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化書

化書 作者:南唐·譚峭



化書 五代 譚峭 撰

  卷一 道化

  蛇雀

  老楓

  耳目

  環(huán)舞

  鉛丹

  形影

  蟄藏

  梟鶏

  四鏡

  射虎

  龍虎

  游雲(yún)

  噦嚥

  大化

  正一

  天地

  稚子

  陽燧

  死生

  爪發(fā)

  神道

  神交

  大含

  卷二 術(shù)化

  雲(yún)龍

  猛虎

  用神

  水竇

  魍魎

  虛無

  虛實

  狐貍

  轉(zhuǎn)舟

  心變

  珠玉

  蠮螉

  胡夫

  陰陽

  海魚

  磵松

  動靜

  聲氣

  大同

  帝師

  琥珀

  卷三 德化

  五常

  飛蛾

  異心

  弓矢

  聰明

  有國

  黃雀

  籠猿

  常道

  感喜

  太醫(yī)

  讒語

  刻畫

  酒醴

  恩賞

  養(yǎng)民

  卷四 仁化

  得一

  五行

  畋漁

  犧牲

  太和

  墨魚

  神弓

  救物

  書道

  鳳鴟

  知人

  螻蟻

  歌舞

  躑躅

  止鬭

  象符

  善惡

  卷五 食化

  七奪

  巫像

  養(yǎng)馬

  絲綸

  奢僭

  燔骨

  食迷

  戰(zhàn)欲

  膠竿

  庚辛

  興亡

  雀鼠

  無爲(wèi)

  王者

  鴟鳶

  卷六 儉化

  太平

  權(quán)衡

  禮道

  食象

  民情

  慳號

  君民

  乳童

  化柄

  御一

  三皇

  天牧

  雕籠

  禮要

  清靜

  損益

  解惑

  卷一 道化

  道之委也,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生而萬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氣,氣化神,神化虛,虛明而萬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窮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養(yǎng)氣,忘氣以養(yǎng)神,忘神以養(yǎng)虛。虛實相通,是謂大同。故藏之為元精,用之為萬靈,含之為太一,放之為太清。是以坎離消長于一身,風(fēng)云發(fā)泄于七竅,真氣熏蒸而時無寒暑,純陽流注而民無死生,是謂神化之道者也。

  蛇雀

  蛇化為龜,雀化為蛤。彼忽然忘曲屈之狀,而得蹣跚之質(zhì);此倏然失飛鳴之態(tài),而得介甲之體。斫削不能加其功,繩尺不能定其象,何化之速也。且夫當(dāng)空團(tuán)塊,見塊而不見空;粉塊求空,見空而不見塊。形無妨而人自妨之,物無滯而人自滯之,悲哉!

  老楓

  老楓化為羽人,朽麥化為蝴蝶,自無情而之有情也。賢女化為貞石,山蚯化為百合,自有情而之無情也。是故土木金石,皆有情性精魄。虛無所不至,神無所不通,氣無所不同,形無所不類。孰為彼,孰為我?孰為有識,孰為無識?萬物,一物也;萬神,一神也,斯道之至矣。

  耳目

  目所不見,設(shè)明鏡而見之;耳所不聞,設(shè)虛器而聞之。精神在我,視聽在彼。跰趾可以割,陷吻可以補(bǔ),則是耳目可以妄設(shè),形容可以偽置。既假又假,既惑又惑。所以知魂魄魅我,血氣醉我,七竅囚我,五根役我。惟神之有形,由形之有疣。茍無其疣,何所不可?

  環(huán)舞

  作環(huán)舞者宮室皆轉(zhuǎn),瞰回流者頭目自旋。非宮室之幻惑也,而人自惑之;非回流之改變也,而人自變之。是故粉巾為兔,藥石為馬,而人不疑;甘言巧笑,圖臉畫眉,而人不知。唯清靜者,物不能欺。

  鉛丹

  術(shù)有火練鉛丹以代谷食者,其必然也。然歲豐則能飽,歲儉則能饑,是非丹之恩,蓋由人之誠也。則是我本不饑而自饑之,丹本不飽而自飽之。饑者大妄,飽者大幻,蓋不齊其道也。故人能一有無,一死生,一情性,一內(nèi)外,則可以蛻五行、脫三光,何患乎一日百食,何慮乎百日一食。

  形影

  以一鏡照形,以余鏡照影。鏡鏡相照,影影相傳,不變冠劍之狀,不奪黼黻之色。是形也與影無殊,是影也與形無異。乃知形以非實,影以非虗,無實無虗,可與道俱。

  蟄藏

  物有善于蟄藏者,或可以御大寒,或可以去大饑,或可以萬歲不死。以其心冥冥兮無所知,神怡怡兮無所之,氣熙熙無所為。萬慮不能惑,求死不可得。是以大人體物知身,體身知神,體神知真,是謂吉人之津。

  梟鶏

  梟夜明而晝昏,鶏晝明而夜昏,其異同也如是?;蛑^梟為異,則謂鶏為同;或謂鶏為異,則謂梟為同。孰梟鶏之異晝夜乎?晝夜之異梟鶏乎?孰晝夜之同梟鶏乎?梟鶏之同晝夜乎?夫耳中磬,我自聞;目中花,我自見。我之晝夜,彼之晝夜,則是晝不得謂之明,夜不得謂之昏。能齊昏明者,其唯大人乎!

  四鏡

  小人常有四鏡:一名璧,一名珠,一名砥,一名盂。璧視者大,珠視者小,砥視者正,盂視者倒。觀彼之器,察我之形,由是無大小、無長短、無妍丑、無美惡。所以知形氣謟我,精魄賊我,奸臣貴我,禮樂尊我。是故心不得為之君,王不得為之主。戒之如火,防之如虎。純儉不可襲,清靜(宋本:凈)不可侮,然后可以跡容廣而躋三五。

  射虎

  射似虎者,見虎而不見石;斬暴蛟者,見蛟而不見水。是知萬物可以虛,我身可以無。以我之無,合彼之虛。自然可以隱,可以顯,可以死,可以生而無所拘。夫空中之塵若飛雪,而目未嘗見;穴中之蟻若牛斗,而耳未嘗聞,況非見聞?wù)吆酰?

