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八藝文志

連城縣志康熙本 作者:清·杜士晉


知縣都門杜士晉輯

語云:“極好官,必有一篇不好文字送歸林下;極惡人,必有一篇好文字送歸地下?!敝猎昭院?!大凡與見任官作文,則諛官;與去任官作文,則諛墓。甚矣!諛者,德之賊也。至于詩,凡信口謂之打油,猥集謂之業(yè)海,濫刻謂之災(zāi)梨,茍和謂之逐臭。所謂山谷老人云“有‘北征’、‘終南’可不作”,謂其有關(guān)系與無關(guān)系耳!是志也,一論品,一考政,一稽實,一勵俗,執(zhí)四法以衡;百世后斯無令觀者噴飯、掩口、捧腹、絕倒。

○疏

筑城奏疏

江南刑部江西清吏司郎中臣童璽謹(jǐn)奏:為乞恩筑城以保障地方事。臣原籍福建汀州府連城縣人。切照本府所屬地方,北連江西之贛州,南接廣東之潮州;山谷蜿蜒,深林茂密,土俗頑獷?;蜞従潮I賊之延蔓,或地方奸宄之竊發(fā),百年之間,已①經(jīng)寇亂。且舉其甚者言之:正統(tǒng)年間,則有賊首鄧茂七之禍;成化年間,則有賊首溫文俊之禍;正德三年,則有賊首李四孜之禍。戕人軀命,污人婦女,焚人室廬,劫人財物,甚至掘人墳?zāi)?,絕人宗祀。凡遭荼毒之家,難以數(shù)計。實乃惡甚于虎,烈甚于火,見之散魄,言之痛心者也。至正德九年二月內(nèi),又被江西賊首葉芳越城,本府地方,殺擄之禍,視前尤慘。雖幸有兵備府官督兵卻之,然后來傷弓之民,夕不安枕。仰惟祖宗列圣,奠安元元②,所以預(yù)為防寇備害者,靡所不至。以本府言之,既設(shè)郡治一城,衛(wèi)之以軍矣;于要害之處,又設(shè)武平千戶所一城以守禦之,又設(shè)上杭縣一城以屯守之。其于寧化、清流等縣,亦皆近筑一城,蓋為保障地方計也。故有城處所,雖經(jīng)前寇,民多保全。惟連城一邑,素當(dāng)盜賊出沒之沖,未嘗設(shè)有城池。每經(jīng)前項寇亂,罹禍獨慘:或空邑逃亡,而倉庫不守;或少壯幸脫,而老弱塗地。如本縣新泉、楊家坊等處,糜爛污辱,又有不忍言者。由是觀之,城池之有無,利害之關(guān)系如此。先年,巡按御史吳一貫亦曾奏行,委先任本府知府吳文度,踏量基址七百余丈,估計磚石工費不滿萬兩,已經(jīng)勘結(jié)回報在官。彼時本縣地瘠民貧,財力難處,而上司遷轉(zhuǎn)交代不常,故臨患而思備,寇退則因循,歲復(fù)一歲,竟未成功,頻年有警,輒復(fù)倉皇。臣本疏愚,誤蒙錄用,固知當(dāng)以天下為計,而不容以鄉(xiāng)土為憂。但皇上覆物同天,保民如子,不忍使一民向隅而泣,一物不得其所。矧連城雖小邑,里分亦馀三十,丁糧亦有萬數(shù),顧置之于覆冒之外哉?臣用不避斧鉞,冒昧上陳。如蒙睿照,俯恤民患,乞勅行巡撫并巡按、守巡、兵備等官,從長計處,量筑一城,為經(jīng)久之計。仍乞查照延平府順昌縣先年筑城則例,預(yù)行布政司,候派糧之時,立通融之法于筑城地方,該府屬縣多派折色銀若干。征收之際,明白曉諭該征人戶,每石照舊征銀柒錢,照例內(nèi)扣二錢七分解京,其余四錢三分存留筑城支費。大約多派折色一萬石,可存留錢四千參百兩矣。只在一年,或勻作二年扣算,彀數(shù)即便停止。如此,則在此無獨立難成之患,在彼有眾輕③易舉之勢,城池可完于不日,民生獲保于無虞。國家一視之同仁恩④,覆幬⑤于無外⑥矣。為此具本奏聞。

【注釋】

①已:應(yīng)作“幾”。

②元元:平民。

③輕:似應(yīng)作“擎”。

④一視之同仁恩:應(yīng)是“一視同仁之恩”。

⑤覆幬:猶言覆被。幬,也是覆的意思。

⑥無外:指極大的范圍。

○書

王陽明先生復(fù)童克剛書

(克剛,本邑貢士,先生門人)

春初枉顧時,承以八策見示。鄙意不以為然。既而思之,皆學(xué)術(shù)不明之故。姑且與克剛講學(xué),未暇細(xì)論策之是非。旬日之後,學(xué)術(shù)漸明,克剛之見豁然,如白日之開云霧,遂翻然悔其初志,即欲焚棄八策,以為自此以後誓不復(fù)萌此等好高務(wù)外之念矣。當(dāng)時諸友無不嘆服克剛,以為不憚改過而勇于從善若此,人人皆自以為莫及也。盛價①遠(yuǎn)來,忽長箋巨冊,諄諄懇懇,意求刪改前策,將圖復(fù)上,與臨別叮嚀意大相矛盾。豈間闊之久,切磋無力,遂至此耶?《易》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比艨藙偹古e,乃所謂思出其位矣。又曰:“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憂則違之。”若克剛斯舉,是易乎世而成乎名,非“遁世無悶,憂則違之”之謂矣。克剛向處山林,未嘗知有朝廷事體。今日群司之中,縉紳士夫之列,其間高明剴切之論,經(jīng)略康濟之謨,何所不有?如八策之所陳,蓋已不知幾十百人、幾十百人之上矣,寧復(fù)有俟于克剛耶?克剛此舉,雖亦仁人志士之心,然夜光之璧,無因而投人,亦且按劍而遇。況此八策者,特克剛之敝帚耳,亦何保嗇之深,而必以投人為哉?昔者,顏子在陋巷簞瓢,孔子賢之。禹、稷昌言于朝,過門不入,以有大臣之責(zé)也。今克剛居顏子陋巷之地,而乃冒任禹、稷之憂,是宗祝而代庖人之割,希不傷其手矣!冊末授受之說,似未端的②。此則姑留于此,俟後日再講??藙傋源?,但宜收斂精神,只以忠信進德為務(wù),默而成之,不言而信,不見是而無悶可也。

吳康齋先生與吳文旭書

(公名文旭,本邑貢生,先生門人)

比接手箋,似得于心,口能言之。張敞非學(xué)人,故口不能言心耳。但學(xué)人用功日深,又非語言可形容,只自家覺得,如人飲水,暖冷自知。半是門外粗話,可刪。大約要終日靜坐,久之浩然,孟夫子非虛語也。世人賈壯馀勇,終是客氣③,一靜坐則索然矣。我輩可與知者道也。林下水邊,胸中踽踽欲動,亦須捉定動者是何物。久之,不認(rèn)客作主,又何認(rèn)賊作子耶?至于學(xué)道人筆之于書,托之于言,如孟子本領(lǐng)才不落坑。效者漏泄,精者播弄。噫!有口之瓶,子其塞諸!不宣。

【注釋】

①盛價:本作“盛介”,對來使的敬稱。介,指傳信的人。

②端的:實在。

③客氣:宋儒以心為性的本體,因以發(fā)于血氣的生理之性為客氣。

○序文

連城縣逃亡紀(jì)序(附哀鴻操)

張來鳳

閩海之民逃亡也,不自連城而止也,而連城為甚;連城之民之逃亡也,亦不自今日始也,而今日為極。則以地不通商,無負(fù)販之業(yè);地亦有微產(chǎn),而近今多阻故也。即如產(chǎn)紙也,海忽不航;紙售外洋獲大利,售于江右僅值耳。產(chǎn)磚、碗一也,器粗,止售境內(nèi)無利。又產(chǎn)木,粵中多盜,難行。區(qū)區(qū)耕石田,糊口維艱。戊子一經(jīng)兵燹火,遂多亡戶;連年又復(fù)大饑也。故閩海之民之多逃亡也,連城為甚;連城之民之逃亡也,今日為極也。

令君杜公岱麓,軫念①民瘼,尤軫亡戶,政②欲詳請豁免,奉有查豁丁徭之旨,蒙撫院具題,遂詳請得之,因有紀(jì)紀(jì)之。漢宣帝謂:“吾與共此百姓者,其惟良二千石③乎?”言守則令,可知非公其誰家?丹仲分鎮(zhèn)漳之龍巖,密邇連城,予因得過連城者再。連士大夫謬來折節(jié)予,嘖嘖令君在口,謂軫念民瘼,尤軫亡戶,詳請豁免,連利賴無窮也。予曰:“曾以公馀所譜《哀鴻操》示予撰辭,已知令君之大有造于流離瑣尾④矣?!币蛩骷o(jì)岱麓,岱麓自指笑曰:“邑有流亡愧俸錢。⑤”予曰:“此流民圖也,視王成偽增戶口,其用心奚啻天淵?且也,王成偽增,名增實減,今君告減,名減實日增無疑。故君之豁免亡戶在此,君之戶口繁孳亦在此?!贬仿催d謝。予又曰:“‘安得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偏照逃亡屋?!藿窬展饷鳡T如此,此真漢宣之所謂‘與共百姓者’也。且為紀(jì)以告後之君子,為民請命世世,賈父之歌⑦亦應(yīng)世世。故予又謂,豁免亡戶在此,戶口繁孳亦在此,其為長子孫亦在此。蓋仁人之言其利溥,亦仁人必有後也。”岱麓又再遜謝。予遂撮其言,書之簡端。

哀鴻操

第一段:羽毛肅肅兮一哀鴻,山隈水湄渺渺兮焉窮?飛鳴躑躅,向天哽咽而傷恫。傷恫,傷恫!凄風(fēng)苦雨恨悠悠,片月疑霜,痛折那中心也,身似飄蓬。海云漳水難通,脈脈難通!

二段:父母妻子皆同,奈何使我各自西東。

三段:普天之下孰非王士與王民,澤中獨我沉淪。對此扶攜襁褓,凄涼孤零誰親?劬勞萬狀艱辛。雖則劬勞,不知究竟、尚有那百堵棲身,棲身!

四段:少陵詩里,空稱廣廈千間,風(fēng)雨飄搖何日還?比那行吟澤畔更憔顏。涕淚潸潸離愁黯,夢魂繞鄉(xiāng)關(guān)??蓱z斷送溝中瘠⑧,夜聽水潺湲。潺湲,潺湲!

五段:寫我衷曲,滌我煩冤。千山子規(guī),三峽啼猿,說不盡腸斷與銷魂??v有衷情欲訴,遙遙萬里君門;誰肯繪圖飛遞,上徹宸閽?宸閽,宸閽!

六段:追思古昔宣王,宣王施德澤,聽彼嗷嗷哀鳴聲最迫。勞來還定安集也,伊誰責(zé)?載歌復(fù)載詠,舒肝膈。安敢逸豫宣驕,被愚人笑勞役。

七段:驚魂乍定,困苦將蘇。覓妻孥,見頹垣的狡兔,荒冢的啼烏。指點殘陽并衰草,墟煙寂甚,日復(fù)桑隅。桑隅,桑隅!

八段:仁哉賢長吏,恤民情,敷布那朝廷意,蘇此馀生。馀生,馀生!見太平,室家和樂,日永天清。

重修圣殿啟圣祠兩廡戟門序

杜士晉(邑令)

夫為一邑之政,貴乎重士而宜民。何謂重士?士固異乎民也。何謂宜民?民固不能盡如士也。宜民之政,刑名錢谷是問。善不善系乎有司之功罪,不系乎民之善惡。其重士之政,斷自學(xué)宮始?!对姟吩疲骸拜驾颊咻?,在彼中阿。”⑨斯其中阿之地歟!莪之茂植,端由乎是。連城僻于山隅,土瘠民貧,好俠用武,急則走險。而士獨不然,惇詩書,悅禮義,無鍾石之田(注10),并日易衣,恒執(zhí)經(jīng)以終老,惡乎無地以育之?戊子變(注11),而泮宮鞠為茂草。議者曰:“連士之才雖美,如薪(注12),莫為之前,而後將無以興也;莫為之後,而前將無以繼也;莫為之左,而右將無以興也;莫為之右,左將無以興也。興之責(zé)在有司,亦在師儒。有司恒苦俗,師儒恒苦貧,二者中沮(注13)。夫縣令田公(注14),關(guān)東之賢者也,建圣殿以妥靈;師儒李公(注15),晉江之賢者也,建啟圣祠兩廡戟門。以祥發(fā),以景從,以觀美者,□□□□□□□□□□□(注16)而李公後也;田公右其左,而李公右也。令不俗而師不貧。匪不俗爾,與多士氣合則不俗;匪不貧爾,與多士氣合則不貧。不俗不貧,可以二公立學(xué)之四極。四極立,而莪勃勃乎其中。辛卯(注17)之役,李君烶薦于鄉(xiāng);丁酉(注18)之役,沈君恩舉薦于鄉(xiāng);癸卯(注19)之役,沈君元霽、賴君超彥薦于鄉(xiāng)。議者曰:“連城多才乎哉?微二公為之前後左右,吾誰與歸?”不佞忝宰于邑,五年矣,春秋釋菜(注20),指其圣殿則曰“田公,田公”;指其啟圣祠兩廡及門則曰“李公,李公”。二公之前之左,吾能為其後且右哉?士固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吾之所能,吾能不愧于心乎哉?是為序。

【注釋】

①軫念:深切懷念。

②政:通“正”,恰好。

③二千石:俸祿等級是二千石,指稱郎將、郡守和知府。

④流離瑣尾:喻處境由順利轉(zhuǎn)為艱難。《詩·邶風(fēng)·旄丘》:“瑣兮尾兮,流離之子。”《傳》:“瑣尾,少好之貌。流離;鳥也。少好長醜,始而愉樂,終以微弱?!薄豆{》:“云衛(wèi)之諸臣,初有小善,終無成功,似流離也?!?br />
⑤邑有流亡愧俸錢:引自唐韋應(yīng)物《寄李儋元錫》詩句。

⑥此引唐聶夷中《傷田家》詩。

⑦賈父之歌:賈父,指漢定陵人賈彪,桓帝時為新息長。時民間窮困,多不養(yǎng)子,彪嚴(yán)其制,數(shù)年,養(yǎng)子千數(shù),皆曰:“賈父所長。”生男名為賈子,生女名為賈女。

⑧溝中瘠:溝壑中的死尸。瘠,zì,通“胔”,未腐爛的尸體。

⑨這是《詩·小雅·菁菁者莪》中的詩句。菁菁,茂盛的樣子。莪,草名,喻人才。中阿,喻學(xué)校、學(xué)宮。

⑩無鍾石之田:沒有能收獲一鍾一石的田地。鍾、石,皆古容量單位。鍾,受六斛四斗;石dàn,一百二十斤。

(注11)戊子:指順治五年。

(注12):yǒu,聚積。

(注13)沮:jǔ,終止。

(注14)田公:即縣令田生玉,順治九年至十五年任連城令。

(注15)李公:指教諭李振纓,康熙二年任。

(注16)此十一字模糊,無法辨認(rèn)。

(注17)辛卯:指順治八年。

(注18)丁酉:指順治十四年。

(注19)癸卯:指康熙二年。

(注20)釋菜:謂以芹藻之屬禮先師。古始入學(xué),行釋菜禮。

○記

重建儒學(xué)記

林華(邑人,郎中)

連城縣,隸于汀州府??h設(shè)學(xué),昔在縣治之東南隅,建于宋紹興四年。淳化間,縣令常訚遷今地。歷宋元季世,屢遭兵燹。吏是土者,雖或更新之,率皆因陋就簡。前則逼于逵①,後則限于池,堂齋之外無馀也。士習(xí)業(yè)者,宿于外舍。是雖有學(xué)之名,而造士之實幾乎廢矣。正德癸酉秋,僉憲胡公璉,奉天子命來總飭閩兵備,巡歷茲縣,蒞學(xué)諦視,慨然嘆曰:“學(xué)校為政之首務(wù),頹圮若斯,所不忍也。今學(xué)宮北鑿污池,山川之氣泄矣!”于是,計費于縣之富民,各出其私贏,鳩工諏日,又更新之。督課則耆民沈長權(quán)、義民童世昌、黃玉奎也,縣令鄭君倌、縣簿來君錦則提調(diào)之,汀州府同知陳君袞來會計。又自捐金買學(xué)西隅民居地為名賢祠,且以正方面②。繼而,府推宋君炫皆左右其事。由是式廓弘邃,坎土舀堙塞,屹然一形勝也。凡殿廡之弗稱,堂齋之圮壞者,皆撤而新之。堂之北,立祠以報公之功德。左介名賢,亦彰潛德之光;右介會饌,以為觀頤之所。東西號舍,為子弟修藏之處也。堂前兩齋。齋之左,循大道及黌門,階序屏攝,倉庫庖廚,瓴壁塗堊,莫不秩秩呼,繩繩乎③。自經(jīng)始至于落成,僅逾三時④??h令王君理,縣丞王君鍾岳,縣簿黎君琇,縣幕俞君仕輝,後先提調(diào),而規(guī)制煥然矣。

正德八年,漳南道胡公璉改學(xué)以後,日久霪潦泛溢,旋復(fù)禿貴圮。嘉靖四年,生員具呈提學(xué)副使邵公銳,命修治。于時知縣方進,將本處尉司廟、定光寺、福仙觀、東岳廟諸禮祠拆毀,官賣得銀若干兩,命工從新改造儒學(xué)。大門新建三間欞星,門外增置大牌坊一座,額曰“泮宮”。東西添修二小坊,額曰“興賢”、“育才”。泮宮坊外鑿池一區(qū),榜曰“洙泗淵源”。圣殿後,舊有明倫堂兩齋洎⑤教官公廨,中建門樓三間,額曰“進德修業(yè)”。門內(nèi)甬路,中為桂香亭。亭之兩傍,各鑿池一區(qū)。亭之後為尊經(jīng)閣。閣之東有鄉(xiāng)賢名宦祠,閣之西有師生會饌堂。祠之東有神廚,神廚之西有饌廚。閣之後地高丈許,因為聚奎樓。樓之東西建號舍二十六間,樓之南建號舍十四間。周圍繚以墻垣。選擇以義民童岳錫、耆民李元禮督工。

學(xué)田記

陳云章(進賢人)

嘉靖癸未冬,予承乏⑥連城教諸生,日侍講席,質(zhì)美而嗜學(xué)者,斐然在列。因怪夫科第久乏,而咨其故焉。諸生避席曰:“自學(xué)宮改建不利。前此非乏也,今正郎林公華、邦伯童公璽,皆昔時奮跡。”予曰:“若子之云,請諸當(dāng)?shù)酪粡?fù)其舊,何為不可?”鄉(xiāng)士大夫之賢者至,輒與議之。尋樂童先生⑦慨然曰:“茲美事,為學(xué)慮及此,連士之幸,愿分囊以為好義者倡?!奔榷壬柮髦v道。甲申冬,文宗端峰邵公按郡試士,諸生以其事聞公,諸賣淫祠⑧充其費。乙酉夏,先生自陽明書院歸,而學(xué)宮已煥然新矣,拜瞻之馀,嘆曰:“連文運將其復(fù)昌也!然首其事者陳子⑨也,贊其決者世堅也,此心已許而不得施,則亦傷其初矣!”于是買田四畝,凡二十八坵,計租貳兩,送入本學(xué)永充學(xué)田,為有志者少助燈火之需。諸衿士義其舉,聞其事于端峰文宗,乃以文命云章書丹,同寅沈君元貞立石學(xué)宮,而大尹方公進樂成其美。嗟夫!世堅買學(xué)田以求不負(fù)初心,世堅其賢矣哉!曩歲孝友之行,已聞于文宗,獎勸而表其門矣,茲學(xué)益進,行益修,故深嘉之也如此。夫?qū)W宮之修,學(xué)田之入,自世堅始。

後學(xué)田記

林尚義(舉人,教諭)

自井田廢而人私其畝,士之業(yè)受一經(jīng)者,能無鑿壁螢?zāi)医韫庥谝徽照吆??嘗按庠序之設(shè)在助法,後則學(xué)田亦不可缺也。今年李生穩(wěn)捐田叁畝于學(xué),詢所自,則述其父學(xué)默時督修學(xué)宮,見學(xué)缺田,臨終有遺命,其子遂成之。愚謂人情之最真者,莫逾于臨終之言;而子之不忍忘其父者,莫甚于沒後之語。昔屈到嗜芰,其子薦之⑩,蘇子譏其為陋;文正麥舟之惠,其子輸之(注11),君子嘉其為仁。雖生前沒後,父子一心乎,要以為其身謀則譏之,為其人謀則褒之,而公私之別、天理人欲之用異也。吾知李生之不為陋也審矣,其有慕于麥舟之惠也亦明矣。愚忝皋比,適程公以禮樂教連城,而予與二三僚友,并力一心,不憚以身提鈴,冀無愧于古之君子。乃諦視連學(xué),貧者十之七八,而學(xué)田并未有設(shè),即設(shè)亦僅存,而李生適契愚衷。嘉其父之義,其平日之施貧濟族亦已愜矣;嘉其子之孝,勇于從而順令也。士以禮義為田,深耕溉種,俾有秋成之望,則為“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矣。斯田正為有志者助。要之,士所自奮者,豈斤斤于此哉?記之為施田者倡。

文峰記

裴應(yīng)章(尚書,清流人)

今寰寓用堪輿家言,按位辨方,往往創(chuàng)建浮屠(注12)以代文峰,而七閩尤盛。顧汀為閩屬,寧化、上杭有之;寧塔最古,杭則肇自弘治間。連城縣治,建置于宋紹興三年,距府治東南二百里,故未有塔然。弘、正(注13)以前,科猶或間出,嘉、隆(注14)以後則寥寥矣,士大夫咸扼腕嘆嗟。會郡丞春陽陳公視篆,于是諸青衿進而請曰:“連故無塔,而城南一里許曰李坊庵,當(dāng)邑之巽方,有塔之故址存焉。夫無搭而有址,毋以曩時相卜茲地宜塔,而塔適肇基,而或以他故棄前功乎?今誠因其故,而便利修筑之,實天人之會適,而諸生之厚幸也?!标惞ㄎㄊ卓?,顧獨帑藏詘乏事遂寢。歲辛卯(注15),文埜牛大夫來宰茲邑,甫下車,首詢邑之文獻,而諸青衿復(fù)以前言進。大夫躍然曰:“人事氣運常相關(guān),安有地靈而人不杰者?不榖(注16)即無能俄頃速諸生化,顧復(fù)不藉山川之靈為諸生豎赤幟,以作其氣而賈其勇,安所稱師牧之責(zé)?矧有故址可循,天實啟之,奈何逡巡?”于是遂諏日經(jīng)始,捐俸助工。財不費官帑,而富者輸金;役不及五丁,而貧者效力。木石助之近郊,匠石募之西浙。肇工于壬辰之冬,越甲午秋而落成。翼然、屹然、峋嶙然,煌煌偉觀,如筍如筆,摩碧漢而插青霄,真汀南之巨觀,文獻之休祥也?;鶑V一百尺,高一百三十丈(注17),費金二千有奇。塔下建文昌祠,後立祠,世世俎豆大夫,以志不忘。大夫諱大緯,字章甫,為廣東瓊山人,中乙卯鄉(xiāng)試第六。督工則耆民李周臣等一十三人,例得并書。吾聞大夫之宰連也,治行為八閩第一。其大者,如書省過,減子粒,置義倉,絕饋遺,善政種種,皆賢者所難。至于興起斯文,督課諸生,尤倍勤劬,雖文翁、常袞之治閩、蜀,何以加焉!豪杰無待而興,即無浮圖,自當(dāng)比翼翩翩。大夫豈漫為此哉?豎諸生之赤幟,以作其氣而賈其勇,大夫前言確矣。馀且不敢遠(yuǎn)引寧塔之修也,杭塔之徙也,而今歲登賢書者邑凡二人,此非其左券歟?

