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文化

斯人遠去:2019年逝世的中外歷史學者

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請與澎湃新聞一起追思這一年離我們而去的中外歷史學者們。直木孝次郎(1919-2019)2019年2月2日,日本歷史學家直木孝次郎(Naoki Kojiro)逝世。直木孝次郎19

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請與澎湃新聞一起追思這一年離我們而去的中外歷史學者們。

直木孝次郎(1919-2019)

2019年2月2日,日本歷史學家直木孝次郎(Naoki Kojiro)逝世。直木孝次郎1969年獲得京都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后擔任大阪市立大學教授,長期專注日本古代史的研究,并致力于保護考古遺址。著有《日本古代民族的結(jié)構(gòu)》(『日本古代國家の構(gòu)造』)、《日本古代氏族和天皇》(『日本古代の氏族と天皇』)等。


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1930-2019)

當?shù)貢r間2019年2月10日,美國歷史學家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Roderick MacFarquhar)逝世。麥克法夸爾1955年畢業(yè)于哈佛大學遠東研究專業(yè),獲得碩士學位。畢業(yè)后,他成為《每日電訊報》的記者,報道中國新聞。1974年至1979年任英國議會下院議員。此后,他進入哈佛大學,先后出任文理學院政府系主任、勒魯瓦·威廉姆斯歷史和政治學講席教授,兩次擔任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還曾擔任《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主編,是著名的中國當代史專家,其代表作包括《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等。


詹子慶(1937-2019)

2019年2月12日,中國先秦史學家詹子慶逝世。詹子慶1957-1961年在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學習,后留校任教。先后出任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副主任、東北師范大學副校長。其專注于中國早期文明、先秦歷史與文獻、禮學等研究領域,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學術(shù)成就。先后出版《先秦史》、《走近夏代文明》、《夏史與夏代文明》、《古史拾零》等著作。


洪金富(1946-2019)

2019年2月20日,中國臺灣“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著名元史研究學者洪金富與同為元史研究學者的夫人趙琦被發(fā)現(xiàn)疑一氧化碳中毒在家逝世。洪金福畢業(yè)于哈佛大學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元朝政治史與社會史,著有《遼宋夏金元五朝日歷》、校訂《元典章》、《元代漢人與非漢人通婚問題初探》、《數(shù)目人名說》等。洪金富的夫人趙琦出生于1972年,曾任內(nèi)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著有《金元之際的儒士與漢文化》。


菲茨帕特里克(1948-2019)

當?shù)貢r間2019年2月20日,愛爾蘭歷史學家大衛(wèi)·菲茨帕特里克(David Patrick Brian Fitzpatrick)逝世。曾是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現(xiàn)代歷史教授和皇家愛爾蘭學院的成員,主要研究愛爾蘭史。歷史學家羅伊·福斯特(Roy Foster)稱他為“他這一代中最有影響力的愛爾蘭歷史學家”。著有《政治與愛爾蘭生活:戰(zhàn)爭與革命的地方經(jīng)驗(1913-1921)》(Politics and Irish Life, 1913-1921: Provincial Experience of War and Revolution)、《愛爾蘭移民(1801-1921)》(Irish Emigration 1801-1921)等。


安作璋(1927-2019)

2019年2月21日,中國秦漢史學家安作璋逝世。安作璋曾任山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長年從事中國古代史、秦漢史、山東地方史、齊魯文化史、歷史文獻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代表作有《秦漢官制史稿》(與熊鐵基合著)、《劉邦評傳》、《山東通史》等。


李學勤(1933-2019)

2019年2月24日,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逝世。李學勤是中國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古文獻學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先秦兩漢歷史和思想史、考古學、古文字學與出土文獻學等,對甲骨、簡帛、青銅器、典籍文獻、玉器、璽印、錢幣等均有研究,為中國考古學、古代史、古文字學、古文獻學和科技史研究以及學科建設做出了貢獻,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提出走出“疑古時代”的口號,曾擔任“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近年來主持清華簡整理工作。著有《東周與秦漢文明》、《古文字學初階》、《綴古集》等多部著作。


唐納德·基恩(1922-2019)