  龍虎

  龍化虎變,可以蹈虛空,虛空非無也;可以貫金石,金石非有也。有無相通,物我相同。其生非始,其死非終。知此道者,形不可得斃,神不可得逝。

  游云

  游云無質(zhì),故五色舍焉;明鏡無瑕,故萬物象焉。謂水之含天也,必天之含水也。夫百步之外,鏡則見人,人不見影,斯為驗也。是知太虛之中無所不有,萬耀之內(nèi)無所不見。則世人且知心仰寥廓,而不知跡處虛空。寥廓無所間,神明且不遠(yuǎn)。是以君子常正其心,常儼其容。則可以游泳于寥廓,交友于神明而無咎也。

  噦咽

  有言臭腐之狀,則輒有所噦;聞?wù)湫咧?,則妄有所咽。臭腐了然虛,珍羞必然無,而噦不能止,咽不能已。有懼菽醬若蝤蠐者,有愛鮑魚若鳳膏者。知此理者,可以齊奢儉,外榮辱,黜是非,忘禍福。

  大化

  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化精,精化顧盼,而顧盼化揖讓,揖讓化升降,升降化尊卑,尊卑化分別,分別化冠冕,冠冕化車輅,車輅化宮室,宮室化掖衛(wèi),掖衛(wèi)化燕享,燕享化奢蕩,奢蕩化聚斂,聚斂化欺罔,欺罔化刑戮,刑戮化悖亂,悖亂化甲兵,甲兵化爭奪,爭奪化敗亡。其來也勢不可遏,其去也力不可拔。是以大人以道德游泳之,以仁義漁獵之,以刑禮籠罩之,蓋保其國家而護(hù)其富貴也。故道德有所不實,仁義有所不至,刑禮有所不足,是教民為奸詐,使民為淫邪,化民為悖逆,驅(qū)民為盜賊。上昏昏然不知其弊,下恍恍然不知其病,其何以救之哉!

  正一

  世人皆知莧葅可以剖鱉,而不知朱草可以剖人。小人由是知神可以分,氣可以泮,形可以散。散而為萬,不謂之有余;聚而為一,不謂之不足。若狂風(fēng)飄發(fā),魂魄夢飛;屐齒斷蚓,首尾皆動。夫何故?太虛,一虛也;太神,一神也;太氣,一氣也;太形,一形也。命之則四,根之則一。守之不得,舍之不失,是謂正一。

  天地

  天地盜太虛生,人蟲盜天地生,營(右蟲旁)虰盜人蟲生。營虰者,腸中之蟲也,搏(有口旁)我精氣,鑠我魂魄,盜我滋味,而有其生。有以見我之必死,所以知天之必頹。天其頹乎,我將安有;我其死乎,營虰將安守?所謂奸臣盜國,國破則家亡;蠹蟲蝕木,木盡則蟲死。是以大人錄精氣,藏魂魄,薄滋味,禁嗜欲,外富貴。雖天地老而我不傾,營虰死而我長生,奸臣去而國太平。

  稚子

  稚子弄影,不知為影所弄;狂夫侮像,不知為像所侮?;艺卟恢獮榧宜?,化國者不知為國所化,化天下者不知為天下所化。三皇,有道者也,不知其道化為五帝之德。五帝,有德者也,不知其德化為三王之仁義。三王,有仁義者也,不知其仁義化為秦漢之戰(zhàn)爭。醉者負(fù)醉,疥者療疥,其勢彌顛,其病彌篤,而無反者也。

  陽燧

  陽燧召火,方諸召水,感激之道,斯不遠(yuǎn)矣。高視者強(qiáng),低視者賊;斜視者狡,平視者仁;張視者怒,細(xì)視者佞;遠(yuǎn)視者智,近視者拙;外視者昏,內(nèi)視者明。是故載我者身,用我者神,用神合真,可以長存。

  死生

  虛化神,神化氣,氣化血,血化形,形化嬰,嬰化童,童化少,少化壯,壯化老,老化死。死復(fù)化為虛,虛復(fù)化為神,神復(fù)化為氣,氣復(fù)化為物?;婚g,由環(huán)之無窮。夫萬物非欲生,不得不生;萬物非欲死,不得不死。達(dá)此理者虛而乳之,神可以不化,形可以不生。

  爪發(fā)

  爪發(fā)者,我之形。何爪可割而無害,發(fā)可截而無痛?蓋榮衛(wèi)所不至也。則是我本無害而筋骨為之害,我本無痛而血肉為之痛。所以知喜怒非我作,哀樂非我動,我為形所昧,形為我所愛。達(dá)此理者,可以出生死之外。

  神道

  太上者,虛無之神也;天地者,陰陽之神也;人蟲者,血肉之神也。其同者神,其異者形。是故形不靈而氣靈,語不靈而聲靈,覺不靈而夢靈,生不靈而死靈。水至清而結(jié)冰不清,神至明而結(jié)形不明。水泮返清,形散返明。能知真死者,可以游太上之京。

  神交

  牝牡之道,龜龜相顧,神交也;鶴鶴相唳,氣交也。蓋由情愛相接,所以神氣可交也。是故大人大其道以合天地,廓其心以符至真,融其氣以生萬物,和其神以接兆民。我心熙熙,民心怡怡。心怡怡兮不知其所思,形惚惚兮不知其所為。若一氣之和合,若一神之混同,若一聲之哀樂,若一形之窮通。安用旌旗,安用金鼓,安用賞罰,安用行伍?斯可以將天下之兵,滅天下之?dāng)?。是謂神交之道也。

  大含

  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氣相乘而成聲。耳非聽聲也,而聲自投之;谷非應(yīng)響也,而響自滿之。耳,小竅也;谷,大竅也。山澤,小谷也;天地,大谷也。一竅鳴,萬竅皆鳴;一谷聞,萬谷皆聞。聲道氣,氣道神,神道虛;虛含神,神含氣,氣含聲。聲氣形相道相含,雖秋蚊之翾翾,蒼蠅之營營,無所不至也。由此知之,雖絲毫之慮,必有所察;雖啾嚓之言,必有所聞。唯大人之機(jī),天地莫能見,陰陽莫能知,鬼神莫能窺。夫何故?道德仁義之所為。

