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第十

元和郡縣圖志 作者:唐·李吉甫


◎河南道六淄青節(jié)度使鄆州兗州青州齊州鄆州,東平。大都督府開元戶三萬三千三百八十九。鄉(xiāng)六十二。元和戶今為淄青節(jié)度使理所。

管州十二:鄆州,兗州,青州,齊州,曹州、濮州、密州,海州,沂州,萊州,淄州,登州。

縣七十三。

《禹貢》兗州之域。春秋時屬宋,即魯附庸須句音劬。國,太昊之後,風(fēng)姓。

《左傳》“公伐邾,取須名?!睉?zhàn)國時,其地屬魏。秦為薛郡地,在漢為東平國,屬兗州。後漢封皇子蒼是為憲王。宋及後魏,并為東平郡。周宣帝於此置魯州,尋廢。隋分兗州萬安縣置鄆州,大業(yè)三年罷州,為東平郡。隋亂陷賊,武德五年討平徐圓朗,於今鄆城縣置鄆州,為總管府。本理鄆城,貞觀八年,以下濕移理須昌。貞元三年,為都督府。

州境:東西一百八十七里。南北二百六十四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八百二十里。西南至東都九百六十五里。東北至齊州二百八十里。東南至兗州一百九十里。西南至曹州三百三十里。北渡河至博州一百八十里。

貢、賦:開元貢:絹十五匹。賦:綿,絹。

管縣十:東平,須昌,陽,壽張,盧,東阿,鄆城,鉅野,平陰,中都。

東平縣,望。郭下。古宿國,《左傳》曰“公及宋人盟于宿”,是也。兩漢為無鹽地。後齊於此置須昌縣,屬東平郡,縣理無鹽城。隋別置須昌縣,屬鄆州,改須昌縣為宿城縣。貞元三年,移於州理,改為東平縣。

須昌縣,望。郭下。本漢舊縣,屬東(平)〔郡〕,故須句國。按此前須昌縣,在今縣東南三十二里,須昌故城是也。隋改須昌為宿城縣,更立須昌縣於今理,屬鄆州,縣在州南四十五步。

濟(jì)水,南自鄆城縣界流入,去縣西二里。

州理故須句城,《左傳》:“任、宿、須句、顓臾,皆風(fēng)姓也?!弊⒃唬骸绊毦潆m別國,而削弱不能自通,為魯私屬,若顓臾之比也。”

無鹽故城,在縣東三十六里。古宿國也?!读信畟鳌吩唬骸盁o鹽有丑女,名宿瘤,齊宣王善之,立為夫人?!奔创丝h女也。

清水石橋,在縣西三里。隋仁壽元年造,石作華巧,與趙州石橋相埒,長四千五百尺。

東平思王宇墓,在縣東四十九里。漢東平思王宇,宣帝子,後薨,葬於此。

其冢松柏皆西靡,王奢侈,生葬所愛幸者,守冢者嘗聞號呼,數(shù)年後乃不復(fù)聞聲。

陽縣,上。東南至州七十五里。本漢須昌縣地,隋於此置陽縣,取東阿縣界陽亭為名也,屬濟(jì)州。天寶十三年,濟(jì)州為河所陷沒,以縣屬鄆州。

黃河,在縣北十二里。

故伏城,在縣東南二里。蓋伏生所居,因名之。

壽張縣,緊。東北至州四十五里。本漢壽良縣也,屬東郡。後漢光武以叔父名良改曰壽張,屬東平國。隋開皇三年罷郡,屬濟(jì)州。十六年,割屬鄆州。武德四年屬壽州,五年廢壽州,屬鄆州。

梁山,在縣南三十五里?!稘h書》曰“孝王北獵梁山”,是也。

壽州故城,在縣東南十五里。隋末百姓筑以為堡,武德四年,於此置壽州。

呂母,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後漢東海呂母合眾於此。兗州人謂城實(shí)中曰。

音直加反。

盧縣,緊。東南至州一百里。本漢舊縣也,屬泰山郡,都尉理之,濟(jì)北王所都。後漢盧縣屬濟(jì)北國。宋屬濟(jì)北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濟(jì)州。大業(yè)三年復(fù)為濟(jì)北郡。武德四年,討平王世充,復(fù)為濟(jì)州。按濟(jì)州理高敖城,高,苦高反。敖,音敖。本秦東郡之茌平縣地,其城西臨黃河,晉末為河水所毀,移理河北博州界,事具博州。宋元嘉二十年,寧朔將軍王玄謨前鋒入河北,平高敖,立戍守之。都督劉義恭,以沙城不堪守,召玄謨毀城而還。後更城之。後魏略得河南,置鎮(zhèn)守。泰常八年,於此置濟(jì)州。至天寶十三載,州為河所陷,廢。

