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武安縣志
目錄
卷之一
天文志
分野
地理志
沿革 疆域 城池 形勝 風(fēng)俗 山川 古跡 陵墓
食貨志
物產(chǎn) 戶口 田賦
祀典志
文廟 壇壝 祠廟
卷之二
建置志
行署 縣治 學(xué)校附社學(xué) 巡檢司 陰陽醫(yī)學(xué) 教場 鋪舍 亭榭 橋梁
寺觀 倉廒 坊鄉(xiāng)附市集 鎮(zhèn) 店 坊 牌 申明亭 旌善亭 養(yǎng)濟(jì)院
漏澤園
官師志
縣官 學(xué)官 名宦
卷之三
人物志
科第 歲薦附援例 恩陰 征辟 武勛 卿賢
節(jié)孝 封贈 旌義 三老 胥才 僑寓
災(zāi)祥志
旱 寇賊 雨雹 黑青 星隕 蝗 地震 鳳凰 芝草 麒麟 玉兔
卷之四
藝文志
碑記
武安縣志序
邑繼治者不乏,而竟未創(chuàng)志以傳,亦武安闕典也,大夫士恒病之。嘉 靖甲辰(1544年)秋,介石子至,僉曰:"盍志諸盍志諸:何不修志?盍,相當(dāng)于"何不"。諸,"之乎"的合音。?"介石子色泚泚:汗出貌,這里為自謙 詞。,然不敢應(yīng)也,已而,唐云川侯起補是邑令。越二祀,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僉曰:"有賢令矣,盍志諸?"介石子曰:"唯唯"。
夫志也者,史之流也。自列國掌記之職不存,而郡邑之志作,蓋藉以 考俗、求治、仰止、進(jìn)修,而為信史于一方者,非以飾吏事而廣見聞也。茲唯任亦大唯艱哉。昔司馬遷以良史稱,識者猶恨其言未能出一家。介石子自底不類,恐弗 克直道而行公、紀(jì)述以風(fēng)勵有眾,因偕韓生永淳、郭生可久、張生光漢,旁搜博采,得舊草志一冊,事實疏而文亦荒鄙。復(fù)究大明一統(tǒng)志、彰德郡志,歷代史冊諸 書,及邑之縉紳耆庶,粗得一二之緒余緒余:本指抽絲后留在繭子上的殘絲,后泛指剩余的東西。。本星舍以昭域也,是故有天文焉;本職方以昭辨也,是故有地理 焉;本地利以昭恤也,是故有食貨焉;本常秩以昭敬也,是故有祀典焉;本經(jīng)制以昭守也,是故有建置焉;本政教以昭憲也,是故有官師焉;本名實以昭勸也,是故 有人物焉;本時令以昭警也,是故有災(zāi)祥焉;本故典以昭訓(xùn)也,是故有藝文焉。上下數(shù)千百年之故,古今人心跡之微,至是而庶有足征矣。況纂邑志所以備采錄也, 倘上裨于郡志,見采于史氏,則又非直為信史于一方而已。
抑是志也,非云川侯無以成,雖以遷秩行,未獲睹志之綱列條分,匯 成今帙而功不可泯。侯名交,字敬夫,戊子鄉(xiāng)進(jìn)士鄉(xiāng)進(jìn)士:鄉(xiāng)進(jìn)士即考中舉人。,魯東平郡人,治行當(dāng)時第一,而厥位若政固未可涯涘涯涘(sì):水的邊境,泛 指邊境或事物的極限。。若夫志之咨詢未周,而或泥于略,考核未至,而或失其真,后當(dāng)有博雅君子,毅然以筆削為己任。
嘉靖丁未歲(1547年)季夏上浣儒學(xué)教諭英山陳瑋書
修志凡例
一、武安舊未有刻志,后得草志書一冊,率出于臆見之私,而各立門戶者也。子(予)奪罔公,文亦鄙俚。余雖不敏,惟以剛直至公為主,稽諸載籍,采諸輿論,而后敢纂入。其取咎于人否,不暇計也。然一時草創(chuàng)甚難,中間未免忽略失次,其不可考及考之未精者,姑闕焉。
一、天文志略而地里〔理〕志則獨詳者,蓋天文難明,有地理而后建置、官師人物之類興,此詳略所由殊也。
一、公署、學(xué)校、城垣等類,續(xù)有興創(chuàng)者備書。
一、官師歷年既遠(yuǎn),莫可稽索,姑得其十之一二以書。
一、名宦鄉(xiāng)賢本諸大明一統(tǒng)志、彰德郡志所載,其去任名宦,增入一二,則本諸縉紳士庶輿論,余無所私。
一、節(jié)孝尚義曾經(jīng)褒旌,及有司核實以表揚之者,皆足以為世勸也,備書。
一、藝文采輯甚難,而志且出于一時,倉卒以成,不及盡載,后之同志君子,博訪備錄以垂不朽可也。
修志名氏
教諭 陳瑋
生員 韓永淳 郭可久 張光漢
武安縣志卷之一
天文志
志曰:周禮保章氏,以星舍辨九州之地。凡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祥。茲縣治既設(shè),當(dāng)有分星,為儆變者助,故志天文。
星舍
武安分野,天文載室璧之次。
地理志
志曰:先王疆理天下,必因地之勢而分州畫野以治焉。故夫物采之華燦然并囿而不亂者,皆地之為也。圖治理者,不可不知。故志地理沿革。
武安本禹貢冀州之域,春秋屬晉,戰(zhàn)國屬趙,秦封白起為武安君,即此地也〔按:白起攻破楚國首都郢而受封武安君,遠(yuǎn)在長平之戰(zhàn)前。武安為趙國西部 屏障,列國名郡,白起被封武安君或許與武安其名有關(guān),但武安并非白起之封地〕。后秦并天下,屬邯鄲郡。漢置縣,屬魏郡。曹魏屬廣平郡,后魏屬魏郡。隋開皇 十年(590年)析其地置陽邑縣,大業(yè)中復(fù)省陽邑入武安,屬廣平郡。唐初屬洺州,永太元年(765年)改屬磁州。宋屬滏陽郡,元初省入邯鄲,屬廣平,尋復(fù) 舊。國朝改屬磁州,編戶三十四里。
邑名
神鉦。按韻府,鉦,鐃也??h南鼓山有二石,南北相當(dāng),叩之則有聲,如鉦然,故名神鉦。
疆域
縣在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其境東西延一百里,南北袤一百八十里。陸路到南京一千八百九十里,北京一千一百一十里。東至廣平府邯鄲縣界牛照村二十八 里,西至本府涉縣界馬鋪八十里,南至本府磁州界流泉鋪五十里,北至順德府沙河縣界西家莊五十里,東到邯鄲縣六十里,西到十八盤一百二十里,南到磁州九十 里,北到沙河縣九十里,東南到館陶縣一百二十里,西南到涉縣一百三十里,東北到永年縣一百二十里,西北到遼州遼州:今山西省左權(quán)縣。二百二十里。
城池
舊傳白起所筑,周圍三里二百七十步,高一丈八尺,西、北二門,南、西、北三關(guān)廂,東、北二面水溝為隍。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知縣蜀灌熊瑤 易以磚城,高三丈,闊二丈五尺。筑磚城門二座:北曰北門鎖鑰,西曰中州關(guān)鍵。角樓四座,紫金樓一座,四圍砌以深濠。復(fù)筑外城磚樓四座:西南曰擯胡,西北曰 雄據(jù),南曰挹和,北曰拱極。二十五年,知縣東平唐交,刓精竭慮,加以葺理,增筑東門磚門一座,曰寅賓。堅固可守,屹然為武安一保障也。二公之功偉矣哉。
形勝
旁極齊秦,跨躡燕趙,鼓山峙于前,定晉巖嶷于后,洺水流于左,太行聳于右。地險天成,為中州藩蔽。
風(fēng)俗
人民淳厚,務(wù)于耕織,勤于經(jīng)營,成敦本尚質(zhì)敦本尚質(zhì):重本務(wù)實不尚浮華。之俗。
山川
鼓山在縣南三十里,一名滏山,有二石如鼓,南北相當(dāng)?!都街輬D經(jīng)》:鄴城西有石鼓,鳴則兵起。高齊之末,此鼓常鳴,而齊遂滅。隋末,鼓又鳴,聲 聞數(shù)百里,而隋亡?!锻ㄨb》:東魏大將軍高澄,虛葬齊獻(xiàn)武王歡于漳水之西,潛鑿鼓山石窟佛頂之傍為穴,納其柩而塞之,殺其群匠。及齊亡,一匠之子知之,發(fā) 石取金而逃,即比〔此〕。
粟山在縣南一十二里,秦白起拒趙廉頗于此。起將絕糧,命將士以布囊盛粟,積至山巔,趙軍乃退,土人至今呼為粟山?!舶矗簱?jù)《史記》載,白起從未至武安,此傳說失據(jù)?!?
玉峰山在縣西十八里。其山草木不生,巖石皓皓,望之如玉。
紫金山在縣東北二十里。紫泉出焉,泉色玄黑。山有王喬洞,有劉太保隱室。太保名秉忠,元世祖定策臣,其節(jié)清以貞,其學(xué)明于術(shù)數(shù)。山返照則赤,生九節(jié)蒲暨烏石。
儒山在縣東北八里,元曹生居山中修儒行,故名。
磁山在縣西南三十里。宋置滏陽,元以名州,〔按: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置慈州,唐改"慈"為"磁"。在隋代即以磁山命名磁州。〕產(chǎn)錫暨磁石,俗稱吸鐵石,古代制指南針的原料。查宋代前各史,唯磁州武安進(jìn)貢磁石,其它各州府皆無。石能引針不墜。
礦山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山有青鐵礦,故名。
赭山在縣南三十五里,其山石皆赤,故名。
香爐山在縣西五十二里,山畔有石如兩耳,下有三足,上有云氣旋繞,故名。
虎頭山一名馬頭山,在縣西三十里。
靈山在縣東南十五里。
白云山一名柏臺腦。在縣西北七十里,絕壁獨徑,可避兵火。
脫甲嶺在縣南三十里,竇宗敗于建德,解甲此山而避。
鐵滓?guī)X在縣西十五里,碎石堆積,宛如鐵滓,故名。
鷟駐嶺在縣南三十里。鳳嘗止此,故名。
滴翠巖在縣西五十里。石泉懸絕壁而滴,四時不竭,望之如碧玉然。
定晉巖在縣西北八十里。高百余仞,懸崖如蓋,松柏森蔚,下有梵宇層建,風(fēng)雨不能侵。
天井峧在縣西八十里。適晉要途,削壁四圍如井狀。北虜入寇,巡按檄知縣熊瑤,因其險筑隘以御,繼為山水沖要。知縣唐交重加修葺,門樓雉堞視昔益固。
洺河在縣南八里。源出遼州太行山,至縣柏林里伏流,至洺遠(yuǎn)里復(fù)出,東經(jīng)鉅鹿縣界入于滹沱河。(按:此河與北洺河未合流之前稱南洺河)。
響水河在縣東北四十五里。源出沙河縣趙村莊土溝,水注石崖,淙聞數(shù)里。
儒教河在縣北八里。源出太行山麓,伏于沙窩,溢于儒教,東流入洺河。(按:此河后稱北洺河)。
狗河一名狗澗水,在縣西六十里,流入儒教河。
皇后水在縣西八十里。太行山中有一池,夏涼冬溫。世傳宋太祖下河?xùn)|,將引皇后入晉陽,后病瘡,掬此水浴之遂愈,至今人稱皇后水。
白龜泉在縣東北二里,泉北有龍王廟,歲旱降雨,有白龜現(xiàn),雨即降。紫泉在縣東北二十里。泉出于紫山,故名。
曹公泉在儒山下囗囗因曹生嘗臨之,故名。
圣泉在縣西七(十)里。山頂有二小泉,其水蓄而不流,寡取無余,多取無欠,故以圣名。
馬跑泉在縣西四十里。世傳薛仁貴過此,馬渴,跑之而泉出。
圣水池在縣西陽邑故城,闊十五畝,其地?zé)o井,居民千戶賴飲不匱。
化癭池在縣西柏林里,闊十八畝,有癭者飲之可化。
涌碑池在定晉巖下,池畔有透影碑,世傳自泉涌出。
通利渠在縣城西一里許,西關(guān)值淋雨輒遭水患,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知縣香河奈永昂注水入洺,民德之,謂其渠曰通利。
桃園洞在縣西北七十里,穴口闊五尺,入內(nèi)漸廣,面寺剎而背峰巒,木蘩泉潄,真勝景焉。
黑龍洞在天井峧。
古跡
東古城在縣西南郝家莊里。
西古城在縣西柏樹里。
陽邑古城在縣西六十里。隋開皇十年,析其地置陽邑縣,大業(yè)間省陽邑入武安。
長平阪在縣南三里,廣袤八十里,白起詐坑趙人即此。(按:長平在山西高平,并非此地。)
齊高歡避暑宮在南鼓山之北麓。
陵墓齊高歡陵在鼓山常樂寺石窟佛頂旁。
唐李君羨墓在縣北得義里。
宋韓令坤墓在縣北迂城村。
宋胡景嵩墓在縣北胡累里。
宋陳薦墓在縣東靳固里。
金胡礪墓在縣西叢井里。
元嚴(yán)瑾墓在縣西柏樹里。
國朝郭資墓在縣西馬莊村。
呂本墓在縣西團(tuán)城村。
沈銘墓郭祐墓在縣西馬莊村。
劉安墓在縣西馬頭山。
郭重墓在縣東郊三里。
楊錫墓在縣北土土 戔村。
食貨志
志曰:洪范八政(洪范八政:洪范為《尚書》中的篇名。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食貨為先。蓋國家之脈,而民所賴以生者。然土地所產(chǎn),物類異宜,而戶口之消息系焉,田賦之輕重則焉,故志食貨。
物產(chǎn)
五谷:稻、大麥、小麥兩種,谷百種〔按:武安無百種谷〕,黍、豆十種,芝麻、薥秫、麻子〔籽〕。
蔬茹:芥、芹、蔥、胡荽、莙荙、波菜、蘿卜三種,蒜、茄、瓠、葫蘆、蔓菁。瓜曰西、曰黃、曰菜、曰絲、曰冬、曰越、曰甜、豆角、眉豆三種,白菜、萵苣、茼蒿、馬齒莧。
藥材:蒼術(shù)、菖蒲、車前子、香附子、干葛、茵陳、蟾酥、天花粉、五靈脂、細(xì)莘、射干、薄荷、黑牽牛、兔絲子、瓜蔞、旱蓮、班貓{蝥}、生地黃、何首烏、瞿麥。
果木:栗、棗三種、桃、杏、李、柰、梨、核桃、榴、柿,桐、柏、槐、榆、楊、桑、椿、柳、楮。
鱗族:鯉、鰍、鯽、鱉、蛙。
羽族:鷹、鳩、啄木、烏、鶴、雁、燕、雀、鵲、雉、石雞、鴿。獸類:兔、獐、猴、狐、狼。
畜擾(擾:人所馴養(yǎng)的畜禽稱擾。《周禮》:"其畜有六擾"。)豕、牛、驢、貓、犬、雞、鵝、鴨。
貨物:絲、麻、繭綿、木綿、蜜。
金石:紅礬、青鐵、磁石、煤、錫、炭。
戶口
戶:共五千八百八十一戶
口:共四萬二百一十三口
田賦
田 嘉靖十年(1745年)以前,官民田共四千七百二十九頃六十一畝一分四厘,十一年丈地均糧,共官民田一萬九十九頃四十七畝。
正賦 麥四千六百二十一石二斗一升六合七勺二抄稅絲二千七百四十二兩七錢一分,折絹一百三十七疋五尺五寸六分五厘;米二萬三百五十二石四斗三升六勺二抄;草二萬四千四百二十七束一十三斤。
雜賦 桑四萬二千五百二十四株,該絲一千四百十兩二錢九分二厘,折絹七十疋八分七厘;棗九千八百九十六株,易米四百一十三石五斗五合;稅課九千一百五十五貫。
貢 紅土二百斤,大角鹿一只,白硝羊皮六百一十九張。
祀典志
志曰:先王之制,祀典報本也。古者,諸侯之國有社稷、有山川,與夫御災(zāi)捍患而有功于民者皆祀之,而鄙淫者在所祛焉。武安為鄴大邑,祀事之嚴(yán)與古子男之國等也,故志祀典。
文廟 在縣治東南。建于金天會間,國朝弘治元年(1488年)知縣柰永昂修。殿前有宋大觀圣作碑,元關(guān)復(fù)撰,加封孔子制。嘉靖十年,知縣寶慶馬進(jìn)以舊制面墻,遷 于舊殿之后,恢弘基緒建先師殿兩楹、戟門、欞星門,功未竟而改任縣丞,饒陽路璉竣其功。壯麗堅固,軒敞深嚴(yán),二公之功大矣。
泮橋 三座,嘉靖二十三年冬,典史霸州楊昂建。
敬一亭 嘉靖二十四年,知縣唐交改建。
名宦、鄉(xiāng)賢二祠 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建。學(xué)宮規(guī)制煥然悉備。
壇壝(壝(weī):壇類總稱,特指有矮墻的壇。)
社稷壇 在郭外西北,成化二十二年知縣柰永昂建。
風(fēng)云雷雨山川壇 在南門外,成化二十二年知縣柰永昂建。
邑厲壇 在北門外,成化二十二年知縣柰永昂建。
祠廟
城隍廟 在縣治西隅。國朝洪武三年(1370年)縣丞啜靄建,成化三年縣丞田福、鄉(xiāng)耆王貫重修。正德二年(1507年),住持道士程教聰恢弘基緒而改作焉,歲久傾 圯弗支。嘉靖五年后,知縣謝宗賢、熊瑤各加葺理,惜功未竟而去。二十四年夏,知縣唐交命義官李景制、道士賈演祿,以峻其功。其鼎建廟貌、坊樓、器物之類, 俱載重修碑陰。
太師郭忠襄公祠 舊在郭公宅。正德十一年,都御史李克嗣命有司立祠于縣治西南隅,春秋享祀,仍令其孫克奉祀生。
東岳廟 在縣東北二里。元大德九年(1305年)建,國朝永樂九年(1411年)邑人石友諒修。成化十一年(1475年)鄉(xiāng)耆郭文、王貫重修,嘉靖二十一年鄉(xiāng)耆王銳、王鉞、關(guān)玨、韓潭重修立碑。
關(guān)王廟 在縣西門外。成化間鄉(xiāng)耆宋英、王貫修,嘉靖二十五年邑人王王 睿、夏昂、王清重修立碑。北極廟在縣治北半里,成化十年邑人張鳳修。
白起廟 在縣西關(guān)。秦昭王以起有功,封為武安君,后邑人立廟以祀。國朝正統(tǒng)間,縣丞李升謂起殺趙降卒,挾詐不仁,遂毀其廟,遺址尚存。
嘉應(yīng)靈惠廟 在縣南和村里,周〔金〕明昌四年建。
二仙廟 在縣南郝家莊里,元至元二年(1296年)邑人薄溫等立。
三圣廟 在縣北關(guān)外。成化四年耆民劉懷建,嘉靖四年其子劉忠修,二十六年孫聰珮以兄清志欲修葺未果而卒,遂偕清子生員廷臣重修。
神妃廟 在縣東北十二里盤龍崗上。正德十三年老人劉廷秀重修。崔府君廟在縣南和村里。
培傷廟 在縣北崗,成化七年邑人張鳳重修。
顯圣廟 在縣東北康俗村。
九龍廟 在縣西十二里。
八蠟廟 舊在粟山北,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改建于南關(guān)外。
靈顯王祠 在縣徘徊鎮(zhèn),即唐李靖祠。
三官廟 在縣郭西北,弘治十四年(1501年)石門里義官王翔捐地以建。
元君祠 一在伯延里鼓山,嘉靖二十四年李恕、萬茂等建。一在大河村,嘉靖十五年郭友德重修。
后土祠 在徘徊鎮(zhèn),嘉靖二十年,潘從正等修。
武安縣志卷之二
建置志
志曰:按古司空,分地域而辨其守、設(shè)其職、平其政,斯建置所由肇也。武安形勝甲他方,而言境土者歸焉。凡厥創(chuàng)立,皆所以為民耳,志不可以不悉。 若寺觀佛老之居也,而亦志之,蓋名山勝境多其所據(jù),而古今之題刻附焉,存之或足以為輿地之證。于戲觀建置而沿革明矣,故志建置。
行署
布政分司 在縣治南。正統(tǒng)五年(1440年)知縣馬忠建,嘉靖二十四年知縣唐交修。
按察分司 在縣治西。永樂十一年知縣國用建,嘉靖二十四年知縣唐交修。
府署 在縣〔治〕東。
縣治
縣治 在城正本街。洪武三年(1370年)縣丞啜靄建,規(guī)模卑隘。成化十九年(1483年)知縣澤州張澤拓而新之,僅建正廳遷任。二十三年,知縣柰永昂乃建六房、倉庫。
學(xué)校 儒學(xué)在縣東南隅。金天會間建,規(guī)模卑隘。成化二十年,知縣柰永昂拓之,加廣于舊二百余步,袤三十余步,建明倫堂、齋號、饌堂、門宅、倉庫、自禮殿以至庖湢器數(shù)皆具,歲久傾圯。嘉靖二十四年,唐交各加葺理,底于煥新。
射圃 在敬一亭左。
社學(xué) 有九所,一在南關(guān),余在各里。
巡檢司
固鎮(zhèn)巡檢司 在縣西五十里。洪武三年,巡檢成以清建,地?fù)?jù)太行,險隘特甚。道出上黨、遼、汾諸州。洎關(guān)陜宦游商販,日繹如也。近年浸,被河嚙,官民昏墊二十六年,知縣 唐交改建?!舶矗涸诿駠妗段浒部h志?金石志》中,有《重修壽圣寺碑》,其碑文落款諸人中,有"固鎮(zhèn)巡檢李",時間為大元至元十七年。可見在元代固鎮(zhèn)已設(shè) 巡檢?!?
陰陽醫(yī)學(xué)
陰陽醫(yī)學(xué) 在縣治南。洪武十七年建,歲久傾圯。嘉靖二十五年,知縣唐交重建。
醫(yī)學(xué) 在縣治南。洪武十七年訓(xùn)科申宇疇建,歲久傾圯。嘉靖二十五年知縣唐交重建。
僧會司 洪武十八年建。
教場 在南關(guān)外一里。
鋪舍
總鋪 在縣治南,嘉靖二十五年知縣唐交改建。抵磁州曰粟山、曰野河、曰流泉;抵涉縣曰五級、曰白石、曰玉峰、曰徘徊、曰固鎮(zhèn)、曰十里店、曰陽邑。
亭榭
迎恩亭 在南關(guān)外。舊址阝 秋隘,嘉靖二十二年知縣熊瑤拓建。
東井亭 在泮宮東,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建。
樵樓 在縣治前。
紫金樓 在縣治北城上。元大德四年(1300年)縣尹張征建,嘉靖二十三年知縣熊瑤重修。
五星樓 在縣東南城角上,嘉靖二十三年知縣熊瑤建。
橋梁
白龍橋 在縣治北門外,永樂十六年(1418年)知縣零陵劉安創(chuàng)建,天順七年(1463年)知縣白春重修。
觀音橋 在郭外西北。成化十二年(1476年)邑人王肅等建,弘治元年(1488年)訓(xùn)術(shù)張源修,正德七年邑人宋偉、任聰、孟昌重修。
迎恩橋 在南關(guān)外。正德十年義民楊欽、楊仁、籍懷建。
文濟(jì)橋在縣北五十里趙店。
野河橋在縣南二十五里,永樂十七年知縣劉安建,成化二十三年知縣柰永昂修。
通濟(jì)橋在縣西六十里陽邑故城。
龍港橋在縣東郊五里。
熊公橋在縣東二里白龜泉側(cè)。嘉靖二十三年知縣熊瑤建,民德之故名。
弘濟(jì)橋在八特村。嘉靖二十四年,韓端、申恩等建。
寺觀
妙覺寺在縣治東,宋元祐六年(1091年)建。
桃源寺在營井里,周[金]明昌五年(1194年)建。
智力寺在鼓山之麓,正統(tǒng)二年修。
昭慶寺在胡累里,宋元祐四年修。
緣慶寺在繼城,太和六年(486年)修。
龍水寺在儒教里通樂鄉(xiāng),元祐四年任天佑修。
鑒洪寺在高壁村,至元十四年(1277年)修。
圣泉寺在沙窩里,至正三年(1343年)修。
凈土寺在賈莊村,中統(tǒng)元年(1260年)修。
福昌寺在康俗村,大定二十年(1180年)修。
云應(yīng)寺在上泉村,至元元年修。
龍巖寺在伯延里,天祐元年修。
安河寺在丁村里,太和二年(478年)修。
聚寶寺在小張里,大定二十年修。
峰山寺在峭河村,大定四年修。
佛光寺在紫山北,至正二年修。
廣寧寺在伯延里,至正二年修。
壽寧寺在白鹿村,正統(tǒng)七年(1442年)修。
洪濟(jì)寺在洺遠(yuǎn)里,皇統(tǒng)三年(1143年)修。
西明寺在營井里,至正二年修。
定晉禪院在沙窩里,魏皇初三年建。〔按:三國時魏國年號有"黃初"而無"皇初",北朝時有"皇始""皇興"等年號,而也無"皇初"。不知由何而誤?!?
天青寺在苑城里,天順三年(1459年)修。
萬圣普濟(jì)院在南安樂村,大定二年修。
禪方寺在柏樹里,元祐三年修。
壽圣寺在北陽邑,至元十六年修。
偏涼寺在疏村里,至正三年修。
圣井寺在青化里,元祐三年重修。
三教陰泉寺在馬項村,大德十年(1306年)修。
燃燈寺在五級村。至元四年建,嘉靖十六年廣寧重修。
山 從山寺在得義里,興和二年(540年)建,嘉靖十年僧會真重修。
竹林寺在紫山,至元十二年建。
桃花寺在沙窩里,成化十年建,嘉靖十年僧元珠修。
龍泉寺在甘泉村,太和二年(828年)修。
彌勒寺在柏樹里,元祐三年修。
永寧寺在縣西百里,元祐二年重修。
圓教寺在得義里,紹圣年修。
普光寺在故亦里,宣和年修。
佛堂寺同上里,明昌年修。
報恩寺在下莊里,同光年修。
鳳凰寺在伯延里,建炎建炎:"建炎"為南宋年號,此寺書此年號,足證金兵當(dāng)時并未占領(lǐng)此地。年修。
白鶴觀在北城外,元至元十一年建,嘉靖二十六年民王定、僧元珠修。
寶玄觀在得義里,元至正二年建。
天興觀在柏樹里,至正十二年建。
倉廒
預(yù)備倉在縣治東北隅。嘉靖二十二年,知縣熊瑤增修。
常盈倉在縣治東南隅。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建。
坊鄉(xiāng)附市集
正本坊在縣治前。
承流坊在縣治南。
賓陽坊在縣治東。
順令坊在縣治西。
以上俱市坊,廢。
東鄉(xiāng)四里 在坊里、青化里、紫泉里、靳固里。
西鄉(xiāng)十二里 西關(guān)里、柏林里、崇義里、陽邑里、叢井里、百官里、下莊里、柏樹里、各村里、石門里、沙窩里、故亦里。
南鄉(xiāng)十三里 和村里、姚莊里、落陽里、洺遠(yuǎn)里、伯延里、小張里、野河里、流泉里、丁村里、郝家莊里、苑城里、疏村里、孔壁里。
北鄉(xiāng)五里 儒教里、營井里、胡累里、得義里、土棧里。
城關(guān)共十集 鄉(xiāng)鎮(zhèn)共八集。
鎮(zhèn)店四 五級、陽邑、和村、趙店。
坊牌
顯祐伯坊
太師坊都 御史李充〔允〕嗣為戶部尚書郭資立。
登云步月坊 為舉人智明立。
攀龍附鳳坊 為舉人王文華立。
丹桂坊 為舉人安靜立。
觀光坊 為舉人岳嵩立。
騰蛟起鳳坊為舉人郭重立。
肅儀坊為序班王惠立。
進(jìn)士郭資、呂本、沈銘、舉人李榮、焦翕、王勤、李恂、張俊、溫琦、韓永齡坊牌俱廢。
義民坊二奉旨為郭璉、裴榮立。烈女坊奉旨為高小梅立。
貞節(jié)坊三奉旨為曹氏、杜氏、石氏立。
主事坊都御史魏有本為敕封郭文立。
申明亭在縣治西。
旌善亭在縣治西。
養(yǎng)濟(jì)院舊在縣治東關(guān),嘉靖二十五年知縣唐交改建北關(guān)。
漏澤園二 一在北關(guān)外,省祭官任聰捐地;一在西關(guān)外,監(jiān)生張鎏捐地,知縣熊瑤扁其門曰:尚義之家。
官師志
志曰:建官古也,因革歷代雖異,其義一也。官師之賢不肖,而政治之得失關(guān)焉,教化之興廢系焉。是以宦游茲土者,皆統(tǒng)書其名氏,而又有名宦以別之,將使后世有所考見而勸戒也,故志官師。、
金
令
藺簡 安陽人,進(jìn)士,貞祐.中任,見名宦。
元
尹
郅朗洺州肥鄉(xiāng)人,至元九年 (1272年)任,見名宦。
國朝
知縣
貝翰直隸華亭人,由舉人洪武十四年(1381年)任,見名宦。
郎安浙江錢塘人,由人材洪武二十四年任,秩滿擢工部主事。
崔琰直隸青縣人,由生員永樂六年(1408年)以功任,秩滿擢應(yīng)天府江寧縣知縣,見名宦。劉安湖廣零陵人,由舉人永樂十年任,見名宦。
楊隆浙江寧海人,永樂十一年任。
馬忠山東恩縣人,以御史謫宣德六年(1431年)任,見名宦。
周紀(jì)山東歷城縣人,由監(jiān)生成化八年(1472年)任。
鐘浩直隸昆山人,由監(jiān)生成化十二年任。
張澤字堯民,山西澤州人,由進(jìn)士成化十五年任,遷內(nèi)臺御史,見名宦。
柰永昂字民望,直隸香河人,由舉人成化二十年任,以才堪治繁,調(diào)長子,見名宦。
張鐘直隸河間衛(wèi)人,由舉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任。
殷輅山東肥城人,由舉人弘治年任。何仲山四川涪州人,由舉人弘治十八年任。
梁敏政直隸房山縣人,由進(jìn)士正德三年任。
劉逵直隸寶坻人,由舉人正德年任。
王禮山西大同人,由舉人正德年任。
周傅湖廣麻城人,由舉人正德十四年(1519年)任,以才堪治繁,調(diào)濟(jì)源,見名宦。
王樞山東魚臺人,嘉靖年任。謝宗賢陜西咸寧人,由舉人嘉靖四年任。
張東周山東蒲臺人,由監(jiān)生嘉靖八年任。
馬進(jìn)湖廣人,由監(jiān)生嘉靖十年任。
朱廷耀直隸徐州人,由監(jiān)生嘉靖十一年任,見名宦。
趙璧陜西漢中人,由監(jiān)生嘉靖十四年任。
周時相直隸安州人,由舉人嘉靖十七年任。
喬升山東定陶人,由監(jiān)生嘉靖十九年任。
熊瑤四川灌縣人。由舉人嘉靖二十一年任,見名宦。
唐交字敬夫,山東東平人,由舉人嘉靖二十四年任,擢直隸灞州知州,見名宦。
趙子伯字傳心,湖廣江夏人,由舉人嘉靖二十七年任。
縣丞
田福地里地里:籍貫未詳,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劉本陜西邠州人,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董昂直隸滄州人,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郭璲山東鉅野人,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武讓地里未詳,由監(jiān)生弘治年任。
王聰?shù)乩镂丛?,由監(jiān)生弘治年任。
林淵山東登州人,由監(jiān)生嘉靖年任。
路璉直隸饒陽人,由監(jiān)生嘉靖十一年任,擢直隸巢縣知縣。
申萬吉四川重慶人,由監(jiān)生嘉靖十五年任。
劉璉陜西岐山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二十年任。
劉繩武直隸獻(xiàn)縣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二十三年任。
王客陜西隴州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二十六年任。
主簿
蘭茂直隸隆慶人,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馮瑛地里未詳,成化年任。
王琮山東萊陽人,由吏員成化年任。
劉逵地里出身未詳,弘治年任。
蕭璉山西朔州人,由監(jiān)生正德四年任,見名宦。
周澤山東安丘人,由監(jiān)生嘉靖六年任。
張澄山東安丘人,由監(jiān)生嘉靖九年任。
郭汝亨直隸獲鹿縣人。由吏員嘉靖十七年任。
劉世隆山西澤州人,由吏員嘉靖二十年任。
黃梅湖廣光化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二十五年任。
典史
魏容四川合州人,由吏員成化年任。
高通地里未詳,由吏員成化年任。
李聰順天人,由吏員弘治年任。
劉琮地里未詳,由吏員弘治年任。
李堂山東掖縣人,由吏員嘉靖十五年任。
楊昂直隸灞州人,由吏員嘉靖十八年任。
戴興俊湖廣咸寧人,由吏員嘉靖二十四年任。
簫儒湖廣孝感縣人,由吏員嘉靖二十八年任。
教諭
姜清直隸華亭人,由舉人正統(tǒng)年任。
李茂湖廣監(jiān)利人,由舉人景泰年間任。
包琦福建閩縣人,由舉人天順年任。
栗宏直隸??h人,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劉芳山西朔州人,由舉人成化年任。
李芳山東武定州人,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應(yīng)瓊浙江衢州人,由監(jiān)生弘治年任見名宦。
劉善直隸晉州人,由監(jiān)生弘治年任見名宦。
王淵山東齊東人,由舉人正德年任。
蘇璋山東濱州人,由監(jiān)生嘉靖元年任見名宦。
張拯直隸順天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五年任。
沈誠夫直隸華亭人,由舉人嘉靖八年任,擢山東蒲臺知縣,見名宦。
祁恩直隸寶應(yīng)人,由選貢嘉靖十四年任。
馬富山東掖縣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二十年任。
陳瑋字佩之,號介石,南直隸英山縣人,由選士嘉靖二十三年任。
劉世仰字汷孚,號山囗江西永新縣人,由貢士嘉靖二十八年任。
訓(xùn)導(dǎo)
林橙福建莆田人,由舉人天順年任,擢浙江會稽教喻,見名宦。
徐謙山東平度口人,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劉讓山東濟(jì)寧人,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賈旺直隸保定人,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張大經(jīng)地里未詳,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李定直隸定州人,由監(jiān)生弘治年任。
郭守道地里未詳。王彪地里未詳,由監(jiān)生弘治年任。
王鵬山西平定州人,由監(jiān)生正德五年(1510年)任。
蘇則曾山東東阿人,由監(jiān)生正德年任。
程坦山東東昌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五年任,擢直隸樂亭教諭。
曽憲直隸滄州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五年任,擢河南確山教諭。
李向?qū)嵣綎|定陶人,由選貢嘉靖十四年任。
謝彬湖廣巴陵人,由選貢嘉靖十四年任,見名宦。
吳江陜西咸寧人,由監(jiān)生嘉靖十七年任。
李鸞山東日照人,由監(jiān)生嘉靖十七年任,擢河南唐縣教諭。
陳玹山東濰縣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二十年任。
羅宏陜西咸寧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二十三年任。
王勛山東即墨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二十六年任。
名宦
金令
藺簡育老慈幼,休戚與民同。
元尹
郅朗剛方嚴(yán)毅練達(dá),治體介然,無絲毫取于人,日孜孜者惟民之利害而已,政聲灼然。
李仲彬誠篤長者,為政不求赫赫名,日講求民間利病興除之,尤以易風(fēng)俗自任。擇師訓(xùn)子弟,必以孝弟忠信為本,春秋修行釋菜禮,以嚴(yán)敬示民,有去思碑記頌德。
國朝
知縣
貝翰問學(xué)宏深,操履方潔,以德化民,而尤留心于學(xué)校,士民至今稱之。其子貝昕,家于武安。
崔琰自守介潔,加意賦役,不令有所偏。七年,詔諸縣造車,琰自率民入山伐木,民甚貧者自為粥食之,不費財,車先他縣完。
劉安守畏公法,凡賦役自程其高下務(wù)令平,老書黠吏,毋能私易。課試諸生學(xué)日有進(jìn)益。嘗以事逮詔獄,民相謂曰:"吾廉父母去矣,吾何歸!"多亡入山中。后安事得釋復(fù)任,民亡者皆歸焉。奏課為河南第一。卒于官,遂家焉。
馬忠以御史謫任九載,民奏留之,詔晉通判,仍治武安,后以疾去,其賢可知已〔矣〕。
張澤受學(xué)于薛文清公,深于性理,行政立已〔以〕淳信,罔間廉。知里社貧富之分,征稅起役時自第之,不終日定矣。修行呂氏鄉(xiāng)約、市經(jīng)史數(shù)千卷印識發(fā)學(xué)宮,令諸生日誦習(xí)焉。嘗禱雨,夜夢神告曰某日雨,已而果然。后入為內(nèi)臺御史。
柰永昂政尚嚴(yán)整,廉明有威,開通利渠,作倉積粟至萬斛,后宦者皆遵其所規(guī)制毋能改。余具建置中。
