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九 兵 制 志

永定縣志康熙本 作者:清·佚名


(機兵 弓兵 守御兵 鄉(xiāng)兵 防兵 戎器)

機 兵



舊《志》載:開縣之初,原編民快二百零四名。每名遞年編銀七兩二錢,俱照各戶丁糧科派。每米一石派銀二錢四分,合三十石編一名官丁。一丁派銀一錢八分,合四十丁編一名督。以巡捕官常川操練,無事則聽差遣,有警則守城鋪,謂之“錢糧民快”。

國 朝

裁革一百五十四名,現(xiàn)存五十名。

弓 兵

舊《志》載:興化司、三層司、太平司,三司巡檢原編弓兵各三十名,共九十名?!緹o事聽司差遣,有警謹防關隘?!?br />
國朝裁革三十名,見存共六十名。

守御兵

舊《志》載:成化二十三年,漳南道僉事伍希閔,因箭竹隘鄰界小靖地方,盜賊出沒,奏議委武平守御千戶官一員、軍六十名,屯隘守御。明末廢。

鄉(xiāng) 兵

十九圖各立千長一名,領其眾六名于鄉(xiāng),以時點選。遇警,聽縣召用。如嘉靖三十七年,有流寇千余,湖雷鄉(xiāng)兵由豐田追至縣南,轉(zhuǎn)戰(zhàn)三十余里,殺獲甚眾。又,四十一年,叛兵李鐵拐、韋高等三千,適至,恃其連破玉山、永豐、崇安等縣,鼓噪攻城。時署印經(jīng)歷李濱托病,生員鄭仁濟、丘復靜、賴一卿、顧宏等,召集金砂兵,即生擒李鐵拐等七人,殺其酋韋高等數(shù)級,賊眾大敗。至于撫溪、天德隔四圖等兵,各效有功。然則,永兵稱勇于八閩(校注:原文為“鄞”,誤,校改為“閩”。)者,大抵皆鄉(xiāng)兵也。崇禎十年,知府唐世涵詳為《山村守御議》?!疽姟陡尽贰!?br />
防 兵

國朝,汀路分委千總一員駐札城內(nèi)防守。順治十六年,知縣岳鐘淑見金豐古竹鄉(xiāng)人民頑梗,且地近漳潮,伏莽時聞。特詳加設把總一員,分駐古竹鄉(xiāng)防守。

防兵月米【附】

順治年間,舊例每名兵月食米三斗,原撥武平縣秋糧本色支給。后因永定去武平甚遠,兵丁往返維艱,知縣沈在湄,詳院司將武平倉改折餉銀支出,買米給發(fā)防兵。每米一石,準銷武平倉折價銀一兩。順治十八年,署縣事同知盧裕礪,詳院司照杭武留米之例,將防兵月米,照依本色,額征糧石,多寡均平派納。每于秋收之時,上倉以應支給。即于本年應納兵餉正項錢糧內(nèi)開銷。案立定例,兵民便之。

駐防千總一員,駐扎城內(nèi),統(tǒng)領兵丁一百三十七名。內(nèi)分塘汛一十五所。

東北陸路:羅灘一塘 、龍窟嶺一塘、麻公前一塘、上寨鋪一塘、青山夾一塘、博平嶺一塘。

西陸路:樟塔一塘、三峰橋一塘、磜角一塘、溪鵝頭一塘;

南陸路:蟬梨凹一塘;

東水路:合溪一塘、富(校注:原文為“釜”,校改為“富”。)嶺頭一塘;

南水路:桃坑一塘、折灘一塘。

把總一員,駐防古竹,統(tǒng)領兵丁一百零二名。內(nèi)分塘汛七所。

東陸路:上佛子凹一塘、草子湖一塘、下佛子凹一塘、高頭一塘、暗坑畬一塘、戊子橋一塘、三層嶺一塘。

論曰:兵者,民之衛(wèi)也。兵制之修廢,一方之安危系焉。永邑南界小靖,西邇河背,東接三饒,奸宄實易潛跡。端賴汛防棋布,寧謐地方,匪淺鮮也。

丘壟志(校注:丘壟志似為編者后加,姑且存之)