建學(xué)前垣池記

李待問(邑令)

連之初,黌宮式廓,今之秩秩鼎新,即其祖武也。面局為池,限前為屏,廣袤間如跂斯翼,流氣者聚,匪以廉觀視大而已。先事者重置,可否不一。更建之,蓋至入而遷出,出而遷入,池屏抔土已沒于豪而不歸,按籍可考也。去會稽徐翁(注18)謫守是邦,增光俎豆,取次輪奐,凡兩改朞(注19)而學(xué)宮就。獨遺離離猶在子來戒事中,而公召矣,代事在予。予釋褐領(lǐng)是邑,嘉惠後學(xué)之志,矢不負(fù)前人。下車之三日,仰觀俯視。載色載笑,志未須臾忘權(quán)輿(注20)也。仲冬八日,偕博士楊君朝選、游君於東、洪君云龍,率諸弟子員,督原會首,鳩工庀材,指畫疆址,就日而發(fā)。池廣二百四十尺,深八尺。墻橫亙五十尺有六,高僅三分之一。取以文峰拱豎,不欲背遠(yuǎn)之也。屏東西環(huán)墻為麗(注21),高如之。屏外為周道。屏南及肩之屏,以界河渠。自橋門及池畔,計可四十六尺,環(huán)以朱桿,凡十四楹,限民無媟越焉。蓋至是乃復(fù)其舊云。是役也,典幕陳君汝志實董之,司訓(xùn)洪君其仁、典簿吳君道東,咸遹觀其成焉。費取諸各助學(xué)之未竣者,合以馀所捐拾金,計縻七十兩有奇。而糾首等咸助銀叁兩,以速勿亟之成。凡五閱月而工畢。因請書之以志永。

鼎新縣堂衙舍碑記

童三綱(邑人)

連城縣治,開創(chuàng)自宋,距今五百馀載。順治四年冬,縣治衙舍悉遭兵燹,署事傳舍置之(注22)。安得大有為者鼎建,以崇體統(tǒng)而壯一邑之觀哉?逮九年春,田父師蒞連(注23),甫下車,見縣堂衙舍在荊榛瓦礫中,議鼎新之。勢弗獲而貲弗給,乃先以篷廠而治,躬甘淡素,力清從前溢額,民樂供輸而課報完。朔望宣圣諭,彰善闡惡而民革心。釐積奸,殄大憝(注24),尚德化,寬刑罰,而駭鹿復(fù)寧,哀鴻漸集。猗歟(注25)!公之政教善哉!殆不下堂而化馳若神矣!于時父老進曰:“堂盍新諸?”公曰:“無庸,將自筑?!苯袷畾q春季,鳩工庀材,易篷廠而新之。未浹夏而橫梁虹亙,山節(jié)峰峙。曩所為湮沒于荊榛瓦礫中者,煥然改觀矣。登斯堂也,不且快輪奐之美,而瞻依肅如也哉!于時父老樂觀厥成,胥欲紀(jì)之。馀竊惟有覆庇天下之量者,不在以一身為堂宇,而在以四境為堂宇。公此舉,上無動支,下無科歛,寸木片瓦,悉出俸薪,則請轉(zhuǎn)一語曰:“公不在四境為堂宇,第以一身為堂宇?!惫w一體萬物,我闥八荒(注26),所為造福于斯世、斯人者甚大,寧僅覆庇一連已耶?綱素沐帡幪(注27),欣茲盛舉,知公之大有為,超出尋常萬萬者。乃重父老之請,謹(jǐn)以次第數(shù)語而壽諸石(注28)。

考政堂記

黃景烣(邑人,通判)

邑父母,子(注29)乎一邑之民者也,而子凋殘之民為艱。《書》曰“思其艱以圖其易,民乃寧”,乃政之所圖。有外堂焉,臨民而施之發(fā)之;有內(nèi)堂焉,察民而詳之繹之(注30)。連城自戊子遭兵燹,堂俱毀。癸已,田父母始建正堂,額曰“親民”。而內(nèi)堂缺有間(注31),署者傳舍置之。迨杜父母(注32)蒞連二載,乃鼎新內(nèi)堂,額曰“考政”??颊?,考乎子斯民之政也。古者,考績?nèi)d而定黜陟(注33)。清朝始,亦定諸三載,而今欲準(zhǔn)諸六年。雖然弗自考其政于平昔,而惟謀諸考績,將漫云圖政弗艱歟?惟杜父母自考,則清、慎、勤、仁矣。由其額斯堂之意推之,若曰:居斯堂,宜周度之:圣訓(xùn)敷歟、催征善歟、人才育歟、兵民奠歟、建置咸備歟考之;考之于古循吏之政,其克勝歟?抑若曰:居斯堂,尤宜遠(yuǎn)稽之:大利興歟、大患除歟、顛連拯歟、疆理清歟、文治丕振歟考之;考之于古卓吏之政,其克舉歟?景烣等從帡幪之下,熟知之:杜父母于六諭則勤宣,賦課則悉完,才士則贈,無告則濟貼,防擾則請撤,寅賓以內(nèi),則皆修置--循吏之政,克勝之矣!尤于文廟則工成,于紳衿則名全,賊首則申戮,派累則請罷,流亡丁口則請蠲,值大饑則屢捐賑,察情偽則懲圖賴,清丈則先報明,水口則請建魁樓。連志三紀(jì)未修,今則精??坛扇珪?-卓吏之政,克舉之矣!夫政優(yōu)于循吏、卓吏之為,而民日食其上,考之休而若忘之,何也?則以為其所最艱故也,乃若忘之而終不能忘之。而今頌聲載道矣。尸祝之至于三矣,前考成居最矣,今撫院許薦章第一矣。然則,天部考勛,嘉乃歪績,御屏必首紀(jì)姓氏矣!而杜父母猶兢兢日思其艱,出而考諸明庭,入而考諸清夜,以求盡乎子斯民之心?!稌吩唬骸俺伎似D?!必食计溆诠糯蟪甲涌裰溃歼^半矣!謹(jǐn)紀(jì)之以志永。

鄉(xiāng)約亭記

童璽(邑人)

鄉(xiāng)約亭,士夫經(jīng)歷黃萬里、叔達、知縣斌、都事玨、序班玉玉常、經(jīng)歷玉琰、生員裳體、克守、允中,先世割其家左畔一區(qū)、田陸畝,與鄉(xiāng)民祠五顯以利祈禱。吾連令方侯,初以其祠易為是亭,旁建社學(xué)。勞無俟樸斲(注34),費不出于公私,且政寓于亭,教寓于社,實善舉也者。上古人心之善,不約而同;後世人心不古,必約而後善。此呂氏鄉(xiāng)約見取于朱子者,以行之庶可以移易靡俗,而元氣復(fù)也。第有牧民者,或不善繩以法,峻其鞭樸,潰肌流血無所愛;既不教以善,又不使之約而為善。世道職此,去古益遠(yuǎn)。彼受若直怠若事,而忍心若是耶?嘉靖丙戌,圣天子嗣位之四年,慎簡天下之才且賢者,俾令諸邑,而吾連得廣瓊臺方侯進焉。侯持己以莊,蒞民以恕,禮賢士,飲人以和。時前久缺令,凡百皆頹馳未振,乃旁議紛萃于侯。人以侯當(dāng)日夜治文書,督催征,均徭役,讞(注35)獄訟,除寇患不能他有所圖。侯則閑雅樂易,隨事施為,而日見其就緒也。尤以復(fù)古治為首務(wù),乃舉藍田故事(注37),訪延約中諸執(zhí)事,分布于亭。其善善惡惡之典,次第舉之。人漸知古道之美,遷善去惡,而師師之風(fēng)將遍閭巷。聞侯向舉進士于鄉(xiāng),嘗自倡以約其堂里。是以仁侯今令連,即有是圖。備知倉公(注38)之笥,參黃芩術(shù),蓄之既久,一旦遇人疾而啟瘳之。仁者之用心也。昔宓賤宰單父,古寰宰仙居(注39),本之德義,感之人心,而待斯民以直道,故不勞而治。公當(dāng)于古人中求之,而吾連被澤不淺。玉琰輩鼓舞治化,喜成其美,以其事囑予記。約亭之立,協(xié)謀者,丞鮑君裕、簿黎君兆、尉李君重球、邑博譚君琮、沈君元真、陳君云章、生員羅世惠,宜以次永貞于珉(注40)。

安東樓記

李旦(邑人)

連城為汀州屬邑,西贛東延,南極漳、潮之交,咸與汀接壤。山有大帽(注41)者,跨贛、潮、汀、漳之域,綿亙數(shù)百里。其通延者,亦林箐嶺山亢(注42),劍鋒指攢,連絡(luò)不絕。昔秋冬,往往剽掠村落(注43),甚至市鎮(zhèn)近城之地,間有乘虛而入者,蓋其負(fù)固恃險,乍出乍沒,馳之則猖獗,捕之則逃匿,終莫得而殲滅者,其勢則然也。連故無城,城設(shè)于正德末年,內(nèi)郛(注44)賴之,其村落受害如故,城外居民且將惴惴不能安枕。今年乙酉(注45)秋,寇薄城下,以有備遁去,民用是免于難。每至秋冬,則移旄倪(注46)寄食于城中,一歲之內(nèi)而恐懼過半。丙申,馀侯至(注47),乃奮然曰:“寇有不弭,民有不安,是責(zé)在我?!币允掳字砰L祝侯(注48),周慮博訪,為經(jīng)久計。謀既協(xié),咸曰:“城設(shè)矣,而水灌者將陷,壩危者將圮,樓薄門宇,風(fēng)雨頹損者將傾。傾則城以內(nèi)未可恃也。而近城之民,沿河以居,河以南故敵樓幾毀,河以東又缺,何恃以斥堠?洵非重門待暴之義。”侯因聞于巡按李公、分巡沈公、郡伯馬公,僉謂不可後者。爰為之創(chuàng)造,因址而加廣焉。卜其地河之東,肇建敵樓,名曰“安東”,蓋取設(shè)備以安民之義云爾。若計工若干緡,咸馀侯捐之,而居民樂助成之,無損公帑,無竭民力。鳩工于己亥,及庚子春,樓成。連之耆舊言于侯曰:“是衛(wèi)我者,是脫我子孫于鋒刃者,是使我子孫處萬山中詩書弦誦若中州者。”且祝侯曰:“千秋之後,是在馀侯?!毕贪菔衷唬骸胺撕蠲?,不獲此樓成,勒諸石垂為憲。”余侯,浙江余姚人,諱德敷,字惠卿,號澹然,宋余襄公十六代孫。

定安橋記

胡維新

定安橋,去邑東一里而近。其路通東南諸鄉(xiāng),而又東達延、建,南引漳、巖,以故往來者接踵絡(luò)繹也。舊有橋,圮,行者惄然以嗷(注49),患其莫或舉之。耆民桑景陸、姚龍,集義者黃長發(fā)、吳世珍、黃長旺、姚得寬、黃玉湖、姚文浩等,以義動眾,得貲若干,鳩工飭材,灑沉澹災(zāi)(注50),礕礎(chǔ)累堆,離立于溪上,亙以木瓿之屋若干楹。經(jīng)始于丙辰(注51)之冬,越戊午春而橋成。乃形之謠曰:“溪水泱泱兮,偃之蒼龍。利攸往兮,殊途歸同。爾牧來思兮,飲于長虹。以薪以蒸兮,可南可東(注52)。左右逢源兮,用何窮。濟不通兮,福履攸崇(注53)?!币讯?,士夫咸與觀厥成而彰其美。夫橋梁,王政所有事也。道除雨畢,梁成水涸(注54),周禮重之。故橋梁之廢,剌史之愆,而乘輿致譏,孟氏有訓(xùn)也。以長民者當(dāng)亟以拯溺為心,惟思民之溺,若已推之溝中,利涉之政,是以如是其急也。語曰“從橋安”,謂膺騰撇岐(注55)而濟水,不若遵途之便也。曰“小人溺于水”,恐于深厲淺揭(注56)之宜,未之定耳。茲過涉之所以兇也,寧容坐視其患而莫為之所耶?桑、姚龍等亦連民耳,乃能率作興事,定謀一時,以貽無疆惟休,則暫勞久安,上濟令政之所未逮,而下為眾濟焉。其利溥矣!惠豈小乎哉?是可以知連之人能明于善,而動于義者也。因鐫之石,俾往者、憩者,聚且觀者,知定安之所自。凡為子若孫者,繹其創(chuàng)始之勤,以不替修葺之力,則斯橋誠所謂業(yè)一定而世世常安者矣。

黃氏三建彭坊橋記

許尚靜(邑令)

按彭坊之溪,水急湍,民病涉,前未有捐貲以為濟者,惟黃表特捐重貲,歷八年而橋成。石筑五墩,屋構(gòu)三十三架,其間環(huán)欄周砌,檐宇翚革(注57),複道凌空,攸往之利,民未有病涉者焉。由成化迄弘治間,遭回祿之變(注58),憂陽侯之患(注59),及厥子守約重建而長橋成。七十年之後,橋圮于水,及厥孫髦士璣、玕、琮鳩眾協(xié)襄,不憚捐產(chǎn),復(fù)重建而長橋復(fù)完。馀承乏茲土(注60),適闔邑士民請記于余。余重念黃氏之慕義不衰,惡能已于言乎?漢之石建,父子繼美;黃氏之美,庶幾近之。有是父有是子,有是祖有是孫,可不為難乎?故記之以風(fēng)來者,志不朽也。凡人之藏厚貲者,寶珠玉,豐田宅,殃子孫,沒身命,皆褊心之剌(注61),而載齒之焚(注62)。若夫峻宇雕墻,臺榭歌舞,則又侈心之萌,伊于何底(注63),而禍隨之。而黃氏不偏不移(注64),為仁義道德之所歸。其尸而祝之,食報于鄉(xiāng)賢,非幸也,宜也。彭坊橋之修也,全行之一端云爾。安可以無記以為孫孫子子勖也?

兵憲胡公崇報祠記

陳沂(侍講,□(注65)縣人)

昔孔子與賜論政:一曰食,二曰兵,三曰信。生之有養(yǎng),故惟食;非食則生絕矣。養(yǎng)之以聚,聚之有爭,故惟兵;非兵則民戕矣。衛(wèi)之以安,安之有教,故惟信;非信則民不任矣。于斯三,去其所可已,存其所不可已,惟曰信。故天下設(shè)兵備于要沖之區(qū),以衛(wèi)民也。憲臣典是兵而已,孰曰有教哉?是故不信上,夫何以親?不信長,夫何以死?親之者仁,孚于上也;死之者義,孚于長也。此君子之政不遺教也。南津胡公璉,嘗以按察兵備于汀、漳,吾知公不忘其備也。連城人生祠公于邑,其言曰:“不能忘公之教?!庇柙唬骸皩⒊谄浔俊痹唬骸昂慰神Y也?公來諭眾曰:‘不教而戰(zhàn),謂之殃民;不教而守,謂之廢民。喻義則不殃,戰(zhàn)斯善矣;喻仁則不廢,守斯固矣?!袂也豢墒浣蹋鴽r于士乎?乃興其庠。為之宮以隆道,廡以尊賢,門以廣敬,堂以明倫,齋以修業(yè)。四教舉矣,五典興矣,始謀為城之役。廓舊域以廣之者,六百馀丈。工費萬計,無損于公私。民有沈長權(quán)、李鑒、謝復(fù)昌、黃玉奎、黃守素輩,皆起而應(yīng)之,自為版筑百馀丈,曰:‘愿為公之干城(注66)也’。公之教民能忘乎?連人不可一日無俎豆(注67)也?!本又^公善學(xué)孔子之為政者矣。邑人郡守童璽,先嘗以筑城疏上,并以建學(xué)圖諸公。茲告成事,令其婿臨川學(xué)訓(xùn)導(dǎo)陳文遂持狀求于予,謂為公祠記,且言今之學(xué)宮復(fù)有閣曰“尊經(jīng)”,有樓曰“聚奎”,有泮池,有名宦、鄉(xiāng)賢祠,有犧牲、廩饌之所,皆邵公銳繼為之;城有樓櫓,有警舍,周公期雍繼為之--莫非廣公之志也。連人可一日無俎豆于公哉?考之連城學(xué)宮,建于宋,而代無興者,苦無城守。元有羅天麟、李速歹之患,明有鄧茂七、溫文俊之寇,民遭魚肉,而今奠安于衽,且驅(qū)之禮樂教化之區(qū),民安得而忘乎?謹(jǐn)述邑人祠公之由,以為祠祀(注68)。

汀郡節(jié)推劉侯生祠記

馬森(尚書,福州人)

臨汀郡,古為七閩,崇山復(fù)嶺,控連延邵,南通交廣,北達江右。連城為郡外邑,居閩、廣之界。其地多荒林野徑,榛聚茀草,為游寇淵藪。山谷不逞之徒,亦時縱剽奪。以故民雖以時耕桑,亦習(xí)于戰(zhàn)守,不忘備也。沙寇(注69)蕩平之後,炮鼓久寧,邑?zé)o大警。近以倭亂,遠(yuǎn)邇戒嚴(yán)。嘉靖庚申以來,廣寇張璉、蕭晚等,蜂屯蟻聚,四出劫掠,所經(jīng)連城之界無虛月,擄人民,燒儲積,侵?jǐn)_無孑遺。辛酉之歲,民以大饑死者,相枕于道。其窮橫者,往往相聚行劫,而三隘為盛。良民束手無策。先是,汀郡節(jié)推劉侯(注70)蒞政期年,讞斷平允,大有惠聲。于是連父老有識者相謂曰:“事亟矣,吾聞劉侯有惠政于民,非劉侯莫能生我?!彼煜嗯c走數(shù)百里,赴軍門叩請,愿以劉侯鎮(zhèn)邑事。軍門急檄侯行。侯既至,附郭張坊及隔川之眾,方謀乘饑作亂。侯聞之,即逞身往諭之曰:“我劉郡推也,以父老之請、軍門之命而來,以安爾輩,爾輩勿復(fù)為非?!庇谑潜娂唇馍?。後乃開倉大賑,設(shè)法煮粥,俾民以遠(yuǎn)近就食,所存活者甚眾。未幾,忽廣寇數(shù)千突逼城南。時官、民之粟告竭,城中嗷然,危在旦夕。侯悉心經(jīng)畫,檄請郡主石帆楊公,捐俸金求糴于瑞金以資糧饣寺,調(diào)于三隘以為牽制。賊造沖車云梯以攻城,侯設(shè)奇以應(yīng)之;賊買奸細(xì)為內(nèi)應(yīng),侯復(fù)緝獲之;賊又欲焚文川橋以延南樓,侯募壯士撤橋之近城者三座,賊計大阻。如是者旬日。時稻黃遍野,賊以馀糧棲畝,持必攻之勢,而城內(nèi)之糧僅數(shù)日。侯慮難持久,乃與鄉(xiāng)宦謝魁等畫計,密令壯士乘夜入賊營,因風(fēng)縱火,火猛風(fēng)烈,官軍乘之,數(shù)千剌獲過半,馀悉宵遁。侯慰撫兵民,亟慮三隘之眾為賊煽動,反側(cè)為變,復(fù)逞身親往招安。自是三隘悉歸順,為編兵良民。侯乃周覽城郭,增高城垣數(shù)百丈,增制窩鋪數(shù)十所。又以城中缺井,乃疏要地以通水泉。平定安集,民以大寧。侯于時值當(dāng)有省會之行,曾未兩月,市民羅三妹、隔川陳文章、上琴馬東山、徐姑塘羅七、分水鋪大和尚等,相繼作亂,邑中大震。幸侯回車,悉平之。繼此則新尹許君尚靜知縣事,侯以會剿之役紀(jì)功上杭。而張璉之黨羅袍、楊舜、賴賜等,復(fù)由上杭突入連界。侯乃遣人諭以禍福,許尹復(fù)行間以離其腹心,賴賜卒降,而袍、舜亦俱就擒。侯又慮清流有羅村之寇,永安嶺後有土樓之賊,皆大為連患。因調(diào)三隘之兵,以靖羅村,襲破土樓,以蕩平東界。又復(fù)出贓罰修葺所撤文川橋,以通往來。乃元戎會剿,張璉亦于時凱旋,當(dāng)?shù)李}請奏功,奉旨優(yōu)賞,賞千金,加俸一級,時壬戌之九月也。侯三載考績,將上天曹,連之民戴侯之功,思無報,乃相與鳩工治材,立生祠于縣治之左,塑像以祀侯。二三父老,復(fù)不遠(yuǎn)千里,來請記于予。予惟古之臨大事、濟大難者,一曰德望,二曰才智,必其心之切乎時艱,始終于事任之圖,而非茍且幸一時之功,以粗畢吾事者。方侯之弭變張坊、招安三隘也,非平日之有惠政德望在民,安足以悅服其心?而城守之策,單刂除之略,非侯之才智素裕,其疇(注71)能辨之?觀侯之在連也,蓋將以其身與連之城相為存亡;其去連也,又將以其心與連之邑相為安危;即侯之他日顯陟崇階,而其精神亦必常往來于蓮峰蒼谷之間,期于奠其四封,庇其人民,以永謐而無事。此皆侯以真實之學(xué)為真實之事業(yè),非茍且幸一時之功以粗畢吾事者。連人戴侯之恩,生祀侯也宜矣。侯名宗寅,字子肅,別號蘿巖,江右之萬安人,嘉靖癸卯鄉(xiāng)薦,筮仕于汀。其先世尚書公廣衡、侍郎公玉景、州牧嘉興守愨、尊君祈陽令榮,咸有功德在民,所在民當(dāng)祠之。予久宦江表,知侯之先烈為詳,而侯之茂績在連又彰彰如是,故因父老之請而悉記之。

牛公崇德碑記

沈孟化(參政,永定人)

文野牛先生,以全廣名魁,膺天子簡命,往諭西安,今宰連城(注72)。政通民洽,方冀久借庇庥,而圣朝嘉乃最績,寧州之命至焉。連士夫不獲留,構(gòu)祠以悠厥愛,屬予文之。且曰:“公自下車,冰玉純潔,揚金趙水,始終皎然。興利祛疣,日夕劬懇。連均丈之後,升科備用(注73)六百馀兩,民疾呼瘍臆(注74),慮為子孫憂。顧涉經(jīng)費,省司艱為曲劈;僉數(shù)吁天懇護,府縣靡敢明言,即言之無能回挽。公力為申請,當(dāng)?shù)乐?注75)焉,遂獲蠲三百三十馀兩。首捐俸金,以倡建塔,文峰嶸然,士竟奮興。歲薦饑,公積倉和糶(注76),全活萬眾。步行賽雨,隨禱隨霖,邑屢祲(注77)而不為疚。他若社間倉塾之置,城橋鋪路之修,弭盜糾奸,崇良癉惡,皆可為循吏法。今公雖去,何日忘之?壽祠之創(chuàng),固甘棠之思(注78)歟!”予喟然嘆曰:先生遺愛深矣!古稱先生(注79)能禦大災(zāi)、捍大患,則祀之。災(zāi)患孰大于苛賦煩徭,捍禦孰急于苛煩之去哉?備武修文,救荒除暴之屬,福以歲月;子粒蠹虐之蠲,福及萬年。倘涓不塞而江河,水滴而石穿,胡可勝極?公一舉大半滌之,即眾善未叢,猶宜食報,況他美彰彰如是乎?執(zhí)此蒸禴(注80)連封,與朱桐鄉(xiāng)、文蜀郡(注81)輩并歆寓內(nèi)。大丈夫封侯廟食,足慰平生。豪杰勛譽,決自清廉??纪?注82)為寡欲清心,為武侯精明之助,傳翙(注82)操潔,而憲綱自行。先生卻饋(注83)貞修,人爭稱頌,則祈神神應(yīng),請上上從,推之振馳,無不底績(注84)所由來矣。予故揭之為循良規(guī)。朱邑有言:“子孫奉我,不如桐鄉(xiāng)民,千歲後靈猶在邑?!苯裼^連士夫耆英崇構(gòu)祠宇,買租五百馀秤,以奉蒸嘗,將報德永世無窮焉。連固先生之桐鄉(xiāng)也,先生豈朱老人之念乎哉?

