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鹖冠子

鹖冠子 作者:宋·陸佃



鶡冠子

  經(jīng)名:鶡冠子。戰(zhàn)國鶡冠子撰。北宋陸佃解。三卷。底本出處:《正統(tǒng)道藏》太清部。參校版本:臺(tái)灣商務(wù)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

  目錄#1

  序

  卷上

  博選第一

  著希第二

  夜行第三

  天則第四

  環(huán)流第五

  道端第六

  近迭第七

  卷中

  度萬第八

  王鈇第九

  泰鴻第十

  泰錄第十一

  卷下

  世兵第十二

  備知第十三

  兵政第十四

  學(xué)問第十五

  世賢第十六

  天權(quán)第十七

  能天第十八

  武靈王第十九

  #1目錄原缺,據(jù)正文標(biāo)題補(bǔ)。

  鶡冠子序#1

  韓子曰:《鶡冠子》十有六篇,其詞雜黃老、刑名。其《博選篇》四稽五至之說當(dāng)矣,使其人遇其時(shí),援其道,而施於國家,功德豈少哉?!秾W(xué)問篇》稱賤生於無所用,中流失船,一壺千金者,余三讀其辭而悲之。文字脫繆,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臧者二十有二,注十有二字云。陸子曰:鶡冠子,楚人也,居於探山,以鵑為冠,號(hào)曰鶡冠子。其道踏駁,著書初本黃老,而末流迪於刑名?!秱鳌吩唬荷?、韓厲名實(shí),切事情,其極慘繳少恩,而原於道德之意,蓋學(xué)之弊有如此者也。故日孔、墨之後,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嗚呼,可不慎哉。此書雖雜黃老、刑名,而要其宿,二時(shí)若散亂而無家者,然其奇言奧旨奉亦每每而有也。自《博選篇》至《武靈王問》,凡十有九篇,而退之讀此,云十有六篇者,非全書也。今其書雖具在,然文字脫繆,不可考者多矣。語曰:書三寫,魚成魯?shù)鄢苫?,豈虛言哉。余竊閔之,故為釋其可知者,而其不可考者輒疑焉,以俟博洽君子。

  #1鶡冠子,相傳為戰(zhàn)國時(shí)楚人,姓名不詳;隱居深山,用騙羽為冠,因以為號(hào)。其說『初本黃老而末流迪於刑名一。所著《鶡冠子》,《漢書·藝文志》著錄為一篇,列於道家;唐代韓愈稱所見有十六篇,北宋陸佃注本則為三卷十九篇,或疑係後人依托。

  鶡冠子卷上

  陸佃解

  博選第一

  王鈇#1非一世之器者,厚德隆俊也。  

  王鈇,法制也。賈子曰:權(quán)勢#2法制,人主之斤斧。夫?qū)H畏ㄖ?,不以厚德將之,而欲以持久,難哉。

  道凡四稽,一曰天,二日地,三曰人,四曰命。

  命者,所以令之。

  權(quán)#3人有五至,一曰伯己,

  百於己者。

  二日什己,

  十於己者。

  三曰若己,

  與己等也。

  四日廝役,

  事我者也。

  五日徒隸。

  又其下者。

  所謂天者,物理情者也。

  道無所治,有之者,以稽於天所以爾也。教者,地事也。治者,天事也。

  所謂地者,常弗一作不去者也。

  道無所住,有之者,以稽於地所以爾也。運(yùn)者,天道也。處者,地道也。

  所謂人者,惡死樂生者也。所謂命者,靡不在君者也。

  莫不聽之之謂命。

  君也者,端神明者也。

  無為而尊。

  神明者,以人為本者也。

  因人則逸,任己則勞。

  人者,以賢聖為本者也。賢聖者,以博選為本者也。

  舜發(fā)於畎畝,傅#4說舉於版築,膠鬲舉於魚鹽,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然則選士之路豈可不博哉。

  博選者,以五至為本者也。故北面而事之,則伯己者至。

  北面事之,所謂承之者也。

  先趨而後息,先問而後默#5,則什己者至。

  先人而趨,後人而息,先人而問,後人而默,雖亦降己,異乎承之者也。是以伯己者往,什己者來。

  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

  人趨己趨,與之雁行者也。

  憑幾據(jù)杖,指麾而使,財(cái)廝役者至。

  坐則憑幾,立則據(jù)杖,指麾而使,尚為有禮焉。

  樂嗟苦#6咄,則徒隸之人至矣。

  人#7一作者,口口口口口口也。樂則嗟#8之,苦則咄之,不禮甚矣。茍非無恥之人,豈所甘心哉。

  故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亡主與徒處。故德萬一作百人者謂之雋,

  舞者,知哲聖人之謂也。

  德千人者謂之豪,

  此以歡之豪制名也。

  德百一作萬人者謂之英。

  此以草之英制名也?!睹妭鳌吩唬阂蝗f人日英?!队洝吩唬何迦巳彰?,十人日選,百人日使,千人日英。今此一又以萬人日使,百人日英,益莫可考合#9?!度宋镏尽吩唬韩F之特者為雄,草之秀者為英;韓信是雄,張良是英。此言近之。

  德音者所謂聲也,未聞音出而響過其聲者也。貴者有知,富者有財(cái),貧者有身。

  無知也故賤,無#10財(cái)也故貧,所有者特天地之委形而已??偫ò俸≈^之身,衆(zhòng)象備見謂之形。

  信符不合,事舉不成。

  一本云舉事不成。

  不死不生,不#11斷不成。

  常騎兩可之地,豈足以就其斷哉。

  計(jì)功而償,權(quán)德而言。王鈇在此,孰能使?fàn)I?

  著希第二

  道有稽,

  以道為央。

  德有據(jù)。

  以德為驗(yàn)。

  人主不聞要,故耑作常與運(yùn)堯#12而無以無以下一有自字見也,道與德館而無以命也,義不當(dāng)格而無以更也。

  攘難紗兄之類是已。格,正也。幾此以不聞要而己,然則人主豈可以不知?jiǎng)?wù)哉。放飯流歇而問無齒,次亦無益於事也。

  若是置之,雖安非定也。

  言幸安也,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外其上,雖未及然,終亦叉運(yùn)而己矣。

  端倚有位,名號(hào)弗去。

  言其違道遠(yuǎn)矣,所存者名號(hào)而矣#13。

  故希人者無悖其情,希世者無繆其賓。

  方是之時(shí),俯而徇俗、仰以阿時(shí)者至矣。

  文禮之野,與禽獸同則;

  羔雁雖有跪乳行列之儀,而以人文格之,野心多矣,又況無羔雁之性者,奈何同之乎。

  言語之暴,與蠻夷同謂。

  蠻夷,□舌者也。

  夫君子者,易親而難狎,畏禍而難卻,

  死義,故難卻也。

  嗜利而不為非,

  義然後取。

  時(shí)動(dòng)而不茍作,

  不得已而后取。

  體雖安之而弗敢處,然后禮生,

  君子克己復(fù)禮,蓋充此而巳。

  心雖欲之而弗敢信,然後義生。一作立。

  信猶任也,君子克己就義,蓋充此而巳。

  夫義,節(jié)欲而治,禮,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弗徑情而行也。夫亂世者,以麤知為造意#14,

  造意,微矣,豈麤智之所能知哉。

  以中險(xiǎn)味道,

  司巇也。

  以利為情,若不相與同惡,則不能相親,相與同惡則有相憎,

  小人難近如此。

  說者言仁則以為誣,發(fā)於義則以為夸#15,平心而直告之則有弗信。

  利令智昏,不可與明如此。

  故賢者之於亂世也,絕豫而無由通,異類而無以告,苦乎哉。

  益?zhèn)病?br />
  賢人之潛亂世也,上有隨君,下無直辭,君有驕行,民多諱言,故人乖其誠能,士隱其實(shí)情,心雖不說,弗敢不譽(yù),

  楊雄《羨新》是已。此非可以#16而不已者也。夫雄如此,而義不能繩墨者,則以有道故也。魯人曰:柳下惠固可吾固不可,孔子善之。然則無雄之道,浮沉濁世,齷齪阿上,而欲自比於雄,亦已惑矣。

  事業(yè)雖弗善,不敢不力,

  此《汝墳》之所勉者也。雖非《殷其雷》之義,亦其所遇不得不爾也。

  趨舍雖不合,不敢弗從。

  夫在我者皆彼之所不能易,則雖譽(yù)所不譽(yù)、力所不力、從所不從,亦應(yīng)世之道也。

  故觀賢人之於亂世也,一作者。其慎勿慎

  勿一作順物#17以為定情也。

  幾此所為亂群焉#18耳,姑以遠(yuǎn)害而已,豈真同也哉。

  夜行第三

  天,文也。地,理也。月,刑也。

  陰以刻制。

  日,德也。

  陽以昭蘇。

  四時(shí),檢也。

  有明法而不議。

  度數(shù),節(jié)也。

  天地之節(jié),蓋有度數(shù)存焉。

  陰陽,氣也。五行,業(yè)也。

  五村也。在地成形,故日業(yè)。

  五政,道也。

  五辰也。在天成象,故日道。

  五音,調(diào)也。

  聲成文,變成方,謂之音,斯之謂

  調(diào)#19。

  五聲,故也。

  五聲因習(xí)而異,在齊而齊言,居晉而晉語,斯之謂故。

  五味,事也。賞罰,約也。

  賞所以約之使赴功,罰所以約之使辟咎。

  此皆有驗(yàn)。有所以然者,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

  其所以然者,道也。道無首尾,而欲從逵其所為,譬如捕風(fēng),逆之無前,從之無後。此雖顏?zhàn)踊腥徊荒芏ㄒ?,又況賜之流乎?

  成功遂事,莫知其狀,

  夫孰知之。

  圖弗能載,名弗能舉,

  夫巧者不能畫,則辯者亦不能言矣。

  強(qiáng)為之說曰:茴乎芒乎,中有象乎;芒乎茲乎,中有物乎;

  芒者祖有,貧者似無?

  官乎冥乎,中有精乎。致信究情,

  夫道,有情有信,非若斷空;雖無形而非理也,要在政而究之。

  復(fù)反無貌。

  貌且無之,況於形乎?

  鬼見一本作鬼不能見不能為人業(yè),

  露則不神,豈足以建功立事哉。故善為人業(yè)者,微矣,妙矣,雖鬼不能窺其密也。

  故聖人貴夜行。

  天則第四

  聖王者,有聽微#20央疑之道,能屏讒權(quán)實(shí),逆淫辭,

  楊、墨之屬。

  絕流語,

  管、蔡之屬。

  去無用,'

  屠龍之技、刻楮之巧,雖號(hào)高妙,無所用之。

  杜絕朋黨之門,

  持祿養(yǎng)交背公死黨,清漬然息其上,說說然思不稱乎上,豈可開之。

  嫉拓之人不得著明,

  常置卑晦。

  非君子衛(wèi)數(shù)之士莫得當(dāng)前,故邪弗能奸,禍不能中。彼天地之以無極者,以守度量而不可濫,

  此況邪弗能奸、禍不能中之義。

  日不瑜辰,

  日月所會(huì)為辰。

  月宿其列,

  言宿其辰之次也。

  當(dāng)名服事,

  當(dāng)箕之名,服箕之事;當(dāng)斗之名,服斗之事。、其他放此。

  星守弗去,

  各止分域。

  弦望晦朔,終始相巡,一作選。

  夫田陸降而成晦朔,月虧盈而成弦望,反復(fù)相尋,如轉(zhuǎn)磨引鋸,豈有終窮。

  瑜年累歲,

  年取禾之一熟,而歲騎兩稔。

  用或作肅不縵縵,

  縵縵,漫滅之貌。

  此天之所柄以臨斗一作計(jì)者也。

  言斗臨制四一方,運(yùn)乎四時(shí),終古不武,而天道如上所謂更以臨之。

  中參成位,一本作伍,一本作五。

  言參天地而成位乎其中也。

  四氣為政,

  政法四時(shí)。

  前張後極,

  張,南方之星也;極,北方之星也?;蜓詮垼蜓詷O,互相挾焉。

  左角汗作魯右鐵一作越。

  角,東方之星也;鐵,西方之星也。參伐一日鈇鐵。

  九文循理,以省官#21衆(zhòng),小大畢舉。

  此言簡而不遺也。

  先無怨條之患,後無毀名敗行之咎,故其威上際下交,

  交元作校。

  其澤四被而不鬲。

  東漸西被朔南暨焉沛然,莫之能禦也。

  天之不違,以不離一;

  所謂趣物而不兩也。

  天若離一,反還為物。

  天之所以異乎萬物者,抱一而已?!蹲纸狻吩唬阂欢笳撸煲?;二而小者,示也。

  不創(chuàng)不作,與天地合德,

  常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也,天不創(chuàng)而萬物化,地不作而萬物育。

  節(jié)璽相信,如月應(yīng)日,

  日循星而進(jìn)退,月應(yīng)日以生死,信之至也。

  此聖人之所以宜世也。知足以滑正,略足以恬禍,此危國之不可安,亡國之不可存也。

  強(qiáng)足以拒敵,辯足以飾非,此壞之所以不可救藥也。

  故天道先貴覆者,

  天道能覆覆者而已,如其自絕,雖天不可如何。

  地道先貴載者,

  地道能載載者而已,如其自棄,雖地不可如何。

  人道先貴事者,

  柳下季曰:子不聽父之詔,弟不受兄之教,雖今先生之辮,將奈之何哉。

  酒亦或作借保先貴食者,

  酒保,貨酒者也。此申天貴覆者、地貴載者、人貴事者之況也。

  待物口口也,領(lǐng)或作顧氣時(shí)也。

  四時(shí)各領(lǐng)一方之氣。

  生殺,法也。循度以斷,天之節(jié)也。

  物不可以終通,故循度以問之。性命,自然之節(jié)也。

  列地而守之,分民而部之,守或作止。

  此聖人法天之節(jié),循度以斷之,故地各有守、民各有部。

  寒者得衣,飢者得食,冤者得理,勞者得息,聖人之所期也。夫裁衣而知擇其工,裁國而知索其人,此固世之所公哉。一作或。

  譬之製錦而使人學(xué)裁者,末之有也。

  同而後可以見天,

  天道一而不二,故自其同者視之,夷、貉一家也。

  異而後可以見人,

  人道二而不一,故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

  變而後可以見時(shí),

  常運(yùn)而不停。

  化而後可以見道,

  庚桑子曰:越雞不能伏鵠卯,魯雞固能矣;趙往南見老子,然則道之等級(jí)見矣。

  臨利而後可以見信,臨財(cái)而後可以見仁,臨難而後可以見勇,

  繁霜?jiǎng)棚L(fēng),然後可以別草木之真性。

  臨事而後可以見衛(wèi)數(shù)之士。九皇之制,

  《春秋緯》云:人皇兄弟九人分治天下。九皇之號(hào),豈緣是歟?

  主不虛王,

  王德備矣。

  臣不虛貴,階級(jí)

  列等之爵,無虛授也。

  尊卑名號(hào)。

  言卑尊其名號(hào)也。

  自君吏民,

  各君吏民。

  次者無國,

  入使治之。

  歷寵歷錄,

  歷錄,文章之貌。言更歷寵榮,華煥如此。《毛詩傳》曰:秉歷錄也。

  副所以付授,

  非特受封之臣不虛貴梯級(jí),雖無國者亦稱所以付授。

  與天人參相結(jié)連,,

  天人一貫,不可解也。

  鉤玫之具不備故也。

  鉤砍,督責(zé)之衛(wèi)也。言惟無督責(zé)之衛(wèi)而以道相化,故能如是。故曰:燒之、剔之、刻之、維之,馬之死者十二三矣。夫馬之性固真矣,然其智至於詭竊者,伯樂之罪也。雖然,九皇之制亦寓言耳,夫太上無法而治,安有受封之制哉。契理之士,要其會(huì)歸而遺其所寄,可也。

  下之所逜,

  逜之言干也。

  上之可蔽,斯其離人情而失天節(jié)者也。緩則息,急則困,見間一作門則以奇相御,人之情也。

  怛物之情,緩之則怠,急之則困。故昔賢驅(qū)雞之喻,戒在疾捺也。問,幟隙也。方其鍵閉,雖有奇計(jì),安得而抵之哉。天節(jié)見上,故於此具論人情。

  舉以八極,信焉而弗信,天之則也。

  八極,八方之極。四中,四角是也?!痘茨献印吩唬喊讼阎庥邪私L,八結(jié)之外有八極。夫八極有之,而以跡所不至,更若誕護(hù),故日信焉而弗信也。雖然,以懸寓觀之,八方上下無盡也,亦無無盡無極也,亦無無極,故日天之則也。

  差謬一#22問,言不可合,

  孔墨之道伺是堯、舜,同非桀、紂,而終不可合者,其弊由此也。

  平不中律。

  小失聲韻,則雖平,不中律矣。夫千里之失,謬於毫釐;而歷年之息,誤在頃刻。是故君子慎其小也。

  月望而晨,月毀於天,珠蛤贏蚌,虛于深渚,

  水岐成渚。

  上下同離也。

  言同氣附離而無問,雖貍物潛於深渚,與月盛衰,更如在上也?!痘茨献印吩唬喝罩炼缏菇?,月死而贏蚌騰。

  未令而知其為,未使而知其往,上不加務(wù)而民自盡,此化之期也。使而不往,禁而不止,上下乖謬者,其道不相得也。上紇#23下?lián)嵴撸h(yuǎn)衆(zhòng)之慝也。陰陽不接者,其理無從相及也?;I不相當(dāng)者,人不應(yīng)上也。符節(jié)亡此,曷曾可合也。為而無害,成而不敗,一人唱而萬人和,如體之從心,此政之期也。蓋毋錦一作綿杠悉動(dòng)者,其要在一也。

  蓋無錦扛而撩輻俱動(dòng)者,其要在杠故也。是故明主好要以一倡萬。以錦韜杠,故謂之錦杠?!稜栄拧吩唬核劐\韜杠。

  未見不得其謂而能除其疾也。文武交用而不得事實(shí)者,法令放而無以梟之謂也。

  臬,斬刑也。此吉法令不行,小人敢為負(fù)饅而無忌憚也。雖然,秦以苛察相高,其弊徒文具耳,而至於土崩,更甚乎無法者,無惻怛之實(shí)故也。由是觀之,內(nèi)無至誠惻怛之實(shí),欲以一切從事於法,則將以考真也,適足以起偽,將以稽治也,適足以招亂。

