令憶念諸罪過故修集念根。為諸眾生心清凈故修集定根。為于一切諸法頂故修集慧根。為無壞故修集五力。為真實知一切法故修七覺分。為真實知道非道故修八正道。樂于寂靜少欲知足遠離惡友。雖復通達一切事業(yè)。終不于中生獨師想。于諸煩惱心不貪著。不嗔眾生不疑諸見。于我我所心不生著。常修欲度眾生之心。于師和上父母善友生念恩心。常思報答往昔之恩。見毀禁者不生譏刺。舍棄重擔真觀陰故。不競不諍護法持戒。攝取持戒及護法者。聽法念法供養(yǎng)于法。于正法中心無疑網(wǎng)。凡所演說不為飲食。至心演說說時不輕。亦不自高。為出善芽所聞不失。瞻病所須供給走使。供養(yǎng)法師不說其短。不觀種姓戒與非戒。常樂聞法至心不忘。不失時節(jié)常請法師。敷揚道化。有所講說不生憍慢。聞已解義亦不自大。不觀他人所有過失。所可聽法為知足故。為不斷絕三寶種故。為得無礙宿命智故。為得真實見法性故。為發(fā)無上菩提心故。為護如來真實法故。為得上族好種姓故。為見佛法比丘僧故。為得堅固不退心故。為行圣行入圣數(shù)故。為得無盡大財寶故。為得無邊大功德故。為得清凈梵音聲故。為得具足佛功德故。為得具足菩薩法故。為欲受持讀誦書寫菩薩法藏及摩夷故。為欲受持如是等法廣宣說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獲得一切法自在三昧者。于一切事無能教者。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其心敬信佛法僧 亦復明信四真諦
若得智慧無掛礙 是名諸法自在定
能知于苦第一諦 亦能遠離于集因
證獲第三真滅諦 修集無上圣道諦
具足成就大念心 真實觀陰如虛空
其身威儀大寂靜 是名諸法自在定
能觀六入性相空 亦能調柔于諸根
能壞眾生疑網(wǎng)心 是名諸法自在定
能修集空無相愿 破壞一切諸憍慢
所行諸行無黑闇 是名諸法自在定
遠離斷見及我見 令身口意業(yè)寂靜
其心不著有無法 是名諸法自在定
所說正義無顛倒 調伏一切眾生心
既說法已無憍慢 是名諸法自在定
修集一切諸善根 不為煩惱之所污
其心無熱亦無濁 是名諸法自在定
不為他喜求菩提 亦不虛誑修善法
十方諸佛觀其心 是名諸法自在定
常樂惠施護持戒 憐愍心故忍諸惡
精進修定及智慧 是名諸法自在定
為諸眾生修慈心 亦無分別怨親想
樂施眾生無上樂 是名諸法自在定
調伏眾生于菩提 修舍離欲得安樂
常樂修集五神通 是名諸法自在定
所說正法眾樂聞 其義難盡如大海
真實了知于法性 是名諸法自在定
觀察佛身如諸法 佛性法性無差別
護法之心無退轉 是名諸法自在定
身口意業(yè)得寂靜 具足戒定心無為
遠離一切煩惱習 是名諸法自在定
能證無上真解脫 亦能獲得實知見
修集定慧無有邊 是名諸法自在定
不凈之物不以施 不受一切不凈戒
三十二相具足成 是名諸法自在定
修行種種諸惠施 是故獲得八十好
于佛法中得自在 是名諸法自在定
修集具足四念處 正勤能壞諸煩惱
為調眾生修如意 是名諸法自在定
為入佛法修信根 為壞魔眾修五力
為知諸法修七覺 是名諸法自在定
修八正道破邪徑 施于眾生無上樂
心無憍慢一師想 是名諸法自在定
若得修集自在定 是人則能離煩惱
親近諸佛菩薩等 樂修少欲知足行
為在無上圣人數(shù) 以眾生故修大悲
不為飲食演說法 是名諸法自在定
為法不惜于身命 護持正法不吝財
常樂修行二種施 是名諸法自在定
常勸眾生令聽法 如其未解心不輕
不為勝他護持戒 是名諸法自在定
無量世中所聞法 至心受持為他說
無上法師大名稱 不觀時節(jié)戒非戒
演說不休亦不息 不失時節(jié)隨意說
所說諸法如幻相 是名諸法自在定
所言真實甘樂聞 聞已如說而安住
其心無貪無嫉妒 是名諸法自在定
有問無嗔無輕慢 常修憐愍無二相
能自凈除諸過失 是名諸法自在定
具足七種無上財 成就壽命無上命
具足十力四無畏 是名諸法自在定
常樂聞法善思惟 善思惟已如法住
如法住已為眾說 是名諸法自在定
不忘菩提上種性 供養(yǎng)三寶得化身
勸化大眾具菩提 是名諸法自在定
其目清凈見諸佛 得梵音聲無上邊
其音遍滿十方界 是名諸法自在定
財寶惠施無有盡 智慧演說無窮竭
供養(yǎng)父母師和上 是名諸法自在定
成就具足宿命智 不失無上菩提心
六波羅蜜無厭足 是名諸法自在定
為欲利益眾生故 受菩薩藏及摩夷
樂為眾生廣分別 是名諸法自在定
遠離一切惡思惟 了了睹見十方界
一心能知無量心 是名諸法自在定
一心了知三世事 修集無量諸神通
得后邊身智無礙 是名諸法自在定
憐愍眾生修大悲 觀察諸根隨意說
一切佛法得自在 是名諸法自在定
若有得聞如是事 至心受持生信順
即能獲得無上道 亦如往世諸世尊
爾時不眴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成就何法獲得如是一切諸法自在三昧。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一法則能獲得如是三昧。所謂不著一切諸法。復有一法不著于戒。何以故。若不著戒則能不著一切善法。具足戒故則能成就一切佛法。得大利益無上大道。是故我言。戒是一切善法根本。戒名大燈。若著戒者是人則于菩提障礙非菩提道。若于諸法生貪著者。去菩提道則為大遠。若不貪著則為鄰近。復有二法。菩薩具足則能獲得如是三昧。一者為于菩提方便。修集舍摩他。二者為于善法方便。修集毗婆舍那。復有三法。菩薩具足得是三昧。何等為三。一者不舍眾生修空三昧。二者不舍于法修無相三昧。三者求于諸有修無愿三昧。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調伏眾生修集空 護持法故修無相
不舍諸有修無愿 是人則得是三昧
復次善男子。復有四法。菩薩具足則能獲得如是三昧。何等為四。一者具足四諦方便。二者具足四無量心。三者具足四無礙智。四者具足四攝之法。復有五法。菩薩具足得是三昧。何等為五。一者具足五神通。二者具足五根。三者具足五力。四者具足真智觀于五陰。五者具足五眼。復有六法。菩薩具足得是三昧。何等為六。一者具足六波羅蜜。二者具足六念。三者具足智慧觀于六入。四者具足遠離六道。五者具足六通。六者具足六和敬法。復有七法。菩薩具足得是三昧。何等為七。一者無貪遠離煩惱。二者于眾生所無有嗔恚。三者于諸法中無有疑心。四者具無礙智無有五蓋。五者觀十二因緣無有疑網(wǎng)。六者成就無上智慧。七者成就無上三昧。復有八法。菩薩具足得是三昧。何等為八。一者修集八正道分。二者離八邪道。三者遠離八難。四者具足八大人覺。五者具八解脫。六者具八勝處。七者專念菩提。八者斷煩惱習。復有九法。菩薩具足得是三昧。何等為九。一者不失念心。二者解甚深義。三者破壞魔業(yè)。四者具佛三昧。五者凈身口意。六者具足方便。七者威儀純善。八者勤行精進具六波羅蜜。九者遠離聲聞辟支佛道。復有十法。菩薩具足得是三昧。何等為十。一者具足佛智。二者具足法界無分別智。三者于真實性無有動轉。四者具足三世平等智慧。五者具足眾生心平等智。六者具知諸根上中下智。七者具足四無礙智。八者具足三解脫門。九者具足諸法同一味智。十者具足諸法無生滅智。說是法時。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得是三昧。爾時須菩提語不眴菩薩言。是大眾中三萬二千諸菩薩等。皆悉獲得如是三昧。善男子。汝今得耶。不眴菩薩言。大德。乃至無有一法可得名為三昧。我云何得。凡言得者即是顛倒。夫顛倒者即我我所。菩薩若著我我所者。則不能得如是三昧。須菩提言。菩薩摩訶薩住于何處得是三昧。不眴菩薩言。如須菩提所住之法得解脫者。我如是住得是三昧。須菩提言。我實不住一切法中而得解脫。大德。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住諸法得是三昧。須菩提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將不住于空無相愿得三昧耶。不眴菩薩言??諢o相愿可得住耶。不也善男子。大德。是故空無相愿所住之處。得是三昧。善男子。如是三昧住在何處。不眴菩薩言。如一切法真實性住。住是三昧者亦如是。住一切諸法真實性者名圣解脫。圣解脫者名無所住。無住之住住一切法。一切諸法不住煩惱不住解脫。大德。得解脫者。為具煩惱不具煩惱。善男子。我亦不具非不具也。大德。若仁不具非不具者為何所得言解脫也。須菩提言。善男子。若使法界有縛系者。我則解脫。而法界性無縛解相。非相非非相。非種種相。非一相非多相。如法界相解脫亦爾。時須菩提說是法時。八千比丘得阿羅漢果。須菩提語不眴菩薩言。善男子。如佛所說。若能具足如是等法得是三昧。汝今具足是三昧不。不眴菩薩言。大德。一切諸法無有根住。若法無根即是無住。夫無住者名為無作。若無作者云何可住。須菩提言。若無住者何故如來常作是言。住如是法得無生忍。不眴菩薩言。大德。無所住者亦名為住。是故如來亦說住貪而得解脫。而智慧性不能壞貪住于解脫。若有菩薩能知如是不住之住。是名無生智慧。住是無生智慧中已。則能獲得無生法忍。復次大德。若有菩薩不離凡夫能知圣法。以凡夫心觀察圣法。以圣法性觀察于忍。忍性觀忍。復以是忍觀一切法。知如是等名無生忍。
