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小寶貝快快睡》,因為預存在知名品牌的兒童早教機內(nèi),成為了近幾年膾炙人口的搖籃曲,因為旋律悠揚舒緩,得到不少家長和小朋友的喜愛,“古風”的歌詞乍聽十分優(yōu)美,尤其博得女性長輩們的欣賞,因為廣受歡迎,還產(chǎn)生了多個翻唱版本。然而正是這“具有文化底蘊”的歌詞,在一些“育兒論壇”和家長的私下交流中,也引起了一些困惑和爭議:
小寶貝快快睡/夢中會有我相隨/陪你笑陪你累/有我相依偎
小寶貝快快睡/你會夢到我?guī)谆?有我在夢最美/夢醒也安慰
花兒隨流水/日頭抱春歸/粉面含笑微不露/嘴角銜顆相思淚
山間鳥徘徊/彩霞伴雙飛/驚鴻一蔑莫后退/離開也讓春風醉
看蒙蒙的睡眼/有誰值得你留戀/同林鳥分飛雁/一切是夢魘
傳說中神話里/夢中的我在夢你/神仙說夢會醒/可是我不聽
流水葬落花/更憑添牽掛/嘗過相思百味苦/從此對情更邋遢
寒風催五谷/遙風到天涯/枯木也能發(fā)新芽/馨香播種搖籃下
這首歌的開頭寫得很好, 語言簡單而意境安恬,營造出一種溫馨的氛圍,是一首優(yōu)美的搖籃曲,然而后面的一些內(nèi)容,可能會引起家長、教育專家和文字工作者的憂慮。 除了明顯“兒童不宜”的內(nèi)容,有些看似具有“古風”、含義更加隱晦的字句,更能揭示出許多深層問題——在進行“國學早教”的時候,我們應當選取什么樣的材料?具有怎樣的評價標準?本文會在一段簡單的文本分析后(close reading),試著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小寶貝快快睡》這首歌從表面上看,語言具有古典美,但是細加推敲后不難發(fā)現(xiàn),其借鑒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容和方法明顯有待商榷——許多家長擔心“同林鳥分飛雁”(“嗨,正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元代《馮玉蘭》)、“一切是夢魘”(夢魘:噩夢、俗稱鬼壓床)、“流水葬落花,更憑添牽掛”、“嘗過相思百味苦,從此對情更邋遢”等表述不適合出現(xiàn)在兒童歌曲中。
如果說比較明顯和直接的“借鑒”讓人一目了然,而一些“借鑒”和“創(chuàng)新”的結合,則更加具有迷惑性。第一次聽到這歌的時候,其中的“粉面含笑微不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它讓熟悉《紅樓夢》的人聯(lián)想到其中相似度極高的一句:
一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摈煊窦{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心下想時,只見一群媳婦丫鬟圍擁著一個人,從后房門進來?!浑p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黛玉連忙起身接見。賈母笑道:“你不認得他,他是我們這里有名的一個潑皮破落戶兒,南省俗謂作辣子,你只叫他‘鳳辣子’就是了?!?/p>
因為王熙鳳的出場在《紅樓夢》中太過經(jīng)典,這句“粉面含春威不露”可以說是這部文學名著中最令人耳熟能詳?shù)娜宋锩鑼懼唬≌f中的原句和歌詞里的“粉面含笑微不露”僅兩字之差,其中還有一字是同音字,后者對前者的模仿似乎比較明顯?;媒?jīng)典的文學語句,是值得鼓勵的,此處化用是否恰當,也許見仁見智,如果將里面的詞語逐個分析下,似乎更容易得出結論:
首先,“粉面”并不是“粉撲撲的臉”,而是涂脂抹粉的臉,“油頭粉面”中的“粉面”就是這個意思?!都t樓夢》中王熙鳳第一次出場,她濃妝艷抹、花枝招展,還未進入眼簾就先聲奪人,給人以極其深刻的印象?!胺勖妗背霈F(xiàn)在兒童歌曲中是否恰當?是指誰?想要表達什么?
其次,“粉面含春”的“春”在原句中是指男女情好之意,和“女子懷春”的“春”相同,如果放在兒童歌曲中顯然不妥,因此歌詞用的是“笑”,似乎更恰當一些。然而,問題在于改了“春”,也要改后面的“威”,原句“含春威不露”是一體的,“威不露”是指不露威儀,指王熙鳳嬌艷嫵媚的女性魅力掩蓋了她的威儀,但仍有一種不怒自威的氣質(zhì),“威”在此處顯然不可用,但如果直接改成同音的“微”,仍然有問題,笑容只能“微露”或者“不露”,“微不露”似乎不通。
我們無法確認《小寶貝快快睡》是否真的借鑒了《紅樓夢》(除了上文討論的這一句,“流水葬落花”也是以《紅樓夢》為代表的中國古典小說、戲劇中的經(jīng)典場景),但有一些問題似乎值得探討:如果化用了《紅樓夢》中的句子,這種借鑒是否能夠為這首歌增加文化底蘊和美感?如果這句歌詞沒有化用這一句,那這一句到底想要表達什么?表達的內(nèi)容又是否適合搖籃曲?