  舍此而按之彼者,曷曾可得也。

  南適而北轅矣。

  冥一黃易而如言難,

  言之不作,為之也難。

  故父不能得之於子,而君弗能得之於臣,

  踐言之行,雖在君臣父子之問如此,況卑賤乎。

  已見天之所以信於物矣,

  無妄天之道也。

  未見人之所信於物也。

  不能似言。

  捐物任勢者,天也。

  萬物盡無,因任而已。

  捐物任勢,捐或作損。故莫能宰而不夭。

  一本作:得先之在古者,道之理也;損物任勢,故莫能宰而不夭。

  其道如上,故莫能宰之而莫不夭焉。

  口夫物,故曲可改,人可使。

  言茍為物矣,無以有已如此以明天之不可轉(zhuǎn)徙也。

  法章物而不自許者,天之道也。

  夫法種種差別,稽之天道,豈得已

  哉。姑以應(yīng)世而已,甚不自是也。

  以為奉教陳忠之臣,未足恃也。

  此其勢叉至於有法也。

  故法者曲制,

  曲為之制。

  官備主用也。

  官各守之,以備主用。

  舉善不以官官,

  不以港晦舉人之善,鈴著見而後置之。

  拾過不以冥冥,

  不以隱匿拾人之過,叉發(fā)露而後廢之。拾或#24作拾。

  決此,

  句。

  法之所貴也。若聾磨不用,賜物雖訕,有不效者矣。

  言慶賞者,勵(lì)世磨鈍之器也。然而賞不能、勸不勝、罰不能、叉不可,若砥礪不用之村而責(zé)有於無,玉帛雖卒##25,有不效者矣。

  上下有問,於是設(shè)防,知蔽並起。

  為之斗斛以量之,則并與斗斛而竊之;為之權(quán)衡以稱之,則並與權(quán)衡而竊之。

  故政在私家而弗能取,

  政在大夫。

  重人掉權(quán)而弗能止,賞加無功而弗能奪,法廢不奉而弗能立,罰行於非其人而弗能絕者,不與其民之故也。

  與民共之而上下以道相維,豈容至此哉。屋漏知之在下,船漏知之在上。

  夫使百姓釋己而以上為心者,教之所期也。八極之舉,不能時(shí)贊,故可壅塞也。

  所一謂無障者,四通六闢。豈疑八極之舉而不能贊明哉。湯之問棘是已。

  昔者有道之取政,非於耳目也。

  神心恍惚俯仰之問,再撫八極之外,而里之前耳不能聞,牆之外目不能見,故聖人之政恃道,而不恃耳目。

  夫耳之主聽,目之主明,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膚寸之問,.小物足以障之,何足恃哉。

  道開而否,未之聞也。

  此明道之足恃也。夫道開者,雲(yún)霧不能礙其視,雷霆不能亂其聽,雖柄在蚊睫而視之若嵩峰之阿,戰(zhàn)於蝸角而聽之若齊魏之鬨,夫孰能否之。見遺不攘,非人情也。

  言無是也。此申未之聞也之況。

  信情脩一作循生,非其天誅,逆夫人僇,

  一本作逆天之人僇。不勝任也。

  不畏天禍、人殃、死地,隨之而將以脩生,此如戴粒之蟻欲以冠山,何足以堪其任也。

  為成求得者,事之所期一作明也。

  以為成功則天而得之,不得日有命者,無所期焉。是道也,非事也。

  為之以民,道之要也。

  民之所未安,聖人不強(qiáng)行;民之所未厭,聖人不強(qiáng)去。

  唯民知極,弗之代一作伐也。

  夫因人而不自任者,天也。民實(shí)知極,聖人豈侵越而代之。大司徒曰:使民興賢,出使長之;使民興能,人使治之。

  此聖王授一作受業(yè),所以守制也。彼一作被教苦,故民行薄;

  未至乎孩而始誰。

  失之本,故爭於末。

  魚亡江湖而爭於濡沬。

  人有分於處,處有分於地,

  各有分域。

  地有分於天,

  郢有天下。

  天有分於時(shí),

  秦天早寒、楚天早熱之類。

  時(shí)有分於數(shù),

  春乘木數(shù)、秋乘金數(shù)之類。

  數(shù)有分於度,

  取數(shù)多者脩,取數(shù)寡者促。

  度有分於一。

  一者,度數(shù)之原,隨所分而赴之。譬之物焉,一月普見衆(zhòng)水。

  天居高而耳卑者,此之謂也。

  天體蓋高,而其耳更卑者,精神之運(yùn)普褊萬物故也。

  故聖王天時(shí),人之地之,雅無牧能,因一作用無功多。

  夫文貫三為王,蓋取諸此。

  尊君卑臣,非計(jì)親也。任賢使能,非與處也。

  處故舊也。言不以私恩廢天下之公義。

  水火不相入,天之制也。

  水火以譬恩義。蓋古之治天下者,方其申至恩也,公義不得奪,方其申大義也,私恩不得干。猶之水火焉,相濟(jì)而不相入也。雖然,幾此人道而已,若夫天道,則又不在此域也。故下文云。

  明不能昭一者,

  所謂離朱索之而不得。

  道弗能得也。規(guī)不能包者,力弗能挈也。

  夫天地雖密移而真體常住,非若舟壑夜半負(fù)之而去,夫孰能挈之?

  自知慧出,慧出,一作惠之。使玉化為環(huán)決者,是政反為滑也。

  璞玉不毀,孰為環(huán)決?決,半環(huán)也?!抖Y論》曰:絕人以決,反絕以環(huán)。

  田不因地形,不能成穀。

  稻宜下地,黍宜上地。

  為化不因民,不能成俗。嚴(yán)疾過也,喜怒適也,四者已仞,非師術(shù)也。

  此言四者或過或適,雖殊而遠(yuǎn)離大道一也,豈足以據(jù)師之席哉?《列子》曰:仞而有之,皆感也。

  形嗇元作薔,一本作蓋。而亂益者,勢不相牧一作收也。

  形無以牧乎勢,勢無以牧乎形,故其弊如此。

  德與身存亡者,未可以取法也。

  堯、舜姐落,其骨蓋已朽久矣,而至今詠歎不息者,豈係其身之存亡哉。此萬世之法也。

  昔宥世者,未有離天或無天字人而能善與國者也。與或作為。

  善與國,所與之國,夫天不人不因,人不天不成,而畸於天人,則其身之不能治,況與國乎。

  先王之盛名,未有非士之所立者也。

  引而高之者,天也。

  過生於上,罪死於下,濁世之所以為俗也。一人乎,一人乎,命之所極也。

  此歡辭也,言命至君而極矣。今貽厲階如此,可不惜哉。蓋痛之彌深,其辭益緩,詩人之義也。

  環(huán)流第五

  有一而有氣,

  一者,元?dú)庵肌?br />
  有氣而有意,

  意者,沖氣所生。

  有意而有圖,

  可以象矣。

  有圖而有名,

  可以言矣。

  有名而有形,有形而有事,有事而有約,

  八者具矣,而渾淪未離,所謂混沌者也。

  約央而時(shí)生,

  時(shí)生或作時(shí)立。次之為言,判也。

  時(shí)立而物生。

  混沌開矣,於是四時(shí)行焉,百物生焉。

  故氣相加而為時(shí),約相加而為期,期相加而為功,功相加而為得失,得失相加而為吉兇,萬物相加而為勝敗,莫不發(fā)於氣,

  氣所以發(fā)之。

  通於道,

  道所以通之。

  約於事,

  知道已而#26則蕩。

  正於時(shí),

  知事而已則差。

  離或作雜於名,

  離如附離之離。

  成於法者也。法之在此者謂之近,其出化彼謂之遠(yuǎn)。近而至故謂之神,

  明之在道者為神,神之在器者為明。

  遠(yuǎn)而反故謂之明。

  老子所謂:逝日遠(yuǎn),遠(yuǎn)日反。

  明者在此,其光照或作昭彼;其事形此,

  其功成彼。

  《都》詩曰:執(zhí)轡如組。蓋言此矣。夫?yàn)榻M者,總紕於此,成文於彼。言其動(dòng)於近,行於遠(yuǎn)也??鬃釉唬簽榇嗽娬撸渲??執(zhí)此法以御民,豈有不化哉?《干腌》之忠告至矣。

  從此化彼者,法也。生法者,我也。

  非我則無法。

  成法者,彼也。

  非彼則無所用法。

  生法者,日在而不厭者也。

  精神之運(yùn),隨日以新。

  生成在己,謂之聖人。

  彼我玄同,盛德之至。

  惟聖人究道之情,唯道之法,

  非真混沌,孰能如此?

  公政以明。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斗柄運(yùn)於上,事立於下。斗柄指一方,四塞俱或作皆成。此道之用法也,

  古之聖人不下席而天下治,顏如渥丹,肌膚若冰雪者,用此道也。而世之桔槁者硃此,以為黃帝肌色紆誨而黯堯舜如臘,此墨子之道也。

  故日月不足以言明,四時(shí)不足以言功。

  言其明與功更在四時(shí)日月之上。

  一為之法,以成其業(yè),故莫不道。

  民咸用之。

  一之法立而萬物皆來屬。

  以出於一,故萬物不能二也。

  法貴如言。

  無信不立。

  言者,萬物之宗也。是者,法之所與親也。非者,法之所與離也。是與法親故強(qiáng),非與法離故亡。法不如言,故亂其宗。故生法者,命也;生於法者,亦命也。

  莫非命也。

  命者,自然者也。

  莫能使之然,亦莫能使之不然,謂之自然。

  命之所立,賢不必得,不肖不必失。

  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堯舜之上而壽百,顏淵之才不出衆(zhòng)人之下而壽十八,仲尼之德不出諸侯之下而困於陳蔡,殷紂之行不出三仁之上而居君位。蓋言此矣。

  命者,挈己之文一作父者也。

  夫身在草萊而挈之浮榮之.上者,命也。然而俯仰百年,恍然如夢,是文也,非實(shí)也。

  故有一日之命,有一年之命,有一時(shí)之命,有終身之命。終身之命,無時(shí)成者也。故命無所不在,無所不施,或作飽。無所不及。

  言無適而無有命也。

  時(shí)或後而得之,命也。既有時(shí)有命,

  時(shí)者,天之運(yùn)。命者,天之令。《南華》曰:諱窮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時(shí)也。

  引其聲,合之名,其得時(shí)者成,命日調(diào);引其聲,合之名,其失時(shí)者精神俱亡,命日乖。

  夫噸其里一也,而醜人獻(xiàn)之,更增其陋。

  時(shí)命者,唯聖人而後能庾之。

  《南華》曰:知通之有時(shí),知窮之有命,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

  夫先王之道備,然而世有困君或作居,其失之謂者也。

  禮義法度,應(yīng)時(shí)而變;時(shí)命不停,法亦隨故。而昧者膠柱刻舟,守先王之腐餘,其道雖備,而祗益困窮。此猶枕外芻狗而更以遭魘,豈易怛也哉。

  故所謂道者,無己無己元作己無者也;

  隨之而已。

  所謂德者,能得人者也。

  亦不失己。

  道德之法,萬物取業(yè),

  所謂資而不匱者也。

  無形有分,名日大孰或作敦。

  不知其誰之子也。

  故東西南北之道,踹一作端然其為分等也。

  《南華》曰:知東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無,則功分定矣。

  陰陽不同氣,然其為和同也。酸鹹、甘苦之味相反,然其為善均也。

  《南華》曰:租梨、橘抽,其味相反,而皆可於口。

  五色不同釆,然其為好齊也。五聲不

  同均,然其可喜一也。

  幾此五者,以譬先王之道,不矜於同

  而矜於治。

  故物無非類者,動(dòng)靜無非氣者。是故有人將一本作一人將,一人之將得,一人氣吉;有家將一家之將。得,一家氣吉;有國將將一國者。得,一國氣吉。

  古人有言:戰(zhàn)猶博也,錢多則氣豪而勝,資少則心怯而輸。然則將之吉兇在氣。兵法曰:朝氣銳,晝氣隋,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隋歸。

  其將一本將字下有失字兇者反此。故同之謂一,異之謂道,相勝之謂執(zhí),吉兇之謂成敗。賢一本賢字上有故字者萬舉而一失,不肖者萬舉而一得,其冀或作共善一也,然則其所以為者不可一也。知一之不可一也,故貴道。

  異之謂道。

  空之謂一,空一作同。

  萬物莫不無。

  無不備之謂道。

  萬物莫不有。

  立之謂氣,通之謂類。氣之害人者謂之不適,味之害人者謂之毒。夫社夫社元作天社,或作天杜不刻則不成霧,或作霧氣。

  剜之為言,猶日達(dá)也。此言亡國之社屋之不受天陽,故無以成霧。蓋大社不屋而壇,以受霜露之氣,然後.霧生焉。正言社與霧者,社以申立之,謂氣之義;霧以申通之,謂類之義。

  氣故相利相害也,

  太公調(diào)曰:陰陽相照,相蓋相治;四時(shí)相代,相生相殺。

  類故相成相敗也。

  夏者,春之類;冬者,秋之類。他皆放此。

  積往生歧或作政,工或作王以為師。

  跋,跛倚也。師如師巫之師。巫步多跛,故積往生跋,工以為師。楊子曰: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扁鵲,盧人也,而醫(yī)多盧。

  積毒成藥,工以為醫(yī)。

  此言藥之述起而醫(yī)生焉。蓋天下之弊多緣故述而生,故大盜貸仁義以竊國,小儒借詩禮而發(fā)家。故曰:焉知曾史不為桀壞之哨矢也。

  美惡相飾,命日復(fù)周。物極則反,命曰環(huán)流。

  言其周流如環(huán)。

  道端第六

  天者,萬物所以得立也。

  萬物待是而後存者,天也。

  地者,萬物所以得安也。

  天父,道也。地母,道也。

  故天定之,地處之,時(shí)發(fā)之,物受之,聖人象之。夫寒溫之變,非一精之所化也;

  五精化氣,然後寒暑成焉。

  天下之事,非一人之所能獨(dú)知也;水廣次,非獨(dú)聊一川之流也。

  堯十年九瞭而水不為加益,湯八七旱而水不為加損,是豈仰一川鍾哉。

  是以明主之治世也,急於求人,弗獨(dú)為也。

  與人共之。

  與天一作人與地,

  亦與天地共之。

  建立四維,

  禮、義、康、恥,謂之四維。

  以輔國政。鉤繩相布,一作希。銜概相制,參偶其#27備,立位乃固。經(jīng)元作織氣有常,理以天地,動(dòng)逆天時(shí),不祥有祟,事不仕賢,無功必?cái)?。出究其道,入窮其變。張軍衛(wèi)外,禍反在內(nèi),

  所謂季孫之憂不在顓突,而在蕭牆之內(nèi)也。

  所備甚遠(yuǎn),賊在所愛。是以先王置士

  也,舉賢用能,無阿於世,仁人居左,

  春以生之,象仁。

  忠臣居前,

  南方著見,象忠。

  義臣居右,

  秋以成之,象義。

  聖人居後。

  北方祕密,象聖。

  左法仁則春生殖,前法忠則夏功立,右法義則秋成熟,後法聖則冬閉藏。先王用之,高而不墜,安而不亡。此萬物之本□,天地之門戶,

  本□、門戶云者,以結(jié)左仁、右義、前忠、後聖而春生、夏立、秋成熟、冬閉藏之義。

  道德之益也。此四大夫或無夫字者,君之所取於外也。君者,天也。

  左、右、前、後共法四時(shí),故君象天焉。

  天不開門戶,使下相害也。

  束不法仁,西不法義,南不法忠,北不法聖,則天之門戶塞矣。

  進(jìn)賢受上賞,則下不相蔽。

  修文殿《御覽》引《鵲冠子》曰:進(jìn)賢者受上賞,則下不蔽善。為政者賞之不多而民喜,罰之不多而民畏。此謂進(jìn)既仕之賢者也。

  不待事人賢士顯不蔽之功,

  信雖非事人賢士,而進(jìn)之受賞,則任事之臣勸矣。故下文云。

  則任事之人莫不盡忠。

  《繁露》曰:一中為忠,二之則為息。

  鄉(xiāng)曲慕義,

  邦國欣慕,斯可知矣。

  化坐自端,

  羊肉不慕蟻,蟻慕羶也。故彼雖慕義,而我之化坐自端。化坐自端,言恭已正南面而已。

  此其道之所致,德之所成也。本出一人,故謂之天。

  無二上也。

  莫不受命,不可為名,故謂之神。

  妙萬物而為言也。

  至神之極,見之不武。一作或。

  契此道者,豈有差哉。

  匈乖不惑,務(wù)正一國。

  災(zāi)變之至,無所怛惑,姑以天下大理考正吾國之失而巳。豈曰天之有某變也,以我為有某事而致也哉。

  一國之刑,具在於身。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以身老一作考世,

  以救於世而老。

  正以錯(cuò)國,服義行仁,以一王#28業(yè)。夫仁者,君之操也;義者,君之行也;忠者,君之政也;信者,君之教也;聖人者,君之師傳也。君道知人,臣術(shù)知事。故臨貨分財(cái)使仁,犯患應(yīng)難使勇,受言結(jié)辭使辯,慮事定計(jì)使智,理民處平使謙,賓奏贊見使禮,

  賓奏言檳,贊見言詔?!队洝吩唬憾Y有檳詔,樂有相步,溫之至也。

  用民獲眾使賢,出封越境適絕國使信,制天地、御諸侯使聖。

  因任之道,此其大略也。嘗試論之:古之明王無為而用天下也,豈特使仁、使勇、使辮、使智、使謙、使禮、使賢、使信、使聖哉,雖天刑人僇之餘,尚無棄者也。故戚施直縛,還條蒙嘐,侏儒扶盧,矇映脩聲,聾者司火,眇者督繩,劓者抱關(guān),刖者守囿,單瘠跛躋以實(shí)裔土。夫如是,故上無遺事,下無棄才。三代之所以安且久者,用此道也。雖然,知所使仁而不知其仁有大小,知所使知#29而不知其智有遠(yuǎn)近,未可也。故曰:孟公綽以為趙魏老則優(yōu),而不可以為滕薛大夫;雍也,可使南面;赤也,可使與賓客言也;求也,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由是觀之,則此書所云,亦因任之大幾而已?!肚f子》曰: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因任如此,然後可以原省。故下文云。

  夫仁之功,善與不爭,下不怨上。辯士之功,釋怨解難。智士之功,事至而治,難至而應(yīng)。忠臣之功,正言直行,矯拂王過。義臣之功,存亡繼絕,救弱誅暴。信臣之功,正不易言。貞謙之功,廢私立公。

  《韓非子》曰:自營為ㄙ#30,背私為公。

  禮臣之功,尊君車臣。賢士之功,敵國憚之,四境不侵。聖人之功,定制於冥冥,求至欲得,言聽行從,近親遠(yuǎn)附,明達(dá)四通。

  由是而上至於冥冥,聖人之任也。

  內(nèi)有挾度,

  操以為驗(yàn),所謂道揆者是也。

  然後有以一本無然、以二字量人。

  無節(jié)於內(nèi),觀物弗之察矣。

  富者觀其所予,足以知仁。貴者觀其所舉,足以知忠。觀其大拌,或作伴,亦或作祥。長不讓少,貴不讓賤,足以知禮。達(dá)或作迭觀其所不行,足以知義。受官任治,觀其去就,足以知智。迫之不懼,足以知勇??诶o巧,足以知辯。使之不隱,足以知信。貧者觀其所不取,足以知廉。賤者觀其所不為,足以知賢。測深觀天,足以知聖。

