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之七十二

八閩通志 作者:明·黃仲昭


人物

興化府

文苑

〔唐〕

林藻字緯乾。披之子。少有志尚,恥為遐荒農(nóng)人,慨然欲自奮發(fā)在于閭里間,其言曰:“張九齡生于韶陽,陳子昂出于蜀郡,彼何人1?”乃與歐陽詹刻意攻文,貞元七年用詞賦擢進士第。郡人擢第自藻始。官至侍御史。有集一卷。

許稷字君苗。莆田人。貞元十八年擢進士第。歷南省員外郎,終衡州刺史。工詩歌,嘗為《江南春》三首,詞甚綺麗。

黃滔字文江。莆田人。乾寧初第進士。光化中除國子四門博士,遷監(jiān)察御史里行,充威武軍節(jié)度推官,王審知據(jù)有全閩而終其身為節(jié)將,滔規(guī)正有力焉。唐社既屋,遂不復西,其文字亦僅見于閩南。論者謂莆郡文章家以滔為初祖。有集十五卷、《泉山秀句集》三十卷。

徐寅字昭夢。莆田人。詞賦有聲。乾寧初第進士,為秘書省正字,屬方鎮(zhèn)僭亂,免歸閩中,王審知辟居幕下,不樂而去。有賦五卷、《探龍集》五卷、《雅道機要》并詩八卷。

翁承贊字文堯。莆田人。乾寧中進士,再中宏詞科。天祐初,以右拾遺受詔冊王審知為瑯琊王,梁開平四年復為閩王冊禮副使,尋守右諫議大夫,后除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事,未拜。有詩一卷,《宏詞前后集》、《畫錦集》共二十卷。

鄭良士字君夢。一名昌士。仙游人。景福中獻詩五百篇,受四門博士,遷御史中丞;天復中棄官歸隱白巖,有《白巖集》十卷。同縣陳乘,乾寧初擢進土為秘書郎,后退居里中,每與良士及王延彬、徐寅以詩相唱和。

〔五代〕

陳致雍莆田人。仕偽閩為太常卿,入南唐以通《禮》及第,憲章典故多所精練,后歸宋。開寶中除秘書監(jiān),致仕。徐鉉送以詩,有“三朝恩澤馮唐老,萬里鄉(xiāng)關(guān)賀監(jiān)歸”之句。既還,陳洪進辟掌書記。撰《海物異名記》及《閩王列傳》、《五禮儀鑒》。后好事者嘗編其在南唐為禮官時論議為《曲臺奏議》。

〔宋〕

陳絳莆田人。高祖嶠,唐光啟中進士,殿中侍御史。絳中咸平二年進士甲科,再試賢良第一,除右正言,歷司諫起居舍人凡十年,以工部郎中知福州,左遷藤州通判。有文集十二卷。子動之以文名世,與弟說之同年登第,俱官至秘書丞。王安石、歐陽修甚愛重之。

方惟深字子通。莆田人。父龜年,景祐中第進士,與蘇緘齊名,仕至屯田郎中。有《經(jīng)史解題》四十五卷、《群書新語》十卷,卒葬姑蘇。惟深因居吳。舉進士不第,晚為興化軍助教。王安石最愛其詩,精詣警絕,謂元、白、陸、皮有不到處,嘗書其“春江渺渺”一絕于坐間。其集曰《方秘校集》云。

鄭伯玉字寶臣。八歲時叔父試之曰:“伐木斧聲聞谷口?!奔磻曉疲骸斑^橋旗影映波心?!钡堑跒榇罄硭局?,韓琦薦充殿中侍御史。郡人以其所著《錦囊集》與陳琦、方孝寧《詩類》聚為一,號《烏山三賢集》。子叔明、叔僑,孫至道、亨道、事道并登科第,叔僑文尤奧古整潔。

徐師仁字從圣。確之子。幼穎悟,甫七歲,外祖疑霍光何以不學,對曰:“伊尹放太甲而光不知,非不學而何?”登第為校書郎,文章追配古作者。時修史極天下之選,得四人:倪若川、劉大中、汪藻,而師仁居其一。終著作郎。有《壺山集》七十卷。

方醇道字溫叟。興化縣人。次彭從子。知南劍州,以清儉自持,有《筆峰集》五卷、《杜陵詩評》十卷、《類集詩史》三十卷。子畢,以累舉恩為潛江簿。有詩集曰《荊南叢錄》,鄭樵為序。

趙庚夫字仲白。莆田人。舉進士不第,以宗子取應得右選。平生志業(yè)無所泄,一寓于詩,嘗自刪取五百首,既沒,劉克莊擇百篇為《山中集》,屬趙以夫序而傳之。子時願,擢進士甲科,仕至工部侍郎。

柯夢得字東海。莆田人。嘉定中屢上春官不第,以特科入官。一生苦吟,古詩學孟東野。有《抱甕集》十五卷,又編選唐絕句為五卷。

余謙一字子同。莆田人。晚宋登科,官至宗正簿。與弟士明俱以文學名,時稱“二余”。

〔元〕

顧長卿字子元。莆田人。聞見該博,人目為書櫥。用薦為福州路教授,再調(diào)泉州潯美場司丞。嘗貽書責陳旅不作遼、金、宋三史,既而恐旅未能任,遂自為之。會修三史,以所著上之中書,得辟史屬,議不協(xié),移疾而卒。

朱文霆字原道。莆田人。元至治中擢進士。除甌寧縣尹,以泉州路總管致仕。文霆歷官有政績而尤長文,宋濂稱其言醇而理彰。有《葵山集》。同縣薛彌克,字文羨,至正中第進士,為上都路興州判官,兼翰林國史院編修官,作文典重而明潔,國初以閑良2官留京師。

〔國朝〕

方槐生字時舉。初名樸。莆田人。通《春秋》、《詩》、《書》三經(jīng),善講說為文詞。元季辟學官不就,與同邑諸人士結(jié)壺山文會。洪武初,薦充興化府學訓導。嘗修《莆陽人物志》,起唐貞元終元,迄錄未成書而被誣以卒,今存于世者僅《名臣》一類不及三卷。

士行

〔宋〕

許摶字公執(zhí)。莆田人。宣和中在太學,時秦檜弟棣犯學規(guī),王晞亮充直學中堂司,檜充有官學錄3,折簡為棣援,摶曰:“事到堂上豈容私!”檜怏怏而去。其從4,摶歷館職,除監(jiān)察御史,出知撫州、嚴州。會檜當國,丐祠遁跡,特然自立。

方阜鳴字子默。莆田人。秉白之子。嘉定中由特奏名調(diào)泉州僉判,時真德秀為守,阜鳴嘗言“滅門刺史,破家縣令,此衰世事,古人惟曰愷悌君子,民之父母而已?!钡滦銚艄?jié)嘆賞。改鎮(zhèn)南軍僉判。阜鳴宿儒,而兢畏抑損特甚于他人,性清儉,居官秋毫不茍取,德秀每以其仕晚用小為恨云。

風節(jié)

〔宋〕

方適字彥周。慎言從孫。元符中,以特奏對策,乞復元祐皇后,又上書譏議時政。崇寧中入元祐黨籍。從弟儼,自安豐令召赴堂審,以不私謁蔡京報罷,未幾掛冠去。

陳驥字德純。仙游人。元符中由舍選第進士,與直講張讀、參政李邴友善。歷宗學博士,性鯁特,蔡京用事,恥為之屈,不肯一見。注溫州通判,年六十二即掛冠,自號“安處居土”。

方軫慎言曾孫。父通為諸王府翊善,軫用蔭補太廟齊郎。大觀初上疏言蔡京“睥睨社稷,內(nèi)懷不道;視祖宗神靈為無物,玩陛下若嬰孩;專以紹述熙豐之說為自謀之計。上以不孝劫持人主,下以謗訕恐嚇天下,自昔為臣之奸,未有如京今日之甚”,反復論列至二千余言。京大怒,編管嶺南。靖康初復官,后不知所終。

蔡佃莆田人。襄之孫。崇寧初廷對第一,以從祖京當軸降第二,京常欲羅致佃門下,佃不為之屈,會星變求言,上疏論宰相非人,宜舉漢汲黠故事以應天。謫監(jiān)溫州稅,終直龍圖閣。

忠烈

〔宋〕

薛奕字世顯。興化縣人。利和之從子。熙寧九年武舉第一,時同郡徐鐸亦擢進士第一,神宗賜詩有“一方文武魁天下,萬里英雄入彀中”之句。元豐中,以正將死于銀川寨之役,特贈防御使。子安靖用奕死事補官。靖康初,假河北制置使,城沒于虜,安靖忍死五年,得虜命主海州事。紹興初,殺其守將王企中,舉郡來歸,璽書褒獎,尋除業(yè)州刺史,知全州。

葉居申興化軍人。元符中第進士。宣和末除通判睦州,道聞方臘竊發(fā),從吏勸勿行,對曰:“吾為州佐,避難是不臣也。”叱馭而前,與賊戰(zhàn)不利,眾欲擁之去,不可,遂死之。(“居申”一作“居中”。)

宋旅字廷實。莆田人。棐從叔。大觀中第進士。宣和末知越州剡縣。方臘既陷歙、睦、杭、衢、婺五州,且犯越,越盜亦起應之,縣吏多遁。旅獨與民據(jù)守,以忠義激勸部勒隊伍,為豫備計。俄而盜眾大至,躬率壯銳,冒矢石,雖頗殺獲5,終以力不敵,遂死之。帥臣劉上其事,贈三官,錄其四子。