  卷二 術(shù)化

  云龍

  云龍風(fēng)虎,得神氣之道者也。神由母也,氣由子也,以神召氣,以母召子,孰敢不至也?夫蕩穢者,必召五帝之氣,茍召不至,穢何以蕩?伏虺者,必役五星之精,茍役不至,虺何以伏?小人由是知陰陽可以作,風(fēng)云可以會,山陵可以拔,江??梢愿?。然召之于外,不如守之于內(nèi),然后用之于外,則無所不可。

  猛虎

  猛虎行,草木偃;毒鴆怒,土石揭。威之所爍,氣之所搏,頑嚚為之作。小人由是知鋏可使之飛 , 山河可使之移,萬物可使之相隨。夫神全則威大,精全則氣雄。萬惑不能溺,萬物可以役。是故一人所以能敵萬人者,非弓刀之技,蓋威之至也;一人所以能悅?cè)f人者,非言笑之惠,蓋和之至也。

  用神

  蟲之無足:蛇能屈曲,蛭能掬蹙,蝸牛能蓄縮。小人所以見其機(jī),由是得其師,可以坐致萬里而不馳。是故足行者有所不達(dá),翼飛者有所不至,目視者有所不見,耳聽者有所不聞。夫何故?彼知形而不知神,此知神而不知形。以形用神則亡,以神用形則康。

  水竇

  水竇可以下溺,杵糠可以療噎。斯物也,始制于人,又復(fù)用于人。法本無祖,術(shù)本無狀,師之于心,得之于象。陽為陰所伏,男為女所制,剛為柔所克,智為愚所得。以是用之,則鐘鼓可使之啞,車轂可是之斗,妻子可使之改易,君臣可使之離合。萬物本虛,萬法本無,得虛無之竅者,知法術(shù)之要乎!

  魍魎

  魍魎附巫祭言禍福事,每來則飲食言語皆神,每去則飲食言語皆人。不知魍魎之附巫祭也,不知巫祭之附魍魎也。小人由是知心可以交,氣可以易,神可以奪,魄可以錄。形為神之宮,神為形之容。以是論之,何所不可?

  虛無

  鬼之神可以御,龍之變可以役,蛇虺可以不能螫,戈矛可以不能擊。唯無心者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兵刃不能加,天命不能死。其何故?志于樂者猶忘饑,志于憂者猶忘痛,志于虛無者可以忘生死。

  虛實

  方咫之木置于地之上,使人蹈之而有余。方尺之木置于竿之端,使人踞之而不足。非物有小大,蓋心有虛實。是故冒大暑而撓者愈熱,受灸灼而懼者愈痛。人無常心,物無常性。小人由是知水可使不濕,火可使不燥。

  狐貍

  狐貍之怪,雀鼠之魅,不能幻明鏡之鑒者,明鏡無心之故也。是以虛空無心而無所不知,昊天無心無萬象自馳,行師無狀而敵不敢欺,大人無慮而元精自歸,能師于無者,無所不之。

  轉(zhuǎn)舟

  轉(zhuǎn)萬斛之舟者,由一尋之木;發(fā)千鈞之弩者,由一寸之機(jī)。一目可以觀大天,一人可以君兆民。太虛茫茫而有涯,太上浩浩而有象。得天地之綱,知陰陽之房,見精神之藏,則數(shù)可以奪,命可以活,天地可以反復(fù)。

  心變

  至淫者化為婦人,至暴者化為猛虎,心之所變,不得不變。是故樂者其形和,喜者其形逸,怒者其形剛,憂者其形戚。斯亦變化之道也。小人由是知顧六尺之軀,可以為龍蛇,可以為金石,可以為艸木。大哉斯言!

  珠玉

  悲則雨淚,辛則雨涕;憤則結(jié)癭,怒則結(jié)疽。心之所欲,氣之所屬,無所不育。邪茍為此,正必為彼。是以大人節(jié)悲辛,誡憤怒;得灝氣之門,所以收其根;知元神之囊,所以韜其光;若蚌內(nèi)守,若石內(nèi)藏,所以為珠玉之房。

  蠮螉

  夫蠮螉之蟲,孕螟蛉之子,傳其情,交其精,混其氣,和其神。隨物大小,俱得其真。蠢動無定情,萬物無定形。小人由是知馬可使之飛,魚可使之馳,土木偶可使之有知,嬰兒似乳母,斯道不遠(yuǎn)矣。

  胡夫

  胡夫而越婦,其子髯面而矬足;蠻夫而羌婦,其子抝鼻而昂首。梨接桃而本強(qiáng)者其實毛,梅接杏而本強(qiáng)者其實甘。以陰孕陽,以柔孕剛,以曲孕直,以短孕長,以大孕小,以圓孕方,以水孕火,以丹孕黃。小人由是知可以為金石,可以為珠玉,可以為異類,可以為怪狀,造化之道也。

  陰陽

  陰陽相搏,不根而生芝菌;燥濕相育,不母而生蝤蠐。是故世人體陰陽而根之,斆燥濕而母之,無不濟(jì)者。小人由是知陶煉五行,火之道也;流行無窮,水之道也;八卦環(huán)轉(zhuǎn),天地之道也;神物乃生,變化之道也。是以君子體物而知身,體身而知道。夫大人之道幽且微,則不知其孰是孰非。

  海魚

  海魚有以蝦為目者,人皆笑之。殊不知古人以囊螢為燈者,又不知晝非日之光則不能馳,夜非燭之明則有所欺。觀傀儡之假而不自疑,嗟明友之逝而不自悲,賢興愚莫知,唯抱純白、養(yǎng)太玄者,不入其機(jī)。

  磵松

  磵松所以能凌霜者,藏正氣也;美玉所以能犯火者,蓄至精也。是以大人晝運靈旗,夜錄神芝(宋本、元本作:晝運生靈,夜錄神鬼),覺所不覺,思所不思,可以冬御風(fēng)而不寒,夏御火而不熱。故君子藏正氣者,可以遠(yuǎn)鬼神、伏奸佞;蓄至精者,可以福生靈、保富壽。夫何為?多少之故也。