高敖津,在縣北一里。後魏於此置關(guān),名濟(jì)州關(guān),隋末廢。

劉公橋,架濟(jì)水,在縣東二十七里。宋武帝伐燕過此造橋,故俗呼為劉公橋,隋末廢,貞觀元年重造,長十二丈,闊一丈二尺。

東阿縣,緊。南至州五十里。本漢舊縣也。春秋時齊之柯地,《左傳》曰:“公會齊侯盟于柯。”注曰:“此柯今濟(jì)北東阿,齊之柯邑,猶祝阿也。”《漢志》東阿縣屬東郡,都尉理。晉屬濟(jì)北國。隋開皇三年屬濟(jì)州,天寶十三載濟(jì)州廢,縣屬鄆州。

魚山,一名吾山,在縣東南二十里?!娥痈琛吩唬骸拔嵘狡劫饩抟耙纾~怫郁兮迫冬日?!奔创松揭病2茏咏康谴松?,有終焉之志,及亡,葬於山下。

城山,在縣東三十二里。黃石公出一編書與張良曰:“後十三年,孺子見我濟(jì)北城山下,黃石即我也?!笔瞧涮幯?。

東阿故城,在縣西二十里。漢東阿縣城也,晉太康後省?!段褐尽烦剃胖^范令靳允曰:“曹使君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我守東阿,則田單之功可立。”謂此城也?!端?jīng)注》曰:“東阿大井巨若輪,深七八丈,每歲取此井水煮膠入貢,《本草》所謂阿膠也?!?br />
陽亭,縣東南四十二里?!蹲髠鳌俘R桓公會諸侯於陽,是也。

項(xiàng)羽墓,在縣東二十七里。初,羽為魯公,羽死後魯猶為楚守,漢王示以羽首,魯乃降。羽死,乃以公禮葬於此。

鄆城縣,緊。東北至州一百里。本漢壽良縣地。《左傳》曰:“晉人執(zhí)季文子於苕丘,還待於鄆?!卑垂培i城,即今縣是也。後漢及魏皆為壽張縣地。隋開皇四年改為萬安縣,十六年於此置鄆城縣。貞觀八年,移鄆州於須昌縣,鄆城依舊。

黎丘,在縣西四十五里。春秋時黎侯寓於衛(wèi),因以為名。黎之臣子諷其君歸國,作詩曰“胡為乎泥中?”蓋惡其卑濕也。

鉅野縣,望。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舊縣,屬山陽郡。鉅野澤,在縣東五里,即魯西狩獲麟處,武德四年,於此置麟州,以是獲麟之地,故以為名。五年,廢麟州,以縣屬鄆州。

獲麟堆,在縣東十二里?!洞呵铩钒Ч哪辍督?jīng)》曰:“西狩獲麟。”

大野澤,一名鉅野,在縣東五里。南北三百里,東西百馀里。《爾雅》十藪,魯有大野,西狩獲麟於此澤。

蚩尤墓,在縣東北九里。今山陽鉅野縣,有蚩尤肩髀冢。按黃帝殺蚩尤於涿鹿之野,身體異處,故別葬焉。

平陰縣,上。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淝城縣地,屬泰山郡。古肥子國。

隋開皇十四年,於今縣西北二十八里置榆山縣,大業(yè)二年移於今理,仍改名平陰,屬濟(jì)州。天寶十三載,州廢,縣割隸鄆州。

黃河,去縣十里。

平陰故城,在縣東北三十五里?!蹲髠鳌吩唬骸皶x侯伐齊,齊侯御諸平陰。”

故長城,首起縣北二十九里,齊氵昏王所筑。蘇代謂燕王曰“齊有長城巨防,足以為塞”是也。

陶山,在縣東三十五里。范蠡葬處。

左丘明墓,在縣東南五十五里。

中都縣,上。西北至州一百里。本魯國邑也,定公以孔子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則之。《禮記》曰:“夫子制於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槨。由中都宰為司寇。”故城在今縣西三十九里,一名殷密城。至漢,以其地為東平陸縣,屬東平國。齊高帝改平陸縣為樂平縣,隋復(fù)改樂平為平陸縣,屬兗州。天寶元年改為中都,割屬鄆州,今隸兗州。