周傅才識敏捷,政令嚴(yán)明,執(zhí)法不避乎豪強(qiáng),礪操久孚于上下,寇息民安,至今人稱之。
朱廷耀性樸素,衣不喜文綃,居官不攜妻子,廉潔一介不取。冰玉之操,視楊震之畏四知者亦無愧焉。且威惠并行,加意學(xué)校,其循良治行,為河北首冠。
熊瑤慈祥愷悌,以平易近民,抑豪強(qiáng),植貧弱,均徭役,勸軍餉,表貞節(jié),筑城隘,尤雅重儒術(shù),朝夕啟迪士子,多所造就。母疾,偕其妻禱于北斗下,愿各捐已壽以益親年。嘉靖甲辰,以母老乞休。都御史雒公昂下檄以旌。去之日,士民遮道乞留。
唐交廉介剛毅有大節(jié),直道行志,雖貴勢不撓,惠而不費,明而不苛。不假人辭色,而人莫敢干以私,豪強(qiáng)者斂衽。興廢墜,革奸弊,節(jié)用以恤里甲,建 倉以積谷粟。凡徭役征科〔課〕修筑城堡之類,皆處有方術(shù),舞文弄法者無所售其計。發(fā)奸摘伏如神,庭無滯獄。尤興學(xué)育才,以振士類,境內(nèi)大治,有謠以頌德 政。及遷秩去,士民泣送曰:"仁父毋去也,吾等何所依乎!"懷恩不輟,立去思碑。
張九功廉潔而利不能勝,寬平而民不忍欺。愛惜財用,一文不敢屑越屑至其修城堡、備虜患、賑饑荒、養(yǎng)育學(xué)校,費至破格不靳。任逾三載,青天白日之操,終始不磨。其治行超卓,見歷年撫按獎?wù)Z,不及詳載,有別傳。
主簿
蕭璉奉公守正,寬厚御民,一介不茍,取予舉動合度,懇乞休致,老稚咸攀附泣留,至今尤〔猶〕頌之。
教諭
應(yīng)瓊嚴(yán)毅狷戒{介},守正不阿,以風(fēng)教為己任,弟子多所造就。
劉善心地鯁直,教誨嚴(yán)明,不受一毫挫于人,浩有歸志,至今以為美談。
蘇璋問學(xué)宏博,勤于訓(xùn)誨,弗以束修為利,故武安詵詵詵詵:眾多貌。乎多士矣。
沈誠夫德性溫厚,問學(xué)優(yōu)長,恩義結(jié)于諸生,友愛篤于同氣。
訓(xùn)導(dǎo)
林橙學(xué)有造詣,教有古法。
謝彬德性溫純,操履廉靖,而成物之念每汲汲于衷焉,士論賢之。
武安縣志卷之三
人物志
志曰:人物之生,地之靈也,國之光也。武安,嵩行盤礴,河洛逶迤風(fēng)氣萃交之地,是以雄杰不群、高行奇節(jié)、著勛名而顯天下者,多產(chǎn)于其間,故志人物。
科第
宋
陳薦字彥升,縣東北靳固里人。登慶歷三年(1043年)進(jìn)士,任華陽尉,遷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zhuǎn)運使、資政殿學(xué)士,贈金紫光祿大夫、直學(xué)士,知河南府兼西京西京:即洛陽,宋時為西京。留守。
金
胡礪字元化,縣西叢井里人。登天會十年(1132年)進(jìn)士第一進(jìn)士任右拾遺、權(quán)翰林院修撰,改定州觀察判官,官至翰林學(xué)士、刑部尚書,贈安定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實封一百戶,見鄉(xiāng)賢傳。
胡景嵩字彥高,縣西北胡累里人。登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進(jìn)士,任海州判官、同知、遼東路轉(zhuǎn)運使,遷同知東平府路兵馬都統(tǒng),事見鄉(xiāng)賢傳。
國朝(國朝:封建社會中對本朝代的稱呼。)
郭資 字存性,縣西石門里人,登洪武乙丑(1385年)科進(jìn)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改戶部主事,擢禮部員外郎、都察院左僉都御史,謫戶部主事,擢北平布政司,左參 議、左參政,晉本司左布政使,擢戶部尚書,改刑部尚書,贈資政大夫兼太子賓客,進(jìn)榮祿大夫、太子太師,復(fù)進(jìn)光祿大夫致仕。詔起,任戶部尚書,免朝謁,年七 十三卒,遣禮部葬祭,贈特進(jìn)光祿大夫柱國湯陰伯,謚忠襄,見鄉(xiāng)賢傳。
呂本登洪武辛未科進(jìn)士,任兵科給事中。
沈銘登洪武甲戌科進(jìn)士,任兵科給事中。
李榮中洪武庚午科舉人,任湖廣衛(wèi)山縣知縣。
焦翕中永樂甲午(1414年)科舉人,任山西屯留縣知縣。
智明中永樂庚子科舉人,任陜西平?jīng)龈乒?,擢山東東昌府通判。
王勤中永樂癸卯科舉人,任四川灌縣知縣。
李恂中正統(tǒng)戊午(1438年)科舉人,山西大同代府長史。
張俊中正統(tǒng)丁卯科舉人,任四川新津縣知縣。
安靜中天順乙卯(天順乙卯:查紀(jì)年表,天順無"乙卯"年。)科舉人,任直隸溧水縣教諭。
岳嵩中成化戊子(1468年)科舉人,任山西蒲城縣知縣。
王文□華中弘治任〔壬〕子(1492年)科舉人,任直隸松江府訓(xùn)道〔導(dǎo)〕,擢華亭縣教諭。
溫琦中正德丁卯(1507年)科舉人,任直隸交河縣知縣。
郭重中正德巳(己)卯科舉人,任戶部主事。
韓永齡中嘉靖戊子科舉人,未仕。
孫慎隨任保定右衛(wèi)百戶,中嘉靖庚子科順天鄉(xiāng)試,登甲辰進(jìn)士,任直隸廬州府推官,擢授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復(fù)授大理右丞。
歲薦
高放洪武十六年貢,任內(nèi)臺御史,謫陜西布政司經(jīng)歷。
連洪洪武十七年貢,任山東清平縣知縣。
潭淵洪武十八年貢,任山西洪洞縣主簿。
趙野洪武十九年貢,任高苑縣縣丞。
苗時洪武二十年貢,任府軍前衛(wèi)知事。
魏理洪武二十二年貢,任直隸晉州吏目。
李升洪武二十三年貢,任豐潤縣知縣。
韓淳洪武二十四年貢,任四川南充縣縣丞。
楊顯洪武二十八年貢,任直隸上??h知縣。
李經(jīng)洪武三十年貢,任國子監(jiān)典簿。
郝英永樂三年貢,任山東日照縣知縣。
李黻永樂四年貢,任福建汀州府照磨。
楊迪永樂四年,以楷書直文淵閣,擢直隸太平府通判。
趙惇永樂五年貢,任山東蒲臺縣丞。
李琳永樂七年貢,任右府虎賁衛(wèi)經(jīng)歷。
白燦永樂八年貢,任直隸貝州衛(wèi)經(jīng)歷。
曹魯永東九年貢,任浙江金華縣知縣。
李登永樂十一年貢,任直隸新城縣縣丞。
王颙永樂十四年貢,任陜西寧夏衛(wèi)經(jīng)歷。
袁俊永樂十一年貢,任山東武城縣知縣。
韓穆永樂十七年貢,未仕。白圭永樂二七年貢,未仕。
劉憲永樂二十年貢,未仕。
李杰永樂二十年貢,任山東高密縣主簿。
孫渙宣德元年(1426年)貢,任直隸當(dāng)途縣巡檢。
王玉宣德三年貢,未任。
冀安宣德五年貢,任東安縣主簿。
喬升宣德七年貢,未仕。
孟端宣德九年貢,未仕。
王浚正統(tǒng)元年貢,未仕。
趙璉正統(tǒng)二年貢,任直隸廣宗縣訓(xùn)導(dǎo)。
朱懋正統(tǒng)五年貢,任靖虜衛(wèi)儒學(xué)訓(xùn)導(dǎo)。
韓春正統(tǒng)七年貢,任直隸壽州吏目。
馬肅正統(tǒng)八年貢,未仕。
李智正統(tǒng)九年貢,未仕。
武昌正統(tǒng)十一年,貢任北京留守衛(wèi)經(jīng)歷。
石瑛正統(tǒng)十二年貢,任山西盂縣知縣。
韓潤正統(tǒng)十四年貢,未仕。
楊質(zhì)景泰三年(1452年)貢,任福建漳州府檢校。
郭馴景泰四年貢,未仕。
左祥景泰五年貢,任江西玉山縣知縣。
賀祥景泰七年貢,任山東東昌府照磨。
萬盛天順元年貢,任直隸山陽縣縣丞。
周原天順二年貢,任湖廣桂陽州判官。
袁襄天順?biāo)哪曦?,任北京留守衛(wèi)吏目。
申淮天順六年貢,任直隸吳江縣縣丞。
袁泰天順七年恩貢,任直隸昆山縣典史。
喬林任陜西倉副使。張桓任山西大同府倉副使。
楊學(xué)任江西大使。高明任陜西倉副使。
翟珝任鳳陽府大使。劉永任直隸淮安府大使。
王慶任遼東倉副使。郭璠任山東青州府檢校。
以上九人俱恩貢。
朱英天順八年貢,未仕。
趙璽成化二年貢,任山西太原府通判。
張瑛成化四年貢,未仕。李洪成化六年貢,未仕。
智俊明之子,成化八年貢,未仕。
趙濟(jì)成化十年貢,任山東魯府引禮。
張善成化十二年貢,任山西石樓縣教諭。
麻諫成化十四年貢,任山東聊城縣縣丞。
李華成化十六年貢,任京衛(wèi)經(jīng)歷。
姚通成化十八年貢,任山西平?jīng)龈畽z校。
申松成化二十年貢,任山西太原府經(jīng)歷。
孟憲成化二十一年例貢,任山東濟(jì)陽縣縣丞。
康麟成化二十一年例貢,未仕。王惠成化二十一年例貢,任南京鴻臚寺序班。
孫紹成化二十一年例貢,任直隸興州衛(wèi)經(jīng)歷。
王紋成化二十一年例貢,未仕。
智升成化二十二年貢,任山東平原縣縣丞。
李景弘治元年貢,任山西晉府教授。
李恭弘治三年貢,任直隸保定縣教諭。
申柰弘治三年貢,任直隸靈壁縣縣丞。
智隆弘治七年貢,任直隸青豐縣教諭。
張文弘治九年貢,任直隸河間衛(wèi)經(jīng)歷。
賈政弘治十年貢,未仕。
梁器弘治十一年貢,任湖廣衡州府照磨。
王觀弘治十三年貢,任直隸南宮縣主簿。
張杰弘治十三年貢,未仕。
韓忠弘治十五年貢,任陜西綏德州同知。
李隆弘治十七年貢,任山東蒲臺縣知縣。
張璣桓之子,正德元年貢,任山東臨朐縣縣丞。
溫福正德二年貢,未仕。
胡恕正德五年例貢,任陜西左同府經(jīng)歷。
張時制任湖廣麻城縣主簿。
王紳任山西布政司檢校。
楊錫任山西屯留縣知縣。
李江任山東臨清州吏目。
籍證任湖廣長沙府知事。
孫顯宗紹之子未仕。
張來玉任山東汶上縣主簿。
以上八人俱例貢。
李勖正德五年貢,任廣西安平州吏目。
李倫正德七年貢,未仕。
裴綱正德九年貢,任直隸平谷縣訓(xùn)導(dǎo)。
姜桓正德十一年貢,未任。
張義正德十三年貢,任直隸順義縣丞。
趙思義璽之子,正德十五年貢,任陜西藍(lán)田縣丞。
王臣正德十六年貢,任直隸崇明縣丞。
張鎏正德十六年例貢,任直隸池州府知事。
張效善之子,嘉靖元年貢,任直隸撫寧縣知縣,有政聲。
朱繡嘉靖二年貢,任山西鄉(xiāng)寧縣教喻。
張紹嘉靖三年貢,任山東威海衛(wèi)訓(xùn)導(dǎo)。
郄宏嘉靖五年貢,任山西孟縣訓(xùn)導(dǎo)。
王琚〔原文不清〕籍惟一任直隸晉州吏目。
劉鳳禎任江西湖口縣主簿。
以上三人俱例貢。
宋讠 贊嘉靖六年貢,任直隸沐陽縣主簿。
張紳嘉靖九年貢,未仕。
連應(yīng)魁嘉靖十一年選貢,任陜西涇陽縣知縣。
杜經(jīng)嘉靖十二年選貢,任山東夏津縣主簿。
楊迥嘉靖十三年選貢,任直隸宜興縣丞。
孫光祖嘉靖十四年例貢,紹之子。
龍際春同上年例貢,未仕。王引年同上年例貢。
張相嘉靖十五年貢,任山西樂平縣訓(xùn)導(dǎo)。
宋詔嘉靖十六年貢,任直隸涿州訓(xùn)導(dǎo),以善教稱。
王瑜嘉靖十六年例貢。
袁景旸嘉靖十八年貢,任直隸肅寧縣訓(xùn)導(dǎo)。
趙鎣嘉靖十九年貢,任(缺)。
張聚奎來玉之子,嘉靖十九年例貢。
袁景昭嘉靖二十一年貢,任山東丘縣訓(xùn)導(dǎo)。
楊遷嘉靖二十一年貢。
智秉元隆之子,嘉靖二十二年貢。
智秉倫隆之子,嘉靖二十四年貢。
李鳳儀嘉靖二十一年例貢。
李鳳鳴儀之弟,同上貢。
武卿同上貢。
武弼卿之弟,同上貢。
李時芳同上貢。
黃甲同上貢。
朱景顏同上貢。
謝經(jīng)同上貢。
李思儒嘉靖二十三年例貢。
籍惟和嘉靖二十四年例貢。
劉升翰貢同上。
王宗魯惠之孫,嘉靖二十六年例貢。
孫守義顯宗之子,同上貢。
李云鵬倫之子,嘉靖二十九年貢。
恩蔭
郭佑 忠襄公次子,由恩蔭任戶部廣東清吏司主事。
郭讓 佑之子,由恩蔭任秦府奉祀正。
征辟
隋
馬光 以文學(xué)征任國子監(jiān)博士,見郡志鄉(xiāng)賢傳。
元
胡祗遹 景嵩之孫,以文學(xué)耆德征,官至按察使,卒贈禮部尚書,謚文靖,見一統(tǒng)志及郡志鄉(xiāng)賢傳。
國朝
王好義 以人才征,任浙江嘉興府推官。
武勛
唐
李君羨 為王世充驃騎,惡世充為人,率其屬歸高祖,授上輕車都尉。秦王引置左右,從破宋金剛于介休,加驃騎將軍,賜以宮人繒帛。從討王世充,為馬軍副總管。世充子 玄應(yīng),自武牢轉(zhuǎn)糧入洛,君羨俘其軍,玄應(yīng)走。從破竇建德、劉黑闥,所向必先登,摧其鋒,累授左衛(wèi)府中郎將。突厥至渭橋,君羨與尉遲敬德?lián)羝浦?,太宗曰? 使予如君羨者,虜何足憂。"封武連縣公、北門長。上在,伏讀書不休。帝嘉勞,歷蘭州都督、左監(jiān)門衛(wèi)將軍。未幾,出為華州刺史,后以識見疑,卒死見郡志。
宋
韓令坤 父倫,許州行軍司馬,有罪當(dāng)棄市。令坤泣請于世宗得流海島。令坤少隸周祖帳下,世宗即位,令坤累遷定武軍節(jié)度。世宗命宰相李谷將兵征淮南,令坤與李重進(jìn)合 兵擊敗吳人。世宗親征,遣令坤及白延遇等襲揚州。令坤先令延遇以精騎數(shù)百,遲明馳入城中,不之覺。令坤繼至,撫之,民皆按堵安堵:安居,安定。,以令坤知 州事。南唐將陸孟俊軍逼揚州,令坤棄城走,世宗怒,命宋太祖與張永德領(lǐng)兵,趨六合援之。令坤聞援至,復(fù)入城守,與孟俊兵戰(zhàn),大敗之,擒孟俊。俄與向拱下壽 州。宋初,移領(lǐng)天平軍加同平章事。太祖親征李筠,詔令坤率兵屯河陽,又從討李重進(jìn)。建隆二年(961年)改成德軍節(jié)度,將赴鎮(zhèn),上于別殿置酒餞之。乾德六 年(968年),疽發(fā)背卒,年四十六。令坤有才略,識治道,與太祖同事周室,情好親密,鎮(zhèn)常山凡七年,北邊以寧。見大明一統(tǒng)志及郡志。
韓重赟 少以武勇隸周太祖麾下,后從世宗,以功遷虔州刺史。宋初以翊戴翊(yì)戴:擁護(hù)、贊成。此指陳橋驛擁戴趙匡胤稱帝事。功,擢為永州防御使。乾德四年,太 祖郊祀,以為儀仗都部署。時有譖重赟私取親兵為腹心者,太祖怒欲誅之。趙普諫曰:"親兵必須擇人付之,若重赟以讒誅,即人人懼罪,誰復(fù)為陛下將親兵者?" 重赟得不誅。五年二月,出為彰德軍節(jié)度。開寶二年,太祖征太原過其郡,重赟迎謂〔謁〕于王橋。帝曰:"契丹知我是行,必率眾來援。彼意鎮(zhèn)定無備,必由此路 入。卿為我領(lǐng)兵,備道兼行,出其不意,破之必矣。"乃命為北面都部署。重赟令軍士銜枚夜發(fā),果遇契丹兵于定州。見重赟旗幟大駭,欲引去,重赟乘之,大破其 眾,獲馬數(shù)百匹。七年卒,贈侍中。子崇訓(xùn)、崇業(yè)見郡志。
韓崇訓(xùn) 字知禮,重赟子也。乾德中,以蔭補官,出權(quán)知麟州。在邊凡二十五年(1268年),以勞擢河北都轉(zhuǎn)運使,累破契丹兵,官至右龍武軍大將軍領(lǐng)詔防御使,卒年五十六。崇訓(xùn)為人長厚謙畏,未嘗忤物。子允恭,禮賓副使,有謀略好學(xué)。
韓崇業(yè),字繼源,以蔭補供奉官,選尚秦王廷美女云陽公主,卒年四十一。俱見郡志。
蔡審?fù)?少能騎射,周顯德初,擢鐵騎副兵馬使,從世宗戰(zhàn)高平有功,遷軍使。宋乾德初,授冀州刺史。審?fù)⒂?xùn)練士卒甚整,太祖過鎮(zhèn)陽,見于行在,所賜名馬寶劍。開寶八年(975年)卒,年六十九。見郡志。
嚴(yán)瑾 至元五年,以功勛世裔仕進(jìn),即署新滏達(dá)魯花赤達(dá)魯花赤:蒙語的音譯,元代職官名。元代,各部、路、府、州、縣均設(shè)有達(dá)魯花赤,由蒙古人或色目人充任,掌握 實權(quán)。充大理鬼國三十七部鐵冶提領(lǐng)。至元十二年,以服降羅波甸等渠帥,升元江府達(dá)魯花赤,加明威將軍給受金符,再加廣威將軍,元江路副使,再除新滏知州, 加武略將軍。
國朝
康長孫任金吾右衛(wèi)指揮。
邵穩(wěn)任金吾左衛(wèi)指揮使。
王浩任河南衛(wèi)指揮。
李友真任金吾左衛(wèi)指揮。
李克公任留守衛(wèi)千戶。
孔敬任濟(jì)州衛(wèi)副千戶。
孔亮任濟(jì)州衛(wèi)千戶。
胡常任濟(jì)州衛(wèi)千戶。
鐵仲彬任睢陽衛(wèi)千戶。
郭朋任府軍前衛(wèi)千戶。
龍得任臺州衛(wèi)千戶。
李從道任府軍前衛(wèi)千戶。
李成任通州衛(wèi)千戶。
孫杰任保定中衛(wèi)千戶。
王銘任留守衛(wèi)千戶。
宋得林任保定衛(wèi)千戶。
王通任保定衛(wèi)千戶。
孫伯林任保定衛(wèi)百戶。
譚宏任錦衣衛(wèi)百戶。
鄉(xiāng)賢
隋
馬光 字榮伯,少好學(xué)從師數(shù)十年,晝夜不息,尤明三禮,為儒者所宗。開皇初,高祖征山東義學(xué)之士,光與張仲讓五人俱至,并授太學(xué)博士。嘗因釋奠,高祖親幸國子 學(xué),王公以下畢集。光升座講禮,啟發(fā)章門。巳而,諸儒生以次論難者十余人,皆當(dāng)時碩學(xué)。光剖析疑滯,上嘉而勞焉。山東三禮學(xué)者,自熊安生后,唯宗光一人。 初教授瀛博間,門徒千數(shù),至是多負(fù)笈從長安。后數(shù)年,丁母憂歸鄉(xiāng)里,遂有終焉之志。以疾卒于家,時年七十三,見郡志。
宋
陳薦字彥升,為華陽尉。盜殺人,棄尸民田。薦出驗,有以移尸告者,田主殺其母。縣欲文致殺一人,以追薦失盜之責(zé)。薦不可,曰:"焉有誣人以自貰 自貰:自赦,者邪?已而,獲盜。從韓琦定州幕府,性木疆簡淡,獨琦知之最深,每語人曰:"廉于進(jìn),勇于退,嫌疑間毫發(fā)不處,與人交久而不變,如彥升者,無 幾也。"神宗即位,拜天章閣待制,進(jìn)知制誥,知諫院。薛向首謀取橫山,功不成,薦請以漢王恢之罪罪向。楊繪論魯公亮用人不當(dāng),言既行,而遷侍讀,罷諫職。 薦曰:"此乃宰相欲杜繪言爾,所言是宜,責(zé)宰相"。疏入不報,除河北都轉(zhuǎn)運使。河決棗疆,水官議于恩、冀、深、瀛之間筑堤三百六十里,期一月就功,役丁夫 八萬。薦曰:"河未能為數(shù)州害,民力方困,愿以歲月為之。"還判判:職務(wù)高兼職低,稱判。流內(nèi):流內(nèi)官階九品至一品稱流內(nèi),九品之外為不入流。銓銓:選 授。
太常寺。議學(xué)校,首舉法,請會三年貢士數(shù),均之諸路,計口察孝廉如漢制。權(quán)主管御史臺,言李定匿所生母喪,不宜為御史,罷臺事。又以議典禮不 合,出知蔡州,召為資政殿學(xué)士,屢求退,以為本州,命兩省燕餞資善堂,擢其子厚御史臺主簿,未幾提舉崇福宮。卒年六十九,贈光祿大夫。
金
胡礪字元化,少嗜學(xué)。天會間大軍下河北,礪為軍士所掠至燕,亡匿香山寺,與傭保雜處。韓昉見而異之,使賦詩,礪操筆立成,思致清婉。昉喜甚,館 置門下,使與其子處,同教育之。自是學(xué)業(yè)日進(jìn),十年舉進(jìn)士第一,授右拾遺權(quán)翰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觀察判官。定之學(xué)校為河朔冠,礪督教不倦,學(xué)者稱其程文 為元化格。皇統(tǒng)初,為河北四路轉(zhuǎn)運都勾判官。礪性剛直無屈,行臺平章政事高禎之汴,道真定燕于漕。礪欲就坐,禎責(zé)之。礪曰:"公在政府,則禮絕百僚。今日 之會,自有賓主禮。"禎曰:"汝他日為省吏當(dāng)何如?"礪曰:"當(dāng)官而行,亦何所避。"禎壯其言,改謝之。改同知深州軍州事??な孛镆暳艑?,礪常以禮折之, 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礪。州例置弓手百余,歲取民錢五千余萬為顧。且其人皆市井無賴,以跡盜為名,所至擾民,礪罷之。繼而有飛語曰:"某日賊發(fā),將殺通 守。"或請為備,礪曰:"盜所利者,財耳。吾貧如此,何備為?"是夕,令公署撤關(guān),竟亦無事。再補翰林修撰,遷禮部郎中,一時典禮,多所裁定。海陵拜平章 政事,百官賀于廟堂,礪獨不跪。海陵問其故,礪以令對。且曰:"朝服而跪,見君父禮也。"海陵深器重之。后遷翰林學(xué)士,改刑部尚書,扈從至汴汴:即今開 封,金時稱汴為南京。。得疾,海陵數(shù)遣
士臨問,卒深悼惜之。年五十五。
胡景崧字彥高,十歲喪父,哀毀成疾,擢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詞賦甲科,釋褐釋褐:脫去民服穿起官服。褐,短衣,泛指民服。海州軍事判官, 特旨升即墨令??h治瀕海,土土堯而俗惡。崧清介自律,人莫敢犯??h界多世官,侵愁細(xì)民,累政以為苦。及是有以牧馬傷民田者,崧痛繩之,強(qiáng)暴帖〔貼〕然貼 然:服貼。。初縣廨在古城隅,有狐禍,崧至遂絕,民刻石頌德。遷河南府推官,偃師送強(qiáng)寇數(shù)十,尹以下謂此寇為民害久,亟欲除之。崧疑為平民,緩其獄。尹 怒,強(qiáng)出囚于市,且以緩讓崧。崧執(zhí)議之次,忽有馳報,偃師獲正賊者,尹慚謝。召為大興推官。往大興獄犴填滿,崧蒞職不三月,以獄空聞,詔錫宴以寵之,后官 同知遼東路轉(zhuǎn)運使事。本路稅額,以牛頭征者,積數(shù)百萬石,多有名無實,無所從出,重為主典者累。崧躬自閱實,無有欺抑者。凡摏配之?dāng)?shù),悉從蠲貸。入為刑部 員外郎。東平、大名同時有告人謀反者,朝庭以戶部員外郎蘇某鞠獄大名,而東平則以崧決之。蘇法吏專事扌旁掠,囚不勝慘毒,皆自誣服,株連者以千數(shù)。崧至東 平,有司供獄具至,有蝎籠、火匱之屬,嘆曰:"斷獄以情,奚以此為哉!"引告者諦審之,十日而后其情得,告者博頰自恨,言所以誣罔者。獄既其正,反坐此人 而已。泰和六年(1206年),為上京上京:金初沿襲遼制,仍稱臨潢府為上京,即今內(nèi)蒙巴林左旗南。、東京東京:即今遼陽市。金初稱東京,后改為路。按察 司僉事,陛辭以例言三事,皆天下大計,非例所當(dāng)言者。其一:天子之職在擇相,相得人,斯可垂拱而治;其二:嗣未立,宜肅正六宮,以廣繼嗣之路。不報。元妃 李氏專寵,其宗有威福之漸,外臣有夤緣夤緣:攀附。至宰相者。改同知鎮(zhèn)西軍節(jié)度使事???,中使四出掩捕,獨崧所治近城三十里無有。樓煩報蝗入縣境,崧 馳至,禱于后土祠,言罪在守令,幸無毒平民。顧盼之際,蝗去無留者。大安初,遷同知東平府路兵馬都總事。以崇慶二年(1214年)卒,年五十有九。崧美豐 儀,善談?wù)?,臨事剛嚴(yán)而推誠接物,族屬余百口同居,迨崧四世,崧恤睦之,小大無間。言舊制,文資官,例提舉學(xué)校,崧所在必課諸生學(xué),委曲周至,終始如一。 前后三知貢舉,凡置在優(yōu)等者,皆奇杰士。孫,祗遹,有傳。舊志作胡嵩,今據(jù)遺山集正之。正德末,孝明村民得胡氏志石,亦作景崧。
元
胡祗遹字紹開,少孤,既長讀書,見知于名流。中統(tǒng)初,張文謙宣撫大名,辟員外郎,累官至應(yīng)奉翰林文字,調(diào)右司員外郎。時何合馬當(dāng)國,進(jìn)用群下, 官冗事煩。祗建言,省官莫如省吏,省吏莫如省事。以是忤權(quán)奸,出為太原路治中兼提舉本路鐵冶。將以歲賦不辨責(zé)之,及其蒞職,乃以最聞,改荊湖北道宣慰副 使。有佃民訴其田主謀為不軌者,祗遹察其冤,坐告者。十九年為濟(jì)寧路總管,上八事于樞府。言軍政,曰役重、曰逃戶、曰貧難、曰正身;入役:曰偽署文牒,曰 官吏保結(jié),曰有名無實,曰合并偏頗。樞府以其言著為定法。濟(jì)寧移治鉅野?!测犚啊尘媒?jīng)兵戈,民俗樸野。祗遹選郡子弟,擇師教之,親為講論。久之,治以最 稱。升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所至抑豪右,扶寡弱,以敦教化,以厲〔勵〕士風(fēng)。民有父子兄弟相訟者,必懇切諭以天倫之重,不獲已,則繩以法。召拜翰林學(xué) 士,未赴,改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未幾,以疾歸。后以耆德第一人,征不就,卒年六十七,贈禮部尚書,謚文靖子,持太常博士,所著有《周易直解》《紫山 集》。
韓心淵少負(fù)奇節(jié),以文學(xué)征入國子監(jiān),不事嬉戲,日記千言,經(jīng)史百家之書悉究其蘊奧。任衡水尹,以德化民。至正十九年(1359年),真定大蝗,獨不入衡水境,因旌其循良,調(diào)真定縣尹。時有掃地王作亂,心淵與其子拒守,城陷,父子俱死于難,見郡志。
國朝
郭資字存性,洪武乙丑(1385年)進(jìn)士,任庶吉士,戶部主事,祠祭員外郎、僉都御史、北平布政。文皇在潛邸,數(shù)見愛。后靖難南下,屬資居守, 撫兵輯民,給糧餉不乏。永樂初,論功晉戶部尚書,仍掌布政事,賞赍視伯爵。已改北京刑部尚書,改戶部。仁皇初,加太子太師。蹇義、夏原吉數(shù)短于上,謂資偏 執(zhí),常格恩澤,請罷資。上意不然,間以語大學(xué)士楊士奇曰:"先皇興義旅及吾昔居守,皆得資力。其人亦材,且誠,今必如二臣請,是吾危則任人,安即棄之。吾 誠不忍。"士奇對曰:"故舊無大故不棄,此皇上盛德。顧資強(qiáng)毅,人不得干以私,但詔敕所蠲租,資必責(zé)有司依歲額征。此大過,誠如二臣言,然耿介守廉。"上 曰:"吾在此,復(fù)有原吉與同事,彼雖偏執(zhí),莫能行也。"已竟罷政事,賜璽書,歸武安。資歸逾月,上念之不己,間謂士奇等曰:"無使大臣怨乎,不以資其謂我 何?"命戶部給半俸,復(fù)其家。宣皇宣皇:即宣宗朱瞻基。嗣位,詔起資為戶部尚書,免朝謁。資視事勤,雖大風(fēng)雨不避,僚吏敬憚。性木強(qiáng),意所安者,雖刀鑊無 能屈。喜辯論,每厲聲色與人爭勝。所居在馬莊村,頹垣樸舍,未嘗治第城府治,卒之日,家無余財。年七十三,追封湯陰伯,謚忠襄,見郡志。
郭重字自修,別號東園,本縣在坊里人。少穎敏,有奇志,謹(jǐn)介不好狎,涵古契靜,寡言笑,魯魯:性敦厚。不以齒舌短長人。博涉群書,雖癯然若不勝 衣,而卓然自樹于流俗,動止有則,居幽室必整,遇妻婦如嚴(yán)君,事親孝甚,親亦樂其有子。堂叔聰言,俱早卒,遺二女,曲為撫育,既笄俾適名家。謙恭易直,與 物無忤。至馭戒獲亦仁恕款洽,罔厲聲色。鄉(xiāng)鄰有斗者,見其至,遂凜然汗縮,退聽莫敢近。治禮記,賓于鄉(xiāng)(賓于鄉(xiāng):作鄉(xiāng)飲時的嘉賓。),業(yè)于雍(雍:撤膳時 奏的音樂。),簡于銓(銓:古史中解說、評議一類的文字。),授內(nèi)秩為京兆理刑,迎二親之官就養(yǎng)。剛直公清,談笑剖決罪疑,惟輕、惟厥中、惟明克允,民用 罔冤。無何,惟帝擢戶部司度,褒封其親。尋奉命延綏遼東等邊餉軍,收通州清源關(guān)、崇文門課稅。益矢心勤事,征給一以公,余銀數(shù)千兩悉公同諸當(dāng)路者,貯以待 用,一介無所與也。大司徒梁公廉知其賢,適服闋(服闋:為父母守孝滿三年。)北上,復(fù)奏往清源關(guān)督收課稅。起解在京西十庫,官鈔二千五百余萬,貫錢二千五 百余萬文。清白之操,赫奕于時。當(dāng)?shù)乐T公,方有遷陟之議。一日語僚友曰:"毛檄之捧喜為親也毛檄句:語出毛子檄之典,意為孝子不貪利祿,只為養(yǎng)親而出 仕。,吾親古矣;臣子之分,亦效策勞。人生貴適志,此其時也。"遂上疏乞歸。上意挽留,乃竟去。歸筑精舍于小河之村陽,敘風(fēng)情,倚南簾以寄傲,熙熙而樂, 飄然于世態(tài)風(fēng)波之外。一足不躡于公門,有司暨師儒,懇請鄉(xiāng)飲亦不赴焉。服食多布葛茹蔬,壽六十三而卒。訃音一聞,老稚墮淚,咸以年未期頤期頤:百歲稱期 頤。為惜。無何,撫按行督學(xué)官,旁求郡邑之賢,用以崇祀。文移茲邑,有司狀其行以上,于是督學(xué)官轉(zhuǎn)白于撫按諸公,僉如所請,遂令作主入祠,血食血食:受享 祭品。萬世,人皆快其作德不孤焉。此其梗概也。其有欲知先生之詳者,尚當(dāng)考于尚書王公日常之墓志銘,太保劉公龍之神道碑,于茲不贅云。贊曰:于戲東園,立 德以崇。身致君以顯親興,思松菊而凌霄漢,出宇宙之外,究其歸,其兩疏兩疏:指漢疏廣與其侄疏受年老辭官的故事。之儔乎,其五柳(五柳:指晉陶潛五柳先 生,泛指志趣高尚的隱士。)之儔(儔:同輩,同伴。)乎!
楊錫字天賜,別號槐亭,性謙抑嚴(yán)重,狷介質(zhì)實,不茍合于人,亦不茍言笑。屬處義當(dāng)問者,雖費弗惜。而自奉儉約,食無兼味,衣不繒錦。初授濟(jì)寧經(jīng) 衛(wèi),軍政允修而士卒悅服,乃陟屯留尹。時賊寇張清等鳩眾害人,晉鄙晉鄙:山西邊遠(yuǎn)的城邑。晉,山西;鄙,邊遠(yuǎn)偏辟的城邑。弗靖。前是尹者,率畏其強(qiáng)橫,莫 敢誰何。錫至,乃嚴(yán)武備、繕甲兵、懸賞以募技能,畫策以定勝算,一鼓而渠魁授首,屬眾潰奔,生民賴以安堵安堵:安居。。后以疾解綬歸隱,怡情田畝間,教子 訓(xùn)孫,課農(nóng)督植,非飲射讀法,足不履于公庭。其孝友忠愛大節(jié),詳見于地鄉(xiāng)郭公東園墓志銘。
韓永齡字養(yǎng)恬,別號西川。始生時,其母連氏元夜元夜:大年初一夜。元,新始之意。夢紅云迅雷自震方流于室,驚而寤,乃誕。性資穎,特器度寬宏, 甫能言,厥父愛讀翁名潭者,口授以千文等書,輒能記。十歲游鄉(xiāng)校,見重于當(dāng)代名公。較藝文場,必居首選。士林珍其作而傳誦之。且自視謙然,常若不及。每讀 書,雖祁〔奇〕寒盛暑,必至夜分,翁媼恐其過苦而有傷也。命仆糊其燈,后以革為籠,留隙光,僅足觀書而巳。翁媼問之,則曰:"已就枕矣。"其勤苦如是。筑 精舍于紫金河紫金河:武安城內(nèi),內(nèi)北門紫金樓下之河。滸,以訓(xùn)誨生徒。學(xué)鄙章句,惟以窮理為先。制行立心,動以圣賢為法。嘗作《居心銘》以自箴,作《困學(xué) 詞》以勸學(xué),作《無爭論》以懲忿。一日出往過城門,上有修雉堞者,墜泥污其冠,人怕懼無措,下而跽(跽(jì):長跪。)曰:"勿我怒,愿贖新冠以償。" 永齡曰:"誤中耳,爾敢故軋(砸)我耶?"復(fù)歸,自易冠。家圃有蔬果,或逾垣竊之永齡適至,或人倉卒不能去也,遂伏地請罪。謂之曰:"爾家無此,故愛食 耶"。以所竊物畀之,仍更取以益。其人感愧,卒為良民。雅量汪洋,大率類此。鄴郡崔文敏公數(shù)奇之,引置門下,恒許之曰:"犯而不校,今之顏子也。"聞母 病,當(dāng)酷暑徒步歸省。醫(yī)言用生芐芐:地黃。汁可療,遂執(zhí)鍬镢,歷原野躬采為汁,祝天祈效,母服果愈。年二十,領(lǐng)嘉靖戊子鄉(xiāng)薦,己丑會試,偶下第,入太學(xué)。 時同監(jiān)者六百人,祭酒魏公校,悉叩其蘊而評焉。永齡言志曰:"富天下之民而教之,以興禮樂使周道燦然復(fù)見,愚實愿焉。"言功曰:"主敬以和,中安禮以方 外,孝弟以立仁,簡易以盡道,愚從事而未能也。"言時務(wù)曰:"崇儉樸以革奢靡,重本業(yè)以抑末作,登實學(xué)以黜浮文,勵廉恥以羞奔競,振德望以隆師傅之尊,援 賢良以新天下之志。六者,非備也,于時為急"。魏公覽而奇之曰:"此公輔器也,舉為首算,首算:頭籌。榜其名于率性堂。惜天不假年而卒,文敏公作誄詞以悼 之,詳見后渠洹詞集。
節(jié)孝
高小梅西關(guān)里人,高剛之女也。正德辛未(1511年),薊盜劉七寇晉,六月六日下太行,突至武安。小梅年十有六,有姿色,盜執(zhí)之擁促上馬。小梅 張目罵賊,賊拔刃駭之曰:"速上馬從我!否則死在目前耳。"小梅益怒罵曰:"賊狗!寧早殺我,必不受污。"時張、郗二生在旁,賊顧曰:"殺此女汝試視 之。"遂死。后知縣周傅以其事上聞,旌表曰"貞烈之門"。
曹氏流泉里人,曹貴之次女也。適石門里王宣,生子紹,未逾月,天順元年(1457年)夫宣疾卒,曹氏時年二十。姑憐其年少,諷(諷:勸說。)令 改圖。氏以死自誓,勤紡績以養(yǎng)其姑,而子紹賴以成立,仕終興州衛(wèi)經(jīng)歷。奏復(fù)姓孫氏,孀居四十余年,志節(jié)貞然。弘治十三年(1500年),知縣殷輅核實奏, 間旌表曰:貞節(jié)之門。
杜氏在坊里人,杜明之女。幼適于任倫。弘治十七年(1504年),倫疾卒,時杜氏年方二十,哀毀(哀毀:居親喪悲哀過度而損傷面容。)殊至,欲 以身殉,賴多護(hù)獲存。子守貞髫齒(髫齒:幼年。),而守節(jié)尚妊娠,杜氏苦心勵志,百折不撓,躬蠶績,承顏順志,事孀姑孝甚,內(nèi)政嚴(yán)肅,撫二子慈愛備至,獲 至成立。迄今三十余年,貞聲懿望,鼓聞遐邇。嘉靖十四年,知縣趙璧上其事,旌表曰:貞節(jié)之門。
石氏西關(guān)里人,生員石淳之女也。少字字:許配。于生員王謨,后謨疾革疾革:病危重。,與石氏訣曰:"汝能養(yǎng)吾翁媼,育吾嬰稚乎?吾死目且瞑。" 石氏時年二十三,泣曰:唯唯。謨尋卒。石氏哀毀骨立,堅鐵石之操,誓不二天(二天:舊謂女子改嫁或第二個丈夫。)事翁媼孝甚,敬進(jìn)其所欲。撫孤引年成立, 穎脫胄監(jiān)胄監(jiān):國子監(jiān)。將效用于時。孀居三十余年,艱苦萬狀,終始不渝,閨門肅如也。嘉靖二十五年,知縣熊瑤以其事奏聞,敕旌其門曰:貞烈。夫旌典,國家 所以風(fēng)風(fēng):教化。世道也。節(jié)孝有不聞?wù)撸嗄嘤跁r之所遇不同耳。然彼固無望其身外之名,而亦不可以不風(fēng)也。姑據(jù)其節(jié)孝膾炙人口者附之,以傳后世,其旌否無 論也。
王氏在坊里人,王剛之長女也。年二十,歸于西關(guān)里石王林,生子瑛,未晬(晬(zuì):嬰兒滿百日或一周歲之稱。)而夫卒。王氏時年二十二,守 志勵節(jié),誓不再適,紡績以養(yǎng)其舅姑。撫孤成立,任山西盂縣知縣。氏孀居五十三年,貞聲茂著,內(nèi)外無閑言。成化十六年(1480年),知縣張澤核實奏聞,命 未下而歿。惜哉!