復次大德。若有菩薩觀二種界。一眾生界。二者法界。以法界性觀眾生性。以眾生性觀法界性。若離法界無眾生界。法界眾生界無生無滅。若能如是通達知者名無生智。無生智者即無生忍。復次大德。菩薩摩訶薩知從十二因緣生法。從六境界作六因緣。若善不善。是善不善即無生滅。何以故。境界之性不能生法。六入亦爾不能生法。何以故。無生性故。如其六入能生法者。則應常生不須外緣。若外境界性能生者。亦應常生不假于內。若俱生者則有二相。二相之法性無真實。通達了知如是等者名無生忍。若得如是真智慧者。是名菩薩得無生忍。復次大德。若有菩薩具足成就二種莊嚴功德智慧。觀是二事平等無二。雖如是知不言我知。亦于此知不生貪著。是名無生忍。復次大德。菩薩摩訶薩身意寂靜觀法寂靜。法寂靜已觀菩提靜。菩提靜已觀忍寂靜。亦不隨他不著內外。是名菩薩無生法忍。說是法時不眴菩薩等五百菩薩得無生法忍。爾時世尊贊不眴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演說無生法忍。即是真實如先佛說。復次善男子。菩薩若得心自在者。即得諸法自在三昧。云何名為心自在耶。善男子。若有菩薩遠離貪愛。得帝釋身或轉輪王身。雖為無量諸眾生等說五欲樂。而其內心實不貪著。是名菩薩心得自在。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修集三昧。四無量心求諸有時。不以有心以智慧心。雖生欲界不因欲心。其心常不遠離三寶。修集莊嚴諸波羅蜜。以四攝法攝取眾生調伏眾生。修三十七助道之法。是名菩薩心得自在。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修空無相愿。自不證于空無相愿。亦為眾生說如是法。為調聲聞辟支佛等。入于無生正定之聚而為說法。彼既聞已即得解脫自不證之。亦令眾生不舍菩提。是名菩薩心得自在。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為調聲聞辟支佛故。入無生滅正定之聚。亦得滅定。又能通達一切三昧出入相行。雖得如是通達自在。亦不證于滅盡三昧。何以故。未具佛法故。是名菩薩心得自在。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以平等智觀于法界。種種世間種種眾生種種說法種種方便。是名菩薩心得自在。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生長壽天未盡天壽。其身亦生短命之中。為欲調伏諸眾生故。是名菩薩心得自在。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具足快樂。舍是樂已為諸眾生受大苦惱。護眾生故護菩提故。是名菩薩心得自在。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同于聲聞辟支佛行。而心護念菩提之道。亦修菩提微妙之行。為諸聲聞緣覺之人。隨意說法而亦不證。是名菩薩心得自在。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解八萬四千法門。亦復通達煩惱行處。為斷眾生諸煩惱故。處中說法。亦不為諸煩惱所污。是名菩薩心得自在。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具足神通。若有眾生盲聾跛躄。菩薩摩訶薩自變其身。亦同其像而為說法。是名菩薩心得自在。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具足智慧。通達外典善解邪論。而其內心不為邪見。為欲調伏諸眾生故修集其道。是名菩薩心得自在。善男子。菩薩具足如是等事。名心自在。亦名得一切法自在三昧。須菩提言。世尊。不眴菩薩得是三昧。為久近耶。佛言。過去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自在王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凈劫亦名凈。其佛國土地平如掌。金銀琉璃頗梨莊嚴。常有幡蓋。如兜率天多饒飲食。爾時眾生所有貪欲嗔恚愚癡無有勢力。多有利智能解佛語。一切悉樂無上大乘。爾時世尊與八萬四千大菩薩眾。三萬二千聲聞大眾。爾時世有轉輪圣王。名曰廣持號曰法士。成就七寶輪寶象寶馬寶女寶珠寶兵寶主藏之臣。千子具足王四天下。治以正法不加刀杖。憐愍眾生教以十善。一切眾生亦樂受之。爾時千子悉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圣王供養(yǎng)如來菩薩聲聞一切大眾。衣服飲食臥具湯藥房舍資生。經(jīng)萬歲已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無上道修三十七助道之法。爾時彼佛壽命滿足八萬四千歲。王有一子名曰法語。于彼佛法信心出家。勤行精進清凈持戒。為得無上菩提道故。爾時法語比丘。二萬年中無有睡眠。如彈指頃不生貪心嗔心癡心不善覺觀。不念父母宗親眷屬飲食衣服房舍臥具資生之物。亦不覺知晝夜之相。二萬年中常修念佛。須菩提。法語比丘勤精進故。獲得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過二萬年已往詣佛所。頭面禮敬右繞三匝。卻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施一切眾生安樂。為欲調伏一切眾生。唯愿世尊哀愍示導。云何令我化諸眾生宣說正法。佛言比丘。有八陀羅尼門。若成就者得無礙語。則能為諸眾生說法。何等為八。一者念佛知法身故。二者念法知凈法故。三者念僧知無礙故。四者真實思惟破惡覺觀故。五者知字不可說故。六者修舍摩他。為知諸法同一昧故。七者修毗婆舍那。為知諸法本性凈故。八者修方便智。為得忍故。比丘。具如是八陀羅尼門。則能堪任宣說正法化諸眾生。比丘。復有八精進。菩薩具者能宣說法化諸眾生。一者求法勤行精進。二者持法勤行精進。三者觀法勤行精進。四者說法勤行精進。五者護法勤行精進。六者供養(yǎng)法師勤行精進。七者護受法者勤行精進。八者如法而住勤行精進。是名為八。復有八法。菩薩具足能化眾生。何等為八。一者修慈等觀眾生故。二者修悲調伏眾生故。三者觀法得無上法故。四者觀智破憍慢故。五者護諸眾生施安樂故。六者善思惟壞諸煩惱故。七者修助道法莊嚴菩提故。八者護法具足六度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能具足如是等法。則能教化一切眾生。爾時比丘聞是法已。于十千年系心思惟。勤行精進為得是法。以精進故即得無盡器陀羅尼。善解一切眾生語言隨語為說。得是持已復有無盡辯才。成就如是陀羅尼已。周遍城國村邑聚落?;療o量眾于三乘道。為其父母兄弟眷屬宗族說法。悉令獲得隨順法忍。須菩提。爾時比丘復往佛所。頭面敬禮右繞三匝。卻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說我已證得。佛神力故得圣智慧。世尊。頗有三昧菩薩修已心不退轉增長善法。佛言比丘。有三昧名一切法自在。菩薩修已其心不退。亦得增長無量善法。爾時比丘聞三昧名。即白佛言。世尊。菩薩云何行。云何修。云何學。而能獲得如是三昧。比丘。有八法八莊嚴八發(fā)心。菩薩具已得是三昧。何等為八。一者凈心。二者至心。三者施心。四者離煩惱心。五者觀六界。六者修忍。七者勤精進。八者修定身心寂靜。是名八法。八莊嚴者。一者舍。二者戒。三者功德。四者智。五者舍摩他。六者毗婆舍那。七者發(fā)菩提心。八者莊嚴一切佛法。是名八莊嚴。八發(fā)心者。一者發(fā)心無有眾生壽命士夫。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二者發(fā)心一切諸法無??酂o我。三者發(fā)心一切諸法空無相愿。四者發(fā)心未來之法無有住處。五者發(fā)心現(xiàn)在之法無有住處。六者發(fā)心一切諸法無業(yè)果報。七者發(fā)心一切諸法無有作者。無有受者。八者發(fā)心一切諸法無有系屬。菩薩具足如是等法得是三昧。比丘聞已進修不久。