汶水,北去縣二十四里,又北入須昌縣界。

桓水,在縣西八十里。晉桓溫進(jìn)軍,北次金鄉(xiāng),鑿鉅野三百里以通舟運(yùn),自清水入河。以是桓所鑿,故曰桓水,亦曰桓河。

兗州,魯郡。中都督府。開元戶六萬七千三百九十七。元和戶鄉(xiāng)一百三十三。

《禹貢》兗州之域,兼得徐州之地。春秋時為魯國。按:武王即位,封周公於少昊之墟曲阜之地,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武王崩,又相成王。其子伯禽,乃就封之魯,自伯禽至頃公三十四君,為楚考烈王所滅。六國時地屬楚,秦滅楚以魯為薛郡。漢高后時,更為魯國。後漢仍為魯國。兗州所理不恒,獻(xiàn)帝初平三年移兗州理濟(jì)陰之鄄城,以魏太祖曹操為兗州牧,魏仍移兗州理東郡之廩丘,晉不改。永嘉之後,陷於石勒。北州流入南渡,成帝立南兗州,寄理京口。宋武帝平河南,又得其地,置兗州,後又屬魏。宋文帝元嘉八年理廣陵,二十八年理盱眙,三十年復(fù)理廣陵。隋大業(yè)元年,於兗州置都督府,二年改為魯州,三年改為魯郡,十三年為賊徐圓朗所據(jù)。武德五年,討平圓朗,改魯郡置兗州,貞觀十四年,改置都督府。謹(jǐn)按:《禹貢》導(dǎo)氵允水東流為濟(jì),截河南渡,東與菏澤、汶水會,又東北入於海。兗州在濟(jì)、河之,因濟(jì)水發(fā)源為名,今郡理乃非其境。

至周置兗州,始兼得今郡之地。而濟(jì)水自王莽末入河同流於海,則河南之地?zé)o濟(jì)水矣,自後所說,皆舊名。

州境:東南三百三十一里。南北三百五十三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八百九十五里。西南至東都九百八十里。西南至宋州四百里。東至沂州三百八十里。西至曹州三百七十里。西北至鄆州一百九十里。

東南至徐州三百四十里。正北微東至齊州二百三十里。

貢、賦:開元貢:鏡花綾二十匹,防風(fēng)二十斤,紫石英二十五兩。賦:綾,絹,綿。

管縣十一:瑕丘,金鄉(xiāng),魚臺,鄒,龔丘,乾封,萊蕪,曲阜,泗水,任城,中都。

瑕丘縣,上。郭下。本漢縣,屬山陽郡。即魯之負(fù)瑕邑也,《左傳》曰:“季康子伐邾,以邾子益來囚諸負(fù)瑕。”宋元嘉十三年立兗州,理瑕丘城。而瑕丘無縣,至隋文帝割鄒縣汶陽平原三縣界立瑕丘縣,屬兗州。

洙水,東去縣二十三里。

泗水,東自曲阜縣界流入,與洙水合。

淮王神通營,在瑕丘故城中,武德五年平賊徐圓朗,屯兵之處也。又有管國公任環(huán)、薛國公長孫順德、原國公史萬寶壘,列營相次,各周回五里。

堯祠,在縣東南七里,洙水之西。

金鄉(xiāng)縣,望。東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漢東纟昏縣也,屬山陽郡。即古之纟昏國城,《左傳》曰:“夏桀為仍之會,有纟昏叛之?!薄蛾惲麸L(fēng)俗傳》曰:“東纟昏縣者,故陽武戶牖鄉(xiāng),漢丞相陳平即此鄉(xiāng)人也?!贬釢h於今兗州任城縣西南七十五里置金鄉(xiāng)縣,蓋因穿山得金,故曰金鄉(xiāng),屬山陽郡。武德四年,於此置金州,五年廢為戴州,貞觀中廢戴州,縣屬兗州。

昌邑故城,在縣西北四十二里。其中城周十馀里,外城周三十馀里。中有鐵柱,出地數(shù)尺。漢景帝三年,吳、楚、趙、膠西,濟(jì)南、川、膠東七國俱反,天子命條侯周亞夫?qū)⑷鶎④姄魠?、楚,亞夫至淮陽,問父客鄧都尉策安出?br />
客曰:“莫若此兵東北,壁昌邑,以梁委吳。將軍深溝高壘,使輕兵絕淮、泗口,塞吳餉道,吳、梁相弊,乃以全制其極,破吳必矣。”條侯從之。吳楚以正月起,三月皆破滅,即此城也。