2019年2月24日,世界知名日本學家唐納德·基恩(Donald Keene)逝世。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教授。唐納德·基恩是世界知名的日本學家、翻譯家、作家、歷史學者。晚年入籍日本。著有《日本文學史》、《明治天皇》、《百代之過客》、《日本人的美意識》等,先后獲讀賣文學獎、朝日獎、每日出版文化獎等諸多獎項,譯作包括《徒然草》、《奧州小路》以及太宰治、安部公房、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等人的作品。


約瑟夫·米勒(1939-2019)

當?shù)貢r間2019年3月12日,美國歷史學家約瑟夫·米勒(Joseph Calder Miller)逝世。曾任弗吉尼亞大學的名譽教授。約瑟夫·米勒長期致力于奴隸制研究,曾擔任藝術(shù)與科學系主任(1990-95)。此外,還當選為非洲研究協(xié)會主席(2005-6)和美國歷史協(xié)會主席(1998)。著有《國王與親戚:在安哥拉的早期姆邦杜邦國》(Kings and Kinsmen: Early Mbundu States in Angola)、《死亡之路:商人資本主義與安哥拉奴隸貿(mào)易(1730-1830)》(Way of Death: Merchant Capitalism and the Angolan Slave Trade, 1730–1830)等。

馬塞爾·德蒂安(1935-2019)

當?shù)貢r間2019年3月21日,比利時歷史學家馬塞爾·德蒂安(Marcel Detienne)逝世。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在克勞德·列維·斯特勞斯(ClaudeLévi-Strauss)的結(jié)構(gòu)主義的啟發(fā)下,試圖將人類學方法應用于古希臘的研究。其代表作有《亞多尼斯花園》(The Gardens of Adonis)、《希臘人的獻祭美食》(The Cuisine of Sacrifice among the Greeks)等。


楊升南(1938-2019)

2019年5月4日,中國先秦史專家楊升南逝世。1964年楊升南于四川大學歷史系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組工作。其長期從事中國先秦史及甲骨文、古文字的研究。曾參與《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釋文》的編輯工作,還參加“夏商周斷代工程”,并擔任“文獻組”課題組長。著有《商代經(jīng)濟史》、《春秋戰(zhàn)國政治制度史》、《略論商代的軍隊》、《卜辭所見諸侯對商王室的臣屬關(guān)系》等。


約翰·盧卡奇(1924-2019)

當?shù)貢r間2019年5月6日,美國歷史學家約翰·盧卡奇(John Lukacs)逝世。

約翰·盧卡奇1924年出生在匈牙利,曾擔任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高校的客座教授,但職業(yè)生涯大部分時間在費城栗山學院度過。盧卡奇是一個反傳統(tǒng)主義者,對西方文明有深刻的反省,他將民粹主義視為對現(xiàn)代文明的主要威脅。代表作《倫敦的五天》(Five Days in London, May 1940)、《丘吉爾:一位政治家、歷史學家、有遠見的人》(Churchill: Visionary, Statesman, Historian)、《民主與民粹主義:恐懼與仇恨》(Democracy and Populism: Fear & Hatred)、《希特勒和斯大林:1941年6月》(June 1941: Hitler and Stalin)等。


丹尼爾·貝克斯(1942-2019)

當?shù)貢r間2019年5月9日,美國的中國基督教史專家丹尼爾·貝克斯(Daniel H. Bays)逝世。他曾在密歇根大學以張之洞研究取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基督教史。曾擔任卡薩斯大學、加爾文學院教授。著有《中國基督教新史》(A New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費格斯·米勒(1935-2019)

當?shù)貢r間2019年7月15日,英國牛津大學羅馬史前任講席教授費格斯·米勒(Fergus Millar)逝世。費格斯·米勒是當代著名古代史學家,曾任《羅馬研究雜志》(Journal of Roman Studies)編輯,其研究領域包括羅馬帝國史、羅馬政治思想、猶太人歷史等。


辛島靜志(1957-2019)