張氏流泉里人,張貴之長女也。年十七,適同里邵林,舅姑俱高年而夫孱弱,張氏勤紡績,力衣食以養(yǎng)。其舅姑繼喪,賣簪珥竭力以為葬具。歷五年移天 亦喪,遺子隆尚幼,時年二十有二。有諷令改圖者,遂叱之曰:"妾一失節(jié),吾兒亦為人奴,使歿后何顏見亡夫于地下?"竟苦心勵操,以死自誓,撫孤隆成立,壽 僅五旬有一。張氏又與其男婦(男婦:兒媳。)高氏,力撫諸孫曰經(jīng)、曰維、曰純、曰紀(jì),亦各以上農(nóng)成立。孀居六十余年,堅持雅操,內(nèi)外無間言。知縣喬公升、 熊公瑤建匾以表揚之,將以上聞,惜以九旬卒,未果,鄉(xiāng)人至今嘆焉。
高氏紫泉里人,高堅之女也。年十七,字西關(guān)里籍濂。未二年,濂卒,子惟新尚在娠。家貧,甚有欲奪其志者,氏執(zhí)義不屈,遂叱之曰:"吾有舅姑,死 即死矣,何必踐二庭乎?"誓死無他志。勤麻枲麻枲(xǐ):借指紡織。枲也泛指麻。歷盡苦事,舅姑送終盡禮,鞠孤以底于成,補邑庠弟子員。孀居四十余年, 以貞節(jié)聞。知縣喬公升、熊公瑤俱崇獎其門。知縣唐公交,每賜米肉花布。
徐氏彰德人,教授徐晟之家女也。適本縣落陽里儒士張偉,時年二紀(jì)二紀(jì):一紀(jì)十二年(歲),二紀(jì)二十四年(歲)。。遺孤鳳岐方晬。以卒,家貧甚, 躬紡績以贍子。既長,弗克卓立,艱苦萬狀,人不能堪。益勵志守節(jié),誓不二夫。鄉(xiāng)人皆嘆曰:"烈哉!張偉之妻也。"知縣熊公瑤樹匾于其門,唐公交時饋米肉花 布。
賈氏柏林里人,賈能之女也。年二十二,而夫李純疾卒,無嗣,止遺二女。家貧甚,弗克殯葬,停柩于宅。正德六年,流賊入境,或勸之避去。賈氏 曰:"夫亡既不能葬,今乃去之,而使賊燃民舍及其骸骨,是益重其過也。堅志以守,卒免于害。后二女既長,適人,始營葬焉。孀居五十余年,事紡織贍生,誓不 二天,人咸稱之。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旌獎其節(jié)。
王氏西關(guān)里人,王璋之女也。年十七于歸(于歸:舊時稱女子出嫁為"于歸"。語出《詩?周南?桃夭》,"之子于歸"。)程學(xué)。正德六年,學(xué)以胥役 磁卒,氏扶櫬櫬:棺材。還葬,哀毀幾絕。葬欲身殉,或勸以姑老子幼,得止。誓不二天,紡績力食孝養(yǎng)。孀姑劉氏,終以八十有六。撫育遺孤,嘉范成立,補邑庠 弟子員。氏孀居三十余年,堅志守范,宛如金石,雖兵荒饑餓,貞介益固。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核實以旌。
李氏胡累里人,李聰之女也。年二十,夫生員楊森卒,遺繼母曲氏年高,二子俱嬰孩。李氏甘貧守節(jié),誓不再適,躬織纴以養(yǎng)其姑,撫育啟東、啟明,以耕讀成立。孀居三十余年,貞聲茂著,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旌焉。
杜氏在坊里人,杜清之女也。年一十八而寡,慨夫賈敏早喪,哀毀欲絕。遺孤思永生發(fā)未燥(生發(fā)未燥:胎生毛發(fā)未干。燥,干。),氏事紡織,以贍其生,誓志不二。撫孤成立,補庠生。孀居三十余年,鄉(xiāng)人稱盛。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旌焉。
韓氏洺遠(yuǎn)里人,綏德同守韓忠之三女也。正德六年,夫溫樸卒,遺孤思鄉(xiāng),年未四周。韓氏躬紡織,以養(yǎng)其姑,撫孤成立,守節(jié)四十余年,閭里推重。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旌焉。
李氏陽邑里人,李昱之女也。夫石隆卒,氏苦心勵操,誓不再適,撫孤成。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旌焉。
任貴在坊里人,父整,早卒,母武氏守節(jié)撫孤,獲至成立。醇謹(jǐn)溫厚,奉母孝養(yǎng)備至,問安視膳,所欲則敬進(jìn)之,有以得其歡心。母疾,起居扶持,供湯 藥,朝夕不離側(cè)者六年。齋戒焚香,祈以身代,疾遂愈。人以為孝行所感,咸敬服之。呈諸有司,欲以其事聞。貴固拒之曰:"此子職之常也,何必乃爾。"繼饋花 紅羊酒以旌其孝。
袁泰字世亨,郝家莊里人。父俊,任山東城武縣知縣,母王氏隨任,俱卒于宦所。時泰在嬰稚,仆袁虧以路遠(yuǎn)力孤,莫能扶柩以歸,因?qū)⒍鸭挠诔俏渌?中,攜泰歸籍。既長,泰始知父母旅櫬旅櫬:客死者的靈柩。未返,旦夕抱恨終天,哀毀幾絕。且居家貧甚,徒跣至城武垂泣,詢獲二柩扶歸,葬于縣西五級村西。 欲以身殉,賴多護(hù)獲存。尋有二白鶴集于墓所,三日悲鳴殊切,人以為孝行所感,咸雅重之。后泰游邑庠,以恩貢任典史。
張璣字文衡,丁村里人,隨父桓在任,年八歲父卒于官璣泣毀骨立,幾隕生。與其母邢氏,扶旅櫬歸葬于縣西紫金之陽, 敬諸父及諸兄若成人。然既長,出就外傅外傅:古代稱管教學(xué)業(yè)的師傅為外傅,對管教教養(yǎng)的師傅稱內(nèi)傅。,穎敏博洽,涉獵經(jīng)史,善吟詠。念母氏艱窘萬狀,言及 輒垂涕泣。承顏順志,朝夕孝養(yǎng)罔間。母疾,躬調(diào)湯藥,偕其妻楊氏,齋沐禱于神,愿以身代,疾獲愈,至八旬乃卒,人以為孝行所感。弘治十四年(1501 年),知縣殷輅嘉其孝,每周急焉。后發(fā)身胄監(jiān)(胄監(jiān):國子監(jiān),也指國子監(jiān)的生員。),任臨朐丞,率母遺教,政興務(wù)舉,廉能有聲。厥子曰倰、曰儆暨光宇、光 漢諸孫,皆業(yè)儒,亦以見公積德之驗云。
祁瑾柏樹里人,姓[性]淳樸,不逐時好,事父母孝甚,供甘旨左右,就養(yǎng)承顏順志。母李氏疾,遂默禱于天,請以身代,后疾愈,數(shù)年乃卒。瑾哀毀逾禮,廬墓側(cè)三年,孝行為鄉(xiāng)邦所重。有司欲以聞,瑾固卻之。嘉靖十八年,知縣周公時相,聞其孝,樹匾以表揚其門。
張來玉任陜西秦州幕,以親老不能迎養(yǎng),遺祿以舉之,人羨其孝。
封贈
郭太贈榮祿大夫,太子太師,戶部尚書。
郭溫贈資政大夫,刑部尚書,加贈榮祿大夫,太子太師。
郭仲禮郭太、郭溫、郭仲禮:郭資曾祖、祖父、父親,皆因資貴而受封。贈資政大夫,刑部尚書,加贈榮祿大夫,太子太師。
智溫封文林郎,陜西平?jīng)龈乒佟?
韓俊贈征仕郎,北京通州衛(wèi)經(jīng)歷。
郭文封文材郎,應(yīng)天府推官,繼移封承德郎,戶部主事。
孫經(jīng)封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
旌義
元
任天佑儒教里人,行履忠信,子孫七十余人,毋敢私蓄,四世同居。大定三年(1326年),表其門,見郡志。
國朝
郭璉柏林里人,輕財重義。正統(tǒng)四年(1439年),上粟千石以周歲侵〔祲〕(歲侵〔祲〕:荒年。)。有司以其事聞,敕旌其門。
王貫字以通,下莊里人,輕財重義,好施,于歲侵(祲)捐粟以周鄉(xiāng)鄰之貧乏者。橋梁祠宇多有建置。其子銳鉞,克維父志,益周急罔怠。嘉靖二十四年,州守任丘劉公崇匾其門曰:捐財濟(jì)貧鄉(xiāng)間敬重。知縣熊公瑤亦贈以詩。銳鉞今俱年九十余,人以為積德所感。
白琛崇義里人,弟懷玉發(fā)疾,琛友愛備至。其子曰文進(jìn),克維父志,至今
輯睦尤立義社,積粟以賑鄉(xiāng)鄰之不足者。宣德間,書其名于旌善亭,曰:義民。
任聰在坊里人,輕財重義,捐北關(guān)外地十余畝,以為義冢,至今貧民得以葬者,咸頌其德。
張瑬西關(guān)里人,磊落不羈,恒以周急為念,捐西關(guān)外地十畝,以為義冢,澤及枯骨。嘉靖二十二年,知縣熊瑤匾其門曰:尚義之家。
劉廷臣生員,遵父劉清遺言,見叔劉聰、劉佩各生四子,分居止取貲產(chǎn)十分之二。
三老
趙璽申松張善少精敏,長殖學(xué)有名,入仕政教卓然。乞休咸純謹(jǐn)狷介,足不躡公門,結(jié)廬于洺河之陽,名靜樂堂,順養(yǎng)天和,以琴書自娛,訓(xùn)戒子孫。客 至相與觴詠竟日,鶴發(fā)康寧,顏如渥赭。士夫無遠(yuǎn)近大小,咸相敬重,以有德君子稱之,號洺濱三老。彰德守劉公聰聞其賢,而造訪焉,各贈以詩。
胥材
韓得春,典史。房俊,經(jīng)歷。韓溫,縣丞。梁好古,主簿。王和,斷事。王升,縣丞。王輝,判官。趙愷,知事。李弼,兵馬。范昭,知事。溫敬,主 簿。徐麟,縣丞。王佐,主簿。郭麟,縣丞。安民,經(jīng)歷。王經(jīng),驛丞。王佩,大使。邢謙,典史。賈史,驛丞。賈文表,大使。籍惠,知事。韓紳,驛丞。籍惟 慎,驛丞。劉端,主簿。
僑寓
漢
臺佟字孝威,鄴人也。隱居武安山中,鑿穴為居。漢建初,中州辟不就。剌史行部乃使從事致謁,佟往謝。剌史乃執(zhí)贄贄:初次見面時所送的禮物,表示 敬意。見佟曰:"孝威居身如是甚苦,如何?"佟曰:"佟幸得保終性命,存神養(yǎng)和。如明使君,奉宣詔晝夕惕惕:小心謹(jǐn)慎。庶事,反不苦耶?"遂去,隱逸于深 山,人終莫能見焉。見后漢書逸民傳。
元
劉秉忠字仲晦,邢臺人,自幼好學(xué),深于易及邵氏(邵氏:邵康節(jié)。)經(jīng)世書,天文、地理、律歷以至眾技,悉無不通,隱居武安紫金山。元世祖為王 時,入見應(yīng)對稱旨,遂留侍左右。上書數(shù)千言,皆開國要旨。世祖即位,多施行之。繼拜光祿大夫,位太保,乃詔學(xué)士竇默女妻之。以天下為已任,知無不言,言無 不聽,進(jìn)人才各稱器。使城城:此處為動詞,建筑之義。開平城、燕都皆秉忠相其地相其地:看風(fēng)水而點位置。。翰林以詩贈曰:"掛瓠武安,絕世離群。翻然而 起,拿風(fēng)躍云。"自號藏春散人,有詩文十卷,無子,以弟秉恕子蘭璋為后。偶一日,端坐而卒。贈太傅趙國公,謚文貞,山今有隱室存。
國朝
劉淵齡劉九齡零陵人,本縣知縣劉安之子,因安卒,葬武安,遂家焉。
災(zāi)祥志
志曰:春秋書災(zāi)不書祥,此并書之者何?春秋經(jīng)也,志史也實錄也,故志災(zāi)祥。
旱正德四年(1509年)己巳,大旱。
寇賊正德六年辛未,流賊入境。
雨雹正德九年,甲戍大雨雨:此處為動詞,下、降之義。雹。嘉靖二年、五年,丙午雨雹。
黑眚正德七年壬申黑眚眚(shěng):原為眼生黑翳,此處指日蝕。
星隕嘉靖八年,己丑星隕,嘉靖十三年甲午星隕如雨。
蝗嘉靖八年己丑大蝗,十五年丙申大蝗。
地震嘉靖十四年乙未地震,二十三年甲辰地震。
鳳凰金太和二年(1202年)壬戍八月,見于縣南鼓山石臺。
芝草元至元八年(1271年)辛未產(chǎn)金芝九莖于乾拱上。
麒麟皇慶元年(1312年)壬子六月二十六,麒麟產(chǎn)于洛陽村張堅家。二年二月十七日,又產(chǎn)于是村高呆兒家。
玉兔嘉靖十年,玉兔產(chǎn)于南郊。
武安縣志卷之四
藝文志
志曰:文者道之華也,治之章也,藝焉故后也。邑代有聞人,凡紀(jì)事懷思,諸制作之類,則皆有裨于治理,而非藝焉已也。昔文獻(xiàn)不足,孔子悼之,懼弗征也。于戲,文可弗志哉?足則能征之,茲地乃增重矣。故志藝文。
碑記
三瑞記蕭時敏(元學(xué)正)
麟、鳳、芝草乃太平之嘉瑞。芝、麟之生,適當(dāng)我皇元圣德神功隆昌之運,相繼百歲咸現(xiàn)是境??鬃釉唬?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其郊;覆巢破卵,則鳳 凰不翔其邑"。由是觀之,則是邑之美亦可知矣。獨鳳覷穎川,穎之人至今以為美談,況三瑞并現(xiàn)于斯乎?宰縣者,政平詞息,民安歲豐,公署之暇,共舉遺禮,并 此三瑞,欲刻琬琰琬琰:美玉,碑碣的美稱。以傳永久。邑之士大夫耆舊共贊成之,請予第其歲月。鳳雖前朝前朝:指遼代。鳳現(xiàn)于遼太平二年,故稱前朝。之事, 實,斯邑之光,不可遺也。按,麒麟皇慶元年(1312年)六月二十六日生于洛陽村張堅家,舉身皆麟,通尾亦然,牛蹄,頂骨高起,鱗甲鮮明,頭圓無角,未知 為何物。遂經(jīng)州路以獻(xiàn)之,使者還曰:朝庭乃曰麟也。眾咸稱賀?;蕬c二年二月十七日,又生是村高呆兒家,其狀略同。始生之時,其母懼,而不敢近,三步之外直 視之而鳴,其麟亦鳴,其音不類于犢,亦獻(xiàn)之于朝。差去官永年辛主簿傳,奉都臺鈞旨,生麟人戶,所屬官司,量加優(yōu)恤。是故州縣遵依,免其和顧〔雇〕和買和雇 和買:和雇,朝廷發(fā)給工餉的雇傭工匠。和買,朝廷以購買為名的一種變相賦稅制度。等役。按中書省詳定官楊威震亨《瑞芝記》曰:"至元八年(1271年), 有金芝九莖生于文廟乾拱乾拱:乾方之拱。拱為發(fā)券形成的弧形木結(jié)構(gòu)建筑,常為門窗頂部。上,叩之有金玉聲,三秀六英,遂以獻(xiàn)之。"按金翰林院編修官左容撰 本州《鳳瑞記》曰:"太平二年(1022年)壬戍孟秋,鳳現(xiàn)于武安縣南十有五里屯樞村鼓山石圣臺。越翼日,遠(yuǎn)近來觀者不可勝數(shù)。至臺下一里許,見其禽之大 者高可逾人,次者亦高四五尺,眾回還衛(wèi)護(hù),皆成行列。人欲稍前,則類雕鶚之屬者皆怒騰,勇猛之威勢而人莫敢進(jìn)。眾禽盈地,亦或飛翔,信宿而去,不知所之。 所司圖上其狀,朝廷命按察使親詣驗之,奉御覆實,禮部差支應(yīng)司監(jiān)畫官詳圖其狀。太和二年(1202年)孟冬,詔誥四方。今州廨有碑存焉。"《淮南子》曰: 五帝三王之世,鳳巢列樹,麟止郊野?!稜栄拧丰岥幧?、牛尾、馬蹄、一角,春秋所獲麟也。大麃,一角、牛尾即漢武郊雍所獲麟也。不角者麒。漢宣帝元康間,詔 閱金芝九莖,產(chǎn)于亟德殿。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交趾所進(jìn)二麒麟,牛身、象耳、狗足、魚鱗,所食草木皆中國無。歷考傳記,麟、鳳、芝草亦或有之, 惟后漢章帝時麒麟五十一現(xiàn),鳳凰三十九現(xiàn),為最盛。其余難以悉記,大抵多出于太寧之世,治平之國。凡有大瑞,天下稱賀,青史具書,坐視淪沒不傳,禮恐闕 焉。今我皇元,以六合為家,梯航入貢梯航入貢:無論山國和水鄉(xiāng)皆都入貢。登高用梯,渡水用船,這里指山國水鄉(xiāng)。,文教大興,跨金、宋,越漢、唐,輝映三五 三五:三皇五帝。屢致嘉瑞,于戲盛乎。雖然仍居安應(yīng)危,益光至治,則庶不負(fù)斯瑞之應(yīng)矣。此飛走草木之瑞也,冀因其民之富庶、學(xué)校興、頌聲作、人材倍出。為 時,名卿以佐圣朝,太平之治如麟如鳳如芝者,乃為人中之瑞,得無亦有光乎。今麟之狀與古頗異,故記其實,以待博物明理之士者,以相參考。復(fù)請為銘曰:嗚呼 三瑞,萃此一方。鼓山石臺,彩鳳來翔。百鳥隨止,威儀孔彰。儒宮芝草,乾拱生香。文風(fēng)漸振,吾道禰〔彌〕昌。雙麟繼生,光彩洛陽。馳驛再獻(xiàn),歡生廟堂。嗚 呼三瑞,太平之祥,武安之光。
文廟瑞芝記楊威(元人)
《瑞應(yīng)圖》芝草有五種:石生、水生、木生、土生、叢草而生者。各以方色言之,金色者為上瑞,朱蓋紫莖者次之,朱草又次之,其余相次不等,或有獨 莖而生者,有叢生九莖者。凡所生者,皆傍有性之物,未聞于干木無津液處而生者。武安縣于古最為舊,自春秋、戰(zhàn)國至漢、唐、宋皆為名縣。人淳地秀,山產(chǎn)為諸 縣最。所出名士大夫,唐宋暨金歷歷不絕。儒風(fēng)為盛,及高第為名臣、名守者,比比皆是也。故文廟于他縣為備。自天兵南下,誤為山寇所焚,惟余基存焉。至元三 年,宰公王閏之,始剪荊棘,立縣學(xué)。今承事太原王公長卿,繼前治,慨廟貌不存,乃出巳〔己〕俸而又倡圓頂圓頂:僧人戴的帽子,這里指僧人。、黃冠黃冠:指 道士。儒人、醫(yī)卜、屬官、縣吏,暨好事之家,出自愿財以立正殿。匠者繩墨而興工。功既興于斧成,乾拱上出金色瑞芝一本,叢生九莖,曄曄然而秀,煌煌然而 明,三秀六英,扣之有金玉之聲,觀者云集。耆老相告曰:此吾宰公修文廟之瑞應(yīng)也。
猶記前朝時,重修文廟,石礎(chǔ)上生一莖。吾宰公修文廟,瑞應(yīng)又甚于前日,殆文教復(fù)興之應(yīng)也。今之人所喜修飭者,或祀典不載,妄求福利而修之,于文 廟為不急。獨吾宰操心異常,而創(chuàng)立吾圣人之殿,俾后學(xué)有所歸向,知禮義孝慈,入事父兄,出事公卿,皆有次第。芝之為瑞也,宜焉。故記之。
磚城隘口記涉邑(涉邑:即涉縣,王科為涉縣人。)王科(工科給事中)
嘉靖二十有三年,歲舍甲辰春三月,武安縣新作磚城并隘口成。我圣天子御極統(tǒng)天,蠻夷華夏罔不率俾。蠢茲北虜,庚子連歲,直由大同入寇遼、沁至潞 安。此天機(jī)之可戒者也。壬寅春三月,前巡撫河南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余姚魏淺齋公,有本行分守河北道。汾州孔文谷公天胤,委官于十八盤諸隘口,創(chuàng)立邊城、樓櫓 (樓櫓:古代軍中建造的用于瞭望、攻守的無頂高臺。)。方三之一,秋七月虜復(fù)寇前地,聲勢甚急。蜀灌縣雙牖熊子瑤,由鄉(xiāng)貢士教行南鄭,擢知武安縣事,恐失 關(guān)隘,禍延山東山東:此處指太行山之東。,遂毅然赴任,招奔亡,峙芻豆芻豆:指軍用的草料。,繕甲兵,簡義勇,補城池,作廄牧,為堅守計。比虜去,曰:" 此城卑頹,何可專恃天幸?"請于諸司,合用磚灰包砌。癸卯春三月,巡撫河南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富平李石疊公宗樞,巡撫河南都察御史茌平楊菊塢公勉學(xué)暨分守河 北道右參政、今升陜西按察使永平李確齋公充濁,親詣武安,遍歷前諸隘口,大為規(guī)劃,準(zhǔn)令熊子動支官銀,設(shè)法燒造磚灰,將縣城西面先行包砌。閱月而完。時夏 四月也。復(fù)督熊子,分委典史灞州楊昂輩,修筑前諸隘,共磚石邊城二百五十一丈、敵樓四座、磚石鐵券門、司亭三十九間、軍器營房窩鋪一百八間、城墻水券門二 座、吊橋石臺各一座,俱立墩臺,合黑龍洞諸處煙墩,共二十五座。四山小路,通行斬峻。匾匾:往門涸上方刻字。匾,此處為動詞。十八盤曰"飛磴盤云",摩天 嶺曰"峻極關(guān)高",觀堂曰"神斧中開"。遠(yuǎn)望之而栗然。蓋由熊子作作:振作,激發(fā)。士類而獎節(jié)婦,正法律而革奸猾,廢淫祠而濟(jì)孤孀,寬省里甲、分作城井, 與夫增倉以儲粟,立橋以通旅,多便路而謹(jǐn)烽候,善政善教,難以枚舉。都憲李公奇之,委官獎勵。間有告阻城工者,暫令停止。其惜財重力,是固愛民之心所發(fā) 也。秋九月,熊子再申前請。按察李公知其賢,往來該縣,見磚灰多備。審于民,僉曰:"愿。夫以丁出,磚灰以糧辦,責(zé)成大家,分工包砌。"詢于士,僉曰:" 機(jī)不可失,矧矧(shěn):況且。兵難遙度,有備庶可以無患。"呈于都憲李公,允其請。其防危慮變,尤為愛民之心所鍾也。熊子自甲辰暮春起工,昭勤惰, 示章程。夫匠子來,磚灰云集,不一月,而磚城三面告成。通計城垣三里,高三丈、闊二丈五尺。城內(nèi)馬路二尺〔丈〕,城外隙地一丈五尺,壕闊二丈、深一丈,重 修紫金樓一座,敵樓二座,新建角樓四座,外磚石券門二座,關(guān)橋一橫。間以四關(guān)居民稠密,創(chuàng)外城樓三座,磚石鐵券門、便門五座,周以小城垣,各高一丈二尺。 精練戌卒,高懸拿〔弩〕銃,兵糧足備。壯哉,縣哉!虜雖善騎射,不能越此而東上,司(司:上司,武安之上司。)有專城(專城:原指專管某城的太守、州牧, 此處指武安縣令。)之重,九重九重:朝廷。紓紓:緩解。西顧之憂,士民大有賴焉。兼之十八盤諸隘口連于林、涉,邊城屹立,得人守之,虜能從天而下也哉!事 峻,武安致仕官張效、耆民王銳等,謀于儒學(xué)訓(xùn)導(dǎo)李鸞、陳王玄具幣,命生員王汝礪、韓永淳偕監(jiān)生王琚持狀踵涉,請龍山王子(龍山王子:王科自稱。涉縣有龍 山。)為文以記之??埔驀@曰:"天下之憂,非謀之艱,而不能斷之。"患虜三入寇,癸卯已遠(yuǎn)去,若可無慮也。都憲李公、按察李公方奉上命,據(jù)吾兒峪諸隘口, 作邊城,聚兵積糧,隱若敵國。熊子復(fù)完此城,御虜之計出自萬全,得大易之思患而預(yù)防矣。嘗慨前宋,天機(jī)兆于澶淵(澶淵:澶淵之盟。宋真宗聽寇準(zhǔn)言于澶州拒 遼兵,雙方議和,宋每年與遼銀絹30萬,史稱澶淵之盟。澶州,今大名、清豐縣一帶。),獨恃寇準(zhǔn),僅爾小安。正宜據(jù)天下之全勢,用賢納諫,厚農(nóng)練兵,大立 紀(jì)綱,以復(fù)漢唐故疆,何欽若輩(欽若輩:王欽若之流。王為參知政事,為人奸邪,與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圭被時人合稱"五鬼"。),以孤注擅寵,一無能 為。及蔡京未勔。用事,倡豐亨豫豐亨豫大:富繞安樂的太平景像,后多指好大喜功,粉飾太平的虛假繁榮。豐,豫皆為《易》中的卦像。大之說,卒啟靖康之變。 無斷故也。茲舉也,二李公不負(fù)圣天子之托,熊子不負(fù)二公之托,武安士民不負(fù)熊子之托,謀善而能斷,可謂慎機(jī)也已。憂勤之念,天地鬼神實臨之。行將大啟吾皇 前,臺鼎之席以待二李公,虛臺諫之署以處熊子。擴(kuò)今日之事而言之,不惟可以完城御虜,而中國久安長治之道,即此一念,或者可以盡得之也。嗚呼!芻堯芻 (chú)堯:自謙語,草野之人,淺陋的見解。之言,敢告役天?盍?xí)煌ǎ哉押笕恕?