魯臺縣,上。東北至州一百九十里。本漢方與縣,屬山陽郡。高齊文宣帝廢。

隋開皇十六年復(fù)置方與縣,屬戴州。貞觀十七年廢戴州,縣屬兗州。寶應(yīng)元年改為魚臺縣,因縣北有魯君觀魚臺,故名。

縣理城,即漢方與城也。

菏水,即濟(jì)水也,一名五丈溝,西自金鄉(xiāng)縣界流入,去縣十里,又東南流合泗水。泗水東北自任城縣界流入,經(jīng)縣東與菏水合,又東流入徐州沛縣界。

觀魚臺,即武唐亭也,在縣北十三里。《春秋》隱公五年“公矢魚於棠”,是也。

泰山府君祠,在縣西十二里。

鄒縣,上。本漢騶縣地,故邾國,魯之附庸,魯穆公改邾為鄒,因鄒山以為名。隋大業(yè)二年改兗州為魯州,三年罷魯州為魯郡,縣皆屬焉。武德五年罷,縣屬兗州。按:邾國之地,陸終之子曹姓所封,即今鄒縣是也。今黃州地亦為陸終之後所封,蓋陸終有六子,各為國也。

嶧山,一名鄒山,在縣南二十二里。《禹貢》曰“嶧陽孤桐”,即此也。秦始皇二十六年,觀禮於魯,刻石於嶧山。晉建武初,兗州寄理山上。洛陽傾覆,郗鑒獲歸,州鄉(xiāng)人士并宗附之,遂共推鑒為主,與千馀家避難於嶧山。中宗假鑒龍驤將軍、兗州刺史,鎮(zhèn)鄒山。後為石勒所侵逼,鑒率文武自嶧山奔下邳。

鳧山,在縣東南三十八里?!对姟吩弧氨S续D、嶧,遂荒徐宅”,即此山也。

龔丘縣,中。南至州五十里。本漢寧陽縣之地,屬泰山郡,後漢改屬東平國。

高齊文宣帝移置平原縣於漢寧陽縣城北十七里,今縣理也。隋以此縣與德州平原縣同名,以縣東南二十里有龔丘城,遂改為龔丘縣,屬兗州。

青石山,在縣西三十里。後魏有青石山祠,即謂此也。其山都是一大石耳,發(fā)地杰立,高四十馀丈,周回三里。上有石池二所,東西行列,有類人工,冬夏澄清,初無耗溢,祈雨輒應(yīng),故今古祀之。

故汶陽城,在縣東北五十四里。其城側(cè)土田沃壤,故魯號汶陽之田,謂此地也。

乾封縣,上。西南至州一百六十里。本齊之博邑,延陵季子齊,子死,葬於嬴、博之。至漢武帝封禪,分嬴、博二縣立奉高縣,以奉泰山之祀。後魏改博縣為博平,隋開皇十七年改博平為博城縣。乾封元年,高宗封岳,析長安以置乾封,長安元年廢,乃於岱山下改博城縣為乾封縣,屬兗州。

泰山,一曰岱宗,在縣西北三十里。

社首山,在縣西北二十六里。

高里山,亦曰蒿里山,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徂徠山,亦曰尤來山,《詩》曰:“徂徠之松。”後漢赤眉渠帥樊崇保守此山,自號尤來山老。

汶水,源出縣東北原山,西南流經(jīng)縣理南,去縣三里。又有北汶、嬴汶、柴汶、牟汶、浯汶,《述征記》曰:“泰山郡水皆名汶?!卑矗航窨h界凡有五汶,皆源別而流同也。

岳廟,在縣西北三十里,泰山之南?!犊尽窂R前有柏樹,漢武帝所種,赤眉賊斫一樹,見血乃止,有岳令掌之。開元十三年冬,玄宗登封泰山。登封之夕,凝氛昏晦,迅風(fēng)激烈,皇帝出齊宮,露立以請,及明清霽,旗幡不搖。事畢至山下,日光重輪又抱戴,明耀五色。千官稱賀,其日大赦,以靈丘昭感,封泰山神為天齊王。

萊蕪縣,中。西南至州二百六十里。本漢縣也,故城在今淄州東南六十里。

齊靈公滅萊,萊人流播,邑落荒蕪,故曰萊蕪。後漢范史曾為此縣長,百姓歌其清儉,曰:“甑中生塵范史,釜中生魚范萊蕪。”至?xí)x廢,後魏移古嬴縣於此。貞觀元年廢入博城縣。至長安四年又於廢嬴縣置萊蕪縣,取漢舊名也,屬兗州。