阮駿字千里。莆田人。紹圣初登進士第。初監(jiān)臺州稅屬,方臘犯臺,被檄司防御,按甲先登,射賊卻之。建炎初為河南府少尹,金人來寇,拒戰(zhàn)不利,亟收兵護神御殿,而以余兵再戰(zhàn),兵敗,抱神御罵賊,至死聲不絕口。特贈奉直大夫。

林沖之字和叔。莆田人。元符中登第。靖康初,以主客郎中副陳過庭使金,同被拘執(zhí),不屈節(jié),徙奉圣州。過庭卒,金人迫仕劉豫,不聽,徙上京,再徙顯州幽佛寺。十年病亟,語同難者曰:“沖之年七十二,持忠入地無恨,所恨國仇未報耳!”南向一慟而絕。其后洪皓等還朝言狀,贈正議大夫,與二孫官。

陳淬字君銳。莆田人。建炎初以軍功擢知恩州。王善犯恩,與長子仲剛拒戰(zhàn),飛刃及淬,仲剛以身蔽刃死之。既而遷御營六軍都統(tǒng)制,金人犯采石,淬欲伏兵以御,杜充不從,諸軍皆潰,淬獨戰(zhàn),勢窮大罵,刃交于胸而色不動,與其從子仲敏俱死。詔贈明州觀察使。

林郁字襲休。沖之之子。宣和中登第。靖康初,為福建轉(zhuǎn)運司干官。建州勤王卒回自京師,求卸甲錢,守持不與,眾恚職庫兵為亂,殺都監(jiān),突入連司,郁聞變,急入諭,眾業(yè)已害兵官,徑前取郁,郁且罵且叱,至死不絕聲。事聞,與一子官。

鄭振字亨叔。仙游人。建炎中,盜楊勍起,縣令檄振集民兵御之,一夕遁去。紹興癸亥,曾沙龍等眾至數(shù)萬,帥司檄振行,盜素聞其名,不戰(zhàn)自屈。丙寅,詹鐵義者入振井里,振帥眾拒之,殺數(shù)十人,遂遇害。廟食里中。

林師益豫之子。靖康中金虜犯京,楊時在講筵薦其曉達軍政,器識可用。后虜渡河,諸將皆遁,師益守原武不動,有旨召入援,行次封丘遇虜,大敗之。明日,虜兵大至,以孤軍奮勇力戰(zhàn),死之。弟師臬亦死于國事。興化縣人林子立為茶陵令,靖康初以兵勤王,至荊門,遇虜接戰(zhàn),中流矢卒。

葉仙游人。賓之孫。初與弟颙并隸太學為弟子員,屬金人分道入寇,朝廷始設武藝謀略科,首中其選,授承節(jié)郎,為京城東北守御官。既而度勢不可支,使颙歸養(yǎng),而自以其身御敵,登陴力戰(zhàn)死之。

陳自仁興化縣人。宣和中第進士,為永豐尉。建炎中金人犯洪、吉二州,隆祐太后護兵叛。楊世雄、梁世美等遂犯縣,自仁集尉卒,調(diào)民兵,分道進攻,卻之。會賊別將至,力窮不支,死之。贈通直郎,官其一子。

蔡懋字子堅。樞之弟。靖康中為虔州會昌西尉。視事數(shù)月,遇賊犯境,奮然曰:“吾職也?!奔慈疹I所部及士兵御之,會力不勝,遇害。贈承事郎,與一子官。

陳希造字賢復。仙游人。吉老之子。紹興中,吉老倅汀州,希造以楊州錄參往侍。下屬胡保等寇武平,吉老捕之,遇于義竿口,希造先登,深入,矢盡路窮,援兵不至,死之。汀人建祠祀焉。

鄭勛字景周。興化縣人。嘉泰壬戌登第。端平中,知博羅縣。熊喬部下回戍卒焚掠州境,或勸勛避其鋒,不從,衣冠坐廳事。賊至諭以禍福,不屈死之。事聞,贈朝奉郎,邑人為立祠祀焉。

陳文龍字君賁??∏湮迨缽膶O。咸淳戊辰廷對第一。歷監(jiān)察御史,論事積忤賈似道,出知撫州。少帝立,起為左司諫,亟遷侍御史。時邊事甚急,王爚、陳時中不相能,文龍上疏曰:“《書》言‘三后協(xié)心,同底于道’。北兵今日取某城,明日筑某堡,而我以文相遜,以跡相疑,譬猶拯溺救焚而為安步徐行之儀也。”拜參知政事,未幾議降,文龍乞歸養(yǎng)母。景炎移蹕福州,復除參政,充閩廣宣撫使,即本軍開閫。元兵襲境招降,使者兩至,文龍皆斬之。有風其納款者,文龍曰:“諸君特畏死矣6。未知此生能不死乎?”既而林萃7、曹澄孫叛,文龍被執(zhí)至軍中,欲降之,文龍指其腹曰:“此皆節(jié)義文章也,可相迫耶?”卒之屈。俘系至杭,謁岳飛廟大慟,即夕死廟中,謚“忠肅”。

陳瓚字琴玉。宓之孫。少有志節(jié)。德祐中,布衣詣闕,上攻守之策,不報。景炎丙子,竭家財航海,助張世杰贍軍。世杰奇其才,欲奏以官,不受。元人既執(zhí)文龍以去,就命林萃為守,瓚陰部署賓客,募民義誅萃,復其城。端宗除瓚知軍事,且令乘勝與世杰犄角,復福、泉二州。會唆都兵至,瓚力不支,被執(zhí),欲使降,瓚曰:“汝知守城不降,曰文龍者?吾侄也8。吾家世忠義,豈向胡狗求活耶?”唆都大怒,車裂以殉。張世杰上其事,贈兵部侍郎,謚“忠武”。子若水,張世杰辟督府架閣。

孝義

〔唐〕

林欑字會道。莆田人。貞元初為福唐尉。母亡,水槳不入口者五日。既葬,廬墓有白鳥甘露之祥,而觀察使遣官屬驗實,會露晞,里人失色,欑哭曰:“天所降露禍我耶?”俄而露復集,鳥亦回謝9。詔作雙闕于里門。歐陽詹作《甘露述》。

〔宋〕

洪忠仙游人。慶歷初,出資建風亭、沙溪等橋凡七所,校書郎陳高紀其事。蔡襄使本路以勞績奏,敕賜本軍助教,蠲其役。孫范,大觀中登第。

徐膺字思文。莆田人。七歲喪父,朝夕孺慕若成人。母歿,哀毀骨立,卜兆于虎嘯巖,廬其旁,蔬食三年。時陟巖巔哀號,聲震原野,虎為遁去。墳左有坑塹,深數(shù)十丈。一夕山有聲如雷,翌旦視之,平地矣。里人欲上其事,膺固卻,乃止之。

郭義重字處仁。莆田人。游太學,以操尚稱??湾X塘間,母喪徒跣歸,每一慟輒嘔血,及葬,廬于墳旁,甘露降,白鵲馴集。有司上其事,以紹興十三年旌表門閭。后義重從特科,仕至德慶府參軍錄事。

方綰字耀卿。興化縣人。次彭孫。紹興中登第,官至惠州海豐令。平生俸入惟赒族黨之貧及女之不能遣者。少嘗從里儒陳姓者學,后因買婢,訊所出,乃陳女也,遂育之如己女,擇名族嫁之。

林國鈞字公秉,號回年。莆田人。嘗建紅泉義學,延族子光朝為師,置義田以贍四方從學者,由是紅泉東井之學聞天下。紹興初,郡人伐石海上,將建白湖之熙寧橋,或欲移建于木蘭陂之下,謂是處江流且縮,而兩堤突起,回年以為江闊岸平則無喧豗撞擊之患,遂從其議,國鈞因出資以其成助用。子貴封承德郎,二子充、褒俱登科,孫恂如助李宏筑堤防水患,配食宏廟中。

陳亨運字俊民。仙游人。父母繼歿,廬墓三年,常倚墓木而哭,木為之枯。乾道間,詔舉孝廉,鄉(xiāng)人張乾等白縣令陳景肅以亨運應詔,亨運堅辭不起,令乃饋粟帛,以旌其孝。

〔元〕

郭道卿義重五世孫。至元初,閩盜起,與弟佐卿守孝子祠不去,被執(zhí),兄弟各求代死,賊感,兩釋之。子廷偉,為建寧路平準庫使,辭歸侍養(yǎng)。道卿嘗病疝危甚,廷偉憂悴扶護,一夕發(fā)盡白,有司言狀,旌之。

方德至字遂初,少名臨生。莆田人。公權(quán)之孫。蚤歲家貧,授徒養(yǎng)親,與其妻廖氏相安于羈窮苦淡中。至正辛卯第進士,授永嘉縣丞。已而廖雙盲,德至自永嘉代歸,父母堅欲其別娶,德至曰:“婦無失德,奈何棄之?”父母慚而止,邑人義之。

宦跡

〔五代〕

鄭元弼仙游人。良士之子。初仕閩王昶為禮部員外郎,奉使南唐,后事曦為諫議大夫。曦嘗欲杖御史中丞劉贊,贊將自殺,元弼諫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中丞不宜加箠楚?!标蒯屩?。加禮部尚書,判三司,嘗以掃除不平為事。及朱文進殺曦自立,元弼托辭不屈,黜歸田里,將奔建州依王延政,文進殺之。

