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獲悉,2月23日起,位于倫敦的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RA)將推出比利時藝術家萊昂·斯皮里亞特(Léon Spilliaert,1881-1946)回顧展,這位被遮蔽的比利時藝術家出生于比利時沿海城市奧斯坦德(Ostend),20歲時搬到布魯塞爾,輾轉兩地生活。作家埃德加·愛倫·坡和哲學家尼采的對他影響至深。
此次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與法國奧塞博物館合作的回顧展,是斯皮里亞特在英國首次個展,將展出他的筆下關于家鄉(xiāng)和布魯塞爾郊外的作品80余件,以展現(xiàn)他與眾不同的一生。
斯皮里亞特常以戲劇性的視角描繪奧斯坦德夜間安靜卻有光的場景,這種發(fā)自于自我的視覺上的孤獨探索,與愛德華·蒙克和正在東京展出的丹麥畫家威爾漢姆·哈莫修伊(Vilhelm Hammersh?i)等歐洲現(xiàn)代主義者相一致。
萊昂·斯皮利亞特,《夜晚》,比利時國家收藏,現(xiàn)存放于布魯塞爾伊克塞爾博物館
在奧斯坦德的黃昏,一襲黑色長袍從燈塔下走過,天際線開始衰落,海岸線逐漸縮短。海邊小鎮(zhèn)巋然不動,但海上巨浪拍岸,如同黑色的夢境。面對這些作品,觀眾會感覺置身其中,似乎被淹沒在這無邊的黑暗之中。
比利時藝術家斯皮里亞特用黑色墨水、彩色鉛筆等創(chuàng)作這張令人恐懼的圖像時,還不到20歲。畫面中拖曳、顫抖的人像是他自己。對于斯皮里亞特而言,海浪是他一生的所見,無論是黎明之前、黃昏之后、還是午夜時分,他在海岸漫無目的地行走,試圖從內心深處了解這片海。
斯皮里亞特的作品幾乎都是紙上創(chuàng)作:水彩、水粉、鉛筆、蠟筆、鋼筆和墨水,他探索了高超的藝術技巧并加以結合。他的作品尺度較小,他的工作領域要求他對于事物進行近距離的觀察和反映,例如對瓶中黑墨進行引人入勝的研究,或是用蠟筆小心翼翼地描繪出堆在鏡子前的紙箱上的光。他的創(chuàng)作展現(xiàn)出象征主義的理念:對于事物的神秘性保持靜默的關注。
雖然斯皮里亞特去世于1946年,但即使在藝術業(yè)內,他的作品也是近幾年才被關注,對于他的生活更是一無所知。想要觸碰他的生活狀態(tài),源自一張創(chuàng)作于1907年的自畫像。
斯皮里亞特,《自畫像》,1907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在這件作品中,年輕的畫家穿著他標志性的西裝,坐在畫板前,背景中有一面鏡子,鏡中反射出殘破的墻壁、黑色的窗戶和他面前的一面鏡子。畫家如同幽靈一般出現(xiàn)在暮光之中,面對觀眾,卻又是一種道不明的模糊。
神秘的自畫像是斯皮里亞特作品中的一大標志。在一系列作于二十幾歲時的自畫像中,萊昂·斯皮里亞特通常面朝左邊,偶爾正面看向畫布之外。他的頭部畫得很特別,在一位與他同時代的人的描述中,他的頭“瘦削突出,兩頰深陷”,“一頭驚人的蓬亂金發(fā),幾乎有點不真實”,瞪大的雙眼“柔和而夢幻”,卻“籠罩著冰冷的金屬光澤”。
斯皮里亞特,《自畫像》,1908年11月3日,私人收藏
斯皮里亞特的許多自畫像展現(xiàn)的都是夜晚的畫面:他是一個失眠癥患者,是夜間精神狀態(tài)的孤獨探索者。這些自畫像中既有從頭部到肩部的寥寥數(shù)筆勾勒,也有對室內細節(jié)與自我審視的復雜刻畫。畫中的空間本身將觀眾置身于謎一樣的氛圍,關于死亡的謎題在其中微妙地擴展:在1908年11月3日的自畫像中,撕過的日歷上留下的數(shù)字表明了時間的流逝,讓整幅畫面猶如一篇燈盞之下的自省日記,或是對無情命運的沉思。似乎當我們看到那刀鋒般藍色雙眼的時候,也看到了他皮膚下的頭骨。
