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片是一個絕妙的小物件,比任何極簡藝術的表達都要恰如其分。藥品設計的目的就是讓人們更愿意購買,它們千奇百怪,為了讓你感覺更好,感覺到美?!?/span>
英國藝術家達明·赫斯特此前曾說。
達明·赫斯特1989年創(chuàng)作的一件藥柜作品《身體》前不久賣出了140萬英鎊。藥片、藥店、膠囊、針筒、佛藥堂……當這些醫(yī)藥元素進入當代藝術的語境,出現(xiàn)過哪些作品?
達明·赫斯特是“英國年輕藝術家”(Young British Artists)的領軍人物,也是當今最富有的藝術家之一,但30年前,他還是一位籍籍無名之輩時,一件外形如同藥柜的作品《身體》(Bodies),以區(qū)區(qū)600英鎊賣給了收藏家羅伯特·蒂布爾斯(Robert Tibbles)。不過,一周前,這件作品上漲數(shù)千倍后,以140萬英鎊(約182萬美元)在倫敦富藝斯拍賣行(Philips)成交。
達明·赫斯特《身體》1989
收藏這件《身體》的蒂布爾斯在1988年,28歲時開始藝術品收藏,目的是布置他在倫敦高檔住宅區(qū)Pimlico的公寓。通過藝術經紀人卡爾斯滕·舒伯特(Karsten Schubert),蒂布爾斯認識了年輕的赫斯特。
“當時我身邊幾乎沒有人在做收藏,不管是朋友還是熟人。我公寓里面赫斯特的藥柜和波點畫挑戰(zhàn)了很多人對藝術的看法,” 蒂布爾斯說,“這件藥柜總是能從每個觀眾那兒都得到強烈的反響?!?/p>
這件“藥柜”的標題《身體》得名于英國樂隊性手槍(Sex Pistols)的一首歌曲,是赫斯特在倫敦大學金匠學院的畢業(yè)作品之一?!渡眢w》只展出過三次,分別在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紐約L&M畫廊和泰特現(xiàn)代博物館。
達明·赫斯特《沒有感覺》No Feelings 1989
達明·赫斯特《音樂》Music 1989
赫斯特的作品總是在探究生死?!拔矣憛捤劳觯焙账固卣f,“我覺得這很魯莽。我愛生命。然而,生命的問題在于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死,而且死亡是不可扭轉的必然?!?nbsp;
或許是青少年時期的經歷讓赫斯特變得與眾不同。赫斯特與母親從來不是親昵的關系,母親不是普世意義上的慈母,對于孩子的叛逆不能忍受。而赫斯特也從來不是能夠安分的乖小孩,曾沉迷于毒品與酒精的他,有過很多荒誕的行為,幾近成為廢物。
或許正是扭曲的生活,才幫助赫斯特創(chuàng)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他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慢慢在他的藝術生涯中展現(xiàn)出優(yōu)勢了。
正是在2014年倫敦“Schizophrenogenesis”個展上,達明安·赫斯特假藝術之名,推出了一系列造型的藥片。上千顆膠囊與藥片,整齊地排列在展框內,每一粒都美麗、可愛。雖然,藝術家并沒有介紹每一顆的藥效,但不得不說這間“藥房”對于“患者們”是一次視覺上的享受。
Valium
Pfizer
作品中出現(xiàn)的字母,例如“Valium”是西方很常見的一種藥品,即安定,成人失眠、患病需鎮(zhèn)靜時常用此藥。另外,“Pfizer”,是世界制藥業(yè)巨頭,他們的產品覆蓋了包括化學藥物、生物制劑、疫苗、健康藥物等諸多領域,研發(fā)和生產能力均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赫斯特本人這樣形容藥片:“它們是藝術小精靈,造型簡約、抽象,服下之后藥到病除,可以神清氣爽、擁抱美麗每一天!”