潘承祐字乾休。先世自高祖皇居莆田。承祐初仕吳為光州司法,以爭大獄不得請,棄官歸閩,仕王氏為大理少卿。屬王延政領鎮(zhèn)武節(jié)度使,辟判官,數(shù)直言極諫,延政甚憚之,及僭號,以為吏部尚書,坐陳十事削官。后城陷,入南唐為鴻臚卿,委以南方之事,升降人物、制置郡縣,多用其言。以禮部尚書致仕,居洪山之西。

〔宋〕

葉賓仙游人。景德二年第進士。知泉州南安縣,民有訴盜截牛舌者,賓陽斥去,陰令屠之,果有告私屠牛者,賓謂之曰:“截牛舌者汝也!”訊之服罪。官至都官員外郎,通判南劍州。

傅知柔楫從孫。宣和中登第。調(diào)循州推官,賊曾少龍入境,教民造兵具,傷死者百余人,賊大潰,城賴以全。事聞,擢知龍巖縣,虔寇竊發(fā),聞其威名獨不敢犯境,及去,遂肆焚掠。調(diào)泉州僉判,帥臣檄捕???,知柔出幟以示,寇即降。終朝請郎、福州僉判。

隱逸

〔宋〕

林緒莆田人。宋初修飭行藏,名聞鄉(xiāng)黨。大中、祥符間,舉草澤遺逸,授本軍教授。

茅知至仙游人。操尚介潔,不求聞達。筑廬隱于縣西之下頓,以六經(jīng)教授鄉(xiāng)里,蔡襄甚愛重之。景祐中,龐籍以德行薦,補州學教授。有《周詩義》二十卷、《至性書》三卷。

黃裕字公裕。莆田人。璞曾孫。通經(jīng)有名,創(chuàng)義齋以來多士,立為五規(guī):曰修身謹行,立志抗節(jié),潛心經(jīng)術(shù),留意世務,限日收功。既沒,皇甫泌溢之曰“義成逸士”。

徐復字希顏。莆田人。博聞強記,尤精術(shù)數(shù)之說??刀ㄖ校运问?、林瑀薦召見,講《易》及論用兵,因獻所為《邊防策》、《太一主客立成歷》、《洪范論》,命以官,不就。與瑀修《周易會元紀》,歲余求歸,賜號“沖晦”。因居杭州。范仲淹守杭,甚禮重之。子晞,年三十余亦致仕,官至國子博士。

張弼字舜元。仙游人。精于《易》學,推名象數(shù)出于自得。紹圣初,大臣以處士薦,賜號“葆光”。有《易解義》十卷。

林彖字商卿。仙游人。篤學隱處四十余年。隆興初屢薦不起,乾道中再以布衣召至行在,特賜進士出身,添差興化軍教授。

方秉白號草堂。莆田人。與其郡從秉俟同時隱居教授。孝宗朝,憲臣以孝廉薦,不起,傳家惟書數(shù)廚。郡守趙彥蠣辟編《莆陽志》,有《草堂文集》。

寓賢

〔唐〕

孔仲良宣圣四十一代孫。唐貞元、太和中為莆田令,卒官,因家于縣之涵頭,子孫散居民伍。宋紹興乙亥,朱熹過莆以告守令,正其版籍,立四十九代孫孔宜戶,淳祐中置涵江書院。

歐陽詹自泉山來莆田,與林藻、蘊業(yè)文于靈巖精廬,已而改卜于福平山下,卒葬靈巖浮屠之陰。其裔下錯居莆田,曰仲、曰盼、曰清鄉(xiāng),俱登科。

黃璞自侯官遷莆田,子孫因家焉。今其所居猶曰黃巷,蓋襲侯官舊居之號也。(按《三山志》,璞字德溫;《唐書 藝文志》云字紹山。)

〔宋〕

徐林為戶部侍郎。紹興間以遷客寓莆田,于鄭樵極所敬慕,每聞樵語,必手錄之。

林亦之從林光朝學于紅泉東井,光朝卒,郡人請亦之即講席。陳藻從亦之游,及亦之卒,郡人又以藻繼之。二人雖貫福州而居莆陽日久,士之出其門者甚眾,淳祐甲辰,藻門人林希逸知興化軍,遂即其講學之地立三先生祠。

藝術(shù)

〔國朝〕

方炯字用晦。莆田人。學醫(yī)于蜀人虞仲文。少年時,有講僧暴死,眾醫(yī)駭散,將入殮,口已噤矣,炯以管吹藥內(nèi)鼻中,良久吐痰數(shù)升,愈。由是莆中他醫(yī)皆廢。炯醫(yī)以脈為主,必辨其表里之虛實,而無論乎貧富貴賤。歲疫,設鼎孔道,病者造,先使其徒診視,相與審訂而后治療,率多應驗者。能詩工書,自號杏翁,所著有《杏林肘后方》及《傷寒書》、《脈理精微書》傳世。族人顯,字文謨,傳其學,一時號稱精詣,文行亦為鄉(xiāng)邦所推,自號“橘泉翁”。

林時詹環(huán)之從子。長于繪事,山水尤精。天順庚辰召詣闕,成化初賜冠帶,直仁智殿。又明年,除工部文思院副使。年彌七十得請歸田。同縣許伯明與時詹同時被召,善寫花鳥竹石之類,亦為文思院副使。

列女

〔宋〕

程氏蔡襄弟高之妻。高為太康簿,卒于官,時程年二十四。縣人哀其貧,以錢百二十千為賻,泣曰:“吾家世廉吏,不可以此污吾夫?!眳s不受。歸鄉(xiāng)里,以冰雪自持,終其身焉。

黃氏校書郎贈少保葉傅之妻。傅既蚤死,黃氏年二十四,守節(jié)不渝,傾家資創(chuàng)義齋,聘名師教族里子弟。治家最嚴,子弟問起居,非正衣冠不接見。后以曾孫颙為相,贈衛(wèi)國夫人。

翁氏莆田人。殿中丞允成女,井頭林昭度妻也。昭度以計偕卒于舒城,翁氏時年二十一,守志不可奪。事舅姑以孝聞,教督二子嗣宗、嗣光擢第成名。郡以翁氏有至行,聞于朝,且名其坊曰“孝義”。

王氏睢陽人。適宗室趙子乙。子乙亡,王氏誓不嫁。靖康之變,避地鎮(zhèn)江,亂兵陷城,王用堊土自毀,負其姑秀容縣君以逃;且襁攜幼子,他子引其裙,累然轉(zhuǎn)徙亂尸間,越四年始達溫陵,移居莆田,終焉。林光朝為狀其行,陳俊卿輩皆有詩哀之。子愚、伯達并登第10。

李氏莆田李宣仲女,王孝曾妻也。嫁期月而孝曾死,時年二十八。時有諷其再適者,誓曰:“夫死背之不義,姑老棄之不孝,吾死王氏矣?!敝\諸姑,職侄之襁褓者為子。初,其家窶甚,至無以養(yǎng)生送死,后積累成中產(chǎn),冠婚喪祭未嘗求貸,悉舉三世菆寄之棺及夫葬于蓼洋山,又葬姑于唐基山。年五十卒。劉克莊志其墓。

林氏陳文龍母也。累封至福國夫人。景炎中,文龍既被執(zhí)北去,夫人系福州尼寺中,病甚無醫(yī)藥,左右視之,泣下,夫人曰:“吾與吾兒同死,又何恨哉?”亦死,眾嘆曰:“有斯母宜有是兒?!睘槭赵嶂?。

朱氏莆田人。通判興化軍陳用虎妻也,封安人。元兵寇閩,用虎之兄文龍知軍事,發(fā)兵固守,及元兵執(zhí)文龍以去,朱氏遂自經(jīng)死。

〔國朝〕

鄭氏名惠吉。莆田顧長卿冢子本中妻也。本中以母喪憂悴卒,長卿方宦游?;菁甓?,二男在襁褓間,鞠育教訓,冠婚以時。既而長男存耕亦歿。長卿致仕歸,孝養(yǎng)備至,及卒,以禮安厝,廬于墓三年。時稱“節(jié)孝鄭氏”。

趙氏名原。莆田人。年十九嫁林崇生,逾年而夫亡,一子真寶,僅六閱月。家甚貧,父母欲奪其志,誓曰:“背夫無義,棄子不仁,吾不為也。”會郡改筑城池,先廬沒于官,乃攜真寶依父家以居。先墳卑濕,悉為改卜,以夫袝焉。孀居三十余年,年五十四卒。

鄭氏名妙義。莆田人。李汝能妻。夫死時年二十六,一子方三歲,姑老,事之甚謹,略見憂色,遂不下咽。及姑歿,哀毀逾節(jié),終身布素。年七十以終。

林氏莆田人。適同邑宋奇伯,年二十九夫歿,僅一男勸,家無期功親屬,誓志守節(jié)。少姑11陳氏老年嬰疾,坐臥不離側(cè),孝養(yǎng)備至。朝夕飭勸讀書,卒以學行有聞,為沐陽訓導,致仕歸,林氏猶及見之。卒年九十二。后其孫汝勤、曾孫端儀同時升朝,人謂孝節(jié)之應。

林氏郡學生陳邦貢妻,年二十一夫亡。家甚貧,男烜方五月,以死自誓,孝事舅姑。未幾舅卒,罄奩具以治喪葬。姑風疾三年,飲食侍奉無少怠,疾遂以愈,守節(jié)四十余年,族里無閑言。