韶山,在縣西北二十里。其山出鐵,漢置鐵官,至今鼓鑄不絕。

曲阜縣,上。西北至州四十五里。本漢魯縣,即春秋時魯國,伯禽所都。其地即古炎帝之墟也。自後或?yàn)轸攪驗(yàn)轸斂?,而縣屬焉。高齊文宣帝省魯郡,仍於魯城置任城郡。隋開皇三年罷郡,仍移汶陽縣理此,屬兗州。十六年,改汶陽縣為曲阜縣。

防山,在縣東二十五里?!抖Y記》曰“孔子既得合葬於防”,即此是也。

壽丘,在縣東北六里。皇甫謐以為黃帝生於壽丘,在魯城東門之北。

曲阜,在縣理魯城中,委曲長七八里。今按:季子臺及大庭氏庫及縣理城,并在其上。

洙、泗二水,東自泗水縣界流入,又西南流經(jīng)縣北,分為二流,水側(cè)有一城,為二水之分會也,南為泗水,北為洙水。二水之,即夫子領(lǐng)徒之所居也。

沂水,亦名雩水,源出縣東南八里。

澤,俗名連泉澤,在縣東九里。魯僖公牧馬之地,《詩》曰“牡馬,在之野”,是也。

闕里,在縣西南三里魯城中,北去洙水百馀步。

兩觀,在縣東南五十步。定公二年“雉門及兩觀災(zāi)”,即《家語》孔子戮少正卯之處。

矍相圃,在縣西三里魯城中。

孔子墓,在縣西北三里魯城之北。

靈光殿,魯王所造,在魯城內(nèi)。案《文選》,漢景帝子名馀,封為魯王,好理宮室,而建此殿。遭王莽亂,宮室被焚,建章皆隳壞,而靈光殿巋然獨(dú)存。

泗水縣,上。西南至州一百里。漢卞縣之地,即春秋之虛丁地。隋分汶陽縣於此城置泗水縣,屬兗州。

尼丘山,在縣南五十里。叔梁紇禱尼丘山而生孔子。

梁父山,在縣北八十里,西接徂徠山?!斗舛U書》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七十二家?!?br />
龜山,在縣東北七十五里?!对姟吩弧把儆旋斆伞保ü辍蹲髠鳌吩弧褒R人來歸龜陰之田”,是也。

泗水,源出縣東陪尾山,其源有四,四泉俱導(dǎo),因以為名。

盜泉,源出縣東北高徑山之陰?!痘茨献印吩唬骸翱鬃硬伙嫳I泉之水?!?br />
漏澤,在縣東七十里。此澤漏穴有五,皆方丈馀,深二丈以上。其澤每春夏積水,秋冬漏竭。將漏之時,居人知之,不過三日,漏水俱盡,先以竹木作薄籬圍之,水族山積也。

菟裘故城,在縣北五十五里。魯隱公曰:“使?fàn)I菟裘,吾將老焉?!?br />
任城縣,緊。東至州七十六里。本漢舊縣,屬東平國。古任國,太昊之後,風(fēng)姓也。僖公二十一年《左傳》曰:“任、宿、須句,皆風(fēng)姓也?!弊⒃唬骸叭?,今任城縣也?!薄段褐尽吩晃牡鄯廑沉旰钫脼槿纬峭?。齊天保七年,移高平郡於此,任城縣屬焉。隋開皇三年,罷高平郡,屬兗州。

承注山,在縣東南七十六里。女媧生處,按今山下有女媧廟。

桓公溝,源出縣理西四十里萌山之下。宋武帝《北征記》曰:“桓公宣武,以太和四年率眾平趙、魏時,遣冠軍將軍毛彪生鑿此溝,號曰桓公溝。於今四十九年矣,溝已填塞,公遣寧朔將軍朱超更鑿石通之?!?br />
女媧陵,在縣東南三十九里。

魏王粲墓,在縣南五十二里。

青州,北海。望。開元戶五萬五千一百三十一。鄉(xiāng)一百二。

古少昊氏之墟,《禹貢》青州之地。舜時以青州越海遼遠(yuǎn),分為營州。禹復(fù)置九州。武王克商,封師尚父於齊營丘。周成王少時,命太公曰:“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穆陵山,在今瑯邪沂水縣界。無棣,今景城郡屬縣也。五侯九伯,實(shí)得征之?!敝炼糯?,為田和所篡。和子孫強(qiáng)盛,與燕、趙、韓、魏、楚俱稱王,五世至建,為秦所滅,分齊地置齊、瑯邪二郡。