  困任、原省之要,在於知人,而知人在於有以觀之??鬃釉唬阂暺渌?,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故此又具論之。

  第不失次,理不相舛,一本作奸,一本作挈。近塞遠(yuǎn)閉,備元變成,

  元者,備之所以不困;成者,變之所以不倦。

  明事知分,度數(shù)獨(dú)行。無道之君,任用么麼,么麼,一作幼歷。

  么麼,細(xì)人,俊雄之反。

  動(dòng)即煩濁。有道之君,任用俊雄,動(dòng)則明白。二者先定,素立白墓立白蓉,一本作

  七一日藻。藻,一作慕。明起,白蓉於下,明起於上?;?,垂藐也。

  氣榮相宰,

  君臣同體之況。言氣不言血,言榮不言衛(wèi),相備也。

  上合其符,下稽其實(shí)。時(shí)君一作貧意生期,待時(shí)而發(fā)。

  夫賢士之居邑里也,合哉而難同,而殊知時(shí)日。時(shí)君,元作時(shí)日。

  遇人有德,一作隱君子至門,不言而信,萬民附親。遇人暴驕,萬民離流;#31上下相疑,復(fù)而如環(huán)一作不環(huán),日夜相撓。諫者弗受,言者危身,無從聞過,故大臣偽而不忠。是以為人君親其民如子者,弗召自來,

  靈臺(tái)之效是矣。

  故日有光,卒於美名。不施而責(zé),一弗受或作愛而求親,故日有殃,卒於不祥。夫長者之事其君也,調(diào)而和一作知之,士於純一作屯厚,

  士如勿士行枚之士。

  引而化之,天下好或作如之,其道日從,故卒必昌。夫小人之事其君也,務(wù)蔽其明,塞其聽,乘其威,以灼熱人,

  倚上之威,作人寒燠。

  天下惡之,其崇日兇,故卒必?cái)?,禍及族人。此君臣之變,治亂之分,興壞之關(guān)梁,國家之閱也。

  閱,猶監(jiān)也。

  逆順利害,由此出生。凡可無學(xué)而能者,唯息與食也。故先王傳或作博道,先王,一作先生。以相效屬也。賢君循成法,後世久長;隋君不從,當(dāng)世滅亡。

  禹之法猶存,而夏不世王者,由是故也。

  近迭第七

  龐子問鶡冠子曰:聖人之道何先?鷗冠子曰:先人。龐子曰:人道何先?鶡冠子曰:先兵。龐子曰:何以舍天而先人乎?鶡冠子曰:天高而難知,有福不可請(qǐng),有禍不可避,法天則戾;地廣大深厚,多利一作則而鮮威,

  天尊而不親,地親不不尊。

  法地則辱;時(shí)舉錯(cuò)代更無一,法時(shí)則貳。三者不可以立化樹俗,故聖人弗法。龐子曰:陰陽何若?鶡冠子曰:神靈威明與天合,

  神之精明實(shí)靈。

  勾萌動(dòng)作與地俱,

  屈生日勾。

  陰陽寒暑與時(shí)至,三者聖人存則治、亡則亂,是故先人。富則驕,貴則羸。兵者,百歲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是故人道先兵。龐子曰:先兵奈何?鶡冠子曰:兵者,禮、義、忠、信也。龐子曰:願(yuàn)聞兵義。鶡冠子曰:失道,故敢以賤逆貴;不義,故敢以小侵大。龐子曰:用之奈何?州鶡冠子曰:行枉恥禁,反正則舍,是故不殺降人。

  鷹不擊伏,況於人乎?

  主道所高,莫貴約束;得地失信,聖王弗據(jù);倍言負(fù)約,各將有故。龐子曰:弟子聞之曰,地大者國實(shí),民眾者兵強(qiáng),兵強(qiáng)者先得意於天下。今以所見合一本作含所不見,蓋殆一本作係,一本作治不然。今大國之兵反訕而辭窮,禁不止、令不行之故,何也?

  令使為之,禁使勿為也。

  鶡冠子曰:欲知來者,察往;欲知古者,察今。擇人而用之者王,用人而擇之者亡。逆節(jié)之所生,不肖侵賢命,日凌;

  下凌上也。

  百姓不敢言命,曰勝。

  上勝下也。

  今者所問,子慎勿言。夫地大國富,民眾兵強(qiáng),曰足。士有餘力而不能以先得志於天下者,其君不賢而行驕縊也。

  己亢為驕,己滿為溢。

  不賢則不能無為,而不可與致為#32。

  孟子曰:人有不為也,然後可以有為。

  驕則輕敵,輕敵則與所私謀其所不知為句,使非其任力,欲取勝於非其敵,不計(jì)終身之患,樂須臾之說。是故國君被過聽之謗醜於天下,而謀臣負(fù)濫監(jiān)。首之責(zé)于敵國,敵國乃責(zé)則卻或作劫,

  以辭那之。

  卻則說者羞其弱。

  以辭卻之則說,而責(zé)之者羞其弱矣,其勢鈴至於用兵。

  萬賤之直,不能撓一貴之曲;

  其在下者又無以回之。

  國被伸或作神創(chuàng),

  浸大日伸。

  其發(fā)則戰(zhàn)。

  其創(chuàng)之發(fā)則戰(zhàn)。

  戰(zhàn)則是使元元之民往死。邪臣之失薊音策也,過生於上,罪死於下。儼既外結(jié),諸侯畜其罪,則或作責(zé)危覆社稷,世主懾懼,寒心孤立。不伐伐或作代,下有威字。此人,二國之難不解,君立不復(fù)。悔曩或作晨郵過,謀徙計(jì)易。濫一作監(jiān)首不足,蓋以累重;

  濫為謀首,其過重矣。而一人之手豈足以障天下之目哉。

  滅門殘族#33,

  滅門,周官所謂屋誅。

  公謝天下,以讓敵國。不然,則戰(zhàn)道不

  絕,國創(chuàng)不息。

  謂之伸創(chuàng),以此故也。

  大或作天乎哉,夫弗知之害。

  以言弗知之害大矣。

  悲乎哉,其禍之所極。

  以言其禍可悲也已。

  此倚貴離道,少人自有之咎也。

  多己少人。

  是故師未發(fā)軔而兵可迭也。

  《近迭》名篇,蓋取諸此。

  今大國之君,不聞一作問先聖之道而易事,旱臣無明佐之大數(shù),而有滑正之碎或無碎字智,反義而行之,逆德以將之,兵訕而辭窮,令不行,禁不止,又奚足怪或作恃哉。龐子曰:何若滑正之智?鶡冠子曰:法度無以噫一本作遂意為摸。

  噫,讀為噫彼小星之噫。

  聖人按數(shù)循法,尚有不全。是故人不百其法者,不能為天下主。今無數(shù)而自因,無法而自備,循無上聖之或作聖人檢而斷於己明,

  斷以獨(dú)見之明。

  人事雖備,將尚何以復(fù)百己之身乎。

  夫百己者,豈獨(dú)彼有之。蓋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形體保神,而眾妙悉備。據(jù)今言之,其身蓋有千百於己者,然而所知纔止一二,而卒於泯沒無問者,不能復(fù)之而已。

  主知不明,以貴或作責(zé)為道,以意為法,牽或作牢,或作罕。時(shí)誑一作詛,或作拒。世,迢下蔽上,使事兩乖,

  兩失之矣。

  養(yǎng)非長失,以靜為擾,以安為危,百姓家困人怨,禍?zhǔn)氪笱?。若此者,北走之日,軍敗日北。后知命亡?br />
  投死之地久矣,乃今知之。

  龐子曰:以人事百法,奈何?鶡冠子曰:蒼頡作法,一本法字在書字下#34。

  蒼頜,黃帝之史,初見烏獸褫遠(yuǎn)之逵,始造書契。

  書從甲子。

  日始於甲,辰始於子。

  成史李官,

  成史,蓋以獄成告於正者。李官,士師也。

  蒼頡不道。然非蒼頡,文墨不起。

  蒼雖造書不道士史,然而文墨之萌由是起矣。此百法之端也。

  縱法之載於圖者,其於以喻心、達(dá)意、揚(yáng)道之所謂,乃纔或作巉居曼曼作受之十分一耳。

  此言使無文墨而欲以其法盡之於圖,豈能盡其意之詳哉。蓋自後世觀之,書以趣便,篆不如隸,隸不如草,則圖之鈍於應(yīng)務(wù)可知矣。故曰:彌綸天下之事、記久明遠(yuǎn)、著湣湣、傳恣恣者,莫如書。湣湣,目所不見。恣恣,心所不了。

  故知百法者,桀雄也。若或作透隔無形、將然、未有者,知萬人也。

  此使德也,非特桀雄而已。故其知與人隔此三境,而超萬人之上也。將然不如無形,無形不如未有。取譬言之,若太易者,未有也;而太初,無形;渾淪,則將然矣。

  無萬人之智者,智不能棲世學(xué)之上。龐子曰:得奉嚴(yán)教,受業(yè)有問或作聞矣。退師謀言,弟子愈恐。

  鶡冠子卷上竟

  #1『鈇』,《四庫》本言:『一作鐵,非』。

  #2『勢』,《道藏》本原作『執(zhí)』即古『勢』字。今從《四庫》本作勢。按:此語出賈誼《新書·制不定》,原文為『權(quán)勢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

  #3《四庫》本『權(quán)」屬上句而作『命權(quán)』。

  #4『傳』,《道藏》本原作『傳』,誤。今據(jù)《四庫》本改。按:商王武丁有大臣傳說,原為從事版築業(yè)的奴東。

  #5『默』,《道藏》本原作『墨』,誤。今據(jù)後文及《四庫》本改。

  #6《道藏》本原缺『樂嗟苦』三字。今據(jù)《四庫》本補(bǔ)。

  #7《道藏》本原缺『人』字。今據(jù)《四庫》本補(bǔ)。

  #8《道藏》本原缺『嗟』字。今據(jù)《四庫》本補(bǔ)。

  #9『合』《四庫》本作『矣』。

  #10『元』,《四庫》本作『無』。

  #11《道藏》本原缺『不』字。今據(jù)《四庫》本補(bǔ)。

  #12『堯J,《四庫》本言:『一作撓』。

  #13『矣』,《四庫》本作『已』。

  #14此句《四庫》本作『以廳智為造意』。百子本同道藏本作『為知』,今正。

  #15『夸』,《四庫》本作『誇』。

  #16『以』,《四庫》本作『已』。

  #17『物』,《四庫》本作『勿』。

  #18『焉』,《四庫》本作『馬』。

  #19此句《四庫》本作『斯謂之調(diào)』。

  #20《道藏》本原缺『微』字。今據(jù)《四庫》本補(bǔ)。

  #21『官』,《四庫》本言『一作宮』。

  #22『一』《四庫》本作『之』。

  #23『紇』,《四庫》本作『統(tǒng)』。

  #24『或』,《道藏》本原作『成』,誤。今據(jù)文義及《四庫》本改。

  #25『卒』,《四庫》本作『訕』。

  #26『已而』,《四庫》本作『而已』。

  #27『其』,《四庫》本作『具』。

  #28『王』《四庫》本作『正』。

  #29『知』,《四庫》本作『智』。

  #30『ㄙ』,《道藏》本原作『么』,誤。《四庫》本作『私』。今據(jù)《說文》『韓非曰:蒼頡作字,自營為ㄙ』句改。

  #31『離流』,《四庫》本作『流離』。

  #32『為』,《四庫》本作『焉』。

  #33『殘族』《四庫》本作『殘疾族』。

  #34《道藏》本此句原在『龐子曰:以人事百法,』下,誤。今據(jù)文義及《四庫》本改。

  鶡冠子卷中

  陸佃解

  度萬第八

  龐子問鶡冠子曰:聖與神謀,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與人成。

  子曰:茍非其人,道不虛行。

  願(yuàn)聞度神慮成之要,奈何?鶡冠子曰:天者,神也。地者,形也。地濕而火生焉,

  至陽赫赫,赫赫出乎地。

  天燥而水生焉。

  至陰肅肅,肅肅出乎天。

  法猛刑頗則神濕,

  刑與法,陰也。

  神濕則天不生水。音□#1聲倒則形燥,

  聲與音,陽也。

  形燥則地不生火。水火不生,則陰陽無以成氣,度量無以成制,五勝無以成埶一作執(zhí)。

  五勝,五行之勝

  萬物無以成類,百業(yè)俱絕,萬生皆困。濟(jì)濟(jì)混混,孰知其故?天人同文,地人同理,

  天文地理,與人同焉。

  賢不肖殊能,故上聖不可亂也,

  譬如堯、舜,共工、驩兜欲與為惡則誅之類。

  下愚不可辯也。

  譬如桀、紂,龍逢、比干欲與為善則誅之類。

  陰陽者,氣之正也。天地者,形神一無神字之正也。聖人者,德之正也。法令者,四時(shí)之正也。

  季春行冬令則寒,季秋行夏令則暖。

  故一義失此,萬或亂彼,所失甚少,所敗甚眾。所謂天者,非是蒼蒼之氣之謂天也;所謂地者,非是膊膊之土之謂地也。

  膊,形埒也。

  所謂天者,言其然物而無勝者也。

  言天者,君道也,可天下之物而莫之勝也。

  所謂地者,言其均物而不可亂者也。

  言地者,臣道也,平天下之物而莫之亂也。

  音者,其謀也。

  雜比為謀。

  聲者,其事也。

  布散為事。

  音者,天之三光也。

  三光雜比於上。

  聲者,地之五官也。

  五官布散於下。

  形神調(diào)則生理脩,

  形不病燥#2,神不病濕,則生理脩矣。

  夫生生而倍其本則德或作隱專已。

  夫偏養(yǎng)其本至於過理,而不及會(huì)通之,適則自為太多,其德失乎物矣,豈足語衛(wèi)生之經(jīng)哉。故曰:善養(yǎng)生者,若牧羊然,倪其後者而鞭之#3?!跻槐驹?,一本字或作□,□知或作□如#4。

  知無道,上亂天文,下滅地理,

  天人同文,地人同理,於此見矣。

  中絕人和,治漸終始。

  言其治纔漸首末,而已失中道也。

  故聽而無聞,視而無見,

  天下之事壤於冥冥。

  白晝而闇,

  日中見斗之義。

  有義而失謐,

  人之所有,不能謚之。

  失謚而惑。責(zé)人所無,必人所不及,

  遠(yuǎn)其進(jìn)而誅不至也。

  相史於既而不盡其愛,

  史,使也。從省。言不盡己之愛而責(zé)人之盡。

  相區(qū)於成而不索或作營其實(shí)。

  區(qū),驅(qū)也。從省。言不竭己之忠而望人之成。

  虛名相高,精白為黑,

  沽於虛名而變亂事實(shí)。黑,或?yàn)槟?。墨亦黑也?!对姟吩唬汉偠n,墨以為明。

  動(dòng)靜紐#5轉(zhuǎn),

  與物轉(zhuǎn)旋,如紐使之。

  神絕復(fù)逆,

  復(fù)有報(bào)乎上也,逆有言乎上也,言其神色距人於千里之外。

  經(jīng)氣不類,形離正名,

  《書》曰:有形有名。形也者,物此者也。名也者,命此者也。經(jīng)氣失常,故形不麗名。

  五氣失端,四時(shí)不成。

   陰陽并毗,四時(shí)不至,寒暑之和不成。

  過生於上,罪死於下,有世將極。驅(qū)馳索禍,

  其於禍也,驅(qū)車就之。

  開門逃福,

  其於福也,若開門避之。

  賢良為笑。愚者為國,天咎先見,菑或作薔,亦或作薔。害並雜,人執(zhí)兆生#6,孰知其極。

  見形而已,昧於在理。

  見日月者不為明,聞雷霆者不為聰,事至而議或作義者不能使變無生。

  不能消之於未萌。

  故善度變者觀本,本足則盡,不足則德必薄、兵必老,其執(zhí)能以褊材為褒德或作襄隱博義者哉#7。其文巧武果而姦不止者,生於本不足也。

  言非少文不武之罪。

  故主有二政,臣有二制,臣弗用,主不能使,臣必死,主弗能止。是以聖王獨(dú)見,故立官以授長者在內(nèi)#8,和者在外。夫長者之為官也,在內(nèi)則正義,在外則固守,用法則平治#9。人本無害,以端天地,令出一或無一字原。

  多門杜矣。

  散無方、化萬物萬物,一本#10作無物者,令也。守一道、制萬物者,法也。法也者,守內(nèi)者也。

  法者,守於分域之內(nèi)。

  令也者,出制者也。

  令者,所以行法。

  夫法不敗是,

  是出於義變而不可常法者,所以趣變。

  令不傷理,

  王#11出於理一而不可變令者,所以守法。

  故君子得而尊,小人得而謹(jǐn),胥或作昌靡得以全。神備於心,道備於形,

  備天地之羨,稱神明之容。

  人以成則,

  以成法則。

  士或作土以為繩。

  以為繩墨。

  列或作削時(shí)第氣,以授當(dāng)名,故法錯(cuò)而陰陽調(diào)。鳳凰者,鶉火之禽、或無鶉火之禽,玄枵之獸字。陽之精也。

  雄曰鳳,凰者其雌也。鶉火,南星之次也。

  麒麟者,玄枵之獸,陰之精也。

  牝曰麟,騏者其牡也。玄枵,北星之次也。騏似麟而無角。

  萬民者,德之精也,德能致之,或作駿。其或無其字精畢至。龐子曰:致之奈何?鶡冠子曰:天地陰陽,取稽於身,故布五正,以司五明#12。

  五正見下。五明宜謂名尸氣皇、名尸神明、名尸賢聖、名尸后王#13、名尸公伯。

  十變九道,

  未詳聞也。

  稽從身始。五音六律,稽從身出。

  大禹以聲為律,以身為度,所謂取稽於身者耶?

