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作為2019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的一部分,湖南省博物館的“根·魂——中華文明物語”展覽開幕。同時,依托現(xiàn)有館藏,推出“激逸響于湘江兮——瀟湘古琴文化展”“瓷之畫——從長沙窯到醴陵窯”“畫吾自畫——館藏齊白石繪畫作品展”三大專題展。湖南省博物館實現(xiàn)展陳系統(tǒng)的全面升級,構建以兩大基本陳列為核心,三大專題陳列為補充,兩個高品質(zhì)原創(chuàng)特展為活力的展陳體系,為觀眾帶來多樣化的文化選擇和文化享受。
30件(套)展品:太倉一粟,也是民族的“根和魂”
“根·魂——中華文明物語”特展,聯(lián)合全國22家文博單位,在浩如煙海的文化遺產(chǎn)中,遴選出30件(套)在中國古代文明中具有標桿性的文物作為物證,簡明地勾勒出中華文明發(fā)展歷程。
展覽以歷史發(fā)展進程為序,分“文明起源”“青銅時代”“文明奠基”“天下一統(tǒng)”“文化交融”“大唐氣象”“寧靜致遠”、“太和盛平”“開啟新紀元”九個部分。據(jù)介紹,展覽最大的亮點在于突破傳統(tǒng)的陳列模式,著力于解讀方式,將每一件展出文物置于立體的時空當中,從展品的材質(zhì)造型、社會功用、藝術演變脈絡、社會影響等多個角度進行全方位解讀。
代表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神人獸面紋玉琮”,是迄今雕琢最精美,品質(zhì)最佳、體量最大,擁有神徽最多的玉琮,被譽為“琮王”。展覽中,從橫向角度,展示了其器物造型、使用功能等;從縱向角度,通過玉琮的造型變化、紋飾內(nèi)涵的前后演變脈絡,體現(xiàn)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與技術的進步。
戰(zhàn)國時期的“曾侯乙銅鑒缶”,在橫向上,展現(xiàn)了其銘文示意、紋飾圖案、造型設計、實用功能及厚重的匠人精神等,在縱向上,則展現(xiàn)了冰酒、溫酒方式的演變與進步。
唐代的“鎏金鴻雁紋銀茶碾”,橫向展示其造型、裝飾工藝、宮廷與民間茶藝的對比等;縱向則反映出金銀器高超的制作水平以及唐代茶文化的發(fā)展。
這種將文物所蘊含的各種文明成就進行橫向、縱向多維度的全新解讀方式,使每一件文物都成為這個縱橫網(wǎng)絡中的節(jié)點與焦點,不僅全方位展示了文物本身,而且通過文物演變詮釋了對當今社會的影響或啟示。
歷史從未真正離去,時間孕育出最寶貴的品格烙印在名為“中華”的靈魂上,與現(xiàn)代人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數(shù)千年歷史遺存下來的數(shù)以千萬計的文物,既是當今社會物質(zhì)文明發(fā)展的基石,又是數(shù)千年精神文明的載體,是民族的“根和魂”。
展覽通過歷史文物和典籍進行拓展和延伸,透過這“太倉一粟”,管窺遼闊星空里的璀璨星光,和浸入骨髓的未曾嬗變過的中華氣質(zhì)。現(xiàn)代社會不斷發(fā)展與進步,但仍需要后人以史為鑒,從歷史中吸收優(yōu)秀文化、借鑒經(jīng)驗。
(文末附“中華文明物語”特展完整作品清單)
瀟湘琴韻:解讀古琴文化千年余音
“激逸響于湘江兮——瀟湘古琴文化展”,為參觀者開啟一扇了解瀟湘古琴文化的窗口,感受瀟湘琴韻的獨特魅力。
展覽精選湖南省博物館藏的28張古琴作為主要展品陳列,以湖南地方古琴相關的人和事等為主線,發(fā)掘湖湘文化中的古琴情結以及古琴對湖湘文化的影響,展示中國古琴的悠久歷史和渾厚的地域特色,并從斫琴、琴家、琴曲、琴派、傳說、故事等角度,全方位展現(xiàn)古琴知音文化和樂教文化的精粹。
東方瓷繪:一覽中國繪畫瓷器發(fā)展全貌
“瓷之畫——從長沙窯到醴陵窯”展,前所未有地呈現(xiàn)出中國繪畫瓷器發(fā)展的全貌,讓熠熠生輝的彩繪瓷器,為觀眾講述繪畫在瓷器載體上走過的歷程。
展覽以湖南省博物館自身館藏陶瓷為主體,同時聯(lián)合江西省博物館、河北磁州窯博物館、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交流鑒定中心4家文博單位,共遴選來自唐代到清末民初的各類繪畫瓷器160余件,從中可以管窺不同朝代的陶瓷工藝、繪畫技法以及裝飾題材、紋飾的階段特征。
翰墨丹青:畫吾自畫自合古
作為湖南省最具代表性的繪畫藝術家,齊白石的藝術成就不言而喻,從默默無名的鄉(xiāng)村畫匠到海國都知的大師,他的傳奇經(jīng)歷也總讓人津津樂道。“畫吾自畫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白石先生曾以此為銘,毅然變法,開創(chuàng)“紅花墨葉”的大寫意花鳥畫風格,開創(chuàng)了中國繪畫的新紀元。
“畫吾自畫——館藏齊白石繪畫作品展”遴選了湖南省博物館藏100幅齊白石藝術作品,展品包括花鳥、山水、人物諸畫種,涵蓋齊白石創(chuàng)作的早、中、晚各個時期,力圖構建齊白石繪畫相對完整的風格序列,突出湘博館藏齊白石繪畫作品的地方特色。
據(jù)湖南省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琴瓷畫三展齊開,是對湖南省博物館基本陳列的有效補充和拓展,展覽定位明確、主題突出,運用個性化的展陳設計和場景布置,將湖南省博物館館藏珍品集中展出。作為湖湘文化最重要的展示窗口,湖南省博物館一直堅持將觀眾需求作為展陳策劃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通過科學系統(tǒng)的方法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打造富有地方文化特色和時代精神的‘精品化’展覽,真正做到在多元化選擇的今天,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觀眾的精神文化訴求?!?/p>