徐侯德政去思碑(注85)記

陳經(jīng)邦(侍郎)

陳子(注86)方養(yǎng)疴山中,連邑三生,儼然逢掖(注87)而造之。且持邑博士林君書暨闔邑士民之意,馳千馀里來請曰:“吾邑徐侯,實師保我民,民德侯甚備。茲欲勒石紀(jì)德,以永其思,而垂不朽,敢以是累先生?!标愖游ㄎ?,乃坐三生而問政焉。李生仕賓起而對曰:“侯始至,適當(dāng)歲祲,旱疫相仍,虎妖并恐,侯為民請命,靡神不禋,藥病夫,粥餓者,道殍給槥(注88),獵客設(shè)置(注89)。于是甘澍(注90)再降,民起歲登;丘林之間,虎亦屏跡。御災(zāi)捍患,非侯而誰賜之?”陳子曰:“美哉乎!閔以惠矣!”馀生道對曰:“夫教衰俗失,世吏所忽,而侯獨孳孳(注91)以易俗為務(wù)。申之以五禁:焚骼者法,溺女者法,捆閾(注92)而習(xí)佛事者法,群飲于喪家者法,輿尸而掠財者法。訓(xùn)辭懇惻,聽者咸悚,而吾邑之陋俗始一變矣。”陳子曰:“美哉乎!嚴(yán)以忠矣!”李生燫對曰:“往吏吾土者,率安敝而憚更。侯則不然,乃新黌校以育才,復(fù)壘砦以捍寇。建閘潴流(注93),墾山興利,往往躬自督勸之,士民競作而役不告勞?!标愖釉唬骸懊涝蘸酰∏谝詳嘁?!”三生復(fù)同辭稱曰:“非直(注94)如是而已。侯鑒于前政,喟然以邑小民貧,惟正賦之不供是懼,奈何復(fù)以苛取困之?業(yè)已用賦長之力,代吾征輸矣。乃又踐更(注95)有贄,歲時有饋,客戾止(注96)令行役有餼(注97),是重病吾民也!其一切除之。已又廉(注98)賦長橫征之害,著為禁令,歲所省無慮數(shù)百緡,而編甿(注99)始安。曩歲核田平賦,吾邑覬膠東之賞(注100),獨增稅額以千計。邑人苦之,屢控而僅蠲其半。至是侯力陳于臺司,牘三四上,必悉豁乃已,所省又無慮數(shù)百緡,闔邑歡然若更生。烏乎!微侯之力,其何能得此?”陳子乃喟然嘆曰:“美哉乎!徐君之德,博且遠(yuǎn)矣!”予不佞,嘗叨以薄劣,謬教庶常,而徐君文明與焉。既而擢官西臺(注101),出守江郡,繡斧金章,骎骎乎尊顯矣。去今十馀年而猶淹于左官(注102),屈銅墨之班(注103),居嵔壘之邑,此在恒情所侘傺(注104),抑郁無聊而不平者。君處之獨不鄙其職,而益勤其官,諸所注厝(注105)更張,除疾開利,又事事可述,此其度不越人遠(yuǎn)甚哉!且以予所覽記,如武城化俗,晉陽損賦,鄴令之引水,贏長之開倉,劉平以渡荒見神,賈彪以全嬰稱父,皆載之往冊,號為循良。矧君兼而有之,是宜論述詠歌,流千載之聲,以風(fēng)百城之長,蓋雖美而非誣矣。則予于連人士之請,又何讓耶?遂為之記。徐君,會稽人,諱大化,文明其字,以癸未名進士,選讀中秘云。

李公生祠碑記

陳鳴春(員外,長汀人)

皇上疆宇天下,建豎群牧,凡有功德于民者,許專祠祀之,以昭激勸,著在令甲(注106)。李令君以乙巳歲(注107)六月蒞連,旋以次年八月遷沙。令啟行,諸父老子弟相與攀臥不得去,令君亦為慰勞淚下。復(fù)追慕不已,就縣置祠,肖君像而春秋祀之,走幣屬予文,以昭令君之德于不朽。馀以鄰封密邇,稔聞治聲,及征諸縉紳風(fēng)什、里巷歌謠,竊愿附知我之列。夫令烏能重令君?令以令君重也。令,近民者也,近民莫若廉,廉務(wù)與才合,廉而才則得民。乃令君全備也。令君起粵世家,甫弱冠,掇巍科,承命宰連,冰清雷勵,鰓鰓然(注108)以愛民好士為務(wù)。而理繁劇,遇盤錯,牛刀風(fēng)斤(注109),練若素習(xí)。導(dǎo)滯務(wù)疏其湮,釐弊務(wù)塞其竇。諸簿書一經(jīng)耳目者,胸中犁然(注110)。萬夫之伙,才一向,前後能辨其形貌,列其姓名,人咸驚以為神,相戒無犯。且生平好騷雅,嫻詞賦,折節(jié)章縫。勤考課,獎名士,無纖毫驕矜氣,而請托暮投絕不敢干。其率諸寮(注111)屬也,嚴(yán)豐采,存大體,遇上事,降心籌詢,故僚屬兢兢奉職,有寅恭(注112)風(fēng)。適歲旱,令君曰:“無雨則無歲,無歲則無民?!蹦吮檫邓慕箭堜校硫|卻蓋(注113),三武(注114)一拜,掌膝為腫,甘澍隨降,歲以有獲。民苦虎,出入孔(注115)艱,令君檄于神曰:“一物損折,上干天和,忍坐視赤子以充虎腹哉?”遂捐贖募捕,隨而就檄者八。值祝融(注116)煽虐,令君長跪吁天,遂得反風(fēng)滅火。邑最苦浮糧,每歲計貱鏹錢(注117)五百緡,民切剝膚之慘。去任徐君,憐其苦而上其事,當(dāng)?shù)绖蚺芍T邑。徐公去,屬邑父老哄然,亦各為其子弟訴。令君憤然曰:“有是哉?七邑分之猶稱苦,連獨奚堪?”再四請上,乃盡蠲之。所謂廉而運以才者也。期年間,種種治狀,皆實心實政。連之人士,愿得畢世鎮(zhèn)撫焉,固其心也。未幾,當(dāng)?shù)劳戚?,報以遷沙。諸父老茫然自失曰:“天胡不終我連,而俾我令君去也?璽書久下,計無復(fù)之。吾儕其卜地尸祝,以志永思?!庇嘞擦罹芷涔?,都人士諸父老不倍德(注117)也,為之記。令君諱待問,號葵孺,粵之南海人,甲辰進士,登楊守勤榜。

杜侯冠廌生詞(注118)記

謝家寶(邑人,通判)

古之名山大川,在境內(nèi)者,必以封,歸其所有,不私耳。有之而不私,所以公。吏有侯之名,所以公其私;吏有侯之實,所以私其公。公之以尊朝廷,私之以從百姓。彼冠廌,名山也,杜公之所私乎?杜公之所公乎?冠廌屬治轄,杜公不得私;祠杜公于廌山,百姓亦不得不私其公。公蒞連六載,凡筑黌宮,創(chuàng)衙署,止派米,清丈量,籌削免,修邑乘,此其政之大者,徽猷(注119)種種,備載宦績卷,毋煩再贅。士民業(yè)于邑治壇宇而尸祝之,茲復(fù)崇祀于廌山者何居(注120)?夫亦就山與公舉似之而自不能已已。山之峨冠屹立,恍公之尊嚴(yán)整肅也;山之林麓蓊郁,恍公之庇蔭蒼生也;山之壁立千仞,恍公之卓識宏才也。睹雙璧名賢,而思公之禮賢敬士也;睹一線青天,而思公之聽訟無冤也;睹靈芝瑤草,而思公之惠政祥刑也;睹金泉活水,而思公之膏澤下民也。語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如是地以人重,得公而山含輝;人以地靈,得山而公惟肖。祀公于茲,猶頌申伯于嵩岳,洵所宜矣。祠成而士民歌曰:“陟彼高岡,爰登侯堂;獻以兕觥,戴侯弗忘。陟彼崔嵬,棠茇(注121)榮哉;酌以金罍,惟侯永懷?!边B之德公如此,則斯祠之建也,將與廌山并峙不朽哉!太平康阜,以大以豐;亂離兵火,弗薙弗芟(注122)。馀老矣,猶能為公記而書其事也。公順天大興人,諱士晉,字允弼,岱麓其別號也,登順治辛卯鄉(xiāng)魁。

愍忠祠記

沈日表(邑人,貢士)

愍忠祠,祀邑令徐公承澤也。公死戊子(注123)之難,賊殲其身,血淋碧,心化石,鬚發(fā)風(fēng),肝腦涂。噫!慘矣!烈矣!室人擄,未死,不知去所;或者邑人憐公而諱之乎?令罹于難,殞身碎骨,民子與其罪--罪不能討賊。而從公于死耶!人之死,有輕于鴻,重于岱,而公何居?公署篆未幾而內(nèi)難交潰,公可以去而不去,則死之重于泰山明矣!古之有功德于民,祀之;死社稷,祀之。公下車而反側(cè)子自安,非公之功乎?劍隱于魚,獻未終而匕首見。公以社稷死,社稷臣也。歷二十年,邑令杜公士晉重哀公,捐俸四十兩購車田田,以歲入奉公之祭。酒樽牲房(注124),春秋兩舉,紳士耆老,行禮如次。祠成,以記之云。

申道臺生祠碑記

楊旬英(御史)

粵稽古人吏于其土、澤在人心而不去者,于是有燕齊之欒公社,峴山之碑,益州之畫像,要皆久于其地,然後人思慕之勿衰。未有蒞政未幾,而士庶謳思不已,辭而弗獲,久而彌篤?;蛘呶?嘀畷r易見德歟?吾于又韓申公有感焉。公閥閱名家,仁恕明敏,謙和儉勤,其天性也。筮仕蓧郡,刑簡斂蠲,輯綏周至,治滿奏最,擢知泉州。蓧人奔走數(shù)百里,攀轅不忍醳(注125)去。公拊慰,然後得行抵泉。泉故苦海氛用兵之郡,供億罷極(注126)。公虛,公勸輸紳士,黎庶安堵,恬然不知兵革輸將之苦。且日夜勤勞,求所以撫循百姓者,不遑暇食。兵有撟虔(注127)侵牟者,至公前,皆自悔,後弗犯。泉紳有為州將所困誣,愿傾幽輸饟(注128),公持之不可,竟釋之。公于擾攘倥傯之際,事至立斷,寬猛得宜。即案牘尤無停蹛(注129),人人自以不冤。其仁恕明敏皆此類也。泉人愛公,雖兵役不休,值公誕辰前後十馀日,香燈滿城,如升平燈節(jié)夜。部大人奉使至,驚詢之,既而又驚嘆曰:“良吏有如是哉!”公庀泉媺政(注130),更仆不勝書。甲午(注131)冬,賊破漳郡。當(dāng)是時,三山、莆陽皆倚溫陵為存亡(注132),鄉(xiāng)(注133)非公得百姓心,詘(注134)服強寇,俾一矢不敢加遺,豈獨三山、莆陽,而上流四郡豈復(fù)為國家有哉?公之勛名,謂宜勒鼎彝、錫鐵券也。蓋馀甲午、己亥辦事臺中,緣甲午、乙未賊不得志于閩,遂犯江南,破京口,京師震動。使當(dāng)時全閩淪陷,則其執(zhí)猖狂什百于此。以此思公之功,不止在七閩,而在社稷也,又曷可泯泯勿彰哉?公蒞泉三載馀,擢徽寧道。父老借寇(注135)不得,則相與禱公于祠曰:“愿公螽斯振振,撫治全閩勿絕也?!蔽磶?,公奉命巡汀、漳。甫下車,即問民疾苦,悉革陋規(guī),開利祛害,深山窮谷,皆奉牒感泣。(至今連邑賢令杜公充而廣之,以惠濟斯甿,甿喜蘇生。)公又嚴(yán)溺女之禁,全活以千數(shù)。而海上投誠駐杭,號稱難馴,公調(diào)度有方,健兒皆惟命,卒以相安。公任汀、漳期月,然覲京月日且半矣,而連人德之深,相與謀于父母杜君,因上其事。公固卻之,然而不自已也。因擇地鳩材庀(注136)于冠廌山頂,下環(huán)文溪,曰:“我公之德,其與此山并高,與此水俱長者乎!”祠既落成,連博士李君,馀友也,因邑人之請,以書貽馀曰:“愿有言?!扁潘氐鹿菸崛?,保障南服,寒潢池之膽(注137),以舒朝廷南顧之憂,曰:“公之功,豈獨汀、漳意(注138)之,又寧直廣川溫陵戴之?可謂社稷之臣矣!獨念古人之系人思者,皆久于其地;公坐席未暖,而汀人拳拳懇懇,已去而思之逾篤,祝之無斁(注138)。何以至是?豈非人心不甚相遠(yuǎn),危苦之時,易見德哉?”公服食儉樸,與人謙和,□□□(注140)怒,臺輔器也。馀書此以貽李君,以公之生平行事,見公之可傳可思者如此,不獨為汀人道也。公三韓人,諱偉抱,別號又韓,今補授江南安慶、池、太副憲,三郡之民,抑何其厚幸歟!其先□□□(注141)之遺澤□□(注142)云中上谷,茲不具述云。

邑侯田公生祠記

葉先登(翰林)

有司以撫養(yǎng)百姓為職,賢否于是乎觀,不聞以能奉承大僚為賢也。昔光武戒任延曰:“善事上官,無失名譽?!比窝訉υ唬骸爸页疾缓停统疾恢?。若務(wù)雷同,非陛下福?!钡蹏@惜稱善。以其時考之,循吏得行其志,海內(nèi)之人咸安土樂業(yè),而誣上行私、亂人之功罪者,莫或肆焉。噫!今較異矣。如馀之一刖、再刖而三刖(注143)也,蓋以不能奉承大僚之故。馀家同安,徙于長泰。先是癸巳奉假省墓,耳(注144)汀之連城有賢令焉。田公生玉,遼東貢士也,硬骨山立,鐵面披霜,亦不奉承大僚者,與馀同病。何以宸旨寵煥,推□□□(注145),尋升沂州守?士大夫益知奉公守正之可為□□(注146)不得而摧折之,即當(dāng)日不茍和同之人也。及其去連之沂也,連之紳謝君家寶、李君蜓,茂才沈子登瀛輩,走千里征言于馀,謂其祠成,不可以無紀(jì)。馀曰:“彼貪且誣者尸死祝之,天下皆有。數(shù)人之私和,遂為一國之茍同,未知君子之意將何歸?”謝、李曰:“山不易高,水不易深;彼美君子,如云如龍。爰建厥祠,以祀田公。蓋民重公之去,奔走賦功,祈公之生而福澤,享榮名于無窮也?!眴韬?!摯哉!夫萬人之譽,不可以非道干(注147)。濟惟貫河,乃知其清;松柏大寒,蕭艾不芳。謂非公無以致此。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民心匪席,不可卷也。公之致此,果何如哉!公以壬辰年(注148)春來治連邑,竦然如太虛一聲,有目者改視,有耳者改聽,廉公不受夜之金也肅然;君子泰而小人惕,為善者奮而惡者悛,服公之?dāng)嗒z戢奸也怡然。愷悌之教興,惠和之風(fēng)暢,士夫百姓依于公,公欽于士夫百姓也。觀公之美如觀溟渤,自津者知津,自涘自知涘。其六年之澤,如洪流巨浸,行于連之文川。川盈矣,澤無盈乎?川澤盈矣,漸(注149)于海。馀海氓也,稔知龍耳,請以“見龍”額公之祠。

杜侯生祠記

戴璣(丹霞進士)

辛卯(注150)予承乏分簾京闈,得允弼杜侯文,奇之曰:“此天下才,馀當(dāng)讓之,出一頭地,奚啻歐文忠之子瞻也。”薦魁三輔,擬捷奏讀中秘,上之迓衡秉鈞(注151),次不失拾遺補闕(注152),奚以之和羹而小烹為然?韓魏公(注153)云:“入粗入細(xì),乃經(jīng)綸好手?!迸胗趾畏执笮∫玻客∵B蕞爾(注154),寇再破,薦饑(注155),歷數(shù)令,驚鴻(注156)未集。朝廷謂非武庫其人不可,僉薦侯。侯下車,詢利弊,問疾苦,安集多方。民若病瘧而登之春臺,歌“樂只”(注157),且再報最矣。建祠廌山,尸而祝之,如畏壘、桐鄉(xiāng)(注158)焉。祠成,士民麋至(注159),慶予知人,且求言記之。噫!馀何言?。知父母莫若子,子各言子之志?!庇星岸哉?,曰:“侯重農(nóng)興學(xué),勸稼之外,惟進士子,論文談詩,貧窶有志,格外勵之。錢谷雖劇,木皂治外,焦桐治內(nèi)(注160),澹然若無事焉?!扁旁唬骸懊涝眨】芍^不煩。”有繼而頌者曰:“未也。天下愿農(nóng)而不能耕,好書而不能讀者,豈盡勸課之不力哉?有害之者也。侯之去劇害,有大政四焉;侯之興教化,有先務(wù)一焉。民方仳離(注161),田廬為墟,賦役繁興,現(xiàn)戶賠累,不胥為逃戶不止。侯慽然傷之,察流亡荒蕪,申詳蠲之。現(xiàn)戶蘇虛賠之累,漸次招徠逃戶,又獲室家之慶,有不輸將恐後者乎?此大政一也。百凡用度,規(guī)定三冊:官存,民存,吏存。如庫照例,民冊存,貪墨不能多??;官冊存,黠猾不敢欺蒙。邇清丈令下,需索陋規(guī)駁勘(注162)騷然。侯令所在自供魚鱗清冊,不時抽丈,無敢隱者。魚鱗冊得以不駁,亦以三冊預(yù)杜中飽之弊也。此大政二也。軍需孔亟,上下相蒙,胥差往往朋比嚇?biāo)飨驴h。日者,投誠兵丁,突入內(nèi)衙冒請。侯立斥之,申公府正法。奸棍罔民,假托王商漁利。侯啟殿下示眾。自此蟊賊永清,商工樂業(yè)。此大政三也。山林嘯聚,大抵一二奸宄,倡流民為之。每饑歉,青黃未交,庀饘粥四方,日食可二千人,故奸宄發(fā),輒授首,流民解散,持鉤鉏皆良矣。此大政四也。要所加意者,在興教化。烝髦(注163)以勸農(nóng),讀法以警眾,人知孝弟力田矣。經(jīng)義時務(wù),以問師儒;植桃培李,以薦公家,人仰雙鳳翱翔矣。非其教化之有先務(wù)哉?若乃學(xué)宮鼎建,子衿勿歌姚蔡(注164);文川捐造,十月成梁;旱魃為虐,禱雨輒應(yīng);《洗冤》梓行,天下無冤。種種善政,尸祝何足以盡之?聊歌‘樂只’于不諼云爾?!扁旁唬骸吧圃?!所稱天下才不虛矣!夫偽增戶口,幸蒙獎于綜核之世,何如損其戶數(shù),稱保障于寬和之朝?侯夙夜匪懈,于催科,行其撫字,正鞠謀,勸相于撫字:善其催科者也。經(jīng)綸好手,質(zhì)有其文,不亦于武庫有光乎?然馀聞侯賦《蓼莪》(注165),載木主如任(注166),時食必薦,每忌(注167)作功課,如不欲生。諸凡善政,皆“錫類”(注168)之思也。圣天子將以孝先天下,求忠于孝,舍侯而誰?用是拾遺補闕、迓衡秉鈞,天下尸而祝之,“錫類”又何可量哉?馀不佞,讓出一頭地,與有榮施矣!于是乎記,以告後之凡為“樂只”與夫不忘“樂只”者。侯諱士晉,字允弼,別號岱麓,京都人。

沈氏重建東塔祠記

黃康(邑人,亞魁)

沈氏,連之世家也,據(jù)邑之名勝獨多焉。東山勝地者,前金雞,後天馬,左廌屏,右保(注169)障,四顧蛇(注170)蜒磅礴,山光水色,呈秀吐奇,勝地之尤也。宋紹興三年開縣,宣尉壽寧翁令茲邑(注171),綠野清暇,日與士夫?qū)酚谑?,乃建大剎,塑如來佛像于中。佛雖非吾道之正也,庶亦誘貪夫、怵邪淫乎?寺之前累磚為塔,高可若干丈,欞星薄日,節(jié)乎為邑之鎮(zhèn)。禪堂數(shù)十楹,香田數(shù)十畝,飼夫山僧野衲,而緇流(注172)彌增。翁仍構(gòu)“棲幽書院”于側(cè),日與士夫翻閱圖書子史,時娛觀甜樂,以終天年。翁卒,士夫仰之,鄉(xiāng)人德之,乃圖其像祀于院。院之前若干步,舊有觀。洪武辛未,詔天下遂并于叢林。凡元旦、萬歲千秋節(jié)屆,百官習(xí)儀于茲。迨孫訓(xùn)導(dǎo)德衛(wèi)翁、知府仲繼翁,嗣修葺之。既而歲月彌深,日就圮。弘治丙辰,孫儀隆輩率子姓供事翼之,越五年,乃落成。適辛酉,征邑隱士尋樂翁童世堅記之,八世孫定陶尹紹祖適篆之額。又若干年,院碑傾仆,十二世孫廷翰輩適柄家政出內(nèi),凡蒸嘗租長,概不入私帑,且爭先仗義鳩貲以足費。于是壽寧翁祠重建一新,雄規(guī)杰制,烯乎千祀之故(注173)矣。乃寓言橋請倩康續(xù)記(注174),時且劇而別。又三年,石業(yè)已礱(注175),康適營墓于邑,廷翰復(fù)促之言。康乃作而曰:水木本源之念,孰能已之?而失真弗可紀(jì)也。獲其真矣,而聽其湮不恤,斯非尊祖敬宗之孝矣。今而沈氏之族,誠有顏子登制科、入翰林者,豈惟今日之光?數(shù)十世後,將復(fù)有登堂而拜郭令公者乎?子孫才,族乃大,俎豆惟馨,將歸諸沈氏已。

沈氏重建石門巖碑記

沈孟化(參政)

出連城東門八里許,為石門巖。兩石相峙,中虛成門,其內(nèi)為垣,為壁,為床、灶、戶、牗,縱橫獻奇,應(yīng)接不暇,意若為招隱者。有宋元祐,吾宗永欽公來居,因亭曰“總宜”,堂曰“宿云”,閣曰“悠然”。初,圖書琴杖其中,水樹浮丹,禽鹿合韻,儼然紫都始青之鄉(xiāng)。再傳宣尉壽寧公,衣冠之藏在焉,乃即巖而祠之。自始祖侍郎以下數(shù)公,皆治主以升,歲時禋祀,從者數(shù)千人,駕幔亭之虹,奏賓云之曲,樵牧往返,無不聳觀太息,此于大姥宴曾孫然。爾後,頹輒新,新輒缺。在洪武時,則有若彥和公;在嘉靖時,則有若長權(quán)、瑁源、珍等;越今萬歷時,則有若世鼎等,鳩材孔良(注176),協(xié)謀孔臧(注177),乃肯之堂,乃錫之光。役竣,將垂于石,示後之人,以其言命孟化。因(注178)以羨吾宗之多奇也。當(dāng)侍郎公卜藏豐山,歐陽仙從公乞坐具(注179),公許之,仙遂報以吉穴;選勝之馀,復(fù)得石門。造化者,固若書其靈,為至人苞孕。六百年來,或通籍而樹駿,或立言而流鴻,不下數(shù)千百人,固宗德之垂蔭遠(yuǎn),亦寧可謂地之無靈也?嗟夫!地以其靈毓之,人以其靈護之。歐陽氏之譜纂也,惓惓祈子姓闡揚光大之;而陳後山之記思亭也,方其繕修之日,即以後人頹毀為念。吾宗而欲示後之人所命孟化言之者,其亦猶此也夫!