重修城隍廟記英山陳瑋(教諭)
邑西南隅,舊有城隍廟,新于國初洪武庚戌(1370年),修于成化丁亥(1467年),正德丁卯(1507年)復(fù)恢弘基緒而改作焉。歲久傾圯弗 支,嘉靖丙戌(1526年)迨茲幾二紀(jì)矣。守土者志于葺理,咸功未竟而去。乙巳夏唐侯令是邑。越明年,政通人和,若痿而起,若蒙而了,允升于大猷大猷:大 的謀畫。,乃度夫歲豐民裕,而可勞也。躬任葺理之責(zé),諭耆庶尚義者,捐貲以助。耆庶唯唯,翕從無少靳(靳:吝惜。)。義官李景制、道士賈演錄,各祗厥委 任,鳩工鳩工:聚集工匠。掄材,陶瓦琢石,以營其事。丁未三月朔工竣?,|往而觀焉,則見夫崇而隆,敝〔敞〕而明,廟貌巍巍然,坊樓翼翼然,器物輝輝然,雄 規(guī)杰制,視昔有加,是誠可嘉也已。鄉(xiāng)縉紳士夫僉謂瑋,宜有言以紀(jì)其成。瑋不佞,謹(jǐn)拜手稽首,飏言曰:猗歟猗歟:表示贊美的感嘆詞。休哉。夫城隍之祀,肇于 唐、盛于宋元,而加隆于我太祖高皇帝,錫之封秩,著之令典,通之海宇。吏始之任,必先廟謁,與神誓。歲有事于山川,若厲若厲:若事件重大。,則奉其主其 主:其神位,即供奉城隍的牌位。以祀。蓋藉以庇佑民生,而與守土之吏其責(zé)均其責(zé)均:其責(zé)任是一樣的。系指城隍與守土之官吏一樣,都有庇佑民生之責(zé)。也。 吁!惟民事神,惟神庇民,神既血食茲土,崇廟以安靈,繼茲而往,不益御災(zāi)、捍患,默祐于冥冥之中,而感應(yīng)捷如影響也哉?后之牧于茲者,心唐侯之心,嗣而葺 之期成,夫巨麗之觀,則匪直廟得以時葺勿壞,而民亦有所承祀永賴矣。抑是舉也,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殆政之美者,爾不可以不書。侯名交,字敬夫,別號云 川,戊子鄉(xiāng)進(jìn)士,魯東平郡人。先是經(jīng)始之者,則有若邑令謝侯宗賢、熊侯瑤、少尹林侯淵、劉侯璉、郭侯汝亨、劉侯世隆,幕賓李侯堂、楊侯昂,書牌匾碑記庠學(xué) 生韓子永淳。而李景制輩及鼎建鼎建:營建。之類,則列之碑陰,以著厥美,且俾后之人有所勸也。
重修三圣廟記英山陳瑋(教諭)
武安本禹貢冀州之域,為縣自西漢始,而北關(guān)達(dá)京畿、通山陜,亦要衢也。居民寥落。先是泥于風(fēng)土之說,邑鄉(xiāng)耆劉懷謀建三圣廟于關(guān)外之北,力弗克 為。成化戊子歲,自磁歸,至臨潭崗,獲遺金三十兩,侯逾信宿信宿:連宿兩夜。,竟無還訪者。持歸語人曰:"無故獲金,亦不祥也。盍建廟以培風(fēng)土乎?"遂規(guī) 制出自經(jīng)畫,前為門一間,次拜亭三間,又次廟庭三間,左右各為房三間,高卑深淺有差。祀二郎、趙帥、關(guān)武安王。厥子忠亦重義,獲遺金五十兩曰:"此為人軀 命所關(guān),必有求者。"待至晡晡:黃昏時。有大戶杜文舉者,誣以館人館人:丁代掌管館舍的人。竊,忿質(zhì)于官。忠訊其故,完而與之。是廟復(fù)加葺理,建房三間, 召道人趙陽德,朝夕崇奉。越歲久,廟制湫陋,儀像壞剝。忠之子名清者,英爽不羈,輕財好施。子嘗欲謀新之焉,疾卒弗果。時弟聰及佩,溫柔謹(jǐn)愨(謹(jǐn)愨 (què):恭謹(jǐn)樸實。),偕其子生員廷,捐貲無少靳。經(jīng)始于是年春二月,落成于夏五月。欹者正,闕者增,高者翚飛,密者鱗次,蔚然而彩張,岌然而鼎峙, 金璧輝煌,丹艧堊飾(丹艧堊飾:用涂料粉刷。丹艧,紫紅色的漆。堊,白色涂料。)。過于下者,皆擊節(jié)嘆賞。謂是舉也,人不告勞,財不資眾,而偉績成于不 日,非劉氏叔侄好禮尚義、昌克臻此?厥姻韓生永淳謂不可無文以紀(jì)其成,致狀以屬于予。予謂,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世之鄙吝者,其為守錢之虜, 縮首畏難,視父祖之所營建,而漫不加葺者,滔滔皆是也。劉氏叔侄,慨廟之修于父祖而敝若此,焦然改構(gòu),底于煥新,是善于繼志述事,而世濟(jì)其美矣。視彼之鄙 吝而弗克踵芳躅芳躅:足跡的美稱。者,不霄壤懸絕乎哉!吁!積善降之百祥,神之祐之,必俾爾壽,而臧俾爾熾、而昌而吉,無不利也。是可使弗昭也矣乎?用紀(jì) 于石,蓋昭劉氏叔侄,抑以勸世俗也。
武安縣群工落成記英山陳瑋(武安教諭)
古者,列國各有史官,備記時事,而勸懲之義存焉。今之邑,古子男國也。雖史無史職,顧時事莫重于役民,可無紀(jì)載以征人心之從違乎?武安古名邑, 而建置多闕,殆歐陽子所謂,蓋有待焉者也。魯云川唐侯令是邑,之明年,政輯民安,既底于理,視昔之既闕者將經(jīng)營焉。召義官陳嘉言、高尚本語曰:"汝經(jīng)費去 奢從儉,毋侈靡傷民財也。"召訓(xùn)術(shù)程舉、籍誼語曰:"汝糾工勸勤懲惰,毋虛歲月勞民力也。"復(fù)召幕賓楊君昂、戴君興俊語曰:"汝戒事因革捐益,毋乖時宜開 多事也。"數(shù)子者唯唯,退而各抵厥任。堊漆木石磚瓦,不兩月而川委云集川委云集:堆積。。敬一亭、八蠟祠、名宦鄉(xiāng)賢祠以暨行署、陰醫(yī)學(xué)、倉廒、隘堡樓櫓、 養(yǎng)濟(jì)院之屬,取次鼎建,各底于煥新。父老王好學(xué)、宋琮輩謂,告厥成功,不可以不書。少尹王竹溪、黃東皋本其父老之志,請予紀(jì)。夫孔子假魯史以作春秋,凡于 魯一臺一囿之筑,一宮室門觀之作,必謹(jǐn)而書之,重民力也。昔有改作長府長府:古時藏財物、武器的地方。,見非圣門,亦事之得巳(已)者耳。若非其可已,雖 怨生剌興怨生刺興:發(fā)生怨言一類。因有怨氣,必然會有不滿的言論。亦不暇恤,況民之樂為者哉?侯茲舉因人心之所欲,而且費不及民,是蓋說〔悅〕以先民,民 忘其勞,可以書于國史者也吁。人情莫不欲逸,而茲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固誠所謂小人學(xué)道則易于使然,非侯之有孚惠心曷克臻此?侯名交,起家鄉(xiāng)薦,倜儻有氣 節(jié),公清剛直,而此特其善政之一端耳。紀(jì)于石,俾后之牧牧:指做官。于茲者,或考其人,說其事,未必?zé)o擊節(jié)而興起之者。
大明贈特進(jìn)光祿大夫柱國湯陰伯謚忠襄郭公神道碑銘
建安楊榮(榮祿大夫少傅工部尚書兼謹(jǐn)身殿大學(xué)士)天眷國家,誕啟中興之運,必有英杰為之股肱,運謀效力于其間,而后勛業(yè)克成。故榮祿大夫、太子 太師郭公,實其人焉。公諱資,字存性,姓郭氏,河南武安人。曾祖諱太,祖諱溫,父仲禮,皆以公貴,贈榮祿大夫太子太師。曾祖妣凈氏贈夫人,祖妣馬氏、妣王 氏皆加贈一品夫人。公生而穎敏,志氣超群兒,弱冠入邑庠,從師受春秋,有所造就。洪武辛酉(1381年)入太學(xué),甲子(1384年)領(lǐng)應(yīng)天府鄉(xiāng)薦,明年會 試禮部對策,大廷賜同進(jìn)士出身。初為翰林庶吉士,擢戶部總部事主事。丁外艱,服闋,實授本部湖廣清吏司主事,改陜西清吏司主事。吏無容奸,聲譽頓起,升都 察院左僉都御史。無何,尚書郁新以才薦之,授前北平布政使司左參議。蒞事之初,即以本司弊政為言,太祖皇帝嘉其忠直,升本司右參政。公悉心殫慮,贊佐有 方。不數(shù)月,升左布政使。精勤詳慎,綱紀(jì)大振,豪猾斂跡,良善獲安。時太宗皇帝在藩邸,力愛重之,公有所言無不聽納。及起義靖難起義靖難:指燕王棣靖難之 役。,命公城守,撫輯兵民,供給糧餉,百費所需,未嘗乏誤,嘗以漢蕭何擬之。太宗皇帝即位,論功特晉戶部尚書,賜白金文綺褚弊白金文綺褚弊:財寶衣帛 類。,視諸伯視諸伯:像對"伯"一樣對待。諸,之乎。伯,伯侯類之尊位。。未閱月,以北平重地,命乘傳掌布政司事。未幾,詔建北京,設(shè)行部,拜公行部尚 書。公以北地軍民初安,生業(yè)始遂,而官司官司:此處為行政機(jī)構(gòu),非訴訟之義。所費冗濫,當(dāng)樽節(jié)樽節(jié):節(jié)約。樽同撙,抑止。以恤下,乃惓惓以祛弊,舉廢為 務(wù)。〔或〕有不悅而謗公者,太宗聞之,降勅慰諭,益以心腹任之。滿考賜宴內(nèi)庭,頒勅獎諭,錫以誥命,贈公祖若考考:父親。皆資政大夫、北京行部尚書,祖母 及母皆夫人。歲辛丑(1421年)太宗皇帝都北京,革行部,調(diào)公戶部。職務(wù)叢脞叢脞:細(xì)碎繁頊。,公勤以率下,事有條序。仁宗皇帝嗣位,念公舊德,以尚書 兼太子賓客。已而,復(fù)念公抱疾,艱于步履,不忍煩以政事,特升太子太師,俾致仕。歸鄉(xiāng)既加賜赍,又令戶部給半俸,蠲其稅糧差徭,特賜璽書,慰勞甚至。公 歸,杜門教子孫讀書,屏絕外累?;噬匣噬希褐感谥煺盎K玫翘泊蟆硨?,眷求老成,公祗事列圣祗事列圣:恭敬地效力于諸位皇帝。祗,恭敬。列圣指太祖、 太宗、仁宗等皇帝。,勞績居多,詔起復(fù)掌戶部事,免其趨朝,賜鈔二萬貫。公愈感激效忠,雖祁寒盛暑,必坐公署視事不暫廢,僚屬胥吏莫不敬憚焉。滿考賜宴于 禮部,獎以敕書,譬公如歲寒松柏愈老愈勁,其優(yōu)待隆厚至于如此。宣德癸丑(1433年)十一月疾劇,屢言蒙被朝廷重任,無以效報為愧,切切訓(xùn)諸子及孫,當(dāng) 感恩思報,不及家事。十二月癸丑卒。上深悼惜,為公罷朝,遣禮部尚書胡瀅賜祭,敕工部制棺營喪葬,贈特進(jìn)光祿大夫、柱國、湯陰伯,謚忠襄,官其子佑為戶部 廣東清吏司主事。公生元至正辛丑(1361年)十一月巳〔己〕巳,享年七十有三。卒之日,家無余貲,公卿大夫皆往哭吊致奠祭。配陳氏,賢而勤儉,累封一品 夫人。子男五,長儀先卒,次即佑,又其次曰儼、曰倫、曰俊。女二,李榮、高讓其婿也。孫男十七人,孫女十三人。惟公廉介勤慎,剛果有為,自始仕至老,視國 事如家事,凡所施為毅然自任,不畏強(qiáng)御,雖怨有弗避,害有弗辭,與人辨〔辯〕論,嚴(yán)厲之氣見于詞色。而推之于政,略無害人蠹物之心,誠國家忠謹(jǐn)直亮輔弼之 臣也。佑奉柩歸,以宣德九年(1434年)歲次甲申葬乾山乾山:乾方之山,村西偏北處。之原。乃以郎中黃王睿所狀事行,來請文勒之墓道,以垂永久。余與公 交好三十余年,不可以辭,既敘其概,而復(fù)系以詩:
川岳降靈,篤生賢哲。乘時奮庸,以樹勛烈。惟公之生,早負(fù)俊才。
列職郎署,超僉憲臺。風(fēng)猷宏振,綱紀(jì)斯秩。出參大藩,政興弊息。
凡所設(shè)施,筭〔算〕無遺策。顯命薦臨,特拜方伯。赫赫太宗,仗義而興。
命公居守,撫民餉兵。既正大位,嘉公勞績。進(jìn)位尚書,厚其賚錫。
公愈飭勵,經(jīng)國如家。謗怨弗恤,恩寵屢加。仁宗嗣位,眷顧尤重。
兼秩宮僚,式隆任用。念公抱疾,進(jìn)位師臣(師臣:皇帝的老師稱師臣。)。俾休于家,疊施以恩。
皇上繼統(tǒng),眷公耆舊。詔復(fù)視事,寵待加厚。維公忠實,眾所共知。
維公勛業(yè),顯著于時。筋力雖衰,寸心猶赤。奄忽長逝,帝用悼惜。
贈爵賜謚,喪葬是營。官其后嗣,存歿光榮。維茲光榮,從古罕致。
公具有之,其誰克似?武安有山(武安有山:指前文中郭資的墓地"乾山"。)
。郁郁其崇。勒文墓道,垂耀無窮。
明故文林郎槐亭楊公墓志銘邑人郭重(戶部主事)
槐亭公,余武安名家裔,以經(jīng)衛(wèi)擢屯留令,遷永和,凡六載,解組解組:辭官。組,印綬。解,解下。而歸。時余散居林下,以舊交契最,槐亭遂以孫女 許余嫡孫。兩姓之好克敦,平生之懷彌篤。逮今丙午忽疾作,余問之,惕然曰:"有是乎斯人,而有斯疾也。"越二日云終。近遠(yuǎn)吊者,咸為下淚,蓋以公行素孚, 固其所耳,余何如其為情哉。厥孫行茂才茂才:秀才。大壯大壯:六十四卦之一,陽剛之象。狀狀:記述死者生平概略的文字,多由學(xué)生或故舊所寫,每多溢美之 詞。,余銘以發(fā)諸幽。余泫然流涕曰:"是忍銘吾槐亭耶?余不獲再與親家游,是忍靳銘吾槐亭耶。"按狀,公諱錫,字天賜,槐亭別號也。曾大父增,大父升,父 聰,俱隱德不仕。先母連氏出伯兄鋼,母賈氏出仲兄鑒,槐亭行三。少寡言笑,性質(zhì)直,且不與人茍。肄儒業(yè)日有所就。弘治戊午(1498年)與余同補邑庠弟子 員,累見器于督學(xué)諸公。正德庚午(1510年)登胄監(jiān)(胄監(jiān):太子監(jiān)。),無何二親淪沒,公哀毀如不欲生,葬祭咸如禮,見者聞?wù)吣粐@羨。嘉靖壬辰 (1532年)勃然曰:"吾不得一命之榮以養(yǎng)親于生前,寧不得升斗之奉于地下乎?"遂就銓部銓部:選拔考量官吏的部門,多指吏部。,授山東濟(jì)寧經(jīng)衛(wèi)。歷四 載,以督理運漕、振肅部伍有功,蒙都臺麻城劉公天和之薦,擢山西潞安屯留令。其俗剛硬,且多健訟。公蒞任來,彰善癉惡(彰善癉惡:揚善懲惡。癉,憎 恨。),敦化易俗,酌用以省其財,均役以舒其困,明訟以平其情,律巳(己)以昭其軌,除兇以安其良,骎骎(骎骎(qīn):馬速行貌,泛指變化迅疾。)乎 政洽人和焉。謁文學(xué),遂陋殿宇而鄙士風(fēng),于是力請上官。上官嘉其請,因而維新學(xué)宮,疏通藍(lán)水,以接文脈。每于朔望,考課生儒嚴(yán)加懲勸,而士風(fēng)丕(丕變:大 變。)變矣。鄉(xiāng)試登名者十余人,值今丙午發(fā)解奪魁,我槐亭提調(diào)之功居多。巡按御史永年連公钅廣,持嘉旌獎。再轉(zhuǎn)永和,政令益修。都臺遂寧陳公講親見其賢而 嘆其未顯,首旌卓異,捋大展其才。偶爾小恙,忽起歸與(歟)之嘆。臺省懇留,卒莫挽其行舟矣。既而榮歸,問約余知己,車枕枕:碾壓。山溪,以暢幽懷,彷佛 綠野綠野:指神仙一類。風(fēng)味。胡為天忌吉人,而槐亭夢奠,于戲天也。雖然嘉胤子培,積學(xué)有待,七困秋闈,時使之然。古人云:"大才當(dāng)晚成。"其拾青取紫拾 青取紫:青紫為官服的顏色,代指官,拾取即俯身即得之義。,以來寵渥而荷褒封?;蓖るm未顯被于當(dāng)時,將必顯被于后世。人孰無死,槐亭之死猶不死也。生于成 化辛丑(1481年)七月十一日,卒于嘉靖丙午年(1546年)十一月初四日,享壽六十有六。娶邑耆英馮子興女,生男一即子培,永茂廩膳生,余子可久,生 之姻親也。娶直隸撫寧令吾友張子效之女。女三,長歸陸氏逵,次歸籍氏太學(xué)生惟一,三歸胡氏省魯,俱早卒。孫男二,長曰梅,聘庠生李子重弼女。仲曰桐,未 聘。俱業(yè)儒。孫女二,長許庠生張子儆,行三子光治。次許應(yīng)芝,即余嫡孫男也,俱未行卜卒之年。十二月初一日,葬于縣治北十里,土土戔鄉(xiāng)長嶺崗之陽,古北洺 之濱。銘曰:我公冠世,赫奕其猷。我公交議,簪盍〔蓋〕相投。成均業(yè)卒,齊晉宦游。仁聲仁聞,無遠(yuǎn)弗流。一朝去國去國:本指離故國、京都、故鄉(xiāng)之意,此處 為離開任職地。,名重山丘。今其云逝,棟折山頹。生有定守,死有余哀。賢郎奇馬魚(奇馬魚:奇才。),行將奪魁。榮親黼黻,相君鹽梅鹽梅:鹽和梅子,喻國 之賢才。,繩繩繼繼(繩繩繼繼:繼承。),公其慰哉。
明戶部湖廣清吏司主事東園郭公墓志銘
金陵王土韋(戶部尚書)
嘉靖丙午歲十二月十一日,明戶部主事東園郭公卒。厥胤以明年春二月乙酉卜葬東郊,從昭穆昭穆:祖宗兩側(cè)的位置,左為昭,右為穆。泛指宗法次序, 無論神主牌位、墓葬或居座,皆祖居中,父居左(昭),子居右(穆),以別尊卑、親疏。也。乃奉狀京都,請予銘。然公昔治留都留都:遷都后的舊都,此指南 京。,其制行宅心,與知其概,義可以他遜哉?公諱重,字自修,別號東園,汾陽世系。先祖興仕汴之相城,占籍武安。曾大父三仁,大父全,俱隱德不仕。父諱文 全,甫甫長子:即表字長子。甫,對男子表字的代稱,如臺甫。長子,生平狷介,不比于俗,每致敬于搢紳。母石氏,盂縣尹英君女,柔順閑內(nèi),則生主事,怙詔怙 昭:愛護(hù)與教育。有方,早馳文譽。十三入學(xué),弱冠補廩,受業(yè)上黨劉太保龍公弟,都御史前編修夔公之門以禮記,領(lǐng)正德己卯鄉(xiāng)薦,君子謂郭氏拓書香矣。公之才 學(xué)甲第所優(yōu),柰(奈)家貧親老,筮仕筮仕:做官前問吉兇,此指應(yīng)仕。應(yīng)天節(jié)推,祿養(yǎng)二親于官,朝夕必躬省問。壬辰歲,帝推恩中外,封父如子官,母太孺人緣 子顯,親榮莫大焉。公性憨直,每持法不撓以權(quán)勢,有疑獄十?dāng)?shù),悉割決明允。歷四載,當(dāng)?shù)酪娮?,如巡撫都御史侯公位、巡按御史虞公守愚交章旌薦者十五次。帝 見其賢,欽擢戶部四川司主事,進(jìn)封父承德郎,母太安人。東園曰:"吾志足矣,敢不鞠躬盡瘁。"丁酉歲,本部尚書梁公材,亦知公之素者,乃奏欽差延綏等邊軍 餉。公星軺露冕星軺露冕:起早貪黑。軺,一馬駕馭的輕便車;冕,帽子。,祗若王事。將復(fù)命,便道省親。無幾而封君封君:因子顯貴而受朝廷封典者,此指其 父。卒,公哀悼無極,含殮殯葬,一循乎禮制,鄉(xiāng)人欽慕,誠純古君子。己亥歲服闋,遷福建司欽差,通州督理糧斛,管倉尚書陳公經(jīng)以廉能首薦欽差山東清源關(guān)清 源關(guān):山東運河上的重關(guān)。榷商榷商:本指專門從事鹽、鐵、酒買賣的商賈,此指管理征稅。。公以利源所在,夙夜惟寅,靖共厥職,甚至一介不茍取與,是故商賈 稱便頌德,至今不衰。越八月,太安人捐館(捐館:死亡的婉詞。)公痛二親胥逝(胥逝:相繼而逝。),水漿不如口五日。時兵備副使王公揚、主事文公衡及諸公 慰曰:"安人榮壽且多,子孫而賢,人生深愿,不可必得者,公有之矣,何以憾為?"及扶櫬歸祖,祭號泣者百十余里,送至家者八九十人。辛丑夏五月,啟封君兆 而合葬焉。邑耆咸曰:"移孝克忠,因忠彰孝者,僅見東園。"禫事(禫(dǎn)事:除喪服之祭事。)成,有司親識,強(qiáng)公出。公曰:吾親往矣,顧干寵寧不得 罪名教?"僉曰:"親沒投檄于仁,且得如君臣之義何?"公從之,復(fù)今職。癸卯歲,欽差開元軍餉歸,稅崇文都門,計余銀三百余兩,稅銀七千有奇,盡入于官, 分毫不私。上嘉忠貞,再命清源榷商,士民商賈熙熙然,慶其所天又來。歲余,公致政而歸,構(gòu)亭洺水之濱,課子舉業(yè)、為田,出入徒行,未當(dāng)偃蹇傲物。有司見 親,竟亦不干以私。噫!豐功峻烈,固與山岳爭崇;其勁節(jié)高風(fēng),不與江漢悠悠乎?胡期喬木催〔摧〕矣。哲人告變,近遠(yuǎn)吊者莫不嗟涕曰:"公之存也,一邑之 慶;公之沒也,一邑之殃。人耶?天也!"且厥胤二,偉器,誠足以繼美者。天雖奪公壽于前,實將流芳于后也,夫豈吾人可測哉?公生于成化甲辰(1484年) 八月十二,距卒日享年六十有三。封配安人趙氏,邑壽官思明女。生子二:長可久,邑庠生,娶監(jiān)生張君紳之女。次可大,儒生,娶趙府官王君景之女。生女二:一 歸庠生袁子守訓(xùn),一歸儒士張子聚璧。孫男一曰應(yīng)芝,聘庠生楊子求茂女。孫女二尚幼。夫公以淵源之學(xué),剛方明哲之操,始終無渝,表表在人耳目,余豈能悉志? 此特按狀及余之所知者云。銘曰:"嵩行(嵩行:嵩山與太行山。)鍾秀,伊洛(伊洛:伊水與洛水。)呈祥。倚歟東園,世際其昌。德門天祉,文苑書香。金城秉 節(jié),令譽汪洋。地鄉(xiāng)晉秩,象魏徜徉。榮親鸞誥,忠孝揄揚。棲身樂事,山水高長。哲人告逝,朝野涕滂。仙郎接武接武:繼承意。武,步武。,云漢翱翔。蘭孫蔥 郁,朱綬傳芳。真珉在壙壙:墓穴。,泉壤爭光?;嗜视厘a,慶祺祿以無疆。
明承德郎戶部主事郭君神道碑銘
上黨劉龍(太子太保兵部尚書)
承德郎戶部主事,郭君自修,既卒,之明年,其子邑庠生可久,自謁韓城,持大司徒克齋王公暐所撰志銘,跪泣謂予曰:"先君普蒙翁愛,得以成立。今 乃不幸,以至于死。掩諸幽者,既有王公之志矣;彰諸明以垂于后,非我翁不可。且久之請先君之志也,翁其俯從乎?"自修昔從予弟、都御史夔游。予參贊留務(wù), 時自修又適為應(yīng)天推府,相與最深。茲于其請也,吾其能虛也哉。按志,君諱重,字自修,郭其氏,東園其別號也。系出汾陽世,為吾晉汾州人。高祖興,以儒官仕 汴之相城,遂占籍武安焉。曾祖三仁,祖全,俱有隱德不仕。父文博通故,典雅修儒行。母石氏,盂縣尹瑛之女。生君聰慧不凡,穎悟有資,年甫十三,即補邑庠弟 子員。家雖貧窘,而嗜學(xué)不怠。大司馬鳳山秦公金,時為督學(xué)憲副,一經(jīng)考閱,即加器許。君由是奮志,益精所學(xué),乃從予弟游。于正德己卯舉河南鄉(xiāng)試第,累赴南 宮,未得遂志。猶欲候登甲第,以圖顯揚。顧以親年高邁,無以為養(yǎng),乃就選銓曹,授應(yīng)天府推宮,迎二親于宦邸,朝夕省問,慈以甘旨。當(dāng)有疾病,即露禱于北辰 下,愿損己年以益親壽。嘉靖壬辰皇上因誕生皇子,推恩臣庶,君得封其父樸庵如己官,母石氏為太孺人,錫之敕命,懋膺褒獎。君大喜曰:"吾之仕為吾親也,獲 此吾愿足矣。"南都諸公卿咸為詩文相賀,因集為榮壽錄焉。君性直實而出言明爽,凡有獄訟,內(nèi)不徇乎已私,外不屈于權(quán)勢,郵罰麗事,無不明允。若陳江者,南 京戶部商人之義子也。家雖有父,而其營運資財、置買世產(chǎn),皆江為之。又且不有私財,遂成大富。其父愛之無異親子,而其義兄弟者實不相容也。父知其后日難 處,私與江大銀二十錠。比及父亡,果皆不容,逐江出之。江攜其妻子居于句容縣境,尚未有所經(jīng)營,惟與妻子坐食。凡易買薪米,即取前銀用之。未及一月,操江 捕盜者見而疑曰:"斯人無所生理,而使大銀,非盜而何?"捕之送官。又分取其大銀十三錠,首官者七錠,誣作江洋之盜。官司見其銀皆官物,從何而能得?屈問 成獄,待秋出決。江具詞巡撫,委君鞠問。君適早起坐堂,庭有二松。忽見群鳥共逐一鳥,自松樹飛躲于案卓(桌)下。君令左右趨視之,乃鴟?也。君心不樂,而 陳江之移文至矣。君曰:"鳥之逐者,其即此乎?"乃屏左右問之。江具述始末,君即于戶部查對姓名,計算銀兩,一一穩(wěn)合,并無妄語。又拘其義兄弟對之,亦如 前不廖。君曰:"豈有攜千金之良民而作盜于二十七日者乎?"即追給其原銀,而釋其罪,捕盜人各問擬如律。操江都御史心雖忌之,而無可奈何。又高淳縣監(jiān)生楊 一鳳者,系巨族,又為侍郎之婿,偶被里長王姓者欺侮,一鳳不平,捏奏王姓者人命一十七件,王亦具奏分辯,累經(jīng)撫按查問,歷年開釋十二件。尚有五件,垂二十 年余不能決。至嘉靖癸巳,御史虞君守愚巡按,委君覆勘。君又委句容陳尹、高淳高尹先行會問,又開釋二件。君親謁其地,又開釋二件。止有一件形跡可疑,君又 自行檢視。尸經(jīng)年久,皮肉不存,惟余枯骨,雖有微傷,亦不知其為真為偽。一鳳又用賄囑買干證及左右人等,皆與四護(hù)務(wù)欲以此坐王姓者。君曰:"似此豈終無辯 〔辨〕邪?曾見洗冤錄,凡年久尸骸無從辯(辨)認(rèn)者,取其子女之血,滴之于骨,血入骨者為親,骨血不入骨者非親骨也。因問此尸有子女各一,遂拘其子。子患 癱疾,取之無血。又拘其女,干證支吾道遠(yuǎn)。追問左右,于十五里外夫家得之。取其血,滴其骨不入。君曰:"此為偽骨無疑矣。"女亦受賄強(qiáng)認(rèn),君用刑拷之,女 曰:"吾父委因病故,見葬某處。"君令取之,仍以血試,果入骨,其獄遂明。侍郎又致私書于各當(dāng)?shù)溃﹫?zhí)之釋王罪而坐一鳳。虞巡按大喜曰:"如此久疑之 獄,非郭推府安能辯(辨)邪!"凡聽獄率類此。一時聲譽大彰,暨于南省咸以張釋之稱之。歷任四年,諸當(dāng)?shù)缹壹屿邯劊矒岫加泛罟?、巡按御史虞君交章舉 薦于朝,即蒙欽取,尋升戶部四川司主事。又被郊恩,進(jìn)封父承德郎戶部主事,母為太安人,而君之心益悅矣。本部尚書儉庵梁公材,金陵人也,素為知君,乃奏差 督運延綏等邊軍餉。君祗慎王事,出納惟明,余銀一百五十余兩。事畢復(fù)命而便道歸省,日具嘉肴稱觴為壽。兩閱月,而封君卒。君哭踴哀痛,形骸骨立,幾不能 生。含殮祭葬,一遵古制,見者稱為守禮君子。歲巳(己)亥服闋,復(fù)除福建司,奏差通州督理糧斛。未及三月,收運糧一十七萬余石。管倉尚書東渚陳公經(jīng),薦其 廉介有為,梁公因而奏差山東臨清州清源關(guān)榷商。君膺此重寄,謂利源所在,須靖共厥職,方免物議,甚至一介不茍取與,人皆稱便。起解太倉銀四萬七千余兩。越 八月太安人卒于臨清。君慟二親胥逝,盡孝無門,悲戚過度,水漿不入于口。兵備憲副王君揚、主事文君祖裔及諸鄉(xiāng)宦,咸來慰曰:"公二親皆受恩命,年俱八十, 有子若孫,又偕俊偉。人生深愿而不可必得者。太安人雖故,榮壽足矣。今哀痛不解,倘若傷生,其如大事之未襄大事之未襄:大事未完成。大事,此指葬父母。 何?"君乃強(qiáng)飲食,扶柩西歸祖。祭者百余里,送至者八九十人。于辛丑五月,啟封君之墓而合葬焉。及禫祭畢,決意不出,將為終焉之計。有司及親識勸君曰:" 為親而仕,親老而休,固為孝矣。受若直而不終若事,不為忘君乎?"又不得已赴部,除湖廣司,奏差督運開元寺邊軍餉,余銀八十余兩。比歸,又監(jiān)收崇文都門稅 銀,貯太倉庫七千余兩。本部尚書浦庵王公杲因君有守,謂諸屬曰:"清源之差,非郭子不可。"故復(fù)奏委之。而清源之士民,咸喜其再來也。又解京西十庫官鈔二 千五百余萬貫,鈔錢五千余萬文。君曰:"倦飛知還者,鳥尚能然,而人顧棲棲于是者,何哉?"即解組歸,結(jié)廬于洺水之上,課子讀書,躬耕稼穡,不入公門亦未 嘗干之以私。每與鄉(xiāng)曲朋舊置酒高會,恒曰:"一介草茅,叨冒至此,君恩可謂深厚矣。但恨衰庸無以為報耳。"嘉靖丙午十二月十一日,忽痰疾作,不可醫(yī)療,遂 卒。距其生,成化甲辰八月十一日,得年六十有三。配趙氏,累封安人。子男二:長即可久,娶張氏監(jiān)生紳之女;次可大,邑庠生,娶王氏趙府官景之女。女二:一 適庠生袁子守訓(xùn),一適儒士張子聚璧。孫男二:曰芝,聘庠生楊子永茂女;曰芹,聘郝子拱北女。孫女二:一許聘監(jiān)生孫子光祖男,一許聘庠生張子惟和男。而其瑩 兆方向,葬之日月,志銘巳悉之矣,故可略也。且君以質(zhì)實之資,淳樸之性,事親盡孝,育子能慈,嫁兩叔之遺女,撫如同胞,可謂全矣。動靜合禮度,寡言笑不以 齒舌訾人。而接物以和,為學(xué)慕道腴之真,不以貧窘而廢。既舉于鄉(xiāng),造詣深邃,若肯少俟甲第,無難取也。乃以親老,就選筮仕京兆,即被恩寵。是豈人之易得 哉,抑其純孝之所感也?而折獄公平,不納苞苴苞苴:賄賂。,不撓權(quán)勢,當(dāng)?shù)漓核],圣明擾擢,非幸也,宜也。及為郎署,累運邊餉,輒留羨余羨余:官府收稅后 除應(yīng)上繳額后剩余部分。。監(jiān)收課稅,起解銀鈔,官錢甚多,分毫不入于巳(己)。非忠于君者,能如是乎?而又急〔激〕流勇退,不俟終日,恬退也。何如?忠、 孝、慈、仁、廉介、恬退,士君子之事盡矣,君皆兼而有之,固當(dāng)壽享遐齡,懋膺金紫,而僅止于斯者,豈非命邪!喜賢郎聰敏,好學(xué)能文,行將繼取科第,益衍前 休,其慶不為大且昌乎?君之懿行如此,若墓生荊棘,漫無所識,君子有遺憾矣。予為知君,故特書其大者,俾歸而刻之麗性之石,有過君墓而欲知其人者,請于斯 而觀之,因系之以銘。銘曰:"汾陽之勛社稷臣,照耀古今孰與倫?陰功上聞帝為欣,爵祿綿綿錫子孫。大明天子御紫宸,敷求俊乂俊乂:才德出眾之人。乂即艾。 衍斯文。一人應(yīng)聘學(xué)術(shù)純,司教相城奉職寅。教成學(xué)校人才賓,安土重遷居于鄰。鄰為武安風(fēng)俗淳,二世三世隱德聞。樸庵繼之聲益振,乃生賢嗣若祥麟。少小聰明 長后勤,學(xué)宗三禮陳席珍。棘圍入試主司甄,鹿鳴錫宴照青春。帝閽(帝閽:皇宮。)屢叩未得伸,京兆筮仕恩寵新。迎親宦邸甘旨陳,問安每于夕與昕昕:拂 曉。。帝加純孝非常人,錫以敕命龍文珍。公卿咸賀張詩文,表其榮壽有所因。渠心極感報明君,受祿猶如作士貧。交章為舉言諄諄,進(jìn)秩民部圣恩存。累督邊餉給 惠均,監(jiān)收課稅國用殷。帝心益悅錫亦頻,進(jìn)封父母如其身。親年俱耄樂罔神,哭而歸葬郭東墳。服闋又稅清源濱,忽憶家之鱸與蓴,促席桑麻樂最真。騎鶴飛向蓬 萊峋,訃音一播遠(yuǎn)近聞。知者孰不淚沾巾。羨君有子美而恂,定取科第揚芳塵。光前裕后名譽馧馧:香氣濃郁。,君之事業(yè)為不群。大書遺行勒真珉,千百年后永無 湮。
西川誄誄:累述死者功德以示哀悼的文章,多用于上對下,《禮記》有"賤不誄貴,幼不誄長"的規(guī)定。誅詞為韻文體。詞安陽崔銑(禮部侍郎)
武安韓生永齡,字養(yǎng)恬,別號西川,嘉靖丙戌,來從予受春秋,年二十有二,好樂古學(xué),思企圣賢之武,為文詞藻清麗,舉河南戊子鄉(xiāng)薦,辛卯年二十有 七卒。嗟乎,韓生!少年而慕我道,矢愿得傳。善識吾言,不迂之而生疑。予深冀可付,卒乖所望。有志之士,或數(shù)十年而一人,或歷十余郡而僅有。然拘于質(zhì),奪 于僻好者,十人而八九。茲天又毒之。柰(奈)之何,柰(奈)之何!予誄數(shù)言,以泄予悲,且不泯其人。詞曰:"雅矣韓生,厥稟實奇。爰出鄙邑,乃求大資。渠 南之游,日夕孜孜。謂經(jīng)豈文,謂圣可師。嗟嗟季周,列辟放恣。幸有假假:嘉,美。仁,少振頹靡。惟圣惻愴,予其禮而彼麟為祥。胡為來哉,我不夢周,吾其久 衰我不夢周,吾其久衰:孔子語意,我好久沒夢見周公了,我非常衰弱了。。嗟嗟此心,日居昭茲。用我之的,輔世必基。聞子有談,我意用熙。我窮弗試,爾其弘 之。嗟嗟韓生,時在弱齡。稟賦美材,元賓居實。斐然可裁,溘焉巳(已)矣。韓朱韓朱:韓愈與朱熹。動哀,我呼穹穹。運何不諧,霜冽火炎,玉燼蘭摧。浩浩三 才,匪賢孰維?生之孔艱,長之亦遲。干霄之木,歷年百斯。飚風(fēng)悴之,曾不逾時。謂天無知,胡為而滋。謂天有道,云何其菑(菑(zī):栽活的樹死去。)。 惟人之勤,惟化之差,惟道之然,我其力為,惟遭之戾。聿云倘來心兮,炯如志兮嵬嵬。無損無余,溢于九垓(九垓:九洲,九重天。)。
明戶部主事郭公從祀鄉(xiāng)賢祠記江夏趙子伯(縣尹)
鄉(xiāng)賢之祀,所以崇德也。屈指前修,殊不易得。豈非為善難,而知德者鮮耶?東園公,今之賢人也。余后蒞茲土,弗獲際其盛。及咨諸輿論,僉曰:"鄉(xiāng) 之賢者,不止于東園公,而出其右者,亦無如公也。實宜茂齒喬齡,畢懷罄蘊,以延國家之命脈,以端吾人之軌范可也。胡乃弗樂于行,而耆年即世即世:去世。, 眾共惜之。"是膾炙人口者如此。識之于心,亦不忍忘公之賢也。越歲,余值奉敕督理河南學(xué)政。翁公大立,首以人才為務(wù)。文移茲邑,以求鄉(xiāng)之賢者。余喜曰:" 薦賢所以為國,彰前所以啟后,而不隱賢者,又令之識也。若東園公者,是不可以薦乎?而猶博稽諸尚書正公暐所撰墓志銘,太保劉公龍所作神道碑,庠生韓子永淳 所纂之行狀,參互考訂,制為申牘,由是而得其居家行實。謂幼而貧苦,嗜學(xué)不怠,受業(yè)于編修劉公夔之門,備物以奉親,疾病必嘗藥,且榮以爵祿。父母受封如其 子者,孝也。兩叔乏嗣,遺女無歸,公皆撫之如同胞,嫁之咸得其所者,友也。動靜合禮度,寡言笑,不以茲舌訾人,而惟飲人以和者,信也。得諸居官政績,始以 京兆,而理刑則決久疑之獄,不濫不屈,法律稱平。由是巡撫侯公位則美其貌古心實,才優(yōu)干勤,獄讞詳明,操守克謹(jǐn)。巡按虞公守則美其存心公恕,斷獄詳明,本 持之無玷,佐畿輔而有聲。凡旌獎保舉者十五次,卒以欽取授戶部主事。及委延綏邊餉,則剩銀一百五十余兩。再委遼東邊餉,則剩銀八十余兩。太倉稅銀七千以及 清源稅銀四萬余兩,分毫盡入于官。不為倍克者,清也,慎也。復(fù)兼收通州兌運十七萬五千,起解京西庫,官鈔二千五百余萬貫,好錢五千余萬文。不瘸于貧民轉(zhuǎn)輸 之難,不累于解官陪〔賠〕償之苦,不阻于權(quán)勢收受之害者,能也勤也,茲又事上之忠也。夫士君子之德,孝弟忠信盡之矣。而其所以持身之節(jié),禮義廉恥盡之矣。 公皆兼而有之,謂之右于一鄉(xiāng)之賢可也,謂不止于一鄉(xiāng)之賢亦可也。牘函一上,于是見海公曰:"俞"。轉(zhuǎn)白于撫巡諸公,僉曰:"俞"。仍令有司作主入祠,世享 血食,用以懲奸貪而勵風(fēng)俗,繩既往而啟后人,顧不偉歟!于戲,自余請之而不敢沒公之名。見海公從之,而樂道人之善,縣佐王公客、戴公興俊,又勒石而立之廟 左,以至于諸士夫張公效等耆老,韓、潭等生員,王汝礪等復(fù)請予一言,以紀(jì)其實。是皆成人之美者也,余故忘其陋而書。公諱重,字自修,別號東園,本縣在坊里 人,領(lǐng)正德己卯鄉(xiāng)薦。庠生可久、可大,蓋其二子云。
武安縣令唐侯去思碑記(去思碑:地方官吏離任后,為其立的歌頌其政績德行以示思念的碑?!稘h書?循吏傳序》:"所居民富,所去見思。")英山陳瑋(教
諭)
嘉靖乙巳夏,魯唐侯云川來令武安,道以體政,政以紀(jì)民。越二祀,允升大猷,臺臣最其治晉霸郡守。將治行,父老王銳、閻班、籍信、劉佩曰:"侯仁 人也。吾窮年殘喘,待嫗乳以存,奈何其亟去?"士夫張效、楊遷、李云鵬曰:"文學(xué)政事為吾師表,胡為棄我以往?"相顧歔欷,至有泣下者。侯曰:"交不佞, 承乏是邑,為二三子所推戴,茲命下,責(zé)任有限,可得而濡滯哉?"眾知其不可留,而情激于不可以巳(已)也,欲志之石以寄思。侯曰:"咈咈:乖戾,此猶言" 不行"。!君子避名以靖國,矧彌文乎?"又謀諸少尹、王子、黃子,幕賓戴子,僉曰:"有孚惠心,有孚惠我德,此上下感應(yīng)之必然者。因速介石子以言"。介石 子曰:"凡仕所以行道也。士居韋布時,兀兀窮年,出入經(jīng)史,期以幼學(xué)壯行,利澤施于四表,功烈格于上下。至通仕,籍以服有政,顧持祿養(yǎng),望籍是以為富貴之 媒。而裂維潰防,恬不知愧,殆亦后人得失檢鏡之林也。夫奚感,夫奚思?"侯剛直公清,不假人辭色,而人莫敢干以私。利用厚生,飭簿書,崇節(jié)義,抑獷戾,均 徭役,財貯谷粟,裁抑不經(jīng)之需,里甲歲省數(shù)百金。隘口弊源清革殆盡,一月省至四五百緡,林、涉民亦沐其惠。追捕罷除花村,悉樂于安堵而輸賦。而往役而排 甲,每符下輒應(yīng)如期。遇事立斷,不逾宿,不費錙銖。四方赴訴,當(dāng)路有曰:"愿批唐青天者。"有曰:"乞批武安縣廉官者。"有曰:"惟行武安縣唐知縣方能除 此大害者。"有曰:"只批武安縣雖枉無怨者。"其得遠(yuǎn)近民心不可勝舉。凡厥鼎建,如城東南隅,隙地一區(qū),窳(yǔ)下窳下:低下。深丈余,鳩工掄材,升其 地形,豎常盈倉一所。固鎮(zhèn)巡檢司浸遭河嚙,官民昏墊,上其事于撫巡諸公,質(zhì)重價易易:交易,購買。民劉鰲地為之司及路,以暨八蠟祠、名宦鄉(xiāng)賢祠、陰陽醫(yī) 學(xué)、總鋪、隘堡樓櫓、養(yǎng)濟(jì)院之類,皆昔所未有也。侯皆刓精竭慮而經(jīng)營,各底于煥新,且費不及民。尤興學(xué)育才,公暇集士,角文藝、剖析經(jīng)傳,黌序俊髦,罔不 含英篡〔纂〕化,翕然改觀。是其以行道為志而施于人有征焉者。宜吾人蔽芾蔽芾:頌揚有政績的官吏或其政績。之仰九域之頌,無以我公歸之。詞感而思,思而不 忘也。昔班固著西漢書,以龔遂、黃霸為循吏,其所去見思。侯今使人思感不忘,若此則固古之龔黃也。果古今人不相及哉?夫政,德于人曰仁,感而思曰義,思不 忘去曰忠。仁也,義也,忠也,古之道也。偉哉!侯之政。人之思可以范世矣,可以范世矣!侯名交,字敬夫,別號云川,戊子鄉(xiāng)薦,而厥位若政固未涯云。
武安縣儒學(xué)新建道義門記英山陳瑋(教諭)
是學(xué)堂齋號及門,先是創(chuàng)于成化甲辰(1484年)邑大夫柰侯永昂。軒敞深嚴(yán),縉紳士夫咸嗟異,以為偉觀也。嘉靖辛卯(1531年)歲,毀二門為 敬一亭。甲辰秋,瑋蒞任,率多士白諸僉憲劉公,而遷其亭于學(xué)宮之東,尋建二門。時迫于多艱,工成于欲速,狹隘卑陋,瑋每不自滿,思圖構(gòu)而力弗克。丁未春, 王子丞武安。秋七月,捧臺檄攝邑政,性溫雅端介,與物無忤,舉動悉合度,矢心勤事,以廉能著聲,吏民懷畏。尤毅然以興學(xué)校為已任,語及是門,焦然弗寧,捐 俸經(jīng)營,無毫發(fā)滯吝。閆九月,楚前川趙侯令是邑,謁廟周,視學(xué)垣,亦嘆曰:"是門大弗稱,吾將更諸。"王子曰:"吾已鳩工掄材為之矣。"前川侯曰:" 俞。"俞:表示應(yīng)答和首肯,猶對、行之類口語。遂經(jīng)始于是年十二月之朔,落成于戊申歲五月十有八日。規(guī)模炫赫,名其門曰道義。蓋取諸易之成性存,存而道義 所由出也。同寅麓庵羅子白泉、王子暨多士,樂觀厥成,僉謂瑋:"當(dāng)有言,以昭厥美。"夫金從鏤始璗璗:黃金中的佼佼者。,木從剫始器,象從磋始澤,玉從飾 始璲。故士之遠(yuǎn)邇響風(fēng)、尚經(jīng)術(shù),罔不含英纂華,競于文事,以求表見于世,國家建學(xué)立師之力也。近世之號吏治者,乃從事于期會簿書間,而視學(xué)校傾圯縮首畏 難,漫不加葺。咎將誰諉哉?是故,泮宮作而采芹之誦采芹:考中秀才入學(xué)做生員?!对?魯頌泮水》:"思樂泮水,落平其芹。"興,學(xué)校隳而子矜之刺子矜之 刺:對廢學(xué)校的諷刺,《子矜》,《詩經(jīng)》中篇名。起。由此而觀,學(xué)之關(guān)于世教大矣,可緩也巳(己)乎?王子知學(xué)校為陶鑄人材之地,而崇尚若此,其為政知所 先后,可以書于國史也?瑋言無庸贅耳。王子諱容,字汝珍,別號竹溪,陜西隴州人,起家文學(xué)。用記于石而系以詩。其詩曰:
系惟王子,玉色金聲。純誠內(nèi)植,渾然天成。肅將明命,正大公平。
守令慎法,濟(jì)弱扶傾。敬敷民德,久茲克明。興我學(xué)校,杰構(gòu)崢嶸。
如鳥斯革,美奐美侖。噲噲其正,君子攸寧。門曰道義,斯名稱情。
政教兼舉,真不負(fù)丞??淌哉b,萬古留馨。且昭來宦,當(dāng)心其心(當(dāng)心其心:心應(yīng)當(dāng)像他的心一樣。)。
武安縣志跋
邑之有志,猶國之有史。史載一代之實典,志紀(jì)一邑之實跡。史志之作,其所關(guān)大矣。武安舊未有志之者,其以際上下、通遐邇、茫無稽索,而莫克以志 歟。抑從政者,汲汲于期會簿書間,而漫不加意,有待而然歟。于戲,治不古若有由然哉!東平唐侯令是邑,好古博雅而重禮教,謂無志則無征,無征則弗信,屬吾 同寅介石陳子創(chuàng)志以傳。未逾旬,而侯擢灞州刺史。介石子圖惟厥終以成,予惟述作。不關(guān)治教者,謂之藝。關(guān)治教者,謂之典。志則為化民成俗之助典也,而非藝 也。邑未有志,而今有之,是使文獻(xiàn)煥然,有足征也。豈非茲邑之大幸乎!且顛末畢備,刪述審而疑信明,予奪公而臧否定,而于春秋勸懲之法,焯乎在人耳目。其 有功于武安,豈小補哉!宏不佞,僭書末簡,亦幸托名于不朽云。
嘉靖二十六年歲次丁未季夏之吉武安縣儒學(xué)訓(xùn)導(dǎo)咸寧羅宏拜書
目錄
卷之一
天文志
分野
地理志
沿革 疆域 城池 形勝 風(fēng)俗 山川 古跡 陵墓
食貨志
物產(chǎn) 戶口 田賦
祀典志
文廟 壇壝 祠廟
卷之二
建置志
行署 縣治 學(xué)校附社學(xué) 巡檢司 陰陽醫(yī)學(xué) 教場 鋪舍 亭榭 橋梁
寺觀 倉廒 坊鄉(xiāng)附市集 鎮(zhèn) 店 坊 牌 申明亭 旌善亭 養(yǎng)濟(jì)院
漏澤園
官師志
縣官 學(xué)官 名宦
卷之三
人物志
科第 歲薦附援例 恩陰 征辟 武勛 卿賢
節(jié)孝 封贈 旌義 三老 胥才 僑寓
災(zāi)祥志
旱 寇賊 雨雹 黑青 星隕 蝗 地震 鳳凰 芝草 麒麟 玉兔
卷之四
藝文志
碑記
武安縣志序
邑繼治者不乏,而竟未創(chuàng)志以傳,亦武安闕典也,大夫士恒病之。嘉 靖甲辰(1544年)秋,介石子至,僉曰:"盍志諸盍志諸:何不修志?盍,相當(dāng)于"何不"。諸,"之乎"的合音。?"介石子色泚泚:汗出貌,這里為自謙 詞。,然不敢應(yīng)也,已而,唐云川侯起補是邑令。越二祀,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僉曰:"有賢令矣,盍志諸?"介石子曰:"唯唯"。
夫志也者,史之流也。自列國掌記之職不存,而郡邑之志作,蓋藉以 考俗、求治、仰止、進(jìn)修,而為信史于一方者,非以飾吏事而廣見聞也。茲唯任亦大唯艱哉。昔司馬遷以良史稱,識者猶恨其言未能出一家。介石子自底不類,恐弗 克直道而行公、紀(jì)述以風(fēng)勵有眾,因偕韓生永淳、郭生可久、張生光漢,旁搜博采,得舊草志一冊,事實疏而文亦荒鄙。復(fù)究大明一統(tǒng)志、彰德郡志,歷代史冊諸 書,及邑之縉紳耆庶,粗得一二之緒余緒余:本指抽絲后留在繭子上的殘絲,后泛指剩余的東西。。本星舍以昭域也,是故有天文焉;本職方以昭辨也,是故有地理 焉;本地利以昭恤也,是故有食貨焉;本常秩以昭敬也,是故有祀典焉;本經(jīng)制以昭守也,是故有建置焉;本政教以昭憲也,是故有官師焉;本名實以昭勸也,是故 有人物焉;本時令以昭警也,是故有災(zāi)祥焉;本故典以昭訓(xùn)也,是故有藝文焉。上下數(shù)千百年之故,古今人心跡之微,至是而庶有足征矣。況纂邑志所以備采錄也, 倘上裨于郡志,見采于史氏,則又非直為信史于一方而已。
抑是志也,非云川侯無以成,雖以遷秩行,未獲睹志之綱列條分,匯 成今帙而功不可泯。侯名交,字敬夫,戊子鄉(xiāng)進(jìn)士鄉(xiāng)進(jìn)士:鄉(xiāng)進(jìn)士即考中舉人。,魯東平郡人,治行當(dāng)時第一,而厥位若政固未可涯涘涯涘(sì):水的邊境,泛 指邊境或事物的極限。。若夫志之咨詢未周,而或泥于略,考核未至,而或失其真,后當(dāng)有博雅君子,毅然以筆削為己任。
嘉靖丁未歲(1547年)季夏上浣儒學(xué)教諭英山陳瑋書
修志凡例
一、武安舊未有刻志,后得草志書一冊,率出于臆見之私,而各立門戶者也。子(予)奪罔公,文亦鄙俚。余雖不敏,惟以剛直至公為主,稽諸載籍,采諸輿論,而后敢纂入。其取咎于人否,不暇計也。然一時草創(chuàng)甚難,中間未免忽略失次,其不可考及考之未精者,姑闕焉。
一、天文志略而地里〔理〕志則獨詳者,蓋天文難明,有地理而后建置、官師人物之類興,此詳略所由殊也。
一、公署、學(xué)校、城垣等類,續(xù)有興創(chuàng)者備書。
一、官師歷年既遠(yuǎn),莫可稽索,姑得其十之一二以書。
一、名宦鄉(xiāng)賢本諸大明一統(tǒng)志、彰德郡志所載,其去任名宦,增入一二,則本諸縉紳士庶輿論,余無所私。
一、節(jié)孝尚義曾經(jīng)褒旌,及有司核實以表揚之者,皆足以為世勸也,備書。
一、藝文采輯甚難,而志且出于一時,倉卒以成,不及盡載,后之同志君子,博訪備錄以垂不朽可也。
修志名氏
教諭 陳瑋
生員 韓永淳 郭可久 張光漢
武安縣志卷之一
天文志
志曰:周禮保章氏,以星舍辨九州之地。凡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祥。茲縣治既設(shè),當(dāng)有分星,為儆變者助,故志天文。
星舍
武安分野,天文載室璧之次。
地理志
志曰:先王疆理天下,必因地之勢而分州畫野以治焉。故夫物采之華燦然并囿而不亂者,皆地之為也。圖治理者,不可不知。故志地理沿革。
武安本禹貢冀州之域,春秋屬晉,戰(zhàn)國屬趙,秦封白起為武安君,即此地也〔按:白起攻破楚國首都郢而受封武安君,遠(yuǎn)在長平之戰(zhàn)前。武安為趙國西部 屏障,列國名郡,白起被封武安君或許與武安其名有關(guān),但武安并非白起之封地〕。后秦并天下,屬邯鄲郡。漢置縣,屬魏郡。曹魏屬廣平郡,后魏屬魏郡。隋開皇 十年(590年)析其地置陽邑縣,大業(yè)中復(fù)省陽邑入武安,屬廣平郡。唐初屬洺州,永太元年(765年)改屬磁州。宋屬滏陽郡,元初省入邯鄲,屬廣平,尋復(fù) 舊。國朝改屬磁州,編戶三十四里。
邑名
神鉦。按韻府,鉦,鐃也??h南鼓山有二石,南北相當(dāng),叩之則有聲,如鉦然,故名神鉦。
疆域
縣在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其境東西延一百里,南北袤一百八十里。陸路到南京一千八百九十里,北京一千一百一十里。東至廣平府邯鄲縣界牛照村二十八 里,西至本府涉縣界馬鋪八十里,南至本府磁州界流泉鋪五十里,北至順德府沙河縣界西家莊五十里,東到邯鄲縣六十里,西到十八盤一百二十里,南到磁州九十 里,北到沙河縣九十里,東南到館陶縣一百二十里,西南到涉縣一百三十里,東北到永年縣一百二十里,西北到遼州遼州:今山西省左權(quán)縣。二百二十里。
城池
舊傳白起所筑,周圍三里二百七十步,高一丈八尺,西、北二門,南、西、北三關(guān)廂,東、北二面水溝為隍。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知縣蜀灌熊瑤 易以磚城,高三丈,闊二丈五尺。筑磚城門二座:北曰北門鎖鑰,西曰中州關(guān)鍵。角樓四座,紫金樓一座,四圍砌以深濠。復(fù)筑外城磚樓四座:西南曰擯胡,西北曰 雄據(jù),南曰挹和,北曰拱極。二十五年,知縣東平唐交,刓精竭慮,加以葺理,增筑東門磚門一座,曰寅賓。堅固可守,屹然為武安一保障也。二公之功偉矣哉。
形勝
旁極齊秦,跨躡燕趙,鼓山峙于前,定晉巖嶷于后,洺水流于左,太行聳于右。地險天成,為中州藩蔽。
風(fēng)俗
人民淳厚,務(wù)于耕織,勤于經(jīng)營,成敦本尚質(zhì)敦本尚質(zhì):重本務(wù)實不尚浮華。之俗。
山川
鼓山在縣南三十里,一名滏山,有二石如鼓,南北相當(dāng)?!都街輬D經(jīng)》:鄴城西有石鼓,鳴則兵起。高齊之末,此鼓常鳴,而齊遂滅。隋末,鼓又鳴,聲 聞數(shù)百里,而隋亡?!锻ㄨb》:東魏大將軍高澄,虛葬齊獻(xiàn)武王歡于漳水之西,潛鑿鼓山石窟佛頂之傍為穴,納其柩而塞之,殺其群匠。及齊亡,一匠之子知之,發(fā) 石取金而逃,即比〔此〕。
粟山在縣南一十二里,秦白起拒趙廉頗于此。起將絕糧,命將士以布囊盛粟,積至山巔,趙軍乃退,土人至今呼為粟山?!舶矗簱?jù)《史記》載,白起從未至武安,此傳說失據(jù)?!?