即得如是一切法自在三昧得三昧已即放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爾時比丘即往佛所。頭面作禮右繞三匝。上升虛空一多羅樹。結加趺坐滿一千年。不動不搖法喜為食。獲得比智樂說無礙。令三萬六千億眾生得不退心。無量眾生安住三乘。爾時法語比丘。過千年已從座而起作如是言。如來世尊。勤精進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非懈怠也。善男子。汝于無量無邊世中。成就無量無邊功德。故能速得如是神通。善男子。汝已于往七萬六千億佛所。種諸善根凈修梵行。是故因此過去善根。獲得如是現(xiàn)在善果。佛告須菩提。汝知爾時法語比丘得三昧者。豈異人乎。即是今之不眴菩薩。成就如是無量功德。爾時世尊為須菩提。說是菩薩往因緣時。三萬二千眾生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虛空之中諸天龍神乾闥婆等。雨諸華香以用供養(yǎng)不眴菩薩。而作是言。我等今日見此菩薩得大利益。爾時須菩提語不眴菩薩言。善男子。汝已久修清凈梵行。不眴菩薩言。大德。夫梵行者。非是過去未來現(xiàn)在。若非過去未來現(xiàn)在即是無作。若無作者即名為行。如是行者名為無生名為無諍。無有言說及以威儀。大德。非眼行故名為梵行。非耳鼻舌身意行故。名為梵行。非色聲香味觸法行故。名為梵行。亦非色受想行識行故。名為梵行。非相非緣。非見非聞非知非覺。大德。如是等法無去來住。無牽無挽無有數(shù)量。無上無下是名梵行。須菩提言。善男子。夫梵行者名八正道。不眴菩薩言。大德。云何八正道名為梵行。若以正見為梵行者。不見諸法名為正見。等見諸法名為正見。不見之見乃名正見。若不見者。云何得名為正見耶。若無正見。云何得名為梵行乎。無有思惟名正思惟。夫思惟者名為顛倒。若顛倒者。云何得言正思惟耶。一切音聲皆悉平等。若善若惡若一若二。若過去若未來若現(xiàn)在。若一切字若一切聲。是名為響。若是響者。云何得言為正語耶。聲平等者。一切行法皆悉無常。是苦無我涅槃寂靜。若能等觀一切諸法。如涅槃相及演說者是名正語。無身無身業(yè)。無口無口業(yè)。無意無意業(yè)。何以故。無業(yè)處故。若有業(yè)處則有我我所。若無我我所則無業(yè)果。若如是觀名為正業(yè)。若為壽命行于邪命。遠離邪命故名正命。若觀是等無我我所。無有眾生壽命士夫。如其無者。何故得名為正命耶。于眼識色不生染著。眼識性空。以識性空故眼色亦空。若眼色識空至意識法亦復如是。若如是觀是名正命。無有顛倒。斷諸精進名正精進無精進法。無精進者。無有具足成就精進。無有精進為利益者。若能觀察如是等法是名正精進。若能等念一切諸法平等如空。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一切法陰入界等亦復如是。若能觀于如是等法是名正念。觀一切法皆悉平等無我我所。若能如是平等觀者是名正定。大德。若能如是觀一切法性平等者名八正道。是名梵行。非以數(shù)故名八正道。非八正道名為梵行。非世道故名為梵行。非著心故名為梵行。非二相故名為梵行。無作相故名為梵行。若見諸法無有住處乃名梵行。爾時不眴菩薩。為諸大眾說如是等梵行法時。五百比丘離諸煩惱。得阿羅漢果。須菩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說是法。如離煩惱阿羅漢人。其所宣說等無有異。大德。我今亦是遠離煩惱。亦是阿羅漢。我亦遠離聲聞緣覺煩惱諸法。我如法住故名阿羅漢。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不眴菩薩。樂說無礙不可思議辯才利智。隨問而答。佛言須菩提。不眴菩薩得一切法自在三昧。以是故能隨問而答。若有菩薩得是三昧。一切世間人天魔梵。不能障其樂說無礙。爾時帝釋白佛言。世尊。若有人于無量世中。具足功德乃能得見。不眴菩薩聞其所說。世尊。若有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受持是經(jīng)讀誦書寫為人解說及聞法者。悉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知是輩一切皆當如不眴菩薩作師子吼。世尊。我當擁護如是等人。佛言善哉善哉。憍尸迦。汝今至心護持正法。爾時梵王復白佛言。世尊。我當樂修舍定三昧。舍禪定樂來護佛法及說法者令離病苦。隨何國土有說法處。我當往彼至心聽受。若有國土信受此經(jīng)供養(yǎng)三寶。我亦當為除滅惡相。令其土境清凈安怗正法治化。佛言善哉善哉。梵王。汝真護法。若有人能如是護法。當知是人終不遠離三寶之寶。爾時四天王。復白佛言。世尊。我亦能護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如是法者。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知法者是人乃能擁護是法。汝于我所得聞法已。即獲法眼斷諸惡道。若復至心護持正法。不久當斷一切諸有。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當受持如是經(jīng)典。為四部眾廣說其義。阿難白佛言。世尊。我能受持如是經(jīng)典。如佛所說等無有異。廣為四眾宣釋分別。爾時人天阿修羅乾闥婆一切大眾。聞經(jīng)歡喜贊嘆善哉。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第七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第八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于姑臧譯
?;燮兴_品第五之一
爾時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間大寶坊中。與諸大眾圍繞說法。是時三千大千世界。大水盈滿猶如大海。又如劫盡水災起時。然諸世界國邑村落。城郭舍宅山林樹木。上至色界無所嬈害悉皆如故。而諸大眾皆見是水。爾時水中出生無量分陀利花。青琉璃莖真金為葉。功德寶臺帝釋寶須。周匝多有無量之花??v廣十里在寶坊中。高一多羅樹。爾時大眾。各各自見在此花上。其花爾時出大光明。遍照十方無量世界。爾時大眾心生歡喜。我等今者必當?shù)寐勈鈩倜罘?。爾時彌勒菩薩即從坐起。前禮佛足右繞三匝。于蓮華上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如是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水猶如大海。又如劫盡水災起時。復出無量分陀利花。大光如是遍照十方無量世界。佛言彌勒。下方過于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等國。有一世界名寶莊嚴。其土有佛號海智神通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有菩薩名曰海慧。欲來至此大寶坊中。與無數(shù)菩薩俱共已斷一切數(shù)想。欲來聽是大集經(jīng)典。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彼佛世界去此甚遠。海慧在彼。頗得聞此佛所說不。佛言舍利弗。如汝今于我前所聞。彼亦如是。如汝今日及諸大眾睹見于我。海慧菩薩見我亦爾。世尊。菩薩摩訶薩所有神通不可思議。住于極遠無量世界。而有如是無礙天眼無障耳通。世尊。誰有聞是不思議事。而當不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唯除下劣不肖人耳。