  動靜

  動靜相磨,所以化火也;燥濕相蒸,所以化水也;水火相勃,所以化云也;湯盎投井,所以化雹也;飲水雨日,所以化虹霓也。小人,由是知陰陽可以召,五行可以役,天地可以別構(gòu),日月可以我作。有聞是言者,必將以為誕。夫民之形也,頭圓而足方,上動而下靜,五行運于內(nèi),二曜明于外。斯亦別構(gòu)之道也。

  聲氣

  操琴瑟之音,則翛然而閑;奏鄧衛(wèi)之音,則樂然而逸;碎瓴甓之音,則背膂澟森;撾鼓鼙之音,則鴻毛躑躅,其感激之道也如是。以其和也,召陽氣,化融風(fēng),生萬物也。其不和也,作陰氣,化厲風(fēng),辱萬物也。氣由聲也,聲由氣也,氣動則聲發(fā),聲發(fā)則氣振,氣振則風(fēng)行而萬物變化也。是以風(fēng)云可以命,霜雹可以致,鳳凰可以歌,熊羆可以舞,神明可以友,用樂之術(shù)也甚大。

  大同

  虛含虛,神含神,氣含氣,明含明,物含物。達(dá)此理者,情可以通,形可以同。同于火者化為火,同于水者化為水,同于日月者化為日月,同于金石者化為金石。唯大人無所不同,無所不化,足可以與虛皇幷駕。

  帝師

  鏡非求鑒于物,而物自投之;橐非求飽于氣,而氣自實之。是故鼻以虛受臭,耳以虛受聲,目以虛受色,舌以虛受味。所以心同幽冥,則物無不受;神同虛無,則事無不知。是以大人奪其機(jī),藏其微,羽符至怪,陰液甚奇,可以守國,可以救時,可以坐為帝王之師。

  琥珀

  琥珀不能呼腐芥,丹砂不能入焦金,磁石不能取憊鐵,元氣不能發(fā)陶爐。所以大人善用五行之精,善奪萬物之靈,食天人之祿,駕風(fēng)馬之榮。其道也在忘其形而求其情。

  卷三 德化

  五常

  儒有講五常之道者,分之為五事,屬之為五行,散之為五色,化之為五聲,俯之為五岳,仰之為五星,物之為五金,族之為五靈,配之為五味,感之為五情。所以聽之者若酰鶏之游太虛,如井蛙之浮滄溟,莫見其鴻蒙之涯,莫測其浩渺之程。日暮途遠(yuǎn),無不倒行。殊不知五常之道一也,忘其名則得其理,忘其理則得其情。然后牧之以清靜,棲之以杳冥,使混我神氣,符我心靈。若水投水,不分其清;若火投火,不間其明。是謂奪五行之英,盜五常之精,聚之則一芥可包,散之則萬機(jī)齊亨。其用事也如酌醴以投器,其應(yīng)物也如懸鏡以鑒形。于是乎變之為萬象,化之為萬生,通之為陰陽,虛之為神明。所以運帝王之籌策,代天地之權(quán)衡,則仲尼其人也。

  飛蛾

  天下賢愚,營營然若飛蛾之投夜?fàn)T,蒼蠅之觸曉窗。知往而不知返,知進(jìn)而不知退。而但知避害而就利,不知聚利而就害。夫賢于人而不賢于身,何賢之謂也?博于物而不博于己,何博之謂也?是以大人利害俱忘,何往不臧?

  異心

  虎踞于林,蛇游于澤,非鴟鳶之讎;鴟鳶從而號之,以其蓄異心之故也。牛牧于田,豕眠于圃,非烏鵲之馭;烏鵲從而乘之,以其無異心之故也。是故麟有利角,眾獸不伏;鳳有利觜,眾鳥不賓;君有奇智,天下不臣。善馳者終于蹶,善斗者終于敗。有數(shù)則終,有智則窮。巧者為不巧者所使,詐者為不詐者所理。

  弓矢

  天子作弓矢以威天下,天下盜弓矢以侮天子。君子作禮樂以防小人,小人盜禮樂以僭君子。有國者好聚斂,蓄粟帛、具甲兵以御賊盜,賊盜擅甲兵、踞粟帛以奪其國,或曰:“安危德也?!庇衷唬骸芭d亡數(shù)也。”茍德可以恃,何必廣粟帛乎?茍數(shù)可以憑,何必廣甲兵乎?

  聰明

  無所不能者,有大不能;無所不知者,有大不知,夫忘弓矢然后知射之道,忘策轡然后知馭之道,忘弦匏然后知樂之道,忘智慮然后知大人之道。是以天下之主,道德出于人;理國之主,仁義出于人;亡國之主,聰明出于人。

  有國

  有國之禮,享郊廟,敬鬼神也;亹龜策占吉兇也。敬鬼神,信禍福之職也;占吉兇,信興亡之?dāng)?shù)也。柰何有大不信,窮民之力以為城郭,奪民之食以為儲蓄?是??梢粤θ。堑溈梢粤?;是疑貳于鬼神,是欺惑于龜策,是不信于天下之人;斯道也,賞不足勸,罰不足懼,國不足守。

  黃雀

  黃雀之為物也,日游于庭,日親于人而常畏人,而人常撓之。玄鳥之為物也,時游于戶,時親于人而不畏人,而人不撓之,彼行促促,此行佯佯;彼鳴啾啾,此鳴鏘鏘;彼視矍矍,此視汪汪;彼心戚戚,此心堂堂。是故疑人者為人所疑,防人者為人所防。君子之道,仁與義、中與正,何憂何害!