玉峰山在縣西十八里。其山草木不生,巖石皓皓,望之如玉。
紫金山在縣東北二十里。紫泉出焉,泉色玄黑。山有王喬洞,有劉太保隱室。太保名秉忠,元世祖定策臣,其節(jié)清以貞,其學(xué)明于術(shù)數(shù)。山返照則赤,生九節(jié)蒲暨烏石。
儒山在縣東北八里,元曹生居山中修儒行,故名。
磁山在縣西南三十里。宋置滏陽,元以名州,〔按: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置慈州,唐改"慈"為"磁"。在隋代即以磁山命名磁州。〕產(chǎn)錫暨磁石,俗稱吸鐵石,古代制指南針的原料。查宋代前各史,唯磁州武安進(jìn)貢磁石,其它各州府皆無。石能引針不墜。
礦山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山有青鐵礦,故名。
赭山在縣南三十五里,其山石皆赤,故名。
香爐山在縣西五十二里,山畔有石如兩耳,下有三足,上有云氣旋繞,故名。
虎頭山一名馬頭山,在縣西三十里。
靈山在縣東南十五里。
白云山一名柏臺腦。在縣西北七十里,絕壁獨徑,可避兵火。
脫甲嶺在縣南三十里,竇宗敗于建德,解甲此山而避。
鐵滓?guī)X在縣西十五里,碎石堆積,宛如鐵滓,故名。
鷟駐嶺在縣南三十里。鳳嘗止此,故名。
滴翠巖在縣西五十里。石泉懸絕壁而滴,四時不竭,望之如碧玉然。
定晉巖在縣西北八十里。高百余仞,懸崖如蓋,松柏森蔚,下有梵宇層建,風(fēng)雨不能侵。
天井峧在縣西八十里。適晉要途,削壁四圍如井狀。北虜入寇,巡按檄知縣熊瑤,因其險筑隘以御,繼為山水沖要。知縣唐交重加修葺,門樓雉堞視昔益固。
洺河在縣南八里。源出遼州太行山,至縣柏林里伏流,至洺遠(yuǎn)里復(fù)出,東經(jīng)鉅鹿縣界入于滹沱河。(按:此河與北洺河未合流之前稱南洺河)。
響水河在縣東北四十五里。源出沙河縣趙村莊土溝,水注石崖,淙聞數(shù)里。
儒教河在縣北八里。源出太行山麓,伏于沙窩,溢于儒教,東流入洺河。(按:此河后稱北洺河)。
狗河一名狗澗水,在縣西六十里,流入儒教河。
皇后水在縣西八十里。太行山中有一池,夏涼冬溫。世傳宋太祖下河?xùn)|,將引皇后入晉陽,后病瘡,掬此水浴之遂愈,至今人稱皇后水。
白龜泉在縣東北二里,泉北有龍王廟,歲旱降雨,有白龜現(xiàn),雨即降。紫泉在縣東北二十里。泉出于紫山,故名。
曹公泉在儒山下囗囗因曹生嘗臨之,故名。
圣泉在縣西七(十)里。山頂有二小泉,其水蓄而不流,寡取無余,多取無欠,故以圣名。
馬跑泉在縣西四十里。世傳薛仁貴過此,馬渴,跑之而泉出。
圣水池在縣西陽邑故城,闊十五畝,其地?zé)o井,居民千戶賴飲不匱。
化癭池在縣西柏林里,闊十八畝,有癭者飲之可化。
涌碑池在定晉巖下,池畔有透影碑,世傳自泉涌出。
通利渠在縣城西一里許,西關(guān)值淋雨輒遭水患,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知縣香河奈永昂注水入洺,民德之,謂其渠曰通利。
桃園洞在縣西北七十里,穴口闊五尺,入內(nèi)漸廣,面寺剎而背峰巒,木蘩泉潄,真勝景焉。
黑龍洞在天井峧。
古跡
東古城在縣西南郝家莊里。
西古城在縣西柏樹里。
陽邑古城在縣西六十里。隋開皇十年,析其地置陽邑縣,大業(yè)間省陽邑入武安。
長平阪在縣南三里,廣袤八十里,白起詐坑趙人即此。(按:長平在山西高平,并非此地。)
齊高歡避暑宮在南鼓山之北麓。
陵墓齊高歡陵在鼓山常樂寺石窟佛頂旁。
唐李君羨墓在縣北得義里。
宋韓令坤墓在縣北迂城村。
宋胡景嵩墓在縣北胡累里。
宋陳薦墓在縣東靳固里。
金胡礪墓在縣西叢井里。
元嚴(yán)瑾墓在縣西柏樹里。
國朝郭資墓在縣西馬莊村。
呂本墓在縣西團(tuán)城村。
沈銘墓郭祐墓在縣西馬莊村。
劉安墓在縣西馬頭山。
郭重墓在縣東郊三里。
楊錫墓在縣北土土 戔村。
食貨志
志曰:洪范八政(洪范八政:洪范為《尚書》中的篇名。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食貨為先。蓋國家之脈,而民所賴以生者。然土地所產(chǎn),物類異宜,而戶口之消息系焉,田賦之輕重則焉,故志食貨。
物產(chǎn)
五谷:稻、大麥、小麥兩種,谷百種〔按:武安無百種谷〕,黍、豆十種,芝麻、薥秫、麻子〔籽〕。
蔬茹:芥、芹、蔥、胡荽、莙荙、波菜、蘿卜三種,蒜、茄、瓠、葫蘆、蔓菁。瓜曰西、曰黃、曰菜、曰絲、曰冬、曰越、曰甜、豆角、眉豆三種,白菜、萵苣、茼蒿、馬齒莧。
藥材:蒼術(shù)、菖蒲、車前子、香附子、干葛、茵陳、蟾酥、天花粉、五靈脂、細(xì)莘、射干、薄荷、黑牽牛、兔絲子、瓜蔞、旱蓮、班貓{蝥}、生地黃、何首烏、瞿麥。
果木:栗、棗三種、桃、杏、李、柰、梨、核桃、榴、柿,桐、柏、槐、榆、楊、桑、椿、柳、楮。
鱗族:鯉、鰍、鯽、鱉、蛙。
羽族:鷹、鳩、啄木、烏、鶴、雁、燕、雀、鵲、雉、石雞、鴿。獸類:兔、獐、猴、狐、狼。
畜擾(擾:人所馴養(yǎng)的畜禽稱擾。《周禮》:"其畜有六擾"。)豕、牛、驢、貓、犬、雞、鵝、鴨。
貨物:絲、麻、繭綿、木綿、蜜。
金石:紅礬、青鐵、磁石、煤、錫、炭。
戶口
戶:共五千八百八十一戶
口:共四萬二百一十三口
田賦
田 嘉靖十年(1745年)以前,官民田共四千七百二十九頃六十一畝一分四厘,十一年丈地均糧,共官民田一萬九十九頃四十七畝。
正賦 麥四千六百二十一石二斗一升六合七勺二抄稅絲二千七百四十二兩七錢一分,折絹一百三十七疋五尺五寸六分五厘;米二萬三百五十二石四斗三升六勺二抄;草二萬四千四百二十七束一十三斤。
雜賦 桑四萬二千五百二十四株,該絲一千四百十兩二錢九分二厘,折絹七十疋八分七厘;棗九千八百九十六株,易米四百一十三石五斗五合;稅課九千一百五十五貫。
貢 紅土二百斤,大角鹿一只,白硝羊皮六百一十九張。
祀典志
志曰:先王之制,祀典報本也。古者,諸侯之國有社稷、有山川,與夫御災(zāi)捍患而有功于民者皆祀之,而鄙淫者在所祛焉。武安為鄴大邑,祀事之嚴(yán)與古子男之國等也,故志祀典。
文廟 在縣治東南。建于金天會間,國朝弘治元年(1488年)知縣柰永昂修。殿前有宋大觀圣作碑,元關(guān)復(fù)撰,加封孔子制。嘉靖十年,知縣寶慶馬進(jìn)以舊制面墻,遷 于舊殿之后,恢弘基緒建先師殿兩楹、戟門、欞星門,功未竟而改任縣丞,饒陽路璉竣其功。壯麗堅固,軒敞深嚴(yán),二公之功大矣。
泮橋 三座,嘉靖二十三年冬,典史霸州楊昂建。
敬一亭 嘉靖二十四年,知縣唐交改建。
名宦、鄉(xiāng)賢二祠 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建。學(xué)宮規(guī)制煥然悉備。
壇壝(壝(weī):壇類總稱,特指有矮墻的壇。)
社稷壇 在郭外西北,成化二十二年知縣柰永昂建。
風(fēng)云雷雨山川壇 在南門外,成化二十二年知縣柰永昂建。
邑厲壇 在北門外,成化二十二年知縣柰永昂建。
祠廟
城隍廟 在縣治西隅。國朝洪武三年(1370年)縣丞啜靄建,成化三年縣丞田福、鄉(xiāng)耆王貫重修。正德二年(1507年),住持道士程教聰恢弘基緒而改作焉,歲久傾 圯弗支。嘉靖五年后,知縣謝宗賢、熊瑤各加葺理,惜功未竟而去。二十四年夏,知縣唐交命義官李景制、道士賈演祿,以峻其功。其鼎建廟貌、坊樓、器物之類, 俱載重修碑陰。
太師郭忠襄公祠 舊在郭公宅。正德十一年,都御史李克嗣命有司立祠于縣治西南隅,春秋享祀,仍令其孫克奉祀生。
東岳廟 在縣東北二里。元大德九年(1305年)建,國朝永樂九年(1411年)邑人石友諒修。成化十一年(1475年)鄉(xiāng)耆郭文、王貫重修,嘉靖二十一年鄉(xiāng)耆王銳、王鉞、關(guān)玨、韓潭重修立碑。
關(guān)王廟 在縣西門外。成化間鄉(xiāng)耆宋英、王貫修,嘉靖二十五年邑人王王 睿、夏昂、王清重修立碑。北極廟在縣治北半里,成化十年邑人張鳳修。
白起廟 在縣西關(guān)。秦昭王以起有功,封為武安君,后邑人立廟以祀。國朝正統(tǒng)間,縣丞李升謂起殺趙降卒,挾詐不仁,遂毀其廟,遺址尚存。
嘉應(yīng)靈惠廟 在縣南和村里,周〔金〕明昌四年建。
二仙廟 在縣南郝家莊里,元至元二年(1296年)邑人薄溫等立。
三圣廟 在縣北關(guān)外。成化四年耆民劉懷建,嘉靖四年其子劉忠修,二十六年孫聰珮以兄清志欲修葺未果而卒,遂偕清子生員廷臣重修。
神妃廟 在縣東北十二里盤龍崗上。正德十三年老人劉廷秀重修。崔府君廟在縣南和村里。
培傷廟 在縣北崗,成化七年邑人張鳳重修。
顯圣廟 在縣東北康俗村。
九龍廟 在縣西十二里。
八蠟廟 舊在粟山北,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改建于南關(guān)外。
靈顯王祠 在縣徘徊鎮(zhèn),即唐李靖祠。
三官廟 在縣郭西北,弘治十四年(1501年)石門里義官王翔捐地以建。
元君祠 一在伯延里鼓山,嘉靖二十四年李恕、萬茂等建。一在大河村,嘉靖十五年郭友德重修。
后土祠 在徘徊鎮(zhèn),嘉靖二十年,潘從正等修。
武安縣志卷之二
建置志
志曰:按古司空,分地域而辨其守、設(shè)其職、平其政,斯建置所由肇也。武安形勝甲他方,而言境土者歸焉。凡厥創(chuàng)立,皆所以為民耳,志不可以不悉。 若寺觀佛老之居也,而亦志之,蓋名山勝境多其所據(jù),而古今之題刻附焉,存之或足以為輿地之證。于戲觀建置而沿革明矣,故志建置。
行署
布政分司 在縣治南。正統(tǒng)五年(1440年)知縣馬忠建,嘉靖二十四年知縣唐交修。
按察分司 在縣治西。永樂十一年知縣國用建,嘉靖二十四年知縣唐交修。
府署 在縣〔治〕東。
縣治
縣治 在城正本街。洪武三年(1370年)縣丞啜靄建,規(guī)模卑隘。成化十九年(1483年)知縣澤州張澤拓而新之,僅建正廳遷任。二十三年,知縣柰永昂乃建六房、倉庫。
學(xué)校 儒學(xué)在縣東南隅。金天會間建,規(guī)模卑隘。成化二十年,知縣柰永昂拓之,加廣于舊二百余步,袤三十余步,建明倫堂、齋號、饌堂、門宅、倉庫、自禮殿以至庖湢器數(shù)皆具,歲久傾圯。嘉靖二十四年,唐交各加葺理,底于煥新。
射圃 在敬一亭左。
社學(xué) 有九所,一在南關(guān),余在各里。
巡檢司
固鎮(zhèn)巡檢司 在縣西五十里。洪武三年,巡檢成以清建,地?fù)?jù)太行,險隘特甚。道出上黨、遼、汾諸州。洎關(guān)陜宦游商販,日繹如也。近年浸,被河嚙,官民昏墊二十六年,知縣 唐交改建?!舶矗涸诿駠妗段浒部h志?金石志》中,有《重修壽圣寺碑》,其碑文落款諸人中,有"固鎮(zhèn)巡檢李",時間為大元至元十七年。可見在元代固鎮(zhèn)已設(shè) 巡檢?!?
陰陽醫(yī)學(xué)
陰陽醫(yī)學(xué) 在縣治南。洪武十七年建,歲久傾圯。嘉靖二十五年,知縣唐交重建。
醫(yī)學(xué) 在縣治南。洪武十七年訓(xùn)科申宇疇建,歲久傾圯。嘉靖二十五年知縣唐交重建。
僧會司 洪武十八年建。
教場 在南關(guān)外一里。
鋪舍
總鋪 在縣治南,嘉靖二十五年知縣唐交改建。抵磁州曰粟山、曰野河、曰流泉;抵涉縣曰五級、曰白石、曰玉峰、曰徘徊、曰固鎮(zhèn)、曰十里店、曰陽邑。
亭榭
迎恩亭 在南關(guān)外。舊址阝 秋隘,嘉靖二十二年知縣熊瑤拓建。
東井亭 在泮宮東,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建。
樵樓 在縣治前。
紫金樓 在縣治北城上。元大德四年(1300年)縣尹張征建,嘉靖二十三年知縣熊瑤重修。
五星樓 在縣東南城角上,嘉靖二十三年知縣熊瑤建。
橋梁
白龍橋 在縣治北門外,永樂十六年(1418年)知縣零陵劉安創(chuàng)建,天順七年(1463年)知縣白春重修。
觀音橋 在郭外西北。成化十二年(1476年)邑人王肅等建,弘治元年(1488年)訓(xùn)術(shù)張源修,正德七年邑人宋偉、任聰、孟昌重修。
迎恩橋 在南關(guān)外。正德十年義民楊欽、楊仁、籍懷建。
文濟(jì)橋在縣北五十里趙店。
野河橋在縣南二十五里,永樂十七年知縣劉安建,成化二十三年知縣柰永昂修。
通濟(jì)橋在縣西六十里陽邑故城。
龍港橋在縣東郊五里。
熊公橋在縣東二里白龜泉側(cè)。嘉靖二十三年知縣熊瑤建,民德之故名。
弘濟(jì)橋在八特村。嘉靖二十四年,韓端、申恩等建。
寺觀
妙覺寺在縣治東,宋元祐六年(1091年)建。
桃源寺在營井里,周[金]明昌五年(1194年)建。
智力寺在鼓山之麓,正統(tǒng)二年修。
昭慶寺在胡累里,宋元祐四年修。
緣慶寺在繼城,太和六年(486年)修。
龍水寺在儒教里通樂鄉(xiāng),元祐四年任天佑修。
鑒洪寺在高壁村,至元十四年(1277年)修。
圣泉寺在沙窩里,至正三年(1343年)修。
凈土寺在賈莊村,中統(tǒng)元年(1260年)修。
福昌寺在康俗村,大定二十年(1180年)修。
云應(yīng)寺在上泉村,至元元年修。
龍巖寺在伯延里,天祐元年修。
安河寺在丁村里,太和二年(478年)修。
聚寶寺在小張里,大定二十年修。
峰山寺在峭河村,大定四年修。
佛光寺在紫山北,至正二年修。
廣寧寺在伯延里,至正二年修。
壽寧寺在白鹿村,正統(tǒng)七年(1442年)修。
洪濟(jì)寺在洺遠(yuǎn)里,皇統(tǒng)三年(1143年)修。
西明寺在營井里,至正二年修。
定晉禪院在沙窩里,魏皇初三年建。〔按:三國時魏國年號有"黃初"而無"皇初",北朝時有"皇始""皇興"等年號,而也無"皇初"。不知由何而誤?!?
天青寺在苑城里,天順三年(1459年)修。
萬圣普濟(jì)院在南安樂村,大定二年修。
禪方寺在柏樹里,元祐三年修。
壽圣寺在北陽邑,至元十六年修。
偏涼寺在疏村里,至正三年修。
圣井寺在青化里,元祐三年重修。
三教陰泉寺在馬項村,大德十年(1306年)修。
燃燈寺在五級村。至元四年建,嘉靖十六年廣寧重修。
山 從山寺在得義里,興和二年(540年)建,嘉靖十年僧會真重修。
竹林寺在紫山,至元十二年建。
桃花寺在沙窩里,成化十年建,嘉靖十年僧元珠修。
龍泉寺在甘泉村,太和二年(828年)修。
彌勒寺在柏樹里,元祐三年修。
永寧寺在縣西百里,元祐二年重修。
圓教寺在得義里,紹圣年修。
普光寺在故亦里,宣和年修。
佛堂寺同上里,明昌年修。
報恩寺在下莊里,同光年修。
鳳凰寺在伯延里,建炎建炎:"建炎"為南宋年號,此寺書此年號,足證金兵當(dāng)時并未占領(lǐng)此地。年修。
白鶴觀在北城外,元至元十一年建,嘉靖二十六年民王定、僧元珠修。
寶玄觀在得義里,元至正二年建。
天興觀在柏樹里,至正十二年建。
倉廒
預(yù)備倉在縣治東北隅。嘉靖二十二年,知縣熊瑤增修。
常盈倉在縣治東南隅。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建。
坊鄉(xiāng)附市集
正本坊在縣治前。
承流坊在縣治南。
賓陽坊在縣治東。
順令坊在縣治西。
以上俱市坊,廢。
東鄉(xiāng)四里 在坊里、青化里、紫泉里、靳固里。
西鄉(xiāng)十二里 西關(guān)里、柏林里、崇義里、陽邑里、叢井里、百官里、下莊里、柏樹里、各村里、石門里、沙窩里、故亦里。
南鄉(xiāng)十三里 和村里、姚莊里、落陽里、洺遠(yuǎn)里、伯延里、小張里、野河里、流泉里、丁村里、郝家莊里、苑城里、疏村里、孔壁里。
北鄉(xiāng)五里 儒教里、營井里、胡累里、得義里、土棧里。
城關(guān)共十集 鄉(xiāng)鎮(zhèn)共八集。
鎮(zhèn)店四 五級、陽邑、和村、趙店。
坊牌
顯祐伯坊
太師坊都 御史李充〔允〕嗣為戶部尚書郭資立。
登云步月坊 為舉人智明立。
攀龍附鳳坊 為舉人王文華立。
丹桂坊 為舉人安靜立。
觀光坊 為舉人岳嵩立。
騰蛟起鳳坊為舉人郭重立。
肅儀坊為序班王惠立。
進(jìn)士郭資、呂本、沈銘、舉人李榮、焦翕、王勤、李恂、張俊、溫琦、韓永齡坊牌俱廢。
義民坊二奉旨為郭璉、裴榮立。烈女坊奉旨為高小梅立。
貞節(jié)坊三奉旨為曹氏、杜氏、石氏立。
主事坊都御史魏有本為敕封郭文立。
申明亭在縣治西。
旌善亭在縣治西。
養(yǎng)濟(jì)院舊在縣治東關(guān),嘉靖二十五年知縣唐交改建北關(guān)。
漏澤園二 一在北關(guān)外,省祭官任聰捐地;一在西關(guān)外,監(jiān)生張鎏捐地,知縣熊瑤扁其門曰:尚義之家。
官師志
志曰:建官古也,因革歷代雖異,其義一也。官師之賢不肖,而政治之得失關(guān)焉,教化之興廢系焉。是以宦游茲土者,皆統(tǒng)書其名氏,而又有名宦以別之,將使后世有所考見而勸戒也,故志官師。、
金
令
藺簡 安陽人,進(jìn)士,貞祐.中任,見名宦。
元
尹
郅朗洺州肥鄉(xiāng)人,至元九年 (1272年)任,見名宦。
國朝
知縣
貝翰直隸華亭人,由舉人洪武十四年(1381年)任,見名宦。
郎安浙江錢塘人,由人材洪武二十四年任,秩滿擢工部主事。
崔琰直隸青縣人,由生員永樂六年(1408年)以功任,秩滿擢應(yīng)天府江寧縣知縣,見名宦。劉安湖廣零陵人,由舉人永樂十年任,見名宦。
楊隆浙江寧海人,永樂十一年任。
馬忠山東恩縣人,以御史謫宣德六年(1431年)任,見名宦。
周紀(jì)山東歷城縣人,由監(jiān)生成化八年(1472年)任。
鐘浩直隸昆山人,由監(jiān)生成化十二年任。
張澤字堯民,山西澤州人,由進(jìn)士成化十五年任,遷內(nèi)臺御史,見名宦。
柰永昂字民望,直隸香河人,由舉人成化二十年任,以才堪治繁,調(diào)長子,見名宦。
張鐘直隸河間衛(wèi)人,由舉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任。
殷輅山東肥城人,由舉人弘治年任。何仲山四川涪州人,由舉人弘治十八年任。
梁敏政直隸房山縣人,由進(jìn)士正德三年任。
劉逵直隸寶坻人,由舉人正德年任。
王禮山西大同人,由舉人正德年任。
周傅湖廣麻城人,由舉人正德十四年(1519年)任,以才堪治繁,調(diào)濟(jì)源,見名宦。
王樞山東魚臺人,嘉靖年任。謝宗賢陜西咸寧人,由舉人嘉靖四年任。
張東周山東蒲臺人,由監(jiān)生嘉靖八年任。
馬進(jìn)湖廣人,由監(jiān)生嘉靖十年任。
朱廷耀直隸徐州人,由監(jiān)生嘉靖十一年任,見名宦。
趙璧陜西漢中人,由監(jiān)生嘉靖十四年任。
周時相直隸安州人,由舉人嘉靖十七年任。
喬升山東定陶人,由監(jiān)生嘉靖十九年任。
熊瑤四川灌縣人。由舉人嘉靖二十一年任,見名宦。
唐交字敬夫,山東東平人,由舉人嘉靖二十四年任,擢直隸灞州知州,見名宦。
趙子伯字傳心,湖廣江夏人,由舉人嘉靖二十七年任。
縣丞
田福地里地里:籍貫未詳,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劉本陜西邠州人,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董昂直隸滄州人,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郭璲山東鉅野人,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武讓地里未詳,由監(jiān)生弘治年任。
王聰?shù)乩镂丛?,由監(jiān)生弘治年任。
林淵山東登州人,由監(jiān)生嘉靖年任。
路璉直隸饒陽人,由監(jiān)生嘉靖十一年任,擢直隸巢縣知縣。
申萬吉四川重慶人,由監(jiān)生嘉靖十五年任。
劉璉陜西岐山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二十年任。
劉繩武直隸獻(xiàn)縣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二十三年任。
王客陜西隴州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二十六年任。
主簿
蘭茂直隸隆慶人,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馮瑛地里未詳,成化年任。
王琮山東萊陽人,由吏員成化年任。
劉逵地里出身未詳,弘治年任。
蕭璉山西朔州人,由監(jiān)生正德四年任,見名宦。
周澤山東安丘人,由監(jiān)生嘉靖六年任。
張澄山東安丘人,由監(jiān)生嘉靖九年任。
郭汝亨直隸獲鹿縣人。由吏員嘉靖十七年任。
劉世隆山西澤州人,由吏員嘉靖二十年任。
黃梅湖廣光化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二十五年任。
典史
魏容四川合州人,由吏員成化年任。
高通地里未詳,由吏員成化年任。
李聰順天人,由吏員弘治年任。
劉琮地里未詳,由吏員弘治年任。
李堂山東掖縣人,由吏員嘉靖十五年任。
楊昂直隸灞州人,由吏員嘉靖十八年任。
戴興俊湖廣咸寧人,由吏員嘉靖二十四年任。
簫儒湖廣孝感縣人,由吏員嘉靖二十八年任。
教諭
姜清直隸華亭人,由舉人正統(tǒng)年任。
李茂湖廣監(jiān)利人,由舉人景泰年間任。
包琦福建閩縣人,由舉人天順年任。
栗宏直隸??h人,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劉芳山西朔州人,由舉人成化年任。
李芳山東武定州人,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應(yīng)瓊浙江衢州人,由監(jiān)生弘治年任見名宦。
劉善直隸晉州人,由監(jiān)生弘治年任見名宦。
王淵山東齊東人,由舉人正德年任。
蘇璋山東濱州人,由監(jiān)生嘉靖元年任見名宦。
張拯直隸順天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五年任。
沈誠夫直隸華亭人,由舉人嘉靖八年任,擢山東蒲臺知縣,見名宦。
祁恩直隸寶應(yīng)人,由選貢嘉靖十四年任。
馬富山東掖縣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二十年任。
陳瑋字佩之,號介石,南直隸英山縣人,由選士嘉靖二十三年任。
劉世仰字汷孚,號山囗江西永新縣人,由貢士嘉靖二十八年任。
訓(xùn)導(dǎo)
林橙福建莆田人,由舉人天順年任,擢浙江會稽教喻,見名宦。
徐謙山東平度口人,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劉讓山東濟(jì)寧人,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賈旺直隸保定人,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張大經(jīng)地里未詳,由監(jiān)生成化年任。
李定直隸定州人,由監(jiān)生弘治年任。
郭守道地里未詳。王彪地里未詳,由監(jiān)生弘治年任。
王鵬山西平定州人,由監(jiān)生正德五年(1510年)任。
蘇則曾山東東阿人,由監(jiān)生正德年任。
程坦山東東昌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五年任,擢直隸樂亭教諭。
曽憲直隸滄州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五年任,擢河南確山教諭。
李向?qū)嵣綎|定陶人,由選貢嘉靖十四年任。
謝彬湖廣巴陵人,由選貢嘉靖十四年任,見名宦。
吳江陜西咸寧人,由監(jiān)生嘉靖十七年任。
李鸞山東日照人,由監(jiān)生嘉靖十七年任,擢河南唐縣教諭。
陳玹山東濰縣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二十年任。
羅宏陜西咸寧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二十三年任。
王勛山東即墨人,由監(jiān)生嘉靖二十六年任。
名宦
金令
藺簡育老慈幼,休戚與民同。
元尹
郅朗剛方嚴(yán)毅練達(dá),治體介然,無絲毫取于人,日孜孜者惟民之利害而已,政聲灼然。
李仲彬誠篤長者,為政不求赫赫名,日講求民間利病興除之,尤以易風(fēng)俗自任。擇師訓(xùn)子弟,必以孝弟忠信為本,春秋修行釋菜禮,以嚴(yán)敬示民,有去思碑記頌德。
國朝
知縣
貝翰問學(xué)宏深,操履方潔,以德化民,而尤留心于學(xué)校,士民至今稱之。其子貝昕,家于武安。
崔琰自守介潔,加意賦役,不令有所偏。七年,詔諸縣造車,琰自率民入山伐木,民甚貧者自為粥食之,不費財,車先他縣完。
劉安守畏公法,凡賦役自程其高下務(wù)令平,老書黠吏,毋能私易。課試諸生學(xué)日有進(jìn)益。嘗以事逮詔獄,民相謂曰:"吾廉父母去矣,吾何歸!"多亡入山中。后安事得釋復(fù)任,民亡者皆歸焉。奏課為河南第一。卒于官,遂家焉。
馬忠以御史謫任九載,民奏留之,詔晉通判,仍治武安,后以疾去,其賢可知已〔矣〕。
張澤受學(xué)于薛文清公,深于性理,行政立已〔以〕淳信,罔間廉。知里社貧富之分,征稅起役時自第之,不終日定矣。修行呂氏鄉(xiāng)約、市經(jīng)史數(shù)千卷印識發(fā)學(xué)宮,令諸生日誦習(xí)焉。嘗禱雨,夜夢神告曰某日雨,已而果然。后入為內(nèi)臺御史。
柰永昂政尚嚴(yán)整,廉明有威,開通利渠,作倉積粟至萬斛,后宦者皆遵其所規(guī)制毋能改。余具建置中。
周傅才識敏捷,政令嚴(yán)明,執(zhí)法不避乎豪強(qiáng),礪操久孚于上下,寇息民安,至今人稱之。
朱廷耀性樸素,衣不喜文綃,居官不攜妻子,廉潔一介不取。冰玉之操,視楊震之畏四知者亦無愧焉。且威惠并行,加意學(xué)校,其循良治行,為河北首冠。
熊瑤慈祥愷悌,以平易近民,抑豪強(qiáng),植貧弱,均徭役,勸軍餉,表貞節(jié),筑城隘,尤雅重儒術(shù),朝夕啟迪士子,多所造就。母疾,偕其妻禱于北斗下,愿各捐已壽以益親年。嘉靖甲辰,以母老乞休。都御史雒公昂下檄以旌。去之日,士民遮道乞留。
唐交廉介剛毅有大節(jié),直道行志,雖貴勢不撓,惠而不費,明而不苛。不假人辭色,而人莫敢干以私,豪強(qiáng)者斂衽。興廢墜,革奸弊,節(jié)用以恤里甲,建 倉以積谷粟。凡徭役征科〔課〕修筑城堡之類,皆處有方術(shù),舞文弄法者無所售其計。發(fā)奸摘伏如神,庭無滯獄。尤興學(xué)育才,以振士類,境內(nèi)大治,有謠以頌德 政。及遷秩去,士民泣送曰:"仁父毋去也,吾等何所依乎!"懷恩不輟,立去思碑。
張九功廉潔而利不能勝,寬平而民不忍欺。愛惜財用,一文不敢屑越屑至其修城堡、備虜患、賑饑荒、養(yǎng)育學(xué)校,費至破格不靳。任逾三載,青天白日之操,終始不磨。其治行超卓,見歷年撫按獎?wù)Z,不及詳載,有別傳。
主簿
蕭璉奉公守正,寬厚御民,一介不茍,取予舉動合度,懇乞休致,老稚咸攀附泣留,至今尤〔猶〕頌之。
教諭
應(yīng)瓊嚴(yán)毅狷戒{介},守正不阿,以風(fēng)教為己任,弟子多所造就。
劉善心地鯁直,教誨嚴(yán)明,不受一毫挫于人,浩有歸志,至今以為美談。
蘇璋問學(xué)宏博,勤于訓(xùn)誨,弗以束修為利,故武安詵詵詵詵:眾多貌。乎多士矣。
沈誠夫德性溫厚,問學(xué)優(yōu)長,恩義結(jié)于諸生,友愛篤于同氣。
訓(xùn)導(dǎo)
林橙學(xué)有造詣,教有古法。
謝彬德性溫純,操履廉靖,而成物之念每汲汲于衷焉,士論賢之。
武安縣志卷之三
人物志
志曰:人物之生,地之靈也,國之光也。武安,嵩行盤礴,河洛逶迤風(fēng)氣萃交之地,是以雄杰不群、高行奇節(jié)、著勛名而顯天下者,多產(chǎn)于其間,故志人物。
科第
宋
陳薦字彥升,縣東北靳固里人。登慶歷三年(1043年)進(jìn)士,任華陽尉,遷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zhuǎn)運使、資政殿學(xué)士,贈金紫光祿大夫、直學(xué)士,知河南府兼西京西京:即洛陽,宋時為西京。留守。
金
胡礪字元化,縣西叢井里人。登天會十年(1132年)進(jìn)士第一進(jìn)士任右拾遺、權(quán)翰林院修撰,改定州觀察判官,官至翰林學(xué)士、刑部尚書,贈安定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實封一百戶,見鄉(xiāng)賢傳。
胡景嵩字彥高,縣西北胡累里人。登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進(jìn)士,任海州判官、同知、遼東路轉(zhuǎn)運使,遷同知東平府路兵馬都統(tǒng),事見鄉(xiāng)賢傳。
國朝(國朝:封建社會中對本朝代的稱呼。)
郭資 字存性,縣西石門里人,登洪武乙丑(1385年)科進(jìn)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改戶部主事,擢禮部員外郎、都察院左僉都御史,謫戶部主事,擢北平布政司,左參 議、左參政,晉本司左布政使,擢戶部尚書,改刑部尚書,贈資政大夫兼太子賓客,進(jìn)榮祿大夫、太子太師,復(fù)進(jìn)光祿大夫致仕。詔起,任戶部尚書,免朝謁,年七 十三卒,遣禮部葬祭,贈特進(jìn)光祿大夫柱國湯陰伯,謚忠襄,見鄉(xiāng)賢傳。