  五五二十五,以理天下。

  五五,五其音之五也。

  六六三十六,以為歲式。

  六六,六其律之六也。一歲之式,稱旬三十有六。

  氣由神生,道由神成。

  蛻氣之謂虛,蛻虛之謂道。而神也者,有而非氣也,無而非道也。非氣而氣以之生,非道而道以之成。

  唯聖人能正其音、調(diào)其聲,故其德上及#14太清,

  太清,天也。

  下及泰寧,

  泰寧,地也。

  中及萬靈。膏露降,白丹發(fā),醴泉出,

  醴泉,其味如醴,可以養(yǎng)老。

  朱草生,

  朱草,可以染終,以別尊卑。

  眾祥具。

  《傳》曰:王者統(tǒng)和陰陽,休氣充塞,符瑞並臻,應(yīng)德而至。德至天則斗極明、日月光、甘露降,德至地則嘉禾生、蓂莢起、秬鬯出,德至文表則景星見、五緯順軌,德至草木則朱草生、木連理,德至鳥獸則鳳凰翔、鸞烏舞、騏麟臻、白虎到、白雉降、白鹿見、白烏下,德至山陵則景雲(yún)出、芝實(shí)茂、陵出異丹、阜出萐莆、山出器車、澤出神鼎,德至淵泉?jiǎng)t黃龍見、醴泉涌、河出龍圖、洛出龜書、江出大貝、海出明珠,德至八方則祥風(fēng)至、嘉氣時(shí)、鍾律調(diào)、音度施、四夷化、越裳貢。

  故萬口云或作去帝制神化,

  眾祥備至,則外帝內(nèi)神之道具矣。

  景星光潤。

  景星者,德星也。其狀無常,常出於有道之國,而月死則見,所以助月照民夜績也。

  文則寢天下之兵,武則天下之兵莫能當(dāng)。一本云:武則天下莫能當(dāng)。無之兵字。遠(yuǎn)乎近#15,顯乎隱,大乎小,眾乎少,莫不從微始。故得之所成,不可勝形;失之所敗,不可勝名?;蜃鲃贋槊?。從是往或作生者,子弗能勝問,吾亦弗勝言。凡問之要,欲近知而遠(yuǎn)見,以一度萬也。無欲之君,不可與舉。

  此言何謂也?若予所學(xué),則人君之患正在多欲。此孟子三見齊王而不言,曰:我先攻其邪心也。故曰:內(nèi)實(shí)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南華》曰:欲順則平氣,欲神則靜心,欲當(dāng)則緣於不得已。亦與《鶡冠》異矣。昔有鬼谷著書,以為馳說諸侯,陽開陰閉,必因其好惡憂樂而裨闔之。然至於無好者,蓋不得而說也。若然,多欲之君乃從橫之家欲以售術(shù)。而《鶡冠》言道,末流乃至於此,不已卑乎。

  賢人不用,弗能使國利,此其要也。龐子曰:敢問五正?鶡冠子曰:有神化,有官治,有教治,有因治,有事或作爭治。龐子曰:願(yuàn)聞其形。鶡冠子曰:神化者於未有,官治者道於本,教治者修諸己,因治者不變俗,事治者矯或作□之於末。龐子曰:願(yuàn)聞其事。鶡冠子曰:神化者,定天地,豫或作象四時(shí),

  其體常如此。

  拔或作教陰陽,移寒暑。

  其體變?nèi)绱??!秱鳌吩唬汗胖嫒?,?16挈天地,把握陰陽。

  正流並生,萬物無害,萬類成或作咸全,名尸氣皇。

  伏義氏得之,以襲氣母。蓋近是乎?

  官治者,師陰陽,

  陰陽,王事之本。

  應(yīng)將然,

  神化者於未有,故升此一等。

  地寧天澄,眾美歸焉,名尸神明。教治者,置或作署四時(shí),

  春誦、夏弦、秋學(xué)禮、冬讀書之類,因時(shí)順氣,於功易也。

  事功順道,

  俯而事功,仰以順道。

  名尸賢聖。因治者,招或作拓賢聖而道心術(shù),敬事生和,名尸后王。事治者,招仁聖而道知焉,

  不能招賢聖而招仁,不能道心術(shù)而道知。聖也者,天道也。賢也者,地道也。仁也者,人道也。

  茍精牧神,

  茍,急敕也。牧,驅(qū)制也。

  分官成章,

  精神勞矣,而不能普遍#17,於是又備官焉。

  教苦利遠(yuǎn),

  教雖苦而利遠(yuǎn)。

  法制生焉。

  萬法擾擾,自此起矣。

  法者,使去私就公,

  法者,將以有所去也,非以有所取也。

  同知壹警,有同由者也,非行私而使人合同者也。故至治者弗由,而名尸公伯。

  公如公侯之公,伯如霸王之伯。

  王鈇第九

  龐子問鶡冠子曰:泰上成鳩一作鶡之道,一族用之萬八千歲。

  《傳》曰:天地初立,天皇一曰天靈,其治萬八千歲。然則成鳩蓋天皇之別號(hào)也。

  有天下兵強(qiáng),世不可奪。

  天地初立,豈容已有兵哉。此言亦筌蹄也?!赌先A》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與天地存,久絕無倫。

  無倫,細(xì)之至也。《中庸》曰:毛猶有倫。

  齊殊異之物,

  齊鵬鷃之大小,等鳧鶴之長短。

  不足以命其相去之不同也。

  言其懸絕如此。

  世莫不言樹俗立化,彼獨(dú)何道之行以至於此?鶡冠子曰:彼成鳩氏天,

  句。

  故莫能增其高,尊其靈。龐子曰:何謂天?何若而莫能增其高,尊其靈?

  凡此叩其所以。

  鶡冠子曰:天者,誠其日德也。日或無日字誠出誠入,南北有極,

  冬日至而北,夏日至而南。

  故莫弗以為法則。

  取中於日德。

  天者,信其月刑也。月信死信生,終則有始,

  朔而後魄生,望而後魄死。

  故莫弗以為政。

  取正於月刑。

  天者,明星其稽也。

  明星,大星也。二十八舍之類。

  列或作削星不亂,各以序行,故小大莫弗以章。

  小星不見陵掩#18。

  天者,因時(shí)其則也。四時(shí)當(dāng)名,代或作伐而不干或作于,

  彼□此代而無侵越。

  故莫弗以為必然。天者,一法其或無其字同也。前後左右,古今自如,

  奈何祀人之憂其崩墜也。

  故莫弗以為常。天誠、信、明、因、一,

  誠,誠其日德。信,信其月刑。明,明星其稽。因,因時(shí)其則。一,一法其同。

  不為眾父?;蜃魑摹?br />
  為眾父父。

  易一,故莫能與爭先。

  《南華》曰:一而不可不易者,道也。先,或?yàn)楣狻?br />
  易一非一,

  一不足以囿之。

  故不可尊增。成鳩得一,故莫不仰制焉。

  所謂侯王得一為天下貞者也。

  龐子曰:願(yuàn)聞其制。鶡冠子曰:成鳩之制,與神明體正。神明者,下究而上際,

  況以窮乎下,浮以際乎上。

  克嗇萬物而不可猒者也。周怕或作汨,或作流徧照,

  周泊,無外也。徧照,無裹也。

  反與天地總,故能為天下計(jì)。

  往而不反#19,豈能與民同吉兇之患哉。

  明於蚤識(shí),逢臼或作遠(yuǎn)臼#20不惑,存亡之祥,安危之稽。龐子曰:願(yuàn)聞其稽。鶡冠子曰:置下不安,

  句。

  上不可以載,或作可以載。累其足或作是也。其最高而不植局或作不可植局者,未之有也。

  此譬安危之稽。言其置下茍危難,欲累於上,難矣。又況又在其上者乎?則其所立,豈有不局哉。累足,蹐也。植,立也。局,曲也。

  辯於人情,究物或作萬物之理。稱於天地,

  稱之為言,量也。

  廢置不殆。或作伯,或作治。審於山川,而運(yùn)動(dòng)舉錯(cuò)有檢

  蠢迪檢柙。

  生物無害為之,父母無所躪躒。仁於取予,備於教道,

  教以為人,道以為己。

  要於言語,

  直言曰言,問難曰語。

  信於約束,已諾不專,

  反諾為已?!抖Y》曰:與其有諾責(zé)也,寧有已怨。

  喜怒不增,

  喜不過予,怒不過奪。

  其兵不武,樹以為俗,其化出此。龐子曰:願(yuàn)聞其人情物理,所以嗇萬物、與天地總、與神明體正之道。鶡冠子曰:成鳩氏之道,未有離天曲日術(shù)者。天曲者,明而易循或作脩也。日術(shù)者,要而易行也。

  天曲若五家為伍、五鄉(xiāng)為縣之類。日術(shù)若家里用提、甸長用旬之類。此法起於周之末造,而曰成鳩用之,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然則此書寓言多矣。

  龐子曰:願(yuàn)聞天曲日術(shù)。鶡冠子曰:其制邑或作已理都,使矔習(xí)者五家為伍,伍為之長。十伍為里,里置有司。四里為扁,

  扁,當(dāng)為甸。後皆放此。

  扁為之長。十扁為鄉(xiāng),鄉(xiāng)置師。五鄉(xiāng)為縣,縣有嗇夫治焉。十縣為郡,有大夫守焉。命曰官屬。郡大夫退脩或皆作循其屬縣,嗇夫退脩其鄉(xiāng),鄉(xiāng)師退脩其扁,扁長退脩其里,里有司退脩其伍,伍長退脩其家。事相厈正,居處相察,出入相司。

  司,猶伺也。

  父與父言義,子與子言孝。

  與,或?yàn)闉椤?br />
  長者言善,少者言敬。旦夕相薰薌,以此慈孝或作力之務(wù)。若有所移徙去就,家與家相受,人與人相付;亡人姦物,無所穿竄。此其人情物理也。伍人有勿或作物。一本無伍人有勿四字,故不奉上令,有餘不足居處之狀,

  此言有餘不足居處之狀,無故輒違上令,當(dāng)告有司。

  而不輒以告里有司,謂之亂家,其罪伍長以同。

  同,謂同坐伍人之罪。

  里中有不敬長慈少出等異眾,不聽父兄之教,有所受聞,不悉以告扁長,謂之亂里,其罪有司而貳其家。

  其人為首,其家為貳。貳,猶副也。若今從坐。

  扁不以時(shí)循或作脩行教誨,受聞不悉以告鄉(xiāng)師,謂之亂扁,其罪扁長而貳其家。鄉(xiāng)不以時(shí)循行教誨,

  一二教之曰誨。

  受聞不悉以告縣嗇夫,謂之亂鄉(xiāng),其罪鄉(xiāng)師而貳其家。縣嗇夫不以時(shí)循行教誨,受聞不悉以告郡,善者不顯,命曰蔽明,見惡而隱,命曰下比,謂之亂縣,其誅嗇夫無赦。

  不言貳其家者,罪之尚貳其家,則誅可知矣。

  郡大夫不以循行教誨,受聞雖實(shí),或作賓。有所遺脫,不悉以教柱國,謂之亂郡,其誅郡大夫無赦。柱國不政,使下情不上聞,上情不下究,謂之絿或作絯,或作繆政,

  絿,急也。

  其誅柱國,滅門殘族#21。令尹不宜或作宣時(shí)合或作令地、

  合地之德。

  害百姓者,謂之亂天下,其軫令尹以徇。

  柱國,楚之寵官。令尹,若相國矣。楚懷王使柱國昭陽將兵攻齊,陳軫問:楚國之法,破軍殺將者何以貴之?昭陽曰:其官為柱國,封土執(zhí)圭。軫曰:其有貴於此乎?曰:令尹。軫,車裂也,《周官》曰報(bào)。軫或作斬。

  此其所以嗇物也。天用四時(shí),地用五行,天子執(zhí)一以居一作守中央,

  參於兩間。

  調(diào)以五音,正以六律,紀(jì)以度數(shù),宰以刑德,從本至末,第以甲乙。天始於元,地始於朔,

  元以氣言之,朔以方言之。天運(yùn)始於玄元,地處始於玄朔。

  四時(shí)始於歷。

  王者敬授人,時(shí)實(shí)始於歷。

  故家里用提#22,

  提,零日也。《公羊傳》曰:提月者,僅逮此月,晦日也。

  扁長用旬,鄉(xiāng)師用節(jié),

  驚蟄、芒種之類。

  縣嗇夫用月,郡大夫用氣分所至,

  二分、二至之類。

  柱國用六律。里五日?qǐng)?bào)扁,

  用提。

  扁十日?qǐng)?bào)鄉(xiāng),

  用旬。

  鄉(xiāng)十五日?qǐng)?bào)縣,

  用節(jié)。

  縣三十日?qǐng)?bào)郡,

  用月。

  郡四十五日?qǐng)?bào)柱國,

  用氣。

  柱國六十日以聞天子,

  用律。

  天子七十二日遣使,一本作遣使於郡。

  此用五行分王之?dāng)?shù)。蓋一歲之運(yùn),五行各王七十二日。

  勉有功,罰不如。

  句。

  此所以與天地總。下情六十日一上聞,上惠七十平日一下究,此天曲日術(shù)也。故不肖者不失其賤,而賢者不失其明,上享或作序其福祿而百事理。行畔者不利!

  天下晏然,雖陰有欲畔者,無所乘其隙也。

  故莫能撓其強(qiáng),是以能治滿而不溢,

  不增之使溢。

  綰大或作天而不芒。

  不損之使芒。芒之為言,小也。

  天子申或作甲正#23,使者敢易言,尊益區(qū)域,或無域字使利逜下蔽上,

  使者變言,貸褒借譽(yù),尊益區(qū)宇,則其弊至於逜下蔽上。

  其刑斬笞無赦。諸吏教苦德薄,侵暴百姓,輒罷母使。汙官亂治,不奉令犯法,其罪加民,

  播惡於眾。

  利而不取利,運(yùn)而不取次,

  疑取次或作敢次。

  故四方從之,唯恐後至。是以運(yùn)天

  運(yùn)天或作運(yùn)大。

  而維張,

  《管子》曰: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地廣而德章,天下安樂,設(shè)年予昌。屬各以一時(shí)典最,上賢不如令尹,令尹以聞,壹再削職,一本作則織。三則或作典不赦。治不踰官,使史李不誤,公市為平,生者不喜,

  非故生之。

  死者不怨,

  非故殺之。

  人得所欲,國無變故,著賞有功,德及三世。父或作各#24伏或作狀其辜不得創(chuàng)謚。

  名之曰幽厲,雖孝子慈孫不能改也創(chuàng),或?yàn)橹啤?br />
  事從一二終古不勃。彼計(jì)為善於鄉(xiāng)不如為善於里。為善於里,不如為善於家。得誅。是以為善者可得舉,為惡者可得誅。或作諭。莫敢道一旦之善,皆以終身為期。素?zé)o失次,故化立而世無邪?;⑺壮桑賱t同儕,或作齊長則同友,遊敖同品,祭祀同福,死生同愛,禍災(zāi)同憂,居處同樂。

  災(zāi)安居日處。

  行作同和,吊賀同雜,哭泣同哀。驩欣足以相助,□諜或作謀足以相止。

  □,探道也。諜,間謀也。

  同安平相馴,軍旅相保,夜戰(zhàn)則足以相信,晝戰(zhàn)則足以相配或作醜。入以禁暴,出正無道,是以其兵能橫行誅伐,而莫之敢禦。故其刑設(shè)而不用,不爭而權(quán)重,車甲不陳而天下無敵矣。一本作天下無道適矣。失道則賤敢逆貴,不義則小敢侵大。成鳩既見上世之嗣失道亡功、倍或作信本滅德之則,故為之不朽或作株,又或作採之國,定位牢或作罕祭,或作然。

  不能保其邦家則位不定矣,不能保其宗廟則祭不牢矣。

  使鬼神亶曰:或作日。

  增規(guī)不圓,益矩不方,

  此言法度至足,無欠無餘,規(guī)不可增,矩不可益,非特使人信之,雖質(zhì)諸鬼神而無疑也。蓋聖人之法譬諸身乎,增之則贅,割之則虧。

  夫以效末傳之子孫,唯此可持,或無唯此可持字。唯此可將。

  效,猶示也,讀如效犬、效羊之效。言以示子孫之末裔,立而可持,行而可將,唯此而已。

  將者養(yǎng)吉,釋或作澤者不祥,墠以全犧,

  純謂之犧,完謂之栓。

  正以齊明,齊,或作天,或作文。

  不草謂之齊#25,不昧謂之明。齊明者,蓋祭祀之正也;犧牷則以為副而已?!抖Y》曰:去廟為桃,去桃為壇,去壇為墠。今此獨(dú)言墠者,於墠如此,則由壇而上可知也。

  四時(shí)享之,祀以家王,

  子孫祭祀不輟,所謂祀以家王。

  以為神享。禮靈之符,藏之宗廟,以爾正諸或作諸侯,

  為之信符,藏之宗廟,而又以其璽正之,以明後世所當(dāng)守也。

  故其後世之保教也全。

  句。

  耳目不營,用心不分,不見異物而遷,捐或作指私去毒,或作也。

  捐己之私,去人之毒。

  鉤此字上有每字。一本鉤作均。於內(nèi)哲,或作埑。

  智足以及之。

  固於所守,

  仁足以守之。

  更始逾新,

  周而更始,久而愈新。

  上元為紀(jì),共承嘉惠,相高不改。亶昭穆,

  湯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窋,魯躋僖公失是矣。

  具或作其招士,

  疑。

  此先結(jié)之#26,後入弗解。

  先入者定矣,故後入之事弗能解也。

  此知極之至也。

  極如紀(jì)極之極。

  龐子曰:願(yuàn)聞所以不改更始逾新之

  道。鶡冠子曰:成鳩,所謂得王鈇之傳者也。龐子曰:何謂王鈇?鶡冠子曰:王鈇者,非一世之器也。以死遂生,

  以殺止殺。

  從中制外之教也。教或?yàn)閿?shù)。後世或作世後成至,孫一靈羽,靈或作虛。理或作理虛羽埋?;蜃魈摯謇怼7昭蜃髅?。功弗敢或無敢字?jǐn) ?br />
  智者雖工,弗敢敗也。

  奉業(yè)究制,執(zhí)正守內(nèi),拙弗敢廢。

  愚者雖拙,弗敢廢也。

  樓□與旱,蘇本作樓剒與卑。疑早或?yàn)樵?。以新續(xù)故。四時(shí)執(zhí)效,應(yīng)錮或作銅不駿。

  疑。

  后得入廟,惑惑作或爽或作□不嗣,或作副。謂之焚?;蜃骼贰?br />
  生火甚多,其和焚矣?!读凶印吩唬航谷患∩辄e昏然,五情爽惑。

  祖命冒世,

  冒,忝也。世,如世德之世。

  禮嗣弗引,奉常弗內(nèi),

  弗引,弗引於朝。弗內(nèi),弗內(nèi)於廟。奉常,禮官也。與宗廟之儀有丞,景帝更曰太常。

  靈不食祀,

  其鬼不得食祀。

  家王不舉祭,天將降咎,皇神不享。

  家王越而祭之,則將獲罪於天,皇神雖郊不享。皇神,吳天上帝。

  此所以不改更始逾新之道也。故主無異意,

  人君爽惑不嗣,其罪如上所云,則繼其後者據(jù)舊鑒新,豈敢輒異哉。

  民心不徙,與天合則,

  句。

  萬年一范,

  范,如《荀子》范形之范。

  則近者親其善,遠(yuǎn)者慕其德而無已。是以其教不厭,其用不弊,故能疇合四海以為一家,而夷貉萬國皆以時(shí)朝服致績,或作續(xù)。而莫敢效增或作蹭兔。

  此言夷貉萬國皆以朝服致貢,而不敢輒增,亦不敢免?!斗ㄑ浴吩唬罕晃壹兛儯瑤医鹣?。此之謂也。

  聞?wù)邆髯g來歸其義,

  又其遠(yuǎn)者。

  莫能易其俗、移其教,

  《孟子》所謂:用夏變夷,未聞變於夷者也。

  故其威立而不犯,流遠(yuǎn)而不廢。此素皇內(nèi)帝或作耑之法,

  帝者,天號(hào)。王者,人稱?;收?,天人之總,美大之名。謂之素皇內(nèi)帝,則又其至者也,蓋至人神矣。由是而在下則玄聖外王之道也,由是而在上則素皇內(nèi)帝之法也。

  成鳩之所枋以超等,

  枋,柄也。

  世世不可奪者也。功日益月長,故能與天地存久。此所以與神明體或作禮正之術(shù)也。不待士史或作女蒼頡作書,故後世莫能云其咎。

  士,李官也。太古無法而治,不立士史,不造書契,而至德玄同。使由之者不能知,知之者不能名,尚何議其咎也哉?!秱鳌吩唬荷n頜作書,鬼夜哭,天雨粟。方是之時(shí),至德衰矣。

  未聞不與道德究,究字下或有謂字。而能以為善者也。龐子曰:如是古今之道同邪?鶡冠子曰:古者亦我而使之久,眾者亦我而使之眾耳,何比異哉。彼類善則萬世不忘,

  類,猶聚也。

  道惡則禍及其身,尚或作有奚怪焉。龐子曰:以今之事觀古之道,舟車相通,衣服同釆,言語相知,畫地守之,不能相犯,殊君異長,不能相使,逆言過耳,兵甲相李,或作履。

  李,如李官之李。李者,治也。

  百父母子,且或作其未易領(lǐng)#27?;蜃黜?。

  言父母暨子至百不易領(lǐng)矣。

  方若所言,未有離中國之正也。

  離,附也。言以上所云,方若疇合四海以為一家之言,似違中國之正遠(yuǎn)矣。

  丘第之業(yè),

  第,里第也。

  域或作或不出著,

  著,土著也。

  居不連塊,

  毀牆曰塊。

  而曰成鳩氏周闔四海為一家,夷貉夷貉,或作第卻。萬國莫不來朝,其果情一本情下有可字。一本情作成。乎?