在斯皮里亞特早年的作品中,有一覽無余的室內場景與戶外景色,有幽暗的房間和無處遮蔽的海邊。斯皮里亞特常常遭受胃潰瘍之擾,而那些神秘的房間一隅流露出病人對于臥室的感受:那里既是避難所,也是囚禁室。
斯皮里亞特生活和藝術的主場依舊在海邊,但與印象派以來藝術家們善于描繪的陽光、帆船、嬉戲的孩子不同,斯皮里亞特是海是孤獨的、常常只有一個不安的、似乎隨時會消失的人。他的作品將世人關于陽光海灘的想象,帶入無盡的黑夜之中。或許正是因為這種憂郁,斯皮里亞特作品主要為私人收藏,在比利時以外的博物館很少見。在現(xiàn)實中,想要讀懂斯皮里亞特或許得到奧斯坦德的黑夜之中:
斯皮里亞特,《海岸線上的女人》,1910年,私人藏
海邊夜色中的斯皮利亞特
在現(xiàn)代藝術中,斯皮里亞特像是夜鶯。孤獨和沉默困擾著他的生活,也造就著他的藝術。他出生于奧斯坦德市中心的商人之家,祖父曾是燈塔管理員,父親是香料制作者,并在市中心經(jīng)營著一家大型店面,但他從小就失眠、躁動不安,并患有胃病。這讓他經(jīng)常沿著枯燥的街道步行至奧斯坦德海岸,迎接他的是空蕩蕩的海濱、孤零零的煤氣燈,白沙灘后是波濤翻滾的黑色大海。
在斯皮里亞特的筆下,海灘在昏暗的天空下泛著光芒,柱廊、石階都朝著消失點駛去,鉛灰色、棕褐色、黑色等暗黑系的彩色遍布,除了畫家之外,沒有人,唯一的亮色只有偶然出現(xiàn)的月光或燈的光暈擠出的微光。
斯皮里亞特,《溫室》, 1917年,私人藏
在學校,斯皮里亞特對于尼采和叔本華的哲學表現(xiàn)出極大興趣,并喜歡閱讀埃德加·愛倫·坡的驚悚小說。18歲時,斯皮里亞特原計劃在奧斯坦德附近的布魯日美術學院攻讀學位,但卻因為疾病而作罷。也許是出于安慰,1900年,父親帶著斯皮里亞特參觀了當時正在巴黎舉行的世博會,并給他買了一大盒彩色蠟筆。不久之后,灰色、黑色、普魯士藍、深海藍等深色幾乎都使用殆盡,但暖色卻幾乎沒有被觸及。
去往斯皮里亞特的家鄉(xiāng),必須從布魯日乘坐海岸火車,奧斯坦德的火車站就在海邊,白天的海邊還能看到兩次世界大戰(zhàn)后幸存下的利奧波德二世 (Leopold II of Belgium)時代留下的新古典主義建筑。到了晚上,斯皮利里亞特筆下的奧斯坦德出現(xiàn)了:深不見底的黑夜和黑色大海、林蔭大道通向的也是夜的盡頭,著一身黑衣的人,蹲在臺階上,向海望去,畫面是無聲的,卻又似乎能聽到她在海邊的抽泣。
斯皮里亞特,《漁婦》,1910年, 私人藏
一旦斯皮里亞特走出門外,他的視線所及便是大海那攝人心魂的黑暗,或是奧斯坦德皇家美術館的宏偉結構,例如在《散步長廊,光反射》(Promenade, Light Reflections, 1908)中,建筑的支柱沿著無人的海岸無盡地延伸。斯皮里亞特1881年生于奧斯坦德,在那里度過了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于他而言,奧斯坦德是想象的劇場,比起時髦的度假地,那里更是一個人與自然“狹路相逢”的地方。長時間忍受煎熬的漁夫妻子們等待著歸來的漁船,關于生存的問題如同烈日一般炙烤著每天的生活。
冬天的奧斯坦德更是斯皮利亞特式的,街道是空的,巨大的海灘亦空無一人,只有盡頭處偶爾有幾點黑色穿過海霧。夜幕降臨之時,如同來到冰冷的邊緣——孤零零、波濤洶涌。這份疏離感或許是生活給予藝術家的禮物。
斯皮里亞特, 《苦艾酒》, 1907年,博杜安國王基金會收藏
將家鄉(xiāng)變?yōu)樽约旱幕孟?/strong>
即將在2月23日在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開幕的以“萊昂·斯皮利亞特”名字命名的回顧展,藝術家將帶觀眾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在潮汐與石柱之間奔跑,最終消失在畫面的遠方。
