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昌吉縣呼圖壁鄉(xiāng)土志

昌吉縣呼圖壁鄉(xiāng)土志 作者:清·佚名


呼圖壁鄉(xiāng)土志

歷史

本境虞夏雍州流沙,西北荒外地,漢屬匈奴右部。元帝時烏貪訾離國,都護鄭吉以處匈奴,東蒲類王茲力支降眾,三國及晉,為鮮卑西部。后周突厥鐵勒地。隋突厥部境之北流河,唐屬北庭府,元回鶻地,明準部四衛(wèi)拉蒙古和碩特游牧。國朝乾隆二十二年,平定準部,依洛克倫河設洛克倫巡檢,駐呼圖壁。二十九年建城曰「景化」,為呼圖壁巡檢治。光緒十一年,新疆改設行省,巡檢仍舊。二十九年,南北兩路增設郡縣,改升縣丞轄景化驛,與呼圖壁守備同駐。

政績錄

同治三年回變,呼城鞠為茂草,文獻無征錄??藦鸵院?,身任締造者,其安常處順,以克位勿與。

王瑜圃,光緒三年三月代理巡檢時,城垣瓦礫,書役無存,遺黎不滿十戶。瑜圃盡力招徠,月余得百六十戶,皆饑困不自存,瑜圃急請督帥左公賑濟老弱,并發(fā)耕牛九十九對,籽麥三百一十七石,民命始蘇,父老至今思之。

江景曜,光緒三年十月署巡檢,是歲及四五六等年,蝗旱頻仍,其間驅蝗請賑發(fā)牛籽,豁免額征,開渠設塾,盡力勾懈。光緒七年任滿請交卸,上臺以招徠漸集,丈地墾荒,不容草率奉飭,仍留署任。八年復伸前請,值劉爵司堂(錦堂)以其捕獲要犯,復批留任以示鼓勵。九年冬,升署綏來知縣。

兵事錄

道咸以前詳圣武記,錄同治甲子以后。

同治三年六月辛巳,烏魯木齊妥、索兩逆叛陷迪化州城,呼圖壁回兵、回民同日響應,戕殺王守備,搶劫火藥庫,巡檢某逃走,回逆據(jù)城。是月十九日,木地鄉(xiāng)約王賓、張文升等倡戶民,商民張得元倡眾商民,磨菰湖高四倡芳草湖民闖殺入城,燒死逆眷老弱千余丁口于西關外,回逆騎馬東竄者百一十余人,至三十里墩,復被東灘十四戶兩處漢民截殺大半。九月十五日,回逆再敗遁,二十日集烏魯木齊各逆來,盡殺漢民,得脫者少,自是呼城靡有孑遺矣。八年、九年,靖邊營徐學功自迪化、南山帶土勇攻殺回逆,札呼城月余,旋移駐洛克倫河北岸,馬橋子筑城護衛(wèi),漢民壁壘尚存。迄光緒二十五年,又有綏來回逆馬三被奸回無奈者子煽誘謀逆,樸城之禍,而呼境大土古里,寧州各戶各回,復相率挈眷助逆,攻綏城,幸登時滅。

耆舊錄

邊荒老甿不學鮮知,等諸自檜以下。

人類

本境除土著漢民及川陜流寓外,多新舊漢回,皆自關內(nèi)西安、河湟來者。余惟南疆纏回到境受苦,未經(jīng)承戶墾種。

戶口

現(xiàn)據(jù)本年七月前任武縣丞永清奉文所造,光緒三十一年民數(shù)清冊登載,其三十二年民數(shù)容查明實在丁口,分別漢回詳細造齊續(xù)。

城關,大男七百二十五丁,小男二百八十二丁,大女四百八十三口,小女二百五十八口,共一千七百四十八丁口。附城和莊,大男一百五十丁,小男六十二丁,大女一百九口,小女六十口,共三百八十一丁口。

東鄉(xiāng),大男二百七十八丁,小男一百六十九丁,大女一百八十四口,小女一百二十一口,共七百五十二丁口。南鄉(xiāng),大男一百九十九丁,小男一百二十五丁,大女一百十四口,小女八十七口,共五百二十五丁口。西鄉(xiāng),大男五百另二丁,小男三百四十三丁,大女三百六十五口,小女一百九十七口,共一千四百另七丁口。北鄉(xiāng),大男九百五十五丁,小男四百九十六丁,大女七百二十口,小女四百另七口,共二千五百七十八丁口??偣财咔倬攀欢】冢瑑?nèi)大小男四千二百八十六丁,大小女三千一百另伍口。注:似周官職方氏三男二女。