  此言丘里之間,其業(yè)之異如此,又況四海夷貉之遠(yuǎn)乎。

  鶡冠子曰:虎或作唐狼殺或作救人,或作下。烏蒼從上,縯蛾一作螻蟻。

  從下聚之。

  烏,烏烏也。蒼,蒼蠅也。

  六者異類,然同時(shí)俱至者,何也?所欲同也。由是觀之,有人之名,則同人之情耳,何故不可乎?

  此言四海之情同以為一家,無不可者。

  天度數(shù)之而行,在一不少,在萬不眾,同如林木,積如倉栗,斗石以陳,升委無失也。

  委,亦米之?dāng)?shù)也。《傳》曰:少曰委,多曰積。其數(shù)未詳聞也?!抖Y》云:出入三積。

  列或作削地分民,亦尚一也耳,或無耳字。百父或作交母子何能增減?殊君異長又

  何出入?若能正一,萬國同極,德至至下或有制字四海又奚足闔也?龐子曰:果必信然,陰陽消散,三百六十日各反或作及其故,天地跼跼或作□奚足以疑?

  跼跼,狹貌。《孟子》所謂:天之高也,星辰之遠(yuǎn)也,茍求其故,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聖人高大,內(nèi)揣深淺遠(yuǎn)近之理,或作異。使鬼神一失,

  一失,失其奧也。此言聖人燭理,有以窺之。

  不復(fù)息矣。

  運(yùn)而不停。

  與或作為天地相蔽,

  蔽天地而不恥。

  至今尚在,以鉦面達(dá)行。

  疑。

  宜乎哉,成鳩之萬八千歲也。

  夫道者,天地之母,縮而修身,伸以治國,皆可以長久。此廣成子之所以千二百年,而成鳩氏之所以萬八千歲也。故曰廣成子之謂天矣,又曰成鳩氏天。故莫能增其高,尊其靈。

  得此道者,何辨誰氏所用之國,而天下利耳。

  用之則是,安辨孰何#28?

  泰鴻第十

  泰一者,

  泰一,天皇大帝也。

  執(zhí)大同之制,制,或作利。

  泰一無所不同,故曰執(zhí)大同之制。楚人忘弓,未能忘楚;孔子曰:惜哉,其未大也。

  調(diào)泰鴻之氣,

  泰一,含元?dú)庹撸试徽{(diào)泰鴻之氣。鴻蒙,元?dú)庖?。泰鴻,元?dú)庵家病?br />
  正神明之位者也。

  《南華》所謂:天尊地卑,神明之位。

  故九皇受傅,

  受教於傅。

  以索其然之所生。傅謂之得天之解,或作天然之解。

  不與法縛,不求法脫。

  傅謂之得天地之所始。

  生天生地。

  傅謂之道,得道之常。

  不妄曰常。

  傅謂之聖人,聖人之道,與神明相得,故曰道德。

  德者,得此者也。

  郄始窮初,

  郄者,開也。有初然後有始?!读凶印吩唬禾渍撸匆姎庖?。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zhì)之始也。太一至矣,其地蓋處太易、太素之間,故曰郄始窮初。

  得齊之所出,

  帝出乎震,齊乎巽。而太一者郄始窮初,得齊之所出,故能北辨而南,與萬物相見。

  九皇殊制而政莫不效焉,故曰泰一。

  泰一者,無適而非一也,故九皇殊制而不能二也焉#29。

  泰皇問泰一曰:天、地、人事三者,孰急?

  泰皇,蓋九皇之長也。

  泰一曰:愛精、養(yǎng)神、內(nèi)端者,所以希天。

  內(nèi)直者,與天為徒。

  天也者,神明之所根也,醇化四時(shí),陶涎無形,

  埏,和土也。

  刻鏤未萌,

  木曰刻,金曰鏤。凡此亦皆自然也,夫豈物刻而雕之?

  離文或作父將或作特然者也。

  離,華離也。天道造始而地事終之,故其言如此。

  地者,承天之演,備載以寧者也。吾將告汝神明之極,天、地、人事三者復(fù)一也。立置臣義,

  此將從體起用,和同天人之際,使之無間,故先建立君臣之義。

  所陳四則#30,

  四則,即上所云傅謂之得天之解、傅謂之得天地之所始、傅謂之得道之常、傅謂之聖人。

  散以八風(fēng),

  東方曰明庶風(fēng),西方曰閶闔風(fēng),西南曰涼風(fēng),東北曰融風(fēng)之類。散謂散上四則,他皆放此。

  揆以六合,

  揆,言總之六合之內(nèi)也。

  事以四時(shí),寫以八極,

  寫,言放之八極之外也。

  照以三光,牧或作收以刑德,調(diào)以五音,正以六律,分以度數(shù),表以五色,改以二氣,

  亭之以溫涼,毒之以寒暑。

  致以南北,

  南北謂日。

  齊以晦望,

  晦望謂月。

  受以明歷?;蜃鲿选?br />
  歷,謂日月星辰。蓋四則至矣,而其道無乎不在,在此為此,在彼為彼。故八風(fēng)得以散,六合得以揆,四時(shí)得以事,八極得以寫,三光得以照,五音得以調(diào),六律得以正,刑德得以牧,度數(shù)得以分,五色得以表,二氣得以改,南北得以致,晦望得以齊,明歷得以受。然則,道之所在,於彼乎?於此乎?其亦無所不在乎?故曰:天、地、人事三者復(fù)一也。

  日信出信入,南北有極,度之稽也。

  此申致以南北之義。冬至日在牽牛,夏至日在東井,其長短有度。

  月信死信生,進(jìn)退有常,數(shù)之稽也。

  此申齊以晦望之義。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其損益有數(shù)。

  列星不亂其行,代而或作以不干,位之稽也。

  此申受以明歷之義。五位二十八舍,各有常次。

  天明三以定一,

  義見下文。

  則萬物莫不至矣#31?;蜃饕浴?br />
  三時(shí)生長,一時(shí)煞刑,四時(shí)而定,天地盡矣。

  此言方其生長則三,不後於一。方其投刑則一,不後於三。以明三極之道,莫知其孰急也。

  夫物之始也傾傾,或作鴻鴻。

  傾傾,未正之貌。

  至其有也錄錄,

  未能技於常流之中,故曰錄錄。

  至其成形端端王王,

  端端,傾傾之反。王王,錄錄之反。

  勿或作物損勿益,幼少隨足,

  各隨其性而足,無事於老。

  以從師俗。

  仰以從於師,俯以從於俗。

  毋易天生,毋散天樸。自若則清,動(dòng)之則濁。

  人心譬如槃水,莫?jiǎng)觿t平,不撓則清;微風(fēng)過之,則不可以得大形之正矣。

  神聖踐承翼之位,

  承翼之位,蓋天位也。前後曰承,左右曰翼也。

  以與神皇合德;

  五精之帝謂之神后,則神皇蓋吳天也。

  按圖正端,以至無或作天極。兩治或作祭四致。

  兩治,上下察也。四致,普遍四方也。

  間以止或作上息。

  隨緣赴感,無所不周,如上所謂,可謂至矣。然而動(dòng)息則靜,語息則嘿,豈常離此寂然之地哉?

  歸時(shí)離氣,以成萬業(yè)。

  離,附也。取譬言之,借如五精之帝#32,其道各遍五方,而太吳司春,少吳司秋者,所以歸時(shí)離氣,以成萬業(yè)也。

  一來一往,視衡恆仰。

  彼來此往而恆仰視車之衡,所以同乎人也?!抖Y》曰:國君綏視,大夫衡視。又曰:執(zhí)天子之器則上衡,國君則平衡,大夫綏之?;蛟唬汉馊鐧?quán)衡之衡。衡之仾仰應(yīng)物而已,何所容其心哉。

  五官六府,分之有道。無鉤無繩,渾沌不分。

  曲者不以鉤,直者不以繩,而渾沌全矣。故曰:擢六律,塞師曠之耳;散五釆,膠離朱之目;毀絕鉤繩,儷工倕之指,而天下人始合其樸矣。

  大象不成,事無經(jīng)法。精神相薄,乃傷百族。

  此明渾沌之不可判也。蓋偽生真死而渾沌判矣,則精神相戰(zhàn),百族為之不寧?!赌先A》曰:上倍日月之明,下爍山川之神。蓋謂是乎?

  偷氣相或?yàn)樽鏁r(shí),後功可立。

  盜陰陽之和以載其形,而還以相時(shí)。

  先定其利,待物自至,

  不迎。

  素次以法。物至輒合法者,天地之正器也。用法不正,玄德不成。

  所謂:亂天之經(jīng),逆物之情,玄天弗成。

  上聖者,與天地接,

  句。

  結(jié)六或作交連而不解者也,

  六連,六合也?!独献印吩唬荷平Y(jié)者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故有道。南面執(zhí)政,以衛(wèi)神明,左右前後,靜侍或無侍字中央。

  此言君無為也,而臣亦無為。

  開原流洋,

  洋,若今海之有洋也。

  精微往來、傾傾繩繩,或作鴻鶁繩繩。

  傾傾,側(cè)貌。繩繩,正貌。

  內(nèi)持以維,外紐以綱或作經(jīng),行以理埶或作執(zhí),紀(jì)以終始,同一殊職,

  聯(lián)之使同,統(tǒng)之使一。

  立為明官五范。

  五范,五音也。義見下文。

  四時(shí)各以類相從#33,昧或作味玄生色,

  春夏之華,發(fā)於玄冬。

  音聲相衡。

  衡,平也。

  東方者,萬物立止焉,或作東方生物圖揭立止焉。

  止,猶植也。

  故調(diào)以徵。南方者,萬物華羽焉,故調(diào)以羽。西方者,萬物成章焉,故調(diào)以商。北方者,萬物錄藏焉,故調(diào)以角。

  徵屬南方,而今此言於東方者,以調(diào)東方而已,非謂分配東方也。下皆放此。

  中央者,太一之位,

  北極,天地之中,而其一明者,太一之座。

  百神仰制焉,故調(diào)以宮。道以為先,

  夫道至矣,而更推以為先。《記》曰:夫禮,必本於太一,分而為天地,轉(zhuǎn)而為陰陽。

  舉載神明,華天上揚(yáng),或作華物天上。

  疑此樂章之名,蓋若《皇華》、《析揚(yáng)》也。

  本出黃鍾,所始為東方;萬物唯隆。以木華物,天下盡木也,使居?xùn)|方,主春。以火照物,天下盡火也,使居南方,主夏。以金割物,天下盡金也,使居西方,主秋。以水沉物,天下盡水也,使居北方,主冬。土為大都,天下盡土也,使居中央,守地。天下盡人也,以天子為正。

  此言太一司天而分任五方,又以天子治之。

  調(diào)其氣,

  調(diào)其五行之氣。木溫、金清之類#35。

  和其味,

  和其五行之味。水鹹、火苦之類。

  聽其聲,

  火焦、金殺之類。

  正其形,

  木圓、土方之類。

  迭往觀今,或作令。故業(yè)可循或作修也。

  天下一致,來不異古,往不異今,卻而觀之,則其業(yè)可循?!督菲唬簬熚窗l(fā)軔而兵可迭也。蓋前卻曰迭。

  首尾易面,或作向#36。

  春夏先,秋冬後,其方各有向焉,何可易也。

  地理離經(jīng),

  天之首尾易向,則地理亦失其經(jīng)。

  奪愛令亂。

  奪其所欲而亂。蓋天序易於上,地理離於下,則人其有不亂者乎?

  上滅天文,理不可知,

  天文滅矣,地理安可知也。故曰:文理相明者也。

  神明失。或作夫。從或作徒文域作父理者,相明者也。色味者,相度者也。藻華者,相成者也。

  對(duì)質(zhì)曰藻,對(duì)實(shí)曰華。藻,文也。藻如草之藻,華如木之華。

  眾者,我而眾之,故可以一范請(qǐng)也。

  請(qǐng),如請(qǐng)益之請(qǐng)。蓋眾者自我而千萬,則其一之亦在我矣。請(qǐng)以一范,無不可者。

  順愛之政,殊類相或作未通;

  《列子》曰: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yǎng)己者,順也。

  逆愛之政,同類相亡。

  《傳》曰:焉知父子不為豺狼。

  故聖人立天為父,建地為母,范或作危者非務(wù)使云必同,知一期或作明以使一人也。氾錯(cuò)之天地之間,而人人被其和?;蜃魅吮黄浜汀?br />
  此言聖人蓋知一期以使一人,而惟是心焉。氾錯(cuò)之天地之間,而人人被其和也,非務(wù)使之必同。故曰:一人之情,千萬人之情是也。

  和也者,無形而有味者也。

  和者,道也。蓋道無形而有味。

  同和者,仁也。

  與道同和。

  相容或作密者,義也。

  與道相容者,義也。蓋不道則義不能容,不義則道不能容。

  仁義者,所樂同或作自名或作召也。能同或作因所樂,無形內(nèi)政,

  此言能同仁義之樂,則政法雖有而真空內(nèi)之。蓋所謂真空者,無不礙有故也。

  故聖知神方,調(diào)於無形,而物莫不從。天,受藻華以為神明之根者也。

  天受道之英華,以生神明?!读凶印吩唬呵遢p者上為天,重濁者下為地。

  地,受時(shí)或作得以為萬物原者也。

  地者,受天之時(shí)以產(chǎn)萬物。

  神聖,詳或作祥理、或無詳理二字,作庠惡。

  深契於理。

  惡離制命之柄、制命之柄或無離字。

  《老子》所謂:魚不可脫於淵,利器不可以示人。

  歛散華精以慰地責(zé)或作蔶#37天者也。

  此言神聖契理而有以制命,則虀粉萬物而不為戾,雖以慰地責(zé)天,可也。昔者老子上毀五帝、通及三皇,而西域之學(xué)有喝佛罵祖者,豈近是' 乎?

  調(diào)味、章色、正聲,以定天、地、人事三者,畢此矣。

  其道如上所謂,則天、地、人事豈有出於此乎?

  泰錄第十一

  入論泰鴻之內(nèi),出觀神明之外,定制泰一之衷,

  衷之言,中也。無所出入為定。

  以為物稽。

  入而論泰鴻之內(nèi),出而觀神明之外,定而制泰一之衷,便物取稽焉。

  天有九鴻,

  《拾遺記》曰:望三壺如聚米,視八鴻若縈帶。說者以為:八鴻,八方之名。鴻,鴻大也。然則九鴻蓋九圍歟?