2019年7月23日,日本佛教語文學研究專家辛島靜志(Seishi Karashima)教授逝世。辛島靜志1976—1994年先后在東京大學、劍橋大學、北京大學(博士)以及弗來堡大學學習并研究佛教學、印度學與漢學,師從K.R.Norrnan、季羨林、Oskar von Hiner諸教授學習,精通多國文字,曾任日本創(chuàng)價大學國際佛教學高等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是現(xiàn)今研究佛典語言及文獻的一位重要的國際學者。著有《〈長阿含經(jīng)〉譯著》(合著)、《漢譯〈法華經(jīng)〉文本研究》、《〈長阿含經(jīng)〉原語研究》、《正法華經(jīng)詞典》、《妙法蓮華經(jīng)詞典》、《道行般若經(jīng)詞典》、《道行般若經(jīng)校注》、《大英圖書館藏中亞出土梵文斷簡》、《大眾部出世間部律〈威儀法〉研究》、《圣彼得堡藏中亞出土梵文斷簡》、《佛典語言及傳承》(有中譯本)。


伊曼紐爾·沃勒斯坦(1930-2019)

當?shù)貢r間2019年8月31日,美國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國際政治經(jīng)濟學家伊曼紐爾·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逝世。沃勒斯坦是新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界體系理論的主要提出者,2000年被美國社會學會全體會員票選為二十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社會學家。沃勒斯坦著述豐富,影響最大的著作是其耗費30多年心血的《現(xiàn)代世界體系》(4卷),此外其還著有《沃勒斯坦精粹》、《所知世界的終結(jié):21世紀的社會科學》、《否思社會科學:19世紀范式的局限》、《資本主義還有未來嗎?》(合著)等。


德斯蒙德·莫頓(1937-2019)

當?shù)貢r間2019年9月5日,加拿大歷史學家德斯蒙德·莫頓(Desmond Morton)逝世。莫頓(Morton)畢業(yè)于圣讓皇家軍事學院和加拿大皇家軍事學院(Collège Militaire Royal de Saint-Jean and the Royal Military College of Canada)與牛津大學和倫敦經(jīng)濟學院,他本人曾在軍隊服役10年,并于1964年退休。曾擔任麥吉爾加拿大研究所的創(chuàng)始理事、麥吉爾大學歷史系教授,于1996年被授予加拿大勛章。莫頓專注于加拿大軍事歷史以及加拿大政治和勞資關(guān)系的歷史。著有《加拿大與戰(zhàn)爭:軍事和政治史》(Canada and War: A Military and Political History)、《加拿大勞工》(Labour in Canada)、《一種特殊的政治: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加拿大海外部》(A Peculiar Kind of Politics: Canada's Overseas Ministry in the First World War)、《沉默的戰(zhàn)斗:1914年至1919年在德國的加拿大戰(zhàn)俘》(Silent Battle: Canadian Prisoners of War in Germany, 1914–1919)、《加拿大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Canada)等。


任放(1964-2019)

2019年9月16日,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任放逝世。任放主要從事明清及近代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先后出版《明清長江中游市鎮(zhèn)經(jīng)濟研究》《中國經(jīng)濟通史》(合著)等。


藤木久志(1933-2019)

2019年9月28日,日本戰(zhàn)國史學家藤木久志(Fujiki Hisashi)逝世。藤木久志曾獲得東北大學文學博士學位,長期在立教大學任教,是日本中世史研究專家。著有《戰(zhàn)國大名的權(quán)力構(gòu)造》(「戦國大名の権力構(gòu)造」)、《中世紀民眾的世界:鄉(xiāng)村生活與規(guī)則》(「中世民衆(zhòng)の世界――村の生活と掟」)等。


萊昂·波蒂利亞(1926-2019)

當?shù)貢r間2019年10月1日,墨西哥歷史學家、人類學家米格爾·波爾蒂利亞(MiguelLeón-Portilla)逝世。其主要研究印第安歷史與文化。曾獲得古根海姆獎學金(1969),擔任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成員(1995)、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常任代表(1987-1992)。2013年12月12日,萊昂·波蒂利亞(León-Portilla)獲得了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生命傳奇”獎。其著有《納瓦特爾哲學》(The Nahuatl Philosophy studied in its sources)、《擊敗的愿景》(Vision of the Defeated)、《古代墨西哥人的編年史和歌曲》(The Ancient Mexicans through their Chronicles and Songs)、《征服的反面:阿茲特克人、瑪雅人與印加人關(guān)系》(The reverse of the conquest. Aztec, Mayan and Inca Relations)、《瑪雅思想中的時間與現(xiàn)實》(Time and Reality in Mayan Thought)等。