列 葬



丞相鄭清之墓 嘉泰四年進士,理宗朝拜平章事。南渡為元所迫,入閩居上杭涵水湖,即永定龍安寨。沒,葬水口山,為滎陽始祖。今邑中鄭姓繁衍,讀書仕宦,皆其裔也。嫡配蕭夫人,葬大捕縣棋子隔,墓碑書“閩粵鄭氏祖妣”。

參政廖 花墓 馮恭人,合葬盧豐都。杭永廖氏始祖。

同安知縣盧 錫墓 在豐田里隔溪。

鄭唐彥墓 清之孫。宋時平賊至此,忽有石棺出。卒,葬焉。在龍安寨。



博羅知縣吳吉甫墓 在蓮塘繡針穴。



知府賴 先墓 在太平里洪源。潮州府知府、清流葉元玉銘曰:“才之高不可肩也,行之方不可圓也。吏治之美,孰能先也?胡不用大?造物偏也。讒忌交至,誰之愆也?飄然勇退,氣節(jié)全也。平生心事,皎若天也。已矣,復何言也?所貴者名,名則傳也;所重者后,后則賢也。九原無憾,高枕眠也。保茲一丘,白璧聯(lián)也。我銘填石,昭萬年也?!?br />
員外孔庭訓墓 在南坑甜竹山。提督四川學校、山陰蔡宗兗銘曰:“祖父之積,克生廉吏;廉吏之澤,必昌后嗣。以善養(yǎng)母氏之終,以光昭祖宗之祀。庶彰廉吏于上天,而瞑孝子于九地也?!?br />
知州賴  墓 在東門鐵坑。

參政沈孟化墓 在縣治南甕窯前。翁仲、華表、石羊、石馬、石獅,儀禮如式,享堂二棟。吏部侍郎呂坤為表,大(校注:原文為“太”,校改為“大”。)學士禮部尚書沈鯉為《志銘》,曰:“文取大科學已施,宦崇三品官匪卑。道宗正己志無求,功樹殊域才有為。剔歷險夷貞不二,四受恩嘉孝永思。計君身世寧深悲,通籍三紀猶邊陲。王事靡鹽終驅(qū)馳,年未稱稀志竟赍??锓鍪烙詈稳怂梗矣懢忍闆?。心知零落世何其,窯上之原君所歸,精光常懸尾與箕?!?br />
中書科舍人張 僖墓 在羅乾上,白鶴銜書形。邑人黃益純《銘》曰:“天孫云錦兮光動少微,氣貫穹蒼兮借劍引裾,朝陽鳴鳳兮誰為擠之,今已于斯兮精靈長在漢之箕。”

張以寧墓 在城內(nèi)西隅。

賴明佐墓 在勝運里斗古抨。

熊夢章墓 號仁齋,明初,卜居上湖雷,為熊氏始祖。葬檺 林前牛眠坪,張?zhí)旌B菪危料?。配李孺人,葬湖雷雷窠里屋后?br />
沈永實墓 在豐田里象牙。孟化四世祖。合配張、羅二氏,子孫九派,為邑蕃姓。

國子監(jiān)學錄賴祖隆墓 上杭張灘掛袍山下,臥蠶形。配陳氏葬豐稔寺。

熊真佑號英齋墓 在湖雷龍窟嶺,高山峙立,平案橫列,形家呼為“孔子操琴”。配唐氏妙真合葬。

舉人闕 和墓 在馬山鄉(xiāng)。

贈奉政大夫孔瓚墓 在羅灘橋子頭。

熊文彬號康齋墓 在檺 林前碓子岃,嘯天龍形。御史熊興麟六世祖也。同配妙媗闕孺人合葬。

舉人賴守方墓 在新寨。

知州孔庭詔墓 在縣治后李田山西。按察司副使大埔饒相《銘》曰:“鼎也不可以為釜,輅也不可以加鏤,器有不遷于今而適于古。矯矯東源,石中之璧。軔德不回,秉心良苦。歷官大夫,福履綏之。立德立功,召杜為侶。掛冠東歸,琴書自娛。高臥山齋,圣賢與語。七十二載,歸于靈坡。合葬宜人,爰居爰處?!?br />
贈中憲大夫沈玉璋墓 在黃泥坑。翰林院編修、纂修國史延平田一俊《銘》曰:“胡嗇爾躬,爾后則豐。胡庫爾宦,爾義則崇??级钫呓K耶,斧而堂者封耶。郁郁蔥蔥,是惟千百,祀君子之宮耶?!?br />
吳常鎮(zhèn)墓 在古鎮(zhèn)。