注:此戶口均為湖北省圖書館《新疆鄉(xiāng)土志稿二十九種》本所記,但在片岡一忠編:《新疆省鄉(xiāng)土志三十種》(日本朋友書店1986年版)第13114頁載,其人口數(shù)略有異,現(xiàn)錄如下:「城關,大男丁六百一十四,小男丁二百八十三,大女口四百六十三,小女口二百二十八,共一千五百八十七丁口。東鄉(xiāng),大男丁四百二十三,小男丁一百八十二,大女口二百七十一,小女口一百七十二,共一千四十八丁口。西鄉(xiāng),大男丁三百九十五,小男丁一百九十一,大女口二百三十六,小女口一百四十二,共九百六十四丁口。南鄉(xiāng),大男二百八丁,小男六十一丁,大女口一百二十二,小女口四十八,共四百三十九丁口。北鄉(xiāng)大男丁九百五十四,小男丁五百九十一丁,大女口六百八十五口,小女口三百五十六,共二千七百九十六丁口。綜計城鄉(xiāng),漢回大小男女六千八百二十五丁口。內(nèi)大小男三千九百另二丁,大小女二千九百二十三口?!?br />
氏族

兵燹遺黎,均樸野愚氓,無世家巨族可錄。

宗教

漢民以倫常為重,見克圣教澤,與天地無終窮。自余寄藉新舊漢回,守其回教,并無阿拉伯回種,亦無黃教,紅教暨天主、耶蘇等教。

實業(yè)

士:在庠者四名,無經(jīng)史文學足錄,此外各科學史難言。

農(nóng):一千六百余丁。

工:木工八名,鐵工九名,織蘆席工六名,燒石灰工一名。

商:本地惟旱磨,油磨、燒鍋各商戶,無行遠致富者。

地理

本境景化城在赤道北四十四度十五分,經(jīng)度在京師偏西二十八,距省城西北百八十里。東至三十里墩東三里許橫水橋,為洛克倫河西分大支北流之處,橋東為昌吉內(nèi)界,西為呼圖壁東界。西經(jīng)大土古里七十五里與綏來接壤,以乾河西面土墩為界。南至雪山三百里,與焉耆府界。北逾洛克倫河、沙漠之水,按:統(tǒng)輿圖烏道計之,約四百余里,與科布多界。東西百八里,南北七百里,轄境二十六區(qū),區(qū)一鄉(xiāng)約。近城四周曰和莊,和莊東十五里頭工,又東二十里十四戶在驛路北。又東迤北東灘,距城三十里。十四戶南四工槽在驛路南,距城二十里。四工槽南白格達,距城三十里。白格達南小土吉里,距城四十里。小土古里西南寧州戶,距城四十里。寧州戶南入山二站石梯子,距城百八十里。和莊之西嘉三莊(即五工臺),距城二十五里。又西嘉七莊(即亂山子),距城三十五里。又西度戈壁至大土古里,距城七十里(以上驛路,以下支路)。大土古里南五畦,距城七十里(驛路南)。五畦西南入山,左曰鵲兒東溝,距城百七十里。右曰鵲兒西溝,距城百九十里。和莊之北下三工,距城十里。下三工西曰和四上莊(即上芨芨梁),距城十五里。又西十三戶,距城二十六里。又西北五戶廟,距城三十五里。五戶廟渡河而西曰大泉,距城四十里。又西小泉,距城四十五里。五戶廟之北(河東岸)曰梧桐窩(即下廣東戶),距城六十里。再北桑家渠(統(tǒng)渭戶、中渠、鎮(zhèn)番戶三處),距城百二十里。又西北芳草湖(統(tǒng)小東溝,大東溝,白蒿灘,破口四處),距城百七十里。又西北下芨芨梁,距城百九十里。



松山(見《新疆識略》,其陰即呼圖壁河,發(fā)源處在治西南三百余里。),格里山(按一統(tǒng)輿圖在治南三百里而近)、呼圖壁山(治南二百里),搭拉盤山(治南二百里),阿彥臺和羅山(治南百里)、紅山(治西八十里,土褚色,山頂山麓有寺,鵲兒東西溝由此入。)



呼圖壁河源出治南三百里松山之陰(一統(tǒng)輿圖曰納林河),北流百里,東有沙棗溝水南來注之。又北流五十里出草達坂,居民引渠溉田,曰昌盛渠。又北東分大渠,曰頭工梁渠,又北西分支渠,曰土古里渠、亂山子渠。又北過景化城西,西分大總渠,北流曰西河,至小東溝、大東溝,溉黃草湖,全境參入沙梁經(jīng)流。又北曰東河,歷渭戶,牛圈子、東五戶地南二百余里,至三家梁西,河身減小,地皆沙漠。又北入洛克倫河,混流而西,注于阿雅爾淖爾,隋斐矩西域圖記所謂北流河,呼圖壁河,殆其一也。