段清波(1964-2019)

2019年10月13日中國秦漢史專家段清波逝世。段清波1985年畢業(yè)于西北大學考古學專業(yè),2008年獲考古學博士學位。先后在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學研究工作。曾擔任陜西考古秦始皇帝陵考古隊隊長、陜西和甘肅歷代長城調(diào)查總隊長。段清波從事考古教學科研工作30余年,在秦漢文明研究、歷代長城研究等領域做出突出貢獻。著有《秦始皇帝陵園考古報告》、《陜西省明長城資源調(diào)查報告》等。


魯?shù)婪颉ね吒窦{(1941-2019)

當?shù)貢r間2019年10月25日,德國海德堡大學漢學系教授魯?shù)婪颉ね吒窦{(Rudolf G. Wagner)逝世。魯?shù)婪颉ね吒窦{是德國著名漢學家,曾獲1993年萊布尼茨獎。他的研究涉及王弼與《道德經(jīng)注》、近代上海研究等。

胡昭曦(1933-2019)

2019年11月3日,中國宋史學家胡昭曦逝世。胡昭曦畢業(yè)于四川大學歷史系,后留校任教,其長期活躍于宋史研究領域,在王安石變法的評價、南宋后期歷史研究的拓展,以及宋代學術(shù)文化史研究的推進等方面,都有突出貢獻,著有《宋末四川戰(zhàn)爭史料選編》、《宋蒙(元)關(guān)系史》等。

諾埃爾·伊格納季耶夫(1940-2019)

當?shù)貢r間2019年11月9日,美國歷史學家諾埃爾·伊格納季耶夫(Noel Ignatiev)逝世。1961年從賓夕法尼亞大學退學后,Noel Ignatiev成為一名鋼鐵廠工人,1984年被解雇后就讀于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后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他主張廢除“白人”的特權(quán),曾編輯《種族叛徒》(Race Traitor),著有《愛爾蘭人如何成為白人》(How the Irish Became White)等。


范學輝(1970-2019)

2019年11月13日,中國宋史學者范學輝逝世。范學輝是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兼任《文史哲》編輯部特約編審。研究領域為宋史兼及秦漢史、金元史。著有《宋代三衙管軍制度研究》、《宋太宗皇帝實錄校注》等,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文史哲》等刊物發(fā)表論文90余篇。


瑪麗蓮·亞隆(1932-2019)

當?shù)貢r間2019年11月20日,美國歷史學家瑪麗蓮·亞隆(Marilyn Yalom)逝世。亞隆是斯坦福大學克萊曼研究所(Clayman Institute)資深學者,她從1984年到1985年擔任該研究所主任。長期專注于性別研究,對婦女作為婚姻伴侶的歷史、女性乳房的歷史、婦女在法國大革命及其后果中扮演的角色等話題都有涉獵。著有《女皇駕到:西洋棋王后的歷史》、《老婆的歷史》、《閨蜜:觀看女性友誼的歷史》、《法國人如何發(fā)明愛情:九百年來的激情與羅曼史》等。


邱樹森(1937-2019)

2019年11月20日,中國元史學家邱樹森逝世。邱樹森畢業(yè)于南京大學,師從韓儒林,畢生致力于蒙元史、民族史、文化史研究,先后任教于南京大學、北方民族大學、暨南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校,曾任《中國大百科全書·歷史卷》元史分冊副主編,此外擔任《中國歷史大辭典·遼夏金元史卷》、《中國元史大辭典》、《中國歷代職官辭典》、《中國歷代名人辭典》主編。著有《中國回族史》、《中國少數(shù)民族簡史》、《回族文化志》、《元代文化史探微》、《元代中國少數(shù)民族新格局》等。


蔡少卿(1933-2019)

2019年11月30日,中國歷史學家蔡少卿逝世。蔡少卿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曾擔任邵循正教授助手,1973年調(diào)入南京大學歷史系任教。蔡少卿長期致力于秘密結(jié)社和中國近代史研究。1964年發(fā)表《關(guān)于天地會的起源問題》一文,開啟了基于檔案資料研究中國秘密社會史的新方向。改革開放以后,成為中國社會史研究的主要開拓者之一,著有《中國近代會黨史研究》、《中國秘密社會》、《民國時期的土匪》等。


