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十二·輿地志鄉(xiāng)都◇寧國府志卷十二輿地志

寧國府志 作者:清·洪亮吉


鄉(xiāng)都街巷市鎮(zhèn)附



:唐開元間,宣州鄉(xiāng)一百六十七,元和間一百九十五,此見于《元和郡縣志》者,統(tǒng)一

州之鄉(xiāng)言

之也。宣城縣宋舊二十四鄉(xiāng),太平興國間一十五鄉(xiāng),元豐間二十三鄉(xiāng)。南陵縣舊二十三鄉(xiāng),

太平興國至元豐間八鄉(xiāng)。涇縣舊十七鄉(xiāng),元豐間十一鄉(xiāng)。寧國縣舊二十二鄉(xiāng),太平興國至元



間十五鄉(xiāng)。旌德縣本唐永泰初割太平縣九鄉(xiāng)所置,故舊九鄉(xiāng),元豐間七鄉(xiāng)。太平縣舊八鄉(xiāng),

元豐間九鄉(xiāng)。分見于《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者如此?!都尉父尽份d宣城宋十四

鄉(xiāng),南陵九鄉(xiāng),不

知何時增減。鄉(xiāng)所管曰社,元易社為都,其余鄉(xiāng)名及數(shù)歷代相沿。國朝亦因明舊,兼有廢置

更易,俱詳各鄉(xiāng)之下。



宣城縣

領(lǐng)鄉(xiāng)十三,統(tǒng)都五十一,里二百二十三。

清流鄉(xiāng),一都至九都,凡一十八里;鳳林鄉(xiāng),六都至十都,凡一十四里;昭亭鄉(xiāng),十一都至

十七都,凡四十一里;宋有上昭亭,下昭亭,元時并省。昆山鄉(xiāng),十九都

至二十三都,

凡一十八里;舊有十八都遭水蕩嚙,凡七里,今焦村灘是。射亭鄉(xiāng),二十

四都至二十六

都,凡二十一里;嘉和鄉(xiāng),二十七都至二十九都,凡一十七里;四望鄉(xiāng),三十都至三十一都

,凡一十四里;興賢鄉(xiāng),三十二都至三十六都,凡十九里;千秋鄉(xiāng),三十七都至三十九都,

凡一十一里;長安鄉(xiāng),四十一都至四十三都,凡一十七里;仁義鄉(xiāng),四十四都至四十七都,

凡一十里;宣義鄉(xiāng),四十八都四十九都,凡三里;留愛鄉(xiāng),五十都五十一都,凡七里。

坊六,里之在城者曰坊。東北隅二坊,西北隅一坊,東南隅二坊,西南隅

一坊。以上《乾隆府志》

城坊內(nèi)外街巷九十一:

城中:上市街豆粉巷湯家巷有司成舊地佑圣閣街察院街

梓城

街即錦城街奉公街即府前街縣前街蔡家巷

茶葉巷

東門城內(nèi):木直街寺前街即景德寺街朱衣巷有徐尚書

故第花影巷瓦渣巷塔陰巷

一名長春巷孫家巷以在上市街孫氏忠倫兄弟宅后,故名。舊

有東西二巷,其二巷由豆粉巷通至縣前續(xù)塞,今尚存半巷。

東門城外:東頭街自下坊口至觀音閣南街即太守陳子將

舊里魏

家巷迎春巷后街天字街形如天字,故名。草巷干魚行口

衛(wèi)城街古中州

小東門城內(nèi):倉直街軍儲倉前羊市巷九曲巷倉塘巷沙巷

茶峽巷月井巷柴家巷梧桐巷近圣街

小東門城外:野牧街較場巷薛家巷官巷

南門城內(nèi):銀錠街舊自城門口通至城隍廟前,續(xù)筑文廟外垣街,形圓如銀錠,

今亦謂之新

路口。新街頭鹿巷古秀才巷在郡學(xué)后近儒巷

俗名杏樹巷葫蘆井宕獅子巷

有吳潛狀元坊,題曰“二相舊第”。南門宕宋吳丞相村居西坂

頭東坂頭送子崗陽坡山迎圣街老虎巷

南門城外:永寧街即城外大街廟崗頭街有張睢陽祖殿顏家橋

西門城內(nèi):西直大街詹家巷俗名賈家巷李星巷岳廟巷萱花

巷溝沿頭自吳家書樓至

陸家牌坊軍民巷俗名軍營巷深淵巷巷有古井濮家井桂花圓孫家花園系黃

門孫襄、榜眼孫卓舊第高巷低巷里仁巷巷內(nèi)有孫氏古井,井衣

系八角整石,郡內(nèi)諸井所無。殷家塘

西門城外:前街后街

北門城內(nèi):迎恩街即城內(nèi)大街賢孝里里門有劉銀賢孝坊孝義巷巷內(nèi)有吳節(jié)婦祠臨闕里里門有湯賓尹題額

北門城外:北直大街東頭灣自城門口至和合廟西頭灣

自大街至城河沿西

頭巷在城傍腳半邊街自興國寺至楊四廟盧家巷

詹家巷三元巷在文星樓傍

別士橋楊四廟文星樓以上《采訪冊》

按:《嘉靖志》,城內(nèi)巷凡三十四,曰高家巷,曰詹家巷,曰長春南巷,曰長春北巷,曰寧

節(jié)

巷,曰紀(jì)家巷,曰岳廟巷,曰邵婆巷,曰陳七公巷,曰鐵牛門巷,曰九曲巷,曰新街巷,曰

東倉門巷,曰史家巷,曰唐家巷,曰勾欄巷,曰儲家巷,曰何七公巷,曰傅家巷,曰宋家巷

,曰申家巷,曰鹽倉巷,曰尚文北巷,曰樓鸞巷,曰英濟廟巷,曰杏樹巷,曰方家巷,曰夏

婆巷,曰趙家巷,曰上夏家巷,曰院子巷,曰謝家巷,曰黃家巷,曰鹿巷。

城外巷凡四十五,曰延禧巷,曰觀旅巷,曰祗園巷,曰司警巷,曰新市巷,曰醋庫巷,曰冬

青巷,曰李王廟巷,曰陸家巷,曰孔家巷,曰黃城巷,曰官井巷,曰經(jīng)坊巷,曰張家巷,曰

梧桐巷,曰方家巷,曰糖坊巷,曰灘子門巷,曰瓦子巷,曰水巷,曰柏枝巷,曰紗張巷,曰

田家巷,曰麻家巷,曰浴堂巷,曰鹽鐵廟巷,曰楊家巷,曰黃栗巷,曰八角井巷,曰花巷,

曰柴水步巷,曰牛場巷,曰通逵巷,曰單家巷,曰樂營巷,曰木塔寺巷,曰石盆寺巷,曰竹

街巷,曰樊師巷,曰道堂巷,曰施家巷,曰錢家巷,曰孫家巷,曰五通廟巷,曰鐵冶巷,其

地與名俱不可考,以其為古制也,特附記之。

遠(yuǎn)近市鎮(zhèn)二十一:

符復(fù)窯、水陽、城子務(wù)三鎮(zhèn)?!对S九域志》

水陽鎮(zhèn)在縣北七十里,《方輿紀(jì)要》《方輿紀(jì)勝》作東北。與高淳縣

接界,

設(shè)有巡司,軍倉及義倉皆在此?!洞笄逡唤y(tǒng)志》《江南通志》云,臨大溪。

符里鎮(zhèn)在縣東北五十里,《方輿紀(jì)要》作八十里。蓋即宋之符復(fù)鎮(zhèn)也。

黃池鎮(zhèn)在縣北一百一十里,《方輿紀(jì)要》作一百二十里。唐大順二年,孫

儒寇江南,楊行

密將田引兵邀之于黃池,即此?!洞笄逡唤y(tǒng)志》按:《江南通志》云,與當(dāng)