延伸閱讀
“根·魂——中華文明物語”展品介紹
1. 甘肅省博物館——新石器鯢魚紋彩陶瓶
新石器鯢魚紋彩陶瓶,甘谷縣西坪出土
2. 甘肅省博物館——魏晉《驛使圖》畫像磚(復制品)
魏晉《驛使圖》畫像磚(復制品),1972年甘肅嘉峪關魏晉墓5號壁畫墓出土。
3.浙江省博物館——新石器時代神人獸面紋玉琮
新石器時代神人獸面紋玉琮,余杭反山M12出土。
4.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商“司母辛”銅方鼎
商“司母辛”銅方鼎,1976年河南安陽小屯婦好墓出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藏。
5.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商晚期青銅面具
商晚期青銅面具,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
6.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西周晚期“四十三年”逨鼎
西周晚期“四十三年”逨鼎,眉縣楊家村窖藏出土。
7.湖北省博物館——戰(zhàn)國早期青銅鑒缶
戰(zhàn)國早期青銅鑒缶,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
8.上海博物館——戰(zhàn)國商鞅方升
戰(zhàn)國商鞅方升
9.荊州博物館——戰(zhàn)國彩繪豬形漆盒
戰(zhàn)國彩繪豬形漆盒,2000年荊州天星觀2號墓出土。
10.南京博物院——東漢錯銀銅牛燈
東漢錯銀銅牛燈,1980年江蘇揚州邗江甘泉2號墓出土。
11.南京市博物館——六朝青瓷蓮花尊
六朝青瓷蓮花尊,1972年江蘇省南京東郊麒麟門外靈山梁墓出土。
12.金石博物館——北魏翟門生圍屏石床
北魏翟門生圍屏石床。第1塊:左側(cè)石闕。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藏。
第2塊:右側(cè)石闕。
第3塊:石圍屏(左側(cè)-正面)。
第4塊:石圍屏(中左-正面)。
第5塊:石圍屏(中右-正面)。
第6塊:石圍屏(右側(cè)-正面)
13.山西博物院——北魏彩繪人物故事漆屏
北魏彩繪人物故事漆屏,1965年11月山西大同市石家寨村司馬金龍墓出土。
14.山西博物院——金代戲俑(4件)
金代戲俑(4件)
1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漢晉“金池鳳”錦袋
漢晉“金池鳳”錦袋
16.新疆博物館——唐《伏羲女媧圖》
唐《伏羲女媧圖》,1967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出土。
17.法門寺博物館——唐鎏金鴻雁紋銀茶碾
唐鎏金鴻雁紋銀茶碾,1987年陜西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出土。
18.首都博物館——宋青白釉觀音坐像
宋青白釉觀音坐像
19.首都博物館——清雍正珊瑚紅地琺瑯彩花鳥瓶
清雍正珊瑚紅地琺瑯彩花鳥瓶,1964年北京豐臺區(qū)瓦窯村金代塔基出土。
20.故宮博物院——元王淵《桃竹錦雞圖》
元王淵《桃竹錦雞圖》
21.遼寧省博物館——宋代朱克柔緙絲《牡丹圖》
宋代朱克柔緙絲《牡丹圖》
22.遼寧省博物館——明仇英《清明上河圖》
明仇英《清明上河圖》
23.內(nèi)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遼鎏金高翅銀冠
遼鎏金高翅銀冠,內(nèi)蒙古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遼陳國公主墓出土。
24.安徽博物院(岳西縣博物館藏)——元代青白瓷透雕戲臺式枕
元代青白瓷透雕戲臺式枕
25.黑龍江省博物館——南宋斗漿圖
南宋斗漿圖
26.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秦簡
里耶秦簡,2002年龍山里耶古城遺址出土。
27.湖南省博物館——西漢T形帛畫
西漢T形帛畫,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
28.湖南省博物館——唐摹王羲之《蘭亭序》
唐摹王羲之《蘭亭序》,1950年代由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移交。
29.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北平和平解放時移交的城門鑰匙。
北平和平解放時移交的城門鑰匙
30.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油畫《決戰(zhàn)前夕》
油畫《決戰(zhàn)前夕》,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藏。
(本文資料來源:國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