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地區(qū)局勢這些天再一次成為全球目光關注的焦點。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曾在推特上一度宣布如果美國遭到襲擊,就將襲擊52處伊朗境內(nèi)的目標作為回應,而這些目標中“有些是高級別的,對于伊朗和伊朗文化非常重要?!蹦壳耙晾视?4處古跡入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chǎn)”,她們展示出作為波斯文化的發(fā)源之地,對幾何學、抽象設計和工程學的精通。
巴米揚大佛、摩蘇爾古城殷鑒不遠,戰(zhàn)爭陰霾下,在這片土地上的文化和文明遺產(chǎn)的命運又將如何?
1979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伊朗波斯波利斯古城中的萬國之門。
回顧過去, 2001年,塔利班炸毀六世紀的巴米揚大佛;2014年以來極端組織“伊斯蘭國” 摧毀了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nèi)的清真寺和其他建筑物,其中一些在古城巴爾米拉(Palmyra)內(nèi)。2017年3月,伊拉克政府軍從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手中收復了古城摩蘇爾(摩蘇爾的前身是古亞述帝國的都城尼尼微),然而“如今什么也不剩了”。展現(xiàn)在隨收復部隊進入該地區(qū)的聯(lián)合國小組的專家面前的是:能被搬動的文物都流入了黑市,搬不動的早已被集中破壞。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摧毀的敘利亞巴爾米拉的貝爾神廟。
波斯發(fā)祥地擁有五千年文明
承載千百年文明的文化遺產(chǎn)是脆弱性和不可再生的。如今陷入困頓的伊朗是波斯帝國的發(fā)祥地、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24處古跡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其建筑更是展現(xiàn)出對幾何學、抽象設計和工程學的精通,這是無與倫比的文明。
伊斯法罕的伊瑪目廣場
在24處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是波斯古老的考古遺跡之一,它最早遺跡可追溯到公元前515年。法國考古學家安德烈-戈達德(André Godard)在1930年代初發(fā)掘了波斯波利斯,并認為這是波斯居魯士大帝的選擇,波斯波利斯也是伊朗考古皇冠上的寶石,但亞歷山大大帝時期,這座城池開始覆滅。
目前波斯波利斯遺址的臺地上有許多巨大建筑物的廢墟。其中原有的十五個柱子完好無損,還有一些公牛、獅子和神話人物的雕像也保存完好。迄今為止,從波斯波利斯的勘探中發(fā)現(xiàn)了30000多個字的銘文,這些銘文的文意簡明扼要,是阿契美尼德時期最有價值的文獻,多位波斯國王也葬于此地。
波斯波利斯古城
此外,位于伊斯法罕的伊瑪目廣場擁有令人嘆為觀止的清真寺和建筑,這座建于1602年的廣場在197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其中的建筑也將工程學,宗教象征主義和現(xiàn)實物體融為一體。同時因為與亞美尼亞的聯(lián)系,伊朗還有三座古老的教堂被列為世界遺產(chǎn)。伊斯法罕附近的范克大教堂(Vank Cathedral)便是亞美尼亞人在17世紀奧斯曼帝國戰(zhàn)爭期間建造的,其內(nèi)部金碧輝煌的壁畫和雕刻品讓人難忘。伊斯法罕還有一座建于17世紀的廊橋,也被認為是當時工程技術的壯舉。歷史悠久的伊朗中部城市亞茲德(Yazd)也至今保持著古代神話般阿拉伯之夜的夢幻景觀。
范克大教堂的穹頂
截至2016年8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文化遺產(chǎn)名單上,伊朗還有50處古跡等待審核。在保留下這些建筑時,也必須了解,除了在當?shù)厣詈推矶\的人之外,也是全人類的遺產(chǎn)。但局勢的不穩(wěn)定會否給伊朗歷史古跡帶來破壞,這也讓很多人揪心。
伊斯法罕建于17世紀的廊橋
藝術家如何表達對損毀文物的惋惜
對戰(zhàn)火中文物古跡的擔憂,并非空穴來風。2018年3月28日,一個與被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摧毀的人首翼牛石雕像實物一樣大小的復制品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第四基座正式亮相。它背靠英國國家美術館,同時遙望著東南方向,望向它真正的精神家園——中東。
這尊14英尺長的雕像的作者是伊拉克裔美國藝術家邁克爾-拉科維茨,他發(fā)起了一個名為“看不見的敵人不應該存在”的長期藝術項目,亮相第四基座的人首翼牛雕像也是這個藝術項目的一部分。由美軍為首的聯(lián)軍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之后,伊拉克國家博物館目前已知的被掠奪的珍貴文物多達7000件,而“看不見的敵人不應該存在”這一藝術項目的目的就是重現(xiàn)這些被奪走的文物。
拉科維茨的作品立于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第四基座
拉科維茨的這一靈感來自于當時聯(lián)盟軍在巴格達展開的精確打擊行動(精確打擊是一種聲稱只攻擊計劃內(nèi)的合法軍事目標,而不損傷或很少附帶損傷周圍的其他車輛、建筑物、公共基礎設施等的軍事攻擊),在所謂的“精確打擊行動”之后,對伊拉克珍貴文物的掠奪就開始了。 “這是悲傷的一刻,無論你贊成還是反對戰(zhàn)爭,你都不會否認這是一場災難。這不僅僅是伊拉克的損失,這是整個人類的損失?!?拉科維茨表示。
極端組織信徒正用電鉆鑿毀摩蘇爾一處考古遺跡中的人首牛神像。
拉科維茨的這一藝術項目并不是想要真正復制那些被掠奪的文物,而是用紙漿或石膏等廉價材料制作它們的復制品,并在最外層用食品包裝或阿拉伯語報紙覆蓋,以此體現(xiàn)它們與日常生活的關系。在2018上海雙年展上,也展出了一組拉科維茨“看不見的敵人不應存在”的作品,藝術家同樣以中東地區(qū)廢棄的報紙和食品包裝袋制作了那些遺失或被毀藏品的混凝紙仿制品。拉科維茨借此勾勒出它們的悲慘命運。當然在文物不斷毀壞消失的同時,無辜生命的逝去也被哀悼。
上海雙年展上拉科維茨作品“看不見的敵人不應存在”
同時被塔利班轟炸得面目全非的巴米揚大佛,目前也處于組織修復和保護的階段。2015年,來自中國的張昕宇和梁紅夫婦及其旅行團隊,還利用先進的建筑投影技術,對53米高的大佛進行了光影還原。但是這尊被認為融合了印度、波斯,及犍陀羅和中國巖雕風格的歷盡滄桑和劫難的大佛還是消失了。
2015年,張昕宇和梁紅夫婦及其旅行團隊,利用建筑投影技術對大佛進行了光影還原。
或許很難將遺產(chǎn)和宗教分隔,但巴爾米拉和摩蘇爾等的前車之鑒讓我們了解文物受到破壞是無法彌補的。過去的文物和文化遺產(chǎn)是當代文化的標志之一,告訴我們從哪來,但文化遺產(chǎn)留存不易,且極其脆弱,即使在和平環(huán)境下,2019年夏天的一場大火就把巴黎圣母院燒得“可能永遠無法從火災損失中復原”。
就特朗普可能攻擊伊朗文化遺址的威脅,美國相關高官其后也表示不會針對文化遺址,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提醒,美國曾簽署《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公約》,承諾在發(fā)生武裝沖突時不得損害文化遺產(chǎn)。但在戰(zhàn)爭的陰影下,文物的命運或許仍然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