爾時?;燮兴_。具足無量神通之力。于一念中在彼國滅。忽然現(xiàn)此大寶坊中即入三昧。令此大眾悉得遙見。彼佛世界所有人民。城邑聚落屋舍殿堂。山林樹木飛鳥走獸。及見彼佛與諸大眾圍繞說法?,F(xiàn)是事已。即從三昧安詳而起。前禮佛足右繞三匝。以其世界所有香花種種伎樂。供養(yǎng)于佛作如是言。下方世界海慧神通如來。致問無量如來身命及以大眾悉安隱不。卻坐一面寶蓮花上。時有梵王名曰修悲。作是思惟何因緣故有是大水。滿此三千大千世界而非水災。我今當往問于世尊。即與六萬八千梵俱詣如來所。頭面敬禮右繞三匝。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此中三千大千世界。七寶蓮花莊嚴遍滿。無量菩薩各各次第坐寶花上。三千世界大水盈滿。佛言梵天。善男子。此是?;燮兴_摩訶薩神通之力。梵天言世尊。如來所說大集妙典猶未訖耶。佛言梵天。如來所有樂說無礙不可窮盡。梵天。佛與無量菩薩大眾。觀察法界講論法界。法樂微妙亦不可盡。梵天言世尊。如來所言?;燮兴_其誰是耶。佛言梵天。汝今不見坐寶蓮花。其花縱廣滿十由旬。為諸菩薩之所恭敬贊嘆者乎。其身色像光明煒燁。唯除如來余無及者。爾時梵天。見已即生恭敬之心。頭面禮拜作如是言。若有得見如是正士得大利益。我今遇之亦復如是。世尊如是正法當久近住。佛言善男子。如是正法如如來壽。我涅槃后是諸菩薩亦護是法。何以故。此經(jīng)即是過去未來現(xiàn)在佛印。爾時?;燮兴_踴在空中高七多羅樹。示現(xiàn)己身智慧之力。為令大眾生信心故。莊嚴此經(jīng)故。而說偈言。
下方有土過塵數(shù) 有佛海智神通尊
常為眾生演說法 我聞能受為人說
我今來此大眾中 供養(yǎng)恭敬十力尊
所來眷屬諸菩薩 為破法中細疑心
我今敬禮最無勝 如法而作上供養(yǎng)
為欲莊嚴上菩提 教化眾生無上道
若觀諸色無有相 亦能斷離三種受
若無相貌及種性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不貪著我我所 亦復修集于中道
觀一切法如虛空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不貪著諸境界 亦能寂靜于內入
于諸法界不生著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見如來真法身 能豎無上大法幢
見一切法如幻相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見無施無受者 無作無受亦如是
若無正見及邪見 是人能禮無上尊
亦不定在菩提中 又不決定在生死
遠離一切諸煩惱 是人能禮于如來
若有至心修善法 凈身口意三業(yè)等
亦能調伏于諸根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忍諸法無有我 不成菩提舍眾生
為菩提故持凈戒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觀諸法猶如焰 眾生平等如虛空
凈心不作諸心想 是人能禮無上尊
為諸眾生受大苦 為菩提故修忍辱
觀一切法如水月 是人能禮于正覺
觀無眾生命士夫 亦為眾生修菩提
觀法念念滅盡相 是人能禮無上尊
受地獄苦心不退 勤加精進修集道
聞諸法空心不怖 是人能禮無上尊
一切境界無掛礙 猶如空中動手者
亦觀三世相平等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魔不能知其心 是人能得大神通
若說法字義無盡 是人能禮無上尊
若能遍聞諸佛音 聞已受持廣宣說
不見三寶差別相 是人能禮無上尊
如來具六波羅蜜 無有去來如虛空
了了知諸眾生界 是故我禮無上尊
如來成就大功德 終不生于似我慢
我今敬禮佛色像 是身世間不能作
佛光勝于一切光 其意殊妙亦最上
一切眾生不見頂 是故我禮一切勝
如來知諸眾生解 隨解而為演說法
能知煩惱之對治 是故我禮于世尊
爾時?;燮兴_。偈贊佛已從空而下。白佛言世尊。我今于此欲少咨問。唯愿如來哀愍聽許。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隨意致問。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海慧菩薩言世尊。我先聞有凈印三昧。若有菩薩住是三昧。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愿如來說是三昧。令諸菩薩普皆得聞。聞已皆當莊嚴修行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佛言善男子。至心諦聽吾今當說。善男子。如凈寶珠。匠者琢磨價直無量人所珍重。善男子。菩薩初發(fā)菩提心已。修集善法多聞思惟。觀察法界凈于初心。初心既凈咸為諸佛菩薩敬念。即便獲得凈印三昧。善男子。凈寶珠者離九種寶。何等為九。一者金性。二者銀性。三者琉璃性。四者頗梨性。五者馬瑙性。六者蓮花性。七者車磲性。八者功德寶性。九者珊瑚性。是名為九離。是九性名凈寶珠。其價無量。轉輪圣王之所受用。是珠光明余光不及。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發(fā)菩提心亦復如是。離九種性得凈印三昧。何等為九。一者凡夫性。二者信行性。三者法行性。四者八忍性。五者須陀洹性。六者斯陀含性。七者阿那含性。八者阿羅漢性。九者辟支佛性。離是九性入佛種性得凈印三昧。以其凈故勝于一切聲聞緣覺。施于一切眾生光明。善男子。凈寶珠者耐磨穿押。是故此珠名無瑕玼。善男子。凈印三昧亦復如是。善男子。云何凈印三昧。修集三戒具十善法。修行慈悲憐愍眾生。見他事業(yè)親往營理。愛念一切修舍意凈。常念眾生以四攝法。攝取一切專念六念。調伏諸根少欲知足。不斷圣種息諸斗訟壞于憍慢。恭敬供養(yǎng)諸師和上耆舊長宿。不輕于他求法護法。遠離惡法。于佛法僧信心無壞。心常緣念一切善法。不贊己身常稱他德。知恩報恩凈諸威儀。具于忍辱求舍摩他修陀羅尼。心等如風地水火空。常樂出家修集寂靜持戒精進。親近善友凈于諸根。眼耳鼻舌身心無礙。觀于不凈為壞貪結。修集慈心為破怨親。觀十二緣為壞無明。遠離一切障礙之法。施法無吝具足成就六波羅蜜。不求余乘。內外清凈觀生死過。于菩提道心不悔退。教化眾生于大乘中。善男子。菩薩具足如是等法。凈不凈意。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寶珠。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若有修集大慈心 具足成滿十善法
是人定見彌勒佛 故菩提心難思議
修集大悲為眾生 亦常教化于大乘
為除煩惱修舍心 故菩提心難思議
具足修集念智慧 及能調伏于自心
能修知足及少欲 是故菩提心最勝
遠離一切諸惡法 其心柔軟于眾生
增長一切諸善法 是故菩提心最勝
恭敬供養(yǎng)師和上 紹繼增長圣種性
遠離一切諸憍慢 是故菩提心最勝
其心質直不欺誑 常樂寂靜化眾生
除去憍慢不輕他 是故菩提心最勝
護持正法能聽說 化諸眾生離煩惱
至心專念無上乘 是故菩提心最勝
供養(yǎng)三寶信四諦 遠離諸惡修善法
不嗔不恚于眾生 是故菩提心最勝
客煩惱起生慚愧 即向十方佛懺悔
修集善法調諸根 是故菩提心最勝
凈身口意知業(yè)果 知恩念恩知酬報
信十二緣凈威儀 是故菩提心最勝
具舍摩陀修智慧 具足持戒樂菩提
受大苦惱心不動 是故菩提心最勝
其心平等如四大 視諸眾生如虛空
常樂出家修菩提 是故菩提心最勝
貪樂寂靜凈身心 修行法行觀四諦
實語法語真義語 是故菩提心最勝
有所說法而安住 勤修精進壞魔業(yè)
于所修法無懈怠 是故菩提心最勝
親近善友佛菩提 能度眾生生死海
能凈一切六境界 是故菩提心最勝
遠離障礙除五蓋 諸根清凈無憍慢
貪欲嗔恚癡對治 是故菩提心最勝
觀善思惟具念心 修助菩提得神通
不畏生死樂涅槃 是故菩提心最勝
凡所說法不為食 于諸法中心無吝
修行善法不求報 是故菩提心最勝
不以余乘攝眾生 所說眾樂而受持
其心無量無有邊 是故菩提心最勝
內外清凈無過咎 不畏生死修菩提
修菩提時心不悔 是故菩提心最勝
知眾生界凈國土 莊嚴菩提不自為
迷惑眾生示正道 是故菩提心最勝
善知法界真實性 無分別智不可說
能破眾生怖畏想 是故菩提心最勝
若能具足如是法 是能凈發(fā)菩提心
不為世法之所污 煩惱魔業(yè)亦復然
若有能發(fā)菩提心 是則能勝一切乘
能凈一切眾生心 亦能演說無上道