  地有九州,

  此即鄒子所謂九州,蓋非禹別者也。

  泰一之道,九皇之傅,請(qǐng)成於泰始之末。

  泰一之道至矣,故上篇云:九皇受傅,以索其然之所生。而今此又言其傅嘗請(qǐng)成於泰始,蓋非泰始莫足以知焉。其曰末者,言順下風(fēng)而請(qǐng)也。

  見不或無不字詳事於名理之外,

  此言纔見其事之略而已,更當(dāng)要其會(huì)歸。故下文云。

  范無形,嘗無味,以要名理之所會(huì)。范者,味之正也。

  范者,形也。正,如覆怨其正之正。蓋形受養(yǎng)於味者也。

  味者,氣之父母也。

  氣不足,補(bǔ)之以精。精不足,補(bǔ)之以味。

  精或作清微者,天地之始或作所治也。

  言形、言味而又言此者,蓋將要名理之所會(huì),又當(dāng)致此三者也。

  不或無不字見形臠而天下歸美焉,

  臠,肉也。

  名尸神明者,大道是或作正也。夫錯(cuò)行合意,扶義本仁,或作收。積順之所成,先聖之所生也。行其道者有其名,為其事者有其功。

  此言仁義之治,故行其道者有其名,為其事者有其功。若夫聖人無名,神人無功,乘於道德而遊乎萬物之上,則豈局於仁義之域哉。故下文云。

  故天地成於元或作無氣,萬物乘於天地,

  元?dú)?,太虛也。太虛含天地,天地含萬物,故其言如此。

  神聖乘或作秉於道德,

  《南華》所謂無訾無譽(yù)、一龍一蛇者也。

  以究其理。

  或云:萬物乘於聖,秉於道德,以救其聖神#38,以究天地萬物之理。

  若上聖皇天者,先聖之所倚威立有命也。

  堯、舜、三代誥命未嘗不稱天者,蓋以倚威立命而已。若夫致治之自,則豈可以取頼於天哉?是在我者也。此紂之矯誣上帝而無益於亂。故下文云。

  故致治之自在己者也。招高者高,招庳者庫。

  此言治之汙隆,顧我所以招之如何。未有囿於管、晏之卑,而可以招堯、舜之高者也。

  故成形而不變者,度也;未離己而在彼者,狎漚也#39。

  如狎漚者,心動(dòng)於內(nèi)則漚烏舞而不下,此未離己而在彼者也。

  陳體立節(jié),萬世不易,天地之位也。分物紀(jì)或作他名,文理明#40別,神聖之齊也。

  齊,如齊量之齊。

  法天居地,去方錯(cuò)圓,或作督。

  方以智則滯,圓而神則通。

  神聖之鑒也。象說名物,

  擬之者,象也。議之者,說也。

  成功遂事,隱彰不相離,

  神聖之教,不即不離,而至妙之所會(huì)者更麤,至高之所適者反下。隱顯豈相離哉。

  神聖之教也。

  天一位,地一位,聖人參於兩間以齊。齊之而以彼鑒此,以此教彼,則天下之理得矣。然後萬物各遂其生。故下文云。

  故流分而神生,

  流分,謂水也。天一生水,其於物為精。精聚而後神從之。

  動(dòng)登而明生,

  動(dòng)登,謂火也。地二生火,其於物為神。神會(huì)而後識(shí)從之。

  明見而形成,形成而功存。故文者,所以分物也;理者,所以紀(jì)或作地名也。天地者,同事而異域者也。

  天域於上,地域於下。

  無規(guī)圓者,天之文也。無矩方者,地之理也。天循文以動(dòng),地循理以作者也。二端或作聖端者、神之法也。

  神明之法,如是而已。

  神聖之人后或作命,先天地而尊者也。後天地生,然知天地之始;先天地亡,然知天地之終。道包之;故能知度之;

  其道圍乎天地之外,故知能知之,義能度之。

  尊重焉,故能改動(dòng)或無動(dòng)字之;

  拔陰陽,移寒暑。

  敏或作數(shù)明焉,故能制斷之。敏,或?yàn)閿?shù)。精神者,物之貴大者也;

  精神之外,皆其緒餘土直者也。

  內(nèi)聖者,

  或作聖內(nèi)。

  精神之原也。

  外王者乃其緒餘土直,則內(nèi)聖者精神之原也。

  莫貴焉,故靡不仰制焉。制者,所以衛(wèi)精、擢神、致氣也。

  精欲嗇,神欲養(yǎng),氣欲專,故其辭如此。擢者,秀拔之辭。

  幽則不洩,蕳或作聞則不煩,不煩則精明達(dá),

  明太用則昏,精太用則竭。

  故能役賢能,使神明,

  無為也,故能用天下而有餘。

  百化隨而變,終始從而豫。

  豫,暇豫也。

  神明者,積精微全粹之所成也。聖道神方,或作萬。要之極也。

  要其會(huì)歸,至於此而極矣。

  帝制神化,治之期也。

  至矣,盡矣,不可以有加矣。

  故師或無師字為君而學(xué)為臣,

  教者為君,學(xué)者為臣。

  上賢為天子,次賢為三公,高為諸侯。

  高者以為諸侯。

  易姓而王,不以祖或作禮籍為君者,欲同一善之安也。

  堯授舜,舜#41授禹,用此道也。

  彼天地動(dòng)作於胸中,然後事成於外;萬物出入焉,然後或作然同生物無害。

  聖人心外無法而氣合於神,神合於無。天地之大,萬物之多,動(dòng)作出入反在於胸中,則事豈有不成,物豈有不利哉?

  闓闔四時(shí),引移陰陽,怨沒澄物,

  疑。

  天下以為自然,

  百姓謂我自然是也。

  此神聖之所以絕眾也。

  子貢曰:仲尼,天也,不可階而升也。

  聖原神文,有驗(yàn)而不可見者也。

  有情有性,無為無形。

  故過人可見、絕人未遠(yuǎn)也,

  《南華》曰:南行者至於郢,北面而不見冥山,是何也?則去之遠(yuǎn)矣。

  神明所以類合者也。故神明錮結(jié)其絃,

  紘者,取譬於冠。而錮結(jié)云者,以明無危墮之患也。

  類類生成,用一不窮?;蜃饔貌桓F一。

  所謂仲尼神明也,小以成小,大以成大,至於山、川、烏、獸、草、木,裕如也。

  影則隨形,響則或作明應(yīng)聲,故形、聲者,天地之師也。

  隨而應(yīng)之,故曰師也。

  四時(shí)之功,陰陽不能獨(dú)為也。聖王者,不失本末,故神明終始焉。

  輔相導(dǎo)陰陽終始四時(shí)之功。

  卒令八風(fēng)三光之變,經(jīng)或作纏氣不常之故,孰不韶請(qǐng)或作諸都或作鄙理焉。

  都之為言,總也,讀如都鄙之都。此言人保聖人,故陰陽失和,詔而請(qǐng)之,使總理焉。雖然,大亂之本,實(shí)始於此。此庚桑楚所以不釋於老聃之言。故下文云。

  故神靈威明上變光,

  老聃所謂上悖日月之明。

  疾徐緩急中動(dòng)氣,

  老聃所謂中墮四時(shí)之施。

  煞傷毀禍下在地?;蜃麽缦略诘?。

  老聃所謂下爍山川之精。

  故天地陰陽之受命,取象於神明之效,既已見矣。

  其效如上所謂,亦已見矣。雖然,豈遂可以無聖人之治哉?故下文云。

  天者,氣之所總出也;

  所謂虹霓也,霜露也,風(fēng)雨也,積氣之成乎天者也。

  地者,理之必然或作理然之必也。

  無可無不可者,天道也。地道則取必焉。

  故聖人者,出之於天,

  其道常出於天。

  收之於地。

  不肯出於地也。

  在天地若陰陽或無陽字者#42,杜燥濕以法義,與時(shí)遷焉。或無焉字。

  若陰者以法義杜燥,若陽者以法義杜濕。度萬云:神濕則天不生水,形燥則地不生火。

  三者#43,聖人或無人字存則治、亡則亂者,天失其文,地失其理也。以是或作文知先靈,

  先靈,先王之靈。

  王百神者,上德執(zhí)大道。凡此者,物之長也。及或作乃至乎祖籍之世代繼之君,身雖不賢,然南面稱寡猶不果亡者,其能受教乎有道之士者也。不然而能守宗廟存國家者,未之有也。

  鶡冠子卷中竟

  #1《四庫》本案:『一本音下缺一字;又,聲上多一「故」字疑悮』。

  #2『燥』,《道藏》本原作『屎』,誤。今據(jù)文義及《四庫》本改。

  #3『俔』,《四庫》本百子本作『視』,是。

  #4此句《四庫》本作『一本元缺,一本字或作知,或作如』,并案:『一本元缺以下十三字,與正文不相應(yīng);疑當(dāng)在下文「知無道」知字之下,而錯(cuò)悮於此。今姑仍之』。

  #5『紐』,《四庫》本作『組』。注文同此。

  #6『執(zhí)』,《四庫》本作『孰』,并案:『一本作執(zhí),非』。

  #7『執(zhí)』,《四庫》本作『孰』,并案:『一本作執(zhí),非』。

  #8『立官』,《四庫》本作『主官』。

  #9『平治』,《四庫》本作『平法』。

  #10《道藏》本原脫『一本』。今據(jù)《四庫》本補(bǔ)。

  #11『王』,《四庫》本作『主』。

  #12《道藏》本原缺『司』字。今據(jù)《四庫》本補(bǔ)。

  #13『后王』《道藏》本原作『后二』,誤。今據(jù)後文及《四庫》本改。

  #14『及』,《道藏》本原作『反』,誤。今據(jù)文義及《四庫》本改。

  #15『遠(yuǎn)乎近』,《四庫》本作『遠(yuǎn)之近』。

  #16『提』,《道藏》本原作『是』,今據(jù)文義及《四庫》本改。

  #17『普遍』《四庫》本作『善徧』。

  #18《四庫》本案:『一本無掩字』。

  #19『往』,《四庫》本作『狂』。

  #20『遠(yuǎn)臼』,《四庫》本作『遠(yuǎn)白』。

  #21『族』,《四庫》本作『疾』。

  #22『提』,《四庫》本作『□』。注文同此。

  #23『申正』,《四庫》本作『中正』。

  #24『各』,《四庫》本作『名』。

  #25『草』《四庫》本作『莫』。

  #26《四庫》本無『此』字。

  #27《四庫》本案:『一本「且」作「旦」』。

  #28『孰』,《四庫》本作『誰』。

  #29《四庫》本案:『一本「也」下有「焉」字,誤』。

  #30『陳』,《四庫》本作『謂』。

  #31《道藏》本原缺『至』字。今據(jù)《四庫》本補(bǔ)。

  #32『帝』,《四庫》本作『指』。

  #33《道藏》本原缺『時(shí)各』二字。今據(jù)《四庫》本補(bǔ)。

  #34《道藏》本原缺『東方』二字。今據(jù)《四庫》本補(bǔ)。

  #35『溫』,《四庫》本作『蘊(yùn)』。

  #36『向』,《四庫》本作『白』。

  #37『蔶』,《四庫》本作『貴』。

  #38《道藏》本原缺『神』字。今據(jù)《四庫》本補(bǔ)。

  #39《道藏》本原缺『狎漚』二字。今據(jù)《四庫》本補(bǔ)。

  #40『理』,《四庫》本作『聖』。

  #41《道藏》本原脫『舜』字。今據(jù)文義及《四庫》本補(bǔ)。

  #42《道藏》本原缺『天地』二字。今據(jù)《四庫》本補(bǔ)。

  #43『三』,《四庫》本作『二』。

  鶡冠子卷下

  陸佃解

  世兵第十二

  道有度數(shù),故神明可交或作效也。

  《易》曰: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物有相勝,故水火可用也。東西南北,故形名可信也。

  有方矣,然後形名著焉。

  五帝在前,三王在後,上德已衰矣,兵知俱起。黃帝百戰(zhàn),

  百戰(zhàn)之?dāng)?shù)未盡聞也。蓋與炎帝戰(zhàn)於阪泉之野三,與蚩尤戰(zhàn)於涿鹿之野七十二,此其大略也。

  蚩尤七十二,或云無二字。堯伐有唐,

  《傳》云:堯佐帝摯,受封於唐,二十而登帝位。今此云堯伐有唐,未詳聞也。伐或作代。

  禹服或作伐有苗,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陰陽不亂其氣,生死不俛其位,三光不改其用,神明不徙其法,

  善用兵者,其道如此。

  得失不兩張,成敗不兩立。所謂賢不肖者,古今一也。君子不惰,真人不怠#1,

  怠然後解,解然後墮,故君子言墮,真人言怠?!抖Y》云:三日不怠,三月不解#2。

  無見久貧賤。則據(jù)簡之伊尹酒保、

  保,傭保也。

  太公屠牛、

  《傳》曰:太公少貧,賣漿,值天涼;屠牛賣肉,值天熱而肉敗。

  管子作革或作草,百里奚官奴,

  百里奚,虞人也。虞亡,晉主辱之,以勝穆姬,而飯牛於秦,豈此所謂官奴者乎?

  海內(nèi)荒亂,立為世師,莫不天地善謀。日月不息,迺成四時(shí),精習(xí)象神,

  《南華》曰:鐵成見者驚猶鬼神。豈謂是乎?

  孰謂能之?

  言非不學(xué)而能也。

  素成其用,先知其故。

  所謂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

  湯能以七十里放桀,武王以百里伐紂,知一不煩,

  知一則簡。

  千方萬曲,所雜齊同,

  會(huì)之有元,故不能異也。

  勝道不一,

  制勝之道,夫豈一端而已。

  知者計(jì)全,

  戰(zhàn)必勝,攻必取。

  明將不倍時(shí)而棄利,勇士不怯死而滅名#3。欲踰至德之美者,其慮不與俗同。

  徇俗則病傭,欲踰至德之美難矣。

  欲驗(yàn)九天之高者,行不徑或作經(jīng)請(qǐng)。

  安可以問塗而至也。九天具見《鴻烈真經(jīng)》。蓋若南方曰朱天,北方曰玄天,中央曰鈞天之類。

  是以忠臣不先其身而後其君,寒心孤立,懸命將軍,野戰(zhàn)則國弊民罷,城守則食人灼骸,或作火體。

  易子而食,析骸而炊。

  計(jì)失,其國削主困,為天下笑。持國計(jì)者,可以無詳乎?固有過計(jì),有嘗或作賞試。

  嘗試失之疏#4,遇計(jì)失之細(xì),事貴取中而已,明此所當(dāng)審也。

  是以曹沬為魯將,與齊三戰(zhàn)而亡地千里。使曹子計(jì)不顧後,刎頸而死,則不免為敗軍擒將。曹子以為,敗軍擒將非勇也,國削名滅非智也,身死君危非忠也。夫死人之事者,不能續(xù)人之壽,故退與魯君計(jì)。桓#5公合諸侯,曹子以一劍之任劫桓#6公墠位之上,顏色不變,辭氣不悖,三戰(zhàn)之所亡一旦而反,天下震動(dòng),四鄰驚駭,名傳後世。扶杖於小愧者,大功不成,故曹子去忿悁之心,立終身之功,棄細(xì)忿之愧,立累世之名。故曹子為知時(shí),魯君為知人。劇辛為燕將,與趙戰(zhàn),軍敗;劇辛自剄,燕以失五城。自賊以為禍門,身死以危其君,名實(shí)俱滅,是謂失,此不還人之計(jì)也,

  言其計(jì)畫無後之爾。

  非過材之莿也。

  此言賢者城#7重其死。雖然,曹沬之事適遭管仲,不欲愈一小快而以齊信於諸侯,枚能成其名也。若夫李陵之降,欲以報(bào)漢而卒族妻母,隴西之士用為恥焉。則沬之劫政豈可以為常哉?矧又霸者之事也。至於王德之人#8,誠信素明,則將無與魯?shù)囟D沬矣,何足貴乎?

  夫得道者務(wù)無大失,凡人者務(wù)有小善,小善積則#9多惡、欲多惡則不積德#10,不積則多難#11,或云多惡則多難,無則不下五字。多難則濁,濁則無知;多欲則不博,不博則多憂,多憂則濁,濁則無知。欲惡者,知之所昏也。夫強(qiáng)不能者僇,

  僇之言辱#12。

  是劇辛能絕而燕王不知人也。昔善戰(zhàn)者,舉兵相從,陳以五行,戰(zhàn)以五音,指天之極,與神同方,類類生成,用一不窮,明者為法,微道是行,齊過進(jìn)退,

  齊,不過也。

  參之天地,出實(shí)觸虛,

  吳奔東南,亞夫使備西北,蓋知此矣。

  禽將破軍,發(fā)如鏃或作鍭矢,動(dòng)如雷霆,暴疾檮虛,殷若壞牆,

  殷,壞聲也。

  執(zhí)急節(jié)短,

  《孫子兵法》曰:其執(zhí)險(xiǎn),其節(jié)短。

  用不縵縵,避我所死,就吾所生,趨吾所時(shí),援或作授吾所勝,故士不折北,兵不困窮。得此道者,驅(qū)用市人,乘流以逝,或作遊。與道翱翔。翱翔授取,錮據(jù)或作豫堅(jiān)守;呼吸鎮(zhèn)一作推,或作損移,

  鎮(zhèn),不移也。

  與時(shí)更為。一先一後,音律相奏;或作奉。一右一左,道無不可。受數(shù)於天,定位於地,成名於人。彼時(shí)之至,安可復(fù)還?或作復(fù)還至。

  復(fù),反復(fù)也。還,回還也。

  安可控搏#13?

  控,引也。搏,持也。復(fù)還言不可禦,控搏言不可止。

  天地不倚,錯(cuò)以待能。度數(shù)相使,陰陽相攻,死生相攝,氣威相滅,虛實(shí)相因,得失浮或作得失相浮縣。

  浮縣,言無定也。

  兵以勢勝,

  兵法曰:如轉(zhuǎn)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時(shí)不常使,蚤晚絀贏,反相殖生。變化無窮,何可勝言?水激則旱,矢激則遠(yuǎn),精神回薄,振蕩相轉(zhuǎn),遲速有命,

  有命,一作言息,又作止息。

  必中三伍#14。合散消息,孰識(shí)其時(shí)?至人遺物,遺物,或作不遺。獨(dú)或作動(dòng)與道俱,縱驅(qū)委命,與時(shí)往來。盛衰死生,孰識(shí)其期?儼然至湛,孰知其尤?禍乎福之所倚,福乎禍之所伏,禍與福如糾纆。

  此言禍福相為表裹,執(zhí)如索綯纆索也。三合曰糾。

  渾沌錯(cuò)紛,其狀若一,交解形狀,孰知其則?芴芒無貌,

  貌,或?yàn)楦?br />
  唯聖人而後決其意,或作能決其意。斡流遷徙,固無休息。

  小休曰息。

  終則有始,孰知其極?一目之羅,不可以得雀,

  太疏#15故也。

  籠中之烏,空窺不出。

  太密故也。

  眾人唯唯,安定禍福?憂喜聚門,吉兇同域,

  慶者在堂,吊者在門。

  失反為得,成反為敗。吳大兵強(qiáng),夫差以困;越棲會(huì)稽,勾踐霸世。達(dá)人大觀,乃見其可???,或作苛。橢枋一術(shù),奚足以遊?

  橢,讀如隋銎之隋。枋,讀如方變之方。夫天下之事,百出要以百變應(yīng)之。而今隋方一術(shù),則豈足遊於變通之會(huì)哉?

  往古來今,事孰無郵?

  郵,置郵也。行者過之而巳,故事之過者為郵。

  舜有不孝,堯有不慈,文王桎桔,管仲拘囚。坱軋□垠,□垠,或作葬云。孰□得之?

  此言大鈞播物,坱軋無垠,皆在壚□之內(nèi),孰□得之。

  至得無私,泛泛乎若不繫之舟,

  任之而已。

  能者以濟(jì),不能者以覆。天不可與謀,地不可與慮。聖人捐物,從理與舍。眾人域域,

  域域,淺狹之貌。

  迫於嗜欲。小知立趨,好惡自懼??湔咚罊?quán),自貴矜容。一本自矜容下云徇名終身謀奈,無列士以下兩句。

  《詩》曰:垂帶悸兮是也。

  列士徇名,貪夫徇財(cái)。

  以身逐物曰徇。

  至博不給,給,或作結(jié)。

  統(tǒng)之無要,則雖博乃更不給。何則?至道常約故也。

  知時(shí)何羞?

  不愧不作。

  不肖繫繫,或作敷俗,賢爭於時(shí),

  知也者,爭之器也。名也者,相軋也。

  細(xì)故袈一本袃作襲,蒯作葪蒯,

  蒯,猶芥也。袃芥,剌鯁也。

  奚足以疑?事成欲得,又奚足夸?

  此言如意與不,無足欣戚。

  千言萬說,卒賞謂何?

  此言理盡於上而彼之繁言雖累千萬,猶當(dāng)賞此。

  勾踐不官,

  勾踐嘗臣於吳。

  二國不定;文王不幽,

  幽於美里。

  武王不正;或作武王不執(zhí)正。管仲不羞辱,名不與大賢,功不得與三王#16,鉦面?zhèn)湟印?br />
  備知第十三

  天高而可知,地大而可宰。萬物安之?人情安?。坎?、叔齊能無盜,而不能使人不意己。

  橫逆豈可必哉?