  籠猿

  籠中之猿,踴躍萬變不能出于籠;匣中之虎,狂怒萬變不能出于匣;小人之機(jī),智慮萬變不能出于大人之道。夫大人之道,如地之負(fù),如天之垂。無日不怨,無人不欺,怨不我怒,欺不我夷,然后萬物知其所歸。

  常道

  仁義者常行之道,行之不得其術(shù),以至于亡國。忠信者常用之道,用之不得其術(shù),以至于獲罪。廉潔者常守之道,守之不得其術(shù),以至于暴民。財辯者常御之道,御之不得其術(shù),以至于罹禍。蓋拙在用于人,巧在用于身。使民親稼則怨,誡民輕食則怒。夫餌者魚之嗜,膻者蟻之慕,以餌投魚魚必以懼,以膻投蟻蟻必去,由不得化之道。

  感喜

  感父之慈,非孝也;喜君之寵,非忠也。感始于不感,喜始于不喜。多感必多怨,多喜必多怒。感喜在心,由物之有毒,由蓬之藏火,不可不慮。是以君子之業(yè),爵之不貴,禮之不大,親之不知,疏之不疑,辱之不得,何感喜之有。

  太醫(yī)

  太醫(yī)之道,脈和而實者為君子,生之道也;撓而浮者為小人,死之道也。太卜之道,策平而慢者為君子,吉之道也;曲而利者為小人,兇之道也。以是論之,天下之理一也,是故觀其國,則知其臣;觀其臣,則知其君;觀其君,則知其興亡。臣可以擇君而仕,君可以擇臣而任。夫揖讓可作而躁靜不可作,衣冠可詐而形器不可詐,言語可文而聲音不可文。

  讒語

  藏于人者謂之機(jī),奇于人者謂之謀。殊不知道德之機(jī),眾人所知;仁義之謀,眾人所無。是故有賞罰之教則邪道進(jìn),有親疏之分則小人入。夫棄金于市,盜不敢??;詢政于朝,讒不敢語,天下之至公也。

  刻畫

  畫者不敢易于圖象,茍易之,必有咎??陶卟桓椅暧诒九迹埼曛?,必貽禍。始制作于我,又要敬于我,又寘禍于我。是故張機(jī)者用于機(jī),設(shè)險者死于險,建功者辱于功,立法者罹于法。動一竅則百竅相會,舉一事則萬事有害,所以機(jī)貴乎明,險貴乎平,功貴乎無狀,法貴乎無象。能出刻畫者,可以名之為大象。

  酒醴

  夫酒醴者,迫之飲愈不飲,恕之飲愈欲飲。是故抑人者人抑之,容人者人容之;貸其死者樂其死,貸其輸者樂其輸。所以民盜君之德,君盜民之力。能知反復(fù)之道者,可以居兆民之職。

  恩賞

  侯者人所貴,金者人所重,眾人封公而得侯者不美,眾人分玉而得金者不樂。是故賞不可妄行,恩不可妄施。其當(dāng)也由為爭奪之漸,其不當(dāng)也即為亂亡之基。故我自卑則賞不能大,我自儉則恩不得奇。歷觀亂亡之史皆驕侈,恩賞之所以為也。

  養(yǎng)民

  民不怨火而怨使之禁火,民不怨盜而怨使之防盜。是故濟(jì)民不如不濟(jì),愛民不如不愛。天有雨露,所以招其怨;神受禱祝,所以招其謗。夫禁民火不如禁心火,防人盜不如防我盜,其養(yǎng)民也如是。

  卷四 仁化

  得一

  曠然無為之謂道,道能自守之謂德,德生萬物之謂仁,仁救安危之謂義,義有去就之謂禮,禮有變通之謂智,智有誠實之謂信,通而用之之謂圣。道,虛無也,無以自守,故授之以德。德,清靜也,無以自用,故授之以仁。仁用而萬物生,萬物生必有安危,故授之以義。義濟(jì)安拔危,必有臧否,故授之以禮。禮秉規(guī)持范,必有疑滯,故授之以智。智通則多變,故授之以信,信者,成萬物之道也。

  五行

  道德者,天地也。五常者,五行也。仁,發(fā)生之謂也,故君于木。義,救難之謂也,故君于金。禮,明白之謂也,故君于火。智,變通之謂也,故君于水。信,愨然之謂也,故君于土。仁不足則義濟(jì)之,金伐木也。義不足則禮濟(jì)之,火伐金也。禮不足則智濟(jì)之,水伐火也。智不足則信濟(jì)之,土伐水也。始則五常相濟(jì)之業(yè),終則五常相伐之道,斯大化之往也。

  畋漁

  夫禽獸之于人也何異?有巢穴之居,有夫婦之配,有父子之性,有死生之情。烏反哺,仁也;隼憫胎,義也;蜂有君,禮也;羊跪乳,智也;雉不再接,信也。孰究其道?萬物之中,五常百行無所不有也,而教之為綱罟,使之務(wù)畋漁。且夫焚其巢穴,非仁也;奪其親愛,非義也;以斯為享,非禮也;教民殘暴,非智也;使萬物懷疑,非信也。夫膻臭之欲不止,殺害之機(jī)不已。羽毛雖無言,必狀我為貪狼之與封豕;鱗介雖無知,必名我為長鯨之與巨虺也。胡為自安,焉得不恥?吁!直疑自古無君子。

  犧牲

  犧牲之享,羔鴈之薦,古之禮也。且古之君子,非不知情之憂喜、聲之哀樂能動天地、能感鬼神。刀杌前列,則憂喜之情可知矣;鷹犬齊至,則哀樂之聲可知矣。以是祭天地,以是禱神明,天地必不享,茍享之必有咎;神明必不歆,茍歆之必有悔。所以知神龍見,喪風(fēng)云之象也;鳳凰來,失尊戴之象也;麒麟出,亡國土之象也。觀我之義,禽必不義也;以彼為祥,禽必不祥也。

  太和

  非兔狡,獵狡也;非民詐,吏詐也。慎勿怨盜賊,盜賊惟我召;慎勿怨叛亂,叛亂稟我教。不有和睦,焉得仇讎;不有賞勸,焉得斗爭。是以大人無親無疏,無愛無惡,是謂太和。

  墨魚

  海魚有吐墨水上庇其身而游者,人因墨而漁之。夫智者多屈,辯者多辱,明者多蔽,勇者多死。扃鐍固,賊盜喜;忌諱嚴(yán),敵國幸。禁可以越者,號也;兵可以奪者,符也。蜀敗于山,晉敗于馬。夫大人之機(jī),道德仁義而已矣。

  神弓

  譽(yù)人者人譽(yù)之,謗人者人謗之,是以君子能罪己,斯罪人也;不報怨,斯報怨也。所謂神弓鬼矢,不張而發(fā),不注而中。天得之以假人,人得之以假天下。

  救物

  救物而稱義者,人不義之;行惠而求報者,人不報之。民之情也,讓之則多,爭之則少,就之則去,避之則來;與之則輕,惜之則奪。是故大義無狀,大恩無象。大義成,不知者荷之;大恩就,不識者報之。