徐氏鄭永迪妻也。夫亡時年二十八,二子煚、燁皆幼,妾許氏年二十三,僅生一子燉,徐氏泣謂許氏曰:“婦人以不失身為貴,宜相守以保厥終?!笔戮斯蒙踔?,卵翼三子俱有成,燉仕為曲江簿。時稱“鄭氏雙節(jié)”??h令李景孟具其事,與宋寄伯妻林氏、陳邦貢妻林氏同奏請旌異。

林淑清陳經(jīng)疇妻,學士文之女弟也。嫁逾年而夫死,時年二十一,子昕才九閱月,舅姑俱老。淑清朝夕躬奉甘旨,經(jīng)理家事,先后葬夫及舅姑,貞潔終其身。

林茂正莆田王崇貢妻。夫亡時年二十一,生一男方二歲。王氏產(chǎn)業(yè)多荒,而賦稅繁重,茂正內(nèi)外支持,家計漸裕。葬姑及夫,教讀書成立,為高唐州訓導。守節(jié)四十余年,郡縣為上其事,得旌表門閭。

鄭淑慎莆田莊季妻也。季歿時年二十五。子幼,姑老且病,紡織以資湯藥,姑歿,脫簪鉺營宅兆??h令王常具其事與李淑潔同奏聞于朝。

李淑潔莆田林克紹妻也。夫歿時年二十五,晨夕撫柩誓與俱死。家貧而舅姑垂死,生事卒葬無缺禮,鄉(xiāng)族咸稱其賢。

鄭淑清莆田人。周則川妻也。夫歿時年二十二,僅生二女,誓無他志?;蛑S以無子,答曰:“子可無,身不可失?!逼浼宜馗?,綜理有方,仆婢莫敢欺。以夫兄主事備子越為嗣。后舅姑歿,喪葬方畢,越亦早逝。孫軫方九齡,務調(diào)護教督之。及軫預薦,淑清年八十二,猶及見焉。縣令上其事,有詔褒表之。

陳淑慧柳廷茂妻也。年二十五夫亡,一子方六歲,姑老病,養(yǎng)之終身無所失。其夫之叔母林孟貞、弟婦林玉清皆妙年守志不渝,號“柳氏三貞節(jié)”。

吳貞玉莆田黃德茂妻也。年二十三夫卒。夫家故亭戶屢破產(chǎn),貞玉攜遺腹子寬依兄家以居。守節(jié)四十年,家雖貧甚,不改其操。

林氏莆田黃子厚妻也。年二十六夫卒,一女甫齔,子季興遺腹數(shù)月始生。誓不改節(jié),葬其舅姑及少姑李氏于佛嶺山,教督季興讀書,補入郡庠為弟子員??h令王玉上其事,成化己亥旌表門閭。

王氏仙游人。適同邑張琳。年十九而琳卒,子炯甫三歲,姑李氏患風疾,王氏誓養(yǎng)姑鞠子,不二其心。孀居四十余年,閨門之內(nèi)肅如也。知縣王璨以聞,成化己亥旌表其門。

楊靖娥莆田顧文嘉妻,禮部員外郎瑛之女也。年二十五夫亡,無子,僅生二女,勵志守孀。母許氏迫使再嫁,靖娥斷發(fā)自誓。即返夫家,奉姑尤謹。有司上其事,成化十九年旌表門閭。

李淑清大學生鄭習樂妻也。年二十一夫卒,哀痛不食,瀕死者屢。或以舅姑在堂,孤兒在褓勸之,乃止。由是孝養(yǎng)二老,勤生教子,克立門戶,今年六十余矣。

黃懿德貢士林時清妻也。夫歿時年二十四,守志不二。家貧紡織為業(yè),立夫之兄子為后,守節(jié)四十余年,以壽終。

吳淑貞年二十二歸于同縣黃文廣,方閱月而夫亡,斷發(fā)自誓,紡織為生,孝事舅姑,葬祭以禮。有遺腹子曰宜,教之讀書,著錄郡庠。持身終始無玷,有司方奏請表異之。

戴節(jié)英行人方澥長子旭伯妻也。旭伯省父道卒,節(jié)英聞訃哀毀幾絕,時年二十五。二子岳、岱俱幼,誓養(yǎng)舅姑,營冢壙以葬其夫。教子岳讀書,遂登第成名。其娣朱氏,石城教諭和淑妻也,亦妙年喪夫,無子,食貧勵操,始終不二,鄉(xiāng)邦賢之。

徐淑凈揭陽令資用孫女,朱智深妻也。智深卒于父官所,訃至,淑凈哀毀逾節(jié),遂屏去膏沭,撫孤子,事舅姑,喪葬以時。堅持志操三十年如一日云。

余淑玉吳師舜妻也。年二十一夫亡,罄奩妝筑墳葬夫。父母欲奪其志,不從。紡織為生,舅姑垂老,生事葬祭悉皆如禮。成化十二年,為之旌表門閭。

林氏女名貞一。莆田人。南京戶部員外郎珒及戶部員外郎長清之姑也。年十三父母許嫁方氏,未及歸而方氏子遠戍,或有勸其別相攸者,貞一嘆曰:“婦人從一而終,業(yè)已許人而復背之,禽獸之行,吾豈為乎?”家居營葬父母,撫教弟侄,有女丈夫風。未幾方氏子卒于戍所,貞一為服喪三年,屏去華飾,茹素終其身。壽至七十卒。

祁淑惠莆田翁志宏妻也。嫁數(shù)年無子,買妾祁氏生子可璋。未幾夫歿,時淑惠年二十四,妾年二十一。姑老子幼,斷發(fā)自誓,帥其妾辛勤紡織,以備乏絕,舉先廬質(zhì)錢葬姑及夫于西林山。年幾八十卒。

方氏名潔,字淑貞。上虞訓導公瓚之女兄,程鄉(xiāng)教諭林喦弟魯儒之妻也。其父昌齡,文雅善繪事,淑貞少漸染于家,亦讀書,工其父業(yè),永樂間父以畫士起赴京師,女兄淑儀亦以畫女選入禁掖,三弟俱幼,淑貞獨與母居,扶植門戶。既而母歿,父得旨放歸,恒以詩酒自娛,家務一委于淑貞,乃登魯儒于門而妻之。一載間魯儒歿,淑貞誓不復出,撫諸弟以底于成。皓首孀居,終始一節(jié),年八十而終。

祁氏莆田人。父廷嘉以妻同邑王伯善,年二十一而寡。一子生甫三月,同居族屬有欲奪其產(chǎn)者,侵虐備至,祁氏毅然厲操不少屈,卒撫其子有成,先業(yè)亦賴以不墜。鄉(xiāng)黨賢之。年七十四卒。

林氏洪則干妻也。年二十喪夫。終身屏去華飾,奉姑孝,治家勤儉,教子有義方。賢士大夫多稱之。

林淑清莆田李孟宜妻,景州判官獻之女。年二十八夫亡,二子方在襁褓,誓不二天,事舅姑愈加孝謹,守身終始無玷云。

鄭懿德莆田人鄭思睿之女,適同邑陳游勵12。年二十二,生子衍甫四月而寡。養(yǎng)舅姑,撫教其子,誓死不二。后衍領鄉(xiāng)薦為廣之長樂教諭,而懿德猶及享其祿養(yǎng),人以為節(jié)行之報云。

林淑貞莆田人。年十八嫁為江舜居妻,生子瑫,未逾月而舜居卒。時姑已沒,舅老且病,夫兄復遠戍,家無應門五尺之童。林氏日夜勤紡織,以資奉養(yǎng),舅年八十一而終,凡棺衾之屬必盡其心而無所茍,不逾年復脫簪珥葬焉?,暽蚤L,即遣郡庠攻舉子業(yè),鄉(xiāng)人皆賢之。

黃氏莆田人。黃季賢之女,鄭府長史師貢之女兄。適林道淵,年二十八而寡。力貧撫弟子文英及女以底成,今年幾七十矣。學士林文為著《貞節(jié)傳》。

吳貞女莆邑庠生陳邦琛妻也。年二十二夫亡,永矢無異志。家極貧,織纴為生,養(yǎng)姑葬夫,撫遺腹子珠底于成立。閭里稱賢之。

陳淑貞莆田王德滋妻也。年二十七夫亡,儀生一女方晬,家復貧,鬻田脫簪珥以葬其夫。父母欲再醮之,慟哭失聲,誓志彌厲貞操。

福寧州

名臣

〔宋〕

林湜字正甫。長溪人。紹興末進士,累官監(jiān)察御史。奏疏言:“陛下托股肱于宰執(zhí),而所授皆小人;寄耳目于臺諫,而彈擊皆君子。治亂之源,無過于此。”時論偉之。官至司農(nóng)卿、直寶文閣,出漕湖北,卒祀于學。有《槃隱集》。

高曇字子云。長溪人。紹興末舉進士。孝宗朝為太學博士,奏疏言“訓練士兵,久任帥守”,上曰:“卿老成歷練,無高論以相詭譎,其言皆可用?!币钊照Z宰執(zhí)亦然。遷秘書省著作郎,兼皇孫平陽府教授。再對使殿,悉當上意,既退趨出,上目送之,及門乃起。嘗修《乾道會要》,轉(zhuǎn)朝散郎。有《易說》并詩文二十卷。

楊興宗字似之。長溪人。紹興末舉進士。上封事,召對,除武博士,試館職,歷秘書正字、校書郎、司封郎中。時楊存中援張、韓例乞封,興宗曰:“渡江后,張、韓有大功,存中未嘗效微績,豈得援例?”出知處州,除湖廣提舉。