  申徒狄

  殷之末世枯槁者也。

  以為世涵濁不可居,故負(fù)石自投於河,不知水中之亂有逾甚者。德之盛,山無徑跡,澤無橋梁,不相往來,舟車不通。何者?其民猶赤子也,

  《老子》曰: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男曰赤子,女曰嬰兒。

  有知者不以相欺役也,有力者不以相臣主也。是以鳥鵲之巢可俯而窺也,伶,麋鹿羣居可從而係也。

  烏鵲性猜瞿,麋庇性驚決,放此主言之。

  至世之衰,父子相圖,兄弟相疑。

  夫父子,天性也;兄弟,天倫也。恩信素足,非自外至。故跟市人之足則辭以脫悞,兄則以嫗,大親而已矣。令德下衰而至於父子相猶、兄弟相□者,豈其性固異於古也哉?蓋治之之過也。

  何者?其化薄而出於相以有為也。

  此言不能相與於無相與#17,相為於無相為,故其弊至此。郭象曰:夫體天地、冥變化者,雖手足異任、五藏殊管,未嘗相與而百節(jié)同和,斯相與於無相與也;未嘗相為而表裹俱濟(jì),斯相為於無相為也。若乃役其心志以恤手足,運(yùn)其殷肱以營五藏,則相營愈篤而內(nèi)外愈困矣。蓋知此也。

  故為者敗之,治者亂之,敗則傰,

  傰,黨也。

  亂則阿,阿則理廢,傭則義不立。堯傳舜以天下,故好義者以為堯智,其好利者以為堯愚。湯、武放弒利其子,好義者以為無道,

  此言何謂也?若予所學(xué)則唯好義者以為有道。

  而好利之人以為賢。為或無為字彼世不傳賢,故有放君。君好傰阿,故有弒主。夫放弒之所加,亡國之所在,吾未見便樂或作見其便樂而安處之者也。夫處危以妄安,循哀以損樂,是故國有無服之喪、無軍之兵,可以先見也。是故箕子逃

  逃,逃禍也,非謂逃而去之。孔子曰: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

  而搏裘牧#18,

  《宋世家》曰:南宮萬殺湣公于蒙澤,大夫裘牧聞之,以兵造公門,萬搏牧,牧齒著門死。即其事也。

  商容拘而蹇叔哭。

  蹇叔,秦臣也。穆公襲鄭,蹇叔哭之。

  昔之登高者,下人代之□,或作殪。

  □,怖也。

  手足為之汗出,

  怖故為之汗濡。

  而上人或無人字乃始摶折枝而趨操木#19,

  言傍觀者為之驚懼,而登高之人雖危莫知焉,乃始摶而折枝,趨而操木。

  止之者僇,

  止之使勿爾者,覆受僇焉。凡此以況處危忘安,而諫者蒙辱之義。

  是故天下寒心而人主孤立。今世之處側(cè)者皆亂臣也,其智足以使主不達(dá),其言足以滑政,其朋黨足以相育於利害。昔湯用伊尹,周用太公,秦用百里,

  百里奚也。

  楚用申麃,

  申包胥也。

  齊用管子,此數(shù)大夫之所以高世者,皆亡國之忠臣所以死也。

  此言古之人其才一也,或以高世,由亦或以死者#20,所遇之君異也。

  是觀之#21,非其智能難與也,乃其時(shí)命者不可及也。

  此言伊、呂、申、管之才,人非莫及也,而箕、裘之徒卒以殺辱者,無其時(shí)命故也。

  唯無如是,

  無其時(shí)命。

  時(shí)有所至而求,或作袁,又或作表。

  有君無臣,故雖時(shí)有所至而上求焉。

  時(shí)有所至而辭,

  有臣無君,故雖時(shí)有所至而下辭焉。

  命有所至而闔,或作閤。

  闔,猶辭也。

  命有所至而闢?;蜃麝I。

  闢,猶求也。

  賢不必得時(shí)也,不肖不必失命也,是故賢者守時(shí)而不肖者守命。

  守命,猶委命也。

  今世非無舜之行也,不知堯之故也;非無湯、武之事也,不知伊尹、太公之故也。費(fèi)仲、惡來得辛紂之利,而不知武王之伐之也;比干、子胥好忠諫,而不知其主之煞之也。費(fèi)仲、惡來者可謂知心矣,而不知事;比干、子胥者可謂知事矣,而不知心。聖人者,必兩備而後能究一世。

  兵政第十四

  龐子問鶡冠子曰:用兵之法,天之、地之、人之,賞以勸戰(zhàn),罰以必眾?;蜃骺直?。五者已圖,然九夷用之而勝不必者,其故何也?

  得其戰(zhàn)矣,未得其所以戰(zhàn)也,故九夷用之而不必勝。語曰:以書御者,不盡馬之情。此之謂也。故曰:夫子馳亦馳,夫子趨亦趨,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其後。其近是乎?

  鶡冠子曰:物有生,

  生,猶化也。

  故金木水火未用而相制。

  此言前期而勝也。

  子獨(dú)不見夫閉關(guān)乎?立而倚之,則婦人揭之?;蜃饕缀种?。仆而措之,則不擇性而能舉其中。

  句。

  若操其端,則雖選士不能絕地。關(guān)尚一身而輕重異之者,執(zhí)使之然也。夫以關(guān)言之,則物有而執(zhí)在矣。九夷用之而勝不必者,其不達(dá)物生者也。

  此言不達(dá)事變物化,故輒敗北?!端貑枴吩唬何锷^化,物極之謂變。

  若達(dá)物生者,五尚一也耳。龐子曰:以五為一,奈何?鶡冠子曰:天不能以早為晚,地不能以高為下,人不能以男為女,賞不能勸不勝任,

  金帛在前,不能使尪者負(fù)。

  罰不能必不或無不字可。

  斧鉞在後,不能使啞者嗚。

  龐子曰:取功,奈何?鹖冠子曰:天不能使人,人不能使天。因或作固物之然,而窮達(dá)存焉。之二也,在權(quán)在埶。在權(quán)故生財(cái)有過富,在執(zhí)故用兵有過勝。財(cái)之生也,力之於地,順之於天;兵之勝也,順之於道,合之於人。其弗知者,以逆為順,以患為利。以逆為順,故其財(cái)貧;以患為利,故其兵禽。昔之知時(shí)者與道證,或作澄#22。弗知者危神明。道之所亡,或作厈。神明之?dāng)?,何物可以留其?chuàng)?

  留,猶止也。使創(chuàng)不伸曰留。

  故曰:道乎道乎,或作道道乎。與神明相保乎。龐子曰:何如而相保?鶡冠子曰:賢生聖,

  賢上生聖。

  聖生道,道生法,法生神,

  一陰一陽之謂道。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神生明。

  神下生明。

  神明者,正之末也。

  偏生閤,公生明,誠信生神。故曰正之末也。

  末或無末字受之本,是故相保。

  學(xué)問第十五

  龐子問鶡冠子曰:聖人之問服師也#23,

  服,事也。

  亦有終始乎?抑其拾或作捨。下同誦記辭,闔棺而止乎?鶡冠子曰:始於初問,終於九道。若不聞九道之解,拾誦記辭,闔棺而止,以何定乎?

  此言非獨(dú)白紛如也,雖至闔棺而止,尚不足以定之也。故所貴乎問學(xué)者,豈誦說之云乎?在於得書之體,得言之解。

  龐子曰:何謂九道?鶡冠子曰:一曰道德,二曰陰陽,三曰法令,四曰天官,五曰神徵,六曰伎藝,七曰人情,八曰械器,九曰處兵。龐子曰:願(yuàn)聞九道之事。鶡冠子曰:道德者,操行,所以為素也。

  素如獻(xiàn)素之素。道德,操行之本,故曰素也。

  陰陽者,分?jǐn)?shù),所以觀氣變也。

  《周官》保章氏云:以星土,以雲(yún)物,以十有二歲,以十有二風(fēng),占天地之災(zāi)祥。

  法令者,主道治亂,國之命也。天官者,表儀祥兆,下之應(yīng)也。

  此言學(xué)問之序。道德已明而陰陽次之,陰陽已明而法令次之;三者備矣,然後可以言治矣。天官,冢宰是也。百官取揆,故曰表儀。造始而已,故曰祥兆。此以靜唱,彼以動(dòng)和,故曰下之應(yīng)也。

  神徵者,風(fēng)釆光景,所以序怪也。

  《祭義》所謂其氣發(fā)揚(yáng)于上,為昭明煮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

  伎藝者,如勝同任,或?yàn)樽?。所以出無獨(dú)異也。

  《周官》六德則異之以智、仁、聖、義、忠、和,六藝則同之以禮、樂、射、御、書、數(shù)。

  人情者,小大、愚知、賢不肖,雄俊豪英相萬也。械器者,假乘焉,或作馬。世用國備也。處兵者,威柄所持,立不敗或作取之地也。九道形心,謂之有靈,

  形,著見也。

  后能見變而命之,

  物至能名?;蛟唬浩嬉姰惵劄樽??!读凶印吩唬捍笥硇卸娭嬷?。蓋此類也。

  因其所為而定之。若心無形靈,或作虛。辭或有傳字雖摶捆,

  捆,猶叩椓也。

  不知所之。彼心為主,或作至則內(nèi)將使外;內(nèi)無巧驗(yàn),

  精不足以揆道,粗不足以驗(yàn)物。

  近則不及,遠(yuǎn)則不至。龐子曰:或有曾聞字。禮、樂、仁、義、忠、信,願(yuàn)聞其合之於數(shù)。鶡冠子曰:所謂禮者,不犯者也。所謂樂者,無菑或作薔者也。所謂仁者,同好者也。所謂義者,同惡者也。所謂忠者,久愈親者也。所謂信者,無二響者也。聖人以此六者,或無者字卦世得失逆順之經(jīng)。

  卦,猶卜也。

  夫離道非數(shù),不可以□□緒端;不要元法,不可以心體。

  劊,猶郀也。《南華》曰:墮其肢體,黜其聰明。又曰:夫道覆載天地,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

  表術(shù)或無表字裹原,

  術(shù),如術(shù)業(yè)之術(shù)。原,如原道之原。

  雖淺不窮;中虛外博,雖博必虛。龐子再拜曰:有問戒哉。雖毋如是,冥或無其字材乃健。弗學(xué)孰能,此天下至道,而世主廢之,何哉?鶡冠子曰:不提生於弗器,

  器故提之。

  賤生於無所用。中河失船#24,一壺千金。

  壺,瓠也,佩之可以濟(jì)涉。南人謂之腰舟。

  貴賤無常,時(shí)使物然。常知善善,昭繆不易,一揆至今。不知善善,故有身死國亡,絕祀滅宗。細(xì)人猶然不能保壽,義則自況。

  此言細(xì)人且爾也,況於己乎?其義當(dāng)以自況。

  世賢第十六

  卓襄王問龐煖曰:夫君人者,亦有為其國乎?

  卓,當(dāng)為悼。此趙悼襄王也。蓋趙孝成王卒,子偃立,是為悼襄王。襄王三年,龐煖將攻燕,擒其將劇辛。

  龐煖曰:王獨(dú)不聞?dòng)狨浦疄獒t(yī)乎?已成必治,鬼神避之。楚王臨朝,為隨兵故。若堯之任人也,不用親戚,而必使能其治病也,不任所愛,必使舊醫(yī)。

  《語》曰:老醫(yī)少卜。蓋老醫(yī)更病多矣,堯故使之。

  楚王聞傅,暮□在身,

  □,蓋病也。

  必待俞跗。

  俞跗,蓋非楚人。此亦寓言。傳曰:上古之時(shí),醫(y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體酒、饞石、蹻引、案桃、毒熨,而割皮解肌,訣肌結(jié)筋,搦髓腦,浣腸胃,練精易形。此雖已成,所以必治,而鬼神避之也。

  卓襄王曰:善。龐煖曰:王其忘乎?昔伊尹醫(yī)殷、太公醫(yī)周武王、百里醫(yī)秦、申麃醫(yī)郢、

  郢,荊所都。

  原季醫(yī)晉、

  《國語》曰:晉文公使原季為卿。

  范蠡醫(yī)越、管仲醫(yī)齊,而五國霸。其善一也,然道不同數(shù)。卓襄王曰:願(yuàn)聞其數(shù)。煖曰:王獨(dú)不聞魏文侯之問扁鵲耶?

  扁鵲,勃海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為醫(yī)?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魏文侯曰:可得聞邪?扁鵲曰: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

  此神醫(yī)也,為之於未有?!吨芄佟吩唬杭册t(yī)曰以五氣、五聲、五色視其死生,兩之以九竅之變,參之以九藏之動(dòng)。夫昧於在神,而以五氣、五聲、五色視其死生,更以參兩驗(yàn)之,亦已麤矣。然《周官》言此而已者,蓋中材之法也。歧、附豈世有哉?

  故名不出於家。

  名在門內(nèi)而已?!独献印吩唬禾舷轮兄?,其次親之譽(yù)之。

  中兄治病,其在毫毛,

  此明醫(yī)也,治之於末亂。所謂造形而悟者也。

  故名不出於閭。

  其閭里知之矣。

  若扁鵲者,纔血脈,投毒藥,副肌膚間,而名出聞於諸侯。

  其所能愈麤,其所聞?dòng)h(yuǎn)。

  魏文侯曰:善。使管子行醫(yī)術(shù)以扁鵲之道,曰桓公幾能成其霸乎#25?

  管仲匡救桓公,常在其細(xì),故能以其君霸。蓋桓公實(shí)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zé)包茅不入貢於周室。桓公實(shí)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方是之時(shí),諸侯莫或知焉。此其治毫毛者也。

  凡此者不病病,

  或云不病。至於病而治之,不亦晚乎?疾甚曰病。

  治之無名,或云治無名使或作便之無形,

  夫病之形名著矣,然後使醫(yī),此桓侯之所以死也#26。

  至功之成,其或作六下謂之自然。

  針艾之功無所欣賴,故其昧者謂之自然。推之於治,此擊壤之民所以不知堯舜之力也。

  故良醫(yī)化之,拙醫(yī)敗之,雖幸不死,創(chuàng)伸股維。

  維,牽孿也。

  卓襄王曰:善。寡人雖不能無創(chuàng),孰能加秋毫寡人之上哉。

  庶幾管仲者出焉。

  天權(quán)第十七

  挈天地而能或無能字遊者,

  《南華》所謂旁日月、挾宇宙者類此。

  謂之還或作環(huán)。又或作繹名

  常住真際而不逐於名。

  而不還於名之人。

  區(qū)區(qū)外慕,逐物喪己,常為造化負(fù)之而走,豈能挈天地而遊哉?

  明照光照,不能照己之明是也。

  離朱方晝拭眥,百步之外明燭鬚眉,而不能近視其睫。則逐物不反靈於人者,雖明照如月、光照如日,而不能照己之明,何足怪哉。

  獨(dú)化終始,隨能序致,致,或作故。獨(dú)立宇宙無封,謂之皇天地。

  無封,無吵域也。革曰#27:四海之外,無極無盡,猶齊州也。束行至營,人民猶是也;問營之東,後猶營也。西行至幽,人民猶是也;問幽之西,復(fù)猶幽也。

  浮懸天地之明,

  四時(shí)之運(yùn),轉(zhuǎn)移日月,埶若浮懸。

  委命相鬲謂之時(shí)。

  且然無間謂之命,四時(shí)之運(yùn)委之而已。然而木敷、金歛、火炎、水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用,不能相通。

  通而鬲謂之道。

  道故有塞有通。

  連萬物,領(lǐng)天地,天地下有建報(bào)重九明五字。合膊膊,一作搏,或?yàn)橛钪娑帧?br />
  同根,命曰宇宙。

  闔天之謂宇,闢宇之謂宙。二者相須而立,故曰合膊同根。

  知宇,故無不容也;

  有實(shí)而無乎處者,宇也。知宇,故無不容。

  知宙,故無不足也;

  有乎長而無本□者,宙也。知宙,故無不足。

  知德,德,或作隱。故無不妥也;

  知德故所遇於地者,不擇而安之。

  知道,故無不聽也;

  知道故所受於天者,不辭而聽之。

  知物,故無不然也。

  因其所然而然之,萬物莫不然也。

  知一而不知道,故未能裹也。

  不能視己之明,故曰未能裹也。

  昔行不知所如,往而求者則必惑。

  蓋昔之亡羊者曰:岐之中又有岐焉,吾不知所之,是以反也。都子曰:大道以多岐喪羊,學(xué)者以多方喪生。

  索所不知,求之象者則必弗得。

  象者,意之筌蹄。夫索所不知,求之筌蹄,而不知求之言意之表,豈足以得其粹哉。輪人曰:公之所讀,是古人之糟粕。已尋繹鶡冠子之意,蓋將發(fā)蒙解惑,使人致一而求道於言意之表,故有此言。而下文云。

  故人者莫不蔽於其所不見,鬲於其所不聞,塞於其所不開,詘於其所不能,制於其所不

  勝。世俗之眾,籠乎此五也,而不通此。未見而有形,

  危機(jī)雖未兆見,而理已有焉。

  故曰有無軍之兵,有無服之喪,人之輕死生之故也,人之輕安危之故也。

  以故,是以知之。

  夫蚊虻墜乎千仞之谿,

  注谷曰谿。

  乃始翱翔而成其容;容,或作客。

  成其翱翔之容。高飛曰翱。布翼不動(dòng)曰翔。

  牛馬墜焉,碎碎,或作鉢。而無形。由是觀之,則大者不便,重者創(chuàng)深。

  此言貴高之蹶#28,其患大矣?!独献印吩唬耗魏稳f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兵者,涉死而取生,陵危而取安。是故言而然,道而當(dāng)。當(dāng),或?yàn)楦?。道而?dāng),一作道奠富。

  言而然,然後道而當(dāng)。道,猶行也。

  故一蚋噆膚,不寐至旦;半糠入目,四方弗治。所謂蔽者,豈必障於幅度帷□、隱於帷薄哉。

  細(xì)曰□,麤曰薄。

  周平弗見之謂蔽,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之市,攫人之金,以為取金之時(shí)徒見金,不見人。蓋嗜欲之亂人心如此。豈必四周有物障之也哉?