  書道

  心不疑乎手,手不疑乎筆,忘手筆,然后知書之道。和暢,非巧也;淳古,非樸也;柔弱,非美也;強(qiáng)梁,非勇也。神之所浴,氣之所沐。是故點策蓄血氣,顧盼含情性。無筆黑之跡,無機(jī)智之狀;無剛?cè)嶂?,無馳騁之象。若皇帝之道熙熙然,君子之風(fēng)穆穆然。是故觀之者,其心樂,其神和,其氣融,其政太平,其道無朕。夫何故?見山思靜,見水思動,見云思變,見石思貞,人之常也。

  鳳鴟

  鳳不知美,鴟不知惡,陶唐氏不知圣,有苗氏不知暴。使陶唐氏恃其圣,非圣也;有苗氏知其暴,不暴也。眾人皆能寫人之形,而不能寫己之形;皆能求人之惡,而不能求己之惡;皆能知人之禍,而不能知己之禍。是以大人聽我聲,察我色,候我形,伺我氣,然后知人之情偽。

  知人

  觀其文章,則知其人之貴賤焉;觀其書篆,則知其人之情性焉;聞其琴瑟,則知其人之道德焉;聞其教令,則知其人之吉兇焉。小人由是知唐堯之容淳淳然,虞舜之容熙熙然,伯禹之容蕩蕩然,殷湯之容堂堂然,文王之容巍巍然,武王之容諤諤然,仲尼之容皇皇然。則天下之人,可以自知其愚與賢。

  螻蟻

  螻蟻之有君也,一拳之宮,與眾處之;一塊之臺,與眾臨之;一粒之食,與眾蓄之,一蟲之肉,與眾咂之;一罪之疑,與眾戮之。故得心相通而后神相通。神相通而后氣相通,氣相通而后形相通。故我病則眾病,我痛則眾痛,怨何由起,叛何由始?斯太古之化也。

  歌舞

  能歌者,不能者聽之;能舞者,不能者觀之;巧者,不巧者辨之;賢者,不賢者任之。夫養(yǎng)木者必將伐之,待士者必將死之。綱之以冠冕,釣之以爵祿。若馬駕車輅,貴不我得;彘食糟糠,肥不我有。是以大人道不虛貴,德不虛守;貧有所倚,進(jìn)有所恃。退者非樂寒賤,而甘委棄。

  躑躅

  躑躅之酒,烏啄之脯,莨菪(宀為廠)之膏,冶葛之乳。初噉之若芥,再噉之若黍,復(fù)噉之若丸,又噉之若脯。小人由是知強(qiáng)弩可以漸引,巨鼎可以漸舉,水火可以漸習(xí),虎兕可以漸侶。逆者我所化,辱者我所與,不應(yīng)者我所命,不臣者我所取。所以信柔馬不可馭,漸賊不可御。得之以為萬化之母。

  止斗

  止人之斗者使其斗,抑人之忿者使其忿;善救斗者預(yù)其斗,善解忿者濟(jì)其忿。是故心不可伏,而伏之愈亂;民不可理,而理之愈怨。水易動而自清,民易變而自平。其道也在不逆萬物之情。

  象符

  術(shù)有降萬物之蘊(yùn)毒者,則交臂鉤指,象之為符。是故若夭矯之勢者鱗之符,若飛騰之勢者羽之符,若偃蹇之勢者毛之符,若拳局之勢者介之符,所以知拱折者人之符。夫拱手者,人必拱之;折腰者,人必折之,禮之本也。而疏之為萬象,別之為萬態(tài)。教之蹈舞,非蹈舞也;使之禱祝,非禱祝也,我既寡實,彼亦多虛。而責(zé)人之無情,固無情也;而罪禮之無驗,固無驗也。

  善惡

  為惡者畏人識,必有識者;為善者欲人知,必有不知者。是故人不識者,謂之大惡;人不知者,謂之至善。好行惠者恩不廣,務(wù)奇特者功不大,善博奕者智不遠(yuǎn),文綺麗者名不久。是以君子惟道是貴,惟德自守,所以能萬世不朽。

  卷五 食化

  七奪

  一日不食則憊,二日不食則病,三日不食則死。民事之急,無甚于食,而王者奪其一,卿士奪其一,兵吏奪其一,戰(zhàn)伐奪其一,工藝奪其一,商賈奪其一,道釋之族奪其一,稔亦奪其一,儉亦奪其一。所以蠶告終而繰葛苧之衣,稼云畢而飯橡櫟之實。王者之刑理不平,斯不平之甚也;大人之道救不義,斯不義之甚也。而行切切之仁,用戚戚之禮,其何以謝之哉!

  巫像

  為巫者鬼必附之,設(shè)像者神必主之,蓋樂所饗也。戎羯之禮,事母而不事父;禽獸之情,隨母而不隨父;凡人之痛,呼母而不呼父,蓋乳哺之教也。虎狼不過于嗜肉,蛟龍不過于嗜血,而人無所不嗜。所以不足則斗,不與則判,鼓天下之怨,激烈士之忿。食之道非細(xì)也。

  養(yǎng)馬

  養(yǎng)馬者主,而牧之者親;養(yǎng)子者母,而乳之者親。君臣非所比,而比之者祿也;子母非所愛,而愛之者哺也。駑馬本無知,嬰兒本無機(jī),而知由此始,機(jī)由此起。所以有愛惡,所以有彼此,所以稔斗爭而蓄奸詭。

  絲綸

  王取其絲,吏取其綸;王取其綸,吏取其綍。取之不已,至于欺罔;欺罔不已,至于鞭撻;鞭撻不已,至于盜竊;盜竊不已,至于殺害;殺害不已,至于刑戮。欺罔非民愛而裒斂者教之,殺害非民原而鞭撻者訓(xùn)之。且夫火將逼而投于水,知必不免,且貴其緩;虎將噬而投于谷,知必不可,或覬其生。以斯為類,悲哉!