善男子。云何名為菩提之心押而不壞。押者名為大悲。緣于一切眾生。紹三寶種不令斷絕。為佛法故莊嚴善根。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嚴凈世界。為護正法不惜身命。善男子。若為諸惡眾生打觸惱亂嬈害。悉當忍之。亦應不舍一切眾生。心不生悔不愁不惱。為調眾生勤加精進。若遇罵辱嗔恚打擲。默然受之終不加報。應作是念。夫大乘者與世共諍。何以故。一切眾生順生死流。大乘之法逆生死流。一切眾生各各諍訟。大乘之法破壞斗諍。一切眾生嗔恚熾盛。大乘之法除滅嗔心。一切眾生各各虛誑。大乘之法質直無虛。十方世界若有眾生。以諸刀杖隨逐菩薩。而作是言。誰有發(fā)此菩提心者。我當假假支解其身如胡麻許。菩薩聞此終不退轉菩提之心。亦不放舍慈悲喜舍惠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何以故。菩薩思惟。我于無量無邊世中。受大地獄畜生餓鬼人天等身。受行惡法不能自利及利他人。若我或于無量世中。為彼惡人刀杖隨逐節(jié)節(jié)支解。我終不舍于菩提心及諸眾生。何以故。若我不能忍受如是世中苦者。何能堪忍地獄諸苦。行善法時。多有惡法來作障礙。我若不忍。云何能作種種善法。一切眾生施我惡事。我要當以善法施之。眾生施我刀杖罵辱。我以無上大忍施之。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思惟觀者。當知不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觀已能忍三押。謂身口意。云何押身。若菩薩身被支解時。爾時依法將順惡人。具足六波羅蜜。云何菩薩身被支解。而得具足六波羅蜜。菩薩若被支解身體不惜身命。爾時具足檀波羅蜜。于彼惡人修集慈心。爾時具足尸波羅蜜。不嗔不罵不以惡事還往加之。爾時具足忍波羅蜜。為諸眾生勤行精進。終不舍離菩提之心。爾時具足精進波羅蜜。若他嗔打其心不動。不失正念其意清凈。爾時具足禪波羅蜜。觀身無常苦空無我。猶如草木瓦石等類。爾時具足般若波羅蜜。具足如是六波羅蜜已。押而不壞。是名押身。云何押口。忍于一切惡言罵辱。若實不實但責己身煩惱諸結。終不怨他為諸眾生修集慈悲。菩薩摩訶薩修集如是。忍惡罵時。即得具足忍波羅蜜。菩薩摩訶薩遇罵辱時即作是念。是人往世慳貪因緣。親近惡友得是惡心。我破慳貪修集惠施親近善友。是故我能舍是嗔恚。爾時具足檀波羅蜜。菩薩摩訶薩遇罵辱時作是念言。是人破戒不信業(yè)果。是故罵我。我受持戒信于業(yè)報。是故修忍念于菩提。護持正法將順眾生。爾時具足尸波羅蜜。菩薩摩訶薩遇罵辱時作是思惟。是人懈怠不修善法。是故罵我。我勤精進修集善法舍離嗔心。于善法所心無厭足。我今要當設大方便。先令是人坐菩提樹。然后我當取菩提果。爾時具足精進波羅蜜。菩薩摩訶薩遇罵辱時復作是念。是人失念狂亂放逸煩惱所污。我今破壞一切煩惱。為如是等諸惡眾生發(fā)菩提心。若諸眾生悉清凈者。我復何緣發(fā)菩提心。是故專心緣念菩提心不匆務。爾時具足禪波羅蜜。菩薩摩訶薩遇罵辱時復作是念。是人著我我所眾生壽命士夫。我依法界。法界之中唯罵誰受。我亦不見一法是罵及以罵者。爾時具足般若波羅蜜。若能至心受持修行五波羅蜜。爾時具足忍波羅蜜。是名押口。云何押心。不畏魔眾退菩提心。不畏一切眾邪異見退菩提心。不畏地獄餓鬼畜生種種諸苦退菩提心。若見佛像來作是言。汝亦不能發(fā)菩提心。菩提之道甚為難得。不如早修聲聞乘法。速證涅槃受大安樂。菩薩爾時聞是語已即自思惟菩提之道難之與易。我終不退。定當?shù)玫狡刑針湎伦饎偞?。我昔己請一切眾生。許當以法而惠施之。我今未與云何欺誑。我當隨順一切佛心??叭倘缡茄盒闹隆2徽N諸佛人天大眾及以已身。是名押心。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向菩提道心不壞 大慈大悲亦復然
又不斷絕三寶種 無量莊嚴為菩提
為佛十力四無畏 三十二相八十好
無量世中舍財施 亦受種種大苦惱
為得三寶諸功德 受持正法而廣說
為度眾生生死?! ∈枪士笆芊N種苦
十方世界惡眾生 執(zhí)持刀杖逼我身
心終不動失菩提 憐愍一切眾生故
無量劫中受苦惱 不能自利及利他
今我此忍大利益 亦能得佛無量德
為佛功德碎其身 猶如胡麻心不悔
心亦不退無上道 多受諸苦為菩提
行住坐臥念菩提 其心寂靜離煩惱
若欲起嗔于眾生 先當怨己及煩惱
三惡道中受諸苦 為諸眾生得佛道
不求人天上快樂 甘樂為眾受諸苦
若于人中所受苦 不及地獄百千一
雖受三惡無量苦 亦不退失菩提心
觀身無常及無我 四大之性如四蛇
至心放舍如是身 能得智慧無上道
流轉諸有受諸苦 以不能觀身真實
菩薩能觀身真實 是故永離諸苦惱
行惡之時無妨礙 修行善法多留難
諸佛世尊為證知 是故我受種種苦
我今能忍如是等 身口意業(yè)無量苦
以是因緣菩提心 堅牢畢竟不可動
舍身具六波羅蜜 于身無貪具足檀
于彼惡人生慈心 是故具足于尸羅
割身能忍不生嗔 以是因緣具羼提
受苦時心不動轉 是故具足毗黎耶
不失念心樂寂靜 是故具足于禪那
觀身無我無我所 爾時具足于般若
若我能作是莊嚴 不久定得無上道
若我不忍惡口業(yè) 云何能壞眾煩惱
若我調伏身口意 則能忍受眾苦逼
能壞一切諸魔眾 雖有眾邪我不動
若欲具足波羅蜜 如來十力四無畏
獲得無上無價寶 當學調伏身口意
善男子。云何名為穿菩提心。菩薩既發(fā)菩提心已。終不生于相似我慢。不著菩提心。不貪菩提心。不愛菩提心。不觀菩提心。如是則能令心寂靜。觀深法界觀諸佛法。深法界者。謂十二因緣遠離二邊。一切諸法性自無我。觀于我性一切法性空無有主。住空三昧無相無愿。知諸行法無所造作。觀色如沫受如水泡。想如熱焰行如芭蕉識則如幻。觀界無作無有動搖。入如聾盲。心無暫住。憍慢之結都無生處。諸法無二無有分別。一味一乘一道一源。觀一切聲無有聲相。一切音聲次第不合。一切諸法不可宣說。了知苦相。集無我所。于滅無增。知道畢竟。無障礙故觀身念處。知去來受念心出滅。知于法界觀界非界。故修正勤欲得自在。故修如意離諸煩惱。名為信根。樂于寂靜名精進根。非有念故名為念根。非思惟故名為定根。遠離一切名為慧根。不隨他故名為信力。無障礙故名精進力。不退轉故名為念力。心得自在名為定力。不觀善惡名為慧力。不放逸故名念覺分。入諸法故名擇法覺分。如法行故名進覺分。遠離惡故名喜覺分。身心寂靜名除覺分。知實三昧名定覺分。不觀于二名舍覺分。遠離諸見名為正見。離諸覺觀名正思惟。知諸聲性名為正語。于身口意不生貪著。名為正業(yè)。離嫉妒心名為正命。不增不減名正精進。于善不善不生貪著。是名正念。觀諸心界是名正定。實相之性其性寂靜。畢竟義者。名無??酂o我。假名清凈大凈。能調心者名之為施。身心清凈名之為戒。諸法無常名之為忍。勤修是智名為精進。內外清凈名為三昧。觀真實故名為智慧。知諸眾生心性本凈是名為慈。觀于一切等如虛空是名為悲。斷一切喜名為喜心。遠一切行名為舍心。一切諸法未來世凈。過去種種現(xiàn)在無我。善男子。若能真實觀察了知如是等法。是名為穿菩提心寶。菩薩觀察如是法已。次第得一切法自在陀羅尼。善男子。譬如日月不作往來照明之心。以諸眾生福德力故。自行往返壞諸闇冥。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能觀了如是等法。亦復如是不作是念。我當利益無量眾生。而令眾生大得利益。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作是觀是名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何以故。入定乃能作如是觀。亂心不能定者。即是禪波羅蜜。觀者即是般若波羅蜜。如是乃能觀于真實。了了見于一切法相。云何名見一切法相。一切法相名無相相。言無相者即是無作。即此無作名之為相。若能永斷如是無相即無相相。又無相者名無生相。無相相者名無滅相。無生無滅名無相無相相。若見無生無滅無作無一無二無嗔無諍無有。如爾不動不轉知于法性。是名真性。是名法性。是名實性。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真實知如是等法。名非住住。說是法時。十二那由他眾生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萬六千天得無生忍。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能破一切諸法相 清凈無上菩提心
若能如是觀察者 即得不著一切法
明見甚深諸法界 亦不怖畏于涅槃
以是不怖因緣故 則能增長于佛法
明信于因及果報 十二因緣亦如是
遠離二邊常斷見 隨意種種說正法
于常無常心不著 又能演說于中道
知一切法是空性 無有眾生無壽命
一切諸法空無相 亦復無有次第生
其性本來常寂靜 無有能作如虛空
不觀一切諸法相 了了覺知無有生
觀色如沫受如泡 想如熱焰行芭蕉
觀心如幻四大空 觀入猶如聾盲者
又觀心意無內外 心無住處界無二
不著諸法色色相 雖有是知無憍慢
觀一切法皆平等 一味一乘一道源
能知如是真實義 了了能觀于法界
無有音聲能觀聲 無有心意能觀心
無有文字觀文字 是能真實知法界
一切法義不可說 聲及文字亦復然
真實知苦集滅道 具足系心四念處
于諸法界無分別 其心能得大自在
遠離一切諸煩惱 修四正勤行精進
為得無礙大自在 勤心修集四如意
于一切法不貪著 為于如是修信根
常樂住于大寂靜 是故修集精進根
心無念慮知真實 是故修集于念根
悉能調伏諸心想 是故修集于定根
為能觀察于法界 是故修集于慧根
為欲了知諸法界 是故修集七覺分
不觀諸法一二數(shù) 是故修集八正道