張叔振字振之,長溪人。乾道中進士。弱冠橫經(jīng)講授,狀元木待問嘗師事焉,一時衣冠之士多出其門。累官知浦城縣,通判岳州。入朝四遷為太府丞。凡三登對,所言皆當世急務,上深嘉納,而一時權(quán)貴多忌之。出知信州,卒祠于學。所著有奏疏、詩文集,藏于家。

王伯大字幼學。長溪人。嘉定中舉進士,累遷國子正,知臨江軍。歲饑賑荒有法,復累遷樞密副都承,著左司郎中。進對,其略曰:“人主之患莫大乎處危亡而不知,人臣之罪莫大乎知危亡而不言。陛下親政五年于茲,盛德大業(yè)未著于天下,而招天下之謗議何其籍籍而未已也?夫逸欲之害德,戚宦近習之撓政,奸儔佞朋之誤國,皆犯前古危亡之轍跡。言者執(zhí)之而不肯置,聽者厭之而不憚煩,于是厭轉(zhuǎn)而為疑,疑增而為忿,忿極而為愎,則凡忤己者皆可逐之人矣。陛下誠能布其所失于天下,而凡人言之所不貸者,一朝赫然而盡去之,則天下之謗不改而自息矣。陛下何憚何疑而不為此哉?”又極言邊事,曲盡事情。官至參知政事,以資政殿學士知建寧府,卒。

〔國朝〕

林聰字季聰。寧德人。正統(tǒng)間舉進士,拜刑科給事中。十四年,車駕北狩,內(nèi)外多事,聰多所彈劾。景泰初轉(zhuǎn)都給事中。廷議迎復英宗之禮,聰執(zhí)議當從后。奸臣建請易儲,事下群臣議,聰與二、三輩憤懣弗平,有涕淚者,事雖不能沮,而時論韙之。未幾遷右春坊司直郎,尋復為吏科給事中。執(zhí)政或畏惡之,諷御史劾聰,羅織欲置大辟,有為白于上者,乃左遷國子學正。天順初,起為左僉都御史,奉命簡將士賑山東饑民,升右副都御史。奉命平江淮鹽徒曹欽反,既就擒,聰署院事,窮治其黨羽,多所平反。成化初復奉命賑江淮饑民,還,升右都御史。七年,巡撫大同。明年,以疾乞致仕。遷家越二年,召赴南臺視事。又三載,召為刑部尚書,尋加太子少保。十八年卒。贈少保,謚“莊敏”。聰為人和氣滿容,及遇事則侃侃然,非輩流所能及之。閑居喜觀書,發(fā)為詩文,成一家言。有《奏議集》及《見庵集》藏于家。

良吏

〔宋〕

丘允字執(zhí)中。長溪人。元符中舉進士。累官知柳州,蔡京新行茶法,州縣遵奉,豪右恃勢欺詐良民,官吏不敢詰責,允窮治其奸,遠近敬服。時朝廷方崇尚黃老,允上疏力斥之,徽宗稱獎。又論廣西鹽課之弊,朝廷下其法于兩廣,民以為便。官終朝議大夫。

黃時字景仁。寧德人。紹熙初武舉第四人,開禧初復登進士第。累官知德慶州,文章政事皆有聲于時。嘗追和東坡《仕祿戒知足》詩,即乞休致。又嘗撰取圣賢言行可鑒者百余條目,曰《禔身錄》。所著詩文又有《胖軒》等集。

王宗已字子游。長溪人。紹興間進士。為增城令,治居廣東二十九縣之最13,上特書其名于御屏。秩滿,調(diào)常熟縣,時水軍統(tǒng)制馮某抑配民戶,宗已奏乞戒約。有旨除登聞鼓院。尋知廣州,遷知蘄州。時待闕者千余人,孝宗指其名示宰執(zhí)曰:“是宰常熟者,宜授之?!惫俳K朝奉大夫。

鄭昭叔字顯仲。寧德人。朱文公守漳州,朝廷欲行經(jīng)界之法,乃取昭叔知仙游,曰:“經(jīng)界次第申諸司,乞上之朝省,下之屬部,使按差官吏有所取法?!鼻以唬骸罢咽逯率思揖?,老壽康寧,九十六歲而終。亦其誠心愛民之報也?!?br />
王定國字安卿。福安人。少有大志。紹興之末,叩閽上邊宜十策,高宗幸金陵,復進十五事。命從趙端招撫山東,張浚留致宣幕。時海州為紅巾所據(jù),遣定國與魏勝收復之,就攝判官兼州事,改泗州推官。隆興間陳敏知高郵,辟定國為判官,協(xié)力守城,與虜兵凡九十三戰(zhàn)皆捷,孝宗大悅,特創(chuàng)高郵軍僉判以處之。丁內(nèi)艱,改舒州,宰執(zhí)列薦。召對,上謂大臣曰:“王定國忠義勇略,真英士也?!背哙]軍,政績甚著。終朝奉大夫焉。

倪文一字元芳。福安人。咸淳間沼由進士授安仁縣尉,鄰境峒蠻竊發(fā),文一單騎至營,撫之以恩,諭之以理,峒蠻咸信服。再授潮州,劉憲召置幕下,有疑獄輒委讞之,民以無冤。秩滿行李蕭然。升知清流縣,元兵南下,遂隱居山林,世祖征之不起。嘗作詩曰:“編籬已種淵明菊,鑿沼還栽茂叔蓮?!焙笠詨劢K。

〔元〕

王都中字邦翰。父積翁,初仕宋為福建制置使。元兵入閩,積翁以八郡圖籍獻世祖,授中奉大夫,累官遷刑部尚書,轉(zhuǎn)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奉使日本,至其境遇害。武宗時,追封閩國公,溢“忠愍”。都中以父功授平江路治中,時年十七。遇事剖析,動中肯綮,僚吏皆愕服不敢欺。累拜浙江行省參知政事,卒謚“清獻”。都中歷仕五十余年,所至政譽□著,而治郡之績,雖古循吏無以尚之。當世南人以政事之名聞天下而位登臺憲者,惟都中一人而已。幼留京師,及拜許衡,即知所趨向,中尤致力于根本之學,自號“本齋”。有詩集三卷。(都中后居蘇州,《姑蘇志》云,字元俞。)

陳天錫字載之。福寧州人。以文學薦授本州學正,累遷建陽縣尹。為人寬洪好善,不尚刑威,而民翕然從化。秩滿,以六事兼舉,聞于朝,加奉議大夫,知福清州。年未六十即致仕,優(yōu)游鄉(xiāng)曲二十年,壽八十終。有《鳴琴集》。

〔國朝〕

陳琦字公琰。福安人。永樂中進士。累官江西按察司僉事,政通而敏,法平而恕。嘗行部至筠,筠方大旱,民以為憂,琦引咎自責,齋沭致禱,甘雨隨注。一日坐堂上,庭有大蛇長數(shù)尺,翹首向琦若有所訴,琦異之,令人蹤跡其去,得古井,中有遺尸。乃密察訪,知有張甲妻私于李乙,因與乙殺甲棄井中,捕至遂服罪。筠人以為神。琦歷所至,善政尤多,此其最著者也。未幾卒于京師寓舍。

孫賦字國用。福安人。正統(tǒng)間由太學生授龍川縣知縣,地僻民稀,素號難治。賦為政明敏,輕徭薄斂,重農(nóng)勸學,寬嚴得宜。數(shù)載之間,增墾田米三百余石,奏蠲屯田陪征米五百余石。十四年,黃蕭養(yǎng)倡亂,捍御城邑,招集流亡,上下愛之。秩滿固請致仕歸,卒年八十七。

道學

〔宋〕

楊復字志仁。福安人14。受業(yè)朱文公之門,與黃干相友善。真德秀帥閩,嘗創(chuàng)貴德堂于郡學以處之,學者稱曰“信齋先生”。著《祭禮》十四卷、《儀禮圖》十四帙,又有《家禮雜記附注》二卷。

儒林

〔宋〕

林維屏字邦稷。長溪人。少從義豐先生游,通性理之學,而于《易》、《詩》、《書》尤有所造詣。梁克家判福州,延禮于郡庠,講道授業(yè),一時學者云集。克家深器重之。所著有《易詩書春秋等論》、《韓柳辨疑語錄》諸書,學者稱為“榕臺先生”。卒,貧不能葬,縣令劉既濟為卜地安厝。后縣令黃龜朋為立祠,今祀于學宮。

黃宗傳字景孟。寧德人。淳熙中進士。問學該博,尤長于《易》。開門授徒,屨恒滿戶門外。嘗自贊,有曰:“何事窮能到骨?只緣氣要沖魁?!彼小兑讉鳌沸杏谑?。

楊楫字通老。長溪人。與楊方、楊簡俱師事朱文公為高弟,時號“三楊”。楫累官司農(nóng)寺簿,奏札論:“進君子,退小人,勿徇左右之請,以重中書之權(quán),飭執(zhí)政之臣可否相濟,以任憂責;獎廉靜之操,絕奔兢之風?!背龂硬┦?。臺臣或干以私,答曰:“臺有紀綱,學有規(guī)矩,當各守其職?!睂こ鲋矐c,移湖南提刑,江西運判,卒祀于學。所著有《奏議》、《悅堂文集》。

黃干字尚質(zhì)。長溪人。師事朱文公,著述甚富。官至直學士,卒祀于學宮。

孫調(diào)字和卿。長溪人。其學得朱文公之傳,以排擯佛老、推明圣經(jīng)為本。所著有《策府》五十卷、《易書詩解》、《中庸發(fā)題》共五十卷,《浩齋稿》三卷。學者稱為“龍陂先生”。卒祠于學。