涂接界,有巡司戍守。

灣鎮(zhèn)在縣西北八十里,青弋江所經(jīng)也。今為鹽埠,鹽艘鱗集,商販輻輳。采《

大清一統(tǒng)志》、《江南通志》合纂

按:市鎮(zhèn)一門,乾隆府、縣志皆不載,今據(jù)宋、明諸書及《大清一統(tǒng)志》、《江南通志》備

登之,以征古制。其或古有而今無,或古無而今有者,悉載之用資采訪。

東鄉(xiāng)東溪鎮(zhèn)距城七里,雙橋鎮(zhèn)距城十里,高橋坊距城二十五里,孫家埠距城三十里,沈村埠

距城四十里,洪林橋距城五十里,水東距城六十里。

西鄉(xiāng)寒亭鎮(zhèn)距城距城四十里,紅楊樹鎮(zhèn)距城五十五里,方山鎮(zhèn)距城六十里,青弋江鎮(zhèn)距城六

十里,即南陵縣界。西河鎮(zhèn)距城七十里。

北鄉(xiāng)油榨溝鎮(zhèn)距城三十里,陳村灣鎮(zhèn)距城三十五里,新河莊鎮(zhèn)距城五十里,東門渡鎮(zhèn)距城六

十里,灣鎮(zhèn)距城七十里,黃池南岸鎮(zhèn)距城九十里。二鎮(zhèn)里數(shù)與《一統(tǒng)志》、《

通志》小有參差,而采訪為得其實,故詳載之。,水陽鎮(zhèn)距城七十里。

南鄉(xiāng)楊柳鋪鎮(zhèn)距城四十里,柿木鋪鎮(zhèn)距城六十里。以上《采訪冊》





南陵縣

領(lǐng)鄉(xiāng)九,統(tǒng)都三十七,里八十一。

下長林鄉(xiāng),一都至五都,凡九里;上長林鄉(xiāng),六都至十都,凡六里;智信鄉(xiāng),十一都至十四

都,凡四里;進德鄉(xiāng),十五都十六都,凡五里;再淳鄉(xiāng),十七都至二十一都,凡七里;澄清

鄉(xiāng),二十二都至二十七都,凡六里;梅根鄉(xiāng),二十八都至三十二都,凡一十五里;金陵鄉(xiāng),

三十三都至三十四都,凡九里;新美鄉(xiāng),新三十四都至三十七都,凡二十里。

坊四:仁義坊第一、二圖太平坊第二圖積善坊

第三圖建賢坊第四、五圖以上《乾隆府

志》、《雍正縣志》

城坊內(nèi)外街巷三十:

大南街:在縣署前,南至白鵲樓,由醴泉亭,畢家橋出南門。

西街:東由大南街口接前街,西由武廟前出西門達(dá)黌塘橋。

新璧街:南接西街,北接香由寺,東屬四號,西屬三號。

半璧街:西門外,東接黌塘橋,西北通戴塘橋,達(dá)荻江大路。

前街:西由大南街口接西街,東接縣學(xué)至橫街。

后街:西接縣署,東接縣學(xué)。

橫街:西南接縣學(xué),北轉(zhuǎn)東至市橋張公祠。春谷書院坐北街。

正街:西街市橋,東接十字街吳公祠,工山行宮坐街北。

十字街:東接?xùn)|街,西接正街,南接小南街,北接北街。

東街:西接十字街,東由華光殿出城東至迎春殿,達(dá)府治大路。

小南街:北接十字街,南接沈家巷,舊有天馬門,俗名小南門,故名。南轉(zhuǎn)西至降福殿、崇

教寺等處,接竹青巷。

北街:南接十字街,北接丁字街。

丁字街:南接北街,北至城北門。孝感寺在街東。西接玉帶橋、貞烈祠、城隍廟,舊察院基

在街北。

新街:東接玉帶橋,西接籍山、縣丞署,太學(xué)會館基在街北。

八字街:北門外,過惠民橋至三官殿,達(dá)蕪湖大路。晏公殿、八臘廟、千佛庵、文昌宮坐街

西,東接龍會橋,歷壇坐街東。

香由巷:南至前街,北至后街。

穆家巷:北接前街,南至河。

春谷書院巷:南接橫街,北至新街,舊名察院巷。

竹青巷:俗名市橋巷,北接正街,南轉(zhuǎn)東至崇圣寺火神殿街。

陶家巷:東接姚家巷,西接竹青巷。

嚴(yán)家巷:南接正街,北接丁字街。

姚家巷:東接葉家巷,西接陶家巷。

葉家巷:東過小南門街接羅紫巷,西接姚家巷。

沈家巷:北接小南街,南至城?!队赫h志》載,舊有天馬門,教諭湯原清謂:

系文明之地,利于學(xué)校。昔開時是科有獲俊者。而《乾隆府志》不載,茲附識以俟考。

羅紫巷:東至城隅,西過小南街接葉家巷。

方家巷:南對華光殿接?xùn)|街,北轉(zhuǎn)張家巷達(dá)北街。

張家巷:西接北街,東由方家巷達(dá)東街。

蘇家巷:東門外,西達(dá)通津橋,東北達(dá)西河大路。

孫家巷:西門外,北接西街,南通孫家橋。

繁昌巷:北門外,東接八字街,西達(dá)繁昌大路。

以上《采訪冊》

遠(yuǎn)近市鎮(zhèn)一十三:

鵲頭鎮(zhèn):在縣西一百一十里,即春秋時楚伐吳敗于鵲岸是也。沿河八十里有鵲尾洲,吳時屯

兵處?!对涂たh志》

鵝嶺鎮(zhèn):在縣南二十五里鵝嶺下。《方輿紀(jì)要》作在縣東二十里。明洪武

二十八年置巡司

,嘉靖二十年遷趙沖鋪,北去鵝嶺十五里,二十三年又遷于縣南六十里

新店鋪,萬歷十一年復(fù)遷故址,今又名“峨嶺鎮(zhèn)”?!洞笄逡唤y(tǒng)志》

清弋江鎮(zhèn):在縣東三十里?!督贤ㄖ尽?br />
馬家園鎮(zhèn):在縣東北五十里。

丫山鎮(zhèn):在縣西七十里。

麻橋鎮(zhèn):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工山坊鎮(zhèn):在縣西北二十里,路達(dá)銅陵、繁昌。

牧家亭鎮(zhèn):在縣西北四十里,北達(dá)荻江,西達(dá)銅陵。

三里店鎮(zhèn):在縣南四十里,南達(dá)青陽。

馬仁渡鎮(zhèn):在縣北三十里。

黃墓渡鎮(zhèn):在縣北四十里。

許村埠鎮(zhèn):在縣北四十五里。

奎潭鎮(zhèn):在縣北七十里。以上《采訪冊》



涇縣

領(lǐng)鄉(xiāng)十一,統(tǒng)都三十二,里七十。

石門鄉(xiāng),原分上下鄉(xiāng),至和元年并。曹溪、溪頭、丁溪三都,凡四里;舊有太平都,今

入修德鄉(xiāng)。修德鄉(xiāng),北亭、太平、張香三都,凡四里;舊有新豐都,今入

豐登鄉(xiāng)。

安豐鄉(xiāng),原名禮遜鄉(xiāng),至和元年改。豐東、長樂、禮辭三都,凡七里;舊有思齊都,今

入冠蓋鄉(xiāng)。冠蓋鄉(xiāng),原名永定鄉(xiāng),至和元年改。永定、思齊、花

林、茂林四都,凡

九里;雍正十二年,知縣阮彩請增永寧都,“永寧”《乾隆縣志》作“永盛”。

震山鄉(xiāng),

原名龍山鄉(xiāng),至和元年改。九都至十二都,凡九里;康熙二

十七年,知縣傅洪澤請

增懷恩都;豐登鄉(xiāng),原名豐樂鄉(xiāng),嘉靖七年改。新豐、洪村、浙

南三都,凡三里;