重修豐山沈氏碑記

張顯宗(狀元)

豐山者,今歐陽真仙宮闕,初故侍郎沈公佳城也。公諱彪,在宋有護衛(wèi)功,誥封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監(jiān)祭酒,兼殿中侍御史、上柱國,御賜名勇,字見義,別號冰潔;今不從彪者,從賜諱也。公先世居杭,宋入閩,娶夫人胡氏,生子二:長永欽,家連城,為連令(注180);次路欽,家清流琴源。而豐山為清、連界道,公素往來,間覽其奇峭蔥郁,林壑幽閑,若蓬島,若桃源,徘徊久之不能去。乃構(gòu)數(shù)椽,攜二三友人盤桓容與,時而吞吐煙霞,時而吟弄風(fēng)月。蓋不知歲月之幾何,而飄飄羽化矣。乃卒,葬其中,即真君殿座是也。時真君授呂仙秘,聞有投桃索藕之奇。迨紹興己卯(注181),望氣云端,隱隱靈異,將卜宅于茲,而公冢存焉,則謂欽曰:“此仙宮也。昔六祖假座具于亞仙而還其冢,功德無量,聲施至今。若能為亞仙乎?當(dāng)報以吉穴。”于是卜一里許改遷公冢。而真君遂從原墳右坐化焉,是為今之化身巖。欽奇其事,乃構(gòu)堂宇塑像祀之,復(fù)置田數(shù)百畝為住持資。棟宇云回,亭閣霧隱,傍有丹灶汞鼎,圍棋壘石。每當(dāng)清霽之暇,時隱作丁丁聲。直望為天香爐,睹旸谷初升,似浴日磨輪,奇蹤奇跡,莫可勝書。騷人貴士會于茲者,祈求輒應(yīng),而雅韻芳題,尤難殫述。于是食其士(注182)者,檀越公于左亦并祀,人人咸知有沈氏豐山云。迄今百有馀載,沈氏螽斯衍蔭,詵詵(注183)數(shù)萬,而賦稅田園,強居一邑之半;縉紳豪杰,鼎食鐘鳴者累累,奚能屈指?吉穴之報,亶(注184)其然乎!馀讀《傳燈錄》,見六祖亞仙之事,每心奇之。以今觀于豐山,與亞仙輝映後先,不更奇乎?馀既慕其靈異,具(注185)仰侍郎公之高節(jié),神往者屢矣。適國子博士仲繼沈君重修鐫石,乞記于馀。馀與君有師生雅,故以夙所睹記者復(fù)其請。且以明鄙況,異日解帶入山,與沈君登曲豆(注186)之巔,講黃石、赤松故事,亦生平大快也。遂書以券。

文川李氏重建宗祠記

雷躍龍(內(nèi)翰)

家君(注187)令文川,文川賢士大夫不辱與家君交者,皆昵不佞,而李氏之昵尤多。李氏故有祠,祀其先十七郎公以下,火于萬歷丙午(注188)。屬韶州君天美同縉云君燾,郡賓學(xué)儒碩士仕英、學(xué)馮、泮、涵、穩(wěn)、燮、相、鉞、洞、洵、如丹、成漢,太學(xué)生穩(wěn),集子姓更營之。乃循故址,宏構(gòu)擴基,高翥長騫(注189),俯壓川湄。于是治主以升其屋,儀物數(shù)(注190),升降之節(jié),悉如我明集禮,而祀田,視昔有加。始萬歷庚申年(注191)夏,成天啟辛酉秋,額其門曰“李氏宗祠”,將劖牲石,外傅德楨君以狀征不佞記之。不佞以家君客,不得辭。謹(jǐn)按李氏之先,昉(注192)于伯陽父。著于閩,自有宋顏中氏。紹興南渡時,疆宇日蹙,文川尋以堡升縣,徙他縣豪杰實之。十七郎公自寧化來居,曰文川李氏,從縣別也。李氏族日赫,入元皆抱德而隱,中乃散于溫陵、安溪、沙陽。而必達公支特繁,有子曰宗政、曰宗閏、曰宗志,子姓半文川。明興,纁璧四出,用聞于時,鄉(xiāng)有舉,歲有貢,辟員(注193)薦,以至宦有名,鄉(xiāng)有賢,祠有專,坊有旌,乘有紀(jì)。若至正之亂也,沙、尤之寇也,寧、濠之變也,華林之盜也,掛坑之剿也,饒平之?dāng)_也,非其功樹,則其節(jié)樹也。夫于元,則泯泯若彼;于明,則赫赫若此。出處因乎時,焜燿垂乎後。今知有文川,莫不知有李氏。且微獨此也,今賢士大夫若而子姓,初一人之身,春秋饗祭,追遠(yuǎn)歸厚,于以作忠于孝,蓋未有艾也,又寧獨如前所樹已哉!

謝氏宗祠記

吳廷云(郡人,副使)

向予假館(注194)連陽,得與謝族名士輩游,相得甚歡。每角技齋頭,繡虎雕龍,分中原鼎足,心竊異之,意世澤綿遠(yuǎn),人文蔚起,非淺近所基也。間索系牒觀之,乃知浚源(注195)江左,自東山後掌邵武事,遂家于閩,派分寧、連。連自十一郎公迄今,數(shù)百馀年,其間高人輩出,或鷺行豎績,或昂藏著述,或居平樸雅維風(fēng),或值變精明決策。若皆山公世榮、松軒公守榮、南谷公廷翰、東石公魁、東井公豸、首山公元、懷泉公必恭、惺臺公必敬諸先達,不一其人,大都不徒世(注197)其名,而世其德;世其德,自世其家矣。不佞辱在詞盟,而謝氏一姓,于衷固耿耿也。後荷思甄進,奉命守瓊,適謝伻持書至,開緘展讀,則宗祠告竣,欲遠(yuǎn)征予言為記。予何敢辭?按祠址在城東,地接雩壇,廌峰聳左,文水環(huán)前;金雞天馬,若鳴若躍;寶嶂西山,為翰為屏。先是皆山、懷泉二公卜筑于茲,未協(xié)厥吉。有玄孫汝梧者,連庠生,厥嗣建奇,府庠生,父子殷殷水木之思(注198),輸貲貳百叁十金;洎有必莊者,亦輸貲伍十金。一時族眾亦祇順樂輸。青衿子員若拱、若表、若顯、若鼎、若道行、若禮、若家寶、若瑋、若應(yīng)幀、若淇、若錫命、若演、若成章等,協(xié)力殫衷,共贖前塘,而規(guī)局宏矣。耆俊若汝勵、汝范,師蒙若珍、若謨等,鳩工庀材,綜理得人,而經(jīng)畫備矣。不渝(注199)歲而堂構(gòu)新矣,寧非謝族居然不拔鴻圖也耶?夫先代貽謀,子孫恢拓,更復(fù)彬彬濟濟,仁義相先,忠信相尚,積厚流長,他日當(dāng)有奮鴻翮、漸云衢,為蒼生酧夙望,為朝廷揚庥光(注200),殆與安石(謝安、字安石,晉陽夏即今河南太康人)、疊山(南宋詩人謝枋得號疊山,江西弋陽人),後先輝映。謝祠固將甲天下,直甲閩連已哉!是又謝氏世德世家,必世其報。不佞于衷尤耿耿也。是為記。

城西李氏宗祠記

徐大化(邑令)

寰宇李氏,蓋宗咎繇(注201)云。咎繇,李氏之始也。連陽(注202)李氏,咎繇氏之裔也,家世清陽(注203)陳村。迨宋紹興間,處士九郎公徙居連陽城西,故世稱城西李。傳三世敦武總管文慶,具文武全才。時從元征爪哇,有蕩平功,遂受是職,勅賜金牌,世鎮(zhèn)連、武。厥子仲山、孫良良(注204)輔、曾敬中,并筦(注205)虎符,專節(jié)制,璽書昭垂,世傳不朽;入明,始寢職。七世孫子清公,以明經(jīng)起家,登洪武乙丑進士第,歷官藩臬憲長;從弟和公,復(fù)舉洪武丙子鄉(xiāng)進士,司教錢塘。胤是而降(注206),墨綬花封,後先相望,稱閩西望族。舊故有祠,而堂構(gòu)湫隘,不數(shù)十武,豈亦樸陋相沿,無能恢宏而張大之?其李氏實有闕。歲丁酉(注207),博士君檀等,始議創(chuàng)而更新之。適靈山令君榆,以入覲歸省,首捐百金而倡焉。一時子姓,有材者輸材,有地者輸?shù)兀薪鹫咻斀?,不歃血而爭先歸命(注208)。遂筮吉鳩工,壘壇筑石。申為明堂,堂有寢,神所憑依。上架枰棋,飛鰲拱斗凌霄漢,不可逼視。旁有廳兩:左貯廟中祭器,右則出魂無歸者祔(注209)焉??v步為兩廊,直四丈許,護以粉壁。堂外有卷篷,翼以數(shù)楹,直欄橫檻,有鸞翔鳳舞之勢。檻外為拜壇,寬五丈許,為主祭有爵位。壇外為儀門,橫七丈許,為眾子姓序立位。前為大門,樹坊表,書年、書科、書爵、書名,以光昭先代之盛美。左廊外構(gòu)數(shù)椽,群族之俊者校藝其中。規(guī)模宏大,綜理周密。蓋創(chuàng)建戊戍冬仲(注210),越辛丑仲秋而告成。于是博士君等率諸子弟員詣予乞記。予從公暇,一望其山川,贍(注211)其堂構(gòu),低回久之。且閱其家政整肅,歲時有祭,月旦(注212)有會,冠婚有慶,喪有吊,疾有問,煢獨顛連有赍子。善必錄,過必督;富不驕,貴能下;先後有經(jīng),少長有序;服政而贊“羔羊”(注213)者,亟書媺美于譜牒,嫠居而匹“柏舟”(注214)者,竟請旌揚于郡邑。蓋《書》所稱“孝友兄弟,克施有政”者,李氏若聞風(fēng)而興,可不謂義門乎?予亟族(注215)表其閭,以寓激揚。去今六十(注216)年所,以一官拓落,思欲綴數(shù)語自附李氏之宮墻,以簿(注217)償其觀風(fēng)問俗之夙心,而苦弗逮。而李氏征記書儀,無歲不馳之都下,予再一(注218)把玩,心神踈(注219)然,若概(注220)昔之耳目見聞?wù)?,勃然隱躍于予衷,雖椎魯(注221)自匿,能韜斂不吐哉?且夫前者唱于,隨者唱喁,造物自然之感應(yīng)也。諸君倡于前,以風(fēng)來裔,而後雋之執(zhí)經(jīng)從予游者,斌斌魁傑士也。異日掇取大物(注222),儲國家棟梁柱石之用,予且拭目俟之,則李氏之為李氏者,寧獨以祠重哉?遂為之記。

城南董氏宗祠記

曾汝召(進士)

《易》之《萃》,言“假(注223)有廟”。夫人已亡遠(yuǎn),則其光靈渙于太清、黃壚(注224),貴其子或?qū)O有以萃之。故禮自九七之制,下逮寢室。萃之義大矣哉!董氏昉漢大儒仲舒,系既邈矣。有宋諱五十郎者,原河澗(注225)任丘籍,實為今始祖。三傳德源公,以閩博士教于文公闕里(注226),著節(jié)行;元亂,用遷連城,家邑之東偏。四傳永清公令安東,有政績。嗣是族日蕃,乃遷居城南,以舊宅奉祠始祖以下。嘉靖末,燔于寇。至是後裔仰山率子姓,以乃翁南山、叔祖文山所遺文川橋前地,鳩材而聿新之。或助貲,或納幣,乃簡其才者綜木石,計丹漆。既卜之龜,既逢之吉。閱泰昌改元、迄天啟改元之臘,而祠成。中區(qū)巋然,妥先靈也;左棲附食(注227),推愛親也;右儼(注228)後土,答地脈也;登拜有等,序昭穆也;飲福(注229)有次,介用(注230)逸也;垣墉既勤(注231),嚴(yán)藩衛(wèi)也;門墻面陽,肅瞻對也。美輪美奐(注232),寧獨織烏兔而飲蛟黿?其以敦仁,其以講讓,其以刑兄弟而禦家邦(注233),將見族日昌、化日遠(yuǎn),出不愧簪紱(注234),入不愧宗祐(注235)。其萃今日之子若孫者,非自祖宗之萃始哉?是役也,總督則仰山、文耀、玉臺、楠等,分督則舜文、褒暨序班三策,青衿楷、大焜,皆孝而趨義,和而咸勤,即以追藍田之約,景浦江之烈,何多遜焉。不佞辱在世講(注236),而樂觀其成也。于是乎書。

重修林氏祠記

林國鼎(教諭,閩縣人)

閩夙稱海濱鄒魯(注237),道學(xué)文章,甲于天下,獨莆林、福林族冠八閩。究厥美源,一得金粟之堆于狐穴,有石笏朝墳;一得馬鬣之封于米齊婆,受振海潮音,故爾甲第蟬聯(lián),宦聲鵲起。地靈之關(guān)人杰,誠重矣哉!萬歷己卯(注238),予口卸命典連教,接覽邑勝,廌峰峙其東,寶嶂列其西,天馬前蟠,猛虎後踞,文川九曲而流,華表天外而鑰,嘆曰:“美哉!萬山中一境界。夫非人文萃止之鄉(xiāng)耶?”一日,謁城隍,見一佳城,營于邑治之中土,四圉堅壁,樹木清茂。豎亥履之(注239),廣幾十丈。中列三冢,冢之右肩,昔建祠宇,以妥三代先靈。詢之,則曰:“冢上園,林氏之始祖塋也。”聚族之青衿子及鄉(xiāng)紳而溯其源,乃予先八代祖謙公之右弟,諱祖誠,配于元治中許景輝公之女,干止于此(注240)。今傳十幾世,派衍數(shù)百家,人文輩出,最誇連陽巨姓。亟取譜而比勘之,源由王子比干之後,胙土(注241)西河,昔自固始高詳而入閩,同也;由莆田分為三山,同也。至金元間,避亂散處,莫知所之。茲一旦契若左券,豈非邀祖之靈,令渙者復(fù)萃,離者復(fù)合乎?于是興情水木,登墳而拜其堂,見其狀如螃蟹,來脈分自縣龍。左黌宮,右琴堂,泱泱乎前沼沉金,峨峨乎後屏枕玉,旗峰插漢,獸曜凌霄。都哉(注242)!城市山林,雖古稱半眠,曷以加此?夫地靈則人杰,自昔已然。予稽仕籍,見先達昌化令若儀鳳公,藩相若岱公,博士君若敏、若鶴升、若嶅、若隆、若安,政績赫奕,節(jié)操可紀(jì),斌斌踵武,足為後學(xué)嚆矢(注243)。及睇黌序弟子員與幼學(xué)英俊,悉瑤環(huán)瑜珥,槃槃(注244)才也。謂非佳城所蔭發(fā)不可。誠教之好行其善,克孝克友,履麟仁,揚鳳德,復(fù)銳意于詩書之林,異日掇巍科,立鴻業(yè),拭目以俟,與莆林、福林相頡頏也,寧有艾哉?咸曰:“至哉昌言,愿壽諸石,以為子孫告?!扁耪x在宗黨,無容辭也,遂記之時思堂。

崇報黃東山先生祠碑記

鄭玉(侍郎)

連城東北一里許,有溪曰彭坊,水急湍涆(注245),往來繹絡(luò),最要沖。值淫雨,人患陷溺。邑人黃翁表常惻然憂之。成化乙未(注246),毅然捐產(chǎn),筑石五墩,覆以屋數(shù)十架,費千馀金,歷八載而橋成,過如履坦。連之人咸曰:“茲黃翁德也!”逾數(shù)載,蓆湖江濱之溪,去縣三十里,汀漳阨塞處,或雨暴,水患尤劇,黃翁嘗目擊,又憂之。復(fù)傾產(chǎn)為筑石墩,構(gòu)梁屋,厥費不加少。人無病涉。連之人咸曰:“茲又黃翁德也!”越弘治間,養(yǎng)濟院圮,翁捐貲拓址筑室,不三月而成。適山寇剽掠,時計筑城,帑且竭,翁復(fù)殫貲完之,邑賴安堵。連之人咸歡呼載道曰:“翁德抑何至于斯也!”久之,鄉(xiāng)士大夫耆舊揭景興等,僉謀其所報,以尸祝之,鳴厥事于邑令張君云翰。張君請于郡侯潘公溥,潘公仰而嘆曰:“黃翁德若是,誠不可以忘者,是尚不可以祀乎?”乃請部院司道,輒檄建祠。于是闔邑欣然趣事。厥子守慎曰:“吾翁歷捐金百馀斤以濟人,今取諸人而祠之,吾不敢也。且君子于其先也,當(dāng)繼志焉,矧其重如祠者乎?”遂相地禾埕上,鳩工庀材,崇堂宇,翼墻屋,刻像其中,時奠祝獻,一準(zhǔn)諸《禮》。潘侯聞而善之曰:“茲祠也,成先啟孝,公道昭明,連之有感而思,思而慰,國家崇功報德之典,亦于焉得之矣!”爰額以匾曰“崇報祠”。經(jīng)始于庚寅之上元(注247),而季冬告成焉。張令君遣學(xué)生揭景興等捧潘侯書,謁馀以記。馀聞之《禮》:德施于民則祀之,能禦大災(zāi)、捍大患則祀之。黃翁功德彰彰如是,祀之以快人心,以勸善行,禮敦往昔,振起來茲(注248)。馀于黃氏功德,固嘉之不置,而于侯之勸善以風(fēng)世,能無美乎?表號東山,以世德為時望。素篤孝友,尚勤儉,忘橫逆,辟浮屠,崇正學(xué),遵古禮,遺家訓(xùn),而一本于正心誠意,當(dāng)垂之青史,傳之天下後世以為范。而其德則見于樂施也,而是祠,則所謂掘井得泉者也。子守慎,號青山,祇遹乃考(注249),大美悉歸于親;與邑賢童璽、童世堅相善,其學(xué)本諸修身,其行皆尚仁義。而茲祠之建,則因闔邑之崇報,而自盡其堂構(gòu)之思焉者也,并宜記之以壽于石。

童氏墓祠記

大學(xué)士翁正春撰

古者墓無祠,而寒食上冢。勅定于開元,故卿大夫士,制得立廟以祀其先。連城雁門童氏,稽往牒,則以為陶唐氏之裔。至建寧伯羽公與晦翁(注250)為友,源遠(yuǎn)不具論。宋開禧,始家連城,衣冠繁盛,廟祀久矣,然而未記也。萬歷甲午(注251),大庾令大猷就余論學(xué),余爽然異之。詢其缽傳,大猷曰:“吾先世自克銘以道學(xué)不仕元,嗣而東皋從游吳康齋之門,乃尋樂受良知于王伯安,代以相承,討研學(xué)脈?!扁怕動衅跤谥?,遂與之歡相得,因以祠墓記屬馀,并呈譜焉。馀披閱之。按童三世祖諱(注252)郎者,于宋嘉定間葬城東塔背嶺,而四世祖妣附之,始固佳城而禴祀也。迨萬歷初,乃卜吉于墳左臂上,建祠宇焉。祠屬邑之青龍,形勝嵯峨,龍虎蟠踞。偉哉!邑之靈秀,萃于此矣。夫地靈人杰,恒相掩映。自誠為東鄉(xiāng)令,冰蘗(注253)自持;孫童璽掇巍科,守澂江,承乏三十馀載,披丹竭職,圣天子嘉乃丕績,誥以封贈。厥後經(jīng)術(shù)起家者,若瑞、若瑭、若瑁、若甫、若瑰、若希達、若志熹、若體元、若希榮、若希召、若紹賢、若紹德、若訓(xùn)、若任、若大章、若養(yǎng)正,朝著績,鄉(xiāng)著賢,後先鵲起(注254)。又以文士立武奇功,擒元戎,欽賜廩祿。若邦杰,退流寇,憲府紀(jì)勛;若義寧,令志德。迄于今,纂組(注255)充庭,青衿中分連序,而孝子節(jié)婦,英奇碩抱,賁相望(注256)也。謂非祖德宗功所綿蔭而然耶?夫祖宗精神,曠世如新,支派雖繁,而源本則一,撫時興思,啟血膋而秉郁鬰鬯(注257),以駿奔于俎豆間(注258),謂童氏之族與天壤不朽可也。故為之記。