漢元年冬,更為臨淄,項(xiàng)羽立田都為王,都臨淄。其年四月,田榮擊都,都走楚,榮自立為王。十二月,楚擊榮,榮走平原,項(xiàng)羽立田假為王。榮弟橫擊假,假走楚,楚立田廣為王。三年,韓信殺廣,漢立韓信為齊王。五年,信徙王楚。六年,以膠東等七十馀城封皇子肥為齊王,傳國至厲王昌,國除。武帝復(fù)封次子閎為齊王。後國除,遂以齊為郡,領(lǐng)縣十二,理臨淄。後漢改齊郡為齊國。曹魏明帝封子芳為齊王,尋即帝位。晉武帝以弟攸為王,子ぁ嗣,永嘉末陷於石勒。其後南燕慕容德建都於此,至慕容超,宋武帝伐克之,以沈文秀為青州刺史,守東陽城,為魏將慕容白曜所陷,遂入後魏。隋大業(yè)三年,罷州為北???,領(lǐng)縣十。隋亂陷賊,武德二年,海岱平定,改為青州,置總管府。

州境:東西二百七十里。南北三百四十四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二千四百五里。西南至東都一千五百五十五里。東北至萊州三百四十五里。南至沂州四百五十里。東至密州三百三十里。西北至棣州三百二十〔三〕里。

貢、賦:開元貢:仙文綾,棗,糖,海物。賦:綿,絹。

管縣七:益都,臨淄,千乘,臨朐,北海,壽光,博昌。

益都縣,望。郭下。本漢廣固縣地,魏於今壽光縣南十里益都城置益都縣,屬齊國。宋及後魏屬齊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青州。

淄水,西去縣五十五里。

廣固城,在縣西四里。晉永嘉五年,東萊牟平人曹嶷為刺史所筑,有大澗,甚廣固,故謂之廣固。初,南燕慕容德議所都,尚書潘聰曰:“青、齊沃壤號東秦,土方二千里,四塞之固,負(fù)海之饒,可謂用武之國。廣固者,曹嶷之所營,山川阻峻,足為帝王之都?!钡聫闹?。及義熙五年,宋武帝征慕容超於廣固也,城側(cè)有五龍口,險阻難攻,兵力疲弊,河人玄文說裕曰:“昔趙攻曹嶷,望風(fēng)者以為澠水帶城,非可攻拔;若塞五龍口,城當(dāng)必陷。石季龍從之,嶷請降。後五日,大雨震雷,復(fù)開,徙舟嶧陽。冉閔之亂,段龕據(jù)之,慕容恪飽圍數(shù)月,不克,又塞五龍口,龕遂降。後無幾,又震開之。今舊基猶存,宜謹(jǐn)修筑”。裕從之。超及城中男女,皆患腳弱,病者大半,超遂出奔,為晉所擒。

臨淄縣,緊。南至州四十里。古營丘之地,呂望所封,齊之都也。太公後二十九代康公,為田和所滅。和立為齊侯,後後王,五代至王建為秦所滅。秦立為縣,城臨淄水,故曰臨淄。自漢至後魏,并屬齊郡。高齊省。隋開皇十六年,移高陽縣理此,改為臨淄縣,屬青州。

社山,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一名愚公山,有愚公谷,在山之陰。

牛山,在縣南二十五里。昔齊景公游牛山,北望而嘆曰:“美哉國乎!迸而無死,將何去此?”晏子對曰:“古而無死,則太公、丁鮑之樂也,君何與於此哉!”

營丘,在縣北百步外城中?!稜栄拧吩唬骸八銎淝敖?jīng)其左,曰營丘?!苯衽R淄城中有丘,淄水出其前,經(jīng)其左,故曰營丘。

葵丘,在縣西北二十里。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即此也。

縣理即古臨淄城也,漢齊郡亦理於此。蘇秦說齊王曰:“臨淄城中七萬戶,戶不下三人,即二十一萬人?!庇盅嗤踔^蘇代曰:“吾聞齊地清濟(jì)濁河可以為固,長城巨防可以為塞?!薄稘h書》田肯曰:“夫齊,東有瑯邪、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懸隔千里,持戟百萬,齊得十二焉。此東西秦也,非子弟勿王?!睗h六年,封皇子肥為齊王,盡得故齊地,人能齊言者悉與之。

齊雪宮故址,在縣東北六里?!蛾套哟呵铩匪^齊侯見晏子於雪宮也。

天齊池,在縣東南十五里?!斗舛U書》曰:“齊之所以為齊者,以天齊池也?!?br />
齊桓公墓,在縣南二十三里鼎足山上。貞觀十一年詔致祭,禁二十步內(nèi)不令樵蘇。