圖里克河有二源,皆出治西南三百里雪山之陰。北流數(shù)十里,左右皆旱地。又北四十里,出三石門分中東西三石門。又北,左曰東溝,右曰西溝,土人所謂鵲兒東溝、鵲兒西溝也。夾溝皆矮土山,山下多清泉注之。又北兩溝間有古拱拜(回子墳數(shù)十百冢),回子及歲時遠來致敬,猶誦經(jīng)躑躅而去。又北兩溝合流曰圖古里克河,又北流紅山峙,其西山頂及麓皆建寺,寺南歌臺一所。歲豐,戶民賽神其間。又北出山四里平廓,東為三畦,四畦、五畦,承平時皆大土古里村落,在驛程南者,又北逾驛路。經(jīng)土古里稽查卡西。又北溉頭畦、六畦等地,又北滲入沙。

洛克倫河(《新疆識略》水道總敘注洛克倫河二源,一出蒙古圖嶺,一出格珊圖山,皆北流過昌吉縣治西,洛克倫軍臺東二源合流,又西北與呼圖壁河合,按之一統(tǒng)輿圖原委了然。)北流經(jīng)昌吉縣西北至五戶地,入呼圖壁縣丞轄境。又西北過三家梁,呼圖壁河南來會之。又西北經(jīng)馬橋南,有同治回變時,徐學功率昌、呼漢民避亂自衛(wèi)所筑舊堞存焉。河自此出呼圖壁境,入綏來義安堡北。又西北逕公安堡南,又西二百里注于阿雅爾淖爾。

道路

驛路自呼城出南關,向東十里頭工,又東二十里墩,又東三十里墩,又東三里橫水橋(橋東昌吉內(nèi)界)。自呼城出南關,向西十里河壩,又西十五里五工臺,又西十里亂山子,又西迤北戈壁三十里,又西五里大土古里,又西五里乾河子,過河四里許五墩與綏來界(以上驛路)。支路自呼城出北關五里大橋(下三工渠),又北十里下三工,又北三十里土墩子(土人稱系唐墩),又北四十里東河壩,又西過呼圖壁大河二十五里至渭戶,又東北過大河三十里五戶地,五戶地西南過河三十里桑家渠(管渭戶、中渠、鎮(zhèn)番戶三處)。自呼城出西關半里大橋向北行八里,復逾大橋和莊大渠五里許,過河至馬廠湖,又北八里至上廣東戶,又北沿河十五里五戶廟,又北過橋十里梧桐窩(即廣東戶)又北十五里過大渠至中芨芨梁,又北十里中渠,又東五里過大渠橋三道至渭戶,又北十里沙門子,又西五里六戶半(芳草湖大莊地界),又北十里過大渠橋至鎮(zhèn)番戶,又北十里長沙窩,又北五里過大渠橋至丹坂,又西南過大渠橋二十里至小東溝,又西三十里過大渠橋至大東溝,又西北三十里過大橋至下芨芨梁,又西五里綏來界,下芨芨梁再北五十里馬橋,又大東溝另一支路向西南行,自白土坑五里至老生地,又南十里破口,又南十五里西溝,又南十五里磨菰湖,又南行戈壁九十里至亂山子與西境驛路會。又自呼城出南關五里過和莊大渠,又南過大橋二十里二工,又南過兩大渠十五里寧卅戶,又南五里頭渠,又南戈壁六十里石窯子,自北入山,又南十里草達坂,又南五里青土達坂,又南五里騷呼達坂(此非昌吉東南之騷呼達坂),又南十里楊家旱地,又南五里劉家旱地,又南二十里栒子溝、上大石山、下石山、三里石梯子,又南五里白楊河,又西南五里楊家旱臺子,又十里過達坂石梯子莊,又南過達坂向西十里二工牛房子,又十里過達坂曼牛坡,又西上高梁三十里搭拉盤山,又西五里過達坂回回梁、下坂五里呼圖壁大河西(水漲時人馬不能渡),回回梁折北行十里煤窯溝(此處煤不能出山,惟鵲兒溝戶民燒用),又西北三十里與鵲兒東溝徑路會。

物產(chǎn)(有天然,無制造。)

小麥、稻、糜谷、高梁、豌豆、胡麻、蘆菔(青紅二種)、菘、辣椒、南瓜、西瓜、甜瓜、桃。牛、羊、馬、野雞。

商務

米麥足數(shù)本境民食,戶家因易器械,間有運省售銷者,數(shù)亦不多。其余物產(chǎn),民用不足,行銷及遠更無論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