知縣黃益純墓 在岐嶺。陳圣塘門人、甲戌狀元孫繼皋《銘》曰:“先生之儀,霽月光風。先生之學,雪理冰融。先生之政,渡虎懸。先生之行,翥鳳騫鴻。峨峨崧岳,瞻仰何窮?神歸洞府,云扃鬣封。克昌爾后,天道張弓?!?br />
知縣賴 霖墓 在龍門。參政沈孟化《銘》曰:“才德之美,獨厚于天。學問之醇,克紹乎前。剛方義正,百練之堅。豁達仁育,千丈之泉。官止一宰,造物胡偏?功德在人,尸祝萬年。卜葬龍門,高枕九泉。克昌厥后,蘭桂綿綿。”

陳靜庵墓 在縣南新寨。鈞奏高祖。

熊文鳳(號高岡)墓 在豐田里合溪蔭鳳池。山高千仞,澄澈旱歲不涸,時有金魚出現(xiàn)。

知縣吳 誥墓 在古鎮(zhèn)。

知縣賴希道墓 在古鎮(zhèn)。邑人黃益純《銘》曰:“郄桂張鶚疇蜚聲兮,而公掇之如承蜩兮;麥岐棠芾疇嗣徽兮,而公措之如奏騞兮;祚胤穆皇疇濟美兮,而公萃之如豐芑兮;岡陵郁芊疇襟靈兮,而公遇之如滕室兮。古鎮(zhèn)之麓,開云埋玉。于萬斯年,君子貽谷?!?br />
吳 璘墓 在箭灘。知縣毛鳳題其墓曰“七奏杭糧義民吳璘之墓”?!净图鬃妗!?br />
主簿孔 登墓 在大洲中塅前。后筆架峰,左獅右象,后有護龍墩一座。

盧一槐號少東墓 寶之父。暨配孔孺人,合葬龍安寨李子坑,坐乾向巽。苑馬寺卿謝臺卿《銘》曰:“漢世力田兮重質(zhì)行,萬石長厚兮遠廣慶??埼┓N德兮籍鄉(xiāng)評,菑獲課讀兮勤窗檠。碩人媲德兮古梁孟,明經(jīng)奮庸兮昌子姓。龍安佳域兮蓊葺盛,百世綿遠兮福無竟?!?br />
貢士贈承德郎盧 寶墓 在武溪鴉鵲坪,卯向。配吳安人,葬武溪岡尾。

經(jīng)魁張堯中墓 在車田。

主事盧日就墓 在豐田東埔,乾向。配羅安人合葬。大學士黃東崖《銘》曰:“井宿呈燦,鳳岫鐘祥。延生大雅,孝友丕揚。詩書飚發(fā),制錦粵疆。金湯鎖鑰,加肺遺芳?;鲁裳?,蔽芾甘棠。最薦交上,覃恩輝煌。后也克裕,前也有光。五??济T箕帝鄉(xiāng)。卜穸云吉,終焉允臧。豐碑大隧,于戲不忘?!?br />
知縣林鐘桂墓 在武溪杏坑。

盧日升號曦陽墓 暨配張孺人合葬武溪公館右。乾亨父。

封承德郎熊彥恒號復吾墓 在武溪隔,黃龍出洞形。先生乃御史興麟之封翁。進士黃日煥《銘》曰:“東皋嘯傲,善行質(zhì)成。喆嗣繼起,綸 綍 維馨。瞻斯塋域,光賁日星。川岳拱護,蔭乃后人。“