  奢僭

  夫君子不肯告人以饑,恥之甚也。又不肯矜人以飽,愧之甚也。既起人之恥愧,必激人之怨咎,食之害也如是。而金籩玉豆,食之飾也;鼓鐘戛石,食之游也;張組設(shè)繡,食之惑也;窮禽竭獸,食之暴也;滋味厚薄,食之忿也;貴賤精麤,食之爭也。欲之愈不止,求之愈不已,貧食愈不足,富食愈不美。所以奢僭由茲而起,戰(zhàn)伐由茲而始。能均其食者,天下可以治。

  燔骨

  嚼燔骨者,焦唇爛舌不以為痛;飲醇酎者,噦腸嘔胃不以為苦。饞嗜者由忘于痛苦,饑窘者必輕于性命。痛苦可忘,無所不欺;性命可輕,無所不為。是以主者以我欲求人之欲,以我饑求人之饑。我怒民必怒,我怨民必怨。能知其道者,天下胡為乎叛?

  食迷

  民有嗜食而飽死者,有婪食而鯁死者,有感食而義死者,有辱食而憤死者,有爭食而斗死者,人或笑之。殊不知官所以務(wù)祿,祿所以務(wù)食;賈所以務(wù)財,財所以務(wù)食。而官以矯佞饞讟而律死者,賈以波濤江海而溺死者,而不知所務(wù)之端,不知得死之由,而遷怨于輩流,歸咎于江海,食之迷也。

  戰(zhàn)欲

  食之欲也,思鹽梅之狀,則輙有所咽而不能禁;見盤肴之盛,則若有所吞而不能遏。饑思噉牛,渴思飲海。故欲之于人也如賊,人之于欲也如戰(zhàn)。當(dāng)戰(zhàn)之際,錦繡珠玉不足為富,冠冕旌旗不足為貴,金石絲竹不聞其音,宮室臺榭不見其麗。況民腹常餒,民情常迫,而諭以仁義,其可信乎?講以刑政,其可畏乎?

  膠竿

  執(zhí)膠竿捕黃雀,黃雀從而噪之;捧盤飱享烏鳥,烏鳥從而告之。是知至暴者無所不異,至食者無所不同。故蛇豕可以友而群,虎兕可以狎而馴,四夷可以率而賓。異族猶若此,況復(fù)人之人。

  庚辛

  庚氏穴池,構(gòu)竹為憑檻,登之者其聲“策策”焉。辛氏穴池,構(gòu)木為憑檻,登之者其聲“堂堂”焉。二氏俱牧魚于池中,每憑檻投餌,魚必踴躍而出。他日但聞“策策”“堂堂”之聲,不投餌亦踴躍而出,則是庚氏之魚可名“策策”,辛氏之魚可名“堂堂”,食之化也。

  興亡

  瘡者人之痛,火者人之急,而民喻饑謂之瘡,比餓謂之火,蓋情有所切也。夫鮑魚與腐尸無異,鱁鮧與足垢無殊,而人常食之。飽猶若是,饑則可知。茍其饑也無所不食,茍其迫也無所不為。斯所以為興亡之機(jī)。

  雀鼠

  人所以惡雀鼠者,謂其有(襄攴)竊之行;雀鼠所以疑人者,謂其懷盜賊之心。夫上以食而辱下,下以食而欺上,上下得不惡下,下不得不疑上,各有所切也。夫剜其肌、噉其肉,不得不哭;扼其喉、奪其哺,不得不怒。民之瘠也由剜其肌,民之餒也由奪其哺。嗚呼,惜哉!

  無為

  牛可使之駕,馬可使之負(fù),犬可使之守,鷹可使之擊,蓋食之所感也。獼猴可使之舞,鸚鵡可使之語,鴟鳶可使之死斗,螻蟻可使之合戰(zhàn),蓋食有所教也。魚可使之吞鉤,虎可使之入陷,鴈可使之觸綱,敵國可使之自援,蓋食有所利也,天地可使之交泰,神明可使之掖衛(wèi),高尚可使之屈折,夷狄可使之委伏,蓋食有所奉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暨乎萬族,皆可以食而通之。我服布素則民自暖,我食葵藿則民自飽。善用其道者,可以肩無為之化。

  王者

  獵食者母,分乳者子。全生者子,觸綱者母。母不知子之所累,子不知母之所苦。王者衣纓之費、盤肴之直,歲不過乎百萬,而封人之土地,與人之富貴,百萬之百萬。如咂王之肌,如飲王之血。樂在于下,怨在于上,利歸于眾,咎歸于王。夫不自貴,天下安敢貴;不自富,天下安敢富?

  鴟鳶

  有智者憫鴟鳶之擊腐鼠,嗟螻蟻之駕斃蟲,謂其為蟲不若為人。殊不知當(dāng)歉歲則爭臭斃之尸,值嚴(yán)圍則食父子之肉。斯豺狼之所不忍為,而人為之,則其為人不若為蟲。是知君無食必不仁,臣無食必不義,士無食必不禮,民無食必不智,萬類無食必不信。是以食為五常之本,五常為食之末。茍王者能均其衣,能讓其食,則黔黎相悅,仁之至也;父子相愛,義之至也;饑飽相讓,禮之至也;進(jìn)退相得,智之至也;許諾相從,信之至也。教之善也在于食,教之不善也在于食。其物甚卑,其用甚尊;其名尤細(xì),其化尤大。是謂無價之寶。

  卷六 儉化

  太平

  夫水火,常用之物,用之不得其道,以至于敗家,蓋失于不簡也。飲饌,常食之物,食之不得其道,以至于亡身,蓋失于不節(jié)也。夫禮失于奢,樂失于淫。奢淫若水,去不復(fù)返,議欲救之,莫過乎儉。儉者,均食之道也。食均則仁義生,仁義生則禮樂序,禮樂序則民不怨,民不怨則神不怒,太平之業(yè)也。

  權(quán)衡

  服絺绤者不寒,而衣之布帛愈寒;食藜藿者不饑,而飯之黍稷愈饑。是故我之情也,不可不慮;民之心也,不可不防。凡民之心,見負(fù)石者則樂于負(fù)涂,見負(fù)涂者則樂于負(fù)蒭。饑寒無實狀,輕重?zé)o必然,皆豐儉相形,彼我相平,我心重則民心重,我負(fù)輕則民負(fù)輕。能至于儉者,可以與民為權(quán)衡。

  禮道

  禮貴于盛,儉貴于不盛;禮貴于備,儉貴于不備;禮貴于簪紱,儉貴于布素;禮貴于炳煥,儉貴于寂寞。富而之愈不樂,貴而貴之愈不美,賞而賞之愈不足,愛而愛之愈不敬。金玉者,富之常;官爵者,貴之常??曙媱t甘,饑食則香。夫惟儉,所以能知非常。

  食象

  觀食象者食牛不足,觀戴冕者戴冠不足。不足有所自,不廉有所始。是知王好奢則臣不足,臣好奢則士不足,士好奢則民不足,民好奢則天下不足。夫天下之物十之,王好一,民亦一;王好五,民亦五;王好十,民亦十。以十論之,則是十家為一家,十國為一國,十天下為一天下,何不弊之有!