斯皮里亞特的主要研究者、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安妮·阿德里昂斯-潘尼爾 (Anne Adriaens-Pannier)認為,斯皮里亞特將家鄉(xiāng)變?yōu)樽约旱幕孟?。她還借用了斯皮利亞特在1920年寫得一封信證明自己的觀點“我屬于這里。我生活在一個真實的幻想中,夢想和海市蜃樓圍繞著我?!?/p>
斯皮里亞特從未出海,只是渴望航程,他靜靜地看著即將駛離的船只在海浪中劃過一圈,噴出黑色蒸汽。此次展覽將展出一張藝術家透過窗子看船的作品,這件作品的視線高于普通的視角,但更多的生活,他喜歡把視角放低,回望奧斯坦德的燈光、或像夢游者在岸上漫游。斯皮里亞特鮮少以簡單的方式表現(xiàn)室內外世界之間的連接。1908年,他在奧斯坦德租了一間工作室,可以望到那里的漁港?!稘O人碼頭的工作室窗戶》(Studio Window at Visserskaai,1908-09)讓人想到卡斯巴·佛烈德利赫(Caspar David Friedrich)畫中所描繪的工作室窗外的船只桅桿。
斯皮里亞特,《漁人碼頭的工作室窗戶》, 1908–09年,私人藏
比利時當代藝術家盧克·圖伊曼斯(Luc Tuymans)認為,自己從斯皮里亞特的作品中學到了很多,斯皮里亞特的肖像能看到或蒼白或黃化的圖像表達,這種想象力的表達或許來自攝影對其的啟發(fā)。
圖伊曼斯暗示了丹麥畫家哈莫修伊畫面中的安靜內斂和基里科(De Chirico)的城市景觀與斯皮里亞特作品的關系。斯皮里亞特應該沒有看到過他們的作品,但他的作品中對柱廊和空間的表達方式與基里科有所相同,但并不明顯。而最常與斯皮利亞特比較的藝術家是愛德華·蒙克,尤其是他們對人物的表達。
在斯皮里亞特的作品《狂風》中,一個女孩站鐵欄桿邊。風掀起了她的衣服,白色的襯裙在微光中若隱若現(xiàn),她的頭發(fā)也被猛烈地吹著。 仔細觀察,她的嘴似乎張大著,帶著對墜落天空的恐懼。在很多人看來,正是這件作品使斯皮里亞特成為奧斯坦德的蒙克。
斯皮里亞特,《狂風》,1904年,Mu.ZEE藏
但這種比較似乎只限于這一件作品,斯皮里亞特是一位沒有可比性的藝術家,他的底色是孤獨。在比利時奧斯坦德現(xiàn)代美術館(Mu.ZEE),斯皮里亞特和詹姆斯·恩索爾(James Ensor,1860-1949)被認為是奧斯坦德兩位繪畫大師,但兩人雖然在時間和空間上有交集,但應該沒有過多交流,從他們的作品看,除了同樣帶有比利時人的想象力,并無共同點。也許可以從他的作品中瞥見其他人的影響,比如偉大的比利時象征主義藝術家費爾南·諾普夫(Fernand Khnopff)那“密不透風”的細致刻畫,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筆下人物背后的光環(huán),以及喬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那形而上學的城鎮(zhèn)風景中荒廢的柱廊與廣場。不過,從性格上來看,斯皮里亞特索居離群,不愿與人為伍,你永遠都不會將他和其他藝術家混淆:他總是一個人。
斯皮里亞特,《遇難的人》,1926年,私人藏