篤功亭記

宗彝(巡道)

古之君子,其將責(zé)人以有功也,必使之樂其職,安其居,以其優(yōu)游喜樂之心而就吾事。夫豈徒茍悅之哉?凡人之情,其將有為也,其心樂而為之,則致精而不茍,雖殫力費心而不自知,故所為者有成而無難。古之御史也,為法不苛,其勤惰疏密,隨其人之所欲,而吾獨要其成。是以古之循吏,皆能有所建立。夫望人以功,而使其情愁沮不樂,求捨去之不暇,誰肯以其怨沮不平之心而副吾之所欲哉?頃時,予見監(jiān)司(注259)病郡、縣之政不立,扼腕盛怒曰:“是惟飲食燕樂居處游觀之好。吾日夜以法督責(zé)之,使無得有一于此。一歲之日,數(shù)計晷刻,吾從而課率之,使無有頃刻之閑。”以約束為不足,而繼以辱罵;辱罵為不足,而繼以訊詰。方此時,吏起不待晨,臥不及暖;廢飲食,冒疾??;屋室敗漏,不敢修完;器用敝乏,不敢改作。其勤苦如是,猶不足以當(dāng)其意,宜其郡縣之政無所不舉,小大得職,而民物安堵矣。然,吏益奸,民益勞,文書具于有司,而事實不立;吏足以免其身之責(zé),而民不知德,相為欺紿,以善一時,而監(jiān)司卒亦不得而察也。豈非其所為者,無至誠喜樂之心,出于畏罪不獲已,茍以充職故耶?其事功之滅裂(注260)如此,理固然也。

連城令杜君,治邑有能名,以其馀力作燕居之堂,灑掃完潔,足以宴賓客,閱圖書。庭有匾額,因以為名。夫杜君豈以謂劬勞而無益,不若暇佚而有功。將安其居,樂其身,以其獄訟簿書之間,與賢士大夫彈琴飲酒,歡欣相樂,舒心而養(yǎng)神,使其中裕然,然後觀物圖其致,用意于文法尋尺之外,以追古循良君子之風(fēng),以大變俗吏之弊而為之哉?夫古人善為政者,不佚而常安,不勞而善成。吾知杜君其有得于此矣。先是,匄(注261)名于大冢宰(注262)杜純一先生,命曰“篤功”,余思其旨,固有功在。因以為記。

建城隍坊記

張弘俊(按察)

禮不必出于古,求之義而稱、揆之心而安者,皆可以舉也。凡人之生也,食稻而祭先嗇(注263),衣帛而祭先蠶(注264),飲而祭先酒(注265),畜而祭先牧(注266),示不忘本也。猶以為未,則凡日用起居所賴者,如祭門、祭灶、祭中雨留(注267)之類是也。城者以保民禁奸,通節(jié)內(nèi)外,其有功于人最大,顧後世……(注268)

姚坊橋記

陸求可(文宗)

文川水浚源不一,其東一源自陳地大地,二水來至鄭屋村,合流遞衍,而及姚坊。經(jīng)縣治通清流之水,漸次入海。姚坊舊有橋,歲月久,板罅柄脫,傾欹動搖,行者惴惴焉。夫徒杠輿梁(注269)之不設(shè),而民以病涉,此其害之可見者。至于有橋而不足恃,則有不可知之害。此仁人之所隱,而為政者不可緩也。今文林郎杜公士晉允弼,自蓧郡祭酒來領(lǐng)縣事,惻然念之。顧以比年費用日增,較之異時相倍蓰(注270),而不翅左支右吾(注271),殆不暇給。惟是樽縮(注272)浮濫,檢柅(注273)欺隱,銖積寸累,久之,得銀若干兩而贏。于是,撤舊橋而一新之。廣厚堅壯,坦如平路,父老嗟嘆“前所未嘗睹也”。其下流淤潴(注274),蓋浮埠之水聚演而四匯于此。遠(yuǎn)而漳潮,近而各鄉(xiāng)所往來之要津也,而橋可不修乎?迨其刓弊(注275)太甚,費無算計,固不能修矣??滴趿觊c四月終始作,越數(shù)旬而成。其市材僦工(注276),率為平賈。謹(jǐn)視出納,無稽留峻刻之患。民之與官,為市為役,如私家然。自初鳩工以至訖事,無一擾于民者。考之《春秋》,常事不書。凡土木之役,不時害義,固非常矣。至于雖得其時,雖當(dāng)其義,亦謹(jǐn)而書之,蓋以用民力為重也。況(注277)能于艱難偪仄(注278)之中,委曲經(jīng)畫,纖悉備至,未嘗勞民之力,而能革弊除害。以《春秋》之法言之,則其于凡例之外,變文以示義宜,何如?顧馀不足及此也,特記其事而已。

繼雅亭記

杜士晉(邑令)

縣西門為客亭,其楹椽大小凡幾,其材堅,其矢見木無(按即規(guī)模)適中,繚山并溪,支徑逶迤,嶄然孤絕,名以“繼雅”,取淮海先生詩“光華遠(yuǎn)繼周王雅”之句。前諸客餞輅(注279),乃于他氏之祠,進退揖遜局不舒,而徒隸車馬勃磎(注280),湫隘可厭;今周旋馀地矣。朝發(fā)而明日之午抵汀。是亭也,作于康熙六年夏五月日?;蛘咴唬骸昂畈辉诮?,里不受館,單襄公知陳之不兢,子其無譏歟?”(注281)馀曰“唯唯”。先是庀材鳩工,命典史周邦杰漢臣督營,而囑之曰:夫賓至如歸,子產(chǎn)以美晉文。我輩小吏也,客之飲餞于是乎在,豈敢忽諸?且君官貳也,職重任繁,必有以徹(注282)其疑贊其決,況亭之小務(wù)也歟!二十五老一人秦少陽,昔人取益良多,君勉之,裨助所不及,匪獨是亭。

王公文溪生祠碑

李于堅(清流,進士)

邑有宰以牧民。牧民以勢乎?非也,亦察乎時而已。則德威惟畏之說,可以發(fā)明(注283)。蓋牧治平之民,利恩;牧暴亂之民,利用威;牧既亂甫治之民,非思威并濟無以禁奸而蘇困。其德則雨甘雨(注284),威則雷霆也;威則藥石,恩則榖菽也。二道偏用,隳厥治矣。戊子(注285)寇陷,旋值恢復(fù),百姓鳥散魚驚,且饑饉薦臻(注286),瘟疫大作,流亡不可勝數(shù)。豈無長吏謾言招撫?要不過傳舍故事(注287)而已。安所得經(jīng)濟竑(注288)才職此殘疆,以保我士女乎,活我黎首乎?幸陳部院憲臺,簡委賢能吏王侯來蒞茲土。甫下車,慨然曰:“安民莫先弭盜,糾察馀孽?!遍g有梗化之鄉(xiāng),輒策輕騎往諭之;諭之不悛,然後加以嚴(yán)刑。是以頑民懾服,四郊無壘。時己丑冬也。及春水漲流,民病涉,鬻所乘馬,建文川長橋以濟之。夏禾未斂,民嗟枵腹,給粥四門,閱兩月馀,全活者眾。平物價而商賈樂有依歸,撤兵丁而貿(mào)遷竟無騷擾。立兩庠月課,厚獎賞以興人文;捐二百囊金,置學(xué)田以周貧士。修已燬之邑志,增倒塌之城垣。禱雨而甘霖隨轍,駈(注289)虎而猛獸渡河。種種懿政,難以備述。期年之政,連民出湯火、登衽席矣。惜乎不久也,部選蒞任,公輒回車。童叟遮道,紳衿祖餞,留連數(shù)十里。惟德侯之深,慕侯之至,爰建文溪肖像而崇祀焉。公去連雖百年如公矣。夫始也,董之以威,民凜凜惟侯是憚,“孰殺”之語寧無興乎?既也,煦之以恩,民戀戀惟侯是懷,如赤子之依慈母,誰嗣之歌又曷能已已?侯蒞連未期年,而所在著績,所去見思如此,誠足以愧夫靡俸覆饣束(注290)而無豎建者。大抵吏之賢不肖,系乎人;政之得失,系乎術(shù);而操功之能與不能,洵不在乎久與暫也。馀鄰氓也,聞公之政,撰略如左。公諱自成,字備我,號肇予,浙之湖州人,先宰上元,亦以政治見稱焉。

文溪書院記(注291)

段昕(邑令,行取)

正風(fēng)俗自士習(xí)始,敦士習(xí)自理學(xué)始。理學(xué)敝則士習(xí)壞,士習(xí)壞則風(fēng)俗頹。是理學(xué)者,習(xí)俗之端表也???、孟以後,理學(xué)莫盛于宋,宋之理學(xué)莫盛于閩,閩稱鄒魯也久矣?;掴?注292)先生教化之所漸被,龜山、延平、豫章諸先生流風(fēng)遺訓(xùn)之所熏染,固宜理學(xué)之緒之不墜也。乃數(shù)百年來士之卓卓可紀(jì)者,或傳以功業(yè),或顯以節(jié)義,麟麟炳炳(注293),指不勝屈,而志于理學(xué)者卒鮮。掇菁華而不究根荄(注294),騰口語而不務(wù)實踐,蓋由知之不真,守之不定故。即循塗守轍(注295),究與逾閑躍冶(注296)者等。此理學(xué)之所以不明也。予宰連,即訪求鄉(xiāng)先生之志此者以為士鵠(注297),亦期以古今不易之理、圣賢相傳之學(xué),振興士習(xí),為風(fēng)俗倡。得起潛丘先生、東皋童先生二人,雖時有先後,位有顯晦,然皆湛深經(jīng)術(shù),根底圣賢,實有真知篤嗜,樂此不厭者,故能中有所得,而杰然為連士之倡,以續(xù)延平、龜山諸儒之緒。語人物者,莫不首稱二先生,而功名節(jié)義之士未能先焉。大中丞孝先張公表彰理學(xué),命祀二先生于文溪書(注298)院,豈徒以表潛德云耳?蓋將以興頑立懦,守先待後之責(zé),寄之二先生,而期理學(xué)之傳之不絕于來世也。連人士故素習(xí)其教者,如能尊所聞、行所知,尋其源于六經(jīng),敦其行于踐履,更取二先生之所學(xué)而光大之,則士習(xí)日上,風(fēng)俗日古。予于文溪有厚望焉。時通邑之衿,欲文溪之祀于不朽也,而請記于予,因得書其概略,以見理學(xué)之未賞(注299)或熄。而有望于後之為二先生者。

傅氏墓記

滇云段昕撰(進士,連令)

德能昌後,和能致詳,地靈何預(yù)(注300)焉?然孝子仁人之心,未有不汲汲于是者。予得承乏連邑,三年于茲。傅氏之子姓昆弟,皆彬彬有儒者風(fēng),無有非公而至者。予久矣,心識之。知其世有哲人,而後嗣之昌大之未有艾也。適簿書之暇,傅子大章以修墳請記于予。按傅族譜系,乃商相裔也,世居清河。漢、唐、宋、明以來,名臣理學(xué),史不勝書。自傅實為唐威武軍節(jié)度使,避五季(注301)亂,挈男十八郎遷閩邵武石壁(按在今寧化)。居未數(shù)年,又以寇警徙蓮花村(即連城也),傳三世傅念為宋大理評事。自是人文炳蔚,遂為連之望族矣。貢選而仕者,有龍溪教諭之相,河南經(jīng)歷之興,河間經(jīng)歷之謙,南豐主簿之子旻,州別駕之作和,南安司訓(xùn)之應(yīng)元;受封而貴,則有茂榮之誥贈明威將軍;才干而官,則有青俊之征仕郎;聯(lián)捷進士而為名宦、為鄉(xiāng)賢,則有士芳。至若蜚聲黌序,則有文欽、仁欽、慶甫、彥通、恭繼、祖琦、長成、廷相、得貴、良種、士伸、大用;國學(xué)遴選,則有大章、大瑛之候選縣少尹,大任、大才之候補州司馬,大琩之為名太學(xué)。其他天輔、大珙、煥文等,皆讀書種子,斬(注302)然漸見頭角。予固知傅氏之興之未有艾,雖人事之所致,地靈亦不無默相(注303)焉。今公寢丘(注304)在連城波洋,坐丙向壬,與邑龍同干,水聚山環(huán),風(fēng)藏氣煖,誠牛眠佳穴(注305)也。宋時葬諱實號誠一暨配謝氏,後祔葬諱念號勉齋。今傅氏之子姓,重修宅之夫地(注306),有賢孝節(jié)義卓卓可稱者,表其墓以寓激勸,使後之人知世德相承之實有其源。而繼志述事之不可緩,亦司土者之責(zé)也,乃因大章之請,為之銘曰:清河毓秀,巖野發(fā)祥。仁昭義篤,後裕前光。山高兮水長,嗣姓兮繁昌。公從此千秋萬禩(注307),享春秋之醴漿。

【注釋】

①逵:四通八達的道路。

②方面:方向。

③秩秩乎,繩繩乎:極有順序,非常之多。

④三時:三個季節(jié)。

⑤洎:及,到達。

⑥承乏:謙辭,表示所任職位一時無適當(dāng)人選,暫由自己充數(shù)。

⑦尋樂童先生:邑人童世堅,從陽明先生講求良知之學(xué),自稱尋樂先生,本志文學(xué)有傳。

⑧淫祠:濫設(shè)的祠廟。

⑨陳子:即本文作者陳云章。

⑩屈到嗜芰,其子薦之:屈到,戰(zhàn)國楚人。芰,四角之菱角。薦,祭祀,進獻祭品。

(注11)文正麥舟之惠,其子輸之:文正,宋范仲淹謚號。他遣子純?nèi)手凉锰K運麥,船至丹陽,遇石曼卿。曼卿語及無資改葬親人,純?nèi)始匆喳溬幹?。至家,向父述及曼卿窮況事,父曰:“何不以麥舟與之?”純?nèi)试唬骸耙迅吨?。?br />
(注12)浮屠:塔。

(注13)弘、正:明弘治、正德。

(注14)嘉、?。好骷尉浮⒙c。

(注15)辛卯:指明萬歷十九年。

(注16)不榖:不善,古代王侯自稱的謙詞。

(注17)丈:疑為“尺”之誤。

(注18)徐翁:指徐大化,進士,萬歷間由中秘西臺謫連,歷遷戶部尚書。

(注19)朞:同“期(jī)”,一周年。

(注20)權(quán)輿:起始。

(注21)麗:附著物。

(注22)署事傳舍置之:在傳舍中安置署事的地方。署事,部署事務(wù),即今之辦公。傳舍,古時供來往行人休息住宿之處所,如今之招待所,旅社。

(注23)田父師蒞連:指田生玉蒞連任縣令。父師,指所尊敬的長者。

(注24)釐積奸,殄大憝:處治累犯,消滅大惡人。

(注25)猗歟:嘆美之詞。

(注26)我闥八荒:以八荒為我闥。八荒,八方極遠(yuǎn)的地方。闥,夾室,寢室左右之小房。

(注27)帡幪:庇護。

(注28)壽諸石:刻于碑之上作為永久記念。

(注29)子:撫愛。

(注30)詳之繹之:審察之,推究之。

(注31)有間:為時已久。

(注32)杜父母:指杜士晉縣令,康熙元年至六年任縣令。

(注33)黜陟:進退人材。黜,降官;陟,升官。

(注34)樸斲:將原材料砍削加工。樸,未經(jīng)加工成器之材料;斲,zhuó,砍、削。

(注35)呂氏鄉(xiāng)約:宋藍田人呂大防,仁宗寶元元年進士,元祐初官至尚書左仆射。嘗為鄉(xiāng)約曰:“凡同約者,德業(yè)相勸,過失相規(guī),禮俗相交,患難相恤?!毕挛牡摹八{田故事”即指此。鄉(xiāng)約,鄉(xiāng)人共守之約。

(注36)讞:議,斷。

(注37)藍田故事:藍田人呂大防為鄉(xiāng)約的先例。

(注38)倉公:即漢臨菑人淳于意。他曾為齊太倉長,故稱倉公。他少喜醫(yī)術(shù),師同郡陽慶,傳其禁方,為人治病多驗,與扁鵲并稱。

(注39)宓賤宰單父,古寰宰仙居:春秋末期魯國人宓不齊,字子賤,孔子學(xué)生,曾為單父宰,相傳其身不下堂,鳴琴而治。古寰宰仙居,不詳。

(注40)永貞于珉:乾隆縣志作“永鐫于石”。貞珉,石刻碑銘的美稱,猶貞石--堅固之石;珉,似玉的美石?!坝镭懹阽搿保撇煌?;疑應(yīng)作“永鐫于珉”或“永鐫貞珉”。

(注41)大帽:山名,即今稱玳瑁山者。

(注42)林箐嶺山元:樹林竹林深邃高聳。箐,大竹林;嶺,保邃;

山元,高。乾隆縣志作“林箐嶺櫿”。

(注43)往往剽掠村落:缺主語,據(jù)下文主語是“寇”。

(注44)郛:外城。

(注45)今年乙酉:時間不合,“年”字有誤,乾隆縣志作“今上乙酉”,指嘉靖四年。

(注46)旄倪:老人小孩。旄,通“髦”。

(注47)丙申,馀侯至:馀侯,據(jù)文末是指馀德敷。查本志官師卷,馀德敷乃主簿,嘉靖二十年任,而丙申則是嘉靖十五年。

(注48)祝侯:指祝熙,嘉靖年間知縣。

(注49)惄然以嗷:憂傷地嗷叫。

(注50)灑沉澹災(zāi):清除汙泥,消除災(zāi)害,使之安定。灑,清除;沉,淤泥;澹災(zāi),消除災(zāi)害,使之安定。

(注51)丙辰:指嘉靖三十五年。

(注52)以薪以蒸,可南可東:砍木割草,可往南,也可往東。薪,粗木;蒸,柴草。

(注53)福履攸崇:福祿高崇。履,祿;攸,助詞,無義。

(注54)道除雨畢,梁成水涸:道路修治于雨畢之時,橋梁架成于水涸之節(jié)。除,修治。

(注55)膺騰撇岐:應(yīng)作“膺騰撇波”,指游泳。膺,胸;撇,擊。

(注56)深厲淺揭:深則厲,淺則揭。厲,連衣涉水;揭,提起衣裳涉水。

(注57)檐宇翚革:房屋高峻壯麗,檐阿似鳥飛舉翼的建筑形式。翚,大飛;革,通“翮”,鳥翼。

(注58)回祿之變:火災(zāi)?;氐?,火神。

(注59)陽侯之患:水災(zāi)。陽侯,波神。

(注60)予承乏茲土:本文作者許尚靜,饒平舉人,嘉靖四十年任連城縣令。

(注61)褊心之刺:意謂因心地狹窄,只圖私利而被殺死。褊,狹小。刺,殺死。

(注62)載齒之焚:意謂大象因有象牙而被斃。焚,fèn,通“僨”,斃。

(注63)伊于何底:走到哪里去。不堪設(shè)想的意思。本作“伊于胡底”。伊,助詞,無義;于,往;底,至。

(注64)不偏不移:據(jù)上文,應(yīng)作“不褊不侈”。

(注65)此字模糊不清。

(注66)干城:干,盾;城,城郭。都起捍御保衛(wèi)作用。也用以比喻捍衛(wèi)者或御敵立功將領(lǐng)。

(注67)俎豆:俎,置肉的幾;豆,盛干肉一類食物的器皿。都是古代宴客、朝聘、祭祀用的禮器。引申為祭禮,崇奉。

(注68)祀:誤,應(yīng)作“記”。

(注69)沙寇:指沙縣人鄧茂七之眾。

(注70)劉侯:指劉宗寅,江西萬安人,嘉靖四十年辛酉由府推署連。

(注71)疇:誰。

(注72)今宰連城:牛大緯,字文野,瓊州舉人,萬歷十九年任連令。

(注73)升科備用:增加田賦作為地方備用。

(注74)瘍臆:當(dāng)胸生癰瘡,喻重大疾患。瘍癰瘡;臆,當(dāng)胸之處。

(注75)直:正,糾正。

(注76)和糶:平價糶賣。

(注77)祲:陰陽二氣相侵所形成的征象不祥之氣,指水旱災(zāi)害,句中指旱災(zāi)。

(注78)甘棠之思:傳說周武王時,召公(奭)巡行南國曾憩于甘棠樹下,後人思其德,因作甘棠詩。後人用來作為稱頌官吏政績之詞。

(注79)先生:誤,似應(yīng)作“先正”。先正,指前代賢人。

(注80)蒸禴:祭祀。蒸與皆祭名。

(注81)朱桐鄉(xiāng)、文蜀郡:朱桐鄉(xiāng),就是下文的朱邑,他是漢大司農(nóng),曾為桐鄉(xiāng)嗇夫,為民取信,死後葬于桐鄉(xiāng)。文蜀郡,漢文翁,景帝時任蜀郡守,于成都市中起官學(xué),為天下郡國立學(xué)之始。

(注82)傳翙:飛快地傳播。翙,飛聲。

(注83)卻饋:拒絕贈送。

(注84)底績:致績。底,zhǐ,引致,達到。

(注85)去思碑:舊時地方長官離任時地方所立的紀(jì)念碑。

(注86)陳子:指本文作者陳經(jīng)邦。

(注87)逢掖:穿著儒者所服寬袖之衣。逢,大;掖,同“腋”。

(注88)道殍給槥:道路上餓死的人,給予粗陋的薄棺。

(注89)罝:jū,捕兔網(wǎng),泛指捕獸網(wǎng)。

(注90)甘澍:及時雨。

(注91)孳孳:同“孜孜”,勤勉不懈。

(注92)捆閾:門檻。在門檻內(nèi),就是在家中。捆,同“閫”,門限。閾,門檻。

(注93)潴流:停積水流。

(注94)直:只,僅僅。

(注95)踐更:貧者得錢,代當(dāng)值應(yīng)征者為卒。

(注96)戾止:來到。戾,到達。

(注97)餼:贈送。

(注98)廉:查訪。

(注99)編甿:編入戶籍的平民。

(注100)膠東之賞:明神宗時,張居正執(zhí)政,膠東某官因增賦額獲賞。

(注101)西臺:中書省別稱。

(注102)左官:降職外遷之官。

(注103)銅墨之班:縣級官吏。銅印墨綬,謂縣令、縣宰。

(注104)侘傺:失意而精神恍惚的樣子。

(注105)注厝:措置,安排處理。厝,通“措”。

(注106)令甲:法令編次的第一篇,也可作為法令的通稱。

(注107)乙巳歲:指萬歷三十三年。

(注108)鰓鰓然:憂懼的樣子。

(注109)牛刀風(fēng)斤:喻具有大材的人具有高超的技藝。牛刀,宰牛的刀,指具有大材的人。風(fēng)斤,運斧成風(fēng)。斤,斧頭。

(注110)犁然:分明、明晰的樣子。犁,通“歷”。

(注111)寮:通“僚”。

(注112)寅恭:恭敬。寅,恭敬。

(注113)屏騶卻蓋:除去騶從,去掉車蓋,就是不坐車而步行。

(注114)武:古以六尺為步,半步為武。

(注115)孔:大。

(注116)祝融:火神。

(注117)貱鏹錢:貱,以己所有以益人。鏹,成串的錢。

(注117)倍德:背棄恩德。倍,通“背”。

(注118)詞:誤,應(yīng)是“祠”。

(注119)徽猷:高明的謀畫?;?,善,美。

(注120)何居:什么,為什么。居,jī,助詞。

(注121)棠茇:棠樹下召公所停留之草舍,喻多惠政的杜公之祠。茇:bа,止于草舍中。傳說周召公奭巡行南國,在棠樹下聽訟斷案,後人思之,不忍伐其樹。

(注122)弗薙弗芟:意思是沒有一草一木的損壞。薙,tì,迫地除草;芟,shn,除草。

(注123)戊子:清順治五年。而本志大事紀(jì)載,徐承澤于順治三年十月蒞任,四年十二月山冠圍城,三日城阝舀,縣令徐被獲至寇營,義不屈,咬牙怒目罵賊而死;五年戊子元旦恢復(fù)。