  民情

  其夫好飲酒者,其妻必貧。其子好臂鷹者,其家必困。剩養(yǎng)一仆,日飯三甌,歲計千甌。以一歲計之,可享千兵。王者歲率是享,則必告勞而聚怨,病在于增不在于損。王駕牛車,民驕于行;王居土陛,民恥于平。杜之于漸,化之于儉。所以見葛藟不足者,則樂然服布素之衣;見窳杯而食者,則欣然用陶匏之器,民之情也。

  慳號

  世有慳號者,人以為大辱,殊不知始得為純儉之道也。于己無所與,于民無所取。我耕我食,我蠶我衣。妻子不寒,婢仆不饑。人不怨之,神不罪之。故一人知儉則一家富,王者知儉則天下富。

  君民

  君之于民,異名而同愛。君樂馳騁,民亦樂之;君喜聲色,民亦喜之;君好珠玉,民亦好之;君嗜滋味,民亦嗜之。其名則異,其愛則同。所以服布素者,愛士之簪組;服士之簪組者,愛公卿之劍佩;服公卿之劍佩者,愛王者之旒冕,是故王者居兆民所愛之地,不得不慮也。況金根玉輅奪其貨,高臺崇榭奪其力,是賈民之怨,是教民之愛。所以積薪聚米,一歲之計,而易金換玉,一日之費,不得不困,不得不儉。

  乳童

  乳童拱手,誰敢戲之,豈在乎黼黻也。牧豎折腰,誰敢背之,豈在乎刑政也。有賓主之敬,則鶏黍可以為大享,豈在乎簫韶也。有柔淑之態(tài),則荊苧可以行婦道,豈在乎組繡也。而王者之制,設(shè)溝隍以御之,陳棨戟以衛(wèi)之,蓄粟帛以養(yǎng)之,張欄檻以遠(yuǎn)之。蓋有機(jī)于民,不得不藏;有私于己,不得不防。夫能張儉之機(jī),民自不欺;用儉之私,我自不疑。夫儉者,可以為大人之師。

  化柄

  儉于聽可以養(yǎng)虛,儉于視可以養(yǎng)神,儉于言可以養(yǎng)氣,儉于私可以獲富,儉于公可以保貴,儉于門闥可以無盜賊,儉于環(huán)衛(wèi)可以無叛亂,儉于職官可以無奸佞,儉于嬪嬙可以保壽命,儉于心可以出生死。是知儉可以為萬化之柄。

  御一

  王者皆知御一可以治天下也,而不知孰謂之一。夫萬道皆有一:仁亦有一,義亦有一,禮亦有一,智亦有一,信亦有一。一能貫五,五能宗一。能得一者,天下可以治。其道蓋簡而出自簡之,其言非玄而人自玄之。是故終迷其要,竟惑其妙。所以議守一之道,莫過乎儉;儉之所律,則仁不蕩,義不亂,禮不奢,智不變,信不惑。故心有所主,而用有所本,用有所本而民有所賴。

  三皇

  君儉則臣知足,臣儉則士知足,士儉則民知足,民儉則天下知足。天下知足,所以無貪財,無競名,無奸蠹,無欺罔,無矯佞。是故禮義自生,刑政自寧,溝壘自平,甲兵自停,游蕩自耕,所以三皇之化行。

  天牧

  奢者三歲之計,一歲之用;儉者一歲之計,三歲之用。至奢者猶不及,至儉者尚有余。奢者富不足,儉者貧有余。奢者心常貧,儉者心常富。奢者好親人,所以多過,儉者能遠(yuǎn)人,所以寡禍。奢者事君必有所辱,儉者事君必保其祿。奢者多憂,儉者多福,能終其儉者,可以為天下之牧。

  雕籠

  懸雕籠、事玉粒養(yǎng)黃雀,黃雀終不樂。垂禮樂、設(shè)賞罰教生民,生民終不泰。夫心不可安而自安之,道不可守而自守之,民不可化而自化之。所以儉于臺榭則民力有余,儉于寶貨則民財有余,儉于戰(zhàn)伐則民時有余。不與之由與之也,不取之由取之也。海伯亡魚,不出于海;國君亡馬,不出于國。

  禮要

  夫禮者,道出于君而君由不知,事出于職而職由不明。儒者棲山林,敬師友,窮理樂,講本末。暨乎見羽葆車輅之狀,鐘鼓簫韶之作,則矍然若鹿,怡然若豕;若醉于酒,若溺于水,莫知道之本,莫窮禮之旨。謂弓為弧,則民不知矣;謂馬為駟,則民莫信矣。所以數(shù)亂于多,不亂于少;禮惑于大,不惑于小。能師于儉者,可以得其要。

  清靜

  奢者好動,儉者好靜;奢者好難,儉者好易;奢者好繁,儉者好簡;奢者好逸樂,儉者好恬淡。有保一器畢生無璺者,有掛一裘十年不斃者。斯人也可以親百姓,可以司粟帛,可以掌符璽,可以即清靜之道。

  損益

  夫仁不儉,有不仁;義不儉,有不義;禮不儉,有非禮;智不儉,有無智;信不儉,有不信。所以知儉為五常之本,五常為儉之末。夫禮者,益之道也;儉者,損之道也。益者損之旨,損者益之理。禮過則淫,儉過則樸。自古及今,未有亡于儉者也。

  解惑

  謙者人所尊,儉者人所寶。使之謙必不謙,使之儉必不儉。我謙則民自謙,我儉則民自儉。機(jī)在此不在彼,柄在君不在人。惡行之者惑,是故為之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