呂本登洪武辛未科進(jìn)士,任兵科給事中。
沈銘登洪武甲戌科進(jìn)士,任兵科給事中。
李榮中洪武庚午科舉人,任湖廣衛(wèi)山縣知縣。
焦翕中永樂甲午(1414年)科舉人,任山西屯留縣知縣。
智明中永樂庚子科舉人,任陜西平?jīng)龈乒?,擢山東東昌府通判。
王勤中永樂癸卯科舉人,任四川灌縣知縣。
李恂中正統(tǒng)戊午(1438年)科舉人,山西大同代府長史。
張俊中正統(tǒng)丁卯科舉人,任四川新津縣知縣。
安靜中天順乙卯(天順乙卯:查紀(jì)年表,天順無"乙卯"年。)科舉人,任直隸溧水縣教諭。
岳嵩中成化戊子(1468年)科舉人,任山西蒲城縣知縣。
王文□華中弘治任〔壬〕子(1492年)科舉人,任直隸松江府訓(xùn)道〔導(dǎo)〕,擢華亭縣教諭。
溫琦中正德丁卯(1507年)科舉人,任直隸交河縣知縣。
郭重中正德巳(己)卯科舉人,任戶部主事。
韓永齡中嘉靖戊子科舉人,未仕。
孫慎隨任保定右衛(wèi)百戶,中嘉靖庚子科順天鄉(xiāng)試,登甲辰進(jìn)士,任直隸廬州府推官,擢授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復(fù)授大理右丞。
歲薦
高放洪武十六年貢,任內(nèi)臺御史,謫陜西布政司經(jīng)歷。
連洪洪武十七年貢,任山東清平縣知縣。
潭淵洪武十八年貢,任山西洪洞縣主簿。
趙野洪武十九年貢,任高苑縣縣丞。
苗時洪武二十年貢,任府軍前衛(wèi)知事。
魏理洪武二十二年貢,任直隸晉州吏目。
李升洪武二十三年貢,任豐潤縣知縣。
韓淳洪武二十四年貢,任四川南充縣縣丞。
楊顯洪武二十八年貢,任直隸上??h知縣。
李經(jīng)洪武三十年貢,任國子監(jiān)典簿。
郝英永樂三年貢,任山東日照縣知縣。
李黻永樂四年貢,任福建汀州府照磨。
楊迪永樂四年,以楷書直文淵閣,擢直隸太平府通判。
趙惇永樂五年貢,任山東蒲臺縣丞。
李琳永樂七年貢,任右府虎賁衛(wèi)經(jīng)歷。
白燦永樂八年貢,任直隸貝州衛(wèi)經(jīng)歷。
曹魯永東九年貢,任浙江金華縣知縣。
李登永樂十一年貢,任直隸新城縣縣丞。
王颙永樂十四年貢,任陜西寧夏衛(wèi)經(jīng)歷。
袁俊永樂十一年貢,任山東武城縣知縣。
韓穆永樂十七年貢,未仕。白圭永樂二七年貢,未仕。
劉憲永樂二十年貢,未仕。
李杰永樂二十年貢,任山東高密縣主簿。
孫渙宣德元年(1426年)貢,任直隸當(dāng)途縣巡檢。
王玉宣德三年貢,未任。
冀安宣德五年貢,任東安縣主簿。
喬升宣德七年貢,未仕。
孟端宣德九年貢,未仕。
王浚正統(tǒng)元年貢,未仕。
趙璉正統(tǒng)二年貢,任直隸廣宗縣訓(xùn)導(dǎo)。
朱懋正統(tǒng)五年貢,任靖虜衛(wèi)儒學(xué)訓(xùn)導(dǎo)。
韓春正統(tǒng)七年貢,任直隸壽州吏目。
馬肅正統(tǒng)八年貢,未仕。
李智正統(tǒng)九年貢,未仕。
武昌正統(tǒng)十一年,貢任北京留守衛(wèi)經(jīng)歷。
石瑛正統(tǒng)十二年貢,任山西盂縣知縣。
韓潤正統(tǒng)十四年貢,未仕。
楊質(zhì)景泰三年(1452年)貢,任福建漳州府檢校。
郭馴景泰四年貢,未仕。
左祥景泰五年貢,任江西玉山縣知縣。
賀祥景泰七年貢,任山東東昌府照磨。
萬盛天順元年貢,任直隸山陽縣縣丞。
周原天順二年貢,任湖廣桂陽州判官。
袁襄天順?biāo)哪曦?,任北京留守衛(wèi)吏目。
申淮天順六年貢,任直隸吳江縣縣丞。
袁泰天順七年恩貢,任直隸昆山縣典史。
喬林任陜西倉副使。張桓任山西大同府倉副使。
楊學(xué)任江西大使。高明任陜西倉副使。
翟珝任鳳陽府大使。劉永任直隸淮安府大使。
王慶任遼東倉副使。郭璠任山東青州府檢校。
以上九人俱恩貢。
朱英天順八年貢,未仕。
趙璽成化二年貢,任山西太原府通判。
張瑛成化四年貢,未仕。李洪成化六年貢,未仕。
智俊明之子,成化八年貢,未仕。
趙濟(jì)成化十年貢,任山東魯府引禮。
張善成化十二年貢,任山西石樓縣教諭。
麻諫成化十四年貢,任山東聊城縣縣丞。
李華成化十六年貢,任京衛(wèi)經(jīng)歷。
姚通成化十八年貢,任山西平?jīng)龈畽z校。
申松成化二十年貢,任山西太原府經(jīng)歷。
孟憲成化二十一年例貢,任山東濟(jì)陽縣縣丞。
康麟成化二十一年例貢,未仕。王惠成化二十一年例貢,任南京鴻臚寺序班。
孫紹成化二十一年例貢,任直隸興州衛(wèi)經(jīng)歷。
王紋成化二十一年例貢,未仕。
智升成化二十二年貢,任山東平原縣縣丞。
李景弘治元年貢,任山西晉府教授。
李恭弘治三年貢,任直隸保定縣教諭。
申柰弘治三年貢,任直隸靈壁縣縣丞。
智隆弘治七年貢,任直隸青豐縣教諭。
張文弘治九年貢,任直隸河間衛(wèi)經(jīng)歷。
賈政弘治十年貢,未仕。
梁器弘治十一年貢,任湖廣衡州府照磨。
王觀弘治十三年貢,任直隸南宮縣主簿。
張杰弘治十三年貢,未仕。
韓忠弘治十五年貢,任陜西綏德州同知。
李隆弘治十七年貢,任山東蒲臺縣知縣。
張璣桓之子,正德元年貢,任山東臨朐縣縣丞。
溫福正德二年貢,未仕。
胡恕正德五年例貢,任陜西左同府經(jīng)歷。
張時制任湖廣麻城縣主簿。
王紳任山西布政司檢校。
楊錫任山西屯留縣知縣。
李江任山東臨清州吏目。
籍證任湖廣長沙府知事。
孫顯宗紹之子未仕。
張來玉任山東汶上縣主簿。
以上八人俱例貢。
李勖正德五年貢,任廣西安平州吏目。
李倫正德七年貢,未仕。
裴綱正德九年貢,任直隸平谷縣訓(xùn)導(dǎo)。
姜桓正德十一年貢,未任。
張義正德十三年貢,任直隸順義縣丞。
趙思義璽之子,正德十五年貢,任陜西藍(lán)田縣丞。
王臣正德十六年貢,任直隸崇明縣丞。
張鎏正德十六年例貢,任直隸池州府知事。
張效善之子,嘉靖元年貢,任直隸撫寧縣知縣,有政聲。
朱繡嘉靖二年貢,任山西鄉(xiāng)寧縣教喻。
張紹嘉靖三年貢,任山東威海衛(wèi)訓(xùn)導(dǎo)。
郄宏嘉靖五年貢,任山西孟縣訓(xùn)導(dǎo)。
王琚〔原文不清〕籍惟一任直隸晉州吏目。
劉鳳禎任江西湖口縣主簿。
以上三人俱例貢。
宋讠 贊嘉靖六年貢,任直隸沐陽縣主簿。
張紳嘉靖九年貢,未仕。
連應(yīng)魁嘉靖十一年選貢,任陜西涇陽縣知縣。
杜經(jīng)嘉靖十二年選貢,任山東夏津縣主簿。
楊迥嘉靖十三年選貢,任直隸宜興縣丞。
孫光祖嘉靖十四年例貢,紹之子。
龍際春同上年例貢,未仕。王引年同上年例貢。
張相嘉靖十五年貢,任山西樂平縣訓(xùn)導(dǎo)。
宋詔嘉靖十六年貢,任直隸涿州訓(xùn)導(dǎo),以善教稱。
王瑜嘉靖十六年例貢。
袁景旸嘉靖十八年貢,任直隸肅寧縣訓(xùn)導(dǎo)。
趙鎣嘉靖十九年貢,任(缺)。
張聚奎來玉之子,嘉靖十九年例貢。
袁景昭嘉靖二十一年貢,任山東丘縣訓(xùn)導(dǎo)。
楊遷嘉靖二十一年貢。
智秉元隆之子,嘉靖二十二年貢。
智秉倫隆之子,嘉靖二十四年貢。
李鳳儀嘉靖二十一年例貢。
李鳳鳴儀之弟,同上貢。
武卿同上貢。
武弼卿之弟,同上貢。
李時芳同上貢。
黃甲同上貢。
朱景顏同上貢。
謝經(jīng)同上貢。
李思儒嘉靖二十三年例貢。
籍惟和嘉靖二十四年例貢。
劉升翰貢同上。
王宗魯惠之孫,嘉靖二十六年例貢。
孫守義顯宗之子,同上貢。
李云鵬倫之子,嘉靖二十九年貢。
恩蔭
郭佑 忠襄公次子,由恩蔭任戶部廣東清吏司主事。
郭讓 佑之子,由恩蔭任秦府奉祀正。
征辟
隋
馬光 以文學(xué)征任國子監(jiān)博士,見郡志鄉(xiāng)賢傳。
元
胡祗遹 景嵩之孫,以文學(xué)耆德征,官至按察使,卒贈禮部尚書,謚文靖,見一統(tǒng)志及郡志鄉(xiāng)賢傳。
國朝
王好義 以人才征,任浙江嘉興府推官。
武勛
唐
李君羨 為王世充驃騎,惡世充為人,率其屬歸高祖,授上輕車都尉。秦王引置左右,從破宋金剛于介休,加驃騎將軍,賜以宮人繒帛。從討王世充,為馬軍副總管。世充子 玄應(yīng),自武牢轉(zhuǎn)糧入洛,君羨俘其軍,玄應(yīng)走。從破竇建德、劉黑闥,所向必先登,摧其鋒,累授左衛(wèi)府中郎將。突厥至渭橋,君羨與尉遲敬德?lián)羝浦?,太宗曰? 使予如君羨者,虜何足憂。"封武連縣公、北門長。上在,伏讀書不休。帝嘉勞,歷蘭州都督、左監(jiān)門衛(wèi)將軍。未幾,出為華州刺史,后以識見疑,卒死見郡志。
宋
韓令坤 父倫,許州行軍司馬,有罪當(dāng)棄市。令坤泣請于世宗得流海島。令坤少隸周祖帳下,世宗即位,令坤累遷定武軍節(jié)度。世宗命宰相李谷將兵征淮南,令坤與李重進(jìn)合 兵擊敗吳人。世宗親征,遣令坤及白延遇等襲揚州。令坤先令延遇以精騎數(shù)百,遲明馳入城中,不之覺。令坤繼至,撫之,民皆按堵安堵:安居,安定。,以令坤知 州事。南唐將陸孟俊軍逼揚州,令坤棄城走,世宗怒,命宋太祖與張永德領(lǐng)兵,趨六合援之。令坤聞援至,復(fù)入城守,與孟俊兵戰(zhàn),大敗之,擒孟俊。俄與向拱下壽 州。宋初,移領(lǐng)天平軍加同平章事。太祖親征李筠,詔令坤率兵屯河陽,又從討李重進(jìn)。建隆二年(961年)改成德軍節(jié)度,將赴鎮(zhèn),上于別殿置酒餞之。乾德六 年(968年),疽發(fā)背卒,年四十六。令坤有才略,識治道,與太祖同事周室,情好親密,鎮(zhèn)常山凡七年,北邊以寧。見大明一統(tǒng)志及郡志。
韓重赟 少以武勇隸周太祖麾下,后從世宗,以功遷虔州刺史。宋初以翊戴翊(yì)戴:擁護(hù)、贊成。此指陳橋驛擁戴趙匡胤稱帝事。功,擢為永州防御使。乾德四年,太 祖郊祀,以為儀仗都部署。時有譖重赟私取親兵為腹心者,太祖怒欲誅之。趙普諫曰:"親兵必須擇人付之,若重赟以讒誅,即人人懼罪,誰復(fù)為陛下將親兵者?" 重赟得不誅。五年二月,出為彰德軍節(jié)度。開寶二年,太祖征太原過其郡,重赟迎謂〔謁〕于王橋。帝曰:"契丹知我是行,必率眾來援。彼意鎮(zhèn)定無備,必由此路 入。卿為我領(lǐng)兵,備道兼行,出其不意,破之必矣。"乃命為北面都部署。重赟令軍士銜枚夜發(fā),果遇契丹兵于定州。見重赟旗幟大駭,欲引去,重赟乘之,大破其 眾,獲馬數(shù)百匹。七年卒,贈侍中。子崇訓(xùn)、崇業(yè)見郡志。
韓崇訓(xùn) 字知禮,重赟子也。乾德中,以蔭補官,出權(quán)知麟州。在邊凡二十五年(1268年),以勞擢河北都轉(zhuǎn)運使,累破契丹兵,官至右龍武軍大將軍領(lǐng)詔防御使,卒年五十六。崇訓(xùn)為人長厚謙畏,未嘗忤物。子允恭,禮賓副使,有謀略好學(xué)。
韓崇業(yè),字繼源,以蔭補供奉官,選尚秦王廷美女云陽公主,卒年四十一。俱見郡志。
蔡審?fù)?少能騎射,周顯德初,擢鐵騎副兵馬使,從世宗戰(zhàn)高平有功,遷軍使。宋乾德初,授冀州刺史。審?fù)⒂?xùn)練士卒甚整,太祖過鎮(zhèn)陽,見于行在,所賜名馬寶劍。開寶八年(975年)卒,年六十九。見郡志。
嚴(yán)瑾 至元五年,以功勛世裔仕進(jìn),即署新滏達(dá)魯花赤達(dá)魯花赤:蒙語的音譯,元代職官名。元代,各部、路、府、州、縣均設(shè)有達(dá)魯花赤,由蒙古人或色目人充任,掌握 實權(quán)。充大理鬼國三十七部鐵冶提領(lǐng)。至元十二年,以服降羅波甸等渠帥,升元江府達(dá)魯花赤,加明威將軍給受金符,再加廣威將軍,元江路副使,再除新滏知州, 加武略將軍。
國朝
康長孫任金吾右衛(wèi)指揮。
邵穩(wěn)任金吾左衛(wèi)指揮使。
王浩任河南衛(wèi)指揮。
李友真任金吾左衛(wèi)指揮。
李克公任留守衛(wèi)千戶。
孔敬任濟(jì)州衛(wèi)副千戶。
孔亮任濟(jì)州衛(wèi)千戶。
胡常任濟(jì)州衛(wèi)千戶。
鐵仲彬任睢陽衛(wèi)千戶。
郭朋任府軍前衛(wèi)千戶。
龍得任臺州衛(wèi)千戶。
李從道任府軍前衛(wèi)千戶。
李成任通州衛(wèi)千戶。
孫杰任保定中衛(wèi)千戶。
王銘任留守衛(wèi)千戶。
宋得林任保定衛(wèi)千戶。
王通任保定衛(wèi)千戶。
孫伯林任保定衛(wèi)百戶。
譚宏任錦衣衛(wèi)百戶。
鄉(xiāng)賢
隋
馬光 字榮伯,少好學(xué)從師數(shù)十年,晝夜不息,尤明三禮,為儒者所宗。開皇初,高祖征山東義學(xué)之士,光與張仲讓五人俱至,并授太學(xué)博士。嘗因釋奠,高祖親幸國子 學(xué),王公以下畢集。光升座講禮,啟發(fā)章門。巳而,諸儒生以次論難者十余人,皆當(dāng)時碩學(xué)。光剖析疑滯,上嘉而勞焉。山東三禮學(xué)者,自熊安生后,唯宗光一人。 初教授瀛博間,門徒千數(shù),至是多負(fù)笈從長安。后數(shù)年,丁母憂歸鄉(xiāng)里,遂有終焉之志。以疾卒于家,時年七十三,見郡志。
宋
陳薦字彥升,為華陽尉。盜殺人,棄尸民田。薦出驗,有以移尸告者,田主殺其母。縣欲文致殺一人,以追薦失盜之責(zé)。薦不可,曰:"焉有誣人以自貰 自貰:自赦,者邪?已而,獲盜。從韓琦定州幕府,性木疆簡淡,獨琦知之最深,每語人曰:"廉于進(jìn),勇于退,嫌疑間毫發(fā)不處,與人交久而不變,如彥升者,無 幾也。"神宗即位,拜天章閣待制,進(jìn)知制誥,知諫院。薛向首謀取橫山,功不成,薦請以漢王恢之罪罪向。楊繪論魯公亮用人不當(dāng),言既行,而遷侍讀,罷諫職。 薦曰:"此乃宰相欲杜繪言爾,所言是宜,責(zé)宰相"。疏入不報,除河北都轉(zhuǎn)運使。河決棗疆,水官議于恩、冀、深、瀛之間筑堤三百六十里,期一月就功,役丁夫 八萬。薦曰:"河未能為數(shù)州害,民力方困,愿以歲月為之。"還判判:職務(wù)高兼職低,稱判。流內(nèi):流內(nèi)官階九品至一品稱流內(nèi),九品之外為不入流。銓銓:選 授。
太常寺。議學(xué)校,首舉法,請會三年貢士數(shù),均之諸路,計口察孝廉如漢制。權(quán)主管御史臺,言李定匿所生母喪,不宜為御史,罷臺事。又以議典禮不 合,出知蔡州,召為資政殿學(xué)士,屢求退,以為本州,命兩省燕餞資善堂,擢其子厚御史臺主簿,未幾提舉崇福宮。卒年六十九,贈光祿大夫。
金
胡礪字元化,少嗜學(xué)。天會間大軍下河北,礪為軍士所掠至燕,亡匿香山寺,與傭保雜處。韓昉見而異之,使賦詩,礪操筆立成,思致清婉。昉喜甚,館 置門下,使與其子處,同教育之。自是學(xué)業(yè)日進(jìn),十年舉進(jìn)士第一,授右拾遺權(quán)翰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觀察判官。定之學(xué)校為河朔冠,礪督教不倦,學(xué)者稱其程文 為元化格。皇統(tǒng)初,為河北四路轉(zhuǎn)運都勾判官。礪性剛直無屈,行臺平章政事高禎之汴,道真定燕于漕。礪欲就坐,禎責(zé)之。礪曰:"公在政府,則禮絕百僚。今日 之會,自有賓主禮。"禎曰:"汝他日為省吏當(dāng)何如?"礪曰:"當(dāng)官而行,亦何所避。"禎壯其言,改謝之。改同知深州軍州事??な孛镆暳艑?,礪常以禮折之, 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礪。州例置弓手百余,歲取民錢五千余萬為顧。且其人皆市井無賴,以跡盜為名,所至擾民,礪罷之。繼而有飛語曰:"某日賊發(fā),將殺通 守。"或請為備,礪曰:"盜所利者,財耳。吾貧如此,何備為?"是夕,令公署撤關(guān),竟亦無事。再補翰林修撰,遷禮部郎中,一時典禮,多所裁定。海陵拜平章 政事,百官賀于廟堂,礪獨不跪。海陵問其故,礪以令對。且曰:"朝服而跪,見君父禮也。"海陵深器重之。后遷翰林學(xué)士,改刑部尚書,扈從至汴汴:即今開 封,金時稱汴為南京。。得疾,海陵數(shù)遣
士臨問,卒深悼惜之。年五十五。
胡景崧字彥高,十歲喪父,哀毀成疾,擢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詞賦甲科,釋褐釋褐:脫去民服穿起官服。褐,短衣,泛指民服。海州軍事判官, 特旨升即墨令??h治瀕海,土土堯而俗惡。崧清介自律,人莫敢犯??h界多世官,侵愁細(xì)民,累政以為苦。及是有以牧馬傷民田者,崧痛繩之,強(qiáng)暴帖〔貼〕然貼 然:服貼。。初縣廨在古城隅,有狐禍,崧至遂絕,民刻石頌德。遷河南府推官,偃師送強(qiáng)寇數(shù)十,尹以下謂此寇為民害久,亟欲除之。崧疑為平民,緩其獄。尹 怒,強(qiáng)出囚于市,且以緩讓崧。崧執(zhí)議之次,忽有馳報,偃師獲正賊者,尹慚謝。召為大興推官。往大興獄犴填滿,崧蒞職不三月,以獄空聞,詔錫宴以寵之,后官 同知遼東路轉(zhuǎn)運使事。本路稅額,以牛頭征者,積數(shù)百萬石,多有名無實,無所從出,重為主典者累。崧躬自閱實,無有欺抑者。凡摏配之?dāng)?shù),悉從蠲貸。入為刑部 員外郎。東平、大名同時有告人謀反者,朝庭以戶部員外郎蘇某鞠獄大名,而東平則以崧決之。蘇法吏專事扌旁掠,囚不勝慘毒,皆自誣服,株連者以千數(shù)。崧至東 平,有司供獄具至,有蝎籠、火匱之屬,嘆曰:"斷獄以情,奚以此為哉!"引告者諦審之,十日而后其情得,告者博頰自恨,言所以誣罔者。獄既其正,反坐此人 而已。泰和六年(1206年),為上京上京:金初沿襲遼制,仍稱臨潢府為上京,即今內(nèi)蒙巴林左旗南。、東京東京:即今遼陽市。金初稱東京,后改為路。按察 司僉事,陛辭以例言三事,皆天下大計,非例所當(dāng)言者。其一:天子之職在擇相,相得人,斯可垂拱而治;其二:嗣未立,宜肅正六宮,以廣繼嗣之路。不報。元妃 李氏專寵,其宗有威福之漸,外臣有夤緣夤緣:攀附。至宰相者。改同知鎮(zhèn)西軍節(jié)度使事???,中使四出掩捕,獨崧所治近城三十里無有。樓煩報蝗入縣境,崧 馳至,禱于后土祠,言罪在守令,幸無毒平民。顧盼之際,蝗去無留者。大安初,遷同知東平府路兵馬都總事。以崇慶二年(1214年)卒,年五十有九。崧美豐 儀,善談?wù)?,臨事剛嚴(yán)而推誠接物,族屬余百口同居,迨崧四世,崧恤睦之,小大無間。言舊制,文資官,例提舉學(xué)校,崧所在必課諸生學(xué),委曲周至,終始如一。 前后三知貢舉,凡置在優(yōu)等者,皆奇杰士。孫,祗遹,有傳。舊志作胡嵩,今據(jù)遺山集正之。正德末,孝明村民得胡氏志石,亦作景崧。
元
胡祗遹字紹開,少孤,既長讀書,見知于名流。中統(tǒng)初,張文謙宣撫大名,辟員外郎,累官至應(yīng)奉翰林文字,調(diào)右司員外郎。時何合馬當(dāng)國,進(jìn)用群下, 官冗事煩。祗建言,省官莫如省吏,省吏莫如省事。以是忤權(quán)奸,出為太原路治中兼提舉本路鐵冶。將以歲賦不辨責(zé)之,及其蒞職,乃以最聞,改荊湖北道宣慰副 使。有佃民訴其田主謀為不軌者,祗遹察其冤,坐告者。十九年為濟(jì)寧路總管,上八事于樞府。言軍政,曰役重、曰逃戶、曰貧難、曰正身;入役:曰偽署文牒,曰 官吏保結(jié),曰有名無實,曰合并偏頗。樞府以其言著為定法。濟(jì)寧移治鉅野?!测犚啊尘媒?jīng)兵戈,民俗樸野。祗遹選郡子弟,擇師教之,親為講論。久之,治以最 稱。升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所至抑豪右,扶寡弱,以敦教化,以厲〔勵〕士風(fēng)。民有父子兄弟相訟者,必懇切諭以天倫之重,不獲已,則繩以法。召拜翰林學(xué) 士,未赴,改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未幾,以疾歸。后以耆德第一人,征不就,卒年六十七,贈禮部尚書,謚文靖子,持太常博士,所著有《周易直解》《紫山 集》。
韓心淵少負(fù)奇節(jié),以文學(xué)征入國子監(jiān),不事嬉戲,日記千言,經(jīng)史百家之書悉究其蘊奧。任衡水尹,以德化民。至正十九年(1359年),真定大蝗,獨不入衡水境,因旌其循良,調(diào)真定縣尹。時有掃地王作亂,心淵與其子拒守,城陷,父子俱死于難,見郡志。
國朝
郭資字存性,洪武乙丑(1385年)進(jìn)士,任庶吉士,戶部主事,祠祭員外郎、僉都御史、北平布政。文皇在潛邸,數(shù)見愛。后靖難南下,屬資居守, 撫兵輯民,給糧餉不乏。永樂初,論功晉戶部尚書,仍掌布政事,賞赍視伯爵。已改北京刑部尚書,改戶部。仁皇初,加太子太師。蹇義、夏原吉數(shù)短于上,謂資偏 執(zhí),常格恩澤,請罷資。上意不然,間以語大學(xué)士楊士奇曰:"先皇興義旅及吾昔居守,皆得資力。其人亦材,且誠,今必如二臣請,是吾危則任人,安即棄之。吾 誠不忍。"士奇對曰:"故舊無大故不棄,此皇上盛德。顧資強(qiáng)毅,人不得干以私,但詔敕所蠲租,資必責(zé)有司依歲額征。此大過,誠如二臣言,然耿介守廉。"上 曰:"吾在此,復(fù)有原吉與同事,彼雖偏執(zhí),莫能行也。"已竟罷政事,賜璽書,歸武安。資歸逾月,上念之不己,間謂士奇等曰:"無使大臣怨乎,不以資其謂我 何?"命戶部給半俸,復(fù)其家。宣皇宣皇:即宣宗朱瞻基。嗣位,詔起資為戶部尚書,免朝謁。資視事勤,雖大風(fēng)雨不避,僚吏敬憚。性木強(qiáng),意所安者,雖刀鑊無 能屈。喜辯論,每厲聲色與人爭勝。所居在馬莊村,頹垣樸舍,未嘗治第城府治,卒之日,家無余財。年七十三,追封湯陰伯,謚忠襄,見郡志。
郭重字自修,別號東園,本縣在坊里人。少穎敏,有奇志,謹(jǐn)介不好狎,涵古契靜,寡言笑,魯魯:性敦厚。不以齒舌短長人。博涉群書,雖癯然若不勝 衣,而卓然自樹于流俗,動止有則,居幽室必整,遇妻婦如嚴(yán)君,事親孝甚,親亦樂其有子。堂叔聰言,俱早卒,遺二女,曲為撫育,既笄俾適名家。謙恭易直,與 物無忤。至馭戒獲亦仁恕款洽,罔厲聲色。鄉(xiāng)鄰有斗者,見其至,遂凜然汗縮,退聽莫敢近。治禮記,賓于鄉(xiāng)(賓于鄉(xiāng):作鄉(xiāng)飲時的嘉賓。),業(yè)于雍(雍:撤膳時 奏的音樂。),簡于銓(銓:古史中解說、評議一類的文字。),授內(nèi)秩為京兆理刑,迎二親之官就養(yǎng)。剛直公清,談笑剖決罪疑,惟輕、惟厥中、惟明克允,民用 罔冤。無何,惟帝擢戶部司度,褒封其親。尋奉命延綏遼東等邊餉軍,收通州清源關(guān)、崇文門課稅。益矢心勤事,征給一以公,余銀數(shù)千兩悉公同諸當(dāng)路者,貯以待 用,一介無所與也。大司徒梁公廉知其賢,適服闋(服闋:為父母守孝滿三年。)北上,復(fù)奏往清源關(guān)督收課稅。起解在京西十庫,官鈔二千五百余萬,貫錢二千五 百余萬文。清白之操,赫奕于時。當(dāng)?shù)乐T公,方有遷陟之議。一日語僚友曰:"毛檄之捧喜為親也毛檄句:語出毛子檄之典,意為孝子不貪利祿,只為養(yǎng)親而出 仕。,吾親古矣;臣子之分,亦效策勞。人生貴適志,此其時也。"遂上疏乞歸。上意挽留,乃竟去。歸筑精舍于小河之村陽,敘風(fēng)情,倚南簾以寄傲,熙熙而樂, 飄然于世態(tài)風(fēng)波之外。一足不躡于公門,有司暨師儒,懇請鄉(xiāng)飲亦不赴焉。服食多布葛茹蔬,壽六十三而卒。訃音一聞,老稚墮淚,咸以年未期頤期頤:百歲稱期 頤。為惜。無何,撫按行督學(xué)官,旁求郡邑之賢,用以崇祀。文移茲邑,有司狀其行以上,于是督學(xué)官轉(zhuǎn)白于撫按諸公,僉如所請,遂令作主入祠,血食血食:受享 祭品。萬世,人皆快其作德不孤焉。此其梗概也。其有欲知先生之詳者,尚當(dāng)考于尚書王公日常之墓志銘,太保劉公龍之神道碑,于茲不贅云。贊曰:于戲東園,立 德以崇。身致君以顯親興,思松菊而凌霄漢,出宇宙之外,究其歸,其兩疏兩疏:指漢疏廣與其侄疏受年老辭官的故事。之儔乎,其五柳(五柳:指晉陶潛五柳先 生,泛指志趣高尚的隱士。)之儔(儔:同輩,同伴。)乎!
楊錫字天賜,別號槐亭,性謙抑嚴(yán)重,狷介質(zhì)實,不茍合于人,亦不茍言笑。屬處義當(dāng)問者,雖費弗惜。而自奉儉約,食無兼味,衣不繒錦。初授濟(jì)寧經(jīng) 衛(wèi),軍政允修而士卒悅服,乃陟屯留尹。時賊寇張清等鳩眾害人,晉鄙晉鄙:山西邊遠(yuǎn)的城邑。晉,山西;鄙,邊遠(yuǎn)偏辟的城邑。弗靖。前是尹者,率畏其強(qiáng)橫,莫 敢誰何。錫至,乃嚴(yán)武備、繕甲兵、懸賞以募技能,畫策以定勝算,一鼓而渠魁授首,屬眾潰奔,生民賴以安堵安堵:安居。。后以疾解綬歸隱,怡情田畝間,教子 訓(xùn)孫,課農(nóng)督植,非飲射讀法,足不履于公庭。其孝友忠愛大節(jié),詳見于地鄉(xiāng)郭公東園墓志銘。
韓永齡字養(yǎng)恬,別號西川。始生時,其母連氏元夜元夜:大年初一夜。元,新始之意。夢紅云迅雷自震方流于室,驚而寤,乃誕。性資穎,特器度寬宏, 甫能言,厥父愛讀翁名潭者,口授以千文等書,輒能記。十歲游鄉(xiāng)校,見重于當(dāng)代名公。較藝文場,必居首選。士林珍其作而傳誦之。且自視謙然,常若不及。每讀 書,雖祁〔奇〕寒盛暑,必至夜分,翁媼恐其過苦而有傷也。命仆糊其燈,后以革為籠,留隙光,僅足觀書而巳。翁媼問之,則曰:"已就枕矣。"其勤苦如是。筑 精舍于紫金河紫金河:武安城內(nèi),內(nèi)北門紫金樓下之河。滸,以訓(xùn)誨生徒。學(xué)鄙章句,惟以窮理為先。制行立心,動以圣賢為法。嘗作《居心銘》以自箴,作《困學(xué) 詞》以勸學(xué),作《無爭論》以懲忿。一日出往過城門,上有修雉堞者,墜泥污其冠,人怕懼無措,下而跽(跽(jì):長跪。)曰:"勿我怒,愿贖新冠以償。" 永齡曰:"誤中耳,爾敢故軋(砸)我耶?"復(fù)歸,自易冠。家圃有蔬果,或逾垣竊之永齡適至,或人倉卒不能去也,遂伏地請罪。謂之曰:"爾家無此,故愛食 耶"。以所竊物畀之,仍更取以益。其人感愧,卒為良民。雅量汪洋,大率類此。鄴郡崔文敏公數(shù)奇之,引置門下,恒許之曰:"犯而不校,今之顏子也。"聞母 病,當(dāng)酷暑徒步歸省。醫(yī)言用生芐芐:地黃。汁可療,遂執(zhí)鍬镢,歷原野躬采為汁,祝天祈效,母服果愈。年二十,領(lǐng)嘉靖戊子鄉(xiāng)薦,己丑會試,偶下第,入太學(xué)。 時同監(jiān)者六百人,祭酒魏公校,悉叩其蘊而評焉。永齡言志曰:"富天下之民而教之,以興禮樂使周道燦然復(fù)見,愚實愿焉。"言功曰:"主敬以和,中安禮以方 外,孝弟以立仁,簡易以盡道,愚從事而未能也。"言時務(wù)曰:"崇儉樸以革奢靡,重本業(yè)以抑末作,登實學(xué)以黜浮文,勵廉恥以羞奔競,振德望以隆師傅之尊,援 賢良以新天下之志。六者,非備也,于時為急"。魏公覽而奇之曰:"此公輔器也,舉為首算,首算:頭籌。榜其名于率性堂。惜天不假年而卒,文敏公作誄詞以悼 之,詳見后渠洹詞集。
節(jié)孝
高小梅西關(guān)里人,高剛之女也。正德辛未(1511年),薊盜劉七寇晉,六月六日下太行,突至武安。小梅年十有六,有姿色,盜執(zhí)之擁促上馬。小梅 張目罵賊,賊拔刃駭之曰:"速上馬從我!否則死在目前耳。"小梅益怒罵曰:"賊狗!寧早殺我,必不受污。"時張、郗二生在旁,賊顧曰:"殺此女汝試視 之。"遂死。后知縣周傅以其事上聞,旌表曰"貞烈之門"。
曹氏流泉里人,曹貴之次女也。適石門里王宣,生子紹,未逾月,天順元年(1457年)夫宣疾卒,曹氏時年二十。姑憐其年少,諷(諷:勸說。)令 改圖。氏以死自誓,勤紡績以養(yǎng)其姑,而子紹賴以成立,仕終興州衛(wèi)經(jīng)歷。奏復(fù)姓孫氏,孀居四十余年,志節(jié)貞然。弘治十三年(1500年),知縣殷輅核實奏, 間旌表曰:貞節(jié)之門。
杜氏在坊里人,杜明之女。幼適于任倫。弘治十七年(1504年),倫疾卒,時杜氏年方二十,哀毀(哀毀:居親喪悲哀過度而損傷面容。)殊至,欲 以身殉,賴多護(hù)獲存。子守貞髫齒(髫齒:幼年。),而守節(jié)尚妊娠,杜氏苦心勵志,百折不撓,躬蠶績,承顏順志,事孀姑孝甚,內(nèi)政嚴(yán)肅,撫二子慈愛備至,獲 至成立。迄今三十余年,貞聲懿望,鼓聞遐邇。嘉靖十四年,知縣趙璧上其事,旌表曰:貞節(jié)之門。
石氏西關(guān)里人,生員石淳之女也。少字字:許配。于生員王謨,后謨疾革疾革:病危重。,與石氏訣曰:"汝能養(yǎng)吾翁媼,育吾嬰稚乎?吾死目且瞑。" 石氏時年二十三,泣曰:唯唯。謨尋卒。石氏哀毀骨立,堅鐵石之操,誓不二天(二天:舊謂女子改嫁或第二個丈夫。)事翁媼孝甚,敬進(jìn)其所欲。撫孤引年成立, 穎脫胄監(jiān)胄監(jiān):國子監(jiān)。將效用于時。孀居三十余年,艱苦萬狀,終始不渝,閨門肅如也。嘉靖二十五年,知縣熊瑤以其事奏聞,敕旌其門曰:貞烈。夫旌典,國家 所以風(fēng)風(fēng):教化。世道也。節(jié)孝有不聞?wù)撸嗄嘤跁r之所遇不同耳。然彼固無望其身外之名,而亦不可以不風(fēng)也。姑據(jù)其節(jié)孝膾炙人口者附之,以傳后世,其旌否無 論也。
王氏在坊里人,王剛之長女也。年二十,歸于西關(guān)里石王林,生子瑛,未晬(晬(zuì):嬰兒滿百日或一周歲之稱。)而夫卒。王氏時年二十二,守 志勵節(jié),誓不再適,紡績以養(yǎng)其舅姑。撫孤成立,任山西盂縣知縣。氏孀居五十三年,貞聲茂著,內(nèi)外無閑言。成化十六年(1480年),知縣張澤核實奏聞,命 未下而歿。惜哉!