(注124)牲房:放祭祀用的牲畜的有腳祭器。

(注125)醳:同“釋”。

(注126)供億罷極:供應(yīng)的東西非常缺乏。億,供應(yīng)的東西。罷,pí,疲;極,疲困,皆引申為缺乏之意。

(注127)撟虔:用詐力強取。撟,通“矯”。凡稱詐為矯,強取為虔。

(注128)輸饟:繳納糧餉。

(注129)蹛:通“滯”。

(注130)庀泉媺政:治理泉州的美政。庀,pǐ,治理;媺,同“美”。

(注131)甲午:指順治十一年。

(注132)三山、莆陽皆倚溫陵為存亡:三山,福州;莆陽,莆田;溫陵,泉州。

(注133)鄉(xiāng):通“向”,向使。

(注134)詘:通“屈”。

(注135)借寇:東漢寇恂曾為潁川太守,後隨光武帝至穎川,百姓攔住光武帝說:“愿從陛下復(fù)借寇君一年。”後人以借寇為地方挽留官員的典故。

(注136)鳩材庀:疑漏一“工”字,應(yīng)作“鳩材庀工”。鳩材,聚集材料。庀工,具備動工條件,開始動工。庀,具備。

(注137)寒潢池之膽:使潢池之膽寒。潢池,池塘,指被迫為盜者。漢龔遂傳:“其民困于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意謂海濱人民被迫為盜,猶如幼兒盜竊兵器,戲弄于池塘之畔,并非有意為亂。

(注138)意:思。乾隆縣志作“憶”。

(注139)斁:yì,厭。

(注140)此三字模糊,難以辨認(rèn)。

(注141)此三字空白。

(注142)此二字模糊,難以辨認(rèn)。

(注143)一刖,再刖而三刖:刖,砍,斷,古代砍掉腳的酷刑。文中借卞和獻璞為楚王所刖典故,喻接連幾次提出好的建議而不受信任,反被處分。

(注144)耳:聞,聽說。

(注145)此三字模糊難辨。

(注146)此二字模糊難辨。

(注147)干:求取。

(注148)壬辰年:順治九年。

(注149)漸:流入。

(注150)辛卯:順治八年。

(注151)迓衡秉鈞:常作“持衡秉鈞”,以秤稱物衡量輕重,喻銓選人材,掌握國政。持衡與秉鈞同義。

(注152)拾遺補闕:拾遺,官名,常供奉諷諫;補闕亦官名,職務(wù)為侍從諷讠東。

(注153)韓魏公:指宋韓琦,天圣五年進士;仁宗時,任陜西經(jīng)略招討史,與范仲淹齊名,為朝廷所倚重;嘉祐中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英宗立,封魏國公。

(注154)蕞爾:非常小。

(注155)薦饑:一再發(fā)生饑荒。

(注156)驚鴻:驚飛的鴻雁,喻逃亡的百姓。

(注157)樂只:《詩·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边@是稱美君子之惠能及下的詩篇,“樂只”即指此詩。

(注158)畏壘、桐鄉(xiāng):畏壘,山名,《莊子·庚桑楚》說,庚桑楚,北居畏壘之山;居三年,畏壘大穰。桐鄉(xiāng),地名,在今安徽桐城縣北,漢大司農(nóng)朱邑曾為桐鄉(xiāng)嗇夫,為民敬信。如畏壘、桐鄉(xiāng),意思是如畏壘之對庚桑楚,桐鄉(xiāng)之對朱邑,尸而祝之,永遠(yuǎn)崇敬懷念。

(注159)糜至:應(yīng)作“麇至”,成群而來。

(注160)木皂治外,焦桐治內(nèi):以木皂治外,以焦桐治內(nèi)。意思是,外除污去穢,清除貪官污吏;內(nèi)以教育感化人民。木皂,樹上的皂莢,古時用皂莢去污穢。焦桐,琴,儒家主張以禮樂治國。

(注161)仳離:離別,離散。

(注162)駁勘:駁回復(fù)查。

(注163)烝髦:推舉英俊之士。

(注164)子衿勿歌姚蔡:有知識的讀書人不再歌頌佛教和法家。姚,明初以誦經(jīng)與燕王朱棣投契而飛黃騰達的僧人姚廣孝;蔡,戰(zhàn)國為秦相、攻滅西周的法家人物蔡澤。

(注165)《蓼莪》:《詩·小雅》篇名。此詩為孝子追念父母之作,後因以《蓼莪》指對亡親的悼念。

(注166)載木主如任:把亡親的神主載到任所。木主,為死者立的木制牌位,即神主。如,往、到。

(注167)忌:忌日。舊俗父母死亡之日禁飲酒作樂,叫忌日。

(注168)錫類:《詩經(jīng)》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敝感⒆印?br />
(注169)保:應(yīng)作“寶”。

(注170)蛇:應(yīng)作“蜿”。

(注171)壽寧翁令茲邑:查本縣縣志,宋代皆無沈壽寧為連城令的記載,宋紹興三年置縣時知縣事是卓庠。

(注172)緇流:僧徒。

(注173)千祀之故:乾隆與民國縣志皆作“千秋之祀”。

(注174)乃富言橋請倩康續(xù)記:乾隆與民國縣志皆無“橋請”二字。

(注175)石業(yè)已礱:碑石已經(jīng)磨好。

(注176)孔良:甚良。

(注177)孔藏:甚善。

(注178)因:乾隆縣志作“固”。

(注179)坐具:梵語尼師壇、尼師旦那的意譯。僧人在袈裟下,置片布,作護身、護衣以及護床席臥具之用。文中指建宮觀之地。

(注180)長永欽,家連城,為連令:查歷代連城縣志,宋代皆無沈永欽為連城令的記載。

(注181)紹興己卯:即紹興五年。

(注182)士:乾隆縣志作“主”,民國縣志作“土”。

(注183)詵詵:眾多的樣子。

(注184)亶:誠然,信然。

(注185)具:應(yīng)是“且”。

(注186)曲豆:復(fù)印本是豎排,疑是豐山之豐的誤刻。

(注187)家君:自稱父親。疑指云南新興州貢士,萬歷四十四年任連城縣令的雷同聲。

(注188)萬歷丙午:萬歷三十四年。

(注189)高翥長騫:形容建筑物的高聳壯麗。翥、騫,展翅的樣子。

(注190)儀物數(shù):應(yīng)作“儀物之?dāng)?shù)”。

(注191)萬歷庚申年:萬歷四十八年。

(注192)昉:始,開始。

(注193)員:應(yīng)是“有”之誤。

(注194)假館:借用館舍,指寄居。

(注195)浚源:起源。

(注196)東山:晉謝安,字安石,早年隱居于東山,故世稱謝東山。

(注197)世:繼承。

(注198)水木之思:水有源,木有根,水木之思喻對祖先的思念。

(注199)渝:應(yīng)作“逾”。

(注200)庥光:盛美的光輝。庥,同“休”。

(注201)咎繇:咎,gаo。咎繇,即皋陶(yаo)。

(注202)連陽:連城。

(注203)清陽:清流。也可能指漢縣名,宋省入清河縣,故城在今河北清河縣東。

(注204)良良:其一為衍字。

(注205)莞:同“管”,主管,掌握。

(注206)胤是而降:繼此而下。

(注207)丁酉:萬歷二十五年。

(注208)歸命:響應(yīng)。

(注209)祔:祭名,與祖先合享之祭。

(注210)冬仲:應(yīng)作“仲冬”。

(注211)贍:應(yīng)作“瞻”。

(注212)月旦:農(nóng)歷每月初一。

(注213)羔羊:《詩·國風(fēng)·召南》的篇名,比喻卿士大夫的高潔,後遂用以稱賢士大夫。

(注214)柏舟:《清·鄘風(fēng)》有柏舟篇。稱婦喪夫為“柏舟之痛”,夫死不嫁為“柏舟之節(jié)”。

(注215)族:系“旌”之誤。

(注216)六十:乾隆與民國縣志皆作“六七”。

(注217)簿:應(yīng)作“薄”。

(注218)再一:應(yīng)作“一再”。

(注219)踈:應(yīng)作“竦”。

(注220)概:應(yīng)用“慨”。

(注221)椎魯:魯鈍。

(注222)物:乾隆與民國縣志皆作“魁”。

(注223)假:通“遐”,遠(yuǎn)。

(注224)太清黃壚:天空和地下。黃壚,黃泉下的壚土,猶黃泉。

(注225)澗:應(yīng)作“間”。

(注226)文公闕里:朱熹(文公)搜徒講學(xué)的地方。闕里,孔子授徒之所,在洙、泗間;文中指朱熹晚年徙居之建陽考亭,主講紫陽書院。

(注227)附食:疑指後代子孫之配享神主,祭祠時也一并祭祀,故叫附食。

(注228)儼:莊重,作動詞用,猶敬奉。

(注229)飲福:祭畢飲供神之酒,謂受神之福,故曰飲福。福,祭神之酒肉。

(注230)介用:以助吃喝。

(注231)垣墉既勤:建造墻壁,竭盡勤勞。垣墉,墻壁;高曰墉,矮曰垣。

(注232)美輪美奐:形容高大美觀,多用于贊美新屋。輪,輪囷,言高大;奐,言眾多。

(注233)刑兄弟而御家邦:給兄弟做出典范,進而治理好一家一國。刑,通“型”,作動詞用,作典范,榜樣之意。

(注234)簪紱:簪,冠簪,紱,絲織之纓帶。皆古代禮服之制,以喻顯貴。

(注235)宗祐:疑是“宗祏”之誤。宗祏,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室,指祖宗之靈。

(注236)世講:指兩姓子孫有共同講學(xué)的情誼。後稱朋友的後輩,或老師稱學(xué)生為世講。

(注237)鄒魯:鄒,孟子故鄉(xiāng);魯,孔子故鄉(xiāng)。鄒魯喻文化昌盛之地。

(注238)萬歷己卯:萬歷七年。

(注239)豎亥履之:健行者用腳步量一量這地方。豎亥,傳說是夏禹的臣子,善于走路。履,踩、踏,文中指用步子丈量。

(注240)干止于此:尸骸埋在這里。干,軀干,尸體。

(注241)胙土:帝王以土地賜封功臣,酬其勛績。胙,賜與、報答。

(注242)都哉:優(yōu)美啊。

(注243)嚆矢:響箭。響箭發(fā)射時,聲先于箭而到,以比喻事物的開端、先聲。嚆,呼叫。

(注244)槃槃:大的樣子。

(注245)湍■〈氵旱〉:疑為“湍涆”之誤。湍涆,水流急速。湍,急流之水;涆,水流疾也。

(注246)成化乙未:成化十一年。

(注247)庚寅之上元:嘉靖九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

(注248)來茲:來年,也指今後。茲,年。

(注249)祇遹乃考:恭敬地遵循他的已死父親的做法。祗,恭敬。遹,遵循。考,已死的父親。祇,本應(yīng)作“祗”,但古籍中?;煊?。

(注250)晦翁:朱熹,生于延平,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遁翁,故人稱晦翁。

(注251)萬歷甲午:萬歷二十二年。

(注252)童三世祖諱1郎者:乾隆與民國縣志皆作“童氏二世祖姚羅氏”。

(注253)冰蘗:飲冰食蘗,指生活清苦。蘗,芽枝。

(注254)鵲起:本謂見機遠(yuǎn)引,引申為乘勢奮起。

(注255)纂組:赤色的綬帶,指大官。纂,赤色帶子;組,絲帶。

(注256)賁相望:奮起者甚眾。賁,通“奮”,振起。

(注257)啟血膋而秉郁鬯:宰殺牲畜并拿郁鬯酒。膋,liао,脂肪;郁(chn),古代祭祀用酒名。

(注258)駿奔于俎豆間:在祭祀用的各種禮器間急速奔走。駿奔,急速奔走。俎,置肉的幾;豆,盛干肉一類食物的器皿。

(注259)監(jiān)司:指監(jiān)察地方屬吏之官。清代司、道以監(jiān)督府、縣為專責(zé),通稱監(jiān)司。

(注260)滅裂:違背。

(注261)匄:同“丐”,乞求。

(注262)大冢宰:稱吏部尚書。

(注263)先嗇:古代傳說,神農(nóng)教民始稼嗇,故稱神農(nóng)為先嗇。嗇,即穡,收獲,泛指耕種。

(注264)先蠶:傳說中開始教民育蠶之神。

(注265)先酒:始創(chuàng)造酒的人。

(注266)先牧:最先教民畜牧的人。

(注267)中雨留:中室,即後來之宅神。

(注268)復(fù)印本至此,下缺一頁,無法補全。

(注269)徒杠輿梁:可步行通過的木橋和可通車的大橋。

(注270)倍蓰:好幾倍。倍,一倍;蓰,五倍。

(注271)不翅左支右吾:不僅各處勉強支撐。翅,通“啻”,僅。支吾,勉強支撐。

(注272)樽縮:節(jié)省壓縮。樽,同“撙”,節(jié)省。

(注273)檢柅:約束阻塞。檢,約束,限制;柅,遏止、阻塞。

(注274)潴:聚會停積。,疑為“瘀”之誤,血液凝積;潴,水流停積。

(注275)刓弊:同“刓敝”,凋敝。

(注276)僦工:雇工。

(注277)此字模糊難辨。疑為況字。

(注278)偪仄:迫近、相迫。也作“偪側(cè)”。偪,同“逼”。

(注279)餞輅:送行和迎接。餞,以酒食送行;輅,yа,通“迓”,迎。

(注280)勃溪:爭斗。勃,爭;溪,同“谿”,空”室無空虛之地而爭斗。

(注281)侯不在疆,里不受館,單襄公知陳之不兢,子其無譏歟:你當(dāng)縣令的不在邊界上(迎送),主管宅里事務(wù)的官員不為賓客安排住宿,像東周單襄公了解陳國的不恭敬一樣,你難道不會受到指責(zé)嗎?疆,邊界;里,司里,春秋官名,主宰宅里事務(wù);兢,敬;譏,譴責(zé),非議。

(注282)徹:通“撤”,除去。

(注283)發(fā)明:闡明。

(注284)雨甘雨:應(yīng)作“甘雨”。

(注285)戊子:指順治五年。

(注286)薦臻,頻接而來。薦,頻,一再;臻,至。

(注287)傳舍故事:把官署視為傳舍的舊事。意思是像過去的官吏一樣,僅是官樣文章,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并不盡心盡責(zé)。傳舍,供來往行人休止住宿的處所。故事,舊事,舊業(yè)。

(注288)竑:疑應(yīng)作“弘”或“紘”,通“宏”。

(注289)駈:“驅(qū)”的俗字。

(注290)靡俸覆饣束:浪費俸祿,不勝任而敗事。覆饣束:鼎中食物傾出于外,喻不勝任而敗事。

(注291)《王文溪書院記》及下一篇《傅氏墓記》都是後來重印時羼入之文字。因為兩篇的作者段昕,是康熙四十七年才任連城縣令,而且刻板的字體也完全不同。

(注292)晦庵:朱熹別號。

(注293)麟麟炳炳:光明顯赫。麟,與“燐”古字通用。麟麟,光明的樣子;炳炳,非常明亮、顯著。

(注294)根荄:植物的根。荄,草根,指事物的根本。

(注295)循塗守轍:猶言循規(guī)蹈矩,遵守常規(guī)。塗,同“途”。

(注296)逾閑躍冶:超越范圍而自炫。閑,猶法也,范圍。躍冶,喻自炫,求有所表現(xiàn);語出《莊子·大宗師》:“今之大冶鑄金,金踴躍曰:‘我且必為鏌铘,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br />
(注297)鵠:箭靶的中心,喻目標(biāo)、目的,引申為榜樣、楷模。

(注298)復(fù)印本上,這篇文章至此為止,下缺:下面的文字,是據(jù)乾隆縣志補上的。

(注299)賞:應(yīng)作“嘗”。

(注300)預(yù):通“與”,參與。

(注301)五季:指唐宋之間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

(注302)斬:通“嶄”。

(注303)默相:暗中扶助。相,xiаn,扶助,輔助。

(注304)寢丘:春秋楚邑名。相傳楚令尹孫叔敖臨死時告誡其子勿受楚王美地,而請封于條件較差的寢丘,可以長保不失。文中喻指佳墳。

(注305)年眠佳穴:迷信說法,謂能使子孫富貴之墳地。《晉書》周昉傳附周光:“初,陶侃微時,丁艱,將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謂曰:‘前岡見一牛眠于山?jīng)@中,其地若葬,位極人臣矣?!?br />
(注306)夫地:疑應(yīng)是“天地”。

(注307)禩:“祀”的異體字。乾隆縣志在“禩”字後有“兮”字。祀,年。

○詩賦

連城八景詠

(本志八景指三龍井、冠廌山、金雞山、

天馬山、白云洞、放生池、石門巖、滴水巖)

三龍井

周景辰(令)①

靈物蜒蟠絕穴天,神光照燭斗牛間。峰頭月色渾如洗,得見雙龍帶子還。

三龍井

吳穟(諭)

仙子青蛇袖里蟠,飲泉偶墮井中間。須臾化作龍飛去,帶得雌雄兩劍還。

登冠廌

王喬桂(巡道)

青天渺無云,登高望不極。白日照滄溟,妖氛潛以熄。豁然發(fā)長吟,搖搖北鴻翼。

題冠廌

李得陽(巡道)

御史曾留獬廌冠,千年雄立出間關(guān)。飲露不嫌天闕遠(yuǎn),披鱗無卻斧霜寒。遠(yuǎn)岫似供書笏字,飛泉時瀉濯纓湍。謾言名岳埋山骨,側(cè)向連城側(cè)面看。

同前

康憲(僉事)

寸補無能負(fù)廌冠,偶登廌冠愧相看。天梯欲躡思凌漢,玉峽微行怯痟寒。云斂峰頭瞻石丈,風(fēng)鳴松籟下仙鸞。維摩斗室蒲團坐,啖草茹菘亦自安。

前題

劉玉成(郡守)

登臨一罷幾回秋,乘興重來續(xù)舊游。徑仄欲窮苔蘚合,云深不斷晚山稠。蓮花尚憶峰頭見,詩句空慚石上留。日暮憑高情未極,歸來頓覺此生浮。

前題

陳善行(同知)

悠悠松徑貯云煙,仄步丹梯思爽然?;厥滓芽闯鞘羞h(yuǎn),仰攀還覺斗牛連。高臺石室千年在,修竹清泉一味玄。②附諸賢頻劇飲,歸來踏月過文川。

前題

彭而珩(節(jié)推)

孤衣千仞躡巃嵸③,冠廌孤懸半壑中。百折層梯驚越鳥,千尋流沫侭寒楓。迷云淡鎖洪濛界,古剎高騰法相④空。回首屏巒饒晚翠,絕人長嘯幾人同。

次前韻

溫景明

危巖出地郁巃嵸,墟里孤煙入望中。四壁削成寒鐵廌,千山移就玉林楓。天開一線丹梯墜,鬼劈層分云棧空。自顧吮毫慚作賦,登高猶大夫同。

前題

吳明昌(節(jié)推)

月窟天根了不分,山山奇石引青云。丹梯似棧凌仙路,廌石如冠隱繡文。一線碧霄隨嶂合,半簾飛瀑共鐘聞??煊蜗步衩髟祝唤罅舸隣T薰。

題冠廌

吳之儒(節(jié)推)

冠廌山房遠(yuǎn)市煙,碧桃紅杏自年年。幽巖長結(jié)四時霧,夾壁中間一線天。石塹險關(guān)曾保障,洞門深鎖且談玄。憑欄一望風(fēng)塵靜,縱飲何妨呼醉仙。

次僉事康韻

雷同聲(令)⑤

曉來涼露濕衣冠,拂拭衣冠遍處看。雙屐踏開瑤草路,一瓢吸盡玉泉寒。翻然飛舄⑥騰青嶂,倏爾吹簫下彩鸞。瀟灑欲逃繩檢⑦外,暫移棲息一枝安。

題冠廌

郭鵬(令)⑧

人間何處是蓬萊,一陟蓮峰胸次⑨開。危石千尋空欲墜,飛泉百丈畫中來。芝房承露荷仙掌,竹杖隨云步玉臺。拓落渾忘形似我,恍疑今已脫凡胎。

登冠廌

郭鵬

嶙峋萬疊起層眸,空里高明世界收。弓矢久從文德戢,冠廌今為政清留。煙云變態(tài)消塵侶,詩酒留連送客秋(注10)。往事悠悠徒感慨,一樽聊對野人(注11)幽。

前題

方進(令)(注12)

半云亭畔上山難,亦復(fù)尋幽問廌山。翠結(jié)蒙莑莑(注13)蒼玉立,綠分清映字泉寒。山花依檻迎人笑,野鶴巢云伴石。貪賞不知歸去晚,紫騮嘶過月明間。

登冠廌(和彭而珩司理韻)

張大觀(令)(注14)

蒼蒼佳氣郁巃嵸,天柱斜撐半壁中。遮那眼界迷山閣,潦倒行蹤問老楓。登臨遠(yuǎn)度塵囂外,徙倚平看物慮空。聞得仙槎(注15)無定止,飛鳧(注16)到處也堪同。

冠廌峰

周景辰(令)

霜風(fēng)搖落滿空山,秋葉稜稜(注17)護鐵冠。鵠立(注18)蓮峰天咫尺,儼如正色立朝班。

前題

吳穟(諭)

碧血千年化一山,峨峨猶戴殿前冠。當(dāng)年抗疏回天日,不與諸峰列笏班。

前題

陶文彥(令)(注19)