如意能以財物施 亦能如意受持戒
又能清凈于內外 是則名為大神通
一切諸法本性凈 是故修集于慈悲
斷一切喜諸煩惱 是故修集于喜心
一切諸法本性凈 去來現(xiàn)在亦復然
若觀諸法無生滅 是人即得真實知
爾時世尊。復告?;燮兴_言。菩薩得是凈大凈已。其心真實無有欺誑于諸眾生平等無二。得真實智畢竟大智凈印三昧。安住凈印三昧根本。云何名為三昧根本。為諸眾生修大慈悲。雖得供養(yǎng)其心不高。嗔恚毀辱心亦不下。心不高故。則能生于不憍法性不憍名字。亦不生于相似我慢。身口意業(yè)從智慧生。是故一切所作諸業(yè)非不隨智。云何菩薩身業(yè)隨智。所得身形殊勝微妙。眾生見者即得調伏。身四威儀亦能調伏。離諸身過身曲身滓。其身清凈相好莊嚴。諸根具足無有缺減。不恃此身而生憍慢。見下色者心亦不輕。自于其身不生貪著。觀身法界及以身業(yè)。知是色已。念于法身不求食身以定為食。為調眾生現(xiàn)受其施常修圣行。所謂非為貪欲嗔恚愚癡受持清凈戒擁護正法。菩薩摩訶薩具足如是隨智身業(yè)。得大神力無所畏力。以是力故。于諸佛土普示其身。如此世界所示色身。余諸世界亦復如是。放大光明遍照十方無量世界。其光柔軟眾生遇者離煩惱熱。離煩惱已受大快樂。是名菩薩身業(yè)隨智。云何菩薩口業(yè)隨智。所謂遠離六十四種惡口之業(yè)。粗語濁語非時語妄語。漏語大語高語輕語破語不了語。散語低語仰語錯語。惡語畏語吃語諍語讇語調語誑語惱語。怯語邪語罪語啞語。入語燒語地獄語虛語慢語輕語。不愛語說罪咎語。失語別離語。利惡語兩舌語。無義語無護語。喜語狂語殺語害語。系語閉語縛語打語。歌語非法語。自贊嘆語。說他過語。謗三寶語。是名六十四(丹本云少十一種無處訪本)。善男子。菩薩摩訶薩遠離如是惡口等事。凡有所說。說實說真。說解脫說如實。說隨諦。說利眾生。說隨眾生心實不實。說眾樂聞。說一切聲。說一切語。說凈眾生根。說令眾生離于煩惱。說于佛語。說于甘露其聲遍聞十方世界。說令眾生永離苦惱。說于深義。說調眾生。說不造作惡。是名菩薩口業(yè)隨知。云何菩薩意業(yè)隨智。住一心中能知一切眾生之心。常在禪定現(xiàn)諸威儀。一切眾魔聲聞緣覺。悉不能知心所緣處。終不生心欲自毀害方便害他。了一切法通達無礙。得如是心不受能受亦不證滅。是名菩薩意業(yè)隨智。是名凈印三昧根本。如是根本復有十種。一者凈初發(fā)心。二者凈菩提道。三者凈六波羅蜜。四者凈干慧故修于三昧。五者凈相。六者凈好。七者凈陀羅尼。八者凈如法住。九者凈于無失。十者凈三十七助道之法。是名為十。善男子。凈印三昧具三十法。一者內凈。二者外凈。三者心凈。四者憍慢凈。五者身凈。六者眼凈。七者一切眾生無眾生凈。八者一切法本性凈。九者一切法同一味凈。十者空無相愿凈。十一者解脫法門凈。十二者一切諸法入法界凈。十三者一切諸法入一性凈。十四者信心無壞凈。十五者無障礙凈。十六者一切解脫凈。十七者無為凈。十八者觀十二因緣凈。十九者十力四無所畏凈。二十者無勝凈。二十一者一切法智凈。二十二者過去業(yè)凈。二十三者慈悲凈。二十四者不舍眾生凈。二十五者破諸魔業(yè)凈。二十六者離內貪凈。二十七者離諸習氣凈。二十八者一念知一切法凈。二十九者不失念心凈。三十者具足莊嚴凈。菩薩具足如是等法。名凈印三昧。得是三昧已。得八不共法。何等為八。所得世界金剛為地。一樹之上種種枝葉。種種華果。一切眾生不起煩惱。地獄餓鬼畜生之類。悉見菩薩坐菩提樹。見已即得微妙快樂。金光遍照無量世界。一切大地六種振動。無一眾生有嬈害者。一念之智知一切法。是名為八。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若知諸法如虛空 凈于本性不生滅
即能凈于如來印 亦得住于定根本
雖得供養(yǎng)心不喜 呵責罵辱心不嗔
修集慈悲心平等 是則名為凈印定
遠離一切諸憍慢 離已其心不自高
能呵煩惱諸結縛 是則名為凈印定
其身永離諸惡業(yè) 莊嚴妙相三十二
具足清凈于諸根 亦復不生憍慢結
見有下色丑陋者 貧窮斯下心不輕
為菩提故凈說法 是則名為凈印定
觀察于身真實性 壞于眾生貪身想
是故獲得上法身 遠離一切雜食身
常在禪定法喜食 為眾生故受揣食
甘露上味增法命 是則名為凈印定
愛樂圣行持佛戒 遠離貪欲恚癡等
菩薩先自調其身 然后復為眾生說
神通遍游諸十方 為調眾生演說法
如彼色像示其身 隨其意趣為說法
身出無量金色光 遍照十方諸世界
能壞眾生煩惱熱 增長菩提心功德
若有三惡苦眾生 遇已悉得無上樂
皆得遠離惡道苦 信心成就修善業(yè)
如來所說身凈業(yè) 為令眾生凈佛身
若有能修如是業(yè) 獲得凈身如先佛
若有遠離惡口業(yè) 即得從智微妙聲
凡所演說眾樂聞 聞者皆得生善芽
遠離六十四惡口 是人則能說甘露
能說無為之大乘 亦得善解眾生語
能離貪欲恚癡語 演說甚深真實義
其聲遍聞十方界 為眾宣說實解說
呵毀打害不嗔諍 心常憐愍柔軟語
為眾演說不可說 說已其心不生慢
若能清凈如是業(yè) 是人遠離口諸惡
如來所說口凈業(yè) 為令眾生廣長舌
若有修集善意業(yè) 是人一念知諸心
常在禪定示威儀 壞諸魔業(yè)心不高
不受能受為眾生 了知真實不證滅
一切眾魔不知心 聲聞緣覺亦復然
不生害心于自他 能觀甚深諸法界
若欲得是凈印定 常當修集于十法
清凈莊嚴佛境界 凈于善法及六度
具足功德及身相 得無礙說陀羅尼
如法而住凈其心 不失念心說無我
離一切障慧無礙 其意無失具功德
修助菩提無放逸 為諸眾生說菩提
無量世界身無礙 演說正法化眾生
具足八種不共法 獲得無上大利益
金剛為地樹種種 悉見菩薩坐菩提
若欲具足如是德 當修凈印三昧定
如來修集是定故 獲得功德不可議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第八
大方等大集經(jīng)卷第九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于姑臧譯
?;燮兴_品第五之二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若欲獲得凈印三昧。應當修集凈于菩提。遠離一切滓濁之心。善男子。若不能見諸法性凈。則為渴愛煩惱所污。一切諸法不可思惟。不作不行清凈寂靜。無有塵垢亦無過失。畢竟清凈如解脫性。法界不壞無有分別。實性法性無有差別。一切諸法空無相愿。如解脫性無礙平等。一切諸法亦復如是。若能如是正觀察者。是名無濁。善男子。菩薩若能為諸眾生。說如是法是名無滓。善男子。若有菩薩心無滓濁。是人則得凈印三昧。?;燮兴_言。世尊。如是三昧其義甚深不可說故。不可睹見斷數(shù)法故。難可解了不可見故。是大智慧攝諸法故。一切菩薩皆悉平等。無垢無滓無諸障礙。無有住處微妙難明不可喻說。其性堅固猶如金剛。不生不滅不破不壞不系不縛。是大光明遠離闇故。不可思議無垢清凈遠離貪故。無有諍訟修集慈故。不覺不觀離去來故。一切平等如虛空故。世尊。觀何因緣得是三昧。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欲游虛空。大自莊嚴菩薩亦爾。欲得是定當大莊嚴。平等莊嚴一切諸法。何以故。世間之法從子得果。善男子。一切有為識為種子。此三昧者無有種子。何以故。而此三昧非眼識識。乃至非意識識。非作非色。非受非想非行非識。觀一切法普皆平等。是名三藐三佛陀。善男子。非異相故名為生死。非異相故名為涅槃。善男子。隨生死相即涅槃相。何以故。一切諸法本性凈故。本性性者名為無性。夫無性者名無性相。若無相性即是無作。如是無作即是法性無有文字。若無文字即名為如。如前中后亦爾是名三世。夫三世者即名為空??占礋o作。如是無作何有作者。是故無作名之為空。若無作作者。當知無法。若無法者無求無愿。若無愿求則無身口意業(yè)。無身口意業(yè)即名無礙。無礙者名為不出。不出不滅不住。不滅不住即無為相。無為相者是名不住。不住者謂無一切所作之業(yè)。意不住色乃至意不住行。若是四處意無住者是名無住。若無住者則不生于相似我慢。若無如是相似我慢則無增長。若無增長則無有因。若無有因則無覺觀。若無覺觀是名默然。善男子。如是等法其義甚深。若能信者即得解脫。永離顛倒煩惱障礙。即能受持過去未來現(xiàn)在諸佛所有法藏。是大船師導師商主咒師醫(yī)師。則能供養(yǎng)三世諸佛。是名佛子。過于魔業(yè)破諸魔眾。不久當?shù)脙粲∪?。能大莊嚴堅牢船舫。濟渡眾生于生死海。世尊。云何菩薩能壞一切諸魔伴黨。佛言。菩薩若能不求諸法。爾時則能壞破魔眾不求一切境界因緣。善男子。有四種魔。一者陰魔。二者煩惱魔。三者死魔。四者天魔。善男子。若能觀法如幻相者。是人則能破壞陰魔。若見諸法悉是空相。是人則能壞煩惱魔。若見諸法不生不滅。是人則能破壞死魔。若除憍慢則壞天魔。復次善男子。