張氏流泉里人,張貴之長女也。年十七,適同里邵林,舅姑俱高年而夫孱弱,張氏勤紡績,力衣食以養(yǎng)。其舅姑繼喪,賣簪珥竭力以為葬具。歷五年移天 亦喪,遺子隆尚幼,時年二十有二。有諷令改圖者,遂叱之曰:"妾一失節(jié),吾兒亦為人奴,使歿后何顏見亡夫于地下?"竟苦心勵操,以死自誓,撫孤隆成立,壽 僅五旬有一。張氏又與其男婦(男婦:兒媳。)高氏,力撫諸孫曰經(jīng)、曰維、曰純、曰紀(jì),亦各以上農(nóng)成立。孀居六十余年,堅持雅操,內(nèi)外無間言。知縣喬公升、 熊公瑤建匾以表揚之,將以上聞,惜以九旬卒,未果,鄉(xiāng)人至今嘆焉。
高氏紫泉里人,高堅之女也。年十七,字西關(guān)里籍濂。未二年,濂卒,子惟新尚在娠。家貧,甚有欲奪其志者,氏執(zhí)義不屈,遂叱之曰:"吾有舅姑,死 即死矣,何必踐二庭乎?"誓死無他志。勤麻枲麻枲(xǐ):借指紡織。枲也泛指麻。歷盡苦事,舅姑送終盡禮,鞠孤以底于成,補邑庠弟子員。孀居四十余年, 以貞節(jié)聞。知縣喬公升、熊公瑤俱崇獎其門。知縣唐公交,每賜米肉花布。
徐氏彰德人,教授徐晟之家女也。適本縣落陽里儒士張偉,時年二紀(jì)二紀(jì):一紀(jì)十二年(歲),二紀(jì)二十四年(歲)。。遺孤鳳岐方晬。以卒,家貧甚, 躬紡績以贍子。既長,弗克卓立,艱苦萬狀,人不能堪。益勵志守節(jié),誓不二夫。鄉(xiāng)人皆嘆曰:"烈哉!張偉之妻也。"知縣熊公瑤樹匾于其門,唐公交時饋米肉花 布。
賈氏柏林里人,賈能之女也。年二十二,而夫李純疾卒,無嗣,止遺二女。家貧甚,弗克殯葬,停柩于宅。正德六年,流賊入境,或勸之避去。賈氏 曰:"夫亡既不能葬,今乃去之,而使賊燃民舍及其骸骨,是益重其過也。堅志以守,卒免于害。后二女既長,適人,始營葬焉。孀居五十余年,事紡織贍生,誓不 二天,人咸稱之。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旌獎其節(jié)。
王氏西關(guān)里人,王璋之女也。年十七于歸(于歸:舊時稱女子出嫁為"于歸"。語出《詩?周南?桃夭》,"之子于歸"。)程學(xué)。正德六年,學(xué)以胥役 磁卒,氏扶櫬櫬:棺材。還葬,哀毀幾絕。葬欲身殉,或勸以姑老子幼,得止。誓不二天,紡績力食孝養(yǎng)。孀姑劉氏,終以八十有六。撫育遺孤,嘉范成立,補邑庠 弟子員。氏孀居三十余年,堅志守范,宛如金石,雖兵荒饑餓,貞介益固。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核實以旌。
李氏胡累里人,李聰之女也。年二十,夫生員楊森卒,遺繼母曲氏年高,二子俱嬰孩。李氏甘貧守節(jié),誓不再適,躬織纴以養(yǎng)其姑,撫育啟東、啟明,以耕讀成立。孀居三十余年,貞聲茂著,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旌焉。
杜氏在坊里人,杜清之女也。年一十八而寡,慨夫賈敏早喪,哀毀欲絕。遺孤思永生發(fā)未燥(生發(fā)未燥:胎生毛發(fā)未干。燥,干。),氏事紡織,以贍其生,誓志不二。撫孤成立,補庠生。孀居三十余年,鄉(xiāng)人稱盛。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旌焉。
韓氏洺遠(yuǎn)里人,綏德同守韓忠之三女也。正德六年,夫溫樸卒,遺孤思鄉(xiāng),年未四周。韓氏躬紡織,以養(yǎng)其姑,撫孤成立,守節(jié)四十余年,閭里推重。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旌焉。
李氏陽邑里人,李昱之女也。夫石隆卒,氏苦心勵操,誓不再適,撫孤成。嘉靖二十六年,知縣唐交旌焉。
任貴在坊里人,父整,早卒,母武氏守節(jié)撫孤,獲至成立。醇謹(jǐn)溫厚,奉母孝養(yǎng)備至,問安視膳,所欲則敬進(jìn)之,有以得其歡心。母疾,起居扶持,供湯 藥,朝夕不離側(cè)者六年。齋戒焚香,祈以身代,疾遂愈。人以為孝行所感,咸敬服之。呈諸有司,欲以其事聞。貴固拒之曰:"此子職之常也,何必乃爾。"繼饋花 紅羊酒以旌其孝。
袁泰字世亨,郝家莊里人。父俊,任山東城武縣知縣,母王氏隨任,俱卒于宦所。時泰在嬰稚,仆袁虧以路遠(yuǎn)力孤,莫能扶柩以歸,因?qū)⒍鸭挠诔俏渌?中,攜泰歸籍。既長,泰始知父母旅櫬旅櫬:客死者的靈柩。未返,旦夕抱恨終天,哀毀幾絕。且居家貧甚,徒跣至城武垂泣,詢獲二柩扶歸,葬于縣西五級村西。 欲以身殉,賴多護(hù)獲存。尋有二白鶴集于墓所,三日悲鳴殊切,人以為孝行所感,咸雅重之。后泰游邑庠,以恩貢任典史。
張璣字文衡,丁村里人,隨父桓在任,年八歲父卒于官璣泣毀骨立,幾隕生。與其母邢氏,扶旅櫬歸葬于縣西紫金之陽, 敬諸父及諸兄若成人。然既長,出就外傅外傅:古代稱管教學(xué)業(yè)的師傅為外傅,對管教教養(yǎng)的師傅稱內(nèi)傅。,穎敏博洽,涉獵經(jīng)史,善吟詠。念母氏艱窘萬狀,言及 輒垂涕泣。承顏順志,朝夕孝養(yǎng)罔間。母疾,躬調(diào)湯藥,偕其妻楊氏,齋沐禱于神,愿以身代,疾獲愈,至八旬乃卒,人以為孝行所感。弘治十四年(1501 年),知縣殷輅嘉其孝,每周急焉。后發(fā)身胄監(jiān)(胄監(jiān):國子監(jiān),也指國子監(jiān)的生員。),任臨朐丞,率母遺教,政興務(wù)舉,廉能有聲。厥子曰倰、曰儆暨光宇、光 漢諸孫,皆業(yè)儒,亦以見公積德之驗云。
祁瑾柏樹里人,姓[性]淳樸,不逐時好,事父母孝甚,供甘旨左右,就養(yǎng)承顏順志。母李氏疾,遂默禱于天,請以身代,后疾愈,數(shù)年乃卒。瑾哀毀逾禮,廬墓側(cè)三年,孝行為鄉(xiāng)邦所重。有司欲以聞,瑾固卻之。嘉靖十八年,知縣周公時相,聞其孝,樹匾以表揚其門。
張來玉任陜西秦州幕,以親老不能迎養(yǎng),遺祿以舉之,人羨其孝。
封贈
郭太贈榮祿大夫,太子太師,戶部尚書。
郭溫贈資政大夫,刑部尚書,加贈榮祿大夫,太子太師。
郭仲禮郭太、郭溫、郭仲禮:郭資曾祖、祖父、父親,皆因資貴而受封。贈資政大夫,刑部尚書,加贈榮祿大夫,太子太師。
智溫封文林郎,陜西平?jīng)龈乒佟?
韓俊贈征仕郎,北京通州衛(wèi)經(jīng)歷。
郭文封文材郎,應(yīng)天府推官,繼移封承德郎,戶部主事。
孫經(jīng)封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
旌義
元
任天佑儒教里人,行履忠信,子孫七十余人,毋敢私蓄,四世同居。大定三年(1326年),表其門,見郡志。
國朝
郭璉柏林里人,輕財重義。正統(tǒng)四年(1439年),上粟千石以周歲侵〔祲〕(歲侵〔祲〕:荒年。)。有司以其事聞,敕旌其門。
王貫字以通,下莊里人,輕財重義,好施,于歲侵(祲)捐粟以周鄉(xiāng)鄰之貧乏者。橋梁祠宇多有建置。其子銳鉞,克維父志,益周急罔怠。嘉靖二十四年,州守任丘劉公崇匾其門曰:捐財濟(jì)貧鄉(xiāng)間敬重。知縣熊公瑤亦贈以詩。銳鉞今俱年九十余,人以為積德所感。
白琛崇義里人,弟懷玉發(fā)疾,琛友愛備至。其子曰文進(jìn),克維父志,至今
輯睦尤立義社,積粟以賑鄉(xiāng)鄰之不足者。宣德間,書其名于旌善亭,曰:義民。
任聰在坊里人,輕財重義,捐北關(guān)外地十余畝,以為義冢,至今貧民得以葬者,咸頌其德。
張瑬西關(guān)里人,磊落不羈,恒以周急為念,捐西關(guān)外地十畝,以為義冢,澤及枯骨。嘉靖二十二年,知縣熊瑤匾其門曰:尚義之家。
劉廷臣生員,遵父劉清遺言,見叔劉聰、劉佩各生四子,分居止取貲產(chǎn)十分之二。
三老
趙璽申松張善少精敏,長殖學(xué)有名,入仕政教卓然。乞休咸純謹(jǐn)狷介,足不躡公門,結(jié)廬于洺河之陽,名靜樂堂,順養(yǎng)天和,以琴書自娛,訓(xùn)戒子孫。客 至相與觴詠竟日,鶴發(fā)康寧,顏如渥赭。士夫無遠(yuǎn)近大小,咸相敬重,以有德君子稱之,號洺濱三老。彰德守劉公聰聞其賢,而造訪焉,各贈以詩。
胥材
韓得春,典史。房俊,經(jīng)歷。韓溫,縣丞。梁好古,主簿。王和,斷事。王升,縣丞。王輝,判官。趙愷,知事。李弼,兵馬。范昭,知事。溫敬,主 簿。徐麟,縣丞。王佐,主簿。郭麟,縣丞。安民,經(jīng)歷。王經(jīng),驛丞。王佩,大使。邢謙,典史。賈史,驛丞。賈文表,大使。籍惠,知事。韓紳,驛丞。籍惟 慎,驛丞。劉端,主簿。
僑寓
漢
臺佟字孝威,鄴人也。隱居武安山中,鑿穴為居。漢建初,中州辟不就。剌史行部乃使從事致謁,佟往謝。剌史乃執(zhí)贄贄:初次見面時所送的禮物,表示 敬意。見佟曰:"孝威居身如是甚苦,如何?"佟曰:"佟幸得保終性命,存神養(yǎng)和。如明使君,奉宣詔晝夕惕惕:小心謹(jǐn)慎。庶事,反不苦耶?"遂去,隱逸于深 山,人終莫能見焉。見后漢書逸民傳。
元
劉秉忠字仲晦,邢臺人,自幼好學(xué),深于易及邵氏(邵氏:邵康節(jié)。)經(jīng)世書,天文、地理、律歷以至眾技,悉無不通,隱居武安紫金山。元世祖為王 時,入見應(yīng)對稱旨,遂留侍左右。上書數(shù)千言,皆開國要旨。世祖即位,多施行之。繼拜光祿大夫,位太保,乃詔學(xué)士竇默女妻之。以天下為已任,知無不言,言無 不聽,進(jìn)人才各稱器。使城城:此處為動詞,建筑之義。開平城、燕都皆秉忠相其地相其地:看風(fēng)水而點位置。。翰林以詩贈曰:"掛瓠武安,絕世離群。翻然而 起,拿風(fēng)躍云。"自號藏春散人,有詩文十卷,無子,以弟秉恕子蘭璋為后。偶一日,端坐而卒。贈太傅趙國公,謚文貞,山今有隱室存。
國朝
劉淵齡劉九齡零陵人,本縣知縣劉安之子,因安卒,葬武安,遂家焉。
災(zāi)祥志
志曰:春秋書災(zāi)不書祥,此并書之者何?春秋經(jīng)也,志史也實錄也,故志災(zāi)祥。
旱正德四年(1509年)己巳,大旱。
寇賊正德六年辛未,流賊入境。
雨雹正德九年,甲戍大雨雨:此處為動詞,下、降之義。雹。嘉靖二年、五年,丙午雨雹。
黑眚正德七年壬申黑眚眚(shěng):原為眼生黑翳,此處指日蝕。
星隕嘉靖八年,己丑星隕,嘉靖十三年甲午星隕如雨。
蝗嘉靖八年己丑大蝗,十五年丙申大蝗。
地震嘉靖十四年乙未地震,二十三年甲辰地震。
鳳凰金太和二年(1202年)壬戍八月,見于縣南鼓山石臺。
芝草元至元八年(1271年)辛未產(chǎn)金芝九莖于乾拱上。
麒麟皇慶元年(1312年)壬子六月二十六,麒麟產(chǎn)于洛陽村張堅家。二年二月十七日,又產(chǎn)于是村高呆兒家。
玉兔嘉靖十年,玉兔產(chǎn)于南郊。
武安縣志卷之四
藝文志
志曰:文者道之華也,治之章也,藝焉故后也。邑代有聞人,凡紀(jì)事懷思,諸制作之類,則皆有裨于治理,而非藝焉已也。昔文獻(xiàn)不足,孔子悼之,懼弗征也。于戲,文可弗志哉?足則能征之,茲地乃增重矣。故志藝文。
碑記
三瑞記蕭時敏(元學(xué)正)
麟、鳳、芝草乃太平之嘉瑞。芝、麟之生,適當(dāng)我皇元圣德神功隆昌之運,相繼百歲咸現(xiàn)是境??鬃釉唬?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其郊;覆巢破卵,則鳳 凰不翔其邑"。由是觀之,則是邑之美亦可知矣。獨鳳覷穎川,穎之人至今以為美談,況三瑞并現(xiàn)于斯乎?宰縣者,政平詞息,民安歲豐,公署之暇,共舉遺禮,并 此三瑞,欲刻琬琰琬琰:美玉,碑碣的美稱。以傳永久。邑之士大夫耆舊共贊成之,請予第其歲月。鳳雖前朝前朝:指遼代。鳳現(xiàn)于遼太平二年,故稱前朝。之事, 實,斯邑之光,不可遺也。按,麒麟皇慶元年(1312年)六月二十六日生于洛陽村張堅家,舉身皆麟,通尾亦然,牛蹄,頂骨高起,鱗甲鮮明,頭圓無角,未知 為何物。遂經(jīng)州路以獻(xiàn)之,使者還曰:朝庭乃曰麟也。眾咸稱賀?;蕬c二年二月十七日,又生是村高呆兒家,其狀略同。始生之時,其母懼,而不敢近,三步之外直 視之而鳴,其麟亦鳴,其音不類于犢,亦獻(xiàn)之于朝。差去官永年辛主簿傳,奉都臺鈞旨,生麟人戶,所屬官司,量加優(yōu)恤。是故州縣遵依,免其和顧〔雇〕和買和雇 和買:和雇,朝廷發(fā)給工餉的雇傭工匠。和買,朝廷以購買為名的一種變相賦稅制度。等役。按中書省詳定官楊威震亨《瑞芝記》曰:"至元八年(1271年), 有金芝九莖生于文廟乾拱乾拱:乾方之拱。拱為發(fā)券形成的弧形木結(jié)構(gòu)建筑,常為門窗頂部。上,叩之有金玉聲,三秀六英,遂以獻(xiàn)之。"按金翰林院編修官左容撰 本州《鳳瑞記》曰:"太平二年(1022年)壬戍孟秋,鳳現(xiàn)于武安縣南十有五里屯樞村鼓山石圣臺。越翼日,遠(yuǎn)近來觀者不可勝數(shù)。至臺下一里許,見其禽之大 者高可逾人,次者亦高四五尺,眾回還衛(wèi)護(hù),皆成行列。人欲稍前,則類雕鶚之屬者皆怒騰,勇猛之威勢而人莫敢進(jìn)。眾禽盈地,亦或飛翔,信宿而去,不知所之。 所司圖上其狀,朝廷命按察使親詣驗之,奉御覆實,禮部差支應(yīng)司監(jiān)畫官詳圖其狀。太和二年(1202年)孟冬,詔誥四方。今州廨有碑存焉。"《淮南子》曰: 五帝三王之世,鳳巢列樹,麟止郊野?!稜栄拧丰岥幧?、牛尾、馬蹄、一角,春秋所獲麟也。大麃,一角、牛尾即漢武郊雍所獲麟也。不角者麒。漢宣帝元康間,詔 閱金芝九莖,產(chǎn)于亟德殿。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交趾所進(jìn)二麒麟,牛身、象耳、狗足、魚鱗,所食草木皆中國無。歷考傳記,麟、鳳、芝草亦或有之, 惟后漢章帝時麒麟五十一現(xiàn),鳳凰三十九現(xiàn),為最盛。其余難以悉記,大抵多出于太寧之世,治平之國。凡有大瑞,天下稱賀,青史具書,坐視淪沒不傳,禮恐闕 焉。今我皇元,以六合為家,梯航入貢梯航入貢:無論山國和水鄉(xiāng)皆都入貢。登高用梯,渡水用船,這里指山國水鄉(xiāng)。,文教大興,跨金、宋,越漢、唐,輝映三五 三五:三皇五帝。屢致嘉瑞,于戲盛乎。雖然仍居安應(yīng)危,益光至治,則庶不負(fù)斯瑞之應(yīng)矣。此飛走草木之瑞也,冀因其民之富庶、學(xué)校興、頌聲作、人材倍出。為 時,名卿以佐圣朝,太平之治如麟如鳳如芝者,乃為人中之瑞,得無亦有光乎。今麟之狀與古頗異,故記其實,以待博物明理之士者,以相參考。復(fù)請為銘曰:嗚呼 三瑞,萃此一方。鼓山石臺,彩鳳來翔。百鳥隨止,威儀孔彰。儒宮芝草,乾拱生香。文風(fēng)漸振,吾道禰〔彌〕昌。雙麟繼生,光彩洛陽。馳驛再獻(xiàn),歡生廟堂。嗚 呼三瑞,太平之祥,武安之光。
文廟瑞芝記楊威(元人)
《瑞應(yīng)圖》芝草有五種:石生、水生、木生、土生、叢草而生者。各以方色言之,金色者為上瑞,朱蓋紫莖者次之,朱草又次之,其余相次不等,或有獨 莖而生者,有叢生九莖者。凡所生者,皆傍有性之物,未聞于干木無津液處而生者。武安縣于古最為舊,自春秋、戰(zhàn)國至漢、唐、宋皆為名縣。人淳地秀,山產(chǎn)為諸 縣最。所出名士大夫,唐宋暨金歷歷不絕。儒風(fēng)為盛,及高第為名臣、名守者,比比皆是也。故文廟于他縣為備。自天兵南下,誤為山寇所焚,惟余基存焉。至元三 年,宰公王閏之,始剪荊棘,立縣學(xué)。今承事太原王公長卿,繼前治,慨廟貌不存,乃出巳〔己〕俸而又倡圓頂圓頂:僧人戴的帽子,這里指僧人。、黃冠黃冠:指 道士。儒人、醫(yī)卜、屬官、縣吏,暨好事之家,出自愿財以立正殿。匠者繩墨而興工。功既興于斧成,乾拱上出金色瑞芝一本,叢生九莖,曄曄然而秀,煌煌然而 明,三秀六英,扣之有金玉之聲,觀者云集。耆老相告曰:此吾宰公修文廟之瑞應(yīng)也。
猶記前朝時,重修文廟,石礎(chǔ)上生一莖。吾宰公修文廟,瑞應(yīng)又甚于前日,殆文教復(fù)興之應(yīng)也。今之人所喜修飭者,或祀典不載,妄求福利而修之,于文 廟為不急。獨吾宰操心異常,而創(chuàng)立吾圣人之殿,俾后學(xué)有所歸向,知禮義孝慈,入事父兄,出事公卿,皆有次第。芝之為瑞也,宜焉。故記之。
磚城隘口記涉邑(涉邑:即涉縣,王科為涉縣人。)王科(工科給事中)
嘉靖二十有三年,歲舍甲辰春三月,武安縣新作磚城并隘口成。我圣天子御極統(tǒng)天,蠻夷華夏罔不率俾。蠢茲北虜,庚子連歲,直由大同入寇遼、沁至潞 安。此天機(jī)之可戒者也。壬寅春三月,前巡撫河南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余姚魏淺齋公,有本行分守河北道。汾州孔文谷公天胤,委官于十八盤諸隘口,創(chuàng)立邊城、樓櫓 (樓櫓:古代軍中建造的用于瞭望、攻守的無頂高臺。)。方三之一,秋七月虜復(fù)寇前地,聲勢甚急。蜀灌縣雙牖熊子瑤,由鄉(xiāng)貢士教行南鄭,擢知武安縣事,恐失 關(guān)隘,禍延山東山東:此處指太行山之東。,遂毅然赴任,招奔亡,峙芻豆芻豆:指軍用的草料。,繕甲兵,簡義勇,補城池,作廄牧,為堅守計。比虜去,曰:" 此城卑頹,何可專恃天幸?"請于諸司,合用磚灰包砌。癸卯春三月,巡撫河南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富平李石疊公宗樞,巡撫河南都察御史茌平楊菊塢公勉學(xué)暨分守河 北道右參政、今升陜西按察使永平李確齋公充濁,親詣武安,遍歷前諸隘口,大為規(guī)劃,準(zhǔn)令熊子動支官銀,設(shè)法燒造磚灰,將縣城西面先行包砌。閱月而完。時夏 四月也。復(fù)督熊子,分委典史灞州楊昂輩,修筑前諸隘,共磚石邊城二百五十一丈、敵樓四座、磚石鐵券門、司亭三十九間、軍器營房窩鋪一百八間、城墻水券門二 座、吊橋石臺各一座,俱立墩臺,合黑龍洞諸處煙墩,共二十五座。四山小路,通行斬峻。匾匾:往門涸上方刻字。匾,此處為動詞。十八盤曰"飛磴盤云",摩天 嶺曰"峻極關(guān)高",觀堂曰"神斧中開"。遠(yuǎn)望之而栗然。蓋由熊子作作:振作,激發(fā)。士類而獎節(jié)婦,正法律而革奸猾,廢淫祠而濟(jì)孤孀,寬省里甲、分作城井, 與夫增倉以儲粟,立橋以通旅,多便路而謹(jǐn)烽候,善政善教,難以枚舉。都憲李公奇之,委官獎勵。間有告阻城工者,暫令停止。其惜財重力,是固愛民之心所發(fā) 也。秋九月,熊子再申前請。按察李公知其賢,往來該縣,見磚灰多備。審于民,僉曰:"愿。夫以丁出,磚灰以糧辦,責(zé)成大家,分工包砌。"詢于士,僉曰:" 機(jī)不可失,矧矧(shěn):況且。兵難遙度,有備庶可以無患。"呈于都憲李公,允其請。其防危慮變,尤為愛民之心所鍾也。熊子自甲辰暮春起工,昭勤惰, 示章程。夫匠子來,磚灰云集,不一月,而磚城三面告成。通計城垣三里,高三丈、闊二丈五尺。城內(nèi)馬路二尺〔丈〕,城外隙地一丈五尺,壕闊二丈、深一丈,重 修紫金樓一座,敵樓二座,新建角樓四座,外磚石券門二座,關(guān)橋一橫。間以四關(guān)居民稠密,創(chuàng)外城樓三座,磚石鐵券門、便門五座,周以小城垣,各高一丈二尺。 精練戌卒,高懸拿〔弩〕銃,兵糧足備。壯哉,縣哉!虜雖善騎射,不能越此而東上,司(司:上司,武安之上司。)有專城(專城:原指專管某城的太守、州牧, 此處指武安縣令。)之重,九重九重:朝廷。紓紓:緩解。西顧之憂,士民大有賴焉。兼之十八盤諸隘口連于林、涉,邊城屹立,得人守之,虜能從天而下也哉!事 峻,武安致仕官張效、耆民王銳等,謀于儒學(xué)訓(xùn)導(dǎo)李鸞、陳王玄具幣,命生員王汝礪、韓永淳偕監(jiān)生王琚持狀踵涉,請龍山王子(龍山王子:王科自稱。涉縣有龍 山。)為文以記之??埔驀@曰:"天下之憂,非謀之艱,而不能斷之。"患虜三入寇,癸卯已遠(yuǎn)去,若可無慮也。都憲李公、按察李公方奉上命,據(jù)吾兒峪諸隘口, 作邊城,聚兵積糧,隱若敵國。熊子復(fù)完此城,御虜之計出自萬全,得大易之思患而預(yù)防矣。嘗慨前宋,天機(jī)兆于澶淵(澶淵:澶淵之盟。宋真宗聽寇準(zhǔn)言于澶州拒 遼兵,雙方議和,宋每年與遼銀絹30萬,史稱澶淵之盟。澶州,今大名、清豐縣一帶。),獨恃寇準(zhǔn),僅爾小安。正宜據(jù)天下之全勢,用賢納諫,厚農(nóng)練兵,大立 紀(jì)綱,以復(fù)漢唐故疆,何欽若輩(欽若輩:王欽若之流。王為參知政事,為人奸邪,與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圭被時人合稱"五鬼"。),以孤注擅寵,一無能 為。及蔡京未勔。用事,倡豐亨豫豐亨豫大:富繞安樂的太平景像,后多指好大喜功,粉飾太平的虛假繁榮。豐,豫皆為《易》中的卦像。大之說,卒啟靖康之變。 無斷故也。茲舉也,二李公不負(fù)圣天子之托,熊子不負(fù)二公之托,武安士民不負(fù)熊子之托,謀善而能斷,可謂慎機(jī)也已。憂勤之念,天地鬼神實臨之。行將大啟吾皇 前,臺鼎之席以待二李公,虛臺諫之署以處熊子。擴(kuò)今日之事而言之,不惟可以完城御虜,而中國久安長治之道,即此一念,或者可以盡得之也。嗚呼!芻堯芻 (chú)堯:自謙語,草野之人,淺陋的見解。之言,敢告役天?盍?xí)煌ǎ哉押笕恕?