相比于這一句可能存在的問題,如典故的使用不當、句子的文義不通而言,后面緊跟的“嘴角銜顆相思淚”、“彩霞伴雙飛”,等是否適合出現(xiàn)在搖籃曲中,相對容易判斷。
再后面的“驚鴻一蔑莫后退”這一句,也容易讓人產(chǎn)生困惑,“驚鴻”一詞出自曹植的《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指被驚起的鴻雁飛翔之姿態(tài),用以比喻美女輕盈飄逸的身段,而“一瞥”是指飛快地看一眼,“驚鴻一瞥”這一成語在現(xiàn)代漢語中應用很多,多指美人在眼前轉瞬即逝的一刻。
如果說“驚鴻一瞥”用在此處已經(jīng)令人困惑,那么經(jīng)改動過的“驚鴻一蔑”更讓人產(chǎn)生疑問,“蔑”在現(xiàn)代漢語中最常用的詞是“蔑視”、“輕蔑”,是輕視侮辱之意,不知放在此處又是何意?“莫后退”和“驚鴻一蔑”什么關系?為什么不能后退?誰后退?退到哪里?也許此處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即使驚起的鴻雁給了你一個蔑視的眼神,你也不要后退”?但鴻雁和蔑視之間是什么關系?蔑視的對象是誰?這和搖籃曲的內(nèi)容與風格又是怎樣關聯(lián)上的呢?另外,“蔑”無論是在古代漢語還是現(xiàn)代漢語中,都沒有名詞形式,因此這里的“一蔑”似乎也不通。
因為這些疑問的存在,我想就許多家長對這首歌曲的看法進行一下補充:這首歌的爭議不僅僅在于是否適合成為兒童歌曲。即使作為成人歌曲,有“粉面含笑微不露”、“驚鴻一蔑莫后退”等表意不明、可能有語病的句子出現(xiàn),恐怕也是不太合格的。另外,“對情更邋遢”等語作為歌詞,無論受眾為誰,可能都未必具有語言的美感和思想上的意義。
進行如此苛刻的分析,并非是單純地為了對某一首歌曲吹毛求疵,或許我們應該提出的問題是:為何這樣有“硬傷”的歌曲會產(chǎn)生,而又為何會被市場接受?而這樣的歌曲廣為流傳,會對其受眾(主要是兒童)造成怎樣的影響?
“國學早教”:情懷不應取代責任
兒童歌曲是幼兒早教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對兒童在語言和音樂等方面的發(fā)展都有重要影響。中國早教行業(yè)蓬勃發(fā)展,對各種早教相關產(chǎn)品的需求也日益擴大。2017年開始,中國開始發(fā)布《中國早教藍皮書》,早在2018年的“藍皮書”中,官方就預計2020年中國的早教市場規(guī)模將達3000億元,最新的“藍皮書”也指出,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早教的需求將越來越大,隨著人們收入提高和育兒觀念轉變,現(xiàn)代家庭逐漸傾向于尋求高質(zhì)量、專業(yè)科學的早期教育。
正因如此,不僅越來越多的早教工具和玩具應運而生,家長也越來越愿意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花費時間、精力和金錢,市場催生了早教相關的文化產(chǎn)業(yè),越來越多的歌曲、動畫、圖書、培訓機構等遍地開花。然而在這種“粗放的增長”中,產(chǎn)品的質(zhì)量也良莠不齊?!皣鴮W早教”就是一個質(zhì)量問題的“重災區(qū)”,許多表面光鮮的“國學教育”產(chǎn)品缺乏質(zhì)量保障和專業(yè)性。相比于教授一種樂器或是體育運動,更加抽象和彈性的“國學教育”成為了準入門檻最低的“撈金”方式之一。
在對未成年人的培養(yǎng)中,“國學熱”毫無疑問已經(jīng)興起。早在幾年前,尊孔讀經(jīng)、琴棋書畫等已經(jīng)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教育門類,相關的課外班、夏令營、網(wǎng)課、讀物等層出不窮?!皣鴮W熱”雖然有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積極意義,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門專業(yè)性極強的學問,需要這一領域的知識和方法進行支撐。
在早教領域,“國學熱”中的重要部分就是童蒙讀本的學習,這從來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就以現(xiàn)在大行其道的國學“三千千聲”(《三字經(jīng)》、《千字文》、《千家詩》、《聲律啟蒙》)來說,許多家長熱心于讓幼兒在家背誦或者報班學習童蒙讀本,以期讓子女提升修養(yǎng)、下筆有神,但卻絲毫不注意選擇優(yōu)秀的“本子”。簡單地說,“三千千聲”就是中國古代的“教科書”,因為在流傳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不同的版本,所以版本的差異不容忽略,具體到同一句中某處該用哪一個字,需要有經(jīng)驗的專家對比各種版本后,根據(jù)一定的標準,選出最佳最合理的用字。而因為有些字在古代和現(xiàn)代的讀音也不同,誦讀的時候,為了能夠合轍押韻、體現(xiàn)原文的音韻美,有些字要保留古音,因此給每個字“正音”也是一項繁瑣的工作。市面上“三千千聲”相關的出版物雜亂不堪,許多包含錯別字和錯誤的讀音,有問題的注釋也屢見不鮮。