義上鄉(xiāng),田中、水南二都,凡五里;仁義鄉(xiāng),岸前、雙浪、泉北三都,凡九里;由道鄉(xiāng),原名

宣陽鄉(xiāng),至和元年改。宣陽、里仁二都,凡二里;丹山鄉(xiāng),溪上、青東、溪丁三

都,凡六里;德義鄉(xiāng)原名義下鄉(xiāng),嘉靖七年改。上運、大成二都,凡七

里。

坊五:東隅三坊,南隅一坊,西北隅一坊。采《嘉靖府志》、《乾隆志》合纂。



城坊內(nèi)外街巷十有六:

由東西街達(dá)者,東城之南曰詹家巷;又南曰牌山巷,通南街;北曰九甲巷,至南陽觀前通橫

街,稍西南曰王家巷,出王家坦;又西南曰衙前巷;又西曰道士湖巷,俱通牌山巷。西城之

北曰左家巷,西抵相提坊,北接楊樹灣;其西曰花井巷,西達(dá)倉巷,抵南街之鐘秀坊。

由南北街達(dá)者,南城之西曰賞溪巷,臨大河道上湖水出處;東曰方家巷,過黃金坦通花井巷

稍北東曰倉巷。西城之北東曰文昌巷。由橫街達(dá)者西曰觀前巷;折而南曰華家巷;小東門城

外曰姚家巷;南城外曰上坊口巷。以上新縣志

遠(yuǎn)近市鎮(zhèn)二十一:

蘭石鎮(zhèn)在縣東南七十里?!斗捷浖o(jì)要》

官莊市在縣南二十五里,舊岳武穆公有莊在其側(cè),遂目之曰莊,房廊屋廬相去三四里,人煙

繁盛,商旅阜通,其會常在子午卯酉之日,而官莊居其中?!都尉父尽钒矗?br />
舊志云,今廢無存。

藤溪市在縣東五十里,市居房廊元系管進士創(chuàng)造。七日一會,其會必在甲寅之日,商族輻輳

,貿(mào)易貨財極為民便。有坊一所,居市之中,昔王荊公為江東憲,經(jīng)過于此,有詩一聯(lián)云:

“曉

渡藤溪霜落后,夜過嶺月明中?!薄都尉父尽钒矗号f縣志作縣東六十里榔

橋河側(cè),通旌歙孔道。

麻圓市在縣北二十里,當(dāng)南陵官道,有永安坊居其間,故縣尉王鑒創(chuàng)立,初以寅、申、巳、

亥日為會,農(nóng)商貿(mào)易者赴焉,今墟落蕭條,不復(fù)會矣。按:舊縣志,王縣尉相傳

為王導(dǎo)之后。

王公市在縣北三十里賀堂山之下,其墟市廬舍大抵呂氏居其大半。每日為市,農(nóng)商貿(mào)易者赴

焉,而蠶市特盛云。俱《嘉靖府志》

桑坑鎮(zhèn)在縣東北五里舊縣志作十里??由较?,元至巡司,尋移于縣東巧坑

,又移于縣北雞子嶺。明洪武中,改建于縣東南茹麻嶺口?!洞笄逡唤y(tǒng)志》

按:各書所載市鎮(zhèn)里數(shù)遠(yuǎn)近不同,當(dāng)以縣志為得其實。

赤灘鎮(zhèn)在縣東北十五里?!洞笄逡唤y(tǒng)志》《江南通志》、舊縣志同。

馬頭鎮(zhèn)在縣東北三十里,臨大溪,商舟湊集。

黃沙鎮(zhèn)在黃沙嶺下,《方輿紀(jì)要》云在縣東六十里。武德六年,舒州總管

張鎮(zhèn)周擊輔公將陳當(dāng)世于猷州之黃沙,破之,即此。俱同上

下坊鎮(zhèn)在耿姥渡口,《江南通志》云在縣北五里。有河?xùn)|河西二處。舊縣志

枚回鎮(zhèn),未詳其處,隋唐時鎮(zhèn)也。隋義寧七年,行軍副總管權(quán)文誕破輔公之黨于猷州,拔

其枚洄等四鎮(zhèn)。

南陽鎮(zhèn)在縣西南九十里,桃花潭上。

章家渡鎮(zhèn)在縣西四十五里,漆林渡西岸,為石太兩邑

水陸要道,有坊曰西來一鎮(zhèn)。

晏公堂鎮(zhèn)在縣東十五里石山鋪。

白花鎮(zhèn)在縣東五十里,為旌歙孔道。國初土賊切發(fā),副總李歧山駐軍于此,事平仍鎮(zhèn)宣城,

撥兵守之,又曰白花營。

安吳市在縣西五十里,落星潭東,即舊安吳縣址,今為村落。

琴溪市在縣北二十里,琴高山側(cè)。

三坦市在烏溪,縣東三十里。

浙溪市在縣東七十里,與旌德交界處。

馬渡橋鎮(zhèn)在縣東六十五里,藤溪市南。

張家市在縣西四十五里,張家渡口,今廢于水。俱同上

按:涇縣市鎮(zhèn)較他縣為多,今用《方輿紀(jì)要》、《嘉靖府志》以考古,《大清一統(tǒng)志》、《



南通志》及舊縣志以證今,參互考訂,亦足見《輿地志》之一斑云。



寧國縣

領(lǐng)鄉(xiāng)十五,統(tǒng)都四十二,里六十。

雞山鄉(xiāng),一都、四十一都、四十二都,距城十五里,凡三里;寧仁鄉(xiāng),二都、三四都,寧四

十都,距城二十五里、四十里,凡五里;按:舊志尚有香三十九都、寧三十九都

,與香城鄉(xiāng)復(fù)

,今從《采訪冊》刪正。蘆城鄉(xiāng),四都、一圖、二圖、五都、六都、七都,距城八

十里

,凡六里;按:舊志,五都下尚有一圖、二圖,六都作六十都,今從《采訪冊》

刪正。慕

信鄉(xiāng),八都、九都、十都,距城一百里,凡二里;按:舊志缺十都,今從《采

訪冊》補入。

懷遠(yuǎn)鄉(xiāng),十一都、十二都、十三都、一圖、二圖、三圖,距城百二十里,凡四里;

岳山

鄉(xiāng),十四五都、十六都、一圖、二圖,距城百一十里,凡三里;仁德鄉(xiāng),十七八都、距城



里,十九都,距城五十里,凡二里;懷安鄉(xiāng),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距城三十里,

凡三里;寧國鄉(xiāng),二十三都、二十四都、云三十三都、寧三十三都,距城五六十里,凡四里

;安樂鄉(xiāng),二十五都、二十六都,距城百里、百三十里,凡二里;徽慶鄉(xiāng),二十七都、二十



都、一圖、二圖,距城八九十里,凡三里;崇信鄉(xiāng),二十九都、三十都,距城九十里、百里

,凡二里;云門鄉(xiāng),三十一都、三十二都、一圖、二圖,距城八十里,凡二里;延福鄉(xiāng),三

十四都、一圖、二圖、三圖,三十五都、一圖、二圖、三圖,三十六都、一圖、二圖、三圖

,距城三十里,凡十里;按:舊府縣志,三十四都內(nèi)有三、四圖,三十五都內(nèi)有

四圖,三十六都

內(nèi)無二圖,有一、四圖,今從《采訪冊》訂正。香城鄉(xiāng),三十七都一圖、二圖、三

圖、四

圖,距城四十里,三十八都、香三十九都、香四十都,距城三十里,凡六里。按

:舊府縣志,

三十七都內(nèi)無二圖,又有寧三十九都、香四三十七都,無香四十都,今從《采訪冊》訂正。



按:舊府縣志不載各鄉(xiāng)距城道里遠(yuǎn)近,今從《采訪冊》補入。

坊三:一圖一坊,二圖一坊,三圖一坊。以上舊志。按:舊縣志,縣又劃

為四區(qū),東西南北各一,縣令馬改為仁義禮智等里。

城坊內(nèi)外街巷一十:

東營街,在城東門內(nèi);西營街,在城西門內(nèi);南營街,在城南門內(nèi);中正街,在城西門

外即西街;橫街,南通長春門,北通朝京門;九世墩,在城西門外;夫子

巷,在南營街東;仙

井巷,在南營街西;前巷,在中正街前;后巷,在中正街后即古槐里;楊

家巷,在橫街西。以上《采訪冊》



遠(yuǎn)近市鎮(zhèn)十四:

湖樂鎮(zhèn)在縣西一百一十里,《方輿紀(jì)要》《大清一統(tǒng)志》、《江南通志》俱作

在縣南九十里,有巡檢司。舊縣志

杜遷鎮(zhèn)在縣西北三十里,今有杜遷鋪,蓋即故鎮(zhèn)為名。《大清一統(tǒng)志》按:宋

《元豐九域志》亦載此鎮(zhèn)。

山鎮(zhèn)在縣東南五十里,《方輿紀(jì)要》作六十里。舊置山下,地名何

弄塢。明洪武中

遷于紐口東,去舊所二十里。嘉靖三十二年復(fù)移于石口鎮(zhèn),仍曰山巡司?!洞?br />
清一統(tǒng)志》

河瀝溪鎮(zhèn)在縣東五里?!督贤ㄖ尽?br />
五河渡鎮(zhèn)在縣北十里。同上

港口鎮(zhèn)在縣北三十里。同上

東岸鎮(zhèn)在縣西五十里。同上

蟠龍鋪鎮(zhèn)在縣西四十里。

梅林鎮(zhèn)在縣東三十里。

吳嶺鎮(zhèn)在縣東五十里。

墩上鎮(zhèn)在縣東六十里。

獅橋鎮(zhèn)在縣東八十里。

朱橋鎮(zhèn)在縣東九十里。

云梯鎮(zhèn)在縣東一百二十十里。俱舊縣志



旌德縣

領(lǐng)鄉(xiāng)七,統(tǒng)都二十二,里四十四。

進賢鄉(xiāng),一都至四都,凡四里進坊附;招賢鄉(xiāng),五都至十都,凡七里招坊附;柳山

鄉(xiāng),十一都至十三都,凡六里;太平鄉(xiāng),十四都至十六都,凡三里;興仁鄉(xiāng),十七都、十八



,凡八里;宋乾道中,知縣齊慶胄改沙河鄉(xiāng)為興仁鄉(xiāng)。上涇鄉(xiāng),十九都、

二十都,凡七

里;通貴鄉(xiāng),二十一都、二十二都,凡四里。宋乾道中,知縣齊慶胄改分庶鄉(xiāng)為

通貴鄉(xiāng)

坊二:河西為進坊分三圖,河?xùn)|為招坊分二圖,凡五里

,并統(tǒng)于鄉(xiāng)。以上《乾隆府志》

按:縣志,山川自南而北,舊編都圖亦自南而北,自北而西,共四十四圖,即四十四里

也。

又縣盡為三區(qū),五都至十五都,招坊一圖、二圖,進坊二圖為東區(qū);三都、四都,十六都至

十八都,進坊一圖、三圖為□區(qū);一都二都,十九都至二十二都為南區(qū)。此三區(qū)所由分也。



城坊內(nèi)外街巷二十一:

城內(nèi)為進坊,縣前及南門內(nèi)為南街,大東門內(nèi)為市心街,中稍往南為土街又名隱

梅坊,

往北至中東門為球場街,又北為江夏街,下東門內(nèi)為道府前,北門內(nèi)為里仁街,西門內(nèi)為

西街,小西門內(nèi)為里巷。

城外為招坊,大東門外過淳源橋為上市街又名尚文坊,中東門外過架虹橋

為中市街,往

南為十字街,往北為集賢街又名聚慶坊,下東門外過黃濟橋為殿前。以上舊縣志

棲真巷在縣治東,篤巷在上市街東,東巷在中市街東,書升巷在十字街

東,九思巷在

架虹橋東南,草巷在江夏街西,陽陂巷在上市街南。以上《采訪冊》

遠(yuǎn)近市鎮(zhèn)十五:

三溪鎮(zhèn),在縣北三十里石壁山北,徑通天井山,有巡司?!洞笄逡唤y(tǒng)志》《江

南通志》略

同。江村鎮(zhèn),在縣南五十里同上。廟首鎮(zhèn),在縣南四十里?!督贤ㄖ尽?。江村鎮(zhèn),

在縣南五十里同上。孫村鎮(zhèn),在縣南三十里。白地鎮(zhèn),在縣南五十二里。

下洋鎮(zhèn),在縣南五

十五里。新建鎮(zhèn),在縣西二十五里。禮村鎮(zhèn),在縣西五十里。郎村鎮(zhèn),在縣西四十里。月村

鎮(zhèn),在縣

西四十五里。楊樹鎮(zhèn),在縣東二十里。俞村鎮(zhèn),在縣東二十五里?;涉?zhèn),在縣東三十五里

。板樹

鎮(zhèn),在縣南十五里。喬亭鎮(zhèn),在縣東廿五里。以上《采訪冊》



太平縣

領(lǐng)鄉(xiāng)十三,統(tǒng)里二十八。舊志作鄉(xiāng)十二,里二十七。乾隆間新增阜城鄉(xiāng)一里

,今據(jù)《采訪冊》訂正。

桂城鄉(xiāng),凡五里;東隅、西隅、南隅、北一、北二。道泰鄉(xiāng),凡二里;道一、道二。望

仙鄉(xiāng),凡一里;東鄉(xiāng),凡一里;西鄉(xiāng),凡二里;西一、西二。弦歌鄉(xiāng),凡

三里;弦一、弦

二、弦三。涇陽鄉(xiāng),凡一里;長壽鄉(xiāng),凡一里;龍門鄉(xiāng),凡三里;龍一、

龍二、龍三。

時雍鄉(xiāng),凡一里;明萬歷間增。近悅鄉(xiāng),凡一里;遠(yuǎn)來鄉(xiāng),凡一里;以上二

鄉(xiāng)俱康熙二十六年增,二里散居各鄉(xiāng)。阜城鄉(xiāng),凡一里。乾隆年間新增。

《采訪冊》坊五并統(tǒng)于鄉(xiāng)。以上舊志

城坊內(nèi)外街巷二十五:

直街自縣前直出至南門。中市街自南門外富溪橋直行至五馬坊。橫街自縣門口東行至城守

營,西行至西門。黃家街,縣治東,通東門。以上舊縣志

東巷,縣治東。鄭家巷,縣治東,通北門。方家巷,縣治西南。周家巷,縣治西南。項村巷

,縣治前直街內(nèi)西行。栗里巷在縣治西徵士周萬年題。搖竹巷



恬湖里在縣治西,塘里在縣治東南,聚星里在縣前直街,敦素里在縣南,六房里、北街里在

縣治北,王家塢在縣治北,楊家在縣治西橫街內(nèi),胡家在縣治南,胡家園在縣治西南



章家坦在縣治南,鳳家墩在縣治南,張家坦在縣治南,還淳坊在縣治西。濱州知

州周恪題“安仁坊”在縣治西。以上《采訪冊》

遠(yuǎn)近市鎮(zhèn)凡七:

宏潭鎮(zhèn),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方輿紀(jì)要》作縣西百里,明洪武間置巡司

,嘉靖中以其僻

隘,移于郭村巖前,當(dāng)徽池二府之沖。《大清一統(tǒng)志》、《江南通志》同。趕坦鎮(zhèn)東鄉(xiāng),在

縣西十五里。溪鎮(zhèn),長壽鄉(xiāng),在縣西五十里。溪卜鎮(zhèn)西鄉(xiāng),在縣西南五十里。郭村巖西鄉(xiāng)

,在縣西南七十里。山口鎮(zhèn)道二鄉(xiāng),在縣南十里。淇潭鎮(zhèn)道泰鄉(xiāng),在城南十里。

以上《采訪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