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心印妙經(jīng)註
此玉帝傳心,聖聖相承,以心印心,明悟了證,皆宗此旨。三教莫違,故云心印。
上藥三品,
最上妙藥有三品,即三般。
神與氣精。
非金石上術(shù),靈芝玉屑,及外藥凡藥,乃元神、元?dú)?、元精。凡藥可以愈疾,所及有限。此藥保劫度世,化?jì)無窮,一切莫此,故云上藥。
恍恍
似有非有。
惚惚,
似無非無。
杳杳
似遠(yuǎn)非遠(yuǎn)
冥冥。
似近非近,若不見聞,似有見聞。
存無守有,
秘存虛無,默守妙有。
頃刻而成。
上藥一得,立躋聖域。
迴風(fēng)混合,
迴旋巽風(fēng),混合百神。
百日功靈。
三月基就,功漸玄靈。
默朝上帝,
宇泰貞定,秘禮元皇。
一紀(jì)飛昇。
十二年丹神飛昇。一云歷脫十二相屬乃昇。
知者易悟,
真知者易悟上藥之基。
昧者難行。
愚昧者難行存守之義。
履踐天光,
宇泰定,天光發(fā),而足躡天根。
呼吸育清。
真炁往來,滋育玄清。
出玄入牝,
知天谷元神,而出玄入牝。
若亡若存。
不散亡,不強(qiáng)存,若亡若存。
綿綿不絕,
默默綿綿,終始不絕。
固蒂深根。
性根命蒂,妙培深固。
人各有精,
各人皆有至真真精。
精合其神。
真精妙合元神。
神合其氣,
元神妙合真氣。
氣合體真。
元?dú)饷詈衔狍w至真。
不得其真,
不得身之至真。
皆是強(qiáng)名。
自云得藥,便是強(qiáng)名。
神能入石,
神入金石無礙。一云穿山透石無不到之謂也。
神能飛形。
煉神還虛,身自飛昇。
入水不溺,
有道者水不漂溺。一云諸欲不染為不溺。
入火不焚。
有道者火不能焚。一云怒妄不生為不焚。
神依形生,
形成而神至,故云神依形生。
精依氣盈。
氣滿則精全,故云精依氣盈。
不凋不殘,
神氣精全,系無耗散,而不凋不殘。
松栢青青。
永無衰變,如松栢青青。
三品一理,
三品上藥,共根一理。
妙不可聽。
重玄至妙,非可聞聽。
其聚則有,
善存默守,妙聚則有。
其散則零。
妙意渙散,倏忽凋零。
七竅相通,
耳目鼻口真七竅,內(nèi)為相通,一云,七竅在內(nèi)。
竅竅光明。
風(fēng)雲(yún)發(fā)洩,竅竅光明。一云,各有天光寶明。
聖日聖月,
身之真陰真陽,永明不毀,故云聖日聖月。
照耀金庭。
光映丹臺(tái)紫府,云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
真得實(shí)益,永不毀淪。
自然身輕。
身輕回陽換骨還虛,非徒體健也。
太和充溢,
太和真氣,充滿洋溢。
骨散寒瓊。
黃中通理,骨竦神怡,畢落瓊琳,金筋玉骨。
得丹則靈,
明藥得丹,易凡而靈。
不得則傾。
不得正丹,梁喪身傾。
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非肺白,非肝青。
誦之萬遍,
默轉(zhuǎn)真經(jīng)萬遍,非口誦也。
妙理自明。
此經(jīng)妙理,召然明白。
無上玉皇心印妙經(jīng)註竟
回向懺悔文
回心向道,重誠懺其前愆,悔而自新,不作後過。
龍章鳳篆,已殫盡也歌詠之誠;鶴駕鸞輿,重冀望也鑒觀之惠。臣謹(jǐn)炷真香,丹誠天香也。重誠奏啟道經(jīng)師寶,元始萬神,玉光會(huì)中一切聖真。恭望恩光,重垂證鑒。臣向來為某人某事看誦《玉皇本行集經(jīng)》幾部,敬保某人某事云云萬所宣經(jīng)典,罔敢不虔。其柰業(yè)力障魔,神志錯(cuò)亂,所立根鈍,自然想來,脫略混淆,顛倒重疊,臨文徇意,字誤句差。乖清濁之正音,泥解會(huì)之邪見。事奪其志,心不在經(jīng)。問對起居,斷絕隔越。久誦懈怠,因事忿嗔。嚴(yán)潔或涉於垢塵,肅敬或乘以瀆慢。身口服用之不凈,衣冠禮貌之不虔。供弗如儀,處非其地,卷舒揉亂,墜落脫傷。不專不恭,大慙大愧。伏願(yuàn)慈悲憐憫,赦釋罪愆,庶使誦持得臻感格。所祈所願(yuàn),如志如心。尚慮經(jīng)中傳授或誤,刊寫多訛。其師其人,悉皆懺悔。仗道威力,願(yuàn)罪消除,常轉(zhuǎn)法輪,普度羣品。為如上眾,稽首稱念太上無極大道,至真三十六部尊經(jīng)、真文寶符,太上三尊、十方眾聖、玄中大法師。玉經(jīng)中無鞅數(shù)眾神仙,不可思議功德。
高上玉皇本行集經(jīng)懺悔文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