斯皮里亞特曾移居布魯塞爾,并為出版商繪制插圖。他曾為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的超現(xiàn)實詩集《溫室》創(chuàng)作版畫插圖。不過,和世紀之交的諸多藝術作品不同,斯皮里亞特的藝術一點也不文學:他在存在的神秘與物理世界中找到了自己的主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時,35歲的他與瑞秋·韋爾吉森(Rachel Vergison)結婚,并育有一女。一張1923年拍攝的照片中顯示夫婦倆在過著平和的日子,照片中他們在奧斯坦德放松地挖著沙子?;橐鼋o他帶來了寧靜,但在藝術上卻是矛盾的。因為斯皮里亞特面對糟糕的情緒時,他的藝術作品會更為出色;而當他平和時,那位風中吶喊的女孩也隨風而逝了。在后來的生活中,藝術家將樹木作為孤獨的載體?!渡矫珯螛涓伞罚?945年)作于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作品似乎是那個時代、也是他本人的寫照:秋天的樹葉,低矮的灰色天空,事物所顯露出的罕見的圖形美。
斯皮里亞特,《山毛櫸樹干》, 1945年,私人藏
但此次倫敦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展覽所展出的作品,多創(chuàng)作于1918年之前。在其1908年創(chuàng)作的《光束中的臥室》(Bedroom with Beam of Light ,1908)里,奧斯坦德燈塔的光亮無情地將臥室的隱私暴露無遺,將白色床單和球形黃銅床把手照得通亮,又在衣櫥的反光面上投下一塊半圓形的藍色光斑,平添了幾分憂郁。單人床被夾在深色窗戶和壓抑的衣柜之間,床上有人,還是沒有人?抑或是藏著一個沒有希望的靈魂?
斯皮里亞特,《室內(光束中的臥室)》, 1908年,奧賽博物館藏
或許一張1925年8月斯皮里亞特和雕塑家奧斯卡·杰斯珀斯(Oscar Jespers)在奧斯坦德陽臺的合影,能讓一個世紀后的人了解藝術家多一點。照片中的斯皮里亞特穿著三件套西服凝視著照相機。
1925年8月,斯皮里亞特(左)與雕塑家奧斯卡·杰斯珀斯(Oscar Jespers)的合影
面對這張照片再看另一張自畫像,斯皮里亞特在黑暗的屋子里徘徊,他在鏡前坐下,畫下了古怪,荒誕卻及其現(xiàn)代的自畫像。
“怪異”也是斯皮里亞特的命運,所以他的作品多為中產(chǎn)收藏,而非公共博物館。相比之下,同為奧斯坦德人的詹姆斯·恩索爾就獲得了更多的肯定。而比起65歲死于心衰的斯皮里亞特,恩索爾在89歲壽終正寢。
在一個異象中,斯皮里亞特獨自在黑暗中沿著海岸行走,回望對岸時,或許他已經(jīng)在海中。這也是斯皮里亞特作品的偉大之處,因為他總是超越可見的事物。建筑物的燈光反射在水中、人徘徊在蒼白的月亮下,帶著些許抽象,時代也似乎被困在過去之中。
斯皮里亞特,《晚上的堤岸》, 1908年,奧賽博物館藏
還有一些畫作中的圖像令人吃驚,以至于直接在我們的腦海上刻下印記:由遠及近的海濱風景,如同峽谷一般的深夜街道,斯皮里亞特將它們簡化到本質。他有時是幽默的,盡管我們不確定是否應該發(fā)笑。有時候,他筆下的人物仿佛出自漫畫家之手,在那些神秘的妝容下,奧斯坦德的沐浴者和獨行者帶有一點漫畫色彩。
斯皮里亞特,《比利時二號》
即使是在描繪飛機庫里的飛艇“比利時二號”(Belgique II)的繪畫中,似乎也蘊含著微妙的幽默。在這個主題中,斯皮里亞特發(fā)現(xiàn)了一種抽象的不朽,卻被與之伴隨的人類形象的微小所抵消。斯皮里亞特藝術的巔峰時期是20世紀初,而在那之后,他一直在持續(xù)創(chuàng)作,直到1946年去世。
注:本文編譯自《衛(wèi)報》藝評人勞拉·卡明(Laura Cumming)《探索比利時未知的天才萊昂·斯皮里亞特的藝術》一文,以及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官網(wǎng)信息?!叭R昂·斯皮里亞特”展將于2月23日-5月25日在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舉行,并將于6月15日-9月13日移師巴黎奧賽博物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