管仲墓,在縣南二十三里。

晏嬰墓,在縣東北三里。貞觀十一年,詔十五步并禁樵蘇。

千乘縣,上。東南至州八十里。本漢舊縣也,屬千乘郡,有鹽官。後漢和帝永元七年,改千乘郡為樂安國,千乘縣仍屬焉。武德二年,於此置乘州,八年廢乘州,千乘依舊屬青州。千乘者,以齊景公有馬千駟,畋於青丘,今縣北有青丘縣,因以為名。

淄水,南去縣三十八里。

臨朐縣,上。北至州四十里。本漢縣也,屬齊郡。東有朐山,因以為名。隋開皇六年,改為逢山縣,屬青州取縣西逢山為名。大業(yè)二年,又改為臨朐縣。

朐山,在縣東南二里。

逢山,在縣西二十二里。

破車峴,在縣東南三十五里。按:峴高七十丈,周回二十里,道徑險惡,因名破車峴。

北??h,緊。西北至州一百三十里。本漢平壽縣地,屬北???。隋開皇三年罷郡,置下密縣於廢郡中,屬青州。十六年,又於此置濰州,取界內(nèi)濰水為名。

大業(yè)二年廢濰州,仍改下密縣為北??h。

海水,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禹貢》“海、岱惟青州”。今按:海,東接萊州,西接壽光縣界。

濰水,南去縣五十五里。

膠水,東去縣八十五里,與萊州膠水縣中分為界。

公孫弘墓,在縣西。

壽光縣,緊。西南至州七十里。本漢舊縣也,屬北??ぁa釢h改屬樂安國。

宋省壽光縣。隋開皇六年,於縣北一里博昌故城置壽光縣,屬青州。武行署一年屬乘州,八年廢乘州,還屬青州。

海水,在縣東北一百一十里。東接北海縣界,西接博昌縣界。

淄、澠二水,西自千乘縣界流入,去縣四十里。

博昌縣,上。東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舊縣,屬千乘郡。昌水其勢平博,故曰博昌。後漢以千乘郡為樂安國,博昌縣仍屬焉。晉、宋、後魏并同。高齊省,移樂陵縣今縣東十二里樂陵故城。理此,屬樂安郡。隋開皇三年罷郡,樂陵縣屬青州,十六年改為博昌縣。

濟(jì)水,北去縣百步,又東北流入海。

海浦,在縣東北二百八十里。即濟(jì)水東流入海之處,水口謂之海浦。

蒲姑故城,在縣東北六十里。齊舊都也。

齊州,齊郡。上。開元戶四萬九千一百五十七。

《禹貢》兗州之域。春秋及戰(zhàn)國時屬齊國,秦并天下為齊郡。漢分齊郡立濟(jì)南國,今州即濟(jì)南國之歷城縣理也。景帝三年為濟(jì)南郡,理東平陵,屬青州。晉永嘉之後,郡移理歷城,即今州理是也。後為石勒所據(jù),慕容氏亦有其地,義熙五年,劉裕平之。宋元嘉九年,分青州立冀州,理歷城。後魏將慕容白曜攻下歷城,後文帝改冀州為齊州,與濟(jì)南郡并理。隋開皇三年罷郡,以所領(lǐng)縣屬齊州。

大業(yè)三年罷州,為齊郡。隋末陷於寇賊,武德元年海、岱平定,罷郡復(fù)州。

州境:東西三百八十二里。南北一百四十二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二千一百五里。西南至東都一千二百里。東至淄州一百九十里。西渡河至博州二百九十里。東北渡河至棣州三百五十里。正南微西至兗州三百三十里。正北微西至德州二百四十五里。

貢、賦:開元貢:絲,葛。賦:綿,絹。

管縣九:歷城,全節(jié),章丘,亭山,臨邑,臨濟(jì),長清,豐齊,禹城。

歷城縣,上。郭下。古齊歷下,城對歷山之下。漢為歷城縣,屬濟(jì)南國。晉屬濟(jì)南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齊州。

華不注山,一名華山,在縣東北十五里。齊、晉戰(zhàn)于鞍,齊敗績,晉逐之,三周華不注。

州理城,古歷下城也?!蹲髠鳌窌x平公伐齊,戰(zhàn)于歷。《漢書》酈食其說齊王田廣,罷歷下軍守備,韓信度平原襲破歷下,因入臨淄。《述征記》曰:“歷城到營城三十里。自城以東,水イ漫數(shù)十里,南則迫山,實(shí)為險固也。”