除了有質(zhì)量過關的學習材料,“國學教育”中語言文化的部分還需要“老師”進行疏通文意、講解典故、答疑解惑等,而這些需要真才實學,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雖然學習者眾多,合格的教材、老師卻鳳毛麟角。拋開教學質(zhì)量談學習,就跟拋開食物質(zhì)量談攝入營養(yǎng)一樣,很可能適得其反。
其實尊重學科的專業(yè)性、注重學習內(nèi)容這一點在國學之外的領域同樣適用。許多家長重金為子女購買外國名著,卻對出版社和譯者毫不關注,致使孩子所讀的譯本語言晦澀、內(nèi)容錯誤百出;對外文讀物的追捧有時也流于盲目,許多所謂的雙語或是外語讀本裝幀精美、印制精良,語言本身卻粗制濫造,也致使孩子在一開始進行語言學習時就事倍功半,甚至誤入歧途。
正是因為市場的魚龍混雜,家長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他們需要有去偽存真、披沙揀金的能力,才能做兒童心靈和頭腦的“守門人”。在“國學早教”的熱潮中,至少有兩點,需要冷靜對待:
其一,并非所有跟“國學”有關的內(nèi)容,都是真正的“國學”, 如今的“偽古風”、“偽國學”大行其道,許多所謂對古代禮儀道德的培訓,都有對文本斷章取義、妄加闡釋之嫌,甚至只要在臆造的內(nèi)容上點綴些許“古文”的字句,就可以吸引學生。比如我們前文提到的那首歌曲,表面看似乎可以對聽者進行語言、文化和審美上的熏陶,實則經(jīng)不起推敲,“熏陶”的結果可能是弊大于利。所以家長對活躍在“國學市場”中的各種服務和產(chǎn)品,需要一定的辨別能力,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
其二,傳統(tǒng)文化本身也不適合不加辨別就全盤、機械地吸收,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除了語言表達本身,也是在了解歷史,應當引導孩子注意時代背景、培養(yǎng)思辨能力,既不妄加批判,也不囫圇吞棗。舉例來說,隨著“國學熱”的興起,早已無人問津的《弟子規(guī)》一夜成名,而隨著人們對“國學熱”的反思,《弟子規(guī)》因為含有一些陳舊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又被從神壇丟入萬丈深淵。事實上,如果說不合時宜的內(nèi)容,“國學經(jīng)典”中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所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格外重要。學習一種語言和文化,并不是簡單地把“墨水”倒進肚子里,而是一個思考、探討的過程,對孩童來說,既是知識的拓展,也是一種思維的訓練。
九十年代的時候我還是一名小學生,奶奶教我《三字經(jīng)》時,講到“養(yǎng)不教,父之過”時教導我說,這是中國過去的觀念,雖有一定道理,放在現(xiàn)在也不全對。如今男性已不再是唯一的一家之主,父親也不再是唯一對子女教育負責的人,過去所說的“養(yǎng)不教,父之過”,在如今應當說“養(yǎng)不教,父母過”更加恰當一些,即僅生養(yǎng)子女,而不對其進行教育,父母二人同樣負有責任。這樣的講解雖短,卻是不可缺少的,如今的“國學教育”,大多太過注重背誦。如果學習傳統(tǒng)文化被簡化為不假思索地被動接受,也就失去了意義。
在我現(xiàn)在所生活的美國,因為年輕的華人父母作為第一代移民,很擔心自己的子女不能掌握中文,因此愿意花費高昂的學費,將子女送入中文學校,或是購買各種早教產(chǎn)品和服務,因為還沒有深入體驗美國的中文早教課,所以不敢妄言,但是從接觸的年輕父母來看,他們和國內(nèi)的家長一樣,對“國學早教”的高漲熱情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對“國學”本身依然缺乏了解,而在具體的操作上也還有提升的空間。
總而言之,當今的社會催生了“國學熱”、“早教熱”,也注定了“國學早教”的風靡,相比于音樂、美術、體育等技能培訓,對語言文化教育的質(zhì)量把關難度更大,但規(guī)范行業(yè)的需求非常迫切。如何保證未成年人接受的是合格的“國學早教”,是大到社會、小到家庭都應該引起充分重視的問題。當然,我們不可要求每一位家長都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專業(yè)素養(yǎng),但是在接觸“國學教育”時,至少應該把“專業(yè)性”作為一個重要的評估標準和努力方向,積極認真地“做功課”,不被光鮮華麗的包裝、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和看似具有文化內(nèi)涵的“賣情懷”所迷惑,這才是對“國學”真正的尊重,也是“教育”應有的責任。