  故病視而目弗見,疾聽而耳弗聞。蒙或無蒙字故知能與其所聞見俱盡,

  句。

  鬲鬲,或作高。故奠務(wù)行事與其任力俱終,

  句。

  塞故四發(fā)上統(tǒng)上統(tǒng),或作上紇而不續(xù),□□而消亡。夫道者,必有應(yīng)而後至;後至,一作後合至。

  觀之於易見矣。

  事者,必有德而後成。夫德,知事之所成,成之所得,而後曰我能成之。成無為,

  成之於無為。

  得無來,

  得之於無來。夫德至矣,故妙須心解,而君不能得之臣,子不能獻(xiàn)之父,則得之在我而已,其來豈有自哉。

  詳詳,或作辟#29。察其道,何由然哉?迷往以觀今,是以知其未能。彼立表而望者不惑,按法而割者不疑,固言有以希之也。夫望而無表、割無法,其惑之屬耶?所謂惑者,非無日月之明、四時(shí)之序、星辰之行也,因乎反玆而玆而,一作慈西之惑也。

  所謂惑者,反之而已,豈必?zé)o也哉?!读凶印吩铺斓厮姆剑鸷?,無不倒錯(cuò)者,蓋類是也。

  惑故疾視愈亂,惇而易方。

  疾視,即上所謂病視四方。故《書》曰:譬彼病目見空中華蓋,空本無華,由妄見故。惇,猶篤也。易方,《南華》所謂天地四方易位是也。蓋疾視至於天地四方易位,則其病之篤者也,非獨(dú)目視昏華而已。

  兵有符而道有驗(yàn),

  蓋弗迷者然後見之。

  備必豫具,慮必蚤定。

  否則惑矣。

  下因地利,制以五行,左木、右金、前火、後水、中土,營軍陳士,不失其宜。五度既正,

  左木、右金、前火、後水、中土是也。

  無事不舉。招搖在上,

  招搖,斗之柄端,主指者。

  繕者作下,

  《禮》云:行前朱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急繕其怒。即此是也???,猶繼也。蓋兵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故善戰(zhàn)者??樒渑?30,使再不至於衰,三不至於竭。此黃帝之所以百戰(zhàn)而兵不敗也。

  取法於天。四時(shí)求或作生象,

  四時(shí)求象,猶言求象四時(shí)也。

  春用蒼龍,夏用赤鳥,秋用白虎,冬用玄武。天地已得,何物不可宰?理之所居謂之地,神之所形謂之天,知天故能一舉而四致,並起而獨(dú)或作稅成。烏乘隨隨,□蜚垂□或作鞦。

  未詳。

  故昔善計(jì)者#31,非以求利,一作求勝。將以明數(shù);一作明勝。昔善戰(zhàn)者,非以求勝,將以明勝。獨(dú)不見夫隱者乎?或有及字。設(shè)始知之,其知之者,屈已知之矣。若其弗知者,雖師而說,尚不曉也。

  隱者韜潛,故其難知如此。此善戰(zhàn)者所以必至於明勝也。

  悲乎,夫蔽象兩塞之人,未敗而崩,未死而禽。設(shè)兵取國,武之美也;不動(dòng)取國,文之華或?yàn)闅w也。

  士益武,人不益文,

  二句其實(shí)一也。變文,是以不同。

  二者或作甚寡愛#32,

  武事刻慘,失之少恩。

  不可勝論。耳者,可以聽調(diào)聲,而不能為調(diào)聲。目者,可以視異形,而不能為異形??谡?,可以道神明,而不能為神明。

  凡此以明師匠能與人規(guī)矩,而不能與人巧也。故下文云。

  故先王之服師術(shù)者,呼往

  迷者不反,呼之使勿往也。

  發(fā)蒙,

  《南華》曰:微夫子之發(fā)吾覆,則吾無以見天地之大全。

  釋約解刺,

  約,如繩約之約。刺,如針刺之刺。

  達(dá)昏開明,而且知焉。故能說適計(jì)險(xiǎn),

  說,止息也#33。適,如往也。

  歷越踰俗,軼倫越等,知略之見,遺跋眾人,或作人#34。求或作未絕紹遠(yuǎn),難之在前者能當(dāng)之,難之在後者能章之。

  章,如彰往察來之章。

  要領(lǐng)天下而無疏,

  疏之為言失也。

  則或作明遠(yuǎn)乎敵國之制。

  不為敵人所制。

  戰(zhàn)勝攻取之道,應(yīng)物而不窮,以一宰萬而不總。

  提要而已,如每事而總之焉,得力而給諸。

  類類生之,耀或作翟名之所在。

  朝廷,耀名之所在也。《傳》曰: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

  究賢或作則能之變,極蕭楯之元,元,或作無。

  蕭蕭,斧也。干謂之楯。蕭以戮人,楯以衛(wèi)己。知此則知兵矣。戎之字從戈從甲,蓋兵之道如此而已。

  謂之無方之傳,

  究變極無則適乎變通之會(huì)矣?!赌先A》曰:今蘄行周於魯,是猶推舟於陸也,勞而無功。彼未知夫無方之傳,應(yīng)物而不窮者也。

  著乎無封之宇?;蜃鞑?。制事內(nèi)不能究其形者,或無者字。用兵外不能充其功。

  不得於內(nèi),斯不可成於外矣。

  彼兵者,有天,有人,有地。

  天時(shí),地利,人和。

  兵極人,

  盡兵之事則人道得矣。

  人極地或作蔽地,

  人極乃地。

  地極天。

  地極乃天。

  天有勝,

  天時(shí),故有勝。

  地有維,

  地利,故有維。

  人有成,

  人和,故有成。

  故善用兵者慎

  子之所慎者戰(zhàn)。

  以天勝,以地維,以人成。三者明白#35,何設(shè)不可圖?所謂天者,非以無驗(yàn)有勝,

  天事窈冥,無所用質(zhì),然而不可勝也。

  非以日勢之長而萬物之所受服者邪?

  曰勢,五行休王孤虛之屬。

  彼天生或作士物而不物者,其原陰陽也。四時(shí)生長收藏而不失序者,

  《南華》曰:春夏先,秋冬後,神明之序也。

  其權(quán)音也。

  觸於角、章於商之屬。

  音在乎不可傳者,其功英也。

  其功以非糟粕,故不可傳也。

  故所肆學(xué)兵,必先天權(quán),陳以五行,戰(zhàn)以五音,左倍宮角,右挾商羽,

  句。

  徵君為隨,

  徵,在其後。

  以□或作轉(zhuǎn)無素之眾。

  □,猶群也。韓信曰: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所謂敺市人而戰(zhàn)之也,其埶非置死地,人自為戰(zhàn),寧尚得而用之乎。蓋知此矣。

  陸或作陛溺溺人,

  陸溺,陸沉也#36。蓋以奇用兵,其陰謀赤地能興風(fēng)波。

  故能往來竇決,

  不水能致風(fēng)波,則彼雖如川之流,可使之竭也?!盾髯印吩唬簠捚湓?,開其竇,江湖可竭。

  獨(dú)金而不連,

  偏任金德,隆於殺伐,不以四行連而輔之,故其弊如下所云。

  絕道之紀(jì),或作絕。亂天之文,干音之謂,違或作達(dá)物之情。天之不綱,或作細(xì)。其咎燥或作慘兇。

  燥兇,兇旱也。四時(shí)之和不成,故其答兇旱。《老子》曰:必有兇年。蓋言是也。

  欲無亂逆,謹(jǐn)司天英;天英或無下天英二字各失,三軍無實(shí)。夫不英而實(shí),孰有其物?

  言無是也。凡物之生英而不實(shí)者有矣,未有不英而實(shí)者也。

  常聖博□□古今復(fù)一日者,天地之所待而闔耳?;蜃鞫?。

  此言真聖三萬歲而成純,則天地與我為一矣。五行不能宰,五音不能制,雖遺陰陽,可也。茍為不在此域,則豈能廢陰陽之術(shù)哉。故下文云。

  故《天權(quán)神曲五音術(shù)兵逸言》曰:

  天權(quán)神曲五音術(shù)兵逸言,疑若兵法一書之名。

  章以禍福,禍福上或有斯字。若合符節(jié)。凡事者生於慮,成於務(wù),失於驚。

  能天第十八

  原聖心之作,

  句。

  情隱微而後或作以起,

  情,如情天地之情。言聖人盡天下之情,然後應(yīng)物。

  散無方而求或作永監(jiān)焉,

  道中庸,故求監(jiān)焉。

  軼玄眇而后無,

  軼,如軼倫之軼。言聖人超天下之理,然後忘物。

  抗澄幽而思謹(jǐn)焉。

  道中庸,故思謹(jǐn)焉。

  截六際而不絞,

  情億微而求監(jiān),軼玄眇而思謹(jǐn),此道之所以大而不蕩,小而不迫也。故能截六際而不絞。六際,六合也。絞者,迫切之辭。截言以此為界。蓋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nèi),聖人論而不議。

  觀乎孰莫,或作暮。

  孰莫,猶無何也。

  聽乎無罔,極乎無係,論乎窈冥,湛不亂紛,故能絕塵埃而立乎太清。往無與俱,

  獨(dú)往。

  來無與偕,

  獨(dú)來。

  希備寡屬,

  食於茍簡之田,故云希備。遊於寂寞之鄉(xiāng),故云寡屬。

  孤而不伴,

  未嘗設(shè)對(duì)。

  所以無疵。

  澡雪之至。

  ?;蜃鳌跞华?dú)至,

  保,猶安也。所謂不行而至者是。

  傳未有之將然,

  見於未萌。

  領(lǐng)無首之即次,

  和而不唱#37。

  度十五而用事,或作度十十耑肝事往來。量往來或作力而廢興,

  已往者廢,方來者興。

  因動(dòng)靜而結(jié)生,元作笙。

  結(jié),猶實(shí)也。生,猶華也。

  能天地而舉措。

  能天,能地。

  自然,形也,不可改也。奇耦,數(shù)也,不可增減也。成敗,兆也,非而長也。

  而,汝也#38。長,如長民之長。

  故其得道以立者,地能立之;其得道以仆或作邳者,地弗能立也。其得道以安者,地能安之;得其道以危者,地弗能安也。其得道以生者,天能生之;其得道以死者,天弗能生也。其得道以存者,天能存之;其得道以亡者,天弗能存也。彼安危,埶也何可責(zé)於天道鬼神奚與?

  直而推之,曲而任之。自安、自危、自存、自亡,天道豈容有貴,而鬼神亦奚與哉?

  一者,或作日。德之賢也。

  未離乎數(shù)。

  聖者,賢之愛也。

  愛,猶慕也。

  道者,聖之所吏也,

  史,猶任也。

  至之所得也。

  不離於真,謂之至人。故道者,聖人之所史,至人之所得也。

  以至或作聖圖或作國弗能載,名弗能舉,口不可以致其意,貌不可以立其狀,若道之象門戶是也,

  道,猶言也。

  賢不肖、愚知由焉出入而弗異也。道者,開物者也,

  能使之由而已。

  非齊物者也。

  不能序之。

  故聖,道也,道非聖也。

  夫聖人者,道之主也。故聖,道也,而道非聖也。

  道者,通物者也,聖者,序物者也,是以有先王之道而無道之先王。

  此申聖道也、道非聖也之義。

  故聖人者,後天地而生而知天地之始,先天地而亡而知天地之終,力不若天地而知天地之任,氣不若陰陽而能為之經(jīng),不若萬物多而能為之正,不若眾美麗而能舉善指過焉,不若道德富而能為之崇,

  《易》曰:崇高莫大乎富貴。高者,貴也。崇者,富也。

  不若神明照而能為之主,或作王。不若鬼神潛而能著其靈#39,不若金石固而能燒其勁,不若方圓治或作活而能陳其形。昔之得道以立,至今不遷者,四時(shí)、太山是也;其得道以危,至今不可安者,苓或作苓巒堙或作甄谿、

  苓,如零落之零。堙,塞也。

  橐木降風(fēng)

  橐,蘀落之蘀。降,下也。

  是也;其得道以生,至今不亡者,日月、星辰是也;其得道以亡,至今不可存者,苓葉遇霜、朝露遭日是也。故聖人者取之於埶,而弗索於察。埶者,其專而在己者也;察者,其散而之物者也。物乎物,芬芬份份,

  雜亂之貌。

  孰不從一出、

  皆出於一。

  至一易?

  至一而易。

  故定審於人,觀變於物??谡?,所以抒心誠意也,或不能俞受或作愛究曉,

  俞之言然。受,聽受也。

  揚(yáng)其所謂,或過其實(shí)。故行異者相非,道異者相戾。詖辭者,革或作庠物者也,

  詖辭,蓋若告子之類。告子外義,聖人無之,故曰革物者也。

  聖人知其所離。淫辭者,因物者也,

  淫辭,蓋若墨子之類。墨子兼愛,聖人有之,故曰因物者也。

  聖人知其所合。詐辭者,沮物者也,

  詐,猶邪也。

  聖人知其所飾。

  又從而為之辭。

  遁辭者,請(qǐng)物者也,

  夷之曰命之矣。

  聖人知其所極。

  極,猶窮也。

  正辭者,惠物者也,

  不詖、不淫、不邪、不遁,謂之正辭。

  聖人知其所立。立者,能效或作郊其所可知也,莫能道其所不及。

  微妙之會(huì),意不能到。況於言乎?

  明諭或?yàn)檎撏鈨?nèi),後能定人。

  表裹俱通,而後可以印證。

  一在而不可見,道在而不可專。切譬于淵,其深不測,凌凌乎泳澹波而不竭。

  涵泳溢流,莫之能竭。

  彼雖至人,能以練其精神,修其耳目,整飾其身,或作飾其身體。若或作與合符節(jié),小大曲制無所遺失,遠(yuǎn)近邪或作干直無所不及。是以德萬人者謂之俊,德千人者謂之豪,德百人者謂之英。故聖者,言之凡也。

  一本凡也下云:而察人,聖者之功也。此所以虛傳章文,顯能未立,上下異奏,賢不如尊卑之術(shù)也。合百家為聖人,故曰言之凡也。凡者,統(tǒng)要之辭。

  武靈王第十九

  武靈王問龐煥或作煖曰:

  武靈,趙武靈也。龐煥,蓋煖之兄。

  寡人聞飛語流傳曰:百戰(zhàn)而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zhàn)而勝,善之善者也。願(yuàn)聞其解。龐煥曰:工者貴無與爭。

  工,猶善也。

  故大上用計(jì)謀,其次因人事,其下戰(zhàn)克。用計(jì)謀者,熒惑敵國之主,使變更淫或?yàn)橹{俗、

  使為淫俗所移。

  哆暴憍恣而無聖人之?dāng)?shù),愛人而與,無功而爵,未勞而賞,喜則釋罪,怒則妄殺,法民或作居而自慎,或作填。

  刑民而自以為慎。

  少人而自至,

  狹人而自以為至。

  繁無用,嗜或作蓍龜占,

  專任卜筮而已。

  □□高義下或作不合意內(nèi)之人。所謂因人事者,結(jié)幣帛,用貨財(cái),閉近人之復(fù)其口,

  以賂買其近臣,使順其江。

  使其所謂是者盡非也,所謂非者盡是也,離或作雖君之際用忠臣之路。

  離之言問#40。

  所謂戰(zhàn)克者,其國已素破,兵從而攻之,因句踐用此或作因陽用此,無句踐二字而吳國亡,楚用此而陳蔡舉,

  靈王八年,使棄疾滅陳。十年,使棄疾定蔡。因?yàn)殛惒獭?br />
  三家用此而智氏亡,或作殘。

  三家,晉、韓、魏也。

  韓用此而東分。

  晉頃公十二年,韓宣子與趙魏共分祁氏、單舌氏十縣。東分其謂是,乎?

  今世之言兵也,皆強(qiáng)大者必勝,小弱者必滅。是則小國之君無霸王者,而萬乘之主無破亡也。昔夏廣而湯狹,殷大而周小,越弱而吳強(qiáng),此所謂不戰(zhàn)或作能而勝#41,善之善者也。此《陰經(jīng)》之法,

  《陰經(jīng)》,黃帝之書也。

  夜行之道,天武之類也。今或僵尸百萬,流血千里,而勝未決也。以為功計(jì)之,每已不若是。故聖人昭然獨(dú)思,或作得恩。忻然獨(dú)喜。若夫耳聞金鼓之聲而希功,目見旌旗或作祀祺之色而希陳,手握兵刃之枋而希戰(zhàn),

  枋,柄也。

  出進(jìn)合鬭而希勝,是襄主之所破亡也。武靈慨然歎曰:存亡在身微乎哉,福之所生。寡人聞此,日月有以自觀。昔克德者不詭命,得要者其言不眾#42。

  鶡冠子卷下竟

  #1『真』,《四庫》本案:『一本作「貞」』。

  #2『解』,《四庫》本作『懈』。

  #3『死』,《四庫》本作『法』。

  #4『疏』,《道戴》本原作『踈』。

  #5『桓』,《道藏》本原作『□』,避宋諱。今據(jù)《四庫》本改。

  #6『桓』,《道藏》本原作『栢』,今據(jù)史實(shí)及《四庫》本改。

  #7『城』,《四庫》本作『誠』。

  #8『王』,《四庫》本作『正』。

  #9《四庫》本案:『一本無「則」字』。

  #10《道藏》原缺『積德』二字。今據(jù)《四庫》本補(bǔ)。

  #11《道藏》本原缺『積』字。今據(jù)《四庫》本補(bǔ)。

  #12此句《四庫》本作『夫強(qiáng)不能者僇之,其言辱』,並案:『一本此六字誤作注。又,一本無「之其言辱」四字』。

  #13『搏』,《四庫》本作『搏』。

  #14『伍』,《四庫》本作『五』。

  #15同注#4。

  #16《道藏》本原缺『得與』二字。今據(jù)《四庫》本補(bǔ)。

  #17『無』,《道藏》本原作『天』。今據(jù)後文及《四庫》本改。

  #18『裘』《四庫》本作『仇』。

  #19『搏』,《四庫》本作『搏』。

  #20《四庫》本脫『由』字。

  #21此句《四庫》本作『由是觀之』。

  #22『澄』,《四庫》本作『登』。

  #23『之』,《四庫》本作『學(xué)』。

  #24『失』,《道藏》本原作『矣』。今據(jù)文義及《四庫》本改。

  #25『桓』,《道藏》本作『□』,今據(jù)《四庫》本改。注文同此。

  #26『死』,《四庫》本作『免』。

  #27此句《四庫》本作『《列子》湯問於夏革曰:「四海之外奚有?」革曰:「猶齊州也,……』。

  #28『蹶』,《四庫》本案:『蹶,一本作□』。

  #29『辟』,《四庫》本作『□』。

  #30『繕』,《四庫》本作『無』。

  #31『計(jì)』,《四庫》本作『討』。

  #32『二』,《四庫》本作『一』。

  #33『止』,《道藏》本原作『上』。今據(jù)文義及《四庫》本改。

  #34『人』,《四庫》本作『久』。

  #35『三』,《四庫》本案:『一本作王』。

  #36『沉』,《四庫》本作『沈』。

  #37『唱』,《四庫》本作『召』。

  #38『汝』,《四庫》本作『女』。

  #39《道藏》本原缺『著』字。今據(jù)《四庫》本補(bǔ)。

  #40『問』,《道藏》本原作『聞』。今據(jù)文義及《四庫》本改。

  #41『戰(zhàn)」,《四庫》本言:『或作「能一」』。

  #42《四庫》本案:『一本無「得」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