高頤字元齡。寧德人。祖確,邑稱善士,嘗與陸游為詩友。頤慶元中進士,其學以《中庸》、《大學》為宗,其治身行事以誠實為主,故其范于居官臨民之際,卓然有聲。嘗語學者曰:“吾身任大責重,無天地生物之功,而有天地生物之心;無經(jīng)國子民之位,而有經(jīng)國子民之志。”又曰:“學者學為圣人事,非止讀書作文,求仕進而已?!彼小峨u窗叢覽》一百五十卷、《詩集解》、《傳》各三十卷。學者稱為“拙齋先生”。子伯壎,字汝諧,嘗魁漕舉,學問踐履皆醇正。有《會粹古今事類》二百卷,集關(guān)洛諸公語為《傳心直指》十卷,及《一得錄》、《愚齋類稿》等書。

陳駿字敏仲。寧德人。舉進士,登朱文公之門。著《論語孟子筆義》,又著《毛詩筆義》,未及脫稿而卒。號仁齋。子成父,字汝玉,克承家學,辛棄疾持憲節(jié)來閩,聞其才名,羅致賓席而妻以女。其學以立誠為本,《近思錄》一本,口誦心悟不少輟,故行已皆有法度,安貧守道澹如也。嘗升上庠,兩預解選,有《律歷志解》、《和稼軒詩》、《默齋集》藏于家。

鄭師孟字齊卿。寧德人。家貧力學,《六經(jīng)注疏》手自抄集,受業(yè)于朱文公之門。勉齋黃干嘉其志,遂妻以女。嘗著《洪范講義》以發(fā)明文公皇極辨之蘊。號存齋。

龔郯字曇伯。寧德人,曾祖允昌、祖必俞俱稱善士。郯早從朱文公學,不務口耳,一意躬行,晚與同門友楊復論辨理氣先后之說,尤有造詣。自號“南峰居士”,有詩文雜著數(shù)卷。

陳經(jīng)字正甫,號存齋。福安人。慶元中進士,官終奉議郎、泉州泊干。經(jīng)嗜書成癖,啟益后學為多。有《書解》五十卷及《詩講義》、《存齋語錄》行世。

張泳字潛夫。福安人。蚤有志濂洛之學,家居授徒,門弟子多有顯者。慶元中禁偽學,大比試天下之言性論,有司讀其文驚喜,以為壓倒場屋策問偽學。泳抵排異端,力主朱文公正學之傳,有司賢之。號省齋,學者又稱為“墨莊先生”。有文集傳于世。

鄭君老字邦壽。長溪人。登咸淳四年陳文龍榜進士。乞歸養(yǎng)親,連丁內(nèi)外艱,未起,而宋祚已告終矣。元初,知君老者交薦于朝,征書旁午,竟不起。君老十歲能詩,十二能綴文,十六領鄉(xiāng)薦首選,十七登進士。家居事父母、處兄弟克孝克順,內(nèi)外無閑言。喪亂之后,獨立煢煢而學益篤,守益固,鄉(xiāng)后進多宗師之。卒,學者私謚之曰“靖節(jié)先生”。所著有《五經(jīng)解疑》、《梅壑集》。

李鑒字汝明,自號一齋。寧德人。嘉定中進士,官終廣東提舉。鑒事親克孝。嘗從黃干、楊復游,得聞敬義之旨。干語之曰:“汝明資質(zhì)如此,若志學不倦,異日當為偉器?!睔w與龔郯創(chuàng)《六經(jīng)》講社,推明師說,誘掖后進。居官為政,平易近民。尤曉兵事,嘗督捕贛寇,提兵深入梅州界,陳、羅二賊就擒。后梅州寇猖獗,又授以州符,賊憚其威名隨遁去。及蒞廣東,值兩浙大饑,鑒運米千艘,全活甚眾。所著有《鳴和集》。

林駉字德頌。寧德人。少穎悟,清修苦學,博極群書,雖山經(jīng)地志、裨官小說、老釋之書無所不覽。景炎元年以《易》魁鄉(xiāng)薦,鄰境爭迎而師之,聚徒歲以百數(shù)。著述甚富,有《皇鑒前后集》、《源流至論》行世。

〔元〕

陳尚德寧德人。自號懼齋。居邑之石塘,學者稱“石塘先生”。宋季從會稽韓恂齋先生學,元初隱居為教授,巋然為后學之宗。其學以《四書》為本,《四書》既通,然后教人治經(jīng)不貴辭,不急仕進,必真知實踐,求無愧于古之圣賢而后已。又精通律呂、天文、地志、算數(shù)之學。著述有《四書集解》、《書傳補遺》、《易說》、《詠史詩》、《算書》行于世。(恂齋,疑韓性也。)

韓信同字伯循。寧德人。幼穎悟,日誦萬言,工文賦,尤精駢儷語。既壯,受業(yè)陳尚德之門,遂刊《落華藻》,蚤夜究心于伊、洛、關(guān)、閩之論,尚德嘆曰:“吾老矣,得斯人飲水俟命,復何憾哉?”延祐四年,應江浙鄉(xiāng)舉,不合而歸,即杜門不出。自是四方書幣日至,而弟子樞衣請教者履滿戶外矣。其教人為學,次第規(guī)模皆本于尚德,游其門者多知名士。著《書經(jīng)講義》、《二禮易經(jīng)旁注》、《書解集》、《史類纂》及詩文十余卷行于世。

陳自新字貢父,號敬齋。寧德人。通五經(jīng),尤精于《易》數(shù),探其理妙,皆本源傳義,而推衍以皇極經(jīng)世書,弟子從游者甚眾。著述有《起興》等集行于世。

文苑

〔唐〕

林嵩字隆神。長溪人。登乾符二年進士。明年歸省,極為觀察使李晦所重。尋召除秘書省正字。值黃巢之亂,遂東歸,觀察使辟為團練巡檢官,轉(zhuǎn)度支使。秉公贊理,舉賢良,裨政化,雖在軍旅,不忘俎豆之事。后除《毛詩》博士,官至金州刺史。嵩長于詞賦。(按《唐書 藝文志》有賦一卷。)

〔宋〕

王鯨字辰龍。長溪人。熙寧、元豐間嘗兩請鄉(xiāng)舉。王安石退居鐘山,鯨游金陵,薄其為人,不肯一登其門,而與尚書黃裳、秘閣陳寬民為文字交。蘇軾守杭州,開西湖,鯨投以詩,有曰:“時辟西湖作勝游,使君元是濟川舟?!陛Y大加稱賞。

劉季裴字少度。福安人。十歲能文。紹興中進士。歷秘書丞、監(jiān)察御史、起居郎兼太子左庶子,終朝散郎,秘閣修撰。季裴乾道間作《十論》以進,中一篇論何承天屯田,矩畫甚詳,上方欲行兩淮屯田事,大見稱賞。每經(jīng)筵顧問,所對皆稱旨。所著有《論孟》、《周易解》、《頤齋遺稿》。

陳元老福安人。學者稱為“城山先生”。有《城山集》行于世。

姚瀛字子山。福安人。七歲能誦班史,十七歲應舉居太學,以文章著名。隆興初登進士第,凡四任教官。嘗辨太玄通潛虛之數(shù)。所著有《鳳渚集》行于世。

王宗望長溪人。父模,執(zhí)經(jīng)義豐之門,宗望亦從義豐學,義豐嘗謂之曰:“子為文大似唐子西。”宗望學有源委,其于器數(shù)、制度考較尤精。先輩林中嘗問“宗”、“族”二字之別,宗望引左氏語以對,中嘆服。(宗望,一本作公望。)

黃館長溪人。號古愚。少力學,博通經(jīng)史,善屬文,尤工于詩。有《帚金集》藏于家。

陳應龍字定夫。寧德人。為人豪放英邁,精《尚書》、《春秋》,又喜讀孫吳書。淳熙中就試右庠。陳傅良持文衡,見其所作,詫曰:“此館閣人物也?!敝弥?。選注修仁縣尉。徐應龍持憲廣右15,以應龍緩于趨迎而督過之,應龍書六十韻以呈,有曰:“弱冠弄筆硯,恥為章句儒。夜半劍氣發(fā),精光射天衢,欲分天子憂,張燈閱地圖?!庇衷疲骸捌唛}山水秀,我亦思故廬,□官如涕唾,焉能輕重吾?”徐閱之乃曰:“豪杰士也。”遂加敬禮焉。

許叔度字端大。寧德人。淳熙七年鄉(xiāng)舉。嘗著《江東十論》,推原三國六朝離合之由,臞軒王邁為之注。亦攻詩。叔度兄弟五人俱有才名。

李興時字叔起。寧德人。蚤負才名。淳熙中武舉擢第,當路交薦之,除武學教諭,明年除博士。宋重儒官之選,右科為博士自興時起。

余復字子叔。寧德人。少從張翰學,精于《周官》。紹熙初,策士大廷,光宗覽復所對,曰:“余復直而不訐?!彼爝谝?。寧宗即位,詔入史館兼實錄檢討。所著有《禮經(jīng)類說》并詩文集,藏于家。

陳英字羲叟,號存齋。博通經(jīng)史百家之學,游江湖,名卿爭致之。晚歸桑梓,以所學淑諸人,執(zhí)經(jīng)北面者半青紫。所著詩文有《樂天集》十卷。

張安修字孟堅,號西麓。寧德人。嘗領漕舉,以子文虎登第,引年賜承務郎。博通經(jīng)典,工詞賦,達官貴人爭屈致賓席,詩文流落江湖者,士大夫多愛重之。有《翠樾集》。文虎亦有時文名。