邁克爾·霍華德(1922-2019)

當?shù)貢r間2019年11月30日,英國軍事歷史學家邁克爾·霍華德(Michael Howard)逝世。從牛津大學畢業(yè)后,霍華德開始在倫敦國王學院任教,在那里建立了戰(zhàn)爭研究系,注力于戰(zhàn)爭的研究?;羧A德在《金融時報》中被描述為“英國最偉大的現(xiàn)任歷史學家”,《衛(wèi)報》將他形容為“英國最重要的戰(zhàn)爭史專家”。著有《普法戰(zhàn)爭(1870-1871)》(The Franco-Prussian War: The German Invasion of France, 1870–1871)、《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戰(zhàn)略欺騙》(Strategic Deception in World War II)、《歐洲歷史上的戰(zhàn)爭》等。


布萊恩·蒂爾尼(1922-2019)

當?shù)貢r間2019年11月30日,美國歷史學家布萊恩·蒂爾尼(Brian Tierney)逝世。1951年在劍橋獲得了中世紀歷史博士學位。1959年開始在康奈爾大學(Cornell)教授了中世紀歷史長達33年之久,并被公認為中世紀教會法律和政治思想的主要權(quán)威。其教學和研究包括專門研究中世紀教會與中世紀國家的互動,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對西方制度和憲政思想的影響。蒂爾尼曾任美國天主教歷史協(xié)會會長,美國哲學學會會員,英國學派通訊員,美國文理科學院和美國中世紀科學院的研究員。著有《自由與法律:寬容自然法的理念》(Liberty and Law: The Idea of Permissive Natural Law)、《教會與國家的危機(1050-1300)》(The Crisis of Church and State, 1050-1300)、《自然權(quán)利的觀念:關(guān)于自然權(quán)利、自然法與教會法的研究》(The Idea of Natural Rights:Studies on Natural Rights, Natural Law, and Church Law)等。


羅伯特·馬西(1929-2019)

當?shù)貢r間12月2日,美國歷史學家羅伯特·馬西(Robert K. Massie)逝世。邁錫曾就讀于耶魯大學的美國史專業(yè),后獲得羅德獎學金,進入牛津大學攻讀歐洲史專業(yè)。他的歷史研究與寫作主要投入在研究羅曼諾夫王朝及俄國的皇室。著有《尼古拉斯與亞里山德拉》(Nicholas and Alexandra)、《彼得大帝:他的一生與世界》(Peter the Great:His Life and World)(1981獲普利策獎)、《羅曼諾夫家族:最后的篇章》(The Romanovs:The Final Chapter)、《凱瑟琳大帝:女人的畫像》(Catherine the Great:Portrait of a Woman)等。


速水融(1929-2019)

2019年12月4日,日本經(jīng)濟史學家速水融(Hayami Akira)逝世。速水融是日本經(jīng)濟學家,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名譽教授、慶應義塾大學名譽教授。主要研究人口史和日本經(jīng)濟史。他的主要功績是將人口史這一學科引入日本,并在觀察勞動人口變化的基礎上提出“勤勉革命”說。著有《歷史人口學的世界》(『歴史人口學の世界』)、《歷史人口學中的日本》(『歴史人口學で見た日本』)、《近世日本經(jīng)濟社會史》、《經(jīng)濟社會的成立:17-18世紀》(與宮本又郎合編)等。


石立善(1973-2019)

2019年12月18日,上海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石立善逝世。石立善2010年京都大學博士畢業(yè),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學、日本漢學,在上海師范大學創(chuàng)《古典學集刊》,傾力籌建古典學研究機構(gòu),在推動中國古典學的發(fā)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編著《日本先秦兩漢諸子研究文獻匯編》、《日本〈十三經(jīng)注疏〉文獻集成》、《日本漢學珍稀文獻集成·年號之部》等。代表論文有《〈大學〉〈中庸〉重返〈禮記〉的歷程及其經(jīng)典地位的下降》、《隋代劉炫〈孝經(jīng)述議〉引書考》、《德國柏林舊藏吐魯番出土唐寫本〈毛詩正義〉殘葉考》等。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