隱逸吳懋中墓 在藍地。學憲田本沛《銘》曰:“翩翩者俠,視履不越。恂恂者儒,然諾不渝。爾敕既出,胡然乃逸。爾封若堂,卜世阜昌?!?br />
知州吳日修墓 在古鎮(zhèn)。誥室合葬。御史熊興麟《銘》日:“扶輿淑粹,健順攸彰。褒嘉寵賜,鳳誥龍章。后裔奕葉,山高水長?!?br />
沈文墓 在東關大人棟下田中。

敕贈戶部山東清吏司主事貢士賴 恒墓 在勝運里賴坑塘,盤龍形。配太安人李氏、黃氏、藍氏、劉氏合葬。

鄉(xiāng)進士賴守正墓 在縣南煉坑口,虎形。配陳氏、簡氏。

拔貢熊銓元墓 龍門貴人峰前,佛子峰在右,仙人石在左。貢士陳銘奏《銘》曰:“貴峰嶙峋,龍山巉秀。中有元堂,亥襟巳首。青靄玉镵,黃云金鏤。氣以怡神,精以孕后。三槐如王,五桂若竇。蔭彼公孫,彌遐愈茂。日月悠悠,巋然宇宙?!?br />
進士吳煌甲墓 在小張坑。晉陽進士鄭琬《銘》曰:“先生之易,子云之言。百世之后,出塚而相論。”

贈文林郎黃孟淑墓 在豐田里麻公前。邑人熊興麟《銘》曰:“維蘭有芳,維菊有英。隱而彌耀,函人之貞。維公篤學,窮奧研精。遭時不偶,不以梯榮。傳經(jīng)有子,光昭爾聲。云蒸鳳起,天下文明。賜類無疆,繼緒盈盈。山高水長,以銘斯塋?!?br />
孔如日墓 在城西北馬尾竹?;烷嘧?。

吳迪光號宗墓 在金豐長富山,觀音座(校注:“座”,同“坐”。)蓮形。教諭鄭士鴻《銘》曰:“有斐君子,潛德孔彰”。

災異志(校注:災異志似為編者后加。)

嘉靖三十七年七月內(nèi),天晴日霽,忽然大水,漂深渡(校注:嘉靖時尚未稱高陂橋,校改為“深渡”。)、深溪二橋,沖毀飛虹橋墩二座。

嘉靖三十八年,南城外賊首溫祖緣,糾集黨類五百余徒,謀欲劫縣。適夜,至城下,殺傷三十余人。后為(校注:原文無“為”,校補。)知縣許文獻擒滅。

嘉靖四十年,上杭李占春倡亂。溪南饒表、肖碧,太平黃九、葉游仙,四處蜂起相應。勢甚猖獗,放火劫掠,人民被殺者萬余。間有竄寨投城者。又染瘟疫,遍野骸骨,斗米價至一錢八分。后蒙署印黃同知發(fā)稟賑貸,民賴以寧。

嘉靖四十二年,饒平賊羅袍五千余徒,由箭竹隘突至城下。城外并鄉(xiāng)落男婦被殺者七百余人。時非積雨溪漲不得渡,城幾危矣。

萬歷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夜,電光異常,大雨,洪水遽高數(shù)丈。自深溪、黃田,沿溪一帶,田業(yè)沖壞者二百余畝,家資概行漂流,全家溺水死者計一十六家,外又五百余人。躍龍橋墩沖毀五座。此永定未有之變也。后蒙撫按題賑,民得存活。

萬歷戊午年五月,洪水遽高數(shù)丈,飛虹橋沖去,近溪人家溺死者甚多,田被沖壞者不計,米價至一錢八分。亦一時之大變也。

崇禎十七年二月二十九日,賊由圍大埔半月,從金豐路突臨城下,眾至萬人,放火焚去東門橋及東南城外一帶房屋。知縣伍耀孫督衿王芝蘭、民童傅一嚴守。自朝至三更時,賊眾知奸細巳除,遂遁至湖雷村擄掠六日而去。鄉(xiāng)兵追殺,遇賊伏兵,芝蘭、傅一被害。

崇禎十七年六月二十日,廣寇張秤錘數(shù)千襲城,殺掠無算,婦女擄去千余人,城內(nèi)一空,千古未有之慘。幸丙戌冬,知縣趙廷標隨國朝大兵入關蒞任,多方招徠,撫循安輯,哀鴻方得更生。