〔國朝〕

林保童字子成。寧德人。幼聰敏出其輩流,群書一覽輒成誦,為文章不煩繩削而自合矩度,先生長者皆器重之。洪武中舉進士,知綏寧縣。

士行

〔唐〕

薛令之字珍君。福安人。神龍初舉進士。開元中為左補闕兼太子侍讀,題詩于壁曰:“朝旭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飯澀匙難綰,羹稀筋易寬,只可謀朝夕,何由度歲寒?”玄宗東宮幸見焉,索筆續(xù)之曰:“啄木嘴距長,鳳凰毛羽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绷钪蛑x病東歸。玄宗聞其貧,命有司資其歲賦,令之量受之,不肯多取。肅宗即位,思東宮舊德,召之,令之已逝矣。嘉嘆其廉,敕其鄉(xiāng)曰“廉村”,水曰“廉溪”。

〔宋〕

鄭昌齡字夢錫。寧德人。宣和中舉進士,性耿介不茍合。時秦檜當國,聞其才名,欲處以美官,嘗命其客李姓者先以書諭意,昌齡為詩謝之,有曰:“先生傲睨醉客旁,不覺滂沱入醉鄉(xiāng)。來書恐是醉中語,使我大笑譏荒唐。”后以太常寺簿召,不起。官終承議郎。

洪清臣字直侯。長溪人。建炎進士。為人篤厚誠愨,居官以清白著聞。時邑有火災,清臣默禱于中庭,既而四鄰皆燼,其家?guī)h然獨存,人以為清操所感。官至朝散大夫,知邵武軍。

張翰字云卿,號坎翁。寧德人。以學行為鄉(xiāng)先生,高頤、余復皆其高弟也。乾道間舉進士,居官蒞民所至有聲。年七十致仕歸。所著有《觀過錄》三十四章。

陳宋輔字公弼。寧德人。淳熙中舉進士,累官柳州教授。平生尚節(jié)概,重然諾,士流敬憚之。從兄致遠,經(jīng)明行醇,嘗入國學,有才名。

高松字國楹。長溪人。少游學止齋陳傅良之門,穎悟過人,尤篤志勵行,傅良賢之。中紹熙初進士。授臺州教授,啟誨有方,一時州之縉紳皆出其門。

〔國朝〕

周斌字質(zhì)夫。寧德人。洪武中領鄉(xiāng)薦,授建寧府學教授。時兵革甫息,斌修廢起弊,嚴立教條,作新士習??たh長貳非公事弗造其室,與之語曰16皆政教大端,弗及私事。十五年,云南平,撰賀表稱旨,有金幣之賜。秩滿,召至便殿,承顧問,以質(zhì)直見重。明年,拜中都國子司業(yè),約度明信,諸生悅服。又明年,召還,升齊王府左長吏,輔翼開陳,一以正道。丁內(nèi)艱,以病卒。

林拱字仲恭,號雪樵。福寧人。少從寧德韓信同學。篤信力行,務求底于無過之地。為學不事口耳,為文詞必以理勝,不事華藻。志尚恬退,惟教授鄉(xiāng)黨,以淑后進。屢以明經(jīng)薦,俱不起,晚年強召為本邑儒學訓導,不半載遂以疾辭去,家困窮,泰如也。又同縣人鄭轙,字子乘,角即與拱結(jié)為文友,同受業(yè)于信同之門,信同嘗謂“二君他日可以續(xù)吾閩前賢理學之傳”,及信同卒,與拱俱心喪三年而后歸。一時文行與拱相埒,皆年八十終。各有詩文集藏于家。

陳宗孟字公孫。寧德人。永樂初舉進士,知易州。有學行,為諸生時常上書當?shù)勒吡T立鹽場,鄉(xiāng)人多德之。居家嚴訓戒,子侄同居,庭無閑言。有詩文藏于家。

風節(jié)

〔宋〕

阮大成字希圣。寧德人。政和中以三舍升國學。靖康元年,金人犯闕,道君播遷,李綱斥罷,白時中、李邦彥、張邦昌、李稅等乘勢用事,大成與陳東等伏闕上書,言“李綱奮勇不顧,以身任天下之重,所謂社稷之臣也”,朝廷遂以綱為尚書左丞,充京城防御使。

劉現(xiàn)福安人。宣和二年伏闕上書,言外寇猖獗,而王黼、梁師成之徒不恤國難,肆其奸貪。言甚激切,不報。二年,陳過成,張汝霖以直言為黼所劾,又伏闕上書力爭之,亦不報。遂拂袖東歸。在朝賢士大夫多薦之者,竟不起,終老于家。

陳最字季常。福安人。宣和間登進士第,授新昌縣丞。會杭卒叛,最單騎見賊,以理諭之,賊曰:“此公忠義,虐之不得。”遂送最以歸。召對稱旨,上諭宰執(zhí)曰:“陳最人物可愛,議論可取。”授諸司糧科院。佐鄭刪中使川陜,與虜分劃地界,虜使乃賀景仁之子,屢與最爭,最責之曰:“子受本朝大恩,何乃若是?”賀氣沮,卒從所議。還朝以聞,上喜。時秦檜方主和議,最力沮之。檜不悅,出知興國軍。

林珦字德潤。長溪人。紹興初,求直言,珦上《砭石論》四十七篇,敕補文資。尋召對,進三札,上面諭云:“前見所上書,今復見此札,知卿忠義敢言,不減唐馬周也?!备闹龋瑲v無錫、宣城令。以樞密楊彥質(zhì)薦,知無為軍,又知太平州,終朝奉大夫。

高準字平一。寧德人。隆興初丞相湯思退主和議,太學生張觀等伏闕上書,乞誅三賊,準與焉。乾道間虞允文當國,獻《東南消患書》一卷,因請入北界伺虜虛實,凡山川夷狹、道里遠近、郡邑兵賦強弱,悉錄以獻,并言恢復大要。時允文已去國,朝廷欲授以官,準曰:“準之所以效命于虞相國者,正以復九廟陵寢為念,非為身計也!”拂袖歸西山之陽,杜門不出。詳見本志《張觀傳》。

張觀字達之。福安人。紹興中入太學。隆興中金虜渝盟侵擾淮甸,觀率太學生七十二人上書請斬湯思退、王之望、尹穡,竄其黨洪適、晁公武,而用陳康伯、胡銓等以濟大計。言甚切直。后登乾道五年進士第,終新城令。詳見《福州府 人物志 陳璟傳》。

林仲麟字景仲。寧德人。倜儻有大志。淳熙五年,試太學第一。慶元中,與楊宏中等六人上疏救趙汝愚,韓侂胄怒,送昆陵編管,仲麟毅然不少屈,時有“慶元六君子”之稱。詳見《福州府 人物志 楊宏中傳》。

林仲虎字景瞻。寧德人。慶元中應武舉,廷試第二。嘉定初,檢詳林桷使北虜,辟仲虎為屬,虜邀私覿,仲虎力辯不屈。至虜廷錫宴,值宣仁后忌日,仲虎秉禮固辭,虜不能奪。仲虎知兵未可定,乃上奏,其略曰:“樂因循者狃于私意,言進取者病于寡謀。為今之計,當重發(fā)而必成,不可輕出而茍且?!扁栌檬抡咭?,出守浮光。后宰執(zhí)復舉仲虎使北虜議和,除右騎衛(wèi)中郎將,充通謝副使,至濰陽,聞淮西失守而止。仲虎能屬文,尤長于詩。有《百將詩》及《雜詩》行于世。

孫應龍字從之。開禧中應武舉廷試,時大臣始開邊隙,策召及之。應龍對,再以“兵興啟釁,輕舉妄動”為言,有司奇之,欲置首選,或詆其不合時好,猶居鼎魁。歷官五典邊郡,一總?cè)州U,深為魏了翁所敬重。

陳煃字孟明。長溪人。嘉定中,進士甲科。累官宗正寺丞。剛直敢言,權(quán)奸惡之,出知邵武軍。

忠烈

〔唐〕

黃岳寧德人。博通經(jīng)典,尤邃《易》象數(shù)之學。唐末由鄉(xiāng)貢入太學。巢寇入閏,避地者無所衣食,聞岳勤施有長者風,從之如歸市,賴以不死者甚眾。乾寧中,王審知節(jié)度威武軍,屢辭為屬,力辭不就,既而朱溫篡唐,審知竊王號,必欲起岳,岳度不能拒,遂投于淵而死。邦人哀之,相與立祠祀焉。

〔元〕

陳陽盈字子謙。天錫次子也。以父蔭累官侯官縣尉,調(diào)泉州府稅課司副使,丁家艱歸。至正中,草寇攻州,知州王伯顏檄陽盈率民兵拒敵,奮不顧身,遂陷于賊。帥王善脅之使降,陽盈執(zhí)大義罵賊,遂遇害。家業(yè)焚掠蕩然。事聞,敕贈敦武校尉、安溪縣尹,旌表其門閭。

陳端孫字伯都。天錫嫡孫也。弱冠登武舉首選。授總管府錄事,四遷至福建宣慰使,出鎮(zhèn)福清州。時陳友定欲據(jù)八閩,勒兵侵州境,端孫率眾拒之,中流矢墜馬被執(zhí),友定脅之使從,端孫憤罵曰:“我家三世事元,今從汝反耶?”友定怒殺之,其妻孫氏抱幼女投井死。

〔國朝〕

陳锜字器之。福安人。領鄉(xiāng)薦拜監(jiān)察御史。永樂間監(jiān)軍甘肅,號令嚴明,軍民戴之。忽虜寇將至,或曰寇勢猖獗,宜少避其鋒。錡奮然勒兵拒戰(zhàn)數(shù)日,力不能支,被執(zhí)。錡厲聲罵賊不屈,虜怒殺之。事聞,太宗為之涕泣,曰:“陳御史忠臣也!”