重修城隍廟記英山陳瑋(教諭)
邑西南隅,舊有城隍廟,新于國初洪武庚戌(1370年),修于成化丁亥(1467年),正德丁卯(1507年)復(fù)恢弘基緒而改作焉。歲久傾圯弗 支,嘉靖丙戌(1526年)迨茲幾二紀(jì)矣。守土者志于葺理,咸功未竟而去。乙巳夏唐侯令是邑。越明年,政通人和,若痿而起,若蒙而了,允升于大猷大猷:大 的謀畫。,乃度夫歲豐民裕,而可勞也。躬任葺理之責(zé),諭耆庶尚義者,捐貲以助。耆庶唯唯,翕從無少靳(靳:吝惜。)。義官李景制、道士賈演錄,各祗厥委 任,鳩工鳩工:聚集工匠。掄材,陶瓦琢石,以營其事。丁未三月朔工竣?,|往而觀焉,則見夫崇而隆,敝〔敞〕而明,廟貌巍巍然,坊樓翼翼然,器物輝輝然,雄 規(guī)杰制,視昔有加,是誠可嘉也已。鄉(xiāng)縉紳士夫僉謂瑋,宜有言以紀(jì)其成。瑋不佞,謹(jǐn)拜手稽首,飏言曰:猗歟猗歟:表示贊美的感嘆詞。休哉。夫城隍之祀,肇于 唐、盛于宋元,而加隆于我太祖高皇帝,錫之封秩,著之令典,通之海宇。吏始之任,必先廟謁,與神誓。歲有事于山川,若厲若厲:若事件重大。,則奉其主其 主:其神位,即供奉城隍的牌位。以祀。蓋藉以庇佑民生,而與守土之吏其責(zé)均其責(zé)均:其責(zé)任是一樣的。系指城隍與守土之官吏一樣,都有庇佑民生之責(zé)。也。 吁!惟民事神,惟神庇民,神既血食茲土,崇廟以安靈,繼茲而往,不益御災(zāi)、捍患,默祐于冥冥之中,而感應(yīng)捷如影響也哉?后之牧于茲者,心唐侯之心,嗣而葺 之期成,夫巨麗之觀,則匪直廟得以時葺勿壞,而民亦有所承祀永賴矣。抑是舉也,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殆政之美者,爾不可以不書。侯名交,字敬夫,別號云 川,戊子鄉(xiāng)進(jìn)士,魯東平郡人。先是經(jīng)始之者,則有若邑令謝侯宗賢、熊侯瑤、少尹林侯淵、劉侯璉、郭侯汝亨、劉侯世隆,幕賓李侯堂、楊侯昂,書牌匾碑記庠學(xué) 生韓子永淳。而李景制輩及鼎建鼎建:營建。之類,則列之碑陰,以著厥美,且俾后之人有所勸也。
重修三圣廟記英山陳瑋(教諭)
武安本禹貢冀州之域,為縣自西漢始,而北關(guān)達(dá)京畿、通山陜,亦要衢也。居民寥落。先是泥于風(fēng)土之說,邑鄉(xiāng)耆劉懷謀建三圣廟于關(guān)外之北,力弗克 為。成化戊子歲,自磁歸,至臨潭崗,獲遺金三十兩,侯逾信宿信宿:連宿兩夜。,竟無還訪者。持歸語人曰:"無故獲金,亦不祥也。盍建廟以培風(fēng)土乎?"遂規(guī) 制出自經(jīng)畫,前為門一間,次拜亭三間,又次廟庭三間,左右各為房三間,高卑深淺有差。祀二郎、趙帥、關(guān)武安王。厥子忠亦重義,獲遺金五十兩曰:"此為人軀 命所關(guān),必有求者。"待至晡晡:黃昏時。有大戶杜文舉者,誣以館人館人:丁代掌管館舍的人。竊,忿質(zhì)于官。忠訊其故,完而與之。是廟復(fù)加葺理,建房三間, 召道人趙陽德,朝夕崇奉。越歲久,廟制湫陋,儀像壞剝。忠之子名清者,英爽不羈,輕財好施。子嘗欲謀新之焉,疾卒弗果。時弟聰及佩,溫柔謹(jǐn)愨(謹(jǐn)愨 (què):恭謹(jǐn)樸實。),偕其子生員廷,捐貲無少靳。經(jīng)始于是年春二月,落成于夏五月。欹者正,闕者增,高者翚飛,密者鱗次,蔚然而彩張,岌然而鼎峙, 金璧輝煌,丹艧堊飾(丹艧堊飾:用涂料粉刷。丹艧,紫紅色的漆。堊,白色涂料。)。過于下者,皆擊節(jié)嘆賞。謂是舉也,人不告勞,財不資眾,而偉績成于不 日,非劉氏叔侄好禮尚義、昌克臻此?厥姻韓生永淳謂不可無文以紀(jì)其成,致狀以屬于予。予謂,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世之鄙吝者,其為守錢之虜, 縮首畏難,視父祖之所營建,而漫不加葺者,滔滔皆是也。劉氏叔侄,慨廟之修于父祖而敝若此,焦然改構(gòu),底于煥新,是善于繼志述事,而世濟(jì)其美矣。視彼之鄙 吝而弗克踵芳躅芳躅:足跡的美稱。者,不霄壤懸絕乎哉!吁!積善降之百祥,神之祐之,必俾爾壽,而臧俾爾熾、而昌而吉,無不利也。是可使弗昭也矣乎?用紀(jì) 于石,蓋昭劉氏叔侄,抑以勸世俗也。
武安縣群工落成記英山陳瑋(武安教諭)
古者,列國各有史官,備記時事,而勸懲之義存焉。今之邑,古子男國也。雖史無史職,顧時事莫重于役民,可無紀(jì)載以征人心之從違乎?武安古名邑, 而建置多闕,殆歐陽子所謂,蓋有待焉者也。魯云川唐侯令是邑,之明年,政輯民安,既底于理,視昔之既闕者將經(jīng)營焉。召義官陳嘉言、高尚本語曰:"汝經(jīng)費去 奢從儉,毋侈靡傷民財也。"召訓(xùn)術(shù)程舉、籍誼語曰:"汝糾工勸勤懲惰,毋虛歲月勞民力也。"復(fù)召幕賓楊君昂、戴君興俊語曰:"汝戒事因革捐益,毋乖時宜開 多事也。"數(shù)子者唯唯,退而各抵厥任。堊漆木石磚瓦,不兩月而川委云集川委云集:堆積。。敬一亭、八蠟祠、名宦鄉(xiāng)賢祠以暨行署、陰醫(yī)學(xué)、倉廒、隘堡樓櫓、 養(yǎng)濟(jì)院之屬,取次鼎建,各底于煥新。父老王好學(xué)、宋琮輩謂,告厥成功,不可以不書。少尹王竹溪、黃東皋本其父老之志,請予紀(jì)。夫孔子假魯史以作春秋,凡于 魯一臺一囿之筑,一宮室門觀之作,必謹(jǐn)而書之,重民力也。昔有改作長府長府:古時藏財物、武器的地方。,見非圣門,亦事之得巳(已)者耳。若非其可已,雖 怨生剌興怨生刺興:發(fā)生怨言一類。因有怨氣,必然會有不滿的言論。亦不暇恤,況民之樂為者哉?侯茲舉因人心之所欲,而且費不及民,是蓋說〔悅〕以先民,民 忘其勞,可以書于國史者也吁。人情莫不欲逸,而茲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固誠所謂小人學(xué)道則易于使然,非侯之有孚惠心曷克臻此?侯名交,起家鄉(xiāng)薦,倜儻有氣 節(jié),公清剛直,而此特其善政之一端耳。紀(jì)于石,俾后之牧牧:指做官。于茲者,或考其人,說其事,未必?zé)o擊節(jié)而興起之者。
大明贈特進(jìn)光祿大夫柱國湯陰伯謚忠襄郭公神道碑銘
建安楊榮(榮祿大夫少傅工部尚書兼謹(jǐn)身殿大學(xué)士)天眷國家,誕啟中興之運,必有英杰為之股肱,運謀效力于其間,而后勛業(yè)克成。故榮祿大夫、太子 太師郭公,實其人焉。公諱資,字存性,姓郭氏,河南武安人。曾祖諱太,祖諱溫,父仲禮,皆以公貴,贈榮祿大夫太子太師。曾祖妣凈氏贈夫人,祖妣馬氏、妣王 氏皆加贈一品夫人。公生而穎敏,志氣超群兒,弱冠入邑庠,從師受春秋,有所造就。洪武辛酉(1381年)入太學(xué),甲子(1384年)領(lǐng)應(yīng)天府鄉(xiāng)薦,明年會 試禮部對策,大廷賜同進(jìn)士出身。初為翰林庶吉士,擢戶部總部事主事。丁外艱,服闋,實授本部湖廣清吏司主事,改陜西清吏司主事。吏無容奸,聲譽頓起,升都 察院左僉都御史。無何,尚書郁新以才薦之,授前北平布政使司左參議。蒞事之初,即以本司弊政為言,太祖皇帝嘉其忠直,升本司右參政。公悉心殫慮,贊佐有 方。不數(shù)月,升左布政使。精勤詳慎,綱紀(jì)大振,豪猾斂跡,良善獲安。時太宗皇帝在藩邸,力愛重之,公有所言無不聽納。及起義靖難起義靖難:指燕王棣靖難之 役。,命公城守,撫輯兵民,供給糧餉,百費所需,未嘗乏誤,嘗以漢蕭何擬之。太宗皇帝即位,論功特晉戶部尚書,賜白金文綺褚弊白金文綺褚弊:財寶衣帛 類。,視諸伯視諸伯:像對"伯"一樣對待。諸,之乎。伯,伯侯類之尊位。。未閱月,以北平重地,命乘傳掌布政司事。未幾,詔建北京,設(shè)行部,拜公行部尚 書。公以北地軍民初安,生業(yè)始遂,而官司官司:此處為行政機(jī)構(gòu),非訴訟之義。所費冗濫,當(dāng)樽節(jié)樽節(jié):節(jié)約。樽同撙,抑止。以恤下,乃惓惓以祛弊,舉廢為 務(wù)。〔或〕有不悅而謗公者,太宗聞之,降勅慰諭,益以心腹任之。滿考賜宴內(nèi)庭,頒勅獎諭,錫以誥命,贈公祖若考考:父親。皆資政大夫、北京行部尚書,祖母 及母皆夫人。歲辛丑(1421年)太宗皇帝都北京,革行部,調(diào)公戶部。職務(wù)叢脞叢脞:細(xì)碎繁頊。,公勤以率下,事有條序。仁宗皇帝嗣位,念公舊德,以尚書 兼太子賓客。已而,復(fù)念公抱疾,艱于步履,不忍煩以政事,特升太子太師,俾致仕。歸鄉(xiāng)既加賜赍,又令戶部給半俸,蠲其稅糧差徭,特賜璽書,慰勞甚至。公 歸,杜門教子孫讀書,屏絕外累?;噬匣噬希褐感谥煺盎K玫翘泊蟆硨?,眷求老成,公祗事列圣祗事列圣:恭敬地效力于諸位皇帝。祗,恭敬。列圣指太祖、 太宗、仁宗等皇帝。,勞績居多,詔起復(fù)掌戶部事,免其趨朝,賜鈔二萬貫。公愈感激效忠,雖祁寒盛暑,必坐公署視事不暫廢,僚屬胥吏莫不敬憚焉。滿考賜宴于 禮部,獎以敕書,譬公如歲寒松柏愈老愈勁,其優(yōu)待隆厚至于如此。宣德癸丑(1433年)十一月疾劇,屢言蒙被朝廷重任,無以效報為愧,切切訓(xùn)諸子及孫,當(dāng) 感恩思報,不及家事。十二月癸丑卒。上深悼惜,為公罷朝,遣禮部尚書胡瀅賜祭,敕工部制棺營喪葬,贈特進(jìn)光祿大夫、柱國、湯陰伯,謚忠襄,官其子佑為戶部 廣東清吏司主事。公生元至正辛丑(1361年)十一月巳〔己〕巳,享年七十有三。卒之日,家無余貲,公卿大夫皆往哭吊致奠祭。配陳氏,賢而勤儉,累封一品 夫人。子男五,長儀先卒,次即佑,又其次曰儼、曰倫、曰俊。女二,李榮、高讓其婿也。孫男十七人,孫女十三人。惟公廉介勤慎,剛果有為,自始仕至老,視國 事如家事,凡所施為毅然自任,不畏強(qiáng)御,雖怨有弗避,害有弗辭,與人辨〔辯〕論,嚴(yán)厲之氣見于詞色。而推之于政,略無害人蠹物之心,誠國家忠謹(jǐn)直亮輔弼之 臣也。佑奉柩歸,以宣德九年(1434年)歲次甲申葬乾山乾山:乾方之山,村西偏北處。之原。乃以郎中黃王睿所狀事行,來請文勒之墓道,以垂永久。余與公 交好三十余年,不可以辭,既敘其概,而復(fù)系以詩:
川岳降靈,篤生賢哲。乘時奮庸,以樹勛烈。惟公之生,早負(fù)俊才。
列職郎署,超僉憲臺。風(fēng)猷宏振,綱紀(jì)斯秩。出參大藩,政興弊息。
凡所設(shè)施,筭〔算〕無遺策。顯命薦臨,特拜方伯。赫赫太宗,仗義而興。
命公居守,撫民餉兵。既正大位,嘉公勞績。進(jìn)位尚書,厚其賚錫。
公愈飭勵,經(jīng)國如家。謗怨弗恤,恩寵屢加。仁宗嗣位,眷顧尤重。
兼秩宮僚,式隆任用。念公抱疾,進(jìn)位師臣(師臣:皇帝的老師稱師臣。)。俾休于家,疊施以恩。
皇上繼統(tǒng),眷公耆舊。詔復(fù)視事,寵待加厚。維公忠實,眾所共知。
維公勛業(yè),顯著于時。筋力雖衰,寸心猶赤。奄忽長逝,帝用悼惜。
贈爵賜謚,喪葬是營。官其后嗣,存歿光榮。維茲光榮,從古罕致。
公具有之,其誰克似?武安有山(武安有山:指前文中郭資的墓地"乾山"。)
。郁郁其崇。勒文墓道,垂耀無窮。
明故文林郎槐亭楊公墓志銘邑人郭重(戶部主事)
槐亭公,余武安名家裔,以經(jīng)衛(wèi)擢屯留令,遷永和,凡六載,解組解組:辭官。組,印綬。解,解下。而歸。時余散居林下,以舊交契最,槐亭遂以孫女 許余嫡孫。兩姓之好克敦,平生之懷彌篤。逮今丙午忽疾作,余問之,惕然曰:"有是乎斯人,而有斯疾也。"越二日云終。近遠(yuǎn)吊者,咸為下淚,蓋以公行素孚, 固其所耳,余何如其為情哉。厥孫行茂才茂才:秀才。大壯大壯:六十四卦之一,陽剛之象。狀狀:記述死者生平概略的文字,多由學(xué)生或故舊所寫,每多溢美之 詞。,余銘以發(fā)諸幽。余泫然流涕曰:"是忍銘吾槐亭耶?余不獲再與親家游,是忍靳銘吾槐亭耶。"按狀,公諱錫,字天賜,槐亭別號也。曾大父增,大父升,父 聰,俱隱德不仕。先母連氏出伯兄鋼,母賈氏出仲兄鑒,槐亭行三。少寡言笑,性質(zhì)直,且不與人茍。肄儒業(yè)日有所就。弘治戊午(1498年)與余同補邑庠弟子 員,累見器于督學(xué)諸公。正德庚午(1510年)登胄監(jiān)(胄監(jiān):太子監(jiān)。),無何二親淪沒,公哀毀如不欲生,葬祭咸如禮,見者聞?wù)吣粐@羨。嘉靖壬辰 (1532年)勃然曰:"吾不得一命之榮以養(yǎng)親于生前,寧不得升斗之奉于地下乎?"遂就銓部銓部:選拔考量官吏的部門,多指吏部。,授山東濟(jì)寧經(jīng)衛(wèi)。歷四 載,以督理運漕、振肅部伍有功,蒙都臺麻城劉公天和之薦,擢山西潞安屯留令。其俗剛硬,且多健訟。公蒞任來,彰善癉惡(彰善癉惡:揚善懲惡。癉,憎 恨。),敦化易俗,酌用以省其財,均役以舒其困,明訟以平其情,律巳(己)以昭其軌,除兇以安其良,骎骎(骎骎(qīn):馬速行貌,泛指變化迅疾。)乎 政洽人和焉。謁文學(xué),遂陋殿宇而鄙士風(fēng),于是力請上官。上官嘉其請,因而維新學(xué)宮,疏通藍(lán)水,以接文脈。每于朔望,考課生儒嚴(yán)加懲勸,而士風(fēng)丕(丕變:大 變。)變矣。鄉(xiāng)試登名者十余人,值今丙午發(fā)解奪魁,我槐亭提調(diào)之功居多。巡按御史永年連公钅廣,持嘉旌獎。再轉(zhuǎn)永和,政令益修。都臺遂寧陳公講親見其賢而 嘆其未顯,首旌卓異,捋大展其才。偶爾小恙,忽起歸與(歟)之嘆。臺省懇留,卒莫挽其行舟矣。既而榮歸,問約余知己,車枕枕:碾壓。山溪,以暢幽懷,彷佛 綠野綠野:指神仙一類。風(fēng)味。胡為天忌吉人,而槐亭夢奠,于戲天也。雖然嘉胤子培,積學(xué)有待,七困秋闈,時使之然。古人云:"大才當(dāng)晚成。"其拾青取紫拾 青取紫:青紫為官服的顏色,代指官,拾取即俯身即得之義。,以來寵渥而荷褒封?;蓖るm未顯被于當(dāng)時,將必顯被于后世。人孰無死,槐亭之死猶不死也。生于成 化辛丑(1481年)七月十一日,卒于嘉靖丙午年(1546年)十一月初四日,享壽六十有六。娶邑耆英馮子興女,生男一即子培,永茂廩膳生,余子可久,生 之姻親也。娶直隸撫寧令吾友張子效之女。女三,長歸陸氏逵,次歸籍氏太學(xué)生惟一,三歸胡氏省魯,俱早卒。孫男二,長曰梅,聘庠生李子重弼女。仲曰桐,未 聘。俱業(yè)儒。孫女二,長許庠生張子儆,行三子光治。次許應(yīng)芝,即余嫡孫男也,俱未行卜卒之年。十二月初一日,葬于縣治北十里,土土戔鄉(xiāng)長嶺崗之陽,古北洺 之濱。銘曰:我公冠世,赫奕其猷。我公交議,簪盍〔蓋〕相投。成均業(yè)卒,齊晉宦游。仁聲仁聞,無遠(yuǎn)弗流。一朝去國去國:本指離故國、京都、故鄉(xiāng)之意,此處 為離開任職地。,名重山丘。今其云逝,棟折山頹。生有定守,死有余哀。賢郎奇馬魚(奇馬魚:奇才。),行將奪魁。榮親黼黻,相君鹽梅鹽梅:鹽和梅子,喻國 之賢才。,繩繩繼繼(繩繩繼繼:繼承。),公其慰哉。
明戶部湖廣清吏司主事東園郭公墓志銘
金陵王土韋(戶部尚書)
嘉靖丙午歲十二月十一日,明戶部主事東園郭公卒。厥胤以明年春二月乙酉卜葬東郊,從昭穆昭穆:祖宗兩側(cè)的位置,左為昭,右為穆。泛指宗法次序, 無論神主牌位、墓葬或居座,皆祖居中,父居左(昭),子居右(穆),以別尊卑、親疏。也。乃奉狀京都,請予銘。然公昔治留都留都:遷都后的舊都,此指南 京。,其制行宅心,與知其概,義可以他遜哉?公諱重,字自修,別號東園,汾陽世系。先祖興仕汴之相城,占籍武安。曾大父三仁,大父全,俱隱德不仕。父諱文 全,甫甫長子:即表字長子。甫,對男子表字的代稱,如臺甫。長子,生平狷介,不比于俗,每致敬于搢紳。母石氏,盂縣尹英君女,柔順閑內(nèi),則生主事,怙詔怙 昭:愛護(hù)與教育。有方,早馳文譽。十三入學(xué),弱冠補廩,受業(yè)上黨劉太保龍公弟,都御史前編修夔公之門以禮記,領(lǐng)正德己卯鄉(xiāng)薦,君子謂郭氏拓書香矣。公之才 學(xué)甲第所優(yōu),柰(奈)家貧親老,筮仕筮仕:做官前問吉兇,此指應(yīng)仕。應(yīng)天節(jié)推,祿養(yǎng)二親于官,朝夕必躬省問。壬辰歲,帝推恩中外,封父如子官,母太孺人緣 子顯,親榮莫大焉。公性憨直,每持法不撓以權(quán)勢,有疑獄十?dāng)?shù),悉割決明允。歷四載,當(dāng)?shù)酪娮?,如巡撫都御史侯公位、巡按御史虞公守愚交章旌薦者十五次。帝 見其賢,欽擢戶部四川司主事,進(jìn)封父承德郎,母太安人。東園曰:"吾志足矣,敢不鞠躬盡瘁。"丁酉歲,本部尚書梁公材,亦知公之素者,乃奏欽差延綏等邊軍 餉。公星軺露冕星軺露冕:起早貪黑。軺,一馬駕馭的輕便車;冕,帽子。,祗若王事。將復(fù)命,便道省親。無幾而封君封君:因子顯貴而受朝廷封典者,此指其 父。卒,公哀悼無極,含殮殯葬,一循乎禮制,鄉(xiāng)人欽慕,誠純古君子。己亥歲服闋,遷福建司欽差,通州督理糧斛,管倉尚書陳公經(jīng)以廉能首薦欽差山東清源關(guān)清 源關(guān):山東運河上的重關(guān)。榷商榷商:本指專門從事鹽、鐵、酒買賣的商賈,此指管理征稅。。公以利源所在,夙夜惟寅,靖共厥職,甚至一介不茍取與,是故商賈 稱便頌德,至今不衰。越八月,太安人捐館(捐館:死亡的婉詞。)公痛二親胥逝(胥逝:相繼而逝。),水漿不如口五日。時兵備副使王公揚、主事文公衡及諸公 慰曰:"安人榮壽且多,子孫而賢,人生深愿,不可必得者,公有之矣,何以憾為?"及扶櫬歸祖,祭號泣者百十余里,送至家者八九十人。辛丑夏五月,啟封君兆 而合葬焉。邑耆咸曰:"移孝克忠,因忠彰孝者,僅見東園。"禫事(禫(dǎn)事:除喪服之祭事。)成,有司親識,強(qiáng)公出。公曰:吾親往矣,顧干寵寧不得 罪名教?"僉曰:"親沒投檄于仁,且得如君臣之義何?"公從之,復(fù)今職。癸卯歲,欽差開元軍餉歸,稅崇文都門,計余銀三百余兩,稅銀七千有奇,盡入于官, 分毫不私。上嘉忠貞,再命清源榷商,士民商賈熙熙然,慶其所天又來。歲余,公致政而歸,構(gòu)亭洺水之濱,課子舉業(yè)、為田,出入徒行,未當(dāng)偃蹇傲物。有司見 親,竟亦不干以私。噫!豐功峻烈,固與山岳爭崇;其勁節(jié)高風(fēng),不與江漢悠悠乎?胡期喬木催〔摧〕矣。哲人告變,近遠(yuǎn)吊者莫不嗟涕曰:"公之存也,一邑之 慶;公之沒也,一邑之殃。人耶?天也!"且厥胤二,偉器,誠足以繼美者。天雖奪公壽于前,實將流芳于后也,夫豈吾人可測哉?公生于成化甲辰(1484年) 八月十二,距卒日享年六十有三。封配安人趙氏,邑壽官思明女。生子二:長可久,邑庠生,娶監(jiān)生張君紳之女。次可大,儒生,娶趙府官王君景之女。生女二:一 歸庠生袁子守訓(xùn),一歸儒士張子聚璧。孫男一曰應(yīng)芝,聘庠生楊子求茂女。孫女二尚幼。夫公以淵源之學(xué),剛方明哲之操,始終無渝,表表在人耳目,余豈能悉志? 此特按狀及余之所知者云。銘曰:"嵩行(嵩行:嵩山與太行山。)鍾秀,伊洛(伊洛:伊水與洛水。)呈祥。倚歟東園,世際其昌。德門天祉,文苑書香。金城秉 節(jié),令譽汪洋。地鄉(xiāng)晉秩,象魏徜徉。榮親鸞誥,忠孝揄揚。棲身樂事,山水高長。哲人告逝,朝野涕滂。仙郎接武接武:繼承意。武,步武。,云漢翱翔。蘭孫蔥 郁,朱綬傳芳。真珉在壙壙:墓穴。,泉壤爭光?;嗜视厘a,慶祺祿以無疆。
明承德郎戶部主事郭君神道碑銘
上黨劉龍(太子太保兵部尚書)
承德郎戶部主事,郭君自修,既卒,之明年,其子邑庠生可久,自謁韓城,持大司徒克齋王公暐所撰志銘,跪泣謂予曰:"先君普蒙翁愛,得以成立。今 乃不幸,以至于死。掩諸幽者,既有王公之志矣;彰諸明以垂于后,非我翁不可。且久之請先君之志也,翁其俯從乎?"自修昔從予弟、都御史夔游。予參贊留務(wù), 時自修又適為應(yīng)天推府,相與最深。茲于其請也,吾其能虛也哉。按志,君諱重,字自修,郭其氏,東園其別號也。系出汾陽世,為吾晉汾州人。高祖興,以儒官仕 汴之相城,遂占籍武安焉。曾祖三仁,祖全,俱有隱德不仕。父文博通故,典雅修儒行。母石氏,盂縣尹瑛之女。生君聰慧不凡,穎悟有資,年甫十三,即補邑庠弟 子員。家雖貧窘,而嗜學(xué)不怠。大司馬鳳山秦公金,時為督學(xué)憲副,一經(jīng)考閱,即加器許。君由是奮志,益精所學(xué),乃從予弟游。于正德己卯舉河南鄉(xiāng)試第,累赴南 宮,未得遂志。猶欲候登甲第,以圖顯揚。顧以親年高邁,無以為養(yǎng),乃就選銓曹,授應(yīng)天府推宮,迎二親于宦邸,朝夕省問,慈以甘旨。當(dāng)有疾病,即露禱于北辰 下,愿損己年以益親壽。嘉靖壬辰皇上因誕生皇子,推恩臣庶,君得封其父樸庵如己官,母石氏為太孺人,錫之敕命,懋膺褒獎。君大喜曰:"吾之仕為吾親也,獲 此吾愿足矣。"南都諸公卿咸為詩文相賀,因集為榮壽錄焉。君性直實而出言明爽,凡有獄訟,內(nèi)不徇乎已私,外不屈于權(quán)勢,郵罰麗事,無不明允。若陳江者,南 京戶部商人之義子也。家雖有父,而其營運資財、置買世產(chǎn),皆江為之。又且不有私財,遂成大富。其父愛之無異親子,而其義兄弟者實不相容也。父知其后日難 處,私與江大銀二十錠。比及父亡,果皆不容,逐江出之。江攜其妻子居于句容縣境,尚未有所經(jīng)營,惟與妻子坐食。凡易買薪米,即取前銀用之。未及一月,操江 捕盜者見而疑曰:"斯人無所生理,而使大銀,非盜而何?"捕之送官。又分取其大銀十三錠,首官者七錠,誣作江洋之盜。官司見其銀皆官物,從何而能得?屈問 成獄,待秋出決。江具詞巡撫,委君鞠問。君適早起坐堂,庭有二松。忽見群鳥共逐一鳥,自松樹飛躲于案卓(桌)下。君令左右趨視之,乃鴟?也。君心不樂,而 陳江之移文至矣。君曰:"鳥之逐者,其即此乎?"乃屏左右問之。江具述始末,君即于戶部查對姓名,計算銀兩,一一穩(wěn)合,并無妄語。又拘其義兄弟對之,亦如 前不廖。君曰:"豈有攜千金之良民而作盜于二十七日者乎?"即追給其原銀,而釋其罪,捕盜人各問擬如律。操江都御史心雖忌之,而無可奈何。又高淳縣監(jiān)生楊 一鳳者,系巨族,又為侍郎之婿,偶被里長王姓者欺侮,一鳳不平,捏奏王姓者人命一十七件,王亦具奏分辯,累經(jīng)撫按查問,歷年開釋十二件。尚有五件,垂二十 年余不能決。至嘉靖癸巳,御史虞君守愚巡按,委君覆勘。君又委句容陳尹、高淳高尹先行會問,又開釋二件。君親謁其地,又開釋二件。止有一件形跡可疑,君又 自行檢視。尸經(jīng)年久,皮肉不存,惟余枯骨,雖有微傷,亦不知其為真為偽。一鳳又用賄囑買干證及左右人等,皆與四護(hù)務(wù)欲以此坐王姓者。君曰:"似此豈終無辯 〔辨〕邪?曾見洗冤錄,凡年久尸骸無從辯(辨)認(rèn)者,取其子女之血,滴之于骨,血入骨者為親,骨血不入骨者非親骨也。因問此尸有子女各一,遂拘其子。子患 癱疾,取之無血。又拘其女,干證支吾道遠(yuǎn)。追問左右,于十五里外夫家得之。取其血,滴其骨不入。君曰:"此為偽骨無疑矣。"女亦受賄強(qiáng)認(rèn),君用刑拷之,女 曰:"吾父委因病故,見葬某處。"君令取之,仍以血試,果入骨,其獄遂明。侍郎又致私書于各當(dāng)?shù)溃﹫?zhí)之釋王罪而坐一鳳。虞巡按大喜曰:"如此久疑之 獄,非郭推府安能辯(辨)邪!"凡聽獄率類此。一時聲譽大彰,暨于南省咸以張釋之稱之。歷任四年,諸當(dāng)?shù)缹壹屿邯劊矒岫加泛罟?、巡按御史虞君交章舉 薦于朝,即蒙欽取,尋升戶部四川司主事。又被郊恩,進(jìn)封父承德郎戶部主事,母為太安人,而君之心益悅矣。本部尚書儉庵梁公材,金陵人也,素為知君,乃奏差 督運延綏等邊軍餉。君祗慎王事,出納惟明,余銀一百五十余兩。事畢復(fù)命而便道歸省,日具嘉肴稱觴為壽。兩閱月,而封君卒。君哭踴哀痛,形骸骨立,幾不能 生。含殮祭葬,一遵古制,見者稱為守禮君子。歲巳(己)亥服闋,復(fù)除福建司,奏差通州督理糧斛。未及三月,收運糧一十七萬余石。管倉尚書東渚陳公經(jīng),薦其 廉介有為,梁公因而奏差山東臨清州清源關(guān)榷商。君膺此重寄,謂利源所在,須靖共厥職,方免物議,甚至一介不茍取與,人皆稱便。起解太倉銀四萬七千余兩。越 八月太安人卒于臨清。君慟二親胥逝,盡孝無門,悲戚過度,水漿不入于口。兵備憲副王君揚、主事文君祖裔及諸鄉(xiāng)宦,咸來慰曰:"公二親皆受恩命,年俱八十, 有子若孫,又偕俊偉。人生深愿而不可必得者。太安人雖故,榮壽足矣。今哀痛不解,倘若傷生,其如大事之未襄大事之未襄:大事未完成。大事,此指葬父母。 何?"君乃強(qiáng)飲食,扶柩西歸祖。祭者百余里,送至者八九十人。于辛丑五月,啟封君之墓而合葬焉。及禫祭畢,決意不出,將為終焉之計。有司及親識勸君曰:" 為親而仕,親老而休,固為孝矣。受若直而不終若事,不為忘君乎?"又不得已赴部,除湖廣司,奏差督運開元寺邊軍餉,余銀八十余兩。比歸,又監(jiān)收崇文都門稅 銀,貯太倉庫七千余兩。本部尚書浦庵王公杲因君有守,謂諸屬曰:"清源之差,非郭子不可。"故復(fù)奏委之。而清源之士民,咸喜其再來也。又解京西十庫官鈔二 千五百余萬貫,鈔錢五千余萬文。君曰:"倦飛知還者,鳥尚能然,而人顧棲棲于是者,何哉?"即解組歸,結(jié)廬于洺水之上,課子讀書,躬耕稼穡,不入公門亦未 嘗干之以私。每與鄉(xiāng)曲朋舊置酒高會,恒曰:"一介草茅,叨冒至此,君恩可謂深厚矣。但恨衰庸無以為報耳。"嘉靖丙午十二月十一日,忽痰疾作,不可醫(yī)療,遂 卒。距其生,成化甲辰八月十一日,得年六十有三。配趙氏,累封安人。子男二:長即可久,娶張氏監(jiān)生紳之女;次可大,邑庠生,娶王氏趙府官景之女。女二:一 適庠生袁子守訓(xùn),一適儒士張子聚璧。孫男二:曰芝,聘庠生楊子永茂女;曰芹,聘郝子拱北女。孫女二:一許聘監(jiān)生孫子光祖男,一許聘庠生張子惟和男。而其瑩 兆方向,葬之日月,志銘巳悉之矣,故可略也。且君以質(zhì)實之資,淳樸之性,事親盡孝,育子能慈,嫁兩叔之遺女,撫如同胞,可謂全矣。動靜合禮度,寡言笑不以 齒舌訾人。而接物以和,為學(xué)慕道腴之真,不以貧窘而廢。既舉于鄉(xiāng),造詣深邃,若肯少俟甲第,無難取也。乃以親老,就選筮仕京兆,即被恩寵。是豈人之易得 哉,抑其純孝之所感也?而折獄公平,不納苞苴苞苴:賄賂。,不撓權(quán)勢,當(dāng)?shù)漓核],圣明擾擢,非幸也,宜也。及為郎署,累運邊餉,輒留羨余羨余:官府收稅后 除應(yīng)上繳額后剩余部分。。監(jiān)收課稅,起解銀鈔,官錢甚多,分毫不入于巳(己)。非忠于君者,能如是乎?而又急〔激〕流勇退,不俟終日,恬退也。何如?忠、 孝、慈、仁、廉介、恬退,士君子之事盡矣,君皆兼而有之,固當(dāng)壽享遐齡,懋膺金紫,而僅止于斯者,豈非命邪!喜賢郎聰敏,好學(xué)能文,行將繼取科第,益衍前 休,其慶不為大且昌乎?君之懿行如此,若墓生荊棘,漫無所識,君子有遺憾矣。予為知君,故特書其大者,俾歸而刻之麗性之石,有過君墓而欲知其人者,請于斯 而觀之,因系之以銘。銘曰:"汾陽之勛社稷臣,照耀古今孰與倫?陰功上聞帝為欣,爵祿綿綿錫子孫。大明天子御紫宸,敷求俊乂俊乂:才德出眾之人。乂即艾。 衍斯文。一人應(yīng)聘學(xué)術(shù)純,司教相城奉職寅。教成學(xué)校人才賓,安土重遷居于鄰。鄰為武安風(fēng)俗淳,二世三世隱德聞。樸庵繼之聲益振,乃生賢嗣若祥麟。少小聰明 長后勤,學(xué)宗三禮陳席珍。棘圍入試主司甄,鹿鳴錫宴照青春。帝閽(帝閽:皇宮。)屢叩未得伸,京兆筮仕恩寵新。迎親宦邸甘旨陳,問安每于夕與昕昕:拂 曉。。帝加純孝非常人,錫以敕命龍文珍。公卿咸賀張詩文,表其榮壽有所因。渠心極感報明君,受祿猶如作士貧。交章為舉言諄諄,進(jìn)秩民部圣恩存。累督邊餉給 惠均,監(jiān)收課稅國用殷。帝心益悅錫亦頻,進(jìn)封父母如其身。親年俱耄樂罔神,哭而歸葬郭東墳。服闋又稅清源濱,忽憶家之鱸與蓴,促席桑麻樂最真。騎鶴飛向蓬 萊峋,訃音一播遠(yuǎn)近聞。知者孰不淚沾巾。羨君有子美而恂,定取科第揚芳塵。光前裕后名譽馧馧:香氣濃郁。,君之事業(yè)為不群。大書遺行勒真珉,千百年后永無 湮。
西川誄誄:累述死者功德以示哀悼的文章,多用于上對下,《禮記》有"賤不誄貴,幼不誄長"的規(guī)定。誅詞為韻文體。詞安陽崔銑(禮部侍郎)
武安韓生永齡,字養(yǎng)恬,別號西川,嘉靖丙戌,來從予受春秋,年二十有二,好樂古學(xué),思企圣賢之武,為文詞藻清麗,舉河南戊子鄉(xiāng)薦,辛卯年二十有 七卒。嗟乎,韓生!少年而慕我道,矢愿得傳。善識吾言,不迂之而生疑。予深冀可付,卒乖所望。有志之士,或數(shù)十年而一人,或歷十余郡而僅有。然拘于質(zhì),奪 于僻好者,十人而八九。茲天又毒之。柰(奈)之何,柰(奈)之何!予誄數(shù)言,以泄予悲,且不泯其人。詞曰:"雅矣韓生,厥稟實奇。爰出鄙邑,乃求大資。渠 南之游,日夕孜孜。謂經(jīng)豈文,謂圣可師。嗟嗟季周,列辟放恣。幸有假假:嘉,美。仁,少振頹靡。惟圣惻愴,予其禮而彼麟為祥。胡為來哉,我不夢周,吾其久 衰我不夢周,吾其久衰:孔子語意,我好久沒夢見周公了,我非常衰弱了。。嗟嗟此心,日居昭茲。用我之的,輔世必基。聞子有談,我意用熙。我窮弗試,爾其弘 之。嗟嗟韓生,時在弱齡。稟賦美材,元賓居實。斐然可裁,溘焉巳(已)矣。韓朱韓朱:韓愈與朱熹。動哀,我呼穹穹。運何不諧,霜冽火炎,玉燼蘭摧。浩浩三 才,匪賢孰維?生之孔艱,長之亦遲。干霄之木,歷年百斯。飚風(fēng)悴之,曾不逾時。謂天無知,胡為而滋。謂天有道,云何其菑(菑(zī):栽活的樹死去。)。 惟人之勤,惟化之差,惟道之然,我其力為,惟遭之戾。聿云倘來心兮,炯如志兮嵬嵬。無損無余,溢于九垓(九垓:九洲,九重天。)。
明戶部主事郭公從祀鄉(xiāng)賢祠記江夏趙子伯(縣尹)
鄉(xiāng)賢之祀,所以崇德也。屈指前修,殊不易得。豈非為善難,而知德者鮮耶?東園公,今之賢人也。余后蒞茲土,弗獲際其盛。及咨諸輿論,僉曰:"鄉(xiāng) 之賢者,不止于東園公,而出其右者,亦無如公也。實宜茂齒喬齡,畢懷罄蘊,以延國家之命脈,以端吾人之軌范可也。胡乃弗樂于行,而耆年即世即世:去世。, 眾共惜之。"是膾炙人口者如此。識之于心,亦不忍忘公之賢也。越歲,余值奉敕督理河南學(xué)政。翁公大立,首以人才為務(wù)。文移茲邑,以求鄉(xiāng)之賢者。余喜曰:" 薦賢所以為國,彰前所以啟后,而不隱賢者,又令之識也。若東園公者,是不可以薦乎?而猶博稽諸尚書正公暐所撰墓志銘,太保劉公龍所作神道碑,庠生韓子永淳 所纂之行狀,參互考訂,制為申牘,由是而得其居家行實。謂幼而貧苦,嗜學(xué)不怠,受業(yè)于編修劉公夔之門,備物以奉親,疾病必嘗藥,且榮以爵祿。父母受封如其 子者,孝也。兩叔乏嗣,遺女無歸,公皆撫之如同胞,嫁之咸得其所者,友也。動靜合禮度,寡言笑,不以茲舌訾人,而惟飲人以和者,信也。得諸居官政績,始以 京兆,而理刑則決久疑之獄,不濫不屈,法律稱平。由是巡撫侯公位則美其貌古心實,才優(yōu)干勤,獄讞詳明,操守克謹(jǐn)。巡按虞公守則美其存心公恕,斷獄詳明,本 持之無玷,佐畿輔而有聲。凡旌獎保舉者十五次,卒以欽取授戶部主事。及委延綏邊餉,則剩銀一百五十余兩。再委遼東邊餉,則剩銀八十余兩。太倉稅銀七千以及 清源稅銀四萬余兩,分毫盡入于官。不為倍克者,清也,慎也。復(fù)兼收通州兌運十七萬五千,起解京西庫,官鈔二千五百余萬貫,好錢五千余萬文。不瘸于貧民轉(zhuǎn)輸 之難,不累于解官陪〔賠〕償之苦,不阻于權(quán)勢收受之害者,能也勤也,茲又事上之忠也。夫士君子之德,孝弟忠信盡之矣。而其所以持身之節(jié),禮義廉恥盡之矣。 公皆兼而有之,謂之右于一鄉(xiāng)之賢可也,謂不止于一鄉(xiāng)之賢亦可也。牘函一上,于是見海公曰:"俞"。轉(zhuǎn)白于撫巡諸公,僉曰:"俞"。仍令有司作主入祠,世享 血食,用以懲奸貪而勵風(fēng)俗,繩既往而啟后人,顧不偉歟!于戲,自余請之而不敢沒公之名。見海公從之,而樂道人之善,縣佐王公客、戴公興俊,又勒石而立之廟 左,以至于諸士夫張公效等耆老,韓、潭等生員,王汝礪等復(fù)請予一言,以紀(jì)其實。是皆成人之美者也,余故忘其陋而書。公諱重,字自修,別號東園,本縣在坊里 人,領(lǐng)正德己卯鄉(xiāng)薦。庠生可久、可大,蓋其二子云。
武安縣令唐侯去思碑記(去思碑:地方官吏離任后,為其立的歌頌其政績德行以示思念的碑?!稘h書?循吏傳序》:"所居民富,所去見思。")英山陳瑋(教
諭)
嘉靖乙巳夏,魯唐侯云川來令武安,道以體政,政以紀(jì)民。越二祀,允升大猷,臺臣最其治晉霸郡守。將治行,父老王銳、閻班、籍信、劉佩曰:"侯仁 人也。吾窮年殘喘,待嫗乳以存,奈何其亟去?"士夫張效、楊遷、李云鵬曰:"文學(xué)政事為吾師表,胡為棄我以往?"相顧歔欷,至有泣下者。侯曰:"交不佞, 承乏是邑,為二三子所推戴,茲命下,責(zé)任有限,可得而濡滯哉?"眾知其不可留,而情激于不可以巳(已)也,欲志之石以寄思。侯曰:"咈咈:乖戾,此猶言" 不行"。!君子避名以靖國,矧彌文乎?"又謀諸少尹、王子、黃子,幕賓戴子,僉曰:"有孚惠心,有孚惠我德,此上下感應(yīng)之必然者。因速介石子以言"。介石 子曰:"凡仕所以行道也。士居韋布時,兀兀窮年,出入經(jīng)史,期以幼學(xué)壯行,利澤施于四表,功烈格于上下。至通仕,籍以服有政,顧持祿養(yǎng),望籍是以為富貴之 媒。而裂維潰防,恬不知愧,殆亦后人得失檢鏡之林也。夫奚感,夫奚思?"侯剛直公清,不假人辭色,而人莫敢干以私。利用厚生,飭簿書,崇節(jié)義,抑獷戾,均 徭役,財貯谷粟,裁抑不經(jīng)之需,里甲歲省數(shù)百金。隘口弊源清革殆盡,一月省至四五百緡,林、涉民亦沐其惠。追捕罷除花村,悉樂于安堵而輸賦。而往役而排 甲,每符下輒應(yīng)如期。遇事立斷,不逾宿,不費錙銖。四方赴訴,當(dāng)路有曰:"愿批唐青天者。"有曰:"乞批武安縣廉官者。"有曰:"惟行武安縣唐知縣方能除 此大害者。"有曰:"只批武安縣雖枉無怨者。"其得遠(yuǎn)近民心不可勝舉。凡厥鼎建,如城東南隅,隙地一區(qū),窳(yǔ)下窳下:低下。深丈余,鳩工掄材,升其 地形,豎常盈倉一所。固鎮(zhèn)巡檢司浸遭河嚙,官民昏墊,上其事于撫巡諸公,質(zhì)重價易易:交易,購買。民劉鰲地為之司及路,以暨八蠟祠、名宦鄉(xiāng)賢祠、陰陽醫(yī) 學(xué)、總鋪、隘堡樓櫓、養(yǎng)濟(jì)院之類,皆昔所未有也。侯皆刓精竭慮而經(jīng)營,各底于煥新,且費不及民。尤興學(xué)育才,公暇集士,角文藝、剖析經(jīng)傳,黌序俊髦,罔不 含英篡〔纂〕化,翕然改觀。是其以行道為志而施于人有征焉者。宜吾人蔽芾蔽芾:頌揚有政績的官吏或其政績。之仰九域之頌,無以我公歸之。詞感而思,思而不 忘也。昔班固著西漢書,以龔遂、黃霸為循吏,其所去見思。侯今使人思感不忘,若此則固古之龔黃也。果古今人不相及哉?夫政,德于人曰仁,感而思曰義,思不 忘去曰忠。仁也,義也,忠也,古之道也。偉哉!侯之政。人之思可以范世矣,可以范世矣!侯名交,字敬夫,別號云川,戊子鄉(xiāng)薦,而厥位若政固未涯云。
武安縣儒學(xué)新建道義門記英山陳瑋(教諭)
是學(xué)堂齋號及門,先是創(chuàng)于成化甲辰(1484年)邑大夫柰侯永昂。軒敞深嚴(yán),縉紳士夫咸嗟異,以為偉觀也。嘉靖辛卯(1531年)歲,毀二門為 敬一亭。甲辰秋,瑋蒞任,率多士白諸僉憲劉公,而遷其亭于學(xué)宮之東,尋建二門。時迫于多艱,工成于欲速,狹隘卑陋,瑋每不自滿,思圖構(gòu)而力弗克。丁未春, 王子丞武安。秋七月,捧臺檄攝邑政,性溫雅端介,與物無忤,舉動悉合度,矢心勤事,以廉能著聲,吏民懷畏。尤毅然以興學(xué)校為已任,語及是門,焦然弗寧,捐 俸經(jīng)營,無毫發(fā)滯吝。閆九月,楚前川趙侯令是邑,謁廟周,視學(xué)垣,亦嘆曰:"是門大弗稱,吾將更諸。"王子曰:"吾已鳩工掄材為之矣。"前川侯曰:" 俞。"俞:表示應(yīng)答和首肯,猶對、行之類口語。遂經(jīng)始于是年十二月之朔,落成于戊申歲五月十有八日。規(guī)模炫赫,名其門曰道義。蓋取諸易之成性存,存而道義 所由出也。同寅麓庵羅子白泉、王子暨多士,樂觀厥成,僉謂瑋:"當(dāng)有言,以昭厥美。"夫金從鏤始璗璗:黃金中的佼佼者。,木從剫始器,象從磋始澤,玉從飾 始璲。故士之遠(yuǎn)邇響風(fēng)、尚經(jīng)術(shù),罔不含英纂華,競于文事,以求表見于世,國家建學(xué)立師之力也。近世之號吏治者,乃從事于期會簿書間,而視學(xué)校傾圯縮首畏 難,漫不加葺。咎將誰諉哉?是故,泮宮作而采芹之誦采芹:考中秀才入學(xué)做生員?!对?魯頌泮水》:"思樂泮水,落平其芹。"興,學(xué)校隳而子矜之刺子矜之 刺:對廢學(xué)校的諷刺,《子矜》,《詩經(jīng)》中篇名。起。由此而觀,學(xué)之關(guān)于世教大矣,可緩也巳(己)乎?王子知學(xué)校為陶鑄人材之地,而崇尚若此,其為政知所 先后,可以書于國史也?瑋言無庸贅耳。王子諱容,字汝珍,別號竹溪,陜西隴州人,起家文學(xué)。用記于石而系以詩。其詩曰:
系惟王子,玉色金聲。純誠內(nèi)植,渾然天成。肅將明命,正大公平。
守令慎法,濟(jì)弱扶傾。敬敷民德,久茲克明。興我學(xué)校,杰構(gòu)崢嶸。
如鳥斯革,美奐美侖。噲噲其正,君子攸寧。門曰道義,斯名稱情。
政教兼舉,真不負(fù)丞??淌哉b,萬古留馨。且昭來宦,當(dāng)心其心(當(dāng)心其心:心應(yīng)當(dāng)像他的心一樣。)。
武安縣志跋
邑之有志,猶國之有史。史載一代之實典,志紀(jì)一邑之實跡。史志之作,其所關(guān)大矣。武安舊未有志之者,其以際上下、通遐邇、茫無稽索,而莫克以志 歟。抑從政者,汲汲于期會簿書間,而漫不加意,有待而然歟。于戲,治不古若有由然哉!東平唐侯令是邑,好古博雅而重禮教,謂無志則無征,無征則弗信,屬吾 同寅介石陳子創(chuàng)志以傳。未逾旬,而侯擢灞州刺史。介石子圖惟厥終以成,予惟述作。不關(guān)治教者,謂之藝。關(guān)治教者,謂之典。志則為化民成俗之助典也,而非藝 也。邑未有志,而今有之,是使文獻(xiàn)煥然,有足征也。豈非茲邑之大幸乎!且顛末畢備,刪述審而疑信明,予奪公而臧否定,而于春秋勸懲之法,焯乎在人耳目。其 有功于武安,豈小補哉!宏不佞,僭書末簡,亦幸托名于不朽云。
嘉靖二十六年歲次丁未季夏之吉武安縣儒學(xué)訓(xùn)導(dǎo)咸寧羅宏拜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