順治戊子夏四月,突有巨寇十三營,共扶偽藩,由延而永,煽惑四鄉(xiāng),眾至數(shù)萬,困守孤城,自夏徂秋。知縣趙廷標間道請兵援救,更用奇計使自相攻擊。渠魁授首,余黨始散。兵燹之后,繼以兇年,斗粟千錢,人民易子析骨,慘不堪言。知縣趙倡捐俸資,告糴鄰封,施粥賑濟,得留孑遺。

順治戊子冬十月,廣寇江龍,統(tǒng)賊萬眾,突至城下,四面豎柵攻城,危同累卵,男婦驚慘。知縣趙詣睢陽廟,瀝血盟天,誓眾死守。賊不能破,乃用壽木暗藏炮火,隱穿地道以進,知縣趙設法決水以淹之。賊用云梯爬(校注:原文為“扒”,校改為“爬”。)城,知縣趙于垛中懸柵以墮之。相持日久,城中糧盡,幾危。時值迎春,知縣趙廣設鼓吹,盛張臺閣,大開城門,迎日東郊。賊眾咫尺聚觀,疑有設伏,駭愕不敢逼近,且疑素有儲蓄,方宵遁去。知縣趙偵知,密遣兵馬同鄉(xiāng)勇,間道倍行,暗伏東西兩山,一齊夾攻,各寇敗竄。追至龍磜塞,殺奪無數(shù)。賊魁膽落,不敢再覦??h…………(校注:以下原文缺一頁。)

康熙乙卯(校注:四字根據(jù)民國志校補。)……南城樓、縣署鼓樓、東門橋及民居數(shù)百余間,男婦拘系殺戮者,俱各數(shù)千計。至十六年,知縣顏佐準士民鄭九疇等公呈,通詳督憲郎姚,累咨廣東撫院,釋回其直隸、江南、山東、浙江各省援剿官兵擄去者,列疏具題,恩準查發(fā)回籍。有觀音閣禪僧寂尚,收拾被難骸骨伍拾余擔,巡檢劉杰、貢生鄭孫綬、生員盧鴻聲、鄭九疇,同義民吳兆華、賴麟玉、黃森柏、吳渤坤等,擇地于西郊官山,募資筑塔安葬,逐年春秋,僧人仍具齋蔬紙錢祭掛。

康熙三十三四五年,連歲兇荒。三十六年二月內(nèi),米價騰涌,采買烏有,饑民采樹皮、草根而食。且永邑山多田少,豐年常仰給于江粵。值上流遏糴,署事連城縣知縣趙,痛陳饑饉情形,蒙府憲王念切民瘼,給照護米到縣,永民得甦。

南郊印星臺一河,系永邑往粵孔道,原架木橋。因康熙三年洪水沖去,康熙二十五年,知縣徐印祖捐俸搭建浮橋,以濟利涉。兼此地有臺堤,關鎖水口,士民感其修砌臺堤、建造浮橋,建立碑亭志德。而浮橋未滿匝歲,被水沖去,碑亭現(xiàn)存。康熙二十八年,知縣呂坊之捐俸倡建石橋,又于西關建迎恩石橋,惜升任太速,尚未竣工而去。

總論

論曰:按河頭城地方,萬山叢疊,每為江西、廣東、福建三省寇賊聚集之地。先年,于河頭城設兵一營,正為杭、永兩縣門戶,使此處有兵防守,則寇賊必不敢入。即入而有兵跟其后,亦不至有城破之慘。惟河頭無兵,故賊肆志,后有桑梓之慮者,河頭一營當急為計也。



永邑金豐一里,介在僻遠,值有亂機,先叛后服。如蘇榮、李天成、謝新、丘壽、張方浪、羅郎子、朱以太、溫丹初、翁申聞等,據(jù)險嵎,恃堅壘。兩兵憲趙公祖諱映乘、衛(wèi)公祖諱紹芳,銅獸俯臨,駐軍原野,或懸首葇街,或系頸階下。今朝廷文教廣敷,厥俗丕變,尚賴文士先播憲靈,俾豺狼狐鼠,毋乘機為孽地方,幸甚!鄭孫綬識。

兵制卷之九終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