解藥
展出的作品中還包括名為“解藥(The Cure)”的30幅不同顏色的波普藝術風格版畫,每幅都分別描繪一個雙色膠囊。
2007年,卡塔爾王子以965萬美元買下赫斯特的巨大藥箱和6136片藥片,該作品名為《春天搖籃曲》。
達明·赫斯特還與英國主廚Mark Hix合作,在位于倫敦Newport Street的美術館打造了一家名為Pharmacy 2的餐廳。餐廳以達明·赫斯特最為著名的作品“藥柜”“蝴蝶萬花筒” 作為整體空間的藝術設計、裝潢與擺設。整個餐廳帶給消費者置身于被藥物環(huán)繞的餐廳里用餐的體驗。
Pharmacy 2
Pharmacy 2
使用醫(yī)藥元素創(chuàng)作的,還有意大利新波普藝術家毛羅·佩魯切蒂(Mauro Perucchetti),他的作品向來靚麗又光鮮。膠囊和針管內不再只是醫(yī)學藥物,而是華麗的填充物,成為一劑昂貴的強心劑。
毛羅·佩魯切蒂的《豪華治療》(Luxury Therapy)系列作品,由一個個五光十色的膠囊組成,它們在墻面上反射出果凍般的夢幻色澤。其中,晶瑩剔透的部分使用的全部都是施華洛世奇水晶。
毛羅·佩魯切蒂 《豪華治療》(Luxury Therapy)
澳大利亞插畫設計師本·弗羅斯特(Ben Frost)習慣于在各種日常包裝上進行創(chuàng)作,他也沒有放過藥盒。在弗羅斯特筆下,藥品包裝完全改頭換面,他最常在安定藥的盒子上作畫,有可能也是因為這是他生活中的常備藥。
本·弗羅斯特作品
本·弗羅斯特藥盒上哭泣的美人與藥盒上原有的藥品信息結合在一起,并不沖突。這樣的美國漫畫風格本身在波普藝術中時常出現(xiàn),讓人聯(lián)想到美國藝術家利希滕斯坦的作品。藝術家后來創(chuàng)作的畫面與這些藥盒上原有的信息疊加之后,使觀者產生許多故事性的聯(lián)想。
本·弗羅斯特作品
本·弗羅斯特也將許多美國漫畫人物繪制在藥盒上,借用這些動畫形象制造出許多聯(lián)想的可能,耐人尋味。
韓國藝術家李東昱(Dongwook Lee)的“人臉藥丸”則讓人感到驚悚和詭異。李東昱對與人類這一典型的生命體相關的有機生命體有著濃厚的興趣,他的小雕塑通常為裸體人像,身處某種極端無助的環(huán)境及情境。有觀眾表示,病人若是看到“人臉藥丸”,可能會嚇到病情加重。藝術家希望借這些作品表達,生長在擁擠都市中的人們,一生病就用打針、吃藥來解決問題,有時看上去,就跟這些玩偶一樣。他創(chuàng)作的玩偶大都極其驚悚,表情、動作詭異,也由于制作極為逼真,所以引發(fā)許多輿論爭議。
李東昱“人臉藥丸”
Edie Nadelhaft將最熱的英文網絡用語印在“膠囊”上,比如有“TTYL”、“NSFW”、“IMHO”,意為Talk To You Later (一會說)、Not Safe For Work(不適合上班時間瀏覽)、In My Humble Opinion(恕我直言)。
Edie Nadelhaft的作品
近些年,中國的當代藝術家也將醫(yī)藥融入藝術實踐。尹秀珍曾在莫斯科車庫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緩釋》她在莫斯科當?shù)厥占丝偯娣e超過200平米的二手衣物,并手工縫制成一顆直徑4.5米、長度12米的巨型膠囊藥丸。
尹秀珍 《緩釋》
在2006年上海雙年展“超設計”中,有一件北京藝術家展望的《佛藥堂》,他把佛與藥聯(lián)系在一起,變成佛藥合一。在《作品簡述》中,藝術家說:“《佛藥堂》既為佛堂,又為藥堂。醫(yī)心醫(yī)身,見心見性;人性之本,身心合一。見佛即得,可謂佛中有藥,藥中有佛。藥生之處,佛性即生也?,F(xiàn)在生活中肉體和精神已經分離,就好比宗教給予人精神上的慰藉,而藥則治療肉體的疾病。如果藥品和宗教能合一,也許才可以治療這個社會。佛身都是由西藥拼合而成的,一個是治療心靈的藥,一個是治療身體的藥,象征精神與物質的統(tǒng)一?!?/p>
展望《佛藥堂》
2019年6月,四川省圖書館舉辦了一場“默化——古籍里的傳統(tǒng)醫(yī)學文化與當代生活藝術的潛移”展覽,郭鴻蔚的《解憂系列》把針對不同病癥所開的草藥藥方打開平鋪,用水彩進行新的描繪,以視覺藝術的方式去呈現(xiàn)這種藥方背后所包含的整體性的認知系統(tǒng)。
郭鴻蔚,《解憂愁圖 2 —— 癲狂夢醒湯》,2019,紙上水彩
在這些作品的周圍,采集自四川各地的草藥標本如同繪畫一樣被裝裱和排列,懸掛在一面墻上。
理法藥方·醫(yī)藝同境-藥物標本01,圖片來源:上海藝域文化工作室;攝影:方正、計賀@爾見攝影
柴一茗的《山海之圖》陳列在玻璃櫥窗中,他用水墨再現(xiàn)了《山海經》中記載的山水和植物,將古典文獻中神話與超現(xiàn)實的部分轉化成圖像,強調了《山海經》中的傳統(tǒng)美學。
柴一茗《山海之圖》,圖片來源:上海藝域文化工作室;攝影:方正、計賀@爾見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