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吳序

臺灣外記 作者:清·江日升


天下無可輕之人物,亦無可棄之土地。蓋土地與人物相表里:人能立節(jié)立名,則隨其所至之處,皆成乾坤;人因地而杰,地亦因人而靈,如今日之臺灣是也。

臺灣本荒服,自古以來,未有人民居乎其間。迨鄭成功避遁于此,蕈路而開斯土;子經(jīng)承其基業(yè),志仿田橫,假明故朔四十余年。雖抗逆天威,擾害沿海居民,然我皇上巍巍至德、休休有容,憐其忠義、棄其小嫌,歷年遣官招撫,義不歸誠;成功不失為守志之士,鄭經(jīng)亦不失為承業(yè)之子,是臺灣因成功父子而重也。迨氣運告終,而勝國子孫,有寧靖王朱術(shù)掛全家盡節(jié)!波濤為之嘆聲、風(fēng)雨為之流淚,是臺灣又因?qū)幘竿醵匾?。嗚呼!寧靖王死得其名,善矣哉!但鄭氏握兵?quán)于海隅,即前犯江南、后犯閩粵,是天下只知有成功與經(jīng),不知有寧靖王朱術(shù)桂也;設(shè)使術(shù)桂不死,則其名不傳,亦與敗葉腐草同寂寂而無聞,不幾為臺灣之山靈所笑乎?惟其從容就義,無慚勝國遺風(fēng),不負成功開辟臺灣之壯志,亦不負鄭經(jīng)固守臺灣之苦心;且五姬慷慨輕生,氣勝男子,而臺灣之山川草木,能不因此而增光乎?今東土人心,順天意而歸本朝,遂將臺灣之地收入版圖,我皇上得此車書一統(tǒng)之盛,大沛恩膏,深加殄恤,俾番、漢生靈各得其所,是臺灣又被帝德之光,將來甲于天下而愈添其生色也。夫以窮海遠裔之區(qū)、有存誠守義之志士、舍生就死之王孫,又有英雄豪杰懋建殊勳,標(biāo)名麟閣;至于高人隱士,閨壺節(jié)烈,又昭昭在人耳目間。則臺灣之外志不可不修也。

余與江子?xùn)|旭,本會于西粵蒼梧,閱其所輯臺灣外志。其中誅犯順不屈之人、存亡國盡忠之事,不致荒外年久湮沒,誠圣世之公論也。且備錄文武職名,詳載各官事實,俾后來稽古儒生,知開創(chuàng)臺灣者建其業(yè)、攻克臺灣者顯其功、歸順臺灣者識其時、死難臺灣者彰其節(jié),據(jù)事直書,以外名之,深有得于春秋之義,正合我皇上勸忠勸孝之大典,豈非有功于名教之所為哉?則斯志之作堪與經(jīng)史并傳,而東旭之才情識力,直與左、莊、班、馬照映先后,同垂不朽。余平日以鄭經(jīng)守義,羨成功之有子;以術(shù)桂盡節(jié),欣勝國之有孫。今覽斯志,相為符合。

余與東旭未面而意氣相孚,既面而傾蓋如舊,故不禁歡欣鼓舞,筆一言而弁其端。

螺陽洛水庚弟藎臣氏吳存忠拜書于西粵蒼梧署內(nèi)。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