孤崖天半際中分,霧繞晴暉染翠云。駭鹿不驚封了色,酬山豈惜掌成文。半龕消化五濁(注20)業(yè),一夕飛騰萬劫聞。客子莫愁歸路險,重斟引滿倚斜曛(注21)。

次方邑侯詠

童璽(邑人,知府)(注22)

扶人曳履不辭難,問柳尋花到遠(yuǎn)山。冷眼風(fēng)披吹不倦,熱衷泉飲酌來寒。蓮池魚躍波翻動,林谷鳥棲羽習(xí)閑。俯仰乾坤了無事,那知身在世塵間。

登廌山(次陳郡尊韻)

童茂成(邑舉人)

巉巖怪石拂云煙,幾度登臨意迥然。日月浴天雙鏡峙,風(fēng)云匝地萬山連。微言大易潛龍宿,蘧坐春秋亭草玄。我友共商經(jīng)世業(yè)。須教弩(注23)力學(xué)文川。

前題(和吳司理韻)

童三綱(邑學(xué)生)

山律崒(注24)山頭多紫煙,天工琢辟在何年?數(shù)峰高處見奇石,一線中間有漏天。幽壑耐人屐齒(注25),古風(fēng)予我道心玄??鄬⒅x卻紲韁(注26)絆,老是山中狗也仙。

前題(和郭梧陽邑令韻)

林元陽(邑廩生)

世路紛紛盡蒿萊,誰能清飲一尊開?千巖石骨如云涌,半夜松聲和雨來。野鳥凌空銜落葉,古碑幽徑?jīng)]蒼苔。漁溪日暮僧歸寺,鋤得新篁帶紫胎。

續(xù)志

遙同王公路游冠廌

陳襄(建寧巡道)

聞?wù)f冠廌有神工,可當(dāng)武夷之全風(fēng)。為余寄語連城令,潑墨淋漓寫個中。

游冠廌

王三捷(保定人)

擎霄拄漢不泥,最上奇觀勒字題。不憚詶(注27)山凌絕頂,半山猶聽下方雞。

登冠廌

盧裕礪(郡丞)

群山環(huán)立別開天,洞里幽光未許傳。如燭斯燃石插漢,有金成字海通泉。橫空今日峰峰玉,匝地當(dāng)年朵朵蓮。敬為觀風(fēng)登眺久,疲癃(注28)色起萬家煙。

春日登冠廌

徐開遠(yuǎn)(節(jié)推)

草色茸茸傍柳青,省方(注29)此日發(fā)臨汀。修逢上巳流觴禊,醉若環(huán)山太守亭。為戀十三奇勝(注30)地,且延百二鶴龜齡。馬卿(注31)何不皆頭白,冠廌空教自漠冥。

登冠廌(次前韻)

張來鳳(真定人,孝廉)

連城門外眼生青,東望清漳西望汀。飛去三龍空是井,憩來九老尚存亭。風(fēng)前驚對王侯臘,杖底慚周甲子齡。東道久饒彭澤興,開尊同嘯問蒼冥。

秋日游冠廌山

忠潔公弟金鏡(都門)

雨滌山容痟(注32),煙離葉不肥。伏陰(注33)鳴夜砌,泫露的(注34)朝晞。漫檢歡悲句,還添長短衣。憑高目云榭,群馬逐溪飛。

前題

忠潔公七弟金鑣(武進人)

索索葉自雨,而知秋已分,淚斑劍頭琭,紫繡衣環(huán)紋。魚腦別波已,蜜脾仄蜂群。吾將陟南岳,攜爾人(注35)中云。

登冠廌聞蟬

陶元征(浙江人)

語澀意猶嫣,風(fēng)翻音未歇。況際高山隈,而我生凄惻。垂緌引露知,斂足成羽翼。羽翼不可攀,臨風(fēng)驚暮寒。

題杜岱麓冠廌山祠(丙午)

楊彭齡(順天人)

一股尸蟲不值錢,君何面目向城蓮?五年作吏愁雙鬢,半紀(jì)為官信上天(原注:衙有信天園)。其畝荒榛罝餓鹿,箇山林木剩啼鵑。懸燈巖際僧來往,笑罵方冠何責(zé)焉。

秋日登冠廌(賦得舊寺巖前幾樹茶)

盧履祺(三河人)

高山插漢幛荊扉,惹草沾花醉欲歸。金字泉中初覆碗,桃源洞口可添衣。索茗正切尋新葉,轉(zhuǎn)路剛臨看落暉。為語連云寄湘水,明年好向楚江飛。

前題(和金仲遠(yuǎn)韻)

雷化麟(寧化人)

剎古杉松老,山深麋鹿肥。洞煙迷夕照,嵐靄密暾晞(注36)。欲拭芙蓉劍,還裁薜荔衣。峰尖時眺望,聞雁復(fù)依稀。

游冠廌詩二首

朱雯(石門進士)

綠楊繋馬入看山,勝侶登臨未擬還??禈?注37)幽奇蒼玉峽,支公(注38)結(jié)構(gòu)白云灣。陰崖坐雨蛟龍沒,深谷聞泉麋鹿閑。乘興拓尋凌絕巘,海門(注39)悲淚滿津關(guān)。

其二

云樹千尋滿碧灘,共攜樽酒話高寒。杯前飛瀑啼猿冷,花里仙臺去鳥殘。城郭千家軍餉急,河山幾處客衣單。陸生(注40)未許通南越,嘯詠溪山醉眼看。

冠廌紀(jì)游

黃德

]燝

取將瀣露(注41)沁心涼,晞髪(注42)巖阿對月米女(注43)。綰就云鬟跨鳳去,空馀玉乳至今香。(右玉女盆)

月明緱嶺(注44)夜吹簫,知是仙家翠蓋遙。閬苑(注45)觴前曾訂否,云中拍手笑相招。(右仙鶴巖)

驪燭西銜不夜天,空山古剎一燈燃。女媧煉罷存罝照,獨峙風(fēng)前萬仞巔。(右照天燭)

何年神斧鑿霄梯,縹緲峰高望欲迷。采茗僧歸云尚濕,層崖石上爾應(yīng)題。(右一線天)

水蓮精舍(在冠廌山)

康憲(僉事)

洞大深處亦超然,云作池塘石作蓮。欲向此中尋道味,逢人羞乞買山錢(注46)。

登蓮峰(冠廌山乃此中一景)

劉玉成(郡守)

睠(注47)茲蓮峰山,端居負(fù)遐想。廿載今始游,歷歷皆心賞。初發(fā)自丹梯,整衣聊直上。尋彼桃花源,飛泉半空響。冠廌何嵯峨,足令寒魍魎。左折禮玄真,右指白云敞。雙峰矗層霄,依稀混沌壤。煉補豈不工,中遺一線廣。躡蹬俯崢嶸,回首裂豁爽。努力陟其巔,忽忽超象罔(注48)。辟岫合迨遝(注49),蒼翠不盈掌。顧我二三子,相期長偃仰。

止舟

(注50)題

沈應(yīng)奎(郡守)

大塊濛鴻誰界劃?連城巽隅(注51)多奇石。巒氣上薄晴空豁,山斬巖峭聳璚(注52)霄窄。有時高掛數(shù)峰青,有時矗立浮云白。嶙嶙復(fù)峋峋,錯錯復(fù)落落。此道問之太乙初,生天生帝方開。盤亙直插微茫際,丈人顛頭分主伯。藥爐丹灶玄之玄,至今唯有巨靈跡。笑予俗吏愧山靈,他年世外為逋客(注53)。

春日偕學(xué)博陳仁岡徐環(huán)溪

游桂山三老登蓮峰絕頂

徐大化(令)(注54)

五柳先生放衙早,訟庭閴寂(注55)閑如掃。蓮華峰頭春色妍,山靈期余恣探討。予懷寥落轉(zhuǎn)紛紜,搜奇直欲破氤氳。身憑清漢雙飛箇,足躡丹梯千尺云。金泉香暖堪種藥,珠樹玲瓏舞丹鶴。何處衣冠秦漢人,為言避難藏丘壑。時殊事異幾千秋,烏龍洞口花滿洲。云間忽爾聞雞唱,定有仙人在上頭。我意從之登絕頂,好向仙人問丹鼎。須臾九老笑相迎,貽余火棗供青茗。冷然故作微風(fēng)行,仰見星斗紛縱橫。東顧閩海三千里,海底珊瑚葉葉明。掩映桃花紅萬樹,樹裏弦歌聲滿城。

夜宿蓮峰

馬上榮(長汀)

攜友薰風(fēng)寄此庵,芝蘭競爽輳花曇。夜來天雨清書帳,讖(注56)罷禪燈冷佛龕。何處木魚藏世界,幾回金口愧兒男。聞雞欲喚玄風(fēng)發(fā),點石干霄吾道南(注57)。

蓮花館即事

謝家寶(邑人,別駕)

煙霞不斷此山居,記昔伊吾度歲馀。啟匣迎風(fēng)花落硯,開簾巢角燕窺書。三年下帳常懷董(注58),二子趨庭欲步徐(注59)。濁酒寒燈今夜事,乾坤何處不為廬。



謝家寶

一榻清陰竹院居,餐麻胡飯尚多馀(注60)。蠅迷故戀窗間紙,風(fēng)妒偏翻案上書。共說利名俱草草,幾能泉石自徐徐。園林日涉都成趣,人境原來可結(jié)廬。

登蓮峰

謝錫命(邑廩生)

千尺峰頭結(jié)小庵,誅茅不厭惜花曇。當(dāng)年鬼斧開人境,入夜禪燈點石龕。共說鴻冥遺世網(wǎng)(注61),誰知豹變(注62)屬奇男。逢人奢問長安道,愿借公車作指南。

前題

李德楨(邑廩生)

玉井蓮華十丈尋,半云亭上哭銅人。斷鰲負(fù)柱鴻濛界,若木(注63)扶輿日月輪。鐵蕊虛空捶未碎,玉荄卻老(注64)始橫陳。前峰一一如十指,應(yīng)悟人天過去身。

九日與邑侯陳公登蓮峰宴飲

謝元(邑人)

山郭澹明暉,林聲靜郊野。乾坤肅以清,登眺屬多暇。欲踐尋幽期,招呼命軒駕。載酒上蓮峰,憑高憩層榭。支山云影橫,華洞海天瀉。煙散霞隥晴,日斜雁邊下。酣歌石洞鳴,新月高岡掛。酩酊佳興酬,萸香不盈把。不羞落帽(注65)狂,臨風(fēng)獨修雅。

游東田石(蓮峰山舊名)

伍清源(邑人)

匡輿小墜(注66)出郊坰(注67),露冕真慚鶴在軒。落日孤城迴野色,高空流水洗秋瘢。劈巖已見仙人掌,柱(注68)杖何須玉女盤(注69)。靈鶩(注70)只疑天竺近,青冥端礙日車番(注71),茶馀月照蓮花頂,磬罷僧歸柏葉園。自喜病軀生羽翮,少依居士息心魂。歲晚讀書巖室上,便應(yīng)此地即桃源。

天馬山

周景辰(令)

風(fēng)鬃竹耳與云齊,赤赭來從大宛西(注72)?;实弁亟己寡?,茂林風(fēng)雨夜猶嘶。

金雞山

周景辰

膠膠(注73)振羽協(xié)朝陽,赤跖朱冠動曉光。山立于今千萬載,終朝迎日涌扶桑(注74)。

前題

吳穟

峨冠岌岌峙連陽,一唱寅賓(注75)大地光。有日登臨看錦翼,長弓不必掛扶桑。

放生池

吳穟(令)(注76)

放生池內(nèi)水溶溶,聞?wù)f全無疏鑿工。來世佛天初化劫,缽中分影臥翔龍。

白云洞

周景辰

洞中仙子何年去?洞口白云長自閑。出岫潝(注77)從龍作雨,無心時伴鶴來還。

前題

徐大化

為探白云洞,洞云何未開?巖飛溟溟雨,鐘隱默淵雷。鳥語逢人解,僧伽(注78)入定回。吾生淡所得,幽事寄蒿萊。

石門巖

周景辰

雙峰壁峙自天開,一徑中通般若臺(注79)。幾度空山秋月冷,猿啼和淚暮鐘來。

石門巖聯(lián)韻

(邑令方進同包裕、黎兆、譚宗、

童璽、沈元貞、沈廷弼、沈廷儀游)

裂石穿云尺五天,好敲詩句且留連。淡濃樹色供幽興,斷續(xù)歌聲落醉筵。世外青山爭入座,雨中新水欲平川。惜春酒價知多少?誰為東君判杖錢(注80)。(注81)

石門巖

童璽(邑人,知府)

愛留春去欲登山,一路苔封夾石斑。衣裾不禁香馥襲,料知空谷吐幽蘭。

石門巖

童璽

明明春曉寂無氛,老子尋芳出戶門。醉舞插花還酌酒,登臨引子復(fù)攜孫。清泉忄左(注82)石看佳境,小閣疏簾見遠(yuǎn)村。好景撩人吟不盡,誰知別是一乾坤?

石門巖

伍清源

連轡來東郭,登臨作勝游。風(fēng)馀巖際雨,花剩石門秋。問竹云林合,搴蘭谷響幽。乾坤時俯仰,浩蕩一虛舟。

謁石門巖(祖祠)

沈期揚(邑人,訓(xùn)導(dǎo))

巉巖峭壁峙城東,先代棲神宇棟隆。樹色蒼蒼知蔕(注83)遠(yuǎn),泉流曲曲看源通。四時風(fēng)露千秋慕,一澗繁(注84)百世同?;厥渍耙罒o盡處,洞門惟見白云籠。

滴水巖

周景辰

林外泉聲任灑灑,巖前苔篆故斑斑。愿分一滴瓊漿液,散作飛霖溉入(注85)寰。

前題

童世賢

石竇才通一線微,懸崖滴瀝噴珠璣。雨絲畟畟(注86)云光渡,風(fēng)片凄凄雪浪飛。半壁定山流凈口,方塘活水款荊扉。乘閑吟眺頻來此,滌盡塵襟與世違。

【注釋】

①周景辰(令):令指縣令,明宣德間任。

②:“幸”古文。

③巃嵸:山勢險峻的樣子。

④法相:佛教指一切事物的形象。

⑤雷同聲(令):明萬歷四十四年任。

⑥箇:xì,鞋。單底為屐,復(fù)底而著木者為箇。

⑦繩檢:約束,指世俗禮法。

⑧郭鵬(令):明萬歷初任,道州舉人。

⑨胸次:胸懷。

(注10)客秋:去秋???,過去。

(注11)野人:農(nóng)夫,平民。

(注12)方進(令):明嘉靖五年任,瓊山舉人。

(注13)蒙莑:蒙蓬。莑,籀文“蓬”字。乾隆縣志作“蒙籠”,民國縣志作“蒙茸”。

(注14)張大觀(令):明天啟五年任。

(注15)仙槎:仙人乘坐的竹、木筏。

(注16)飛鳧:傳說東漢王喬當(dāng)葉縣令,每月初一、十五從縣到朝廷去,都不乘坐車馬。有個太史暗中窺看,發(fā)現(xiàn)每次他來時,總有雙鳧飛來。有次張網(wǎng)把鳧逮住,卻是王喬所穿的一只鞋子。后來便以仙鳧(飛鳧)喻足跡所至,多用作縣令的典故。

(注17)稜稜:威嚴(yán)的樣子。

(注18)鵠立:鵠頸長,能遠(yuǎn)望,因喻引領(lǐng)之狀。

(注19)陶文彥(令):江蘇無錫人,云南浪穹籍,崇禎甲戌名進士,乙亥年任連城令。

(注20)五濁:佛教稱人世為五濁惡世,即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等五濁。

(注21)斜日薰:應(yīng)作“斜曛”,夕陽余光。

(注22)童璽(邑人,知府):連城城關(guān)人,明成化庚子科舉人,任全州同知,遷平樂府通判,升高州府同知,升刑部員外郎,尋遷澂江府知府,祀鄉(xiāng)賢。

(注23)弩:通“努”。

(注24)山律萃:高峻的樣子。

(注25):疑為“忄西”之異體,音xī,意為煩愁。

(注26)紲:,應(yīng)是“”,同“韁”,馬繩。紲韁,韁繩、繩索,喻功名利祿。

(注27)詶:同“酬”。

(注28)疲癃:本謂衰老殘疾或有殘疾的人,詩中指疲憊、困倦。

(注29)省方:視察四方。

(注30)十三奇勝:即元末攝縣事馬周卿所標(biāo)之蓮峰山十三景點:蒼玉峽、云棧、天梯、冠廌、桃源、清如許、芙蓉坡、金字泉、白云深處、天光咫尺、蒼谷、靈虛、小崆峒。

(注31)馬卿:即元末攝縣事馬周卿。

(注32)痟:乾隆縣志作“瘦”。

(注33)伏陰:盛夏時節(jié)出現(xiàn)的寒氣。

(注34)的:鮮明,作動詞用。乾隆志作“滴”。

(注35)人:疑應(yīng)作“入”。

(注36)暾晞:日始出時之光氣。

(注37)康樂:南朝宋謝靈運,襲封康樂公,博覽群書,工書畫;貶為永嘉太守時,好山水,肆意遨游,各處題詠,有詩文集傳世。

(注38)支公:支遁,字道林,晉陳留人,家世事佛,深思道行,年二十五出家,通莊子及維摩經(jīng)等,世稱支公,後以支公泛稱高僧。

(注39)海門:屬江蘇省,縣名。宋初,犯死罪獲貸者,配隸于此,煮鹽納官。

(注40)陸生:陸賈,漢初楚人,以客從劉邦建漢王朝,有辯才,曾兩度出使南越,招諭尉陀。著《新語》十二篇,大旨為崇王道,黜霸術(shù)。

(注41)瀣露:夜半冷露。

(注42)晞髪:披髪使干。晞,干。

(注43)米女:誤,應(yīng)作“爿女”或“粧”,今簡化為“妝”。

(注44)緱嶺:山名,在河南偃師縣。道家傳說,仙人王子喬語桓良,于七月七日在緱氏山嶺相見。即指此山。緱,gōu。

(注45)閬苑:閬風(fēng)之宛,仙人所居之地。李商隱有“閬苑有書多附鶴”句。

(注46)買山錢:支道林因人就深公買印山,深公答曰:“未聞巢由買山而隱?!焙笠再I山指歸隱。顧況《送李山人還玉溪》詩:“好鳥共鳴臨水樹,幽人獨欠買山錢。”

(注47)睠:同“眷”,反顧,懷念。

(注48)象罔:《莊子·天地》:“黃帝……登乎崑崙之丘……遺其玄球……乃使象罔,象罔得之。”象罔,虛擬人物,意為似有象而實無,蓋無心之謂。

(注49)遝:眾多的樣子。

(注50)止舟:古文“前”字。

(注51)巽隅:按八卦所指方位為東南角。

(注52)王矞:同“瓊”。

(注53)逋客:逃人,指隱士。

(注54)徐大化(令):號照寰,浙江會稽人,萬歷癸未進士,由中秘西臺謫連。郁郁不得志,盤桓山水間,苛繁之政,一切報罷。歷遷戶部尚書,未嘗不與連之士往還也。祀龍山祖廟。

(注55)寂:應(yīng)為“闃寂”。闃,qù,寂靜。

(注56)讖:民國縣志作“懺”。

(注57)吾道南:楊時,宋南劍州將樂人,晚年隱居龜山,人稱龜山先生。師事程頤、程灝,傳播理學(xué)方面影響很大,東南學(xué)者奉為程氏正宗,朱熹即為其三傳門人。離程南歸時,程灝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彼运拈T徒稱為道南學(xué)派,道南即指楊時。

(注58)董:董仲舒,少治《春秋公羊傳》,漢景帝時為博士,下帷講讀,三年不窺園。他推崇儒術(shù),抑黜百家,以儒學(xué)為正統(tǒng)。

(注59)徐:徐勉,南朝梁時為蕭衍掌書記,梁朝朝章制儀,皆參與其議。嘗與客夜坐,有求官者,勉正色曰:“今夕只可談風(fēng)月,不宜及公事?!奔覠o蓄積,自稱遺子孫以清白。

(注60)飡麻胡飯尚多余:不講求富貴壽考和喪葬禮儀。飡,同“飧”,飲食、食物。麻,詔書。胡,壽。飯,唅(以珠玉納死者口中)。

(注61)鴻冥遺世網(wǎng):飛鴻入于遠(yuǎn)空,世網(wǎng)不能制御之。喻脫羈遠(yuǎn)害。鴻冥,“鴻飛冥冥”之省。世網(wǎng),喻社會上法律、禮教、風(fēng)俗等對人的束縛。

(注62)豹變:豹文變美,喻潤色事業(yè),或遷善去惡;亦喻人地位轉(zhuǎn)變,由貧賤而顯貴。

(注63)若木:神話中謂長在日入處的一種神木,青葉赤華。

(注64)卻老:防止衰老,延長壽命。

(注65)落帽:《晉書·孟嘉傳》:九月九日,桓溫于龍山燕佐吏,其參軍孟嘉,風(fēng)至帽落而不覺,孫盛作文嘲嘉,嘉作文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嘆。后因成重陽登高典故。

(注66)墜:疑是“隊”之誤。

(注67)郊坰:郊野。坰,jiōng,遠(yuǎn)野。

(注68)柱:應(yīng)作“拄”。

(注69)玉女盤:喻團的月亮。

(注70)鶩:鴨。乾隆縣志作“霧”。

(注71)番:乾隆縣志作“翻”。

(注72)來從大宛西:漢武帝太初四年,貳師將軍李廣利斬大宛王首,獲汗血馬來,作西極天馬之歌。此詩末句之“茂林”,疑是“茂陵(漢武帝陵墓)”之誤。

(注73)膠膠:雞鳴聲。

(注74)扶桑:神木名,傳說日出其下。

(注75)寅賓:恭敬地引導(dǎo)。寅,敬;賓,導(dǎo)。

(注76)吳檖(令):檖,在復(fù)印本中,有時作“穟”。但查各代縣志,吳檖或吳穟都是教諭,不是縣令。

(注77)潝:似應(yīng)作“滃”,云氣涌起。

(注78)僧伽:梵語,省稱為僧。

(注79)般若臺:指佛家修煉處。般若,梵語,猶言智慧,或曰脫離妄想歸于清靜,一切智慧中最為第一。

(注80)杖錢:又稱杖頭錢,指買酒錢。

(注81)此詩,據(jù)乾隆縣志記載,八句的聯(lián)句者的順序是:方進、包裕、黎兆、譚宗、沈元貞、童璽、沈廷弼、沈廷儀。

(注82)忄左:“忄在”之誤。忄在,“怪”俗字。

(注83)蔕:同“蒂”。

(注84)蘋繁:應(yīng)作“蘋蘩”。蘋與蘩都是草,古代用為祭品。

(注85)入:疑是“人”之誤。人寰,人世間。

(注86)畟畟:cè,猶言測測。測測,鋒利的樣子,猶言寒氣刺人。

論品

秋日登雄鎮(zhèn)樓

王喬桂(巡道)