神通寺,在縣東七十里琨瑞山中,苻秦時沙門竺僧朗隱居也。朗少事佛圖澄,尤明氣緯,隱於此谷,因謂之朗公谷。

全節(jié)縣,上。西南至州七十里。本春秋譚國之地,齊滅之。漢以為東平陵縣,屬濟(jì)南郡。宋省“東”字。後魏為東陵,至周省。其全節(jié)縣,本是隋末土人李滿率鄉(xiāng)人據(jù)堡,贍以家財,武德二年歸國,於堡置譚州及平陵縣,以滿為譚州總管。

貞觀元年廢譚州,縣屬齊州。十七年,燕亮構(gòu)逆,滿及男君球固守。賊平縣廢,有詔重置縣,改名全節(jié),以旌其功焉。

濟(jì)水,在縣北四十里。

巨合城,在縣東南二十三里。耿討張步,守巨里,即此城也。

章丘縣,上。本漢陽丘縣也,屬濟(jì)南郡。高齊文宣帝天保七年,自高唐故城移高唐縣理於此。隋開皇十八年,以博州亦有高唐縣,改為章丘縣,屬齊州,取縣南章丘山為名也。武德二年屬譚州,貞觀元年廢譚州又屬齊州。

東陵山,在縣南二十八里?!肚f子》曰:“盜跖死於東陵之上?!?br />
龍盤山,在縣東二十五里。上有神跡,是姜原所履處。

長白山,在縣東南三十里。高二千九百丈,周回六十里。

濟(jì)水,西去縣十七里。

縣理城,即黃巾城也,在濟(jì)水之南岸。漢獻(xiàn)帝建安中,黃巾賊張角之所守也。

亭山縣,上。西北至州九十里。本漢〔東〕平陵縣地,宋於此置衛(wèi)國縣,屬頓邱郡。隋開皇六年,改為亭山縣,屬齊(郡)〔州〕,縣東南有亭山,因以為名。

長白山,在縣東北六十里?!洱R記》曰:“於陵城西三里有長白山,陳仲子夫妻所隱也。”

百脈水,出縣東北平地,水源方百馀步,百泉俱出合流,故名之。

臨邑縣,上。南至州六十里。本漢舊縣,屬東郡。至?xí)x,屬濟(jì)北國。宋孝武帝孝建二年,立東魏郡,理臺城,以臨邑縣屬焉。隋開皇三年罷郡,臨邑縣屬齊州。武德二年屬譚州,貞觀元年廢譚州,屬齊州。

黃河,在縣北七十里。

濟(jì)水,西去縣四十里。

漯水,北去縣七里。

鹿角關(guān),在縣西北七十里。隋大業(yè)三年廢。

長清縣,上。東北至州八十里。本漢盧縣地,隋開皇五年,於此置鎮(zhèn),十四年廢鎮(zhèn),長清縣屬濟(jì)州。因清水為名。貞觀十七年廢濟(jì)州,屬齊州。

隔馬山,在縣東南三十五里?!蹲髠鳌吩?,晉侯伐齊,齊師遁,夙沙衛(wèi)殺馬於隘以塞道,後因?yàn)楦赳R山。

黃河,北去縣五十五里。

濟(jì)水,北去縣十里。

清水,西南去縣十里。

氵育溝泊,在縣西南五里。東西三十里,南北二十五里,水族生焉,數(shù)州取給。

廢四口關(guān),在縣西南五十里。後魏置,武德九年廢。

石故城,在縣東三十里。

臨濟(jì)縣,上。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菅縣,屬濟(jì)南郡。隋開皇六年,移朝陽縣理於此,屬齊郡,十六年改為臨濟(jì)縣。

黃河,在縣北八十里。

濟(jì)水,在縣南二十里。

豐齊縣,上。東北至州四十里。本漢茬縣也,取縣東北茬山為名,屬泰山郡。

隋大業(yè)二年省入歷城縣。武德元年重置,天寶元年改為豐齊。

岐陽山,在縣東南五十里。

濟(jì)水,西去縣二十六里。

祝阿故城,在縣東北二里。《禮記》曰“武王克殷封(皇)〔黃〕帝之後於?!?,即此。

禹城縣,上。東南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漢祝阿縣,春秋時齊邑,漢以為縣,屬平原郡。隋開皇十六年,改屬齊郡。天寶元年改名禹城縣,以縣西南三十里有禹息故城,因而為名,在州西北八十五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