若知苦者能壞陰魔。若遠離集破煩惱魔。若證滅者則壞死魔。若修道者則壞天魔。復次善男子。若見一切有為法苦則壞陰魔。若見諸法真實無常壞煩惱魔。若見諸法真實無我能壞死魔。若見諸法寂靜涅槃能壞天魔。復次善男子。菩薩若能于身無貪。舍身施時回向菩提能壞陰魔。施時遠離慳貪之心壞煩惱魔。若觀財物一切無常能壞死魔。為眾生故修悲布施能壞天魔。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不為我見受持凈戒能壞陰魔。不為有貪受持凈戒壞煩惱魔。若為遠離生死過失受持凈戒能壞死魔。若能生心令毀禁者悉持凈戒。受持凈戒則壞天魔。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不見我忍我修于忍則壞陰魔。不見眾生有修忍者壞煩惱魔。不見生死則壞死魔。不見菩提則壞天魔。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勤修精進。其身寂靜則壞陰魔。勤行精進其心寂靜壞煩惱魔。勤行精進觀法無生能壞死魔。勤行精進為調眾生令轉生死則壞天魔。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不為五陰修集禪定能壞陰魔。不著界處修集禪定壞煩惱魔。不著入處修集禪定能壞死魔。所有諸善回向菩提能壞天魔。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知陰方便能壞陰魔。知界方便壞煩惱魔。知入方便能壞死魔。以如是等種種方便回向菩提能壞天魔。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觀一切法皆是空相能壞陰魔。觀一切法悉是無相壞煩惱魔。觀一切法悉是無愿能壞死魔。具是三法回向菩提能壞天魔。復次善男子。若有菩薩觀身身處不覺不著能壞陰魔。觀受受處不覺不著壞煩惱魔。觀心心處不覺不著能壞死魔。觀法法處不覺不著能壞天魔。作如是觀終不失于菩提之心。是人則能壞破四魔。善男子。若著我者則增魔事。菩薩摩訶薩亦知有我亦知無我。若有法非有我非無我。如是則無一法增減。一切眾生無明所覆。是故菩薩為欲莊嚴無上大乘。非為我故而發(fā)莊嚴。發(fā)莊嚴已作是思惟。誰莊嚴法堅固不壞。我當莊嚴我亦不為壞我眾生壽命士夫而行莊嚴。為破眾生著我邪惑眾生壽命士夫等見。而行莊嚴。眾生顛倒見是五陰常樂我凈。我當為說如是無??嗫諢o我。為令眾生得真實智。若有眾生心有愿求。當知是人即名為著。若不愿求則無有著。若不著者是人不誑。若不誑者得真實智。知于過去未來現(xiàn)在。不著過去未來現(xiàn)在。何以故。過去已盡未來未至現(xiàn)在不住。若于三世不作著想名不顛倒名菩薩行。了知一切眾生諸行。知已了了說業(yè)及果。亦知貪行嗔行癡行。知有眾生行于貪欲莊嚴于嗔。行于嗔恚莊嚴于貪。行于愚癡莊嚴于貪。行于貪欲莊嚴于癡。行于嗔恚莊嚴于癡。行于愚癡莊嚴于嗔。善男子。有諸眾生于色生貪于聲生嗔。復有眾生于聲生貪于色生恚。復有眾生于香生貪于味生恚。復有眾生于味生貪于香生恚。復有眾生于觸生貪于法生恚。復有眾生于法生貪于觸生恚。復有眾生貪欲羸劣嗔恚猛健。復有眾生貪欲猛健嗔恚羸劣。復有貪羸癡健癡羸貪健。嗔羸癡健癡羸嗔健?;蛴斜娚鸀樯{伏。非為聲香味觸法等。有為聲調伏。非為色香味觸法等。有為香調伏。非為色聲味觸法等。有為味調伏。非為色聲香觸法等。有為觸調伏。非為色聲香味法等。有為法調伏。非為色聲香味觸故。復有眾生心寂靜故而得調伏。非身寂靜而得調伏?;蛴斜娚砑澎o故而得調伏。非心寂靜而得調伏?;蛴斜娚務f無常而得調伏。非因于苦不凈無我而得調伏。或有眾生聞說苦故而得調伏。非因無常不凈無我而得調伏。或有眾生聞說不凈而得調伏。非因無常苦無我等而得調伏。或有眾生聞說無我而得調伏。非因無??嗖粌舻榷谜{伏。復有眾生見身神通而得調伏。非他心智而得調伏?;蛴斜娚蛩闹嵌谜{伏。非因神通而得調伏。善男子。有諸眾生勤修精進遲得解脫。有少精進速得解脫。有勤精進速得解脫。有少精進遲得解脫。有因解脫非緣解脫。有緣解脫非因解脫。有因緣解脫非因緣解脫。有諸眾生觀于內法而得解脫。非觀于外有觀于外而得解脫。非觀于內有觀內外而得解脫。有不觀內外而得解脫。有諸眾生因樂行故而得解脫。非因苦行有因苦行而得解脫。非因樂行或因苦樂而得解脫?;蛴胁灰蚩嘈袠沸卸媒饷?。有諸眾生因贊美故而得調伏。非因呵責或因呵責而得調伏。非因贊美或因贊毀而得調伏?;蛴胁灰蚨谜{伏。有諸眾生因逆說法而得調伏。不因順說或有因順而得調伏。不因于逆或因逆順而得調伏?;蛴蟹且蚰骓樥f法而得調伏。有諸眾生因聞略說而得調伏。非因于廣或有因廣而得調伏。非因于略有因廣略而得調伏?;蛴胁灰驈V略說法而得調伏。有諸眾生因四真諦而得調伏。有因念處而得調伏。有因正勤而得調伏。或因如意而得調伏?;蛞蛭甯谜{伏?;蛞蛭辶Χ谜{伏?;蛞蚱哂X而得調伏?;蛞虬说蓝谜{伏。善男子。眾生之行不可思議。眾生之心亦不可思議。眾生調伏不可思議。所入法門不可思議。眾生境界不可思議。菩薩摩訶薩獲得如是不可思議智。然后乃知一切眾生。所行之行不可思議。善男子。譬如羅網(wǎng)多有諸結。有人在中以咒術力。破網(wǎng)得出隨意而去。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入眾生中以智咒力。壞煩惱網(wǎng)隨意自在。雖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能通達眾生所行。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初發(fā)無上菩提心時。聞諸眾生有如是行。不驚不怖是事實難不可思議。佛言。舍利弗于意云何。如師子子。雖復初產(chǎn)聞師子吼。有怖畏不。不也世尊。菩薩摩訶薩初發(fā)無上菩提心時。聞眾生行亦復如是。舍利弗于意云何?;饎蓦m小畏干薪不。不也世尊。菩薩摩訶薩初發(fā)無上菩提心已。得智慧火亦復如是。舍利弗。如來今以非喻為喻。舍利弗譬如猛火與諸干薪。結期七日當大戰(zhàn)斗。爾時一切干樹草木種種枝葉悉共聚合如須彌山。爾時猛火有一親友而語之言。汝今何故。不自莊嚴多求援助。彼薪眾多汝唯一己何能當之。時火答言。彼怨雖多我力能敵不須伴黨。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諸煩惱悉共和合其勢熾盛。菩薩智慧力能消伏。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有二種力。一煩惱力。二智慧力。菩薩若無煩惱力者。則不能共諸眾生行。亦不能知眾生行處。亦當證于聲聞緣覺。是故菩薩以煩惱力遍游諸有不生怖畏。是名菩薩行于方便。舍利弗。如小毒蛇不須伴侶。初發(fā)心者亦復如是。舍利弗。譬如螢火雖有無量千萬億數(shù)。不能障蔽日之光明。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雖有煩惱無量無數(shù)。不能障蔽菩薩智光。舍利弗。如阿伽陀一丸之藥能破大毒。菩薩智慧亦復如是。小智慧藥能壞無量大煩惱毒。舍利弗。譬如天降一味之水。隨地差別得種種味。菩薩摩訶薩一解脫智亦復如是。隨眾生根說種種異。舍利弗。如閻浮樹下有金泥。是金泥中有種種寶。菩薩摩訶薩初發(fā)菩提金泥心中。亦復有聲聞辟支佛寶。舍利弗。如余小王一切悉屬轉輪圣王。一切人天亦復如是。悉來歸屬初心菩薩。舍利弗。如薄福人不遇寶雨。若不能于無量佛所種諸善根。則不能發(fā)菩提之心。舍利弗。無甘蔗子則無種種石蜜諸味。若無菩提心者。亦無種種三寶諸味。舍利弗。如耆婆醫(yī)王常作是言。天下所有無非是藥。菩薩亦爾說一切法無非菩提。舍利弗。如阿修羅王盡其勢力。不能遮障日月之道。一切魔眾亦復如是。盡其勢力不能遮障。勤行菩薩修菩提道。舍利弗。如色界天宮殿屋宅依空而住。勤行菩薩所得菩提。亦復如是依空而住。舍利弗。譬如虛空悉能容受一切萬物。而是虛空初無增減。無量佛法亦復如是。雖有菩薩發(fā)心推求。而是佛法亦無增減。舍利弗。譬如有人任力游空。而虛空性無增無減。菩薩亦爾。住其信力行于佛智。而是佛智亦無增減。舍利弗。譬如陶師未成器時不得器名。菩薩善法亦復如是未發(fā)心時亦不得名。舍利弗。如人已見轉輪圣王。則不求見諸余小王。菩薩亦爾。若已發(fā)起菩提之心。則不更發(fā)聲聞緣覺心。舍利弗。如余處中不出眾寶。眾寶要出于大海中。舍利弗。聲聞寶中不出三寶。三寶要從菩薩寶出。舍利弗。譬如太子不名為王。非不名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非名為佛非不名佛。舍利弗。譬如小寶亦不可輕。何以故。如是小寶能作大事多所利益。菩薩亦爾。初發(fā)心時亦不可輕。舍利弗。我今為諸菩薩摩訶薩說如是喻。若有菩薩聞是諸喻即得安樂。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若欲證得于佛道 應當除滅疑網(wǎng)心