姚望之字肖呂,寧德人。嘗受學高頤之門。寶慶中武舉擢第。會恢復三京,趙葵辟為其屬。王師抵汴,乘勝復西京,望之以汴河糧運未繼,請休養(yǎng)士卒,浚治池壘,以備不虞,未幾元戎班師,望之竟歿于王事。

孝義

〔宋〕

陳嗣光字朝倚。寧德人。處己廉,事親孝,宗族鄉(xiāng)黨稱焉。時朝廷舉孝廉,縣以嗣光應詔,邑簿陸游為立孝廉坊旌之。

王士奇字永叔。福安人。初以鄉(xiāng)薦赴省試,聞弟達州教授知章訃,不赴廷對,即往蜀護其喪以歸,凡六年,而后就試。當?shù)霉?,以母老丐祠。當國者高其行,畀以堂除,凡二十三考方注莆田法曹。真德秀嘗語當路曰:“王法曹文行俱美,尤孝于親,當于古人中求之?!焙笠苑钭h郎賜緋衣致仕。優(yōu)游田里,手不釋卷,嘗書其門云:“立行孰先須孝弟,傳家有后是詩書?!弊淠臧耸?。所著有《諸經(jīng)釋疑》、《諸史節(jié)略》及《宜拙平心集》藏于家。

黃裳字元吉。寧德人。魁岸偉特,少有奇節(jié)。應淳熙二年武舉,魁南宮,以才見稱,守長軍,夷酋得顏、得丙等攻清平寨,裳遣兵同熟夷骨紹等大破之。三歷郡,俸入多以給親舊。任子恩必先其兄之子而后己子,人高其義。子師但,能詩,忱恂謹厚,人以長者稱之。(“守長軍”一句,疑有闕文誤字。)

王褒長溪人。政和中,建寇猖獗東下,群盜相梃而起,褒率鄉(xiāng)人團結(jié)義兵守關(guān)御之。紹興初,范汝為據(jù)建城,侵掠旁邑,至縣境,知其有備,遂取道古田、政和以歸。長溪閭井晏然,皆褒之力也。事聞,與其佐王杰等皆補官有差。

〔元〕

王薦福寧州人。性孝而好義。父嘗病甚,薦禱于天,愿減己年益父壽,病遂愈。母病渴思食瓜,薦出求之,避雪樹下,忽見巖石間青蔓離披,得二瓜以啖母,渴頓止。為人立后治葬,又買棺置義阡以給貧之不能殮殯者,又買田易谷以賑鄉(xiāng)人之饑餓者。福建宣慰司上狀旌之。詳見《宸翰志》。

林大興福寧州人。性至孝,事其父梅巖能承顏順志。嘗剪竹以護菊,其竹半枯,節(jié)上生根,懸于地復生筍。及父歿,殯殮葬祭一循朱文公家禮,居倚廬于中門之外。是年海棠花不開,塘之紅蓮變開白色,屋后禽鳥朝夕喧鳴不絕,至虞乃已,人以為孝感所致。

宦跡

〔宋〕

張希紹福安人。游學京師,建炎間倡義集河南兵敗金虜于平陽軍,授郎官。和議成,調(diào)秭歸縣尉。

王石孫字宗略。寧德人。淳熙中武舉第一。丞相趙汝愚見其姿容魁偉,議論英發(fā),以一世人物許之。由黔陽尉特授興州機宜。開禧中,朝廷選知兵才望之士護江滸,與林仲虎同日被命。累官知高郵軍。

隱逸

〔宋〕

林偉字文叔。寧德人。學問該洽,與高頤、余復為文字交。年四十不應科舉。家居,義方之教甚嚴。子仕夔,登進士第,學行俱粹。孫祖恭,亦登進士第。

藝術(shù)

〔國朝〕

鄧彥仁福安人。精醫(yī)術(shù),急于救人而不責其報,人多德之。

列女

〔宋〕

丘氏寧德人榕軒先生陳晏妻也。性慈孝,姑病篤,丘氏刺血寫經(jīng)以祈庇佑,姑果感夢而愈。平生輕財好義,每給食以施囚徒。初,建寇葉儂以犯私鹽系尉司,日久稔知丘氏孝行,建炎間儂寇縣境,戒其徒勿驚動孝婦丘氏,勿焚蕩其家產(chǎn),勿誅戮其親屬。古田杉洋有避寇者聞之,奔入丘氏家,賴以全活,縣西一帶免罹兵火,皆丘氏之力也。其后孫言應、元應俱登科,世以為活人陰騭之報。

陳氏名莊。寧德人。年二十,適進士何晉之。事姑孝謹。甫再期晉之卒,一女尚幼,陳氏方有娠,因默禱于天,曰:“若何氏有后,死不悔矣?!焙蠊媚小K炱寥ブ瑵?,閉門獨居,親戚故舊罕見其面者。夜課子讀書率漏下三鼓,其子卒以文學名,孫元兩請漕舉。邑人張翰為書其事于《觀過錄》。

鄭氏女名貞。福寧州人,父曰靖,兄君老。貞少端莊,不妄言動,未笄許嫁里人林淼。德祐元年,貞年方十八,元兵南下,兇徒四起,俘掠鄉(xiāng)邑。一日,忽寇至,貞獨處一室,懼其污己也,乃取剃刀自刎而死,仆于床,手猶執(zhí)刀甚堅。時君老在外,亦為賊所傷,及蘇而歸,見貞死流血淋漓,容色不變,欲殮之,乃舒手釋刀于地,人咸異之。

〔元〕

陳氏福寧州人林克威妻也。元季袁氏擁兵屠戮克威家,陳氏挾姑抱子走匿山谷中,后潛作母家,收克威□家遺骨葬之17。時陳氏年方二十有四,母憐其少,欲使改適,令人微諷之,陳氏泣曰:“棄老稚而他適,禽獸所不為也。”毅然勵操,終養(yǎng)其姑,撫成其子,年八十三而終。

〔國朝〕

陳氏名四姐。福安人吳三三妻也。三三早卒,陳氏方盛年,撫七歲遺孤,誓不食他姓。伯氏素暴狠,欲奪其田,因勸之改適,陳氏泣曰:“適人之道終身不改,況未亡人幸有子,何忍去之?”后揣知伯氏意不善,恐終不免,乃手書先世產(chǎn)業(yè)于一紙匿于故籍中,削發(fā)為尼;伯氏又逼之,遂投于溪而死,鄰里皆為之嘆惋,而郡邑未之聞也。成化十九年,伯氏孫仍奪陳氏子田,陳氏子檢故籍中得其母手書,訴于同知馬迪,為剖析之,陳氏貞烈之始白于世。

連氏名婉娘。福寧州人,父悌以適同里黃坦,年二十,坦卒,子鏵,生二年猶不能言,婉娘誓無他志,或諷之曰:“青年守節(jié),所賴者子耳。今子復啞,守之何益?”婉娘泣曰:“吾之所以不遂從夫地下者,以有姑與子耳,若棄姑與子而他適,是禽獸之行,吾豈為之哉?”正統(tǒng)十三年建寇犯邑境,婉娘盡輸儲粟以餉師,乃奉姑攜子避地南金城,盜息而后返。姑卒,畢喪葬,歲延師教鏵學書,以代口語,既長為娶婦,生孫子澄,宗祀賴以不絕。今年已七十矣。

鄭氏名賢娘。福寧州人。夫王滿卒,賢娘年甫二十四,養(yǎng)老姑,撫幼子,誓不易心。卒之姑賴以終其天年,子恃以底于成立,人以為節(jié)孝之稱。

楊氏名靜德。福寧衛(wèi)后所千戶劉泉妻也。泉卒,楊氏年甫二十九。三乳而生五子,曰,曰琇、曰琪、曰璘、曰琥,俱在襁褓,內(nèi)外無期功強近之親,日操井臼,夜則紡織,撫教諸孤咸底于成。年八十五疾而卒。

校注

1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彼何人斯”。

2“閑良”疑為“賢良”之訛。

3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許搏”。光緒《莆田縣志 人物》作“許摶”。僅載宣和間嘗以事忤秦檜,不載檜弟棣事?!锻鯐劻羵鳌返d檜為太學正,晞亮為學錄。此處疑有錯簡。

4“其從”似為“其后”之誤。

5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雖頗殺傷”。

6光緒《莆田縣志 人物》作“特畏死耳”。

7“林萃”作“林華”,下“陳瓚傳”同。

8應作“汝知守城不降有曰陳文龍者,吾侄也。”

9弘治、萬歷《興化府志 人物》均作“白鳥復翔集”。

10弘治《興化府志 人物》作“子伯愚、伯達并登第”。

11光緒《莆田縣志 列女》作“庶姑”。

12弘治《興化府志 女德》作“陳遜勵”。

13應作“治行居廣東二十九縣之最”。

14乾隆《寧德縣志 人物》作“寧德人”

15乾隆《寧德縣志 人物》作“徐應持憲廣右”。

16據(jù)乾隆《寧德縣志 人物》“曰”字衍。

17乾隆《福寧府志 人物》作“潛收其家遺骨葬之”,此處有錯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