樓上輕云散夕暉,樓前木落已霏微①。鋪茵細(xì)草叢開錦,翻浪浮鷗羽振衣。絕徼②風(fēng)清嚴(yán)部曲③,寒林煙雨鎖漁磯。層城極望關(guān)河迥,目是冥鴻正北飛。

題丘氏書院

王喬桂

天險捫蘿上,虛空敞勝游。泉香松雨落,洞古石煙流。繞席層巒度,開軒宿瘴收。大丘人浩渺,林宇跡淹留。問俗酬心賞,懷賢思壯游。登臨無限意,一笑碧云頭。

贈處士黃表再召不出

侯廷訓(xùn)(巡道)

檄書聘使時時下,不見東山起謝安。堂上久懸徐禾犀④榻,臺前俄報子陵⑤竿。開荒正倚施南野,守拙無如樂北園。舟楫愿惟長在好,風(fēng)光日夜有波瀾。

登文峰

徐大化(令)

蒼黃秋意及山城,翠壁丹巖接地迎。次第云梯霄漢迥,參差欄檻水云清。千家禾黍搖新綠,幾個兒童報晚晴。買棹吳江趨內(nèi)召,循流直北是神京。

次羅袍賊營韻

童邦杰(邑人)

一統(tǒng)乾坤錦繡中,東西南北盡歸從。大明日月方升運,嘉靖山河豈等庸?百獸率賓⑥原有主,群烏空噪總無功。當(dāng)今眉彩侔堯帝,尚有重華協(xié)舜瞳⑦。

文川書屋

李元泰(邑人,訓(xùn))

誰向溪頭構(gòu)草廬,匡床⑧獨有過江書。繞楹山色迷三徑⑨,傍戶波光動四虛(注10)。哦罷松間來放鶴,吟成梁(注11)上羨游魚。欲通今古消塵慮,明月清風(fēng)樂有余。

題牧牛圖歌

許浩志(邑舉人)

誰家耕牛閑牧養(yǎng)?年年惟識春草長。長歌扣角了不聞,掛書雙角時可想。丘家兄弟志好奇,丹青畫出牧牛圖。圖中景物春皞皞(注12),青山疊疊迥不殊。雙牛突出爭肥草,一牛緩出綠坡好??蓱z豬突倒騎牛,一聲兩聲吹未了。黃昏驅(qū)牛尋故路,穿破山前白云渡。不愁牧野戰(zhàn)風(fēng)寒,宛似桃林歸日暮。

東皋清隱賦

李慶(邑人)

文川之東,彭溪之北,童氏東皋,地靈人杰。地何曰靈?非以龍之潛躍,非以鳳之飛鳴;非以龜守,非以鱗馴,蓋有其靈不可得名焉。爾其崒山律(注13)連霄兮,廌山之幽;源泉溥地兮,彭溪之流;桃源煙暝兮,唳孤峰之鶴;蓼江曉漲兮,戲沙暖之鷗。若乃垂楊旗旐兮江楓,彩翠芊綿(注14)兮春農(nóng);秋水長天兮一色,風(fēng)香兩岸兮玉井芙蓉。人何曰杰?非以朝歌之屠(注15),非以淮陰之卻(注16),非空桑之伊(注17),非寒冰之稷(注18),其傑誠有不可得而悉焉。爾乃豐姿粹美兮,碧梧翠竹之森森;節(jié)操清貞兮,蒼松古柏之稜稜;皎皎無瑕兮,崑山之片玉;溫溫有腳兮,大地之陽春。識超乎鄉(xiāng)士,行尚乎古人。水邊林下,一鶴一琴。既而結(jié)茅為舍,編竹為籬,良辰芳節(jié),高士故知,焚博山(注19)之一炷,掩柴門之半扉。卷舒六籍兮,究堯舜之大道;洞明千古兮,探孔孟之精微。辭尚未竟,有客難予:“子賦東皋清隱,而不原其清隱之實,徒瑣瑣于地靈人杰之論,不幾誇大矜高乎?”“予惟東皋地也,請隱人也,人非地不產(chǎn),地非人不名。昔伊尹之隱耕有莘之野,呂望之遁釣于渭水之濱。觀其春葩秀野兮,披一蓑之煙雨;秋波沉璧兮,垂半竿之水云。三尺蓬窗兮,天地之??;數(shù)椽茅屋兮,風(fēng)塵之清。高山大谷兮,友麋鹿而親耒耜;云濤煙浪兮,侶魚蝦而理絲綸。遐蹈遠(yuǎn)引,若將終身。逮夫兆入非熊(注20),禮勤三聘,一則盍歸來乎,一則幡然而起。夫豈長沮之果,桀溺(注21)之固,而千古不合圣賢中道之士哉?嗟哉我君,尚志古人,非長沮兮非桀溺,其渭水兮其有莘。方今重光繼明,旁求碩德,聘用儒紳。絕深林之長嘯,起大澤之幽吟。此人杰也,曾謂不由乎地靈?”客聞而驚曰:“三閭(注22)之鄉(xiāng),家家善騷;謫仙(注23)之後,人人能賦,名下無虛士也?!蹦烁瓒ィ骸氨嗣廊速?,白玉為珮,芰荷為裳,乃在文川之濱,彭溪之湄,有《卷阿》(注24)之慕,無《考槃》(注25)之譏。非不食也,食非首陽(注26)之薇;非不歌也,歌非商山(注27)之芝。茲其處也,衡門棲遲(注28);待其出也,天朝羽儀(注29)。一出一處,神應(yīng)道俱。誠有以陋(注30)夫沮兮溺兮,而則(注31)夫伊兮呂兮?!?br />
續(xù)志

謝杜令詩(有引)

李子和(順天人)

先蘭畹府君,于萬歷朝判汀州,攝事于連,連人德之,立祠祀焉。迄今泰山其頹,而棟宇亦萎。嗟呼!七千里外,我先君子之靈未湮,雖云子孫奉嘗,不如桐鄉(xiāng)之民。余方分憲河南,每見連士訊祠事,未嘗不泣下也。亡姪道廉,自庚辰一第,殉難于山之東,三十年間,其摯友零落殆盡,惟辛卯孝廉杜君允弼出宰連陽,時康熙五年也。懇為先父葺祠,以成連人之義。郵筒達余,余與進士秦公麟嘆曰:“允弼,義友也?!绷母揭唤^以謝。

淚盡南天哭未回,先人真是可憐才。千年道氣應(yīng)常在,斬棘芟藤任爾開。

拜先大夫祠

周毓麟(順天人)

豭肉鵝魚效奉嘗,連城草設(shè)有祠堂。人欽物肅神如在,終是先靈能濯滄(注32)。

宿連城署中集唐

(紫杓先生長孫十二歲能文)

戴沆(長泰人)

空里流霜不覺飛,霜凄萬樹風(fēng)入衣。風(fēng)光若此人不醉,莫為輕陰便得歸。

(注33)

花從春老向風(fēng)光,迴動鄉(xiāng)思豈偶然?雖寄客窗焦筆舌,猶慚甲帳出頭年。吾徒道德心中問,夫子文章天下傳。急促歸帆千浪上,靚(注34)觀揮麈立帷前。

自粵回連贈岱麓杜邑侯

黃德燝

賦奏天都抒壯猷,初將仙箇(注35)廌峰游。棠陰視事(注36)浣溪水,社樹(注37)相傳武庫侯(注38)。似是遠(yuǎn)波仍戀浦,敢云海國不依劉(注39)。鄉(xiāng)思雁後花前發(fā),萬戶何如一識州(注40)。

【注釋】

①霏微:猶朦朧。

②絕徼:僻遠(yuǎn)的邊境。

③部曲:古時軍隊的編制單位。大將軍營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軍候一人。

④徐禾犀:東漢南昌人,字孺子,家貧,躬耕而食,朝廷多次征聘,不仕。陳蕃為太守,不接賓客,唯禾犀來,特為之設(shè)一榻,去則懸之。

⑤子陵:嚴(yán)光的字。會稽余姚人。少曾與光武(劉秀)同游學(xué),有高名。秀稱帝,嚴(yán)光隱遁。秀派人尋訪,征召到京,授諫議大夫,不受,退隱于富春山。

⑥賓:歸順,服從。

⑦“當(dāng)今眉彩侔堯帝,尚有重華協(xié)舜瞳”:傳說堯眉分八彩,舜目有重瞳。侔,相等。重華,重其文德之光華。作者這兩句詩謂當(dāng)時的皇帝能媲美于堯舜。

⑧匡床:方正舒適的床。

⑨三徑:西漢末,兗州刺史蔣詡告病辭官歸隱鄉(xiāng)里,于院中辟三徑,唯與求仲、羊仲來往。后常用三徑指家園。

(注10)四虛:指四方的太空。

(注11)梁:橋。

(注12)皞皞:廣大自得貌。同“浩浩”。

(注13)崒山律:山高聳貌。

(注14)芊綿:草木茂密繁盛。

(注15)朝歌之屠:指周呂望(或名呂尚、姜牙、姜子牙、太公望)。相傳其未顯時,屠牛于朝歌,釣魚于渭濱。後佐武王滅殷。

(注16)淮陰之卻:指韓信。他在淮陰市中忍受衤夸下之辱,人以為怯。後佐劉邦,為大將,滅楚。卻,卑而退之。

(注17)空桑之伊:指佐商湯伐夏桀、被尊為阿衡(宰相)的伊尹??丈?,地名,傳說伊尹生于空桑。

(注18)寒冰之稷:指周的祖先后稷。相傳他母親生他時欲不養(yǎng),棄諸寒冰之上,故名棄,後為舜之農(nóng)官。

(注19)博山:博山爐。古器物表面雕刻重疊山形的裝飾叫博山。

(注20)兆入非熊:謂預(yù)兆將得賢臣?!端螘と鸱旧稀份d:“(文王)將畋,史徧卜之,曰:‘將大獲,非熊非羆,天遣汝師以佐昌?!脜紊杏谖妓??!?br />
(注21)長沮、桀溺:春秋隱士。

(注22)三閭:即三閭大夫屈原。

(注23)謫仙:指李白。

(注24)《卷阿》:《詩·大雅》篇名。序謂召康公戒成王也,言求賢用吉士也。

(注25)《考槃》:《詩·衛(wèi)風(fēng)》篇名。這是刺莊公“不能繼先公之業(yè),使賢者退而窮處”的詩,因以考槃作隱居窮處的代稱。

(注26)首陽:山名,在山西永濟縣南,相傳為伯夷、叔齊餓死處。

(注27)商山:山名,在陜西商縣東。相傳秦末漢初四皓(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里先生四人鬚眉皆白,故稱四皓)曾在此山隱居,後出山輔太子。

(注28)衡門棲遲:衡門,橫木為門,喻簡陋的房屋;棲遲、游息、居住。

(注29)天朝羽儀:皇帝朝廷中能作表率之臣。羽儀,羽飾,引申為表率。

(注30)陋:鄙薄。

(注31)則:效法。

(注32)濯滄:《孟子·離婁》:“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卞獪?,洗濯于滄浪,喻超塵脫俗,操守高潔。

(注33)復(fù)印本至此缺少一頁,無法補回。按卷八藝文總引,所缺當(dāng)是“考政”一目的詩歌,今只剩下面兩首。

(注34)靚:同“靜”。

(注35)仙箇:仙鞋。借東漢葉縣令王喬傳說,喻縣令足跡所至。

(注36)棠陰視事:在甘棠樹下治事,借召伯南巡事贊美對方。

(注37)社樹:鄉(xiāng)里的代稱。

(注38)武庫侯:武庫,喻人富有才智,干練多能。晉杜預(yù),人稱杜武庫。侯,縣令,指杜士晉岱麓。

(注39)依劉:三國王粲,以西京擾亂,皆不就。乃之刑州依劉表。因稱投靠為幕僚曰依劉。

(注40)萬戶何如一識州:李白《與韓荊州書》云:“生不愿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表n荊州,指韓朝宗,曾為荊州長史,喜識拔後進,為時人所重,本詩作者借此以譽杜侯。

稽實

贈百歲壽童瑗

方極(令)

白髮饒仙骨,春秋歷百年。鹿群依杖履,十子為翁鐫①。

贈文川鎮(zhèn)撫宋禎親舍歌

周景辰(令)

將軍好文兼好武,年少辭親總貔虎②。鐵騎長驅(qū)塞北風(fēng),征衣夢斷江南雨。功成事定論勛績,將軍著名天府籍。寵秩榮嘉圣主恩,生成實賴慈親力。親年八十雙鬢斑,倚門日望將軍還。將軍日③告得歸養(yǎng),上堂笑捧祝親觴。祝觴且酌宜春酒,母問阿孫平安否。回頭酌酒問阿兒,主上圣時堯舜耦。阿孫襲職在燕山,扈駕日日趨朝班。一門忠孝嘖千古,不覺喜笑盈親顏。

題石鐘巖

童昱(邑人)

遺形宛肖一鐘懸,佛子聞鐘好坐禪。巖岫曉升無障日,崆峒夜曙有情天。云封陌樹山村外,月印寒潭古寺前。攜杖登臨頻眺望,幽篁深徑不知年。

雪窗即事

童應(yīng)舉(邑舉人)

窗前小草已叢生,入夜飛花徹幾明?;h竹臨風(fēng)思曳綠,碧桃封萼自含清。寒崖野鳥吞珠落,凍澤潛蛟戛玉鳴。曉起吟哦淬④冰鍔,不知積白滿三更。

水云閣

(在河源里珠地。峭壁茂林,左右皆深池,中多花木)

黃兆開(邑廩生)

虛閣光涵半接天,晴空瀲滟映苔蘚。桃花流水仙源去,竹葉依風(fēng)杯渡傳。云⑤鑑湖分素練,日遲珠箔⑥蕩漪漣。清蹊⑦不減名山勝,好擬浮槎泛日邊⑧。

朝天巖

(在表席里。有瀑布流泉,群峰聳翠,上建佛庵)

黃兆開

半剎如杯倚翠峒,諸峰合簇滌山容。泉飛石髓⑨鳴珂,樹接崖髟思(注10)列扈從。臨水秋人思作賦,摩云窮子嘆棲鴻。置身已在清門外,愿奉金仙禮太空。

續(xù)志

題瀨(注11)石燕洞

田生玉(邑令)

三才過又五芉(注12),波湖十五九千長。天工奇造埋荒服,窮日貪看又裹糧。

詠潼關(guān)寺壁畫大士像

蓋繼孔(邑令)

龍樹(注13)無恚(注14)出粉塵,宰官得道優(yōu)婆身(注15)。還教圣水從南海,來向潼關(guān)說法真。

詠湯背溫泉

王一曾(雄縣人)

不與人間洗冷腸,身中百垢滌泉湯。也須孔雀口卸芳果,已幸親分連令香。

署中詠鶴

曹遜(三河人)

半影拖花寫雪偏,飛騰無計只頹然??蓱z獨剩滄溟氣,乞與昂藏步榻邊。

聞鵲贈童健若

杜土?xí)x(邑令)

乾鵲(注16)何知水竹居?偏傳好語到山廬。欲傍梅花歌九鼎,共言高士在牛車。鄴侯(注17)空掛如些卷,仙客曾翻幾個魚?曝腹莫嫌冬日冷,閑情索可度亭虛。

雪中梅(和杜岱麓韻)

李振纓(諭,晉江人)

梅散空中雪蕊開,寒光直接銀河隈。豈因肅殺香偏厚?卻是騰虛花萬枚。素質(zhì)乍驚才染就,眾芳敢發(fā)此時哉?冷氈正喜春旸邇,又賞蔓金照室苔(注18)。

西隱居

童士輝(邑生)

石髪披霜黑,苔衣引露清。涼飚分樹杪,秋雨沓蛩聲。懷抱疏今古,隱君知晦明。高軒惟寂(注19),靜息治生平。

夜游文峰塔(集唐)

杜云孫(燕京人)

中天懸明月,遙望黃金臺(注20)。塔勢如涌出,昭王安在哉?亭亭碧流暗,至夜轉(zhuǎn)清迴。秋色正蕭灑(注21),悲風(fēng)千里來。

(注22)

【注釋】

①鐫:琢鑿,引申為督責(zé)、曉說。

②貔虎:喻勇猛的軍隊。

③日:乾隆縣志作“詣”。

④淬:洗浴,引申為冒受。

⑤:jun,掛,纏繞。

⑥珠箔:珠簾。

⑦蹊:似應(yīng)作“谿”或“溪”。

⑧浮槎泛日邊:意謂出仕任職。相傳商初大臣伊尹將受湯王之聘時,曾夢見自己乘船在日月邊經(jīng)過。

⑨石髓:石鐘乳。

(注10)崖髟思:崖上小樹。髪,小發(fā),喻小樹。

(注11)瀨:應(yīng)作“賴源”。

(注12)三才過又五芉:“”是“竺”之誤;“芉”是“羋”之誤,是“羊”的本字。三竺:浙江杭州靈隱山飛來峰東南有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三座山,合稱三竺。五羊:廣州的別名。

(注13)龍樹:印度古代高僧,南天竺人,釋迦滅後七百年出世。初奉婆羅門教,後皈依佛教,大弘佛法,摧伏外道,使大乘教大行于南天竺,為顯密八宗之祖師。

(注14)恚:發(fā)怒,怨恨。

(注15)宰官得道優(yōu)婆身:即優(yōu)婆得道宰官身。優(yōu)婆: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梵語,佛教指在家奉佛的男女。宰官身:佛教語,佛家認(rèn)為佛有極大神通,可以適應(yīng)不同對象而變現(xiàn)各種不同身形。如果變現(xiàn)是宰官身形,就叫宰官身。應(yīng)以宰官身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xiàn)宰官身而為說法。

(注16)乾鵲:喜鵲。鵲惡濕,晴則噪,故稱乾鵲。乾,?。

(注17)鄴侯:指唐鄴縣侯李泌。其家多書,插架三萬軸,有來求讀者,別院供饌。

(注18)又賞蔓金照室苔:即又賞照室蔓金苔。蔓金苔,黃金色之苔。舊題晉王嘉《拾遺記·晉時事》云:“祖梁國獻蔓金苔,色如黃金,縈聚之大如雞卵,投于水中,蔓延于波瀾之上,光出照日,皆如火生水上也……名曰夜明苔?!?br />
(注19):同“寂”。

(注20)黃金臺:相傳戰(zhàn)國燕昭王筑臺,置千金于臺上,延請?zhí)煜率?,故名。“金臺夕照”為北京八景之一。

(注21)蕭灑:清麗,明爽。

(注22)復(fù)印本至此缺一頁,無法補回。

勵俗

勉諸生

吳文度(知府)

碧梧涼冷動郊墟,萬斛炎高犬①已掃除??铫诒跐u明燈下火,董③帷宜近案頭書。功須砥礪方為至,學(xué)不沉潛總是虛。老我顓蒙④心未死,欲從諸子乞三余⑤。

贈林祿妻節(jié)婦李氏

牛大緯(邑令)

夜雨青燈撫鳳雛,徬徨四壁意云胡?霜寒翠竹心同操,月滿鸞臺影自孤。一擔(dān)綱常歸閫域⑥,三從⑦節(jié)概振芳模。旌書指日光閭閈⑧,華扁英聲女丈夫。

贈林忠妻節(jié)婦黃氏

牛大緯

七十春光五十孀,孤幃風(fēng)雨淬⑨柔腸。心非轉(zhuǎn)石(注10)何難死?人為存孤但未亡。奕世芳名昭簡冊,長年英爽寄穹蒼??班低吡阳骠嬲撸肇?fù)鬚眉若未嘗。

警俗用浮屠(注11)

丘德廣

人生壽夭系于天,既死神形不復(fù)全??v使浮屠能薦拔,將何氣魄為招遷?香花凈水誠無用,法鼓金鐃總是閑。囑咐兒孫依我訓(xùn),異端功果莫相傳。

續(xù)志

哭邑令于民徐公死寇難

謝家寶

英年德懋拜郎官,兩載鳴琴(注12)百姓安。只為封疆勤斬馘(注13),卻因奸宄誤塗肝。睢陽(注14)命殞援才至,峴岳(注15)碑存淚未干。滿目流離誰作孽?空馀壯士髪沖冠。

庚寅暮春謁邑令楊公墓感懷(有引)

謝家寶

憶公下車初,謁見後,予有采薪之憂(注16),公每詢,知予困憊,惓惓有愛惜意。迨微軀勿藥,公則抱疴,躬省寢幃,衷曲數(shù)語,不勝銘佩,意傾蓋有神交耶?公未幾而疾革(注17)矣!未幾而易簀(注18)矣!又未幾而窀穸矣!何緣慳乃爾?詩以志感。

楊花落候拜公墳,一種幽憂正欲焚。撫輯凋傷才數(shù)月,招回離散幾千群。人情有淚悲羊父(注19),天道無知愴鄧君(注20)。越絕家鄉(xiāng)千萬里,杜鵑啼血不堪聞。

【注釋】

①高犬:敲的俗字。

②匡:漢匡衡,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③董:漢董仲舒,少治《春秋公羊傳》,景帝時為博士,下帷讀書,三年不窺園。

④顓蒙:愚昧。

⑤三余: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泛指空閑時間。

⑥閫域:婦女界,指節(jié)婦李氏。

⑦三從: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

⑧閭閈:里門,泛指鄉(xiāng)里。

⑨淬:浴,洗。

(注10)心非轉(zhuǎn)石:《詩·邶風(fēng)·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之縮,意謂守節(jié)思想不可動搖。

(注11)浮屠:梵語音譯,佛,僧人。

(注12)鳴琴:《呂氏春秋·察賢》中說,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舊時以“鳴琴而治”稱頌善于任人,政簡刑輕的地方官吏。

(注13)馘:guо,截耳,戰(zhàn)爭中割取敵人左耳以計功。

(注14)睢陽:指唐張巡。安祿山起兵,他與許遠(yuǎn)合兵守睢陽,堅守數(shù)月,因援絕糧盡,城陷被殺。

(注15)峴岳:山名,在湖北襄陽縣南。晉羊祜鎮(zhèn)襄陽時,嘗登峴山,置酒言詠。祜鎮(zhèn)襄十年,有功德于民,死后,他的部屬在峴山他生前游息的地方,建碑立廟,每年祭祀。見碑者莫不流淚,杜預(yù)因稱此碑為墮淚碑。

(注16)采薪之憂:自稱有病之婉辭,言病不能采薪也。

(注17)疾革:病危。

(注18)易簣:應(yīng)作“易簀”,調(diào)換寢席,喻將死。簀,竹席。春秋魯曾參臨終,以寢席過于華美,不合當(dāng)時禮制,命子曾之扶起易簀。

(注19)羊父:指晉羊祜,見注(注15)。

(注20)鄧君:指晉襄陵人鄧攸,字伯道。他為河?xùn)|太守,沒于石勒,挈家出走,途中遇賊,度不兩全,因其弟早亡,棄兒存侄。元帝時為吳郡太守,清廉自持,累官至吏部尚書,遷尚書右仆射。無嗣,時人哀之曰:“天道無知,使鄧伯道無兒?!薄稌x書》載《良吏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