勤修無上信心者 即能獲得于菩提
若修凈印三昧者 宣說諸法皆如夢
無量世中凈其心 即能得證正覺道
佛所得道非身業(yè) 亦非口意二業(yè)等
無為真實性亦爾 是故不可以喻說
佛道無對不可見 非眼識界如虛空
非是一切諸情根 又非諸根之境界
非相非陰非入界 非是心意受想識
非知非知之境界 是故佛境不可知
諸佛大悲難思議 無量無邊無障礙
無字無聲不可說 是故無能知佛界
若有眾生無量世 親近善友聽正法
聞已即得大福德 常受妙樂如先佛
一切諸魔不得短 諸根調伏行樂處
能以方便壞四魔 如法而住行佛界
若行如是菩提道 即得菩提為人說
能渡眾生生死海 能破一切大邪見
即得無上相好等 成就十力四無畏
能知眾生煩惱行 能壞一切諸有道
若有菩薩勤精進 即能破壞諸煩惱
如火能焚干草木 菩提心能燒煩惱
爾時世尊復告?;燮兴_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勤行精進。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誰有修行勤精進者。當知是人即有菩提。誰有精進是人即具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能自利益亦利于他。善男子。過去無量劫有佛世尊。號勤精進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國名善見劫名華聚。爾時世界大水彌滿。其水出生八萬四千上妙蓮華。一一縱廣滿十由旬。有無量億金色光明。其香微妙。阿迦膩吒諸天。見已多受安樂。作如是言。是世間中多有蓮華。當知亦當多有佛出。是故此劫名曰華聚。是時彼國寂靜無聲。以寂靜故。無量世界諸菩薩等常樂觀察。以觀察故各各皆得喜行三昧。是故彼世名曰善見。其國多有七寶林樹樓閣殿舍。眾生安樂如兜率天。多饒飲食易獲神通。無有女身一切化生。亦無二道皆修大乘。爾時彼佛有三萬六千出家菩薩皆悉獲得不退轉心。無量人天初發(fā)菩提堅固不退。彼佛世尊常樂宣說勤精進行。時大眾中有一菩薩。名堅固莊嚴。從座而起前禮佛足。長跪合掌作如是言。世尊。云何菩薩勤行精進。佛言。善男子。勤行精進凡有四法。何等為四。一者發(fā)心。二者作心。三者觀心。四者如法住。如是四法即是具足佛法因緣。何以故。善男子。發(fā)者即是生善法因。作者名為增善法因。觀者名為利眾生因。如法住者名入一切佛法因緣。又復發(fā)者求聞正法。作者聞已能說。觀者善思惟義。如法住者如說而住。又復發(fā)者調伏慳心。作者能一切施。觀者為眾生施回向菩提。如法住者不求施果。又復發(fā)者求覓受人。作者見來求者生慈愍心。觀者觀財無常。如法住者不求果報。又復發(fā)者如法求財。作者求于凈命。觀者于不堅物修于堅法。如法住者一切舍時不生憍慢。又復發(fā)者離諸惡戒。作者至心受持諸凈禁戒。觀者至心調伏毀禁之人。如法住者凈持禁戒不生憍慢。又復發(fā)者凈于口業(yè)。作者凈于身業(yè)。觀者凈于意業(yè)。如法住者修集善法。又復發(fā)者遠離嗔心。作者修集忍辱。觀者將護自他。如法住者修忍辱已不生憍慢。又復發(fā)者常樂教化邪見眾生。作者能壞眾生嗔恚之心。觀者不見內外。如法住者遠離一切煩惱諸結。又復發(fā)者遠離懈怠。作者勤修精進。觀者調伏一切懈怠眾生。如法住者勸諸眾生令修精進。又復發(fā)者名為善慈。作者所作已竟。觀者不求余乘。如法住者不失無上菩提之心。又復發(fā)者莊嚴禪支。作者莊嚴三昧。觀者終不生于相似我慢。如法住者破壞眾生行惡之心。又復發(fā)者莊嚴念心。作者莊嚴諸有。觀者其意堅固。如法住者勇健無怯。又復發(fā)者名如法因。作者名如方便。觀者名為門戶。如法住者名為解脫。又復發(fā)者謂求名字。作者持于文字。觀者字不可說。如法住者遠離文字。又復發(fā)者離惡知識。作者親近善友。觀者于善友所至心聽法。如法住者不謬解義。又復發(fā)者樂于舍家。作者遠離怨親。觀者求于善法。如法住者不隨他意。又復發(fā)者所謂少欲。作者所謂知足。觀者易養(yǎng)易滿。如法住者善知時宜。又復發(fā)者如戒而學。作者于戒不漏。觀者如意學戒。如法住者如慧學戒。又復發(fā)者檀波羅蜜尸波羅蜜。作者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觀者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如法住者智波羅蜜。方便波羅蜜。又復發(fā)者行施攝取。作者軟語攝取。觀者利他攝取。如法住者同利攝取。又復發(fā)者所謂大慈。作者所謂大悲。觀者所謂大喜。如法住者所謂大舍。又復發(fā)者護持正法。作者凈于福田。觀者莊嚴相好。如法住者調伏眾生。又復發(fā)者實知陰魔。作者離煩惱魔。觀者壞于死魔。如法住者摧伏天魔。又復發(fā)者謂身念處。作者謂受念處。觀者謂心念處。如法住者謂法念處。又復發(fā)者了了知苦。作者遠離于集。觀者證真實滅。如法住者謂修于道。又復發(fā)者所謂信根。作者謂精進根。觀者所謂念根。如法住者所謂慧根。又復發(fā)者謂七覺分。作者謂八正道。觀者謂舍摩他。如法住者毗婆舍那。善男子。如一切行皆名為發(fā)。修一切善悉名為作。一切凈心名之為觀。知一切業(yè)名如法住。善男子。彼佛復告堅固莊嚴。善男子。勤精進者寂靜其心。心若寂靜即是精進。若壞貪身即是精進。若知身意即是精進。斷我我所即是精進。斷諸系縛即是精進。障煩惱盡即是精進。若能遠離一切障礙即是精進。若能除卻十種憍慢即是精進。能壞貪恚即是精進。若能遠離無明有愛即是精進。若不放逸者修于善法即是精進。若能真實觀內外入即是精進。若真實知陰界諸入即是精進。心寂靜者即是精進。破壞疑心即是精進。若于三世不分別者即是精進。若觀法界不動轉者即是精進。若不漏者即是精進。若不害者即是精進。若不生悔即是精進。若不求者即是精進。若不滅者即是精進。若不作者即是精進。若無增減即是精進。無上無下即是精進。不舍不著即是精進。不縛不解即是精進。不去不來即是精進。不生不滅即是精進。非有放逸非不放逸即是精進。無作作者即是精進。無闇無明即是精進。非見非不見即是精進。善男子。彼佛說是精進法時。無量菩薩得無生忍。善男子。今此會中五千菩薩亦得如是無生忍法。七千天人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爾時堅固莊嚴菩薩聞是法已。為得如是無量法故。勤修精進獲得下忍。為求法故不坐不臥乃至命終。既舍身已得生梵世。受梵天身于無量世。供養(yǎng)于佛聽受正法。于彼劫中。周遍供養(yǎng)八萬四千諸佛如來。聽受正法勤行精進。善男子汝知。爾時堅固莊嚴豈異人乎。即我身是。善男子。我久具足是精進故。超彌勒等諸大菩薩先成正覺。是故我言誰有精進。當知是人即有菩提。善男子。我勤精進猶尚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況懈怠耶。若有菩薩能精進者。是人則能自利利他。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我念過去無量世 花聚劫中精進佛
善見世界水彌滿 出生八萬四千花
其國猶如兜率天 豐饒飲食無女身
不由父母悉化生 亦無二道純一乘
十方世界諸菩薩 觀善見國受安樂
三萬二千出家眾 無量人天發(fā)菩提
爾時彼佛贊精進 唯為堅固菩薩說
若能發(fā)心勤修善 系心思惟如法住
爾時世尊為我故 分別廣說是四句
發(fā)菩提心如法行 思惟得忍如法住
若求正法名初發(fā) 如法而說名為作
受義不謬善思惟 修集于忍如法住
若勤行施是初發(fā) 求覓受者名為作
明見無常善思惟 不觀二相如法住
如法求財是初發(fā) 清凈活命是名作
破壞慳心善思惟 不求憍慢如法住
遠離惡戒是初發(fā) 不漏護戒是名作
調伏毀戒善思惟 戒凈無慢如法住
遠離惡口是初發(fā) 其心寂靜是名作
其心寂靜善思惟 諸法寂靜如法住
遠離害心是初發(fā) 修集忍辱是名作
將護自他善思惟 忍不生慢如法住
誘喻嗔者是初發(fā) 遠離惡人是名作
內外寂靜善思惟 不著我心如法住
遠離懈怠是初發(fā) 勤修精進是名作
知于真實善思惟 修集于道如法住
始求善法是初發(fā) 求已畢竟是名作
念心受持善思惟 不失于法如法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